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血性是什么意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9 09:07: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血性

《亮剑》中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浅析

摘要:“亮剑精神”贯穿于小说《亮剑》的始终,当代军旅小说家都梁通过对

中国几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描写,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刻画出了一代中国革命军人出生入死,历经磨难而傲骨不折,信念不改,死而后已的悲壮历程。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和逢敌必亮剑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胜的是一股勇气,一腔豪情,一种魄力;为了胜利,为了信念,为了理想,为了尊严而敢于亮剑,实质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说《亮剑》 亮剑精神实质 现实意义

Abstract: \"Sword Spirit\" has always been throughout the nove《l Sword》, Contemporary Military novelist beam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several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lifelike characters, exciting story, depicts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oldierthrough fire and water, after suffering proud and does not fold, beliefs do not change, the tragic history of death have.To the reader to show a courage to face reality and every enemy will Sword Sword Spirit \"quitting brave victory\" wins is one courage, a cavity pride, a courage; to win, in order to belief, ideal for dignity and dare to Sword, the eence is the rage and spir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courage to face the reality of cou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Keywords: novel, 《Sword》, the ee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Swor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小说《亮剑》是当代军旅小说家都梁所著的一部军事题材小说,是被人们所肯定的一部优秀的军旅小说。与以往渲染美感和壮烈的战争题材小说不同,在《亮剑》中,真实的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将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以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岸对峙、*几个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刻画了李云龙、赵刚、楚云飞、田雨等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现象。同时,小说一反以往战争题材小说中英雄人物形象“高、大、全”的常规塑造手法,取而代之的是以独具草莽行为的中国式农民英雄形象,这种人物的平民化回归,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符合读者内心中的真实审美心理。以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的真实性格,加之小说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气,抵消了传统观念上的模式英雄光环,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之间的距离。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虚构和人物描写接近真实的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小说中的平民化英雄形象更人性化,更贴近人的现实思维,这是小说《亮剑》的一个成功之处。

在小说中,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铁血丹心和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到他在*期间受到迫害自杀,直到1978年予以平反为止,故事时间跨域了近四十年。小说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鲜明,人物个性突出。主人公李云龙身上独具草莽气息的中国农民式英雄形象,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一种逢敌必亮剑的信念;一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魄力。他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铁血军人不畏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又有中国式农民的狡猾狭隘的一面。他的身上有着多重的性格:他是智勇和狡猾的矛盾统一体;独立果断和鲁莽专横的矛盾统一体;自信与自负的矛盾统一体;大义柔情与自私狭隘的矛盾统一体。

小说中的李云龙,他是英雄的,同时他又是悲剧的,他的多重性格,必然注定了他结局的悲剧,他的精神是让人敬佩的,但他的结局却是让人悲悯的。小说以平实的语言,以鲜明的平民化英雄形象,向人们展现了一代革命军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通过对小说中多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向人们构筑了一种面对残酷现实而敢于亮剑的精神价值体系——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亮剑精神概述

何为亮剑精神?“亮剑”从字面上看,“亮”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敢不敢“亮出来”;二是“如何亮出来”。前者代表的是勇气、是态度;而后者则代表的是能力,是行动。因此“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和能力的统一体,是态度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正如小说中李云龙所说的:“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跪地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了。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①从李云龙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面对战争,我们要有战斗的勇气,要有敢于迎敌的气势,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有这股勇气,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同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残酷现实,我们同样要有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面对生活,敢于亮剑。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一种永不言败的信心,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勇气让队友充满信心,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

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而且在骨子里有一种永存的精神,那就是尚武精神。何为尚武精神?尚武精神的含义是指人类在武力冲突中战胜敌人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品质。尚武精神是一种顽强,一种侠气,一种做人的尊严,一种奋发的激情。尚武精神意味着不畏对手的强劲,不畏前途的艰险,不畏势力的孤单,尚武精神意味着奋发进取,意味着不向任何强权低头,意味着不依附任何人,意味着自尊自强,意味着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敢于直面现实,敢于亮剑,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尊严而战,这是一种侠之大者的精神。

正是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这种尚武精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剑客形象,正是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才演绎了赵国门客蔺相如视死如归,敢于触怒秦王的“完璧归赵”的敢于亮剑的精神,面对暴秦的言而无信,相如能“持壁却立、依柱,怒发冲冠„„大王必欲怒臣,臣头今与壁,但碎于柱头,相如持具壁,欲以去柱。”②相如这等视死如归,敢于违强秦之意,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何等的快哉,又是何等的让人敬佩。相如乃一介儒生,他的这种形象又何尝不能算是一个手持利剑的剑客形象呢。

正是由于中国人骨子里的这种敢于亮剑,敢于对抗不公的勇气和精神,使中国历代都能不缺中国剑客的形象。荆轲不畏暴秦,敢于在叱咤风云的始皇面前亮出宝剑,那是何等的快哉,他能沿着充满坎坷艰险的刺秦之路大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③这是何等的令人敬畏;陈胜、吴广者又何尝不是,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这等视死如归而无所畏惧,面对暴秦,而敢于直面现实,举起抗秦大旗,而敢于亮剑,他们可算是铁骨铮铮的中国剑客。

中国人骨子里的尚武精神,注定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敢于为理想,为信念,为尊严,为了民族大义,而亮剑,也因此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剑客形象。 《亮剑》这部小说是中国剑客形象的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的一个全面展现,小说把剑客的亮剑精神进行了升华,使其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层面。面对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共同抗日,这是一种以家国为大体的民族大义精神;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走全面抗战路线;面对军事、经济上强大日本帝国,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敢于亮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代表共产党的八路军独立国团长李云龙形象和代表国民党的 上校团长楚云飞形象,他们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同仇敌忾,以民族大义为主,共同抗日,保家卫国,这是亮剑精神的一种升华。

在《亮剑》中,李云龙身上的亮剑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逢敌必亮剑,当以一比一的比例迎战堪称日本侵略者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血性;在战争中失控对敌人出兵时的“亮剑”,那是一种责任。面对惺惺相惜的楚云飞,对抗外敌时他们携手抗战,而在内战相遇时,他们都毫不犹豫的给对方致命一击,这时的“亮剑”则是一种胸怀,一种性格。

小说中以李云龙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军人形象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精神,他们敢为常人之不敢,敢于直面现实,面对强大对手毅然亮剑。

二、逢敌必亮剑——亮剑的精神实质

剑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堪称兵中君子,是古代武侠小说中剑客们的一种重要武器,而在小说《亮剑》中的“剑”实际指的是一种“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和信念。

(一)直面现实,敢于亮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选择面对它、直视它、敢于迎难而上,面对现实,敢于亮剑。

在《亮剑》中,反复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主题,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毅然,何等的决绝, 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面对战斗,还要能够坚守,一息尚存战斗不息,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他就得继续战斗,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还得继续冲锋。1942年冬天,日军在晋西北开始了大扫荡,独立团为了掩护八陆军总部转移,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独立团马骑兵连日阻击日军骑兵联队的进攻,在武器兵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面对强大与自己的日本骑兵联队,独立团骑兵连,毫无畏惧,敢于亮剑,最后直至全军覆没。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敢于亮剑,亮出的是一种气节,一种信念。

当我们的民族受到侵略的时候,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夺回了我们的民族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民族利益,他们用血性、用尊严、用顽强的性格,亮出了我们的民族之剑。历史上,每当我们的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都有国人挺身而出,亮出宝剑维护我们的民族利益。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泱泱中华的尊严,毅然率领郑家军,越过台湾海峡,把荷兰殖民者赶出了宝岛,这种民族大义是何等的令人敬畏。直面强敌,敢于亮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打破逃避的龟壳,敢于亮剑

亮剑精神,所亮的是一种勇气,面对强敌,敢于打破逃避的龟壳,亮出宝剑,纵然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给自己任何说服自己退缩逃避的理由。

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奉向的从来都是进攻,就同书中介绍独立团的战士一样“独立团的战士的确不同于别的部队,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处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的方式,招招都是要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意思”。⑤独立团有的就是这种毫不退缩、敢于亮剑的精神,因此,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打出了独立团的脾性,野狼峪一战,面对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在比例是一比一的情况下,团长一声“狭路相逢勇者胜,干!”独立团战士如嗷嗷叫的野狼扑向敌人,和敌人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最后独立团一营阵亡三百五十八人,仅存三十多人,日军阵亡三百七十一人,两个中队全军覆没。野狼峪之战,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念。

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那一剑的气势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在《亮剑》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存。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⑥这是一种气魄,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二战时期苏联一个飞行纵队涌现出20名王牌飞行员,究其原因,是他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传承了同样的优秀传统,凝聚了无畏的战斗意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步,这是一种传统,一种精神。

(一)、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入绝境

战士的亮剑,亮出的是气魄,是自信,是铁骨铮铮。他们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这使我们想起了成就西楚霸王项羽一世英名的巨鹿之战。《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羽已余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率二万渡河。 战少利,陈馀复清兵。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⑦面对秦将王离的三十万秦军精锐,项羽率领三万江东子弟兵渡过漳水,令全军破釜沉舟,以示不胜则死,不进则退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楚军士气激昂,越打越勇,以一敌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瓦解了围攻巨鹿的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大胜利,它基本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也成就了项羽的一世英名,他的这种敢于亮剑的决心和勇气,破釜沉舟,敢于把自己逼入绝境,不给自己任何后退的机会,鼓舞了全军的将士。作者笔下的李云龙,及他的战友丁伟、孔捷都是这样的战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畏强敌,敢于向敌人亮出了铁血之剑。

(二)、从偏执中造就成功 通读小说《亮剑》,我们发现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正直刚烈、不谄媚,不墨守成规,敢想敢做的平民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个典型偏执狂,正如楚云飞说他,“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他,“李云龙是一个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不按常理出脾的人,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常做离经叛道之事”。⑧然而,正是由于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偏执,使他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打出了他的独特风格。在战争中,形势瞬息万变,只有不拘泥于形式,敢于打破成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从李云龙的偏执式指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偏执精神理论:其

一、偏执造成了形势的失衡。在赵家峪突围战中,李云龙正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方式,敢于从正面冲击日军进行突围,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山本一木特工队,李云龙敢于正面亮剑,撕开一个口子,带领部队突围,造成等对形式的失衡,从而使山本一木围歼李云龙团部的计划破产;其

二、李云龙的偏执是一种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偏执不但使他战功累累,同时也使他赢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他的偏执使他俘获了田雨的心,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能放下架子在大雨中坚持站两个多小时,直到儒者田墨轩答应将女儿嫁与他,他才肯罢休。这正是他的偏执精神,使他不但赢得战场上的胜利,也使他赢得了情感上的胜利。

(三)、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一个主旋律。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一种勇气,是自信胆量和勇气结合体。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在当阳长板坡出现过一位英雄——赵云。刘备在逃离中,被曹操打得大败,刘备兵马不足一百,夫人和儿子阿斗失散,下落不明,赵云在乱军之中寻得夫人和阿斗,夫人投井而亡,子龙怀抱阿斗奋战于曹军当中,杀死敌人将领五十余名,长板坡一战,使赵云扬名千古,这一战,是勇气的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胜的是态度,胜的是信心。 面对强敌,面对困难,唯有勇者方能以无比豪迈的英雄气概,直面种种艰险。独立团何以能屡战屡胜,成为八路军中嗷嗷叫的部队,正是因为他们面对强敌,浴血奋战,敢于亮剑。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赵庄战役中,李云龙的二师的一个团在武器装备远逊于楚云飞的89师的情况下,全团从马夫到炊事员都参与了战斗,在赵庄阻击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89师,以全团几乎阵亡的代价,使敌增援部队未能前进一步,最终为围歼国民党兵团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这正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必死的决心。

(四)、胜利是心中唯一的念想

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号称八百万军队的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单兵素质、后勤补给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号召全党全军,不畏强敌,解放全中国,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藐视强敌。胜利,胜利成为了全党全军的唯一念想,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以顽强的精神,打败了国民党军,把他们赶出了大陆。 心中只有有了必胜的信心,才能从精神上击垮敌人,以致最后从实际上打垮敌人,小说中,李云龙曾经对他的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狠,尤其是一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也要让它们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也能成为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狼”。狼的特性是不放弃,直至把猎物吞下肚为止,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必胜的信心。

四、亮剑精神的现实意义

亮剑精神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魄力,更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和人生的精神,敢于为了胜利,为了信念,为了理想,为了尊严而亮剑,是一种气节。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亮剑精神,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责任意识

在小说中,李云龙说,“如果人人都不敢承担责任,那我们这支部队也就没 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哪怕剩下一兵一卒,也要誓死保卫阵地”。⑨正是因为责任, 他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共同抗日,李楚配合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身为军人对民族的责任;在战场上他不会丢下自己的战友,就是亲自杀回去也要从包围圈里救出自己的战友,这是对于战友的责任;就算牺牲自己的部队,也要掩护百姓的安全撤离,这是身为军人对人民的责任;在*期间为人之所不敢为,对抗政委,制止派斗,夺回被造反攻占的师部,武力制止冲击军事机关,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保护火箭炮阵地,向造反派、向中央*小组亮剑,对于军人这是一种责任。李云龙没有文化,不懂理论,但他有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感,他对部下负责,对防区百姓负责,对自己的一个军人的身份负责,而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高深的精神境界。

责任感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从李云龙及其他的战友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对于军人的一种责任感,对于我们当代人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一员,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各种无奈,我们是退腿缩缩,逃避责任?还是知难而上、直面现实,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自己负责的选择,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面对人生坎坷,选择直面现实,敢于亮剑,敢于承担责任。

(二)、团队意识

《亮剑》中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个英雄,但他又是一个有缺陷的英雄,他犯过很多的错误,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违抗命令,枪杀日本战俘;为了给警卫员魏和尚报仇,他率兵杀了刚刚接受改编的土匪;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送命,为了大战役的胜利,他可以忍痛向自己的未婚妻子开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来的部队却有如钢铁般的坚固,这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凝聚的如火山喷发前般的力量,无论是抗战时期的独立团,还是解放战争时的二师,他的部队的凝聚力是空前的,他经常对战士说,“独立团从来都不会丢下任何一个战友”。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团队精神。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团结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只有团结了,才能保证本民族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才能够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才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小到一个家庭,也只有家人和睦团结,这个家才能称之为家。因此,团队意识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或者是国家,都是必须具备的。

(三)关于信念

信念往往被当成是一种忠诚之心,是忠诚自己的党和人民,同时也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在小说中,李云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革命军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在那个 全民疯狂的年代,为了自己的信念,他敢于直面现实,亮出自己的信念之剑。他说,“我李云龙没有文化,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我都不懂,也没有兴趣搞明白,但我只有一条理,就是不管什么主义的党,都得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⑩这就是他身为军人的信念,在狂热的革命群众冲击火箭炮兵阵地的时候,他为了保全整个城市,制止疯狂行动,果断下达了可以开枪的命令,在那个“革命有罪造反无罪的年代”,这个命令等于毁了他的一生,毁了整个家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证明了李云龙的崇高。在最后,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用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手枪选择了体面地死去,“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也不行”,13 最后他亮出的是军人血性的不妥协,不屈服的信念之剑。 李云龙代表的是战士的亮剑,而赵刚亮出的则是代表知识分子的亮剑,“士可杀不可辱”用在赵刚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在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一种选择,生存或毁灭,而赵刚则选择了毁灭,面对造反派的倒行逆施,他站了起来,默默地解开军装扣脱下军装,然后摘下军帽连同军装一起扔在桌子上,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既然这个党这个军队如此忠奸不分,这党籍和职务不要也罢了”。14 这是儒者的一种

亮剑,当信念受到威胁和毁灭时,他用死亡进行了最后的一次亮剑。

在生活中,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信念、理想,必须要维护自己的信念不受威胁,当信念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敢于直面现实,挺身亮剑,以维护自己的信念。

(四)、关于亮剑

“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亮剑中最具内涵的一句话,小说中的诸多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正是这种血性,气节,勇气,魅力。面对敌人,我们毅然亮剑,面对困难,我们要发扬亮剑精神,敢于直面现实,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奋力一搏,勇往直前。

