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宀怎么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0 12:09: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说文解字宀部

内容摘要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是对字义的分类解说。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关键词】说文解字 宀部

说文解字·宀部字的分析

学生姓名:郭梦娇 指导老师:李晋林 前言

公元100年,时值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南阁祭酒许慎编攥了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声读的规范字典——《说文解字》。迄今整整一千九百年间,这部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宝藏的不朽之作,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降至清朝,以段玉裁、王筠、朱骏声为代表的治《说文》的名家辈出,著述如林。乾隆进士王鸣盛,治经以汉人为师,对《说文解字》更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称“《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馀书皆未通,不可谓非通儒也”。即使在今天,由于《说文解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的功用价值,仍不失为人们常置案头的经典。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一、对“宀”部的综述

《说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 按:甲骨文象房屋之形。古代是一种房屋。《说文·宀部》:“宀,交覆深屋也。”远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古代先民们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就在简陋的条件之下,开始了对自然界事物的进一步改造。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来,宀字的形状如同一个房屋侧面的样子。原始先民是在圆形的基地上建造墙壁,然后在墙上覆盖了圆锥形的屋顶,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显得很深邃,因此是“交覆深屋”。而段玉裁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宀”反映了远古先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洞穴之类的居住环境,通过自己的建筑能力,提升到居住在地面之上的建筑物,这样可以遮风挡雨,避免虫类的叮咬。

二、对宀部字主训词的归类

(一)、释“居也”一类的宀部字

家,《说文·宀部》:“家,居也。从宀,

声。”《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正字通·宀部》:“家,居其地曰家。”家,这里是定居,安家的意思。

宋,《说文·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读若送。”甲骨文中的宋的形状如同一棵树在屋顶的下面,这个树用来支撑这个房屋。远古时候,先民智慧地选择自然界中可以建筑房屋的材料,用砍伐好的树木支撑自己的房屋。

宭,《说文·宀部》:“羣居也。从宀君声。”指的是群居的意思。一群人居住在宀部的房屋下面。远古时代,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过着群居的生活。 宠,《说文·宀部》:“尊居也。从宀龙声。”《国语·楚语下》:“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韦昭注:“宠,尊也。”这里的宠就是尊崇、地位高的含义。

寠,《说文·宀部》:“无礼居也。从宀娄声。”这里是居处简陋的意思。《玉篇·宀部》:“寠,贫陋也。”居住的地方条件水平比较差,很简陋很贫困。

(二)、释“讬也”一类的宀部字

宅,《说文·宀部》:“宅,所讬也。从宀,乇声。”人们有了住宅、房舍,在心理上就有了一定的寄托。《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正字通·宀部》:“今谓屋为宅。”宅,还有葬地,坟墓的意思。古代建筑房屋时,选择好的地方来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

寄,《说文·宀部》:“寄,讬也。从宀,奇声。”远古先民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一定的依托、依赖,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状态。

(三)、释“安也”一类的宀部字

寍,《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段玉裁注:“此安宁正字,今则宁行而寍废矣。”这个寍字其实就是安宁的宁字,现在这个字已经不通用了,被换成了宁这个简体字。《玉篇·宀部》:“寍,安也。今作宁。”宀为房屋的形状,寍是会意字,有填饱肚子的食物,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心里就有了慰藉,哪里还有什么不安的呢。

定,《说文·宀部》:“安也。从宀从正。”徐锴系传:“定,安也。从宀,正声。”朱骏声通训定声:“正亦声。”在甲骨文中,这个定字上面犹如一个房子的形状,中间包含有一个口,而下面正是人的脚走路留下的痕迹,这个字就是以会意的方式来表达的,人走路回到家中,自然心情就平静稳定了下来,感觉家就是自己的归宿。这里就是使安定的意思。汉代曹操《封功臣令》:“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清代的洪秀全《吟剑诗》中确有“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宓,《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必声。”段玉裁注:“此字经典作密,密行而宓废矣。”同“密”。

宴,《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妟声。”段玉裁注:“经典多假燕为之。”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宀部》:“宴,引申为宴飨。” 宐,《说文·宀部》:“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声。”同“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皆象肉在俎上之形。房屋内的刀俎上放置着肉,有肉可以吃,自然就安定了很多。后来衍化成菜肴的意思。

(四)、释“静也”的一类宀部字

安,《说文·宀部》:“静也。从女在宀下。”古代时候,家庭中有女人才可以安定下来,那时候属于男耕女织的时代,家中有女人可以安静。 㝣,《说文·宀部》:“静也。从宀契声。”是静的意思,还有一种是安的意思。《玉篇·宀部》:“㝣,仓颉篇云:安也。”

(五)、“寄也”的一类宀部字

客,《说文·宀部》:“寄也。从宀各声。”按:周代的金文常用“宾客”连文,“宾客”疑为客的本义。段玉裁注:“自此讬彼曰客。”唐代的白居易《风雨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家中来访的人员称之为客人。还有寄居、旅居的意思。宋代的陆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村。”这里也是寄居的意思。

寓,《说文·宀部》:“寄也。从宀禺声。”《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在金文中,寓字的样子犹如一个房屋的外貌,宀部下面有一个“愚”字,它所表示的就是古人用手或是竹棍来驱赶虫蛇这类,房屋没有人居住是因为里面有了虫蛇这类的,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的动物。人们要想进入房屋内居住下来,必须先把这些危害物清除掉,才可以安心居住。《宋史·苏舜钦传》:“舜钦既放废,寄于吴中。”而鲁迅的《自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寓就是日常供那些路人或是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寄居到那里。

三、对宀部字被释词的主训词的同义词的辨析

(一)、主训词是“居也”一类的宀部字

居,《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也。踞,俗居从足。”段玉裁改作:“居,蹲也。从尸,古声。

1、居住。《易·

,俗居从足。”

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2、住所。《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孔传:“适,之也,不欲之殷,有邑居。”

3、闲居。《商君书·农战》:“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文选·束皙,》:“彼居之子,罔或游盘。”李善注:“居,谓未仕者。”

4、卑下。《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身居而名尊,躯辱而声荣。”俞樾平议补录:“凡人蹲踞则身必卑,故借作卑下之义。言身虽卑下而名则尊也。”

5、地位。《逸周书·苪良夫》:“其惟洗尔心,改尔行,克忧住愆,以保尔居。”孔晁注:“洗心改行忧过往,则安尔之居位。”

家,《说文·宀部》:“家,居也。从宀,

声。”《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这里对应“居”的第二个解释。引申为住所,动词用作名词。《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孔传:“适,之也,不欲之殷,有邑居。”

宋,居住。《说文·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读若送。”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这里对应“居”的第一个解释。居住。《易·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宭,《说文·宀部》:“羣居也。从宀君声。”指的是群居的意思。这里对应“居”的第一个和第三个解释。分别是居住和住所的意思。

宠,尊崇。《说文·宀部》:“尊居也。从宀龙声。”《国语·楚语下》:“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韦昭注:“宠,尊也。”颜师古注:“宠,尊也。”《汉书·艺文志》:“随时抑扬,违理道本,苟以譁众取宠。”这里对应“居”的第五个解释。由于地位高了,而受到了尊重和仰慕。

寠,《说文·宀部》:“无礼居也。从宀娄声。”这里是居处简陋的意思。《玉篇·宀部》:“寠,贫陋也。”居住的地方条件水平比较差,很简陋很贫困。这里对应“居”的第四个解释。居住简陋贫困进而使得地位卑下。

(二)、释“讬也”一类的宀部字

讬,《说文》:“讬,寄也。从言,乇声。”

1、寄托。《说文·言部》:“讬,寄也。”《方言》卷二:“凡寄为讬。”《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讬者形也。”

2、托付,请托。《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宅,

1、住宅、房舍。《说文·宀部》:“宅,所讬也。从宀,乇声。”人们有了住宅、房舍,在心理上就有了一定的寄托。《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

2、住处,居住的区域。《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孔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

3、托;寄托。《文心雕龙·章句》:“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范文澜注:“谓章明情志,必有所寄而次序,

晰也。”这里除了有“讬”的意思,还有住宅,居住的区域的意思。

寄,《说文·宀部》:“寄,讬也。从宀,奇声。”这里就是“讬”的意思。

(三)、释“安也”一类的宀部字

安,《说文》:“安,静也。从女在宀下。”段玉裁改“静”作“注:“此与

”。同意。”徐锴系传:“安,止也。从女在宀中。”按:安居,安宁当为安本义。

1、安定,安全。《尔雅·释诂下》:“安,定也。”《玉篇·宀部》:“安,安定也。”《诗·小雅·常一年》:“居安思危。”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左传·襄公十

2、安静。《说文·宀部》:“安,静也。”《易·辞下》:“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孔颖达疏:“故先须安静其身而后动。”《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3、止,静止。《尔雅·释诂下》:“安,止也。”《战国策·秦策五》:“贾原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民。”高诱注:“安,止也。”《文心雕龙·定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唐杨炯《浑天赋并序》:“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4、安适,安逸。《释名·释言语》:“安,晏也。晏晏然和喜无动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寍,《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段玉裁注:“此安宁正字,今则宁行而寍废矣。”这个寍字其实就是安宁的宁字,现在这个字已经不通用了,被换成了宁这个简体字。《玉篇·宀部》:“寍,安也。今作宁。”这里对应“安”的第一个意思。引申为安定,安全。 定,安定,使安定。《说文·宀部》:“安也。从宀从正。”徐锴系传:“定,安也。从宀,正声。”朱骏声通训定声:“正亦声。”汉代曹操《封功臣令》:“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清代的洪秀全《吟剑诗》中确有“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这里对应“安”的第一个意思。安定,安全。

宓,《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必声。”段玉裁注:“此字经典作密,密行而宓废矣。”同“密”。安定、安宁;平静。《说文·宀部》:“宓,安也。通作密。”《淮南子·览冥》:“宓穆休于太祖之下。”高诱注:“宓,宁。”这里对应“安”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意思。安定,安全和安静的意思。由于有了住所才安定下来,进而心里有了安全感,同时也有安静安宁的含义。

宴,《说文·宀部》:“安也。从宀妟声。”段玉裁注:“经典多假燕为之。”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宀部》:“宴,引申为宴飨。”这里对应“安”的第四个意思。安适,安逸的含义,段玉裁引申为宴飨的意思,由于生活富足,食物丰足,人们生活安逸安适。

