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请示的格式与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3 21:00:2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请示与批复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关于支援云南旱灾的

请示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因为中国西南地区正遭受历史罕见的大旱,云南省也未免灾害,该地区旱情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减收,经济损失严重。而且我分公司自建立以来得到云南省政府及人民的极大帮助,所以在云南人民有难之际,我分公司特向总公司申请支援云南15万瓶娃哈哈纯净水,以缓解云南人民的饮水问题。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准。

云南分公司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同意向云南分公司支援灾区

的批复

云南分公司:

你分公司《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关于支援云南旱灾的请示》(公司发2010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云南分公司支援云南灾区15万瓶娃哈哈纯净水。 特此批复。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2篇:请示与批复

五、请示

(一)请示的概念和特点

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转的公文。具有以下特点: 1.行文主体的组织性

其行文主体只能是组织行为,不能以个人名义向上级机关和组织发请示类公文。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

即一件请示公文,只能提出请求就某一方面工作作指示、请求批准某一件事项或请示解决某一个问题。如果请示几件事,必须是与同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同时还是受文机关能给予一次性批复和解决的,否则,上级机关便不好批复。 3.行文关系的直接性

即下级机关只能按照隶属关系向直接的主管机关发文请示,不得向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发文请示或越级请示。 4.行文时限的紧迫性

因为所请示的问题一般是急需办理和解决的,所以很注重对时间方面的要求。

(二)请示的分类

请示按其内容性质,可分为三类。 1.求示性的请示

这是请求上级给予指示、裁决的请示。下级机关本身工作遇到问题,由于缺乏政策依据,无力解决;或虽有政策规定,但出现新情况,政策上有不适应之处,无所适从,需上级给予明确指示;或虽有章可循,但下级实施前按规定需上级审批后才能办理,这些情况下,都要用请求指示的请示。 2.求准性请示

这是请求上级审核、批准的请示。下级机关工作中遇到困难,如涉及人员、经费、机构设置等超出本单位职权范围需上级帮助解决问题,或因情况特殊需变通处理的事项,请求上级审核后批准、答复。 3.求批性的请示

这是请求上级批准并转发的请示。职能部门对具有全局性或普遍性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处理意见,并需有关单位协同办理,但又不能直接要求这些单位执行,通过上级机关批准后,使请示中提出的意见、办法具有规定性,再转给有关部门执行。

(三)请示的结构和写法

不论哪种请示,其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及成文日期五部分。 1.标题 请示的标题应是规范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一般只写一个主管上级机关的名称。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报送请示时,可同时抄报另一领导机关。 3.正文

请示的正文包括四部分:

(1)请示缘由。它是正文的开头,也是对整个请示的精炼概括,用三两句简要说明请示的事项和为什么要请示,使人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2)请示事项。主要写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的具体问题和具体事项。要着重写清基本情况和理由。但阐述要扼要,文字要简短,事实、数字要准确。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应当把上级机关审核时需要了解的有关情况写清或附在请示之后,为上级审定提供可靠依据。

(3)具体意见。这是对所请示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或处理的设想、要求。意见要明确,切实可行,使上级机关一目了然,便于迅速决断。

(4)请示结尾。一般常用“妥否,请批示”“当否,请批示”或“请予审批”“请批复”等习惯用语。 4.制发机关名称

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写明制发机关名称,要用全称。如果标题中已有制发机关名称,落款处也可省略。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均要有公章。 5.成文日期

在制发机关下方,标明成文具体时间。 四) 请示的写作要求 1.要坚持一事一请示

如果“一文数事”,不同的事有不同的主送机关,致使文件传来传去,误时误事。 2.要正确地阐明情况,恰当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这是请示的主体部分,必须认真写好。阐明情况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提的意见或建议要恰当明确,切忌模棱两可。 3.标题要规范

请示是国家法定的公文,其标题要符合公文标题拟写规范,不应带主观随意性。常见的错误是将“请示”这一文种写成“请示报告”。 4.用语要得体 请示的语言要谦恭、庄重,结尾应用约定俗成的专用尾语,用“要求”“必须”等带有命令口气的词语或用书信末尾的祝颂语,都不妥当。 5.要严格按照隶属关系行文

一是不要多头主送。如果属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主送负主要责任的上级机关。二是避免越级请示。如因特殊情况需越级行文,应抄报越过的机关。三是一般不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四是不要抄送下级机关。

国家旅游局关于

成立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请示

国务院办公厅:

随着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饭店、宾馆迅猛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用于接待国外旅游者的饭店即达887个。床位652100张,而且各地还在不断兴建。用于接待国内旅游者的饭店更是大量增加。为了加强饭店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行业性的组织(国际上也多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交流饭店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发展我国旅游事业服务,并开展国际同行间的联系。

一、中国旅游饭店协会拟以全国各地旅游饭店系统的人员为主体。(略)

二、协会将聘请有关方面和热心于饭店管理的专家、学者担任领导、顾问或理事。(略)

三、拟请×××同志担任协会名誉会长。

四、旅游饭店协会挂靠国家旅游局,办公地点也设在国家旅游局内。

以上意见妥否,请予指示。

国家旅游局(公章)

××××年××月×日

六、批复

(一)批复的概念和特点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具有回复性、针对性、权威性、简明性的特点。

(二)批复正文的写作要点

一般包括批复依据和批复意见两部分。批复依据一般是引述原请示的日期、文号,必要时可以引述来文的标题和要点,多用“×月×日请示悉”或“×字×号关于„„的请示收悉”等语,批复意见是对来文所提意见的具体答复。批复结尾可以“此复”、“特此批复”作结束语,如果开头已写明“批复”或“答复如下”等字样,结束语可省略。 

(三)批复的写作要求 1.要紧紧围绕请示事项来写,针对所问作答、所求作复,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能只答复其中一部分,要全部答复。

2.批复意见要明确,态度要明朗,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即办还是缓办,什么理由和原因都要明确表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3.表达要准确,措词要严密,语气要肯定,不使产生歧义和疏漏。

国家旅游局关于对国旅、中旅、青旅 三总社申请补办旅行社登记请示的批复

国旅、中旅和青旅三总社:

国旅××××16号、中旅××××175号和青旅××××2号关于申请补办经营第一类旅行社的请示收悉。经审查,中国国际旅行总社、中国旅行总社和中国青年旅行总社,均符合《旅行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具备成立第一类旅行社的各项条件,准予经营第一类旅行社的各项业务。在旅游业务上,三家旅行社总社受国家旅游局领导。希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本组织的信誉。

特此批复

国家旅游局(盖章)

××××年××月××日 3.用以下材料写请示

××食品店是××市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商店,此店由于经营有传统特色的食品,加之经营有方,又地处市中心繁华街面上,故生意好,常年的资金利润率都高出同行业70%到80%。现在该店即将实行租凭经营,为避免无形资产损失,此店向该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意见要求,在资产评估时考虑这一因素,提出租赁方每年应多交4万元,以避免无形资产损失。

请你以该店名义向××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写一个请示。写作时可采用本地某一家老字号商店的实名进行模拟写作。

1、请示

⑴定义: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或指示的一种上行公文。凡是下级无权解决、无力解决及按规定要经上级决断的问题必须向上级行文请示。

⑵标题: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不能将文种误写成请示报告、报告或申请,不宜写成“关于请求(或申请)XXX的请示”。

主送机关: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若同时要送其他机关应抄送。一般不要写给领导个人名字。

正文:一般由请示原因、事项和结语组成。请示原因应简明扼要而又充分地陈述请示的原因、依据,不宜太多太长。请示事项是重点,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复、答复的具体事项,所提建议和要求要切实可行,一般应写“拟”怎么办。请示结语常用“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批准”、“请批准”、“请审批”、„请指示”等,不要用“可否(妥否、当否),请批准”不合逻辑的用语作结。

落款:发文机关和日期

⑶请示写作要注意一文一事,切忌把几件事写在一起,制发时要注意各方面协调,不宜多头主送、多级主送,一般送直接上级,不得越级上报。越级时要抄送被越过的上级。不得抄送下级。正式印发的请示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⑷批复:用于答复下级请示事项的一种下行文书,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正文中批复对象要针对请示单位,批复事项要明确,直截了当,不同意的要表明态度和观点理由。结语一般“特此批复。”

请批函:指向平级或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部门制发的请求批准函。

商洽函:平行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

询问答复函:上下级之间相互询问答复处理有关具体问题的函。不宜用指示、通知、批复、报告、请示等较正式公文时一般用函。

推荐第3篇:请示与批复

请示与批复思考与练习

(一)判断题:

1、请示具有强制回复的特点,且具有主动性,而批复不具有主动性。( )

2、请示和报告都不要求强制回复。( )

3、请示要求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一定。( )

4、请示和批复主体部分的结构都是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的。( )

5、任何时候都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送达请示。( )

6、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送达请示一般不准越级请示,如因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时须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领导机关。( )

7、请示是上行文,正式行文时按规定须标识签发人。( )

8、批复开头部分的引据是指“你×《关于××的请示》(×××〔××××〕第×号)收悉” ( )

9、上级领导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主要是以指导性、原则性意见为主。( )

10、请示的正文通常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结语构成。( )

11、请示、批复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代字+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 )

12、国务院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的请示事项作出针对性答复,应使用批复。( )

13、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教育厅联合下达通知,对全省大中专院校教育收费进行大检查,此通知为下行文。

( )

14、请示要求抄送下级机关。( )

15、请示要求一文一事,一事一请。( )

16、请示、报告一般都要写主送机关。(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不可以单独用文种作公文标题的是 。 A通告 B请示 C批复 D报告

2、下列公文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我来说,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B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C我真的非常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D我迫切要求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3、批复具有 的特点。

A主动性 B鲜明性 C被动性 D权威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批复的发文机关。 B批复的主送机关是请示的发文机关。 C批复的发文机关是请示的主送机关。 D请示的发文机关是批复的主送机关。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请示不能以“发文机关+文种”作标题。 B请示要求一文一事,一事一请。

C请示标题的事由中一般不出现“申请”“请求”等词语。 D请示即请示报告。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可以以抄送形式出现。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应当同时主送两个上级机关。 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应当写明主送和抄送机关。

D对上级机关负责人交办的事情也可以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送达请示。

7、写请示应注意做到 。 A、一文一事,一事一请。 B、只主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 C、一般不越级请示。

