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埃菲尔铁塔英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0 18:04: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埃菲尔铁塔之感

鉴赏埃菲尔铁塔

在世界上堪称历史性的艺术品的我认为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露空结构铁塔。埃菲尔铁塔得名於它的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建筑物属于固定资产范畴,一般指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埃菲尔铁塔可供人观赏,而高压线的铁塔于更注重的是实用价值,作为一种必要的电力工具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根据上一段落得注解来说高压线铁塔属于建筑物。只是人们的观念俗成认同埃菲尔铁塔为建筑物但高压线铁塔非也。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埃菲尔铁塔是为隆重纪念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在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举行之际而建的。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扬扬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只是在鞭笞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晕眩--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我透不过气来,这透明的铁盒子,快闭上你恶魔的眼睛,我想出去!

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偿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推荐第2篇:《埃菲尔铁塔》读书笔记

《埃菲尔铁塔》读书笔记

巴黎埃菲尔铁塔从饱受诟病到成为巴黎人的骄傲、法国的象征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建筑会像埃菲尔铁塔一样,建造之初便经受如此大的阻力,承受如此多的讽刺与谩骂。也从来没有那个建筑会想埃菲尔铁塔那样,经历时间的考验与涤荡,成为巴黎的象征,法国的象征,人类工业文明的象征。

在巴黎,几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剪影,它已经融入了巴黎人的生活。不管什么季节,不管云雾弥漫、阴天、晴天还是雨天,不管你在那里,也不管那一幢建筑物、教堂或树木的枝叶把你和它隔开,铁塔总在那儿。而当无月的夜色模糊了它的形影,差不多要使它看不到了,使它不再显现了时,两束微弱的灯光点亮,在塔顶上轻柔地闪烁着。于是漫漫长夜中它将仍在那里。中国古人喜欢望明月思念亲人,也许是因为想到自己看到的跟远方的亲人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顿时觉得埃菲尔铁塔之余巴黎人,犹如明月之后中国的古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上空把我们的有人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可以同时看到它。

最初人们企图埃菲尔铁塔是一座“科学庙堂”,到当今它已经变成一个隐喻。然而既不是科学殿堂也不能当做博物馆来参观,那么为什么这座空的纪念塔每年接待的游客比卢佛宫还多两倍,比巴黎最大电影院的观众人数还多得多?

原因就是埃菲尔铁塔俯瞰着巴黎。我们先不去讨论是不是只要能俯瞰巴黎的建筑物都可以成为第二个“埃菲尔铁塔”,或者是倘若当初没有埃菲尔铁塔,可能会有别的什么高耸的建筑取代它今天的地位。仅就它俯瞰着巴黎这一点就够了。铁塔不仅是一座具独特风格的纪念碑,它也提供了一个观景台。在铁塔上眺望的不仅有大自然,还有城市。或者说,它使城市变成了一种自然,一种人类空间的新的大自然:川流不息的人潮,车水马龙的街道,高楼林立的社区就是风景。

铁塔把最初在文学中流露出来的俯瞰全景的想像加以物质化了,他向人们提供了俯瞰巴黎全景的机会。每一位铁塔的参观者都可于瞬息之间将一幅鸟瞰图景尽收眼底,这幅图景,向我们呈现的是被读解的世界,而不只是被觉察的世界,因此它相应于一种新的图象观感,这种全景图像的观感有抚慰人心的奇妙的力量。我们先设定一个坐标轴,横向是我们现在的世界,纵向是时间。当我们登上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的时候,会产生横、纵两个坐标轴方向的奇妙的遐想。在横轴方向,我们看到了巴黎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山丘、河流、森林,看到我们所熟悉的各个地点与场所,我们在实践着一种建构,寻找那些看得见的,或者是看不见的地点。我们心中便产生一个巴黎的模拟物,这个模拟物的诸成份展现在眼前,它们是真实的,自古已然的,但却在呈现给你的整个空间内迷失了方位。在纵轴方向,时间绵延本身成为全景式的了。我们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历史上的场景,从史前的孤岛、海洋,到中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到当代历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

铁塔能够使这些互不适应的材料(玻璃、金属),这些新的形式同往昔的砖石和圆顶协调一致。在铁塔的注视下,在历史绵延中的巴黎,使自己成为一块抽象的画布,在这块画布上,深色的椭圆形(从很久以前沿传下来的)与现代建筑的白色长方形交错并列着。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完全与世隔离,但仍是世界的主人。

推荐第3篇:埃菲尔铁塔结构简介

埃菲尔铁塔

简介

【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7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质量】:约为10100吨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建筑造价】:745万7千法郎

【投资单位】:法国政府

【设计人】:居斯塔夫·埃菲尔

【建设用途】:餐厅,观景

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1887年1月,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合约。同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而此时距离博览会的开放仅仅有两年的时间,埃菲尔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 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20个铆接小组能够每天装配1650个铆钉。

· 建造铁塔的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吨重,这使得小型起重机得以普遍应用。 在工程开始的阶段,实际上有四个施工地点,每一个都是铁塔的支脚或者成为塔墩。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后才会汇合,而当这些桥墩汇合之后必须能够达到完美的水平,这个完美的水平面将会作为余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础。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会让整个铁塔倾斜。他在每个塔墩的底部都装置了一台临时水压泵。这样随着工程的推进,他可以通过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来进行微调。当整体调节完毕之后,工人们将会在塔墩里面嵌入铁楔子,让塔墩永远的固定下来。即便到达180英尺的高度,四个塔墩的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四个塔墩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直到今天,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尾声

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有埃菲尔铁塔一半高的华盛顿纪念碑,花费了36年才建设完成。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和其他的公共纪念碑不一样的是,埃菲尔铁塔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赚钱。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 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 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 它由1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 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塔的四个面上, 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 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相信,当1800年代末期埃菲尔铁塔的构想被提出的时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国人都并不赞成。一个1000英尺高的建筑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并且压制城市的其他地标,例如圣母院,卢浮宫,和凯旋门 当铁塔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超过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联署一份请愿书,要求停止这一工程。他们声称埃菲尔的“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不过埃菲尔和市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一抗议,建造工作丝毫未受影响的继续进行。

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奇迹,不单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而且铁塔的建造还比预期的快,费用也比预计的少。博览会计划是5月6日开始,而铁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这个铁塔,成为了法国至高技术的符号,也成了法国的符号。

推荐第4篇:埃菲尔铁塔设计图纸

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设计图纸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建筑。设计者: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开工时间:1887年

1月27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

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

259万只铆钉,极为壮观。 建筑高度:324.79864593米建筑总质量:约为11500吨建筑层数:3层

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 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

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开放时间:09:30-23:00(1月1日到6月15日,9月3日到12月31日);09:00-24:00(6月16到9月2日)。有兴趣的童鞋可以亲自去感受下铁娘子的魅力。

推荐第5篇: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教案

班级:高二(2)班 教师:王桂苹

[设计思想]

《埃菲尔铁塔沉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该单元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张抗抗的这篇散文,由登临铁塔的“所见”(实)触发“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虚)。无疑,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应该是学习本文的目标和重点;而理解铁塔形象的内在含义则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设计从王安石《登飞来峰》导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然后整体认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接着分析研读,探究铁塔的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最后整合、迁移。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考。

2 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2 难点: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怎样的特点?

一、导入定向

由学生演讲《我喜欢的一棵树》导入 ,明确由物到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整体认读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什么?

1.登塔前对塔的认识(1-5段);2.登塔过程中的感受(6-9段);3.登上塔后的沉思(10-20段)。

三、分析研读

探究课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在作者看来,铁塔是审美客体,作者是审美主体。在我们读者看来,铁塔、作者,都是审美客体。对这两个客体,我们分别探究。

(一)探究铁塔的形象

1 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特点?(用形容词概括你认为最重要的特点,并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高大 脱尘

第2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第3段: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高大脱尘。(齐读第

2、3段)

6、7段: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的高。

第8、9段: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我的上升,衬托铁塔的高。

第10段: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反衬铁塔的高。

11、

12、13段: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铁塔超尘的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2)孤独寂寞

第19段: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孤独寂寞的表现。(齐读第19段)

第15段: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第20段: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据说当年艾菲尔铁塔建造时,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孤独寂寞的原因:世人的误解和排斥。

第1段: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第15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第16段: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孤独寂寞的原因:作者的偏见和戒心。

(3)坚韧 宽厚

第15段: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坚韧。

16、17段: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宽厚。

第20段: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宽厚。

2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讨论)

主要特点(作者着力表现的特点)是:“孤独寂寞”。

“高大脱尘”是铁塔“孤独寂寞”的原因;“坚韧宽厚”是铁塔“孤独寂寞”中显示出的高尚品质。且“高大脱尘”写在文章前半,“坚韧宽厚”写在文章后半,而“孤独寂寞”写在全篇。

3 作者这样写铁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借塔喻人,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高大脱尘而孤独寂寞”的人。李白诗云:“古来圣贤多寂寞”。古今中外有许多“圣贤”,卓有建树,但不为人知,不为人容,因而孤独寂寞。李白还说:“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自嘲,是调侃。我们改为:“超尘脱俗留其名”。埃菲尔铁塔最终不是成为“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吗?那些不为人知、不为人容的“圣贤”,最终不也成为受人景仰的人吗?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像铁塔一样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一生留下大量画作的凡•高,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创“日心说”的哥白尼,丰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受到教会的迫害,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斯蒂芬逊,遭到人们的嘲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苏东坡被贬海南——他们都是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坚持变法而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不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而忧郁的气质。”他们因其高大超尘而孤独寂寞,也都因此而受人景仰。所以说:“古来圣贤多寂 寞,超尘脱俗留其名。”

4 写铁塔形象,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的人是“虚”。写铁塔的特点,其外形(高大)是“实”,其内蕴(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虚”。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

1 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第1段: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

——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第17段)。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第5段: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

——开始仰视,但没有膜拜。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第

6、7段:写错觉——巴黎下沉,反衬铁塔之高,更是表明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撼。

8、9段:(指名读第8段)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

——空间上升,更是登塔过程中思想的上升。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默读第15-18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此时它却纹丝不动(坚韧)。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宽厚)。于是,我认识到,我过去“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感悟到,“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可见作者在登塔中境界发生了超越,精神得到升华。这与第4段相照应。

(指名读第4段)第4段: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作者经过沉思,终于寻觅到铁塔坚韧宽厚的眼神,窥视到铁塔高大而孤独的灵魂。“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第18段),这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给作者的启示;也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作者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作者一种强烈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悟。(齐读第4段)

2 写作者自己,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写自己登铁塔是“实”,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是“虚”。

四、整合评读

1 概括本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本文由登临铁塔“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全文言,写埃菲尔铁塔和作者的登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心理的变化是“虚”;就写铁塔言,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是“虚”;就写铁塔的特点而言,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蕴是“虚”。本文就是这样“写实藏虚,虚实相生”。使铁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2 你读了这篇散文,得到哪些启示?(讨论)

埃菲尔铁塔这个形象启示我们,当你因为独树一帜而遭受误解、甚至排斥时,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生命的寂寞,用坚韧和宽厚去对待他人的误解和排斥。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

作者对埃菲尔铁塔认识的变化又启示我们,对待生活中那些特立独行的先锋人物,应当宽容,尊重,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正如张抗抗所说:“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如果说张抗抗的《埃菲尔铁塔沉思》这篇散文是一种“实”,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这些启示,大概也是作者藏于其中的一种“虚”吧。

五、外向迁移

1、由埃菲尔铁塔的同学们联想到了哪些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推荐第6篇:《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2

课题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相关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通过对材料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分析能力,并能将材料恰当的运用到写作当中。

培养勤观察、勤积累、及时记录的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并积累材料。 教学难点 分析并运用材料。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独特的游记。与常见的游记散文不同,作者没有把兴奋点放在对游览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出人意料地重点表现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

二、整体感知: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如果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文眼是“雨”、余秋雨《寂寞天柱山》的文眼是“寂寞”,那么,本文的文眼则是“沉思”。由登临铁塔而触发的感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和中心议题。在本文中,作者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索之中,铁塔仿佛只是触发作者“沉思”的契机和媒介。作为风景,尽管巴黎铁塔“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因为有作为独特的“这一个”的作家主体的深度参与,一篇与众不同的精彩美文便应运而生。在登临和观赏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的过程中,作者的感觉神经和思维细胞处于高度兴奋和极度活跃的状态,及时捕捉并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作者在登临铁塔前后情感和心理的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三、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

四、思路梳理:登塔前——登塔中——登塔后

作者感受:在登塔之前,作者对铁塔充满了“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对其并没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正如文中所写,“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在作者眼中的铁塔并无特别之处。但登塔之后,作者思想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曾经的“大铁架”变成了“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不仅如此,作者还深切而严肃地告诉我们:“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铁塔给作者的启示,更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征服。这既证明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更暗示出铁塔的无穷魅力和强大震撼力,它征服了一个怀有戒心和偏见的人,一个“唯独没有膜拜它”的高傲的灵魂。作者克服偏见的过程,就是“我”被铁塔的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作者情感变化的历程颇有代表性,埃菲尔铁塔由一个“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大铁架”变成巴黎市象征的过程,由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变成“永远矗立的丰碑”的过程,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感觉的句子,再总结登塔前后心情的巨大变化)

五、问题探究

一)本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感悟的?

感受的丰富性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和幻觉,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了自己登临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如“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在这里,作者通过错觉表现登临铁塔的独特感受,就很有特色。文中类似这样的描写还很多。

二)比喻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方法,具体而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登临铁塔的感受,例如:“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吗?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像是要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文章选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作者陌生而新奇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乘坐电梯登上铁塔的特殊感受。“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以“父亲”喻“铁塔”,奇特的比喻格外引人注目,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博大胸襟,也表现了作者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敬仰之情。 三)为什么说铁塔是孤独的?

