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察怎么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18:00: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吕氏春秋.察今》有感

读《吕氏春秋.察今》有感

在当今国际社会背景下,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而青少年的迅速成长就是维护一个社会重重不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源泉,作为新时代社会下的青年员工,我们就不能固守陈规,应该与时俱进,拥有创新精神,努力开拓创新。

今日读《吕氏春秋.察今》中讲到“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国君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有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便人们没有删减它,还是无从取法它。这个道理正如当今社会,科技、法制、社会高度进步,一个又一个的发展锲机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使得科技、经济快速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而《吕氏春秋.察今》使得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社会进步,科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法制维护,面现在的法律又不能一成不变的维持下去,它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同时进步,做到制定法令制度,必须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能泥古不变的道理。而在《察今》中“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切合时代的需要,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一同存在下来。“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就行不通,混乱和为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而《察今》中的三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引婴投江都告诉我们,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要懂得变通,从实际考虑问题,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所以说读完《吕氏春秋.察今》让我明白,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发展离不开维护它的法令制度,但是法令制度又是不断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正如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闭幕,新中国的发展就是不断适应了这种法令制度的不断创新,我们没有墨守陈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和适应,让新中国越来越强大,迈进世界强国之列。总而言之,我们青年员工就应该多开发自己的新思想,开拓创新,拥有新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一味蛮干,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合理合情的利用应该利用的资源,不做毫无思想的无知人,要做一个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有思想、有自我意识、创新精神的有识青年,努力做一个益于社会,贡献社会的人,体现自身的价值。

推荐第2篇:察今教案

《察今》

目的要求

1、理解本文“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进而明确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定法令制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道理。

2、理解本文逐层推进,引出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本文运用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3、掌握并积累文中某些重点词语(包括生字、多义词、活用词、词组等)和判断句的表示法,为一单元学习后综合整理准备条件。

要点难点

一、认识文中提出的“重在察今,不能泥古”的道理。

二、学习运用寓言和比喻来证明论点的写法。

一、解题及作品介绍

1、解题:《察今》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的第八篇。这八篇的名目为:一曰慎大,二曰权勋,三曰下贤,四曰报更,五曰顺说,六曰不广,七曰贵因,八曰察今。这些主要是讲治国之道的。但是,各篇反映了不同学派的思想,《慎大》反映的儒家思想,而《察今》则反映的法家思想。“言察今之时势而变法”,所以察今命为篇名。正是《韩非子·五蠹》中所反映的“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思想认识。

2、作者介绍

(1)、《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始皇相国后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全书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于出于众人之手,内容庞杂,几乎汇容了儒、道、墨、名、兵、农、阴阳等各家学说,故一般视为集各家学说的一部学述汇编。其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先秦各家各派(以儒、道为主)的思想资料。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是战国末年卫国阳翟(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因帮助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获得继承王位权而有功,做了庄襄王的相国。秦始皇即位后,吕继任相国,号称仲父。后因谋反事受牵连而自杀。战国末期各诸侯国都喜欢招徕士人,以著书立说。吕不韦不愿强大的秦国在这方面落后,于是让他的数千门客人人著其所闻,最后合编成十二余万言,“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吕氏春秋》。

(2)、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人(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为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于是他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即位后,他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子楚卒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食邑有兰田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不久被迁往蜀都,忧惧自杀。

3、时代背景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盛,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执政时,已逐渐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合形势发展要求的法令制度,促进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的建立,便成为秦国面临的迫切问题。然而有些人却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察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推荐第3篇:察今教案

察今

【教学目的】

1.掌握“者”的用法;2.学习本文运用故事和比喻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理解“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进而明确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点的提出方式。

【教学难点】本文的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同的词。

【教学方法】讲读课

【教学课时】四课时

乎:句中虚词,不译,相当于“于” 而:表修饰

得而法? 虽 人弗⑼损益, 犹若⑽不可得而法。

即使 (它的内容)还是

本段主要说明“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从反面证明必须察今。

第二段讲解

凡 先王之法,有要 于时也⑾。 时 不 与法俱 在⑿,法虽 今 而

一切 是适应 当时需要的 时代不能 一起存在 即使现在还

凡:指示代词 有同为:是 而:表顺承,还,仍然

在⒀, 犹若不可法,故 释⒁先王之成 法,而法 其所以为法⒂。

保存下来 (必须)抛弃 现成 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而:表并列 其:代先王 所以:用……的根据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⒃,而己⒄亦人也。故察 己明察

„„者„„也:判断句固定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表停顿 而:表顺承己:指当前制定法令制度的人则可以知 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 一也,人与我同耳。有 道 之士⒅,贵

就 推知 是一样的 相同 明白事理 人 可贵

一、同:互文相见,耳:而已的合音,早为罢了

以近知远⒆,以今知古,以所见 知所不见。 故审 堂 下之阴⒇,

在(能)根据近的 远的 看到的 没有看到的 察看房屋 (日、月

近、远:形作名 所见、所不见:所字结构

而知日月之行, 阴阳 之变(21);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照射的)影子 运行 早晚和季节 结冰 变冷

四个之:取独 冰:名作动 寒:形作动

鱼鳖之藏⑴也。尝一 肉⑵,而知一 镬⑶之味,一鼎⑷之调⑸。

潜伏 小块 口锅里 调味的好坏

本段讲述“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理由,正面提出“察今”的主张。

三、小结课堂

1-2段主要说明“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从反面证明必须察今。 讲述“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理由,正面提出“察今”的主张。

四、作业布置:理解背诵1-2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串讲课文

第3段讲解

荆 人⑹欲袭 宋⑺,使人先表(于)雍水⑻。雍水暴 益⑼,荆人弗知,

楚国 偷袭 作标记 突然涨水 (这件事)

表:名作动,作标记 益通溢:涨水

循 表 而夜 涉⑽,溺死者 千有余人,军 惊 而坏 都舍⑾。

顺着标记 在夜间渡河 (有)一千多人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崩塌一

而:表顺承 有通又 而:相当于如,如同 都:大

向 其 先 表 之时 可 导也⑿, 今水 已变而益 多矣,荆

样 以前他们事先设立标记 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 水位 涨了很多

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 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还是 君王 同这种情况类似

尚犹:同义复词 之:助词,无实义 有:动词词头,无实义 于:介词,同

其时 已与先王之法亏矣⒀,而曰 此先王之法也,而 法之。以此为治, 岂

那时代 不适应 但还说 因而 治理国家

亏通诡,差异不适应 而:因果连词

不悲 哉!可悲

本段举“循表夜涉”的故事,嘲笑“荆人涉水”的荒唐,实际则是说“法先王之成法”的悖谬,从上下文关系看,上文是下文的理论基础,下文是上文一个例证。这个故事阐明条件起了变化。

第4段讲解

故治国 无法则乱, 守 法 而弗变则悖, 悖乱不可以持 国⒂。

(如果) 混乱(如果)死守旧法 行不通 治理

世 易 时 移⒃,变法宜 矣⒄。譬之若良医,病 万变, 药 亦万变。

社会变了时代变了 是应该的了 比如 病症千变万化 下药

譬之若:譬若,比如病变而药不变,向 之寿民, 今为 殇子⑴矣。故凡 举事⑵必循 法以动,本来 可以长寿的人 变成短命鬼 凡是作 遵循 来行之:助词,无实义

变法者因 时 而化 (之)。 是故 有 天下 七十一圣⑶,其法皆不同;

动 随着时势来改变(法令制度)因此(古代)统治天下的 君主

因:介词,随着 而:表修饰关系

非 务 相反⑷也,时 势 异也。故曰: 良剑期乎 断⑸, 不期乎

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 时代形势不同 期望(它)能斩断东西 (一定

相反:互不相同 乎同于:不译

镆铘⑹;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乎骥骜⑺。夫成功 名者, 此 先王之千

是) 日行千里 千里马 完成功业树立威名 这是 追求里也⑻。

的目标

本段用良医行医打比方,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时变法亦变”作了全面的诠释与发挥。通过这简单的比方,把法令制度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得既浅显又透彻,既概括又具体。

第5段讲解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 遽 契(于)其舟⑴, 曰: “是

从 上掉到 水里 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 这里

契通锲,刻

吾剑之所从坠⑵。”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⑶之。舟已行 矣,而剑不

是 掉下去的地方 停下 那刻记号的地方下 寻找 开走 没

之:取独 所:地方 从:自、由,介词

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⑷乎? 以故法为 其 国与此 同。时已徙矣,而法

有移动 糊涂吗 用旧 治理自己 同这种作法相同 变

求剑若此:若此求剑 不亦乎:……不是吗

不徙。以此为治, 岂 不难 哉!

