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语文课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9 21:06:2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总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小学低段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推荐第2篇:语文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总目标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第一条是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关于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第三条是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第四条是关于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第五条说的是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第六条关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第八条关于写作能力,第九条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第十条关于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还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如第一条的表述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涉及过程与方法;第二条既是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也可理解为是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第三条侧重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但“热爱祖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属情感态度要求;第四条既讲能力,又讲态度,又讲方法,等等。后面的五条虽侧重于语文知识与能力,但阅读方面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就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显然属于过程方面的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又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对这十条总目标的内容应该有辩证灵活的理解,努力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所以特别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考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为了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如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习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训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特点,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条;着眼于现代社会有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改变了过去大纲将“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分开,且未重在双向交流的表述。为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特加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过去谈到思维能力,比较偏重于逻辑思维,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分析套路,都属逻辑思维训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就发现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有鉴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条,体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总目标”的第五条对此作了总的表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让这一精神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而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如关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不提或少提知识要求;关于阅读,强调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关于写作,也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提或少提写作知识的要求;关于口语交际,强调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即使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都是和有关能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表述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选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推荐第3篇: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勐撒中学

杨艳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写作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 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1

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2

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

3

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推荐第4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国外四种意见:1.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彼此独立。2.两者相互交叉。3.两者相互包含.4.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国内四种意见: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3.相互独立论 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二者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教育学》中的“国文教授法”。

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重点四暗示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的“学”。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时期(1924——1939)陶行知倡导将“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

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今)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什么是“

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n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n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萧统的《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

熟读、精思、博览 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评点法 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 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

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

1904年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1902《钦定学堂章程》

2.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学制。实行分科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30年代的研究:主要讲解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巧、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指导学生自学。

语文学科的定名: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叶圣陶的建议,统称“国语”、“国文”为“语文”。 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

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

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

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1.乐于探究2.自主学习3.主动参与4.勤于动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

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精要 好懂 有用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取向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什么是语文教材?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 (使用)语文教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例:“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上面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上面的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其次,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可理解的,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面的陈述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测量和评价,故其陈述是错误的。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依据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师素质,要依据学生特点,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多样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什么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简介教案的内容及要求

课时计划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等。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目前影响较大的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

第七章: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读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 (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创造力,阅读迁移力

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哪四个方面?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朗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射给大脑,立即理解。应注意:

1、速度。

2、理解。3、习惯。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

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

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

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式。略读训练要注意把握大意,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哪几个环节?

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3、讲授新课;

4、巩固新课;

5、布置作业。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什么问题?

1、明确目的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什么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试举例说明。

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例如(略)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幻灯、投影、录像、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第八章:

什么是写作?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写文章、写短文。

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写作速度训练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联想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属于相似联想。“读书有`蜜蜂式`和`蚯蚓式`,是博采百花酿成花蜜,还是吃进泥土又排出土粒”,属于对比联想。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1、善于联想与想象;2、深入地思考生活;

3、全面、辨证地看问题;

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

1、准确;

2、简明;3、得体;4、生动。 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写清楚;

2、写具体;

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抓住事物的特征;

2、掌握说明的顺序;

3、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指导学生立意;

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3、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2、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讲评,互相沟通。 写前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前指导应适度、恰当。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注重开启学生情感这一源泉。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循。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作文批改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 作文讲评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要有重点;发挥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讲评的常见方式是什么?

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 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

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能够密切配合阅读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和讲评,避免作文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但如果命题不当,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味,达不到训练目的。 想像作文训练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关联式想象作文;扩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主要在于: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而供料作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仅起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话题的意思,写作时可以不联系材料。 什么是研究性作文训练?其训练程序通常是怎样的?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题目,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收集资料,加工处理资料,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训练程序如下: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及时评估与交流。

第九章:

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口语交际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的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或辩论,等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何特点?

1、整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2、开放性 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范围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3、实践性 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4、自主性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指导教师,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5、生成性 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体验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兴趣的种类有哪些?

需要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目的的兴趣,叫间接兴趣,又叫理趣; 由选择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得兴趣,叫直接兴趣,又叫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叫乐趣。 语言感知能力的获得靠什么?

语感能力的获得,不是单靠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也不是单靠书面学习,而是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真切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第十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1、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2、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3、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4、语文教学研究能力5、班级和团队组织能力

6、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7、语文教学应变能力 什么是语文教学研究?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语文教育历史和现实中得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和掌握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

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

推荐第5篇: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为继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适用专业:

新都校区理工类学生。

三、考核方法

学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含到课率和平时作业)占30%。

四、教师简介

王凤玉,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副教授。 长于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并能围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从教以来,先后主讲过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应用写作、行政文书、辩才学、演讲与口才、成人高考语文考前复习等课程,教学受到普遍好评。十余年来,先后参编《中国企业实用大全》、《中国人事工作实用大全》、《新编大学语文》等。撰写的多篇论文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公务文书写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求是杯”全国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教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谈谈行政公文的行文规范》在中国司法、行政文书第九届年会上获一等奖。2004年底,被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教育二十年编委会授予“中国教育二十年名师”奖。

推荐第6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系面向非中文专业大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撷取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若干“点”,编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由简要的知识概要和一组文选构成。其目的是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儒雅修养,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辅助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工程。具体包括: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言文化之博大;了解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学作品传达丰富复杂世界的巨大魅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国语言纯洁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2、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素质培养目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文史知识和经典名篇组成。选材范围一般在专家学者公认的传统篇目中,主要有:

1、先秦

文史知识:文学的起源、原始歌谣、神话、先秦诗歌、史传散文、诸子散文。 作家作品: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屈原、左传、战国策等。

2、秦汉

文史知识:乐府民歌、史传文学、汉赋。

作品作家:李斯、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古诗十九首、贾谊、司马相如等。

3、魏晋南北朝

文史知识: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个性解放、文学观念确立、山水田园诗兴起、小说的起源。

作品作家:三曹、左思、王粲、李密、陶渊明、王羲之、刘勰与《文心雕龙》、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4、唐宋文学

文史知识:初唐四杰、山水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词的兴起、唐传奇、爱国诗派。

作品作家: 王勃、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李贺、杜牧、欧阳修、柳永、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林甫、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朱熹等。

5、元明清文学

文史知识:元曲、明清戏曲、明清小说。

作品作家:元好问、王实甫与《西厢记》、汤显祖与《牡丹亭》、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施耐庵与《水浒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曹雪芹与《红楼梦》、马致远、龚自珍、梁启超、王国维。

6、中国现代文学 文史知识:文学革命、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散文。

作品作家:鲁迅、茅盾与《子夜》、巴金与《家》、曹禺与《雷雨》、沈从文与《边城》、赵树理与《小二黑结婚》、钱钟书与《围城》、老舍与《骆驼祥子》、张承志与《黑骏马》、路遥与《平凡的世界》、金庸与《射雕英雄传》、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冯至、卞之琳、艾青、余光中、舒婷、周作人、朱自清、冰心、朱光潜、张洁、冯骥才、贾平凹、王蒙、史铁生、余秋雨。

7、外国文学

文史知识:希腊神话、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作品作家:荷马与《史诗》、《圣经》、柏拉图《理想国》、但丁与《神曲》、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歌德与《浮士德》、雨果与《悲惨世界》、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海明威与《老人与海》、奥斯特洛夫斯基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戈尔与《飞鸟集》等。

建议讲读篇目:《左传.隐公元年》

《论语》

《庄子秋水》

《史记伯夷列传》

《影的告别》

《苦雨》

《理想国》

《蒹葭》

《山鬼》

《行行重行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秋兴八首》

《长恨歌》

《定**》

《永遇乐》

《水龙吟》

《等你,在雨中》 《世说新语》

《惊梦》

《刘姥姥进大观园》

《伤逝》

《金锁记》

《许三观卖血记》

各任课老师可依据学期实际周数及学生基础适当调节,在建议篇目中选择经典讲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文学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2、在教学中,提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大力调动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演示、讨论并重,努力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演讲的机会,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六、课程的学识和学分

本课程的周学时数为2学时,共2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七、使用教材:

《大学语文》 席嘉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06年第一版

八、作业练习

作文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全学期布置2至4篇。要重视对学生课外写作的指导,提倡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

九、考试

本课程为考察课,由各任课老师在学期的考前一周自行安排。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 2007-09-24

推荐第7篇:浅议语文课程教学

浅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你就应当每一位教室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我想,学会专业研究、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就是这门课程意欲教给我们的。