D、向上级机关送达请示不抄送下级机关。

8、山西省人民政府对临汾市人民政府送达的请示作出批复,其正文开头部分引据为

A、贵市《关于××的请示》(临政发〔××××〕×号)文收悉。 B、你市《关于××的请示》收悉。

C、你市(临政发〔××××〕×号)文收悉。

D、你市《关于××的请示》(临政发〔××××〕×号)收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请示的发文号由发文机关,年份和序号组成。 B、请示的发文号是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的。 C、请示的发文号是由发文机关规范化简称、年份和序号组成的。 D、请示的发文号是由发文机关代字、时间、序号组成的。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 A、我们要认真科学发展观。

B、由于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了正确地理解和把握。

C、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畅谈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D、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1、下列句子正确的是 。 A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觉悟。

B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和广大师生的创造积极性。 C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精神。 D我们要不断发扬和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三、阅读下列公文,回答问题。

临汾市人民政府文件

临政发〔2005〕8号 签发人:

关于成立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鉴于我市至今尚无一所高职院校,经市政府办公会议研究,拟将市卫校,市农技校等三所学校合建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学制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妥否,请批准。

临汾市人民政府 2005年3月15日(盖章)

1、指出公文中的八处错误并改正。

2、根据修改后的公文写一篇回复性公文,(发文字号,成文日期虚拟)

四、评改下列批复的主体内容:

关于×镇粮站建房需要增加资金问题的批复

×镇粮站:

你站《关于建房需要增加资金问题的请示》收悉。××粮站的营业室、办公室、职工住房改建大修,经我两局××××年联合下文批复,计面积1400平方米,资金10万元(其中大修费5万元、改建资金5万元)。由于物价变化,钢材、木材等多系议价,加上建筑税、配套费用等,致使超出原批计划,目前房子还未修好,尚差资金3.76万元。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同意增加计划3.76万元(包括粮站内部安装),其资金由粮食局拨自有资金1.5万元,本站动用发展生产基金2.25万元。营业办公室的水电安装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管理费报销。特此批复.

××县粮食局(盖章) 200×年×月×日

推荐第4篇:报告与请示

报告与请示

报告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业务主管机关、部门向机关领导,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答复询问所使用的陈述性上行公文。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事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机关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地向上级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地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叙述为主。语气要求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的语言。

报告的主要特点,概括有四:

一是报告的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汇报本机关的工作、情况、建议、答复等,它不直接请求上级机关正面回答报告中的问题,所以不带请示事项,这也是它与请示区别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是报告中一般不提出建议或意见。如果确需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部门贯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可建议上级机关批转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一经批准,便作为批转文件的附件下发,其权威性依赖或附属于批转机关。

三是报告在内容上不象请示那样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以在一件公文中综合报告几件事情,层次结构也比较复杂。

四是报告广泛使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向上级及时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报告的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和例行工作报告。

二、写法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成文时间组成,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报告写法。

(一)汇报性报告

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这种报告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的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的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这种报告的特点是全面、概括、精炼。所谓“全面”,是指报告的内容要体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在某一段期间内的全面工作情况;所谓“概括精炼”,是指表述内容的时候,少写或不写繁琐的工作过程,要用结论性、要求性的语言,表达出某项工作的结果、希望或要求。

2.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就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向上级领导部门所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与综合性报告差不多,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内容专一。也就是说,一份专题报告只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除了写出事件的结果以外,常常把重点放在情况的阐述、事情的原委、性质的分析和自己的看法上。如果是反映成绩的报告,则应把重点放在作法、成绩、经验和总结上。也可就某一问题专门提出建议。

二是针对性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种是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上级汇报以后可以及时得到支持或指示;一种是上级部门在安排部署某项工作任务时,就要求下级单位在一定期间把工作进展情况按期向领导汇报。领导要求什么,汇报什么,所以针对性较强。汇报性报告主要便于领导掌握情况,为决策提供信息,除其中少数领导批转下发外,一般只予呈送,并不要求领导回答或批准什么问题。

(二)答复性报告

答复性报告是针对上级领导部门或业务管理部门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告。这种报告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三)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有关的事宜。

(四)例行工作报告

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所写的报告。如财务部门定期向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税收、银行等业务指导机关所呈送的财务报表,包括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等。

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请示属于上行公文,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二、请示的特点

1、针对性。只有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项目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以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所以请示的行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呈批性。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机关对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3、单一性。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即使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4、时效性。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够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请示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

1、请求指示性请示;

2、请求批准性请示;

3、请示批转性请示。

四、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2、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五、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请示的写作首先要和“报告”文种相区别。在这个前提下,一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主旨鲜明集中。二要做到材料真实,不要为了让上级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也不要因为没能认真调查而片面地摆情况,提问题;三要理由要充分,请示事项要明确、具体;四要语气要平实,恳切,以期引起上级的重视,既不能出言生硬,也不要低声下气,客客套套。

推荐第5篇:请示与报告

(一)请示与报告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二)请示与函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函”可分为商函、询答函、请批函(请求批准函、审批函)。“函”在公文往来中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的同系统部门之间询问和答复工作;二是请求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批准有关事项,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应使用“请求批准函”。

在公文撰写中,容易出现“请求批准函”误认为就是“请示”或“报告”文种,在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时使用“请示”或“报告”,是欠妥的。“请示”与“请求批准函”有严格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类型不同。“请示”是上行文;“请求批准函”是平行文。

二是主送机关不同。“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请求批准函”的主送机关是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单位。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请示”是请求批准、指示;“请求批准函”是请求批准某项职能事项。 四是行文语气不同。“请示”的用语应尊敬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函”应互相尊重。

五是办复方式不同。“请示”的事项由上级机关批复下级机关;“请求批准函”的有关批准事项由受文单位复函(审批函)。

推荐第6篇:请示与报告

请示与报告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请示可分为解决某种问题的请示,请求批准某种事项的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区别: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请示是上级机关是一定要答复,报告并不要答复,视报告的内容情况,可以答复也可以不答复;另外,请示请求批准某种事项。报告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总体讲,两者都是上行文。

早期的请示和报告是混用的,因此,现在还有人错误使用“请示报告”。

一、请示的结构与写法

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时几部分。

(一)标题: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

(二)正文: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原由、请示事项、请示要求三部分。

1.原由。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要写在正文的开头,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样才能顺理成章,有说服力。

2.事项。指请示上级机关批准、帮助、解答的具体事项。一般包括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请示的事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

3.结尾。请示的结尾一般有如下写法:“以上,请批复”,“以上当否,请指示”,“以上请示,请审批”,等等,这些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是请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能遗漏,更不能含糊其辞。

二、请示的写作原则

(一) 一文一事

一份请示只能写一件事,一些单位向上级机关请示,经常把好几个问题写在一起,认为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结果一个也不解决不了,因为“一文多事”牵涉的单位多了,涉及的政策也多,任何一个上级机关都很难答复,几个单

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

(二) 不多头请示

一份请示,只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同时主送两个以上机关,更不能分头送给多个领导。如有需要,有关的单位可用抄送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些单位以为多头分送保险,搞“广种薄收”,结果常常是谁都有关系,但谁都不管,失时误事。

(三) 不越级请示

请示与其他公文一样,一般不越级请示,如果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事项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越过的机关。

(四) 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请示是上行公文,行文时不得同时发下级机关,更不能要求下级机关执行上级机关未批准和未批复的事项。

范例:

关于召开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请示

××区委:根据《政协章程》关于如开政协全体委员会议的有关规定,经政协党史组研究,区政协九届五次全体委员会议拟于二○○二年一月底召开,现将会议如开的上体方案呈上,请批复。附:《关于召开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方案》中共××区政协党组××年×月×日

推荐第7篇:报告与请示

公文的基本常识

(整理:谷士禄)

第四课 报告与请示

第一节 报告

一、文体特征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个文种。

报告与请示同属一个行文方向——上行文。虽然行文方向相同,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又把它们划作一类,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严格的区别。1.对上级要求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批复;2.行文的时候不同,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是事前行文;3.文中性质不同,报告属陈述性的上行文,而请示属请求性上行文;4.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等词语。有的干脆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即结束。也就是说报告对上级没有明确肯定的回复性要求。请示结尾一般用妥否、可否,请批示,对上级要求十分肯定。

二、报告分类

报告根据行文原因与目的,可分为六类。

1.情况报告;2.工作报告;3.建议报告;4.回复报告;5.检讨报告;6.送文送物报告。 在报告文种中,工作报告使用最多。在工作报告中,按涉及到的内容又分为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

专题报告:需要汇报的内容是某一专项工作情况的。

综合报告:需要汇报的内容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的全部工作情况的。

三、报告的写法

(一)报告写作通用规则

报告写作通用规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段式”。“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内容可以表现为多变的形态:

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3.情况--问题--今后意见; 4.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5.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6.情况--问题--建议

报告“三段式”的基本写法,可以提高撰文效率,眉目清楚。“三段式”只是基本写法,并不是必须的硬性规定,也可以写成“两段式”,如情况--意见,情况--建议。

(二)注重实效,情况真实

注重实效,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拖沓。报告有两个作用:一是承担着向上级反映信息;二是承担着对上级决策反馈的作用(包括执行情况、决策的科学性)。可见,报告是决策的基础之一,报告对决策担负着“桥梁”“纽带”作用。不注重实效性,就很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不注重真实性很可能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三)语言要简洁,篇幅要短小

报告的篇幅一定要短。要做到即短又说明问题,就要提高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能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报告文字每次1000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2000字。一次不能写完问题时,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余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另一次则着重写其余问题,而对上次着重写过的只略带几笔。综合报告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指出问题或争议之所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

四、各类报告的特点

(一)情况报告:重点是情况反映。特点一是一切尽量用事实,特别是用数字来表达;二是要直来直去,平铺直叙;三是边明理边明事寓理与事实之中;四是在占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提炼出简单明了的看法。

注意点:○1情况报告的根本是情况一定要真实、准确。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对事实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不粉饰,不掩盖。○2反映情况可以谈看法,但不要超出自我工作权限,所谈的看法、意见,是不需要上级审批的。否则就不是报告了,应该写请示了。

(二)专题报告(工作报告)类同于情况报告,只是报告的内容是专题,比情况报告范围窄。

(三)建议报告,既是建议又是报告。建议报告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要求上级确认、批转。

前面讲过,报告不能要求上级批复,只有请示才能要求上级批复,那么请记住,建议性报告例外。为什么?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用报告。