文章既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雄伟壮观,也眼光独具地感受并抒写了它的孤独:“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铁塔孤独而寂寞的心理世界。这是作者“沉思”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处。从文中可以知道,一百多年前,埃菲尔铁塔“在一片嘘声里”诞生,它曾被视为“标新立异的怪物”而受到“强烈的排斥和憎恶”,今天,尽管它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但依然有众多的人,如登塔前的作者那样的人,对它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它的确是孤独的。 四)本文的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其实是作者被铁塔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蓄而有力地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

六、课堂小结

分类作业 A类:再读课文,完成练习。 B类:品味本文语言。 预习布置 《葡萄月令》

板书设计 张抗抗散文的语言丰富、优美、酣畅淋漓,极具个性。 首先,排比句的大量使用。 其次,语言的陌生化。 再次,语言形象幽默。 课后反思

推荐第7篇:《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埃菲尔铁塔沉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该单元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张抗抗的这篇散文,由登临铁塔的“所见”(实)触发“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虚)。无疑,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应该是学习本文的目标和重点;而理解铁塔形象的内在含义则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设计从王安石《登飞来峰》导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然后整体认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接着分析研读,探究铁塔的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最后整合、迁移。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考。

2 理解文章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2 难点: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怎样的特点?

一、导入定向

由王安石《登飞来峰》引出“写实藏虚、虚实相生”。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在飞来峰千寻塔顶上。言外之意是什么?有着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深厚的学养,所以不惧怕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这种写法,叫做“写实藏虚、虚实相生”。字面意义为“实”,言外之意为“虚”。“虚实相生”中的“虚实”还有多种情况: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外形为“实”,内蕴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写实藏虚、虚实相生”,可以形成绝妙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埃菲尔铁塔沉思》也具有“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学习中要注意探究。

二、整体认读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什么?

1.登塔前对塔的认识(1-5段);2.登塔过程中的感受(6-9段);3.登上塔后的沉思(10-20段)。

三、分析研读

1 探究课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在作者看来,铁塔是审美客体,作者是审美主体。在我们读者看来,铁塔、作者,都是审美客体。对这两个客体,我们分别探究。

(一)探究铁塔的形象

1 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哪些特点?(用形容词概括你认为最重要的特点,并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高大 脱尘

第2段: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第3段: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高大脱尘。(齐读第

2、3段)

6、7段: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的高。

第8、9段: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我的上升,衬托铁塔的高。

第10段: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反衬铁塔的高。

11、

12、13段: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铁塔超尘的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2)孤独寂寞

第19段: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孤独寂寞的表现。(齐读第19段)

第15段: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第20段: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据说当年艾菲尔铁塔建造时,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孤独寂寞的原因:世人的误解和排斥。

第1段: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第15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第16段: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孤独寂寞的原因:作者的偏见和戒心。

(3)坚韧 宽厚

第15段: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坚韧。

16、17段: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宽厚。

第20段: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宽厚。

2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讨论)

主要特点(作者着力表现的特点)是:“孤独寂寞”。

“高大脱尘”是铁塔“孤独寂寞”的原因;“坚韧宽厚”是铁塔“孤独寂寞”中显示出的高尚品质。且“高大脱尘”写在文章前半,“坚韧宽厚”写在文章后半,而“孤独寂寞”写在全篇。

3 作者这样写铁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借塔喻人,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高大脱尘而孤独寂寞”的人。李白诗云:“古来圣贤多寂寞”。古今中外有许多“圣贤”,卓有建树,但不为人知,不为人容,因而孤独寂寞。李白还说:“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自嘲,是调侃。我们改为:“超尘脱俗留其名”。埃菲尔铁塔最终不是成为“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吗?那些不为人知、不为人容的“圣贤”,最终不也成为受人景仰的人吗?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像铁塔一样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一生留下大量画作的凡•高,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创“日心说”的哥白尼,丰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受到教会的迫害,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斯蒂芬逊,遭到人们的嘲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苏东坡被贬海南——他们都是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坚持变法而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不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而忧郁的气质。”他们因其高大超尘而孤独寂寞,也都因此而受人景仰。所以说:“古来圣贤多寂 寞,超尘脱俗留其名。”

4 写铁塔形象,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的人是“虚”。写铁塔的特点,其外形(高大)是“实”,其内蕴(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虚”。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和心理

1 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第1段: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

——存有无知的偏见和戒心(第17段)。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第5段: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

——开始仰视,但没有膜拜。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第

6、7段:写错觉——巴黎下沉,反衬铁塔之高,更是表明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撼。

8、9段:(指名读第8段)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

——空间上升,更是登塔过程中思想的上升。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默读第15-18段)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此时它却纹丝不动(坚韧)。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宽厚)。于是,我认识到,我过去“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感悟到,“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可见作者在登塔中境界发生了超越,精神得到升华。这与第4段相照应。

(指名读第4段)第4段: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作者经过沉思,终于寻觅到铁塔坚韧宽厚的眼神,窥视到铁塔高大而孤独的灵魂。“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第18段),这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给作者的启示;也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作者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作者一种强烈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悟。(齐读第4段)

2 写作者自己,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写自己登铁塔是“实”,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是“虚”。

四、整合评读

1 概括本文“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本文由登临铁塔“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就全文言,写埃菲尔铁塔和作者的登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心理的变化是“虚”;就写铁塔言,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是“虚”;就写铁塔的特点而言,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蕴是“虚”。本文就是这样“写实藏虚,虚实相生”。使铁塔的形象更丰满,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沛,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绝妙意境。

2 你读了这篇散文,得到哪些启示?(讨论)

埃菲尔铁塔这个形象启示我们,当你因为独树一帜而遭受误解、甚至排斥时,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生命的寂寞,用坚韧和宽厚去对待他人的误解和排斥。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

作者对埃菲尔铁塔认识的变化又启示我们,对待生活中那些特立独行的先锋人物,应当宽容,尊重,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正如张抗抗所说:“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如果说张抗抗的《埃菲尔铁塔沉思》这篇散文是一种“实”,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这些启示,大概也是作者藏于其中的一种“虚”吧。

五、外向迁移

1 从已学课文中举出一些类似写法的散文。

《紫藤萝瀑布》《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病梅馆记》……

2 课外阅读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进一步体会这类散文的特点。想一想,作者抓住怎样的自然现象,赋予牡丹怎样的高贵品质?在实与虚的结合上,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与《埃菲尔铁塔沉思》相比,有何同异?

推荐第8篇:关于埃菲尔铁塔的句子

关于埃菲尔铁塔的句子

1、最痛苦的不是分别,而分别之后,回忆还是根深蒂固。离开不过一个转身的距离,遗忘却要一辈子的时光。不能遗忘,就要学会释怀,我们都要好好的,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2、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就是我与你的距离。

3、有首歌中唱的好“都是缘分惹的祸”,能怪谁呢?今生我们不能相守,为什么还让我遇见你,让我受折磨。爱情的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从此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无法抹灭的伤痕,晶莹的泪滴早已滑落了我的脸庞。

4、心痛了,梦醒了,曾经的伤只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天涯海角,物是人非,曾经的一切都已过去。

5、我的世界,没有花开,只有凋零,没有开心,自有伤感!为此,音乐虽美,黯然憔悴„„

6、曾经多少的心伤;曾经多少的过往;曾经搁浅在记忆里那抹最美的回忆,早已被季节遗忘。因为怀旧,所以我伤感。我一直牵着回忆不肯放手。

7、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偿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8、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偿到探险的悲哀。

9、你离开之后,我的世界就失去了中心,瞬间就崩塌了,我以为我可以很快地爬起来,可还是走着走着又会在不经意的瞬间跌倒,一路跌跌撞撞。

10、走过的路,就会留下痕迹,曾经那段美好的过往,伴随着一缕淡淡的忧伤,早已搁浅在我的记忆里。这只是一场爱情的游戏,到最后受伤的还是我自己。我的心已无力承受,我的爱搁浅在离别的路口。

11、我和你就像一座埃菲尔铁塔和爱琴海。我能站在远方默默的注视着你,你能静静的看着我的方向。虽似彼岸花不能相见,但能相思。

12、心碎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疼;才知道爱你有多累。我试着说服自己要学会忘记,可还是拿自己无能为力。

13、听着轻声音乐,我心荡漾在这优美的乐曲当中,忘记了烦恼,更忘记了我,纵使音符的铮铮鸣奏,那也只是弦外的一丝清音罢了!唯独心声,那才最为忧伤!

14、静静的夜里,静静地想你。真的好想你,即使可以数尽满天星斗,也难以说清我思念你的心情,清浅的月华静静地陪伴着我的无眠,不知道远方的你是否有感觉到我对你浓浓的思念?好想斟一杯月光和你共醉,可是,鞭长莫及,鞭长莫及啊„„

15、我在为谁而心醉,我在为谁而伤痛。十指在键盘上轻轻划过,多少回忆凝聚指尖,我就用这样的方式记载着对你的思念。

16、一个人的夜好孤单,好寂寞,寂寞的愁弥漫在我的心间,多少次问自己,我在为谁而痛彻心扉,在每个孤独的夜里,我在也寻觅不到你的身影;在也听不到你亲切的话语。

17、在每一个思念你的夜里,淡淡的忧伤充满我每一寸空间,我真的不愿错过你,我要告诉你,你的名字早已填满我的记忆;我要告诉你,错过了缘分我们这辈子不会在相遇;我要告诉你,你一定要珍重你自己,无论结局如何,我都希望你是快乐的;我要告诉你,今生有你的陪伴就算在苦也甜蜜;我要告诉你,如果我们还能回头,我一定牵着你的手一起慢慢变老。

18、我恨自己为什么还是放不下,爱你这样的不容易,受伤了,心痛了,我的痴情一片换来的却是你冷漠的离去。一次次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你忘记,为什么我还是拿自己无能为力。亲爱的,你曾经说过,我们今生永不分离,繁华世界里,你是我一生的牵系。现在曾经的誓言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我自己在这份感情里唱独角戏。

19、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锈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作为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的。

20、阿姆斯特丹的风车转得不会有我对你的爱长久,埃菲尔铁塔没我对你的爱深沉,我相信我是你惟一的选择。

推荐第9篇:结构游戏 埃菲尔铁塔 大班

时间5月13号,周二下午

执教者: 郑伟明

指导老师:陈老师

结构游戏

埃菲尔铁塔

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能有计划建构,努力表现建筑物的细节特征。

3、能和同伴一起愉快的构建,并一起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埃菲尔铁塔图片。

三、活动过程:

1、用图片直接导入,激发幼儿的谈话兴趣(3分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吗? 是个塔没错,但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它叫埃菲尔铁塔。是以建筑师的名字埃菲尔命名的。 小朋友你们想当一回建筑师吗?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建构埃菲尔铁塔。(8分钟)

(1)师:在当建筑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塔是怎么构成的。 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图片,这个塔总的有几层?

师:第一层由哪些部分组成?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由四个支柱构成,是拱形的形状)。

第二层跟第一层有什么一样的?(一样有四个支柱),

那第二层和第一层有什么不一样?(它不是拱形的形状,是梯形的形状。它比第一层高,也比第一层窄)。

第三层跟下面两层有什么不一样?像什么形状?(第三层是最高,最窄的,像三角形的形状)。

教师小结:第一层是拱形的形状,主要由四个柱子组成,是最宽的。

第二层是梯形的形状,比较窄,也比较高。 第三层是最高的,最窄的,像三角形的形状。

3、让幼儿自己建构,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重点指导:第一层对幼儿来说难度可能会比较大,必要的时候提醒她们。

(1)师: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小朋友们,那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来搭埃菲尔铁塔呢?

对,有这么多材料可以搭,那么待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材料选择来搭。

要求:小朋友待会拿材料的时候要排队,要爱护工具,不能争抢,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话是不能当建筑师的哦。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搭档,几个人为 一组都可以,你们自己决定,然后一起讨论你们要用什么材料来搭,要怎么搭?