首先小学语文与教学论主要探究的是小学语文专业方向的关于课程、教学、评价及教育研究几大方面的问题,专业性可以说很强。就目前而言,身为小学语文方向的大三学生,经过前两年教育学基础、中外教育史、儿童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但众所周知,各门学科由于知识结构系统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会有差别,因此加强我们自身关于语文课程教学的认识势在必行。对于语文一词的理解,我深有感触,如果不能理解语文的内涵,一个人是如何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的。语文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强调了小学语文课程理解性、体验性,重视言语的训练和语言的养成。另一方面,语文的内涵中反复强调了听说读写这一概念。听说读写,顾名思义,就是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的协调发展。结合我的见习经历,我明白了即使是简单的识字写字阶段也要充分考虑到儿童会出现的困难,而不是”目中无生”。例如小学阶段的生字分为二会字和四会字,学习时要注意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相结合,同时还应该加入一些有关生字的小游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以及时拉回学生注意力缓和课堂氛围。再如阅读方面,由于各年龄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差异,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反复有感情朗读的同时带领他们体会文章主题适用于低年级生,高年级应适当拓展阅读面等都能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找到专业依据。

有人说,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选择平淡的生活,如今的教育环境虽然已有所改善,但教师仍然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如果不是热爱这份事业,那么很可能会在压力面前选择屈服和退出,或在教学中力不从心,原地不动。因此在课程与教学论的课堂上应该首先培养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这份情愫,有了感情基础才会有专业上的成长。

转眼,我们接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课程的性质,主要目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见习、课堂上公开课视频的学习以及平时读书笔记的整理,总体来说收获颇丰。说到建议,我认为目前在课堂上接受的多为理论性的知识,还没有产生自己的思考,虽然见习时上过讲台,但毕竟操练机会少之又少,反思有限,对备课要注意的方面还不熟悉,可以组成小组学着备课,也可以组内相互评课,好的建议可以分享在班级中。另外,以前有同学说准备的教师表扬语、提问语运用不熟练,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在读书笔记中整理到的实用的语言进行分享,进行小组练习或者纠正。

相信在课程结业时,我们会爱上小学语文教师这个事业,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靠拢。

推荐第8篇: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

(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

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 学 时:252学时 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 执 笔 人: 审核人:

说明部分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

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阅读

1. 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1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二)写作

10.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11.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2. 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3. 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语交际

17.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8.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四)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

四 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 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 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四)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五) 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学大纲(理论252学时)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册:

[63学时] 第一单元 潮涌浦东

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诗二首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第二单元 便条单据 启事广告 书信 第三单元 抒情散文二篇 写人散文二篇 文艺随笔二篇 说明文二篇 外国散文二篇 第四单元 立意选材 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 第五单元 提醒幸福 我的空中楼阁 洛阳诗韵 雨中登泰山 读山 第六单元 听话 说话 介绍 说好普通话 第七单元 项链 荷花淀

(7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5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0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9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8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0学时) (2学时) (2学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碗清汤荞麦面 第八单元 诗经二首 唐诗二首 劝学 师说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册: 第一单元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世间最美的坟墓 拿来主义 过万重山漫想

我在你们的眼睛里确实是倒立的 第二单元 通知通报 日志记录 说明书摘要 第三单元 音乐就在你心中 画里阴晴 舞蹈?悟道! 唐诗宋词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第四单元 观察与思考 联想与想象 文章的修改 第五单元 一段最古的长城 长城远眺 长城

(3学时) (2学时) (1学时) (8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63学时] (7学时) (1学时) (1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7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3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荷塘月色 清塘荷韵 第六单元 听广播 复述 即席发言 采访 第七单元 黄山记 废墟 杨柳 灯 门 第八单元 文言文理解 琵琶行 宋词二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短文二篇 鸿门宴 第三册: 第一单元 古诗四首 现代诗四首 当代诗四首 外国诗二首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计划总结 报告合同 规章守则 第三单元

我说一首(清明)绝句纳谏与止谤

(2学时) (1学时) (8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9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4学时) (1学时) (3学时) (2学时) (3学时) (2学时) (3学时) [63学时] (9学时) (2学时) (2学时) (3学时) (1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7学时) (2学时) (1学时) (都江堰 清明上河图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第四单元 叙述 描写 说明 第五单元 警察和赞美诗 我若为王 窗 诗贵创新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第六单元 演讲 辩论 应聘 第七单元 雷雨 威尼斯商人 茶馆 沙家浜 西厢记 第八单元

《论语》《孟子》各一章 过秦论 促织 左忠毅公逸事 殽之战 第四册 第一单元 路漫漫其修远 林黛玉进贾府 泥哨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1学时) (3学时) (3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1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63学时] (7学时) (1学时) (3学时) (1学时)

((邂逅霍金

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 第二单元 简报会议纪要 民用诉状投诉书 常用行政公文 第三单元 邓嫁先 十首足矣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简·爱

从人脑看科学与艺术 第四单元 抒情 议论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第五单元 古诗词二首 赏月短文三篇 月是故乡明 看月 科普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 科学是美丽的 古生物与大陆漂移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基因畅想

不要制造“基因”神话 第七单元 祝福 石缝间的生命 读《伊索寓言》

千篇1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跨越百年的美丽

(1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8学时) (2学时) (2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7学时) (3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5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9学时) (4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

第八单元 三戒(并序) 赤壁赋 陈情表 六国论 祭妹文

(15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注:四册书共包含32个单元,160篇文章,分四个学期授课。每一课、每一单元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来定课时,内容相对较难的课用3个课时来完成,而内容相对简单的单元用1—2个课时来完成。

(二)、基本要求

第一册和第二册(共126个学时)重点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掌握浅易文言文阅读及实词和虚词。

第二册和第三册(共126个学时)在继续加强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教材的难度。如在

一、二册精读的基础上提升为速读与略读。文言文阅读量增加,难度加深,符合教学中由浅入深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鉴于语文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利用幻灯片,电影,录音机等教学设备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获得能力。

2、在讲课中设计一系列阅读练习及提问讨论等。

3、每章内容讲完后,安排一定学时的综合练习并在课后布置作业,使学生将前后所学内容相互贯通。

4、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鼓励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达到运用自如。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

5、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五、考核

考核方法:考试。按所教授的内容,择重点出试卷进行考试。

8 评分方法: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语文》(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倪文锦 参考书: 《语文教学参考书》 (基础版)主编:倪文锦

推荐第9篇:中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天材教育一对一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之一,开展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精神食粮。但是教科书不可能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也不可能及时反映社会中不断更新的知识。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阶段性的,而课外阅读却是“终身教育”。因此,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活动是完全必需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而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要有与之相应的必读书目,也都有与之相应的阅读量,错过年龄段的阅读是难以补救的。因此,新课程改革,新教学理念,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语文课上,学生阅读量少,教师的语文课堂只注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教学必须学生的阅读入手。

一、教学目标: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落实潍坊市“朝阳读书”“语文实验室计划”和我市“读写双导,三维训练”语文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研,丰富学生的人文性、实践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为满足教师和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彻底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担山中学建立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建设“图书银行”,开放“图书超市”,让学生沐浴书香,让心灵快乐飞翔。这是我校为满足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新书,创建“图书银行”和“读书超市”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学校变“藏书室”为“图书超市”,配齐了“朝阳读书计划”、《新世纪教育文库丛书》等规定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并积极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通过以上措施,促进资源共享,让书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同时又盘活了学校的“藏书室”。培养语文学习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语言文化的浸染和熏陶。适当点拨、重点指导、精心设计,引导感悟和品味语言的友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从整体着眼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的涵养,影响学生的终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活动,建立并充实学校“图书银行”,发挥出“图书超市”的最佳性能。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主题学习”实验中,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充分利用 “主题学习”材料,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实验不断完善。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努力推行 “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成长。共同创造教学业绩。大力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鼓励老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励教师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备课模式,,提倡教师进行单元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导读案。让教师修改成具有个性特点的导读案。

教学措施与要求: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计划,写出祥细的目的、要求、措施、进度。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现时间等。

天材教育一对一

天材教育一对一

2.学校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实验指导小组。

3.制定语文“主题学习”计划。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

4.合理安排语文阅读课,设计语文活动。

5.发挥单元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师集体写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读案。

6.保证一周一节阅读欣赏课,学生一周一个读书卡,由实验指导小组评出优秀者。

7.大力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年5月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优秀者、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班集体。教师考评加入量化分,集体考评班主任。

