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江村即事古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06:07:4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村即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

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课后反思:

推荐第2篇: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江村即事》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

堪:可以,能够。

纵然:即事。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但“不系船”却似乎有违常理。然而,在诗人笔下,在这首诗中,恰恰正是这似乎有违常理的“不系船”成为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并以此贯穿全诗。既然“不系船”,则“正堪眠”当然就睡在船中了,以下即由此展开推想。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板书设计:

不系船正堪眠悠闲地生活 江村即事

纵然只在宁静优美的景色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古诗江村晚眺教案

江村晚眺

戴复古

南宋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注释】1.眺tiào 望,往远处看:~览。~瞩。~望。远~。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2.目不正,斜视。

【译文】 江边沙滩平坦柔软,残阳的余辉笼照在上面,一派金红。江水已经退潮,一艘艘打渔船斜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的水鸟静静地伫立在江水旁,似醒还睡。突然,一个渔人来到江岸,水鸟惊觉,扑啦啦展翅腾起,转眼间没入开满白花的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中。

推荐第4篇:江雪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推荐第5篇:满江红山居即事赏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下面我们来看看满江红山居即事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译文】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五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赏析】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和自我情怀的自然惬意。起二韵笔中带趣,曲折起伏地写出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动中含静。写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瓢泉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一语\"点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静如镜与现在的涟漪乍起就都表现出来了。这是破静入动的第一层意思。

其次,轻鸥的到来,不仅会有动作,而且会有声音,轻鸥的鸣叫词面虽然未写,但是,它们的声音自然被暗融于画面中。这是瓢泉景象由静入动的第二层意思。所以,第一韵就已生意毕出。接韵更\"锦上添花\",写不常见的一双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何处\"一语,体现出词人看见紫鸳鸯比看见常见的轻鸥更为欣喜的感情。\"故来\"一词,也是语中含情,仿佛这多情的紫鸳鸯,有意赶热闹、有意要令词人开心。

起头才两韵,就已经把水鸟毕集的景象写得极为热闹。第三韵不再以景显情,而是直接转回自身,写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来,读《离骚》的行为本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人内心如同《离骚》作者一样的感情郁结,是胸中块垒转借《离骚》发,但是此处因为借用了一个\"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体语境又是那样安适,主旨又是谈论满足的境界者,所以这里的\"读《骚》痛饮\"只是使人产生他严然名士、自具风流的联想。至于\"看竹\"一句,则是在苏轼的原诗上再翻进一层,不仅表现他比苏轼更趋于达观、对\"看竹\"与\"吃肉\"二事不强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现出他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何妨\"一词,最具韵味。

上片末韵,复归到优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写,描写山上飞泉流珠泻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绿\"的格局而具有更开阔、纵深的空间效果。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措辞,反映出了词人满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贫为耻的精神境界。

下片主要表现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悠闲、饱满自足和人情的淳朴亲厚。过片接\"有飞泉\"一韵而来,写酣畅的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满了田间,得到水分充分滋养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农耕后的黄牛安适地度过它闲暇的白日。

总之,一切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接韵以一\"看\"字领起,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难怪词人在描写了乡野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美景之后,要发出满足的叹息。

\"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结韵更突出地显示出乡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热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园中尝新的画面,显示出一种亲切淳朴的乡野的友情,借这一镜头,词人传达出自己与晚年陶渊明一样融化于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的情意。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推荐第6篇:越调柳营曲太平即事古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越调·柳营曲·太平即事(亲凤塔)

马谦斋

亲凤塔,住龙沙,天下太平无事也。

辞却公衙,别了京华,甘分老农家。

傲河阳潘岳栽花,效东门邵平种瓜。

庄前栽果木,山下种桑麻。

度岁华,活计老生涯。

【注释】

凤塔:犹言凤楼、凤阁,本指宫内楼阁,后常指代宫阙。“亲凤塔”,意为天下顺服。

龙沙:本指西北边远山地和沙漠地区,这里泛指边塞疆场,“住龙沙”,指沙场息兵,没有战争。

邵平:即召平,秦时广陵人,封东陵侯。秦亡后沦为布衣,家贫,于长安城东种瓜自给。

【赏析】

此曲开篇“住龙沙”三句,勾勒出一派“天下太平”之景象。继而,主人公却要“辞却公衙”,再而要效法“邵平种瓜”,过“庄前栽果木,山下种桑麻”的田居生活,以至于“度岁华,活计老生涯”。这无不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愤激心情和甘于清贫淡泊追求平静的心志。个中社会原因,不得不让人们思索。

