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心理案例范文500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5 18:01: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理案例

附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专家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专家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

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案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男生特别投机。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专家分析: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网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当

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案例五:

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专家分析: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第

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案例六: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回宿舍。

专家分析:

她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认为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带来耻辱,应自己打工弥补,但打工受挫,感到无助。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与宿舍部分同学相处得渐渐格格不入。

个案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行为特点事件发生后,由于非理性的认知,当事人选择了不现实的行为,致使再次出现受伤害和自杀的危险。认知偏差:①道听途说家乡“一男青年

被抢后无法在村里生活”,认为人们也同样不会接纳自己和家人,感到羞耻; ②不了解工作的困难,遭遇挫折,导致无助、绝望; ③对父母的承受力估计过低。 行为异常: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利用全部课余时间,在自己陌生的城市单独徒步四处找工作。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人。

重视青年学生危机事件 青年学生刚接触社会,正处于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初步看法的关键时期 ,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都较差,受阅历的限制,这类危机事件很可能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很大伤害,以至形成对社会不正确的认知,影响终生。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对类似危机的干预,认识危机中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案例七: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八: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九: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案例十:

女生小A,家庭温馨、父母宠爱。入学报到后,非常想念父母,每天都要与家里通上几个小时的电话,无法安心学习。 专家分析

对于新同学来说,你们面临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而又关系密切的新的群体。大学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识的人际环境。所有这些,会使每个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他们在内心或多或少感到焦虑不安。这种因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而出现的不安、苦闷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关键是,只要能意识到人生总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并努力地在体验和尝试中逐步完善自我,你就成熟了。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案例十一:

男生小B,进入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多科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修习学分达不到学校的规定,面临退学的危险。

专家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有别于中学生。因此,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动机、兴趣、方法、用脑等问题。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榜样,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大学后,挤身于这个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群体中,就不可能人人都是宠儿、都是优等生了,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或者能否接受“自己是平凡一员”这一事实,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这种现实,采取逃避或否认等防御方式,就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事实上,你是教院学子,足以证明你的优秀。

案例十二:

某女生C,在家是独生女,漂亮聪明,学习优秀,堂、表兄弟姐妹中数她最出色,父母爷姥万千宠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很早就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到学校后,四人一间宿舍,感到委屈和不适应,经常抱怨寝室同学,还耍娇小姐脾气,支使别人干这干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其他三位同学开始逐渐疏远她,她感到十分孤单,却又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远离她。

专家分析: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也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关键是要学会本着平等、尊重、真诚、宽容、谦逊的原则,在积极的人际交往实践中提高自己。

案例十三:

女生小D,有一位同乡男生大一时就追求自己,半年过去了,两人感觉不错。但是最近几次约会男朋友都暗示了性要求,为此小D非常困惑和不安。 专家分析:

从个体的生理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阶段,一方面,有恋爱等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学习的压力又较大,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恋爱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有的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极为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会使他们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和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

大学生阶段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冲动和性需求较为强烈,恋爱中难免会引起性冲动,但婚前性行为不为社会和道德所接受,容易引起心理冲突。尤其一旦怀孕,直接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对此大学生应自觉地调节,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这也是心理健康的反映。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题

案例十四:

男生小E,来自偏远山区,从小天赋优秀,终于考入某名牌大学。到了学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一起,突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不太会使用计算机,不懂足球和网络游戏,英语发音不纯正。更可怕的是第一学年自己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活动,非常认真地学习,可是成绩平平,连奖学金也拿不到„„ 专家分析: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核心。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容易把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大学生在客观现实面前,能调整自身的认识,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使之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而有些大学生则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抑郁等心态,或耽于玩乐、放纵,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出现自杀企图。

案例十五:

某大学一个20岁的女省,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阶段,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该生。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大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该生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

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

从高中到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案例十六:

某21岁的男生进飞,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可是我做不到,很焦虑。

专家分析:

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性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

案例十七:

20岁女生晓玉,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贫困。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常担心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没什么优点,不讨别人喜欢。总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冷漠、缺乏热情。多次想退学。几天来,连续几天晚上做相同的噩梦,梦见父亲去世了,从梦中哭醒,连续几天都很伤心,情绪很低落,无法学习。

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混乱案例。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意识,它包含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等几个方面。当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评价,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时,则会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学习如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发展任务,直接关系到青年能否建立健全人格。

案例十八: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案例十九: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

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案例二十: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推荐第2篇:心理案例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的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在入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导致情绪紧张,焦虑,睡眠差,学习效率下降,经过收集资料,排除了精神病和神经症的可能,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经同来访者及母亲协商,制定了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强化行为训练对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识方式,加强来访者的自信心,改善,紧张,焦虑情绪的预期目标,经过5次咨询,来访者的紧张,焦虑问题得到改善,同学关系融合,自信心增加,期末考试理想,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人基本资料

1.李某,16岁,高一学生,独生女,某一中学生。

2.个人成长史:李某,身高1.55米,相貌较好,发育正常,父母在机关工作,家中经济富裕。此前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及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健康,无精神遗传病史,从小学到初中,父母要求严格,母亲做事也力求完美,所以该求助者从小学习十分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顺利考取了重点高中。

3.精神状况,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生理功能未见明显变化。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来访者主诉: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老师对我很照顾,同学很羡慕我,我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由于课程的增多,自我感觉学习优势不如其他同学,知识面也不如其他同学广,在入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考了11名,不理想,再加上选班干部时老师只让我担任了数学课代表,自我感觉受到了冷落,近来情绪低落,睡眠差,焦虑,紧张.现在考试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一回想起来上次的考试就紧张,担心以后考不好,越想越紧张,我想如果不紧张,静下心来做题,也许能考好,所以要求妈妈陪来咨询,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的观察和了解的情况

(1)来访者有母亲陪同前来咨询,情绪有点低落,精神疲惫,但很有礼貌,说话声音清晰,言语表达流畅,有礼貌,无幻觉,妄想,无知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显的求助要求。

(2)母亲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做事力求完美,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要求必须考前三名,老师对自己也要求很严格,所以来访者因为一旦考不好,就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家长。

(3)平时上课集中注意力学习下降,但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较少。

(4)母亲反应平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小性格内向,要强,爱学习,做事认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

(1)求助者目前身体健康,无精神遗传病史,经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疾病。

(2)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一致,知情协调一致,人格特征稳定,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心理痛苦来自学习刺激,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3)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在高中入学不久的考试中没考好,表现焦虑,烦躁,睡眠障碍,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来访者反应不太强烈,内容尚未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来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只持续一个多月,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刺激事件强烈,且内容泛化,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2个月,该来访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对社会功能功能也没有严重损失,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2)与神经症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诊断神经症的标准,该来方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根据许又新教授评定神经症的具体三个标准来讲,第一,来访者病程较短,只有一个月,平一分,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来讲,来访者可以自我摆脱痛苦,评一分,第三,社会功能

轻度受损,评1分,共3分,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五、原因分析

1.生物性原因:16岁,处于青春期女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

2.社会因素: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棒,最可爱,完美的,别人不如我的错误认知,母亲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要求严格,觉得每次考试必须拿前三名,这给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过于看重成绩,因为只有考前三名,否则就感觉糟糕至极,再父母身边长大,交际狭窄,导致性格内向,

(3)上次没考好一直困扰自己。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及母亲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识方式,加强来访者的自信心,改善焦虑,紧张的情绪体验,改善学习方法,多参加集体活动,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七、咨询方法的制定

针对来访者的问题,与来访者协商制定了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确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的问题

1.方法:采用埃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2.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性对这一事件所持有的观念和信念,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这种理论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征,改变来访者的非理论观念,以帮助其解决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

3.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来访者的责任、权利、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匹配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4.咨询时间:50分钟/次,每周一次,共五次。

5.咨询收费:50元/次

八、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16日

任务: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摄入性会谈相关技术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后,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让来访者使其不良的情况得到充分的宣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作业:让来访者记录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出现的想法和观念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0月23日

任务:确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指定咨询目标和方案,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并根据ABC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初步分析,诊断。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根据ABC理论对来访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诱发事件A,进入高中后一些同学的社会面比自己广,竞选班干部不理想,只当了课代表,有的同学见她不爱说话,入学不久考试不理想。不合理信念B,认为自己应该永远是品德兼优的尖子学生,只有考好不能考坏,同学喜欢我,应该主动和我说话,应该当学习委员,不应该当课代表。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烦操焦虑,行为结果为,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下降,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

作业:自己上高中的人际关系和遇到的一些困惑,都跟自己的想法有关。

第三次咨询:咨询时间2012年10月30日

任务: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来访者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根据来访者的作业问题,寻找和确认不合理信念并与其不不合理信念辩论,例如,我初中考前三名,高中应该也是。

作业:举一个不良的例子并进行合理的自我分析报告。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11月6日

任务:帮助来访者建立合理信念,调整不良人际关系,端正学习

态度,适应高中生活。

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过程:检查来访者作业,发现其能列举自己不良情绪的成因和影响,有了进步,重建来访者的合理信念,像你喜欢别人那样去喜欢别人,让你当课代表是你的那门功课好,考试没考好是因为假期你没复习好,考试紧张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以前也有过,但不计较,考试如果越担心就会越考不好,不可能每次都考好,过分担心是一种错误信念,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强化训练等改变认识,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自信,减轻焦虑,调整学习策略,减轻来访者的压力。

作业:要求来访者者尝试与同学主动交流,调查了解其他同学紧张情况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第五次:咨询时间2012年11月13日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引导来访者对咨询过程回顾和评估,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来自己学习成绩就不错,只不过刚到高中课程多,加上假期复习少,只要不太重视考试名次平时扎扎实实学好,考试自然就不会紧张,就会考好,同时帮助来访者重新回顾理性观念,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遇到的其他问题上。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心情比以前轻松很多,不在感到不安,开始与同学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兴趣增加。

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达到预期目的,来访者错误认知得到改变,情绪平静,身体健康,与同学关系良好,期末考试理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

推荐第3篇:体育心理案例

(二)研究案例2 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1.研究目的

作者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2.研究结论

(1)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人格因素的数量可能不一定是五大因素;五大因素可能非正交;缺乏对特质概念的明确界定;因素分析技术的限制;过于笼统,难于预测;未能提供控制和治疗方法。总之,特质概念究竟包括了人格的哪些层面和特质理论家们是否对此已有了一致的意见,这类问题仍有待澄清。

(2)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的思路是采用新的研究模式——利用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预测更为具体的行为。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是指将大特质降解为小特质;将一般情景转为特殊情景;更为具体的行为是指预测行为的个别方面而不是行为的综合结果。

(3)改善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主要表现在预测对象水平、一般情景和特殊情景、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主因素和亚因素的确定。

(4)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中国运动员人格测验。

(5)通过证实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过去,在寻找人格结构中有多少和哪些因素的研究中,特质学派几乎完全依赖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RA)。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证实性因素分析(CFA)来对五大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如Elizabeth,1996;James,1996)。

(6)反复进行信效度检验。特质学派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已经对人格结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因此条件已经允许我们更多地利用CFA来进行不同的假设检验。主要结论为:人格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曾是运动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但到了80、90年代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张力为,褚跃德,1994)。

特质研究未能满足运动心理学家的期望,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想的预测效度。如果我们在前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就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因此,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特质研究之前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是:研究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何在?研究假设是否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预测关系是否具体?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问题可能产生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差距之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之中以及解释某一现象的需要之中;科学问题应当是可解的,即可以得到概率意义上的实证检验(McGuigan,1997)。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新方法的产生总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如前述的证实性因素分析。另一值得注意的方法是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综合采用语言评估、非语言评估、自我评估、他人评估来考察多个因素的结构模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时候,自然应当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方面。我们还需要指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学派有着各自的强点和弱点,不要期待特质学派的发展能够解决运动心理学家面临的所有人格研究问题。

但是,特质学派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特质学派和生物学学派在运动员的心理评定和心理选材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而心理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在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特质学派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在人格的哪些方面有多大程度的差异,而生物学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则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在这些方面会有这样大的差异。我们需要根据研究和应用的不同目的,来寻求不同的理论支持并对不同的理论进行检验。

3.简要述评

本研究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为切人点,以特质和五大因素理论为依据,对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所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发现人格特征在预测运动成绩时所遇到的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过于宽泛的人格特质预测过于宽泛的行为结果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提高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和发展运动领域人格测验的可能途径。本研究以思辨的方式提出论点,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为论据,论述思路清楚、层次分明,所得结论有助于运动心理学家在人格特质的研究中明确方向,最终更好地描述、预测、解释和控制运动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4.文献来源

张力为,李安民.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28~31 (三)研究案例3

个性特质与情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

1.研究目的

Bowers K.S以个性与情境之问交互作用的理论为依据,在1973年撰写了一篇题为昏心理学中的情境论者》的文章,强调个性与情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理论是最令人满意的理论。为证明这一理论的有效性,他研究了1959年以来出版的有关个性特质与情境之问相互影响的ll篇论文和19份资料。

2.研究结论

结果表明,其中占总数12.71%的文章强调个性对行为的作用,只有10.17%的文章强调情境对行为的作用,而强调个性与情境之间交互作用的文章占总数的20.77%(相当于前两类文章的总和)。

Bowers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之一是由EndlerN.S和Hunt J.M.于1966年进行的通过S R焦虑问卷测量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要求被试分别将引起焦虑的11种不同情境中的问题与14种不同的焦虑反应相匹配。