宐,《说文·宀部》:“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声。”同“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皆象肉在俎上之形。房屋内的刀俎上放置着肉,有肉可以吃,自然就安定了很多。后来衍化成菜肴的意思。这里对应“安”的第四个意思。食物中有了肉类,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自然就安逸多了。

(四)、释“静也”的一类宀部字

静,《说文》:“静,

也。从青,争声。”

也。”《论

1、安静、安宁。《广韵·静韵》:“静,安也。”《诗·邶风·柏周》:“静言思之,寤辟有经》:“。”毛传:“静,安也。”孔颖达疏:“安静而思念之。”《淮南子·本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高诱注:“静,宁也。”

”,止息,平定。《抱朴子·诘鲍》:“兵革所以静

。”唐代李白

2、通“《塞下曲六首》之六:“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

安,《说文·宀部》:“静也。从女在宀下。”

1、安定,安全。《尔雅·释诂下》:“安,定也。”《玉篇·宀部》:“安,安定也。”

2、安静。《说文·宀部》:“安,静也。”《易·

辞下》:“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孔颖达疏:“故先须安静其身而后动。”这里对应“静”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意思。

㝣,《说文·宀部》:“静也。从宀契声。”是静的意思,还有一种是安的意思。《玉篇·宀部》:“㝣,仓颉篇云:安也。”这里对应“静”的第一个意思。

(五)、“寄也”的一类宀部字

寄,《说文》:“寄,讬也。从宀,奇声。”

1、托付,请托。《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客居。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六引《广韵》:“寄,客也。”宋代的陆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村。”这里也是寄居的意思。

客,《说文·宀部》:“寄也。从宀各声。”按:周代的金文常用“宾客”连文,“宾客”疑为客的本义。段玉裁注:“自此讬彼曰客。”唐代的白居易《风雨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家中来访的人员称之为客人。还有寄居、旅居的意思。宋代的陆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村。”这里也是寄居的意思。这里除了“寄”的意思,还有宾客的意思。

寓,《说文·宀部》:“寄也。从宀禺声。”《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宋史·苏舜钦传》:“舜钦既放废,寄于吴中。”而鲁迅的《自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寓就是日常供那些路人或是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寄居到那里。这里是“寄”的第二个意思。

四、对宀部字义类层次类别的归类

1、释房屋角落的一类宀部字

宧,《说文·宀部》:“养也,室之东北隅,食所居。从宀。”这个食物储藏的地方,供人们做饭吃饭,是一个房屋的东北角落。清晨阳光射进房屋的东北角,屋子里所贮藏的食物蔬菜以迎养气。所以古代的厨房和食阁都位于东北角。

《说文·宀部》:“户枢声也。室之东南隅。从宀㫐声。”这个指的是户枢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房屋的门上的转轴发出的声响,是一个房屋的东南角落。

奥:《说文·宀部》:“宛也。室之西南隅。从宀。”奥是一个房屋的四个角落最为尊贵的地方,只有有身份的尊贵的人才有资格坐到那里。清晨阳光是从门,或是窗户射进来的,一个房间内自然而然地北边就比南边要亮堂,而奥字是西南的一个角落,因此它就比较昏暗,奥就有了昏暗幽深的意思。

2、释屋室空间大小的一类宀部字

宸,《说文·宀部》:“屋宇也。从宀辰声。”段玉裁注:“屋者以宫室上覆言之,宸谓屋边。”朱骏声通训定声:“宸谓屋檐。”这里是房屋的边沿,屋檐的意思。而《广韵·真韵》:“宸,天子所居。”宸,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南朝、唐朝时都有将宸字作为帝王居住的宫室。《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青龙隐隐来黄道,白鹤翩翩下紫宸。”中也提到了紫宸,也就是皇宫的紫金殿。《镜花缘》第八十九回,也提及到宸字,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后来,随之衍化成天地相接处,李善注引薛综曰:“宸,天地之交宇也。”扩展到宇宙、星辰,天地之交,更为广阔的空间。

宇,《说文·宀部》:“屋边也。从宀于声。”《易》曰:“上栋下宇。”这里是屋檐的意思。《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八月,正是粮食丰收的季节,古代劳动者们在天空之下,辛勤地劳作着。而陆德明释文:“宇,屋四垂为宇。”《淮南子》进一步将宇扩展到宇宙空间,更为之广阔的空间。

寷,《说文·宀部》:“大屋也。从宀丰声。《易》曰:“寷其屋。”段玉裁注:“以此形声包会意,当云从宀、丰,丰亦声。”

宽,《说文·宀部》:“屋宽大也。从宀萈声。”指的是房屋宽敞的意思。《玉篇·宀部》:“宽,大也。”也是指房屋广阔、面积大。

3、释“屋响”一类的宀部字

宏,《说文·宀部》:“屋深响也。从宀厷声。”一种指的是房屋深广。段玉裁注:“各本深下衍响字,此因下文屋响而误。今依《类篇》《韵会》正。。。。深屋者,其内深广也。”另一种指的是因为房屋幽深而回响。

宖,《说文·宀部》:“屋响也。从宀弘声。”同“宏”,房屋因为幽深而有了回响的声音。只不过这两个字是属于一字异体。

4、释官职一类的宀部字 宦,《说文·宀部》:“仕也。从宀从臣。”学习官吏的事务。《广韵·谏韵》:“宦,学也。”杜预注:“宦,学也。”做官,《广韵·谏韵》:“宦,仕宦。”甲骨文与金文中,臣看起来就如同一只竖立着的眼睛,人抬起头来,从侧面望过去,看到的眼睛正好是处于竖立的状态的,而抬起头来,从侧面看到的眼睛是处于竖立的状态的人,只能是那些跪在地上的人,正在接受着训斥和命令,臣服地跪着。韦昭注:“宦,为臣隶也。”

宰,《说文·宀部》:“辠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这些奴隶与那些做饭的厨子,赶马车的车夫以及管理家里杂务事情的奴仆并列在一起,是在房屋内进行劳作的奴隶。后来,这些奴隶慢慢从属于一些国君、士大夫,成为他们身边的奴隶,渐渐地位有所提升,扩大了自己的职权成为了一些高级的官吏、执掌着国政的官僚。《礼仪·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

守,《说文·宀部》:“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段玉裁注改作:“从宀,寺府之事者。从寸,法度也。”按:字或从又,与从寸同意。官吏的职责,职守。《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宀表示的一个房屋,也就是朝廷的衙门,在宀下面有一个寸字,这个寸字是表示手的意思,人用手才房屋下从事工作,就是官吏在衙门之下处理事务。守也有掌管的含义,《商君书·君臣》:“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还有保护、防卫的意思。《玉篇·宀部》:“守,护也。”

5、释起居习惯的一类宀部字

宵,《说文·宀部》:“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徐灝注笺“谓夜居室中窈冥耳。”夜,宵夜对举时指的是前半夜,宵,指的是前半夜,夜,指的是后半夜。古人根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晚上就停止劳作了。

宿,《说文·宀部》:“止也。从宀。古文夙。”过夜,夜晚睡觉。《玉篇·宀部》:“宿,夜止也。”在甲骨文中,宀部下面有一个人形,依靠在类似席子的东西上,就是在房屋之下,左边是一个人的形状,右边依靠着一个竖立的东西或是跪在凉席之上,从而停止下来了,不进行劳作了。古代的人们在房屋之内铺上凉席,以方便他们的跪坐,白天人们跪坐在凉席上,晚上他们可以在凉席上吃饭,休息,交谈聊天。

《说文·宀部》:“寤也。从宀吾声。”指的是睡醒的意思,《小广雅·广言》:“寤,觉也。”《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就是说的美好的女子,在梦中和醒来之后,都想见到她。

6、释财富一类的宀部字

富,《说文·宀部》:“备也。一曰厚也。从宀畐声。”这里指的是盛多的意思。在宀部下面一个人还有一亩田,人们拥有田地用来耕种,有房屋可以居住。何晏集解:“孔曰:富,盛也。”在《镜花缘》第七回中:“且喜家中书籍最富。”特指的是年少,来日方长。还有一种解释《说文·宀部》:“富,备也。”郑玄注:“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也。” 实,《说文·宀部》:“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金文是从田从贝,皆会意字。在金文中,宀部下面一个象田的字,田下面一个贝字。贝在古时就是用来当货币,是一种钱财。房屋下面有田地,也有贝类的钱财,当然能会富裕。段玉裁注:“以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

宝,《说文·宀部》:“珍也。从宀从王从贝,缶声。”贝与玉在宀内,宝之意思就很明确了,古金文与篆文又增加了缶。按:缶为本

字,最初为人所宝重,故宝古字作“”,是会意兼形声字。《文心雕龙·才略》:“金玉殊质而皆宝也。”房屋下面有了珠宝玉器,就有了钱财,有了钱财,人们就有备无患了,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7、释不同房子的一类宀部字

室,《说文·宀部》:“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徐锴系传:“室,实也。从宀,至声。室、屋皆从至,所止也。”按:“至”从倒矢,从一,像矢着地形,有到达的意思。室本义为居室,是会意兼形声字。室在甲骨文中是宀部下面一个类似脚的样子,上面是一个房屋的轮廓,下面是一只脚停止下来的样子,人走路房子里面,就自然会停下来了。房间、内室的意思。五代的徐锴《说文系传·宀部》:“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唐玄应《一切皆音义》卷六:“户外为堂,户内为室。”南朝宋颜妍之《秋胡诗》:“上堂拜嘉

,入室问何之。”茅盾的《子夜》六中:“静室独坐的时候,她感到冰窖似的悲凉!”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宀部》:“室,引申之,则凡所居皆曰室。”《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可以看出古代不管是贫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统称之为室。 宫,《说文·宀部》:“宫,室也。

省声。”甲骨文有

等形,于省”的象形初文,吾释雍,认为“宫”字从宀,雍声。按:“吕”是“纽”和“有连接、聚集的含义。宫字从宀,从吕,会意。宫是房屋的统称。《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张守节正义:“宫即室也。”当宫室对举时,宫指的是整个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而室仅仅指的是其中的一个居住的单位。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宫部》:“宫,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不别。”当细细分析宫室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当笼统称谓时,则没有什么区分了。唐代的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而唐代的诗仙《古风五十九首》之二:“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原先不论是贫贱还是富贵的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宫,到了秦汉以来,只有帝王居住的地方才可以称之为宫。郑玄笺:“宫,宗庙也。”毛传:“宫,庙也。”这里的宫还有宗庙的意思。