根据建议报告的特点,此种报告的写作应当是以分析提出问题,列出具体要求,拿出意见、办法为主。因此,此类报告在写作上通常表现为“情况”(问题)--“建议”(意见)。但在文字详略上,前者要精,后者要细。结尾与其他报告也不同,可以用惯用的结语,如: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部门贯彻执行。

(四)回复报告,特点是恢复上级领导同志询问情况的报告。写回复报告,必须和询问内容紧密衔接,回答所问,要防止所问非所答。

(五)检讨报告。肯定是单位或个人犯了严重错误,向上级写的检讨、检查报告。

大家都知道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1980年8月23日,9个月后石油部长宋振明才给国务院写了检讨报告。事情处理得不好,但检查报告写得非常好,可以当范文。这篇检讨报告的特点:先写事故的基本情况;其次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今后的处理意见。

(六)送文送物报告,是随文、随物一齐向上级发出的一种报告。如向上级报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因为这些都不是法定公文,属于机关常用应用文,不宜直接向上级行文。当需要向上级报送时,可以以此形式向上行文。从内容上看,计划、总结等为主件;从行文形式上看,送文报告是主件,而计划、总结是附件。

第二节 请示

一、文本特征

请示体公文,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所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它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日常行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

二、请示的种类

请示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请示,即下级机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领导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二类是批转性的请示,即把有关某一方面的意见,以请示的文种报上级机关,要求上级批转有关单位予以办理。

三、请示的内容结构。请示一般有三部分构成: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也叫请示的理由或背景,要求写的充分而又简明。主体部分写请示的事项。请示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大都根据内容要求运用惯用语结尾。比如:直请性请示,可选用“可否,请批示”、“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者用“此请示”;批转性请示,可选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如果是申请资金、物资的请示大都把“请批示”写成“请核示”。

四、写作注意事项

(一)请示与报告绝不能混为一谈,也不等同于函

请示是公文中的独立文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不要求指示、批准。这里的上级机关是指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并非指某一专门业务部门也非指与自己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级别比自己高的单位。

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事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平级单位申请批准,如安置办向总经办申请修复电脑、更换电脑,由于他们之间都隶属于××集团公司,是平级单位,故按《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不能用请示,只能用函。二是非隶属关系单位的申请批准,如中央驻地单位向当地申报用地、办学等事项,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按《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也不能用请示,只能用函。

(二)要把握请示的内在逻辑

一份请示不论文字长短,其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请示”,要“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背景和缘由。请示什么问题,也就是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三)要坚持“一文一事” 俗话说“香烧一股,敬佛一尊”比喻写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香烧一股”就是说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的进行处理。“敬佛一尊”是比喻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多头请示容易使主办与协办单位相互推诿、扯皮,延误批复时间,或者造成批示意见不一,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利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同时可抄报另一上级单位。如果行政关系党的关系不在一个地方,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分工范围,以党委名义向上级党委请示,或以行政名义向上级行政机关请示。

(请示范文)

唐山xxxx公司

关于xxxx有限公司劳动服

务公司破产的请示

国资委:

xxxx公司所属子公司xx公司,下属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组建于1986年底,于1990年4月在工商管理局路南分局正式注册,经营范围是住宿、餐饮、房屋租赁等业务。由于市场和经营的原因加之房屋设施老化,多年来已不具备经营条件,资产严重闲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经唐山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目前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无力偿还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医疗费、职工社会保险费等各项债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妥善安置职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拟向唐山市xx区人民法院申请依法破产。

现将xx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破产预案呈上,妥否请批示。 附件:xx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破产预案

唐山xx有限公司 2008年 11月10日

主题词:破产预案 xx劳服公司 请示

唐山xxxx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10日印

(共印3份)

推荐第8篇:请示与报告区分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一、概念定义不同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是下级在遇到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项目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时请求上级给予指点,说明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或下级为了搞好工作,打算进行某些活动和事项,而决定权又不在本单位,特拿出意见,报请上级给予批复;请示是请求性公文,重在呈请,行文宗旨是希望得到上级机关的支持或批复;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则多是下级在本单位权限范围内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陈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报送表册资料或物品以及回答上级的询问。报告是陈述性公文,重在呈报,行文宗旨是下情上达,使上级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

二、行文区别

(一)行文作用不同

请示作为请求性公文,要求上级必须做出批复,体现了请示主旨的求答性与执行性的统一,这是请示所独有的; 报告只是陈述性公文,主要叙述事实,起备案作用,不需上级做出答复(呈转性报告除外)。

(二)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绝不允许先斩后奏; 报告则比较灵活,尽量事前行文,但视情况需要也可事后报告或在事情进行过程中随时报告。

(三)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必须坚持主送一个机关(受双得领导的机关可同时抄送另一个领导机关),因为多头请示易造成意见不一或互相推诿,从而延误时间,贻误工作。 报告一般应坚持一个主送机关,但根据需要可同时报送两个或多个主送机关。

(四)行文内容不同 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原则,文字简洁,内容单一,主题明确,以免使原来分属不同机关部门负责的若干事情混到一起,以便于上级批答处理;

报告可以是“一文一事”的专题性报告,也可以视情况将若干有关联的事情综合在一起陈述,形成综合性报告。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请示之中可以包含原本属于报告的内容,作为背景或缘由而使请示事项获得一种充足支持;但在报告中则不可以包含任何属于请示的内容,以免领导忽视对所请示问题的处理,从而影响工作。

(五)正文的格式不同

请示行文简单,开头写明请示理由,接着提出请示的具体事项和问题。对已决定拟办的事项则应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用谦恭恰当的期复性语句作结。 报告的正文,特别是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涉及面广,篇幅长,写法多采用总述与分述相结合。正文开头部分进行总述,概括说明诸如有关工作的背景、总评价等,然后在主体部分分述,将报告的内容分条列项一一加以具体说明。

(六)结束语不同 请示与报告都要在结尾处提出希望和要求,但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行文用语应恳切谦恭,一般用“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可否,请指示”等固定结语,且结语应单独成段;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无需批准,无固定用语,常用的有“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结语,但绝不能使用类似“请批示、批准”等结语。

三、归档处理不同 作为收文机关,请示应该归于“批办类”,供有关领导及时批阅、审查,给予回答;报告则应归于“传阅类”,相对于请示来说,有关领导可以先办紧要事,后看报告一类的公文,主要了解下情,不用回答。 作为发文机关,请示类文件归档时应尽量将上级机关的批复一并归档处理;报告类则无这种要求。

推荐第9篇:公文写作请示与报告

正确使用顺序号[

一、

(一)、

1、(1)]。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写作,是文件的拟稿工作, 它是机关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公文按性质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大类。用公文按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通用公文从文种上划分,可分为行政公文和事务公文。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5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纪要、公报、决议。事务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稿、典型材料等。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专用公文主要包括:财经文书(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司法文书(起诉书、判决书、笔录)、外交文书(国书、照会、护照、条约)及军用文书等。

请示:上行文,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的一种请求性公文。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

请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2.请示的问题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3.必须是为了向上级请求批准。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公文,但实际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两类文种。请示与报告区别: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呈量时间不同:请示用于请求指导、批准,涉及事项是没有进行的,等上级批复后才能处理,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涉及事项大却已过去或正在进行中,可以事后行文,也可以事中行文。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这正如平常工作中所说的“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 3.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是请示上级,须报上级批复.报告是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不须批复.汇报工作情况,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中陈述情况只是作为请示原因,即使反映情况所占篇幅再大,其重点仍在请示事项。

4.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x x x关于x x x x x x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x x”x关于x x x xx x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10.是文面结构形式不同:请示多采用篇段合一式、三段式或总分条文式结构,篇幅一般较短。报告常用总分条文式、分部式或贯通式(多段式)结构,篇幅一般较长。 正因为有上述区别,绝不能把请示误用为报告,也不能写为请示报告。

请示的写作要求:

1、区分请示与报告的异同,请示是呈请,报告是呈报。

2、写请示要一文一事

3、主送一个领导机关,不要搞“多头”请示

4、请示的语气要谦和

5、坚持逐级行文的原则。报告: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是陈述性文件。它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可分为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月份报告和工作进程报告等。

报告格式:为了陈述清楚,报告的拟写方式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情况;

二、经验;

三、问题;

四、今后意见。如果属于自我批评、工作反省的专题报告,也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情况;

二、原因;

三、责任;

四、处理情况和意见。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成文时间组成。

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主送机关,发文单位的直属上级领导机关。

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结尾处应有结束性语言,如\"特此报告\"一类结语。但如果写成\"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就为严重错误,因为如上述,报告是无须上级回复处理的文种,所以,即使写上这句话也是白搭,上级不会答复你。

工作总结报告:.例行报告(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例行报告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要随着工作的进展,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写出新意。

报告的格式:(1)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2)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3)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以建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4)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5)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6)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实践报告:(一)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定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实践报告”、“关于××××的实践报告”、“××××实践”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

寒假实践报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成为实践的一员并坚信任何的实践机会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所以在实践中我多听多学多做,积极按时超量完成任务。

俗语说:“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一句话道出了南通教育的传统优势,尤其在改革开放30年中,南通的教育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从南通本身拥有的良好的教育资源着手,简析了其发展历程,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南通教育的精神本质。

为了能提高活动的效率,也能更好、更顺利地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出发前,队长召集我们讨论了活动的安排情况,同时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分配了各自的任务。于是,我在这次实践中负责平潮地区的调研工作。在调研开始前期,我首先通过浏览政府及学校网站初步了解平潮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概况,拟定访谈内容与补充问卷问题。然后与其他队员讨论交流各自的实践计划,从而具体充实了自己的调研计划与内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首先联系了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的办公室陈炎主任,诚恳地向其说明了我们的调研内容,从而约定了 7月14日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陈主任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平潮地区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变化,使我对平潮的教育情况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我走访了平潮地区的村镇,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并向部分学生与家长询问了教育方面的问题。最后,我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并将实践报告与相关重要数据上传给队长,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平潮地区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从劳模到诗人,从将军到作家,从中央委员到科学博士„..其中在国外有影响的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学者都不乏其人。而且平潮中学历年中、高考成绩居全市前茅,有几年高考还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今年高考也取得了可喜的丰收。而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不再是依靠单纯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学校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用人机制从而在管理机制上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

以上是我的社会实践个人总结。在劳累忙碌的十几天里,我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同时也感到了所学知识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继续更加努力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我还将面对的问题,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走入社会。而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吧。