(1)这11种情境是:①“你正要出发做一次长距离的机动车旅行”;②“你要迎接一种新的生活”;③“你将参加心理测验”;④“你正在山边沿着岩壁向前爬”;⑤“在一大群人面前你要站起来发言”;⑥“你要到咨询处去求助解决一个私人问题”;⑦“你正要坐小船出发到波涛汹涌的海面上”;⑧“你要参加一场有许多观众观看的激烈的比赛”;⑨“深夜你一个人走在森林里”;⑩“你正参加一门重要课程的最后一次考试”;⑩“你正要为接任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务去接受面试”。 (2)14种反应模式是:①心跳加快;②有(无)不安之感;③动作慌乱;④感到兴奋和颤抖;⑤想回避情境;⑥出汗;⑦尿频;⑧接受挑战;⑨口发干;⑩变得不灵活;⑩胃部有饱胀感;⑩体验到焦虑;⑩想大便;⑩呕吐感。

以上两部分互相组合可以提出154个题目(1l×14)。要求被试用5级量表法对每一题目作出回答。三个样组中大多数被试的反应表明,只有总分的8%是从个性特质维度(P)来分析焦虑水平高低的;6%是从情境维度(s)来分析焦虑水平高低的;大约总分的29%是通过三种交互作用【P×s,P×MR,s×MR)来分析焦虑水平高低的,即用三种交互作用来解释行为的(图1—5)。另有34%的情况是被试未作回答或者做出不正确的回答,这就是说,人对许多行为还不能做出解释。

Endler和Hunt的研究支持了人的行为是由个性(特质理论)和环境(情境理论)之间交互作用所决定的理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要理解焦虑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情境的约束这两方面的因素。

863423未加说明(或错误的)S与MR交互作用P与MR交互作用P与S交互作用反应习惯(MR)情境61013

图1—5引起焦虑的各种变量所占的百分比

个性

(引自EndlerN s和Hunt J M,1965)

Morgan和他的同事于1979年对世界级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包括摔跤、长跑、划船、自行车等)的个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的是心理生理和特质一状态的方法,即在测量心理变量的同时,测量生理变量;在测量个性特质的同时,测量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成功的运动员与不成功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模式。临床运用的结果表明,用特质一状态测量手段来测量运动员和划分成功与不成功的运动员,其正确度大约可达70%。Silva等人在1981年用同样的测量手段去测查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团体,其正确度可达80%;采用心理生理的方法测量运动员,其正确度可达93%。Lenders和他的同事在1980年也研究发现,步枪射击运动员的心率、呼吸率等心理生理过程以及心理生理同步的度与射击成绩的相关很大。

总之,采用多变量的(即心理的、生理的、情境性的)模式来研究个性,可以更好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变量的结合,能更好地反映出运动员比赛情境中的情况。

3.简要述评

本研究以个性与情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理论为指导,通过S-R焦虑问卷来测量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并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有关个性特质和情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相关论文和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其中占总数12.71%的研究结果强调个性对行为的作用,只有10.17%的研究结果强调情境对行为的作用。然而,强调个性与情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占总数的20.77%(相当于前两类文章的总和)。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个性(特质理论)和环境(情境理论)之间交互作用所决定的理论。如果要理解焦虑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情境的约束这两方面因素。

本研究理论构架明确、设计合理、方法得当、研究思路清晰、结论准确。这一结论为研究运动员个性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4.文献来源 体育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结合专题二 个性与体育运动 中案例2 和案例3 的研究结论,谈谈你对运动员个性研究发展方向的看法。(请两周内交给沈飞)

推荐第4篇: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李某,女,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差,智商属正常水平。该生自小深受父母的百般宠爱,生活无忧无虑,天真活泼,人见人爱。小学

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是在她小学三年级那年,整日争吵的父母终于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父母离异的半年,母亲还能隔三差五地来看她,问寒问暖。但后来,母亲嫁去广州,从此,她几乎与母亲失去联系。而此时的父亲忙于做生意、应酬,极少回家,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不久,父亲再婚了,婚后,继母又为她添了小弟弟。在家里,小弟弟就像是个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从此,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抑郁不欢,疑心较重,不愿参加公益性活动,人际关系较差,同时,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二、案例分析

1、该生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关心、疼爱,瞬间由小公主变成灰姑娘,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的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精神支柱骤然崩塌,油然而生失落感、迷惘感,使她痛不欲生。由于长期不能摆脱这种天生的恋父恋母的情结,总是生活在失去父爱母爱的孤独无助之阴影中,象一只迷途的羔羊,她变得性格消沉失意,不知所措。

2、家人的责备,老师的不理解,同学的嘲笑,导致她总觉得别人看不起她,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的她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的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的‚“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凡事故意漠不关心,做出一付瞧不起人的样子,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使她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3、由于看到疼爱自己的母亲为了幸福而出走,从此对她不闻不问;自己信任的父亲也为了自己的幸福重组家庭,弃之而不顾;看到继母过分地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对她呼来喝去„„父母的所作所为,使她感到他们的自私,感受到了自私对她的伤害,并使她产生了世间处处充满自私的错觉,甚而误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误区。于是她就把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不愿帮父母做事,斤斤计较,而且还把这种不满情绪扩展到生活中学校里,产生怨恨情绪,导致她只求索取,不愿付出的自私心理的形成。

三、辅导方法

1、谈心法:

首先找该生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的挫折,帮助其分析目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结。其次找该生父亲、继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该生的表现及其女儿畸形性格形成的原因,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她,多给她点家庭温暖,建议13 他们从下雨天送伞,天冷拿衣服,举办生日宴等这些细节做起,让她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与她亲生母亲联系上,让她每月写一封信或每周打一个电话给她,让她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抛弃她,还在关心她的成长,让她享受到人间的亲情。

2、角色转换法:

让该生自制两个指套,一个指套正面画上她自己,另一个指套上画上伤害她的人,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两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她自己不满的话,说出另一人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懑和不安,这样可以使她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

3、补偿法:

根据该生独立能力强,能做得一手好菜的特点,老师在家政劳技课及外出郊游时,尽量创造机会,让她适当表现自己的手艺,让她在同学、老师们的赞叹声中找回自信。

4、交友法:

老师让该生多接触些被公认为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同学,让他们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感染她,学会他们处世的态度与方法,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

5、行为疗法:

让该生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鼓励她将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给‚希望工程‛,把旧衣服捐给灾区人民。

②让该生每日提早到校,帮助班上同学抬早餐;打扫清洁卫生,浇花等。

③在家帮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这样,该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受到别人对她的尊敬,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愉快。

6、自我欣赏法:

让她把在二年级时获得的市‚三好‛学生奖状贴在墙上,把参加市小运会获得的长跑冠军奖杯放在书桌上。每当心情不佳或遇上困难时,抬头则看到它们,以拾回自信。以激励自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荐第5篇:领导心理案例

领导心理案例

案例1:雷克的领导风格

雷克在八年前还是公司唯一的一名工程师。随着公司的发展,又雇佣了几名工程师,于是雷克就成了主管人员。由于自己并没有领导工作的经验,各种烦恼接踵而来。

雷克所在的部门规模不大,因此他虽然是主管人员,可仍同工程师们一起干活。后来他实在感到没办法处理那么多文书和日常事务,于是雇佣了莎丽担任秘书,渐渐地雷克发现,自己越来越依靠莎丽处理办公室事务,诸如订购原料、确定任命、制定项目进展计划,等等。而自己则仍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具体业务上,如果工程项目难度大,自己索性亲自动手。

因为雷克太忙,莎丽把本来应该由雷克负责的工作都揽了过去。包括分配任务、处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等等。事实上莎丽安排的工作进度比雷克在百忙之中费好大的劲排出的计划井井有条得多。

一天,莎丽去找雷克商量采用新方法规划工作进度并监测工程进展的问题。雷克听后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但你的工作是当好秘书。我是经理,监测工程是我的责任。”莎丽回答:“你怎样称呼自己与我无关,但为了把部门的工作组织的有条不紊,我干的工作比你都得多。与其说你是部门经理,倒不如说你更像个工程师。”

“你在开玩笑吧。”雷克回答:“我是这个部门的经理,你是秘书。”

“我在这里担负的责任愈来愈多,一直盼望您能提拔我当行政助理。”莎丽回答。

“工程师们是因为我的缘故才接受了你的进度安排。要是没有我在,你什么也别想干成。他们完成了任务,因为他们知道我是经理,是他们的领导!”雷克大声地说。

“我们用不着争论。如果你要我安心与秘书本职,那好,对管理工作我一概不插手。”莎丽回答说:“假如我那么做了,你将不得不放弃业务工作,全力以赴搞管理。”

雷克承担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增加,他感到有必要再任命一个工程主管人员。他挑选了皮特——他手下最能干的工程师之一。皮特很勉强地接受了委任,因为他并不喜欢搞管理。

不过既然接受了这一职务,皮特就一心想干出点成绩来。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他记得一本管理学书上曾讲过,新上任的技术经理最大的弱点就是埋头继续干技术工作,而不可轻易授权给别人。皮特暗下决心,自己决不能那么做。

不久皮特就发现事情并不像书上说得那么简单。向工程师委派任务的事使他进退维谷、伤透脑筋。他们完成的工作,自己必须逐项检查,有时还得返工重干,但如果不授权给他们干,就会出现窝工现象,任务完不成。结果是拖延工期,士气低落。

皮特想,他手下的工程师个个都是过硬的,工作搞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考虑是不是找雷克谈一谈。

兰迪是雷克手下一个工程组织的头儿。他是个友善、健谈的人,喜欢讲故事,经常使全组的工程师们哈哈大笑。本来这也无所谓,但问题是其他的工程师在兰迪的带动下也开始讲故事,于是产生了混乱。更令雷克难以容忍的是,兰迪到其他组的工程师那里了解情况时,他总要讲几个故事,结果使那个组也乱了起来。

不过,兰迪是位刻苦而有效率的工作者,交给他们组的任务,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然而,雷克发现有几个问题被因此而耽搁了,不禁有些恼火。他把兰迪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兰迪先生,我很清楚你每天给你们组和其他愿意听的人讲故事,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不是你搅乱部门的工作,你和你的小组都会得到更高的奖励。” “是的,雷克先生,你认为金钱是唯一的好东西。但是我们已经花费了我们生命的25%——35%的时间去工作,我想应该在期间找到一些乐趣,只有这样,生命才不会显得短促。”

不过,兰迪最后还是同意减少混乱,但他坚持了几天后,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

思考:

1.请分析雷克的领导风格。他的工作作风存在着什么问题?

2.公司需要兰迪这样的员工吗?公司应如何对待兰迪这样的员工?

3.请给雷克提一些有关领导工作的建议。

案例2:雷诺兹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

雷诺兹今年22岁,即将获得哈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位。在过去的两年里,她每年暑假都在康涅狄格互助保险公司打工,填补去度假员工的工作空缺,因此,她在这里做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目前她已接受该公司的邀请,毕业后加入互助保险公司,成为保险单更换部主管。

康涅狄格互助保险公司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仅雷诺兹所在

的公司总部就有5000多人。公司奉行员工的个人开发,这已成为公司的经营哲学,公司自上而下都对员工十分信任。

雷诺兹将要承担的工作要求她直接负责 25 名员工。他们的工作不需要什么培训而且具有较高的程序化,但员工的责任感十分重要,因为更换通知要先送到原保险单所在处,要列表显示保险费用与标准表格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某份保险单因无更换通知的答复而将取消,还需要通知销售部。

雷诺兹工作的群体成员全部是女性,年龄从19岁到62岁,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大部分人是高中学历,以前没有过工作经验,他们的薪金水平为每月1420美元到2070美元。雷诺兹将接替梅贝尔的职位。梅贝尔为互助保险公司工作了37年,并在保险单更换部做了17年的主管工作,现在她退休了。雷诺兹去年夏天曾在梅贝尔的群体中工作过几周,因此比较熟悉她的工作风格,并认识大多数群体成员。她预计除了丽莲之外,其它将成为她下属的成员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丽莲今年 50岁,在保险单更换部工作了10多年。而且,作为一位“老太太”,她在员工中很有分量。雷诺兹断定,如果她的工作得不到丽莲的支持,将会十分困难。

雷诺兹决定以正确的步调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因此,她一直在认真思考:一名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问题:

(1)

(2) 建议?影响雷诺兹成功地成为有效领导者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了帮助雷诺兹赢得和处理好与丽莲的工作关系,你有何

推荐第6篇:心理案例:自负心理

心理案例(1):自负心理

她是小五年级的学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她仍然觉得很苦恼,因为她在班上人际关系不是很好。

她觉得班上其他同学成绩不是很好,还嫉妒她的成绩好,她说:“当我做作业或看书的时候,有同学叫我拿作业给他抄或叫我传递东西,打乱了我的思路,我感到很讨厌。”

一、案例分析

有自负心理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与人交往时,她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明知自己错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观点。做事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关心别人,但却要求别人都能为她服务。

自负性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错误的自我意识造成的。可以说自负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夸大自己的长处,不明自己的短处。自负者往往缺乏修养,以清高、盛气凌人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对人缺乏尊重。

二、指导方法

感激与赞美别人,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自负者来说确实不容易,但只要肯积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青蛙坐在井底时,会觉得自己好大,天很小,但当它跳出井口时,就会发现天好大,自己很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承认他人并且赞美她人,这会改变自负者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感激和赞美。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能够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总是自以为是。让他们能够接受批评是矫正自负性格的关键。自负者能够战胜心理障碍,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飞跃。当你受到批评和冷落,遇到挫折的时候,你要把它们看成是一副良药。尽管药是苦的,你也是痛苦的,但是,把它吞下去,慢慢消化、吸收,你就会发现,哦,我原来是这样的,我也有不足。当你对她人越来越感到满意时,当你坦然承认她人的优点并由衷赞美时,就证明你的自负心已完全纠正。

推荐第7篇: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分析

篇1:2013心理案例分析论文姜赟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姜赟

摘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案例采用心理咨询初诊接待程序,充分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详细了解问题发生发展过程和求助原因,结合临床观察,对求助者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诊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都明显改善,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 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人:李琦,女性,汉族,17岁,高二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性格文静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个性要强。父母均为农民,对求助者要求较高。求助者高一学习成绩优秀,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器重。