宣,《说文·宀部》:“天子宣室也。从宀声。”段玉裁注:“篕谓大室。”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以宣名宫室,故其本义。”在甲骨文中,宣字上面是一个宀部,是一个房屋的形状,下面如同一个上下蜷缩扭转来朝拜的样子。宣指的是天子的宣室,故宫室名。《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这里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宗,《说文·宀部》:“尊祖庙也。从宀从示。”按:于省吾谓“示”象神主,“宗”当是屋中立神主之形。一说“示”是地祗之“祗”的初文。古人认为生命来源于土地,人死要归土,用“示”表示神灵和先祖。宗是祖庙,祭祀祖先的地方。段玉裁注:“当云:尊也,祖庙也。”殷人把宗建造在埋葬祖先的地方之上,为的是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起到遮阴避雨的作用。 宔,《说文·宀部》:“宗庙宔祏。从宀主声。”按:典籍以“主”为之。主,是古文的假借字。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徐锴系传:“以石为藏主之椟也。”宀部下面一个主字,是在石头下面藏着主神的意思,房屋的下面藏着主神,用来朝拜,就是宗庙的意思。

8、释生活不好的一类宀部字

㝌,《说文·宀部》:“贫病也。从宀久声。《诗》曰:“茕茕在㝌。”人在房屋下,处于长期生病的状态,一个人孤孤单单,生病好长时间。

寒,《说文·宀部》:“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从寒字的金文结构可以看出,宀部下面一个人,用草堆覆盖着,下面全是寒冰。房屋里面躺着一个人,人身上被用杂草堆覆盖起来,杂草堆下面全是寒冰。 害,《说文·宀部》:“伤也。从宀从口。宀、口,言从家起也。丯声。”是损害、伤害的意思。段玉裁注:“《人部》曰:‘伤,创也。’”郑玄笺:“枝叶未有折伤。”

寇,《说文·宀部》:“寇,暴也。从

,完。”容庚《金文编》:“从人从在宀下,会意。”《广雅·释言》:“寇,钞也。”又“钞,掠也。”金文中,寇如同人以暴力的形式进入房屋之内,进行地掠夺、抢劫,是强取的意思。寇的本义就是侵略、进犯的意思,犯者把房屋内的主人赶出去,自己占据别人的屋子。

五、总结

《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宀部字,构成了一部古代社会生活的精彩的影集。与居住有联系的宀部字,家,是住所的意思。宋,是居住的意思。 宭,既有居住的意思也有闲居的意思。宠,是尊崇的意思,与地位有关。 寠,是贫陋的意思,与地位卑下有关。与“讬也”有关的一类宀部字,宅,人们有了住宅、房舍,在心理上就有了寄托。还有葬地,坟墓的意思。寄,远古先民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一定的依托、依赖,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状态。与“安也”有关的宀部字,寍,有填饱肚子的食物,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心里就有了慰藉。定,这里就是使安定的意思。宓,同“密”。宴,引申为宴飨。宐,房屋内的刀俎上放置着肉,有肉可以吃,自然就安定了很多。后来衍化成菜肴的意思。与“静也”有关的宀部字,安,安静,安定的意思。㝣,是静的意思,还有一种是安的意思。与“寄也”有关的宀部字, 客,这里是寄居的意思。寓,是日常供那些路人或是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寄居到那里。与房屋角落有关的宀部字,宧,这个食物储藏的地方,供人们做饭吃饭,是一个房屋的东北角落。,这个指的是户枢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房屋的门上的转轴发出的声响,是一个房屋的东南角落。 奥,是西南的一个角落,因此它就比较昏暗,奥就有了昏暗幽深的意思。与屋室空间大小有关宀部字,宸,这里是房屋的边沿,屋檐的意思。也有解释为帝王居住的地方。后来,随之衍化成天地相接处,扩展到宇宙、星辰,天地之交,更为广阔的空间。宇,这里是屋檐的意思。进一步将宇扩展到宇宙空间,更为之广阔的空间。 寷,大屋。宽,指的是房屋宽敞的意思。也是指房屋广阔、面积大。宏,一种指的是房屋深广。另一种指的是因为房屋幽深而回响。宖,同“宏”,房屋因为幽深而有了回响的声音。与官职有关的宀部字,宦,学习官吏的事务。宰,刚开始指那些奴隶与那些做饭的厨子,赶马车的车夫以及管理家里杂务事情的奴仆并列在一起,是在房屋内进行劳作的奴隶。后来,这些奴隶慢慢从属于一些国君、士大夫,成为他们身边的奴隶,渐渐地位有所提升,扩大了自己的职权成为了一些高级的官吏、执掌着国政的官僚。 守,官吏的职责,职守。守也有掌管的含义,还有保护、防卫的意思。与人们生活起居习惯的有关的宀部字,宵,夜,宵夜对举时指的是前半夜,宵,指的是前半夜,夜,指的是后半夜。古人根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晚上就停止劳作了。宿,停止劳作,过夜,夜晚睡觉。与财富金钱有关的宀部字,富,指的是盛多的意思。实,在金文中,宀部下面一个象田的字,田下面一个贝字。贝在古时就是用来当货币,是一种钱财。宝,贝与玉在宀内,宝之意思就很明确了,古金文与篆文又增加了缶。按:缶为本

字,最初为人所宝重,故宝古字作“”,是会意兼形声字。与不同房子有关的宀部字,室,室本义为居室,房间、内室的意思。古代不管是贫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统称之为室。宫,宫是房屋的统称。当宫室对举时,宫指的是整个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而室仅仅指的是其中的一个居住的单位。当细分宫室时,是有一定的差别,当笼统称谓时,则没什么区分了。宫还有宗庙的意思。宣,这里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宗,是祖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古代的人把宗建造在埋葬祖先的地方之上,为的是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起到遮阴避雨的作用。宔,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房屋的下面藏着主神,用来朝拜,就是宗庙的意思。与生活不好的有关的宀部字,㝌,贫病。处于长期生病的状态,一个人孤孤单单,生病好长时间。寒,冻也。房屋里面躺着一个人,人身上被用杂草堆覆盖起来,杂草堆下面全是寒冰。害,伤也。是损害、伤害的意思。寇,侵略、进犯的意思,犯者把房屋内的主人赶出去,自己占据别人的屋子。

总而言之,《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是对字义的分类解说。

参考文献: 丁福保 《说文解字诂林》 中华书局 1988 谷衍奎 《汉字远流字典》 华夏出版社 2003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03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中华书局影印 《中华大字典》 中华书局 1987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李晋林!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在学习的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次写论文的过程中,使我了解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李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他敬业、不厌其烦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他的这种精神对于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即将帮助我完成论文答辩的专家、学者,谢谢你们的辛勤指导。

推荐第2篇:“宀、穴”部识字教学设计与点评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书上的古代汉字“家”的图片和“家”字。

2.观察图,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生字

1.学习“

教室

宿舍

故宫

宇宙

宾客”。提示:从这些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宝盖头的字多与房屋有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可 以编儿歌、讲故事、说顺口溜、猜字谜来帮助记忆。)参考:

“家”――会意字,宝盖头表示房屋;豕shǐ即猪。

“宫”――会意字,皇宫里有很多房间、很多人。

“宿”――用拆部件的方法记忆。

“室”――猜谜:到字去半边,宝盖儿加上面。

“宇宙”、“宾客”是形声字,可以说说它们的形旁、声旁各是什么。

请一组同学上讲台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目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生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宝盖头)初步建立汉字形旁表意的概念。(宝盖头与房屋及与房屋有关的事物有关)

(3)会用生字组几个不同的词语。

(4)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带有宝盖头的字。(如:宅、宴、宝、牢)

(5)组织评价。(这些小老师说话时声音洪亮吗?通过听小老师讲你都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最喜欢哪位小老师,为什么?„„)

2.学习“

洞穴

窑洞

窟窿

鸟窝

窗帘

窍门”。

(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对照着生字表中的拼音互相教学这些生字。 从这些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与什么有关?(“穴宝盖”的字多与洞穴有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要求:检查员、联络员、噪音控制员在小组自学的过程中要认真负责。

(2)集体交流:请一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穴”字头的字。

3.游戏:挑战识字小能手。

(1)学生在小组内把在生活中找到的带有宝盖头和“穴”字头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认识。看谁认识的字最多、扩词最多,在小组交流中学得最认真。

(2)组内选出“识字小能手”,并由识字小能手代表本组到其他组交流。

(三)自学生词,提高识字能力

火灾

安宁

宽敞

突然

逃窜

狭窄

1.借助拼音自学生词,运用学过的部首知识分析字形。

2.理解词义。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请教周围的人,会查字典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习。

3.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家、教室、宿舍、故宫、宇宙、宾客

洞穴、窑洞、窟窿、鸟窝、窗帘、窍门

火灾、安宁、宽敞、突然、逃窜、狭窄

(1)点击你学会的生字。

(2)领着同学们读一读,组一组词。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室、客、穴、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是横中线、竖中线和中心点上的笔画)。思考哪些笔画最容易写错。

2.讨论笔画、笔顺并书空。教师范写。

“室”字在写的时候不要丢掉点。最后一笔横要写得与宝盖儿一样宽。

3.独立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写出来带宝盖头、穴字头。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编儿歌对二年级学生难度太大,学生更喜欢按自己的想法编各种故事识字,怎样处理这一矛盾,有待进一步分析。

〖案例点评〗

“学生在走进教室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世界、情感意志等前理解的一些东西走入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前理解的内容,在学 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所施行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也是最令学生欢迎的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贯穿自己 的教学意图,以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对于“家”这样的汉字,学生早就应该会认了,因为,身处于信息社会,学生学习识记汉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像这类汉字,学 生耳濡目染,对于字的意义及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猜测“家”字的结构为什么是这样的,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从字形的组合上 去意会。因为这个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通过字形的组合,可以悟出字的内在含义,这其实是一种识字方法的教学与引导。以此为例,再引导学生在一组以“宀” 偏旁的汉字里寻找规律,找出相同点,摸索与体悟识记的方法,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