8.配合阅读课,教师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监控,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一月一评,加入教师、班级、学生的量化评估。

9.期中、期末举行两次总结大会表彰大会,每班奖励前五名学生。

11.加强图书管理,根据读书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周读一本好书,写一份读书笔记,由班内图书管理员统一借阅,责任到人,由班主任签字,把借阅的图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图书效率。

12.建立图书超市,采用全天侯开放的管理模式,学生随时借阅。保证图书银行创造出最大效能。

13.学校每年四月份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搞好诗朗诵,读书笔记展评,我最喜欢的图书心得体会等。

14.寒暑假各安排一次读书活动,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开学初举行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比赛。

16.参与读书实践活动。读书活动中,班级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读书征文比赛、国庆节征文、元旦征文、等。如:读书笔记展览会一定会吸引不少人。图文并茂填空式读书笔记充满情趣,有的是从画报刊物里剪来的图案,有的是学生自己用彩色笔绘成的画,会让人感到鲜艳有趣,惹人喜爱,给人以美的享受。读书故事会上,学生们会一个接一个讲述书中的动人故事;演讲会上,学生们会一个个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讲书知识竞赛上,学生会一个个争着发布读书读报信息;读书剧院里,学生们会一个个扮演自己喜爱的书中角色

不少学生认为研文好读易懂,谁都能看懂,但一篇课文学过以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到写作的时候更是元从下笔。学习语文望广泛的阅读,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没右文化积累就没有灵气,语文是无法学好的。有些偏爱理科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讲越是对一门功课不感兴趣,就越要用加大游戏的成分来学习。引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就会逐渐喜欢学刁语文课了。大港油田四中的刘一玲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同学给语文课本配图画,把熟读理解语文、绘画、读画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按照老师讲课小分析课文的方法.模仿老帅分析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在研究文章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天材教育一对一

推荐第10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Theory of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除汉语言

文学本科外)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唐世贵 学 分 数:2 编写日期:2009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

《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实践的积极性。

②以文学史知识为主线,以文体知识为切入点,以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养成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 1

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适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小论文、应用文写作或者课堂讨论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包括观点的创新、不同视野的理解、课外读书笔记,通过实际写作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等。老师负有指导任务(课堂指导、口头答疑、书面修改、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指导等)。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解的方式解决。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以作业方式完成,每个学生不少于3—5篇,多者不限。

2.诗文背诵:注重诗文背诵习惯的培养,采用课堂提问和加分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注意文学素养的提高和诗词曲格律知识的了解。

3.讨论教学:指课外集中的专门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师生共同展开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增进对于有关问题的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讨论教学贯彻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

4.影视观摩:通过观赏影视精彩片断,扩展知识、增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以考查为主,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计分;考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面试或笔试问答(试题以试题库为主)、诗文背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共同进行,并同时参照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学习心得、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综合考察和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言志:人类情感的宣泄(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诗歌能够渲泻人类的思想情感。诗歌由二言与三言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在唐代形成了格律诗。诗歌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终于打破了这种格局。诗体得到了大解放,一种自由灵动的新诗,最终形成了诗歌的主流。赋,源自于《楚辞》,也是一种韵文。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候人歌、蒹葭、陌上桑、登楼赋、再别康桥、雨巷

2、老师讲解篇目:归妹·上

六、弹歌、越人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尚书》曰:“诗言志,歌永长”。原始劳动歌谣《归妹·上六》;爱情歌谣《越人歌》

难点:易经八卦常识,王粲《登楼赋》等,就是这一类抒情小赋。

第二单元幻想:人的历史之神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唯一一部神话总集,但内容驳杂而紊乱,也没有故事的连贯性。然而,人类童年的历史,我们现在不可能从物质方面进行复原了,也只能从先秦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神话传说中找到某些历史的影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山海经、玄鸟、桃花源记、搜神记(三则)

2、老师讲解篇目:天问(节选)、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中国神话的源流;屈原的《天问》

难点:词的格律问题;《桃花源记》、《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并不就是神话,而是要从这些文类中的幻想──神话、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发掘出其隐含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哲理,给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有何启迪。

第三单元自然:美的历程(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与宇宙大生命同构互动中,生死相依,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在对母亲般的亲畏中,自然之子秉物游心,物我交融,这就是主体对自然的审美感悟。美,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她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称得上美。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秋水、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牡丹亭·游园、

2、老师讲解篇目:老子、蜀道难、再游黄山记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讲解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作导游辞,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解说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文学作为一种主体审美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的。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美却由单一到繁多,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格局。换一句话说,美的人生,才称得上完美的人生,才够得上真正实现了人的价值——这就是自然之法则。

第四单元文笔:通古今之变(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学”一词,见于《论语》,却不是今天意义的文学,而是指的所有文章。魏晋时期文学走向了自觉,这样,学术著述与文学作品才开始了分离。因而,每当历史发生变革的前后,都会出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鸿篇巨制。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五蠹、燕歌行、五代史伶官传序、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圆圆曲

2、老师讲解篇目:垓下之围、双调·夜行船(秋思)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

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人类不仅生存在历史之中,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历史。由于人类用文学记载历史,同时历史与文学就经常处于互动之中,她们或生动地描绘人生的理想;或深刻地预言了国家危机;或鼓动呐喊,砸碎阻碍历史发展的桎梏。或冷静地剖析,理清历史发展的脉胳。她们既充满了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又饱含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引导人类向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前进!

难点:曲之格律。

第五单元文明:冲突与对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剧烈的冲突,又有在交融中实施了中间突破,甚至面临颠覆与灭绝的处境。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由孤立向融合变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文明的独特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全球化潮流的出现,是以冲突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留自己民族文明的独立的品格,同时,还要用和平的对话取代野蛮的冲突,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舞会以后、麦琪的礼物、弃绝

2、老师讲解篇目:长恨歌、绳子的故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周易••贲•彖》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一词,在古汉语中出现。人类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这种文明总是在冲突中发展,在对话中重新获得新生。

难点:法律书的写作。

第六单元学问:文心诗品(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学问是一个人后天获得的才华与智慧,而文心诗品却是文学向我们展示的审美境界,因而,学问应该是文心诗品的基础,文心诗品又是学问的一种体现。古人曾以“文心”来形容文学创作的运思,所谓“文心”者,乃“为文之心”也。所谓“诗品”,乃是一种文学的审美活动,如品评人物,赏定高下。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诗品序(节选)、祭十二郎文、李凭箜篌引、项脊轩志、板桥题画(三则)、希望、不朽——我的宗教、钱

2、老师讲解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秋兴八首(其

一、其八)、《屈原》与《厘雅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文学是一种能够高度体现美的艺术门类,也是审美活动最广阔的天地。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作,或豪放疏朗、或典丽纤浓,充满着语言和文字的永恒魅力。

难点:文心诗品;申论写作。

第七单元人生:养浩然之气(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提出来的: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养成,充满着痛苦、挫折与磨难,甚至要经历死亡的考验。她的养成,使主体自觉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道德的充沛和与宇宙合一的欢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登幽州台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金缕曲(赠梁汾)、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2、老师讲解篇目:孟子(七则、正气歌、少年中国说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与写作。

难点: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了人的独立与尊严,为了自由与平等,真理与道义,主体勇敢地承担历史的使命,从而使生命与人格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这便是人类的沧桑大道。

附录(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定位为“语文文化”,由此,讲解《中国文化简介》。《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包括《应用文语言文字表达》、《口才与演讲训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语言逻辑》、《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用语》。《写作能力培养》包括《一般应用文写作概述》、《毕业论文写作及范文》、《公文写作格式简解》、《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详解》,从语言、写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学习的平台。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概貌和诗词曲格律常识。

2、了解口语表达的含义、特点、原则和要求;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3、了解各种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应用文文体常识及写作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法定公文的写作格式。

重点:

1、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让学生恰当机敏地进行语文交际能力培养。

2、如何把理论与所学的课文后《思考与实践》的要求相结合。申论写作全过程。

难点:

1、指导学生熟练运用人际传播中的常用语言技巧。

2、诗词曲格律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

开拓视野、把握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选修课,为巩固其它课程的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它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世贵.大学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2、参考书:

[1](清)纪昀等主编.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2]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晋)常璩.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8.

[4](汉)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5](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8.

[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

[8]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9]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11]袁珂.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3]郭沫若.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4]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

[15](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

[1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7]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3.5.

