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李咏父亲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15:00: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李敖简介

李敖年表:

1935 四月二十五(阴历三月廿三日)生在哈尔滨。

同年生的属猪“名流”有“猫王”普利斯莱、伍迪艾伦和拍裸照的毕雷诺斯等。我生之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三年七个月,中国东北已在日本鬼子控制之下,日本鬼子导演的“满洲国”也成立了三年多。所以照历史的说法,我一出世就是“遗民”,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遗民”一样。

1936 一岁。在哈尔滨

1937 二岁。

为不做亡国奴,全家迁到北平。全家计开爷爷、奶奶、姥姥(外婆)、爸爸、妈妈、五叔、三姨、四姑、老姑、老姨、大姊、二姊、三姊、四姊、我,外加大爷和大娘(爸爸的兄嫂)一系四位,共达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畜、平辈支援,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到北平后就七七事变,国民党又弃人民而逃,我们又做了亡国奴。爸爸为大家庭所累,再也没能力南迁了。他只好派五叔做「代表」,到后方去。爸爸人虽不能南下抗日,但他的地下抗日,却没有停止。当九一八事变之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义勇军,是中国第一个以行动抗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以行动抗日的时候,其他团体还在“伺日”之中,爸爸当时就是马占山的秘密盟员,这一身分,他一直保持,直到抗战胜利、直到别的团体数典忘祖为止。因为抗日抗得和抛媚眼、慢动作的国民党不和,所以被国民党所诬。

1938 三岁。

1939 四岁。

1940 五岁。随爸爸去太原,并游太谷等地,间返北京。

1941 六岁。得盲肠炎,住北京东华医院。爸爸被捕,关进日本宪兵队。

1942 七岁。入北京新鲜胡同小学。

1943 八岁。暑假后小学二年级。

1944 九岁。暑假后小学三年级。学校有日语课,始学日语。

1945 十岁。暑假后小学四年级。因日本投降,停学日语。

1946 十一岁。新鲜胡同小学改为一区九保国民学校。七月初小毕业。暑假后入高小五年级。

1947 十二岁。

暑假后高小六年级,当选班上自治会主席、当选“模范儿童”,并做学校图书馆馆长。私人方面“李敖实验室”已具规模。并投稿“好国民”杂志,刊出有“妄心”、“人类的冷藏”等文。

1948 十三岁。

有神秘的初恋,小女生是张敏英。暑假后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旋去天津小住,转往上海。

1949 十四岁。

一月二十五日,考入上海市立缉槼中学,二月十五日开学,重念初一上。三月三十一日以刀伤同学之脚,被记大过一次。四月十日离上海时初一上尚未念完。四月十二日到台湾,住台中云龙里(模范西巷)七十二号。跳班考入台湾省立台中第一中学初中二年级。十一月参加台中市第四届全市国语演说竞赛,得初中组第二名(第一名是四姊,她代表省立台中女子中学)。

1950 十五岁。暑假后初中三年级。与赵天仪等办《初三上甲组报》,发行人陈正澄。

1951 十六岁。暑假后高中一年级。参加台中市论文赛、本校论文赛,皆获第一名。

1952 十七岁。

暑假后高中二年级。六月二十五日在《学生》杂志第四十六期发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八月一日在《合作经济》第二卷第十二期发表《合作制度与节制资本》,这是参加庆祝第三十届国际合作节徵文而作,得了第一名,并拿到有生以来最大一笔数目的奖金,买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四十册。

1953 十八岁。

暑假后高中三年级,念了一个多星期,即自愿休学在家。因老师严侨被捕,乃饿早饭不吃,存钱义助严师母和三个小孩。

1954 十九岁。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后来改为法律系司法组)。九月十四日入学。

1955 二十岁。

四月二十七日,父亲去世,面对两、三千人的送葬场面,特立独行,改革丧礼,“虽千万人,吾往矣!”六月二十七日,自动退学,重考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一年级。实行“大学生同居”,小女生叫君若。但是因为太穷,且坚持不信基督教,为女方全家所排斥。君若的妈妈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不再是处男。

1956 二十一岁。暑假后历史系二年级。

1957 二十二岁。

暑假后历史系三年级。三月一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说起》。

1958 二十三岁。暑假后历史系四年级。

1959 二十四岁。七月毕业。九月九日去凤山陆军步兵学校,受第八期预备军官训练。

1960 二十五岁。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台湾南部。

1961 二十六岁。

二月五日在澎湖退伍。六日上船,抵台中。十五日北上,十七日租下台北新生南路三段六十巷一号“四席小屋”。六月十五日搬到新店狮头路十七号“碧潭山楼”。八月十八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十一月一日在《文星》第四十九期发表《老年人和棒子》。

1962 二十七岁。

迁回台北。于五月十九日住进安东街二三一号三楼。与尚勤同居。暑假后历史研究所二年级。

1963 二十八岁。

三月十九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

1964 二十九岁。

五月一日迁入水源路十九号之八《水源大楼》三楼。与海蒂同居。尚勤在纽约生李文,是我的女儿,龙女也,现在美国。

1965 三十岁。

四月二十五日,萧孟能在他家大设宴,为我三十岁庆祝。八月十八日迁往信义路国泰信义公寓四楼。十二月一日在《文星》第九十八期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批评国民党。十二月二十六日,杂志被封杀。四年的《文星》风云告一段落。

1966 三十一岁。

《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文化论战丹火录》、《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等书全被查禁。十一月五日出版《李敖告别文坛十书》,在装订厂被治安人员抢走。《乌鸦又叫了》、《两性问题及其他》、《李敖写的信》、《也有情书》、《孙悟空和我》、《不要叫罢》等书全被查禁。 警总开始一再“约谈”我,均于当日放回。“约谈”重点是调查我十八岁时想和老师严侨偷渡回大陆的事。

1967 三十二岁。

国民党加紧算旧帐。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发文侦办我,四月八日以“妨害公务”被提起公诉。自此官方正式配合私方,以诉讼手段,形成夹杀。四月十四日起义助殷海光看病。夏天起,小蕾成为小情人。

1968 三十三岁。

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义助柏杨(我看不起柏杨,但柏杨入狱,却基于同情与人权而义助柏杨)。

1969 三十四岁。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义助彭明敏。

1970 三十五岁。

一月,因彭明敏偷渡,全年被警总软禁、跟踪。九月三日,在被跟踪中约集外国记者,接雷震出狱。

1971 三十六岁。

软禁、跟踪至三月十九日晚上被捕。由保安处处长吴彰炯少将主持刑求,在不见天日的保安处,住了近一年。我被捕后,“纽约时报”等刊出照片,详细报导。

1972 三十七岁。

二月二十八日自警总保安处移军法处看守所。旋以叛乱判十年。我不写答辩状、不上诉,准备坐十年,但检察官上诉,说判得太轻了。国民党另以背信冤狱判我一年。

1973 三十八岁。在军法处看守所。

1974 三十九岁。在军法处看守所。

1975 四十岁。

在军法处看守所。四月二十五日,个人在二坪小房里过生日。同案难友刘辰旦送来一个蛋糕,等我十个月后已嫁人的小蕾送来一部 The Best ofLife,萧孟能没有任何表示。赶上因蒋中正之死而来的减刑,九月二十二日,又改判八年六个月。十二月二十二日,自警总军法处看守所移土城仁爱教育实验所,被隔离监禁。

