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童真童趣的经典句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1 21:02:1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童真童趣作文

童真童趣作文

童真>童趣作文

(一)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有没有觉得在哪听过这首童歌,是的,你可能确确实实回答我。没错,这是台湾的歌谣《童年》童年的童真童趣是数不完的,

小时侯,我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刚好外公在念《三字经》,念着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当外公念到“苟不教,性乃迁”时,我觉得有十二分的疑惑,终于忍不住问外公:“狗不叫,什么狗不叫啊?”查点没把外公笑翻呢!外公边捂着肚子边说:“不是啦!是苟不教,不是狗不叫!”“什么嘛?都是‘狗不叫‘啊?”我搔着脑门问。外公笑着说:“你还小,不懂得,有些句子读起来同音,但是却不同字,也不同意思。等你>长大了,上学了,就知道了。”我只好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着。直至到了四年级,在课本上的基础训练里,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禁偷偷笑了出来!也许你觉得好笑,苟不教认为是狗不叫,这也很荒唐吧!的确,现在想起来,还真的好好笑哦,如果编写〈三字经〉的人还在,肯定会被我气死。不过童年的趣事又有谁能够不让人觉得好笑呢?

可爱的童年,隐藏我点点点的秘密。

夏日的繁星,引导我对未来的希翼。

童真童趣作文

(二)

双休日结束了,打开邮箱发现有许多学生发来的周末日记,虽然语言还很稚嫩,但童眼看世界也很精彩,让我们欣赏孩子眼里的世界吧。童舒日记3月16日 星期日 多云转晴 今天下午,妈妈和我学完琴在车上看见一个小布熊,它就像弹簧一样,车一开,小布熊就在高兴地跳舞,车一停,它也跟着停一停,我觉得像是在一个地方看演出一样,我今天特别>幸福。心怡日记3月15日 星期六 多云转晴 今天,学完舞蹈后,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我和哥哥去后院点火烧东西玩,我们把一个小油桶和一把大扫把扔进火里,火烧的可旺了。虽然我和哥哥脸上、身上全是烟灰,但我们玩得很开心。卓辰日记 年3月15日 星期六 多云转晴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辆我一直最想要的组装赛车。 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组装起赛车来。可是我看了半天说明书上的步骤,都没有看懂,我就让妈妈来帮我组装。妈妈说:“你再仔细观察、捉摸,我相信你会成功的!”我便开始仔细研究起来,第一步,第二步„„我一口气组装到了第五步。可是睡觉的时间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的停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来,我便又急忙的组装起了赛车。

最后一步,发动机安装完毕,赛车跑起来了! 这是我自己独立组装起来的赛车!感觉就是不一样。 以后有什么事情,我还要自己去做。

童真童趣作文

(三)

岁月如流水,不断逝去,却又源源而来,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翻开记忆的画册,回想那个富有童真、童趣、童稚的时代,真是回味无穷啊!

一说起童年,趣事就像跟屁虫一样跟了过来。

小时候,见大人们总喜欢拿着一张带有字和画的纸买别人的东西,便充满了好奇和想着模仿的心。于是,便和伙伴们商量起来„„最后,她们都拍手叫好。

那时,奶奶的家门口有片小树林,还有我们家扒猪圈剩下的砖。特别适合当我们的“大卖场”。

说做就做,我们开始动身。用一块砖围成我们想象的房子。当然,我们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以花草为卖品,我们以叶片为钱,以铺平的地方为柜台„

万事俱备,我们便模仿着大人的样子玩了,可真是有趣极了。虽然我们准备时累的挥汗如雨,已经累得懒得动了,但劳动成果使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

虽然这个游戏使我们觉得很新鲜,有趣,但“不速之客”的到来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玩着,兴趣正浓,“神秘的客人”——小鸡大部队来啦!它们like啄食我们的商品,有客人光顾,我们为之高兴。可过了一会儿,他们淘气起来了,到处践踏我们的商品。

我们也不甘示弱,叫来小狗驱赶它们,把它们全部赶回窝中,堵住洞口,我们又开心的玩起来。

我们玩了很长时间,直到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夕阳。直到我们的肚子唱起乐曲,直到我们已经疲惫不堪。

相信,在每个人的记忆库里,都珍藏着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它保存着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在耀眼的珍珠里,找出那充满快乐、童真、稚趣的一页吧!

推荐第2篇:童真童趣 散文

童真童趣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童年总是那么美妙,童年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童年总是那么没心没肺。我们总是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活动,盼望着和亲爱的的老师们一起手拉手。

躺在草地上,双手轻压在小小的脑袋底下,望着天空,尽情享受这蓝天下芬芳的日子;闲暇时间让我们相约在竹林的一角,安静的读者彼此的故事,品尝这润津津的文字;下雨了,老师不让出门,我们就在可爱的班级里做游戏,一阵阵憨笑过后,我们赢了,好高兴啊!2005年的第一场雪,我们与老师相约一起打雪仗,凉丝丝的学雪喳喳真美真甜啊!

推荐第3篇:童真童趣优秀日记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有没有觉得在哪听过这首童歌,是的,你可能确确实实回答我。没错,这是台湾的歌谣《童年》童年的童真童趣是数不完的,

小时侯,我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刚好外公在念《三字经》,念着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当外公念到“苟不教,性乃迁”时,我觉得有十二分的疑惑,终于忍不住问外公:“狗不叫,什么狗不叫啊?”查点没把外公笑翻呢!外公边捂着肚子边说:“不是啦!是苟不教,不是狗不叫!”“什么嘛?都是‘狗不叫‘啊?”我搔着脑门问。外公笑着说:“你还小,不懂得,有些句子读起来同音,但是却不同字,也不同意思。等你长大了,上学了,就知道了。”我只好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着。直至到了四年级,在课本上的基础训练里,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禁偷偷笑了出来!也许你觉得好笑,苟不教认为是狗不叫,这也很荒唐吧!的确,现在想起来,还真的好好笑哦,如果编写〈三字经〉的人还在,肯定会被我气死。不过童年的趣事又有谁能够不让人觉得好笑呢?

可爱的童年,隐藏我点点点的秘密。

夏日的繁星,引导我对未来的希翼。

推荐第4篇:经典诵读 童真童趣

经典诵读 教学设计

朱立霞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推荐第5篇:童真童趣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随着当今社会的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使用电子产品来打消自己的闲暇时间,比如说:电脑、手机等等,他们就是这样使自己“宅”在家里、宿舍里。而越来越少的人们愿意走到户外,去真正的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儿时的那种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更是难寻影踪。故为了使同学们可以真正的亲近生活,寻觅自己的儿时记忆,重返那份童真,我部将举办“童真童趣节”。

二、活动主题:

感受童年的乐趣,重温童年的纯真,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享受轻松的时刻。

三、活动口号:

感受童真,体验童趣,寻找丢失的纯真。

四、活动目的:

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都在抱怨,觉得大学的学习生活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以为他们慢慢的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整天的宅在宿舍里,对着冰冷的手机屏幕或者显示器发呆,一玩就是一天,天天如此。就连一起生活的舍友间都缺少了交流,关系不和睦,故本次活动以达到以下目的:

1、为我校的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活动场面,构建一个为学生娱乐,放松身心的平台。

2、使同学们走宿舍,来亲近与体验真正的生活。

3、使学生们通过本次活动,回忆起自己有趣的童年往事,回忆那些点点滴滴,重返那份真。

4、邀请整个宿舍的舍友同时参加,一起来参加各种游戏,以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

五、活动对象: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时间:

xx年社团文化节期间

七、活动地点:

工商学院生活园区景观大道

八、活动安排:

1、活动策划筹备期:

(1)将我部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活动前期的宣传、场地的布置以及音响效果、所需物品的准备等,同时也需成立特殊小组(主要负责应对特殊的情况)。

(2)准备一个空的展板,用于活动时将在场同学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3)了解不同地区所特有的童年游戏,并学习如何玩,以方便带领同学们一起娱乐。同时,部员内部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以作为谈资。

(4)将所掌握的游戏排序,即明确活动当天所玩游戏的顺序,防止活动现场的混乱。并明确活动现场的负责人,主要是负责对参加的学生进行宣传工作和带领大家一起回忆童年趣事。

(5)拟定邀请人员:主要为社团联合会主席团成员,各位部长以及所有的部员。

(6)宣传:a安排专人负责设计展板,制作展板,摆放至景观大道。

b 同时安排人员负责设计并制作海报,张贴至公告栏。

c 一部各部员进入宿舍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d 一部所有成员可以穿着统一样式的文化衫(衫上印有儿时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一起在景观大道上进行宣传,并放动画片中的少儿歌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驻足了解活动内容。

e 部员可以在与本院相关的qq群里进行宣传。

(7) 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现场的摄影工作,以方便活动结束时将活动照片在景观大道上宣传。

