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论语中的名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8 18:01: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语名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凭着称为做老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做完后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4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4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6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推荐第2篇: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 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今译】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主动询问别人而得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为政篇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今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今译】 孔子说:“[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 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这样去了解, ] 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时时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译】 孔子说:“君子能[ 在道义上] 团结人但不[ 以私情而] 互相勾结;小人蒃于拢勾结而不[ 在道义上] 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

[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 那就危险了。”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译】 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

[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今译】 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

答说:“ 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人民便服了;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了。”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 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 大车上没有輗, 小车上没有軏, 它靠什么行走呢?”

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今译】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就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而不去做, 就是没有勇气。” 八佾篇第三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译】 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规格的乐舞, 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 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今译】 孔子说:“《关雎》篇,

[它的主题表现了] 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今译】 鲁哀公问宰我, 祭祀土地神的神主[要用什么木料做牌位] 。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树, 商朝用柏树, 周朝用栗子树。[用栗的意思是] 说: 让老百姓战栗。”孔子听了以后, [批评宰我] 说:“已求做过的事不用再说了, 已完成的事不必再劝谏了, 已过去的事不要再去责备追究了。” 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今译】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 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今译】 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 不能长久过穷困生活, 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 有智慧的人才能蒃于利用仁德。”

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今译】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 小人关心的是实惠。”

4、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 孔子说: “不担忧没有官职地位, 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 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 孔子说: “君子懂得义, 小人只知道利。”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今译】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

该自我反省。”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今译】 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 而要敏捷地行动。” 公治长篇第五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今译】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 “〔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 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 何必再谴责他呢?” 孔子又说: “开始时, 我对于人, 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这个人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今译】 子贡问道: “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 孔子说:“〔他〕聪敏,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所以称他为‘文’。”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 斯可矣。” 【今译】 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 说:“考虑两次, 就可以了。”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译】 孔子说: “品德好呀, 颜回啊! 一竹筒子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学乐善〕的快乐。品德好呀, 颜回啊!”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今译】 孔子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 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 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 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能生存, 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不过是由于侥幸而避免了祸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译】 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今译】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 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 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 有仁德的人长寿。”

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今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 是最高尚了! 人民缺少这种道德已很久了。” 述而篇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今译】 孔子说:“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 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 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译】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 学习永不满足, 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 孔子说: “〔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 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 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今译】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 我就去干;不用我, 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子路〔在一旁插言〕说: “〔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去作战〕, 那么, 您要和谁在一起呢?”孔子说: “赤手空要和老虎搏斗, 没有船要趟水过大河, 〔这样做〕死了都不知后悔的人, 我不和他在一起。〔我要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 严肃认真, 善于筹划谋略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译】 孔子说:“吃粗粮, 喝冷水,弯着胳膊垫着当枕头, 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 对于我,〔那些富贵〕如同〔天上的〕浮云。”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今译】 叶公向子路问到孔子, 子路没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 他的为人啊, 发愤时, 竟忘记吃饭;快乐时, 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如此而已。”

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译】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 而是爱好古代文化, 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 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长处, 而跟从〔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今译】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历史文献, 行为规范, 忠诚老实, 讲究信用。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今

译】 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今译】 孔子温厚而又严肃,有威严而不凶猛,恭谨而又安详。 泰伯篇第八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今译】 曾子病危,召集他的弟子们来,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无毁伤之处]。《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就好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会免于毁伤了。弟子们!”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今译】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今译】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有气节而不动摇屈服。这是君子一类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今译】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今译】 孔子说:“对老百姓,可以使他们顺着当政者所指点的路线去走,而不可以使他们都知道为什么这样走。”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今译】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7、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今译】 孔子说:“多么崇高伟大啊!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却不去谋取个人的私利啊。”

推荐第3篇: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过犹不及。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巧言令色,鲜亦仁!

14、言必信,行必果。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8、德不孤,必有邻。

1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寝不尸,居不容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6、未知生,焉知死?