[18]褚斌杰等.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9]郁贤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周祖谟.方言校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

第11篇:语文课程教学篇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目

诗歌:

黄鹂(徐志摩)寂寞(卞之琳)死水(闻一多)雨巷(戴望舒)你说,你最爱这原野(冯至)春(穆旦)我遥望(曾卓)麦地(海子)登高(杜甫)锦瑟(李商隐)归园田居(陶渊明)

散文:

跑警报(汪曾祺)小狗包弟(巴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金岳霖先生(汪曾祺)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前方(曹文轩)想北平(老舍)今生今世的证据(刘量程)我与地坛(史铁生)不会变形的金刚(毕淑敏)老杨(杨绛) 风筝(鲁迅)

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项链(莫泊桑)祝福(鲁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科夫)等待散场(刘心武)差别(布鲁德.克里斯蒂安)荷花淀(孙犁)宝玉挨打(曹雪芹)变形记(卡夫卡)

说明文: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双语言时代(周有光)、仙湖罗布泊

议论文: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培养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

新闻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落日(朱启平)

文言文:

项脊轩志赤壁赋陈情表鸿门宴醉翁亭记

第12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论文

——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相互结合

姓名:麻晓桢 学号:2012620059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4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开放语文课程,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搜集、去整理、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把语文学习与平时的生活充分的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将思考探索的结果重新回归到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来,去合作,去交流,去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拓展 结合

【正文】

《语文课程教学论》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知识的迁移。

(一)课外扩展的定义

开放性课堂教学应当是民主的、和谐的、轻松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活动易于展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在开放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关于课外阅读的拓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各学科的课程负担过大,极大地压缩了课外语文阅读的拓展;初中生却因为自身和老师指导不利,很少甚至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最终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的缺失。那么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条:

(1)加强合理、科学有效的学科指导。 (2)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3)结合实际,合理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4) 阶段性、有步骤的推动课外阅读。

课堂,其实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始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三)拓展的几种策略

1、围绕文本积极备课,做好预设性拓展

2、立足课堂及时应变,进行生成性拓展 (1)巧用错误,归谬引申 (2)借助质疑,顺藤摸瓜 (3)直面发难,润物无声

抓课堂对话做好生成性拓展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后才能自发、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拓展应有的品性

在一节课中,抓准时机的好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生命线。但过多、泛化的拓展却会削弱对文本的解读,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拓展要有效,实在,就要遵循语文课自身的品性。

(1)文本性 “读文必须悟道,悟道要会读文。”“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还要使他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就道悟文,品位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本分。”⑤这些话语强调的都是研读文本的重要性。教学需要拓展,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尤其是课内的生成性拓展往往有更大的随机性,更应该立足文本,否则“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雷雨》教学,许多老师图省力,就让学生看话剧或是电视剧来代替文本教学,结果是学生评价人物,不着边际。如《项链》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伏笔,导致情节续写,荒诞离奇,一味搞笑求趣味。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不尊重课本,随意添加情节,追求表面热闹。这些都将失去拓展教学的“信度”。教师应在设疑激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强对文本自主诵读、感悟、体验,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性评价。“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拓展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⑥只有注重文本性原则,才能使语文课象语文课,不至于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欣赏课等。

(2)必要性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密切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堂拓展教学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原则中的“听说读写教学互相促进原则、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互相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互相配合原则”,也符合新课标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和”的要求。但课程改革中的语文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二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划上等号。有些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的理解的偏差和对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观点的断章取义,于是,便随心所欲的将文本进行任意肢解和拓展,想怎样拓展就怎样拓展,想拓展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不考虑是否有拓展的必要,于是有些拓展就出现了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的闹剧。如在《我若为王》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教学的形象化,就在课件中引进了《还珠格格》电视剧中的皇帝、皇后、皇子等画面,这可好,一下子就使课堂炸开了锅,那些学生是高兴了,可是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些拓展不利于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或只对少数几个学生起作用的的话就失去他的实效性,就不予考虑。因此,在进行文本拓展时,首先要考虑其必要性。

(3)适度性 拓展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以量多取胜。有效的拓展,内容不在多,而在于恰到好处。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当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有些教师把课堂的拓展当作展现自己才华的“卖点”。笔者听过一堂《赤壁怀古》的公开课,该教师介绍苏轼时从三苏名震京师讲到乌台诗案讲到被贬黄州,从得罪当权、得罪皇帝的诗篇讲到皇帝的爱才不杀洋洋洒洒讲了十几分钟,比较形象还从周瑜的年少有为带出了周瑜精通音律的万人迷的风流形象。这样的课让学生爱听,但由于教师课外知识讲的过多,对学生进行课文的研读的指导就相应减少了,导致学生对诗的内容理解不透,重点没有抓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拓展内容和形式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容量是大了,但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甚至无所适从,课后没有什么印象,这样的拓展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我与地坛》中大介绍史铁生与某国际体育明星的友谊、在《荷塘月色》中来段即兴的舞蹈表演,这样拓展虽能活跃课堂气氛,却谈不上提高语文素养。适度性原则要求课堂拓展时关注语文课本身的内涵,不必“每课必拓”,不要因追求时髦而失去文化本身的精髓。

【结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为每一名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每一名学生架设了成才的桥梁,充分体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变化和适应,虽然拓展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流行风”,但却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发出,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拓展才能渐入佳境。 对语文课堂拓展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下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拓展虽然有诸多的误区和不足,但它的优点正被广大的教师所实践着。我们教师只有脚踏实地的以文本为基础,遵循语文课该有的品性,做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才能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激情的课堂。

第13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

一、填空题 (10分)

1、语文学科的发展

(1)学科萌芽期(1897—1921年) (2)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 (3)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 (4)学科发展期(1978年至今)

2、语文名称的演变

(1)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 (2)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3)“国语”——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4)“语文”——语文学科的定名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1956—1958) (6) “语文”——1958年后至今

3、古代语文教材

(1)识字类: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其他:《声律蒙求》、《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 (2)韵语知识类:《昔时贤文》、《名物蒙求》等 (3)经史类:“五经”“四书” (4)文选读本: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其后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机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影响最大、流传最久),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4、语文课程性质及其理解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语文课程目标——义教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维度、五个方面(显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 三个维度(隐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高中总目标的五个层面及其具体内容 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 感受•鉴赏

形式——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内容——情感: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民族性——强调整体把握。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9、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必修 5个模块 ; 选修 5个系列 任选4个模块。

选修: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0、语文教师素养——车

人格素养——发动机 专业素养——油

教学素养——良好性能的其他设备+开车技术 科研素养——锦上添花

11、语文教学方法

(1)以师讲为主:讲解法、讲读法、讲练法、串讲法 (2)以生为主:讨论法、复述法

(3)以师生互动为主:问答法、谈话法 (4)以评为主:评析法、评点法 (5)以读为主:朗读法、吟诵法

(6)以品为主:品读法、品析法、品评法 (7)以演示为主:观察法、观摩法、参观法、(实验或挂图等)演示法 (8)以操练为主:练习法、提纲法、表演法

(9)以相关文本为对象:思路法、比较法、互文法 (10)以环境为对象:情境法

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⑥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12、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意义

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 提高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的内容

 依据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划分,包括识字写字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学习等四大子系统。

 阅读:熟读背诵、精思、博览(略读、通读、跳读、速读)、查工具书、积累  写作:规范书写、练笔、积累

 口语交际:普通话、文明得体、耐心专注倾听、自信负责表达等。

(3)培养原则

      计划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4)培养过程

 一般包括明确意义、掌握知识和认真实践等三个方面。  1.明确意义。  如默读:(1)对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提高阅读的效率;(3)可以不受阅读环境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4)可以培养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感情。  2.掌握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要求等几方面。如默读,其多种方法——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读,快速的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带音动嘴,不指读等。  3.认真实践。

二、板书设计 (评析5分+设计15分)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 高度的概括性 : 《故都的秋》

 语言精炼

 内容全面(课题、作者、出处、内容脉络、表达特点技巧、主旨、情感等)

 清晰的条理性

 层次分明  脉络清晰

 周密的计划性

 形式  顺序  时机

 适当的灵活性:

 自我的及时修改、增减甚至重新设计  注重学生现场的合理用词等的融合

 整体的艺术性:

 字形的正确工整美观  布局的科学合理美观

 主板书:占整体的 35/,中间或左侧或中侧偏左。  副板书:占整体的2/5两边或右侧

 形式的丰富巧妙形象

三、赏析和设计 (赏析段落10分+撰写段落教学的说课稿40分)

说课稿分数比重:(1)说课内容及其顺序的合理安排 5分

(2)教材分析 5分

(3)教学目标表述的规范与合理 5分

(4)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5分

(5)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10分

(6)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10分 课文:《乡愁》、《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步》、《春》、《背影》

四、论述题 (20分)

可能有些知识点漏写了,希望大家自己补充,祝大家考试顺利,元旦快乐!