(8)有可能的话召开我部内部人员的例会,安排并交代相关事宜,特别是保证活动现场的稳定秩序。

(9)推选一到两名负责人,主要负责总体工作的掌握,保持与上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同时小组成员要服从负责人的调配。

2、活动开展期间:

(1) 再次确定各项事宜是否已经布置完毕:如场地是否布置完毕,出席的嘉宾是否到了,电教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特别是话筒)。

(2) 按照活动进程单进行活动。(请见附录)

(3) 将我部人员分为若干的几组,分别负责活动的时的游戏、讲故事、带领大家参观儿童时期的物品等。

(4)安排摄影人员负责整个活动的摄影记录,日后整理传与网上。

3.活动后期

(1)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持工作及善后工作。

(2)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收拾比赛现场,收好桌椅、音响、话筒等物品;总结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更改。将比赛中所照的照片传到群空间以及博客上,供大家浏览。

(3) 将活动时的照片洗出来之后放在景观大道,以供同学们欣赏。

(4) 总结本次活动,写一份工作总结。

4.活动预期效果:

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让同学们能真正的走出宿舍,到无限的快乐中去,重返那份真。

5.注意事项:

(1) 我部的工作人员应提前到场,以防止发生特殊的情况。

(2) 落实请假制度,实在没时间的和部长请假,并告知愿意。

(3) 部员一定要事先准备好活动的顺序,维持活动现场秩序的稳定,避免乱场。

(4) 工作应分清,协调好小组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矛盾。

(6) 活动前准备好话筒,调试好音响。

(7) 现场布置应事先做好,展板最好提前出份样本。

(8) 主持人的选择。

(9) 若因天气等情况比赛推迟将另行通知。

(10) 本次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辅以一定的竞赛形式。

6.活动预算(请见附录)

附录1:流程:

a.活动开始时播放歌曲(最好主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同时也是吸引同学们来参加。

b.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

c.首先由我部部员带领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活跃现场气氛。

d.之后按照事先的分组,分别负责活动现场的玩游戏与讲故事等环节,并带领同学们参观所准备的展览。

e.邀请在场同学自由结组,彼此之间进行小型的比赛(例如丢沙包等),并给胜利的一方办法奖品(大大泡泡糖等)。

f.邀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粘在展板上和大家分享。

g.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现场的照相工作。

h.最后,由部长做总结,向同学们宣传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

i.拍照留念。

j.将拍好的照片与写有童年趣事的卡片一并置于景观大道展示。

附录2:物品清单及预算:

物品

数量

单价(元)

总计(元)

展板

2借

话筒

2借

音响

2

文化衫

19

20

360

游戏道具

52

10

10

自己准备

宣传单

1000

0.

1100

奖品

200

0.2

40

展览品

若干

40

合计

550

注:游戏道具主要为毽子、沙包、皮筋、手绢、绳子等。

展览品主要有玻璃球、卡片、洋画、宝(摔牌)、风车、弹弓、泡泡、童年时的零食等。

附录3:活动内容:

(一) 身体对抗类

(1)撞拐子(斗鸡)

人数要求:两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运动性:锻炼腿力和培养集体意识,而且规则明确、竞技性强,更因为具有安全性而得到了极大推广。可操作性:男孩子都喜欢。

(2)握手平衡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反位站立,四个脚在一条之线上,摆出类似于马步的姿势,前脚相抵。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通过向对方施力和放力,尽可能是对方失去平衡而获胜。

评价:这种游戏的架势颇有一点“太极”的感觉。不仅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可以玩。

(3)推手平衡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

评价: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还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用力过小,容易被对手推到,用力过大,容易扑空而失去平衡。

(4)扳手腕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一张桌子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掌相握;另一种是手腕接触。

评价:掰手腕算不上游戏,但是流行程度很高,也是不错的锻炼力量的方法。

(二) 运动对抗类

(1) 丢手绢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人多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手绢

规则说明:规则很简单,不是还有一首歌吗.就是唱游戏规则的,歌词是:\'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地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大家一边唱这个歌一边游戏.评价:这个游戏通常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玩。这种比较“官方”的游戏,在课外似乎并不是很流行。

(2) 老鹰抓小鸡

人数要求:4人以上,多人为佳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一种多人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由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的一字连接在母鸡后面,母鸡需要挡住老鹰,不让其抓到身后的小鸡,而老鹰就要通过跑动等办法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或是让小鸡链断开。直到一定数量的小鸡被抓到。

评价:这个游戏既有“官方”的特点(往往是老师教的),又有“民间”的特性(有一定的流行度),说它“经典”毫不为过!

(3) 打毽子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狭长空地

道具要求:毽子和板子(或者用书代替)

规则说明:类似于打羽毛球,但是更随意。

评价:这不是经典游戏,当然也有人会玩。

(4) 丢沙包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沙包

规则说明:两人互相丢沙包,打中中间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下场,换替补。如果人数不够,则可以三人互换位置。如果中间的人被击中后沙包被接住且没有掉下来,则可得”一条命。

(三) 运动竞技类

(1)跳房子(跳船)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自画场地

道具要求:小石头或其他类似物

规则说明: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跳房子玩法各异,但比较经典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跳四格房,一种是跳10格房。四格房是一个四个正方形组成的,而10格房的最后两格比较大。

评价:如果要推举出一个童年游戏的代表,我认为“跳房子”当之无愧。因为它相当流行,相当经典!

(2) 踢毽子

人数要求:人数不定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毽子

规则说明: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 一般是比谁连续踢得多。

评价:这是一项不错的运动,现在仍然很流行。

(3) 跳绳(单人型)

人数要求:1人以上

场地要求:几乎任意场地

道具要求:绳子

规则说明:没有规则,花样很多,就看你的水平了。

评价:这也是一种运动,而不是游戏。现在也仍然流行。

(4) 跳绳(多人型)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绳子

规则说明:两个人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甩出一个梭形空间,另外一个人找个合适时机钻进去跳,看谁条得多。

评价:比起单人型,多人型又有了一点游戏的特点。我一直觉得这个游戏挺难的,对时机的把握要特别好。

(四) 休闲类

(1)翻绳

人数要求:2人

场地要求:不需要场地

道具要求:毛线(闭环)

规则说明:拿一根毛线,两边接起来,在手中经过一定的变换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评价:是儿童热爱的一种游戏,名称不一,有的地方叫翻棉条、翻牛槽、翻桄子、翻绳、翻线、攀撑子、挑花线。两人游戏,只需三尺左右的线绳一根,一人用两手撑线圈,通过勾线挑转,可翻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常见的有:棋子 块、两扇门、鸡腚眼、十字花、井字、房子、剪子股、面条、老牛 槽、花手绢等。 翻交多于少女中进行,可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大脑发育。

(2)跳橡皮筋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橡皮筋

规则说明:规则简单,但是步法复杂。

评价: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不错的运动和娱乐方式,但是现在的小女孩不知道还玩不玩这种游戏呢?

(3)编花篮

人数要求:4-6人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围成一圈,一个人的腿搭在另一个人腿上,然后一边跳着转,一边念着顺口溜。

评价:这似乎不能称之为游戏,因为没有趣味性和竞技性,只能说是一种运动方式。

(4)击鼓传花

人数要求:好多人

场地要求:任意

道具要求:鼓和花(也可以用其他道具代替)

规则说明:规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

附录4:展览表:

(1) 宝

展览词:还记得小时候自己的课本都被剪下来,用来叠它,很流行的一个游戏。堪称经典!^_^

(2) 洋画

展览词:这个玩物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时代流行游戏的佼佼者,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洋画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赌注,甚至成为一种收藏品。

(3) 玻璃球

展览词:打弹球是童年游戏的一个代表,每每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句歌词“当魔力弹球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长大了”仅以此物怀念我们逝去的童年。

(4) 卡片

展览词:若问自己为什么爱吃干脆面,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喜欢收集里边的卡片,想想当年的水浒108将你收集了多少张??

(5) 风车

展览词:什么都不说了,想想,我们什么时候已不再是追风的少年。

(6) 弹弓

展览词:手里有张弹弓,自己是不是有神射手的感觉呢?

(7) 纸飞机

展览词:当我们还是孩提时,我们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小鸟一样自由的飞翔?稍稍大了一点,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那就让童年的纸飞机带着我们的梦飞翔吧!