等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她搭建的步骤,打算与伙伴怎么分工搭建,要用什么材料搭。 师:大家都分好小组,也都知道搭建的步骤,也与伙伴分好了工作。

要求:,现在请第

一、

二、

三、四组上了拿材料。拿材料的时候要排队,要爱护工具,不能争抢,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话要站到上面来,是不能建筑师的。

4、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评价。(4分钟)

评价要求:(1)看幼儿是否有按照步骤来搭建。

(2)有没有和同伴一起愉快完成。

师:表扬有按老师的要求搭建的小组,进行奖励。

对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小组搭建的小朋友进行及时教育。(告诉她们要向好的小组学习,) 师:现在请幼儿把玩具放回原位。

要求:请幼儿轻轻的把玩具分类好,放回原位,不可以摔玩具,也不能吵闹,收好的小朋友坐在位置上,我看谁表现得最好,新老师奖小贴纸给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美工区把自己建构的塔画下来。

推荐第10篇:细说法国故事(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感人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你一定知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但是你未必知道美丽的他背后那个感动千万人的爱情故事。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代表着伟大的钢铁结构师埃菲尔对其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总高300米,是当时全法国所有有名的建筑物的总高度,如: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剧院,七月纪念柱等。

1832年的冬天,古斯塔夫•埃菲尔降生在法国东部的第戎城里,他从小就对建筑构造很感兴趣,那时候并没有积木之类的玩具,小埃菲尔便用泥巴和小木棍搭建桥梁或建筑物。12岁那年,古斯塔夫•埃菲尔踏进学校的大门。12岁正是顽劣、淘气的年龄,在他家的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满身泥污的小男孩兴致勃勃地不停忙碌着,院子里摆满了一个个样式奇特的建筑物。

埃菲尔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他感兴趣的建筑构造上,对学习完全不用心。但学习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情,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中学毕业时,他与自己梦想中的理工大学失之交臂,这对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的埃菲尔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他沮丧、灰心和难过,甚至想过去母亲的煤栈帮忙。如果他的生命中没有遇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的女孩子的话,可能这个世界上便会多一名煤栈老板,而不是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玛格丽是一个美丽而倔强的姑娘,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古斯塔夫•埃菲尔深爱着这位姑娘。在他最沮丧的时候,她握着他的手说:“埃菲尔,不要放弃,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建筑工程设计师,一定能设计出闻名于世的建筑。而且我要听你在那座建筑上对我说你爱我!”望着玛格丽清澈而倔强的眼神,埃菲尔重重地点了点头。

爱情和梦想激励着埃菲尔,他选择了复读。这一次古斯塔夫•埃菲尔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无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总是坚持通宵达旦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古斯塔夫•埃菲尔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法国纵合技术学院求学,随后又转到工艺技术学校,并以良好的成绩拿到毕业证书。在埃菲尔24岁那一年,他接到了生平第一个工程——加隆河铁道桥工程。在工程设计中,他大胆地运用了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他的大胆设计使工程获得巨大的成功。随后他又完成了波尔多大桥等工程设计项目。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埃菲尔与玛格丽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但他们的婚姻没有走完一生一世,在他们相伴15年后,玛格丽不幸生病去世,而这期间,埃菲尔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看着爱人的成功,玛格丽在欣慰中闭上了双眼,把孤独和悲伤留给埃菲尔一个人。玛格丽去世后,古斯塔夫•埃菲尔痛苦万分,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发誓,要再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他要站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对玛格丽说他爱她。

1889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为此政府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群来纪念这次会议。参选的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了一座摩天高塔,为了设计这座高塔,埃菲尔用了足足有五千张设计图,幸运之神总是光顾用心之人,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建造技术在众多的设计图中脱颖而出。虽然取得了设计权,但政府在高塔建成之前只提供五分之一的资金,为了完成对玛格丽的承诺,埃菲尔毫不犹豫地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建成后的高塔是钢铁结构,重达9000吨,塔高300米,从一侧望去,像倒写的母“Y”,倒“Y”形塔身分3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为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0000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

玛格丽去世后,古斯塔夫•埃菲尔一直未再婚,守着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他度过剩下的日子。晚年时,他登上埃菲尔铁塔的顶端,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他对苍穹大声喊着玛格丽的名字说:“我爱你!”多年以后,这份爱的表白依然在高塔上空回荡,埃菲尔铁塔也因此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第11篇:埃菲尔铁塔的教案(公开课原创)

埃菲尔铁塔的教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掌握由“实”入“虚” 的阅读散文的技巧,并适当应用于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对照文本分析讨论语言特色,

深化理解由铁塔的特点写人的特点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作者强烈的人生情怀和生命感悟。【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2、探究作者强烈的人生情怀和生命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概括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个时期的建筑,都是一段文化的空间载体。可以说,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最好见证者,也是文明闪光的印记,是优秀文化的积淀。这些建筑纵向地记录着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也留在了我们心底。今天我们随张抗抗一起走近埃菲尔铁塔,来聆听他的声音。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图片呈现)特别介绍她的散文创作的最大特点,张抗抗散文与众不同之处,最主要在于她的形而上的思辨追求,丰富、新颖、独特和较为深邃的哲理意蕴,显示出她过人的才情和睿智。

“散文最好要有一点哲理”(《寻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她还认为:“如果说,„情‟是散文的果汁,那么„理‟,就应该是散文的核。无汁无核均无果实。”(《也谈散文》)这就是张抗抗的“核汁”理论。她身体力行,在创作实践中便一再体现、验证着她这一观念。

三、铁塔介绍(ppt图片展示)

文字介绍:这就是坐落于浪漫之都法国巴黎的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之一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大家有没有去过的啊?那对它有什么了解吗?”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四、学生概括第一张图片的特点:

从学生的印象引导到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印象,齐读第一段,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概括埃菲尔铁塔的特点

再看第二张图片:谈与第一张图片的对比:“高大”的特点。 并说明为什么。(当你来到它的面前) „„

概括认识埃菲尔铁塔的几个阶段: 1.印象中对塔的认识(1) 2.塔前对塔的认识(2-5段); 3.登塔过程中的感受(6-9段); 4.登上塔后的沉思(10-20段)。

五、概括铁塔的特点:

1:压抑冷峻,只是小摆设,大铁架(印象中)

2: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3: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第4段: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高大脱尘。

6、7: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地壳在下陷,在沉没。巴黎迅疾下沉,反衬铁塔的高。

8、9: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我的上升,衬托铁塔的高。

10:只是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

反衬铁塔的高。

11、

12、13: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铁塔超尘的气质和阔大的胸怀。

(2)孤独寂寞

在同学说的过程中提出孤独寂寞的原因和表现

1: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

15: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16: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

孤独寂寞的原因:作者的偏见和戒心。 (板书)

19: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孤独寂寞的表现。 (板书)

20: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

孤独寂寞的原因:世人的误解和排斥。 (板书)

(3)坚韧 包容

15: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坚韧。

16、17: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铁塔是的。——仁慈的,温暖、包容。

20: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开放包容。

回到刚刚XX回答的那个问题上来看,我们说实指的是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的是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复杂的、微妙的思想情绪。那好了,看铁塔的这三个特点,你会发现什么?是不是也有虚实结合啊?高大是铁塔的外在特点,是实,而我们感觉出来的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不是虚呀,因此对铁塔特点的描写中也运用到了虚实相生。

板书:

作者

(全文) 埃菲尔铁塔

登铁塔 作者感情和心理的变化

铁塔特点 写其高大雄奇的外形 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

坚韧宽厚的内蕴

那你们觉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啊?(讨论) (3min)

引导:铁塔一共有三个特点,那么问及主要特点的时候如果开始看不出来,就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文中的主旨

提示:主要特点(作者着力表现的特点)是:“孤独寂寞”。

“高大脱尘”是铁塔“孤独寂寞”的原因;“坚韧宽厚”是铁塔“孤独寂寞”中显示出的高尚品质。“高大脱尘”写在文章前半,“坚韧宽厚”写在文章后半,而“孤独寂寞”写在全篇。

2、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 有偏见、戒心。

(第

1、17段)

仰视,但没有膜拜。(第5段)

 震撼、上升。

(第

6、

7、

8、9段)

超越、升华。

(第15-18段)

从作者的情感变化中可以看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欲扬先抑

六、沉思

别人为什么会对铁塔产生偏见,铁塔为什么要忍受孤独寂寞呢?(这是作者的思考也就是本文的沉思所在) “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这是作者登塔的收获,是铁塔给作者的启示,更是铁塔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征服。

这既证明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训,更暗示出铁塔的无穷魅力和强大震撼力,它征服了一个怀有戒心和偏见的人,一个“唯独没有膜拜它”的高傲的灵魂。作者克服偏见的过程,就是“我”被铁塔的魅力所征服的过程。作者情感变化的历程颇有代表性,埃菲尔铁塔由一个“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大铁架”变成巴黎市象征的过程,由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变成“永远矗立的丰碑”的过程,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那么作者只是想表达铁塔的孤独寂寞吗?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啊?作者写这么多铁塔的特点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啊?(铁塔的虚实(1min)).

引导:借塔喻人,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高大脱尘而孤独寂寞”的人。

李白诗云:“古来圣贤多寂寞”。古今中外有许多“圣贤”,卓有建树,但不为人知,不为人容,因而孤独寂寞。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像铁塔一样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

分组讨论,一组说一个(先说合适)(5min)

提示:一生留下大量画作的凡•高,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创“日心说”的哥白尼,丰富发展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受到教会的迫害,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斯蒂芬逊,遭到人们的嘲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苏东坡被贬海南——他们都是高大坚韧而孤独寂寞的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坚持变法而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不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而忧郁的气质。”他们因其高大超尘而孤独寂寞,也都因此而受人景仰。所以说:“古来圣贤多寂 寞,超尘脱俗留其名。”

升华1: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

沉重的肉身,轻盈的理想。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好冲突,尽管可能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天空,但是我们仍然要无限地接近它,固执而痴迷地上升。在世俗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却有一颗不甘平庸的的灵魂。只有亲近一种高度,才能达到这个高度,只有亲近优秀,方能成就优秀。

升华2: 重读第18段和第四段,作者说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请问找到了没?

当你因为独树一帜而遭受误解、甚至排斥时,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生命的寂寞,用坚韧和宽厚去对待他人的误解和排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

升华2:我寻觅到了什么窥视到了什么

对待生活中那些特立独行的先锋人物,应当宽容,尊重,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正如张抗抗所说:“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六、应用迁移,作文指导: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像,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虚”指抽象地写。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法。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像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如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以,行文时要尽可能唤起自己写作的冲动,创设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大胆地在虚设的空中驰骋。为此,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虚拟创造的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记事可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把读本文的启示写到读书笔记上。

3、模仿写《露天弥勒沉思》

第12篇:深度剖析字母A的含义——埃菲尔铁塔

在生活中,我们对拼音还是英文字母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殊不知每种字母或者拼音都有它们特定的含义。那么,字母A的含义是什么?

一、A的字母含义

拉丁文、英文等语言中字母的第一个,在英文中它是一个不定冠词。但是字母a在不同的领域内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二、A的发展史

字母A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一个牛头符号,像在古埃及文字里并很早出现在闪族的书面当中,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的西奈半岛。大约在公元前1024年,在比布鲁斯(古地中海港市,位于现黎巴嫩北的朱拜勒,公元前第二个千年成为繁华的腓尼基城)和腓尼基的其他一些地方以及迦南的中心,这个符号是特定的线性形式,对于全部的线性形式来说。在闪族的语言中这个符号叫做aleph,意思是ox(公牛)。希腊人不爱aleph的发音,让人声门闭塞,所以他们为这个符号使用元音a,他们同样还改变了aleph的名称。他们使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构成这个符号,包括英语首字母的原型。罗马人把这个符号应用到拉丁文中,这就成了英语构成的源头。在希腊的手写的形式中像第一个英文的小写反而类似本英文字母的大写。大约在公元4世纪它是一种特定的环形轧材的投影,这种形状就像英语的手写符号和书面符号。而牛在日常生活中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用处。如牛可以给人耕地,牛肉、牛排可以供人食用,牛皮可以做皮鞋等皮制物,牛角可以当磨具,牛给英国人和美国人带来了许多方便,所以它们把A放第一。

三、在不同的领域和字母A大小写的区别下,他有着不同的含义:

1、大写的字母A,在游戏中表示攻击的意思;在单反或者数码相机中,A是指光圈优先自动;在音乐中,声音频率为440HZ的音高为音名A.唱名为la,在高音谱表的下数第二间;他是阿尔奇地层因数的常数;选择题选项中的第一个;表示成绩:A+、A、A-;在我国火车车次中表示管内临时旅客普快列车;在电学中表示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在遗传学中,A表示腺嘌呤或腺嘌呤核糖核苷等等。

2、小写的字母a,在国际单位制词头,a表示atto(10-18);在国际单位制词头,a表示atto(10-18);西班牙语中a为前置词;数学中,a通常表示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b较长,c为斜边。在圆锥曲线中,a通常表示半长轴,b表示半短轴,c表示半焦距,也表示一个已知数;a在网络用语中,也有“啊”的意思等等。 文章转自:含义网

第13篇: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巴黎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又译“艾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著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钢铁杰作

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1,710级阶梯。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

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相信,当1800年代末期埃菲尔铁塔的构想被提出的时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国人都并不赞成。下面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个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

革命性的构想

1885年,法国官方开始计划于1889年举行一个大博览会(Great Exposition),用以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他们希望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

当时,石制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完工。这座高达557英尺的纪念碑,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法国人希望超越这一纪录,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个1000英尺的高塔。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塔的设计和建筑师。

公开选拔

1886年5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举行一个设计大赛,法国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被邀请参加研究关于在Champ de Mars竖起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

无论参加大赛的人提出什么样的构想,他们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

2.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没有竞争

在5月1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竞争。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的怪异。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灌溉整个巴黎;还有人建议在高塔的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阅读报纸。

事实是,没有一个提案获得通过。就在宣布举行大赛的时候,一位53岁的建筑工程师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尔),就已经开始思索用金属为法国建造一个伟大的建筑。

几周之前,他已经会见过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国大臣,并且提交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计划——一座铁塔。埃菲尔制作了5329张机械制图用以描述将会用到的18038块不同的部件。Lockroy对埃菲尔的设计非常倾心,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得埃菲尔的设计胜出。

合资建设

1887年1月,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合约。埃菲尔的工程公司将会支付建造总预算160万美元中的130万美元,作为交换,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的由此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这时候政府已经同意在博览会后保留铁塔。)然后,所有的拥有权将转交给巴黎市政府,如果愿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铁塔。

和其他的公共纪念碑不一样的是,埃菲尔铁塔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赚钱。如果你想乘坐电梯或者楼梯到达一层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达顶层,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会便宜一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层平台还计划开办餐厅、咖啡厅、商店;二层平台计划开设邮局、电话局、面包店和画廊。这个铁塔设计能够同时容纳10416名付费的游客。

破土动工

建设始于1月26日,此时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博览会的开放仅仅有两年的时间,埃菲尔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要知道,有埃菲尔铁塔一半高的华盛顿纪念碑,花费了36年才建设完成。

巴黎人的抗议浪潮

一个1000英尺高的建筑将会拉低巴黎的天空,并且压制城市的其他地标,例如圣母院(Notre Dame)、卢浮宫(Louvre)和凯旋门(Arc de Triomphe)……当铁塔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超过300位知名的巴黎市民联署一份请愿书,要求停止这一工程。他们声称埃菲尔的“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不过埃菲尔和市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一抗议,建造工作丝毫未受影响的继续进行。