1、求助者精神状态

求助者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意识清醒,思维正常,言行一致,未发现幻觉、妄想及其他障碍。

2、求助者身体状态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传染病史,否认有家族精神病史,近期体检无任何躯体异常症状。

3、社会功能

与同学人际关系紧张,上课容易分心,成绩下滑。

4、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人际关系敏感2.1,抑郁2.3,焦虑2.8,测验结果显示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三、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

升到高二后求助者感觉学习压力大,近两个月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失眠,无食欲,由于考试失利自信心受到打击。

2、个人陈述

从小学到高中,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父母对自己也很放心。可是到高二以后,期中考试却只考了班级第18名。老师和同学也没有以前对我那么好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至少应该考进前10名吧,没想到竟然这么糟糕!我觉得同学都在背后议论我,瞧不起我。我真失败透了,还特别对不起父母,让他们都失望透了,爸爸妈妈为我花了许多钱,要再考不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交代,我以后肯定没什么前途了。马上又要期末考了,我不想读书了,我现在一坐在教室心里就感觉很烦,上课总是走神,也无法专心学习,脑子很乱,吃不香睡不好。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有时候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比她们笨。我觉得很难受,所以来找您帮帮我,尽快尽快摆脱目前的状态。”

四、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说话流利。有礼貌,求治心切,合作主动。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幻想。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无精打采,紧张痛苦。

2、求助者同学诉述

李琦以前性格开朗,自从考试感觉没考好后,话明显少了,情绪低落,不怎么搭理人,偶尔和同学交流也会说害怕以后考试还是这样甚至更糟,对不起父母。

五、评估与诊断

1、诊断结果:

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康。

(2)求助者是由于现实压力(考试没考好)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3)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时间;

(4)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率下降;

(5)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内容尚未充分泛化,仅局限与考试有关的范围内;

(6)心理测量量表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结果。

3、鉴别诊断

(1)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求助者心理问题有明显现实色彩,情绪虽然有抑郁和焦虑,但基本局限在与考试相关的部分。父母方面压力很大,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3)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不太强烈的现实刺激即考试不理想引起的,持续时间短,仅一个多月,反应也仅局限在学校,没有明显泛化,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与其他疾病鉴别:来访者无家庭遗传疾病,自幼身体健康,可排除躯体疾病

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 无明显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求助者即将面临高考,对冲刺高考的学习生活不太适应;经历了考试失利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

(3)心理原因:性格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自尊心强;认为自己本身很优秀,一次考试不理想自己就没有希望了,对不起父母等。行

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果,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善抑郁、焦虑、烦躁的情绪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近期考试的创伤性经历和个性缺陷有关。由于家庭教养的方式,导致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过分追求完美。对于考试失利的认知产生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至极,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加上父母对其要求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由此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治疗和矫正,发展下去,求助者将会出现严重的人格障碍。

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

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 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八、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了解具体的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校内咨询免费

九、咨询过程:

(一)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1)诊断阶段 (2)咨询阶段 (3)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篇2: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申请者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未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引发的与焦虑有关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女性,安徽某大学学生,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自我评价低,为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学习,出现焦虑、失眠、多梦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可以正确看待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性,22岁,大学本科,未婚,安徽某大学学生。身高1.61米,体重53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因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心情烦闷,失眠,自己独自来诊室咨询。

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焦虑,人格相对稳定。

身体状态:失眠、多梦,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功能状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为63分,SDS标准分为54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失眠,多梦近一个月。

个人陈述:“我一直属于学习好的,所以这次失败让我的心里难以接受。” “身边的同学很多都考顺利进入复试,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还没我好,所以在同学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和同学们

交往,特别是听到他们讨论有关考研的事情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独处时,觉得压抑,焦虑,苦闷,也不想与家里人交流。”“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感觉没有什么效率,到了晚上,独自想着今后的事情,无穷的烦恼不断涌现,为此情绪更加消沉,会因为小事对母亲发火,经常失眠”。

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家庭教育比较严格,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上了大学依然如此,在班级里还曾担任班干。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活动,也多次得奖。每年因为成绩优异都拿过奖学金,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但是由于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夕都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成绩不如别人。据求助者诉说,这次考研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但在考试的前两天,由于心情紧张而未能保证睡眠质量。

考研结果出来之后,求助者未能过初试,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顺利进入复试,这让从小成绩优异的求助者难以接受,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看到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心里就更加难过。渐渐地,求助者不愿与人交往,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有关考研的事情,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与家里人沟通。

王某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心满满却意外失利,让一直顺利的她觉得很抬不起头来,渐渐地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真没用,经常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疲乏等感觉,学习的专注程度都受到了影响。学习刚刚开始,就会由于不安而中断。

三、咨询师观察与了解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愁容满面,烦躁不安。说话思路清晰,谈及考试时显得非常不安,精神紧张。求助欲望较为强烈。

求助者说她对未来毫无把握,对此深感烦恼,最近情况更加严重,经常失眠,易发脾气。现在学习状态不如以前,经常在学习的时候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发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求助者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

多梦等。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强,态度恳切。 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考试的压力),自己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另外,时间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生物学因素:无。

2、社会性因素:考试失利。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1)认知因素:“一次考试不能通过就证明自己整个人很失败”的错误观念。(2)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因考试着急却不知怎么解决。(3)个性因素:个性特征好胜,比较挑剔。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是由现实因素(考试失利)激发的。

2.焦虑、紧张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个月。

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4.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鉴别诊断:

求助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故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短,只有1个月,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不良情绪体验在控制范围内,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轻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重新树立信心,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能够正常学习与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增强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强烈的求助动机,该案例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的原理是:这种方法旨在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进而消除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要求求助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配合咨询师的工作。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

篇3:《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5.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

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

1.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

2.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

3.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 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

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

(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

《心理案例分析》出自:百味书屋

推荐第8篇:心理诊断案例

20081118三级案例九: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31 岁,大专毕业,无业。

案例介绍:刘某从半月前开始,不知为什么,在街上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就会掉头往回走。现在从家出来后,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回不了家。为解决出门后回不了家的问题,被家属送来就诊。

家属反映情况:刘某,大专毕业后曾在一家酒店工作,后因报酬问题辞职,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至今未婚。22 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觉得精神无寄托,开始信奉基督教并认了教父、教母。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今天来需要我向你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刘某:我特别害怕街上汽车鸣笛的声音、汽车刹车的声音。我觉得我不是用耳朵在听,好象是用脑袋在听,别人听到的是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是很有层欢的多个声音。

心理咨询师:你是用脑袋在听?

刘某:是的,我害怕听到那些声音,听到后我的脑袋有几秒钟是一片空白,我就不知道我出来是干什么来的了。

心理咨询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刘某: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是我害死的。

心理咨询师:因为什么这么说?你父亲去世前的身体状况如何?

刘某:我父亲有肝癌和肺气肿,但一直治疗得很好。是我那时状况不好,所以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

心理咨询师:你父亲的病情和你的祷告有关?

刘某:是,我父亲相信和依赖我。可我在主面前祷告不灵了,所以就是我害的。 心理咨询师:让家属带你到精神病医院做做检查好吗?

刘某:我不想去,我也听到过别人这样说我。

单选:84、刘某的症状中有()

(A)自罪妄想(B)幻触 (C)夸大妄想 (D)幻视

单选:85、“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提示刘某存在()

(A)主客观相一致 (B)妄想(C)主客观不统一(D)幻觉

多选:86、刘某的异常心理症状包括()

(A)思维内容障碍 (B)思维贫乏 (C)感知综合障碍 (D)思维迟级

单选:87、该案例中刘某的幻觉属于()

(A)内脏幻觉 (B)真性幻觉 (C)躯体幻觉 (D)假性幻觉

单选:88、心理咨询师了解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B)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C)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D)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

单选:89、心理咨询师结束谈话后应将诊断结果告知()

(A)求助者本人(B)求助者的领导 (C)求助者家属(D)求助者的朋友

单选:90、本案例中对刘某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恐怖性神经症(B)严重人格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D)精神病性问题

20081118二级案例四:

一般资料:王某,女性,22岁,公交车售票员。

案例介绍:王某由其母亲带来,主诉两年来经常被人盯着看,她实在忍无可忍,现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王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什么人盯着看你吗?

王某:太多了,我都受不了,他们怎么偏偏就看上我,我又不漂亮,家庭条件也不好,怎么可能呢,我卖票的时候,满车的男士都盯着我,他们都喜欢我,说我善良漂亮。我师傅的孩子还说要和我谈恋爱,我是个真正过日子的人,我去他们家。他们全家人对我特别好,可他都结婚了,干嘛要那样对我?

心理咨询师:他怎么向你表白的?

王某:没有,我该找谁说去呀,我天天对着空气说话,那些声音不停地往我耳朵里灌,我真的受不了,我不想搭理他们,可他们总要来烦我,我要找他们算账!

心理咨询师:你经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吗?

王某:是的,我经常听到楼道里,窗外有叫我的声音,我都烦死了,我根本就不想理他们,可他们就要缠着我,我现在上一个漫画制作班,我都无法上课,我还常常用丝巾勒自己的脖子,直到快窒息,还用矿泉水瓶子砸自己的脸,我太烦了!公路上的各种车还老跟着我,他们干嘛老跟着我!

单选:

31、王某目前属于()。

(A)心理健康(B)心理不健康(C)心理正常(D)心理不正常

单选:

32、王某认为车里的男人都喜欢自己,表明其()。

(A)关系妄想(B)嫉妒妄想(C)钟情妄想(D)夸大妄想

多选:

33、王某的精神症状包括()。

(A)关系妄想(B)错觉(C)钟情妄想(D)幻觉

多选:

34、王某用丝巾勒自己脖子的行为表明其出现()。

(A)倒错行为(B)怪异行为(C)冲动行为(D)发泄行为

多选:

35、王某的特点包括()。

(A)有思维内容障碍(B)不伴有人格缺陷

(C)病程长幼年起病(D)社会功能有损害

多选:

36、对王某可以考虑的诊断包括()。

(A)焦虑性神经症(B)人格障碍(C)恐怖性神经症(D)精神分裂症

单选:

37、王某说“公路上的车老跟着我”说明其存在()。

(A)关系妄想(B)钟情妄想 (C)迫害妄想(D)特殊意义妄想

单选:

38、对王某所说“我师傅的孩子还说要和我谈恋爱”心理咨询师的判定是(A)与事实相符(B)需要核实(C)与事实不符 (D)无法判定

多选:

39、心理咨询师可对王某()。

(A)进行摄入性会谈(B)进行认知矫正

(C)整理资料与评估(D)制定咨询方案

多选:40、从本案例判断,王某存在()。

(A)思维被播散(B)思维被洞悉(C)强迫性思维(D)病理性思维奔逸

推荐第9篇:心理教学案例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一、教学内容: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等心理现象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既善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个性、不盲从。

三、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全面地和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诱惑是什么?古人说:诱惑如陷阱,会把人毁灭;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那么诱惑你的到底是什么呢?

(1) 导入:一天傍晚,一批从汽车上下来的旅客,远远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在广场上专注地抬头仰望天空。这群人感到十分好奇,也不禁都抬头搜寻起来,但什么也没有看见&&路人越积越多,一大帮好奇者聚集在一起,抬头看着天空。最后终于有人忍无可忍了,大家究竟在看什么?究竟在看什么?问来问去,最后问到哪个年轻女子。她羞涩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在流鼻血。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摇摇头,一哄而散。问:为什么什么也没看到,还有那么多人聚集在那看呢?这一哄而上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呢?

(2) 情境再现:《生活的点滴》

情景1:晨读课上书声琅琅,平时不怎么喜欢读英语的舟舟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念了起来。

情景2:小强发现自己做出的数学题与其他许多同学的答案不一致,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答案改了,结果却错了。

情景3:班里许多同学过生日大摆宴席,似已成风,后天就是沈飞的生日了,他心想:别人都这样过生日,我也不能例外,但是囊中羞涩&& (3) 教师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并且存在好奇心。它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成语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别人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人云亦云,随大流&&这就是从众心理的表现。大家想一想,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从众心理?

1、请学生举例谈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从众心理。10分钟。

2、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众心理的好处和坏处。5分钟。

3、点名各组的学生组长进行发言。5分钟。

4、教师进行总结: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4) 感悟交流:有时候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是相伴而生的,请欣赏一篇关于好奇心的作品。

一、学生表演节目-朗诵:《好奇的思绪》

当第一条泥盆纪古鳍鱼过腻了在树上爬来爬去的生活而对陆地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便爬下树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这也是好奇。

是的,是好奇心让地球有了高级生命,让世界有了更高级的生命。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颤颤地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生食的境地。这是因为好奇。 当古人看到石块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猛然有了钻燧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生活的束缚。这也是因为有了好奇心。

是的,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看到多彩。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地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个,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当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便开始致力于鸟儿的研究。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这是因为好奇。

是的,都是因为 有好奇心,才使人类更快进步,有了更高的文明。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天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那圆圆的月亮,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是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十倍的努力去研究,终于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这些都是好奇心。

当人们面对09这十个数字组成的世界是如此纷繁复杂绚丽多彩时,便有人去幻想他们的妙处,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这个猜想,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也是因为好奇。

是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姊妹,它消除人类的无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

二、学生表演节目-情景表演

从前,有个人捡到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如何,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早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是总是在想:这盒子里究竟是装了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经受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盒子里面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犯罪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这个情景模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请问:这样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吗?

讨论归纳: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呢?

2、你曾经对哪些事情产生过好奇心呢?