4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4、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63、子不语:怪,力,乱,神。

6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推荐第4篇:论语中名言警句43条2

论语中名言警句43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而》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2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也”。《公冶长》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公冶长》

3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雍也》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4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述而》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5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个人的生存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4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4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北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许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过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推荐第5篇: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4.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7.君子周急不继富.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 6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53.食不语,寝不言.54.寝不尸,居不容.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过犹不及.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 6

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82.小不忍,则乱大谋.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86.当仁,不让于师.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不相为谋.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安之.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 6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4.过犹不及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当仁,不让于师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 / 6

译文

1、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4、“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7、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8、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0、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12、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9、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22、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25、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6、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9、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0、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1、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32、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3、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7、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5 / 6

38、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40、“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1、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45、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46、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8、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49、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1、有知识不会疑惑 有仁义不会担忧 有勇气不会恐惧

54、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57、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60、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2、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6

6、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7、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6

8、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69、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7

1、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77、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78、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7

9、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80、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6 / 6

推荐第6篇:论语精萃: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精萃:论语中的名言警句.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54.寝不尸,居不容.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过犹不及.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82.小不忍,则乱大谋.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不相为谋.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安之.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智慧人生 成功激励 职场工作 爱情感悟 家庭生活 创业指南 http://taothb.com

推荐第7篇:《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有教无类。

8.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之道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君子下达,小人下达。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20.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1.君子思不出其位。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7.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9.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0.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修身之道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3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刚隐。

37.(宁武予)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3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听其言而观其行 4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3.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44.言必信,行必果。 4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7.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9.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5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53.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5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5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

6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61.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3.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庸之道

64.敬鬼神而远之。65.过犹不及

6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忠信、仁德、孝礼„

7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7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5.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76.礼之用,和为贵

7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8.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7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0.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8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82.未见好德如好色

社会、伦理、情感„

83.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8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8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熟不可娇忍也。 8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89.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90.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9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9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3.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9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95.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9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97.未知生,焉知死。

9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99.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00.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0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0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8.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09.近者悦,远者来。 1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1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17.(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死。118.(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119.(孟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23.割鸡焉用牛刀。 124.小人之过也必文 125.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2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部分释义参考:

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种种错就错了,追悔已来不及,但将来的一切还是可以预料,还可以努力使事情往好方向发展。

小人之过也必文

一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想办法说出一套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推荐第8篇:论语精萃: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2.小不忍,则乱大谋.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5.君子忧道不忧贫.

86.当仁,不让于师.

87.有教无类.

88.道不同,不相为谋.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推荐第9篇:《论语》中关于礼仪名言的教学设计

《论语》中关于礼仪名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孔子名言,从中体会古文韵味。

2、师生互动初浅理解名言的意思。

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几句名言,并对自己以后的礼仪方面有引导作用。

4、看视频《孔子拜师》,更多的了解孔子的思想。教学重点:

体会“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意思,背诵名言,体会古文韵味。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背诵语文书本上第五单元中学习的孔子的四句名言。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介绍孔子及其思想。

1、以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礼仪》引入孔子思想的“礼仪为重”。

2、出示所学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内容: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6、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学生自由读。请学生来读。

4、师生共正音,再齐读(读得不好的师带读)。

5、学生上台展示读(领读,可学古人摇头晃脑读)。

6、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读懂了哪一句。

三、初步感知: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懂了其中的哪一句?

1、点名让学生来说,并相应的出示解释。

2、师生互动理解名言意思。(边理解边读)

3、理解意思后让学生背背自己喜欢的名言。(小组合作背一背)

4、小组上台展示背诵。

四、看视频故事《孔子拜师》,更多的了解孔子的思想。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重新回顾一下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名句吧。齐读所学内容)

五、作业:把你今天所学道德关于孔子的名言记在语文书的69页,并和同学比一比谁背诵得又准确友流利。

六、板书:

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6、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推荐第10篇:《论语》中的名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中的名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更应该深刻透彻地去学习《论语》,学习孔子儒学。由此我们知道,学习孔子儒学是极其具有必要性的。

孔子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一直以仁、义、礼、智、信影响和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和道德,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前沿,需要不断地开拓和创新,如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必然会收到耳目一新的效应。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中国的大学大多都只重视向学生灌输具有特色的专业知识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而往往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传承,尤其是在滋润大学生心灵等方面更是不容乐观,虽然不能说是一片空白或者满目荆棘,但也是杂乱无章的。那么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所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专业性人才与高级知识分子,其中有一部分便是只有知识而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缺乏基本的素养,缺乏奉献精神······于丹教授曾经说过“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而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多的只是重视用知识武装,而忽视了这种心灵的勇敢。