工厂实习报告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践,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的悉心指导.我们这次实践,主要在三个厂区进行实践。在车间师傅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下,我们详细的了解了每个工段的设备和操控系统,初步了解了工厂各个工段的工艺指标,对工厂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在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参观了公司产品、一些先进设备。初步认识了产品的制作流程和车间的情况。

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已经是大二了,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前的头脑中,我认为的工作都是很美好的,我想企业和工厂应该都是挺漂亮、挺大起的。现在不都是在讲环保、讲生态化吗,将来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整洁美丽的,工作应该也是有趣轻松的。我就是怀着这种憧憬到了我们的实践工厂。一下车我就傻眼了,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到处是一片落尘,原来老型化工厂就是这样子的啊,参观流程

今后走入社会,我想我首先应该克服的就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俯下身来、踏踏实实的工作,去积累自己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知识!所以,文化水平可能永远是他们工作生涯中的一道障碍,从这当中,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基石,也是我们前进的资本,我想通过实践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

通过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培养好学好问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只要是自己不明白的都要问清楚不留疑问。要培养好学的好习惯。

在实践时的工作学习同时让我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虽然实践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我会更加珍惜我的学习,并且用实践的心得时时激励自己,不断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有理想,有抱负,符合社会需要的好青年。

推荐第10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 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2、行文时间的不同:

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得到上级批准、指示后才能行动,这是基本原则。

报告则一般在事后行文,也可以在事中行文。

3、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

报告则可以一文数事,也可以一文一事,可以是专题报告,也可以是综合报告。

4、公文处理不同:

请示属办件,受文机关必须尽快予以答复,并需以批复的形式行文。

报告多属于阅件,受文机关可以不予以答复,如果答复,也只需以批转或批示的形式行文。

5、主送机关的数目不同:

请示只能主送一个领导机关,不能多头主送。 报告主送机关可以不止一个。

第11篇: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极高的两种公文,但长期以来,在使用实践过程中,“请示”与“报告”被错用的情况较为普遍,要么不加区别,“请示”、“报告”合二为一,以“请示报告”不伦不类的面目出现;要么张冠李戴,该用“请示”时用“报告”,该用“报告”时用“请示”,造成混用错用,不懂得区别。这些都不符合《办法》、《条例》中的规定。

造成请示与报告与不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一是理解上有偏差,没有正确理解请示与报告的真正含义,经常分不开请示与报告的界限,分不清到底应该是请示还是报告。二是拟写人员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的重要性,认为总是请示问题报忧不报喜,不如混合起来既请示了问题又汇报了情况。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等等。

请示与报告不分,往往为上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带来不便,还轻易使上级机关错批、漏批文件,甚至有时延误事情的处理,严重影响公文质量。正确地报送请示与报告,可以使上级机关了解把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增强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交流。

总之,请示与报告虽均属上行文,有一些相同的特性,但两者的行文目的和要求却不相同,区别也是明显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一)相同点辨析

请示与报告的共同点主要在于:

1、文种源流相同

“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可谓同根同源。如前文所述,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疏”、“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民国时期已出现“报告”,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1931年11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一种称之为“报告书”的公文。这种报告书包含了报告和请示两个文种。到抗战初期,在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写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中,报告被正式定为上行公文的一个文种名称;请示也作为上行公文的一个文种名称,报告和请示分开了。1951年9月政务院公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又只有报告而无请示,并规定报告是“对上级陈述或请示事项用”的。报告和请示又合在一起。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除了报告又有请示,并明确地指出:“报告和请示必须分开使用。报告中不能写请示事项,但请示可以反映情况,陈述意见,说明理由,以便上级处理”。这个文件把“报告”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均包括在内”。 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将“报告”和“请示”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2、行文方向相同

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报请类的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条例》规定,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条例》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显然,这些规定表明,报告和请示皆属于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最为典型的上行文。

3、结构模式相同

请示和报告的结构模式大致相同。它们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正文均由开头(缘由,即报告缘由或请示缘由)、主体(事项,即报告事项或请示事项)、结尾(即报告结语或请示结语)三部分组成。从公文的表达方式看,都用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4、行为特点相同

请示和报告的写作行为都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如实性的特点。报告中除了答复报告外,其它的报告和请示都是主动行文。一般情况下,只要可能,制发报告应力求及时、迅速,否则就会延误问题解决的时机,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汇报。无论是成绩还是失误,都应该全面、真实地反映,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也不能夸大和虚构。上报的公文应该在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本单位情况的基础上撰写。

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机关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够及时制发,就会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向上级机关请示时,要如实反映遇到的问题、困难,不要为了让上级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或夸大困难,也不要因为没能认真调查而片面地摆情况,提问题。

(三)相异点辨析

请示与报告虽有相同之处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只有严格地将两者区分开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使用。因此,必须明确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其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目的用途不同

请示是请求性公文,请示的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请示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或批准某些事项,一般说来,凡遇到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项目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等。待上级明确审批意见后再开展或结束工作,因而,在请示中可以明确提出务必予以答复的要求。

而报告是陈述性公文,其行文目的是为了让上级机关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报告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报告不能请求指示或批准,所以不带请示事项,更不能要求务必复文,主要起一种备案作用。

报告可以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陈述本部门,本单位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批示的情况,反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上级机关制定方针、政策或者作出决策、发指示提供依据;也可以用来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提出建议,如针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带有普遍意义或倾向性的问题,提示解决的途径,为上级机关当好参谋;还可以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上级机关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有效地指导工作。

2、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得到批准、指示、批示后方能行动,不能“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不允许未经上级批示或批准,就擅自做出处理或决定。否则,即属越权行为,处理或决定的事项就属无效。比如某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打算购置一台复印机。必须事前行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批准后方可购买;未经批准,即便有钱也不行。而报告则有所不同,它可以事中行文——如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进行当中的例行报告;还可以事后行文——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某方面重要情况等。总之,报告的写作时间比较灵活,不像请示那样必须事前行文。

3、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一般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多级主送,以免因责任不明、或者互相推诿影响到办文效率和质量。即使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单位上报请示,也应根据内容分别写明主送、抄送机关,以根据主次分清承办责任,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多头请示易造成互相推诿,或意见不一,必然会延误时间,贻误工作,因此必须杜绝。而报告一般应坚持一个主送机关,但根据需要可同时报送两个或多个主送机关,如遇到情况紧急,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的灾情、疫情等等,有时可多级多头主送。

4、内容含量不同

《办法》中的行文规则明确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因此,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原则,内容单一,便于批答处理,这也是实际的需要。因为“一文数事”,牵涉的单位多,涉及的政策规定也多,上级机关往往难以答复,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有时会因其中某一事项被卡住而耽误其它事项的批复,从而影响办事效率。因此,请示的内容单一,文字简洁,篇幅比较简短。而报告的内容则比请示要丰富和宽泛得多,可一文数事,篇幅较长,内容含量大,具有综合性。当然,有的报告如答复报告、报送报告甚至一些情况报告、专题报告,内容也简洁专一,只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报告主体部分的容量可大可小。

5、主体写法不同

虽然请示与报告结构模式相似,但其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却各不相同。请示的主体,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其中,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也就是说明“为何请示”的问题。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得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清楚明白,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即要求上级给予指示、批准的具体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在请示时往往要提出比较具体详细的意见或建议,供上级参考。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内容少的请示,一段到底;内容多的请示,可分段写。

而报告的主体,特别是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的“报告”,一般涉及面广,其写法多采用总述与分述相结合的办法。正文开头部分进行总述,概括说明诸如有关工作的背景、过程、总成绩以及对所汇报工作做的总估价等,然后在正文主体部分分述,即将报告的内容,有条理、分层次地一一加以具体说明。一般要写出工作的情况、经验、问题及今后打算。在写作上依据内容类项不同,按照一定的类别、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有序地表述出来;行文中,注意展示本机关的实践性、过程性,是陈述自己的做法,或获得的情况,或针对上级机关所问而答,分条列项,事项分明地撰写出来。

另外,主体部分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请示多采用篇段合一式、三段式或总分条文式结构,篇幅一般较短;报告常用总分条文式、分部式或贯通式(多段式)结构,篇幅一般较长。

6、结束用语不同 两种公文都要在结尾处提出希望和要求,但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结尾用语就应恳切谦恭,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常用期复性、期准性的结语,如“特此请示,请予批准”、“妥否,请批示”、“当否,请指示”、“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等是其较为固定的用语;

而报告是向上级反映汇报情况,报告的结尾用语不具有期复性,无需批准,不要求复文,常用的有“特此报告”、“专此报告”、“谨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请阅知”“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

7、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属于“承办件”,上级机关对下级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及时、明确的答复,常以“批复”的形式处理。而报告属于“阅知件”, 除需批转的建议报告外,上级机关对其它报告一般不予回复。如果把请示误写为报告,就可能因不同处理方式而误时误事。

另外,两种文体的收文归档类别不同。请示应该归于“批办类”,供上级有关领导及时批阅、审查,给予回答;报告应该归于“传阅类”,相对于“请示”来说,有关领导可以先办紧事,后看报告一类的文,主要了解一下情况,或者有关工作建议,也不用给予答复。

8、责任划分不同

两种文体的责任划分也是不同的。如果下级把请示写成报告,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损失的,应由下级机关负责;上级机关对下级报送的请示未及时处理而造成损失的,由上级机关负责。

综上所述,“请示”与“报告”确实有许多区别,把两种公文区别开来是为了正确无误地使用它们,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发挥“请示”与“报告”的行文效用。

第12篇:报告与请示的写作

报告与请示的写作

报告与请示的写作

报告与请示是机关应用文中的两个常用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报告和请示属两个不同的文种,使用目的、写作要求都不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混淆两者的区别,在报告中有请示,在请示中有报告,甚至在公文标题中也写“请示报告”字样。虽经国务院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但是这种不规范的现象至今未绝。

报告和请示所以容易混淆,是由于它们有一些共同点和相似点:它们都是上行文,都是为了向上级机关联系工作,反映情况,陈述意见,都有一定的商洽性、陈述性。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①请示着重请求上级解决、批准某个问题或某项工作,其内容要求上级批复或复函;而报告则着重于汇报工作,说明情况,提出建议,不要求上级机关批复。②请示的问题是未然事项,必须事先行文,不能先斩后奏。请示事项未获批准,不能生效;而报告则在工作之前、工作之中、工作之后都可行文,无需批准。 报告