3、你是否愿意永远拥有好奇心?请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好奇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诱导人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世界奥秘的大门,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好奇心,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又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好奇心,趋利避害。在21世纪在,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融入社会,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作为学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的追求吃穿,应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对外面的种种诱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无知出偏见真知出灼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做一个自尊心强、自信心足的人,善于控制自己、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六、教育反思: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就是做的这个工作,平凡而琐碎。

推荐第10篇:心理案例分析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她摆脱了“绿眼妖魔”的桎梏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忧郁的背后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 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她喜欢读书但又怕上学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

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

案例介绍

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世界走走,让他感受一下大人的工作环境,对他进行理想教育,使他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三。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张某在电脑上的优势,让他担任电脑管理员。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同时此时也趁势指出他的不足,让他迎头赶上。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张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体育课上的事,事后也去向老师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得到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辅导效果

王某在老师的帮助及家长的鼓励下,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兑变为引人注目的学生。他在这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更感到自己也占了一份空间。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为坚持自己的真理而与人辩论。充满自信使他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课堂提问复杂问题时,同学们都说:“王某上!”王某更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我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案例介绍 王红红,女,某职高学生。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王红红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王红红接着对我说:“我自己长得不好看,我很自卑。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她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当我拾金不昧,做了好事不留名,后来失者通过其他渠道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受到学校表彰,上台领奖,下面却有人说道,‘她怎么也能上台领奖,为什么这样的好事都给她遇上。’我听了心理很不好受,难道我就不能与别人一样生活吗?‘我就低人一等吗?’”

说着,王红红忍不住淌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我连忙给她递上纸巾,轻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讲。”她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直擦着眼泪。趁这工夫,我仔细端详了她。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校服,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有些蓬乱,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凭直觉,我感到王红红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案例分析 通过王红红的述诉,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她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认为是自卑的个人的“理想我”与“实际我”失调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心中构想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希望自己的学习出类拔萃,自己的容貌人见人爱,希望老师经常表扬自己,父母在日常的言谈之中,对自己倍加赞赏。一旦自己的现实中的表现达不到“理想我”的要求,“理想我”与“现实我”严重失调,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产生“我不如人”的感觉,产生自卑心理。 辅导方法

针对王红红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1、帮助王红红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王红红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她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王红红,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王红红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王红红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王红红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

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王红红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王红红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3、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红红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辅导效果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王红红宣泄她自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使她对我的咨询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信任。 他怕见重点中学的同学 案例介绍

王某,男,市某职高烹饪专业高一学生。父母是普通工人,他是个养子。初一年级时从朋友处得知自己是被人抱养的,从此便抱怨父母隐瞒自己身世。虽然养父养母视他如掌上明珠,他却与养父母关系疏远了,害怕别人嘲笑他是“养子”而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内向。特别是中考仅差几分而上不了普高,原先考重点中学读大学的理想破灭了,他对读职高也失去了信心,很少与同学交往,特别害怕看见读重点中学的同学。 案例分析

王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心情复杂而敏感的时期,而养父母一直隐瞒他的身世,一旦得知真相后,便对养父母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与养父母关系疏远。

凡是养子,一般自尊心较强。中考失意,使他又一次心灵受到创伤,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往,更害怕看见成绩比自己好的读重点中学的同学。 辅导方法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王某谈心,使他对老师信任。全面了解王某心理状况,对症下药,给予开导,并夸奖养父母对他的关心,惭惭改变他对养父母的看法。

2、家长配合:通过家访与养父母沟通思想。要求养父母以积极态度对待养子的疑问,让家长、孩子统一认识,即使不是同一血缘,只要心灵相通,也能建立起深厚亲情。

3、自我接纳:征求养父母的同意下,让王某经常去拜访亲生父母,王某生日或节假日,亲生父母、养父母一起与王某过节庆祝,使王某感到自己有两对父母比别人幸福,以消除自卑感。

4、发挥特长:根据王某的爱好特长,让他参加食品雕刻小组,并叫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上重点中学的同学,以增强自信心。

5、阅读指导:推荐阅读本校《职高生成功历程录》,使王某认识到读职高并不比别人差,读职高同样有前途,照样可以考上大学,自己和读重点中学的同学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王某与养父母的关系亲密如初,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他的雕刻作品《龙凤相争》在校园艺术节中获二等奖,更可喜的是在重点中学的同学生日时,他自制

生日蛋糕前往庆祝,不再害怕看见重点中学的同学了。 情绪辅导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

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

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

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第11篇:心理案例分析

李某,女,15岁,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第12篇:心理教育案例

心理教育案例

一、基本情况

贺博睿,男,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

分析

1、父母在运城市里打工,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1) 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2) 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1)帮助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2)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整理书包,学会记笔记,学会提高学习效率。

(3)家庭作业的管理:鼓励家长运用一些方法,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认真记录家庭作业的内容,适当辅导,规定时间按时完成,对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等,并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对加速学习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3、行为矫正。对于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孩子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贺博睿,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1)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2)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辅导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总结

面对贺博睿同学的实例,让我更加认识到中高段学生的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第13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500字)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范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t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vt?v0,加速度a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物理教学案例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前 言

本课题是针对高二分班后物理科学生设计的,他们已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课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实验基础,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 2.能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并安装实验器材,正确进行实验;

3.通过实验认识测量的意义,理解误差并能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学习用图线法处理数据的规范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对实验课题展开讨论,提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2.展示学生写出的完整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评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思; 2.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法指导

本课题为实验专题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1.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是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方法要具有可控性、精确性、简便性。 2.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创新潜能。“条条道路通罗马”,通过探究,理解实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探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第1课时)

(一)开设物理实验专题研究课的意义 1.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先从实验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和归纳,上升为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和新的实验事实发生了矛盾,就必须对原来的理论加以修改。这样, 物理学就获得了新的发展。 2.物理实验课的主要特点为实践性

理论学习模型多,如质点、点电荷等。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要尽量符合实际。实践性还表现在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把实验原理、仪器装置、方法都看明白了,不必动手测量和计算。或者只是粗测和计算一下就完成了实验。这样不能了解实验课的真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对实验课的认识不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过于机械,基本上是应付。导致学生能力差,高考实验题得分很低。

(二)、分小组展开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将测电源电动势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然后各小组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法,写出实验原理。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教师拿出一个电池,提问:如何测它的电动势?能不能用伏特表直接测量? 学生回答:不行。因为这样测的只是路端电压而不是电动势。

学生: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践经验得知,这儿也可用伏安法。

教师:此法可行,哪个小组愿用这种方法测量?伏安法有几种接法?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原理和步骤,作误差分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比如,改一下条件,只给一个电流表,不给电压表,能否进行测量?

可见测量的电动势没有系统误差。内阻的系统误差为。当电流表内阻很小时,即时,实验中应选用较小的电流表。鉴于

中学实验设备有限,与相差不会太大,而与相差则很大。因此选用内接法。

(1)若用两定值电阻,单刀双掷开关。此方法类似于电流表法中的第一种情况。这儿不再重复。 用一个电阻箱,如图3。

系统误差源于伏特表内阻。误差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比较繁,这里不作计算。要减少系统误差,应尽量选择内阻较大的伏特表。

教师:好。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这里老师介绍一种新方法,共大家参考。 如图4所示, 用电源输出功率求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负载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当即时,有极大值。测量几组u、r值,并求出相应的值。作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值对应值即为。再由 ,求出电动势。

外,由曲线还可看出电源输出功率和外负载的关系。

二、学生分组实验 (第2课时)

学生拿到实验方案后,自选所需器材,分组完成实验。要求学生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①由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②完成实验操作。

③自行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④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⑤作简单的误差分析。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建设性改进意见。每个小组课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点评 (第3课时)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作讲解,教师点评。

四、作业

利用下表中所列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电路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分析和解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等方面的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要素,体会实验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电场知识的重要应用,注重分析判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掌握运用力的观点和能的观点求解带电粒子运动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本思路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度比较大,能力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基本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本思路: 1.受力分析。

2.运动轨迹和过程分析 3.解题的依据

(1)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2)能量的观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动能定理: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

二、带电粒子在典型场中的运动形式。1.在点电荷电场中: 2.匀强电场中:

在点电荷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可能有那些?并举例说明。 在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可能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判断与分析

教学实录.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确定运动性质。

思考:带电粒子-q的初速度v0恰与电场线qp方向相反,情况怎样?若初速度v0恰与电场线qp方向垂直,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解析:带电粒子-q受力有什么特点?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的关系怎么样?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四、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方法 1.运用牛顿定律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五、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

由于带电质点的重力不能忽略,因此带电质点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使带电质点产生加速度;合力的作用效果在位移上的积累使带电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合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使带电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带电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运动问题。

六、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电现象及电容器充、

和额定电压的概念;与方法:

电容器 电容

一、知识与技能 1.列举实例,指出常用电容器,写出其符号; 2.复述什么叫电容器,叙述电容器的作用、构造,电容器的充、放放电时能量的转化; 3.识别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击穿电压

二、过程1.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实验操

4.观察、识别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并能顺利拆卸电容器。作等一系列探索过

程,使学生掌握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问题小组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领悟

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演示实验,注意观察识别电容器,接受通过观察实物来 3.愿意对教师与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7

2.激发学生对电容器的兴趣;

物理教学案例

----------《气体的能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和评估。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课前准备

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马徳堡半球实验。

分实验小组,自筹实验器材,教师准备一些备用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引入: 我首先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吸气时,水会喷上去,为什么?要想知道其中奥秘,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吧。

学生甲组:先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掉了下来。(学生哄堂大笑)

然后,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学生惊讶)

我问: 纸片为什么能托住一杯水,而托不住一杯空气呢?

学生答: 玻璃杯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我问: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乙答:当吸盘轻合在一起时,里面仍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内外都有大气压,作用相互抵消;当吸盘挤在一起时,里面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外面的大气压的作用下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我问: 这个实验与哪个著名的实验相似?

众生齐答: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相似。难怪,马德堡市民都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我问: 为了让学生直观确信大气压是相当大的,我拿了一只吸盘紧紧地压在黑板上(选在非常光滑的地方)。然后,将一个同学的书包挂在吸盘钩上,吸盘稳稳地提着它。学生领悟到:难怪大气压叫做大气压呢。其余小组的同学继续展示你们的实验,让每个同学一饱眼福。

学生丙组:取一玻璃瓶,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没能落入瓶内。然后

学生答: 生鸡蛋蛋壳粗糙与瓶口接触有小孔,空气容易从小孔进入瓶中。另外,蛋壳易碎。熟鸡蛋表面表面光滑,能与瓶口紧密接触,且摩擦小,易形变,大气压容易将其压入瓶中。

学生们带着问题思考,真正领悟了其中的奥妙,并感想其中蕴涵着许多的学问。 学生问: (奇怪地)为什么两次不一样?

我问: (很多学生不知其因,故点拨一下)罐内的水沸腾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答: 大量水蒸汽。

我问; 水蒸汽遇冷会怎样变化? 学生答: 会液化成水。

让我们回到刚才演示的喷泉实验。吸气时,水为什么会喷上去呢?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启发学生总结一下,通过实验,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强。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我们能否测出大气压强?许多学生说当然能测出大气压强。于是,我们就给学生介绍了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过程。并说因水银有毒,就不必重复演示一遍了,请大家相信这个事实。课后,大家能否设计一个测量大气压的实验。现在人们已制造出几种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已方便多了。

10

天 体 运 动

--------教学案例

银河系等的运行;

秘的宇宙.

1 知识目标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能力目标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星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球、太阳系、情感目标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难点:天文学知识教学过程: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2、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

c、公转速率 变大 b、公转周期

变小 变大 d、公转角速度 变大

解:根据“宇宙膨胀说”,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运动,这种学说认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公转半径逐渐增大,a答案错误.又因为地球以太阳为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减小时, 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

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典型例题2: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亿千米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3.6×1035kg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目标

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能够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法建议

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

一、历史的回顾

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

2、伽利略理想实验:

(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3)介绍伽利略.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3 于什么状态无关.的原因.

4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注意:(通过实例分析) (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 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 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

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从简单问题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速度—时间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根据具体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阐述了从简单情况入手,及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 教法建议

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认真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化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度变化不等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图像的处理.

主要设计:

12图像的建立过程.

2

3 4(显示速度计)

5—15的动态效果(配合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 (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情况引导同学: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 引导同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

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引导同学发现“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特点.

7、举例:

①速度改变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情况.

②经过相同时间,速度改变不相等的情况.