如今的大学校园,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现象普便存在,见贤不能思齐,见不贤不能内自省,视浪费为常事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这不能不令我们惊叹,这不再是小问题,而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问题所在。社会需要发展,而不仅仅是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精神文明的建设,价值取向的引导,心灵的滋润同等重要,因为若只重视前者,社会的发展必定是畸形的。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里来,无限深刻地发展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面太多。看心灵太少。”正是对心灵关注的缺乏,正是对这种源于孔子儒学思想的忽视,道德意识便逐渐变淡了。“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与快速发展的中国所相适应的正是一种生命的化妆,中国的高等教育正是最好的化妆师,所以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融入孔子儒学是极其必要的。

社会像是一片沃土,可以滋生各种适合生长的植物,所以有人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想要重新令孔子儒学回到大学校园是不可能的,但是四川大学的例子便可以推翻这种观点。 由中国古代书院直接发展而来的四川大学成立了我国西部第一所儒学院,“弘扬儒学,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刚健笃实”是他们的宗旨。无论是《儒藏》还是《历代学案》都是文科标志性成果,学校开展了儒藏讲座、儒藏网站等等,同学们也自觉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了儒家的文化,打上了儒藏的烙印,同学们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学习儒家文化,在行动上也有所体现,这种风气虽不能说是风景依旧,但也还气候宛然,风景犹存。既然儒学可以走进四川大学,那么中国其他高校也同样可以融入孔子儒学。

由上可见,孔子儒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不仅仅有必要性,同样具有可行性。

既然孔子儒学影响如此深远,又具有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只有更多地向同学灌输这种见贤思齐的思想,才能让心灵真正得到升华,那么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论语》,了解孔子思想。

第11篇:论语与名言警句2

《论语》二十三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译]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今译]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译]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译]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今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译]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今译]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译]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今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译]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今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18.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0.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 2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2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2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04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005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2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09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2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30.《论语》中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一、背诵《论语》《礼记》的名句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西汉—司马迁)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战国—孟子)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 1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屈原)

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

2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唐—叶绍翁)

24.春宵一刻值千金。(宋—苏轼)

2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刘彝)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轼)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3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3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3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3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4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4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4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4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4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4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4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5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

5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

5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傅玄)

5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5.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曹操)

5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唐—晏殊)

5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5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6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

6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6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5.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

6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战国—宋玉)

6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

6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7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7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

7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7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7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

7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8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8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82.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8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魏—曹操)

8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

8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8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8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8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8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8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

8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9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

9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9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

9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9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

9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9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10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101.玩物丧志。(书经)

10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0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

10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

10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10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10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10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

10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

11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1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1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17.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1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

1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2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孟子》) 12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1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孟子》)。 1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13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老子》)

第12篇:《论语》经典名言诵读之一

《论语》经典名言诵读

说明:

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从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典籍中遴选了部分众口传诵、意蕴深厚、历久不衰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反复涵咏、细心体味,以深入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内蕴,进而择其精华,结合当今实际,弘扬我中华五千载文明光辉。

2、为方便大家日常熟读记诵,将所选名言警句,以几句编为一组,每组择其中一短语为题目,以便于称道。由于名言警句内容驳杂,故不按内容细分其类。

一、不亦乐乎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经常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值得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到了四十岁才明白很多事情而不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说什么话,马上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说着虚假而动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尊敬贤者,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交结朋友,言谈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诗》《礼》等礼乐知识,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二、温良恭俭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于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所以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因而别人主动把政事告诉他。他的这种获得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于别人获得政事的方法吧?”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以前的君主治理国家,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但不论大事小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候就行不通。如果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适。一个人做事敏捷,言谈谨慎,善于向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邪恶的思想’。”

三、温故知新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儿女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操心。”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得的是做子女的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代劳;有酒食和饭菜,让父母去吃喝,这难道就算是孝了吗?”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去实践,然后再按照所做的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君子。”

四、多闻阙疑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与周围大多数人团结而不是和少数人勾结,小人和周围少数人勾结而不与大多数人团结。”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会思考,人就会变得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谋求做官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没把握的先放在一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减少后悔,谋求做官的办法就在其中了。”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輗:牛车辕上的木梢),小车无軏(軏:马车辕的木梢),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怎么行走呢?”