学习是个体化的行为,但如果纯粹地进行个体化学习,获得的只是个性化的解读,有些时候这种解读会有失偏颇。因而,我们也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 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充分发表意见,倾听他人的学习体会,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培养良好习惯,以分析批判的 思路,综合意见,获得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信息网络,优化自身的认知行为。新课标特别提倡小组式学习,推行相对于传统的纯接受型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设计有一个 较为鲜明的特点,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活动组织者、记录员、噪声控制员、联络员,各司其职,在基本规范的框架 内,每位组员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热烈的讨论中,每位组员都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集合成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过程中,让小组有价值的信 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作为小组讨论的延伸活动,评出了识字小能手,并鼓励大家去挑战识字小能手,竞赛性的活动激发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学不是告 诉,而是一种全身心参与过程中的自悟自得。这一点,教学设计中体现得较为充分。

如何通过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新课程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不 尽相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回避大量使用多媒体,不能用直观感性的画面来固定与限制学生的思维。作为意义的承载体,文本的意义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 能产生独特的意义,不能以教者一己的解读制成课件, 向学生展示自我的解读,这无疑是变相的灌输与影响,是一种温柔的话语霸权。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便并不以此就能证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远离多媒体辅助 教学手段。本份教学设计,教者运用了多媒体,整合多方面因素,把教学的内容整合在一个场景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画面的主 题得到确立,使汉字的识记有了一个较为生动形象的情景作支撑。

推荐第3篇:听鏀堕摱锻樼殑宀椾綅鑱岃矗鎻忚堪

收银员的岗位职责描述

1、收银员必须遵守我国财经法规,财经纪律,酒店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

2、收银时小心操作并爱护所使用的电脑、收款机、计算机、POS机、计算器、等物品设备,并做好清洁工作。

3、准确及时打印各项收费账单,并快捷地收妥客人应付的费用,以结算中做到快、准、稳,唱收唱付,不错收漏收。

4、对各种钞票、支票等必须验明真伪,并能正确使用验钞机,认真收款。

5、能够熟练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银行POS机,辨别信用卡真假,确保授理卡有效结算。

6、认真做好备用金使用交接,不得私自借用,由收银员自身过失造成的短款,由当事人自己赔偿。

7、收银员未经许可,不得带任何外人进入收银工作区域,工作时间内不得无故离开岗位。

8、受理公司签单挂账,应熟练掌握挂账单位有效人,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受理。

9、收银员绝对不能把工作现场内的会计账单等拿出酒店,特别不能向本部门以外的人或外单位的人泄露收款机、电脑的密码以及酒店收入及本岗位的秘密事项。

10、收银员应随时注意客人的情况,配合所在部门把好收银关,工作时必须以礼貌、亲切和蔼的态度待客,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11、收银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维护酒店的经济利益。

二、常见的收银环节中的工作漏洞及预防措施

1、发票的漏洞及管理:

在饭店经营中,发票管理出现漏洞现象较多,既有客人需要发票的,也有不要的,所以规避漏洞必须加强发票的管理,现今随着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不断完善,大多服务业中一般有机打发票和定额发票两种,也有部分小城市仍然使用手工开具发票,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存在的漏洞及监控方法。

(1)收银员截留客人不要的发票:如客人自行就餐,不需要发票,收银员则根据账单金额,按照相应对等金额私自截留,留作已用。

(2)收银员钻不要发票客人漏洞,截留账款。通常在一家财务收银管理混乱的酒店会发生,如客人不要发票,收银员销毁收费单据,截流收入。

2、收银备用金及长短款的漏洞及管理

饭店中,收银点一般会根据结算工作需要,从财务部领取一定备用现金,以便日常收款结算时找零兑换使用。为防止收银私自挪用备用金,酒店相关监控部门必须做到不定期抽查备用金使用情况,尽量减少收银备用金数额,如每班次收银发生现金长短款时,必须要求收银员认真自查,对不明原因的长短款,长款要如实上交财务,短款由责任人赔偿。在饭店中,一般发生长款的原因多是由客人找零而发生的,饭店管理者

且不要忽视长款的管理,因为日积月累的找零长款,也是极容易滋生漏洞的源头,所以,必须加强管理,认真对待。

3、折扣折让漏洞及管理:

收银员利用折扣优惠钻空子进行作弊,在饭店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如下:

(1)收银员接受在酒店无权打折管理人员打折优惠,给予有权打折管理人员越权扩大权限打折优惠。

(2)收银员利用工作之便,给予无权享受折扣优惠的客人进行打折优惠,如自己的亲朋好友,熟人等。

(3)收银员全额收款后,将账单变更为折扣优惠收款的账单,并将折扣优惠金额据为已有,从而给酒店造成损失。

4、用人失察导致财务信息泄露的重大漏洞

作为酒店的一名收银员,酒店在人员选用和使用时必须严格把关,并在实践工作中培训保密意识,保密制度。要求收银员不得向任何外人泄露酒店的销售收入等财务信息,并杜绝商业财务信息无故泄露,从而造成酒店经营被动局面和负面影响。曾经在饭店行业中发生过一例同行业酒店派自己员工去竞争对手酒店中应聘收银员,对该酒店销售收入进行摸底掌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当然,酒店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在加强用人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有着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收银团队。

5、收银员业务不精而因个人过失造成的工作漏洞

(1)收银员接受假钞假币,造成经济损失。

(2)收银受理了无效信用卡,或发生信用卡透支损失。

(3)收银员受理了假支票,或是受理空头支票

推荐第4篇:读

思路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读书有益于人生 读书是一种乐趣 读书需要下苦工夫 读书使人增长智慧

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读懂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认真品读 读懂社会,读懂人生

名言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李四光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池田大作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培 根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 根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 果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在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尚·保罗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悠婉的安慰者。———佚名

经典素材

《孙子兵法》与索尼公司 (读书是创造的基础)

十几年前,日本索尼公司还是一家小公司,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一跃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公司之一,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当然,这之中自然不乏其本身雄厚的 科技实力,但是他们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商业领域,由此打开产品的销路,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孙子兵法》由军事而推广到商业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但是这个创造有是以读书为基础的,如果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也就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谈不上由此而进行的创造了。

由此可见,读书,这一项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正日益显示它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读书,就会被日益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不读书,就更谈不上什么革新创造。

毛泽东的爱好 (热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 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 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就是几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名人与读书

(读书的各种方式)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书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找不到 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 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 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抄书,相声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有一次, 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 连一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林肯读书的故事 (肯读书就不怕困难)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林肯在15岁才开始吃力的学习字母。这个时候的林肯,每天早晚都要走四英里的森林小道到老师的私塾求学。老师认为只有大声 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认真,才可以让记忆更加深刻,出于这样的启蒙,林肯在后来的读书生活里面,大声朗读成了他读书的一个习惯,也为林肯后来杰出的演 讲技巧奠定了基础。

林肯习字是以华盛顿和杰佛逊两位总统的笔迹做范本,习字过程非常用心。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练习,林肯的字迹清晰且与这两位总统的字迹很像,在林肯后来的律师生涯里,林肯的字迹曾被誉为“有总统天赋”的字迹。

他向一个常请他帮忙挖树桩、种玉米的农人借阅两三本传记,威姆斯牧师写的《华盛顿传》正在其中。林肯看了此书后很着迷,傍晚总是尽量利用月光看到很晚,临 睡前,他把书塞在圆木缝中,当第二天日光一照进小屋,就拿起来看。有一天晚上下起暴雨,书本浸湿了,书的主人不肯罢休,林肯只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来作为赔 偿。下田工作的时候,他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他就坐在围墙顶栏上看书。中午他不与家人一同进餐,却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看书看得入神。

马克思的书房

(让书籍为自己服务)

马克思有他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马克思的书房里,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书柜上堆着一包包的报纸和稿件,直挨到天花板。他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去弄乱他的书籍和 文件。因为那只是表面的混乱而已,实际上,一切东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要寻找,他就能很快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书籍和笔记簿。

他放置书籍时并不注意外表的整齐,各种开本的书和小册子紧挨着放在一起,他不是按书本的大小而是按内容来安排书籍的。书对于他乃是脑力劳动的工具,而不是 装饰品。他常说“它们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他不重视它的样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观,他经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的空白上做满 记号。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书求精)

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 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 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常常手不释卷。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而确实,赵普“临政处决如流”。 可见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古人论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写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 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韦编三绝

(有的书需要反复阅读)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 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 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 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意林故事

读书,读人

书是清高之品,书中的人物更是其中的精华,只可用心细细品读而不可泛读。朋友是不同风格的休闲杂志,慢慢地享受,你会发现所有滋味都齐全了;父母是本教科 书,永远是行动的参照与准则,人生的第一课从这里起步,由此出发,走向前方;爱人是本挚情散文集,越读越充满真情实感;老人是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似一 瓶陈年老酿的酒,味道辛辣而甘甜,清醇宜人,有时只有几页,有时洋洋洒洒,足以使脆弱的心灵得到慈爱的轻抚。

人是社会的产物,只要你留心观察,便能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写实的书,主人公便是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你我他。由远及近的读,他(她)是忧郁多情的林黛 玉,是追求与奋斗着的于连,是忏悔与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读他们的故事足以使你在纷杂的生活中有了一种悟道的宁静。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然而,读人比读用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的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像流淌一条清纯洁净的小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假面具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

读别人,真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因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品读自然

自然本身并不等于冥想,它自有实际内容。但它不一定就是山山水水,也许就是声音、面孔和图画,就是美丽、开阔和超脱。所以,尽管你尽可以接触风景,但山水 却未必入怀。很遗憾,常常地,我们认识不到这些,所以读不懂自然,走不进自然。那山那水那石头那草,那裸露的大地和无际的星空,我们多是视而不见,我们不 知道那石头永恒的沉默里所带出的对易朽易腐之人的质疑和盘问;我们不会对温柔的鸟窝和四散飘香的丁香树投去深情的一瞥;我们不会为山径神秘的大写意而惊 诧;不会为会哭的风伤感,不会为花的飘零而啜泣。自然,现在并没有与我们并枝连根,尽管我们本和自然共属一体。

读海

临风读海———这片故乡的海,读她的容纳百川,读她的宽广辽阔,读她夏日的清凉胸怀,读她蕴含的万千珍奇。一页页翻过,却更感慨于她的沉静,她的宠辱不 惊。常常想,海有何等深邃的内涵,即使海面十级狂风惊涛拍岸,几百米深的海底却仍平静如常,五彩斑斓的生命们仍悠然自得地游弋在自己的世界,没有打扰,只 有清静。外面的世界再汹涌,她仍守候自己的一方沉静,没有浮躁,没有狂乱,只是稳稳的,笑看风云变幻,坦对波涛澎湃,独守心中的踏实和宁静。这该是怎样的 一种境界!