8、小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探究活动

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将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

物 理 教 学 案 例

第14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摘要:

陈X,男,13岁, 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 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 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初二 逆反心理 辅导教育

该 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 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 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 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 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 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 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 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 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陈X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X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陈X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辅导》 杭州师范学院

《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案例分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情绪辅导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 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 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 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 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 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 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 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 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

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 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 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 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 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 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 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 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 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 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 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她摆脱了“绿眼妖魔”的桎梏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 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 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 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 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忧郁的背后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 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 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 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她喜欢读书但又怕上学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 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 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 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

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 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 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 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 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之二

小王是某校初二年级学生,现在除学校正常学习外,请大学生做全科家教辅导。现辅导已有一个学期,小王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妈妈很着急。

小王妈妈是一位个性极强的职业女性,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中考升入本校高中部,将来出国发展。妈妈总是说孩子很听话,很愿意学习,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因此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能对孩子有所帮助。

小王入校时成绩是班级12名,之后成绩下滑,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前列。上学期期末35名。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希望通过辅导能弥补所缺知识,在安排家教课程时主动做现在的安排。

学生对现任各科辅导老师很满意,认为对自己学习成绩提高有帮助,愿意接受辅导。咨询师对其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学生也欣然接受。但现在感觉时间安排太紧,安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能出去玩,也没有时间玩电脑,喜欢待在学校,回家就感觉很无聊。

学生现在作息时间安排较合理,学校作业不多,每天睡眠较充足(学校每天可在宿舍午睡)。每天下午在学校有蓝球训练,晚上听课略有些疲劳,可以坚持。平时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科学课所授知识(学校)约20%听不懂。

引 导学生思考:之所以老师讲课有听不懂的地方,学习成绩上不去,是因为所学知识点有遗漏,需要加强辅导,弥补所缺知识,成绩就会相应提高。现在是最艰难的时 候,除英语外,三科都需要加强辅导,课时比较多,时间确实很紧,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成绩提高了,听讲效率会提高,学习相应轻松,其他课程会象英语一样,也 不必要再象现在这样强化辅导,属于自己的时间会多很多。

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认可,同时说明:即使成绩提高,妈妈还是会安排辅导,不会减少,因为妈妈强调过初三更紧张。提及此,学生烦燥不安。

对期中考试进入前25名,学生有信心,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期末进入前15名,学生认为可能性不大,觉得自己与排名前列的学生差距较大。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王是个表面很听话的孩子,妈妈说的从不反驳,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表露。小王现在正处于第二反抗期,有独立自主的愿望,但从小妈妈的强势使他没有表露的机会,也不敢表露。

小王现在的学习态度是主动+被动。被动占大半。 主动:有提高成绩的良好愿望,并付诸行动。

被动:只能听从妈妈的安排,不管是否愿意。目前学生每周七次辅导,加外面两次,尤其周末,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妈妈很着急,担心孩子成绩上不去,不能升入本校高中部(本班前22名直接升高中)。妈妈将此压力不断地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一方面没有把握进入前15名, 一方面感觉成绩提高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目前是在一种无望的心态中学习。表现为:学习不积极,不在乎,如作业有时没完成,考试时因数字难以计算而放弃做 题。并且说明,咨询师即使给妈妈提建议也不能改变这一切,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即妈妈的说教。这是学生现在极反感的一件事。

与小王妈妈交流心理辅导详情,给家长如下建议: 1.和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2.给孩子心理减压,并适当承诺,即成绩提高会减少辅导课程,或者取消辅导。

3.强化眼前学习目标,即进入前25名。4.孩子正处发育高峰期,学校伙食外加强营养。

5.多看到孩子的优点、长处,及时肯定、鼓励,避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一味指责否定。6.避免说教。

同时咨询师与各科辅导老师联系,对各科老师提出如下要求: 1.对小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辅导; 2.把自己在中学时的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3.将咨询师对学生的引导进行强化;

4.根据学生现在成绩制定出期中考试各科成绩目标,高出学生现在成绩,但不要高出太多,是孩子认为能达到的一个目标。

家长表示感谢,希望能给孩子经常提供心理辅导,家长会尽力配合,共同促进孩子提高。

一位女中学生觉得自己心理有缺陷学生,人际关系淡漠、学习精力不集中、并且缺乏自信心等,为此特意给心理专家写了封信,请求帮助。班主任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认真了解该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了该学生的心理状况;制订了克服该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对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个别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一封学生来信

佳(化名),女,18岁,现为高三年级学生。高一下学期,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一节。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到半学期的时候,佳便给省教科所写了一封信,省教科所曾老师将这封信的复印件转到佳的学校,学校把又它交给了佳的班主任。

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组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佳,是某中学高一.六班的学生。我是一个生活得痛苦的学生,并且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心理有缺陷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所以我想向你们咨询一下心理健康的方法,我想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快乐、单纯。请问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如果你们愿意,请允许我问几个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我总和周围的人有一层隔膜,尤其是同学之间,在他们面前我总是很内向,不知该和他们谈什么,做什么。导致高一快结束了,我在班上还是孤独 的。我很羡慕那些性格开朗的同学,我也试着去改变内向的自己,多和同学们交流、游戏等,可我总觉得他们不喜欢我;当他们有困难时,我想尽力帮助他们,可他 们总是避着我;无论我如何与之坦诚沟通,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有时我和某同学做同一件事时,大家都竭力帮助他,根本没人理会我,我真的很孤独,很伤心, 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所措啊!这难道是我平日性格内向所致吗?我与别人(亲戚、同学、老师)在一起时总是不知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很想让大家了解 我,关心我。我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怎样和别人相处,我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2、学习问题:我上课总是爱“走神”,这种不良现象是我初中没有的。可不知为什么,我现在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神,总想着以前的一切。成绩直线下降,我该怎样解决呢?学习是我现在的工作啊!

3.我还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是自卑,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也是我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一点小麻烦我就觉得自己克服不了,让别人去处理,总不像以前那样相信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怎样才能拥有自信心呢?

4.我上高中后整天都觉得很困,只想睡觉,都快不认识以前那个只需休息5个小时而精神充沛的自己了。我是属于心理上整天想,困乏,身体上却兴奋、舒适。我该怎样找回以前的自己呢?

叔叔、阿姨,现在我百思不解的就是以上4条心理疾病,这也是我现在最大的困难,我要趁早还自己心理健康,我还要为明天去拼搏。,我现在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呢?我最担心的就是: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与周边的人相处融洽,才能找回我的友情和亲情?

请你们帮助我一下,给我一点好的建议,行吗?谢谢! 祝: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佳

2004年3月24日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建议

四川省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曾老师把佳同学的信的复印件返回给我们时,同时给出了如下建议:

你校高一学生佳写了封咨询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信,读后觉得该生确实存在不少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单靠学生自己是难以解决的。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帮助。由于我对该生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清楚,故提出如下建议供你们帮助该生时参考。

1.此事不可对外渲染。学生信任我们,告诉实情,我们有责任保密,特别不能让她的同学知道。在校内,学校领导、学生班主任、家长应该对此了解。

2.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帮助学生。班主任、家长要以理解之心,关爱之心获得学生的信任,进而与之沟通、谈心,分析问题,共同制订改变问题的措施。

3.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多疑,加之学习压力大,校园生活单调,同学关系以及家庭关系(如贫困,父母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问题的产生。对策:(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2)同学关系的调整;(3)丰富校园生活;(4)加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开展各种活动,协调人际关系;(5)了解家庭背景,协 调家庭立场等;(6)最重要的是要多与学生谈心,沟通,交流,关心她。这些建议只是原则性的,学校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省教科所 曾老师 2004.4.12

三、一次师生谈话

一 天下午,班主任找佳“闲聊”。从“高二分科”准备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开始,佳告诉班主任,她准备选择文科,原因是物理、化学、数学相对来说学起来困难一些。 趁此机会,班主任询问了她是如何学习的,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且告诉她:“高中和初中不完全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数学,初中每次考试起码90多分,高中就只能及格或者多一点点,就是因为要求不一样,初中考高中,数学就非得90以上,而高中考大学,及格左右就行。而且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数学是最难的一科,最难的一科都能够达到标准,还怕不行吗?。”

“我发现你最近上课的精力不够,是不是晚上睡晚了,什么时候睡觉的?”班主任继续问。她说“每天都是12点”。“难怪这样,你可不可以提前到11点左右睡觉,高一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得那么晚”,班主任说。

后来又问到她上学期期末考试名次,她说“18名”。“半期考试是40多名”(实际是45名,入学是32名)”。于是鼓励她说“提高得不少,争取这学期期中考试保持,最好再上升一点”。

„„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谈话接近40分钟,后20分钟她的眼角含着泪水,笑着和我们说话。是找她谈话感到惊讶流泪呢还是觉得她的那些想法太偏激而落泪?还是觉得我们好象知道她的秘密而流泪?但可以看得出,她是高兴和我们谈话的。

这次谈话没有涉及到人际关系方面,但却了解到了她的家庭情况。父母和她三人,都是农民(该班绝大多数是城市户口)。妈妈是个残疾人,亲生爸爸外出打工时,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死了。她的继父是她亲生父亲的弟弟,先照顾她娘儿俩,后来与母亲结婚,而且没有再要孩子(我们这里的农村是可以生二胎的),对佳很好。

这样的谈话,经过了多次,都是按“心理疏导小组”制订的计划进行的。

四、原因与对策

(一)原因

佳同学存在的心理困惑是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封闭性、内向性。中 学生进入高中后,身体增长的速度减慢了,各项生理指标已经接近成年人。感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事物有目的性,而且全面而深刻。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开始探 究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他们对于集体生活更加关心,寻求着真正的友谊,渴望着被人理解。但是,高中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封闭性、内向性,心 中的秘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佳同学之所以不把自己的困惑告诉老师而选择请自己不认识的编辑帮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原因就在于此。 2.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女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同学、与父母、与教师的关系。其中最易出问题的是同学关系。女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困扰女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

3.高中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经验的制约及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富于幻想的色彩,不切实际的情况十分常见。他们从不同学校、班级进入高中,大多有一个好的理想。在原来的学校,他们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往 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很高。但是进入高中后,高手如云,曾经的理想与抱负似乎问题难如人意,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因而容易产生挫折感,如果不能正确认 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就会陷于痛苦的矛盾之中,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受挫,越是矛盾,越是不能直面困难。

4.佳同学的心理问题,核心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不敢与别的同学交流,感到孤独,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走神等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她的一些苦恼——“他们不喜欢我”、“我觉得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根本没人理会我”,更多的只是一些主观上的感受。佳同学信中说,“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是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也是我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一点小麻烦我就觉得自己克服不了,让别人去处理,总不像以前那样相信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也有可能是“入学适应”困难,学校变了,环境变了,经过长时间熟悉的同学分散了,学习的压力大了,学习的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她心理上产生压力。

5.由于性生理的发育,给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性生理的发育容易产生一种惶惑之感,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忐忑不安,身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心境中,导致自卑、封闭、多疑等不良倾向。或是过分地依恋少年时代、依恋成人的关怀和保护,自觉、不自觉地不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家庭的特殊性、入学适应困难等都容易出现“不象以前那样什么困难都能够克服”,“上课精力不是很集中”等现象。

(二)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关心呵护学生,给予贫困助学,给予精神鼓励

我们给佳同学争取到了每月50元助学金,学费400元减免的优惠,让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要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影响学习。

我们认为,物质上的赞助是不能真正解决她的心理问题的,贫困也不是她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通过师生个别谈话、课堂师生交往等不同的形式特别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之心,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激发出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

同 时,我们知道,过分的关心和帮助有时会恰得其反,会进一步加大她的心理负担。因此,“个别谈话”、“课堂交往”必须是客观的、真诚的。要有它“采用”的大 环境,该班已经具备了这种前提,就是每学期班主任至少与学生进行一次个别谈话,而且每到半期考试结束,该班还会每次与三五个同学一起分析、总结前半学期的 学习情况。我们抓着这种大环境有目的的给她鼓励、关心和帮助。

2、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人 们都有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需要。学生取得成功,可以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赞许,提高自己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 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让佳同学“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的措施。

⑴教学降低重心,重视基础。在 高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有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较高的要求,导致不少同学产生高中学习“难”的感觉,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 我们觉得“降低重心,重视基础,提高能力”才是符合民族地区教学特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近年来的某些高考原题,让她知道“我现在就可以解决高考题 了”;考试中严格按照“352”的要求命题,让她和她的同学们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⑵课堂上创造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让她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她发言等,让她知道“我的回答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还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⑶给予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我 校执行的“文明值周班”制度,每班每学期至少值一次周,主要任务是协助值周教师检查两次大扫除、日常校园清洁的清理、升国旗仪式上的“国旗下的演讲”等。 佳同学在第三学期的“协助值周检查大扫除”中圆满完成任务;在第四学期的“国旗下的演讲”中代表该班的演讲得到了全校两千余师生的掌声。

我们知道,自卑是在努力向上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努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就能克服自卑,变自卑为自信。为此,我们针对性地为她制订了克服“自卑”心理的两个方法:

第一是恰当评价自己。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其二是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3.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 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女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女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 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中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 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 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女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 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在 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乐 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在进入高三时,我们动员佳同学住校,一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二是为她创造一个友好交往的场所。经过两个多月的住校生活,她与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 展活动可以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第二学期刚刚知道佳同学的情况后不久的郊游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佳同学为一个小组的“环保”组长, 要知道这是我们“心理辅导”内容的第一次计划,结果这个小组活动后没有留下一点白色垃圾;《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题班会上,佳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全班同 学的阵阵掌声。第三学期学校团委组织的趣味体育活动,尽管佳同学没有上场,当我班取得第二名的佳绩时,她那高兴劲就像是她自己得了第二名似的。

五、佳的变化

随着高中学习的适应,同学的逐渐了解,学习方法的改变,尽管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难,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佳同学的心情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在参加2006级某市高三模底考试中位于年级文科第16名,具备了上本科线的实力。

在 不久前(第五学期高三)的“理想与现实”主题班会中,佳同学是这样发言的:“上二本线、走上一个好的本科大学是我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是 完全可以实现的。在高三的最后这几个月中,我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努力,我相信我通过后阶段的努力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我知道,高考对我们来说是很重 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是,我们要知道,高考虽然是很重要的,但它不是我们的唯一。我努力了,我尽力了,即使明年高考中我失利,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 尽力了;如果我由于没有尽力而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肯定后悔的。因此为了使自己将来不后悔,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抓着今天进行拼搏”。从佳同学发言我们可 以看到,她对她今后的前途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心态也是很平稳的。

我 们知道,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重要的,但再重要也没有身心健康重要,而身心健康的核心就是心理健康,没有健康的心理,再好的成绩、再好的体魄也没 有多大意义。佳同学尽管从成绩上看与当时的成绩没有明显的长进,但可以明显地看到她已经基本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这比她成绩提高几名要有意义得多。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 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 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 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 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 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 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 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 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 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 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恐惧异性的女孩

案例介绍

李 某是一所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感。面对异性的时候,她总是手脚发抖、头上 直冒冷汗,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而且说话时会出现严重的口吃现象。因此,她总是避开人群。但是,在面对同性时,她却又是一个谈吐幽默风趣的女孩。

案例分析

李某有一个弟弟,她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性格爆燥,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偏爱弟弟,总是把弟弟的过错推到李某头上,对女儿经常打骂。久而久之,使得李某对父亲产生了恐惧感,而且不愿意认识异性,接近异性。即使在父亲过世后,她还是不能接近异性,接近人群。

李某的身材偏向于矫胖型,她从小到大没有穿过裙子。在学校时,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次,班上男生私下议论李某的身材时,被李某听到。这加重了李某的自卑感,此后更是避开有异性的人群,连走路也是无意识地低着头。