其他的恐惧

铁塔还有其他的批评者。法国一位数学教授预计,当盖到748英尺之后,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还有“专家”称铁塔的灯光将会杀死塞纳河中所有的鱼。

巴黎版的《New York Herald》声称铁塔正在改变气候,日报《Le Matin》则用头条报道铁塔“正在下沉”。不过铁塔的建造工程一刻也没有停歇,一种敬畏的情绪开始取代畏惧。

世界第八奇迹

一般而言建筑都是在学习前作的基础上提升的,例如想要盖一座10层的高楼最好先研究一下

8、9层的建筑。而对于埃菲尔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之前没有任何的建筑能够达到铁塔的高度。

为了完成铁塔的建造,埃菲尔设计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技术:

· 和当时其他的大型建筑工程不同,埃菲尔预先在自己的车间里面制造好所有的部件。也就是说,当这些部件被送往工地的时候,能够很快速的安装完毕。

· 铆钉孔预先以十分之一毫米的容差制作完毕,使得20个铆接小组能够每天装配1650个铆钉。

· 建造铁塔的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吨重,这使得小型起重机得以普遍应用。

塔墩

在工程开始的阶段,实际上有四个施工地点,每一个都是铁塔的支脚或者成为塔墩。这些塔墩直到180英尺之后才会汇合,而当这些桥墩汇合之后必须能够达到完美的水平,这个完美的水平面将会作为余下800英尺的建造基础。塔墩如果建造的稍有差池,就会让整个铁塔倾斜。

埃菲尔知道自己没办法保证塔墩在建造完毕之后能够托起完美的水平面,所以他在每个塔墩的底部都装置了一台临时水压泵。这样随着工程的推进,他可以通过微微的升高或降低塔墩来进行微调。当整体调节完毕之后,工人们将会在塔墩里面嵌入铁楔子,让塔墩永远的固定下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埃菲尔没什么特别需要担心的。即便到达180英尺的高度,四个塔墩的最大的误差也没有2.5英寸。四个塔墩简单的调整并固定完毕。直到今天,这个铁塔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

尾声

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奇迹,不单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而且铁塔的建造还比预期的快,费用也比预计的少。博览会计划是5月6日开始,而铁塔3月31日就完工了。

埃菲尔和他的公司以创纪录的速度赚回资金。在博览会举行的半年期间,这个铁塔赚得了140万美元,而最初的预计造价仅为160万美元,再加上还有政府补贴的30万美元,在博览会结束前就已经完全的收回投资。

建成的铁塔非常的壮观,以至于获得了许多最初批评家的欣赏。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法国首相Tirard,起初他对这个工程持反对意见,但是在工程结束之后他却颁发给埃菲尔荣誉军团勋章(Legion of Honor)。这个铁塔,成为了法国至高技术的符号,也成了法国的符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改变态度,以《项链》而闻名的小说家Guy de Maupaant(莫泊桑),据说就时常在铁塔的二楼吃饭,他的理由是:在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而且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很多人物也不喜欢铁塔。

关于铁塔的事实

· 每隔七年,都要为埃菲尔铁塔刷上300吨的略带红色的绿漆。之所以是略带红色的绿色,是因为这种颜色对蓝色的天空和铁塔下面Champ de Mars的绿地冲击最小。

· 铁塔的四个塔墩正好指向正东南西北。

· 1925年,巴黎市准备用电灯装饰铁塔,作为其附近举行的一场艺术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造价高达50万美元而欲作罢。当汽车制造商André Citroën(雪铁龙)得知这一计划之后,准备出资赞助这一工程,不过条件是要用灯光组成其汽车公司的标志。最后双方达成协议。

· 不幸的是,埃菲尔铁塔也成为法国最著名的自杀地点。每年平均都有四个人从铁塔上跳下或者在铁塔上悬梁自杀。第一个从铁塔上跳下自去的是一位名叫Reichelt的裁缝,他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为自己能飞起来,但是很遗憾。

三个了望台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了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了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了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了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从非议到赞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再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著名的风景画家瓦拉东的独生子乌特里罗、原始派画家亨利、卢梭等都尽情地描绘过它,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阿波利内尔也曾在他的诗章中赞美过它。

一个压根没想到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工程师,却创造了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品;一个不是为广播发射装置建造的纪念碑式铁塔,却因扮演着发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们的肯定,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埃菲尔铁塔的维护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自1889年建成以来,已经成为法兰西的象征。这座高达 320米的建筑,由12000个金属部件连接,共用钢铁9000多吨。法国人性格阴柔细腻,他们不把这座庞然大物称作“大英雄”或“大丈夫”之类,而是将它亲密地称为“铁娘子”。

铁娘子傲然屹立,风姿绰约,已经迎风沐雨站立了百多年。既然是“娘子”,那么它就得沐浴洗澡,梳妆打扮。可是巴黎这位娘子在118年里,总共才洗过18次。最短的两年一次,最长的时候几十年才洗过一次澡。这个可怜纪录,不仅会使“娘子”伤心,更会使“汉子们”落泪。

那么,“铁娘子”是如何洗澡的呢?由于埃菲尔铁塔建筑复杂,所以至今都要用人工油漆。油漆本身都是用专门材料制成,其寿命比其他的油漆寿命更长。由于铁塔构架庞大,人工数目不能太多,一般在25人左右,工人们先用砂纸打磨钢架,刮掉老化的漆皮,并刷上底漆。

随后,工人们把55吨调好的油漆一点点涂到铁塔上去,这是保护艾菲尔铁塔的重要一环。工人们要把油漆涂到铁塔的各个部位:向阳的一面、朝阴的一面、顶部迎风的一面……难度最大的是顶部铁塔的死角处,人们只能弯着身子、或者倾斜着身体进行工作。虽然都带有安全绳索,不会有太大的生命危险,但是按工人们的话说:“油漆这座美丽的铁塔确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在油漆铁塔的时候,铁塔照常营业。每天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有时漆滴落在游客身上,就会有工作人员帮助清除。这种油漆在没有干的时候很容易清除,但干了以后就像石头一样坚固。

“铁娘子”洗澡的关键,是埃菲尔铁塔所使用的油漆。这种油漆的颜色十分独特,由三种不同色度的褐色构成,底部是深褐色,顶部是浅褐色,它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埃菲尔铁塔棕褐色”。一般时候,人们在游览时只为铁塔高大宏伟的气魄所惊叹,为她巧夺天工的创意所叹服,铁塔的色彩反倒很少有人关注。其实“铁娘子”之美,除去她风姿绰约的体态之外,她本身的色彩与光线结合,才使铁塔显得更加光彩照人,回味无穷。

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当初交付图纸时就曾说:“只有适当的油漆,才能保障这座金属建筑的寿命。”这句话对于铁娘子的维护很是适用,它是不是同时也更适合于现今人们情感的维系:细致关怀,善始善终,这才是人间大美之所在。

涂装历史

1 1968 年以前的涂装维护

埃菲尔铁塔在初建时涂覆了一道油性铁红底漆和两道亚麻油铁红漆,外加一道厚厚的亮红色清漆,根据规格书要求,外表的颜色从底部到上部由深变浅。

1892 年第一次重涂时,对生锈处进行除锈然后涂上红丹漆,其它部位经冲水和一般清理后涂上铅白/黄褐色精炼亚麻油涂料,要求达到 5a 的担保维修期。

1899 年的重涂,由 Mers.Georges Hartog & Co.——一家生产清漆和瓷漆的公司提供并施涂了 2 道特殊的涂料,分成 5 种色调,从底部到顶部分别由深橘黄到浅黄色演变。这次维修重涂开始要求 7 年的担保维修期。

铅白在涂料中禁用后,埃菲尔铁塔于 1907 年开始使用云母氧化铁油性漆。由于战争,直到 1924 年,才再次用同类油漆重涂一次。在 1932 年、1939 年和 1947 年,进行了同样的涂漆工作,刷净灰尘污染的表面,对油脂进行清洗,锈蚀部位用敲锈锤和钢丝刷进行了处理,先对生锈部位进行局部补漆,然后统涂面漆,用漆 35 t ,耗人工 40 000 h 。

1954 年的维修涂漆中,对生锈部位用两道亚麻油红丹漆修补,再统涂以红棕色的亚麻油铁红和铬酸铅涂料。 1961 年采用的是同样的涂料系统,唯一区别之处是在 15 份的干性油中加入了一些酚醛树脂。

2 1968 年的涂装维护

从 1968 年开始,埃菲尔铁塔的涂漆工程开始了新的阶段。生锈部位用生亚麻油红丹漆修补。面漆采用了干性油( 92% ~ 94% )和醇酸树脂( 6 %~ 8 %)的混合基料。

涂漆质量担保期仍然为 7 年,但是对光泽和生锈比例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第一次开始使用欧洲锈蚀规范中的规定级别 Re3 。 Re3 相当于 ISO 4628-3 中的 Ri3 ,锈蚀比例为 1 %。

Re3 的锈蚀比例的质量担保级别,在使用传统的红丹防锈漆和油性/醇酸面漆的时代,是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这一次的维修涂漆工程中还列入了其它一些强制性要求,特别强调了表面处理的质量控制:

(1) 对生锈部位和低附着力的漆膜(开裂、剥落和起泡部位),使用铲子、钢丝刷和针锤等,清除到露出裸钢表面。对于较深的腐蚀点,敲凿后再用真空清灰。

(2) 纯红丹生亚麻油涂料进行局部修补。

(3) 纯净水冲洗所有粘灰以及因为电梯运行而带来的油脂。

(4) 采用业主所批准认同的涂料,施工全部采用圆头刷。

(5) 进行严格的涂料运输和进场检查,并由涂料专家和业主进行使用前检查和控制;定期对涂料进行检查。

到了 1995 年,对于涂装工程开始采用视频系统以及照片等工具,来辅助防腐蚀控制。

3 2001 年的涂装维护

在历经 112 年风雨后,埃菲尔铁塔于 2001 年 12 月 3 日开始了第 18 次“美容”工程。这一次是由佐敦油漆法国公司提供的一种新型无铅环保油漆,它将使铁塔表面具有更强的抗锈蚀和防大气污染能力,从而使铁塔每7年全面涂装一次的周期延长到每 10 年一次,但对铁塔1层至3层最易老化的部位,今后仍将每5年涂装一次。在此之前,所有进行投标的涂料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为期 3 年实验室和户外试验,最后选用了佐敦油漆的聚氨酯改性醇酸漆 Mammut 系列。 Mammut 系统分底漆和面漆,单组分包装,可以厚膜型施工到干膜 100 μ m 而不流挂,而一般的醇酸漆通常都只能涂刷到干膜 50 μ m 。该涂装系统还具有低播焰性能,获得过有关专门检测机构的认证。埃菲尔铁塔的涂装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工程。

悬空作业的油漆工首先要用高压水雾喷枪喷洗 20 万平方米的塔身表面,彻底清除日积月累的鸟粪等污垢;接着,严格检查原有油漆的状况,并用手锤、便携砂轮敲除和打磨已经损坏腐蚀的油漆;然后,给塔身上 2 层防锈漆;最后,再涂 1 层褐色的面漆。整个工程共需油漆 60 t ,由 25 名油漆工完成。为避免给游客登塔参观带来不便,塔上架起了一个面积约 2 公顷 的安全网。油漆工在悬空作业时也将身着与铁塔颜色相同的工作服。所提供的涂料系统分三种轻微的不同颜色层次,分别涂饰于铁塔的不同层次,协调而更为绚丽。佐敦油漆除了提供高品质的涂料产品外,还在整个施工过程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

旅游指南

门票:

使用电梯到达铁塔一层,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3欧元/人,12岁以下3岁以上儿童2.4欧元/人。

使用电梯到达铁塔二层,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7.7欧元/人,12岁以下3岁以上儿童4.2欧元/人。

使用电梯到达铁塔顶层,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1欧元/人,12岁以下3岁以上儿童6欧元/人。

使用楼梯到达铁塔一层二层,25岁以上成人3.8欧元/人,25岁以下成人3.0欧元/人。

所有门票对3岁以下儿童,一律免收。

开放时间:

09:30-23:00(1月1日到6月15日,9月3日到12月31日);09:00-24:00(6月16到9月2日)。

到达方式:

乘坐

42、6

9、7

2、8

2、87公交车可到达。

饮食:

在铁塔的一层和二层,有餐馆,分别为ALTITUDE 95(铁塔离地高度95米处)和LE JULES VERNE(铁塔离地高度125米处),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此外,在铁塔入口处,还有小吃店和冰激凌店。

购物:

在铁塔入口和铁塔一层、二层等处,设有纪念品商店。

纪念品:

不建议在铁塔上购买小型金属模型。这种模型非常昂贵,打给5-10欧元一个小的铁模型。在其他地方购买黑人手中模型,质量一样、一欧元可以购买到六七个。但是纪念笔、本、橡皮、相框之类的建议在塔上购买。除塔上以外地方很难再购买到。

埃菲尔铁塔还有一个奇妙之处:上午铁塔向西偏斜100㎜,中午铁塔向北偏斜70㎜,夜间与地面垂直.到了冬季,在—10℃时,塔身要比炎热的夏天矮17㎝。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原因?