【题解】

此曲看来像是一支太平颂歌,实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苦涩,而寻求归隐的志趣。

推荐第7篇:古诗两首江雪

古诗两首《江雪》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古诗两首

江 雪

教材分析: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雪景,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一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诗人借这个渔翁的形象呈现自己多元化的心态:既孤独寂寞,又坚强倔强,既寒气透骨,又内心炽热,既感到绝望,又充满希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清高、孤傲的感情。 3.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诗句,入课题

1、学生吟诵有关蓑笠翁的诗句,构造蓑笠翁的形象。

2、老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读诗文,初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齐读。

三、借注释,明诗意

1、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江雪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请凭借注释,再读读古诗,想想诗意,大胆想象画面,相信这次,你们会有新的收获。

2、生再读古诗。

3、指名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4、指名看画说诗意。

5、学生看画读诗。

6、着重理解“绝”“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7、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渔翁当时心情。

8、教师配影音范读。

9、学生配影音齐读。

10、教师配影音引读。

11、师生配影音合作读

四、知背景,悟诗情

1、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蓑笠翁的旁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

2、学生交流。

3、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进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4、学生探究:柳宗元仅仅是在钓鱼吗?他在干嘛?

5、教师小结。

6、学生个性化朗读。

7、学生配影音背诵课文。

五、用学法,拓展读

1、回顾小结学习《江雪》的方法。

2、学法迁移,自主读《题秋江独钓图》。

3、学生自主感受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

4、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写垂钓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推荐第8篇:古诗江雪带拼音

jiāngxuě江 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qiānshānniǎofēi

juã千 山 鸟 飞 绝,

wànjìngrãnzōng

miâ万 径 人 踪 灭。

gūzhōusuōlì

wēng孤 舟 蓑 笠 翁,

dúdiàohánjiāng

xuě独 钓 寒 江 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小学必背古诗词80首(带拼音)

01 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歌 。

bái máo fú

shuǐ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波 。

0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03 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04 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05 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06 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néng bù yì jiāng nán 能 不 忆 江 南 ?

07 游子吟 孟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心 ,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晖 ?

08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

盘 。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境 ,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端 。

09 元日 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一 岁

除 ,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入 屠 苏 。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日 ,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旧 符 。

10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11 望庐山瀑布 李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1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1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huáng sì niáng jiā huā mǎn xī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qiān duǒ wàn duǎ yā zhī dī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liú lián xì dié shí shí wǔ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zì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

1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15 小池 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荫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cǎo yǒu qīng ting lì shàng tóu 早 有 蜻 蜒 立 上 头。 16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zhòu chū yún tián yè jī má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

cūn zhuāng ér nǚ gè dāng jiā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

tóng sūn wèi jiě gòng gēng zhī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

yě bàng sāng yīn xué zhòng guā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

17 悯农(其一) 李绅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

18 悯农(其二) 李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1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bì jìng xī hú liù yuè zhōng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fēng guāng bù yǔ sì shí tóng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

jiē tiān lián yè wú qióng bì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yìng rì hé huā bié yàng hóng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20 绝句 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

21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ù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quàn jūn gēng jìn yī bēi jiǔ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22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

yì suì yì kū róng 一 岁 一 枯 荣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 ,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 。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 ,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晴 翠 接 荒 城 ,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 ,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萋 萋 满 别 情 。

23 鹿柴 王维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空 山 不 见 人 ,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 闻 人 语 响 。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返 景 入 深 林 ,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 照 青 苔 上 。