第14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了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课程在学生经过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经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成为极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1. 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集成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 能准确的阅读理解当代作品,能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结识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类融合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问题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写出的文章应在肢体、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

5. 提倡善于诱导、善于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4学时,共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三、课程教学媒体设计

1. 文字教材

基本教材《大学语文》适用本。全书选文36篇,其中必读课文26篇,课外阅读课文10篇(注★为课外阅读课文),书末附录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可纳入必读课文讲析中。

辅助教材《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由26篇必读课文的题解、课文分析、古文今译、思考练习答案等内容,同基本教材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程内容。

2. 音像教材

录像课(3盘,每盘30分钟)

四、作业练习

可闻富有“思考与联系”,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字词知识。可视情况分别必作和选作,也可作必要的补充,针对实际效果灵活掌握。

作文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全学期布置2至4篇。要重视对学生课外写作的指导,提倡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办墙报,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要使学生养成讲普通话和使

用一般字典的习惯。

五、关于考试

1. 本课程为省开课,有省校教学处命题,闭卷考试。

2. 考试范围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26篇必读课文包括题解、课文分析内容、原文、注释都在考试范围之内。

3. 考试题型有(1)填空(20%);(2)选择(10%);(3)解释词语(10%);(4)古文今译(20%);(5)简答题(20%);(6)分析题(20%)。

第15篇:新学期语文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堂教学

“活学活用”洋思中学经验,推行“一五三Ο”课堂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文色彩语文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自己授课艺术水平。

鉴于本学期学校取消早读的实际,建议语文课在学习新课之前,开展10分钟诵经活动。背诵、温习从前学过的课文和要求记住的文学常识、字词解释等语文知识。

同时,语文老师要做到“课前三分钟侯课”、“下课铃响不拖堂”等教务处在课堂常规方面提出的要求。

二、教案格式

本学期学校为减轻老师的劳动强度,及时推出“无纸化办公”、“透明化教学”等新举措。为此语文教案在格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文教案”、“作文教案”和“单元教案”全部采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其中,“课文教案”只保留“课文题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教学体会”以及“备课组长”、“组员”等栏目;“作文教案” 保留“作文题目”、“课时”、“写作目的”、“写作要求”、“写作指导”、“作文批改及讲评情况记录”等栏目;“单元教案”

”包括“单元内容说明”、“学习学法指导”、“课文课时安排”等栏目。

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备好的课通过“网上邻居”及时上传到“c3-ggazjj”微机上备份。这台机器的D盘“语文教研组”设有“本学期教案”。在这个共享文件夹下,又分别建有“初一备课组”、“初二备课组”、“初三备课组”、“初四备课组”四个子文件夹。打开相应的子文件夹,将“课文教案”、“作文教案”、“单元教案”和“教师下水文”分门别类地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以备教务处一月一次进行的教案大检查。

三、科研课题

本学期继续进行“创新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的研究。在“选材”、“立意”创新的基础上,本学期探讨“语言”创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写一个勤奋工作的人,就将其比作老黄牛,这就是语言缺乏创新的表现。其实住在油区的人,见到的磕头机远比老黄牛多,磕头机日夜不停的转动(故障除外),看上去比老黄牛敬业得多。

近几年学生作文存在语言干瘪、比喻落入俗套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希望这一问题能得到改观,学期末能拿出阶段性试验报告来。

四、竞赛辅导

课外辅导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将把各年级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同学集合起来,根据学生的

兴趣、特长,把学生分成“写人”、“记事”、“抒情”、“议论”、“读后感”五个小组,加强阅读、感悟和写作的强化训练,争取在油田第十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五、语文沙龙

本学期学校减少教研活动次数,但我们认为语文老师定期聚会,传递语文教改信息、倾诉语文教学甘苦、切磋语文教学技艺,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决定成立“语文教学沙龙”。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二下午4:00,地点还是文学社,如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除外。与语文教研活动不同的是,每次活动时间可长可短,不受一节课的限制。

六、阅读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本学期非毕业班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继续在学生阅览室开展传统阅读外,实验班的学生还要在电子教室继续进行网络条件下的语文阅读实验,目前进行试验的条件已经成熟,软、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为了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同时避免不良网站对学生的影响,建议老师把要学生阅读的网站用网页压缩软件先将其下载下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网络阅读课后要写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

七、作业批改

本学期学校要求所有的作业全批全改,且要做到及时批改。针对语文作业的特点,难度在作文批改上。

每篇作文必须要有总批语,提倡有眉批和旁批。各种批语要有针对性,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已经改正的错别字,老师要及时批阅。

八、教学案例

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在探究精神的指引下,学生对一篇课文肯定会有独特的理解。某些问题的提出,是语文老师始料不及的。如有个老师在教《松鼠》(初语第一册第十九课)一文时,班上有一个女生就提出,课文的开头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文章的结尾却又写“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前后文字一对比,这个女同学对本文的行文提出质疑,那么驯良、乖巧、讨人喜爱的小松鼠,人们干吗要剥它的皮,吃它的肉呢?这样写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因此这位同学提出把本文从初语教材中删去或要保留需从文字上作些修改的建议,也有的同学不以为然,指出文章的结尾只不过是平时的说明罢了。

如果把这些典型的教学案例记录到“教学后记”中,以引起后来老师准备本课时注意,岂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九、教师下水文

学生作文训练次数,根据《大纲》规定,每学期不少于6次,且经常进行片断训练,因此教师下水文的篇数,每学期在6—8篇左右。建议将这些文章一并输入微机,目的是把感觉自己写得不错的文章,上传给有关的站或在校刊《扬帆》上发表。在收获教学成绩的同时,亦可收获另一份惊喜。

总之,上述九个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使语文教研组在本学期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能够走在语文教研教改的前列,在中考或联考中,无论是优秀率、及格率还是平均分都能名列前茅。

第16篇:高一语文课程纲要

《高一语文必修

1、必修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普通高中课程

教学材料:高一语文必修

1、必修2,必修3第2单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目名称:高一语文

授课老师:李太璞 李锐丽 张禄生,伍锦德,唐秀峰,毛秀霞,

代学萌,谷建辉,师玉强,赵静,党蓉蓉

授课时间:100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能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说出诗歌形象,归纳总结作者感情。

3、朗诵小说或剧本的精彩片段,能说出情节的发展脉络,总结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4、阅读应用文,能筛选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5、能阅读议论文本,找出议论文的论点及论据,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6、阅读有关文学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出个性解读。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8月24日-8月28日)

导言案 师生共同分享课程规划整体安排 ……………………………1课时

高一语文 必修1

第一单元(共7课时)

《沁园春 长沙》 ……………………………………………2课时

《雨巷》………………………………………………1课时

第二周(8月31日-9月4日)

《再别康桥》………………………………………………2课时

《优美的汉字》………………………………………………1课时

作文……………………………………………………………2课时

第三周(9月9日-9月11日)

第二单元(共13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3课时

第四周(9月14日-9月18日)

《荆轲刺秦王》………………………………………………4课时

讲评作文…………………………………………………1课时

第五周(9月21日-9月25日)第一次月考

《鸿门宴》………………………………………………… 4课时

名著导读《论语》………………………………………… 1课时

第六周(9月28日—10月2号)(10月1日-10月7日)(本周放假)

第七周(10月8日-10月9日)

评讲月考试卷…………………………………………………2课时

《鸿门宴》……………………………………………………3课时

第八周(10月12日-10月16日)

第三单元(4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 2课时

《小狗包弟》………………………………………………… 1课时

作文……………………………………………………………2课时

第九周(10月19日-10月23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课时

第四单元(共5课时)

《短新闻两篇》……………………………………………3课时

作文讲评……………………………………………………1课时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1课时

第十周(10月26日-10月30日)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课时

高一语文 必修2

第一单元(共5课时)

《荷塘月色》 ……………………………………………………2课时

《故都的秋》……………………………………………………2课时

第十一周(11月2日-11月6日)

《囚绿记》………………………………………………………1课时

名著导读·家…………………………………………………1课时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月9日-11月13日)