五、任重道远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情却不敢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

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意的。”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毅:刚毅。弘毅指心胸宽阔,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胸宽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他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义务,不是很重吗?他要为之奋斗终生,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读了三年书,没有萌发当官吃俸禄的想法,这是很难得的啊。”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见:同‚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以‘仁’为核心的治国原则至死不渝。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处于祸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从政,政治黑暗就退隐。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六、危言危行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属于某个职位上的政事。”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家居生活,那就不足以做读书人了。”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孙:同‚逊‛,谦逊)。‛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正直地说话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正直地做事,但说话却要谦卑谨慎。”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善言,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者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是很困难的,富贵而不骄傲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七、下学上达

【原文】子曰:‚其言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要他去实践他说的话一定很困难。”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子曰:‚莫我知(莫我知:即‚莫知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尤:责怪)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怎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说:“我不怨天,也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吧!”

八、五美四恶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

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崇五美,摒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安排百姓劳作,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但不贪图钱财,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问:“什么叫惠而不费?”孔子说:“顺着老百姓可以得利的方向引导他们,使之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老百姓可以劳作的时间让他们去劳作,谁会怨恨呢?想得到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何需贪图钱财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施行教育,犯了错误就杀,叫做虐;不加申诫,要求迅速见到成果,叫做暴;政令缓出而限期紧迫,叫做贼;给人奖赏却出手吝啬,如小官那样小气。”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知天命,就不能够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不辨别言语是非,就不能识别人。”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八佾:诸侯所用的规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居然用了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易:隆重办理丧葬)也,宁戚(戚:心中悲哀)。‛

【译文】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仪式,与其隆重周备,不如内心真诚悲哀地悼念死者。”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唤臣下,臣子侍奉君主,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使唤臣子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臣子侍奉君主应当以忠诚相待。”

九、哀而不伤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愁而不悲伤。”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让老百姓恐惧得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去追究了。”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不十分好。”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恶乎:怎么)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违仁,造次(造次:紧迫的时候)必于是,颠沛(颠沛:颠沛流离的时候)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升官,是人人都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会忘记仁德,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实行仁德。”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晓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十、游必有方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子曰:‚君子怀(怀:思念)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刑:法律制度),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关注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故土住宅;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君子喻(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方位。指确定的地方,以使父母放心)。‛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远离家乡去游学。如果一定要出游,也必须要有确定的地方。”

第13篇:论语庄子名言1000字[材料]

論語莊子名言1000字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禮之用,和為貴。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朝聞道,夕死可矣。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吾道一以貫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德不孤,必有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三思而後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不舍晝夜。後生可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惟酒無量,不及亂。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

入太廟,每事問。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克己復禮。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

勝殘去殺。

一言而可以興邦。

欲速,則不達。

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深則厲,淺則揭。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小不忍則亂大謀。

好從事而亟失時。

割雞焉用牛刀?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父母唯其疾之憂。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仁者先難而後獲。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詩)

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詩)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莊)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煦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莊)

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莊)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莊) 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莊)

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莊)

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莊) 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莊) 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

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莊)

聖也者,達於情而遂於命也。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莊)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莊)

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莊)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遝,方矢復寓。

第14篇: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4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第15篇:1《论语》名言警句(校对版)

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第1页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第2页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第3页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第4页

第16篇:《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摘录: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评析: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是有鲜明界定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兼具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人中楷模。孔子学说中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与“君子”相对立的是“小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经常作为对比而出现。

1、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理想人格中体现出君子高尚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与小人的价值观相对比而存在。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4、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第17篇:生活中的论语

生活中的论语

山东临清 刘玉英

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说:“纵是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既不是敲门砖了,为什么这书还有不少人读它呢?一则,二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它看成必读书;二则,《论语》本身也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和较大的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所以直到今天,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把论语读懂了,阅读理解古书自然较为方便。”

我觉得,现代人读《论语》,是因为《论语》能给人生存的智慧,生活的指引、心灵的平静。它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了古往今来普通人的生活。

有的人用《论语》里的词语来命名:胡三省(宋元之际史学家)、陈省身,名字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刘思齐(毛岸英之妻),任贤齐,名字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的人用《论语》里的话作为书名:朱熹、吕祖谦编订的《近思录》,“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王阳明的《传习录》,“传习”一词源于《论语·学而》:“传不习乎。”

有人喜欢用《论语》里的词语给自己的房子命名,如北宋王文穆的房子就叫“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于他还怕老婆,所以杨亿(北宋著名文学家)取笑他,建议他把房子改为“四畏堂”。