24 凉州词 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yú yǐn pí pā mǎ shàng cu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

zuì wò shā chǎng jūn mò xi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én hu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25 别董大 高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26 出塞 王昌龄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zài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27 望天门山 李白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28 山行 杜牧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29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 春 布 德 泽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 恐 秋 节 至 ,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到 海 ,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 时 复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 壮 不 努 力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 大 徒 伤 悲 。

30 绝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31 竹里馆 王维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独 坐 幽 篁 里 ,

tán qín fù cháng xiào 弹 琴 复 长 啸 。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深 林 人 不 知 ,

míng yuè lái xiāng zhào 明 月 来 相 照 。

32 梅花 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墙 角 树 枝 梅 ,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í bù shì xuǎ

遥 知 不 是 雪 ,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有 暗 香 来 。

33 石灰吟 于谦

qiān chuí wàn jī chū shēn shān 千 锤 万 击 出 深 山 ,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3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

biàn Chā zhū yú shāo yì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35 七步诗 曹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36 望洞庭 刘禹锡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37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38 题西林壁 苏轼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yuǎn jìn Gāo dī gè bù tóng 远近高 低 各 不 同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39 乐游原 李商隐 xiàng wǎn yì bù shì

向 晚 意 不 适 ,

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驱 车 登 古 原 。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夕 阳 无 限 好 ,

zhǐ shì jìn huāng hūn 只 是近黄 昏 !

40 赠汪伦 李白

xiàng wǎn yì bù shì

向 晚 意 不 适 ,

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驱 车 登 古 原 。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夕 阳 无 限 好 ,

zhǐ shì jìn huāng hūn 只 是近黄 昏 !

4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42 塞下曲 卢纶

j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林 暗 草 惊 风 ,

jiāng jūn yè yǐn gōng 将 军 夜 引 弓 。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

平明 寻 白 羽 ,

mò zài shí léng zhōng 没 在 石 棱 中 。

43 浪淘沙 刘禹锡

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44 渔歌子 张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45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46 游园不值 叶绍翁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4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rì mò cāng shān yuǎn 日 暮 苍 山 远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天 寒 白 屋 贫 。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柴 门 闻 犬 吠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风 雪 夜 归 人 。

48 竹石 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49 独坐敬亭山 李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50 枫桥夜泊 张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51 寻隐者不遇 贾岛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52 墨梅 王冕

wú jiā xǐ yàn chí tóu shù

吾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

gè gè huā kāi dàn mò hén 个 个 花 开 淡 墨 痕 。

bù yào rén kuā hǎo yán sè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

zhǐ liú qīng qì mǎn qián kūn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

53 咏柳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54 清明 杜牧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55 寒食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

rì mò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56 春日 朱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57 宿建德江 孟浩然

yí zhōu bó yān zhǔ

移 舟 泊 烟 渚 ,

rì mù kè chóu xīn 日 暮 客 愁 新 。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

野 旷 天 低 树 ,

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 江 清 月近人 。

58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59 从军行 王昌龄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

gū chéng yáo wàng yù mén guān 孤 成 遥 望 玉 门 关 。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jīn jiǎ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

bù pò lǒu lán zhōng bù huán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

60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61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62 商山早行 温庭筠

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晨 起 动 征 铎 ,

kè xíng bēi gù xiāng 客 行 悲 故 乡 。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鸡 声 茅 店 月 ,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人 迹 板 桥 霜 。

hú yè luò shān lù

槲 叶 落 山 路 ,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枳 花 明 驿 墙 。

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因 思 杜 陵 梦 ,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凫 雁 满 回 塘 。

63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平明 送 客 楚 山 孤 。

luò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èn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

yí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64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én 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 。

zhè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

65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

66 乌衣巷 刘禹锡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67 江南春 杜牧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68 竹枝词 刘禹锡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 shuǐ píng 杨 柳 青 青 江 水平,

wén láng jiāng shàng chàng gē shēng 闻 郎 江 上 唱 歌 声 。

dōng biān rì chū xī biān yǔ

东 边 日 出 西 边 雨 ,

dào shì wú qíng què yǎu qíng 道 是 无 晴 却 有 晴 。

69 秋夕 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

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

zu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ǔ xīng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