(一)报告的类别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陈述性文件。按其内容一般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例行报告和回复报告等。综合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例行报告是定时汇报工作;回复报告是答复上级机关查询的问题。按其性质又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两类。呈报性报告使上级了解情况,便于指导工作;呈转性报告则是在呈报上级机关后,要求批转给有关部门参照执行的。

报告,在制发上不受时间的限制,可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运用。有的工作为了使上级机关在事前了解其计划、设想与意见,承办单位可在事前做出报告。有的工作当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或告一段落后再写报告,对前一段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及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等做出汇报。有的报告则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制发,陈述内容主要是总结性的,使上级机关对工作有概括性了解。

(二)报告的写作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叙述详略关系到报告写作的质量。在概括叙述时,应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写出其全貌、过程。详述时,应细致清楚,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突出报告的中心。事实的叙述要明确而不繁琐。 2.报告大多是已然事态,因此要十分注意实事求是。有的报告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按社会上的时髦观点去剪裁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所谓经验、体会,常常不是从本单位工作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而是套用外来的思想观点,截取本单位的个别例证,编在一起。看起来观点似乎不错,例证也是事实,但不真实。报告失真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偏概全,扬善隐患,任意拔高。对工作中的失误或问题,或归于客观,或轻描谈写,能掩则掩,一带而过,这就使报告失去了其可靠价值。

3.报告虽以叙述为主,但也离不开发表议论,阐述观点。报告中的议论要从事实出发,有的放矢,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凭借一点大发议论,更不能离开报告涉及的情况,无的放矢地引申发挥,空发议论。有的报告整篇都是干巴巴的说教,没有给人启迪的思想观点,没有能吸引人的典型材料,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有的则缺乏针对性,通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还有的穿鞋戴帽,套话连篇。这样的报告,效果极差。克服的方法是坚持三不写,即没有充足材料的不写,没有理出明确观点的不写,没有典型意义的不写。

4.报告不得数事并报,严格要求一文一事。

5.报告不能附带请示事项,如有请示应另以“请示”行文。6.报告应有明确的主送单位,有关部门可抄报、抄送,但不能与主送单位等量。 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指示、审核或批准某一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有三个鲜明的特点:①必须是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上下级机关,但是属于业务主管机关。②必须是在自己主管范围内无法肯定或处理的事。既不能请示与自己职权无关的事,也要防止应自己处理并有条件有可能处理的事,也去请示。前者超越职权范围,后者则是矛盾上交,不负责任。③必须要求上级明确表态、批复。

什么情况下用“请示”呢?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涉及方针、政策界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请求上级给予明确具体的解释;②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请求上级给予指示;③某项工作遇到新情况,需要上级支持;④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而无章可循;⑤本单位意见分歧,需上级做出裁决;⑥超出本机关职权处理范围的一切事项,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重大奖惩、财政支出、资产购置等;⑦因本单位情况特殊,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⑧其它按上级规定应当请示的问题。 下面谈谈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1.要和报告区别开来。请示是请求性文件,虽然其中也可以反映情况,陈述意见,但其目的不单纯是让上级了解情况,而是说明请求的理由,请求上级答复。目前,在机关行文中,常常把两者混淆,特别是结尾用语不加区别,有的报告后面也写“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实际上常常得不到回音,原因就是报告不具有请示的功能,无需批示、批复。有的请示后面不写“请指示”、“请批复”、“请批准”等征询期复用语,而写“请审阅”、“请审查”等没有明显期复口气的结束语,这就和报告相混淆了。

2.标题必须规范化。标题首先要标明“请示”这个文种,同时,要用请示的“事由”去限制,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请示。例如《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设立卷烟销售公司的请示》,目标集中,使人一目了然。实际运用中,请示标题毛病很多,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是“请示报告”式。例①××厂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出售的请示报告。以“请示报告”代替“请示”,是概念使用上的一种混乱;应把“报告”去掉。

第二类是“申请(请款)报告”式。例②××局关于更新锅炉设备的请款报告。③××食堂关于购置冷藏柜的申请报告。④××市财政局关于申请追加广播事业费预算指标的报告。这三例都把“请示”写成了“报告”,尽管以“申请”、“请款”为“报告”增加了内涵,但落脚点还是在“报告”上,没能很好地表达“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内涵。应分别把“请款”、“申请”去掉,把“报告”改为“请示”。 第三类是“申请——请示”式。例⑤××教育局关于申请追加教育经费的请示。则对概念做了无意义的限制,用“申请”限制“请示”,重复多余,应把“申请”去掉。

以上三类错误,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写的请示,这类错误较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把“请示”写成“意见”、“建议”,更是“题不对文”。

3.主送单位要明确。请示一般只能写一个主送单位,并要注意党政分开,业务归口的原则。根据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请示的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要向直接领导机关请示,不要齐头报送,以免造成误会。或双方都不批,贻误工作;或双方都批而意见不一,难以执行。有些明知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决定,而须由更高一层领导机关解决的问题,也应逐级上报,不能越级请示。

4.要内容单一,一文一事。请示公文切忌冗长,包罗万象。在一份请示内要求同时解决或批准多项工作问题,往往使上级机关不好处理,势必贻误工作,造成损失。

5.请示的问题,必须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理由必须充足,解决办法必须切实可行。有的请示,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需要马上回复的。例如一份注明日期是1987年2月的请示,要求主管业务部门在做1988年计划时增加预算,理由是1987年预算过紧,预计1988年还要增加机构等等。1988年该机关是否增加机构,还要看1987年形势的发展,2月份只能预测,不能最后肯定下来,而当时也不是做来年预算的时机。因此,对这份请示,上级机关只好把它作为备忘录压下来。还有的请示,虽然是工作中急于解决的问题,理由也比较充足,但解决办法不明确、不具体,落实时容易产生偏差,发生混乱。因此被上级机关打回来,责成请示单位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后,再行请示。

6.请示的内容如涉及其它单位,必须事先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才能行文。不要一面写请示,一面将未经正式批复同意的请示公文下发。

7.不要滥用请示。凡属本单位职权范围以内的又有章可循的问题,应积极负责地自行处理。有些问题,根据现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或国家的财力物力,都属于难以解决的事情,不要把矛盾上交。因为这种请示,不可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报告和请示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两个文种,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加以区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13篇:请示与函的区别

请示与函(请求批准函)

这里的函专指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请示和请求批准函都可用于请求批准,但使用时有严格的区别。

1.类型不同。请示是上行文,函是平行文。

2.主送机关不同。请示是向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而函是向同一系统平行的和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机关行文。

3.内容范围不同。请示既可用于请求批准,又可用于请求指示。函主要用于请求批准涉及业务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4.受文机关复文方式不同。请示的受文机关以批复表明是否批准或作出指示。函的受文机关只能用函(审批函)表明是否批准或作出答复。

了解了上述区别,要注意不要把请求批准函误用为请示、报告。

第14篇: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请示与报告的异同管窥

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摘 要

请示与报告是两种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很容易混淆.它们虽同为上行文,但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要认识请示与报告的相同相似之处,更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以便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它们.全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请示与报告的联系.从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和拟制要求等方面来分析它们的相同点。(2)请示与报告的区别.从公文的用途和目的以及行文时限、收文处理等方面来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3)综述请示与报告在行文规则、文本构成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相似之处,但我们更要看到它们的区别,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它们,正确使用它们,使公务活动更规范、有效地开展.关键字: 请示与报告; 写作要求; 公文写作

Abstract For instructions and report are two kinds of frequently used documents, it is easy to confuse in the use of practical work.It is the same for the uplink,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We need to know the request and report the similarities, but also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o that the busine activities of the proper use of them.The full text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request and report.To analyze their similarities from the request and report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from the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 rules to spy on their similarities.(2) request the difference and report to point out their differences.From the documents of the use and purpose as well as the time limit and so on.(3)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of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 rules, officialese, writing requirements, but we want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m, use them properly, so that the busine activities more specification, effectively carried out.Keywords: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 writing

前言„„„„„„„„„„„„„„„„„„„„„„„„„„1

一、“请示”与“报告”的相同点„„„„„„„„„„„„„„„1 (一) 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相同„„„„„„„„„„„„„„„„„1

(二)请示与报告的拟制过程及要求相同„„„„„„„„„„„„„„1

(三)请示与报告的文本构成相同„„„„„„„„„„„„„„„„„2

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2 (一)请示与报告的用途和目不同„„„„„„„„„„„„„„„„„„2 (二)请示和报告的写作要求不同„„„„„„„„„„„„„„„„„„3 (四)请示和报告的正文构成不同„„„„„„„„„„„„„„„„„„3 (五)请示与报告的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不同„„„„„„„„„„„„„4 结论„„„„„„„„„„„„„„„„„„„„„„„„„„„„5 致谢„„„„„„„„„„„„„„„„„„„„„„„„„„„„6 参考文献„„„„„„„„„„„„„„„„„„„„„„„„„7

言 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经常使用的两种上行文种,且两种文种有许多共性,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差异,将两者混为一谈,有的本应该用“请示”的却误用为“报告”,相反,本应该用“报告”的却误用为“请示”,甚至出现了“请示报告”这个新文种。国务院秘书厅曾多次强调:“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使用,报告中不可有请示事项,也批评了有些机关请示与报告混用的现象”。以避免给公文处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一、“请示”和“报告”的相同点

请示与报告作为上行文,在行文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两种文种,我们有必要甄选它们的相似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公文写作中提高公文写作者的写作水平。

(一)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相同

1、请示与报告在行文时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3、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2)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3)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二)请示与报告的拟制过程及要求相同

请示与报告的拟制都包括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1、请示与报告的起草应当做到:

(1)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3)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4)文种正确,格式规范。(5)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6)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7)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2、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1)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2)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3)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4)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5)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3、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4、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三)请示与报告的文本构成相同

一篇规范完整的公文文本一般由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对这四要素的研究,我们仍然遵循实用的原则,对每个要素的特别注意点进行说明,以引起学习者的关注。

1、主旨的特点:(1)主旨的客观性。公文主旨的提炼是依材取义,从纯客观的材料中提取,力求尊重事实,不将主观感情加于客观事实,主旨必须与材料达到本质意义上的契合,体现出客观性的特征,客观需要什么,作者就表达什么。(2)主旨的单一性。公文文本要求主旨单一纯粹,即一文一意,每篇公文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说:“凡作一篇文章,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是也。”他不仅提出“意”要纯,还要求“一意摄之”,即一篇文章的主旨要贯穿到底。(3)主旨的明晰性。公文的主旨不仅要在撰稿钱就应确定,而且在文本中要用简明的言语概括出来,并在文章的显要位置直接而明白地表达出来,如在标题中概括主旨,或用“主旨句”在段的首句揭示等。