治理国家 怎么 困难呢

本段借“刻舟求剑”讽刺那些不能因时变而变的迂腐之徒。这个故事阐明地点发生了变化。

第6段讲解

有过 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⑸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 问其故。

路过从江边 正拉着 过路人 投

而:表顺承

曰: “此其 父善游⑹。”其父虽善游,其子岂 遽⑺善游哉? 以此任

的缘故 以孩子的 游泳 难道就 处理

物,亦必悖矣⑻。荆国之为 政,有似于此。

治理政事 同这种情况类似

本段借“引婴投江”讽刺那些不能因时而变的迂腐之徒。这个故事阐述对象改变了。

二、作业布置:理解背诵3-6段

第四课时

一、关于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

阐述时代改变了,过去的法令制度不可拘泥。

分论点: 先正之法不可得而法。

分论点一,解决为什么不能泥古的问题,紧扣中心论点。

┌经乎上世而来,人或损益之。(已经有变化,不是先正本来的法)

说理论证┤

└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法。(退一步更加强调)

论证方法: 先用设问句提出问题,作出回答,分两层论述。

第二部分(2─3自然段)

阐述法为人而设,应当从今人的需要出发,制定适合当时的法令制度。

分论点: 故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

分论点二,在分论点一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回答为什么必须察今的问题,为第三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作势。

论证过程:

1.先分析说理。

┌有要于时┐ ┌“今”先王之法的产生┤ ├当时的┤

└为人而设┘ └“人”

2.写出分论点,再用三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证: 审阴、见冰、尝肉(设喻)

3.再以“循表夜涉”事例来反证。(可悲,运用故事反面论证)

不知客观形势已改变而仍然照老方法办事必败,有力证明不能拘泥于古法,必须察今。

4.最后,着重批判不知时变,死守古法的做法。

第三部分(4─6自然段)

强调指出: 世易时移,法令制度必须加以改革。

中心论点: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中心论点在分论点一“不能泥古”,分论点二“必须察今”的基础上推出的,解决了察今的最终目的──因时变化的问题。

论证过程:

1.承上先从反面阐述──守法而弗变则悖,然后得出中心论点。

┌病变(时移)药变(变法) ┐

2.以医生治病为喻┤ ├设喻、正反论证

└病变药不变(误人)时变法不变(误国)┘

3.以历代帝王本身都在变法作证──举例,反面论证。

4.以对良剑、良马的期望为喻──设喻。

5.以“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作反证──可笑,运用故事来反面论证。

客观形势已变,而主观认识不肯随着改变,是十分糊涂的,应“守法而弗变则悖”。

6.再以“引婴投江”的寓言故事来反证──可怜,运用故事来反面论证。

直斥不去察今,因循守旧,盲目蛮干的做法。

二、关于比喻和寓言的异同

先秦散文常用比喻和寓言。从修辞角度来看,寓言也是一种复杂的比喻。比喻和寓言都是运用一个浅近具体的事物,去比拟另一深奥抽象的事物。但是比喻和寓言又是有区别的:

1.比喻通常只取喻体的某一个类似点设喻,不必描述它的发展变化过程。如“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民阳,今之殇子矣。”“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这三比喻都没有比较具体和完整的故事。寓言则不同,它用来比拟的事物,必须是比较具体和完整的故事,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

2.比喻通常以句子形式出现;寓言往往以句群或段落形式出现,把它从全文中抽出来可以独立成篇。先秦以后的某些寓言,篇幅较长,有的原来就是独立成篇的,如《中山狼传》《黔之驴》等。

3.比喻的主要目的是使语言好懂、具体、生动,加强表达效果。有的比喻有哲理性,有的没有,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寓言的主要目的是讽劝、劝诫或教导,一般含有鲜明的哲理性。

4.比喻中的喻体,可以是正面的,如“良医、良剑、良马”,也可以是反面的,如“如狼似虎”“如鸟兽散”;寓言中的人或事物往往是反面或者是愚蠢可笑的。如“循表夜涉”的荆人,“刻舟求剑”的楚人,“引婴投江”的某人,以及“螳臂当车”的螳螂,“狐假虎威”的狐狸。

三、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推荐第4篇:坚强的保尔·柯察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坚强的保尔·柯察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坚强的保尔·柯察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以坚强的毅力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后来,他自我勉励完成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这部小说的背后,保尔·柯察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虽然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但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完成了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我的经历中,不论遇到多大多小的困难或者挫折,我都是半途而废的;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是爱哭鼻子。我和保尔相比,真是差太远了,我没有他那样坚强,没有他有毅力,更没有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保尔·柯察金的家庭并不富裕,也经常受到那些少爷的欺负,但他从不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的承受。在他还没有成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为了国家而抗战。虽然在抗战中,他好几次在生死边缘挣扎,但他没有惧怕死亡,做一个出卖国家、贪生怕死的人,而是继续为国家而抗战到底。在战争中,保尔·柯察金以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而著称。在部队里,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抗战胜利后,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视力越来越差,以至于后来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但是,他那颗热爱文学的心却还在火热,每天他仍然茶饭不思的写作。当稿子完成寄出后,意外发生了,稿子在寄回的途中丢失了。保尔·柯察金听到这个消息,心痛不已,一脸好几天都不说话,一个人沉浸在伤心的苦海中。但最终他没有被这个厄运击倒,而是重新拿起了笔继续写稿。这次,幸运之神中眷顾了他,他的第一部小说《在暴风雨中诞生》终于成功地出版了,保尔也享受到了成功地无比喜悦。

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忠于国家,忠于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工作。保尔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半途而废,而是一心一意,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有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从他的一生经历中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要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保尔·柯察金,才让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跨出重要的一步,。他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稳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了奋斗方向,那就是:人,要坚强!要有敢于同命运作斗争!

推荐第5篇:考 察 报 告

关于对山东省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考察报告 为推动我市“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的建设,2011年12月12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办主任梁祖超带领市招商办、韶钢集团和曲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行13人组成专门考察小组,分赴山东省莱芜市政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宝钢集团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和考察,与当地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认真了解当地创建产业园的有关情况,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收获很大。现将考察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园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企地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莱芜市优特钢资源优势,高起点、大规模延伸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链,促进企地共同发展,莱芜市政府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经友好协商,于2011年6月1日,就双方共同推进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工作,共同签署了“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推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于6月23日以莱芜政府名义制定下发了《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投资优惠政策》,实现了莱芜市政府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建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重要合作,开创了政企合作的新形式。

莱芜市1996年建地级市,共有2个区。全市的钢铁产能达6300万吨,产量达2000多万吨。钢铁是莱芜市的主税源,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60%。其中钢城区(30万人),财政收入达40亿。莱钢主要产品4种:特优钢180万吨、型钢240万吨、螺纹钢280万吨、板带钢500万吨。

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现状可利用土地18.3平方公里,已利用土地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7亿元,加上企业投资共计54亿元。年产值38亿,增加值11亿。园区地方留成部分达1亿元。

园区划分了7个功能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区7.5平方公里、优特钢加工区6.1平方公里、板带型钢加工区4.6平方公里、粉末冶金制品加工区4.3平方公里、齐鲁钢铁物流园区6.6平方公里、机械(汽车零部件)加工区8.4平方公里、商务核心区7.5平方公里。

二、创建产业园的成功经验

(一)、有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由中科院负责编制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强化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

(二)、有完善的开发管理体制。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5局1办,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

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三)、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投入。累计投入资金17多亿元,基本完成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其中配备有1个天然气储配站、1个污水处理厂、1个电厂、6个变电站。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

(四)、有较好和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入驻。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07年入驻企业达34家,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有48家,工业产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

(五)、有创新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按照国家政策,结合园区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多次赴外考察学习,编制实施了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

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三、学习考察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与工业宝钢、莱钢园区相比,我们看到的是表层上的数字和指标上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他们团队精神、创新观念、机遇意识、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优特钢深加工园区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同时,它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与宝钢、莱钢的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认识,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市的工业园区建设。

(二)、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要学习宝钢、莱钢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县市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

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宝钢海宝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和莱钢工业园区的“政企合作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快工业园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园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四)、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是华南地区最优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能达到600万吨,2010年位居我国钢铁行业第27位。从传统的普钢领域向优特钢领域逐步转型,是势在必得的大趋势,我们必须借助韶钢明年

新建2条合金棒材生产线和120万吨特优钢项目为契机,打造好“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推动省市共建机械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从而加快我市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四、建设我市“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我市创建“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莱芜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创建 “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有很大的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市钢铁和机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打造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同时也是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举足轻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我市创建 “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的信心和决心。

