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察今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察今》

目的要求

1、理解本文“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进而明确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定法令制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道理。

2、理解本文逐层推进,引出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本文运用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3、掌握并积累文中某些重点词语(包括生字、多义词、活用词、词组等)和判断句的表示法,为一单元学习后综合整理准备条件。

要点难点

一、认识文中提出的“重在察今,不能泥古”的道理。

二、学习运用寓言和比喻来证明论点的写法。

一、解题及作品介绍

1、解题:《察今》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的第八篇。这八篇的名目为:一曰慎大,二曰权勋,三曰下贤,四曰报更,五曰顺说,六曰不广,七曰贵因,八曰察今。这些主要是讲治国之道的。但是,各篇反映了不同学派的思想,《慎大》反映的儒家思想,而《察今》则反映的法家思想。“言察今之时势而变法”,所以察今命为篇名。正是《韩非子·五蠹》中所反映的“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思想认识。

2、作者介绍

(1)、《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始皇相国后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全书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于出于众人之手,内容庞杂,几乎汇容了儒、道、墨、名、兵、农、阴阳等各家学说,故一般视为集各家学说的一部学述汇编。其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先秦各家各派(以儒、道为主)的思想资料。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是战国末年卫国阳翟(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因帮助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获得继承王位权而有功,做了庄襄王的相国。秦始皇即位后,吕继任相国,号称仲父。后因谋反事受牵连而自杀。战国末期各诸侯国都喜欢招徕士人,以著书立说。吕不韦不愿强大的秦国在这方面落后,于是让他的数千门客人人著其所闻,最后合编成十二余万言,“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吕氏春秋》。

(2)、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人(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为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于是他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即位后,他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子楚卒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食邑有兰田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不久被迁往蜀都,忧惧自杀。

3、时代背景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盛,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执政时,已逐渐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合形势发展要求的法令制度,促进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的建立,便成为秦国面临的迫切问题。然而有些人却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察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察今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教案3

察今》教案 阳光学习网

读《吕氏春秋.察今》有感

袁伟时 察古观今 乐在其中

今别离教案

观古察今法要变杂文随笔

古对今教案

古对今教案

察今教案
《察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今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