1976 四十一岁。

仁爱教育实验所每周请教授一名来“洗脑”,我旁若无人,一言不发。十一月十九日服刑期满,无保出狱(我说不愿连累朋友保我出狱,如因没有保人而不放人,我愿继续坐牢)。

在我未出狱前,国民党派我的老师吴俊才与我洽商,我指陈在叛乱案外,另以杠上开花的背信冤狱整我、判我一年的不当,经吴俊才查明确是冤狱,乃透过协调,以「不执行」解决。吴俊才相对要求我任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我以叛乱案的褫夺公权六年也可就此不了了之,可证明所谓国民党法治,不过乃尔!乃同意。于是在出狱后第十一天(十二月一日),有了生平第一个正式职业。

1977 四十二岁。

与 Martha 同居。做土木包工。坚辞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职务,主任蔡维屏不肯放人。我感觉是:“那次短暂的‘副研究员’,就好像一个人上街买菜,突然被抓去当兵,他一有机会,必然要开小差,还回去买菜一样。”最后,“在中心我待了十三个月,但是全部上班的时间,不到十三个小时。不但拒绝研究,也拒绝讨论拒绝听演讲会拒绝签到、拒绝请领书报,最后拒绝领薪水。”

1978 四十三岁。

做土木包工。吴俊才自萨尔瓦多返台,亲到我家,同意我辞职,但邀我去《中央日报》任主笔,再准备接任总主笔,我笑着说:《我不会给国民党做打手的,谢谢老师啦!》

1979 四十四岁。六月复出,出版《独白下的传统》,并在《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版《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1980 四十五岁。

出版《李敖全集》。五月六日与胡茵梦结婚。为替萧孟能太太抱不平等,被萧孟能控告。胡茵梦受国民党唆使,做斗李敖秀,我在八月二十八日通知胡茵梦离婚。胡茵梦一方面招待记者宣告她对李敖的恨,一方面离婚第二天向李敖哭着诉说她的爱;一方面作证头一天告诉我报上登她骂李敖的话是乱写的、很没有斟酌的、太过分的,一方面作伪证时,又照旧太过分的很没有斟酌的乱说不误。

1981 四十六岁。

八月十日再度入狱。入狱前我写道:“首先是舆论对我的封锁,《中国时报》的高信疆,终于受到压力,要她在国民党全会期中,停刊我的文字一星期。于是,在“美丽岛事件”前四天,我写信向高信疆辞去专栏,一方面多谢他这半年来对我的道义支持”,一方面抗议某方“直接间接扼杀异己的言论,究竟要闹到什么地步才同归于尽?”

舆论封锁以后,接着是舆论的斗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鼓动胡茵梦表演“大义灭亲”,各路人马为了嫉忌李敖、斗臭李敖,居然认同了胡茵梦这种连共产苏联、纳粹德国都怂恿不出来的离奇模式,居然不警觉胡茵梦的“大义灭夫”行为是“违背善良风俗”的、“违反公秩良序”的,甚至与他们“复兴中华文化”的目标绝不相容的,这种“打倒李敖统一战线”,不是太邪门了吗?

在舆论的一片杀伐之声里,国民党《中央日报》带头以专论攻击我,省政府《新生报》干脆漫画骂我是狗。统计各报的新闻处理,是以三十比一的比例进行的。不但使我只有三十分之一的“公平”,并且一律拒绝按照他们的“出版法”、他们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给我更正。

当《疾风》杂志系统,鼓噪在中泰宾馆之外的时候,眼看而来的,就是对异己法律上面的斗倒;当《疾风》杂志系统,乃至《黄河》杂志系统,鼓噪在高等法院内外的时候,眼看而来的,同样是对异己“政治问题,法律解决”。于是,在选举前夕,在李敖《千秋评论》杂志执照拿到后一个多月,高等法院就快马加鞭的判我有罪。

在入狱前十六天,认识汝清,同居十六天。汝清是我不认识的某个留学生的新婚夫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和有夫之妇私通(第一次是我二十八岁时候,和一个我不认识的流氓的太太),我真正做到了罗素“婚姻与道德”名着的境界。在这一两年里,在我床上,虽然不乏歌星解带、空姐横陈,但对我却是“目中有色,心中无色”。汝清却是一个例外(在我一生中,张敏英是最令我作梦的女人、君若是最慧敏多才的女人、尚勤是最有幽默感的女人、海蒂是最美丽的女人、小蕾是最可爱最令我怀念的女人、Martha 是最好的女人、胡茵梦是最风华绝代的女人、汝清是最惹我怜爱的女人。在正规之外,我一生中只有过五次和妓女在一起,并调查妓女生活,我是主张灵肉一致的人,我不喜欢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我觉得我在这一方面,比一般人高得太多了)。

1982 四十七岁。

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二月十日出狱,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会、中外舆论、电视、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视。在国民党立委温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

出狱后大量为党外杂志写文章,公论所在,蔚为重镇。“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四月二十五日,党外人士为我在紫藤庐祝寿,虽然许荣淑等监邀,我不肯露面。六月出版《三情之书──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书、李敖的情话》。八月二十八日起,实行“隐而不退”。

1983 四十八岁。

继续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二月一日出版《李敖全集》第七册、第八册。八月至十一月另出版《李敖千秋评论号外》三册,全年密集写作,生平仅见。

1984 四十九岁。

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第一期、第十一期、第十六期、第二十二期、第二十六期、第二十七期、第二十八期、第三十二期、第三十四期、第三十六期、第三十八期、第三十九期均遭查禁)。一月起,又加出《万岁评论丛书》(其中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八期、第九期、第十期、第十一期、第十二期均遭查禁)。每月一册,与千秋评论错开出版,等于两个月刊或一个半月刊。另为《政治家》主持专栏、任《自由时代》总监,鼓动风潮,造成时势。三月六日,美国 James T.M.Pan 写信说:“台湾一千八百万人口,但自海外看岛内,全岛只有李敖一人而已!

现在如此,将来在历史上更加如此,这是中外正义之士的一致看法。”总之,我生平侠骨柔情、敢说敢做,多少年来,一直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独行其是,而不在乎小人们争言其非。我是顽童、是战士、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是痛恨国民党和伪君子的第一真人,中国有史以来,没人能像我这样集正义、力量、勇气、真诚、血性、智慧、博学和活泼于一身的人了。有李敖在,是中国人之光,岂止一千八百万而已,有朝一日,历史将为我作证。

1985 五十岁。

最高法院平反四年前冤狱。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第四十期被查禁)和《万岁评论丛书》(其中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第十六期、第十七期均遭查禁),在国民党疯狂查禁政策下,事实上,连残馀的没禁的,也难以正常上市。警察、特工之流威胁售书小贩说:“反正凡是有李敖两个字的书就不要卖!”所以处境是苦撑待变,备极艰辛。

1986 五十一岁。

1987 五十二岁。

1988 五十三岁。

1989 五十四岁。十月,出版《蒋介石研究六集》。

1990 五十五岁。

1991 五十六岁。

二月二十七日,创办一张四个版的《求是报》,至八月二十日,一共出了一百八十七天。六月,出版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十一月一日,创办《李敖求是评论》月刊,共出版六期。

1992 五十七岁。

1993 五十八岁。

1994 五十九岁。

1995 六十岁。

十月三十日起,在《真相新闻网》播出“李敖笑傲江湖”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播出,每天三十分钟(22:00 - 22:30)。十二月三十日,出版《李敖大全集》二十册。

1996 六十一岁。

1997 六十二岁。五月一日出版《李敖回忆录》。八月,“李敖网页”登上全球资讯网。

李敖著作:

《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教育与脸谱》、《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文化论战丹火录》、《上下古今谈》、《胡适研究》、《胡适评传》、《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大学后期日记甲集》、《大学后期日记乙集》、《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读史指南》、《要把金针度与人》、《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蒋介石研究续集》、《蒋介石研究三集》、《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研究五集》、《蒋介石研究六集》、《蒋经国研究》、《论定蒋经国》、《国民党研究》、《国民党研究续集》、《民进党研究》、《冷眼看台湾》、《郑南榕研究》、《中国性研究》、《中国命研究》、《李敖情书集》、《李敖书信集》、《李敖对话录》、《爱情的秘密》、《波波颂》、《大学札记》、《李敖札记》、《李语录》、《胡适与我》、《世论新语》、《求是新语》、《李敖随写录前集》、《李敖随写录后集》、《李敖自传》、《我最却忘的事和人》、《你不知道的彭明敏》、《给国民党难看》、《给外省人难看》、《给台湾人难看》、《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上册)》、《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下册)》、《早年日记》、《蒋介石评传(上册)》、《蒋介石评传(下册)》、《蒋介石的真面目》、《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的假面具》、《为自由招魂》、《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另一面的二二八》、《李敖书序集》、《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李敖报刊集》、《李敖书翰集》、《李敖书简集》、《李敖书札集》、《李敖书笺集》、《李敖书牍集》、《李敖书函集》、《李敖书启集》、《李敖好讼集》、《李敖放刁集》、《李敖闹衙集》、《李敖弄法集》、《李敖刀笔集》、《丑陋的中国人研究》、《白眼看台湾》、《法眼看台湾》、《国民党臭史》、《蒋家臭史》、《老贼臭史》、《中国近代史新论》、《中国现代史正论》、《中国现代史定论》、《李敖密藏日记》、《李敖五五日记》、《为历史拨云》、《白色恐怖述奇》、《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李敖论人物》、《李敖艺术新研》、《李敖迷信新研》、《我是景福门》、《你是**》、《为文学开窗》、《你不知道的二二八》、《李敖回忆录》、《周越墨践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笑傲五十年》、《第一流人的境界》、《李敖智慧书》、《恰似我的温柔》、《启发你的小故事》、《君子爱人以色》、《只爱一点点》、《从万囊到臭屎淮》、《我们没有明天》、《李敖生死书》、《李敖千秋评论丛书》。

李敖简介

2010-08-24 15:49: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李敖,台湾当代学者,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祖籍吉林省扶余县,1935年生于哈尔滨,后迁居北京、上海等地。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退学,旋再考入历史系。1957年在《自由中国》发表《从读说起》,引起胡适注意,后任蒙元史专家姚从吾助手,并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61年于《文星》杂志发表《老年人和棒子》,揭开六十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序幕。此后出任《文星》总主笔。

李敖曾大力提倡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1963年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1965年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导致《文星》杂志被迫停刊。1972年以“叛乱罪”被判刑10年,后获减刑,1976年获特赦出狱。1979年复出文坛,出版《李敖文存》;1980年出版《李敖全集》。1981年因批评台湾当局,再度被捕入狱1年。1982年出狱后,陆续创办《时代》系列杂志,出版《千秋评论》、《万岁评论》、《朝代评论》丛书,宣称绝对反国民党,绝不妥协。

1991年创办《求是报》,1993—1996年任东吴大学历史系兼任特聘教师;1995—2000年担任真相新闻网“李敖笑傲江湖”主持人;1999—2000年,台湾第10任“总统”选举期间被推选为新党“总统”候选人;2000年担任环球电视“挑战李敖”主持人和台视“李敖脱口秀”主持人;2001年至今任中天新闻台“李敖大哥大”主持人;2000年,凭借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当选“立委”;2004年至2006年,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节目。

李敖著作甚多,主要以散文和评论文章为主,有《传统下的独白》、《胡适评传》、《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上下古今谈》、《李敖文存》等;近年出版的有《蒋介石研究文集》和《李敖回忆录》、《李敖大全集》等100多本著作,被西方传媒誉为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李敖主张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反对“公投制宪”,反对军购。著有《冷眼看台湾》、《给国民党难看》、《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的假面具》等。2005年,由凤凰卫视出面邀请李敖先生回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在两岸三地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一大盛事。

2007年,李敖在台湾宣称成立“中国智慧党”,称智慧使我们不相信„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不相信„台独‟、不相信„以台湾之名进联合国‟、不相信共产党是敌人、不相信军购、不相信固守保台、不相信美国来救我们、不相信美国是我们朋友、不相信自己不是中国、不相信蓝绿。”拒收笨蛋。

夫人王志慧,现年46岁,1992年与李敖结婚,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李戡,18岁,2010年放弃台大地质科学系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2010年7月底出版处女作《李戡戡乱记》,痛批台湾历史教科书;女儿李谌,16岁。

推荐第2篇:李践简介

李践简介 幼年时曾沦落街头做过乞丐,随后却使自己掌管的企业在短短十年间完成 1500 倍的资 本扩张, \"制造\"出 57 位百万富翁,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科技实业家之一;曾身价数亿,却 在事业鼎盛时毅然投至李嘉诚麾下, 从民营企业家反向做起了职业经理人; 曾是最早在中国 内地发起并推动跆拳道运动, 如今却是掌管着一个国际企业的商界高手; 这个人生故事充满 传奇的人叫李践,目前身为 TOM 户外传媒集团总裁.李践出生于一个知识家庭,*期间,父亲被隔离,母亲几近精神失常,从六岁开始他 就承担起沉重的家务,七岁时流落街头,沦落为一个小乞丐.高中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的 李践算是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金饭碗\" ,但他并不满足,每晚五块钱的保安,七块钱的 夜市小工,十块钱给别人看地摊,李践通通不放过.身体的羸弱,使李践从小学习武术.一次他在公园练太极拳时, 一位美国人走上前来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谈起来, 希望以武 会友.那天,李践第一次听说\"跆拳道\" ,他觉得很新鲜.没想到一练就着了魔,甚至专门 跑到韩国学习.\"学习跆拳道,使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李践一直认为,跆拳道对于他的人 生,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986 年从韩国归来,李践创办了内地第一个跆拳道组织——昆明跆拳道协会.1989 年 他出版的《跆拳道》成为我国跆拳道运动第一本专著.这不仅使李践\"淘\"到了第一桶金, 也使其赢得了\"中国跆拳道第一人\"的称号.1993 年,他被韩国授予\"跆拳道国际传播优 秀金质奖章\" .1992 年,不安于银行工作的李践辞去\"铁饭碗\" ,与几个合伙人成立了风弛广告公司.但李践不太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曾被人耻笑\"就连\'疯子\'(\'风驰\'的谐音)也来凑 热闹\" .不过,李践随后让人对他刮目相看.\"风驰\"第一年成为云南第一,三年成为西部 12 省第一,1995 年进入\"中国广告 50 强\" ,在全国小有名气.仅用了五年,李践就使\"风 驰\"的资产从创业时的 20 万元增长到 2.5 亿元.2001 年, \"风驰\"成为中国广告行业最赚钱 的公司,当年的营业额高达 1.2 亿元,户外传媒业务占了云南省 70%以上的市场, \"制造\" 出了 57 个百万富翁.李践和\"风驰\"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其中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2000 年,李嘉诚的 TOM 公司出资 2.7 亿元收购了\"风驰\"49%的股份,使其成为 TOM 户 外传媒集团的第一个子公司.2003 年初,李践被委任为 TOM 户外集团总裁,由一隅之地走 上了国际舞台.今年 6 月,TOM 户外传媒集团宣布,历时两年的整合已经顺利完成,其业 务连续两年实现了 2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2004 年度中国广告公司营业 收入 100 强\"排名上,TOM 户外令人吃惊地跃升至第三位.此时李践的目标更令人吃惊: 2007 年成