2、材料的要求:(1)材料要绝对真实。公文以事实性、客观性的材料为主,包括具体事实、基本情况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法规、指示等。(2)材料要与主旨有对应性。公文所表达的主旨是单一明确的,这就要材料与文章的主旨相对应,形成以中密切的亲和关系。(3)材料要充分、具体。为了实现公文主旨,实现写作意图,选出来的材料应全面充分,尽量不要疏漏。

3、结构的规范。(1)根据不同文本规范结构,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某种文本的规范选择结构、安排材料。(2)结构要素排列要顺序化。公文文本结构在排列上要遵循人们顺畅的思维逻辑展开,一般不宜用倒叙的结构,也无需用插叙结构,而应按照事物、思维的过程进行叙述。(3)注重结构的外在衔接。一般来说,文章可分成若干个段落,段落之间靠内在内容的逻辑勾连和外在形式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

4、语体特征。(1)直接性。公文的语言必须以应用性为准则,表达必须直接明了。(2)行业性。公文中的专用文书行业性较强,在语言上有明显的行业特征。(3)模式性。这种模式性主要体现在相同的句式和相同的词汇可以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文章反复出现和重复使用。

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由于请示与报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很容易混淆,为了科学规范和准确地处理公务,准确无误地使用这两种文种,我们有必要清楚地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免给公文处理工作带来麻烦„„

(一)请示与报告的目的和用途不同

1、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它属于呈请性公文,使用频率较高,凡涉及有关方针政策界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要上级机关予以以审核批准的事项(如财政支出、资产购置、人员定编、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时,均应以“请示”行文。请示文种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请性请示,即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或某一问题直接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比如某市警察学校向市公安局上报的一个请示:《××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关于购置警务技能训练用车的请示》,该请示主题明确集中,事项单一,围绕“购置警务技能训练用车”一事,将行文重点放在“请示事由”的陈述上,先是叙述了学校教育训练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特别是上一年度考核评估情况,紧接着从评估中所暴露的问题引出购置车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是请示的理由显得很充分、具体、有力,在此基础上用“为使”这一目的句提领,引出请示事项。最后以固定尾语“妥否,请批示”作结。值得注意的是,一份请示不论文字长短,其内在逻辑均是由“为什么要请示”和“请示什么问题”两大层次组成。所谓“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背景和缘由;所谓“请示什么问题”,即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及怎样来解决,而且用于表明目的的语句与其他文种有所不同,一般公文的目的句通常置于行文的开头部分,唯独请示是在第二层次之首。另一类则是批转性请示,此类请示通常是下级机关就某一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办法或措施以后,因职权范围所限,无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予以贯彻落实,遂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要求批转给有关单位办理,这类请示被批转后,实质上即已成为上级机关的决定意见。比如,国家统计局写给国务院的一份请示《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全文主旨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语精当,堪称典范。标题由“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这是请示的一般写法。正文部分的前两个自然段为“请示理由”,由统计调查工作所存在的“许多新的问题”引发开来,重点阐述了问题的具体表现,以此作为请示的依据和缘由,给人以充分翔实之感,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文的中心观点,并用“为此„„”这一特定目的句引出请示的具体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文种相比,请示的目的句位于第二层之首,而不在行文的开篇,这是请示写作的一个重要特性。请示事项部分,从“实行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大力推广应用抽样调查技术”、“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健全统计机构,稳定干部队伍”等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具体意见,表意明确集中,而且采用撮要标目的表达形式,令人一目了然。这种写法很值得借鉴。结语部分写得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2、报告则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它是下情上达、沟通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维护上下级之间工作关系的重要手段。按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七种:(1)工作报告,即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它侧重于陈述工作的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有时也夹有取得成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的教训。(2)情况报告,即用于向上级汇报、反映各种社会情况及动态的报告。情况报告与工作报告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使用面广、反应迅速、方式灵活,具有较强的信息性,往往成为上级决策的依据;而工作报告的作用侧重于决策的信息反馈性,服务于决策的连续性。(3)呈批报告,即呈报上级机关要求以批转或批示的报告,基本都是向上级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故亦称“建议性报告”。(4)检讨报告,是因为工作中发生失误而写给上级机关的报告,它不同于个人所写的检查材料,它是下级机关写给上级机关的。(5)例行报告,即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等),上级机关要求下级按周、按半周、按日向上级机关反映工作、汇报相关情况的报告。(6)回复报告,即为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宜而写的报告。(7)送文送物报告,即向上级机关报送非法定文种(如工作总结、计划、规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决策方案)等文件材料时使用的“文件头”或向上级机关送交某一重要物品(如武器、弹药、毒品等)时随物一同送文的报告。“报告”按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凡涉及一个单位、地区、系统全面工作情况的报告为“综合报告”;只涉及某一方面、某一专项的事情,称为“专题报告”。“综合性报告”并不等于“综合性工作总结”,前者是多方面的工作情况综合,主要是表述工作的进展情况,不搞经验上的提炼,不作理论上的阐述;而工作总结只是概略地表述工作情况,侧重于在事实的基础上拿出经验,提炼出体会,使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实践中常见的“总结报告”之类的用法是不规范的。

(二)请示与报告的写作要求不同

1、报告的写作要求

(1)要注重时效,反映真实情况

注重时效是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动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告是决策的基础条件之一。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如果不注重时效性,就很有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要使报告充分起到决策和执行之间的桥梁作用,除了注重时效之外,还必须原原本本地反映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不能“米不够拿水凑”,更不能谎报军情,向上级机关呈送“注水报告”。由此可见,真实是报告写作之本。

(2)要力求短小精悍,逼繁就简

报告的篇幅要短。要做到短,就要充分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表述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两千字。一次不能写完全全部问题时,分两次写。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余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另一次,则着重写其余问题,而对上次着重写过的只略带几笔。综合报告的内容要扼

(1)要,文字要简短,要指出问题或争议之所在。”要使报告做到短小精悍,就应逼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是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账;这里讲的“简”,是指注意综合分析 寻求规律 讲究提炼 显示本质。还应当坚持“厚积薄发”。所谓“厚积”是指占有材料要多,这样写起报告来才能做到“以一当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即所谓“薄发”。最后,还要“舍得删减”。草稿写成后,要通过修改,把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字 词特别是句子删掉;删削叠床架屋的用语;化冗长的句子为短小精悍的句子;还要“脱靴摘帽”,削减开头的套话和结尾的空话。总之,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炼,以少胜多。

(3)要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由于报告所蕴涵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综合报告,要涉及有关工作或情况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撰写时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针对性强。要紧紧围绕报告的主题,材料的组织和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重点,避免事无巨细,泛泛而谈。那么,怎样确定报告的重点呢?一般是指这样四种情况:首先,能够影响全局的工作或情况的材料;再次,能够对当前或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材料;其次,能够充分显现本机关工作成效、工作状况和工作水平的材料;最后能够代表和反映本机关或本地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的材料。撰写报告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叙写,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笔墨要凝练集中,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内容则详写,使之居于主导、突出地位,反之则略写甚至不写。

2、请示的写作要求

(1)要注意克服标题中的语意重赘。诸如“关于申请解决„„的请示”、“关于请求„„的请示”之类的标题,因请示文种本身即已蕴涵“申请”之意,无需再事由部分强调表述。

(2)“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任何机关都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在请示写作中如果不是一文一事,就有可能出现有些事项属于职权范围、而有些事项超出职权范围的情况,致使上级机关难于批复,进而影响请示目的的顺利实现。

(2)要逐级请示。请示的致送对象应当是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这里的上级机关是指有隶属和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并非指没有隶属关系的某一专门业务的主管部门,也非指与自己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级别比自己高的单位,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要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即不得多头请示,以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而延误工作,同时也可避免因上级机关答复意见不一致而使请示主体无所适从的现象,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利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如果是行政关系在中央、省市,而党的关系在省市、地县的,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的分工范围,或以党委、党组的名义请示上级党委,或以行政名义请示上级行政机关。

(4)要以组织为行文对象,而不能针对个人,但领导人授权交办的特别事项除外。 (5)要注意特定格式项目的完整性。请示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或会签人姓名,以明确责任;同时还要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三)请示和报告的正文构成不同

1、“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示惯用结束语三部分组成.”(1)请示缘由,也即引据.写请示的理由和依据,请示的理由必须在兼顾全局性的情况下充分 合理,请示的依据要注明出处.用简约的语句交代完请示缘由之后,用一句过渡语,如“请示如下”、“请示事项如下”、“特请示如下” ,后面加冒号,以领述请示事项.但是,也可以先介绍情况,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请示事项.(2)请示事项.这是请示的主体,即请示内容,要将请示事项清楚、明白、具体地写出,让人一看便明白请示什么.要注意说理充分,切忌讲大道理,要陈述理由,不能发议论.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使表述有条理.陈述请示的理由,要抓住为什么要立这个请示项,如果没有这个立项,会有怎样的不利局面,如果有了这个立项,情况将会出现怎样的有利局面.是陈述理由,而不是论证理由.要坚持一文一事,不能一文数事,以免延误办事.(3) “请求结束语.惯用的是“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准”,如果是请求批转的,写“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

2、报告的正文,因其性质的不同写法亦有不同:(1)报送、文物的报告(文字材料如报表、账册、图片和其他实物).(2)汇报工作或答复询问的报告,要分成引据、主体、结语三个层次来写.引据,是正文的开头,写报告缘由或依据、目的.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为什么要写报告,然后用一句过渡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或“现将情

[2]

[3]况答复如下”,并用冒号引领起下文.报告正文的主体,主要写明报告事项.在过渡语、冒号之后,另起一段写报告内容.撰写时要紧紧围绕行文的目的和主旨进行陈述.如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 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最后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询问的事项或提出交办的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所采取的办法或措施,以及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代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如果内容比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来行文.行文时应注意避虚就实,突出重点,恰当安排内容层次,体现一定的逻辑性.“报告的结尾,在正文末尾写上“特此报告”“现报上,请查收”“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等.结语应单列一行.(3)反映情况的报告,则需要分事情、原因、对策三个部分依序来写.如例文《关于2001年11月和12月上中旬地方企业所得税增长情况的报告》,财政部在自己主管的工作中发现了不少地方在人为抬高基数做假账的不正常现象后,立刻将情况报告国务院,并根据所发生的情况提出了建议.国务院接到财政部的报告之后,立刻采取措施,于2002年1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进行检查,坚决杜绝和纠正人为抬高基数的错误做法.从该例文可以看出,及时地报告情况能为上级机关决策服务,使错误少犯,损失减少.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是下级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4]