读树

人们大多都喜欢树,喜欢它在春季给人们的绿色温柔;夏季给人们带来的爽心阴凉。

可是你读过树吗?是否感受了它的沧桑,听懂了它的倾诉?那挺拔的白桦,睁大了眼睛用深沉的目光凝视着你,注视着世间沧海桑田的变换和欢乐悲愁;那丝丝垂柳摆动着窈窕的腰肢轻抚着你的脸庞,他们都在传递着爱的信息,博大无私的爱!

有人说脱掉了华丽绿装的树是丑陋的。我说:不!那正露出了一身傲骨。铮铮铁骨轻抚白云,直吻蓝天,以不折的身躯抗御着刺骨的严寒。

上大学时从植物学教授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树是可以读的,但是我没有认真的试过,只觉得这个说法很奇特。第一次读树是在鄂尔多 斯高原上,离黄河不远的沙梁上,一株孤独的生活了200多年的老树,记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两个被王爷生死拆分的恋人变成的榆树搅缠在一起,200多年后 的今天,已经成了一棵树,站在荒谟的沙梁上,看着他们投身的黄河。大榆树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树,常有人走几十公里来这里祈祷,树上拴满了人们企盼幸福、平安的红布条。

读山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 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又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重于泰山,轻于鸿 毛”,是又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砥柱触天立中流”,是另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夕阳山外山”,是又一种豪 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阅读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就如同那深湖中的天鹅。

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 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然间,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规行,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 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寂寞啊,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远。

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的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 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 复兴大业的人。”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寂寞天鹅美。

读书几大快事

一、春日融融,手执好书一本,默坐于河边草地。细读不倦,幡然有悟。无心观赏桃红柳绿,鱼跃莺飞;只觉天长地远,神思难寄,逸兴壮怀,与书相连。于是爱不忍释,乐而忘返。不亦快哉!

二、盛夏燠热,喜得新书,不及等待,匆匆翻看,似有清风一缕,徐徐沁心,不知汗出遍身,汇成细流;也不闻蝉鸣绿树,声噪小楼。不亦快哉!

三、秋月晶莹,幽辉半床。读书数页,忽有所感。步出室外,遥望明月稀星,遐思宇宙人生,有千情万绪,涌上心头;凝成一处,竟与书中至理相通。不亦快哉!

四、任是隆冬朔风凛冽,不废好书苦读,及至心领神会,周身激情奔涌;如有烈火一团,从胸中喷出,蔓延开去,融化了冰雪世界。只见周围暖气弥漫,春意盎然。不亦快哉!

五、晚来郁闷,无所排遣。执新书一册,深入其中。顿觉置于高山,视通千里;面临沧海,心胸为之开阔。于是百忧消散,万虑俱无。不亦快哉!

六、连日来所读之书,多有平庸之作,仔细翻过,所得无几。想人可写书,我也可写书;我若写书,切忌平庸如此。人生在世,应有高远之志,人可为者,我亦能为,惟期所为必有建树。于是信心百倍,神情跃如。不亦快哉!(褚永敖)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 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 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朋友如书

我爱读书,尤爱读好书。好书也者,朋友是也。

朋友是好书。其中有些只有几页,有些却洋洋洒洒。有些是精装书,有些是袖珍本。但读到最后,总是这样或是那样的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与我抵足四年的《树新》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好书。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叫自立。 同窗好友志超,在我眼里,是一本优美而热情奔放的散文诗集。这本书教会了我“人是血肉之躯”的道理,也使我真正理解了“生活之树常青”的名言。 初识汪宁时,并不拿她当一本好书看。我后来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诸如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淡泊等等。最难得的是我因这本书而懂得了诗性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这样一种价值观念。 朋友是好书,读通了便为知己。

朋友是好书。朋友们常聚不散当然求之不得。一旦离别,珍本、善本就自然读不到了。这时候,只好鱼雁传书,读读这些活书的影印本。虽然不及珍本带劲、真实、有收获,但也足以解书馋的。

朋友是好书。实际,差不多周围的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活书:父母是教科书,爱人是工具书,同事是参考书,街坊邻里是报刊杂志,顶头上司是大众菜谱,妙龄女郎呢,则是些读不尽的连环画„„

名家论读书

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摘引了这样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读书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一个阅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态度,对于读书方式的追求,对于读书目的不懈地探寻,以及读书之于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终生体验,等等。

曾国藩的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自然其中有些内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关于读书的精义,比如读书重在领得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比如读书 需要有志、有识、有恒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从其终生读书中体验悟出的。他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 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林语堂写过许多关于读书体验方面的文章。他主张读书,需要有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在这种读书境界中,至少包含 了这样几个因素:一个是读书的艺术性,另一个是读书的自由性。具体讲就是,读书是一种率性而读的乐趣,一个人在读书时,心灵应该是自由的,生命应该处于和 谐的状态,这种读书心境使阅读本身成为了生命的享受和乐趣———这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生活。

巴金的话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 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 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 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 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邃、没有长 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阅读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阅读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愁;阅读如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 尽;阅读如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应用与创新

阅读书籍而非信息

也许,人们没有注意到,有一种东西正在泛滥并削弱着我们的思考力。它的名称叫信息。每天,我们会看报纸,会打开电视,会处理文件。这都是我们接受信息的来 源。但是,我们看书了吗?那些随时由各处涌来的新闻把我们的头脑的每一个角落都塞得满满的,让我们忘了书籍也许是科技方面最伟大的成就。它把荷马、柏拉 图、狄更斯等的文字送到我们的书房和床边。

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一种“赶上时代的人”,他们知道的东西很多,但却愚昧,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这种人也许知道许多国家元首的私人怪癖,名人的言行,产油国石油涨价的威胁。但讲到知识的领域,谈及外交政策、经济、政治,他却茫然无知。

那些人阅读的是信息而非书籍。书像船一样,在时间的大海里航行,使相距遥远的时代能获得前人的智慧、启示和发明,书籍是人类大部分知识的记录、催化剂和刺 激品。“书有长久价值”。当天的报纸已塞进垃圾桶很久,但当天收到的书籍却安然立在我们的书架上。书是载运知识的工具,越长久存在越有价值,而信息传播则 靠随时作废而愈益发达。

问题不在信息无用,而是它发展太快,使我们不知所措。最糟的是,信息使人上瘾,我们渴望得到它,因此不知不觉地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了许多无关的东西。

书读完了吗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 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 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本文开始说的那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 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 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本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 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本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 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为乐趣而读书

英国作家毛姆谈到读书时,曾经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谈。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 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 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 为今天的我,但我们建议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 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推荐第5篇:读

母爱无边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今天,我流着眼泪读了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文章主要讲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而丝毫不顾及自己的病情,一如既往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文章赞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我。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希望我好好学习,每时每刻都在为我操劳。在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的身影。记得一年入冬时节,妈妈看到我的棉袄又小又旧 ,不能再穿了,可家里刚盖完房子没钱买,她很着急。一天清晨我一觉醒来,发现床头放了一件新棉袄,我喜出望外,一骨碌爬起来忙把棉袄穿在身上。啊!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站在镜子前左瞧右看,这么漂亮的棉袄穿在身上心里甭提多美!突然,我从镜中看到妈妈在揉搓她的双手,我转过脸去看到她的双手起了冻疮。妈妈从来没冻过手啊,今年怎么------我连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她先是支支吾吾不肯说,我一再追问,她才说出事情真相。原来她这些天到外面打工挣钱回来给我买新棉袄。我终于明白这几天她早出晚归是怎么回事了。望着她冻青的双手,我心痛极了,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妈妈一把把我搂到怀里说:“傻孩子,哭什么!妈妈没事的,手过两天就好了。”说着把一只手伸到我面前“你看,快好了!”我一下子抱住妈妈把脸埋在她的怀里任凭泪水哗哗地往下流。我想:妈妈您太辛苦了,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好好孝敬您!

1 读了《秋天的怀念》我感受到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痛爱自己儿女。母爱是无私的,她无处不在;母爱是伟大的,她能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懂得珍惜母爱!

推荐第6篇:读

读《出卖笑的孩子》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出卖笑的孩子》,这本书主要说了:小男孩蒂姆是个爱笑的孩子。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另一个女人做蒂姆的后妈,后妈有儿子,这个大男孩经常欺负蒂姆,这让蒂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但在每个星期天,父亲就会带蒂姆去马场看赛马,这是蒂姆最开心的一天。但不幸的事却突然降临,蒂姆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命。而蒂姆因为一时的贪念竟然把自己的笑卖给了勒菲特,而勒菲特也给了蒂姆一个好处就是逢赌必嬴。但勒菲特也有很多要求但最后一个要求是:谁都不能把这个秘密告诉其他人,否则会永远失去笑。5年后,在这5年中蒂姆深知没有笑得痛苦,决心要讨回自己的笑,他历经千辛,两次人生重要的转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蒂姆从勒菲特那要回了笑并继承了勒菲特的遗产„„

这本书的序幕是以作者和陌生男人在火车上的断暂相遇,到后来和中学同学的相遇。这一切似乎很神奇。作者的朋友蒂姆给作者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像是真的,特别是作者在睡觉的朦胧中看到的那一段给我的感受就是毛骨悚然。

开头作者就写明了这个故事是作者的朋友告诉他的。以作者在火车上的遭遇为开头,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整本书的闭幕是作者在回汉堡的火车上又见到了那位先生,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话。但令我惊奇的是作者竟然从故事中知道了这位先生叫“格兰迪齐”我在格兰迪齐与作者的对话中,我惊讶的发现格兰迪齐知道这件事,似乎这个童话是真的一样,在这个世上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真的,还是虚构的,但是在这个长篇故事中作者的写作手法,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读《出卖笑的孩子》有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一进门,哇!这里简直就是书的海洋。来到儿童书架前,咦?《出卖笑的孩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笑怎么能出卖呢?这孩子为什么要出卖笑呢?带着疑问,我把这本书买回了家。

