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听课感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3 12:06:5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听课感受

细雨无声润心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个细雨纷飞的5月我与高老师赴听全盟小学音乐创新课展示评比活动。这次的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各位教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方的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如:孙老师的《时间像小马车》这节课,孙老师通过讲述音乐王国举办一场音乐会开始,让大家乘着马车去参加音乐会。这时课件当中出现一辆五彩缤

1

纷的马车,随之而来的是马蹄的声音。马蹄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去远。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明白音乐的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这两个记号所表现的音乐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为唱歌教学做了铺垫。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以免发生突发的课件声音过大师生都有些震惊。 第二 、课堂教学

1.唱歌教学高度提升。

本次活动中各位教师侧重唱歌教学。共10名教师参赛,有9名教师讲的是唱歌课。一位教师讲的是欣赏课。唱歌教学得到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辛老师敢于挑战弱起节奏的歌曲进行教学,使我在歌曲教学中得到了启示,明确弱起节奏的处理方法。白老师的二年级音乐课《大钟和小钟》的二声部教学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她首先把歌曲中的二声部难点解决好,通过模仿钟摆的摆动让学生更形象地明确大钟和小钟的摆动节奏。把原本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欣赏教学大胆尝试。

欣赏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困扰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师更不清楚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听了周老师的这节《玩具兵进行曲》我感触很深。周老师通过听--模--演等一系列活动把我们感觉高不可攀的欣赏课

2

上的惟妙惟肖。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在模唱之中理解音乐,在表演当中感悟音乐。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的能力。

3.音乐及相关文化的理解趋向深入。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学科的教学更多地强调对音乐的教学与理解,而忽视了音乐课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多元文化理念的教育。这次的听课活动与以往不同,各位教师不但上好课而且都有所创新拓展,都能做到与多元文化的整合。谢老师在《卖报歌》的教学时,在本节课的结尾处介绍了“卖报的主人公小毛头”。学生亲自听到83岁高龄的杨碧君老人讲述的故事更是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唱起来就更能进入情境之中。通过这种音乐教学来传播,传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通过这次的听课活动,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深省。

1.教师基本功亟待加强。

各位教师的基本功不是很好!尤其是键盘,在音乐的伴奏上没有突出特色。左手的和玄几乎为“0”,没有达到和声的效果。

2.课前导课需用心。

3

各位教师的导课太过牵强,有些根本与本课无关。导课不够新颖,没有创新。不能从音乐的本身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节课,教师采用动画片“熊大、熊二”两兄弟形象引入。教师这么做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她没有体现“洋娃娃和小熊”之间的故事,这种导课没有意义。

3.教学预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升。

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前备好预设问题,但是针对一个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能很好的解决,没有完全解决落实到位。

本次听课活动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评委老师对参评课的点评和建议,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多加强聆听、多律动、多听主旋律。

(5)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

4

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课堂是一个教师释放激情、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感悟中,我会一步步地接近完美! 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推荐第2篇:听课感受

与新课标同行,探索课堂精彩

——2013“名师之路”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活动心得

历经十年实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终于颁布,几百余处修订点成了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借助“新课标”的光照,实施教学“练能”的美丽转身,2013年的4月,在西安电子科技校区举行了“名师之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活动。期间聆听了全国数学界著名专家的精彩课堂与观点报告。时间虽然安排得很紧凑,但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学习当中,我们时不时会有许多的惊叹与触动,对课堂出现的精彩片段仍记忆犹新,对数学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1、我们感受到了大师们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一课,没有设计精巧的课件,只出示了“台湾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系长约1139千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另外给学生提供了4个长4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完全没有花哨的成份。华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以及亲善的教态,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画台湾长什么样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一次又一次完善自己的作品,从中学生学到了很多,整堂课显得朴实、自然、水到渠成。

华应龙老师做了《教育即融错!》的报告,华老师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中向在坐的阐述了什么是“教育即融错”,融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与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等哲学思想是相契合的。

为什么是融错而不是容错?这是因为课堂并不只是要容纳差错,更重要的是要把差错融化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教师只有艺术地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才能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融错的要义在于,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进行的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张力,巧妙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将教学活动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发展。

2、我们体会到了大师们追求自然和谐的课堂。徐斌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朴实的教学风格,给应用题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听了他的课,是我真正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徐斌老师的课堂,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舒适,不像是在领着孩子学枯燥的数学,而是正像徐斌老师自己的评价,那是在“玩好数学”,是在感悟“数学好玩”。