推荐第3篇:90后公益领袖郭咏简介

湖南卫视成人礼-90后公益领袖郭咏 郭咏简介

郭咏,北京公益联盟创始人、北京公益联盟主席、中国“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发起人、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形象大使。山西防艾志愿第一人。被誉为“90公益领袖”。

【湖南卫视】

“十八岁的选择”—— 湖南卫视2012成人礼盛典!郭咏,一个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选择。不能选择的是命运,但是生命并不会因此失去了颜色。热爱生命,关爱他人,以拓荒一般的勇气,给我们热爱的这个世界带来最美好的希望。志愿者,最美的十八岁选择。

———湖南卫视

【社会评价】

没有什么"得到"是天经地义的,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是不是会比较容易幸福⋯⋯

——湖南卫视何炅

自己分明是需要帮助的人,却还在帮助他人——让我们为在苦难中坚持关爱聋哑儿童的好人郭咏,以及北京公益联盟的伙伴们真心喝彩!其实公益很简单,人人一小步,社会一大步,伸出你的手,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吧!

——天娱传媒

在观看''湖南卫视.十八岁的选择''.说实话我不怎么喜欢看无聊的娱乐节目.但是今天我看到有这样一个公益团队.他们不收一分钱只靠双手来进行公益.无偿的帮助那些年长的、失去自理能力、失去亲人的人们.只靠双手给他们温暖.好人郭咏

——云南全运会足球队球员 马晨瑞

我们不应该抛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德,我们不能让复杂的社会污染我们纯净的心底,我们不要让生活的压力成为我们行善的阻碍!加油,郭咏,社会需要你,各位青年朋友们,不论八零九零,大家一起努力起来,保持一颗爱的心,公益其实很简单,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是那个陌生城市,我愿意继续公益!

——港华百年石材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副总经理 浩剑锋

湖南卫视介绍的北京公益组织主席郭咏的事迹非常感人,就像他说的,“公益,其实很简单!”让我们大家都来支持这个与金钱无关的公益组织吧

——北京市亿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蔡新苗

看着十八岁的郭咏带领自己的团队,本应接受帮助的他自发成立了北京公益联盟"不是有多少钱,多少社会地位才能做公益"……默默做,坚持着.终有一天会感染、带动更多的人.

——BTV生活2012编导 薛晓菲

推荐第4篇:李金生简介

李金生简介

李金生,号石桥居士,山东无棣人,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滨州学院美术系国画教研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市青年美协副主席

2008年课题《博物馆产业化问题研究》被省文化厅2008年度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获准立项

1999年参加《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美术大展》获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优秀奖

1998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获入选奖

2002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

2007年与李振东老师在滨州学院美术系展厅联合举办了“二李中国画小品展”

2008年获孙子文化奖二等奖

教研论文在《时代文学》、《艺术教育》、《美术大观》、《艺术与设计》等学术杂志上发表七篇

美术作品刊登于《艺术教育》、《时代文学》、《快乐生活》等杂志,入编《中国美术选集》《中国人物画精选》、《美的选择》等书籍

出版《李金生速写》、《李金生现代水墨艺术》等专著

在教育部、文化厅、团中央等机构举办的大学生美术作品大赛活动中,三次获得教师指导奖,其中.《问天》入选2009年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

推荐第5篇:李立柱律师简介

律师简介

基本情况:

 李立柱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

 执业证号11101200610768221

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

擅长领域:

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流通方面的投融资法律服务,房地产项目资产的投融资法律服务等。

任职经历:

 北京市众泽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 君创投资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 黑龙江金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总经理

 北京王府花园开发公司法律部主任

 作为金融、矿产方向的执业律师,秉承为企业和个人客户与投资公司、银行、资管证券等金融机构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己任,为双方提供法律咨询、参与项目风险分析、提供法律解决方案;应客户要求进行项目现场调查、评审相关法律文件、参与项目谈判等。  担任黑龙江金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全权负责集团公司的内外法律事务,4年内帮助集团股权收购3家煤矿(平顺煤矿、龙祥煤矿、恒业煤矿)、资产重组1家煤矿(林发煤矿)、资源整合3家煤矿;并组建成立了矿业投资公司(煤探矿权项目1家和铜多金属探矿权项目1家)、煤业公司(矿山开采企业)、煤炭铁路流通公司及煤炭洗选加工公司等4家有限公司,经过4年的努力使该企业成长为当地行业内的先行者。  担任北京王府花园开发公司法律部主任职务时,作为法律部负责人清收房产类债权一千余万元,处置不良房产一百余套,涵盖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及公寓等各种类型房产。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左岸工社709室

电话:010-8267631982676379传真:010-82676109

手机:18500064678邮箱:lilizhulawyer@126.com

推荐第6篇:李杰老师简介

李杰老师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家庭条件很艰苦!上初中时自卑、内向、被所有老师认为是无可救药,劝退开除的学生。但是,读初中时,听了一场感恩励志的演讲,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他苦练交际、公众演说从而突破自己!他每天早晨在公路上跑步练习演讲!在回家的路上,在买饭排队时练习演讲。寒冬时,他更是挑战自己在结冰的河上疯狂的练习。正是因为他刻骨铭心的操练和不辞辛苦的重复:

2005年代表学校参加了陕西省组织的“青少年励志演讲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2007年代表西安工业大学参加了“理想杯”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2008年代表所在的公司—东莞日联精钢有限公司参加了广东省“青年创业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大学毕业后他做过家教、工程设计、调音师、主持人、宣传工作者、演讲组织者、编辑、集训营总指挥、讲师、几乎能做的工作都做了一遍。有太多的辛酸苦辣的亲身经历。要是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感受,用他的话来说:“是因为责任,促使我不断的改变、不断的追求成功!如果我不懂得感恩也就没有我李杰今年的成绩!”。他发誓将终身推广感恩教育,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中国的青少年!

他从2008年就开始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全国各大、中、小学、职业院校、机关、监狱做巡回演讲,分享自己的心得及人生成功之道。三年来他的演讲足迹从广东、江苏,上海、陕西、贵州、重庆、四川、湖南等多个城市。他的几百场演讲报告、教育理念及成功奥秘,“见证了上百万名学生一起高声、快乐呼喊自己梦想、决心的壮观场面,一个个母子含泪拥抱的感动场面、体会了鼓掌一浪高过一浪的激情、分享了赞赏的笑声,一个个震撼心灵的场景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李杰老师的演讲被媒体、家长、老师誉为最具震撼力、最具感染力的演讲!