70 赠花卿 杜甫

jǐn chéng sī guǎn rì fēn fēn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

bàn rù jiāng fēng bàn rù yún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

cǐ qǔ zhǐ yīng tiān shàng yǒu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

rén jiān néng dé jǐ huí wén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

71 题临安邸 林升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

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nuǎn fēng xūn dé yóu rén zuì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

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72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lǎ bā suǒ nà

喇 叭 , 唢 呐 ,

qǔ ér xiǎo qiāng ér dà 曲 儿 小 , 腔 儿 大 。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 má

官 船 往 来 乱 如 麻 ,

quán zhàng nǐ tái shēn jià

全 仗 你 抬 身 价 。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 军 听 了 军 愁 ,

mín tīng le mín pà

民 听 了 民 怕 ,

nǎ lǐ qù 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

哪 里 去 辨 什 么 真 共 假 ?

yǎn jiàn de chuī fān le zhè jiā

眼 见 的 吹 翻 了 这 家 ,

chuī shāng le nà jiā

吹 伤 了 那 家 ,

zhǐ chuī de shuǐ jìn é fēi bà

只 吹 的 水 尽 鹅 飞 罢 !

73 示儿 陆游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óng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wáng shī běi dìng zhōng yuán rì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jiā jì wú wàng gào nǎi wēng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7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sān wàn lǐ hé dōng rù hǎi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

wǔ qiān rèn yuè shàng mó tiān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

yí mín lèi jìn hú chén lǐ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yī nián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

7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7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shēng dāng zuò rén jié

生 当 作 人 杰 ,

sǐ yì wéi guǐ xióng 死 亦 为 鬼 雄 。

zhì jīn sī xiàng yǔ

至 今 思 项 羽 ,

bù kěn guò jiāng dōng 不 肯 过 江 东 。

77 泊船瓜州 王安石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

zhōng shān zhǐ gé shù chóng shān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

chūn fēng yòu lǜ jiāng nán àn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

7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ū wén tì lèi mǎn yī shā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è kàn qī zǐ chóu hé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òng jiǔ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īng chūn zuò bàn hǎo huán xiāng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ì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79 春夜喜雨 杜甫

hǎo yǔ zhī shí jié

好 雨 知 时 节 ,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当 春 乃 发 生 。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

随 风 潜 入 夜 ,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润 物 细 无 声 。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野 径 云 俱 黑 ,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江 船 火 独 明 。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

晓 看 红 湿 处 ,

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花 重 锦 官 城 。

8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推荐第9篇:古诗江雪课件

学好古诗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古诗江雪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目标

1、首先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不断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幼儿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老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关于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出示打印稿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推荐第10篇:古诗三首(涉江

涉江采芙蓉赏析(与教案一内容一样)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

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

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

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

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

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

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采莲,可是江南

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

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

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

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

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

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

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

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

“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

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

,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

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

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

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

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

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 尽的”长路“,和那阻止

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

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

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 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

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

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

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

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

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

,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

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

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

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

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

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

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 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 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

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 ”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

,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

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6.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7.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8.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9.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10.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总结: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面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七、结束语: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以和时间匹敌,即使是目睹沧海桑田的神仙。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大约是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以外,偏偏还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世人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涉江采芙蓉》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 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fú róng) 欲遗.