这节课没有多余的包装,不加色素,原汁原味。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理性的返璞归真的美。听了徐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应采取多种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方法,更应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我知道不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策略”的教学不是单纯方法的总结和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是策略意识的培养和应用意识的增强。只有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方法,顺其自然地引导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徐老师本节课的导入很好,和孩子的谈话“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策略?”开始,从参观路线的“原路返回”,引入数学思维的“倒推”,可谓精彩。“喝果汁”的例题,由“一个杯子的两次变化”——“两个杯子的一次变化”——“三个杯子中的两个发生一次变化、一个两次变化”——口头展示四个、五个、六个……的变化。徐老师层层递进,逐步设疑,使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学习,不再是无趣、无味,而是能举一反三,自己探索。整节课都是老师在导,孩子在做,教师扶着孩子走路,该放手的时间就放手,这就是大师的风采。

徐老师在课堂中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处理甲、乙两杯果汁的问题上,徐老师提出你们可以通过示意图或者列表来分析,接下来处理三杯果汁的问题时,给学生提了这么一个要求:“你可以先填表,再列算式;也可以只列算式,不填表;还可以光填表,不列算式。”单单这样的一句话,就把所有不同层次的孩子,都照顾到了。

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通过对比教学,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倒推策略”,什么时候用不上——即如果知道现在的求原来的就用倒推策略,如果知道原来的求现在的就不能用倒推策略,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学生在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很轻易地被他那清晰地思路带着而进人到数学活动中,更何况是小小的学生们,难怪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很高涨的,学习的兴趣如何浓厚。

总之,听了徐老师的课,收获远远不止这些,在往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多观摩像徐斌等教学名师的课,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形成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

推荐第3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杨俊兴

1.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

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推荐第4篇:听课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对模块二“学生研究和教育”的学习,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

1、树立人性化的学生观

以前总把学生看做被教育的对象、被管理者,总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受者,以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听了申军红课让我感受颇深,让我重新思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让我对自己的学生观有了重新的认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人,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投入情感,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老师的爱不是溺爱,爱是要理性的,在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还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学生的人格具有独立性,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是有待进一步成熟的生命个体,对周围人、事和环境的看法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老师对他们出现的特殊行为应该给予的宽容、理解和耐心的爱。

听了申红军老师的课,课下我进行了思考,并把申老师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加融洽。在课堂上,我与孩子进行角色的呼唤,让他们也当起了小小老师,孩子们争先恐后,勇于承担,小小老师做的有模有样。通过角色的呼唤,孩子们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的不易,我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困难。孩子们懂得,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再乱打乱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练习,课堂上洋溢着一片和谐的景象。

2、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沟通

听了王侠老师的课使我受益颇深,深切的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沟通时缺乏方法和策略,没有触动到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有时候还会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伤害到学生。师生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句说出来,虽表达同一个意思,但给听着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师生沟通真的很重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有自己的个性,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教师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保持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话语,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耐心认真地去聆听,不能随意打断学生说话,导致学生思路混乱。教师虚情假意、随意打断学生说话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不再愿意和老师继续沟通。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得到赞美是学生精神需求,是构成儿童自尊的重要原料。但老师的赞美也是有条件的,空洞的赞美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诚意。总之,师生沟通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承着沟通理念,熟练应用沟通策略,我们就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听完课,我认真思考了王侠老师给出的教学建议,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策略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兴趣班有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但他别好强,自尊心特别重,有一些玩游戏,他们队输了,一个孩子说都是因为你慢,我们队输了,那个孩子就哭了,手握着拳头,咬牙切齿,看着就想拿起拳头揍那个说他的孩子。我看到这个情况,把他拉到一边,抱着他,其他孩子开始起哄说什么的都有。平常这个孩子特备内向,我也有注意过他,感觉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挺安静,性格脾气都挺好的,今天他的反应让我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开始运用王侠老师的沟通策略,没想这个孩子竟然与我敞开了心扉,把内心的想法和对老师的意见倾情与我表达。通过与他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和家庭状况,并在课堂上增加他表现的机会,当他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一段时间后,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也成为了好朋友。

推荐第5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金寨镇中心学校 钟山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交流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为深刻的有这两点:

一定要重视课前的情景导入。原来我并不注重情景导入,觉得那是公开课的“花架子”。而现在,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精心设计情景导语的重要性。学生不可能脱离他的生活经验而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聚集在同一个课堂的孩子又各有各的情况,而且课前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所以,如果没有精心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导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评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的导语都让我受益匪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情景导入决不是“花架子” 。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将“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体裁和教者的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使课开始就很精彩,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空话,不应局限在某种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参与课堂,把一个整体性的任务分化到各个小组,全班共同来完成这一个整体性任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气氛上,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也是课堂氛围的一个表现,如何调动学的思考参与才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评课,从每位上课老师组织的教学形式上,我开始坚信:一切学习组织形式都是为学习效率服务,形式不是惟一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本身就存在性格不同,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即使教案相同,教学也呈现不同风格,有的教师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沉稳踏实、有的教师才华横溢,有的教师一丝不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可以说“教无定法,教无常规”,但是有个前提,这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让学生从语文课中学习规范的汉语,感受文学的魅力。

推荐第6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本大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教师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我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我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我也从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听了刘光辉老师、黄秀芳老师、冯小红老师、王艳玲老师这几位老师的课。从听课中我感觉到老师们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丰富多彩,尤其是黄秀芳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讲的是《梅花魂》整节课,从自学讨论到检查自学效果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各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很到位。王艳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几位年轻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看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教学经验,还有很多方法和师德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推荐第7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想

4月28日星期三,沈二小四楼的大礼堂里,普陀区2010“潮涌普陀”音乐教学高端研修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活动分上午教学观摩和下午的理论讲座两大部分。

上午,三位出色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教学过程,也展示了她们在音乐课堂的个人魅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沈二小刘春燕老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这是一位本色出位的教师,个性张扬的她穿着藏族服饰就来上课了,一看就知道她今天上课的主题就是藏族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内容本来只是四个乐句的一首儿歌,刘老师却把它变成了三段式二声部,增加的教学难度、丰满了教学内容,把这盘简单的“家常菜”做足了料,变成了“美味大餐”,从一开始的感受、学习藏族舞蹈,到扩展二声部教学,到“载歌载舞,最后拓展以赞美自己家乡编创歌词,始终围绕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却一点不让人感到枯燥腻烦,看得出刘老师的备课是充分搜索资料,所以这是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二次课程”。

第二堂课是台门小学裘燕老师的《哈里罗》,这是一位善于“以静制动”的教师,她抓住了小学生在音乐课好动的特点,在聆听中以“手指舞”取代全身律动,更加关注了学生聆听的效果

推荐第8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对于老师来说听课是获得教学经验的一种更好的方法,通过听课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听了音乐课三节。

本人觉得这几节课教学组织有序,课堂教学构思巧妙,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效果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教学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教学贯穿于整个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范文之心得体会:幼儿园课堂教学听课心得。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略了优秀教师的风采,这次听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下面就谈谈我这次听课的体会和感受。

体会一:

以音乐形式带领入场,首先以听一听,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柔美,使孩子身心得以放松,这堂课虽然简单、质朴,孩子们却在课上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他们却象在认真的做事。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他们认为的一种“严肃的工作。”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百玩不厌,自由自在,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展开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体会二:

让幼儿创编、去发现,在幼儿整个操作当中,教师更多的了解幼儿现在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层层递进,让幼儿明白各种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过程,并在操作中给予指导

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所得又岂只是以上二点,但我想,光是这二点,就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机智的教学,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明珠现代幼儿园袁廷廷

2014年3月14日

推荐第9篇: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

昨天一整天,我们在路北实小听了几节课,感觉她们都在践行着“情景——实践——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几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她们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她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上有的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不仅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而且给听课的老师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下面谈谈我们听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

几位老师或运用语言渲染来创设情境,或用多媒体辅助来创设情境,或扮演文中角色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课堂上李老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讲授数学《烙饼问题》的老师从仪态上看,落落大方,问题讲的也很透彻。《烙饼问题》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也是以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演绎、实践、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二、注重朗读感悟,体现了感性化的语文。

语文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读出来就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一回回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在教学中,三位语文教师的授课,都特别强调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个别读、集体读,指名读、默读、想像读、小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内涵,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在朗读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搭石》一课中,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刘洋老师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李老师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也是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时间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三、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

新课标提出的“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几位教师的课堂上做了很好的示范。首先几节课无不充分体现出师生间那平等、融洽的亲切感情,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会,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如“可以上课了吗?”“可以开始吗?”“你很会读书”“老师很愿意听听你的高见”“第一次上课,你有什么问题?”“老师采访你,有什么感受?”“预祝我们合作愉快!”等等,这些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运用很自然、很流畅,值得我们学习。其次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教师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课,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用恰当的方法去为学生释疑解惑。