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可怜的男孩蒂姆,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便带着他和继母、哥哥过着贫穷的日子。可继母对蒂姆并不好。后来,蒂姆的父亲也去世了。蒂姆认识了一个富有的、神秘而阴险的格子先生勒菲特,为了让自己过上富有的生活,他便和格子先生签定了一张神秘的合同:蒂姆把他的笑卖给勒菲特,供他随意使用,而勒菲特要能保证他每次打赌都能赢。从此,蒂姆过上了富有的生活,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再也笑不出来了。他觉得他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笑容还有天真无邪和对世界的信任感。于是,他决定向勒菲特先生要要的东西回自己的笑„„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的东西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笑。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笑,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朋友们,尽情绽放你的笑容吧!在别人获得成功时,你微微一笑,这是一种分享,是一种庆贺;在别人遇到挫折时,你微微一笑,这是一种温暖,是一种鼓励;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你微微一笑,这是一种感激;当你交到新朋友时,你微微一笑,这是一种自豪。

学校:增城市正果镇龙潭埔小学五年级

作者姓名:钟运婷

电话:82810948

邮政编码:511390

指导老师:何伟锋 地址:增城市正果镇龙潭埔黄屋村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站成一棵树》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让最美好的文字陪伴着你走过生命中一个完整的春天。”正如封面上的这段文字,这本书是由很多散文组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将小故事孕育于大道理之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闪光的一课》。

《闪光的一课》主要讲小男孩用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送报纸这项在别人看来很卑微的工作,他用懂事、勤奋和尽职打动了顾客,最后,所有的顾客为他—很贫穷、生活很困难的他,买了一辆非常漂亮的新自行车,以减轻他的工作强度。

“我总是把每份报纸放在该放的地方,如果遇到两层楼的门廊,第一次没投准,我就捡起来再投一次。遇到星期天,报纸又多又沉,我就报每一份报纸放到台阶上,而不是一扔了事。下雨天,我就把报纸放到玻璃门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它体现出了“我”对送报纸这份工作的认真与尽职,也体现出了“我”对顾客的关心。这正是我所缺少的品质。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收到的关爱太多,而付出的太少,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

今后我一定要向小男孩学习,做一名认真、勤奋、懂事、尽职的好孩子。 学校:增城市正果镇龙潭埔小学五年级

作者姓名:何泳琪

电话:82810948

邮政编码:511390

指导老师:何伟锋 地址:增城市正果镇龙潭埔黄屋村

推荐第7篇:读

读《责任重于能力》有感

爱默生说过:“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那么责任到底是什么?责任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呢?近日工作之余,我认真地阅读了公司提倡学习的《责任重于能力》这本书,深有感触。这本书针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深刻地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行为准则,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一本鼓励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走向成功的难得的好书。

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被赋予的任何有意义的事,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就是忘我的坚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需对他人负有责任。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同时要使自己的团队所有的成员,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由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当遇到困难时,就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退缩。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时,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个人的工作成绩。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就不会有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也就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面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往往粗枝大叶,办事拖拉,敷衍了事,效率低下,质量不高。许多事因为人为设障,往往贻误了时机。是这些人没有能力么?不是!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的人会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地解决问题;而没有负责态度,再强的能力,再好的本事也没有用,也很难把工作做到很好,一切将成为空谈。当然,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责任与能力是一个统一物的两个方面,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工作必须具备责任,责任在先,能力在后;能力必须有责任来引导,责任必须靠能力来实施。况且我认为责任心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能算是有能力者!

责任体现忠诚。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会克服艰难险阻,执著勇敢,发挥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是北方锦化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给了我们成功的机遇。当我们对公司怀感恩之心,对公司的忠诚将变成自觉的行动,也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我们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展自己的能力。责任保证了敬业、保证了动力、保证了创造、也真正代表了一个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忠诚度。

责任不允许寻找借口。借口与责任心有关。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从来不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努力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认定了目标后的百折不挠。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就可心安”,而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可以向领导交差,就放弃了追求成功的努力。常此以往,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在单位受损失的同时,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逐渐萎谢,难以有追求成功的愿望,难于获得成功的人生。

责任保证绩效。责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当一方面提高时,另一方面也随之提高。所以要提高工作绩效,首先要确保员工的责任感。责任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对工作都抱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我们整个单位环境都将充满责任的氛围,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通过对这本书学习,我更加明白:责任是成果,责任是创新,责任即效率,责任即生存,责任是单位的立命之本。我们的工作意味着责任,我们的工作呼唤责任。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吧。让我们在追求这种伟大的职业精神中获取动力,开始自己的成功之旅吧!

TDI

瞿少龙2012.6.28

推荐第8篇:读

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的声音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他想让连长派他去把暗堡炸了。最后他不顾性命把暗堡和自己炸了,打开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我上课时爱说话、写作业时爱唬弄、考试爱马虎。今年我要好好学习,做个像董存瑞那样的人。

观《小兵张嘎》有感

暑假的一天,我看了电影《小兵张嘎》这是一部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电影,很适合我们儿童观看。 张嘎是抗日战争时游击队里的一名小八路,他活泼好动,很顽皮。有一次他和胖墩儿摔跤,摔不过胖墩儿还咬了胖墩儿一口,他还堵了胖墩家的烟囱。 张嘎虽然很顽皮,可是也很机智勇敢。有一次张嘎把敌人的炮楼烧了,还把敌人的翻译官抓获了。 张嘎是一个小英雄,以前我是很胆小,不敢走夜路,今后我要向张嘎学习,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少年

读《理想点亮人生的》体会

暑假的一天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这本书一共有5个单元。

一、人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二、心系人民,振兴中华。

三、志向远大,永攀高峰。

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五、克服困难,不怕牺牲。

我读了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毛泽东从小就爱学习,他4岁时就常跑到乡村学堂。听教师讲课,是个不折不扣的旁听生。学堂里有些孩子不爱学习,老师让他们背课文,都背不下来,毛泽东却轻松的背下来了。

几年后,毛泽东要出去读书了,他写了一首诗夹

在父亲的书里,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天下,立志四方。

我要向毛泽东学习,从小立下报国志,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人民做奉献。

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读了这本书我得益匪浅。我一定要从立志,让理想点亮人生。

推荐第9篇:读《》

读《木偶奇遇记》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木偶奇遇记》,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并留下深刻的记忆。

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在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塑造了一个十分生动有趣的形象——木偶皮诺曹。皮诺曹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只喜欢吃喝玩乐,经常撒谎,常常捉弄自己的爸爸杰佩托,用上学的识字课本换了看木偶戏的门票。因为受瘸腿狐狸和瞎眼猫不劳而获的诱惑,结果被骗走了五枚金币,后来又受到朋友小灯芯的怂恿,逃去了“玩具国”,整天打闹游戏,不思进取,最后变成了一头驴子,被卖去杂技团做了苦力。每次受到磨难,皮诺曹都会发誓改过自新,但由于意志不坚定,所以总会忘记诺言,再次饱尝苦果。但皮诺曹毕竟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他为了戏团的伙计被抛入火炉之中;他为了营救父亲跳进汪洋大海,他每天提一百桶水,只为给父亲换取一杯热牛奶;他还将原本用来购买新衣帽的钱,给仙女治病;他学会了编织,勤俭节约。最后,皮诺曹因为不断努力和转变,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人,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生活的充实和有意义。

推荐第10篇:读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木小

五(1)班

喻萍萍

当我读到狼牙山的五位壮士跳下悬崖后,我觉得他们很伟大,我很敬佩他们。 敬佩一:狼牙山五壮士是以舍生忘死的态度把敌人引向棋盘陀的,当他们被敌人逼到悬崖边上时,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他们毫不犹豫地跳下万丈深渊,我敬佩他们!

敬佩二:在狼牙山五壮士之所以有了不起的英雄壮举,关键是班长的带头作用。为了保护群众和大部队主力转移,有了班长马宝玉带头走向棋盘陀,战士们自然热血沸腾地跟在班长后面。在战士们跟着班长走的那一刻,就已经忘了死亡。在棋盘陀,没有军火了时,他们就用大石头砸,每块石头几乎都是磨盘大小,他们心里充满了对日本人(外国人)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痛恨日本人,在作战时英勇顽强,临死也要多杀几个日本人,但是他们不仅仅是痛恨日本人,还痛恨所有侵略我们国家的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人在南京活埋我们三十多万同胞;因为英国人“借”走香港,在百年后才极不情愿地归还;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把圆明园掠夺一空,还烧毁了圆明园,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化成一片灰烬,只剩下几根历史的残柱„„

想起某一本书上记载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的情节:五壮士英勇跳崖后,日本人迅速赶到了。当他们发现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游击队只有仅仅五人而已,不禁大吃一惊。但是他们不是因生气而暴跳如雷,甚至鬼哭狼嚎,而是把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后,恭恭敬敬地向五壮士跳崖之处深深鞠了三个躬,因为他们被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了„„

现在各国战争越发见少,但各国又比起了科技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将来用高科技报效祖国!

第11篇:读

读《青春课堂---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有过迷茫,有过退缩,有过许许多多无法言表的情感,就像现在所作的新授课创设情境导入的课题研究也让我感觉压力重重。

这些日子,一直在拜读王君老师的《青春课堂---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我似乎有了新的领悟,记得当初在买这本书时因为它的价钱“昂贵”(比我买的一般的语文教学方面的书都要贵上两三倍)而犹豫良久,如今,却庆幸没有错失这本宝典,因为它不仅让我看到原来很多文本可以有和大多数普通教师不一样的解读,而且它让我领悟到如何做一名纯粹的语文教师,课题带来的压力感消减了许多,我突然想起我做这个课题的初衷是因为一节校级公开课《竹影》的导入设计带给我的思想冲击,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如此妙不可言,因为想要沉浸在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中而义无反顾费劲周折的申请了这个课题,想想先前的恐慌与退缩,我突然就释然了!

王君老师的宣言是:“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每一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我想王君老师能够做到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艺术情境,创建青春课堂,那么我就学习王君老师的冰山一角,从最开始的导入开始入手,为我教过的每篇课文设计一个高质量的犹如公开课一般的导入也算不辜负这本《青春课堂》带给我的警醒吧!

