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8 12:07:4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引言:语文是一个洋溢着美的世界,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然而当今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太强,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表现在急功近利,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灌输,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忽视了学生身心体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想象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从而教师教得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麻木无趣。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很难增强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要用人文审美来充实阅读教学的内容,要用人文审美来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趣学,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

摘要和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审美教育

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什么是“阅读”?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阅读就是单纯地识字,有人觉得阅读无外乎是了解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诸如此类。若真如此,阅读岂不是太简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对此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领悟,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形象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有人疑惑:现代社会传播媒体已经多样化了,文字阅读还像历来认为的那么重要、那么不可缺少吗?事实上,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替代的。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高度发展,现代传媒无孔不入,人们主要还是从文字阅读中求得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对学生而言,文字阅读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这一载体,借助阅读这一方式体会更多的文化魅力,感受更丰厚的人文内涵,提高阅读 1

修养,提升人文审美能力。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实质,就要让学生走近语文,深入感悟,这其中的首要环节是阅读。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降临我们的身,让阅读教学深入我们的心。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本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文本传授基础知识外,更要在文本中自由穿梭,借助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语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要从文本中汲取信息,练习语言,丰富知识,提升基础的语文素养;更要不断地向文本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情感,获得独特的人文美感。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找到练习的“标准答案”,以致在阅读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阅读的渴望。语文阅读教学自然就变得面目全非,很多学生把考试获得好分数放在第一位,动辄将情趣盎然、逻辑严密、回味隽永的经典篇章随意肢解,使之支离破碎;适应好分数的要求,老师也容易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分数上和着重探讨、研究所谓的掌握语文阅读的方法上,以致于忽略了经典文本的基础阅读,将文本中那些具有人文主义美感、体现人性特色、表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精华部分抛之殆尽,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无疑是与语文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客观或主观地、主动或被动地成了解题的高手,自觉不自觉沦为一道道冷冰冰题目的奴隶和阶下囚,人为地在读者与作者间构建出一堵堵高墙,挖出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语文阅读重结论而轻过程,重死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发现,重接受而轻探究,这与“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要求谬以千里。文本的本身不经过阅读,对某一对象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所谓生命,它只是一个多层面、未定性、未完成的开放结构,其存在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阅读是一种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客体的意图语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载体中留下一些暗示,这些暗示犹如空白,有待读者在阅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充。作品的价值也只有经由读者的阅读才能体现出来。唯其如此,阅读中才有感、才有悟、才能思、才能创!因此,我们要重视“交流”,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对文本的人文主义特质的发现上,关注阅读文本的整体感悟,注重个人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用人文审

美的独到魅力纠正语文阅读中只重方法或技巧的偏颇,让人文审美的大旗高扬在阅读的广阔田野上,让语文阅读在审美的熏染中走上正确的路途,达到真正的平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第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的感知力培养。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朱自清的《春》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的话,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春雨之宁静,春风之柔媚,春花之瑰丽,春草之嫩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的存在。阅读文本时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触觉表象综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感知。进入到文本创设的意境氛围之中,充分感受意境中美之存在,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在丰富积累自己内在的情感经验的同时丰富积累自己的审美素养。随着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去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激发自己的审美情感需要,又进一步进入的新的审美阅读之中去丰富积累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进入到一个感受美,接受美育的良性循环过程中。

另外,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品评阅读文本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学形象与文学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美的素养,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在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感知。脱离了生活的语文阅读中的美育,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心灵态度体验。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例如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阅读《藤野先生》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祭妹文》品味骨肉间的血肉亲情;阅读《梅花岭记》感受对国家事业的正义之情;阅读《最后一课》品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此等等。这样的阅读引导就自然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发现美选择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提高。另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能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文字中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领略无限的意境风光。那种美的享受,那种美的情感阅历,就如小草沐浴在细雨如丝的春风中一样。学生在享受文本塑造出的美的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享受向深处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些严肃的而又不是唾手可得的问题:生活道路如何选择,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然如此等等,把学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学生灵魂上市的更高层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更高目标。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的想象力。阅读教学中,想象是渗透着情感的想象,情感是渗透着想象的情感。审美情感之所以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正因为它经过了多种心理功能,尤其是想象的处理;审美想象之所以能够不同于科学想象,也正是它受到情感的驱动。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情感是通过想象移入到客体之中的,主体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想象可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随着情感的变化,形象通过想象力而获得改变或夸大。想象力的作用,常常使对象变得不可思议,但却更符合人的审美理想。合情而不一定完全合理,这正是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在语文阅读中,要注重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