第14篇:埃菲尔铁塔的故事 纪念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

埃菲尔铁塔的故事 纪念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

2008年01月15日

名称: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会期:1889年5月5日至1889年10月31日

主题: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参展国:35

参观者:32,250,297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法国第三届世博会。本届世博会的诸多展馆民族气息浓郁,笔者精选了多幅历史图片以飨读者。但埃菲尔铁塔的光芒盖过了当年的一切,是世博会留给人类最璀璨的创作。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而且还会一直讲述下去。

300米的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

铁塔,象征现代化法兰西

1884年11月8日,法国政府宣布将于1889年在巴黎再次举行世界博览会,以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为此向世界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最初的要求并无特别之处,只要高塔能够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并且在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

不久,法国官方就收到不少应征方案。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象征昔日帝国的结束;有人提议竖起一个高耸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喷淋整个巴黎;有人设计了一座刻有法国大革命英雄人物的金字塔;还有人建议在建筑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让巴黎从此没有黑夜,人们能在子夜方便地阅读报纸。结果这些提案都没有通过评审。

时年53岁的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是一座钢铁结构的拱门高塔,这个方案最终胜出。世博会组委会的官员这样阐释:“这个世纪即将结束,我们应该欢庆现代化的法兰西的诞生!当时人们谈到金属和机械的高度发展,我们有理由把金属和机械作为胜利的标志。”

法属新克里多尼亚馆

铁塔,征服传统的法兰西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曾经说过,一座建筑诞生初期的评价没有实际意义,时间将证明一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终将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建筑师的坚持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也终将换来后人无比的崇敬。埃菲尔和他的塔用超越世纪的时空证明了这一说法。

埃菲尔将塔的高度确定为300米,为什么?因为只有达到这个高度,才能超出巴黎当时伟大传统建筑高度的总和:巴黎圣母院68米,巴黎歌剧院54米,圣雅克塔52米,凯旋门49米,七月纪念柱47米,古埃及方尖碑27米,它们加起来的总和为297米,而铁塔的高度将达到300米。

儿童馆

卫生馆

埃菲尔:我真是没有想到

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铁塔建造合同。1887年1月26日,埃菲尔的工程公司开始动工,并支付建造总预算160万美元中的130万美元,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的由此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这意味着政府已经同意保留铁塔至1909年,然后由政府决定是否继续保留。

与政府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埃菲尔没有预料到反对的声音如此喧嚣。

1887年2月14日,铁塔正式开工后的19天,埃菲尔接到了发表在当日巴黎《时代报》上由一批艺术家和建筑师联合签名的抗议书,名为《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抗议书的内容是:“我们深爱巴黎之美,珍惜巴黎形象,现在以法国色彩被蔑视、法国历史遭威胁的名义,义正辞严地抗议这座修建在我们美丽首都的心脏位置的荒谬的怪物。请诸位设想一下,巴黎的美丽建筑怎么能与一个使人头晕目眩、怪异可笑的黑色大烟囱放在一起?黑铁塔一定会用它的野蛮破坏整个巴黎的建筑氛围,令巴黎建筑蒙羞,巴黎之美将在一场噩梦中彻底丧失。这是滴在纯净白纸上的一滴肮脏的墨水,是魔鬼强涂在巴黎美丽脸庞上的可怕污点。”最要命的是列在抗议书下面的签名在那一瞬间几乎把他击倒:古诺德、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科佩、勒孔特、波吕多莫、布格鲁、麦索尼、萨乐杜、克尔尼、布洛伊、魏尔兰、胡斯曼„„联名达300人之众,几乎囊括了当时法国各艺术领域的头面人物,其中“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更是扬言:“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

还有法国一位数学教授预计,当盖到228米时,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以至一部分住在铁塔周围的居民赶紧搬离,一部分人跑到法院起诉埃菲尔:“铁塔要塌下来压了我的房子怎么办?”当造到这一高度时,有人在铁塔四周等待灾难的发生。这些反对者似乎忘记了埃菲尔是一位杰出的钢铁结构专家,自由女神像的钢架,以及数座钢结构桥梁都是出自他的设计。结果反对者期待的灾难没有发生,铁塔的轻盈造型倒是在关注的目光下日臻完美。

军事陈列馆

工艺美术馆

莫泊桑:狡猾的食言者

那一届世界博览会之后,埃菲尔铁塔获得世界的肯定,这无疑是一件令当初在《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抗议书上签下大名的诸多法国艺术名流难堪的事情,而按道理来说最下不了台的应该是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说名扬天下,并以“莫泊桑式的结局”令读者对他的小说留下难忘的印象。当时他既然扬言“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这话说得如此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世界博览会铁塔剪彩之后,人们最拭目以待的恐怕就是这位文学界的“短篇小说之王”是不是真的要离开巴黎了。

不过,据当时埃菲尔铁塔内的餐厅服务小姐所说,铁塔建成之后,来这里吃饭和用下午茶最多的人就是莫泊桑,虽然他总是说这里的菜口感并不好,但也总是隔三差五地来这里用餐和聊天,人们当时还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忘记了他在铁塔建造之初曾撂下的狠话,结果莫泊桑一脸无辜,并用他特有的“莫泊桑式结局”的方式说:“谁让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那座破塔的地方?”说完他又继续专注地往埃菲尔铁塔的特色熏肉上撒起了胡椒粉和精盐。

萨尔瓦多馆

法属殖民地主展馆

1889—1989,埃菲尔铁塔百年纪念

埃菲尔铁塔历经了百年风雨。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出现后,再没有人提起要拆除铁塔,因为是巴黎最高点,铁塔上的无线电设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截获了大量敌军密电;铁塔曾经被纳粹占领,差点被纳粹毁掉,终又回到人民手中;铁塔曾被用作气象观测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和电视发射站,不过最终还是回归到观光这个主要的用途,成为巴黎的“摇钱树”;铁塔上也经常有惨剧发生,第一个从铁塔上跳下去的是一位裁缝,他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为自己能飞起来,但是很遗憾„„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突尼斯馆

玻利维亚馆

第15篇:新课标中国现在诗歌散文欣赏之埃菲尔铁塔沉思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

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剧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只露给你一个纤瘦的顶部。即使是在它对面的人类博物馆广场的喷泉边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

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当你来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尚未抬头,仅仅只感觉到它笼罩的阴影的时候,当你完全抬起头,却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着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镜儿,眯着眼寻找天空的时候,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这是一个广场,一块空地。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

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没有膜拜它。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它只是有点儿象一座火箭发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们送往哪里。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扬扬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只是在鞭笞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晕眩--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我透不过气来,这透明的铁盒子,快闭上你恶魔的眼睛,我想出去!

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我无可逃遁。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些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么?就象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蓝天忽然近了,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永远被那一双双黑色的手臂阻拦着。时而又是无数根钢缆铁索,缠绕你,勒紧你,使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无意间,我抬头仰视,砰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可是,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象是要冲破什么,又象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象是咬着牙根的声音,象是绷紧骨骼的声音,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它象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它无论升得多高,仍然无法接近它--那个蓝色的梦想。

我曾以为自己象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当我同隔绝的风在一起的那些瞬间。

我们走出透明的铁匣子,阳光似乎仍然是那么不冷不热。天空仍然是那么不远不近。巴黎城,安然无恙地静卧在绿丛带似的塞纳河两岸。只有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人呢?可惜我没有带望远镜。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虽然我永远也弄不清那个字),--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那是一座有弹性的铁塔呀。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那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蒙马特教堂!”“那是小纽约!” 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也许还不止。一本书上说过,万里无云时,塔顶上可望到外省„„

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憾它、敲打它。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锈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作为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的。

塔顶平台上游人如云,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

有一对少年在塔顶的窗边接吻,多么高的吻。有一对青年在电梯里接吻,多么快的吻。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偿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它从没有对人说过,当年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铁塔,后来为什么竟成了巴黎城市的一个象征。

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生,女,浙江杭州人。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短篇小说集《爱的权利》、散文集《橄榄》等。

第16篇:巴黎的三个城市“中心”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巴黎圣母院

巴黎的三个城市“中心”

向云驹(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6日 13 版)

《加冕图》(油画,1805-1807) [法]大卫

巴黎圣母院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

前不久,值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我平生首次来到心仪已久的巴黎,参加此次纪念活动之一——太湖文化论坛2014年巴黎会议。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访问了法国,并在多种场合细数中法友好,还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演讲阐述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因而,我听到许多法国政要和著名学者对习总书记文明观的赞誉与认同,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明的敬意。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本次论坛中说:“中国思想是‘人类经验另一极’,它让我们着迷。西方思想和中国思想就像阴和阳的关系,形成了创造性的互补。我们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这让我们互相思考,也激发了我们对彼此的兴趣、好奇和尊敬。”他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身在巴黎,但见博大精深,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只恨时间短暂;却又见无数中国游人来去匆匆,走马观花,醉心名牌,一心购物,让我不禁想起买椟还珠的典故。

巴黎的深邃需要我们认真体悟,从直观的巴黎文化地标入手(眼)不啻为一条捷径。

可以称为巴黎文化地标的建筑有很多。比如卢浮宫、协和广场、荣军院、先贤祠、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奥赛博物馆、凡尔赛宫、香榭丽舍大道,等等。然而,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地标性的文化建筑,我以为还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巴黎圣母院。它们一个是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心,一个是城市版图中心,一个是城市精神中心。

空间中心:埃菲尔铁塔

来到巴黎,人未进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埃菲尔铁塔的英姿。它那高耸入云又鹤立鸡群的塔身塔影使它像一面巴黎的旗帜,告诉人们:欢迎来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作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不仅因为它是第一个迎接远方客人的东道主,而且在于你远道而来巴黎后,它像一位忠诚侍者,随时都陪伴着你。尽管我初来乍到,在巴黎,也几乎不用担心迷路。虽然巴黎的街道错综复杂犹如迷宫,但是只要抬头远眺,总能看见埃菲尔铁塔在你的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你立刻就会明白你正身处巴黎何处。埃菲尔铁塔像巴黎的灯塔或航标,如此醒目,如此准确,无论从城市的任何方位任何角度,你都能看见它,使你对这个城市产生信任、依赖和游走的欲望。这种独特体验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未曾有过的,它是巴黎送给游人阅读的独家秘籍。著名作家莫泊桑常常在铁塔的二楼吃饭,他调侃说:“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这并不是巴黎人的一种无心插柳,而是他们一百多年前的有意为之。 在19世纪80年代,为迎接即将到来的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效仿英国,准备承办世界博览会,还准备建造像英国“水晶宫”一样的博览会建筑,于1886年开始举办设计竞赛征集方案,其宗旨明示为:“创作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主办方一开始就为这件作品确定了两个似乎荒唐可笑、庸俗不堪的附加条件:这个建筑修好后可以用来募集资金,即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运转;这是一个临时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拆除。

这些奇怪的要求催生了无数奇怪的方案:有人提出建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干旱季节可以灌溉整个巴黎;有人建议建一座高塔并在塔顶安装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以方便人们阅读报纸,等等。

时年53岁的建筑设计师埃菲尔的设计从应征的7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埃菲尔的设计提议是建造一座高度两倍于当时世界上最高建筑物——胡夫金字塔、科隆大教堂和多尔姆大教堂的铁塔。这是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并且其高度达到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看见的巨塔!

埃菲尔铁塔1887年开始建造,塔高300米,分为三楼,其中

一、二楼有餐厅,三楼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用钢铁7000吨,有12000个金属部件,259万只铆钉,立于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施工两年无一工伤事件。1889年铁塔建成,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纪录达45年之久。铁塔电梯、外层、楼层、餐厅、咖啡厅、商店、邮局、面包店、电话局、画廊等等都设计了收费功能,可同时容纳10416名付费的游客。在世博会举行的仅半年时间里,铁塔就赚得140万美元,未等世博会结束,全部投资160万美元就已全部收回。当然,它也不再如先前所言拆除,相反从此屹立在巴黎,重构了巴黎的空间结构,成为巴黎的空间中心。

展开巴黎地图,会发现它的市政管理和行政区划是一个由圆心到周边的圈形设计。其城市市区共分20个区,最中心点为1区,然后顺时针划区,各区逐一顺圈分布。埃菲尔铁塔的区位正在这种区划圈的核心位置。无怪乎它后来居上成为巴黎城市具有立体感的空间中心。

客观地说,埃菲尔这样一个黑黝黝的钢铁大怪物,与巴黎的碧水蓝天、典雅建筑、精美雕塑是格格不入的。它是体量超常的、怪异的、工业的、钢铁的、冷冰冰的。与哥特式建筑尊神的指向完全相悖,铁塔是娱人的。在建之际,就有300多位知名巴黎市民上书请愿要求中止这一建造,他们认为这个“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形象,大仲马、莫泊桑、古诺、梅梭涅、萨都等百余名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发表声明:“我们作家、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热爱美丽无比的巴黎的人士,互相携手,义愤填膺,全力抗议在我们法国首都中心,建筑丑陋的黑色大烟囱,使巴黎许多被人格化了的其他伟大建筑物,在它野蛮的体积及虚无缥缈的幻想下,受到严重的伤害。”

时间最终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人们逐渐接受这个奇异的庞然大物后,对铁塔的好评如潮涌来,市民们昵称它是“铁娘子”或“云中牧女”,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称誉埃菲尔是“宏伟建筑的勇敢建造者”,画家毕加索为铁塔作画留名,音乐家阿波利内尔为铁塔谱写了颂歌《桥梁之父》。如今,铁塔模型的纪念品几乎成为全法国旅游纪念品中最重要的工艺品。铁塔成为巴黎的骄傲和象征。

铁塔的怪异风格和工业精神还为以后的某些建造开了先河。每一次,凡是以时代、材料、革命、创新为旗号,欲突破传统建筑的一统天下时,怪异的风格总能取得局部突破,在巴黎的统一文化风貌中撕开一个口子,制造出一个欲罢还休的文化事件或标新立异的建造。如蓬皮杜艺术中心,以一堆钢管铁皮在市中心制造了一个另类的现代化的存在。而贝聿铭为卢浮宫建造的玻璃金字塔,把一个后现代风格的建造镶嵌在古老的皇宫广场上,也掀起过舆论的轩然大波。这些都是由埃菲尔铁塔开辟的文化通道而来的。这也是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城市空间中心预留下的文化变迁的可能性。