几节课中,我们最欣赏的是祥荣实小王芳老师的《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故事极具想象力,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万物生成进行展开,体现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课堂上,王老师的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盘古的大爱精神有了深刻的领会,学生情绪饱满,朗读到位。在教学设计上,王老师以学生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图片进行导入,不仅充满神秘感,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课题开始,王芳老师就很注重细节,如:怎样读课题,不同的重音,理解的内容就不同。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有:混沌、血液。经过反复再现,多音字组词,出示图片等方法加深理解,学生达到了全部读准。认识生字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王老师扣住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在讲天开辟地的这句话中,利用“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感受开天的情景,为什么要抡,为什么要猛劈,带着理解读出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并不是只是大声读,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读,达到了“激情”的效果。 “混沌” “慢慢”、“缓缓” 等词语的理解表达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还有让学生猜想天地分开之前的模样;让学生想象轻而清、重而浊的会是些什么东西;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王老师从书中省略号中,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学生也都说得比较生动。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说“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一次一次的朗读,表演动作,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根本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老师的语言,足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情感,因为朗读原本就有如此大的魅力与韵味,它能让人走进人物的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王老师这节课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出示宇宙图片,配乐后声情并茂的配音。听课后最大的感悟,是对词语的渗透理解,无论是联系上下文,还是具体动作演示,无时无刻体现对词语的深刻理解,从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课件做的也很实用,很美。

第三节的英语老师,看来很少运用现代化手段,真是一根粉笔闯天下,简笔画画的真是不错,值得学习。

四、我们的几点建议

听了这六节课,真的是感触不小,看的出老师的水平真的是不一样,哪个老师用心了,哪个老师准备的充分,哪个老师是新手,一目了然。

《盘古开天地》的课堂上,如果不老切换课件就更好了。

《火烧圆明园》的课堂上,如果这部影片的声音再清楚点就更好了。 《搭石》的老师课件做的音效声音过大。

这次听课活动我们的收获很大,对我们的触动也很深,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对比自己,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学习她们热情激昂的教学语言,学习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总之,今后我们会不断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希望能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祥荣实验小学 二年级组 2009 11 26

推荐第10篇:听课感受

教海无边,学无止境

——小学生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感想

今天我有幸来到师小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农五师的14名选手参加比赛。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认识到了“素养”二字的真谛。舞台上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停变换着自己的角色,依然是集多项特长于一身。试想,一位教师兴趣爱好广泛,能书善画,知音律,这些会成为他吸引学生、丰富教学强有力的工具,语文课堂会因此精彩纷呈,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才是真。因此最能体现选手实力的还得看这一关。所有的参赛老师必须在赛前半天抽签选定课文篇目。选手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并且不能提前见到学生,学生对所学内容也是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位选手都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展示,实在令人佩服。李焕梅老师是今天的

第一节课,讲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从教学的一开始,李焕梅老师就注意通过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合理利用课外及多媒体资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她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没有绚丽多彩的“花架子”。我想,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一个估量。先不考虑教什么,先要考虑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以最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这样的课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听了这些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收获:

一、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二、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李老师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2、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通过对季羡林老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写话。从而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大赛在选手们满脸笑容中结束了;在观摩老师们流连不舍中结束了。回忆那精彩的一幕幕,不虚此行。这次大赛,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方向,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有素养的好教师。教海无边,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会一直在努力!

高 霞

2011年5月23日

第11篇:听课感受

听 课 感 受

红旗小学

听课感受

我仔细聆听了九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大致说来,九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九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九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九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刘红梅老师设计的《秋天的雨》让学生“听、读、说、悟、思”,郭亮连老师的《可贵的沉默》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牛凤莲老师的《生命,生命》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

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这九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牛凤莲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郭亮连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刘红梅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九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牛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郭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这九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刘红梅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刘红梅老师的《秋天的雨》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程永平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冯佰英老师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求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情,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应用多种方法识字,利用观察的方法的写字,以及对学生的启发。李志清老师的《王二小》注重习惯的养成,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此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认真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素养,是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素质。生总是最具想象力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想象的空间更大,想象力更丰富,想象的更奇特。李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

邸玉平老师的《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方法,随文识字,结合文本进行句式训练。李怀英老师的《将相和》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的故事,称颂了蔺相如

机智、勇敢、谦让的美德,廉颇勇于认错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二课时,李老师以复习导入,复习过程设计的较好,通过复习第一课时的学习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看到学生不只是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在表演时,把文中叙述性的语言变成了人物的对话,超出了文本的限制,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要学懂课文上的内容,还要自觉地去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表演之后,让学生做出评价,又一次回顾了课文内容,并且能我口说我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如边读书边画出表现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等。