五、结语

都梁的《亮剑》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勇往直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面对人生活中的苦难和悲剧,我们要敢于直面;面对人生中的失意和绝望,我们要敢于亮剑;面对人生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时,我们要敢于亮剑。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升华,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敢于直面现实,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永驻心中,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勇气,少一点退缩。上衣的纽

推荐第2篇:军人血性

习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 血性,古往今来都是备受推崇的人格特质之一。它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义承担,是“曲戟在颈,不易其心”的忠诚坚守,是一闻战鼓虎气生的豪气迸发,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死生抉择。

军人铁血尚武,舍生忘死,投身报国,自古皆然,我军为最。毛主席曾说过:“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我军数十年的辉煌征战,就是一部以血性与豪情写就的壮烈史诗。在硝烟弥漫中出生入死,在前仆后继中英雄辈出,形成战胜强敌的精神密码,传承胜利之师的血性基因,铸就人民军队鲜明的形象标识。

血性是信仰与道德的熔铸,是灵魂与本事的迸发。习主席提出的军人血性,承载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血脉,是对我军战斗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东风劲吹,惊涛裂岸,战鼔催征,站在践行强军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正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练气练胆,铸剑砺锋,激发血性虎气,砥砺战斗精神,锤炼顽强作风,磨练意志品质,努力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续写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辉煌历史。

在我军灿若星辰的英雄谱系上,必将铭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传奇。

一切旧式军队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只有为数不多的军队,能达到或接近达到这一境界。 这一境界不需要重金悬赏,也不需要严刑峻法,更不需要杀气腾腾的督战队压阵。这一境界使这支军队的每一名官兵,在他的党,他的人民,他的国家需要他、召唤他的时候,就会从每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或队列中挺身而出,在刹那间完成由一名普通士兵向英雄豪杰的升华。 这些士兵会面无惧色,用单手托起即将爆炸的炸药包; 会奋然跃起,用身体堵住机关枪喷吐的火舌; 会毫不犹豫,跳进冰窟窿中救起落水儿童;会超越生理极限,任烈火烧尽自己的躯体;会齐心协力,用胸膛筑起抵挡洪水的堤坝;还会用鲜血淋淋的十指,去挖开、搬动、寻找水泥预制板下一息尚存的生命„„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支军队早期的英雄谱上,有些人甚至昨天还是敌对阵营中被抓来的壮丁,今天一旦投诚到这支军队的行列里,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神上的“化学反应”,迅速转变成一名为自身的阶级利益,也为人类共同理想而战的伟大士兵。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事情算得上奇迹,毫无疑问,这就是奇迹。那么,又是什么人,什么力量,在缔造这样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信念

理想、信念,这就是这支军队不同于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军队的奥秘所在,也是所谓“东方之谜”的全部奥秘所在。 当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衣衫褴褛地走上敌人的刑场时,连行刑的敌军士兵都为之动容。因为,他只要在一张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与这身装束 永久地告别,跻身脑满肠肥者之列。但他骄傲地摇了摇头,毅然向刑场走去。只因为那张纸上写着两个字:投降。一位在二战中与德国和日本两个法西斯国家军队都交过手的美国军官,曾写下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德作战,对日作战,已被德军和日军的顽强所震撼。但与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相比,那些法西斯的殉葬品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顽抗。中国的军人,面对美军炽烈的火网,就像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那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信仰。 他说的没错,那就是信仰。从胡天桃,到无数个像胡天桃一样倒下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战士,用他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向世人证明,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是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聚合到一起的。也许,当他们在雪山、在草地、在漫漫征途、在敌人的枪口前倒下时,并不懂得这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但他们从信仰它的那一刻起,就发誓奉守它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他们全部毫无愧色地兑现了自己的誓言。而这无数个誓言的兑现,构成了这支军队的一场场战斗和战役的胜利,这是信念的胜利、价值观的胜利,而这一切,最终也构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推荐第3篇:“血性”军人

“血性”军人

消防兵,在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专门私职于灭火及救援等事项”,以前我不曾真正了解过它,直到我也成为了一名消防兵,真正成为了一名全心为民、救民于难的军人。

小时候,军人是动画片里的小玩偶,他是《消防员山姆》中永远都勇敢、谦逊值得信赖的山姆,每天都热情的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在一个个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教会我们重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军人好像也是《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位坚定的小锡兵,小锡兵身残志坚,深情地爱着跳舞的姑娘,他历经波折收获幸福,让稚嫩的孩童明白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历经磨难。只要我们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长大后,军人的气质是历史书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的大气恢弘,那时候物质匮乏,红军却以他们坚韧的毅力辗转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食不果腹,唯有信念支撑着他们。为这国家的未来,为这万千的子孙后代,他们傲看世界,不惧艰难,惊人地完成一次次军事战斗任务,躲避来自敌人的强大炮火攻击,在领导者的正确指挥下,成功反转了局势。他们一次一次用生命的奉献牺牲,以血肉之躯铸成的人墙,艰难却又稳步的前进着。他们,在那样的战争年代,虽身躯瘦小而精神永存。

军人的血性,军人的情怀,军人的离别,有着太多难以叙说的故事。

一颗颗子弹轰隆隆的发射出,五圣山上甘岭高地上上演着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战争。黄继光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放弃了生命,他舍生而取义,牢记使命,为着祖国而毅然决然,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退让一丝一毫,军人,就是在危难时刻保家卫国的堡垒,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军人用这样的行动真正书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方刚血气,令后辈铭记。

一本日记抖落了一生磊落。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军人精神的最好写照。

一把闸刀照亮了一位女人的面庞。面对敌人的闸刀,年轻的刘胡兰不畏惧,不胆怯,不退缩,面对威逼利诱百般不从英勇就义,她的事迹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军人,自从穿上那身鲜艳的橄榄绿就背负着国家命运的使命,就当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前朝古今,不论春夏朝夕。

终于,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消防兵,在这个太平盛世,我们依然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人民带去安康,先辈们的事迹成为我们学习努力的标杆,不论严寒或者酷暑,高山或者深海,我们都义无返顾的向前冲锋。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我们更要时刻警醒自己,为保卫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要拿出亮剑精神,男人要有骨气,同样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更需要的是“血性”。

推荐第4篇:血性呢

血性呢? 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 一个人的精力投向与精神状态紧密相连。耽于副业“雅好”,必然玩物丧志、意志衰退、精神萎靡;贯注战事战场,必然心怀忧患、保持戒备、高扬雄风。

近年来,全军上下聚焦打仗,务战备战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也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思游移、兴趣外移、精力转移,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不去钻研兵法韬略,却沉迷于古玩、字画、玉石,把个人嗜好发挥到极致;不愿投身于沙场练兵,却热衷于迎来送往,关注操场少、关心市场多,进指挥所少、上招待所多。诸如此类,淡忘了战争威胁,丧失了打仗本领,磨掉了军人血性。一旦有事,别说打仗,就连适应战场都很困难。

为什么有人“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主要是缺少钙质、没有肝胆,不具担当、不思进取、不谋主业,奉行“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消极应付、得过且过。在他们看来,反正职务按时升、军衔顺着晋,不如搞点副业、消磨时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一味贪图享乐,就会染上“和平病”,思想懈怠、斗志丧失;总是不务正业,就会染上“麻痹症”,缺失忧患、忘战怠战。兵法云: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如果别人在磨刀霍霍,你却在搞所谓的“雅好”;别人在钻研信息化,你却在搞所谓的“星级式”服务,怎能打仗?又何谈打赢?到头来,只能让和平积习滋长,虎狼之气式微。

一个道理不用讲,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的爱好首先应服从服务于职业需要。把当兵当事业,把打仗当主业,把打赢当伟业,应成为我们始终不渝的自觉追求。粟裕最大的爱好是看作战地图,朱可夫空闲时间喜欢勘察地形。正因此,他们每临战事,血性激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相反,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八旗子弟,受不良嗜好的浸染,很快变得不堪一击。

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喜好还是一种导向。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领导干部带头把打仗当作第一要务,全副心思聚焦战场,全部爱好服务打赢,才能引导官兵把注意力、关注点放在主业主课上。

邦境虽安,忘战必危。总以为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仗一时打不起来;总习惯“把刺刀插在地里”,不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就不配做一名军人,更不配做一名军队的指挥员。只有一丝不苟钻研战争,一门心思准备战事,一腔热血投身战场,敢于担当、担起所当,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推荐第5篇:有血性

有血性

“血性”,一个非常粗犷的词语,它是男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英雄豪杰的一条刚性标准,也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刚强正直的气质”;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刚强果敢、勇敢无畏、热诚的性格”。这些解释是血性笼统的表述。对于军人来讲,血性有其独特的内涵,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古代兵法讲“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 这个气就是军人的锐气、虎气、豪气、霸气、勇气、胆气,就是军人的血性。对于革命军人来讲,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的指出“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些论述生动而准确阐述了血性的内涵。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也就是把握四个关键词

一、胜利面前“敢拼”!

有人这样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人;是坚守孤独、无惧无悔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剧中主人公李云龙说过

这样一段经典的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理解,这种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气概,就是“有血性”的表现!

二、危难面前“敢上”!

岳飞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是数十万解放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一次又一次决口;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危急关头,在3.14事件的非常时期,又是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勇敢地站在第一线;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军官兵紧急出动,驰援灾区,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哪里最需要,军人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军人就战斗在哪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血性。

三、责任面前“敢当”!

军人对国家有责任,对军队有责任,对岗位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坚守责任,是衡量一个军人有没有血性的重要指标。军人就要敢做敢当,自己的责任不推卸,他人的责任敢担当。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也许大家还记得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那令人心跳的场景,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科学家当着航天员的面,沉稳地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戚发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为什么在发射前要当着宇航员的面郑重地签下责任书呢?那是一种承诺,那是一种责任,那是一种担当!他握着航天员的手,满怀深情地说:“年轻人,放心飞吧,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我等着你平安归来!”这承诺字字千钧!不仅仅是对航天员的承诺,而是代表全体航天人对祖国的承诺、对民族的承诺,对航天事业现实和未来的承诺,也是他一辈子最重、最骄傲的承诺。正是有了这种承诺、有了这种担当,有了这种责任,才让“神舟”飞船获得了圆满成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可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是故意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分管负责或承办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怪这怪那,挖空心思找客观,想方设法去推脱,其实那是最不明智甚至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人非圣贤,难以尽善。”发生问题,犯了错误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正确对待。要知道,面对问题找客观,越找越悲观;面对问题找主观,越找越乐观。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敢做敢当!错了就认,认了就改!

四、挫折面前“敢扛”!

军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而不是神,同样会遇到常人所面临的困难矛盾甚至挫折,遇到挫折心情痛苦可以理解,但如果痛不欲生那就过了,不仅毫无军人气概,而且连男人起

码的形象都丢光了。失败并不可怕,可以从头再来;可怕的是心“死”了,因为“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心都“死”了人也就没救了。一名有血性的军人,遇到挫折能扛得住,站得稳,胜得了!

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人物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遇到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公式:“挫折——奋起——成功”。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一生中经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特别是“三落三起”的经历,使他更加成熟、理性、坚韧和执着,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像这样愈挫愈勇、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古今中外十分普遍。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16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后从政,先后30年经历了10多次竞选失败,最终在51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

革命军人要正视现实不逃避,直面挫折不低头,在挫折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奏响时代强音。

推荐第6篇:军人血性

让中国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我们履行使命之路

大家还记得延坪岛炮击事件吗?延坪岛一直是韩国与朝鲜的争议岛屿。当时,韩国不顾朝鲜的反对,在延坪岛举行军事炮击演习,结果,遭到了朝鲜军队的猛烈炮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遭到攻击的韩国士兵居然连应战的决心都没有。慌忙中还击了80枚炮弹,却连朝鲜军的阵地都打不中。然而,韩国军队却被打死2人,重伤2人,10人负伤;另有3名韩国平民受伤,大片韩国房屋被毁。事后,韩国国防长官痛心地说,“60年的和平几乎让韩国军队演变成了行政单位,军人们只是在乎自己的仕途。”韩国媒体更是大加批评道,“韩国军队丧失军人血性,沦为打工族”。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我们不可不察!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提起血性,人民军队创造了无上荣光的历史,人民解放军谱写了无可匹敌的传奇。

这是一组血肉之躯凝成的数字,读后让我辈肝肠回旋,令敌人胆寒畏惧: 红军长征四路大军牺牲16万多人。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人。

8年抗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 解放战争我军共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共有18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英勇牺牲。

血性是什么?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

是不怕死,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血战湘江时,红14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英勇牺牲。师参谋长胡震请缨上阵指挥,人刚到阵地,就传来阵亡的消息。长征途中,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是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昌起义,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天堑腊子口,首战平型关„„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哪一个英雄不是气吞山河笑傲死神?

是天大的困难不言苦。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

是大爱无言,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1937年12月初,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洪洞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血性赢得了尊严,血性换来了和平。我军近30年没打过仗,绝大多数官兵没有参战经历,缺少对战火硝烟的亲身感受。和平的环境对国家的发展异常珍贵,却容易滋长军队的和平积习。

和平是军人所盼,和平又成了军人最大的敌人。一个时代之问令人警醒:今天,我们是否依然保持当年那么一股军人应有的虎狼之气?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果真如此吗?北洋水师惨败的教训警告世人,当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八强”,但训练时“打死靶”,当然“百发百中”,自己作秀自己喝彩。黄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舰,胜负天平马上倾向日方。贪生怕死,一触即溃,一败涂地,北洋水师留下千古骂名。

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作战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永远是胜利的刀锋。

血性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抗美援朝战争,18万“最可爱的人”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换来的是西方国家军队“不要在陆地上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原则。美军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认为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他们无从体会,坚定的信仰信念是战斗精神的灵魂,也是官兵勇气之源。这正是一些西方国家焦虑“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原因。

血性源于军人的职责使命。在北京军区组织的一次实兵对抗演习中,某装甲团坦克驾驶员武向军在擦拭被泥水糊住的潜望镜时,头上的坦克帽不小心被行军架挂住,由于坐下太急,他的左耳朵被生生地刮了下来。此时,舱外激战正酣,武向军忍着剧痛,把刮掉的耳朵揣进口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40分钟的演习。

血性源于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汶川抗震救灾期间,“空降兵15勇士”的奋勇一跳,震惊世人。伞兵平时跳伞的高度是800-1000米,降落伞的设计使用高度是3500米,而勇士们跃出机舱的那一刻,高度是4999米!只有对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才能在危急关头作出非常之举,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

一些部队领导反映,现在的青年官兵大都没有受过大的苦累挫折,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增多,大学生干部、士兵大批进入军营,他们入伍前倍受呵护,心理相对脆弱。有的新兵身板弱、不皮实,有个别的见血就晕、一晒就倒。

有的一线带兵人谈到,近些年,基层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有的干部宁愿战士考核成绩差一点,也不敢严格施训,担心发生训练伤不好交代。

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确保官兵在战场上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胜利,用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爱兵如子与慈不掌兵并不矛盾,从严要求就是对官兵最大的爱。

爱惜战士的生命,是带兵人的天职。血性不是冲动、蛮干,我军历来强调“以正合,以奇胜”,努力做到英勇与善战相统

一、敢打与必胜相一致、敢战与慎战相结合。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培养和艰难困苦的反复锻炼形成的。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许多部队基层文化军味战味浓,营区建设战备打仗功能强。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激励作用不可替代。有的官兵说:每次观看《上甘岭》《甲午海战》《亮剑》这些爱国主义影视剧,就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有一种“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血气在胸中奔涌。

“三栖精兵”何祥美,是个“用子弹说话”的狙击手。他接受考核成百上千次,次次优秀。他的军旅格言是“要当个好兵,最舒服的日子永远在昨天。”

一批又一批无私无畏的热血儿女在回答、在证明: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是值得放心的,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推荐第7篇:有血性 学习体会

狭路相逢勇者胜

—有血性心得体会

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三军统帅的告诫,普通百姓的关切,指向同一个时代课题:革命军人要有血性,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我们不可不察!