版图中心:凯旋门

凯旋门并不处在铁塔那样的市中心位置。它在巴黎市城区西北

9、

16、17区交汇处。凯旋门成为巴黎地标性中心,在地图和实际地理位置上都有鲜明的独特标识。以凯旋门为中心和核心,巴黎修建了放射状的12条街道,使之像太阳光芒四射一样成为可与城市其他中心位置、中心意义相抗衡的又一“中心”。凯旋门的“中心”意义不仅是用围绕着它的放射状街道展现出来的,而且是因为它将自己置身于香榭丽舍大道的终端,由凯旋门纵目香榭丽舍大道,沿途无数名胜古迹,终点直达卢浮宫。

凯旋门正是法国历史的“中心”象征。

1805年12月,刚刚加冕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亲率法军与俄军交战,这就是著名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俄军由两个军团组成,其中一个军团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亲领。这是一场两个国家两个皇帝亲征的著名战役。法国以近万人阵亡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士们在战场向拿破仑发出狂热的欢呼。拿破仑对将士们说:“你们将在凯旋门下荣归故里。”

1806年,巴黎凯旋门奠基始建,30年后,1836年,这座高达50米、周体装饰精美浮雕的拱门终才建成。而承诺建造凯旋门的拿破仑,已经从叱咤风云到沦为阶下囚并已去世整整15年。凯旋门是拿破仑的纪念碑,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见证。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写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但是,这场革命也是血腥的、恐怖的、不断以暴易暴的屠杀风暴。史书为拿破仑留下5个字的定评:“大革命之子”。其实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更准确地揭示了拿破仑代表着的法国大革命的自我矛盾和错综复杂。 1840年,在拿破仑去世19年之后,时任国王路易·菲利普下令迎葬拿破仑的灵柩,巴黎人在长期冷淡拿破仑后又重燃激情,70万人涌上香榭丽舍大道,团团围住凯旋门。当拿破仑的灵柩通过凯旋门之际,“皇帝万岁”的呼喊震耳欲聋,响彻巴黎。奥斯特利茨之战后,拿破仑的士兵们没有来得及从他许诺的凯旋门回归,他自己的灵柩是第一个穿门而过的“士兵”。他的许诺给了死后的自己。回归法国的拿破仑被安葬在荣军院的纪念堂里,这里如今也是法国军事展览馆和军事博物馆,是巴黎的胜迹。拿破仑墓的辉煌金顶,是巴黎最炫目的光芒之地。60年后,在凯旋门通向香榭丽舍的尽头,塞纳河上建起一座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这位俄国皇帝还曾亲自赶来为建桥奠基,大桥是为了庆祝和纪念法俄新近的结盟。而这位亚历山大三世正是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败给拿破仑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孙子。巴黎的建筑就这样充满了历史的传奇和吊诡。

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10余年后,一个名叫奥斯曼的人在拿破仑三世的钦点下主持了1852年至1870年的巴黎城市大改造。如今我们所见的巴黎风貌和城市格局,基本上来自这一次“改造”。凯旋门成为一个外位于城市中心的圆圈。它自成一个圆心,周围放射状展开12条街道的设计也正来自奥斯曼。这种“自立”城市中心的举动,重塑和再建了拿破仑(凯旋门)作为巴黎中心和法国精神的神话。这显而易见有回报、讨好、巴结、献媚拿破仑三世的用心,但也于有意无意间把法国和巴黎的一段最辉煌的历史定格在城市地理和版图之中,使这个历史传奇和时代精神在巴黎城市中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与巴黎同在。

奥斯曼的城市改造基本上是对旧城大拆大建,使其焕然一新。这引起了著名作家雨果的强烈不满。这位作家反复著文,强烈呼吁保护巴黎的历史风貌,特别是巴黎的历史遗迹。奥斯曼重建巴黎至今仍为人诟病,但是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巴黎迄今仍是最古色古香、最具文化气息、最多名胜古迹的世界大都市。用今天的眼光看,奥斯曼至少有如下功绩:巴黎下水道建设之科学缜密至今举世无双;巴黎的历史中轴线和凯旋门的放射格局,以一线一面的方式处理了老城和新区的连接、过渡、融和;巴黎的建筑风格基本统一,一方面与皇宫、教堂、名胜风格协调,一方面内部空间适合此后200年乃至更久远的生活需求,这是巴黎既古老又现代的重要原因,巴黎市民的现代生活至今也没有被奥斯曼的规划设计所约束;巴黎的街道在马车时代就建成了汽车时代的格局和空间,其眼光之超前令人惊叹。奥斯曼对巴黎的贡献还可以从当代巴黎新区中得到印证。从香榭丽舍穿过凯旋门向巴黎新区延伸,那里是一片像纽约、东京等最现代化、科技化、时尚化的现代和后现代风格的新城区,但是由于这些建筑的五花八门和参差不齐,所以尽管炫目,比起不远处的巴黎中心城市来说,却远远不是相形见绌的差别。从来没有巴黎人、外乡人、外国人说这个新区和纽约那样的大都会比巴黎更迷人、更优美、更有文化。

1885年,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越凯旋门45年后,巴黎再次万人空巷,人们在凯旋门下为著名作家雨果举行葬礼。这是法国第一次为一位作家举行如此隆重的国葬。雨果的灵柩穿过凯旋门,走过象征着法兰西历史的香榭丽舍大街,最后安葬在先贤祠中。雨果是一位同情弱者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家,也是对文化遗产最有美学判断、最具人类境界的世界性的伟大作家。正是他,在得知西方列强火烧中国圆明园、劫掠其中文物时,立刻撰文,痛斥自己的同胞对人类文明的摧毁和抢劫是强盗行径!

凯旋门的文化地标价值随着巴黎人的精神提升而不断丰富和升华。

精神中心:巴黎圣母院

巴黎作为大都市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悠久。800多年前,它只是塞纳河中沙洲的一个小市而已。公元1163年,巴黎人在这个名为西堤岛的塞纳河岛上始建巴黎圣母院。这座城市从此围绕这个宗教信仰的精神中心扩散开来,直至今天的规模。巴黎为了铭记这一城市的精神发源,将巴黎圣母院定为城市坐标——巴黎的“零”点。这个零点不仅是巴黎计算里程的零起点,它也是巴黎城市中心的“零坐标”:城市空间的零点和巴黎历史的零点。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地面上,人们特意镶嵌了一个圆形的有四方十字和八面星形的零点标志。

1163年,执政的路易七世与当时的红衣主教戴绪利决定建一座最大的圣母院。他们在一座旧的圣母殿和一座6世纪建的斯德望教堂的基础上建造新的圣母院,在原地基上还发掘出古代罗马统治下的高卢人的祭坛。这说明这个地方确是巴黎最古老的历史渊源所在。

巴黎圣母院修建耗时150余年,经历了七八代工匠的努力才最后建成。圣母院共分大殿、钟塔和尖塔三大部分,其中主殿长130米,宽40米,高35米,可容纳13000多人做礼拜。殿堂顶上有法国的28尊历代君王石雕像,屋顶的三扇大窗户上彩色玻璃镶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宗教画,五彩缤纷,壮观而夺目。

巴黎圣母院巍峨典雅庄严,它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以它为代表,法国成为哥特式建筑的重要发源地。此后千余年,巴黎圣母院经历了种种血与火的历史洗礼,几度罹难,几度重光。17世纪它经历了几次改建和翻新,18世纪它被“白色”化以显其圣洁;1771年的一次修葺,竟为扩大门庭而把许多精美的石雕铲掉;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的巴黎人砸毁了28尊3米多高的历代帝王像;1793年,教堂大厅沦为仓库。1843年,圣母院全面重修,历时21年才重新开放。 与此同时,这里也不断上演着历史的正剧。1422年,亨利六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巴黎军民曾在这里歌舞欢庆。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在这里加冕(这一场景当年就被画家大卫画成大型油画《加冕图》,此画至今仍存卢浮宫,是其中的经典收藏)。1811年,拿破仑一世的太子勒库隆在这里接受洗礼。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将军与巴黎军民在这里举行了反法西斯胜利的解放弥撒,其场面空前热烈。1962年,圣母院奠基800周年,法国举国庆祝,戴高乐总统和全体国会议员在这里参加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在不断毁坏修建的轮回中,巴黎圣母院一次次重生;在不断的历史演进中,巴黎圣母院一次次见证历史,上演了一出出历史活剧;在不绝的信仰传承中,巴黎圣母院千余年来始终是巴黎人民的精神家园。无论巴黎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多么动荡、驳杂,充满着数不胜数的灵与肉、宗教与世俗、贵族与乱民、革命与反革命、保守与激进、高贵与卑贱、殖民与被殖民、艺术与粗鄙、时尚与传统的矛盾、冲突、混杂与纠结,唯有巴黎圣母院可以给这座伟大的城市以成其伟大的“定力”。它是巴黎的宗教中心和精神支柱。这就是巴黎圣母院作为巴黎城市精神中心的历史和意义。

犹如圣灵是三位一体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圣母院构成的空间中心、版图中心、精神中心也是三位一体的。任何单一地观察和理解的巴黎都是片面的、简单的、盲人摸象的、以管窥豹的。巴黎是立体的、丰富的、复杂的、多元的、多面的。

这就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所窥见的巴黎的秘密。(作者为中国艺术报社长)

第17篇:“好摄”笔记(十五)发生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故事

“好摄之友”笔记

(十五)

发生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故事

导游刚刚宣布下一站的“考察”地是法国首都巴黎,几个“团友”脸上便露出无限向往浪漫情调的表情了。其实我也期待在世界最为浪漫的都市演绎一个浪漫故事。想到“好摄”与“好色”不可同日而语,我最终选择了良知不会受到任何谴责的“好摄”。

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巴黎以后,“团友”们居然为“考察”项目的顺序安排闹起一场小**。有的说先到塞纳河上浪漫,有的说先去体验凡尔赛宫的豪华,有的说应该先采购巴黎时装,M的建议最有轰动效应——看“红磨房”表演。平素喜欢接嘴抢话头的我什么也没说,心中却惦记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红叶”对这种情形大概早已见惯不惊,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今天下午天气不错,上埃菲尔铁塔可以看得更远”,这才化干戈为玉帛,让考察团恢复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

等候乘搭游览电梯上埃菲尔铁塔观光的人实在太多了,各国游客像几条色彩斑斓的长龙盘旋在一株硕大无朋的铁树下。作为一小块“龙鳞”的我,一边翻看《旅行手册》,一边暗自盘算怎样从鸟瞰角度拍摄巴黎。

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落成于1887年,高320米,与凯旋门隔河遥望。当听“红叶”说到埃菲尔铁塔自1889年开放以来,登临的人已经接近2亿,我便为自己的姗姗来迟感到歉然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座成为巴黎象征和摇钱树的铁塔,初建时却遭到包括作家莫泊桑、剧作家小仲马以及众多作曲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科学院士的强烈反对。建筑师埃菲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最终才取得建成这座凝聚着力与美的铁塔的胜利。

我不知道曾经扬言“铁塔建成之日,就是我出走巴黎之时”的莫泊桑,见到巨大A形铁塔在蓝天下显得那样优美轻盈时会不会为当初的偏激之辞后悔,却清楚可以借用“皮袍下的小”,概括自己在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下的感受。

“红叶”向我推荐说,铁塔底层有一个小型邮局,到那里买明信片,可以盖上铁塔的邮戳寄给至爱亲朋。即使再笨我也知道,“红叶”的这番话是“友情提示”,她多半发现我对明信片有兴趣,“导购”的可能性非常小——几张明信片值几文钱,为蝇头小利的回扣向我游说,人家犯得着吗?

正在盘算应该买多少明信片,耳边忽然传来普通话——“大哥,我的明信片质量好价格便宜,要不?”扭头一看,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十有八九是我的同胞,不带翘舌音的普通话则是川人特有的“椒盐味”。经过简单交谈得知他果然是四川人,大学肄业就到法国发展,立志成为小仲马那样的大文豪,写出类似《茶花女》的传世之作,得到惊世骇俗的爱情。谁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苦苦奋斗10来年,依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最终“发展”到埃菲尔铁塔下卖明信片为生。

听罢四川老乡的倾诉,我的脑子里莫名其妙地冒出如下诗句:“我闻乡音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凄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铁塔不相识。”尽管我为老乡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而唏嘘,却无力救他于水火,只得一反理性消费的习惯,豪爽地买下20张明信片。我知道自己的消费冲动带有救济的成分,如果硬要拔高思想境界的话,也可以说是一种慈善行为——谁叫他那么可怜哟。

等候上铁塔的长龙突然出现了小小的混乱。侧耳一听,是手风琴、小提琴的合奏。不知啥时,铁塔下新来了几位乐手,清一色的白种男人,清一色的蓄“一字胡”,心无旁骛地演奏《马赛曲》。常识告诉我,《马赛曲》原叫《莱茵军战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为推翻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在外国联军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武装干涉的紧要关头,马赛救国义勇军高唱战歌抵抗外国入侵者。这首象征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马赛曲》就是法国的《国歌》。

既不清楚“团友”们如何看待我刚才的慈善举动,也不明白他们怎样看待演奏《马赛曲》的法国艺术家,反正在M的示范作用下,好几位“团友”都慷慨解囊,往地上的小提琴、手风琴盒子扔法郎、美元,当然,还有尚未花掉的小面额意大利里拉。至今我也想不通,那几位乐手对M等人的好善乐施为何不领情,他们根本不看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只顾表情凝重地继续演奏《马赛曲》。难道他们跟钞票有仇,抑或为了艺术不食人间烟火?