(二)、尽快启动创建“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前期工作。一是确定项目选址。经对曲江区大塘镇及浈江区犁市镇现场勘察,并征求市莞韶产业园、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意见,认为曲江区大塘镇符合项目选址要求,是建设华南特钢产业园项目比较成熟和理想的首选地;二是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从韶关市、韶钢集团和曲江区抽调专门力量,成立三方组成的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

组,为创建工作确立组织保障和人员力量保障;三是拟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在韶钢前期规划基础上,选择权威机构编制产业园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和建设计划,确保产业园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加强立项申报审批,为产业园创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在相关调研协商基础上,尽快与韶钢达成统一意见,签署“华南地区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把该产业园纳入莞韶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计划范围,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审批,以获得产业园建设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此外,为达到简化手续和提高时效之目的,拟以“华南地区优特钢精品基地”方式上报审批。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推荐第6篇:考 察 报 告

考 察 报 告

在学校相关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前往延吉,参观考察了延吉六一幼儿园。这是一所全日制的幼儿园,园所在地地处延吉市区较为繁华热闹的街区,延吉六一幼儿园是一所具有朝鲜族特色的幼儿园,不仅在延吉市享有很高的的声誉。在吉林省乃至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办幼儿园中也是佼佼者。下面就这家幼儿园与浙江省的幼儿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园所设施

延吉市六•一幼儿园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占地面积6214平方米,拥有19个教学班,90名教师,580余名幼儿的现代化幼儿园。

多年来,该园在“关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办园理念指导下,以“以爱施教”为园训,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保育、一流的教育”为办园目标,以 “健康的幼儿、诚实的幼儿、快乐的幼儿”为培养目标,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育方案,来实践教育的全过程。

二、教学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延吉六一幼儿园

三、师资配备

该园一直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培养出大批理论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成果多的新时代复合型教师。在园的81名教职工中,有3名超高级教师,47名高级教师;大专学历达88.6%,本科毕业及在读率达54%。23名教师成为省、州、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科研骨干。这极大地保障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可以说,这样的教师学历尤其是保育员的学历层次在浙江省的幼儿园也很少见,也非常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注重保育员队伍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地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

四、园所荣誉

近年来,该园教师分别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宋庆龄教育基金奖、国家绿色园丁、省幼教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教育学会优秀会员、州十大杰出青年、名校长、名教师、市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为了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该园在开展五大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英语、电脑、旱冰、游泳、美术、舞蹈、声乐、器乐等多种特长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该园还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幼儿童话剧表演、幼儿美术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给幼儿搭建发展自我的平台。使幼儿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经过努力,延吉市六一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科研先进单位”“州师德达标园”、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市五星级卫生模范单位”、“市劳动模范集体单位”。

以上是这次考察的所观、所思,通过考察发现由于中国的幼儿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基于现有的经济背景、人文背景、教育基础对《纲要》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幼儿教育在理念上和实践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赵美花园长的介绍,我们发现基于幼儿、基于地域文化、基于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育也可以同样出彩。

聂俊丽

2014年5月21日

推荐第7篇:考 察 报 告

考 察 学习心 得

七里坪乡三道河中心小学薛豪

2009年3月中旬,内乡县教体局在进修学校对我们进行了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题培训,随后又在3月22日至3月26日到山东寿光进行考察学习。在这次培训和考察中我们聆听了上级领导的一些专题讲座,亲眼目睹了寿光市区和农村学校的风貌,受益颇多。

一、培训学习及时必要,增长了知识,充实了自我

通过对两个常规和校园文化及课标的再次学习使我加深了理解,领会了内涵,为我今后领导管理教育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理论依据;法律法规培训,使我们管理者知道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该如何依据教育法规管理学校,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找谁,指导学生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应该咋办,是自己的做法更具有法律依据和效力;教育科研的培训是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不仅教师发展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需要,一所学校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不进行教育科研是不行的。

二、外出考察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收获甚丰

通过考察,我看到他们办学的先进经验是:

1.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如:寿光实验小学楼道里、台阶上,转身台处,餐厅里,教室里、寝室里无不点缀着名言、警句,渗透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寿光世纪学校,一进大门是一个宽阔的楼前广场,广场左右两边建有我国历史故事浮雕(在我县只有在河东地质广场上才能见到),沿浮雕脚下,铺设着花岗岩地板,地板上镌刻着有史以来中国历史大事记;西城小学,每个教室门前都有一个制作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班级名称、班级简介、班风、班级目标、班主任简介、任课教师、班委成员、少先队成员等;在世纪学校,每个教室门上都贴着一张纸卡,上面有同学们的共同承诺。例如,一个教室门口这样写着:“最高境界:静悄悄;我们共同承诺:入室即静,自主学习。”每一名同学都在门口这张卡片上面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他们开展校歌演唱及评先活动,开展校训、校徽展评活动,开展体育和艺术节活动等,陶冶了师生情操,振奋了师生精神,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1

2.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这次考察,给我们深切地感受是,所看到的每一所学校,包括沿路随机考察的学校,无论是校容校貌,还是教室、寝室、教学设施,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课堂秩序等等都是那么规范、干净、整洁。每到一校,师生们都是那么的彬彬有礼,见到客人,没有躲躲闪闪,扭扭捏捏。“领导好!”、“老师好!”,在校园里、在走廊里,碰到老师或学生,考察人员随时都能听到师生们的问好。在这里,他们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楼梯上、走廊里、厕所里墙裙上没有一张手印和脚印,在他们的墙裙上,没有在我们校园经常能够看到的漆黑发亮的油灰!在他们的校园里,你随意转,刻意看,教室里、实验室、语音教室、微机室、走廊、楼梯、餐厅、厕所、寝室等地方,发现不了一片纸屑,一个方便面袋,一个棍棒!他们的寝室没有呛人的味道,他们的厕所里没有污秽堆积、乱扔手纸、随地乱便的不雅场面!可以说,真干净,太规范了!考察人员一个个内心深处无不被他们细致入微的管理深深地震撼着!

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学生素质

我们参观考察的寿光市实验小学,该校养成教育很有特色。“蒙养玉成,必做于细”,“让习惯养成教育”是该校的办学理念。该校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走进校园,不管是校园还是楼道、教室,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个个体,那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层楼道一个专题(名人警句、优美诗文欣赏、好习惯伴我行等)。该校习惯养成教育很有特色,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从小处着眼,坚持“组织到位、指导到位、训练到位”三个到位。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

他们从学生的一日常规入手,着重督促学生在文明礼仪、卫生、学习等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实行带班领导检查、级部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公布督查结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及时对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上周活动情况进行小结。

该校自己编制了校本教材,他们结合配套校本教材《成就一生的好习惯》丛书,利用每周班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细节训练,使习惯养成教育达到课程化、规范化。在抓好常规习惯训练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某一项习惯,使其成为特色、亮点,使学生受益终生。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行为等习惯起到很好的督促、规范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着力营造书香校园,使学生读书启智

寿光世纪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读书活动,习惯培养”。学校每期以读书为载体,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首先,学校创造条件,创建图书室(人均30册),在楼道内有图书吧(供学生课间阅读),教室内有图书角让学生自由阅读。通过“亲子读书、教师读书、学生读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寿光市西城小学,学校出钱,为教师每期购置100元图书,规定教师人人必须读书,人人撰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期末教师要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所购图书上交学校图书室,学校进行检查评比,纳入业务考评之中。学校读书氛围很浓,每个参观者都为之感动。

5.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寿光世纪学校每学期出巨资请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班级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讲座;还派教师到全国各省市进行培训学习(该校所有英语教师均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培训过);请外籍教师入校教学;派教学骨干到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学习,为学校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他们的口号是“对教师来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发展是最大的关怀,学习是最大的享受。”

6.创办特色学校,彰显办学效益

逢源学校在写字教学上很有特色。学校自编教程,在校长的带领下认真落实。他们的校长是寿光市书法协会会员,该人十分朴实、忠诚。他首先带头,培训该校教师,然后让教师影响学生。他们每天都要求教师进行三字训练,并放置于显眼位置,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经过几年不懈努力,该校的写字教学已名声鹤起,先后有上百名学生参加市、省、国家书法比赛并获奖。

三、启示与感悟

总之在考察这些学校有一共同之处,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抓学生的养成

教育。然而又各有特色,他们有位校长就说“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当我们面临一个个文明懂事的学生,一所所平净整洁的学校,一个个井然有序的班级,无不为他们养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所折服。他们在特色教育方面,学校选准路子、搭建平台,使特色教育结出累累硕果,这一切源于这些学校管理者、决策层先进的理念、精细的管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次考察,我校今后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工作:

1、规范书写和阅读

通过考察我们应该像实验小学那样周周有读书卡、每期有读书笔记,记录学生读书历程,开展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使他们能积极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写字方面,每天专门开辟二十分钟的时间用于写字训练,学校建立写字考评制度,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教师首先要做好“三字一画一话”的训练,为学生做出表率,其次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写字的指导(钢笔字和毛笔字)定期开展书法比赛,作业展评等活动,促进该项活动走向成功。

2、进一步注重养成教育

各校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只要我们选定目标,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定会抓好、抓出成效,在做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但我们将坚定信心,科学管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强练内功

我们将不惜代价,与名校联谊,走专家引领之路。更新观念,内强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七里坪乡三道河中心小学薛豪

2009-4-3

推荐第8篇:考 察 报 告

考 察 报 告

因福州地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厂家市场变化,应施工单位的要求,我监迁建办、纪检办与迁建项目代建、监理、二标段、三标段施工单位一行6人分别于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5日前往福州地区新型墙体材料部分生产厂家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说明

我监迁建项目第

二、三标段(会见楼围墙岗楼、监舍、习艺房)设计图纸中,外墙填充墙采用190厚改性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7.5,其它内墙填充墙主要采用90厚改性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5。

迁建项目第

二、三标段招标文件关于主要材料设备参考品牌表中,粉煤灰小型砌块的等级为优等品,品牌分别为海源、联合重工、国能,而二标、三标施工单位投标文件中所报的品牌均为联合重工,经调查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停产。

二、相关厂家情况

1.福建联合重工有限公司(招标文件中品牌)。该公司位于福清江阴工业区。经电话联系该公司陈经理(电话13950312928),该公司于2010年是5月转让他人并停产。

2.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招标文件中品牌)。该公司位于泉州南安市滨海工业基地。经电话联系该公司席经理(电话15880966328),公司目前正常生产,产品型号较齐全。但该公司已更名为中节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有工商局变更名称相关资料),且路途较远,运输成本及供货的时效性有所影响。

3.福建海源新墙材有限公司(招标文件中品牌)。该公司位于长

乐市玉田琅峰工业区。经实地考察,目前该公司产品型号不齐全,现有90厚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190厚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有模具,没现货,若生产该型砌块,需3天,完整检测报告需30天左右。

4.福州锦龙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非招标文件中品牌,由二标段施工单位推荐)。该公司位于长乐市里仁工业区。经实地考察,该公司产品型号齐全,并于2007年6月18日入选“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

5.福州闽融墙材有限公司(非招标文件中品牌,由三标段施工单位推荐)。该公司位于闽侯祥谦镇肖家道村。经实地考察,,该公司产品为隔热混凝土砌块,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强度等级只为Mu5。

6.福州兴旺新型墙材有限公司(非招标文件中品牌,由三标段施工单位推荐)。该公司位于福州市。经实地考察,该公司不能出具任何资料及产品检测报告。

三、考察建议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设计要求、产品型号、路途距离等方面,我们建议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厂家为福州锦龙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规格、质量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考察人员: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

推荐第9篇:访民意 察民情

义正镇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察民意调研工作

为全面贯彻《志丹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的会议精神,顺利展开义正镇新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整顿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义正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移民搬迁工作的契机,围绕进村入户访民情、察民意的主题,及时召开政策宣讲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了移民搬迁的相关工作,并组织干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听民声、察民情,解难题、促发展”是义正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的为民服务工作准则,为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政治觉悟,镇政府要求此次调研的表格中必须包含村民的家庭人口、社会保障、居住现状、耕地、果园面积、林地、养蓄、基础设施建设、农用机械、是否参加过新农村或者有无搬迁意向等内容,所有包村干部必须进村入户据实填写,为明确责任、涉及到的村民、领导、干部必须由本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可代签或者不签;同时指出调研工作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要在宣传移民搬迁的惠农政策及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内容的同时,采取召开村民座谈会或者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并结合各个农户的基本情况,据实帮他们分析搬迁的利与弊,尽可能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的事情。截至目前全镇16个村1498余份的居民基本情况统计表已经基本完成,初步统计出具有搬迁意向的农户 551 余户,其中进县城的480 户 ,进社区的 71户。

推荐第10篇:讲真话 察实情

讲真话 察实情

——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

(2011年4月14日)

温家宝

资料图: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向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参事、馆员座谈。这是温家宝等与新聘任的参事、馆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这次是我担任总理以来第5次听取参事、馆员们的意见。今天有8位同志发言,还有6位同志的书面发言,也都印发给大家了。这些发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以及文化宗教事务。大家的意见都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还是这句话:“知者尽言,国家之利”。从参事室负责同志的汇报和参事、馆员的发言,我们看到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我曾经提出,要将参事室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政府咨询机构。现在看来,朝这个方向努力是对的,也有初步的成效。

今天和大家座谈,我仍旧要强调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我早在给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在上次座谈会上,我又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今天还想讲,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古语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有持久不断的“活水”。

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我想提几点要求供大家一起研究。

第一,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哪些呢?我以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发展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解决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做到无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要保证司法的独立和公正。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五个问题都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统筹谋划,认真解决。希望参事和馆员们经常到地方和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基层的情况,倾听人民的呼声。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新鲜经验及时加以挖掘和提炼,对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要毫不掩饰地如实反映,为国家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重视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比较研究。历史是一面镜子,国际经验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始终要注意经常地照一

照这两面镜子,鉴古知今,博采众长。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加扎实、更加有力。大家非常熟悉《贞观政要》里这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以为这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现阶段我们前进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遇到过,比如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司法公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权力监督问题,等等。不同的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至今还在探索。我们要立足国情,对那些成功的经验认真地借鉴和吸收,对那些失败的教训切实地警惕和避免,对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破解难题。还是那句话: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与古为新,社会才能进步。就拿腐败来说,这是古今中外都想要消除的社会毒瘤。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困扰。通过体制改革,包括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腐败现象有所遏制和解决。这次我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过,要消除腐败的土壤,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权力受到制约。我这样说,也是借鉴了历史和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参事、馆员们的历史知识和国际经验比较丰富,希望大家开阔视野,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献计献策。

第三,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希望,参事室、文史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第四,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爱国家、爱人民并为之服务和献身的精神,就必须有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追求真理并为之不懈探索和牺牲的精神。上次座谈会我讲话时,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我一生都崇尚的格言。今天我们的参事、馆员从事调查研究,同过去关在书斋里做学问有很大的不同,要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求实崇真的精神,同样值得提倡“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我认为,深入实际而不浮躁,独立思考而不跟风,敢说真话而不人云亦云,这是参事、馆员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提高咨询国是水平的关键。

各位参事、各位馆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在我看来,把这副对联用在今天参事、馆员们的身上也很贴切。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参事室、文史馆一定能够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政府咨询机构,一定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讲真话 察实情

讲真话 察实情

——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

(2011年4月14日)

温家宝

这次是我担任总理以来第5次听取参事、馆员们的意见。今天有8位同志发言,还有6位同志的书面发言,也都印发给大家了。这些发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以及文化宗教事务。大家的意见都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还是这句话:“知者尽言,国家之利”。从参事室负责同志的汇报和参事、馆员的发言,我们看到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我曾经提出,要将参事室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政府咨询机构。现在看来,朝这个方向努力是对的,也有初步的成效。

今天和大家座谈,我仍旧要强调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我早在给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在上次座谈会上,我又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今天还想讲,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古语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有持久不断的“活水”。

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我想提几点要求供大家一起研究。

第一,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哪些呢?我以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发展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解决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做到无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要保证司法的独立和公正。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五个问题都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统筹谋划,认真解决。希望参事和馆员们经常到地方和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基层的情况,倾听人民的呼声。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新鲜经验及时加以挖掘和提炼,对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要毫不掩饰地如实反映,为国家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重视对历史和国际经验的比较研究。历史是一面镜子,国际经验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始终要注意经常地照一照这两面镜子,鉴古知今,博采众长。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加扎实、更加有力。大家非常熟悉《贞观政要》里这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以为这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现阶段我们前进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遇到过,比如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司法公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权力监督问题,等等。不同的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至今还在探索。我们要立足国情,对那些成功的经验认真地借鉴和吸收,对那些失败的教训切实地警惕和避免,对尚在探索中的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破解难题。还是那句话: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与古为新,社会才能进步。就拿腐败来说,这是古今中外都想要消除的社会毒瘤。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贪腐成风、民怨沸腾的困扰。通过体制改革,包括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腐败现象有所遏制和解决。这次我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过,要消除腐败的土壤,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权力受到制约。我这样说,也是借鉴了历史和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参事、馆员们的历史知识和国际经验比较丰富,希望大家开阔视野,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献计献策。