辅导方法

1、首先,培养李某的自信心。李某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加学校的羽毛球队,每次打球,李某的表现都很出色。同时,挖掘李某的长处,让李某能正视自己,抛弃自卑感。

2、让女同学陪着她,在人群外远远地观察,观察人群中的男性的举止。当远观人群不再有恐惧时,让女同学陪着她,到人群中去倾听他人的交谈,看他人的交往。不久之后,在女同学的陪伴下,她不再害怕人群了。

3、让李某自己到人群中去与异性相处,少了同性的陪伴,李某虽然不再恐惧人群了,但还是不敢和人群中的异性交往。由女同学陪着,让李某与亲戚中的男孩子相处、交往。当李某敢和这些熟悉的男孩子交谈时,由女同学陪着,让她与亲戚中的长辈男性相处。过了一个多月,李某在这些场合不再需要女同学的陪伴了。

4、让李某自己与本班的男同学交往。当李某不再害怕本班的男生时,让李某与本班的男教师相处、交谈。直到消除她对男教师的恐惧感为止。

5、当李某对熟悉的男性不再存在恐惧感后,让她与女同学做伴,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由女同学主导发言慢慢过渡到由李某主导发言。

6、让李某自己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李某还是很紧张,以听为主。慢慢地,李某也敢发言了,甚至敢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了。

辅导效果

经过近五个月的辅导、治疗,李某不再恐惧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而且开始穿起了裙子,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走路时也敢昂首挺胸了。 她变得较活泼开朗了

案例介绍

陆某,女,18岁,某市某职业高中营销专业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未能参加中考。她性格较内向,智商中等,属于矮胖型身材。父母亲均为个体工商户,照顾她的时间相对较少。她喜欢一个人呆在家,害怕与同学交往,缺少友伴,不愿过集体生活,不喜欢体育活动

案例介绍

陆某属于矮胖型身材,加上学习成绩较差,有较强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自卑感较重。 辅导方法

1、个别谈话:我经常与她个别交谈,并采取信任互敬态度,耐心倾听她的陈述,一开始她由于畏怯,说话吞吞吐吐,不敢直言,我注意鼓励其消除顾虑,以全面了解她内心世界,发现导致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布置班干部邀请她参加适合她的节目,并且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在阅读“光辉历程五十年”一书的读书活动 中,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了一次文字的智力竞赛(开卷),我布置她负责为全班查找一张试卷的答案,她挑灯夜战一晚翻查资料,并认真填写,终于按时完成了任 务。这样,让她参加集体活动,并且给她担任活动骨干的方法,既能给她带来自信和鼓舞,又能加强与同学的联系。

3、与科任教师多了解情 况:有目的地与科任教师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尽量找到学习进步的突破点。如通过了解,知道她对珠算较感兴趣,我就与珠算教师商讨帮助计划,让她与其他珠算较 好的同学一起多次进行迎接各种比赛的强化训练,也给她参加校一级的技能竞赛的机会,以此为基础给予她丢掉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包袱。还有,针对她不爱体育活动 的问题,我根据她的体型特点,要求体育教师注意辅导她投铅球的基本动作,并且在校运会时鼓励她报名参加铅球比赛,尽管,她只取得第8名,但我还是在班会上 感谢她为本班争回可贵的一分。

4、与本班团干部一起进行帮助活动:布置团干部们多主动与她接触,并且在学雷锋做好事时邀请她也参加活动,给予她积极要求进步的机会。

5、在操行评语中给予鼓励:肯定她的进步,感谢她为本班连续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被评为98年南宁市先进集体,获得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集体的称号而作出的努力。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员,作为先进集体的一分子,她拥有的是自豪,而不是自卑。

辅导效果

通 过以上的辅导方法和过程,陆某的自卑感有了明显减弱,而变得较活泼开朗和同学们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集体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珠算 技能进步最快,在高中二年级最后一次珠算等级定级时,达到能手五级,获得全国珠算等级定级能手五级的证明书。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在, 她白天实习,晚上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为了争取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正在努力。 他对同学们的谈笑不再耿耿于怀

案例介绍

莫 某,男,17岁,某职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 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莫某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 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 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

案例分析

因莫某父母离异,对莫某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因他判给母亲,母亲较关爱他,但由于经济、生活所迫,他与父亲同住,却感受不到父爱,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父子关系疏远。

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且皮肤较黑、身材偏矮,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拒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莫某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两人已离异,但仍应给予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认为负担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

3、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莫某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

4、阅读指导:给莫某介绍各类有益的有关沟通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书籍。耐心指导,指导其读书;指导其正确的穿着、打扮;指导其如何发泄情绪等。

5、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莫某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

辅导效果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莫某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自信辅导

他的自卑感减轻了

案例介绍

小彬,男,15岁,市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成绩一般,智商中等。父母都在夜市里摆摊,故对小彬关心不够。他常迟到,听课效果差,不专心,或是乱画画或是看漫画书,作业、练习缺交较多。家访得知,他常常晚上玩游戏机到深夜。但他也有优点,即他的闪光点:

1、勤劳动,不怕脏不怕累。

2、有画画特长,并且得到家长的支持。有一次其父来校,班主任跟他说起小彬画画画得好,其父非常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案例分析

使 用Y·G——WR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得知小彬的性格类型为B′型。其特征为:情绪不够稳定,有点自卑感,常焦虑不安。对社会不太适应,看问题较主 观,不大信任他人。精力较充沛,喜欢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但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使用XYZ量表得知非智力因素影响为:学习进取心一般,学习兴趣不够浓,学习自觉性不够稳定,主动性较差,听课效果差,作业、练习水平较低。教育环境则是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综上所述,小彬的要害 是“自卑心理”。由于他的自卑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不够浓,进取心也一般,上课无心,作业、练习也不做,不主动、不自觉学习,甚至产生了玩游戏机到深夜的过 激行为。

辅导方法

1、安排担任群众性工作,在接触群众中受教育,消除自卑和焦虑心理。安排他担任美术课科代表,负责课前准备的检查记录及协助美术老师收美术作业及发动同学们制作美术作品参赛。在工作中使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能力的。

2、发挥其个性特长,吸收他参加班上宣传小组,为墙报画画。鼓励他积极参加市里的美术比赛,“爱科学月”。为他创设条件,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3、举行班级心理辅导课“我已经长大”,每人列出至少五个优点,然后再找出不足之处。增强自信,消除自卑。

4、对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如勤劳(不怕脏不怕累)、成绩进步、作品获奖等等。

5、个别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共同商讨如何去克服它,解决它。

6、写周记,老师阅后认真写评语,写自己的看法,同学生交心、谈心。

7、与家长联系,取得步调一致:对小彬以鼓励为主,以表扬为主。

8、期末采用“谈心式”评语,对其多作鼓励性的评价。

9、组成“一帮一,一对红”对子,班上一优秀生主动跟他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辅导效果

由 于家长、老师的配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小彬身上的自卑感减轻了。他现在不迟到了,晚上也不玩游戏机到深夜了。上课较用心听课,作业缺交较少。初二上学期被 评为校进步学生,’99爱科学月获学校科幻漫画一等校,多幅美术作品参赛参展,参加班上墙报制作三次获三次校级第一名。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班篮球队的 主力队员。 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案例介绍

王某,男,15岁,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初上中学时成绩一般,中等智 商。性格较内向,轻度口吃,特别是上课回答问题情绪更紧张,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几乎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更不敢与同学争论问题。兴 趣爱好:看书,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家境较差,父为下岗工人,母为临时工,均胆小内向,不敢大声说话,与世无争,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

案例分析

据 家访了解,王某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谋于生计,把王某寄养在外婆家。外婆为人胆小怕事,所以王某童年极少与小伙伴在外玩耍。加之家庭生活条件拮据,衣食不如 同龄人,自身矮瘦,说话有轻度口吃,就更缺乏自信心,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更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因王某不俏皮捣蛋,父母也管 之甚少,交谈不多,只要王某在看书,父母顺其自然。父母与世无争,对王某的期望值不高,也使王某对自己信心不足。亲子关系平淡,不能促进王某的潜能发挥。

辅导方法

1、家访:与家长交谈,并让王某旁听,三方共同商讨对策,使王某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尽最大努力配合。

2、家长配合:(1)给王某买一本优秀作文选或精美散文集,买一个精美的日记本。(2)要求家长每一周每天发现孩子的一条优点并记在本子上,然后读给孩子听, 使孩子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以增强自信心,增强亲子关系。以后每周隔2-3天找出一条记上,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应付了事,尽可能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的优 点,及时表扬。(3)每天对孩子真诚地说一句:“我们相信你是优秀的。”

3、系统脱敏法:(1)1-2周要求王某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 时间大声读一篇优美的文章。(2)3-4周,每天要求王某尽可能地连贯地大声读文章给父母听,并与父母交谈这篇文章(以王某为主),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气 氛。用充实的精神食粮填补物质的贫乏,使家人对家充满着希望,父母对孩子充满希望,激励王某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3)2-5个月要求王某对着窗户 读给行人听,锻炼自己的胆量。(4)同时,在学校里,要求王某每天能举手回答一个问题,并向老师汇报当时的心理感受。(5)担当一门课代表,在交往中锻炼 胆量。让他在收发作业中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并让他把一些疑难问题收集,请教老师。因他理科逻辑思维较强,特别是数学、物理。所以给他创造了一个与人讨论 问题的机会。

4、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表扬:(1)因王某喜欢看书,特别是科技书,就帮他借一些自然类及心理健康类的书籍,使他充实自己, 增强自信心。(2)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也被感化了。(3)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 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4)经常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辅导效果

王某在老师的帮助及家 长的鼓励下,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兑变为引人注目的学生。他在这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更感到自己也占了一份空间。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为坚 持自己的真理而与人辩论。充满自信使他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课堂提问复杂问题时,同学们都说:“王某上!”王某更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我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案例介绍

王红红,女,某职高学生。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王红红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真 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王红红接着对我说:“我自己长得不好看,我很自卑。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 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她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当我拾金不昧,做了好事不 留名,后来失者通过其他渠道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受到学校表彰,上台领奖,下面却有人说道,‘她怎么也能上台领奖,为什么这样的好事都给她遇上。’我听了 心理很不好受,难道我就不能与别人一样生活吗?‘我就低人一等吗?’”

说着,王红红忍不住淌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我 连忙给她递上纸巾,轻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讲。”她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直擦着眼泪。趁这工夫,我仔细端详了她。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校服,显得 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有些蓬乱,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凭直 觉,我感到王红红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案例分析

通过王红红的述诉,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她自卑心理形成的原 因,认为是自卑的个人的“理想我”与“实际我”失调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心中构想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希望自己的学习出类拔萃,自己的容貌 人见人爱,希望老师经常表扬自己,父母在日常的言谈之中,对自己倍加赞赏。一旦自己的现实中的表现达不到“理想我”的要求,“理想我”与“现实我”严重失 调,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产生“我不如人”的感觉,产生自卑心理。

辅导方法

针对王红红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1、帮助王红红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王红红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她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王 红红,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 言。听了这句话,王红红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 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 王红红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王红红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 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王红红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 的关键。王红红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 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 美才是最重要的。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3、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 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红红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辅导效果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王红红宣泄她自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使她对我的咨询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信任。 他怕见重点中学的同学

案例介绍

王 某,男,市某职高烹饪专业高一学生。父母是普通工人,他是个养子。初一年级时从朋友处得知自己是被人抱养的,从此便抱怨父母隐瞒自己身世。虽然养父养母视 他如掌上明珠,他却与养父母关系疏远了,害怕别人嘲笑他是“养子”而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变得内向。特别是中考仅差几分而上不了普高,原先考重点中学读大学 的理想破灭了,他对读职高也失去了信心,很少与同学交往,特别害怕看见读重点中学的同学。

案例分析

王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心情复杂而敏感的时期,而养父母一直隐瞒他的身世,一旦得知真相后,便对养父母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与养父母关系疏远。

凡是养子,一般自尊心较强。中考失意,使他又一次心灵受到创伤,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往,更害怕看见成绩比自己好的读重点中学的同学。

辅导方法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王某谈心,使他对老师信任。全面了解王某心理状况,对症下药,给予开导,并夸奖养父母对他的关心,惭惭改变他对养父母的看法。

2、家长配合:通过家访与养父母沟通思想。要求养父母以积极态度对待养子的疑问,让家长、孩子统一认识,即使不是同一血缘,只要心灵相通,也能建立起深厚亲情。

3、自我接纳:征求养父母的同意下,让王某经常去拜访亲生父母,王某生日或节假日,亲生父母、养父母一起与王某过节庆祝,使王某感到自己有两对父母比别人幸福,以消除自卑感。

4、发挥特长:根据王某的爱好特长,让他参加食品雕刻小组,并叫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上重点中学的同学,以增强自信心。

5、阅读指导:推荐阅读本校《职高生成功历程录》,使王某认识到读职高并不比别人差,读职高同样有前途,照样可以考上大学,自己和读重点中学的同学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王某与养父母的关系亲密如初,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他的雕刻作品《龙凤相争》在校园艺术节中获二等奖,更可喜的是在重点中学的同学生日时,他自制生日蛋糕前往庆祝,不再害怕看见重点中学的同学了。 情绪辅导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案例介绍

孟 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 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 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 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 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 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 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 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 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 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 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

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 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 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 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 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 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 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 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 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 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 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 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 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 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她摆脱了“绿眼妖魔”的桎梏

案例介绍

梁 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 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 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 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 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 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 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 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忧郁的背后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 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 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 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 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 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 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 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 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 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 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 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问题行为辅导