说来非常不好意思,几位乐手专注演奏的场景,居然让我联想到成都街头的糖饼艺人来——他们把糖画艺术品插在稻草扎成的草把子上,也是从不吆喝的。艺术不分国界,成都的糖饼艺人和埃菲尔铁塔下的音乐家其实一样,他们都清楚自己的价值,相信有艺术修养和欣赏品位的顾客,绝不会扯破喉咙叫卖自己的艺术品,就那样静静守候着神圣的艺术圣殿。我宁可相信眼前的几位乐手是自尊心、自信心和艺术成就感极强的音乐家,也不愿把他们想象为落魄的卖艺者;虽然我连一枚硬币也没有扔,却在心底向他们致敬!

终于乘上了游览电梯,离塔顶还差一大截,电梯就停了。我知道埃菲尔铁塔共有三层,每层的收费与层高成正比,于是怀疑“红叶”为了节省门票支出而克扣我们。“红叶”却说,时下是冬季,第三层关闭,只能在第二层观光。看看别的游客都不能更上一层楼,我就觉得自己错怪导游了。

即便站在铁塔的腰部,也为自己没有患“恐高症”感到庆幸。放眼望去,阳光下的塞纳河下像一匹巨大的蓝色绸缎泛着粼粼波光,若干桥梁则像条条白色丝带轻轻系在绸缎上。面积6万平方米左右的协和广场,看上去跟篮球场差不多大小;两座塔形大喷泉却蔚为壮观,最奇妙的是喷泉分为三层,八条怀抱大鱼的美人鱼环绕在底层铜雕人像群的周围,鱼嘴喷射的水柱则直冲天空,顶层喷出的水则汨汨流淌,那晶莹的水幕看上去跟水晶珠帘别无二致。尽管没有三脚架不能用慢门拍出喷泉效果,壮观的景物也激发了我的拍摄欲望。刚刚拍下两张片子,身后就传来“红叶”的声音:“你应该夜晚来拍。在彩灯和聚光灯的照射下,光彩绚丽的喷泉拍下来就跟仙境一般。”我知道“红叶”丝毫没有嘲笑我不懂摄影ABC的意思,对她的好心只能报以苦笑。可是,即使她不知道我为没带三脚架而万分懊恼,也应该比我更清楚没有夜游埃菲尔铁塔的日程安排嘛。

依依不舍地下了铁塔,我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失落了什么东西。摸摸密藏钞票的衣服口袋,看看摄影包里的器材,再摩挲一下自己的脑袋,发现什么都完好无损。咦,这就奇怪了。思索片刻我便明白过来——我是想跟那位在埃菲尔铁塔下卖明信片的四川老乡道别。细细扫描熙熙攘攘的人流,哪里还有他的身影?我和家乡人在巴黎邂逅,如果用范伟先生的小品口头禅来说,那是“缘分哪”,可是,我连他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啊。再想又为自己开脱:说不定人家甘愿在异域他乡漂泊,我操的是哪门子的心呀!

站在铁塔下才发现“红叶”的时刻表掐得挺准的。在铁塔上观光时,厚厚的云层把天空遮得灰蒙蒙的,此刻云层却慢慢散开了。我抓紧时间先用广角镜头拍摄,将铁塔底座的穹拱当作前景,力图利用17毫米镜头产生的畸变,夸张铁塔的宏大气势;其后又朝喷泉方向后退,拍摄铁塔全貌,用以表现它的高耸巍峨。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得天空色彩太单调,不能烘托铁塔的伟岸和俊逸,稍加思索便决定换一个角度拍摄。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红叶”却一个劲地催促“转场”。眼看云朵空隙露出块块蓝天——多云间晴,是拍摄风光的好天气呀。我赶紧一路小跑带转弯来到铁塔南边。下午4时的阳光透过西面的树丛,在油绿色的草坪上投下生动的光带,东面的树林在阳光下色调看上去也非常温暖。我迅速给镜头装上半灰密度镜片,用发射地对空导弹的标准跪姿,手执相机仰拍下自己心中的埃菲尔铁塔。

匆匆赶往“团友”汇集处的途中,“红叶”绘声绘色地对我说,为了迎接新千年,巴黎当局除了用油漆给埃菲尔铁塔美容以外,还要在塔身上安装20000个闪烁灯。你到那个时候再来拍摄铁塔夜景,照片就会更美啦。

咳,明明知道我们的“考察”任务必须在圣诞节前完成,“红叶”却偏要向我讲这等好事,这不是故意给我添堵吗?

第18篇:第四单元《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厦门市启悟中学 李龙宗

一、整体把握 1.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主要解决的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的关系,包括三篇散文《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及一篇指导散文阅读的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的审美原则,也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现代散文重在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所谓“感”是说作家由某一眼前物或某一身边事发生了某种亲切的感受,或触发了某种潜在的感情。所谓“悟”,是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这里,眼前物、身边事是“实”,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虚”。 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现代散文“虚实”关系的艺术法则。阅读短文可以让学生:(1)领会“虚”与“实”的含义: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2)理解现代散文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特别是明白散文的着眼点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而只有“实”十分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这篇短文对学生阅读散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理解散文中只有“实”十分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把握了散文如何由“实”向“虚”转化和升华的问题,可以解决如下几个散文阅读中的问题:

一是散文的谋篇布局。作者使“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而向“虚”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思路。分析这一过程可以解决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问题。

二是表现手法的作用问题。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就是要分析其如何表现或突出“实”的特点并使其富有暗示性。 三是选材取材的作用。散文中作为“实”呈现的材料不一定是单一的,作者为使“实”充盈而富有暗示性,有时还会选用其它的材料。分析这些材料的写作用意是散文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点。

因此本单元可将探讨散文如何由“实”向“虚”转化和升华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散文的选材取材的作用上进行拓展。

本单元的三篇散文都是很好地处理了“虚实”关系问题的文章。《森林中的绅士》借写豪猪的形态、动态、神态和生活状态,突出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意在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云霓》由“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引出预示雨水的自然云霓,再由大自然的云霓引申到“能满足大旱时代渴望”的时代“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则由登临铁塔的“所见”触发作者的“沉思”,并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2.目标定位

(1)理解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 (2)掌握由“实”入“虚”的阅读散文的技巧。 (3)能对散文中作者取材的用意进行赏析。

1 (4)能在写作中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3.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可由知识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切入,围绕虚与实的问题将三篇散文联系在一起,把握三篇散文的“实”和“虚”,重点探究散文作者是如何促使“实”向“虚”的转化与升华的,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可用4课时,分为四个阶段。 (1)学习《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整理相关知识,理解散文的虚与实的关系,并进而领悟散文阅读的技巧。可用半个课时完成。

(2)围绕虚与实解读三篇散文,落实由“实”入“虚”的散文阅读技巧。重点探讨《森林中的绅士》一文是如何使“实”充盈而富有暗示性的。可用1.5课时完成。 (3)探究散文中材料的作用。可用一个课时完成。

(4)由读向写延伸。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理解散文的“虚”与“实”的关系。可用一个课时进行作文辅导。

二、专题探究

(一)“实”如何向“虚”转化和升华

我们知道散文主要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而这种人生感悟又是以身边事、物、人等具体可感的形象为载体的。这就是说“虚”是蕴含在“实”中的。但是“实”要能向“虚”转化和升华,作者就必须使“实”充盈而富有暗示性。为了使“实”充盈而富有暗示性,作者一方面必须强化主体性,作者的感受越独特,就越富有暗示性;另一方面作者又要调动各种手段来使“实”充盈,以利于向“虚”转化和升华。请看《都江堰》第二部分中的一段: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本段描写都江堰的水,“窜出去”“撒起野”“翻卷咆哮”“壮丽”“强悍”等词语突出了水的富有野性的特点,而“乖乖地”“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驯顺”“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等词语突出了水的驯顺的特点。而“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则暗示了水是被人征服的。为了突出都江堰的水富有野性而又驯顺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而作者的情感也正蕴含在这些手法的运用之中。很明显,这里,作者明确地表达了对人征服了水的赞美。

由此可见作者使用的手段包括:

(1)遣词造句。作者的遣词造句中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说主体意识很强,因此是很富有暗示性的。遣词造句包括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使用很多语意近似的词语。二是富有暗示性的词语、句子。

(2)表现手法。一是直接描写。作者经常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实”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表现“实”的某种特点。二是采用铺垫、对比、衬托等手法来突出“实”的特点。如果作者觉得“实”还不够充盈,又可以采用联想的手法,丰富“实”的意蕴。总之,作者运用表现手法的目的是使“实”充盈而富有暗示性而能向“虚”转化和升华。

以《森林中的绅士》为例:

2 本文描写了豪猪的形态、动态、神态以及生活状态,这是文章的“实”。文章并只是纯粹在描写豪猪,而是借此表达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思考,这是文章的“虚”。那么“实”是如何向“虚”转化和升华的呢?

(1)作者在描写豪猪时使用的很多语意近似的词语,如潇洒悠闲、逍遥自在、无所用心、从容自在、不慌不忙、安安逸逸、优游自在,从而突出了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2)使用暗示性很强的语句: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读者只要联系前文就可知作者认为豪猪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倒致了绝种。

(3)在行文中,作者运用了类比和拟人的手法,一再将豪猪和绅士进行类比,并把豪猪比拟为绅士。这些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一方面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突出了其“绅士风度”。这使“实”显得非常充盈。另一方面这些手法的运用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绅士们”的典型特征,而这恰恰暗示了这些绅士的生活方式正是作者所担忧的,所要否定的,从而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这样,作者就由写豪猪(实)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虚):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作者也是借此提醒艰苦时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二)散文中材料的作用

散文中作为“实”呈现的材料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常常是多个材料并用。当然这些材料有主次之分。直接承载“虚”的材料是主体材料,而其它材料可称为穿插材料。一般来说,主体材料是直接为主旨服务的,而穿插材料是为了使“实”(主体材料)充盈而富于暗示性而服务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为主体材料作铺垫,或衬托主体材料;二是丰富充实写作内容,丰富主体材料的意蕴,深化主题。例如《云霓》一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却用较长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和辛酸,为什么?作者是以此引出能预示雨水的云霓,同时衬托出云霓带给人希望的特点。再如第一单元的《汉家寨》中要写的是汉家寨,可是第一部分突出表现吐鲁番盆地戈壁滩荒漠,为什么呢?也是为下文写汉家寨中的一老一少作铺垫,同时反衬汉家寨人坚忍顽强的精神。 具体如何把握作者选材的用意呢?只要辨明所分析的材料与主体材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位置即可:

(1)是主体材料的构成部分的:表现主体材料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主题。

(2)放在主体材料前面与主体材料相关、相似的: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 (3)放在主体材料的后面与主体材料相关、相似的: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或丰富主体材料的意蕴,深化主题。

(4)与主体材料相反或有不同点的:与主材料形成对比,反衬或突出主体材料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

1.扩大阅读面。要让学生领悟虚与实的审美原则,提高这类散文的鉴赏水平,单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是不够的。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宜印发一些这类散文给学生阅读。高考中现代文阅读题所采用的文本很多是这类虚实结合的散文。如2005年的《春天的梦》(全国卷2)、《土地》(湖北卷)、《日历》(福建卷)、《看树》(天津卷)等,2006年的《行吟阁随想》(安徽卷)、《夕照透入书房》(广东卷)、《一

3 幅烟雨牛鹭图》(江苏卷)、《秋光里的黄金树》(江西卷)、《杨柳》(辽宁卷)、《阳光的香味》(全国卷1)、《绵绵土》(全国卷2)、《乡村的瓦》(四川卷)等,2007年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全国卷1)、《泥泞》(广东卷)、《雪野里的精灵》(天津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福建卷)、《泰山很大》(江西卷)、《泰山之思》(浙江卷)、《乡村的风》(安徽卷)、《炉火》(辽宁卷)、《灯火的温情》(山东卷)等。可从中选择一些给学生阅读。

2.引导探究。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时可联系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题。如探究散文材料的作用时,可结合以上所列阅读题中的一些题目,如:

2006年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20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07年广东卷《泥泞》: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007年四川卷《乡村的瓦》: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2007年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2)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总结散文阅读技巧。在广泛的阅读及深入的探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散文阅读技巧。

首先要透过作者的遣词造句充分把握“实”的特点,反复阅读把握其暗示性,特别是抓住富于暗示性的语句,从而理解蕴含在“实”中的“虚”。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鉴赏时要有明确的意识:散文的着眼点是“虚”,“实”是为“虚”而设的。要理解散文中作者所动用的各种手段包括表现手法都是为了使“实”充盈而向“虚”转化和升华。因此在鉴赏表现手法或语言时都要紧扣住散文所表现的“虚”来进行。

四、题型设计: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成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尾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青菜》)

问题:作者为什么写孩子们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2.阅读《炉火》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炉火 臧克家

①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4 ②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③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档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⑥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⑦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⑧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⑨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

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有什么作用? (3)第六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写暖气?

(4)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5)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3.作文:

你已度过了十年的校园生活,对校园生活有着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对校园生活一定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请以“校园的 ”(填入校园中的事物)为题,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或认识与思考。注意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

5 参考答案:

1.这样写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突出青菜的谦卑及孩子们对青菜的爱护,表达了作者对“青菜”的赞美之情。 2.(1)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3)写暖气和炉火形成对比,突出了炉火有性格有活力,能给我以光。(4)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5)文章主旨是:本文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19篇:英语

大学英语作文范文

1.成功的四个步骤

Four Steps to a Succeful

The first time in life? Then grasp your chance with your perfect performance on the dating night, by learning the following principle in heart.