(8) 吹泡器

展览词:看着它,你是否想起了小时候自制的吹泡器呢??(*^__^*)

(9) 零食

展览词:看着这些熟悉的零食,是不是在想小时候的自己真的好傻,一块糖就可以把自己“收买”。o(∩_∩)o

(10) 小红花

展览词:j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小红花呢?

推荐第6篇:让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如星辰(推荐)

让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若星辰

──谈小学新课程作文教学 南风小学 赵浩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我认为:

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影响其写作兴趣的心理障碍。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小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打消作文恐惧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作文,学习作文。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法有很多。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的:一是故事激趣。即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刻苦写作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从小立大志,追求崇高理想的热情。二是鼓励激趣。即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对学生作文的批语也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达到爱写、乐写、善写的理想境界。三是

1

榜样激趣。即通过举办板报展出优秀习作,组织学生给杂志投稿,定期评选优秀小作家等形式,让学生破除优秀作文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确立好作文就在你我之间的亲近感。

四、创设情境。这也是激发儿童情感的“金钥匙”。如,指导学生看一幅校园的全景图,想象校园中的景物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把他们当作人,用拟人的方法写景物。这样学生饶有兴趣,扬童趣,写童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体验,重视积累,让学生易于动笔

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源泉,学生在实践中有了体验,自然会写出让人惊喜万分的文章来。作文的欲望和激情来自于生活的实践,充实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我指导学生作文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想,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吸取丰富的写作源泉。

1、记日记,生活中积淀。我们所生活的家庭、社会、学校,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我采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人和事。比如,一次难忘的班委竞选、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参观超市、星期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爬山、为受伤的小鸟包扎伤口、教师节为敬爱的老师献一份礼物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我都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灵,讴歌人物的真善美。这样,一天记录一件事,一年就是许多件事。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有了丰厚的积淀,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全不费工夫。

2

2、多比赛,活动中积淀。小学生,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故事演讲、接力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一次课余生活,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瞎子摸像、踢毽子、打乒乓、跑步等,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积极参与活动,积淀了写作素材。

3、重协调,学科中积淀。我们还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写作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段刻骨铭心的舞蹈音乐欣赏,无不是写作的好题材。语文老师要善于与各学科老师协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写作训练。“大语文”告诉我们:处处是作文,时时是作文,事事是作文。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找春天》时,课前带孩子们到春天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去找一找春天,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丽,再回到课堂中讲一讲“( )是( )的春天。”孩子们的发现可多了,他们说:小草是大地的春天。\油菜花是田野的春天。\蝌蚪是池塘的春天。\风筝是蓝天的春天。这一句句孩子们的真发现、真感受,竟成了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

4、多阅读,名篇中积淀。我们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感悟,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积累起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另一方面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逐步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将课外

3

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段等及时记录下来。我每周周五最后一节语文课,都给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如课外阅读、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学生经过长期积累,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涌向笔端了。

三、鼓励想象,激发思维,让学生敢于创造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想象是踏天磨刀割紫云”的翅膀,想象也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孩子的想象力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1、开放的命题观──让学生有话说,说自己的话:

好的作文命题就如电光火石,一眼看去就会碰出思维的火花,好的命题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帮助学生跳进另一个作文的境界。我们可以学一学新概念作文开放式的命题观,他们的命题向学生生活开放,社会生活开放,经济生活开放,各种传媒开放,向外部世界开放,向内部世界开放。这样,打开了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张扬个性和表现自己联系起来。我曾经把新概念作文的命题和文本引进我的课堂,学生作文的结果是令我很意外,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创造力是不可小看

4

的,仿佛火山下奔腾的熔岩,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就会喷薄而出。而命题,正是这个关键的突破口。

当然开放的命题并不是让学生任意作文,这样仍然会导致作文的盲目性。我所做的就是每次作文供给4~5个命题,每个命题都是不完整,包含了无穷的可能性,填进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平时的周记,我鼓励自由命题,写自己热爱的人,事物,感兴趣的现象,最痴迷的活动,结果,周记里显现出的世界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元。

2、加强文学教育──积累文学语言丰富感性经验,注重人文内涵:

当前语言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文学教育,这个问题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文学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欣赏文学作品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作品阅读广泛了,人的情感也随之丰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提升人的审美品位,让学生理解美,珍惜美,在自己的作品中发现美,创造美。高尔基说:“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文学作品无疑在课本之外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多维的窗,美学的窗。

另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不忘记表现文化关怀和人文精神,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学生文章里缺少的深刻内涵。作家们的观点,

5

情怀将会影响读者。学生将会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让童心和童趣在作文中飞扬。

我们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儿童“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让儿童“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让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宛若星晨。

6

推荐第7篇:守护童真

一起长大的玩具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其实,玩猪蹄儿灯,最大的乐趣,还缘于它的制作过程。

早在腊月二十几,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汤里,刮去了鬃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

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勾,就把猪蹄儿壳勾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尽管你去勾,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但是,想要一块猪油可就难了。没有猪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猪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猪油。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猪油送给我们。

有了猪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裹在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

到了三十晚上,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

(1)联系上下文判断,下面对“觊觎”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A.希望,希图 B偷偷瞧着 C.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2)作者以“一起长大的玩具”为题,记述自己童年做猪蹄灯过年的经历,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推荐第8篇:童真趣事

新年过去拉,孩子们好象都长大拉许多,年前回老家的孩子也回来拉,他们边得更可爱拉。 在早读的时间,我对以前的单词进行拉复习,孩子门记得还不错,都还知道,这让我很高兴,我突然看到过完年回来的大睿坐着什么也不说,,我就问他:“睿睿,你告诉程老师,小猪的英文名字叫什么?”他说:“我不知道。”我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小朋友一起说:“pig”谁知他马上反驳拉:“不对,我妈妈说拉猪是猪。”我听完一楞。随之笑的合不拢嘴。

孩子就是孩子,单纯,天真,可爱!

推荐第9篇:童真日记

童真日记实施方案

日记是我们大家生活、学习的记录。只要把自己在一天中的 所见、所闻、所感,选择其中最有童趣,最具童言的记录下来就是童真日记。写童真日记,对学生来说,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通过童真日记,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训练观察力、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锻炼学生的品质、恒心和耐性。能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材料和语言词汇的储备。

一、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童真日记往往比作文写得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学生喜欢写童真日记就是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1、提高师生对童真日记写作训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3、探索童真日记批阅途径和评价方法,即能调动学生写童真日记的积极性,又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 我们可以通过童真日记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主动感受生活,对生活做一些思考,并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靓丽。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门户,也是作文的起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并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要传授观察方法,教给观察路径,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家谢冰心说过:“写童真日记是练习作文最良好的方法。”作家马烽也谈道:“写童真日记对我文字的提高起了不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写童真日记,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真情,不说假话、不套空话,进而培养学生写观察童真日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应通过童真日记写作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4、通过童真日记写作促学生自我教育

童真日记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真实的思想记载,是孩子前进的足迹,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材料。在一定的时候,翻开童真日记看看,前一段的经历和思想会像电影镜头似的一件件一桩桩展现在自己眼前。可以像照镜子似的,对照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在童真日记中记下的决心,是实现了还是落空了;看看自己前进的步伐是加快了还是缓慢了;可以激励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教师可以通过童真日记写作训练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童真日记滋润心灵、启迪智慧、强健体魄、提高悟性、激发创新,从而找出一条培养学生真善美诗化人生的最佳途径。

5、探索出一条写作教学的新路子。

童真日记能带给孩子们自由表达的快乐,从而激发习作兴趣。叶圣陶先生曾明示: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写,一两句也可以。一位作家在谈到童真日记时说:“童真日记应该是心灵与纸笔的对话,是自由的闲庭散步。”所以,我们想通过童真日记写作训练,探索一条写作教学的新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提高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1、概念的界定

童真日记作文即把童真日记当作作文的主要形式,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的方式在童真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培养自立、自强、自省、自尊等优良素质,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童真日记作文训练灵活方便,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完成学写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

2、童真日记的特点

(1)持续性。写童真日记贵在持之以恒,贵在连续性。中途因故中断,都应补写,否则达不到写作目的

(2)真实性。童真日记是自我服务性质的,必须记录亲身经历中的所遇、所思、所想、所感,无须编造,这是童真日记价值之所在。

(3)灵活性。童真日记作为一种日常个人写作体,本无定式,应根据内容表达需要和自己的习惯,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某些体式,常是先写日期,再写正文。