第12篇:读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根源。

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矛盾和斗争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大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雄辩地说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马克思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新的阶级力量,促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党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他阐述了资本主义必行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功的道路。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通读理解,对于宣言里的部分内容有着自己的见解。《共产党宣言》中有段富有魔力的语言:“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他们的相互关系”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具有迅速,不断地追寻求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从而实现自我更新的现代精神。从我们身边也可以发到这种在不断更新的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从小时候,村庄的交通,生活条件极端简陋到如今汽车的普及楼房的林立,购物的方便生活的多彩,变化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浸透商品交换逻辑的家庭关系,企业“强强联合”“政治联姻”现象出现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而依马克思主义观点中的资产阶级包含的内容可知,这些都是属于资产阶级旗帜下的部分。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再容纳不了他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带来的危机从它的开始发展就玩存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每隔十几年就会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资本主义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帮助自己度过危机。在最近一次08年得金融风暴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向奉承自由主义的西方资本家面对二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经济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也意识到要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求生存之道。

资产者和无产者,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民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又是隐蔽,又是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的改革与改造,尔我国的共产主义也经历了与各阶级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开创了新的世元,掀开了全新的篇章。“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发展的每个阶级,都伴随着相互的政治上的进度。我国的共产主义也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从而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从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 展的战略思想,到以胡锦涛同志的以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反映出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旧的,靠国产品能够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

1 足„„被各民族的个发面的相互往来和个方面相互依赖所代替了”这里所说的“新的需要”和“互相依赖”的实现在另一种意义上不正是1956年后的中国吗?中国在1949年无法实现这一的变更,但在1956年后找到了前进的规律,并创新了他这就是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传世巨著,《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点,我国的共产主义的做的非常好,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共产党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 中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共产主义宣言》经历了多年的历史仍然能指引我国共产主义的发展,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积极拜读,仔细品味联系历史与实际。加强了解,深入理解它的真正的含义!

当我在图书馆找到《共产党宣言》时 ,看着书的封面,我的心里却不停地感叹,无法平静。也许这本书没有想象的那么厚,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优美的句子,但是我相信全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无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为无产阶级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也为无产阶级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它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所以我不得不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学习它。

在书的《引言》开篇中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在网上我看到许多人在评论这句话时都认为那含有贬低共产党的意思。但其实无论这句话是否真的含有其他意思,我从心里都还是很喜欢这句话的。“幽灵”一词让人都不觉有些恐惧感,当然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共产党人都是以地下秘密组织作为工作的纽带的,其行为类似于幽灵一般。但是正是这“幽灵”,却让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战栗了,它的出现向全世界公开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成为了共产党人反抗资产阶级的有力武器。

在正文中,伟大的革命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描绘了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每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说明了无产阶级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必然的,未来世界必然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伟大宣言,也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当然,《共产档宣言》问世以来16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些。纵观历史,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列宁十月革命的成功,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等等都是在《宣言》的指导下,一步步实践证明的。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无产阶级的胜利,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不错,《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也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不断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以及巴黎公社的教训。当然,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也在后来的革命中不断改进,是《共产党宣言》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列宁也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动到新的阶段。

而在我国,这更加明显, 1917年10月1日俄国革命的星火蔓延在中国大陆,中国的无产阶级不断壮大发展,更在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共产党党章》中的指导思想也正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不但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又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它,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用新鲜的实践经验,创新的理论成果,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鲜活力量。同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也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痛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看完《共产党宣言》,我才真正理解了恩格斯的那句话:《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的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无产阶级的胜利,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更没有我们的现在。正是这部伟大的文献,才使得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3

第13篇:读

《邱少云》读后感

读了《邱少云》的故事,我被邱少云的不怕牺牲,严格守纪的精神所感动。 这个故事讲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他所在的部队接受了抢占391高地的任务,邱少云从天还没亮就开始潜伏,已有几个钟头,敌人放射了几枚燃烧弹,一枚燃烧弹落在他的身旁,燃烧到了他身旁,邱少云身后就有一条小河,他只要往后退几步就能扑灭身上的大火,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保证这场战斗取得胜利,他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事。

故事有两个地方我感受最深:第一是,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包裹,他却始终趴在那儿一动不动。邱少云身后就有一条小河,他只要往后退几步就能扑灭身上的大火,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自觉遵守纪律。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烈火在他身上整整折磨了半个钟头,而邱少云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可以想象出当时邱少云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他一定很想翻个身到旁边的水坑里熄灭身上的火,但是为了不暴露目标取得胜利,宁愿牺牲自己。邱少云这种誓死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这样写的,邱少云像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有一声呻吟读到这个片段我眼前出现熊熊大火,仿佛看到了邱少云趴在火堆的情景,心理难过极了,心理也充满对敌人的仇恨。想想我们平时不小心被热水烫到了一点就叫疼,何况邱少云烈火烧身多么难忍的痛苦啊!想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想着邱少云的处境,又想想自己坐在教室里,但是却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搞小动作,和邱少云相比差太远了,如果同学们都有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我们班的班风学风就一定会好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邱少云的故事就一定认真读读,你一定受益不浅。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将鼓舞我前进。

第14篇:读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出身高贵,晚年却穷困潦倒,正因如此,他才写出了不朽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红楼梦》一书故事情节悲惨曲折,最先贾母特派船来把林黛玉接到了荣国府,林黛玉深受得贾母的宠爱,宝玉也认识了黛玉,于是俩人相恋了起来,后来怡红院里枯萎的海棠花突然开了,有些人认为这是喜兆、有些人已感到了凶兆。之后这个大家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贾宝玉的灵通宝玉不见了,然后贾宝玉终日懒怠走动,说话也糊涂了。请来算命的,算命的说,只有和金命的成亲,才能躲过此劫,贾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薛宝钗于是,凤姐施调包,告诉贾宝玉说是林黛玉要和他成亲,实质上是和薛宝钗成亲,贾宝玉冲了喜,病好了,林黛玉却思念心切,病了而贾母没有理睬,最后林黛玉病死了。贾宝玉看见林黛玉的灵柩,哭得死去活来。后来锦衣卫抄了荣国府,府上府下只剩下一万多两银子,后来贾母死了,凤姐也死了,贾宝玉的灵通宝玉被一个和尚送回来了,之后,贾宝玉中了乡魁,但他却出家做和尚了。

一个喜怒哀乐俱全的故事,一个朝代与家庭的兴旺盛衰。汇集了封建社会的悲剧:一个人有权,一家人有势,一家人过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一当朝廷发生政变或者被抄家,当权力变成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后,不光权势没有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了,而且他们不会挣钱,整个家族都会家破人亡。一下子从天堂落到无底深渊。

书中“拾春囊抄检大观园”一章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傻大姐拾得一个香囊,王夫人知道后,让王婆子去园内搜查,王婆子请了凤姐一同去,王婆子因为私人恩怨把宝玉的丫环晴雯给撵走了,王婆子本想借此机会风风光光干一场,谁知,最后搜出来的是自己的孙女。因为王婆子的私人恩怨,晴雯被赶出了荣国府,生了病,病愈来愈严重,最后病死了,晴雯只是这个大家族悲剧的缩影。最后,这个曾经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没一个人落得个好下场。

一个锦衣玉食的大家族,突然变得穷困潦倒,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

第15篇:读莫泊桑

读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我喜欢莫泊桑。他敏锐的观察和勤奋让我佩服,自从他拜师福楼拜之后,每逢星期日就带着新习作,从巴黎长途奔波到鲁昂近郊的福楼拜的住处去,聆听福楼拜对他前一周交上的习作的点评。福楼拜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他敏锐透彻的观察事物。莫泊桑遵从师教,逐渐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后来,当他在谈到作家应该细致、敏锐的观察事物时,说必须详细的观察你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人看到与说过的那些方面。为了描写烧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树,我们就需要站在这堆火或这棵树的面前,一直到我们觉得它们不再跟别的火焰和别的树木一样为止。

莫泊桑在小说里面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他的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他的小说充满了人性化,逼真、自然较之于19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汤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摆脱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在选材上,莫泊桑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平淡准确一如现实生活,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尾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开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

2、情节并不复杂,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A.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节作为短篇的支架与线路,他总以十分纤细、十分隐蔽、几乎看不见的线索将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上的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来并导向结局。如《一家人》,一个公务员家庭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某种现实。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是现代小说的一个特点。

B.有的采取矛盾“层递法”,通篇小说起伏跌宕,或一开始就造成极大的悬念,然后出人意料的急剧转折。多姿多彩、生动有趣。

3、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

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段,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

4、采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能抓住神髓,细致,准确传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境况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的心理与性格真实。不回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处与缺点错误。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情节开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很少斧凿痕迹。

6、语言规范、优美、清晰、简洁、准确、生动。

在莫泊桑的创作里面的我最喜欢的是《羊脂球》,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它反映的主题是“个个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的,要是一般的作者来写,都会把妓女写得如何卑微,如何下贱,如何不懂情感,如何不知亡国恨,或者又是如何受人嘲弄。可是莫泊桑没有这样写;他善于发现新的东西。他的笔下的羊脂球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是品德高洁者的人们看都不想看的妓女。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结束,法国失败后的特定历史时期。这天,羊脂球与几位贵太太乘上一辆马车,向一个岛上开去。他们的目的是逃难,如果这次走不出去,大家的性命就难保了。作者选取的环境就是在路途的马车上,离市镇遥远,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家肚子饿得发慌,此时,羊脂球把她的美味佳肴拿出来毫不保留地分给饥饿的太太们吃;给大家解决一时的饥饿。在出境的关口上,守关德国军官因为看上了羊脂球,想要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羊脂球想到祖国灭亡了,自己不能把肉体献给德

国军官,因为这样做是有损于法兰西民族的尊严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保住民族的尊严,守关的德国军官不能得到羊脂球肉体的情况下,就把全车的人群扣留下来,在这个紧急关键的时刻,大家都有不同的表现:那些贵族太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民族的尊严抛弃了,他们都希望羊脂球去把身体献给德国军官;而羊脂球呢?左右为难,作为一名妓女,献身本来是他正常的职业,但在这亡国之时,她不想这样做,因为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但是为了这一车人员的安全,在那些太太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献出了自己的肉体,这一车人马才得以过关,可是后来,这些得了好处的贵族太太们忘记了羊脂球为她们做出的牺牲,他们比先前更加嫌弃羊脂球,认为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位肮脏下流的妓女。一路上,没有谁正眼看羊脂球,没有谁愿意与羊脂球说话,这些高贵的太太们,在关口处购买了许多吃的东西,而羊脂球的东西因为先前已经分给他们吃完了,后来因为陪德国军官而没有得空去购买食品,她空着手回到马车上,到吃饭的时候,那些贵太太们各自拿起东西来吃,没有谁嘘羊脂球一声,好像都怕羊脂球的手把他们的食品弄脏了似的,羊脂球一路饿得心子发慌。只能用自己的眼泪来充饥。这与一般写妓女的小说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所以说它特别新,我想这是无可非议的。