Dre properly.While everyone wants to give an impreive debut on the first date, you should avoid wearing something too bizarre to be accepted.If you are still in school, a sportswear can fulfill your purpose.For busineman or grownups, casual clothes are recommended.Never put up your working uniforms,no matter how well you like that Armani suit.It is no work.A few acceories such as a pair of sunglaes or silver loops on the wrist can add up to the romance sphere.

Take a bath before dating.And if you like, spray a little perfume, but unle you're sure that he or she likes the smell,don't use ones that are too strong.

Watch your manner.You're no prince of the Scotland nor Cinderella in the legend.Proper manners will ensure a lasting relationship while bad ones scare away your sweetheart.And do make sure you do not boast about your fortune, for, not everyone are green addicts.And your way of smiling, or your greatestoath, should neither be \"coy\" nor \"by St.Loy!\" after the nun in Chaucer.

Be a little sensitive than merely innocent.Do make sure you do not intrude his or her privacy on the first date.For there maybe something deeply concealed within the inner core of every heart, of which the owner doesn't share often with anyone but his intimacy.

Finally, wish you good luck.May you get your hearts combined and start a new journey in the miracle of life and love.Stay tuned till a borderline is reached, and keep on through out the whole way.

3.大学英语的学习Learning English at College

Learning English at college is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English at middle school.In middle school, we learn English mainly fo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while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at college is quite different.We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now t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work in the future and especially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 at college? Firstly, you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enlarge your vocabulary.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read more smoothly and understand others well.Secondly,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n learning English.While talking with foreigners, if you can't understand them, and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 yourself, the talking will be very difficult.And the last point is that you should improve your English 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can.

Obviously,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for us to go to learn English well.As a proverb say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There are so many methods to learn English.So long as you keep on studying, your English will surely be improved.

4.电脑能代替纸笔吗?

People often say we have entered the electronic age.Computers have become the center of life.No one can live and work without computers.In the future, everyone can work and study at home before a PC.There won't be piles of files.Instead, a disc is OK enough.

With the appearance of printers, the pen becomes le useful than before.And since the computer was created, paper is also gradually giving way to the screen, which can show lively moving things from different sides in the same picture.It is true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such products as computers and printers will be the major tools in our future life and work.But the traditional tools will also exist for a long time to supple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modern ones.At least, we still need pens to sign with and paper to sign on.[

5.幸福是什么What Is Happine?

Happine means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For example,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if they have lots of money, they will be happy.They believe that if they are wealthy, they will be able to do anything they want, which means happine.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holding a high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 is happine.In this way, you have not onlymoney, but also many other things which can't be bought by money.

However, other people believe that having lots of money is not happine nor is holding a high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These people value their beliefs, or their intelligence, or their health.They think these can make them happy.

For me, happine is closely tied to my studies, my work and my family.When I made great progre in my studies, when I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through my work, when all the members in my family live in harmony, sharing good and sad times, I was happy.Although the definition of happine depends on each individual my \"wealth\" of happine is in my studies, my work, and my family.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never be at the cost of the environment.They think the presen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largely caused by rapideconomic development.For example, land resources are shrinking because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cities.Deserts are spreading because of over grazing, poor fanning, tree cutting, and strip mining.Our air and water supplies are being polluted by poisonous gaes and waste products.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hat we should take another look at the way in which our industries and cities are developing.

However, other people think it unneceary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w and our first priority should always be give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They believ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and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y are only the by produ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an be dealt with later when we have the time and money.

I think the second idea is completely wrong.Our ultimate aim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provide a comfortable and happy life for our people.What is the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we achieve it at the cost of our environment? There has been much evidence to prove that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helps more rapid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7.树立目标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Goal

Why is goal-setting important? Because goals can help you do and experience every meaningful thing you hope for in life.Instead of letting life happen to you, goals allow you to

make your life happen.

Succeful people have visions of what their life should be and they set lots of goals, both short-term and long-range, to help them realize the visions.By setting goals you are taking control of your life.It is like having a map to show where you want to go.A driver with an aim arrives at the destination without any waste of time or wrong turns.On the contrary, a driver with no aim drives aimlely around, never getting anywhere and just using up gas and oil.Winners in life set goals and follow through on them.They decide what they want and then get there by making plans and setting goals.Goals are not difficult to set and they are not difficult to reach.It is up to you to find out what your goals, ideals and visions really are.With a clear direction, and with certain plans, you will straightly get what you want.

Without a goal, you have to live a paive life.You do not know where to go, what you want and why you are listle.Then your life be comes dull and meaningle just like the dead water in a muddy lake.

10.城市化利弊谈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has been a subject of heated discuion for a long time.Some people are in favor, while others are opposed.In my opinion, urbanization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the 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First,urbanization can quicken our pace to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We all know tha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all highly urbanized.Second, urbanization will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It will creat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employed.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will free a great number of farmers from the fields, thus realizing the dream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our country.Finally, urbanization can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living of the migrants who move to the urban area.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 are also obvious.To begin with,administration of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 might be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government.Moreover, more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crime rate, over crowding, might increase, since more people are concentrated in a relatively smaller plac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Therefore, I am in favor of urbanization.

彩票的负面影响

Spare the Lottery

Lottery, booming all of a sudden all over the world, attracts all kinds of people.

Nearly everybody, old or young, rich or poor, is right now trying his luck in lottery or is thinking of doing so.Despite many disputes that lottery is receiving, I still aume, personally, that lottery does mere good than harm.

The worst effect caused by lottery, as many socialists indicate, is that it produces in people an idea of \"gain without pain'.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glect one point--it is human nature that people all expect to obtain most while offer least.

The thought of \"gain without pain\" is buried in everyone's heart and is not bred by lottery.

Consequently, lottery is innocent in this way.But there still remain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against lottery, among whom are some lottery addicts.Such people are fond of lottery but

unfortunately luck is never fond of them.Finally, they end up in complaining about lottery, declaring the great harm, both psychologically and economically lottery has done to them.In this case,the problem lies in the attitude of people, not lottery.

Since the major two sorts of harm are not lottery's fault let's have an objective look on lottery.For the society, lottery is the most practical way to accumulate funds.For those who happen to win a large fortune, I think they can't ki their lottery enough.Also for those who have not a single chance to be lucky dogs, lottery can mutely tell them the truth of \"no pains, no gains.\"Spare the lottery! It, in itself can do more good than harm.

讨论对外开放政策On Open Policy

The open policy means that our country is open to investment, trade an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The purpose of open policy is to acquire advance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kills to serve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We must adhere to the open policy.Becaus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toda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and no country can poibly advance behind close doors.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radually close the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we can lear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rial expertise from abroad; make full use of the foreign capitals to set up great enterprises; absorb useful and healthy ideas and new knowledge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broaden our views and raise our level of competence.

第20篇:英语

践行升本,打造高校英语课堂 各位领导、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现在,我站在这个台上,我有太多的激动和忐忑。即令我兴奋又令我不安。兴奋的是,因为这次机会和缘分,我又一次品味了我的从教生活,其中许多的美好的片段勾起了我的回忆,触发了我的思考,更让我有了新的发现:虽然我没有在这些年变得积极富足,但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心的学习生活过。只有体会过才知道,教师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拥有是幸福的,分享更快乐!感谢你们给我这次分享幸福的机会,我相信,在做的一定有很多同伴比我更优秀。由于知识有限,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在升本教育这个大环境下我的英语课堂的做法。

一、选择升本

课改的大旗可以说是五彩缤纷,无论是山东杜郎口的砸掉讲台、挂满黑板,还是即墨二十八中的师友互助,再或者我们河南本土的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犹如春风吹拂大地,让我们应接不暇。而自从我们接触到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升本理论、聆听报告,在升本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反反复复中,我们才逐渐识得庐山真面目,咬定青山不放松。学习是讲究方法的,就如齐白石老先生曾告诫他的学生和后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学习他的风格的人会比较有前途,但是一味地完全模仿他的画风的人只能失去自己。所以,学习升本,我们要用心去学,学其神而非形,更要联系自身的实际努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学生为本,为激扬生命而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心灵深处,以此为“一”,并坚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一切必须我们身体力行,脚踏实地,践行升本之路,追随教育的本源和生命的成长,不仅是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渴求。

郭思乐教授在《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中曾这样说:“术”有万千,“道”最重要。“理念”在升本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可以说,升本教育的理念就是方法,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意蕴。升本教育的行动如果不畅,大体上都不是因为方法不对,而是因为理念不到位。

我们对升本教育只有真相信,真实践,才有真成绩,才能真正体会道做老师的幸福。半信半疑不行,真做不累,有的老师平时不做,公开课才做,平时没有练习,到时倒成了四不像,怎么上怎么觉得别扭,而且觉得:“你们怎么这么笨,都告诉你们怎么做了还是不会。”学生累,老师更累。

二、践行升本

下面是我在英语课堂上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1、课前展示丰富多采

课前展示无论从内容道形式,都要丰富多采,从而点燃学生的热情,比如坚持每天课前留出一个三分钟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可以唱英文歌、跳舞、讲个英文小故事或者英文小笑话(这个我们平时用的报纸上都有,只要学生用心,不难找到)、来段演讲、读一篇优美的英文短文等等。我们鼓励学生们表演任何一个他会的和英语有关的且人文健康有意义的节目,表演的同学全班同学一个一个的轮流,轮到的同学必须参与,当然他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与他合作表演,我们要用我们的评价机制,给予真诚的评价。

2、前置作业的设置

前置任务是升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而龚雄飞校长学本式教学模式中的三大特点之一就是自学。无论是生本教育的前置任务,还是学本式课堂的自学,其本质都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只不过自学更侧重于学生预习还未进行的新课。 1) 建立预习笔记本

在七年级刚开始接班的时候就把预习要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要求抄在预习笔记本的第一页,然后在每节课之前,让学生课前在家自学,将自己在家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记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多投入时间解决基本的学习问题,比如对课文中单词的读音、句子的翻译、简单语法点的整理;基础好的学生可自主进行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探索,比如整理出课文中的比较难的语法点,并试着用课文中新语法进行造句等,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得。同时要求教师课要及时掌握学情,以学定教。这个课前坚持预习情况是比较重要的。从检查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是否认真预习,对即将学的知识掌握的有多少,从而达到以学定教。我的每一节课前必须是学生先预习,然后再反馈预习情况,在学生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上课和一无所知的上课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预习后,一部分简单的内容没必要在浪费实践处理,节省时间。 2) 掌握学情,以学定教

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自学、预习时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认为困难的地方。

所以“以学定教”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要更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而不是课前的预设。毕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

那么课前自学的学情如何把握呢?难道每次都是我们亲力亲为的一个个检查?即使我们老师愿意,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时我们就可以发挥小组长和英语课代表的力量。如果是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时间很紧,一是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课前初步检查、评价,向英语课代表汇报,然后英语课代表再汇报给老师;二是上课前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本翻开放在挨走道边的桌角,老师利用课前时间在班级初步浏览检查评价(包括书写的工整程度、双色笔的使用、课文标题是否写清晰,以激励为主)。如果是第三节课,教师就可以进行收交查阅,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学笔记本定期进行整理和反思,通过随机抽查,检查学生对自己自学记本上所记内容是否已经掌握。每月检查学生笔记本 的使用情况,及时评价,并在师生中开展学生自学笔记观摩、评比活动,使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我通常是在两个班各自评比后再互相交换,取长补短。对学生课前在家进行自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能力,同时也较好的实施了分层教学,促进了不同学生的自我发展。

3、互学互展 1)小组的建立

互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是升本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小组,就没有升本。但我们的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成为少数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所以,我们的小组建立既要合理安排好组员,还要培训小组长学会分工合作,组织组员有效讨论。要通过一定的制度与实践让学生明白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小组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引入一定的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小组荣誉感。小组学习的活动形式表面上看,课堂秩序并不好看,但是很实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教学活动,几乎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增长了才敢,还发挥了潜能,这不正是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最好体现吗?

根据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基本情况,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分组,具体做法如下:

(1) 两人师友互助。同桌两人形成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成绩好的是师傅,成绩弱的是徒弟。这种方式使活动迅速覆盖倒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2) 前后四人合作小组,即两位师父,两位学友。每组有一个成绩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潜能生。优等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带潜能生。这种小组活动是我开展英语课堂活动的载体。

(3)大组竞争。前后左右相邻的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大组,我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确定出每个组的大组长和小组长,这个大组长的人选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有一点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英语成绩必须在班上占中上等,这样以来他们才能在小组中树立威信,才有能力辅导各小组长,小组长再辅导本小组成员,便于课堂上小组活动的开展,从而与其他大组形成竞争。 (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 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很大的不同。将个人间的学习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学习竞争,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2)小组活动的开展

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逐步习惯“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互学)、班级交流”的教学三部曲;确定每次活动做什么,不但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学习;因人设岗,明确组员职责,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在熟悉组员的情况下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的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等。这样以来,让小组的四个成员人人有事做,学生既有参与兴趣又有成就感,有利于下一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教师应定期集中组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各组内的合作情况,并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习和心理上的辅导,令他们在老师的关爱下积极投入到升本学习中;教师还应做一个参与者,每次全程参与一个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

4、在游戏中学英语。

学生在经过感知及表演课本剧,对单词的学习是经过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这也是“(教材)整体输出(单词)——(学生)整体输入(单词)”的过程。课本剧有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加插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去学,去记单词。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更有兴趣学,学得更快更好,真是在“乐中学,学中乐”。

升本课堂少不了对学生的评价,而这一方面是我很欠缺的地方,在这里我就不在多说了,留着给我们的伙伴以后探讨。

生本教育观念与新课标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多维度的审视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大胆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在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上有新的突破,有效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埃菲尔铁塔英语
《埃菲尔铁塔英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