(4)典型性。童真日记不是简单生活现象的罗列,必须以有一定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作为写作内容,记流水帐写法不可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1、课题研究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在提高学生基本童真日记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又学会写童真日记,人文相长,相得益彰。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以点带面,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整体的良性的开展,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课题研究创新点:

(1)在写作方法指导上有所创新,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童真日记写作指导方法,同时极大提高教师的写作指导能力。

(2)在引导学生坚持写童真日记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写童真日记不难,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写童真日记、养成受益终生的写童真日记的习惯很难。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2、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3、调查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

六、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1、教师童真日记总结;

2、研究报告、学生童真日记集等形式。

3、阶段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推荐第10篇:守护童真

守护童真

有一件往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学会诚实,因此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实现我的诺言,买回那只金笛子,赎回我的纯真。

记得我上六年级的一天,我坐在院子的藤椅上,百无聊赖的发呆,我的叔叔的女儿也是我的妹妹真真蹦蹦跳跳的跑过来问我“姐姐,你为啥不吹笛子呢,?”我答道“对哦,可是我不想吹呀。”“那拿过来我吹呀,真真好喜欢那只笛子吆。”看着真真那认真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想“真真呀,真真,你真天真,你怎么知道笛子坏了呢。”对,逗逗她。我对真真说“你只要给我摘一根黄瓜来,我就把笛子给你。”

真真却低下了头,捏着自己的衣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菜地刚浇过水,我怎么去呢。

“那我不管,否则,你就吹不到笛子了。”我故意逗她。

“别,别。我就去摘。”真真说完就跑到后院菜地里去了。

看到真真离开后,我好得意,可是过了好久也不见她回来,我有点担心,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赶紧向菜园跑去。

跑近一看,真真在菜地里用一只手抓着藤蔓,一面歪着头找黄瓜。两只鞋子沾满了泥,菜地里一片狼藉。也许重心不稳,瓜架倒了,真真摔倒了,她的身上,手上,脸上全是泥,真真看到自己变成了这样,呜呜的哭了起来。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不该戏耍一个小孩子。我怕她发现我偷偷回了家,等了一会儿见她拿着一根小黄瓜来了,此时的我感到多么的后悔啊。

我拉着真真的手,擦去她腮边的泪水,端来水,把她洗干净。对她说,都是姐姐不好,姐姐明天给你一只新笛子·好不好,来我们一起吃黄瓜。

后来我用压岁钱买了一只笛子,送给了真真。来赎回我丢失的纯真,我相信,守住了纯真,就守住乐真善美。

感恩的心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出自《感恩的心》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和父母作对,我心中总有说不出的苦,我是在母亲的痛苦之中降临,在父亲无比慈爱的呵护下成长,在父母慈祥的目光下长大,父母是我的依靠,离去了他们,我会怎么样?处在叛逆期的我常常和父母吵架,可吵完之后,我总是躲在被窝中哭,想想,父母一定也很难受吧。

说说我母亲,礼拜5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里吃饭,吃着,吃着,妈妈突然冒出一句“你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啊!想想自己的原因吧?”我只是不耐烦地说,“不就是数学语文考差了吗,说了多少次,数学是因为计算机没带,语文不过是作文写差了吗.”说完,我便匆匆扒了两口饭,而妈妈则是一直无语。吃完饭,我便去看电视了,妈妈在餐厅和外婆说:“这几天‘小小’退步了啊,这趋势下去,那就惨了!”外婆说:“没事的,会进步的!”我在门口大叫着:“别吵了!烦死了!”说罢便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大。“你们烦不烦啊!”我又补充到一句。隔着半遮半掩的门,我看到妈妈和外婆坐着,没再低语。

吃完饭,回家了,妈妈不知为什么,不再和我说任何关于学习的事,我也一直沉默着,回到家,我直径跑向我房间,关上门,行笔如风,做起做也来,做着,做着,我听到外面电视的声音,我极其生气地关上门,故意把关门的声音关得很想,妈妈好像知道了什么,马上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便继续做起做也来,一作就作到九点半,快到睡觉的时间了,本以为妈妈会来叫我睡觉,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来,我恼怒的开开门,发现电视开着,妈妈闭着眼,妈妈太累了,我的眼中没有泪,因为,我不会在这种时间掉泪,我机器人似的洗好脸,回房睡了。

“痒死了!”没躺下一会儿,我便坐起来,左挠挠,右挠挠,强忍着痒的折磨,睡下,可没过多长时间,我便又叫了起来。我打开门,拿好衣物,打算洗个澡,发现妈妈还是半坐半躺的坐在沙发上,妈妈发现我走了出来,问我怎么了,我说“痒,洗个澡”妈妈“哦”了一声,又扭过头看电视,我气冲冲地走进浴室,洗了个澡……过了5分钟,我走了出来,妈妈连句关心的话都没说,我实在接受不了妈妈的态度,便把门重重地一关,差点惊动了在玩电脑的爸爸。

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没有妈妈那有多好?哈哈,多么愚蠢,我知道,在生病时,守护在你身边的是妈妈;下雨时,来送伞的还是妈妈,带我来到世间的是妈妈,最早未老先衰的还是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只不过是我的妈妈只会默默表达她的爱,而不会用言语来表达,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可在我的家庭里恰恰相反,——“父爱如水,母爱如山”

第11篇:把握童真

把握童真

——《小王子》读后感

这是一个安静的,阳光暖暖的午后。

我翻出那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小王子》,书中的彩色插图依然精致而又细腻。封面上,小王子乖巧单纯的对我微笑。阳光漫进窗户,落在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小王子一头淡金色的卷发,还有从不离身的金色围巾„„

我不知道小王子几岁了,但他一定还是个孩子。他有一双澄澈的眼睛,在他眼中,大人们是可笑的、古怪的。点灯的人,数星星的商人,地理学家„„他们对小王子来说,都是一群令人奇怪的大人。小王子幼小的心中,盛满了童真,毫无杂质的童真!他认为沙漠因隐藏的水井而美丽;他认为宇宙只有一朵玫瑰花;他认为三颗猴面包树便可以把他的星球毁灭。这些稚嫩的想法,都出于宇宙中仅有一位真正的孩子身上——一个心净如水,简单纯美的孩子!

其实,我很羡慕小王子,羡慕他的永恒存在的童真。

我也悔过,悔恨自己从未把握住童真,让曾经的童真化为初阳里一缕消散的白烟。当我坐在教室里费力地理解洗完脸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走热时,当我再也不相信会有神仙来保护受委屈的孩子时;当我为土地沙漠化,全球升温感到担心时;当我拼全力解出一道道复杂的方程时,我的童真,都在一点点萎缩,随之填充我的心的则是更多的杂念。然而,当我再次阅读《小王子》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相信——相信洗完脸感到的凉爽是天使用白翅膀扇动的清风;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保护他的精灵;相信世界只有家那么大,永远不会有危机;相信所有的数题都只有1+1=2那样简单。

忽然地,我想起自己才过了11个生日,按年龄推算,我还有一个“儿童节”没过:也就是说,我还是个充满童真的孩子?我还有机会去把握尚未流失的童真?

看到窗台上一盆怒放的玫瑰花,我想起了小王子的红玫瑰。于是我找到一个玻璃罩罩住了美丽的花儿,透过玻璃罩,我看见了花儿光亮如丝绸的花瓣„„这时,我很高兴,从心底里的高兴,我的童心复苏了,我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它——否则,我是不会用一朵花儿去分心的。

斜阳西下,这是一天中的第二次辉煌。我不禁叹道:“最美不过夕阳红啊!”为什么呢?因为书的末尾,如果小王子真的没死,那么他一定也在看日落,那时,会有一颗童心在夕阳中闪闪发亮,等待孩子们去将它牢牢把握„„

第12篇:童趣

一、填空

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

2.全文紧扣题目《童趣》,第一段以“物外之趣”四个字点明主旨,二三四段分别写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三件事来具体表现,并分别用“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呀然一惊”来表现当时的心情,始终围绕一个“乐”字来写。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余年幼,方出神(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果如鹤唳云端(

)(

7.徐喷以烟(

)(

8.作青云白鹤观(

三、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或用法。

1.使之冲烟而飞鸣(它,指蚊子)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它,指蚊子)(此,这,指蚊子如鹤飞舞的景象)

4.观之兴正浓(这,指二虫相斗的景象)5.物外之趣(的)

6.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7.驱之别院(它,指癞蛤蟆)

四、翻译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底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于是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身心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5.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昂着头看这种景象,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

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五、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只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动植物,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想象,就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童趣》教案(知识点概括)

南平三中佘冬妹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重点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3作者是 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联想,想象——物外之趣

4、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5、“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6、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7、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三,2010年中考阅读练习: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着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

1.沈复

2。(1)慢慢地

(2)通“僵”,僵硬

(3)山沟

(4)鸟鸣

3。(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第一件趣事:以烟喷蚊,作青云白鹤观。

第二件趣事:神游于土墙凹凸初,花台小草丛杂处。第三件趣事:捉虾蟆,鞭数时,驱之别院。

5。这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平常的事物都充满了童贞童趣。

6。(1)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1.《童趣》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1.沈复

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徐喷以烟

(2)项为之强

(3)凹着为壑

(4)果如鹤唳云端

2。(1)慢慢地

(2)通“僵”,僵硬

(3)山沟

(4)鸟鸣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作者记述幼时的三件趣事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趣事:

观蚊如鹤 第二件趣事:

神游山林 第三件趣事:

鞭打虾蟆

4。第一件趣事:以烟喷蚊,作青云白鹤观。

第二件趣事:神游于土墙凹凸初,花台小草丛杂处。第三件趣事:捉虾蟆,鞭数时,驱之别院。5.为什么作者说这三件事都有“物外之趣”?