第16篇:读世界名著

读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心得体会

我看过很多的书不过给留下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无它,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形成了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却舍身救助爱斯梅拉达。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已为人的优秀品质,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其情节曲折、人物性格更具有冲突性,是一部富于戏剧性的著作。而《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路易十一时代腐败的政治与权利统治,使无辜的人沦为牺牲品的黑暗现实。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她天真纯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因为不忍心看到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当心神不宁的富洛娄听说干果阿和姑娘已结为夫妇,怒火中烧十分生气,当得知他们只是名义夫妻,又转忧为喜。他在街上遇见喝 得烂醉的侍卫队长菲比斯,听他说要去和姑娘幽会,立即正言劝阻,声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妇,但菲比斯反驳说:“你何必把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谁又该劝谁?自私难道真的是人类的灵魂?邪恶?黑暗?齿轮仍在悄悄的转动着.........当乞丐王克劳班听说教堂避难权将要结束,率领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救大难临头的姐妹!而不明真相的加西莫多怎容这些人冲入教堂,他从楼顶上仍下巨大的石条石块,翻倒灼热的金属液体,企图驱散众人。那种超越自我的保护另人不得不折服!勇敢的乞丐终于攻破大门,救走了埃斯梅拉达。不料国王的士兵已从后门进入教堂,雨点般的箭刺向埃斯梅拉达和流浪汗们。乞丐王也在混战中被人杀死。加西莫多站在楼顶上,看着心爱的姑娘又被吊在绞刑架上,痛不欲生。当他发现富洛娄正在钟楼上对着埃斯梅拉达狞笑,他把这个道貌岸然的野兽举过头顶仍了下去.一种疯狂的举动,一种超越的爱,划下永恒........埃斯梅拉达,不但有着惊人的美丽,而且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美与善在她身上结合得那么完美。因为她惊人的魅力,引来了邪恶者的欲望,因为她的纯洁天真,使她陷入了灾难的爱情悲剧。她应该是上帝的宠儿,却被处以绞刑。尽管如此,她还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永远陪着她的人,永不孤独。 加西莫多,他独眼、驼背、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说是奇丑无比。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为报答埃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宁愿肝脑涂地。尽管他对埃斯梅拉达怀有极为强烈的爱慕之情,却只是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她,不去亵渎她。当目睹心中的爱人被无情地处以绞刑,他无助而又绝望,最终到墓地去与她同葬一穴。他的丑达到人类的极至,而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却使他成为最独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富洛娄,身为神甫的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欲和嫉妒最终造成了他的理智失控,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由神甫变成了魔鬼。 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我们看到了宗教的残酷和虚伪,体现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第17篇:读杜牧

读杜牧《阿房宫赋》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读书笔记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读完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阿房宫绵延几百里,气势雄伟而感叹,为那么美丽壮观的宫殿最终化为焦土而哀惋。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秦王朝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在晚唐时期内忧外患日益加深,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读完《阿房宫赋》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相结合,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然而现实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严重的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要让广大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喙;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是对阿房宫奢华的描述,现如今各地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011年3月25日被网友“拍”上网的安徽省望江县委、政府办公楼, 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米,且装修豪华,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望江县是一个财政穷县,年财政净结余仅20多万元,办公大楼的堂皇程度着实令人瞠目。当这些大楼与破败的民房、寒酸的校舍形成鲜明反差时,我们不禁要问这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的工作作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被评为2009年最牛的网络语言“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出自于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之口,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可为什么在逯军眼里,党和百姓却成了对立的双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抛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就像那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隔开了与老百姓的联系,杜牧在文中提到“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如果秦王朝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正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真实感叹,阿房宫的大火仿佛仍在燃烧给后人们已警示,骄奢淫逸、腐败堕落必然导致亡国。通过这次教育活动我将按照《党章》查找自身不足,改正错误,认真学习使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第18篇:读菜根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就咬的菜根,则百事可做。”——宋 汪革 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作《菜根谭》,全书涉及修身、处事各方面的内容,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佛家的出世思想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于一体。同时全书并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作者如叙家常般侃侃而谈。总的来说,《菜根谭》一书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和方法,尽管其中有一些随着时代变迁而时过境迁,但大多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作为一本集人生智慧之大成的著作,《菜根谭》一书中透露出众多思想意识:他者意识、宗教意识、生命意识、修身意识、物质意识、忧患意识。这些思想意识无一不是可奉为圭臬的人生哲理。

我读《菜根谭》,是为学习它的为人处事的方法。为人处世之道,首先在于为人,其后在于处事;即做人和做事,做人为先,做事在后。正所谓:“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人就需要不断磨砺,方能获得成功,也即所谓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意思。《菜根谭》中也说:“预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教育我们做事务必要脚踏实地,不要羡慕那些虚名,追求名望那是成不了正果的;在道德修养方面,想法一定不要过于坐实于具体的得失,哪怕是稍稍计较功利,就会落入世俗的窠臼。

人间有三苦三乐。苦的有:一是得不到,所以痛苦;二是付出代价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所以痛苦;三是放弃以后发现如此重要,所以痛苦。而乐的有:一是得到了,所以快乐;二是付出代价得到了并发现是值得的,所以快乐;三是果断放弃了不重要的,所以快乐。这告诉我们对名利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分的追求以致忘了本分则是不可取的。

“士君子之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于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有文化知识的人到社会上,接人待物时不能轻易高兴或者发愁,情绪特别容易表露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容易被人看透,也就容易被别人左右;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喜欢或讨厌的情感全部投入,对某种事物感情陷得太深了,自己的精神意志就都被事物控制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精神就不自由,也就难以做成事情。

有的人,特别善于抓住琐屑的事情不放,看起来很精明,还自以为明智,却经常因为这样的精明而陷入愚昧;雷厉风行但是急于求成的人常常会欲速而不达,所以要用忠厚宽容的态度对待那些细微环节。多一分宽容的胸怀,世界就会海阔天空。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

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总而言之,《菜根谭》能够教会我们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第19篇:读菜根谭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嚼菜根,食百味

——读《菜根谭》有感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叫菜根谭,甚至天真地以为那是一本种菜的书。今年寒假,从书橱里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书的扉页上印着“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的二十二字箴言,配以淡淡的黄色封面和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传统文学的厚重霎时显露无疑。 人们通常把洪应明所著的这部《菜根谭》归类为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而我认为它更是一个智慧锦囊,一部社会百科,甚至可以与《论语》媲美。

我窃以为此书尽展社会之百态,处世之变法,若想在当今社会中保持好与他人的关系,此书乃是一帖良药!它更像一位阅尽繁华的长者,把修养、人生、处世等宝贵经验一一告之,让你在万千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先哲云:“人生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做。”其中道理不言而喻,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则事事皆顺;反之,则可能一事无成。又如“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需退一步”、“学贵有恒,道在悟真”、“无求之施一粒万种,有求之事万金无功”等句。初读时,便觉满嘴生香,细细品味,便觉所言非虚,字字珠玑。

同样是两部语录,《论语》与《菜根谭》给我的感觉不尽相同。我窃以为《菜根谭》较之《论语》更有实用价值。《论语》的“出生”年代在春秋,而《菜根谭》则为明代万历年间的书册。从语言上来讲,明代的语言即说话方式和思维习惯更接近与现代人,而《论语》由于其本身有一点晦涩,使得可读性不比《菜根谭》。一书中的警句除了作者自己的心得外,还包括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即佛家的出世思想。可以说,《菜根谭》取之于儒,二更胜于儒。 篇幅虽短,实乃至言!吾嚼菜根,齿颊留香!

第20篇:读《文心雕龙》

读《文心雕龙》

刘勰的《文心雕龙》上部主要以《原道》、《徵圣》、《宗经》3篇为核心,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下部则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同时也是整部作品的精华所在。

下部的《时序》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唯一一篇非常完整的至刘勰所在的南朝齐梁代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刘勰在文中提出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观点,系统地梳理了从传说中的唐尧时代至刘勰所在的南朝齐梁时代的文学发展史,并且从外部社会关系、政治原因、君主喜好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文学发展的几方面原因,顺带也指出了各个时期文学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一个简单但不失中肯的评述。在叙先秦时期文学发展时,刘勰指出政治教化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文学是对当时政治环境和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反映,同时,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则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力量;叙述汉代文学发展时,则以史为例阐述了统治者喜好对文学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或抑制或推动的作用;而叙两晋时期文学发展时,好谈玄学的社会风气逐渐反应到了文学身上,这从侧面又说明了社会风气和时代变换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这让我系统地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各类因素,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刘勰有关文学批评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知音》篇。他总结了历代文学评论存在的弊病有贱同思古、崇己抑人和信伪迷真。同时还指出了文学评论者应有的品质素养,包括处理文辞、贯通创新、善用典故以及音韵声律的素养,让我意识到文学批评是怎样一门高深的学问,公正理性地评论作品也是一件很严肃也很难的事情。《神思》篇刘勰针对艺术的构思,提出了“神与物游”“ 构成文思,贵在虚静”等观点,并对思——意——言”的关系作了说明,思指神思,即精神活动;意指意象,即文思;言指语言,即文辞。刘勰看到了语言表达存在着难以尽意的一面,承认了语言在表意功能上的不能尽善尽美,并且寻求克服这种差距的途径,强调创作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生活准备和学养准备。这让我明白创作之前丰富的素材或丰富的诗意以及丰富的情意是完成一部好的作品的必备条件,同时养成好的文学创作修养也是至关紧要。而在《原道》篇中,刘勰对于文学本质发表了他的看法。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在这里,刘勰向世人表达了他的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这跟高尔基所说的“文学即是人学”不谋而合,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文学和文学创作的意义。

《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文心雕龙》

一书,不愧为被誉为“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一部集大成的文学发展史,于今天而言,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不可绕过的一座弥视弥高的大山。

宀怎么读
《宀怎么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