他就是— 李杰老师

中国最年轻的感恩励志演说家

大中小学生潜能开发导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专家

推荐第7篇:李吉林简介[材料]

李吉林简介

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6年至今,一直任教于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当选为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主席团成员),荣获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三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的“繁琐、抽象、低效”的弊端,心中万分焦虑,积极探索“生动形象、低负高效”的新语文教学,在1978年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学习哲学、心理学、美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进行实验。历经十年终于创立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巧妙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她始终关注着儿童,她发现情境不仅对儿童的语言认知起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非智能因素的发展。而且对儿童其他智能,诸如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交往智能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情境教学的功能决定了它应该属于整个小学教育。于是,她大胆提出“情境教育”,实验进入更为宏观的新范畴,从语文教学向各科、向各育拓展,从一个实验班发展到整个学校各科各育联动。

而今历经28年,她对“情境教育”的研究仍在继续,她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情境教育”是教育部(国家教委)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曾连获全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李吉林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先后出版《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诗篇》等8部专著。

推荐第8篇:李怀军简介

李怀军简介

1956年5月11日生人,

1964——1968年开元小学读上学,

1969——1971年开元学校读初中,

1972——1974年宁阳四中读高中,

1977——1983年任生产队会计,

1989——1998年任开元村会计室记账员,

1999——2003年任开元村计生办主任,

2000年7月入党,

2003年7月至今任开元村会计。

李怀军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忠厚老实,勤俭持家,友爱乡邻,孝敬老人,体恤贫幼,给童年的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服务于社会,报效于国家”理想。李怀军先生从小质朴方正,聪明好学,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在上小学时期,他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多次获得学科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自古雄才多磨难,小学即将毕业,却赶上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到处都是停课闹革命,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并且又因为需要照顾贫寒的家庭,李先生不得不含泪在本村读初中,他半工半读,亦工亦农,很快就成了过农村生活的行家里手,耕、耙,耩,扬,无所不学,无所不会。

1972年,李怀军先生以优异的成绩和高尚的品行顺利进入本地名校——宁阳四中高中部就读。他以忘我的精神,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他在学习之余,积极当好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知心人。他光荣的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被评选为优秀团干部。两年制的高中生活对于他来说是那么充实,更是那么短暂,他如饥似渴地的学习,唯恐不能详尽的掌握建设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唯恐不能悉心地为同学们服务,不能当好同学们的楷模。高中毕业以后, 李怀军先生响应国家号——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扎根农村,踏踏实实地担当起了一个知识青年的时代责任,积极试种新品种,热情推广新产品。为了使父老乡亲能吃上饱饭,他不辞劳苦地奋斗在田间地头,战斗在河渠沟岔。由于他优秀的表现,非凡的业绩,1977年,被推举为生产队会计,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干好本职工作;1989年,被提拔为村会计室记账员,他一丝不苟的记好帐,诚心敬意地为村民服务,为村两委尽职尽责,获得了广泛好评,有口皆碑,深受赞誉;1999年,被任命为村计生办主任,计生工作可是头等大事,又是老大难问题,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秉公执法,克己奉公,他问寒问暖,走门串户,他深入浅出地解释党的政策,他一五一十地反映群众的心声,计生工作四年期间,无一重大责任事故出现,无一超生违纪现象发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组织是明察秋毫的,2000年7月,李怀军光荣入党,自此,他更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家人,有损党的言论不说,有害村民的事情不做,处处严于律己,时时宽以待人,2003年7月,李怀军先生,当选为村会计,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日思夜想为开元村的良性生态谋篇章,他殚精竭虑为开元村的持续发展绘蓝图,他管理好每一份账,他用好每一分钱,他全心全意地当好村民的公仆,他赤胆忠心地做好村两委的助手。

推荐第9篇:李宁本人简介

李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退役,并进入了商业界,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服装及健力宝(3.11,-0.01,-0.32%)饮料多次赞助各种体育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天才”、“神童”、“体操界的巨人”、“中国王牌”等美誉是体操界少有的获得此类荣誉的运动员。

从事体操运动十几年中,李宁获得的金牌多达106块。

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1985年,荣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1986年,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1987年,李宁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亚洲当时的唯一委员。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1989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现在,李宁领导着自己的公司正向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目前\"李宁\"已同海外九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本着“源于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李宁一直积极地支持着国内外的体育事业。在北京申奥的过程中,李宁公司就是一个热心的赞助商,申奥成功之后,李宁公司仍将一如既往地去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此外,李宁本人也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李宁亲自担任了“中华骨髓库”大使;是“中华健康快车”慈善基金会理事与大使,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亲自参与“护鲨行动”,号召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创立了“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致力于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建设中国运动员希望小学;创立“广西李宁基金会”及“振梅基金会”,致力于广西地区的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

推荐第10篇:李宁品牌简介

李宁品牌简介

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经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还拥有乐途品牌、艾高品牌、新动品牌。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 李宁公司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李宁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李宁公司经历了中华民族企业的发展与繁荣。

 李宁公司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更积极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资助希望小学、援建灾区、关爱艾滋孤儿、并且长期支持旨在提高贫困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一起运动”公益培训项目,利用自身体育资源优势为共建和谐社会出力。

 李宁牌商标的含义整体设计由汉语拼音“LI”和“NING”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和“N”的变形构成主色调为红色造型生动、细腻、美观,富于动感和现代意味,充分体现了体育品牌所蕴涵的活力和进取精神。有3个含义

 1。就是L的变体

 2。红旗,象征胜利

 3。旗面像个对勾

第11篇:李再湘简介

李再湘教授简介

李再湘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现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导师,全国知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创作之余出版《哲学的思维与智慧的策略》、《高中数学竞赛热点专题》、《钢笔行书欣赏与训练》、《钢笔楷书欣赏与训练》、《教育与艺术·李再湘书法艺术》,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务。

自5岁开始习书,溯二王、追慕米南宫,临池不辍,不断探索。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一级书画师,湖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欧阳询书法研究会秘书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先后在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奖50余次, 2007年荣获“共和国优秀艺术家”称号。还有作品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展出,有的作品还作为政府礼品送给外国友人,2008年有作品作为政府礼品送给了中国台湾马英九先生,2011年在湖南省美术馆成功举办“教育与艺术-李再湘书法艺术”个人书法展,2012年朱镕基总理在一封书信的批文中用“书法精美,极具观赏性”对其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第12篇:李国修简介

李国修简介

李国修(1955年-),为台湾剧作家,集编、导、演及剧团负责人为一身,曾参与兰陵剧团、表演工作坊的演出,后来开创屏风表演班,现任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也是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剧本创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其妻为台湾知名艺人王月。 血型:A型

星座:魔羯座

祖籍:山东莱阳

出生地:台湾(成长在西门町的中华商场)

配偶:王月

座右铭:「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语自:《京戏启示录》),并且他说:我这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开门、上台、演戏」。

履历:

毕业於世新大学广电科,

十八岁时加入世新大学话剧社,

因为兴趣而投入剧场演出及创作。

1986年,三十一岁的他创办了「屏风表演班」。

现任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剧本创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要作品:

李国修自1976年起为现今台湾岛民创作剧本,至今发表了36个舞台剧作品。依题材、内容、形式,可将作品分为五大类——实验剧、时事剧、喜剧、悲喜剧、改编剧。其实验剧如等。

实验剧:《婚前信行为》《没有我的戏》

时事剧:《民国76备忘录》《民国78备忘录》《救国株式会社》;

喜剧:《三人行不行》城市喜剧系列、[屏风剧团三部曲]情境喜剧系列;

悲喜剧:《西出阳关》《北极之光》《女儿红》等;

改编小说:《征婚启示》《我妹妹》

最新作品:京戏启示录(2007)

在《熊猫人》中饰演李振远教授(俐亚父亲)(2009)

[电影]

光阴的故事 (1982)

戏剧鬼才李国修:我是最悲伤的喜剧演员

导了一辈子喜剧的李国修在1996年就给自己写下了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小老头,穷尽一生却未能实现他的剧场之梦,如今,屏风的一班戏子伶人依旧为这个理想勇敢迈进,如果人生在世真有轮回,他深信前世曾经是愚公,一辈子都在坚持移动那座山。”

文/本报驻上海记者巩一璇

母亲因乡愁和丈夫外遇十年没踏出过家门一步,“整整十年,我邻居都以为我是没有妈的”。

“墓前戏子伶人的扮演,不过是一架屏风后真实人生的演绎”,取此意象,他的剧社取名“屏风”。

台湾“莫里哀”