血性,兼具阳刚、正直之美,没有血性的兵不是合格的兵,军人的血性本色是无数革命先烈创造的传奇和荣光。任何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要由大向强,或是走向强大,首先必须有忠诚使命、血性拼搏、敢于担当的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有血性、敢担当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都记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凡是军队失去了血性和拼搏的勇气,就会屡战屡败,没有血性的军人、不敢亮剑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这是时代的方向!血性不代表一介武夫,视战友生命于草芥,做无谓的牺牲只会适得其反,是队伍更大的损失。 “以正合,以奇胜”,“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英勇更要善战,敢战也需会战。

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对于我们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国军人的牺牲献身精神,时刻保持“三个高度警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

推荐第8篇:有血性讲稿

有血性,是军人骨子里具有的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集中体现了革命军人优秀的品质、操守和人格,能够为打胜仗和崇尚荣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血性,源于爱党爱国。军人最可贵、最优秀的品质,在于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唐代诗人戴叔伦曾高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代陈子昂也寄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北宋岳飞冲冠怒发:“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西汉霍去病振臂一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愿将此身长报国。作为革命军人,就要心怀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之中。我军自南昌城头打响第一声枪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有信仰、有志气、有血性,历经千难万险、大小战斗,无不是靠着一股血性之气,打败了帝国主义、打败了日本倭寇、打败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此,忠于党成为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听党指挥成为人民子弟兵的“命根子”。今天,重塑军人的血性,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军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官兵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有血性,在于责任担当。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和倡导军人有血性,敢担匹夫之责,留下了千古英名和不朽诗篇。比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铁骨气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意识,“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担当精神,等等,将永远激励和鼓舞后人。反观,一个军人如果精神上缺少钙质、少了血性,就会得“软骨病”,一定会立不起、站不直、挺不起胸膛,做事也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更不可能有担当、有责任。一个不负责、不敢担当的军人,上了战场必然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甚至临阵畏怯、蝼蚁贪生。习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今天,锻造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带领广大官兵直面风险挑战,敢于勇挑千钧重担,以务实为本、求实为荣、落实为责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贡献全部聪明才智和力量。

有血性,成于苦练本领。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注定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必然会打败仗。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军事训练和斗争实践中锤炼的,以过硬的本事、坚实的力量作支撑。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一些官兵滋生了当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少数领导干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文恬武嬉;一些部队战斗力建设欠账、缺课积疾,练为看、训为演、演为名,背台词、念讲稿、编脚本等形式主义的东西,严重制约了部队建设,阻碍了战斗力生成,消磨了军人的血性雄风。习主席多次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军人还得有血性。军人是为准备打仗和打仗而存在的。每一名革命军人都应自觉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主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腔热血投身钻军事、练本事、训精兵上,始终不渝地追求军人的血性。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一支有血性的军队,能够让敌人魂飞魄散,也能让友邻萌生敬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能够令觊觎者心存恐惧,也能让战败者心悦诚服。在强军兴军的伟大新征程中,广大官兵都应当积极践行强军目标,自觉做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推荐第9篇:什么是血性

略谈中国军人的血性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军人的血性?

血性,一个非常粗犷的词语,它是男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英雄豪杰的一条刚性标准,也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有血性,它直接与‚胆商有关,当然与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有一定联系。它主要是对一个人的胆量、胆识、胆略的褒奖,往往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毅果敢、敢作敢当等紧密相连。

血性,是中国军人打不垮的钢铁脊梁;血性,是人民军队磨不掉的精神底气。

每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总有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的英雄史诗。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可说近乎奇迹。正是这种血性和担当,使我军一次次力克强敌,从胜利走向胜利。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血性,追求的是胜利,指向的是打赢,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对使命责任的担当。刘

1

伯承曾说:“自打从军时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二、我们军人为什么必须有血性?

只有练好兵,才能打胜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军人就要谋打仗。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是一名军人,我真正的专业就是打仗。战争的角逐,如同老虎与狮子的争斗,没有亚军,败者就是胜者的战利品。省武警总队高国成司令员反复强调,作为军人,要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要研究对手,研究战法、研究战场。特别是军事主官,更要研究这些东西,这是我们的主业和饭碗。作为武警部队,我们的对手是谁?战争年代,武警部队主要是协助解放军防卫作战,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和平时期,我们的敌人和对手就是破坏维护社会稳定的罪犯和暴恐分子。昆明“3〃01”暴恐事件再次说明:暴恐就在身边,战斗随时打响。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是摆在我们武警官兵面前的一个现实的政治课题,我们每个指挥员都要认真思考。要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体能是基础,技能、智能是核心,只有把“三能”练扎实,才能出精兵。

只有能吃苦,才能有收获。习主席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做大事干,

2

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吃苦就是吃补,不吃苦就要吃亏,就要淘汰自己。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选择安逸就是选择一事无成。古时候,中国就有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的故事,说的都是吃苦。善于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只有那些在挫折的风浪下不畏艰险,勇于搏击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命运的主宰,生活的强者。我们的训练很苦,要想磨砺出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更苦。每名官兵只有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努力攻克自己的短板和弱项,在艰苦的训练中增强素质,提升战斗力。

只有有血性,才能胜强敌。习主席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血性,是对民族、军人、军队的胆识胆略的褒奖,是战斗精神的形象概括。倘无血性,则民族不立,国家不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信条,西汉名将陈汤曾上书汉帝“犯我者,虽远必诛”,表现了坚决击退匈奴入侵的血性和胆气。军队有了“犯我者,虽远必诛”的血性,就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它就会压倒一切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屈服。军人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就有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再强的敌手遇到

3

这样的军人都会畏惧三分。带兵不能带成绵羊,要带成虎虎生威的小老虎。军人的血性绝不是冲动、蛮干和不计后果,它强调的是在敌人和任务面前,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不畏强敌的气概,不屈不挠的斗志。血性,是革命军人的本能,是追求胜利、指向打赢的动力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落实到我们官兵身上,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有一股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精神,相信别人能行的我也能行,别人做得到的我也做得到;就是敢于攻坚克难,见第一就争,见任务就上,危险冲在前,生死抛在后。做个有血性的军人,这是使命所系、职责所需。

血性,追求的是胜利,指向的是打赢,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对使命责任的担当,当战争来临时,军人的血性就表现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上。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号称有800万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美式武器,而我军只有120万人,小米加步枪,装备落后,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经过四年激战,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万人,非正规军252万人,夺取了最后的全面胜利。为什么我军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官兵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通俗的讲,我军官兵有血性!“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有研究资料证明,在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作用与物质力量的作用之比是3:1.。军人生来为战胜,不可一

4

日无血性。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少数官兵认为强调军人血性已经过时了。殊不知,武器装备的发展永远也替代不了战斗精神的作用。要让血性基因深植官兵血脉,血性光芒闪耀未来战场,就必须在“能打仗、打胜仗”的具体实践中日积月累,千锤百炼。

三、我们应该怎样培养锻炼军人血性?

我觉得,有血性的军人就应当做到:

1、胜利面前“敢拼”有人这样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人;是坚守孤独、无惧无悔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2、危难面前“敢上”!

岳飞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是数十万解放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一次又一次决口;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危急关头,在2008年冰雪灾害的非常时期,又是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勇敢地站在第一线;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军官兵紧急出动,驰援灾区,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哪里最需要,军人就出现在哪里;

5

哪里最危险,军人就战斗在哪里。还记得2003年抗击“非典”那场特殊的战役吗?当人们谈非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我们的军人却勇敢地冲了上去。大家知道,“非典”这个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唾液、血液,飞沫等多种媒介传播,一不小心就会被传染,但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军人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非典”零距离接触,加班加点,连续奋战,有的甚至倒在工作岗位上,最终打赢了这场抗击“非典”的攻坚战。

3、歪风面前“敢刹”!

军人是正义的象征,是勇敢的化身,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能冲得上去。面对不法行为,军人要有正气,有豪气,有胆气。徐洪刚勇斗歹徒的事迹,能让我们深刻理解军人血性的内涵。1993年8月17日上午,某部班长徐洪刚探亲归队途中,在长途汽车上遇到一伙歹徒抢一女青年钱财,并撕破女青年的上衣,丧尽天良地进行侮辱……在这紧急关头,徐洪刚一声大喊:“住手,不准耍横”!冲上去抓住了歹徒的手,歹徒放开了女青年,把目标对准了徐洪刚:“滚开,关你啥子事!‚你想挨揍”!徐洪刚热血直冲脑门,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勇敢地冲了上去,对歹徒拳打脚踢,两名歹徒被打得连连后退。这时,车厢后面歹徒的同伙窜了上来,一齐对徐洪刚进行围攻。徐洪刚却毫无惧色,和歹徒进行顽强搏斗。无奈车厢狭小,力量悬殊,搏斗中两名

6

歹徒拔出匕首,向徐洪刚的胸部、腹部连连猛刺,徐洪刚倒在了地板上。歹徒们见势不妙,仓皇跳窗逃跑。这时的徐洪刚尽管身中十几刀,肠子流出了体外,可他竟然从地上跃起,用背心兜着流出的肠子,紧随歹徒从车窗跳下,向歹徒追去,一米、两米、三米……,他竟然踉踉跄跄追出了50多米。面对不法歹徒,徐洪刚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在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中彰显了军人的血性。

4、责任面前“敢当”!

军人对国家有责任,对军队有责任,对岗位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坚守责任,是衡量一个军人有没有血性的重要指标。军人就要敢做敢当,自己的责任不推卸,他人的责任敢担当。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也许大家还记得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那令人心跳的场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科学家当着航天员的面,沉稳地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戚发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为什么在发射前要当着宇航员的面郑重地签下责任书呢?那是一种承诺,那是一种责任,那是一种担当!他握着航天员的手,满怀深情地说:“年轻人,放心

7

飞吧,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我等着你平安归来”!这承诺字字千钧!不仅仅是对航天员的承诺,而是代表全体航天人对 祖国的承诺、对民族的承诺,对航天事业现实和未来的承诺,也是他一辈子最重、最骄傲的承诺。正是有了这种承诺、有了这种担当,有了这种责任,才让神舟‛飞船获得了圆满成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可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是故意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分管负责或承办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怪这怪那,挖空心思找客观,想方设法去推脱,其实那是最不明智甚至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人非圣贤,难以尽善。发生问题,犯了错误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正确对待。要知道,面对问题找客观,越找越悲观;面对问题找主观,越找越乐观。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敢做敢当!错了就认,认了就改!

5、挫折面前“敢扛”!

军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而不是神,同样会遇到常人所面临的困难矛盾甚至挫折,遇到挫折心情痛苦可以理解,但如果痛不欲生那就太过了,不仅毫无军人气概,而且连男人起码的形象都丢光了。失败并不可怕,可以从头再来;可的是心死了,因为‚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心都死了人也就没救了。一名有血性的军人,遇到挫折能扛得住,站得稳,胜得了!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挫折,是

8

人生成败的分水岭,是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有的人受挫后出现不理智的反应和行动,都与不能正确对挫折有关。总政曾经对全军20起凶杀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由于当事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而引发的。笑对挫折,泰然面对,是军人应有的态度和风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和矛盾,就跟丢了 魂一样,要么情绪低落、寡言少语、自我封闭,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要么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工作失去热情,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么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结果因小挫折摔了大跟头,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人物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遇到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公式:“挫折——奋起——成功”。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一生中经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特别是“三落三起”的经历,使他更加成熟、理性、坚韧和执着,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像这样愈挫愈勇、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古今中外十分普遍。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6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后从政,先后30年经历了10多次竞选失败,最终在51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西方有句谚语:打不倒我们的

9

挫折,只能让我们更坚强。美国著名学者奥里森.马登说过‚人生如果没有挫折,人的潜能只能挖掘出25%,但一遇到挫折,其它75%的潜能才能被开发出来。挫折能磨砺坚强的意志,挫折能够激发拼搏的动力,挫折能够锻炼成事的本领。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在亲身经历挫折后所获得的本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往往受益终身。革命军人要正视现实不逃避,直面挫折不低头,在挫折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奏响时代强音。

6、得失面前“能放”!

军人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走得远。不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干出一些威信扫地、人格破产的事来。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志平时也讲应该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可真到了自己调职晋级、立功受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去争一争。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事后心里终究不平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被誉为“军中枪王”的何祥美有一句名言:“打靶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想想周总理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投身革命事业,用个人的吃亏换得天下人不吃亏,这是多么崇高的人品和胸怀?想想无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刑场上大义凛然、慷慨赴死,连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我们今天的人还有什么亏值得计较?想想雷锋同志,做了一辈子好事,当了一辈子所谓的“傻子”,我们还有什么亏不能吃?战斗英雄李玉安可能

10

有些同志还不熟悉,他就是松骨峰战斗中13名烈士之一, 人们都不知道他负重伤后竟然奇迹般地活着,对于这样一个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英雄,后来却被作为一般的战士复员 回老家,要是换了其他人,说不准就会去找组织“讨说法”,可他没那样做,他自己也知道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他的名字,可他从来没对别人说起。后来有人知道了这事问他,他的回答非常朴实:“我们全连一百多人都牺牲了,就剩下我一个。我要是再提个人要求,就对不起他们”。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南疆军区边防官兵有一幅对联写得好:“守边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保边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这种奉献精神、这种思想境界,就是革命军人对待得失的正确态度。 同志们,今天我们围绕军人‛的血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古今中外,有血性的军人不计其数,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树立起一座座令人景仰的丰碑。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我们领略了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在烽火连天的战场,我们看到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临危不惧的身影;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直面了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勇于献身的形象,他们是我军官兵的杰出代表,是时代造就的血性男儿。在他们身上让人感受到了阳刚雄壮之美、经天纬地 之美、心灵震撼之美。

11

推荐第10篇:有血性2

军人更该表现出血性 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在说到钓鱼岛问题时,有人问中方现在是不是还是要坚持‚对钓鱼岛实施留给后代来解决,搁臵争议‛这个原则,他表示,这个不需要怀疑——因为20年前小平同志以他的政治智慧就提出,钓鱼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要有耐心,要留给后人来解决。戚建国副总参谋长这样回答至少表示了2层意思,一是表明中国的立场,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绝不轻易发动或参与战争,其他国家无须担心因为中国的强大而危害到自身;二是对缓和目前中日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释放出协商对话的信号。然,愚以为此话欠妥,有如下理由: 据日本共同社22日消息,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于当日会见记者时,就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称应研究‚搁臵‛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钓鱼岛问题的发言表示,‚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根本不存在搁臵的理由。‛而该立场显然是安倍政府主流思想。况且,有迹象表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复活,赢得不少日本国内民众的支持。在此形势下,戚建国副总参谋长表明中国‚搁臵‛的立场,无异于向日本妥协,势必会助长日本的嚣张情绪。当年,邓小平搁臵钓鱼岛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日本愿意搁臵,二

是中国没有能力不搁臵。所以,在当时情形来说,搁臵钓鱼岛是明智之举。而现如今,日本不愿意搁臵,形势不比当年,搁臵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 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当然不是要退却妥协的,他是要日本收回挑衅立场,希望能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以退为进,将皮球踢给日本,看骑虎难下的日本如何面对国际舆论。但是,戚建国副总长虽用心良苦,余以为确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熟悉日本的历史的人都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对于他认为的‚弱国‛只会更加变本加厉。而且就国际舆论而言,未必会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中日之间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两国的事情,其他国家除非有不正当的利益否则不会介入中日之争。 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表明了我军爱好和平,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立场。然则,我认为提出搁臵不应该由军人而且是我军高级军官提出。军人的责任是为保卫家国,英勇战斗。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军人是为战争而生,是一把利器,要时刻准备为国家去战斗,去插入敌人的心脏。所以军人代表了不妥协,不让步。领土争端是主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军队是服务于政治的,有强大的军队才会有政治上的胜利。戚建国副总长提出搁臵本是维护和平的好意,但是在日本看来,确会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软弱,从而在政治上,对中国继续施压,日本对钓鱼岛的态度也就会越来越强硬。

第11篇:有血性演讲稿

篇一:军人定当有血性

军人定当有血性

陈方明

同志们,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军人定当有血性”这个话题。 ?血性?,一个非常粗犷的词语,它是男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英雄豪杰的一条刚性标准,也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有血性?,它直接与?胆商?有关,当然与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有一定联系。它主要是对一个人的胆量、胆识、胆略的褒奖,往往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毅果敢、敢作敢当等紧密相连。那么,军人的血性应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课堂互动)下面,请哪位同志谈一谈你的看法„„我们再请一个同志进行补充?

好,刚才两位同志对军人的?血性?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评判标准,讲得很好。我觉得,有血性的军人就应当做到:

一、胜利面前“敢拼”!