有的校名也来源于《论语》,如著名的辅仁大学,“辅仁”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有的学校用《论语》里的话做校训,如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上海电视大学校训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有教无类、乐学致远。”

有的地名来自《论语》,如湖南省安仁县,“安仁”出自《论语·里仁第四》:“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四川仁寿县,“仁寿”出自《论语·雍也第六》:“知者乐,仁者寿。”

有的广告语来自《论语》,如“仁者爱人汇仁集团”,“仁者爱人”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当然,现在我们用的东西也有一些和《论语》有关,如我们常用的下载工具“迅雷”,在《论语·乡党》中就有这个词:“迅雷风烈必变”。

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和话语,当你翻阅《论语》再遇见这些词语是否会像遇见老朋友一样亲切呢?

第18篇:论语中的名句

论语中的名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德不孤,必有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后生可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敬鬼神而远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礼之用,和为贵。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于事而慎于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讷于言而敏于行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食不言,寝不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3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4 四海之内皆兄弟

4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6 听其言而观其行。

4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8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4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0 温良恭俭让

51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55 小不忍则乱大谋。

5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9 言必行,行必果

60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1 有教无类

6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3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64 欲速,则不达

65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6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6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6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7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3 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尽善尽美)

74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75 礼之用,和为贵。

76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9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0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2 朽木不可雕也。

8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7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0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91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

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4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9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9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9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00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01 小不忍,则乱大谋。

10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4 有教无类。

105 道不同,不相为谋。

10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

107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8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0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1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1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13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1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5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第19篇: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理想人格,君子观是中国儒家传统的理想人格模式,也是整个传统中国伦理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早期儒家作品《论语》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君子观思想。本文试图对君子观思想作初步解读, 关键词:君子 ;小人; 仁; 信

一、君子必须有仁爱之心,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具仁德,有仁爱之心。《论语·里仁》曾载孔子之言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君子连吃顿饭的时间也不能离开仁德,即使是仓促匆忙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由此可见,仁德对于一名君子是多么的重要。关于“仁”的含义,孔子从不同的角度作过多种阐释,但通而观之,“仁”的最主要含义是“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人要有友爱之心。而友爱之心的表现就是能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对此孔子多有议论,他说君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即君子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严格反省,对他人则要宽厚忍让。他还拿“君子”与“小人”作对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君子是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是严格要求别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即君子希望别人成就好事,而小人则是希望别人倒霉晦气。总之,君子是对人宽厚,对己严格,而小人则是对己宽厚,对人苛刻,二者形成鲜明对照。这方面的论述,孔子还有一些,比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人不知,而不慢”(《学而》),君子不能以怨报怨,而应“以直报怨”(《宪问》),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说明君子应具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胸襟。

二、君子思想境界要高,视野要宽,处事应从大处着眼

君子既然是人之楷模,其思想境界、眼光视野、处事角度,自不能与一般人相混同。孔子在这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君子作了定位。他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可以“食不求饱,居不求安”(《学而》)。为了求道,君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述而》);为了求道,君子甘愿“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还说:“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即君子讲大信不讲小信;说“君子务本”(《学而》)。孔子还拿“君子”与“小人”作对照,他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卫灵公》)。总之,君子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境界高,视野宽,识大体,办大事,而小人则目光短浅,为小恩小惠、蝇头小利所役。上述对君子的要求,是孔子从君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高度而提出的。

三、君子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是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要求。对此孔子多有论议。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不忧不惧”(《颜渊》)。为什么君子“坦荡荡”、“不忧不惧”呢?原因是君子心地无私天地宽。心地无私,不做愧心事,故能不忧不惧。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是“群而不党”《卫灵公》(),即不搞帮派体系,不搞小团伙,不搞山头主义,对此,孔子也拿“君子”与“小人”作对照,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意为君子处理人际关系讲团结,而小人则是讲勾结。一字之异即将君子与小人判然分开。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还表现在君子的讲原则和坚持真理上,对此孔子亦拿“君子”与“小人”作对照,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为君子坚持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却不肯盲目附和,而小人则是一味附和,却不肯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而不同”体现出君子的坦荡和磊落,而“同而不和”则反映出小人的奸刁与世故。君子的坦荡和磊落还表现在对待所犯错误的态度上。孔子曾云:“过,则勿惮改”(《学而》),君子恰有“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的胸襟和气度,而小人则是“过也必文”(《子张》),即对所犯错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君子”、“小人”在对所犯错误态度上截然相反。总之,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是君子应具有的人格风范。