合,构成的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

语文既是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情感学科,是德育教育学科。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强化专业素质,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素养,体验阅读情感,丰富阅读内涵。语文阅读要让学生在自由地获得余味无穷的审美享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③王朝闻《美学概论》

推荐第2篇:语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

1、人教版200

2、人教版200

4、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等教材的比较研究

2、

3、

4、

5、

6、

7、

8、

9、高中新课程选修教材研究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初探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初探 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语文美育 语文高考改革研究 应试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语文学习方式研究 母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10、中学语文各类文章教学策略(任选一类)

11、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2、写作训练方法研究

1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14、语文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15、汉语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6、高考作文研究

17、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18、加强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的思考

19、中学第二课堂教学研究 20、语文听说教学与思维训练研究

21、中学开放式作文教学设计研究

22、基于中职学生语文现实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

23、中职语文“专题研究式教学”之研究

24、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5、初中生古代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

26、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7、高中语文辩论式教学实验研究

28、普通高中语文学法研究

29、论迁移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30、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31、新课标下高中课外阅读变化及指导研究

32、语文课程中的思维训练

33、语文课程中的技能训练

34、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或审美)教育

35、语文课程中的人格教育

36、台湾、香港、澳门的语文教育研究

37、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的母语课程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

38、语文选修课极其实施

39、语文活动课极其实施 40、语文实践课极其实施

41、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2、社会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3、网络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4、中(校)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与语文教学

45、中小学生阅读心理与阅读教学

46、中小学生写作心理与作文教学

47、中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与口语交际教学

48、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对策

49、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 50、语文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与教学

51、语文课程中的探究学习与教学

52、语文课程中的合作学习与教学

53、语文“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54、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

55、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56、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

57、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58、语文课堂中的综合性学习与教学

59、语文“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60、语文“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6

1、语文“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6

2、中小学作文构思指导研究 6

3、中小学作文批改研究 6

4、中小学作文讲评研究

65、中小学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教学研究 6

6、中小学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研究 6

7、中小学古代诗词教学研究 6

8、中小学古代韵文教学研究 6

9、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 70、中小学现代小说教学研究 7

1、中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7

2、中小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7

3、中小学现代戏剧教学研究 7

4、中小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7

5、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李白诗歌教学 7

6、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教学 7

7、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 7

8、中学语文教材中朱自清作品教学 7

9、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0、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补救教学 8

1、中(小)学生阅读困难的诊断与补救教学 8

2、中(小)学生写作困难的诊断与补救教学 8

3、中(小)学生口语交际困难的诊断与补救教学 8

4、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修养 8

5、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与语文教学 8

6、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8

7、语文教师的情感与语文教育 8

8、语文教师的人格与语文教育 8

9、优秀语文教师的特征与师范教育改革

90、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育

91、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育

92、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语文教学经验极其移植

93、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等)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育 9

4、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探讨 9

5、语文教师能力探讨

96、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9

7、语文教师的教育艺术 9

8、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 9

9、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 100、试论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推荐第3篇: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教育教学

1.试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的语文教学 2.浅谈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3.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

4、试论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5、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6、试论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

7、试论古诗中的人文精神

8、论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

9、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10、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11、试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2、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

1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14、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15、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16、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

17、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18、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陶行之创造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

22、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24、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5、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26、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

27、阅读教学的原则

28、试论语文教学的创新

29、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 30、论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3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34.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 35.论阅读与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教材教法研究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与收束艺术

2、语文教师备课的艺术

3、浅谈教材处理艺术

4、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5、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艺术

6、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学

7、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

8、浅谈阅读教学中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9、谈新教材中的审美情趣

10、浅论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

11、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论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3、语文教材中小说导读角度初探

14、语文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15、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17、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18、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研究