有人这样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挠的人;是坚守孤独、无惧无悔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当战争来临时,军人的血性就表现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上。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号称有800万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美式武器,而我军只有120万人,小米加步枪,装备落后,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经过四年激战,消灭国

民党正规军554万人,非正规军252万人,夺取了最后的全面胜利。为什么我军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官兵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通俗的讲,我军官兵有血性!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有研究资料证明,在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作用与物质力量的作用之比是3:1。战斗英雄丁晓兵大家都非常熟悉了,2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战士,当时他是侦察大队的第一捕俘?高手”,在自卫还击作战中,他深入敌人阵地生擒了一名俘虏,回撤途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右臂,他把断臂别在腰间继续战斗,成了一名独臂英雄,靠的就是军人的血性。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剧中主人公李云龙说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理解,这种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气概,就是?有血性?的表现!大家在语文课本中都学过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描述了松骨峰战斗中的壮烈场景,松骨峰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战斗。我志愿军一个连队子弹打光了,战士们便和敌人拼刺刀、肉搏,有的用手榴弹砸,把美国兵的脑浆砸了出来,有的用牙咬,把敌人的耳朵咬了下来,有的被燃烧弹烧着了,便抱着美国人一块烧死,非常壮烈。后来许多参过战的美国老兵说起来仍恐惧不已,他们有的在回忆录中写到:我们最怕与中共的军队交战,他们不仅善战,而且太不怕死了。他们始终搞不懂志愿军为什么一听到冲锋号,都不要命地向前冲,怀疑给我们的志愿军吃了?迷幻药?和?兴奋剂?,称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我觉得,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气节,是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勇气。面对强敌,即便要死, 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气壮山河!懦弱不能博得敌人的同情,只能够留下笑料,贻笑大方。

二、危难面前“敢上”!

好就得粉身碎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15位空降勇士,写好遗书,冒死空降,用临危不惧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血性。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15位勇士的?生死之跳?。当时有一首诗这样描述他们的英雄壮举:

翻开军史问天地,

哪见过凌空一跃五千米!

是胆气,是豪气,是虎气,

是忠诚,是责任,是荣誉,

直把云雾作天梯,

飞将军下九霄神勇无比,

踩着罡风闯大地。

谁见过飞箭直插五千米!

是军号,是战鼓,是威力,

是亲人,是呼唤,声声急。

刀山剑林何所惧,

空降兵上战场有我无敌!

请记住李振波等许许多多有血性革命军人的名字。

三、歪风面前“敢刹”!

军人是正义的象征,是勇敢的化身,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能冲得上去。面对不法行为,军人要有正气,有豪气,有胆气。徐洪刚勇斗歹徒的事迹,能让我们深刻理解军人血性的内涵。1993年

8月17日上午,某部班长徐洪刚探亲归队途中,在长途汽车上遇到一伙歹徒抢一女青年钱财,并撕破女青年的上衣,丧尽天良地进行侮辱„„在这紧急关头,徐洪刚一声大喊:?住手,不准耍横!?冲上去抓住了歹徒的手,歹徒放开了女青年,把目标对准了徐洪刚:?滚开,关你啥子事!??你想挨揍!?徐洪刚热血直冲脑门,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勇敢地冲了上去,对歹徒拳打脚踢,两名歹徒被打得连连后退。这时,车厢后面歹徒的同伙窜了上来,一齐对徐洪刚进行围攻。徐洪刚却毫无惧色,和歹徒进行顽强搏斗。无奈车厢狭小,力量悬殊,搏斗中两名歹徒拔出匕首,向徐洪刚的胸部、腹部连连猛刺,徐洪刚倒在了地板上。歹徒们见势不妙,仓皇跳窗逃跑。这时的徐洪刚尽管身中十几刀,肠子流出了体外,可他竟然从地上跃起,用背心兜着流出的肠子,紧随歹徒从车窗跳下,向歹徒追去,一米、两米、三米„„,他竟然踉踉跄跄追出了50多米。面对不法歹徒,徐洪刚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在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中彰显了军人的血性。新疆军区某师高炮团原班长刘永涛,面对反动言论,果敢?亮剑?,凭着军人的智慧、胆气和血性,赢得广泛赞誉。《人民军队》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事迹。2010年11月1日19时30分,刘永涛等70多名军校学员参加地方一名教员的讲座,那位教员非常露骨地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公然挑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的愤然离场。“再也不能让他在这里胡说八道了!”关键时刻,刘永涛抢过话筒,旗帜鲜明地表示:?你的观点,我反对!我很反对!?接下来,刘永涛义正严辞地一一进行批驳。刘永涛正义的声音,让全场静了下来,随后礼堂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听着刘永涛的反驳,那位教员羞愧地低下了头,万万没想到自己以?师者?身份讲述的观点,却败在了一名年轻的军 篇二:有血性讲稿

有血性,是军人骨子里具有的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集中体现了革命军人优秀的品质、操守和人格,能够为打胜仗和崇尚荣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血性,源于爱党爱国。军人最可贵、最优秀的品质,在于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唐代诗人戴叔伦曾高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代陈子昂也寄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北宋岳飞冲冠怒发:“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西汉霍去病振臂一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愿将此身长报国。作为革命军人,就要心怀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之中。我军自南昌城头打响第一声枪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有信仰、有志气、有血性,历经千难万险、大小战斗,无不是靠着一股血性之气,打败了帝国主义、打败了日本倭寇、打败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此,忠于党成为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听党指挥成为人民子弟兵的“命根子”。今天,重塑军人的血性,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军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官兵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有血性,在于责任担当。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和倡导军人有血性,敢担匹夫之责,留下了千古英名和不朽诗篇。比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铁骨气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意识,“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担当精神,等等,将永远激励和鼓舞后人。反观,一个军人如果精神上缺少钙质、少了血性,就会得“软骨病”,一定会立不起、站不直、挺不起胸膛,做事也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更不可能有担当、有责任。一个不负责、不敢担当的军人,上了战场必然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甚至临阵畏怯、蝼蚁贪生。习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今天,锻造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带领广大官兵直面风险挑战,敢于勇挑千钧重担,以务实为本、求实为荣、落实为责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贡献全部聪明才智和力量。

有血性,成于苦练本领。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注定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必然会打败仗。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军事训练和斗争实践中锤炼的,以过硬的本事、坚实的力量作支撑。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一些官兵滋生了当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少数领导干部意志衰退、精神萎靡、文恬武嬉;一些部队战斗力建设欠账、缺课积疾,练为看、训为演、演为名,背台词、念讲稿、编脚本等形式主义的东西,严重制约了部队建设,阻碍了战斗力生成,消磨了军人的血性雄风。习主席多次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军人还得有血性。军人是为准备打仗和打仗而存在的。每一名革命军人都应自觉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当主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腔热血投身钻军事、练本事、训精兵上,始终不渝地追求军人的血性。

铸剑先铸气,练兵先练胆。一支有血性的军队,能够让敌人魂飞魄散,也能让友邻萌生敬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能够令觊觎者心存恐惧,也能让战败者心悦诚服。在强军兴军的伟大新征程中,广大官兵都应当积极践行强军目标,自觉做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1 篇三:讲话稿素材---亮剑、血性与狼性

什么是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三十九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乌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光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 所向披靡! 李云龙:

1、我估摸着城门楼子是快难啃的骨头,老子就是崩了门牙,也要在鬼子的增援部队赶到前咬开它!

2、都说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鬼子他是人养的,肉长的,大刀进去也要穿个窟窿。就算是见了阎王爷,老子也能撸它几根胡子下来!

3、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什么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4、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现在我们的兵力是八比一,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打过,这会咱们敞开了当回地主。三营长,你嘴别裂的跟荷花式的,助攻改主攻,我一不给添人,二不给添枪,一字之变,要给我变出杀气来,要打出个精神头来(此打法后来被华东野战军的聂凤智的九纵在济南攻坚战中成功使用,聂凤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5、要我自己搞武器,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总要点自主权吧!又要我当乖孩子,又要我自己想办法搞武器,又限制我的自主权,这叫不讲道理!

6、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敌人进攻!

7、我要死也要死的像个爷们,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魏大勇(和尚)

团长,俺想吃肉,呵呵!

团长给俺脸,俺一定兜着!

黄大勇:(独立团六连连长,褐阳沟阻击战牺牲)

没有我们团长的命令,天塌下来,也要用脑袋顶住、就算是进了老虎嘴,老子也能掰下它两个牙来!(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张大彪:

1、说到白刃战,拼刺刀,我们是小鬼子的祖宗、如今小鬼子不敬祖宗还行?

2、团长,你就省颗子弹吧,我给全体突击队员说了,上去了就不准备活着下来、丁伟:

1、靠请示打仗,你那道菜也别想赶上!

2、与其坐失良机,不如果断出击!我不管这股敌人是否为平安增兵,他就是去拜寿,你也不能让他得逞!

3、我看上的,就是我的、

4、这个世上就没有李云龙不敢干的,他娘的他要是有一两个师,他敢打太原! 孙得胜:(骑兵连的悲壮进攻真惨烈,很真实,很感人,里面有一种军魂存在) 骑兵连,进攻!

骑兵连,继续进攻!

赵刚:

乖孩子组成的部队,听话守纪律是没问题,但往往没有淘气的孩子能打硬仗,恶仗,淘气孩子往往能干大事,这样的部队,往往战斗力特别强!

楚云飞:

军人要有骨气!(他把被俘虏的炮团参谋给枪毙了)

八路军女护士:

要是有人问,八路军所有的主力团团长里面谁最能打仗,谁也说不好、但是你要问最的胆子最大,谁最能惹事,人们一定会说是李云龙啊!

谢宝庆:

李团长,不是我们不敢开门啊,我看到的是你的机枪和迫迫迫迫迫迫迫击炮啊!! 《亮剑》经典台词

1、“敌人先拔剑了,我就得亮剑!”--敌人出剑,我必亮剑

2、“明知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也要宝剑出鞘”--明知不敌,也要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3、“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

4、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一段对话:

赵刚:我明白了,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李云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

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我就不相信他们会成为棉花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 赵刚:山本一木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以为凭着几十号特种兵就能打垮独立团,他以为端掉独立团的团部这独立团就不存在了,事实上,他还没来得及逃回太原就被独立团追上干掉了。你李云龙就是有仇必报的性格,那独立团也是如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不适合独立团,独立团是有仇就报,而且马上就报,你给我一刀,我反手就是一剑,公平合理,决不欠债。

李云龙:还是那句话:一个剑客和咱对阵,就是明天是个死,也要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

赵刚: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

? ?

5、狭路相逢勇者胜

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面对强悍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中国军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誓死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所独有的民族精神!

狼性

狼性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在有限 ( 或劣势 ) 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

狼性精神

狼也,狠狠地盯住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用心专

一、不达目的,则不罢休。狼性如此,成功之势定矣。呜呼!狼性可佩可敬,人性对及此乎?

狼性文化,是指将狼野性、残暴、贪婪、暴虐的特制变通为一种拚博的精神运用到事业之中,它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样态。

狼其性也:野、残、贪、暴。自古以来它总是与几千年的孔孟中庸之道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原因便是中庸之道的主导精神:“循规蹈矩、忍辱负重”。数千年来,以至直到现在,这种中庸之道的封建糟粕害得我国民性保守,惰性十足,同步自封,闭关自慰。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不善于进取拼搏,不善于向别人学习,至使我们落后其他先进国家几十年,某些方面至使落后上百年。

人是有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一切动物都有的特性都有它的共性——原始野性。即使当今的已经理性化的人,在特定环境也会产生原始的野性,这是诸多科学家和成功人

士的共识。人类在特定环境暴发产生的野性,在本质上和狼性中的“野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是指的那种巨大的“潜能”。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即是指这种推进团队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效益的非凡的潜能,指这种潜能释放出来的拼搏精神。 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再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

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没有这种“贪、残、野、暴”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因此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浪谷中图发展。也只有这种狼性团队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团队今天之所以推崇提倡狼性文化,蕴含深意:团队的力量,团队的配合是团队深层的宗旨!其目的是:

1、发扬“狼贪精神”对工作和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2、发扬“狼残精神”对事业中的困难,毫不留情地攻克之。

3、发扬“狼野精神”突发野劲,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4、发扬“狼暴精神”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对一切难关不仁慈手软,努力攻克。

5、发扬“狼性目标精神”在事业确定目标后,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发扬“狼纪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7、发扬“狼智精神”把智慧策略充分运用到事业上,而不是用在歪门邪道上。

8、发扬“狼性自我献身精神”对困难要勇于克服,对团队敢舍自身利益,对事业要无私奉献。

9、发扬“狼性团队精神”互助合作,配合协调,纵横团结一致,去夺取事业的胜利。

狼性也指团队精神,这个要从多方面想的。

狼性人物 1980年4月24日,为营救被伊朗扣压的美国人质,经过周密计划和准备的营救计划——“蓝光计划”起动。

狼性精神

计划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大胆离奇而又环环相扣,决策者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所谓训练有素的蓝光突击队员的应变能力。成立于1978年的蓝光突击队可谓人才济济,300多名队员从各军种的顶尖人才中选拔,但他们唯一的软肋是缺乏实战经验,越战过后,美国军队中的骨干已经多年没有实战经验了。蓝光行动在没有受到

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最终以美军亡8名官兵,伤5名,损失7架直升机,和一架运输机的惨状收场。

一年以后,1981年6月7日下午14时,以色列发动“歌剧”行动 ,6架f-15战斗机,这6架f-15挂载着aim-7f、aim-9l导弹和alq-119电子对抗吊舱从以色列机场起飞,穿越沙特阿拉伯进入伊拉克,超低空攻击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在短短的45秒内,图瓦萨的“塔穆兹-1号”反应堆被完全摧毁了。经过中东战争洗礼的以色列空军飞行员,显示了超强的战斗力。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王牌,二战中的空战之神哈德曼也是从被击落的惨痛教训中成长起来的。经过战火洗礼的中国飞行员,在朝鲜战场的天空照样让美国“王牌”闻风丧胆。对于空中杀手而言,和平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销蚀,唯有不思进取的惰性才会磨灭军人的血性。军人不能坐等战争的到来,唯有逼近实战甚至充满血腥味的高强度训练,才能磨砺空中杀手的“狼性”![1] 西北狼的精神

⊙凶猛

凶猛顽强、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合作:

西北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团结:

西北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西北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其总能获得成功。

⊙执著:

西北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篇四:争做新四有革命军人 砺练真血性男儿真豪情

争做新四有革命军人 砺练真血性男儿真豪情 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着眼军队建设的最新要求,跟随领袖领导的治军方针,我们消防部队大家庭需要每位成员都融入 新一代四有军人建设的时代潮流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作为首都公安消防卫士,你我同样责无旁贷。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争做新四有革命军人 砺练血性男儿真豪情》

2014年10月30日,我军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天,习主席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也就是新一代四有军人。

任何时刻,任何阶段,我们每一名消防官兵都要有顺从时代的信仰的旗帜飘扬,都需要有勇于实践的先锋出现。

有灵魂:我们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内心长存理想与希望,热爱祖国,坚持信仰,不屈服、不放弃,我们消防兵为国家而生,为人民而战。

有本事:我们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提高自我能力,苦练业务本领,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以过硬的本领铸就军魂。

有血性:我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公派正道、敢于担当,重大灭火救援现场,攻坚用我,用之必胜。

有品德:我们情趣高尚,品行端正,孕育自我高尚人格,

以高尚的品德铸就军魂,竖立着首都消防光辉形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辉煌,前辈的丰碑是对后来者鞭策。现在,随着四有军人这一标准的提出,每个人都应该依次为契机,立足本职去完成个人梦想的自我实现。

信仰指引我们前进,去捍卫先辈们用生命换取的伟大成就。我们不会忘记,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的那场大火,面对凶猛火势和滚滚浓烟,张建勇同志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带领官兵冲进火场,壮烈牺牲。我们不会忘记,2013年10月1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喜隆多购物中心的那场火灾。浓烟烈火中,参谋长刘洪坤、副中队长刘洪魁主动请缨、身先士卒,攻坚灭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毫情万丈的青春赞歌。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慵懒,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私情,多一份忠诚,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虽然大都是90后的我们,但从此任性不再是我们的性格标签,服从与执行成为我们的更高追求,不再羡慕流光溢彩的衣服,橄榄绿成为唯一不变的装束。水一半、火一半;热一半、冷一半;这就是我们消防兵的工作。