评讲期中考试试卷……………………………………………2课时

第二单元(共8课时)《诗经》………………………………………………………2课时 梳理探究 ……………………………………………………1课时

第十三周(11月16日-11月20日)

《离骚》……………………………………………………2课时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1课时

作文………………………………………………………2课时

第十四周(11月23日-11月27日)

《诗三首之短歌行 归园田居》……………………………2课时

讲评作文……………………………………………………2课时

《孔雀东南飞》……………………………………………1课时

第十五周(11月30日-12月4日)

《孔雀东南飞》……………………………………………2课时

第三单元(共10课时)

《兰亭集序》………………………………………………3课时

准备月考

第十六周(12月7日-12月11日)

月考及讲评

名著导读《家》……………………………………………1课时

第十七周(12月14日-12月18日)

《赤壁赋》…………………………………………………3课时

作文……………………………………………………………2课时

第十八周(12月21日-12月25日)

《游褒禅山记》………………………………………………4课时

作文评讲…………………………………………………………1课时

第十九周(12月28日-12月31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1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课时

作文……………………………………………………………2课时

第二十周(1月4日-1月8日)

梳理探究……………………………………………………3课时

作文评讲…………………………………………………………1课时

第二十一周(1月11号—1月15号)

高一语文 必修

3第二单元(共10课时)

《蜀道难》……………………………………………………………………3课时

《杜甫诗三首》………………………………………………………………2课时

第二十二周(1月18日-1月22日)

《琵琶行》……………………………………………………………………3课时

《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

第二十三周(1月25日-1月29日)

复习备考

第二十四周(2月1号—2月 5号)

第二十五周(2月8号—2月12号

质量分析,评讲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实施】

(一)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学习。

(三)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延伸:开展研究性课题

【课程评价】

1、评价指标:(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

(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

2、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

(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

(2)结果性评价按150制评分。

每节课争取百分之八十的达标率,未达标的同学课下重点辅导。

第17篇: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六年级下册)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使用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课时:108课时

背景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编了二十一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较全面的总结、归纳了文章的读写方法。因此,语文学习要在文章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的基础上,更注重阅读及表达方法的习得,这也是本册学习的重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比较准确的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习作中学生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但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和引导。 目标

1、通过自学,同桌互助,展示交流、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美观书写生字,体现汉字的优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了解表达的顺序,领悟表达的方法,进一步发展阅读、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认真上好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继续练习写读后感。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5、.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用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小学生活,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组织讨论或展开调查活动。

二、内容安排

第一组:人生感悟(12课时)

1.《文言文两则》„„„„„„„„„„„2课时

2.《匆匆》„„„„„„„„„„„„„„2课时

3.《桃花心木》„„„„„„„„„„„„2课时

4*《顶碗少年》„„„„„„„„„„„„1课时

5*《手指》 „„„„„„„„„„„„„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第二组:民风民俗(13课时)

6.《北京的春节》„„„„„„„„„„2课时

7* 《藏戏 》„„„„„„„„„„„„„2课时

8*《各具特色的民居》„„„„„„„„ 1课时

9*《和田的维吾尔》 „„„„„„ 1课时

《语文园地二》„„„„„„„„„„„5课时

第三组:深深的怀念民风民俗(13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3课时

11*《 灯光》„„„„„„„„„„„„„1课时

12.《为人民服务》„„„„„„„„„„„ 2课时

13* 《一夜的工作》„„„„„„„„„„2课时

《语文园地三》„„„„„„„„„„„5课时

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民风民俗(15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3课时

15.《凡卡》„„„„„„„„„„„3课时左右

16* 《鲁宾孙漂流记》„„„„„„„„„„„2课时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

《语文园地四》„„„„„„„„„„„5课时

第五组科学精神民风民俗(10课时)

18.《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19*《千年梦圆在今朝》„„„„„„„„„„„1课时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21*《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第六组难忘小学(19课时)

一、成长足迹„„„„„„„„„„„7课时

二、依依惜别„„„„„„„„„„„7课时

三、古诗词背诵„„„„„„„„„„„5课时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课后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流平台以及所附九篇选读课文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3、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可联系春节习俗,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毕业前夕,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活动

1、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写至少80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方法自主识写。组织开展一次写作比赛,要求学生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2、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学习十篇精读课文和十一篇略读课文。阅读中着力培养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开展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领会文章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也是本学期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课外阅读:每两周举行一次好书交流会,分享课外读书的收获。

3、习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五次习作和六次小练笔,除了写纪实和想象作文外,还要学些活动总结 。习作中要注意有一定的速度,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通过范文引导、自评互评、认真修改等方式提高习作质量及水平。

4、口语交际

根据教材的安排,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活动安排如下:辩论、演讲。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大胆表达,更重要的是在交际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5、综合性学习

制作成长记录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

四、课程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班级纪念册展评。

第18篇:小学三级语文课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课件

一、教学计划: 1.做试题检测学生底子; 2.梳理、归纳知识点;

3.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对个别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此处省略,单独课件)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主要知识点的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拼音: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

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掌握标调规

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

练一练

一、复习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û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û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二、音调和变调

(1)音调

汉语拼音中有阴、阳、上、去、轻声五个音调

bing

qing

yu

jie

si

kong

jian

guan

lei

ting

wan

jun

mang

ran

ruo

shi

(2)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

一、不的变调为特殊“一”:当它后面跟随的字读第四声,这时候“一”要读第二声;作为序、数词时读第一声;其他情况读第四声

练习:

一起

一对

一只

一份

一张

一一对应

第一

统一

“不”当它的后面跟随的字读第四声,“不”要读第二声;其他情况读第四声。 练习:

不能

不对

不行

不好

不是

不会

不变

上声变调:即两个第三声连起来的时候,拼音标注不变,但是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念成第二声。

可以

审理

省长

腐朽

三、拼写规则

(1)韵母û除了和声母 l、n 相拼不能省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2)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kù’ài(酷爱)--kuài(快) xÿün(西安)--xÿün(先)

练一练

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拼音,注意隔音符号。

()()

()

()()

()

皮袄

提案

将下列音节的错误改正过来。

武:ǔ(wǔ)

有:yiǒu(yǒu)

言:yián( )

雨:yǚ( ) 约:yûý( )

窝:uō( )

女:nǔ( )

预:ǜ( ) 屈:qǖ( )

优: yiōu( )

巧记汉语拼音口诀大全

复韵母:ai

ao

ou

iu

ie

ûe

er

ai

ao

ou

yuo

ye

yue

er

鼻韵母:an

in

ûn

ang

ing

an

yin

yun

ang

yi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姿

屋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in: jin

lin

bin

pin

min

nin

qin

xin

yin

ing: jing ling bing ping ming ning qing

xing

ying

en: ben

pen

men

fen

nen

gen

ken

hen

wen

文 eng: beng

peng

meng

feng

neng

geng

keng

heng

weng

多音字

1、课文中:发相 似 当 扇闷几 看 磨 倒 作 爪 乘 参 舍 溜 量 处尽 调 给 落似 应

2、语文园地: P15 晃 朝假好

易错的字音

1、鼻音与边音:弄 内 纳难 恼 怒

2、前鼻音与后鼻音:劲 峰诚 震 逢 精 紧 醒 境 形 欣 瓶

3、平舍音与翘舌音:粗 者促 阻 楚 初

4、方言音:梦 括 浸 药鞋 吞 绳 俩 阶 咱 遍 些

汉字

会认200个字(P158-160),会写300个字(P161164) 易混淆的字:

1、耍要 些此 钓钩 峰逢 纪记 倍培 访坊 娇骄 内纳 境镜 坚竖 爪瓜 蓝篮 捡拣 状壮 鱼渔 退腿 抢创 俩两 予矛

2、语文园地:P32形近字 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

3、带"月(肉)"旁的字P65 形旁表义 "扌女 氵 讠 木 忄 竹衤" P114

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词语

一、每课词语P165170,会认会写并能理解运用,其中2字词语307个,3字词语13个,四字词语38个

二、特色词语

1、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P114 P71

2、AABB ABAC P99 ABB P131

3、四字成语 P132 八字成语P114 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表颜色的词 P49

5、P50 匆匆地( )( )的 ( )得 ABB式 P131

AABB 又A又B 不A不B P99

三、组词:减一减 P16 P32 加一加 P82 同音形近音近字 P64

句子

一、日积月累

1、名人名言(学习类) P32 P69

2、谚语(祖国风光) P90

3、古诗名句(写景) P98

二、特殊句

被字句 把字句反问句设问句比喻句(P45)拟人句(P54)