19、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之研究 20、浅谈新课的导入的艺术

21、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

22、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重点

三、教育教学改革

1、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2、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4、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思考

5、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6、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研究

7、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对新课程标准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9、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10、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11、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12、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3、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4、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四、多媒体与教学

1、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谈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5、语文阅读课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五、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

1、浅谈学生作文教学

2、作文教学之我见

3、试谈学生创新作文写作

4、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5、口头作文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试论开放式作文教学

7、试论话题作文

8、命题作文研究

六、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2、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

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4、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5、班主任素质之我见

6、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7、班风建设与班主任自身素质

8、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9、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10、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

11、浅谈班主任正确处理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12、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论文50题

小学语文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论文50题

1.论《战国策》中谋士论辩的语言艺术 2.论《国语》中名臣进言的语言艺术 3.论《左传》叙事中时空转换艺术 4.关于《西游记》学术研究成果概览 5.关于《水浒传》学术研究成果概览 6.关于《三国演义》学术研究成果概览 7关于《金瓶梅词话》学术研究成果概览 8关于《红楼梦》学术研究成果概览 9.《礼记·学记》中闪烁着素质教育的光辉 10.小说的客观叙事研究 11.散文的艺术真实研究

12.写作技巧的发展-浅析象征手法的创新 13.合乎情理的“偶然”---论写作技巧中的巧合 14.文章抒情与抒情技法教学研究

15.诗歌中的意象研究——意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6.描写技法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17.叙事作品的悬念艺术和技巧教学研究 18.试论含蓄及其运用

19.灵感在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试论叙事作品中的“空白”艺术 21.透过《伤逝》看鲁迅的婚姻观 22.透过《伤逝》看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23.学习《清澈的湖水》学生适应年级段研究 24.《一束鲜花》被小学课本删除的损失研究

25.不言胜有言的艺术探讨——课文《小珊迪》阅读重点分析 26.借《白杨》课文讲象征法

27.《草船借箭》《景阳冈》二文的悬念研究 28.心有灵犀的《一件运动衫》审美探微

29.《轻叩诗歌的大门》中几首当代诗的误导嫌疑研究 30.从钟为永的教学对比图中来看语文素质教育 31.从余光中的乡愁情结透视中国文坛的含蓄根源 32.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初探 33.刘亮程散文移位想象思维初探 34.文学作品无定解余韵的审美效果初探 35.“云归”一词的训诂问题初探 36.关于“刘亮程现象批评”的批判 37.关于“余秋雨现象批评”的批判 38.《北京人》艺术美探微 39.《呼兰河传》的独特表述探微 40.陈铁生《我与地坛》的复义性探微 41.浅识刘恒小说的叙事特点

42.透过《邢老汉和他的狗》看张贤亮干预生活的艺术创造 43.莫言小说《蛙》的社会意义探微 44.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叙事角度研究 45.世界名著《奇婚记》的“奇”字探解 46.《围城》是语法修辞实践的经典范本 47.《废都》的叙事线索研究 48.“儿童诗”与“儿歌”的对比研究 49.浅谈幻想与荒诞美的关系

50.叶圣陶语文教学论与《礼记·学记》的传承关系

(王澗泓)

推荐第5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推荐第6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参考题目

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民教育开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中国理论界对公民教育的讨论也日渐兴起,并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有:展开了对公民、公民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对我国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已取得了共识;涌。

题目: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思路: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基础教育领域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优秀教育成果和理念的快速传播及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公平”,但我们很快发现,公平的教育资源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公平资源的不均衡利用。

题目: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 思路: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总结出的一套科学严谨的音乐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被不同程度的运用与借鉴。 柯达伊教学法包括其音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小学音乐教育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在20世纪末传入中国后被不同程度借鉴,但是应。

题目: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研究 思路: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发对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以能力为重,而在各项能力中,教学实践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其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未来培养的小学生的质量。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重担。高师小学教育专。

题目: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 思路: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将幼儿教育列为专章,突出强调了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农村幼儿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小学化”现象尤为突出。本研究将农村幼儿教。

题目: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中的综合师范实践活动研究 思路: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学术水平提高、轻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由于忽视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部分师范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教师的工作要求,有的毕业生甚至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本文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借鉴国内外教师职前教育的经验,提出在小学教师职。