第三,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希望,参事室、文史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第四,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爱国家、爱人民并为之服务和献身的精神,就必须有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追求真理并为之不懈探索和牺牲的精神。上次座谈会我讲话时,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我一生都崇尚的格言。今天我们的参事、馆员从事调查研究,同过去关在书斋里做学问有很大的不同,要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求实崇真的精神,同样值得提倡“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我认为,深入实际而不浮躁,独立思考而不跟风,敢说真话而不人云亦云,这是参事、馆员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提高咨询国是水平的关键。

各位参事、各位馆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在我看来,把这副对联用在今天参事、馆员们的身上也很贴切。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参事室、文史馆一定能够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政府咨询机构,一定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家宝与参事座谈指出道德滑坡已到严重地步

新华时评:止住道德的滑坡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鹿永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家宝总理在《讲真话 察实情——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中的这番话,振聋发聩,催人思考:如何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

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这条腿短就短在,与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相比,道德财富增长速度慢得多,与物质利益的吸引力相比,道德的魅力微弱得多。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道德责任。要让人们以讲道德为荣,不讲道德为耻。

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法律和道德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不能互相替代。法律和道德也是互相关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对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是一种威慑。

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温总理的这番话也指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世界先进的文明也需要“拿来”。在社会上形成讲道德、讲诚信的风气,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美好。

第12篇:观 察 报 告

观 察 报 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小教部564班849号谢颖胜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为了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课,在整个课堂中把握好以学生为主体,我特意观察了侯老师的一堂《认识液体》的科学课,对从中观察到一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之后,我得出了以下结论:老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一、观察起因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怎样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科学世界。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为了更好地上好科学课,学会怎样在课堂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特开展本次活动。

二、观察策略

观察侯老师上的一堂科学课——《认识液体》,将老师上课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片段进行记录、分析。

三、观察结果

本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观察到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中:

1.看。教师问学生桌上放了什么?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积极地仔细看桌上的液体;

2.闻。教师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辨别?”学生想到了用“闻”的方式;

3.尝。教师提示提供给大家的液体都是可以品尝的,学生想到可以通过品尝分辨液体;

4.观察四种液体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时,学生给出的回答不一,有的不够科学,老师没有轻易否定;

5.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时,一学生提出无形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够证明它们是无形状的,学生都开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一名学生想出方法,很好地证明了液体无形状这一特点;

6.小组协作。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观察四种液体,交流讨论它们其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最后总结出来。

7.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后发现了很多的不同之处,老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准备好的纸不够罗排时,她创造条件继续罗列学生观察到的不同点;

8.教师提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或两个这四种液体的不同点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进行实验,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9.让学生小组讨论选取好实验的内容后,再讨论思考需要的器具,然后到老师那里去领取。

四、观察分析

(一)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善于诱导。

教师在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的过程中,语言富有激情,经常问到学生“为什么”、“怎样可以”、“再想一想”„„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进行自主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

1.刚开始上课时,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介绍她提供的液体,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紧紧围绕“学生能够认识液体”这一教学目标,提示大家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多种方式猜猜液体是什么,这样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在多种感官体验中对液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因为三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得来的东西比被老师直接灌输得来的要深刻得多。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些特点,使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积极观察,进入状态。

2.当学生提出了无形状这一不同点的时候,教师没有忽视这一结论,要求学生以实践来证明液体的无形状。学生积极思考这一问题,有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方法,很好地操作证明了那一点。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比乏味的直接灌输要生动有趣得多,学生自主地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这样的课堂更加活泼,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3.让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实验,同时提出小组合作讨论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具,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三)教师为课堂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

1.当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几种液体的相同之处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教师没有武断地批评学生的用词不当,而是尊重学生的想法,一一板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完善。这样课堂能够完全由学生主导,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自由大胆地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可以积极地与老师同学分享,因为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任何一个人的想法,不会只选择一些“正确”的答案而忽视其他有个性、独到的看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课堂氛围是民主而又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2.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观察后得来的成果。当准备好的纸张上陈述不完学生的观点时,教师没有选择不再往下写,而是利用现有条件尽力为学生搭建展现的平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3.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分配任务,而是交给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后选取感兴趣的不同点进行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

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积极性高涨,能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实践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教师通过小组协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学,向对方学,向优秀学生学。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最放松,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比直接灌输一个理论要有趣得多,因为可以动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终实验成功的时候会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那是书本上给予不了的快乐。

五、观察结论

小学科学课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爱上科学。这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掌握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加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侯老师的这堂课,对于怎样在课堂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上好科学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便是思考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要适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对他们好奇的表现要给予肯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课堂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如侯老师在本堂课中出现准备不够的情况时,没有忽视学生观察得来的成果,而是怀着一颗尊重学生的心积极创造条件将大家的观点一一罗列。无论是让学生交流讨论,还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侯老师都是以引导者的身份,不会轻易去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结论,给大家想象思考的自由与空间,使每个人在科学的世界里自由地驰骋飞翔。

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善于诱导,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的动力。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要充分地让学生“玩”,不要怕“乱”。在侯老师的课堂上,她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得细致,实验得有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注:侯老师《认识液体》

().

第13篇:考 察 报 告

考 察 报 告

朝小玄凤兰

为了了解、学习他校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教师学校培训部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到铁西区腾飞小学和铁西区启工二校考察学习。

我们在腾飞小学首先参观了教学楼、各功能室、整个校园,然后听了校长对学校情况的介绍;在启工二校首先听了学校情况的介绍,还观看了舞蹈表演,最后参观了综合楼。

初到这两所学校的第一印象是校园的规模大,建筑结构合理,整个校园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考察收获

此次考察两所学校以后的收获概括有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者个个“精干”。从听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学校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领导集体。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在他们的身上都能一一得到体现。

从校长的介绍中了解到创新是对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名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强烈的成就需要,他就会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创新的清规戒律,并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校长自身的事业心和工作动机,也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2.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师生的身心和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腾飞小学和启工二校两校的布局、墙壁的图画,楼内悬挂的名人名言、警示及激励性语言、古诗、好书介绍栏,洁净的墙壁和美丽的校园无不体现着领导者环境育人的良苦用心,足以体现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是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来开展工作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的领导一方面要在学校中保持原有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吸收外界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使自身的组织文化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腾飞小学的学生成长档案非常有特色,通过校长介绍了解到学校网上资源利用很好,学生档案全部上传到校内网,毕业时,刻成光盘发给毕业生留念。让每个学生在回首所度过的学习生活时,感到有所收获,有所积累,让学生自己和其家长看到学校发展的理念,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成绩。

学生成长档案袋更注重了学生的个性教育,针对性强,与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相比,更具积极意义,既尊重了学生们的自尊心、特长和爱好,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家长更新家庭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综合形成,促进素质教育。

4.腾飞小学的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我想这和平时的扎实、严格的教学管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是分不开的。

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长增加科研意识,自觉充当科研型校长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都是自己主动抓教育科研,抓学校规划和决策,健全校内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甚至独立承担某项科研课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科研环境的。 校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由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承担课题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5.启工二校是全国级艺术特色学校,通过看学校宣传片,学生舞蹈表演和学校宣传册,感受到该校的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认识到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是师生魅力的展示。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

6.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教师管理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地讲就是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这就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的一方面,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所有其他的资源都受力学定理的制约。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或者较差的利用这些资源,但这些资源绝不会产生出比投入的总量更大的产出。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长和发展。

在考察的过程中,通过交谈了解深感两所学校的领导,在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是令我们所瞩目的。

二、今后工作思路: 1.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 一方面, 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 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 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 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 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 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 第三,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3.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 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 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

4.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第14篇:考 察 报 告

考 察 报 告

简历

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开拓进取,乐于奉献,为人诚恳,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言行一致,光明磊落。

该同志在日常工作中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肯于研究,善于思考,在指挥中心工作,他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立足于接警与信息的岗位工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各项工作谋在前,干在前,以工作精神状态带动大家,完成好各项任务。从警四年来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树立“家事、私事大不过人民的事”的思想,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该同志工作中勤勤垦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克服家庭困难及其它各种困难,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同志在工作中不推诿、拖拉,不搞小团体,不拉帮结派,一切从大局出发。该同志作风正派,热爱集体,能够做到大事讲 1

党性、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谅解。与同志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形成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肝胆相照,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以“五条禁令”、“约法三章”等局规禁令为高压线,严格遵守,坚决执行。

不足:工作中需要继续强化学习,全方位加强锻炼。

2考察人:

第15篇:观 察 黄 豆

观 察 黄 豆

五二班 周晓雯 指导老师 左 中

今天,老师留了观察日记,可以写小动物、食物、植物„„我冥思苦想,还是选了黄豆。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晴