警铃是我们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出动信号

警铃是我们消防部队冲锋陷阵的冲锋号

如今:

我们集合在军旗下,争做四有军人,是为了有能力守护着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集合在军旗下,争做四有军人,是为了在遭遇各类地质灾害时敢于第一时间突进到灾区,用一对对执着的眼睛,一双双青筋乍现的手臂,以及一件件被汗水浸湿的迷彩,留给人们一幕幕震撼的场景,一个个挺拔的背影。

我们集合在军旗下,争做四有军人,是为了有能力拥有过硬的本领去火魔面前、事故现场,让人民都得到我们的帮助,挽救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他们贫穷或是富有。

为了更好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硝烟弥漫的火场,家庭因地震而支离破碎的场面不再出现,让人民过上更加安逸、幸福的生活,去共同努力创造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与伟大复兴。

我相信,并且我相信我的战友们也会相信,领袖的叮咛依旧在心田吟唱,雄壮的斗志依旧在胸腔里疯狂,作为首都公安消防铸就的钢铁长城,人民的子弟兵,每个军人都应用信仰去砥砺前行,去实现个人价值,在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建设中,争做时代先锋,争做人民的守护神。

谢谢。 篇五:做有血性的人

做有血性的军人

同志们,我们都知道大作家魏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这篇文章的由来,知道的恐怕不多。那么就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从历史中来寻找答案(播放纪录片《断刀》片断)。看了这段纪录片,让我们最为之感动、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对,就是军人的血性。军人应该有血性!习主席明确指出,“革命军人要有血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能丢”。这节课,我就如何认识和培养军人的血性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个交流。

一、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

教育之前,我对营里80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76%的官兵认为血性是军人的代名词,没有血性,军人是打不了胜仗的;16%的官兵认为,现代战争以键盘对键盘,代替了刺刀拼刺刀,有没有血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还有8%的官兵认为,和平年代还有必要再谈军人的血性吗,平平淡淡不也挺好的?这几组数据反映了大家对军人血性的理解和看法。对军人血性,我的理解是: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会在战争中吃败仗。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我们先从古代讲起。

(一)崇尚血性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宝贵财富。军人要有血性,历来为兵家所推崇和倡导,我国古代兵法就主张“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这股气,便是指军人的血性。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崇尚血性的传统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其血气方刚、忠义勇武的精神特质一直为后世所推崇,被尊为“关帝”和“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抗金名将岳飞始终牢记母亲在他后背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岳家军之所以让敌人畏惧、被后人崇敬,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兵有血性、打仗有狠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共同的特点是彰显了坚韧顽强、忠贞不屈、英勇无畏的气节和血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部中华民族的军事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崇尚血性、彰显血性的奋斗史和牺牲史。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精神,将血性牢牢刻入我们的灵魂之中。

(二)崇尚血性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法宝。在80多年的征战历程中,血性从来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正是凭着人民军队独特的血性,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正是靠着这种血性,我们军队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装备极度落后、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先后歼灭日军52.7万、伪军118.7万。解放战

争中,人民解放军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共歼敌800多万。朝鲜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将士硬是凭着鲜血和勇气,把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佬打上了谈判桌。毛主席对此曾形象地比喻,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很多美军士兵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志愿军发起冲锋时的军号声和喊杀声,撕心裂肺、尖利刺耳,这些声音一直伴随我们走到溃败的边缘,甚至生命的终点。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特有的血性,也是我们打败强敌的“东方魔力”。未来信息化战争少了枪刺肉搏、短兵相接,多了网与网、键与键的对抗,但一个没有斗志、没有血性的军人,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了胜仗的。我们要接过革命先辈的枪,把这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之中,在未来战场上同样让敌人胆战心惊。

(三)崇尚血性也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同追求。纵横欧洲的拿破仑曾经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并且认为“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在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在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深刻道出了精神因素和军人血性的重要性。在希腊的温泉关树立有一块狮子状的纪念碑,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异乡的过客啊,请捎话给斯巴达人: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这座碑纪念的是斯巴达300勇士。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这300名斯巴达士兵在国王的带领下,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殊死决战。浴血奋战3天后,以国王为首的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但迫使波斯人放弃了入侵,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而战之,这就是军人血性的力量。现在,西方军队十分重视强化军人的血性,美国陆军正在恢复刺杀训练;俄罗斯远东部队规定,冬天士兵要用雪擦身、赤臂滑雪、在严寒中露宿。我们看到了,虽然各国军队在培养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血性二字却无一例外地镶嵌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血性是一支军队弥足珍贵的战斗资源,是一把在战场上摘取胜利之冠的精神利剑。那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军人血性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军人血性的本质和内涵

什么是血性呢?简单地说,血性就是指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有血性,是对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褒奖,也是衡量一名军人是否合格的刚性标准。我理解,军人血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闻令而动、闻战而喜的血气。时刻不忘战争、时刻准备战争,是军人血性的重要体现。春秋时期的《周易》就明确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反映出古人强烈的备战意识。军人生来为打仗,要是眼中没有敌情、心中没有忧患,国家就容易遭受磨难。清朝末年,八旗军队武备松弛、骄奢成风,直接导致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只用了2.5万名士兵就长驱直入,在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烧杀掳掠,火烧圆明园,并迫使咸丰皇帝仓皇出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兵力不足2万,虽然京津冀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更有五六十万之众,

仍然无法阻止北京的陷落。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面对复杂安全环境,我们必须克服麻痹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叫响“使命高于生命,时刻准备打仗”的战斗口号,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敢于亮剑、誓死向前的豪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经典台词:“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视频中感受这种血性豪情(播放《亮剑》视频)。在《亮剑》里,当骑兵连战斗到只剩下连长孙德胜一个人时,虽然他已经身负重伤,但他还是举起军刀,拼尽全力,向鬼子发起决死冲击。这就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血性豪情,这种血性让敌人望而生畏,这才是真正的战士,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到1948年10月,就是在塔山这个弹丸之地,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了11个正规师、40多架飞机,连续6天轮番向我塔山阵地发起进攻。战场上硝烟滚滚,喊杀震天。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挑,刺刀挑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牙齿咬。就是凭着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我军始终未让敌人前进一步,以牺牲小我,为兄弟部队解放锦州赢得了时间,铸就了我集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三、锻造胜利的血性之剑

军人的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如何锻造中国军人胜利的血性之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坚定信念中融入灵魂。军人的血性源于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血脉贲张之下是柔情似水,拔剑而起之中是大爱无言。只有时刻保持坚定的

理想信念,把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刘胡兰铡刀前“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的豪言壮语,狼牙山五壮士悬崖边“共产党万岁”的高声呐喊,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时“为了新中国,前进”的一声咆哮,都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对党的绝对忠诚。陈毅元帅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梅岭三章》。(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这是1936年冬天被国民党军队围困时写下的,特别是这两句“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它充分表达了革命先辈们虽然身处险境,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无比坚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绝不动摇,政治清醒绝不失守,听党指挥绝不含糊,自觉将信仰转化为血性,将血性注入灵魂。

(二)在日常训练中千锤百炼。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血性十足的官兵,是训出来的。“三栖精兵”何祥美,号称80后“枪王”,可是谁又能想到,他入伍之初,射击是经常不及格、越野拉练也经常掉队。面对挫折,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即便成不了英雄,也要流淌英雄的鲜血,做一名有血性的军人!”在此后的训练中,他先后20多次受伤、2次骨折、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磨砺中,练就了军人的血性胆气。被军区授予“矢志打赢模范连长”的刘珪,他的血性也是在平时的训练中磨练出来的。为了练好用脚后跟踢枪上膛这一个动作,他就练了近5000次,手上的皮无数次被踢破,作战靴后跟也磨出个大口子,最终把招数练成了“绝招”、把武艺练成了“精武”。用他的话讲,就是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就难以造就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坚强意志。我们要像何祥美、刘珪那样,把搞好每一天训练、干好每一项工作,作为培育我们军人血性的全过程,在日积月累中褪去娇气、练就虎气,真正做到平时工作有激情、战时打仗有血性。

(三)在重大任务中加钢淬火。素教之卒,莫如久战之兵。锻造血性阳刚之气,任务和实战是最好的平台。2005年,我营全员参加“砺剑-2005”演习。在炎炎夏日,全营官兵每天平均训练16个小时,天气最热时每天都有几个人晕倒,每人每月磨烂了2双鞋,3个月下来全营官兵平均瘦了10斤,最终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特别是在实弹射击中,创造了2发炮弹从同一弹孔穿入的经典弹着,把在场的专家领导全都震住了,全营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很多参加过演习的官兵也经常向我说起:“教导员,那次演习虽然褪了一身皮、掉了一身肉,但是磨砺了意志,以后碰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害怕了。”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执行大项任务往往是培养军人血性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自觉珍惜每次参加的重大任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任、接受挑战,在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中冲锋陷阵、接受洗礼,切实通过血与火的考验不断成长成熟。

战友们,战争年代的阴云并没有散去,和平年代也有激荡风云,每一名立志“打赢”的军人都要崇尚血性、彰显血性。就让我们在这首《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歌中结束今天的授课。

第12篇:血性的军队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 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

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三军统帅的告诫,普通百姓的关切,指向同一个时代课题:革命军人要有血性,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我们不可不察!

近30年无战事,人民军队是否还保持当年那股虎狼之气

6月20日,一批专家学者汇集“硬骨头六连”,探讨如何培育战斗精神。从“硬六连”的辉煌战绩中,与会者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硬六连”的“硬骨头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用一句话来概括:“硬六连”硬在有血性!

提起血性,人民军队创造了无上荣光的历史,人民解放军谱写了无可匹敌的传奇。

这是一组血肉之躯凝成的数字,读后让我辈肝肠回旋,令敌人胆寒畏惧: 红军长征四路大军牺牲16万多人。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人。8年抗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

解放战争我军共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共有18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英勇牺牲。

血性是什么?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

是不怕死,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血战湘江时,红14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英勇牺牲。师参谋长胡震请缨上阵指挥,人刚到阵地,就传来阵亡的消息。长征途中,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是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昌起义,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天堑腊子口,首战平型关……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哪一个英雄不是气吞山河笑傲死神?是天大的困难不言苦。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是大爱无言,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1937年12月初,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洪洞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血性赢得了尊严,血性换来了和平。我军近30年没打过仗,绝大多数官兵没有参战经历,缺少对战火硝烟的亲身感受。和平的环境对国家的发展异常珍贵,却容易滋长军队的和平积习。“年年喊狼来了,狼在哪儿呢?”“准备打仗,不等于真要打仗,打仗也不一定能轮上我。”“不是我怕死,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

和平是军人所盼,和平又成了军人最大的敌人。一个时代之问令人警醒:今天,我们是否依然保持当年那么一股军人应有的虎狼之气?

“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黄沙滚滚的塞外某演兵场,实兵对抗演练还未结束,“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军人血性”的辩论已经展开。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战斗精神再强也强不过飞机导弹。

” 一批又一批无私无畏的热血儿女在回答、在证明: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是值得放心的,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毛泽东曾说过:勇敢、不怕死,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个革命军人都不应忘了自己的职责,哪怕倒下,也是向前的。

第13篇:《血性山谷》观后感

血性山谷观后感

前些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操场上去看爱国教育影片《血性山谷》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椅子来到操场上看电影,影片中讲的是:许多红军叔叔护送一位首长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由于山路不好走又有很多的叉口,所以迷了路,还好找到了一位老乡,红军叔叔们就请老乡带路走出这山谷,结果遭到大批的鬼子的伏击……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感人。老乡在执行任务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坑里,但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尝试爬出这个坑,可是这个坑十分陡峭,老乡刚爬没多久又滑了下去,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再试一次,眼看就要出洞了,可又滑了下去,就在这时他拔出一把匕首,用匕首在坑壁上掏洞,好不容易爬了上来,没想到有两个鬼子在上面等着他,他们残忍地把老乡踢回了坑里,还向坑里扔了一颗手榴弹,我还以为那个老乡会被炸死,没想到他竟然把那颗手榴弹“还给”了那两个鬼子,最后又艰难的爬了上来。看完影片后,我明白了:作为现在的我们正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非凡的毅力,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社会里没,我不需要打鬼子,可是我需要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所以当我在学时遇到困难时,也应像这个老乡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有恒心,有信心,拥有了这些相信我一定可以解决任何困难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骄傲和自豪。我们

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第14篇:意思意思

小王给他们局长送礼: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就是意思意思”。

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请问,文中出现的这几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3.意图,用意)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10.意见,想法)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8.情意,心意)

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1.思想,心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1.思想,心思) 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12.象征性的表示)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7.心情,情绪)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Nothing, a little thing to smooth things over.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That\'s not cool.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It\'s not a big deal.

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You are a funny guy.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In fact,nothing except this.

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Kindly accepted.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If not, I am embarraed)

第15篇:浅谈军人的血性

浅谈军人的血性

浅谈军人的血性 更深刻强调军人应当有血性,威武之师应当威武。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不是靠着药物麻醉。靠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军人血性。靠军事训练锤炼军人血性。要在军事训练中把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思想牢固树立起来。自然会形成一种风向从而激发军人血性。

来自:军事_军队 2015年08月01日 23:26

中央军委主席习主席于2014年10月30日在福建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培育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即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更深刻强调军人应当有血性,威武之师应当威武。提起血性,通过各类党史军史的阅读,都是令我辈肝肠回旋的英勇事迹。长征中红军四方面军牺牲16万人,营以上干部432人,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人;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牺牲60多万;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26万负伤104万;抗美援朝时期更有18万最可爱的人埋葬在异国他乡。可以说今天的和平年代与革命先烈骨子里的军人血性分不开的。那什么才是军人的血性?首先是敢于亮剑,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敢打必胜的信心与决心;其次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硬朗作风;最后是一股不服输的犟脾气,战争年代敢于用鲜血换取胜利,和平年代是训练不服输,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争。军人的血性来源是哪里?军人的血性源自坚定的理想信念。18万最可爱的中国人埋葬在异国他乡,小米加步枪战胜美军的飞机大炮,美军当时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的军人听见冲锋号会不要命似的往前冲,认为中国军人是一群靠药物麻醉的怪物。其实志愿军千里跨过鸭绿江,为的是保卫正义,支援朝鲜。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不是靠着药物麻醉。理想信念是官兵的勇气之源,是战斗精神的灵魂。所以西方有\"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上作战\"和\"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军队毛泽东化\"的理论。军人的血性源自军人的职责使命,军人在社会中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希望;其次要满足家庭的发展期望和自身未来的发展期望这些都是军人的血性来源。军人的血性源自军人爱国,爱人民。2008年汶川地震,到达灾区的首批消防员,在崎岖的山路和冒着地震引发一系列危险,靠着手拎器材,脚蹬山路,日夜兼程硬生生蹚出一条生命之路。更有伞兵15勇士在高度达5000米的高空纵身一跃,5000米早就超出了他们的跳伞极限,但是他们抛开了自身的安危,给灾区人民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这些无一不体现军人血性。我们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激发官兵的血性呢?靠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军人血性。军人血性来源于坚定的信仰,军人没有信仰便不可能有血性。近年来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价值多元,腐朽思想文化和不良风气影响导致一些同志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偏移血性难以体现。对此政治工作必须立足现实,通过科学理论教育,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等形式回答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做什么等基本问题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要内容,强化军人人民利益至上,使命第一的职业品格;强化维护正义,奉献国防的责任意识强化敢打必胜,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强化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等从而激发强化官兵血性。靠军事训练锤炼军人血性。血性不是喊出来的,不是靠我们念念文件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靠我们在训练中锤炼出来的靠我们平时严格要求渐渐养成的。要在军事训练中把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思想牢固树立起来。从难是坚决克服消极保安全的思想,要科学提高训练难度,充分利用超强度、超难度等综合训练,把练意志与练技战术,练指挥协同有机结合;从严是坚决摒弃\"搞花架子,练为看\"的做法,从训练中紧贴实战,训战结合牢固树立练为战不为看的思想,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锻造骁勇善战,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强健体魄从而激发军人的血性。靠优化制度建设激发军人血性,制度建设对军人始终保持昂扬战斗作风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明确奖惩制度的助推作用,要切实落实《军队奖惩和表彰管理规定》发挥奖励措施在表彰先进,树立表率带动后进上的积极作用。要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要求制定细化相关奖惩制度,对推卸责任、畏首畏尾、临阵退缩等行为要实现依法处罚。其次明确保障优抚制度是血性的定心丸这一至关重要的地位,要结合深化改革从制度建设层面解决伤残军人、军烈属优抚、转退安置等问题。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英雄烈士等做法常态化,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作风。最后用人制度是培育军人血性的\"风向标\",用人唯贤不唯亲,要严格按照军队好干部标准\"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去选拔任用。自然会形成一种风向从而激发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展现和培育,是个曲折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教育和自我教育,外部引导也必不可少。铁血军魂,烈火百炼,一朝锋芒,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求是网评\"栏目投稿邮箱为wp@qstheory.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共同构筑网上思想理论高地。】 分享到:

文章来源

军事_军队

第16篇:军人还得有血性

军人还得有血性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年青将军,十七岁,两出定襄,功冠全军;十九岁,三征河西,开疆拓土;二十一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 在武帝赐予他豪宅之时,他说出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铮铮誓言,他就是霍去病,一个代表着青春、勇武与奇迹的名字。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血性男儿。提起血性,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因此,今天我就血性这个话题在这里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我们为什么要有血性?