他抵抗住了游戏机的诱惑

案例介绍

小 敏,男,15岁,市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成绩中等,中上智商,性格内向。小敏是独生子,父母较能关心其学习,但因其父母均在菜市里卖菜,早出晚归,对 他无瑕顾及。不论是平常上学,还是搞集体活动,他都经常迟到。他话很少,常常闷声不响,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据了解,他会画画,但也不参加班上墙报小组搞墙 报。老师问其父母他是否假日帮父母的忙,说是闷在家里,那儿也不去。初一上学期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开始下降,家访得知: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机。

案例分析

使 用Y·G——WR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得知小敏的性格类型为A型。其特征为:情绪较稳定,对人对事较随和,社会适应力一般,没有冲动行为。有参加集体 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但缺少积极性。进行影响学习因素XYZ测试,得知小敏学习自觉性不够稳定,主动性较差,坚持性不够稳定,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够强,情 绪、行为不够稳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由于小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又缺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性格内向,一天闷在家里,父母很少在 家,再加上他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故所以电子游戏机就成了他的玩伴,伴随而来的是迟到更多了,集体活动更少参加了,学科成绩一天天下降。

辅导方法

1、给予适当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安排担任班上生物科代表工作,动员其参加班上宣传小组工作,鼓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与人交往,培养集体责任感和活动能力。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到菜市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在班级举行如何抵抗电子游戏机诱惑的心理辅导课。

4、个别谈心,进行心理疏导。指出他这种“静”的性格最有利于学习,而且智商中上,如能远离游戏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定能成绩优良甚至优秀。

5、通过班级周记进行谈心、交心,师生进行笔谈。

6、期末采用“谈心式”评语,及时肯定成绩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小敏已经跟电子游戏机Bye-bye了。他已经不迟到,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参加设计、绘画的墙报获一等奖,参加市里的绘画比赛作品获了奖。他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并能刻苦钻研,参加区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已经进入了决赛。

第15篇:大学心理管理案例

大学心理管理

1.个体心理模型

个体心理模型管理理论将情绪定义为针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强烈情感。理论指出人类最基本的四种情感分别是欢乐、恐惧、悲伤以及愤怒。此案例是针对愤怒这种消极情绪而编纂的一个愤怒管理案例。组织中的任何消极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加以抑制或是失去控制,一旦它恶化甚至可以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他不但会带来无法控制的灾难,更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进而沉重打击士气,组织的名誉也将受到中伤。我们都知道,愤怒是一种个体遇到的不良干扰,是一种在他或者她感觉自己所期望的的目标不能达到时形成的情绪体验。根据气愤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担心、焦虑、愤怒。愤怒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它会给组织抹黑,甚至使他们遭受重大的损失。

2.学校背景

某学校坐落在某省会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该大学始建于1920年12月,并于1925年4月20日开始招收学生。到现在为止,它已经从民营大学发展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70000多人。

2.1学校文化

学校的指导方针:“立足边疆 服务全省 办出特色” 学校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学校校风:“高远 务实 勤勉 卓越 ”

学校校训:“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2.2学校历史

该大学有92年的辉煌历史。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们被邀请到学校教学以致于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内外都较有影响力的学校。在中国这样一个著名的大学已经成为人才密集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它的强项在于国家科学、生态学,该大学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比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科学、法学、教育学等等,该学校拥有3797名教职工, 2517名全职教师, 13000名全日制本科生(不包括两个独立学校的17873名学生),近9000名研究生,成人教育学生近20000名。

2.3学校情况

该学校占地3000亩,其中主校区有6000英亩,东乡区1600英亩;公立学校建筑面积76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34069万人民币;17个学院,9个研究所,1个公共教学部,1个校医院,共80个本科专业(包括20个省级重点专业),其中软件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作为国家软件示范基地的35所高校之一。民族学、生态学,特别是微生物学史,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一级博士学科,63个二级博士学科,民族学、历史学、生物学、数学4个博士后科研中心和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5个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0个硕士学位项目和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工程和法律学位和其它6个专业的硕士学位项目;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有历史学、生物学、数学3个专业的国家基地班,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生命科学和技术教育培训基地,1个国家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高新技术培训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和推广中心。

2.4全国高校实力排名

该大学在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的“2009年中国大学评定”中,位列“100所最佳高校”的第50名,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100所大学排名中位居第83名,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100所大学排名中第46名。

3.大学的耻辱

3.1.第一起耸人听闻轰动全中国的“扑克事件”

2004年,一个学校宿舍引发了一起耸人听闻的连环杀人事件,4名学生死于该“扑克事件”该省警察表示:“该事件发生于2月13号,4名学生受害。这是自建国以来发生的极其罕见的引起严重伤害甚至邪恶的社区影响事件。 经在国家公共安全部门收到省报告后,中央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必须完全侦破。刘浩,该校2000级工程专业男生,来自宁夏穆斯林自治区阜阳县刘村第一生产队。2004年2月13号晚上至15号晚上陆续杀死4名男生然后从火车站逃跑。于2004年4月12号被拘捕。2004年7月24日被处以死刑,享年23岁。 3.2.

在刘浩被捕之后,他在行刑之前就自己招认了口供,但这一切都太迟了,面对着这道铁网墙,他无法入睡,陷入深深的冥想。就好像这几年的大学生活都在眼前,然而,他把这些重要的时刻简化成一个个小片段。表面上,他一直保持着冷静,但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的内心还能像一滩静水那样平静么?

两个月之前,他的身份是一名即将进入社会的重点大学本科生,正准备展示自己的才华,回报家人和国家的高度期望,但他曾经立志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自我价值而贡献一生。他的母校,是一所全省闻名,极具影响力的大学,再加上他的学长学姐们和老师们都说的很清楚找工作不是难事。就这样,许多报纸上报导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他从未感觉到过。

仅仅是因为在打牌时和同学发生了争执,他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后来当他不但意识到这件事带来的极大影响,以及给爱他的人所带来的伤害,而且这些被他伤害的家人和朋友比他更能理解。唉,抱歉啊!但木已成舟!他已经不能挽回这一切的事情了。他想对整个社区说声抱歉,想对这死去的四位同学的亲朋好友说声抱歉,但你觉得这死去的同学能听见么,能接受么?对于这样的恶魔,你会接受他么?

中国青年报曾出过这样一个报告:“自去年春天孙志刚的事情之后,玩扑克牌事件已再一次成为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这个春天,扑克游戏事件已对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最近几天,各大报纸都在进行跟踪报道“刘浩现象”。有人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刘浩形成了反社会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刘浩心里不健全是另外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文化观点中的“暴力文化”对刘浩也有些微妙的影响等等。尽管这个分析和评论还是有价值的,但学校已经在刘浩的事件中,留下了阴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4 再次让学校蒙羞

4.1第二起轰动中国的“周霞事件”

2007年11月20日,省桥梁和公路公司公路管理总部的一位项目经理陈宏凌先生突然“消失”了。在接到报案的几天后,警察在信阳市的崇礼县发现陈宏凌已经于2007年11月21日被杀死并肢解了。随着调查的进展,凶手被查出来了,她就是周霞。周霞,女,19岁,附属于同一所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的一名学生,这个大学位于信阳市。侦查花了不到48个小时。按刑法规定,两个当事人周霞和龙辉被判处死刑,律师朱政被判处死缓和强制性劳役。

4.2 关注学校外面的兼职

在第二起事件之后,所有的人都看着并且关注着。“为什么这些学校都允许学生在外面兼职?”信阳天地娱乐中心是夜场所中级别最高的KTV,从工商管理学院开车过去还不用10分钟。在2006年5月这个娱乐工作开张之后,另外一个女学生被介绍给了周小姐,到这里做兼职,与客人交往主要是喝酒和唱卡拉ok。在那里,她见到了陈宏凌将军。根据很多知情者透露,周霞和陈宏凌曾经有一种金钱上的关系。有一次在麻将桌上,陈宏凌的运气不好,他们叫周霞过来,她帮他赢得了12万元,由于只给了她2万元,这严重激发了周霞对陈宏凌的不满。一个知情者说,“他们在约会的时候陈宏凌有虐待过周霞。”另外一个知情者说,“陈宏凌曾经拿着一张有超过300万元的银行卡在周霞面前炫耀过。”在2007年11月20日的晚上,周霞终于将她的愤怒以及渴望爆发出来了。她叫来了她的男朋友和他的朋友,他们找到了陈宏凌,同时将他抓到他的郊外的3层高的房子里。他们强迫陈宏凌说出他的银行卡密码。在他们达到他们的目的之后,周霞的男朋友想要放了陈宏凌的性命,但是周霞坚持要将陈宏凌杀了并且肢解,放进不同的带着里。肢解他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泄愤,另外一个也是想着这样不会被发现。

4.3不同的看法

关于第二起事件,学校代表范平说,关于兼职现象,学校官方没有什么特别知悉的,他说:‘“有的学生通过学校去酒店等地实习,这是很正规的,但是在学校外面做不合法的工作是相当罕见的。学校不鼓励学生做兼职,主要是因为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学习,必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这是学校没办法控制的事。”

根据范平先生为了学校的利益而发表的声明,当学校知道周霞的实习是在天地娱乐中心的时候,周霞的校长特别通过电话联系过她的父母,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和劝告她不要去,但是她父母的却认为,现在她的女儿已经和那家娱乐中心签订了合同,本身来说,在合约没有完成之前不应该停止实习。“我们觉着可能是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她同意去那里工作。”事实上,她父母工作的煤矿已经不能再挖了,已经在破产的状态了,她的父母被解雇了,她家里的经济状况处在一个不景气的时期。一个旅游管理系的学长韩冰说“信阳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把工作的压力重负卸下,就算这些重负可能是我们所认为的抱负。”他也是学校旅游协会的主席,经常在学校和这古城之间来回,这简单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们有机会和时间去接触到社会,但是事实上,更多有课余时间的学生不是直接与他们专业主题的工作接触,他们的目的看起来不是要提高学习。韩冰说:“许多学生来自于大城市,消费观念十分的时尚和有格调。他们渴望离开校园去接触社会。”另外一个大二学生龙庆说:“他做兼职主要是为了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些人相信他们如果能早一点走进社会,就可以增加就业在毕业的时候可以找到工作的人。”虽然对他们自己有如此的解释和辩解,学校在兼职事件的阴影下,再一次严重遭受了耻辱的事情。

5.两种方式面对两个事件

“纸牌”事件和“兼职”事件关联着有历史意义的省会大学,问题是怎样处理这两个事件。

5.1 面对“纸牌”事件

2004年.“纸牌”事件的发生,这所大学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将是难以愈合的伤口。04年3月底,当记者走进这所大学,顿时感到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美丽的校园里。刘浩的拘捕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根据学校的校训“设置第一课堂特色,寻求第一课堂智慧,建立第一课堂事业”学校正在深思“纸牌”事件。一些文章标题写在黑板上沿着宿舍的走廊,比如,“如何与室友处理好关系”等,这意味着更多的深入思考,引导讨论这些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某个学生说到,”刘浩的童年成长于应试教育环境,他缺乏人性教育或敬畏生命的教育,所以他那个晚上对待他的室友,就像一个屠夫。”

2004年3月25日,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将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省会城市举行。省级教育部门决定进行的高校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对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特点,并归档关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文件,这是专为大学生建立强大心理而设计的。教育部会采取一些身心健康措施试验在直接管理下中国教育部下的国家重点院校。

5.2面对“兼职事件”

2007年,学校又一次因为兼职工作而遭受严重损失。 事实上,这xinyang商业管理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要求“非常严”,例如,反对学生”在校外过夜,”在每天晚上十一点以前,宿舍管理员必须进行一次例行检查,校长也必须每周至少考查两次, 根据时间的安排,如果有的确需要呆在校外的, 学生需要留宿外面应该得到校长和学校领导批准,每节课必须检查每一个学生是否缺席,如果在课堂上缺席三次,这个课程考试资格将被取消,他/她只能等待重修这门课程。

大学校本部位于市中心,远离xinyang商业管理学校,成了舆论的焦点。四年前在冬天,在这个特殊的大学校园里,由于打扑克产生争议,贫苦农民的儿子刘浩用匕首杀死了四个室友。现在,网络队友把它命名为girl-student扑克游戏事件。

但是学校和xinyang管理学校双方似乎愿意让xinyang管理学院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学校。

学校代表, Mr.Fan Ping说:“把xinyang工商管理学院归属于学校的一部分是不正确的,xinyang是建立在基于支持商业投资的大学,充分利用大学素质教育和管理资源。“一个负责大学宣传的领导说,“xinyang商业管理学校是一个独立学校,独立的法律实体,独立招生、独立的位置和独立的财务。”

6.问题及讨论

(1)解释为什么个人情绪在工作场所必须受到心理上的干预和控制

(2)比较这两个事件

(3)这两个事件中情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4)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和归档在高校教育制度下的作用。

第16篇:心理案例分析1

心理案例分析

到目前为止,在中职校里从教3年,班主任工作做了2年,虽然这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做班主任的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中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为数还是不少。中职生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初中生转换到一个三年或者两年后就要踏入现实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是一个角色转换非常急速的过程,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因此我特别选取学生最常见的几大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之:厌学心理。

案例:从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开始,王成就开始隔三差五旷课、旷操。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王成时常外出上通宵网。在与王成家长联系中才知道,王成其实已经多次向家长提出不想读书的想法了,但是家长考虑到孩子还没到可以出去打工的年龄,所以就硬逼着他留在学校待个两三年再去打工。家长还反映王成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就很差,经常挨老师批评。因为厌学,所以把上网当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班主任面对方法:其实,像王成这样的学生,在中职校里是非常常见的。虽然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但是,研究表明,中职生的智力水平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中职生充满信心,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如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对中职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中职生了解本专业对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等,会使中职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中职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另外对于厌学学生的违纪现象,不能过多的采取批评责骂的方法,这样就会给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要对学生采取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去感化厌学的学生。