四、君子应讲信守诺,讷言敏行

“信”在孔子的道德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为政》)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根本不能与之言事,“信”好比车上的“倪”和“杌”,如果缺少了这些关键部件,那么车子如何能够行走呢?由此可见“信”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可以说“信”是立身之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因为“信”如此重要,所以孔子将其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之一。那么“信”的含义是什么呢?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说话要算数,最简捷的概括就是要言行一致。“信”的含义决定了一个守信的君子必须一方面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即要“慎言”,另一方面又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工作。对此孔子论述颇多。比如子贡曾问孔子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意思是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又比如孔子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这两句都是说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敏,要脚踏实地。总之,在孔子看来,君子要做到守信,途径只有一个,就是慎言敏事、讷言敏行,即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君子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很多,信在其中占着尤为突出的地位。一提到“君子”二字,守信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的“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反映出人们异常看重君子守信这一特点。君子的人格光辉在守信重诺这一点上尤为光彩夺目。

五、君子应见利思义,取之有道

对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子并不全盘否定,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里仁》),但同时他又说:“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这说明孔子在承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的同时,也看到了如果不对取利的方式加以限制就会出现副面作用的事实。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对君子求利的方式作了限定,这就是对“富与贵”要“以其道得之”(《里仁》),要做到“见利思义”(《宪问》)、“见得思义”(《季氏》)、“义然后取”(《宪问》),而对“不义而富且贵”,“视之如浮云”(《述而》)。孔子还认为“君子”与“小人”在对待个人物质利益上的区别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意思是君子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而小人则是不择手段,一味逐利。与义利问题相关,孔子还提出了“谋道”与“谋食”、“忧道”与“忧贫”的问题,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总之,见利思义、见得思义,重义轻利、重道轻食是君子应遵循的规范。

六、君子临事不墨守成规,要讲变通,富于灵活性

君子如何处理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具体问题?孔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处理问题不要墨守成规,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由此可见,讲变通、富灵活性、实事求是,是孔子处理问题的原则。孔子在处理问题上就很讲变通,很富灵活性。比如在事父母上,他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又比如在待朋友上,孔子曾向其弟子传授方法,他说:“(对待朋友)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此外在求仕、事君等方面孔子的讲变通、重灵活也很明显。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过“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的话,这或可视为孔子变通性、灵活性主张的注脚。

七、君子应博学多能

孔子曾言“君子不器”(《为政》),意为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反过来讲,就是要求君子必须博学多能。这是孔子对君子在文化修养和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考《论语》等书可知,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在当时就有“博学”之誉。比如他对治国之道深有研究,对古代礼乐制度了如指掌,正因如此,他在鲁国处于“备顾问”的地位。《论语》中有不少关于显贵人物向他“问礼”、“问政”的记载,甚至连孔子很不喜欢的季氏也经常到他那里去讨教。孔子还非常“博物”,有些为一般人不能识解的事物,孔子都能娓娓道来。孔子的具体技能也很全面,他干会计能把账目算得一清二楚,他管畜牧则牛羊茁壮成长。孔子对具体的礼仪也了如指掌,并能亲自演习,为此他常“摄相事”。孔子对古代文献也非常熟悉,按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古籍文献学家。在孔子看来,博学多能是君子得以成就事业的基础,如果没有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即使德行再好也将一事无成。要博学多能就必须刻苦学习,所以孔子对君子的学习十分重视。他要求“君子博学于文”(《雍也》),即要从古代文献那里汲取营养。他还要求君子从实践中学习,为此他很重视实践活动。总之博学多能作为一名君子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

孔子的君子论对君子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素养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对孔子君子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几乎是一个“完人”、“成人”的形象,集所有世间美好的东西于一身,是做人的楷模和典范。孔子君子论中那些具有永恒性质的美好品质,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舍生取义、不比不党,讲节操、重名节等等,不知影响了多少华夏儿女。孔子的君子论不仅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是在今天看来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也还焕发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它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正南.“君子”考源〔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5):29—33.〔2〕池水涌,赵宗来.孔子之前的“君子”内涵〔J〕 .延边大学学报,1999,(1):125—129.〔3〕项菊.《论语》中的“君子” 〔J〕 .探索与争鸣,2003,(6):98.〔4〕林贵长.孔子与“君子”观念的转变〔J〕 .天府新论,2008,(2):35—39.〔5〕 〔向熹.诗经词典〔Z〕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41,241.〔6〕杨伯峻.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2000.241.〔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三卷)〔Z〕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245.〔8〕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 .中华书局,1980.206,13,667.〔9〕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上)〔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6.〔10〕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