我们这九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第12篇:听课感受

很有幸的参加了2010年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优秀参赛老师的公开课。课堂是那么的优秀,两位老师以book6module3unit1展开教学,通过复习旧知识、展示新知识并配合当堂练习构建整堂课。同一单元教学内容用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并在同一层次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同课分层次教学。为我们英语组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旧知”实现向“新知”的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一位老师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师生对话引出新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年轻教师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采用温故而知新过渡到新课知识,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容量也相当大。我个人认为倘若老师能稍微放慢教学节奏,删除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让b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为一节极为优秀的课。

再者,两位老师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a层次的学生引领其余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学习的成功与成就感。一位老师是注重针对a层次的学生灵活性题目的训练,开发其创造性思维,通过pair work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一位老师针对b层次的学生先打好基础,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给足情景和关键词来操练,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循序渐进,行之有效。

最后,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

不断进步。

小学英语听课体会

日前参加了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举办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班活

动,认真聆听了吴乐佳,陈嘉旖、林娜、郑冰蕾等四位教师执教的英语课,再加上英语教研员邢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就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次活动上,吴乐佳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对我启发很大。他能熟练运用口语及时组织课堂教学,提问问题能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他的课感觉自己像是在听老外上课一样。课中,吴老师还把chant改编成play形式让学生表演出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习了新句型后,灵活运用于不同的情景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恰当使用多媒体。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几位老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

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

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我的听课感受

来源:傅妙娟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832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听课活动。

本次活动的地点是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上午有三节课,下午是专家点评。

三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第一节是绿城育华的姚一老师带来的:What are you good at?

姚老师非常自信,亲切。她能充分利用学校里的各种资源,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现象中寻找语言的使用环境。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那段视频中的:I like…I can …I’m good at…比如说学生在体育课上可能做的:stand on your head; do a somersault等。

从这个课来看,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课堂操练也是紧紧围绕目标展开。

第二节是时代的俞勤老师:How can Eddie get out of the bottle?

俞勤老师活泼,机智。不但自己的语音语调非常舒服,而且上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口语表达。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用了学生在课堂上输出过的语言作为板书,那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励。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三节是求是的赵涯老师:A rainy day

赵涯非常大气、沉稳。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充分关注到了学生情感的需要。她手里的话筒不仅仅是给自己用的,也是给全体学生用的。她不但给学生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而且有很恰当的肢体语言。

综合来说,三节课都非常精彩。我想这些课的成功有很多影响到因素:

一、教师的语言

上课的几位老师都充分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找回了自信,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在课堂上极具亲和力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养。这样

的课堂,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的课堂语言充满激励性,课堂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

二、多媒体的使用。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三位老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直观,更生动;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课件,图文并茂,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变,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很充实。歌曲、chant等活动,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习得语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平时点滴的积累才有这样的课堂啊。

第13篇:听课感受

感受精彩,提高自己

栖霞一中数学组马晓荣

2013.12.19

今天上午在我校阶梯教室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受益匪浅。首先是胡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虽然只有两道题却串联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第一道题是集合与简易逻辑的问题,胡老师读题开始引导学生一字一句的分析条件以及该条件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讲解详细,分析到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知识上的不足;又引导学生从后向前进行二遍读题,两下碰击撞出解题的火花!真正做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还课堂和思维给学生,并及时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和通性通法,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应变能力。在解题方法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一题多解,包括了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边读题边分析,由求证结论想已知条件的运用,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目标意识。

于老师的课同样的精彩纷呈,首先从考点和考查方式一一给学生分析到位,并把基础知识梳理清楚明了,然后针对每一个考点给出相应的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于考点和知识的把握,真正做到了考点与知识相联系,让每一位学子自己心中有数,有效弥补弱势环节。 两位老师共同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及时地肯定学生,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公平看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同时给以适当的评价,及时纠正不足,还时间于学生,还思维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位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个人认为胡老师的这一套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才能有成效,于老师最后一个过定点的题目讲解过程中由特殊位置找出定点,开头是否应该说是过点(2p,0)最后才能说是过定点(2p,0)?开始上课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否有点少?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多听课多思考,加强与同组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低起点,严要求,提高业务水平,使教学成绩更进一步。

第14篇:雷雨听课感受

《雷雨》听课感受

人民小学

沈慧静

听完林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沉醉其中。林老师的这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它姓“语”、姓“小”、姓“低”,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学段目标——准确而又适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书、识字是首要任务,林老师在课堂上对读书和识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初读课文时,为了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目标,我们看到林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读书时间。检查反馈时,先让学生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读正确,然后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和指导,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的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真正经历了识字的过程。第一课时让全体学生读通课文,这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语言学习质量最重要的渠道。