答:

5。这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平常的事物都充满了童贞童趣。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6。(1)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2010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童趣》

一、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童稚(

项为之强(

)白鹤观(

) 凹者为壑(

癞虾蟆(

)明chá

)秋毫 miǎo(

)鹤lì(

)云端

yí()然称快

páng(

)然大物

答案:zhì jiāng guān hâ lài 察藐唳怡庞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忆童稚时(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

6、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

8、以丛草为林(

9、方出神(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答案:

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强”通“僵”,僵硬

5、慢慢地

6、景象,景观

7、鸟鸣

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赶、驱逐

(三)、词类活用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四)、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五)、一词多义

1、为: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以虫蚁为兽(

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

答案:因此;被;作为;是

2、或:则或千或百(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

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答案:有时;有人;或许

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桓侯故使人问之(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

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答案:景观;看

5、其:常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 其如土石何(

答案:代词:自己;代词:藐小之物;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6、之:驱之别院(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昂首观之(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

1、余忆童稚时

2、则或千或百

答案:

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

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七)、重点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5、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答案:

1、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3、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4、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

5、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八)、成语积累:

1、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4、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2、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3、启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六:中考链接:

(2009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___________

(3)捉虾蟆,鞭数十

鞭:___________

1、通“僵”,僵硬

鞭打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_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_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答:

答案:

1、通“僵”,僵硬

鞭打

2、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3、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4、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第13篇:童趣

童趣

词名:童趣

发音:tóng qù

题目解说:“童”,是儿童;“趣”是趣事。从题目就得知本文是些儿童时期的趣事。

解释:

1、幼稚天真

2、童年的乐趣

近义词:童真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

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编辑本段文章简介

童趣, 即儿童的情趣。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围绕的是“物外之趣”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亦有《童趣》一文,经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10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童趣》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

原文

为精读课文。原文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看见最细微的事物,(我)见到微小的事物,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就果真像变成白鹤一样;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累得发僵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

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里浏览,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家伙,拔山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细微。

7.细:仔细。

8.故:所以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私:自己。

11.于:在。

12.则:就。

13.或:有的。

14.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5.素:白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6.徐:慢慢地。

17.以:用。

18.使:让。

19.而:并且。

20.作:当做。

21.观:景观。

22.唳:鸟鸣。

23.为之:因为它。

24.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25.于:在。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刚才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打

34.之:指蛤蟆。

35.驱:赶走。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然,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4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物外之趣的两件事:

1.戏蚊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

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虫草之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山林”观虫驱蛤蟆]

出自本文的成语:

明察秋毫 (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 (形容蚊子很多。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倒装句:

徐喷以烟(即徐以烟喷)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

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

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

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

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

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

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

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

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

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因为鹤翔,鹤鸣都是比喻人生大志的,所谓的鹤鸣九皋,冲天一鹤就是表达宽广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远大抱负的──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示例:“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

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作者把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将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出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见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初学文言文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刚)出神;入神 (6)驱(赶出、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从中有无限乐趣)

(3)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观察事物,以儿童那种纯真无暇的思维通过玩耍,得到的一种别人得不到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微妙

三 背诵全文。

背诵此文,须先读得正确并粗知内容大意。为此,教师必须作具体指导:(一)通过范读和领读使学生能读得节奏分明,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使学生了解各层大意。

要坚持当堂成诵,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后练习背诵全文;也可以教读一段背诵一段。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两节课教读。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点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

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二、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语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三、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

“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教读本课,拟用70分钟。建议如下:

1.一定要做到当堂成诵。

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1分50秒,假定在课上读12遍(含教师范读和领读),仅需24分钟左右,完全有可能实现当堂成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诵读的习惯。为实现这个目标,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预习时要提出诵读课文和领会课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读三遍。

(2)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3)教师应作示范背诵。

2.关于疏通文意

基本原则是启发学生主动求解,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一搞机械的文白对译,学生死记译文,主动求解的精神就会消失殆尽,从长远看,无益于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这个原则也要灵活掌握,下面结合课文谈几个问题:

(1)注意问题:如“为之”的“为(wèi)”,“凹凸”的“凹(āo)”,皆有两读,可让学生查字典,选定正确的读音;“项为之强”的“强”要读jiāng,这就需要教师讲讲道理。

(2)解词用语力求浅湿易懂,如“私拟作”就是“心里(把它)比作”;“神游”就是“好像(在那里)游玩”,跟梦游有点相似。

可以用比较方式讲,如以“手之所触”跟“心之所向”作比较。

可以启发学生自讲,例如,问学生“抬头看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则下句“项为之强”即可让学生自解。凡据上下文义可以解出的词语,一律仿此处理。

(3)讲成语,着重使学生领会整体意思,不必细究,如“明察秋毫”,即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视力极佳。按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

指视力而言。但用不着讲,到高中三年级学《孟子》时再讲不迟。

(4)讲虚词一般只要指出相当于现代语中某词即可,必要时再指出词性,绝不涉及句法,如“徐喷以烟”中的“以”相当于“用”,不要讲什么介宾短语后置之类的道理。语言是一种习惯,读得多,养成了习惯,一看就懂。不仅现在这么办,在整个初中阶段也要这么办。

3.关于内容点拨

本文着重写作者的幼年间视力极好,又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初一学生读后定能引起同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相似的生活体验,把这堂课变为师生间的亲切交谈,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画龙点睛语,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深解,讲讲大体意思即可;学完课文后,可以结合幼年作者的审美情趣,问问学生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趣。

4.导入和延伸

可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延伸的办法是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5.让学生背诵全文 编辑本段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

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

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编辑本段背景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 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句子的朗读节奏。

(1) 见/ 藐小之物/ 必/ 细察其纹理,故/ 时有/ 物外之趣。

(2) 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

(3) 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 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5) 作/ 青云白鹤/ 观。

(6) 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7) 蹲其身,使/ 与台齐。

(8) 见/ 二虫斗草间。

(9) 盖/ 一癞虾蟆。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句意: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盖一癞虾蟆,“虾”通“蛤”。句意: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编辑本段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散文家)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现在只剩四卷,有两卷已丢失。王韬曾说少时(公元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已丢失)

卷六 《养生记道》 (已丢失)

沈复的《浮生六记》被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也同时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童趣》。

七年级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记》英译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鹅出版社的白伦和江素惠的英译本。该译本将由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出版。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成千上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第14篇:童趣

《童趣》教案

作者:高威

学号:20080103090 班级:中文系08.6

《童趣》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二.教学重点

1. 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 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语法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2.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学生回忆自己儿童时期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谈有丰富想象力的游戏。

师导: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事情说明你们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1.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2.学法指导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3.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兴正浓(兴趣)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注:另补充词义)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4.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5.作业

熟读课文并能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内容研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齐读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齐读第

2、

3、4段,思考: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体验反思

学生讨论

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第15篇:《童趣》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简介

童趣, 即儿童的情趣。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亦有《童趣》一文,经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10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物外之趣\"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够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的飞,嗡嗡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它们(蚊子),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把烟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色,用我来看,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看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当时)我年纪尚还年幼,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出来,(等我)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细微的事物。7.细:仔细。

8.故时:那时候。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10.私:自己。11.于:在。

12.则:就。13.或:有的。

14.素:白色的。15.徐:慢慢地。

16.以:用。17.使:让。

18.而:并且。19.作:当做。

20.观:景观。21.唳:鸟鸣。

22.为之:因为它。23.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24.之:的。25.项:脖颈,颈。