一人分饰二十二角

说起来,“李国修”这个名字,大陆观众似乎并不怎么熟悉,倒是他的太太,因为出演过红极一时的《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妈妈”要更有名一些;但在台湾,这个瘦小的男人却曾掀起过巨大旋风:上世纪80年代初,和演员李立群合说相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湾引起巨大轰动,相声段子家喻户晓;而后开创屏风表演班,一人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三职,坚持原创剧本至今已有24年,在话剧《征婚启事》里一人分饰22角,被称为台湾的“莫里哀”;在其原创戏剧《西出阳关》里扮演老兵,更被舆论惊呼为“李国修最接近卓别林高度的一次演出”。

10月11日,李国修在上海静安区同乐坊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他对等着来看戏大笑的观众说,“你们要带着喉糖来看戏,会让你笑得哑了嗓子”。11月中旬即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巡演的经典戏剧《三人行不行》,舞台上的3个演员,一共饰演18个角色。这出戏在今年6月,应“上海世博台北文化周”之邀先在上海话剧中心连演三场,谢幕时全场起立鼓掌长达五分钟;五个月后,又将在上海连演十场。

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圆满了

1955年出生的李国修,在台北西门町长大,周围都是戏院,在这种氛围里,李国修从小就爱扯着陌生人的衣角,混进去蹭戏看,从小学到初中,看了不下两千部电影。而住在台北“中华商场”那段时期,混乱、嘈杂、烟火气十足,大哥、二哥都在社会上做小混混,受环境影响,李国修也曾有过一段“15天的小流氓生涯”——和邻居小孩组建了一个“六义帮”。这些庶民生活都被他运用到日后的创作中,后来那出名为《六义帮》的戏剧就是以此为题材的。

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父辈那代人的乡愁和伤痛也给了他许多灵感。母亲因乡愁和丈夫外遇十年没踏出过家门一步,“整整十年,我邻居都以为我是没有妈的”。2003年,母亲去世后,李国修为纪念母亲,写下了《女儿红》,尔后每演一次这出戏,他都会抑制不住地痛哭。

李国修的父亲是台湾唯一一个会做京剧戏靴的人,至今,吴兴国、魏海敏这些台湾梨园名家的衣柜里,都还珍藏着李国修父亲做的鞋,蔡康永也有一双。这个老实的山东人对儿子李国修的冀望无非是“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长大后不当流氓就好了”。初二那年,李国修对父亲说,“你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看你发财啊!”祖籍山东莱阳的父亲操着一口山东腔骂他:“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为李国修一辈子的人生格言。

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

退伍后,李国修在台湾现代戏剧界的核心人物金世杰所创办的兰陵剧坊出演配角,被坐在台下的李立群看中,推到当时台湾最火的综艺节目《综艺一百》作为谐星演出。直到1985年,李国修和李立群、赖声川在台北一个连楼梯都是歪的危楼里创作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轰动全台湾。

取得巨大成功后的李国修,无意中听到了相声大师马季的磁带,这一接触,让李国修对自己说的相声感到汗颜,“我太太说,李国修,你就是个屁”。

几经辗转,1989年9月,在广州三寓宾馆,李国修和王月摘下刚戴上两个月的结婚戒指,作为给马季的拜师束脩,三磕头后,他成为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李国修事后回忆起那次见面,至今还是感慨连连,他说,“我当时聊天的时候问马季老师,说你张口就来的段子有多少个,他说,不多吧,就300多个。”

古怪的“杉菜家”

鼓励孩子“输在起跑点上”

对谈中,李国修讲话语速极快,太严肃的时候,演偶像剧的太太王月就会跳出来插科打诨一下,一边对李国修撒娇说“爸爸,你这样娘娘腔哦”,一边发出她那个招牌式的大笑,李国修说:“每天早上我和女儿都是被她的笑声吓醒的。”小李国修十岁的王月,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儿子20岁,女儿17岁。当初在台北艺术大学念戏剧专业时,她就对身为导演的李国修迷恋不已,硬是用“念力”把这段师生恋修成正果。这对在外总是夫唱妇随的夫妻档,感情好得不得了,连自己小孩都受不了说他们也太“恶心了”。身为屏风表演班的制作人,王月担负着剧团每个人的工资发放任务,她总说“如果大家看到我又在电视里演出的时候,就是我们剧团收入有问题的时候了”。

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李国修也将他父亲的那套理念传给了自己的小孩,他鼓励小孩“输在起跑点”上。还在读小学的儿子数学考了八分回家,他不打不骂,对儿子说“你爷爷对我说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长大不当流氓就好了,我现在也把这句话送给你”。这个曾经全班所有人都得奖,就他没得奖的儿子现在已经是纽约电影学院的优秀学子,常会帮爸爸的屏风表演班写策划文案。十六岁的女儿则遗传了妈妈王月好学生的基因,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导了一辈子喜剧的李国修在1996年就给自己写下了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小老头,穷尽一生却未能实现他的剧场之梦,如今,屏风的一班戏子伶人依旧为这个理想勇敢迈进,如果人生在世真有轮回,他深信前世曾经是愚公,一辈子都在坚持移动那座山。”

屏风表演班

创办于1986年的屏风表演班,最初是一群业余爱好戏剧的青年的聚所。从一开始剧组成员自掏腰包筹得制作费用到连演32场、场场爆满的《三人行不行》, 开启了屏风实验戏剧创作的道路„„

对话李国修:我拿着订婚戒指到我太太面前的时候,她正在上厕所,她坐在马桶上说“你非要在这个时候送给我吗?”

教小孩教三样就好了,一是教他想象力,二是教他幽默感,三是教他学会爱。

广州日报:您出过一本《人生鸟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李国修:在梦里,我像只鸟。有时我梦到自己在城市里飞翔,高低快慢远近都由我决定,喜欢这个城市就落地游玩一下,不喜欢就飞往别的城市。但在现实中我们不能任意挥洒自己的自由,所以我很希望当一个鸟人。

广州日报:您选演员的眼光很独特,像您之前戏里那个义贼廖添丁的角色,是方文山演的。从哪一点看到他有劫富济贫的江湖气?

李国修:方文山是我太太定的,他爱才子,不过文山真的很棒,他是华人之光。 广州日报:大陆这边的喜剧演员,有想合作的吗?

李国修:之前赵本山和小沈阳去台湾的时候,我刚好没在,错过了。我最想合作的就是他们和葛优。

广州日报:据说您那部记录帮派岁月的《六义帮》是写给女儿的?

李国修:我女儿初恋跟一个男生告白,男生跟她说,我喜欢的是你旁边那个好朋友。我女儿就很崩溃,跟她妈妈说了。我装作不知道,但在戏里面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类型的情节,里面被拒绝的女生对后来回来找他的男生说,东西你拿回去吧,这些回忆已经跟我无关了。我就是透过作品来跟女儿讲我想说的话。

广州日报:您鼓励孩子“输在起跑点上”?

李国修:对,我讲一个事儿,我儿子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跑来问我说,“爸爸,你是怎么找到你自己的?”我当时很震惊,如果他是一个三十几岁或者二十几岁的男生,我觉得正常,但他当时才十四岁。我就问他怎么回事,结果是他英语不好,感到自卑。我就跟他说,英语在全部语言里面,只占两百分之一,英语不好有什么关系,你不要太担心。

广州日报:听说您很爱哭?