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的安排上,林老师再次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并通过找朋友,强化了对本课生字的巩固。在生字指导中,选择本课生字中最难写的“垂”进行指导,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和笔画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示范书写。我们看到了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10项要求,而其中的许多要求,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都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该说,林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落实学段目标要求,值得我们很好借鉴的课例。

二、把握文本特点——准确而又形象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何让学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看到,林老师在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声音和画面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脑海中具体形象的画面,然后林老师提了一个核心问题“根据课文的描写,你觉得应该加点什么或者改变什么?”统领雨前的这一部分教学,这样避免过于繁杂、细碎的课堂提问。在教学反馈时,林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把看图与读文、朗读与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现,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言语实践——扎实而又高效

潘新和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引领学生守住语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语文这方故土。林老师善于精心挖掘这一课中的独特的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蜘蛛、蝉、彩虹” 词语时,我们教学时往往是让学生读一读,读正确就完事了,但是林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其中一种事物,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在词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让我感到最为精妙的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的挖掘。这四个词语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林老师对这些词语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首先,请学生借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来描述画面,这样词语与具体的景物对应起来,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的积累;接着根据图片给词语排队,在排队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林老师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效扎实的训练在行云流水中自然顺畅地达成。

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就该上成读书课。读是语文的生命。“简简单单教语文”。所谓简单之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林老师把课堂里有限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读书,我们看到她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在教学雷雨前这部分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多形式地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师生合作读),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四、二度创作文本——巧妙而又灵动

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林老师匠心独运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把雷雨前的情景改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这首精美的小诗一出现,文章的灵魂鲜活起来。小诗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一道绮丽的景致,令学生兴致徒增。让学生用上新学的词语将小诗填写完整,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而且在阅读中进行新学词语的巩固与积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小诗的出现,使课堂多了一份灵动,语文课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五、注重学法指导——用心而又无痕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堂上单靠师传生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需求,我们不能把学 法指导作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专利。在教学中,我们看到林老师是个有心人, 学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圈画的方法;学生碰到难读的地方时,告诉学生回过头来再练习几遍;默读时,提醒学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想;学生自由读

4、5两个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倾盆大雨的画面,虽是不经易的话语,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纵观整堂课,林老师凭借着亲切的教态,灵动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语言与组织形式,营造了和谐、温润的教学氛围,使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充满了童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15篇:班会课听课感受

班会课听课感受

青山区小学班会课大赛于四月上旬拉开帷幕,我有幸观摩了此次比赛中的一些优秀的课例,这是受益不浅,先就我个人收获简单谈一点感受:

一、精心选题

在活动中,每位班主任精心选题、精心设计班会活动方案,关注社会、学校、家庭的现实生活,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做到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的统一。各节班会课,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寓意深刻,内容具体而不空洞,能针对本班(年级段)学生存在的实际设计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性和实效性,重点突出,能用学

二、活动形式新颖多样

通过讨论、讲故事、角色扮演、情景剧、游戏、歌曲、编三字经、知识抢答、问卷调查等形式,凸显学生的认识力、思辨力,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明辨是非,接受教育,净化心灵。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衔接自然,各环节与达成目标联系紧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同时,又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见解,班会呈现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有特色,有创新,能展示独特的班级文化风采。

三、避免了说教

此次主题班会改变了以往班会课容易产生的班主任“一言堂”的说教课的情况,大大创新了班会课形式,孩子们活动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四、多媒体等服从于思想教育的需要,适用有效。

五、反思:

主题班会课该怎样上?在这次班会课中,有个别班级学生参与的较少,舞台变成了老师多媒体运用的展示课。也有个别班级班会课中提的问题比较浅显,与学生的年龄不符,看上去热闹,实质含金量较低。大部分老师能避免说教,能以学生为主体,避免将班会课变成文艺演出,给人比较真实的印象。

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班会的氛围不浓厚,会场布置欠缺,总体来说,小学比初中好一点,注意了环境布置。二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不够,表演或语言表达没有感染力。 生易于接受的道理和事例说明问题,言之有物,贴近生活,激励人心。

光荣道小学 刘芳 2015.4

第16篇:听课的感受

赴吉大附中听课的感受

2010年11月27日,吉大附中第四届兹兰杯教学展示活动现场展示会,这是我第二次去吉大附中去听课。从一上车就有一种无奈感觉,因为要做一上午的火车,因为我从来就不愿意坐车尤其是火车,但毕竟不是旅游而是去学人家的东西,所以将无奈化作一种珍惜,珍惜这又一次令我长见识的机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冲击心头伴着鹅毛般的飞雪驶向长春,寒冬冷的畅快而又兴致淋漓。