26.鞭:用鞭子打。27.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8.于:在。2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30.徐:慢慢地。

3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32.兴:兴致。33.方:正,才。

34.盖:原来是。35.之:指蛤蟆。

36.虾蟆:癞蛤蟆。37.鞭: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

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背景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 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句子的朗读节奏。

(1) 见/ 藐小之物/ 必/ 细察其纹理,故/ 时有/ 物外之趣。

(2) 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

(3) 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 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5) 作/ 青云白鹤/ 观。(6) 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7) 蹲其身,使/ 与台齐。(8) 见/ 二虫斗草间。

(9) 盖/ 一癞虾蟆。

第16篇:语言文字论文寻找儿童作文语言中失落的童心童真童趣

寻找儿童作文语言中失落的童心童真童趣

——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启儿童语言的那扇窗

定海区沥港中心小学

13957220462

Xiawei113@163.com 【内容提要】: 综观现在的小学生作文语言,越来越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在求‚分‛不求‚真‛的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文本化、成人化的语言表达让我们越来越难看到儿童在作文中用母语放飞自己的个性。写作教学似乎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的目标渐行渐远了。本文从阅读周一贯老师《‚儿童作文‛教学论》中受到的点滴启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从如何让学生敬重母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创新语言等方面谈谈如何开启儿童语言的那扇窗户。

【关键词】:

儿童作文

儿童语言

母语

多元评价

不知什么时候起,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呈现模式化的倾向: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不能不说是炉火纯青,成语、俗语、诗词越来越信手拈来,本来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可是当这些表达成为习惯,成为固定模式的时候却让人莫名的感到一种悲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可是当你读到写事的文章开头千篇1律的‚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了,唯独这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写得更富有文采一些的则用上了比喻的修辞,‚这些事情像五彩的泡泡‛,‚这些事情像一串串珍珠‛等时,不得不感慨:难道写一件事情让人难忘就只有类似的表达了吗?难道大家对于一件事情印象深刻的感觉是一样的吗?难道不能写自己记忆中模糊的事情吗?在前不久杭州举行的小学语文‚千课万人‛中,杨中原老师的习作课《一道难题》就提到了相似的结尾,有7个同学在难题解决以后是这么写的:‚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格外灿烂……‛我尴尬地莞尔一笑。因为这样的作文结尾语言自己在平时的批改中也是屡见不鲜。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是怎么啦?孩子属于自己的语言究竟哪里去了?

最近,常常有学生家长问我:孩子快上五年级了,可作文却还是一点都不会写,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让他多看作文书,背一些优秀的作文。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们。其实,对于作文书和那些所谓的优秀作文和范文我一向抱怀疑的态度。好作文是作文书教出来的吗?好作文是老师辅导出来的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从来都是否定的。因为儿童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儿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憧憬与企盼。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诉说他们眼中的世界。而一切试图改变儿童的语言或将成人的语言强行灌输给儿童的做法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的语言,侵犯孩子的世界。改变孩子的语言甚至是孩子的世界不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使命,可开启儿童语言的那扇窗,让孩子乐于用自己世界的语言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却是我们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综观现在小学生写作,童心童真童趣越来越难以捕捉到,这和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求‚分‛不顾‚真‛,成人化角度的评价体系有莫大的关系。固定题目,统一要求,字数限定,有时甚至把用上几个好词,有几个比喻句都作为评定作文等级的依据。当学生一边写一边数着字数的时候,当学生一边写一边手中或脑中翻着作文书的时候,当学生一开始写作就跳入我们为他们设臵的条条框框时,当学生有意或无意被强调要按照各种套路按部就班时,作文也就越来越难真正成为放飞童心的自由之作了。

怎么样让儿童作文回归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周一贯老师在他的《‚儿童作文‛教学论》中有过系统、全面的阐述,我就选取自己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敬重母语,规范文辞是前提

我们的作文是用母语表达的,作为儿童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敬重母语,学会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识字写字,遣词造句这些基本功必须扎实学好。可是,小学生写作基本功现状却不容乐观。错别字连篇,一逗到底,不知道分段分行,各种词语使用随心所欲,将语言规范抛诸脑后。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我们的学习生活,一些网络流行词语也越来越充斥于学生的作文语言间。偶然读到学生的一篇作文,她用活泼俏皮的语言将失去友情的生活娓娓道来,结尾的那一句‚这样无聊的生活你hold住吗‛,那个‚hold‛将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班上读这篇文章时,还特地表扬这位同学‚hold‛这个外来词的使用使文章更平添了一份生气与活力。结果,却引来了学生的争相效仿,什么‚杯具洗具‛、什么‚浮云‛、‚给力‛,到后来,学生动不动就是‚考试考不好,回家被家里的母老虎KO‛,让我哭笑不得。这样做孩子也许是觉得挺简洁方便,幽默诙谐的,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但另一方面,老师如果引导不当的话,会使学生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是对母语纯洁性的伤害和干扰。处于起步阶段的习作更要强调从把字写端正、写好,妥帖地学好词语,写好句子,点好标点符号入手,为正确表达、自由表达、生动表达打好基础。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不忘语言的规范性,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对学生书写、错别字、标点使用等方面的评价。特别设立‚最佳书写奖‛、‚无错别字大奖‛、‚正确使用标点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精神的自由表达和语言的规则写作相结合是儿童写作最基本的原则。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正确处理祖国语言文字与网络语言、外来语等其他新潮语言的关系,不断地从优秀的民族语言文化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二、引发兴趣,体贴童心是关键

每次我说要写作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的反应就是:怎么又写作文啊?怎么写啊?可不可以不写啊?学生似乎总是对作文提不起兴趣来。综观现在语文教材中的作文主题很单调,枯燥,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更毫无快乐可言。就以四下年级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习作为例,看似内容很宽泛,表达可以很自由,让学生谈谈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让他们说说对生命的感悟,也可以写写综合性学习的体会,我在指导的过程中有无从下手之感。而看到习作指导上的那些优秀的范文便脊背发凉。这哪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啊。在第五单元还有供学生交流或习作时参考的资料:

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完全成人化的口号式的语言换来的就是学生一个个冷冰冰的故事:张海迪、雷锋、贝多芬……有高亢的呼号,却没有任何的童言稚语,因为那些文字仅来自资料,而不是学生内心的真实表达。倒是秦甜的‚到了今年,不知是谁发现了放在桌脚的它。我拿起一看,它又泛起了新绿,抽出了嫩芽,冲出干燥泥土的它,又死而复生了,真令我感到欣慰啊!‛这个完全来自于班级植物角的事例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将抽象的‚感悟生命‛化为我们生活中小点滴,多么难能可贵啊!可是类似前者的大道理太多太多,而后者这样的小温馨太少太少。

如何把一个个抽象而笼统的题目化为具体可感,对我们老师而言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是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呢?这样的题材对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乏味,对于他们写作兴趣的培养是不是会适得其反呢?如果现在就让他们感到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以后的写作只会越来越是一种折磨。怎么样让作文活起来,让学生的写作快乐起来呢?

一堂普通的阅读课渐渐拨开了我心头的乌云。那篇文章是梅子涵的《男孩的童年》。我和学生们一起读着。‚男孩的童年经常是拖着鼻涕和裤子没束牢……‛座下有几个女生咯咯咯地笑出声来。‚是上学的路上跟人打架,放学被留下来;前一天的作业没做好,放学又被留下来……‛‚对啊,对啊,你就是这样的!‛继续往下读:‚是‘恶毒’地说,那个女孩子和那个男孩子结婚,然后开心地哈哈大笑……‛读着读着,教室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种效果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在做完相关的习题后,突然有几个男生对我说:‚老师,这个太有意思了,我们也来写吧!”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从他们的嘴巴里说出‚我要写‛三个字,甚是意外。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是呀!这里面描绘的情景有很多对他们而言是多么的熟悉,很多男孩子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女孩子在其中找到了很多身边的男孩子。贴近孩子生活的活泼俏皮生活情景和语言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老师,不公平,有没有写女生的啊?‛男生开始抱怨起来。我故意卖起了关子:‚还没有哦,不如你来写写吧?‛男生一片雀跃,有的开始打量起身边的女孩子来,有的开始低下头思索起来,还有甚者追问起周围的女孩子来。这下可轮到女生们不乐意了:‚老师,他们把我们写得很坏怎么办?我们也要写他们!‛我趁热打铁:‚那你们可不要写得跟作者梅子涵一样哦,要写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心感受到的。‛不论男生女生都愉快地拿起了笔。