二、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之:社交恐怖症。

案例:新生开学第一次班会上,我让每个新生上讲台做自我介绍,轮到余雪琴的时候,这个女生在座位磨蹭了好久才慢慢地走上讲台。她看了一眼全班同学,脸马上就红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紧接着就低下了头。我也试着引导她作自我介绍,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可是她抬头看了我一下,紧张地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在还没被其他同学嘲笑之前,我马上就让李梅回到座位让她先做下自我调整。 班主任面对方法: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像余雪琴这样的内向的学生,在中职校里还是有少部分的,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既不想了解别人,也不希望被别人了解,如果这些缺点在中职校里得不到很好的改变,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作为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时,要多与他们谈心,和他们要像朋友一样相处,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有更多上讲台做演讲的机会,鼓励他们与同学交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

三、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之:逆反心理。

案例:钟凯强,男,17岁,网络班转到我班学生。智力较好,但只有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讲话,做小动作,老师点他名字,他就狡辩、不承认,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前段时间,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好几门“红灯”。叫他到办公室,他死活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抓住门或课桌,我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我为此进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好好配合,但过后孩子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看他不顺眼我就打他。回答真是让人好气,真是个令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班主任面对方法: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指导他进行自我调节:在了解了原因后,我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刘某谈谈心,能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刘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实际上,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如自卑心理、偏激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等,学生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职校学习时期是中职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所以班主任在帮助学生解决诸多心理问题,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中职学业,并具备足够的能力在社会立足这一任务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第17篇:心理咨询师案例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姓

名:张德清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湖北省宜昌市所在单位:宜昌市夷陵区职教中心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422721197206232918

《英俊男孩为何》英俊男孩为何专给老师找茬

宜昌市夷陵区职教中心

张德清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黄x, 男,十七岁,高一学生。

二、来访者主诉:

初三开始成绩下降,不相信任何人,容易生气,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抵制老师的教育。升入高中后,最初能够遵守纪律,但现在又发生了反复。

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

老师携同就诊。来访者头脑清楚,思维清晰,语言连贯流畅,表达准确清楚。但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性格孤僻。老师反映其不服从老师和学生干部管理,但爱好篮球。同学反映性格暴躁,同学关系不融洽。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智力水平正常,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发育正常,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无人格分裂等精神病性症状。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向,不信任他人,容易激惹。

五、心理咨询目标的制定:

探索来访者精神结构,弄清其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怀疑的根本原因,帮助来访者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帮助其架构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分析来访者抵制教育的根本原因和帮 助。

2、运用现实疗法帮助来访者架构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 正常的人际关系。

七、心理咨询过程:

国庆节放假前的某天下午,我下正在批改作业,09xx班班主任带着一名男生走进我的办公室,并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说让我给他咨询一下。我打量着眼前的小伙子,略显凌乱的头发,略现忧郁的眼神,但丝毫没能掩盖他英俊的脸庞。我想:是什么让他这么年纪轻轻就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呢?由于刚开始接触心理咨询的理论,没有一点实践经验,我心里直犯嘀咕,我能处理好这样的情况吗?但抱着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心理,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决定试一试,并约定第二天中午一点在办公室见面(为了让自己心里有底,得先和班主任沟通 一下)。

第二天中午我等到到一点半钟,该同学却没有如约而来。我决定到篮球场去找他,他竟然一个人在玩篮球,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他运球动作潇洒,投篮命中率很高。大约十分钟后,我叫出了他的名字,他回过头望了我一下,又继续投篮,中了,且是一个三分球。我鼓了几下掌,大声地喊到,“好球!”引得其他场地打球的同学都朝这边看过来。也许是我的掌声起了一点作用,他走到了我的身边。 “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昨天还有一个约定?”我问他。他没有回答,但还是跟在我的后面走进了办公室。

按捺住急于想要探究真相的迫切心情,我对他说:“xx,你的篮球水平,真棒啊!”他没有作声,但脸上居然有了一丝笑容。

我感觉有戏,就接着问:“上初中一定得过名次吧!” 这次他好象找到了知音一样,马上回答:“我们班初

一、初二时每次篮球比赛都是学校第一名,二年级时我和另外几名同学还代表学校在区里拿过二等奖。

我又问:“这其中你的功劳一定不小吧!”他略显自豪地笑了笑,但很快脸色就黯淡了下来。

我知道其中一定另有原因。想到这里,我接着说:“那初三时还打球吗?”他难过地摇了摇头。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刚上初三时,爹妈离婚了。当时给我的打击太大了,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从此我每节课都在恍惚中度过,成绩也越来越差。尤其是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爸妈都没时间来。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谈笑风生,我都不敢抬头。自那以后,我开始恨我的父母,恨我的老师,恨我周围所有的人。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敢招惹我,也开始疏远我。到这个学校来了以后,老师们很关心我,但我认为那都是假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有多么的痛苦。”他眼中噙满了泪水。我随手递给他一张纸巾。

我点了点头,对他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他苦笑了一下,说:“谢谢!” “那你现在和谁一起生活呢?”

“和爸爸,可他要挣钱供我上学为,没时间管我。” “现在看来,你还是理解你爸爸的,是吗?” 他顿了顿, “是的。他挺辛苦的。” “那老师对你怎么样?”

“到了初三,老师只管成绩好的,根本不管我。而且好象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你是说好象?”我问他。 他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其实老师并没有变,只是你自己的变了,你的感觉变了。” “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对你怎么样?”

“我还是觉得他们都是假心假意的。因为我是亲的人都不爱我了。”

“刚才你不是说你爸爸是爱你的吗?” 他想了想,“嗯,他还是爱我的。”

“那你说老师和同学们对你不是真心的?指的是那方面,能举个例子吗?”

“我也说不好,只是一种感觉。”

我笑着对他说:“这就对了,并不老师和同学们对你不好,而是你父母的离异让你太伤心了,也让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听说有一次你生病发高烧,你们班主任在医院里陪了你一夜没合眼。”

“老师,您别说了,我会么都懂了,其实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还是挺好的,尤其是班主任,我对不起他。„„还有班长,我还打过他。”

“只要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都会原谅你的?” “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 “老师向你保证。”

“老师,现在我觉得轻松多了。” “你有这种感觉,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那你今后准备怎么办呢?你今天先别回答我,回去后好好想想。一个星期后我们再聊,好吗?另外,下次参加篮球比赛的时候,别忘了告诉老师哦!”

八、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第一次咨询后,基本上改变了他对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在后一个星期的随访中,该生主动找班主任承认错误,并向班长道了谦,开始参加班上的活动,脾气也改了一些,并参加了班上的篮球比赛训练。

第18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她摆脱了“绿眼妖魔”的桎梏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忧郁的背后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她喜欢读书但又怕上学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

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

第19篇: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个案主人公:

一位3岁的小男孩——旺旺。出生于2006年3月27日。汉族,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已经在上初中。父亲在公司担任要职,经常出差,母亲是全职妈妈,全力照顾着大小两个孩子,妈妈是个很细心的母亲,每天都把旺旺打扮的很利索。旺旺其实是个比较爱笑的孩子,但一遇到困难就开始哭,想小便哭,吃饭时没有发给他勺子哭,小朋友碰到他了他也哭,自己摔倒了,即使是轻轻的倒了并没有什么伤害也要哭上一会儿。老师问他时,他只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都是等着老师从他的表情中去猜测他想干什么,心里素质比较差,受不得否定。长期不上幼儿园,再回到幼儿园时必定会哭。 原因分析:

针对旺旺的特点,我多次和他妈妈交流,了解到在家里旺旺也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前面说到了旺旺妈妈是个很细心的家长,对孩子照顾的很周到,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都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表达,妈妈已经做到了。但在幼儿园,老师是面向一批孩子,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不可能“一对一”,老师的眼睛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孩子在某个时刻总有被关注不到的时候,这就使得旺旺刚入园时极大地不适应,遇到点事就哭,甚至出现一天多次尿裤子现象。

另外,在妈妈眼里,与大儿子相比,旺旺是个小不点儿,所以妈妈总觉得旺旺小,很多事都是以哥哥为主,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每个暑期我们幼儿园都有特色活动,像教材考核、说唱比赛等,但妈妈总觉得孩子小,这些活动参加不参加的也无所谓,这就使得旺旺丢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使得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一份自信。 辅导过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旺旺看着孩子们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的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他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所以常常在一边看着。

两三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进步非常大。一岁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靠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可以理解,但到了两三岁应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了很多同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孩子的交友欲望也是很强烈的,所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学习怎样与小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开始在幼儿园生活以及家长工作两方面入手,对旺旺脆弱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在家长工作方面:每周都与旺旺妈妈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诸多表现。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个建议:

1、一个是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做,孩子不能做的而应该会做的要教给孩子做。

2、再就是不要老是去猜孩子,多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想要什么,不要肯定孩子点头摇头的行为,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少用动作代替。

3、请家长尽量配合幼儿园的活动,重视孩子的在园表现,不要错过幼儿园提供的一些锻炼机会,以提高自信。

第20篇:心理作业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2012级

历史(师范)

杨倩茹

222012313011029 案例:

张某,女,16岁,是我在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实习班主任时班里的一位学生。从班主任和她的家长那里了解到,张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总名列前茅,人际关系也处理地很好,可谓是品学兼优,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学校对她寄予众望,在班里曾担任班长、学委等职位,家长虽然是普通打工者,但为了让她安心学习,几乎不让她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家务。亲戚们把她看作同辈孩子的榜样,看作家庭未来的希望。张某也因此信心十足,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行自我鼓励,相信自己能够考上理想高中。

初中毕业,她以很高的分数考进了这所重点高中,并且被分在了这所中学的特优班里,起初她还是信心满满,相信自己能够保持和高中一样的优势,无论在成绩方面,还是在班级工作方面。可是,当她知道自己在整个班级中的进班成绩排在了二十名左右时,她受到了冲击,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之后,在班委竞选中又失败,没能如其所愿。

慢慢地,她开始发现班里优秀的人确实很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己的优越感逐渐丧失。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科目相较于初中来说增多,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她感到自己脑子不够用了,不管怎么用劲学,都学不会,每节课都强迫自己认真听讲,暗示自己不认真的话就更学不会了,可越是如此,注意力越不集中,越无法准确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出现头晕、脑胀的现象,课程听不懂,作业做起来也比较费劲,相比于周围的同学要慢很多。而且在平时的测试中,成绩也相对较差,她为此烦恼不已,不知道为什么从初中到高中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她感到焦虑,又不敢跟父母诉说,担心父母会觉得她没好好学习,对她失望。

而且她还发现,就算成绩比她差的同学,在知识面、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要比她强很多。在宿舍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谈天说地,她对这些高科技新鲜事物几乎不懂,完全插不上嘴,她感到孤独,苦闷。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失眠,甚至提出不想在宿舍里住,想要搬出去。平时的班级活动她也避免参加,她认为别人都瞧不起她,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脾气也渐渐暴躁,在班里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跟同学闹翻。

因此,她提出了转学的要求。 理论原则:

该生想学习,想融入高中生活,但由于身心因素和心理适应不良,造成学校生活的极大困难,根据学校适应不良的定义可以判断,该生的症状应诊断为学校适应不良。 表现:

情绪方面:出现强迫,不断暗示强迫自己要认真听课;焦虑,为学习、人际感到焦虑;出现退缩,自卑,不敢与同学交往;脾气暴躁

生理方面:上课头晕、脑胀;入睡困难、失眠

行为方面:出现学习困难,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出现社会退缩,避免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 原因分析:

个人:

该生存在认知偏差,她认为自己初中是班里的佼佼者,高中仍然应该是这样,对自己有点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好胜心强,对初中和高中间的差别、以及升入高中之后面临的新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没有客观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在的高中是尖子学生汇集的学校,竞争激烈,应该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卑心理。另外,将考试成绩看得过重,没认识到考试成绩只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弥补不足。

家庭: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给了孩子很大压力,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她视为骄傲和全家的希望,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没能及时疏导鼓励。

学校:学业繁重,测试多,成绩差,未能得到老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该生未能感觉到像初中那样被重视。

社会:社会考试选拔人才的模式无形中给该生造成了压力,认为只有考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对得起父母,有出息,给父母好的生活。

矫正方法:

首先从该生入手: 认知疗法:

该生出现学校适应不良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她的认知存在偏差。因此可采用认知疗法。 通过交谈,帮助她认识到初中和高中间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之间的差别,在学习方面获得改善,逐渐提升她的自信心。另外,需要认识到,无论从初中到高中,还是从高中到大学,平台越高,遇到的人才也就会越多,因此不用自卑,应该摆平心态,正确看待竞争,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不会被淘汰。

而考试,只是用来检测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帮自己认识不足的一种手段,不可看得太重,用成绩来说明自身的优劣,人各有所长,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

正确认识成绩,成绩并不是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改变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并非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前途,就不能给父母一个良好的生活。

自信心训练

面对周围优秀的同学和自己较差的成绩和知识面所产生的自卑心理,需要帮助她重新树立起自信。启发她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差,只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体,而自己也是优秀成员中的一员,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勤奋努力,基础扎实等,这些都是她前进的基础。

放松训练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做放松训练,避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享受身心的放松,不要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一定的空间。

系统脱敏

针对该生在自卑状态下产生的社会退缩,想要搬出宿舍,拒绝与同班同学集体活动的状况,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先试着和周围的人接触,比如上下铺的,或者同桌,发现对方的优点,用平等的心态去交谈,和周围的关系处理好后,再把交流范围扩大到同寝室、同小组,直至全班。在这其间尽可能多的、自信地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面。

其次从周围环境入手,减少刺激源 从家长入手

和家长座谈,询问该生在家的情绪状况及家长平时对待该生学习的态度、对该生平时心理发展方面的关注程度,并向家长陈述该生在校表现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说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获得家长的帮助,避免家长给该生造成压力,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为孩子做坚强的后盾。

从学校老师入手

和各科任课老师交谈,确保每个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多用鼓励性语言,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案例范文500字
《心理案例范文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