谁(wèi) 芙蓉:荷花 泽:湿润的洼地 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

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2、读解全诗。

⑴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⑵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

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⑶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 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⑴鉴赏第

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 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⑵鉴赏第

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参考: 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中的“遗”是“赠送”的意思,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 ⑶鉴赏第

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

“还顾”是一个多么充满情感的动作性的画面,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而“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 ⑷鉴赏第

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参考:

“同心而离居”是游子漂泊的结果。也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使得相恋双方终老忧伤。作者的哀情当真是由眼前之乐景而激发出来的吗?不!他的哀情是时时在心头的,而这哀情的根源是什么?诗的最后一句告诉了我们——“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愁以至老的根本原因!作者虽未直接抒情,却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觉得余韵未歇、意犹未尽。

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总结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2分钟) 参考: 爱恋——思念——迷茫——忧伤(板书)

四、研读 探究问题

问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气氛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时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 参考:

“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等。

问题2: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 参考: 在田田的荷叶间采莲思念的,常常是望夫荣归的江南女子,诗歌的第一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恰是描绘了思念中的女子不畏辛苦,采莲摘草,欲送心上人的情景,仿佛羞赧尚在,浅笑犹存。然而,诗歌的第二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以一设问的形式使得美好的意境徒然蒙上了一层愁绪,采花摘草的快乐就在无人可送的转折中颓然然消失。所思念的人在哪儿?在远方,他是游子。 他为何远游已不言自明。“在远道”的意境如此苍凉,恰与“涉江”“兰泽”相应。

一、二相联,便觉得江水的浩渺,沼泽的苍茫一下子让人倍感惆怅,因为遥远,因为不知他身在何方,所以思念也就失去了方向。迷茫中,一个想法正渐渐清晰: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做什么呢?诗歌自然转入第三层,“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在思妇的想象中,虚拟了远方游子正在异乡蓦然回首悄然遥望,思念妻子,思念家乡。然而通往家乡的路那么漫长,何时功成名就,何日共话当窗。漫漫归乡路正象征了无尽无期的心路。诗歌的第四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又回到现实,思妇游子心心相牵,却相隔遥远。一直到老的分离除了给人一层一层的忧伤,又会有什么呢?

五、联读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一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5分钟)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参考: 异:所选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等美好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六句诗人对于花、树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六、写读 化入为出 以《“涉江”情》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发挥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10分钟) 作业:

1、整理并抄写随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2、背诵并默写全诗。总结语:

诗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段情。吟罢《涉江采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游子早归,盼亲人团聚。但愿时光荏苒,那份爱恋与思念早已把迷茫与忧伤冲淡。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心相伴、手相牵。(1分钟) (北京师范大学宁江附属中学 刘大威)

beikedashi《涉江采芙蓉》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 “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第11篇:古诗江雪柳宗元

古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

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

江雪柳宗元,希望大家喜欢。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踪: 踪迹。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描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1 / 5

2 / 5

4 / 5

5 / 5

第12篇:古诗《江雪》教案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09初教三班 42 张婷

【教学内容】

《江雪》 【教学年级】

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描写了一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4、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首诗往往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板书课题)《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中的画。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律美。

二、新授

1、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师: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纠错)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蓑、翁”的写法。(带写生字)

师:读了这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指名答)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说说看了这幅江上雪景图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 生:(指名答)凄清、凄凉。

师:我们一起来看诗中是怎样描写的?“绝” 和“灭”描写的是什么? 生:凄凉的程度(引导回答)

师: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出示幻灯片)

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师:诗中的“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生:不是„„(指名答)

师:对,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师:诗中还有哪些词体现了“凄凉”?

师:对,在茫茫雪山,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而“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板书:寒冷凄清)

2、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师: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幻灯片:柳宗元生平介绍)

师:谁能说说,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孤独、悲愤(指名答) 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绝”“灭”“孤”“寒”“独”

师: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师: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3、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师: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引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引读)独钓寒江雪。 师: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指名答)(板书:顽强不屈)

师: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他却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愿屈服。

三、总结

师: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的感情。(齐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3、背诵、默写课文。【板书设计】 江雪

诗景——寒冷凄清 诗情——孤独悲愤 诗意——顽强不屈

第13篇:《天净沙·即事》原文及注释

《天净沙·即事》元代乔吉元曲作家所写,共写小令四首,此为第四首。此曲系叠字小曲,全曲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下面是《天净沙·即事》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词语注释:

⑴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

⑵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

⑶停停当当:指完美妥帖,恰到好处。

白话译文:

一只只黄莺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阳春,一朵朵红花一条条绿柳实实在在迷人。行为举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风韵,娇嫩多情。真是体态完美卓绝非凡的佳人。

赏析:

《天净沙·即事》系叠字小曲,28字全都用叠字,真可谓妙语天成,自然通俗,诗人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前四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婆娑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赞美女子言谈举止事事都很有风度,富于韵致,又是那么娇美年轻,一切都恰到好处,端端正正。全曲音韵和谐,语带双关,言简意丰,极具特色。

此曲描写春暖花开时燕飞莺啼,柳绿花红的明丽春景,以及那极具风韵、袅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篇使用叠字,颇具重叠复沓的单间之美,将人之美与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衬。

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感觉,诗人以语言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第14篇:钟山即事原文及翻译

钟山即事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钟山即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钟山即事

宋代: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译文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注释

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⑵涧水:山涧流水。

⑶竹西:竹林西畔。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⑷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

⑸幽:幽静,幽闲。

鉴赏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就是用此手法。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第15篇:13 古诗四首 江雪

13、古诗四首

江雪

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动手书空写一写。(3)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绝:尽。径:小路。踪:脚印,踪迹。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翁:指老头。寒:寒冷。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4)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5)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提示: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填写诗句

6、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三、堂堂清作业设计 默写这首古诗

四、板书设计

江雪

孤寂的心境

高尚的品格

第16篇: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江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3、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明白诗词的“借景抒情”和“借诗言志”。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画,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2、出示《静夜思》画面。

3、出示《山行》画面。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柳宗元写的诗歌——《江雪》。那么,读这首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一幅画。

(板书:——画。) 读这首诗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在感受画面)

2、交流。

★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画,你想画什么?(我要画一个人在小船上钓鱼。) (1)请你上来画。

(2)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点红理解“孤”和“独” )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点红理解“翁”:是一个老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3)能用朗读读出画面吗?评价。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还想画上很多山,很多条路。) (1)请你上来画

(2)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的?(点红理解“千山” )

(3)还有一处写法和“千山”写法一样,是?(点红理解:万径) (4)生画纵横交错的路。

指导:你们觉得他画的路怎么样?(太宽/太长)应该怎么画?(明确“径”是指山中的小路。)请学生修改。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想画雪)

(1)示范画。这样画行吗?(几片——多些——全是)

(2)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雪?请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好吗?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3)你是从哪两个字中发现原来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理解“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4)喔,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两字却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5)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3、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谁能看着我们的作品。读着古诗,完整地说一说诗意? 同桌说,指名说。

4、了解诗意后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读出我们见到的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配乐)指名读,评价:宜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重在体会诗人的情怀)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点红: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 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

(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 齐读。

(板书: ——情)

五、四读古诗,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作者生平。

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意在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

4、生自渎、交流。

(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但柳宗元虽身处逆境却顽强不屈,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

(板书:不屈不畏)

5、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点红:钓)

6、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7、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8、播放录像(机动)

六、小结拓展。

1、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点击出示): 渔翁

bànɡ j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2、范读。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齐读)

3、同学们,今天的课上完了,老师布置两个作业(任选其一): (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17篇:古诗故事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从前,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江边玩。忽然有个小孩看见了一道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上,晚霞中的江水一半是鲜红的一半是碧绿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呀。岸边草叶上的露珠象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一弯新月像一把弯弓高高的挂在天空。

有一个小孩说:“这么美的景色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就象画儿一样,真是太美了。”他们边玩游戏边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远处传来了爸爸妈妈焦急的呼唤声音,他们随着爸爸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江边各自的回家去了。

第18篇:古诗江雪的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意境跟诗人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意境。(让学生用自己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思想家跟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跟投影中解释理解每句诗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区分。

钓:与“钩”字区分。

第19篇:古诗《江雪》的诗句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古诗《江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言】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的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与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与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此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此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第20篇:中班《江雪》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2、同学们自学

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同学们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同学们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同学们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同学们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同学们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同学们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江村即事古诗
《江村即事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