题目:小学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的错位:分析与对策 思路:

小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是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归本溯源,从哲学的视野来看,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直接关系,与社会的发展是间接关系;在教育目标中,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整合统一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其中道德居于人性的首位,发展人性比培养素质更为贴切;教育目标是一个整体,人的发展不是各部分教育目标的单纯相加。同时,本文。

题目: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的问题与反思 思路: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研究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其对于小学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益处也显露无遗。当下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在教研方面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教师善于分析与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叙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进入教育领域,它符合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现实的客观要求。所谓教育叙。

题目:中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思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公布,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本次教改的关键之所在,而教师职前所受的教师教育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设置则是其职前教师教育中的灵魂之所在,可以说合理的课程设置对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中学教师的培养不同小学教师的培养更注重教育。

题目: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 思路:

师范院校是面向中小学教育培养师资的专门机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社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需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需要的合格小学教师。因此,合格的师范生应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运用专业知识完成教育。

题目: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思路:

中国在迅速崛起,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如何呢?本论文通过对古河小学的典型调查,从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两个基本方向入手,采取观察、座谈、问卷、考核测试、查阅档案资料、听课等方式方法,以所得事实材料为依据,力求客观全面地呈现一所普通而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情形。在此基础上,剖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与问题,并探。

题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思路:

近些年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设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化一直是我国新时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在加快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想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其关键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态度和师德等方面。其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学科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想要全面推。

题目: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发展能够对学校数学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广泛争议。拥护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而在这些声音之外小学生们每个节假日都会在家长的陪伴下去学习奥林匹克数学。在或褒或贬的争议中,小学奥。

题目: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小学音乐教育 思路: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音乐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对其发展方向有了更为客观、理性与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国将过去所提出的“提倡多元文化”改为了现在的“尊重多元文化”,而这短短两个字的改变却是我国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一大步。对于这一恰当改变,在我于2011年8月去美国进。

题目:运用教育策划理论开展小学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思路:

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小学学校已经迈入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自主管理新时期。办学者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运筹谋划的素质。近几年,“教育策划”已被教育界认可。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学校发展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谋划,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行动方案,从而实现“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创造品牌”的教。

题目: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与反思 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就对我们国家的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承担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则要肩负起更重大的使命。近些年,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教师教。

题目:卫星IP教育资源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思路: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信息化普及工程,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通过三种模式送到农村的广大学校,深刻地改变了农村学校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题目:乡土名人资源运用于小学教育的案例研究 思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学校要加强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怎样合理运用各类校内外优质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活动?各类政策文献与教育专家建议教育资源利用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百年老校D校,为响应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与学生特点开展了乡土。

题目:小学性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思路:

当今社会,受地域、遗传、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性发育年龄明显提前。但面向小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却迟迟得不到重视。小学生遭受性侵犯、早恋、性失误、性罪错等事件频发,给小学生、给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做好小学生性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其人格养成,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正确的性价值观的。

题目:包头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思路:

我国有近两亿的小学生,他们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国家未来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学家从二十世纪八

十、九十年代开始的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令人不容乐观的。笔者从一些文献中发现,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扭曲因素,心理缺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

题目:小学实施公民教育研究 思路: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加速,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社会公民以迎接飞速变化的世界对当代和未来社会的挑战,成为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虽然早已有“公民”这个概念,但从现实情况看,“公民”似乎未“公民”,主要表现为公民知识缺乏、公民意识淡薄、公民技能欠缺。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

题目:小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思路:

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事业,人的价值和人存在的意义理应成为教育关心的主题,教育要维护和彰显人类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不能唯科学主义,唯知识教学,应该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不仅是有科学意识的人,而且是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才是成功的教育。人文教。

题目:小学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思路:

《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小学是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大多学校缺乏从事环境教育的专职小学教师,并且现有的环境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环境教育中收效不大,小学环境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所以,要加强小学环境教育,改善当前的情况,则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是重。

题目:回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思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受环境、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宁夏回族人口众多,近年来,回族教育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仍然是宁夏回族典型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回族地区小学音。