我先挑出黄黄的、大个儿的、饱满的黄豆,然后用温水泡豆子。过了一会儿,黄豆皮就像老奶奶皱巴巴的脸。接着,我拿出盆把黄豆倒了进去,又用湿布盖住,最后,用石头压在上面。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一早,我便去看我的小黄豆了。“哇!”我的小黄豆已经长出了短短的头发,有的长胖了,还有的变化不明显。我一闻,有股清清的,似有似无的豆香。我又喂它们一些水,然后用布子和石头压了上去。心想:太好了,快成功了。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阴

“昨天没去看小黄豆,它们还好吗?”我边说边来到小黄豆面前。我的小黄豆已经全长出大约1厘米长的小芽儿了,还有的是青绿色的,我忍不住用手去抚摸它光滑的身子。心想:它们长得可真快呀!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阴

太棒了,我的小黄豆已经脱下了它薄薄的衣服,有的还羞涩地不想脱下呢!我高兴极了,我成功了。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同学们都拿去自己的胜利品。有人种黄豆、有人种黑豆、绿豆„„豆子的形状各异:像害羞的姑娘,又像数字,又好象路灯„„豆子在我心中更可爱了。 通过这次种豆,我明白做事要坚持,不半途而废,我决定不在像以前总是没信心做好一件事啦。

第16篇:考 察 写 实

考 察 写 实

×××同志在××××年第二季度,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坚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体会,注意征求党内外群众对自己的意见,认真克服缺点,政治思想上进步较快。其专业学习刻苦,各门学科成绩优良,已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考试。担任班长工作认真负责,能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班里各项工作完成出色,多次受到学院领导表扬。不足之处是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一些,思想工作欠细致。

培养人:×××

××××年×月×日

第一阶段考察意见

***同志自进入入党培养考察以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四中全会精神,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该同志在班级担任 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在各项活动中起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中 同志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生活俭朴,处世得当,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学习努力成绩优良,学习态度端正,该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常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入党动机端正。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

第二阶段考察意见

同志在更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生活中,能够联系群众,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心助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刻苦努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同学当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但是,还应该看到 同志在自身性格的历练方面应多多加强,待人接物应更加热情开朗,做事也应更加大胆泼辣,争取自身的全面突破

第三阶段考察意见

同志较前段有更大的进步,这段时间内 同志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热爱生活,在同学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关注时事,政治敏锐性与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加强同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继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学习习近平衡提高,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团结同志,共同进步,希望能持之以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多做自我剖析。该同志入党动机端正,政历及现实表现清楚,没发现任何问题,团组织推荐和群众座谈会意见反映良好,基本具备共产党员标准。

第17篇:考 察 报 告

2009年校长培训考察报告

万源市旧院镇中心小学校

何仕俊

11月1日—11月10日,我们在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前往成都进行考察,对那里的部分小学、初中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重点了解了几所学校的管理模式、学校特色、办学规模、文化建设等,参观了他们的各种设施设备,对这些学校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后勤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等作了深入的交流,并实地感受了这些学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受益匪浅。

一、考察情况

(一)考察第一站:草堂小学

这个学校有诗一般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交通便捷,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实践操作场地齐备。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重视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社会的好评 。

(二)考察第二站:四川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他是与国际化交流,科学化管理”为发展思想,在教育观、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素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民办化办学、多元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有较明显的实验性、示范性。

二、考察收获

通过几天来的实地考察和学习,总结出成都市几所学校的办学经验如下:

(一)学校都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无论是听几所学校的介绍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都有长远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

(二)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几所学校,都一直坚持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把教师提高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老师培训提高方面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都有独树一臶的办学特色。每进一所学校,都会被各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走进草堂小学的荣誉室,就会被演员的舞台艺照和玲琅满目的书法绘画作品所感染,使人深感到学校艺术的丰实底蕴;走进玉林中学,教室里三十几个同学围坐在老师周围,会让你深深体会到他们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在科大附小,打开学生的作业本,浏览着学生们一个个独具匠心设计出的作业栏目,欣赏着镌秀的字体,就会让你深深感觉到,在这里学生们已经把作业当成了展示自己才华、与老师相互交流、享受成功喜悦的很好舞台;在武高,加大对中低分学生成才研究,使那些在学习和发展存在困难的学生有良好的前途。

三、考察反思

(一)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之本。成功的名校,共同之处的是有一个好校长,好的校长的共同之处是有先进的办学思想,虽然他们办学思想不尽相同,但正是这些不同的思想,造就了各色不同的名校。“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思想的存在要靠全部师生来营造来树立;而对于没有思想的学校,这就需要拟定一种思想、一个目标,然后朝既定之目标勇敢地走下去就行了。

(二)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之魂。四川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学校教育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发展上来、学校教育活动要回归到满足学生现实生活质量需求为出发点。”在深入体会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该校校长明确提出了以“两个回归”为主旨的 “生活教育”这一办学主张,进而满足学生为未来生活质量需求而做准备。于是,有了以“生活教育”为主流教育的价值追求,有了不断发展和践行“生活教育”的开拓创新。在办学实践中,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核心、每个儿童成长为目的,构建了现代儿童学习多彩生活的课程,设臵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六个特质,并用其重构学校教与学的常规,开发和构建了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群体参与、充满活力的生活实践课程体系。他们的学校以“儿童、学习、生活“为主题办成了一个具有“三味”的特色学校。科大附小坚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围绕“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提供学生接受良好科学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校性对科学素养的追求,逐步形成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充分挖掘综合高中的内涵,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加强各年级不同板块的教学高研究,形成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构建板块教育教学鲜明特色。我们大多数学校至今没有特色校本课程。今后,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长远计划、近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

(三)校园文化,是学校面貌之神。教育的本质是文化,学校不仅在传承传统文化,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校园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是精神,即思想、观念以及带有学校个性特征的办学风格。这就需要通过艰苦的实践,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状态,逐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培育起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川大附小把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家园、学园、乐园、花园”式现代化学校,环境的干净、洁美、幽静,绿树成荫,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书海中来。学生在这干净、美化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在教室、走廊、宿舍、楼梯间,还有其他公共场所,洁白的墙壁绝对没有随便踩上脚印、球印。因为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在白壁上每印上一个黑色的脚印,就是在心灵上染上一个污点。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学习生活,就会潜移默化,养成爱干净的生活习惯,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大附小因地制宜的宣传标语、精致美奂的文化橱窗、独具匠心的美术雕像、含蕴深刻的名言警句与各种花草绿树相映相衬,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可育人”的境地,让环境无声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整个校园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凡学生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插上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翅膀,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校。把人文关怀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从各个方面营造让学生学会关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之力。“校以人名,师以生名”一所学校要成为一所名校,关键是要有名师,要培养出数量相当的杰出学生,要请名师“拿来”是不行的,只能自己创造和培养。

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学校的实际,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做好教师提高工作。譬如,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共同进行教育科研;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提高目标;科大附小实行了一整套政革措施,概括为“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招聘制、任务和目标考核及岗位责任制、实行内部结构工资制)一包(经费总包干)两支持(成立由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单位组成的办学后援委员会支持学校办学;学校支持后援单位职工子女就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总的来说,我们考察的部分学校都是没有历史的学校,文化沉淀只能用年来计算。但是就是这些学校,逐渐地从默默无闻到远近闻名;逐渐成为理念先进、意识超前的学校。是什么原因何种动力让其如此?在这里借用一位校长话:我们立足于校本,跟其它拼的主要是师资。教师的发展是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发展这个最终目标。因为在这些校园里,教师的发展是以“记事本”的形式存在,每个人的发展都清晰可见,每个人都能见证自己的不断成长、强大。成都的学校,在营造学校思想之中对于教师的发展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师德高尚、观念先进、教艺精湛、气质高雅。学校不管是从激励机制、制度、资金上都一律对教师培训大开绿灯。其中诸如他们的读书会所、教育随笔都是极好的点子。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又沉淀了教师的品味。“我们要让教师,各有所长,取长补短;各有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也正如其校长陈光前所说“小学教师都能与大学教授、专家对话”。不难想像,这样的学校自然广出名师,学校也就即成名校。松下幸之助在为松下公司定位时曾说:松下公司主要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把教师发展放在第一位,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00九年十一月十日

第18篇:检 察 简 报

检 察 简 报

(第一期)

宝塔区人民检察院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六日

我院出台二00八年

目标责任绩效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推动我院检察工作向前发展,以量化考核为评价方式,以动态管理为考核机制,以先进评比、物质奖励为激励方法,建立我院以人为本、从严治检、公正公平、规范标准的管理制度,根据《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和上级检察机关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我院制订出台了《二00八年目标责任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对科室工作得分制考核,一季一考