李国修:我觉得人不应该压抑自己,男儿有泪尤其该重弹,这点遗传到我父亲了。我父亲特别重感情,真性情,我儿子也是。他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全班都得奖,就他一个人没得奖,但最后全班一起唱毕业歌的时候,全班只有两个人哭,一个是个女孩,一个就是我儿子。那个时候我就拍胸脯说,我值得骄傲,我儿子心里面有爱。教小孩教三样就好了,一是教他想象力,二是教他幽默感,三是教他学会爱。

广州日报:听说你们的求婚戒指还有个故事?

李国修:结婚五年后,我才良心发现,去买了一对钻戒,虽然很小,只有几克拉。我拿到我太太面前的时候,她正在上厕所,她坐在马桶上说“你非要在这个时候送给我吗?”她到现在还觉得戴这枚戒指“有味道”。

广州日报:屏风表演班曾经差点经营不下去了?

李国修:对,那个时候是金融危机,开演前一个星期,票只卖了一成,我就知道大势已去。为了不赔更多的钱,我只好宣布停演。我就跟我太太说,我脑子里已经排演过屏风表演班解散演出的画面。请我的好友金智娟演唱《就在今夜》,每个来过屏风的演员都上台谢幕,但我会坚持不落下幕布,也不鞠躬,因为我觉得是观众对不起我。所幸后来我们坚持过来了,很多明星也都来客串我们的戏,周杰伦、小S、蔡康永都是我们的粉丝。

李国修简介:

集经营者、演员、导演、剧作家于一身,是现今创作力最旺盛的台湾剧坛人物。曾参与兰陵剧团、表演工作坊的演出,后来开创屏风表演班,现任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剧本创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其妻为台湾知名艺人王月。自1976年起为现今台湾岛民创作剧本,至今发表了36个舞台剧作品。其实验剧如:《婚前信行为》、《没有我的戏》;喜剧如《三人行不行》城市喜剧系列、“屏风剧团三部曲”情境喜剧系列;悲喜剧如《西出阳关》、《北极之光》《女儿红》等;改编小说如《征婚启示》、《我妹妹》等。

\"台湾莫里哀\"李国修3人分饰30人

7月2日至4日,素有“台湾莫里哀”之称的剧作家李国修将带着屏风表演班的经典剧目《三人行不行Ⅰ》赴京参加“京台文化节”。据悉,屏风表演班的杜诗梅、郭耀仁、陈家逵三位演员将挑战高难度表演特技,创造两男一女共饰30角的纪录。

李国修的上一部舞台喜剧《莎姆雷特》曾经两次来京演出。与改编自莎士比亚剧作的《莎姆雷特》不同,这一部《三人行不行Ⅰ》是纯粹意义上的原创作品。

据李国修介绍,《三人行不行Ⅰ》的构想源自传统“三口相声”。全剧分为五个片段。电视演员和主持人杜诗梅作为女主角也加盟该剧。她介绍说,这部剧对她是很大的挑战,对表演要求很高,演员都得“大拿”,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戏里被李国修“以一当十”来使真是百般滋味。

屏风表演班屡屡刷新台湾剧场界纪录,已累计完成1435场次的演出,观众人次高达近120万,被誉为小剧场票房神话。执行导演黄毓棠说,《三》剧会以大量喜剧手法讽刺现代都市人的复杂而又疏远的人际关系,希望能引发观众多为他人着想,深刻思考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人际斗争。

第13篇:李宁英文简介

* Li-Ning was launched in Sanshui, Guangdong in 1990.We have worked closely with China’s Olympic Committee since our earliest days.Committed to using our career in sporting goods to advance Chinese athletics, we have thrown our enthusiastic support behind a wide variety of athletic competitions.By 1995, Li-Ning had emerged as a frontrunner in China’s sporting goods industry.In 2005, with Li-Ning still in the lead and sales hitting record highs, we set our sights on becoming a top international brand name.

The profeionalism of our products is what makes us competitive in the sporting goods industry.At Li-Ning, we view product development as a never-ending competition which demands that we constantly break our old records.Back in 1998, Li-Ning became China’s first domestic company to create 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apparel and footwear.This made Li-Ning the premier Chinese sportswear label.In 2004 we partner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plying biomechanical testing to meas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Ning athletic shoes.We also created a foot profile database of profeional athletes,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on the unique demands of profeional sports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specialized and comfortable product.Over our fifteen-year journey, we have expanded what began as a single sportswear line into an equally competitive lineup of athletic apparel, footwear and equipment.Li-Ning is committed to taking its place among the global brand giants.Before long, we expect to be supplying profeional products for athletes and amateurs alike, all over the world.This dedication has allowed us to create the nation’s largest sporting goods distribution network.Our international network is also expanding, and we currently have locations in 23 nations and regions.

Behind every winning team is a tried-and-true management style, and Li-Ning is no exception to this rule.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hands-on experience, Li-Ning has developed its own distinctive strategy program and management system.This keeps us running smoothly, and allows us to make quick decisions when it comes to implementing strategies.Li-Ning is currently in the proce of creating a nationwide ERP-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resources such as product design, supply chains, channels and retail sales.By developing an electronic approach to busine, we improve both the efficiency of our operations and the image of our brand.From day one, it has been Li-Ning’s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athletics and let sports make a difference in our lives.” Li-Ning has spared no effort to fulfill this miion.Beginning with our support for the Chinese team at the Beijing Asian Games in 1990, Li-Ning has contributed extensively to Chinese athletics and created countle profeional opportunities.

In our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 each division of Li-Ning works closely with the others to keep us moving forward.This means that all suppliers, vendo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become our partners and that all employees are working toward the same goals.At Li-Ning, we believe there is no limit to human potential.Sports increase our self-confidence.They give us the courage to perform, to tap our hidden potential, to surpa ourselves.This is our vision for the Li-Ning brand, and we have never swerved from our commitment to put it into practice.In 1990, we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sportswear company to sponsor China’s team at the Asian Games.In 1992, we supplied medal ceremony attire for the Chinese Olympic team, becoming the first Chinese sportswear maker to serve as an Olympic sponsor.In 1993, we established a pioneering nationwide franchise system.In 1998, we built China’s first sportswea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in Foshan, Guangdong.In 1999, we partnered with SAP to set up AFS sportswear industry solutions, becoming China’s first sporting goods maker to implement ERP.In 2004, Li-Ning was listed on the main board of the Hong Kong exchange, becoming China\'s first sportswear maker to be listed overseas.In 2005, we became an official partner of the NBA.In 2006, we became the ATP’s official Chinese marketing partner.

Today, Li-Ning is more than just a pioneer in sporting goods; it is also an advocate for healthy living.Supported by our solid track record, we are ready to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a global market head-on, and to fulfill the Li-Ning miion: Inspiring and empowering through sports.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第14篇:李少白简介

李少白唐太宗第47世孙,书画家,诗人,学者,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其独创的硬笔书法字体代表着当代硬笔书法的发展方向。李少白是个学者型艺术家,其诗、书、画、印皆精,很好的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大家的特点。

现任中国书道院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创作基地副秘书长。

当代学者型书画家的代表文/赵锡贤李少白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型的书画家,具有很好的国学素养。他博闻强记,兼收并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他在几个重要方面作出变革,对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在书法方面,李少白对榜书进行系统的研究,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榜书工具书—〈中国榜书典藏〉。李少白将水墨书法艺术推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著名书法家白煦等人力推的水墨书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双手笔法的水墨书法,使水墨书法这一表现力极强的书法门类历时几百年的萌芽和发展终于走向成熟。