题目: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思路: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心理教育研究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作用,但更多的只是提及而并未作深入的探讨。因此,认识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

题目:河南焦作地区回族小学整体教育环境的调查研究 思路: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中国想要发展好国民教育,就必须加强各民族的教育,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回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居第三位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最为广泛,存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态势,回族教育自然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回族小学的教育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

题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 思路: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具有一定的速度的教学要求,规定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全国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面推行。这次改革对小学书法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题目: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思路:

本研究以定西、武都、庄浪3个国贫县的27所村级小学为样本,分析了影响甘肃省国贫县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甘肃省国贫县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从而为甘肃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资源方面的政策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及。

题目: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思路: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又体现了必须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学校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评价体系、基本形式等方。

题目:“我”的教育信念 思路:

教师教育信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观看法,是在教育实践中、在已有教育理论基础上、基于个人信念而形成的,支配着人的教育行为。因此,关注教师教育信念,我们就能深刻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和观点,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基础教育占去了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持有怎样的信念?这些信念对农村基。

题目:

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很多人聚居的地方。农村小学生总人数占小学生总人数很大的比重,他们的教育受水平、受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对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有影响,还关系到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状况。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质量好坏还会对我国整体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进而会影响到未来整体的国。

题目:江苏省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思路:

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理应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及由此带来的升学压力,导致学校对书法教育的空前忽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大大削弱,令人堪忧。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遭遇如此不幸值得教育者深深反思。为此,笔者走进基层学校,探访目前书法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寻找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对策,以期探。

题目:邢台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实施,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塑造、审美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正处于小学生。

题目:1949-1956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思路: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关于小学教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1949—1956年河南省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河南省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师资与学生情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改革、经费与校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弄清1949—1956年河。

题目:深圳市小学环境教育研究 思路: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文明空前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威胁。我国早在80年代就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但由于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环境问题仍然是严峻的问题。黄河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的早涝灾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小学环境教育而言,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

题目:小学中高年段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思路:近年来,由于儿童营养条件和生存环境大大提升,我国儿童生理发育期提前,从小学中高年段便开始进入了青春前期。但是,由于“性”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而学校性教育的现状又不容乐观,这导致了新生代的儿童对于“性”的压抑和好奇。儿童必要的性教育的缺失,与大量信息的良莠不齐,不仅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而且也导致了青少。

题目: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新挑战。今天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为此,关注小学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为主线,运用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模式。

题目:小学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策研究 思路:

小学小班化教育能够满足家长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适应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的需要。小班化教育是以小班为基本的配置条件,逐步体现其个别化、个性化教育价值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同步单一的要求,创建了别具一格的教学环境,营造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

题目:小学阶段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思路: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竞争的时代,要求未来的青年一代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而对于这种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应是优秀的民族精神,在音乐教育领域主要是通过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学习民族音乐来完成的。音乐教育是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和代替的重要方面,充分的美育可以提高人的全面。

题目:都市中的“乡村小学” 思路:

我国本是一个乡土社会,乡村是我国大伦道德和文化传承的根基。但随着国家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的独特性在慢慢消失,乡村教育逐渐失去了乡村社会这个大背景成为和乡村无关的教育。在这种情境下,乡村学校本该担当起挽救乡村教育的重任,但面对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大多数学校还是选择了顺从主流价值观,即使有少部分学校坚持保留自己的乡村。

题目:小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20世纪80年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单身外出”逐渐转变为“举家迁徙”,出现了家庭化流动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民工迫于生计,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再加自身素质及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根本无暇顾及,农民工子。

题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环境问题研究 思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调整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松动,给农民离开土地去寻求自身发展和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效地将农村的富余。

题目:后现代观的小学教师教育 思路:

在这篇论文中,我试图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原理和思维方法,来梳理、分析、和质疑传统的小学教师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透过后现代视角,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可能更有启发性的思路。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

题目:论矿区小学的素质教育 思路: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意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社会深刻变革和进步的时代,若要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我国的教育必须跟上时代。

题目:中美两国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思路: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是促进教师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对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要求愈来愈高,如何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本文主要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这一角度着手,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案例,试图。

题目:

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现状研究 思路: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对学生管理、课程教学、教育评价、学生学习等相关教育因素所持有的且本人深信不疑的观点,这种观点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为: 1.了解小学教师的教育信念现状; 2。.题目:情感的教育 人格的升华 思路:

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唤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的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培养人们健康的心理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用情。

题目:大连开发区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思路:

大连开发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发区之一,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各地务工人员涌入寻求工作岗位,进入开发区的务工人员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务工子女的数量也随之攀升。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开发区教育的瓶颈。笔者深入学校进行交流、访谈、调查,分析开发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同时提出对开发区外来工。

题目:小学历史教育研究 思路:

随着中国加快了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人的终身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有进行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在跨学科综合教学理论的推动下,再加上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使得历史教育在小学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

题目:长沙市芙蓉区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及前景展望 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增加。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语言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迄今为止,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长沙市芙蓉区于1993年秋季开始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工程,到现在也走过16个春秋。本参照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育走过的恢复、。

题目:柯达伊体系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思路:

柯达伊体系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归纳出的一套完整、科学而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以它崇高而深邃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卓有成效的教学法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对于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套教学法现今在各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借。

题目:基于校本培训的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思路: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在各种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中,校本培训又是最积极、最具有实践性、教师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因此,对基层学校而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校本培训的环境中提高教师的研究素质。

题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 思路:

21世纪是经济的社会,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科技作为支援,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资本和潜伏动力,世界各国都面对着新的机缘和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已逐步演变成科学技术上的实力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的基础关键在与教育。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在全世界获得经济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依靠的还是科技力量。。

题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就对我们国家的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求。作为承担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则要肩负起重大的使命。近些年,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教师教育课。

题目:1927-1937年安徽省小学教育研究 思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小学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基础地位。安徽近代小学发轫于19世纪末叶,民国时期,安徽省的小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改革,但近代安徽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混乱,历届统治者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安徽省小学教育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教育落后导致人才不足,从而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对于民国安徽小学教。

题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统整研究 思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几十年来,教师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教育逐渐由过去的封闭式办学走向开放式办学;教师教育的终身发展性逐渐的得到认可和接受;教师教育的重心和办学层次不断上移:由过去的三级师范教育体制转变成二级并最终过渡到一级师范教育的办。

题目:民族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优化研究 思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具体实践层面,一直把民族团结作为推进我国民族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军,大力开展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

题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思路: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自1981年我国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之后,一直受到国家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并于2001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修订)》,明确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思想提出了具体要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教学方式,全面促进小。

题目:清末民初江苏小学教育研究 思路:

本文是以清末民初江苏小学教育为对象的专题研究。近代中国教育在清末民初得到了初步发展,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步履维艰的过渡中,小学教育也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甲午中日战争后,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强烈地刺激了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被提上议事日程,发展小学教育成为整个时代的。

题目:小学科学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思路:

培养良好的科技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技术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当前国际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手、脑结合,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采用探究法,等等。小学科学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科技素养为宗旨的科技启蒙教育。小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

题目:

小学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思路:

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在某种社会主流阶层价值观的引导下,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它与学生从出生便开始接受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冲突和不一致性,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所以,本研究着眼于对小学学校课程价值取向和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首先,本研究以笔者所在。

题目: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 思路:

中国古代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有二千多年,但在各种历史书籍中,有关小学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够集中、全面,并缺乏对其实际教学活动的历史记载。本文在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追根溯源,以古为鉴分析其兴与衰,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去其糟粕引以为戒。 全文可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

题目:美国小学科学教材中技术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路:

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体现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其对应的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当前国际小学科学教育已经逐渐演变为科学与技术教育,这对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科学课程中如何发展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力,融入技术教育内容的方式、融入的内容及难度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鉴于我国科学教育。

题目:美国小学普通艺术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思路:

本文所研究的美国艺术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普通艺术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在人类史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也有益于整个社会。艺术教育在创造美、鉴赏美、情感、智能、文化、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在我国,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当今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虽然。

题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开发研究 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用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传统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具。

题目: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的系列行为的同时,合作、对话与探究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文化的一部分。为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文化,教师必须在科研领域做出新的反应,以此顺应课程文化新模式的组建。 针对新的学习文化模式,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有为教而研的内在认识,以此在新的工作领域占据主动地位;针对新的学习文化模式。