这次习作的成果,学生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女孩的童年就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穿妈妈的高跟鞋,照着镜子,想象自己就是美丽的白雪公主。‛‚男孩的童年就是没当上中队长,连小队长也没选上,孩子那里咯咯咯地傻笑,一点也不在乎。‛‚女孩的童年就是抱着洋娃娃,给它们穿最美丽的衣服,梳各种造型的辫子。‛‚男孩的童年是满地打滚,早上‘小白马’,下午‘小脏猫’。‛……

我似乎从中领悟出了些什么。要想孩子的作文写出童心童真童趣,就让作文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来,从他们生活中而来的作文题目、作文素材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开启他们语言的那扇窗户。

三、多元评价,贵在创新是保证。

写作应该属于个性化的活动,又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写作教学的目标。可是,当我按照一般的写作教学程序‚园地作文题目——作前指导——范文赏析——学生写作——批阅——评议‛下来,达到的往往就是两种极端。相似的内容,相似的构思,相似的语言,这是经过老师、家长指导过的;寥寥无数,词不达意,这是农村孩子的真实水平。记得有一次写母爱,全班43个学生有35个写我生病,妈妈带我去医院,3个写夏天妈妈整夜为我打扇子,还是仿照范文的,剩下5个属于一点都不会写的学生。批完真的有一种绝望之感,现在的孩子生活敏感度竟会迟钝至此,二十几年前我读书的时代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母爱是永恒的主题,难道母亲带发烧的我到医院看病是母爱永恒的主题吗?

学生作文的越来越模式化的改装套袭除了作文命题选材的局限性,还跟当前的评价机制有莫大的关系。当作文为考试、为分数、为交差而作时,自然越来越难见到思路出新的作文了。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窘境,除了从学生方面着手,鼓励学生勇于出新,善于想象,敏于发现,敢于创造外,还得改变如今的评价机制。不要拘泥于字数的限制,不要执着于结构的严谨,更不要抓着事情的完整性,语言的优美不放,多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创新,语言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关注他们情感的需求,也许变‚不同的题目相同的表达‛的千篇1律为‚同一题目不同表达‛的百家争鸣不再只是写作教学遥不可及的梦想。

‚呜呜~~呜呜~~‛这是学生在作文中伤心的常见表达,‚哈哈!哈哈!‛这是他们兴奋之情不由自主地流露。‚

‛这些qq表情更是他们作文中表达喜怒哀乐的常客。当教师以同样表示心情的符号和语言与学生应和时,这已不仅仅是评价,更是与学生用语言文字甚至符号进行的情感的交流。作文评价的最高境界无疑就是情感的交流。前面提到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作文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要谨慎,不可一味否定,尽量从正面的角度去评价,多挖掘其中的正面因素。而像‚躲得了十五,躲不了十六‛,‚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谁来救我离开热锅啊‛,‚锄禾日当午,上学真辛苦‛……将俗语、歇后语、古诗词等进行创造性改变,也是学生童真童趣的体现,不能片面地从语言的规范性进行评价,抹煞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创新精神。

另外,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极其重要。情感上的创新同样值得尊重和肯定。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的一则案例:描写石榴成熟裂开的样子,一个孩子写道:石榴裂开了,像在脸上划了一道道伤口,真让人难过。这一创造性的表达可谓是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却并未得到老师的赞同,老师给出的意见是,应该是石榴咧开嘴笑了。在心里暗笑这个老师的古板守旧之余也对自己的日常作文评价进行了反思,发现类似这样将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的还少吗?如在评价学生‚感悟生命‛这一话题作文时,凡是看到学生在作文结尾没有对生命感悟的语言时,我都不忘提醒他们别忘了在文章的最后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无非就是‚生命是何其得珍贵,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使用生命,绝不白白地糟蹋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之类的无病呻吟。如今看来,却发现自己当初真的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贵在创意,放飞心灵‛这同样是开启儿童语言那扇窗的重要助力。

真正地将作文还给儿童,让孩子在作文中尽情地挥洒属于自己的语言,将孩子的作文个性从应试求分、急功近利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尤其在作文的起步阶段,不可将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想法,孩子的个性,孩子的兴趣生生地扼杀在了萌芽状态。而其间如何于孩子的生活中挖掘出创作的题材和资源,让孩子于一种快乐的情绪中写作,如何更正确有效地对孩子的作文进行评价,这依然是我今后作文教学应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 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 宁波出版社

2005.01 【作者介绍】:

夏维,女,定海区沥港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小教一级,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第四个年头。在四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尤其关注小学生的写字和写作方面的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也取得了点滴成绩。写字论文曾获舟山市二等奖,关于写作的论文曾获区语文论文三等奖。

第17篇:读《童真》有感

今天,我读了《童真》这篇文章,使我感触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谁该离开热气球”的事。在几年前,英国一家电台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竞猜活动,奖项十分吸引人,优胜者可以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这次竞猜的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乘坐着三位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科学家。飞行过程中,热气球突遇风暴,在空中即将坠毁。这时,必须抛下一个人以减轻热气球的载重量,才能躲避坠毁的灾难。这三位科学家分别能为人类营造一个和平、安详的栖息地;使地球上的生物圈不被破坏;能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延长人类的寿命。这三位科学家,到底哪一个该离开热气球呢?问题自打公布以后,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问题一直争论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出现让主办方满意的答案。而且,评委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所以大奖一直没有发出,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打来了电话,他说;“问题很简单,我们应该让最胖的一个人离开热气球!”评审团的人纷纷为这个孩子叫好。就这样,巨额奖金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拿走了。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这就是最宝贵的童真。

记得前几天在我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妈妈在帮我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觉得我做的一道题和她的思路不一致,就把我叫到跟前,按照她的思路讲了一遍,而且偏要我用她那种复杂的方法去做。我不愿意,她还教训了我一顿,使我心里很不痛快。本来就是吗,我为什么要用那种复杂的方法去做呢?小朋友们,请你帮我评评理,难道真是因为年龄大了,人就变的世故了吗?

第18篇:读童真有感

读《童真》有感

今天,我读了《童真》这篇文章,使我感触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谁该离开热气球”的事。在几年前,英国一家电台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竞猜活动,奖项十分吸引人,优胜者可以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这次竞猜的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乘坐着三位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科学家。飞行过程中,热气球突遇风暴,在空中即将坠毁。这时,必须抛下一个人以减轻热气球的载重量,才能躲避坠毁的灾难。这三位科学家分别能为人类营造一个和平、安详的栖息地;使地球上的生物圈不被破坏;能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延长人类的寿命。这三位科学家,到底哪一个该离开热气球呢?问题自打公布以后,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问题一直争论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出现让主办方满意的答案。而且,评委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所以大奖一直没有发出,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打来了电话,他说;“问题很简单,我们应该让最胖的一个人离开热气球!”评审团的人纷纷为这个孩子叫好。就这样,巨额奖金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拿走了。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这就是最宝贵的童真。

记得前几天在我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妈妈在帮我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觉得我做的一道题和她的思路不一致,就把我叫到跟前,按照她的思路讲了一遍,而且偏要我用她那种复杂的方法去做。我不愿意,她还教训了我一顿,使我心里很不痛快。本来就是吗,我为什么要用那种复杂的方法去做呢?小朋友们,请你帮我评评理,难道真是因为年龄大了,人就变的世故了吗?

第19篇:你是童真

你是童真。我站在童年的尾巴上,远远眺望已逝去的童年时光。我心中有你,而将孩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桥、水、船、花儿、秋千、欢声笑语……所有一切值得笑着去感受和聆听的东西,都是你给予我的。现在,我可以在青春的时光里安静地缅怀儿时的快乐,心中坦然毫无眷恋,对未来充满希冀,都是因为有了解你啊!

你是思想。青春期的我对社会与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在告别匹诺曹和白雪公主的世界后,开始接触新生的思想文化。那一段段标新立异、充满激情的文字,一首首动人心弦、启人深思的诗,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时常在想,我要做一只雄鹰,奋力展开翅膀搏击天空;我要做一只蚌,默默忍受沙砾的擦磨,炼出精美的珍珠……总之,我想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获得有价值的生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你啊!

你是梦想。人们的行为成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我便有了更具体的价值观。我学会了安静而透彻地思考问题,学会判断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坐标,学会让自己有一颗上进之心,就像太阳始终会冲破黑暗的枷锁,从地平线上升起,不断前行一样。坚持的力量打败了心中不入正道的思想,我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只荆棘鸟,不惧怕脚下的万丈深渊或汹涌的大海,向着梦想的彼岸,无悔地飞翔。终于,我战胜了学习生活中难以克服的困难,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赞许与掌声。而这些,都是因为有了你啊!