李少白将复合笔法运用到国画当中,创立了能精准控制色调变化的新水墨画派,推动中国写意画经过古典水墨时代、现代水墨时代进入第三个重要时期—新水墨时代。

另外,李少白对硬笔书法也很有研究。其独创的硬笔书法字体具有优美快速,适于横写及适应签字笔等常用的书写工具的特点。代表着硬笔书法新时代的主流。

李少白善丹青、工诗文、喜金石,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都很精通:其诗词清新隽永,其书法自然洒脱,其画沉着奔放,其印精致古雅,很好的传承了古代文人大家的特征,是当代学者型书画家的代表。当然,目前李少白还年轻,但是其艺术的进步是很快的,其未来的成就也是可以预见的。我们相信,在中国书画史上,会记上李少白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15篇:李吉林老师简介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1938年5月出生,江苏南通人。

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

荣誉: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是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第七届主席团成员,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通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成绩:长期坚持教学改革,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及专家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200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奖项。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 人生经历

1938年出生,父亲离世,苦涩的童年,受小学老师影响大。(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把她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她一起弹风琴;实习老师还送给她一只老大老大的皮球;每当交不起学费时,又总是老师帮助了她……)

1949年步入初中,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但笃定志向在现在的南通师范二附小工作。

18岁,初为人师的烦恼。(当她站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时,孩子们却叽叽喳喳,根本不听)

于是开始琢磨孩子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亲近他们。操场上,她和班上的男孩子一起踢足球,做游戏„„自身 十分注重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她的课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

不久,为师范生上公开课,引起人们的关注。

1958年,南通市教育局派李吉林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李吉林利用这段时间向一些老前辈、老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的东西。

1962年,江苏省召开语文教学座谈会,李吉林发言。《江苏教育》杂志的编辑让她把发言整理成文章发表出来。

1966年,文化浩劫,公开课的教案和备课笔记,付之一炬。

在一个朋友家里,李吉林随意翻看着高尔基的小说《我的大学》,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其中有一段话使她受到很大震动:\"我并不期待别人的救助,也不指望有什么偶然的幸运,我的意志变得逐渐顽强起来,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越觉得自个儿越加坚定,甚至越加聪明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顶着压力和风险重新振作。她的学生很少写那些生字连篇的\"讲用稿\"和大批判稿,而是坚持写记叙文。那年光批改学生的日记就有2万多篇。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又有年老体衰的母亲,丈夫也遭受迫害,所有的事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多少个夜晚,孩子睡了,她还在看书、练字,写读书笔记。伴随她的虽然只有一盏孤灯,可她的心里却充满希望。

1978年,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她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一改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路数,主动要求去教一年级。她改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方法,一年级上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和写观察日记。提早起步,适当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儿童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40岁,女儿、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将这些与一个勇往直前的改革者联系起来,常人多少有些难以想象。二十多年来,李吉林以女性特有的韧性与顽强,承受种种挫折的煎熬和求索的艰辛,把实验坚持下来。她从外语暗示教学(当时也叫“情景教学”)中得到启发,又从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经过反

复地实验、琢磨,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在致力于教学实践创造的同时,李吉林开始了她对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的理论反思和探索。

1979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在南京成立,请特级教师李吉林携带论文出席会议。《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智力》,引起反响。

要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导积累感知材料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语言为手段。

在实践探索中,她认真研究了现代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理论。她还博学四方,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的机会,向教育理论家、学者请教,与各地教育名家交流切磋。同时,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

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李吉林高瞻远瞩,正式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她认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根基,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相互渗透,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联动,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在其间积极主动地活动,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特有的统整性、涵摄性的教育效应,实现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情境教育基本理论及模式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通师二附小于1990年成立了全省(也许是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李吉林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从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悉心扶持、培养。她说:“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

1996年12月,中央教科所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李吉林的研究成果和对中国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得到高度评价。

1998年11月,我国第一个以教师个体的教改研究成果命名的研究所——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在通师二附正式挂牌成立,李吉林亲任研究所所长。同时挂牌的还有“江苏省小学教师情境教学培训基地”。

一位与她相知颇深的老专家、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潘仲茗这样描述李吉林:“她热情地追逐着生活中和儿童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用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书写明天的诗。”

思考:我们从李吉林老师身上学习什么?

第16篇:李林森同志简介

李林森同志简介

李林森同志生于1969年,宣汉县红岭乡人,先后担任宣汉县三河乡副乡长、乡长,东林乡、五宝镇党委书记,宣汉县副县长,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生前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在工作中公正廉明、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特别是他锐意改革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公道正派提升干部选任公信度,一心为民赢得干部群众真心拥戴。在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呕心沥血。2011年7月31日中午12时25分,年仅42岁的李林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

新华社向中央专题反映李林森同志感人事迹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并要求系统总结并广泛宣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第17篇:李晶老师简介

李晶老师简介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 艺术研究协会会员、福建省朗诵艺术 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鼓楼区社会力 量办学协会会员,专业话剧演员,毕 业于湖北艺术学院表演系,1984开始 从事表演语言培训,所排节目长期在 电视上播出,多次策划组织少类比赛 活动及少儿文艺晚会演出。已获中央 歌剧舞剧院二级舞蹈教师资格及表演

语训教师资格。先任福建人民艺剧院。营销总监。

第18篇:李紫豪简介

李紫豪简介

一, 个人资料。

姓名:李紫豪

性别:男

年龄:20

生日:1993年03月21日

身高:165cm

体重:52 kg

籍贯:四川巴中

星座:金牛座

语言:汉语

喜爱的书:成功营销学

喜爱的食物:随便

喜爱的颜色:黑色,白色,黑红

喜欢的演员: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在熙,李俊基,喜欢的歌手:小伍,张杰,王力宏

喜欢的电影:有创意的科幻片或动作片 目前职业:汽车推销员

梦想:成为中国销售界达人

第19篇:李楼小学简介.

李楼小学座落在常乐集乡李楼村西北角,是一所农村公办完全小学,始建立于1952年,服务于李楼、马庄、前庙、后庙、米庄5个行政村,总人口5600人。占地12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260人,教职工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一级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乡级骨干教师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5人。学校先后建立了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少先队活动室、档案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校风:尊师、守纪、开拓、进取

校训:诚朴勇毅博学笃志

教风:严谨、勤奋、创新、求实

学风:诚心、友善、进取、创新

学校将以文明礼仪校园为引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学生行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第20篇:李书敖简介

简介

姓名 :李书敖、号魏风堂主、醉月轩主、弘仁居士、1971年9月生于河北,本科学历,九华山祗园寺居士,研习佛学、自幼受外公、和父亲影响,对阴阳五行、风水、书法、稍有研究,2009年,遇天津易经四柱大师刘同路先生,学会四柱命学,2010年与北京易通居士相识,易通居士向其传授人生预测学、掌握了对人生的,婚姻、运势、官运、健康的预测。本人自幼秉承家学,爱好书法,上学时期尤其对硬笔书法喜爱有加。拜当代知名书法家彭国信先生为师,经当代书法大家杨再春先生,北京书法名家杨德金老师指点,临池不懈,后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书协副主席贾学理相识,并详解书法之技法,领悟颇深、介绍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在教授刘文华、洪铁军、崔胜辉、刘京闻的指点下,以魏碑为主,兼习二王行书。现跟随当代魏碑名家,清华美院教授胡立民导师工作室专业研习魏碑。中国书法家培训中心

2、

3、4五期书法临帖班毕业。

现任中国易经研究学会会员、易通咨询学会预测师、中国大中华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专家委员、中华民族艺术家联合会会员、北京燕京书画院创作研究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书法教授胡立民导师工作室学员。

李咏父亲简介
《李咏父亲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