评。考核内容包括共性目标任务和具体目标任务两部分。共性目标由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信息调研、遵纪守法、廉政建设、保密安全、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检务公开、环境卫

生等十个目标组成。具体目标指各科、室、队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及领导下达的各项检察业务和工作任务。考核内容具体、全面、完整,基本含盖了我院全部检察工作。计分方法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得基础分,完成加减分项目工作的在原分值基础上加减分,有其他增减分因素的另行计分。2008年,我院年终考评将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的规定评价科室工作业绩,按考核办法和计分标准计算各科室当年共性目标任务和具体目标任务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名次、兑现奖罚。

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的出台,为我院二00八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推动我院检察工作朝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另外,我院为了进一步加强检察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纠正违法违纪,树立检察队伍的良好形象,根据检察机关有关管理规定,还制定出台了《宝塔区人民检察院队伍管理暂行规定》。

我局出台《基层国土资源所考核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大整改力度,落实省厅开展的整风整纪活动,更好地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大力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水平,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前沿哨所”作用,国土局制定了《基层国土资源所考核办法(试行)》。

考核办法,共五大类,三十八小项。主要内容为:日常行政、财务管理工作(35分)、信访、执法监察工作(15分)、规划、计划、利用管理工作(15分)、耕地保护工作(15分)、地籍、测绘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20分)。 考核实行百分制,采取由县局统一组织,各科室提供资料数据,各国土资源所配合的方式进行,围绕考核内容逐项逐条对照、详查、统计、汇总的办法实施。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各国土所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经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考核名次位于后二位的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年考核名次列后二位的,所长就地免职,确保基层所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OO九年七月三日

第19篇:《察今》教案3

察今·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的变法观点和人的主观认识必须适应时代和客观形势的道理。

2.学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3.了解设喻在论证中的作用。教学设想

本文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逐段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应当注意的是:

1.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课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尤其要重视背诵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记忆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

2.疏通文义的重点不在词语注释,而在上下文意的贯穿理解上。教师可以只提出问题或作出指点,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领悟,不搞“对号入座”式的翻译。

3.努力减少其他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例如关于吕不韦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宜过多。

本课拟用三课时进行讲读,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吕氏春秋》和吕不韦,介绍时代背景,大略划分结构,诵读第

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

3、4段,复述故事练习。

第三课时:诵读第

5、6段,分析设喻的种类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整理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旧课导入新课。

1.学生以《采草药》《雁荡山》为例说明小科学论文的特点,强调以说明为手段。

2.教师指出,《察今》是一篇古代政论。察今,就是要察明当今的实际情况。察今的目的是要变法。要变法,就要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就要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这样才算得旗帜鲜明。

二、齐读课文一遍。

〔说明〕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中哪些话是说明变法的必要性的,哪些话是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的,它的论证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但不要求作答。

读后再指出,课文中批驳沿袭先生成法的主张的话很多,这说明本文的针对性很强,因为当时确实存在着一股反对变法的势力。

三、写作背景、《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简介。

1.《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期间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2.《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著作,其编写经过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四、分析文章结构。

〔说明〕这里只要求作粗略的分析,目的是便于诵读分段进行。在学生基本上达于成诵后,再作比较详细的解释。

1.先划出各段的关键语句。(用讨论方式进行)

第1段:“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第2段:“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第3段:“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法之”,“岂不悲哉”。

第4段:“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第5段:“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治。

第6段:“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2.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简答:

①作者对“先王之法”是否持绝对否定的态度?(不是,他认为不能照搬“先王之法”,但要学习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

②文题是“察今”,这跟学习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有什么关系?(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就是从当时人们的实际状况出发的,学先王就要学习这一点,所以必须察今。)

据此可见,第

1、2段为第一部分,论述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道理,提出“为法”必须“察今”的观点。

③第3至6段大部分是设喻──分别以人、事、物设喻,这些设喻的共同点是什么?

由此可见,这四段可合并为一个部分,大意是:嘲笑不知察今者的迂阔悖谬。(要指出各个设喻的角度不同,喻意也有细微差别,要放到下面去分析。)

五、诵读第1段。

1.提示和疏通文义。

①注意对设问的回答:前一答形式上是否定句,实质上是解释;后一答“为其不可得而法”是正意所在,二答顺序不能颠倒。

②“损”“益”是固定的反义词,类似的有“徐疾”“优劣”“虚实”“浮沉”等。

③既有“损益”,自非原法,故“不可得而法”。

④“虽”,这里表示假定,相当于“即使”。这是退一步的说法。为什么“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呢?这要留待下文作解释。

(以上内容也可以采用提问形式使学生了解。)

2.学生自读三四遍后进行检查。

六、诵读第2段。

1.提示和疏通文义。(也可采用提问形式,下同)

①“要”,求也,引申为需要。“有要于时”就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推论的前提。

②“凡先王之法„„犹若不可法”是解释上段末句的,“法虽今而在”呼应上文“虽人弗损益”。

③由“不可法”引出新命题:“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即不学条文学精神之意,已伏“察今”二字。

④为了突出先王为法的精神,用设问方式,又重复了“问点”(即“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⑤“故察己„„人与我同耳。”水到渠成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今一也”应读为“古今/一也”,意思是,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指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⑥“贵”,这里是“以„„为贵”的意思。这句话也可以写成“贵乎以近知远„„”,可译为“贵在„„”。

⑦“日月之行”“天下之寒”“鱼鳖之藏”的“之”,都是助词,只有调整音节的作用。

2.学生分层练习诵读。

第一层:“凡先王之法„„而己亦人也。”

第二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一鼎之调。”

3.检查背诵。

重点是第二层。如果学生背不好,可以这样提示他们:本层有三组排比句,第一组采用“察„„则可以知„„”句型,是总提;第二组采用“以„„知„„”句型,是分提;第三组采用“„„而知„„”句型,是举例。

七、留作业。

1.连贯背诵第

1、2段,准备诵读第

3、4段。

2.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第

1、2段。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上胡不先王之法(取法,效法──法令制度)

二、诵读第3段。

1.提示和疏通文义。

①“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孔疏:“袭者,重衣之名。倍道轻行,掩其不备,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②“水已变”:指水位变化。下文“益”,仍用本义。“益多”,就是上涨了许多。

③“此其所以败也”:判断句,代词作主语,其后不加逗号。意思是“这就是它失败的原因”。

④“亏”:历来有多种解释(如“亏”通“诡”,“诡”训“异”)。课本注释用的是引申法,“亏”则不合,训“不适应”是正确的。

⑤“以此为治”的“治”:指治国,不指治军。

2.学生讨论本段行文层次。

步骤是:(1)齐读这一段;(2)复述“循表夜涉”的故事;(3)分析这个故事,指出荆人失败的原则(不顾情况变化,仍按早先划好的路线行军);(4)这件事对治国有怎样的启示(不能用老一套的法令制定来对付新的情况)。最后划层次如下:

①叙述故事②分析故事③推及“先王之法”

先表之时可导(要于时)

水变益多则不可导其时已亏,不可法之

3.逐层练习背诵。

4.归纳本段大意。

问:“循表夜涉”的荆人和“法先王之法”的当代国君的共同点是什么?(泥古不变,不察今。)

指出大意:不察今,泥古不变,其结果是可悲的。这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必要性。

三、诵读第4段。

1.提示和疏通文义。

①“故治国无法则乱,„„悖乱不可以持国”:先分说“乱”和“悖”,而后总说“悖乱”。“悖”,又同“背”,“背”则不可行,是再引申。重点是“守法而弗变则悖”一句,承“循表夜涉”故事而来。

②“病变而药不变”一句批庸医而言,要注意上句“药亦万变”的句号。这是前后两句是从正反两面设喻。

③“凡举事必循法以动”承段首“治国无法则乱”,可见“举事”是指处理国家大事,不是泛指。句中的“以”,用法同“而”(跟“因时而动”的“而”相对应,可证)。

④“变法者因时而化”承上文“守法而弗变则悖”。“因”,与“循”同义(“因时而化”跟“循法而动”相对应,所谓互文见义是也)。“因时而化”,即随着时代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之意。以上两句,重点是这一句。“变法者”是泛指,包括所有能据当前客观情况制定新法令的人,由此引出下文“七十一圣”。

⑤“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时势异也”:这是用事实来论证“变法者因时而化”这一论断的。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变法”的一条重要原则:“变法”不能出自人的主观愿望,不是刻意求新(“非务相反”),而是时代变化的要求(“时势异也”)。