从这两位老师讲述的两节新课中,他们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论从语言和教态,还是从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他们过人之处,我原来曾经怀疑过“名师效应”,但现在确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高超的创意和扎实的基本功不得不让你折服和敬佩,甚至于莫名的崇拜。

我所听的第一节课是孔涛老师讲述的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一节新课,由于下了一场大雪导致火车晚点,虽然我只听到了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课,但这一节课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就教学设计而言,主要以实验为基础,但在有趣有用的实验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在愉悦的实验中进行,我觉得这是她第一个闪光点,第二个闪光点就是实验不但做得成功而且将过去陈旧的实验加以大胆的改进,这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实验现象不仅明显而且更能说明问题,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加以提高,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课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师将所有的空间都交给了受教育者,学生先动手做再动口说最后动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解决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她在处理电路短路时,直接模拟了家庭电路短路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是电线被烧焦容易引发电火灾,学生一下就看到了真实现象,老师无需再做任何解释。

我觉得孔涛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想到要把短路实验做给学生看,而且细致到短路时电流对导线的作用—可将导线烧焦。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在处理短路问题时也演示短路问题,但实验效果并不是很好,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她通过串联更多的干电池来获得更强大的电流,最后将导线烧焦。在讲到电路图的画法时,她将电子黑板和电路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既方便又实用,学生到黑板前去演示,一句“横平竖直拐角方,元件放在线中央”概括出电路图的画法。

我听的第二节课是付军老师讲述的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一节新课,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付军老师曾任中考物理命题组组长,《动能和势能》这节课是他在全国初中物理讲课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一节课,可能是由于他是名师的缘故吧,所以听起来特别投入,印象特别深刻。他在导入新课时给大家放了一段有关2010年洪水袭击吉林大地的视频,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接着他拿来一个玩具小汽车放在滑道上用烧杯向滑道倒水利用电吹风机表示狂风,小汽车水冲走甚至推翻,利用教具烘托出洪水袭来紧张的气氛,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洪水具有能量。

“能够做功 —— 能量”凡是能够做功的物体我们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拿来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钢球从同一高度的滑道滚下来撞击滑道下的塑料瓶,发现塑料瓶移动的距离不同则说明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有关(学生回答)。付军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而幽默,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有关并且让学生在讲台前演示和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得出了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在导入势能时他将易吸水的花泥吊起模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当用烧杯向花泥浇水时表示下雨的过程,用花泥表示石块,石块吸水后具有了做功的趋势,当风雨交加时,他又拿起了电吹风机 ,石块由于加重落下来了,物体被举高后就具有了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趋势。学生利用了手中的器材研究重力势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和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探究过程环环紧扣有条不紊的进行,真正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以前的教学常规,灵活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尤其是动能大小的比较,他在高速公路上拍下了大小不同的两辆汽车——大卡车和小汽车,比较谁的动能大,这就是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走进了生活。讲述重力势能时,他又让学生说出如何控制山体滑坡,学生能说出利用铁丝网将山体兜住防止滑坡,或者打桩固定石块或者植树造林用树根固定,物理又从学生这里走进了生活了。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重在教师的培养,所以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也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2010年12月2日

第17篇:家长学校听课感受

家长学校听课感受

2010年10月16日参加了XXXX小学组织的家长学校听课活动。可能是因为我日常比较“忙”的原因,孩子的妈妈执意要我参加这次家长学校活动,三个小时的学习,给了我很多感受,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通过听课才知道老师在学校给稚气未脱的新生那么多细致的关怀与指导,从握笔、听课到作业指导,无不体现了老师的无微不至。相比而言,我在孩子学习和成长方面关心的太少了,在孩子学习习惯要求方面还是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上。在偶尔督促孩子学习过程中,由于自己将更多的工作情绪、生活情绪带入,导致有时教育方式欠妥当,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更起不到培养和教育的目的。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正如家长学校上讲的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仔细回想一下,孩子自从上一年级一段时间来,变化比较大,表现欲望比以前强了,对老师和同学更关注了,爱讲一些课堂上的事情,就连家庭作业的书写和时间观念都有了新的概念……,这些都是学校和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因此,要巩固老师课堂教学和育人的成果,作为家长应全力配合,应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五班XXX家长