[5]

(四)请示和报告的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不同

1、请示的行文目的既然在于取得上级的指示和批准,所以请示必须事先行文,在取得上级机关批准后方能行事,否则就成了“先斩后奏”了。这违背行文程序和组织原则的。“报告”则不然,它可以再事前、事中或事后行文。例如1983年《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关于一九八三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你问题的报告》,就是一份向国务院汇报即将开始进行的一项工作报告,属于事前报告;1982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之后的行文报告》,所以事前、事中、事后,是指报告在行文时间上比较灵活,而请示则没有这个灵活性,它必须在事前行文。

2、请示与报告的收文处理也有所不同,请示是为解决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因此必须有批复,以便指导下级机关 的公务行动。比如某区教育局向某区政府上报一个请示:《关于申请奖励基金的请示》,在请示内容中拟出了某教育局申请奖励基金的数额,那么某区政府在收到这个请示之后,就必须针对请示中提到的奖励基金的数额做一个明确的批复: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或者是部分同意,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而报告则不需要批复。在2012年7月1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指出,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以此看来,报告主要是“反映情况”“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综上所述,请示与报告作为两种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在行文规则、拟制过程、文本构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更要看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区分它们在公文的用途和目的、写作要求、正文构成、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上的不同,以至于公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适中地运用写作手法去合理地使用这两种文种,为公文处理工作和行政工作提供便利,更好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王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 考 文 献

[1]陈少夫.应用写作教程[M].中山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40-245

[2]刘锡庆.事务文书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6-119

[3]孙秀秋.应用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5-79

[4]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6-99

[5]苏伟民.新编应用文写作[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53

[6]郭丽.公文写作中请示、报告比较之浅析

[7]高庆生.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极其混用原因的初探

第15篇:报告与请示比较谈

公文是代机关立言,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定的权威性与行政约束力。因此,撰写公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这种严肃性,不单体现在公文的内容和行文格式上,也体现在公文文种的准确使用上。办什么事,用什么文种,这是撰写公文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写作实践中,常常出现将报告与请示混为一谈的错误现象,且较为典型和普遍。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请示与报告两个文种的认识比较模糊。基于这一点,剖析一下报告和请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无疑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报告与请示的相似点

(一)报告与请示两个文种的源流大致相同。“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疏”、“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民国时期已出现“报告”,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如“战斗要报”、“战斗详报”等。真正将“报告”和“请示”定为公文文种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时代。1931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报告书”这个文种,其中包括了“报告”和“请示”。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发表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请示”的公文名称,并界定“请求上级答复问题时用之”,但实际上常与“报告”混用。这个文件把“报告”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均包括在内”。这样“报告”和“请示”就取代了旧时“呈”的部分职能。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将“报告”和“请示”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二)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主要种类》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分10类15种,报告和请示属于其中的第七类。该章第七条七款“报告、请示”类表述为: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显然,这一规定表明,报告和请示皆属于报请类上行文。

(三)从行文的目的和用途看,请求批转性请示与呈转性报告,均属于呈请文书。根据行文目的不同,请示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是对上级的指示、决定以及施行有关政策、法令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太清楚或需要变通执行的地方,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作出解释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是指用于下级机关需要办理、解决而自己无权无力办理、解决的事项和问题,请求上级批准办理或授权解决时所使用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是指职能部门就自己分管业务范围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措施,却因职权范围所限不能自行向有关地区、部门发出指令性文件,需请求上级机关审定批准后转发执行时使用的请示。报告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是下级机关为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情况,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专题报告(是下级机关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或某一活动,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门性和单一性。);按性质分,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是只向上级报送有关情况,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为主要内容,不要求上级机关批转;呈转性报告,除了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外,侧重提出建议和意见,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并转发有关部门参考或执行。由此可以看出,呈转性报告也同请求批转性请示一样,均属于呈请性文书。近年来,在高规格的公文作中,呈转性报告和呈转性请示已被“意见”所取代。这是应特别予以注意的。

(四)从两种文书的结构看,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正文均由开头(又叫做报告缘由或请示缘由)、主体(又叫做报告事项或请示事项)、结尾(又叫做报告结语或请示结语)三部分组成;从文书的陈述方式看,都用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请示与报告的不同点

(一)行文性质、用途、目的不同。

国务院XX年8月24日发布、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报告与请示的文种作了明确规定。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具有呈报性;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具有请求性。

凡是报告,所涉及的事项均属于发文部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项,不超出所管辖的职能职权范围,是为直接的上级机关服务的,所以一般不越级报告,特殊情况下越级报告,必须同时或事后向直接上级报告;也不向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报告。报告主要用于下情上达,为上级机关了解下情、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要明确: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机关,虽然同在一个层次上,如省一级或市一级或县一级,但它们的行文关系却不是平级机关,也不是不相隶属机关。必须特别强调指出:党是领导机关,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而工、青、妇机关则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因此,这些机关之间不是平级机关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着“领导”、“监督”、“执行”的关系,具有领导与指导的关系,也就存在着报告、请示的工作制度。如公文版式中“信函式格式的报告——政府给党委的报告”、“函件格式的报告——政府给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就是为了印证这种特殊的行文关系。

政府机关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不相隶属机关,相互之间没有报告、请示的行文,如有工作上的联系,只能使用函和意见。因此,报告是在事项不超越所属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主要目的是让直接上级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沟通和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着重于汇报工作,只供上级参考,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属于呈阅性文件,称为“阅件”。

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属于主管单位明确规定必须经过请示批准方可办理的事项;第二,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不甚了解,有待上级机关明确答复方可办理的事项;第三,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严重困难或出现的新情况,但又无章可循,难以处理,请求上级给予指示和帮助解决;第四,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特殊,难以完全落实上级的统一决定,需要对此做变通或特殊处理,请求上级批准;第五,本单位意见分歧,又无法统一,要求上级机关给予裁决;第六,本单位职权范围内难以决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待于上级指示或批准。由此可以看出,请示是在事项超越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而且请示只能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提出而不能向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提出。因此,请示主要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具体问题,是“问文”,属于呈批性公文,无论可否都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答复,称为“办件”。

(二)主体部分的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要比报告单纯得多。因为请示没有综合性的,《办法》中的行文规则明确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这也是实际的需要,因为“一文数事”,牵涉的单位多,涉及的政策规定也多,上级机关往往难以答复,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有时会因其中某一事项被卡住而耽误其他事项的批复,从而影响办事效率。因此,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单一,就一件事发文请示,篇幅较短。而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则丰富和宽泛得多。报告有专题的与综合的,综合性报告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主要情况、经验教训、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专题性报告主体部分有的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报告,主要写取得的成绩、做法上的经验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事实及产生原因、责任追究及处理意见和今后的改进措施。如果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最后写明还存在什么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如果是反映情况,则应首先对所要反映的情况或问题作一概述,然后集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如果是答复上级的询问和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询问的事项或提出的交办的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所采取的办法或措施,以及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待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因此,报告主体部分的容量可大可小,内容含量较多,篇幅也较长。

(三)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与使用语气不同。

虽然请示与报告文种结构类似,但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使用语气却各不相同。

报告的主体,又叫做“报告事项”:要写出自己的实践情况、问题、经验。在写作上依据内容类项不同,按照一定的类别、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有序地表述出来;行文中,注意展示本机关的实践性、过程性,是陈述自己的做法,或获得的情况,或针对上级机关所问而答,分条列项,事项分明地撰写出来;使用的语气是报告性;而请示的主体,叫“请示事项”:是要陈述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事项的理由,行文中要注意“述由”而不是“论理”,所陈述的不是自己的实践而是自己的请求,因此行文不体现实践性、过程性,而要展示请求的必要性、合理性,使用的语气是请求性的。

报告在于陈述自己的实践,或将需要反映的情况进行陈述,或针对上级所询进行答复,侧重于陈述情况,形式多样,表述灵活;请示在于陈述自己的请求(请求什么)、请求的理由(为了什么目的、基于什么原因)、请求的依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需要的依据、政策允许的依据),侧重于陈述理由,讲明原因,简明扼要。撰写请示,切忌议论说理。请示绝对不能写成议论文。请示需要的是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论证道理。怎样做到明白、准确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议论理由呢?就是注意自己所要陈述的理由,都是本机关实际发生的人和事所需要的,而不是从书本上、报刊上找的理论。一般来说,所陈述的都是实际困难、实际需要,只要如实陈述出来,让上级机关能从中了解到实际情况,能体会到你的实际困难、实际需要便足够了,无需理论化。

(四)行文的时间不同

请示由于是“请求上级机关批示、批准”,因此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不允许未经上级批示或批准,就擅自做出处理或决定。否则,即属越权行为,处理或决定的事项就属无效。比如某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打算购置一台复印机。必须事前行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批准后方可购买;未经批准,即便有钱也不行。报告则有所不同,它可以事中行文——重大工程建设或重要工作进行当中的例行报告;还可以事后行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反映某方面重要情况等。总之,报告的写作时间比较灵活,不像请示那样必须事前行文。

(五)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尾用语不具有期复性,不要求复文,结尾部分的用语常常使用以下一些词语,即多用于综合性报告的“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呈报性报告则常用“特此报告,请审查”、“以上报告,请审阅”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用语。请示的结尾用语则要用期复性、期准性的,要求复文,必须用期待复文的结语,常常使用“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等。

第16篇:报告与请示的写法

报告、请示的写法

一、报告:

1、报告的特点:

(1)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主要叙述事实,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写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上级不作答复,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但可以将建议性报告批转有关下级机关;

(3)一般在事情过程中间或之后撰写。

报告的要求:

(1) 主旨要新。

(2) 要有真实的材料。

(3)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 标题只能省略发文机关部分。

(5) 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常用结语:“特此报告”,“专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报告的类型:

2.呈报性报告:

(1) 汇报工作的呈报性报告(工作报告):用于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的报告。有总结性和两种。

——正文结构:

1) 基本情况

2) 成绩和经验

3) 问题和教训

4)今后的计划和打算

总结性工作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文结构有基本情况、成绩经验、教训不足和今后计划等部分。

(2)专题性工作报告:

1)汇报情况的呈报性报告(情况报告):

2) 答复询问或报送材料的呈报性报告(答复报送报告)

3.呈转性报告(建议报告):

报告的写作:

(一)工作报告:用于汇报某一阶段的正常工作。有总结性和专题性两种。

1) 总结性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正文结构有基本情况、成绩经验、教训不足和今后计划等部分。

2) 专题性报告:

(二)情况报告:用于反映重大的问题或带有突发性或偶然性的情况。时效性强。正文结构带有纵向性。

(三)建议报告:提出工作的建议,如意见、措施、方案等。

般要求上级用通知这一文种批转给有关下级机关执行。

(四)答复报送报告:用于答复上级查询事

二、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

1、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2、正文:

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

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3、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注意事项: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

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5、范例

关于报送***的请示

局领导:

为响应……号召,按省……要求,我市需推荐专家14人。现报名人数为……,拟推荐14人(名单附后),计划于22日前统一报送。

妥否,请批示。

xxxx年xx月xx日

第17篇:纠缠不清的请示与报告

纠缠不清的请示与报告

例一:

办公室主任:×总,公务礼品已发放完了,下周还有重要外宾要来,要不要再购买一批?