第20篇: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姓名:纪文玉

班级:电气化1007 学号:2010010007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经典语段的解析,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对《论语》做出现代意义上的解释,并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方法。

关键词:《论语》 孔子 君子 理想,传统文化 正文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正如柳诒徽在《中国文化史》中所言:“孔子者,中华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开。”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善,《论语》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内核,也需要有新的解释和应用。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只有温度没有色彩的孔子,需要一部最具普适性的《论语》。人们常说,生命之树长青,而真正伟大的思想往往是灰色的。灰色只有与其他色彩搭配才能彰显其普适性和纯粹性。灰色提升品位,多彩保证了活力,这就是和谐,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论语》。

《论语》中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礼”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而秩序和制度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二是以德治国的从政思想,《论语》主张道德教化,以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是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三是处世哲学和修身理论;四是《论语》中主张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下面将七个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做出阐释。

一、天地人之道

中国人讲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像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就像一个新生儿,每天都在微妙的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大地上进行行为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就是和天地一样,天地人被称为“三才”。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能够有所谓的“浩然之气”,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是值得敬重的,人也是最应该自重的,人对自然万物应该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这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心胸。

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现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现在看来存在一些偏颇,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使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会错过星星。”遗憾留下的阴影放大成黑暗,就会阴霾我们的灵魂。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这种不足,《论语》中教我们这么做。

这种宽大的胸怀来自内心的自信和坦然,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遗憾,“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强大的人也是真正勇敢的人。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就是看轻身边的得与失,那些对小事耿耿于怀的人,孔子称为“鄙夫”。

苏轼也曾说:“古之所谓豪杰者,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者也。”勇敢有时候表现为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和镇定。

心灵的勇敢是一种从容笃定的气势,是一种坦荡荡的心境。这种心境即可以弥补先天的缺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人有定力,使生命饱满充盈。

三、处世之道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答案乍听起来有些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事分寸,他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感情和才华用在有用的地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与朋友相处也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

心理学上有种行为叫“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孔子告诉我们,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是自己“言寡尤,行寡悔”

儒家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种践道者,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他们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可以忘记自己的得失,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当中。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其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四、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 君子的第一个标准;“不忧,不惑,不惧”一个真正的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智、勇,就少了忧、惑、惧。

君子的第二个标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的第三个标准;“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胸怀天下,奋发有为。这才是《论语》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君子的真实写照。

五、交友之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孔子对益友、损友的定义。

益友: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要想交益友,摒弃损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意愿;二,能力。在《论语》中,前者叫“仁”,后者叫“智”。即为,要有仁爱之心,还要有辨人之智。

从某种意义上讲,结交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段美好的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品位。

《论语》中提倡我们结交益友,就是对我们有用之人。但是并不是通过他们改善我们现实的生活条件,相反,孔子从来不主张结交富豪和有权势的人,而是要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格,提高自己修养,丰富自己内涵的人。

选择一个朋友,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能交上什么养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惰性元素,是有害还是有益。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益友的前提,而交到益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六、理想之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是理想越高远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定力和信念。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永远比他的业绩更加重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孔子教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他要就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理想,可见理想对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道路,行动是成就理想的唯一途径。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手中的引线,而这条引线是源自于内心的愿望,内心越淡定,越从容,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论语》中,一切高远的理想都是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之上的,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中国知识分子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奢侈,而是精神存在的自由。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朴素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七、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无不出现在各阶层中。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他成了我们的不朽。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兴叹时,他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一个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找到自己的位置。由内心的标准来衡量生命是否有了一个清明的自省,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内心真正认定的事,就是“立“的一种见证。

四十而不惑,就是能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有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的位置。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就是理解和包容。一个人要做到耳顺,就要使自己无比辽阔,可以遇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一高度。

学习《论语》,学习所有的经典所有古圣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内心还是对社会的岗位,都有一种无愧交代。

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的,或自觉地,或痛楚的,或欢心的,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中华书局

【2】 王爽 孔子回答人生108个感悟 新世界出版社

【3】 雷原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林语堂 孔子的智慧 江苏文艺出版社

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中的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