2010年10月17日

第18篇:本次听课感受

本次听课感受 优点:

1、各教师对教材把握准确,能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2、教师能进行启发式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会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会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课件设计新颖,有亮点。设计的课件有时代感,有地域感,所选试题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

5、有些教师能抓住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在教学中能关注学生、及时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给学生成功的喜悦,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流畅。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不足之处:

1、有些教师一言堂,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关注学生。

2、有些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上没有活力,听课者想睡觉。

3、课堂上师生互动少,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教学中,课堂时间把握不准,预设问题不到位。

易维清

2014.4.23

第19篇:听课感受[推荐]

做美丽的班主任

在焦作学习,仔细听了三个专家的演讲,感慨良多。尤其是王文英老师,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焦作回来,我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做美丽的班主任,从现在开始。

穿着自己设计的漂亮衣裳登上演讲台的王文英,给我的第一印象的确不像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她更像一位优雅的舞者,一位亮丽的歌者,像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她说,她是全班学生的偶像,我信。我想,上她的课,学生怎样不能好好学习呢?!她这个人,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她说出的话,学生不想听都难。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学生愿意接近你,学生才可能听你的话,不是吗?现在想想我自己,同样是一名班主任,早上起来,为了贪睡那几分钟,顾不上洗脸和梳头,慌慌张张的边扣着衣裳边往教室里冲,带给学生的不是像朝阳初生一样明媚的喜悦,而是邋遢,不修边幅,是不整洁清爽,是不老先衰。。。。这样的形象,怎能吸引现在的90后?!他们又怎样才能听他们眼中乱七八糟的班主任的话?

爱自己,好好的爱自己。王文英老师如是说。爱自己,好好的爱自己。我这样提醒自己。只有把自己收拾的好好的,才能把别人收拾得好好的。不是这样吗?

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加强自己的体质锻炼,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绝对不应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形象,一个只知道穿正规的褐色灰色黑色的古板中年教师的形象,出现在教室里、操场上、校园里、校园外的自己,都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象,一个明媚阳光的形象,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和幸福的感觉。这是我现在的最大的目标。我想这样子一定不错,学生们认可的是活力四射的班主任,只有这样的班主任,才能带出活力四射的班集体,才能真正告别一潭死水般的生活。

王文英老师说,什么是智慧?能付出爱心是智,能消除烦恼是慧。我细细的品着这句话,联想到美丽的王文英的成功之道:良好的形象,柔和的微笑,静静的走在学生当中,像一朵美好的康乃馨,安静的学生心上绽放。我照照镜子,回忆了一下自己有几天没有朝学生微笑过了。乱七八糟的班中的事,老是落后的班级量化,让我没有一个好心情,怎么能开心地笑起来呢?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师生关系越不融洽,班中问题是越来越多,班中问题是越来越多,师生关系越不融洽,渐渐地就会走入死胡同,这个班主任就算彻底失败了。

下一堂就又到班里去了,我调整了一下自己,梳理了一下心情,决定好好的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犯了错的孩子。 王文英老师的学生说,他们渴望有一个电视里的老师,渴望能遇见自己生命里的贵人。王老师做到了,现在,我听了王

老师的演讲,我决定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不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女性独有的温柔和温暖,呵护他们走过青春岁月中最宝贵的这两年,同时,也不再与自己为难,不再做愁眉苦脸的班主任。

记住要快乐,记住要美丽,记住要温和。

我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轻轻的写下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谢谢王文英老师,在我最困惑的时候,带给我的这些。同时也谢谢我的单位,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想,我一定会做好美丽的班主任------尽管我很平凡,不美。

第20篇:《荷花》听课感受

《荷花》听课有感

凤城镇下孔完小 侯利霞

荷花开了,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我被荷花的清香幽美陶醉了……《荷花》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被她用朗读声创造出的意境美所打动了。

一、“读”训练到位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写当“我”看到成片荷花的美景。这个自然段的学习,刘老师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美丽的意境;有起立朗读,感受意境。有范读,学生闭眼体会荷花的美景。凤城镇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在“上课”这一部分就提到教师范读要与学生的“读、写、说”活动相结合。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15分钟里读得有感情、有效果,刘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示范。

二、写话不流于形式

刘老师本节课设计的“写”的训练点是用“有的…有的…有的…”来写句子。常规中指出:每节课学生练写时间不少于10分钟。刘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认真完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做到写得具体、生动。

二、困惑

在写话训练时,虽然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写得较简单,还停留在一二年级的水平,教师在学生动手写话前怎样指导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所提高呢?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听课感受
《听课感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