⑥“故曰„„此先王之千里也”:这句说“变法”的目的在于取得实际效果。“功名”,功业和名声,功业是造福于众的,名声则是个人的收获,指实际效果而言。这句话课本注释中是这样解说的:“那所谓‘成功名’,是古代国君所追求的目标,是他的,‘千里马’。”笔者认为,“是他的‘千里马’”一句应删。“千里马”是手段,不是目标。作者说“此先王之千里也”,指上文“良马期乎千里”中的“千里”,是千里行程的意思,不是“千里马”的省称。说“成功名”是先王的“千里马”,就把目标和手段混为一谈了。

2.划层次,分层练习背诵。

第一层(段首至“今为殇子矣”)说明时代在变化,法令制度也要跟着变化。

第二层(“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至段末)说明变法的目标是实际效果。

3.检查背诵。

①先背第4段;

②然后将第

3、4段连起来背一遍。

四、留作业。

1.连贯背诵第1至4段,准备诵读第

5、6段,并将这两段译成现代汉语(口译);

2.做练习第

三、四题。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查背诵(第1至4段)。

2.查口译(第

5、6段)。

步骤:先齐读原文一遍,然后逐段译述(不要求“字字落实”)大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用这种方式疏通文义)。主要要求是两条:(1)内容忠于原作,可信;(2)译文应是通顺的现代语,没有“古气”。

附第5段译文及说明:

〔译文〕有个过江的楚国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赶紧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对岸)停下了①,他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移动了,可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宝剑②,不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来治理国家,就同刻舟求剑一样。时代已经改变了,法令制度却不改。用这种方式来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困难吗!

〔说明〕①这句译文补充了“到对岸”一语,如不补充,有可能被误认为涉江者语毕而“舟止”,下文作者的评论就显得缺乏根据了。②原文“求剑若此”,其语序跟现代语有别,译文将“求剑”和“若此”颠倒过来,才符合现代语习惯。

第6段译文及说明:

〔译文〕有个人从江边经过①,看见一个大人正举着婴儿②,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这个人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③,那大人说:“这孩子的爸爸很会游泳,(他必定也会游泳的④。)”孩子的爸爸尽管会游泳,他的孩子(出生不久),难道也会游泳吗?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行不通的。楚国人处理政事,跟这种方式颇为相似。

〔说明〕①“有„„者”是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对译出来很累赘,所以稍加改动;②“引”,课本注为“牵,拉”。婴儿是不足周岁的孩子,不能牵拉。训“引”为“举”,才符合情理。③此句用意译。④古人写文章讲究意会,括号里补充的话的意思实际上已包含在上句中,但译成现代语,还是明白地说了出来为好。下文补充“出生不久”一语,理由同此。

二、诵读第5段。

1.提示:

①也分三小层:叙事、评事、引申到治国。

②这个设喻跟“循表夜涉”有相似之处,但前者说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水位上升),这个设喻说的地点的变化(舟行而剑不行)。

③“时已徙矣”承上文“舟已行矣”,“而法不徙”承上文“而剑不行”。

2.诵读练习与检查。

三、诵读第6段。

1.提示:

①也可分为叙事、评事、引申说理三小层;

②评事只有一句话:“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其事荒谬,不言而喻。

2.诵读练习与检查。

四、总结全课。

1.关于逐层论证的方法。

〔步骤〕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①细读第

1、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察今”这个中心论点的。②说说第

3、4段跟这一论点有什么关系。③最后两个寓言故事在论证中有什么作用?用这两个寓言结束全文的用意是什么?然后做小结。

附小结要点如下:

①首先提出“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论断,理由有二:其

一、“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已有损益;其

二、“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而“时不与法俱在”。由此再推出第二个论断:“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然后指出,从人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先王为法的基本原则。最后自然得出“察己”“察今”的论点──“察己”为宾,“察今”为主。

②“循表夜涉”一事,要害在于不“察今”(不知“澭水暴益”)而“师古”(依先“表”而涉),这是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由此作出又一个论断:“守法而弗变则悖”。再加以引申,又得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论断,并以良医用药为喻,以七十一圣法皆不同为证,突出地说明了变法的必要性,唯有变法才能成就功名。

“变法”,是“察今”的结果,“察今”而后知“势异”于前,知“势异”则必“变法”。

③前4段是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的,最后两段则带有嘲讽性,以“刻舟求剑”和“引婴投江”二事辛辣地讥讽那些只知死守先王之法而不察今的治国者。这是政论作品常有的特色。

2.关于设喻的方法。

〔步骤〕教师解说;讨论;小结。

解说要点:①设喻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在先秦论著中用得很普遍。②有些比喻带有说明事理的性质,应列入设喻范围;但描写性的比喻是一种辞格,不算设喻。

讨论问题:①本文中有哪些设喻?哪些是简单设喻?哪些是复杂设喻?②这些设喻各说明了什么?③运用设喻应当注意什么?

小结要点:①设喻的方式很多,人、事、物都可以用于设喻。②简单设喻用于说明单一的事理,如“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说明能“察”则能“以此知彼”,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说明能“察”则能从部分了解全部,“病万变,药亦万变”说明法令制度要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③复杂设喻用于说明复杂的事理,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故事,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将当前泥古不化的治国者的心态、愚蠢而荒谬的做法及其后果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这便是所谓寓言了(我国古代没有专业的寓言作家,所有寓言都是因说明事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印度的《百喻经》相仿)。④运用简单设喻,必须注明本意,如良医一喻之前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句话就是作者本意;运用复杂设喻一般都要就其内容作分析评论(这是它跟寓言用简明话语点明寓意的方式的不同之所在)。

五、背诵全文。(齐背)

六、整理词语、句式。

1.整理词语。

先整理练习题中的词语

〔上〕①呈递。例:题干、C。②国君、皇上。例:A。③时间在前的。例:B。④位置较高的。例:D(按“江上”指江岸)。

〔法〕①法令。例:题干、C。②取法、效法。例:A。③方法。例:B。④法则。例:D。

〔成〕①成就(动词)。例:题干。②现成的。例:A。③成为。例:B。④成功、胜利。例:C。⑤形成。例:D。(按:此题A、B、C、D四句中的“成”都跟题干中的“成”含义不同,但《教学参考书》认为D与题干同。)

〔反〕①返回。例:题干、D。②颠倒。例:A。③反叛、背叛。例:B。④反倒。例:C。

再补充一些词语(例句课后补写):

〔益〕①水外流。例:澭水暴益。②增加。例:虽人弗损益。③更加。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好处:例:有所广益。

〔要(yāo)〕①邀请。例:便要还家。②要求。例:有要于时。

〔表〕①文体名,臣子给君主的呈文。例:《出师表》。②作标记。例:使人先表澭水。

〔向〕①从前。例:寻向所志。②朝„„走。例:闻操已向荆州。

〔亏〕缺损,引申为不合、不适宜。例: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悖〕背谬。例:守法而弗变则悖。

〔任〕①任务、使命。例: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信任。例:王甚任之。③担负、承任,引申为处理。例:以此任物。

2.整理句式。(例句课后补写)

①〔„„所以„„〕两种基本用法:一种是表示行为的原因,如“此其所以败也”;一种是表示行为的工具、方法,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岂不„„哉〕表示感叹和反问,如“岂不悲哉”。

③〔非„„也,„„也〕否定和肯定相结合的表述方式,强调也只有一个答案,如“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时,时势异也”。

④〔虽„„,(犹若)不„„〕退一步作假定的表示方式。如“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⑤〔„„A,„„B,AB„„〕先分后总的表述方式,如“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附练习第四题答案:

1.(制定法令的)依据或精神。2.同1。3.(失败的)原因。4.同3。5.的缘故。6.靠他来。7.用来„„的方法。8.的原因。

七、留作业。

背诵全文。

第20篇:考 察 方 案

考 察 方 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市县合作共建园区的工作部署,为了为加快推进我市园区的发展,学习借鉴园区市县合作共建创新经验,现就赴江苏、福建考察学习市县共建园区经验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大园区”的战略部署,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开展市县园区共建专题调研活动,准确把握我市园区发展现状,加快推进我市园区市县共建,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服务。

二、考察学习内容:

学习江苏、福建园区市县合作共建的作法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学习了解县市合作共建园区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运作模式及利益分配关系等。

三、考察学习方法:

一是深入调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到江苏、福建等地的合作共建的典型园区学习考察,采取实地考察学习、与园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提出我市合作共建园区的具体工作方案。二是进行范例剖析。在外出考察学习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照先进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学习借鉴先进园区关于市县共建园区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探索破解市县共建园区难题的措施和

办法。三是深入分析,撰写方案。在专题调研和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高质量、可操作性强的园区市县共建方案。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外出学习考察活动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考察路线:

线路1:赴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参观学习

线路2:赴福建龙岩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参观学习

六、时间安排

察怎么读
《察怎么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