人生路上,你始终陪伴在我的左右。你是童真,是思想,是梦想,是一切给予我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力量的源泉。因为有了你,我的人生变得充实;因为有了你,我敢于不断前行、不断成长;因为有了你,所以我快乐!

第20篇:善解童真讲稿

善解童真讲稿

一、导入: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孩子问家长我从哪里来的时候家长会怎么回答?问我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大家又是怎么回答的?

二、性发展与性关怀

孩子从胎儿时期的健康发育意味着生命中每个系统的完整发育,胎儿在长出心脏、肝脏、肾脏包括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形成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同时,也要长出性器官,以及完成性功能的神经,形成完整的性系统,

性心理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性发展与整个生命的发展是一体的,是人类生命完整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性发展平行于其他机能的发展。我们在做B超检查的时候,有时候医生说胎儿在吸允手指,有时候医生说孩子的手在两腿之间夹着。“性”就这样与生俱来的开始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三、性发展的规律:

从孩子出生身体的各项机能就开始了各自的发展比如:运动发展(抬头、翻身、坐稳、站立、走路、能跑)语言发展:(咿呀学语、说清楚一个字、叫爸爸妈妈、一句话表达思想....)牙齿(出牙、换牙)性发展(性器官形成、性别意识、性唤起、第二性征出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性发展 第一阶段:0-1岁半的口欲期

口欲期的性刺激主要来自口唇吸引。孩子通过吸允乳头或者奶嘴来获得性体验。

第二阶段:1岁半-3岁的肛欲期

孩子通过憋大小便获得性刺激,在急速排出大小便的时刻获得性体验。 第三阶段:3-6岁的性蕾期

孩子通过刺激生殖器的方式获得性体验(小班小朋友小手塞进裤子里;大班孩子在睡觉时趴在床上做运动;有的小女孩也会出现夹腿,或者在桌子等地方摩擦等)

第四阶段:7-青春期的潜伏期和青春期

四、性活动的完整图解

每个时期都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存在着相互交织的现象。

五、6岁前孩子的性发展任务

每个时期都折射着幼儿期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孩子的发展都需要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由此来建构孩子的性能力。

一、胎儿期的性发展任务是系统性(性器官、性腺体)的健康发育。包括个体的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腺体健康发展。所以,父母的优生优育关系到孩子性系统的健康发育。

二、性别意识的发展。婴儿出生后就开始对性别的认识,从父母的特质认知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孩子在3岁左右确认并理解自己的性别。

其三:性欲的发展。孩子早期的性体验从口唇开始,经历肛门的性体验,然后发展到生殖器,最终形成一生殖器为统治地位的性欲方式。星宇的发展为人类的繁衍进行着物质准备。

其四:情感的发展。恋父恋母和孩子之间的“恋情”让孩子积累了处理异性情感的经验,为人类的繁衍进行着精神的准备。

其五:行的价值观雏形形成。在这个时期,父母向孩子传递的性价值观是孩子将来形成健康开明的性价值观的基础。6岁前孩子应该建立的性价值观是:性是自然和健康的。

其六:建立起这一时期的性道德。6岁前孩子应该建立的性道德是:不可以随意暴漏自己的身体隐私,尊重他人身体隐私,性活动不可以在公共场所,要回避他人。

6岁前的性发展过程,父母的帮助尤为重要,如果发展不好,会给孩子下一个阶段的性发展带来障碍。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让他的发展不受影响呢?

六、帮助孩子性发展的原则

我们人类的性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孩子的口欲期,肛预期、和性蕾期是生物性所决定的,我们能给孩子的帮助是让其性进行社会化的重要过程,结果就是让孩子懂得并遵守社会的性道德规范。 原则一:父母需要具备孩子性发展的规律的基本知识。 原则二:父母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 原则三:不可以羞辱和打骂孩子。

七、第二时期——肛欲期

一岁半之前孩子在家里我们就不多说了,主要我们来说一下孩子一岁半以后也就是肛预期的表现即如何配合:

婴儿时期无序的大小便

——

被成人训练大小便习惯

——

练习自主掌控大小便

——

自主掌控大小便的阶段。

第一步:憋大便或者小便 ——

体验憋不住的感觉

——

掌控“憋不住”时解便的过程

——

完成掌控大小便的能力发展。

八、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原则一: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原则二:不可以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 原则三:不要将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当成便秘进行治疗。 原则四:平静的对待尿裤子。

原则五:不可以羞辱、耻笑、责骂和威胁孩子。 原则六: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和减压。 原则七:父母要与老师积极沟通。

原则八: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5岁左右是自然修复时期,前一个发展如果存在缺憾,当下一个发展来临会给上一个发展不好的修复机会,也就是说孩子2岁时候被压制的尿裤子行为,在孩子5岁时可能再次出现。父母要把握好这次机会。

人造便秘及其修复,孩子的肛预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肛预期将无限期延长。(举例:孩子大便不规律家长过于担心看医生的案例、全职妈妈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并非有利)有的家长过度控制孩子大小便其实也是不好的。

九、肛欲期内幼儿的性活动

3-6岁是人类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期:3-6岁;第二高峰期:青春期

十、3-6岁孩子的性生理发展

其一:孩子在3岁半左右,通往阴茎和阴蒂的感觉神经的髓鞘发育完成。髓鞘完全形成后,来自生殖器的刺激可以完整地传递给大脑,使孩子刺激阴茎或阴蒂后产生强烈的性感觉。

其二:3-6岁阶段,男孩和女孩身体里雄激素的分泌有所增加,雄激素会刺激男女两性的性欲,病史阴茎和阴蒂对触摸的刺激敏感。

其三:3岁左右的孩子嗅觉开始对人类的性信息素敏感,尤其对自己父母身体所散发出来的气味有独特的感觉。女孩对爸爸,男孩对妈妈发出的气味着迷。

幼儿的性活动

1、寻找自己身体上能够获得性快感的部位,并体验性快感。

2、看父母洗澡、孩子对成人裸体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3、向妈妈提出很多关于性的问题。如:我从哪里来?妈妈的mimi为什么这么大?····

4、孩子间的性游戏。如:结婚、生孩子、过家家、比谁的小鸡鸡大、谁尿射的更远等。

5、恋父恋母。

孩子通过这些性活动发现自己身体的性感觉、性情绪、两性间的情感,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掌控自己性唤起的重要发展过程。 感觉器官与孩子的性唤起

孩子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来刺激自己的性感觉,他们被感官刺激而激发的性冲动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不知道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这也正是符合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面对孩子在不恰当的场合表现自己性冲动的时候,父母不要用成年人的社会道德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 父母把握的原则

原则一:不可以羞辱、耻笑孩子,不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身体的反应时羞耻和有罪的,否则,孩子会为自己的性感觉“嵌入”不健康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原则二:帮助孩子接纳自己身体的性唤起。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有时候我们身体会有这样的一些反应,不必为此感到不安,这样的反应是你自己的秘密,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原则三:平静而智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阻断孩子这个行为继续。 原则四:帮助孩子升华精神愉悦的品质。

嗅觉与孩子的性唤起

性行为:

在父母身体上闻气味,把自己的气味让父母闻。 原因:

人类被自己所爱恋的对象发出的体味所吸引,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对自己父母的气味有独特的感觉,母亲对男孩子的有更大的吸引。 办法:

1、在家里可以闻妈妈的气味,有外人在的场合不可以做。

2、公共场合,妈妈要阻断孩子,但不能够让孩子感觉难堪,多引导孩子看书、讲故事,获得精神愉悦。

视觉与孩子的性唤起

性行为:

生殖器受到刺激,想要摩擦自己的身体,想要摸一摸自己看到动画片或电视上的人物。 原因:

视觉是接受外来印象的第一个通道,是人类选择性对象最重要的器官,男性与女性的美首先定格在视觉印象中。视觉成为孩子欣赏爱恋对象,激发性唤起的重要工具。 做法:

1、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是自己的秘密,不要对外人说起。

2、少让孩子看一些画面不健康的电视。

触觉与孩子的性唤起

性行为:

亲吻母亲的皮肤,问他的时候总是说:“想吃” 愿意:

触觉器官是求爱中最常用到的器官,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开始使用触觉满足自己的情欲。 方法:

妈妈要多引领孩子,通过工作、阅读绘本、讲故事、与同伴做游戏等获取更多精神愉悦的方式。

总结:

千姿百态的问题会接憧而来,我们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不要欺骗孩子,不可以羞辱孩子。

童真童趣的经典句子
《童真童趣的经典句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