1、没有血性,我们的革命干劲难以维持。

基层部队任务繁重,平时的出公差不说,单就每天重复的训练可能就令个别同志心生厌恶,更不用说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如果没有将革命意志贯彻到底的血性,我们的革命干劲将难以为继。面对工作拖拖拉拉,面对训练喊苦喊累,基础工作做不好,业务能力上不去,又怎能胜任这个光荣的岗位,担负起党和人民给予的重任呢?

2、没有血性,我们面对危险,寸步难行。

不可否认,人面对死亡的威胁总会害怕与退缩。没有血性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避之不及,逃之夭夭;有血性的汉子,心中装着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让害怕与退缩没有立足之地。当“抱火哥”抬着熊熊燃烧的液化气钢瓶,当桑武转动沉重的储罐阀门,当周庆阳钻入地震废墟深处,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沉着冷静,是临危不惧,是“让我再救一个”的血性。试问没有这种血性,面对这样的险境,他们又怎能立下如此奇功?

3、没有血性,我们面对未来将冲劲全无,随波逐流。

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从不讳言:是军营塑造了他。他在多个场合讲述到:“部队这种冲的劲头不得了,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确实,没有这股部队带来的冲劲和血性,联想也许就无法成为最早进入全球500强的私人企业,无法大胆地创下跨国并购的先例。一个人没有血性,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地工作,活得没有半分色彩。反之,不管在服役期间还是今后的生涯中都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那么怎样的军人可称为有血性呢?

二、怎样的军人可称为有血性?

血性在不同阶段、不同职业身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然而不管如何变化,都脱离不了忠义赤诚、顽强正直的范畴。

1、在同我们支队的优秀典型,第一届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比武竞赛两项第一获得者张家宝同志交流时,他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时的情况吧,我就只想着不停地训练,把秒数再提高1秒,膝盖、小腿上的伤拼命地忍着,再疼也要把成绩搞上去。带训的时候也一样,我总是和他们说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要带点血性去训练。”话糙理不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训练场上不怕苦,不嫌累,立志练就一身不凡身手,可称为有血性。

2、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中苏关系完全破裂,边境线上的紧张局势,绷紧了千千万万国防科技工作者的神经。南京军区雷达修理所高级工程师刘茹,放弃待遇优厚的国企技术干部岗位,毅然携笔从戎,选择地处偏远的皖东山区内的一个雷达修理所,经常用不上电,洗不上澡,并且由于长期带病与雷达、计算机打交道,刘茹留下12本厚厚的病历,体重一度下降到39.5公斤。2005年,她研制的“器材信息化平战综合保障系统”,荣获军队科学进步一等奖,人们都称她为“巾帼英雄”。就算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出一番事业,亦可称为有血性。

3、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西线38军113师,徒步狂奔三个昼夜,在敌军后方迂回穿插,最后以一夜山路行军145华里的纪录,像一颗钉子般死死地钉在三所里,堵住了敌人南撤的1个军、2个师、1个独立旅以及北援的部队,在行军中,有的走着走着睡着了,有的边跑边咳血,有的昏死在最后冲刺的路上。两边敌人疯狂地冲击着113师的阵地,在敌人的空军轰炸和地面火力网覆盖下,有的阵地只剩下一个战士在战斗,却偏偏让相距仅仅1公里的敌军无法汇合,为最终合围创造了宝贵的时间。是什么让113师的将士寸土不让?就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保卫后方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的血性。

上面我们说到了,训练场上练就一身不凡身手,平凡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都是有血性的表现,那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正直与胆识,做有血性的战士呢?

三、如何做一个有血性的战士?

1、用优良传统作风熏陶血性。优良传统作风是滋养血性的肥沃土壤。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以及人民军队特有的革命精神,常常令我甘之若饴;部队的优秀战例和战斗英雄事迹,每每让我在心灵震撼中激发血性胆气;我国古代赞颂和弘扬军队英勇精神的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武德,也时时提醒我要保持忠勇品性、坚贞气节。时刻不忘优良传统作风,通过塑造中国心、民族魂,方能激发我们消防战士的血性。

2、用训练演习实战磨砺血性。练兵先练胆,铸剑需砺锋。不同于别的部队,除了进行大量的训练演习任务外,我们部队还独有“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点。训练中敢学、敢比、敢赢,什么不懂学什么,什么难练练什么,有意地去弥补自己业务技能上的不足;实战中敢抢、敢冲、敢拼,逐步地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磨砺敢打必胜的胆气。珍惜每一次实战机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培育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团结协作的战斗品格、沉稳坚韧的战斗心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方能拥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自信。

3、用部队崇高荣誉激发血性。荣誉是激发官兵血性的重要动力。 我们的先辈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卓越功绩,在倍加珍惜先辈们辉煌厚重荣誉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投身到创造荣誉中去,树牢见任务就抢、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意识。但是请不要忘记,荣誉不在于形式,最大的荣誉并非荣誉称号,而是人民的认可与称赞,这才是我们从事消防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牢记根本价值,甘做平凡英雄,战士该有这样一种洒脱的血性。

你是愿意一辈子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历史过客,还是口口相传、留名青史的英雄?相信每个有血性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英雄梦,请不要让这个梦想随风飘散,从立志成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开始,投身保卫国防建设的光荣岗位,成为一个真正的血性英雄。

第17篇:关于血性的教案

让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强军梦

修理所指导员:张渊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解决连队部分人员当“和平兵”“和平官”思想,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加快连队战斗力的生成。

教学内容: 1.谈战争年代军人血性的内涵(5分钟) 2.谈和平时期军人血性的现实表现(5分钟) 3.如何立足本职铸造军人的血性(10分钟)

重点难点:立足本职多磨励,千锤百炼剑能成——如何立足本职铸造中国军人的血性

授课对象:连队战士

教学对象分析:基层连队士兵具有良好的自尊意识,但个人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不能理性的看待问题。 让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强军梦

(案例导入)习主席在广州军区视察时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当前,我们面临“四海闹腾”的危机,特别是东海方向钓鱼岛问题,时刻牵动着党中央领导的心。许多网友在关注钓鱼岛事件的同时,对中国军队有没有血性、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些网友担忧地说:“中国军队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和平岁月。同时,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体。许多人带着追求个人利益的目的参军入伍。”他们由此发出疑问,“和平时期中国军人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

战友们,你们说,我们能不能打仗、有没有血性?(有)好,我非常赞同战友们的观点,“和平时期,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今天我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的观点。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内容。

一、铁心跟党做奉献,狭路亮剑排万难——谈战争年代军人血性的内涵 “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我军85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中,中国军人的血性支撑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让残忍的对手有了“最寒冷的冬天”。

那究竟什么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呢?哪位同志来回答一下?(回答)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李云龙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战斗英雄史光柱双眼炸瞎后坚持战斗的顽强毅力。

有人说,中国军人的血性是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跳水救人的舍身取义。 大家说的都对,都是从不同层面对中国军人血性的直观认识。而我理解,中国军人血性的真正内涵则是铁心跟党的正气、无私奉献的豪气、狭路亮剑的胆气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

(一)铁心跟党的正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灵魂。我想和大家说一下红军长征途中“南下北上”的事情。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代表,当选中央局成员,1935年6月,在红

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仗着自己有8万人员就不执行中央决定分裂红军,并于10月另立中央,1938年投靠国民党,1979年冻死在加拿大一家养老院。假如时间可以改写,我不知道张国焘同志还会做这样的决定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军队才有正气,中国军人才有血性。

(二)无私奉献的豪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根本。当年,老山战斗打响时,举国上下四化建设正热火朝天,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然而我们许多战士“父母老,家里穷,对象吹”;许多基层干部“爱人无住房,孩子无人带,欠帐无钱还”;后方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思富”,他们却在前线“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我想问,战士们正值大好青春,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连死都不怕?去年7月9日,一位在老山作战中失去双腿的山东籍老兵武连庆坐着轮椅来到老山,他用一首诗告诉了我答案。

在后方过年过节的时候/希望你们忘掉我/我在前线流血牺牲/就是不使你们在节日欢乐里/再添一滴苦泪/不希望在你们的美酒中/再加一滴苦涩的滋味

正是这份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了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豪气,使中国军人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狭路亮剑的胆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精髓。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骑兵连的视频)片中,骑兵连的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连长一个人,就连他的左胳膊也被砍掉了。然而,连长仍旧一声令下:“骑兵连,进攻!”,而后他独自一人,挥刀勒马向敌人杀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惊人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四)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是中国军人血性的本色。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名官兵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抒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丽诗篇。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年代中国军人的血性表现得比较直观。那新时期,面临着和平环境、市场经济和兵员结构的三大考验,中国军人能否继承战争年代的红色“基因”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内容。

二、临危受命死无憾,誓作中华铁脊梁——谈和平时期中国军人血性的现实表现

和平时期,虽然没有血火交融的战场厮杀,但是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运护航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中国军人依然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爆发,人们谈“非”色变,许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有的甚至连门都不敢出。危难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军队广大医务人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纷纷请战,仅90多个小时,由全军抽调的1383名医护人员,全部到位,小汤山定点收治医院按时运转。作为中国军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人民战士心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正是铁心跟党的正气吗?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牵动着党中央领导和全中国人民的心,危难时刻,成都军区的官兵在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不顾个人的生死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谁又敢说他们身上彰显的不是无私奉献的豪气呢?

今年年初,我国海监武装巡逻钓鱼岛,日本巡逻船警告我们不要进入“日本领海”,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正在中国的领海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此话一出,日本巡逻船快速逃开。这都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狭路亮剑的胆气。

2011年,辽宁地区大旱,我们团队有幸承担了抗旱解困任务,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全团官兵叫响了“没有吭不掉的硬骨头”的口号。在恶劣的环境里,机械工具上不去,官兵们就一锹锹挖、一镐镐刨,大石头搬不动,用肩扛、用背驮。慢慢地,手磨出了血泡、裂开了口子,肩磨破了,背压青了,但依然口号不停,战斗不止,最终出色完成任务。在我们身上,不也体现了中国军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霸气吗。 所以说,和平时期中国军人很好地继承了战争年代的血性传统,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和平年代里,中国军人依然血性十足,依然能打仗。”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军人的血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成为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还必须经过军营的艰苦磨练。如何锻造中国军人更加锋利的血性之剑,就是我要讲第三个内容。

三、立足本职多磨励,千锤百炼剑能成——如何立足本职铸造军人的血性 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坚定理想信念,把剑的魂铸牢。当前受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很多同志还存在当“和平兵”“和平官”思想,总认为战争不会打起来的,离我们很远,突出表现为“在岗不敬业,在连不爱连”。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的动摇,不清楚要“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坚定理想信念,为铸牢“强军之魂”保驾护航。一是爱岗。《苦难辉煌》的作者,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35岁在国防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期间埋头苦读、积极专研,靠着十多年冷板凳的积少成多,造就了我军当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只要我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坚定理想,就能演绎精彩的“人生大戏”。二是爱连。俗话说,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就其深。如果把连队比作一个大火炉,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我们,则象一块块煤炭,大家要想得到连队的温暖,就应该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连队这个集体就越红火。所以,我们每名同志都应该树立为连队建设尽职尽责的主人翁态度,处处关心和爱护这个集体,在爱连如爱家中夯实自己的理想信念。三是爱军队。自古军营多俊才,军队更是一所培养人的大学校、锻炼人的大熔炉。缔造和领导了我们这支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一代英才。从我们这支队伍中走出来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更是全民族引以自豪的楷模。在近几年举行的全国“五四”青年智力竞赛获奖者中,军队青年官兵就占50%以上。1979年至1988年,全军共有600多万士兵参加了两用人才培训,先后为地方输送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两用人才260多万人。事实充分证明,军队是一个培养人和干事业的好地方。只要有志于献身国防、献身现代化革命军队建设,每名同志都可以在有限的服役期内干出一番事业来,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闪光的足迹在。

(二)夯实素质基础,把剑的铁打硬。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野蛮之体魄,文明之行为”。然而,当前,我们单位有部分同志却出现了“文明之体魄,野蛮之行为”,训练时出工不出力,虚假现象还存在,导致连队素质基础不够牢固,从而制约我们连队战斗力生成。现在全军上下练兵热潮高涨。对我们连队来讲,就是要夯实素质基础,托举“强军之基”。队列训练令行禁止,强化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意识和纪律意识。体能训练从难从严,就是要像集训队那样,练出“硬骨头”、“铁脚板”,打牢过硬的军事体能基础。技能训练精益求精,就是要像一连有线班长王书贺同志那样,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和装备,练就过硬的本领,锤炼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过硬的素质基础,军人血性才有十足的底气。

(三)利用艰险环境,把剑的火淬好。当前,我们还有少部分同志存在训练时怕苦怕累思想,有的同志认为下雨了可以不搞战术训练,天气炎热可以不进行长跑训练。那么有那名同志能不能回答一下下雨和天气炎热可以不打仗了吗?诚然,我们需要安全,但我们的安全不是以牺牲战斗力来换取的。我们要把爱护生命和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敢于在恶劣天候条件下和艰苦环境中摔打自己。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们就是要在大雨淋漓中搓战术,在炎炎烈日下跑五公里,在寒冬腊月里训战法。把恶劣环境作为军人血性“加刚淬火”的最好的平台。

(四)利用重大任务,把剑的刃磨锋。“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实战是最快的途径。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磨练和摔打部队,检验部队在命令面前不含糊,在苦难面前不屈服,在生死面前不退缩的能力,锤炼部队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牺牲奉献的英雄气概。把急、难、险、重当作军人血性的“磨刀石”,在练就钢筋铁骨和坚强意志的过程中,把我们血性之剑的刀刃磨锋利。

战友们,机遇与挑战并存,信任与责任同在,让我们在火热军营的千锤百炼中,铸造新时期中国军人血性之剑,让中国军人的血性光芒照亮我们强军之梦,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强军目标献礼!最后我以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讲课,与大家一起共勉:

八十六载辉煌路 血性光芒照征途 千锤百炼铸利剑 强军之梦谱新篇。

讨论题: 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谈谈如何擦亮自己的血性、照亮强军之梦。

第18篇:血性,军人的脊梁

血性,军人的脊梁

照片上的人是当年老山“硬骨头排”的排长,姓名已被遗忘。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以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随后又身中3枪,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没有一个答应他的,他知道了一切。。。默默的抓起身边自己的枪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随后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

这个事迹一直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一名充盈着血性的战争年代的老兵,他用他的言行在捍卫着军人使命。

有人这么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饶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习主席在军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应当威武,军人应当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警告。