标点

1、逗号句号冒号 引号感叹号 顿号

2、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形式P31

在句子中理解词的意思

1、一词多义 P98

2、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P35 P84

3、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P38 P105 P107 P121

阅读

一、主要内容

二、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体会 P54 P67 P68 P118 P125 P41B P106

三、过渡句 P75 中心句 P85

四、

1、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P7 P10 P19 P21 P26 P55 P75 P109 P117(文中小泡泡)

2、每课课后问题

3、提有价值的问题 背诵

1、P15古诗《小儿垂钓》

2、农谚歌谣(瓜果蔬菜)P64 3、对子(描写秋天)P49

4、三字经 P131

5、全背:9课《古诗两首》21课《古诗两首》P37

趣味语文

1、绕口令P50

2、编字谜P132

3、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基础知识] 字

字音:本册“我会写300字,我会认200字”,要求学生读音必须正确,会选择正确读音。

例如:沾水(zhān

zhàn)

凑成(còu zòu) 吹拂(fú

fó)

骤降(zhòu

jù) 字形:其中“我会写300字”能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会区分“同音字、形近字”,能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字义: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就各不相同。因此,学生要学会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①光线

②只,单

③一点儿不剩

④荣誉

⑤身体露着

⑥景物 ⑦平滑

抽:①吸②(植物)长出③减缩,收缩④打⑤取出一部分 (1)小麦抽穗了。

(2)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3)我从书架上抽出我最喜爱看的书。 (4)这件衣服洗后,抽了一厘米。 (5)爸爸一写材料就不停地抽烟。

听写:书后词语表中的生词、以及生字所组的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功夫下在平时,每天听写,使听写形成习惯。)

另外,配合一些单项练习进行巩固积累。

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告诉学生考查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组一词,一字多组又可以进行改错字练习。)

俏()尖()掠()拂()聚()泳()赶()妆()滨()诵()紫() 悄()尘()凉()佛()骤()咏()敢()装()宾()颂()紧() 例如:

静(安静)(平静)(寂静) 净(干净)(洁净)(洗净) 境(环境)(边境)(处境)

例如:明明的小手洗得真干静。(干净) 上课了,操场立刻安净下来。(安静) 我们从小就要懂得保护周围环静。(环境)

多音字组词:(一字多组)

圆圈羊圈

熟悉熟透

将军将领

劳累积累 油炸爆炸

出差差生

撒手播撒

挣断挣扎例如:

将jiāng(将军)(将要)(将来) jiàng(将领)(大将)(将士)近义词:

注视——凝视

鲜艳——艳丽

呼吁——号召 立即——立刻

锐利——尖锐

展开——张开

反义词: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清——浊

廉——贪

功——罪

正——偏

是非

照样子写词语

ABB:

红彤彤

金灿灿

绿油油

兴冲冲

笑嘻嘻 AABB:结结实实

零零星星

郁郁葱葱

密密麻麻 ABCC:风尘仆仆

白发苍苍

风度翩翩

白雪皑皑 AABC:栩栩如生

面面俱到

恋恋不舍

跃跃欲试 ABAC:自由自在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添数字:一心一意

七嘴八舌

三头六臂

四面八方

词语解释:(根据词义写词语) 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耀眼。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挨挨挤挤:(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课文指荷叶长得很茂密,互相挤在一起。

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制。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

欢歌笑语:欢乐地歌唱谈论。形容非常快乐、热闹。 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 饥寒交迫:饥饿和寒冷同时逼迫。 皑皑白雪:洁白的雪。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填量词 一()燕子

一()细线

一()细雨

一()赞歌

填上恰当的词语

明确“的、地、得”的用法,通过举例知道什么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即可。告诉学生考查形式多样(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既可以补充完整也可以进行词语搭配或连线。

(肥沃)的土地

()的大雪

()的姿势

抄写句子:学会积累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可以采用听写的方式,做适当的检查,强化记忆。抄写时做到:不多字,不落字,标点也要抄正确,书写工整规范。

加标点:主要练习有提示语的句子。

关联词语:要求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择填空。 (并列)又……又……

(并列)有的……有的…… (因果)因为……所以……

(假设)一……就……

(假设)如果……就…… (转折)虽然……但是 (选择)不是……而是……

(条件)既然……就……

(条件)只有……才…… (条件)只要……就……

(条件)只要……也…… (条件)不光……都……

①()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我们决不能忽略它。 ③()太阳离地球太远,()我们并不感觉到它有那么热。 ④()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学到新知识。

⑤()她是阮恒的朋友,()阮恒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她的生命。 ⑥()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⑦()没有太阳,地球()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仿写句子(以比喻句为主,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要准确恰当)

……像…………仿佛……

反问句:就是通过反问的句式,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反问句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表达意思明确 的小例句进行练习:

例1 今天数学口算,小红做得又快又准,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例2 已经上课了,你怎么还说话呀?

1 .了解“总分段式”;能够在文中找到“总起句”、“过渡句”。

2.写一段话:能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习作

园地一: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园地二: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园地三: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或爱好。 园地四:你有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写一写。 园地五:写写你和父母之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园地六:选择一样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 园地七:把你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园地八:展开想象编故事。

——2014年7月6日

第19篇: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设计者:全体六年级教师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目标

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准确认读掌握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

4、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5、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6、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5、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习得交际的技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

6、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组织学习例文,结合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建构自己的习作。重视作文的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在修改中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二、课程内容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共安排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本册继续安排了“综合性练习”1个。具体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2课时

阅读课文25篇 每篇课文2-3课时习作7篇 2课时 练习7个 2课时 综合性学习1个 3课时

三、实施建议

本册教材将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采取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重视学生自我学习的训练。另外,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和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具体如下:

(一)阅读教学

首先,要始终把握好教学重点。本册训练重点主要是:(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其次,要充分利用按主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从整个单元入手钻研文本,发掘本单元课文之间的共性特征与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提高。第三,要把积累和运用放在重要位置。

(二)关于习作

(1)、吃准目标,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2)、明确编排意图,积极主动创造(

3、)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

(三)、练习建议

合理分配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眼神。口语交际练习要尽力创设双向,多向互动的清净,并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四、课程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和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语文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结合《标准》的评价要求,要涵盖学生语文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评价,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与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除了书面考试,还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参考《标准》的建议,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来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设计者:全体六年级教师 教学时数:12课时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理解生词的意思并练习运用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亡国之恨,认识和了解陆游和杜甫两位爱国诗人。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分内涵,培养感悟。披文入情,训练语言文字,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3、习作一: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要写得细腻感人。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包括《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四篇课文及一篇习作、一个练习。选文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表达了古今中外的不同类型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这些课文,能够点燃孩子们的爱国激情,在喜与悲的精神碰撞中,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讴歌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民族精神伟大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郑成功》介绍了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塑造出智勇双全一代名将的高大形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深怀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忘我工作,最终客死异国他乡的故事,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特有的爱国形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则就收复失地、祖国统一这一问题抒发了诗人的喜与悲。

该单元精选的四篇课文集中反映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编排主旨。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有助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每篇课文还配有新颖精美、富有情趣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品读这组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能体味到古代中国狼烟中黎民百姓的痛苦生活,能回忆起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能听到中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心声,能聆听到改革开放奏响的欢歌,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涌动的滚滚春潮,能思索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能激发出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三、课程实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并养成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前对祖国优美山河、各地物产、民族风情进行了解,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完课文以后写一段话或几行诗表达对祖国或家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郑成功》:抓住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两件事来教学,体会郑成功的爱国心和郑家军的英勇善战。注意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抓住情感线索来教学,开展情感想象,体会肖邦的爱国心。注意积累有关辛勤工作的成语。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古诗两首》: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怀,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的熏陶。

四、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位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况、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不合格四项成绩。最后评出A、B、C、D四个成绩。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材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第二单元 教学时数:9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学习4篇课文, 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31个,学会利用插图,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船长》中的片段。

4、能联系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学习收集资料,通过交流了解汶川地震的动人事迹。

6、学会阅读剧本,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感悟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懂得爱人就是爱己。

7、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表现人物品质。 课程内容

第5课《负荆请罪》(2课时) 第6课《最后的姿势》(2课时) 第7课《船长》(2课时)习作二(1课时) 练习二(2课时)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引导主要用于:(1)对所学知识背后的资料搜集予以指导(2)对学生不理