总经理:买。你先写个报告来,我批一下。

例二:

××分公司雨雪冰冻灾情报告

××公司:

1月中下旬,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南方各省,××省遭受了严重灾害。从1月18日起,××市开始拉闸限电,××分公司三个系列500台电解槽全部停槽,原铝产量大幅减少„„请求调减2008年原铝产量5万吨。特此报告,请批准。

请示与报告不分,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仅一般员工分不清,中层干部甚至高层管理者也分不清,就像例一那样,对于需要领导批示才能办理的事项,总经理动不动就让下属“写个报告”来--其实总经理所说的“报告”是请示。什么是报告?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使用的文书,是上级机关制定方针、政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下级机关及时取得上级对工作的支持、指导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问题或事项而使用的文书。凡是下级机关无权、无力解决并按规定应经上级机关决断认定的问题,必须正式行文向上级机关请示。

报告和请示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上行公文,即由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不同之处有四:

一是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请示是呈批性公文;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示的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而请示中的事项必须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准才能行事。

二是内容含量不同。综合性报告大多涉及多个事项,一个报告里往往可以汇报多件事情,即使是专题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多个方面,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的报告比较多见;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一个请示里只写一件事,上级机关对这件事必须有明确的答复意见,因此请示的内容单一,篇幅一般都较短。

三是撰写的时间形态不同。请示必须写在事前,须报上级审批才能实行,而不能先斩后奏。报告可以在事后写,可以在事发时写,也可以在事发前写。四是主送机关数不同。报告可以主送多个领导机关,请示只能主送一个领导机关,不能搞多头请示。

无论是写报告还是写请示,都要遵循逐级行文的原则,不能越级行文。例二的问题是报告加进了请示的内容,使这则公文变得既不是报告,又不是请示。修改的办法是将请示的内容去掉,即删去“请求调减2008年原铝产量5万吨”和“请批准”两句。

第18篇:正确区别请示与报告

正确区别“请示”与“报告”

在上下级机关工作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请示或报告这两种公文,但实践中,个别单位也出现请示、报告区分不清、使用不当的现象,现简单交流一下体会。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还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请示”和“报告”都被列为两种不同的公文文种,也都属于下级机关报送上级机关的“上行文”。而我们常说的“汇报”、“建议”,可用于口头或用于非公文性的文字材料。“汇报”、“建议”以及“办法”、“方案”都不是正式的公文文种,“请示报告”连在一起则是明显的错误。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文件。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请求指示型,即对有关事项的安排,有不同思路或不同方案,请上级决定。二是请求批准型,即请求批准办某具体事项。这种情况在邮政企业较为常见,如在人、财、物等问题上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文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情况性报告,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让其了解。二是答复性报告,即答复上级询问或交办的事项。三是呈送性报告,即向上级报送资料、物件,一般被呈送件为附件,多用于财务报表上报等。

要区分“请示”与“报告”,其实很容易,主要看几下几点:

一是行文时间。“请示”是事情尚未处理,是在“事前”上报的公文,一旦事情已处理,则不适用“请示”,否则属于“先斩后奏”了。“报告”则是事情已经发生或处理,即是“事后”的行文。

二是上级处理方式不同。“请示”是希望上级答复的,上级也应该进行“批复”(或以“函”回复),或指示分管部门以“函”的来答复,即有请必复。“报告”上报以后,上级知悉即可,不存在“批复”(少数带有普遍性、指导性的重要报告,如有必要,上级部门可用“通知”批转其他单位知悉)。

三是写法不同。“请示”要求“一事一请”,不相关的事不同混在一起请示。而且目的要清晰、用词要严谨、数字要准确。“报告”的语言表达较为自由,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不能带有请示的事项。但无论是哪一种公文,都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格性、鲜明性和简练性。特别是在结束语上,有规格性要求。如“请示”的结束语多为“当否,请指示”、“可否,请批示”等常用短句,而“报告”则可自然结束,或用“特此报告”作为结束语。

一管之见,供大家参考。

第19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一、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和异同

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但也有其明显的不同: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x x x关于x x x x x x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x xx关于x x x xx x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二、请示与报告不分的几种表现形式

1.把请示当作报告。就是把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当作了报告。如《x x xx关于申请购买x x x x的报告》,指本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购买x x x的要求,请求上级机关予以批准,批准后方可执行的事情。这类应属于请示,而行文实践中有时恰恰使用了报告这一文种。

2.把报告当作请示。有些报告是下级呈送给上级并要求批转的报告,这类报告应属于呈转性报告极易被当作请示。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报告》末尾处应写“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x x x执行。”属于典型的呈转性报告但是往往被当作了请示。

3.请示与报告混合型,有些公文既请示工作又报告情况或者既报告情况又夹带请示事项,这些形式都不符合文种的使用规范。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请示报告》,这类文件形式,其内容既汇报了工作,又顺便提出了请示或者一文数项请示,这种混合的形式,极易使上级机关理不出头绪,处理了一件事情而耽误了另外几件事情。

请示和报告是两种常见的文种。但在现实中,二者常常被人们所混淆。其实,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向领导口头请求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领导便说:“这样吧,你写一个报告,供领导研究解决。”

在这里,这个所谓“报告”,其实不是“报告”,而是“请示”。为什么?因为按照国务院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请示”作了如下界定:“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也就是说,凡是请求上级指示、批准的事项,都要用“请示”。而对“报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这样界定的:“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这显然,与“请示”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上述领导所说的“报告”,其实就是“请示”。

为什么领导不说写一个“请示”呢?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领导仅仅是一种口语习惯,长期以来,由于二者常常被人混淆,所以习惯成自然,便脱口而出,说成“报告”了;二是某些领导本身缺乏公文知识,对“请示”和“报告”的区别不了解,把“请示”当成“报告”了。

但作为文职人员,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应该力求严谨。那么,怎么区分二者呢?下面根据我个人实践,谈谈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请示”和“报告”都属于上行文,即下级向上级反映情况的公文。

不同点:

(1)“请示”是请求上级给予批准或答复,同意或不同意,上级都要给予明确的意见;而“报告”,只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上级可以不予批准或答复。

(2)“请示”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呈送和抄报;而“报告”一般情况下,虽然也只有一个主送机关,但可以就相关的上级部门进行抄报。

(3)上级机关收到“请示”后,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必须用“批复”的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因为“批复”是“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而上级机关收到“报告”后,可以“置之不理”,不需要进行答复或批准,也不需要用“批复”。

请示例文:

关于购置数码单反相机的请示

xxx公司: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储备,更好地用视觉形式宣传我部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现需购置一部数码单反相机。

经市场询价,有两种品牌供领导参考:

1、尼康d90,价格8000元(套机,含18—55mm尼克尔镜头一只);

2、佳能450d,价格4850元(套机,含18—55mm佳能ef镜头一只)。

上述两款相机的详细技术规格附后。

妥否,请批复。

附件:尼康d90、佳能450d技术规格(略)

xxx办公室(章)

XX年四月二十日

需要指出的是,“请示”之所以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是因为多头请示会造成批复的意见不一,会延误办文的效率,影响事物的解决。另外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不能越级“请示”,同时也不能抄送下级机关。

第20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在公文处理时,经常能够看到请示与报告不分的现象,其实请示与报告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

一、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和异同

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但也有其明显的不同: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x x x关于x x x x x x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x x”x关于x x x xx x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二、请示与报告不分的几种表现形式

1.把请示当作报告。就是把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当作了报告。如《x x xx关于申请购买x x x x的报告》,指本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购买x x x的要求,请求上级机关予以批准,批准后方可执行的事情。这类应属于请示,而行文实践中有时恰恰使用了报告这一文种。

2.把报告当作请示。有些报告是下级呈送给上级并要求批转的报告,这类报告应属于呈转性报告极易被当作请示。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报告》末尾处应写“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x x x执行。”属于典型的呈转性报告但是往往被当作了请示。

3.请示与报告混合型,有些公文既请示工作又报告情况或者既报告情况又夹带请示事项,这些形式都不符合文种的使用规范。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请示报告》,这类文件形式,其内容既汇报了工作,又顺便提出了请示或者一文数项请示,这种混合的形式,极易使上级机关理不出头绪,处理了一件事情而耽误了另外几件事情。

三、请示与报告不分的原因及负面影晌

造成请示与报告与不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有:一是理解上有偏差。有的同志没有正确理解请示与报告的真正含义,经常分不开请示与报告的界限,所以,动起笔来浮想联翩,鱼龙混杂,分不清到底应该是请示还是报告。二是拟写人员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的重要性,认为总是请示问题报忧不报喜,不如混合起来既请示了问题又汇报了情况。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

请示与报告不分,往往为上级机关.正常的公文处理带来不便,还容易使上级机关错批、漏批文件,甚至有时延误事情的处理,严重影响公文质量。准确地报送请示与报告,可以使上级机关了解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增强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交流。我们应下大力气纠正请示与报告不分的不良习惯,做到领导带头,有目的、有组织的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及培训,普及标准化公文的写作知识,提高公文写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请示与报告不分的现象。

请示的格式与范文
《请示的格式与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