一, 在历史追思中把握我军血性的本质内涵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利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6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以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1是对党忠诚的不变誓言。在我军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个个强大的敌人,取得伟大辉煌成就,为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一名共产主义者对党绝对忠诚。红军长征时期,我军进行无后方依托的长途跋涉,辗转了25000余里,最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孤悬敌后,进行敌后游击战士,在日军多次疯狂的围剿下,依然能够坚持到最后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800多万军队,我军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全国解放的最终胜利….认真分析和反思这一系列战斗历程,我军能直面强敌而不退却,艰难奋战而不溃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名革命战士无论面临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都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指示,以实际行动实践对党的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糖衣炮弹的袭击面前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细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前“我自巍然不动”,在历次大裁军、精简整编和各种政治斗争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步调一致,在制乱平暴、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切,也都是来源于军队始终保持对党忠诚。 2,是热爱人民的永恒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军人的庄严誓词,也充分体现了革命军人对待人民利益的根本态度。革命军人爱人民,人民利益高于天。无数革命军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以自己的死换来百姓的生,用自己的苦赢来人民的甜。长达22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烈士的忠骨埋遍了大江南北;在硝烟散去的和平时期,革命军人仍然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2006年,兰州军区空军上校飞行员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返航的途中,遭遇鸽群撞击,飞机急速下降。当时战机上有800多升航油、100余发航弹,下方是密布的村落,居住着3000多民百姓,一旦飞机失去控制坠落村庄,后果不堪设想。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选择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从飞机撞鸽到飞机失事,整个过程有16秒时间,这对于有着22年飞行经验的李剑英来说,意味着有3次跳伞机会,但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军人的誓言。热爱人民的精神深深刻在了我们军人的骨子里,即使脱下了军装也永远不变。这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战士,李超原武警江西总队赣州市支队宁都县中队战士,在2010年10月退伍返乡后的第一月的一天的公交车上,李超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偷窃一位老人的钱包,当即厉声制止。小偷下车逃串,李超紧随其后扭住小偷,要将他送到派出所。这时,小偷的一个同伙凶相毕露,拔出匕首刺向李超,赤手空拳的李超临危不惧,与两名歹徒殊死搏斗,后背和前胸被歹徒连刺两刀,倒在血泊中。血泊中的李超忍者疼痛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民警及时赶到抓住了歹徒,但我们的英雄李超因心脏被刺失血过多,李超献出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奉献牺牲总是伴随着革命军人的军旅生涯。对革命军人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从事什么工作、担负什么任务,始终都存在一个付出大于回报、奉献大于补偿的“不等式”,正是这个“不等式”,凸显了咱们革命军人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3是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豪气。“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是《亮剑》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时的毕业答辩。

我观看亮剑,有个片段让我难以释怀,看了一遍一遍(观看视频),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敢于亮剑的英雄。正是因为我们部队有这样的英雄,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党才能在逆境中前行,驱逐日军,推翻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二,现在还需要培育血性吗?

1,从战争模式来看,军人血性永不过时。

“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黄沙滚滚的塞外某演兵场,实兵对抗演练还未结束,“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军人血性”的辩论已经展开。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战斗精神再强也强不过飞机导弹。

果真如此吗?军事专家总爱引用北洋水师惨败的教训警告世人,当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八强”,但训练时“打死靶”,当然“百发百中”,自己作秀自己喝彩。黄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舰,胜负天平马上倾向日方。贪生怕死,一触即溃,一败涂地,北洋水师留下千古臭名。

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作战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同样是在北洋水师曾经练兵的古战场,记者见识了某海防团一连官兵习练刺杀的虎胆虎威。今年年初,副连长张茂春走马上任,这位曾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勇夺桂冠的一等功臣,根据多年参加特种兵集训的经验体会,提议恢复刺杀操训练。第一堂课,他首先让一名虎背熊腰的排长出列:“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上来刺倒我。”只用一个回合,他就把排长挑翻在地,让官兵瞠目结舌。如今,这样的捉对厮杀,几乎每天都在一连上演,在战士逼视对方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团跳跃的火焰。

2,从周边形势来看,战争随时爆发。

目前最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危机,中日关系,南海问题

中日之间很有可能一战2013年6月11日,日美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夺岛”军演,2013年7月7日安倍宣称为历史而骄傲,2013年8月6日,日本准航母“出云”号在横滨下海,2014年初,增加4.8万亿日元的国防预算 2014年2月,右翼势力欲将“深风特工队”申遗,2014年4月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2014年4月,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军事力量和军事威慑。一位日本老师问:中日之间什么时候还会发生战争?一位日本学生回答: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每百年必有一战,未来十年内因钓鱼岛问题发生张政的可能性很大,要提前做好对华战争的准备。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我国只占9个。

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战争就在眼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作为军人,要时刻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时刻做到箭在弦上。

三怎么样培育血性?

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热爱的升华,是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具体体现。王成在无名高地高呼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狼牙山五壮士悬崖边喊出的“共产党万岁”,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时呼唤的“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些体现的都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因忠诚而甘于奉献生命。军人要充满血性,血脉贲张、拔剑而起之中是大忠大爱。这种血性使军人突破了人性的弱点,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军队的使命任务虽与以往不尽相同,但对血性的要求没有变,面对价值取舍、生死考验,要能想明白“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决做到信仰不动摇、不迟疑、不含糊,只要党旗所向,必定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只要军旗所指,必定前仆后继、所向披靡;只要民心所盼,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坚持用信仰浇铸血性,将血性融入灵魂,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

通过军事训练锤炼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不是讲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练出来的。“”三栖精兵

何祥美,号称80后“枪王”,被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时刻提醒自己:当狙击手就要瞄准第一,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没有血性就不配做军人。他在训练中20多次受伤,2次骨折,10余次与死神擦肩。

通过任务锤炼军人血性。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然爆发的SARS疫情,考验着党和政府,也考验着中国军队。非常时期,党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有方,中国军人舍生忘死、决战决胜,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小汤山奇迹”,展现了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力量。2008年这次抗击雪灾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79.3万余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50余架次、特种装备50余台,清理道路冰雪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巡诊治病12.6万多人,加固维修房屋3万多间,搬运各类救灾物资200多万吨。不难看出,人民子弟兵在保家卫国当中,是坚强的柱石,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勇于克敌制胜的光荣群体。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当中,15勇士的临空一跳,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适合的条件似乎都不具备,但执行这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15名空降兵特种大队的官兵,没有丝毫的犹豫,跳、跳、跳……15名勇士纵身从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他们写下的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让我奔赴一线,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请求组织批准我到抗震救灾前线去,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去拯救灾区的父老乡亲。”让人感动得落泪。是男儿就要敢于担当,是军人就要准备打仗,是战士就要拼杀战场。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实战时最快的途径。

血性需要唤醒,血性需要点燃。新形势下,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强权政治野心膨胀,恐怖主义危机四伏,领土纷争层出不穷,分裂活动异常猖獗,斗争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我们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肩负着能打胜仗的重任。培养血性,就要汲取先辈的英雄豪气,传承红色基因、铸就铮铮铁骨,把血性注入每一个细胞,流进每一条血管,不仅要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更要有“刀砍折了抡拳头,胳膊断了用牙咬”的英雄气魄,厉兵秣马精战备,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随时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召唤,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第19篇:血性,军人的图腾

血性,军人的图腾

同志们:

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血性,军人的图腾》。首先,请大家随我一起观看一组图片:

第一张是“八女投江”的场景。这张照片很多同志应该比较熟悉,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八名女战士,在弹尽粮绝之际,面对敌人逼降,她们誓死不屈,手挽手,高唱国际歌,毅然走进刺骨冰冷的河水之中,壮烈殉国。

第二张是“钢铁战士”史光柱。故事发生在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1984年4月28日凌晨,史光柱同志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阵地上,直到完成战斗任务。

第三张是“铁甲神医”张公富。这是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他是我院教练团一级军士长。当兵入伍31年来,他一直坚守平凡岗位,将大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教学保障任务,为学员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

三张图片,三个时代,三种场景,都给了我们同一种震撼和感动。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面对死亡而不惧怕呢?支撑着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呢?我想,这就是革命军人的血性。习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是要威武,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血性。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

—1— 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鲜明,对于我们当代革命军人孕育虎狼气魄、锻造铁血品格、铸就强军砺剑,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围绕“血性”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心中的问号——“拼不出”血性为哪般

近年来,关于“现在的兵娇气重还敢不敢上战场”、“战场上能不能打得赢”等疑问一直存在。疑问的背后,我想质疑的就是青年官兵血性的缺失。不可否认,在座的很多是“90后”,有的甚至是“95后”,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从小备受呵护,大多数人没经历过多少风雨,客观上确实存在血性“先天不足”。影响血性缺失的因素是什么呢?

一是“暖男”VS“硬汉”——浓了“娇气”、淡了“虎气”是内在原因。“暖男”、“硬汉”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名词,给了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说“暖男”,大家脑中首先出现的可能就是“小清新”、“小鲜肉”、“花样美男”;而一说“硬汉”,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的是“铁人王进喜”、“舍身炸碉堡董存瑞”等等。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多同志,追求的不是训练场上的“硬汉”,而是生活中的“暖男”,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同志醉心于“美流”、“韩流”、“日流”,平常喜欢看爱情喜剧和青春怀旧电影,对红色电影却常常嗤之以鼻;二是有的同志训练场上怕苦怕累,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虎气、锐气、正气不足;三是有的同志喜欢哼着情情爱爱的绵软腔调,出现言行

—2— 雌化的现象,虎狼之气、铁血情怀逐渐被“书生娇气”、“儿女情长”所替代。这些看似小事细节,但任其下去,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削弱我们的血性和虎狼之气。

二是“萌味”VS“兵味”——强了“潮流”、弱了“传统”是现实原因。传统意义上,军人的代名词就是“钢铁战士”,这些表达血性的代名词也是我军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然而近年来,“萌文化”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萌表情”、“萌打扮”、“卖萌”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针对这种现象,《人民日报》不无忧虑地批评到:“萌文化”是脱离社会的消极,拿无知当个性、把幼稚当资本,侵蚀年轻人使其丧失斗志。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在这种“萌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有的平时生活中专注于“卖萌”、“装可爱”、“不想长大”,耻于谈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在他们看来,这些红色基因已经不是时代的主旋律,“红专硬”的同志会被大家调侃成“被洗脑”,甚至不少同志表现出“自我”、“叛逆”、“另类”的个性,逐渐影响侵蚀着我们克服现实困难的斗志,对军人血性的培养产生了极为消极的作用。

三是“任性”VS“理性”——多了“冲动”、少了“稳重”是直接原因。记得一次浏览微博时,“军报记者”有一句经典评论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理性是血性的底色”。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有的同志思想活跃但理性缺失,容易受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的蛊惑煽动,对一些负面现象评头论足,对社会上一些

—3— 歪道理、愤青话深信不疑。曾经在网上我就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是:“当今世界美国人是想打谁就打谁,俄国人是谁打我我打谁,中国人是谁打我我谴责谁”,言语中流露出对国家的不满。我想,这种思想在青年官兵中可能占有很大市场,严重阻碍了官兵心智的成熟。殊不知,脱离了理性的血性是盲从,脱离了实力的血性是虚伪,军人的血性不是鲁莽,更不是江湖游侠的斗气,而是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勇敢,能为了民族的利益去拼命捍卫的英勇,是臵之死地而后生的信仰和睿智。如果把血性比作一把出鞘的利剑,那么我想,理性就是紧握这把利刃的双手,任何“冲动”、“任性”,都会让血性的培养偏离正常的轨道,甚至“剑走偏锋”,贻害无穷。

二、永恒的基因——“谜一样”血性在哪里

2014年12月15日,《解放军报》在一版重要位臵刊发评论,强调指出: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大兵曾这样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我想,图腾、“谜一样”的精神,都剑指一个词,那就是:血性!那么,血性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李云龙不畏强敌敢于亮剑”,也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许三多无知无畏永不放弃”,还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蒋小鱼善谋打仗敢于担当”没错,这三个人都是银幕中的英雄,他们来自于《亮剑》、《士兵突击》、《火蓝刀锋》,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银幕英雄,他们的故事都是千万血性中国军人的

—4— 真实写照。那么,对于当代青年官兵而言,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血性的本质和内涵呢?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用这些银幕英雄的故事给大家解读:

一是不畏强敌敢亮剑——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闻战则喜、舍我其谁的杀气。“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影视作品中塑造的李云龙,一个没有受过一天正规军事教育的野路子指挥官,敢凭着挖工事用手榴弹炸掉千余人的坂田联队,敢和装备精良的日本特种部队叫板,敢带着东拼西凑的部队攻打坚不可摧的日军守备县城,敢在只有几条歪把子机枪的条件下和编有一个炮兵营的国民党整编团硬碰硬,敢带着警卫员单枪匹马杀到守备森严的日军占领县城喝酒。李云龙的部队,在敌人眼中,谜一样的存在,抓不着、摸不透。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李云龙的故事告诉我们:血性是制胜的基因,只有强化这样基因,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只解沙场为国死——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铁心向党、矢志报国的忠气。忠诚的信仰是血性的灵魂,只有为了捍卫自己所坚信的真理,军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高昂的战斗热情,将生死臵之度外。“什么叫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着。那什么叫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今天比昨天

—5— 好,这就是希望。”、“不抛弃、不放弃”,3句经典的台词,谱写了一部只有男人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一根筋的许三多,这个兵,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他始终在捍卫自己坚信的真理,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就是刻苦习武,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始终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第13集中,许三多在团考核中把所有单车技术手册内容流利的背了下来,而连长高城却说许三多他记性再好,也不能把战车发动起来。班长史今为了证明许三多确实很努力,向连长申请让许三多单杠腹绕环,连长却笑着说:天天看着许三多练,他能悠三十个这月先进班集体归你们,许三多在史今的鼓励下愣是做了一百一十个做到吐,还超越了有着集团军“单杠王”称号的“伍六一”。许三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定的信仰是血性的核心,军人血性应植根于军魂,不抛弃、不放弃!

三是危难之处显身手——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攻坚克难、敢于牺牲的豪气。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我爱着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电视剧《火蓝刀锋》成功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忠诚的年轻士兵——蒋小鱼,他原本是走江湖混饭吃的房屋中介,却被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大队大队长龙百川相中,连哄带骗参了军,期初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刚入伍不就就擒获了大队战神向羽,但原本生性懒惰的他一度想当逃兵,最终被教官武钢赶到海训场看仓库,在那里遇到了兵王邓久光彻底改变了他,看到邓久光在面对残忍海盗时为救自己牺

—6— 牲、大队长龙百川为了寻找失去的国家机密病倒不起,深深打动了他,促使他毅然崛起,苦练技能,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赢得了参加世界侦察兵大赛的机会,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参加大赛的两组中国队伍中,蒋小鱼所带领的队伍在他的智谋下一路领先,可是在最后关头,由于主办方的重重为难加之队友巴郎身负重伤,在最后的突围安装炸弹环节,他果断命令自己的队伍,放弃比赛,拼上性命为另外一个队伍开出一条血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他带领自己的队友,用身体挡住了雇佣兵对战友的残酷追打,最终他们舍命相保的战友夺得了冠军。蒋小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弘扬革命军人的血性,就要做到为了国家利益舍得豁出一切,哪怕赴汤蹈火也要一往无前、在所不辞!

三、制胜的密码——“誓死的”血性怎培塑

前些天,有个战士在训练间隙与我聊天问我:“指导员,我从小就胆小怕事,你说我能练出军人的血性吗?”我肯定地回答:“没问题,一定能。”那么,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靠什么去锤炼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血性呢?

一要铸牢血性之魂——靠坚定的信念“强筋补钙”。革命军人的血性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动摇了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就不可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007年的夏天,淮河流域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驻地五河县临北大堤险情突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我团迅速组织人员抢险救灾。因病刚刚出院的五河籍战士钟玉芝再三请战,和战

—7— 友们一起奔赴大堤。而他的家,距他抗洪的地方仅有3公里,也早已水漫屋檐,老父亲只身一人,等待救援。抗洪的汽车曾拉着他多次从村口经过,他只是在车中含泪远远地看着被洪水吞没的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的事迹感动了珠城人民,被蚌埠市授与“第三届杰出青年卫士”称号。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一个答案:矢志军营,就要甘愿牺牲和奉献;坚持信仰,才能成就人生梦想!