解的地方释疑(3)对一些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4)课文的导读(示范);(5)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6)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检测。

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中提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评议,通过教师的评价检测,达到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2)预习,解决基本的字词句问题,熟读课文。(3)合作交流,将有质疑的地方放到小组中讨论解决。(4)展示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评议。(5)能将所学知识合理迁移,做到活学活用。(6)课下搜集感兴趣的问题资料,与同学分享交流。

4、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5、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懂得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

6、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7、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8、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9、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课程评价

1、记录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课堂展示情况,做好自评互评。

2、每个阶段,做一次测试。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3、习作练习看成果。

4、教师综合

1、

2、3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档。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材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 教学时数:9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从中获得启迪;领(1)、悟像夏洛蒂这样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 拥有精彩的人生。

(2)、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为人。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 倍”的含义。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4、能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能根据课文引导,阅读一些名著,如《简爱》等;能根据课文范例,学会怎样来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引导学生学会申诉,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6.能通过听、说、写等综合训练,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 课程内容

第9课《小草和大树》(2课时) 第10课《轮椅上的霍金》(2课时) 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2课时)习作三(1课时) 练习三(2课时) 课程实施

2.课程资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引导主要用于:(1)对所学知识背后的资料搜集予以指导(2)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释疑(3)对一些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4)课文的导读(示范);(5)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6)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检测。

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中提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评议,通过教师的评价检测,达到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2)预习,解决基本的字词句问题,熟读课文。(3)合作交流,将有质疑的地方放到小组中讨论解决。(4)展示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评议。(5)能将所学知识合理迁移,做到活学活用。(6)课下搜集感兴趣的问题资料,与同学分享交流。

4.精心编制导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保证作业质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6.讲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强化作为重点。要以教科书的单元或知识块为单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着重注意引导学生把语文基本能力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解决中考中的实际问题。

7.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意识。利用学习小组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方面8.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要有整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的计划。针对文章结构、语言等能够快速提高成效的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统一安排,指导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课程评价

1、记录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课堂展示情况,做好自评互评。

2、每个阶段,做一次测试。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3、习作练习看成果。

4、教师综合

1、

2、3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档。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材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第四单元 教学时数:9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各篇文章,能背诵《姥姥的剪纸》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安塞腰鼓》的第12——16自然段。

2.学生要能够正确书写、运用本单元的21个生字。

3.继续练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识近义词意思的细微差别,辨别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5.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课程内容

第12课《姥姥的剪纸》(2课时) 第13课《牛郎织女》(2课时) 第14课《安塞腰鼓》(2课时)习作四(1课时) 练习四(2课时) 课程实施

3.课程资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引导主要用于:(1)对所学知识背后的资料搜集予以指导(2)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释疑(3)对一些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4)课文的导读(示范);(5)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6)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检测。

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中提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交流评议,通过教师的评价检测,达到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2)预习,解决基本的字词句问题,熟读课文。(3)合作交流,将有质疑的地方放到小组中讨论解决。(4)展示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4.精心编制导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5.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保证作业质量。

6.讲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强化作为重点。要以教科书的单元或知识块为单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着重注意引导学生把语文基本能力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解决中考中的实际问题。

7.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意识。利用学习小组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要有整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的计划。针对文章结构、语言等能够快速提高成效的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统一安排,指导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课程评价

1、记录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课堂展示情况,做好自评互评。

2、每个阶段,做一次测试。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3、习作练习看成果。

4、教师综合

1、

2、3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档。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材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第五单元 教学时数:9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各篇文章,能背诵《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草原》的第

1、2自然段。

2.学生要能够正确书写、运用本单元的27个生字。

3.继续练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识近义词意思的细微差别,辨别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5.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课程内容

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2课时) 第16课《草原》(2课时) 第17课《麋鹿》(2课时)习作五(1课时) 练习五(2课时) 课程实施

4.课程资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教学方式:教师引导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引导主要用于:(1)对所学知识背后的资料搜集予以指导(2)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释疑(3)对一些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4)课文的导读(示范);(5)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6)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检测。

3.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中提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交流

评议,通过教师的评价检测,达到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2)预习,解决基本的字词句问题,熟读课文。(3)合作交流,将有质疑的地方放到小组中讨论解决。(4)展示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评议。(5)能将所学知识合理迁移,做到活学活用。(6)课下搜集感兴趣的问题资料,与同学分享交流。

4.精心编制导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保证作业质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6.讲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强化作为重点。要以教科书的单元或知识块为单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着重注意引导学生把语文基本能力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解决中考中的实际问题。

7.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意识。利用学习小组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方面8.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要有整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的计划。针对文章结构、语言等能够快速提高成效的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统一安排,指导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课程评价

1、记录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课堂展示情况,做好自评互评。

2、每个阶段,做一次测试。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3、习作练习看成果。

4、教师综合

1、

2、3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档。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苏教版 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第六单元 适用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12课时 课程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三)诵读课文,领略名人风采,感受他们的伟大情怀,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认识汉语语言中有趣的倒顺词现象,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五)掌握古诗朗读得停顿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诵《大风歌》,积累语言。

(六)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喜欢的名言。

(七)能够自主选材,并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特别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能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

本单元以“名人风采”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及一个练习和一个习作。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

《钱学森》

《詹天佑》

《鞋匠的儿子》

练习6: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习作6: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实材料,然后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应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研讨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如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资料和材料、同题文的借鉴和引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教学建议:

(1)、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学习本单元的会写字和会认字。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本语言,品析人物的特点。

(3)、在教学的同时,结合文本素材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实事求是、乐于奉献、宽容大度的思想品德教育。

(4)、让学生初步体会倒叙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在表达上的好处。

(5)、复习巩固书信的格式,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书信与别人交流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6)、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方式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评价应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只是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既要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学习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对学生的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表现全面评价。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六年级 授课时间:10课时 课程目标:

(一)、能正确书写生字,会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三)、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

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四)、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六)、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

(七)、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生活中可以读哪些书,不可以读哪些书,并在交流中掌握读书的一般方法。

(八)、诵读《古今贤文(读书篇)》,感悟古人的读书心得。

(九)、指导学生学会文明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际。

(十)、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所含的故事有条理地记叙完整。课程内容:

本单元以“读书有方”为主题,安排了两首古诗、三篇课文及一个练习和一个习作。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课文:《学与问》

《大自然的文字》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练习7: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习作7: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所含的故事有条理地记叙完整,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课程实施建议:

3.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应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研讨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如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资料和材料、同题文的借鉴和引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4.教学建议:

(1)、扎扎实实抓好生字词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4)、注重学法指导,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5)、培养学生阅读报纸的习惯,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评价应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只是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既要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学习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对学生的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表现全面评价。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既有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口头评价,也有对学生课后研讨与练习、背诵默写、学案作业、写作训练等的书面评价。

第20篇: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一门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公共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应能够引导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启蒙心智、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贴近语言、文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

1、提高和强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

2、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3、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学要求:

1、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建立对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认同;

3、培养丰富的想象、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采用文学欣赏与语言应用及写作能力并重、理论阐述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专题来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欣赏,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主体,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为知识模块,安排四个专题。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线索、创作规律、欣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作家及作品,说明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分析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部分,语言应用,安排两个专题。讲授汉语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说话能力实践训练。

第三部分,写作能力。联系我国语言应用的实际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应用能力。了解常用应用文体、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及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师精讲重点篇目以指引学生进入专题,学生通过自学与泛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感情投入。

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结晶。课程组教师教学中介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时如数家珍,欣赏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如痴如醉,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时声情并茂,分析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用对文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学生。 3.师生互动。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之中,有师生齐诵诗词,有课堂提问与回答,有大胆质疑与激烈辩论,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4.古今贯通。

在内容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之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贯通,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讲解古代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之后,引征今人继承这一传统,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创作成功的例证,让古今融为一体。

5.中外对比。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文学作品,但适当穿插题材或体裁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视角、风格有什么不同。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6.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素材,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动静相交,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声情并茂、及时沟通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声音图象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与氛围。 7.网络教学。

学生登陆校园网络平台,可点击我校教师自己设计与制作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该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我校第一批采用卫星传递信息,异地同步进行网络教学的课程。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几千名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学习大学语文网络课程。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文学理论常识、汉语基本常识、写作基本知识。期中、期末占百分之八十,平时考核成绩占百分之二十。

六、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使用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余姗姗、赵金存主编的《大学语文》。前者是教育部推荐高校使用的优秀教材,后者是我院十二五规划教材。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