二要锻造血性之躯——靠艰苦的磨练“加钢淬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我们这些没吃过多少苦的新生代官兵来说,艰巨任务、艰苦环境是培养血性的“磨刀石”,是锤炼血性的“大熔炉”。三营七连技术员赵志宾入伍前只有初中学历,文化基础差,底子薄,但他勤学肯钻,在新兵下连后5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从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利用一切时间刻苦钻研装备技术,2009年,赵志斌被连队任命为技术员,成为全团兵龄最短、年龄最小的坦克连队技术员。赵志宾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坚忍不拔的品质和毅力。曾经有连队同志在训练时问我说:指导员,我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及格。我的回答是:在我们连队,永远没有及格这一说法,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战胜强者,才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三要积聚血性之气——靠严格的作风“磨砺积淀”。军人的血性,我认为,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砺,关键在养成。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同志总以为走队列、站军姿、整内

—8— 务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跟“血性”两个字不沾边。甚至有的同志说,平时无所谓,关键时刻上得去就行。殊不知,这种认识和态度极为不正确的。1950年11月2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斗中,我59师177团6连奉命固守死鹰岭高地,配合第27军阻击南逃之敌。然而战斗打响后,兄弟部队发现,敌人竟从死鹰岭高地下顺利南逃,而固守在高地上的官兵未放一枪一弹。他们愤怒地派出一名参谋到死鹰岭高地查问原因。当这名参谋冲上高地时惊呆了:六连的官兵一个个衣着单薄,持枪俯卧战壕,保持战斗姿势,全部冻死在了死鹰岭高地。正式因为他们平时严格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作风养成,才使得他们顽强得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我们大家而言,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使我们的军人血性得到磨砺和积淀,都能锻造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血性品质。

同志们,肖劲光大将在他82岁高龄时曾经赋诗曰:“从来养兵为征战,卫士戍疆老少安;宜将剑戟多砥砺,不叫神州起烽烟。”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一定要心系国家安危,眼盯明日战场,肩扛使命担当,砥砺前行,戮力同心,奏响强军兴军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负一身戎装,不负军旅时光,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9—

第20篇: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对利益的追逐,哪支军队都有,谁都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真空中。苏联著名战将朱可夫“二战”胜利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把德国的油画、貂皮大衣、水晶器皿搞了好多回来。

克格勃向斯大林举报朱可夫贪污。斯大林派他去外地出差,克格勃趁机到家里搜查,把财物全部拉走上报。朱可夫回来看到事已至此,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沉痛不已。最后署名不敢提自己苏联元帅军衔、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只以“布尔什维克朱可夫”落款,要求保留党籍。

鉴于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斯大林同意给朱可夫保留党籍。今天,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就立于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这是多么辉煌的历史地位,当年差点儿被貂皮大衣、油画和水晶器皿给毁了。

所以,我军有问题,外军也有这样的问题。朱可夫再能打仗,没有规矩也就无从约束。这就是习主席讲的,要立规矩。如果没有规矩,任意胡来,谁都要出问题。

作为参考借鉴,不妨对比一下美军的规矩。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恨五角大楼(美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但后来我们却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过程中,美方临时增加一项议程:国防部部长助理史密斯会见。这个议程不在最初的计划中,当时又来不及向国内请示,与我同去的外事处许斌问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我说不就见个面嘛,见,有责任我们承担。

与史密斯见面过程中,最让人讨厌的那个中国处处长,趾高气扬的嘴脸一下子变成满脸的奴才相。我们到五角大楼,在部长助理外间接待室等待,平时“牛皮哄哄”的他见到我们客气得不行,又让座又倒水,然后蹑手蹑脚走过去把里间的门轻轻拉开个缝,伸头悄悄看一眼又迅速关上,连第二眼都不敢看,退回来告诉我们“部长助理还在打电话”。一副生怕惊扰主人的诚惶诚恐样儿。那时的谨小慎微与平常的耀武扬威对照,简直判若两人。

会见时,我与史密斯坐主沙发,他来回一路小跑搬来两把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我们面前,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个随时等候召唤的听差。史密斯与我开始谈话了,他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个本子,迅速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从始至终满脸虔诚,满脸谦恭。

这个人,按照中国话说是典型的“两面派”和“马屁精”。上司在与不在,完全两个姿态、两副嘴脸。不过,两年以后,我们陪同裴怀亮校长到美国访问,再去五角大楼时,发现中国处处长换人了,那个小人已经退役了。 所以,任何军队都有小人,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机制,阻止小人得势。

譬如美军《军人手册》就有明确规定:不许当面赞颂领导。“当面直接赞颂长官或者上级是庸俗的,无论你对上级多么钦佩,当面赞颂都有阿谀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误解。”

同时,《军人手册》建议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对上级的钦佩与尊重:第一,施以标准军礼;第二,认真执行指示;第三,尽职尽责,提高本单位战斗力。

这不是规矩吗?规矩决不仅仅是“不许请客喝酒,不许拉帮结伙”。美军把“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也立为规矩,就是为了防止阿谀奉承的小人。

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 ),在海湾战争中立下战功,很多人预测他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

1997年,我在美国防大学学习,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到国防大学演说,送我一本他的新著《我的美国之路》(My American Journey),书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国防部部长切尼讨厌他,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来,插到队伍里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飞机上还注意到,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帮他整理制服。

这两件事,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足挂齿,但切尼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所以,尽管施瓦茨科普夫海湾战争打得不错,打完却很快退役,失去了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他们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和制约。

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如何用规矩把人“规”住,是从严治军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995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布尔达(Jeremy Michael Boorda)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战斗铜质勋带徽章,新闻舆论对他是否有权佩戴这两枚军功章提出大量质疑。

美国海军条令规定:该徽章只授予直接参战并荣立战功的军人,且佩戴权利必须在荣誉证书中予以说明。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佩戴这枚徽章的说明。

他后来摘下了“V”字徽章,但人们仍然不依不饶,“既然假徽章都敢戴,肯定还有别的事。”开始追查他在海军服役期间的其他问题。

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将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

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 当初我在西点军校看到这几条,觉得标准太低了,不欺骗、不说谎、不偷窃就算“荣誉准则”了吗?军人的荣誉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啊。后来通过很多事例才慢慢明白:军人荣誉并非开门就是高山大海,同样需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美军的军官荣誉准则,就始于最基础的决不说谎、决不欺骗、决不偷窃。违反了这些基点,为军队所不容。

另一个事例,是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小约瑟夫•菲尔(Joseph Fil)中将。他接受过一位韩国公民赠送的一支价值1500美元的镀金钢笔、一个价值2000美元的真皮公文包,他的家人还接受了3000美元现金,这些都没有按规定上报。

菲尔中将辩称,送礼者是多年好友,接受这些礼物是为了两国关系,属合法范畴。调查人员对他的解释不予认可。后来菲尔中将上交了收受的金笔和公文包,并以支票形式退还了家人收受的3000美元。

菲尔于2012年8月退休,军衔由陆军中将降为陆军少将。可见美军通过严格的规矩,对各级军官的违纪行为做出防范。

不仅高级军官受到规矩的严格约束,美国总统也不能例外。

201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联合记者会。恰逢下雨,奥巴马要身旁海军陆战队士兵为他和宾客打伞,此举遭到强烈批评。因为《海军陆战队手册》规定:男性士兵在穿制服时不能带伞和打伞。还规定:未获得海军陆战队司令的批准,任何官员不能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发出与手册条款相冲突的指令,包括总统。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违规,并向海军陆战队道歉。

还是1997年,我和一个同事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每天晚上美国人用面包车送我们去包林空军基地吃饭。有一天下雨,基地里的美军在雨中列队行进,我们的车停在距餐厅门口约20米处,同事下车就向餐厅跑。我说,他们都没跑,我们也别跑。

美军《军人手册》规定:军人在自然现象面前不能表现恐惧,不能一下雨,夹个军帽就跑;军人可以穿雨衣,但不能打伞,打伞影响手持武器,影响向长官敬礼。这些条款,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古代也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以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描述了周亚夫严格治军、见了皇帝也“介胄之士不拜”的大将风范,以及汉文帝在“群臣皆惊”时表现出的大气胸襟。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再来横向对比,看看美军是怎么通过各种规矩,养护和培育军人血性的。 美军的住房和用车

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发现他们没有营房部门。校长、院长住的官邸,都是随任职命令搬进,随卸任命令搬走,“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其他军官住房也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住国防大学的军官宿舍,但要交钱,还不便宜。很多军官嫌贵,都在附近租住房屋。军人的住房津贴含在工资里,不需统一建房和统一分房,想拿房子搞腐败也搞不成。

另外,他们也没有车管部门。美国防大学一共就7辆车:1辆卡车拉设备,4辆面包车应付公务接待,2辆轿车—校长1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1辆—还是该学院合并到国防大学后从五角大楼带来的。国家战争学院院长、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两位两星将军,都没有配专车。

美国防大学空军教研室主任伦道夫上校来我校讲学,我陪他参观长城,第一辆是外事处的车,我们坐第二辆,后面还有一辆车拉着伦道夫的同事。他在车上问我:贵校有多少辆车?我说,将近400辆吧—其实我们有500多辆。他大吃一惊,瘫在后座上不再说话,仰着头一个劲儿转眼珠子。我明白,他难以理解一个国防大学怎么能有那么多车,就像我们也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能用7台车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

美军的“军车”与我们的军车完全不一样。我们挂个军队的白牌子就叫军车,他们的“军车”基本都是军事用途的迷彩车辆,平时通过城镇需先与市政当局联系,指定时间、指定路线通过。

给少数高级军官配的车,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G”(Government首字母),即我们说的“公务车”,他们叫作“政府车”。这类车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

美国防大学校长的司机跟我们说过,他每天往返于一条固定路线:把校长接来上班,下班送他回家,然后把车开回国防大学。晚上,计划内的公务应酬司机可以负责接送,若是私事,譬如路上绕道买点东西或去看个战友,对不起,那就不行了,您得回家开自己的车去。时间长了,校长这位三星将军也觉得“政府车”不方便,经常下了班把棒球帽往头上一扣,开自己的车走。

美军的预算制度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美方有明确预算:来时宴请一次,走时宴请一次,中间餐食自理,聚餐也只能AA制。

到昆特克尔的陆战队大学参观,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上校很热情,招待我们在军官俱乐部品尝鹿肉。那片丘陵山地梅花鹿非常多,经常有鹿被汽车撞死。我还真以为是对方“请客”,见他们一桌坐了将近10个人,心中还想,看来美军陪吃饭的人也不少啊。

哪想吃到最后,坐主人位置的克罗夫掏出个计算器,“叭叭叭”算了一下然后宣布:“每人11.5美元。”我吓了一跳,忙问同事带钱没有,他说带了,我们赶紧各自把钱掏出来数好,跟他们一样放在桌上。他们这样做没有一点儿不自然,反倒是我们颇感不好意思。

这算请客吗?这就是美式请客,每人11.5美元。全世界开支最大的军队,请人吃饭没有预算。那是1997年。当时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钱管得很死,几乎没有机动空间。 回国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也就是说,将近40%的经费是机动经费。再后来又了解到:一个大军区2/3的经费来自固定划拨,剩下的1/3就取决于关系怎样、门路如何、渠道有无了,这不能不成为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年*到国防大学考察,我们多年欠账,经费困难,向总部打报告要8000万元。总部已基本同意,*来是最后落实。那天把谷副部长招待得不错,好话也说了不少,他一高兴就现场拍板:再多给4000万,总共1亿2000万!把大家吓一跳。

国防大学当然是受益的,经费宽裕就能多办些事了,但谷副部长既不向总后廖部长报告,更未经总后党委讨论,就因为他分管财务,一张口可以多给4000万。权力到了这样不受监督、没有制约的地步,包含多么大的腐败空间!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级干部落马,他们是怎么变质的?当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土地资产纷纷对我们产生严重干扰之时,还有多少工夫养育血性和灵魂?全是利益了,全是活动了,全是关系了。

2008年前后,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结果显示,消耗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军地关系等等;其次是“安全”,部队不要出事;再次是“管理”,战士不要惹事;然后才是“训练”;最后是“作战”。问:“到‘作战’时还剩多少精力?”多数不愿回答。能答的表示:“也就剩下不到10%了。”这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顽症。

现在大家都在讲军事变革。对我军来说,检验军事变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通过变革,把各级主官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训练与作战上去。

美军的军产管理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结束后,准备结算单身军官宿舍的房费,发现整个国防大学连开发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专门派一辆面包车,40分钟车程,把我们拉到迈耶尔堡(华盛顿军区所在地)结账。我又奇怪又不满意,问:“为什么非到这里结账?国防大学不行吗?”管财务的文职老太太一头白发,告诉我:“国防大学所在的麦克奈尔堡,地皮、房屋都是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产,国防大学无权进行任何财务结算。”

我这才明白:原来华盛顿军区并不担负卫戍首都或防卫周边的任务,它只是管理华盛顿地区美军的全部军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职责。军产归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事单位,从五角大楼到各个军事机关和基地,想通过炒作地皮、出租房屋、开宾馆、饭店、商店赚钱赢利,根本不可能。因为房屋地产等固定资产与你完全无关,你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法人地位能把地买了,把屋租了,把钱分了。

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乘坐北海舰队的军舰靠泊夏威夷,停在珍珠港内。珍珠港港湾巨大,非常漂亮,唯有水上飞机码头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因为水上飞机已经被美军废弃了。即使如此,其太平洋舰队也无权把码头拿出来搞什么联合开发或军民共建,只能放在那里任其锈蚀。虽然不能体现军事用途了,仍然是不可变更的军产。

美军的优势,决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先进和信息化程度高,更在于它的制度。通过对人、财、物管理权限的周密设计,堵塞漏洞,实现制衡。我常想,不是美国人不知道腐败、不想腐败,而是他们的腐败空间很小,难找机会,难寻手段。几乎没有其他领域可以分心的军人,只有安心本职的训练与作战。 美军的用人制度 一是岗位轮换。

美军有一个理论:如果事情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干,人就沉湎于惰性、失去了创造力。越是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起来越是小心戒惧,这种状态下反而成效高、富有创造性。因此,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周期多为两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小半辈子,在他们那里不可想象,制度也不允许。我曾于1997年、2001年先后赴美国防大学学习、讲学,短短三年,机关和教员几乎全部更换。除去几位资深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一次,我们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上海警备区接待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感激。特别是警备区的外事处处长十分干练,协调能力很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告别晚宴上,有外军军官问这位处长:“你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处长回答:“30年。”周围“轰”的一下,外军军官不由自主惊呼起来。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可是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反而显得他们大惊小怪了。

我们在一个单位一干数十年,从公务员干到部长、从战士干到军长,都不乏先例。而美国军官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涯就是“Move”(挪动、搬家),从这儿挪到那儿,从那儿搬到这儿。通过不断地“Move”实现普遍人员轮换,不但能保持军人的新鲜感、活力和创造力,还防止了干部的私有化,防止在一个单位长期经营,上下级之间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美军之所以很难出现所谓“塌方式腐败”或“一坨一坨的腐败”,军官定期轮换制起到不小的作用。就像中国有一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同样是防止腐败、保持军人血性的有效机制。

二是军官的晋升。

我到五角大楼参观时,美国陆军部提供过这样一个范例:今年要提升1978年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到陆军上校。首先由计算机优先筛选出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人,如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其次,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依据这样的优先级:第一级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级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级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级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就只能排到最后一级了。

分级完毕,再在各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所谓的“德才表现”考核。对他们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排在第一位,学历、年龄等因素则要靠后。所以美军院校有这种现象:到前方服役的欢欣鼓舞,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一定要到前方去。

所谓“西点好战”现象也是来源于此:西点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并非他们不惜命,只是为了尽快提拔、想当将军,就必须到前方去。最优的提升位置在那里。这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 我们为什么恰恰相反,都想到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越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就越有提拔机会。同样是利益驱动,不同却在于利益导向。美军的机制很明确: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位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三是多种激励。

美军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至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可以自己计算。如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的平均年薪的75%”,就是退役金所得金额。

最初看见这样的条文,我认为是不必要的繁琐,典型的文牍主义。什么叫“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不就是最后那3年吗?资格最老,收入肯定最高。但他们说并非如此,并举了一例: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按照他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还是上尉,但那3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

所以美军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退役金的计算标准却五花八门,差别不小。大原则是,上过战场的人,所得利益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人多。通过包括晋升选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实现军人的公平,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

血性是什么意思
《血性是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