题目: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思路: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对生命教育比较忽视,往往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代替了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解读,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缺少精神补给的文化快餐,这势必造成了学生生命的失落和异化。此外,社会和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学生命教育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本研究在对相关生命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财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 思路:

为了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把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相联系并让学生学到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理财教育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此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理财教育的研究现状,并调查分析了数学理财教育的现状;。

题目: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研究 思路:

游戏自其诞生以来,发展迅速。随着商业游戏对游戏教育价值的发掘并进行教育训练之用,以及游戏在诸如军事、医疗、政府等非娱乐领域的应用,与教育领域相关的游戏开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管是以游戏为主体,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还是以教学软件为主体,结合游戏的要素,教育游戏都以其鲜明的教育意义而突出。教育游戏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以游。

题目: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角与角色学习思路:

中国的教师教育经历了一个世纪后,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终于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小学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教师角色,然而这一角色究竟是怎样一种角色?这一专业的学生又应当怎样学习这一角色?这既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题目:重庆市S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试验”,“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教研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试验”。本研究以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现代教育学理论、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和相关教育改革政策为理论基础和依据,在分析、借。

题目:生态移民地区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思路:

全国两会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被放到了重要位置,这是我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措施。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千百万合格的创新人才,移民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相对来说是个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教育状况是非常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

题目: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 思路: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在什么事业上我都将一事无成”。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音乐这一抒发人情感的方式,也逐渐从个人兴趣爱好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实践中发现了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益处,针对这一发现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而在这些学术经验。

题目: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安全是一个民族兴旺繁荣的坚实基础;安全是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的前提纽带。安全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居安思危”这句成语提醒我们虽然看似平安的环境里也会有出现危险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们要随时在思想上准备应付意外事件。虽然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国家在蓬勃发展,但是在大的和平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安稳的因素,这就要。

题目:小学五年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思路:

近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关于 性”的乱象,诸如“超女”选秀节目选出的超女是酷似男人的女人,“伪娘”成为网络新宠,青少年被性侵害事件频发。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部分五年级女孩出现初潮现象,她们也具有了一定的性意识。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校内小环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青春期性教育己势在必行。 本。

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思路: 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教师,而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技术的保障。小学语文学科是我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为成熟的学科之一,研究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策略对其它学科的教师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所选取的个案学校——Y市X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该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育。

题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研究 思路:

家庭教育在人的道德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没能得到发挥,致使留守儿童在道德成长中存在缺陷。本文以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巴南区XX小学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道德现状及其家庭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找出家庭道德教育对小学留守儿童道德成长。

题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思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次深刻变革。基础教育课程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其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都有了全新的变革,课程内容方面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内容呈现生活化、多元化、综合化的特点,课程结构由分科走向综合,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题目:我国小学学校特色教育建设模式的思考 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特色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事关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更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几年来,许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学校特色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面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许多学校都在寻求、创建自身的独特办学风格。 从社会经济发。

题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安全教育微型课程开发与应用 思路: 小学生的人身安全不仅事关他们的生命,更牵连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美满,还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农村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方面更是差距巨大。据权威调查显示:1-3年级的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各方面都相对欠缺,安。

题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述论 思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为民族大义携手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大力发动民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实行政治民主,发展经济,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为边区小学教育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边区小学教育基础非常薄弱,教育文化异。

题目:中部城区小学教育科研研究 思路:

中部小学教育的发展关乎到中部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提高中部小学教育的质量是中崛起的根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生了变化,越来越追求自身的专业化。而教育科研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中部城区小学有效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时代需、教育所需、学校所需、教。

题目: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思路:

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常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扼要地说明该论文的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方法,在深入调查分析建平县小学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

题目:《英语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思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语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成为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与英语教与学有关的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对有“工作母机”之称的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起步和发展较晚。在国外,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而在国内,对于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开始和发展于二十一世纪。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许多。

题目:南水北调背景下建设新农村模式对中牟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思路:

中国农村的小学体育教育一直是小学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中牟县南水北调移民新村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和当地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比研究发现建设新农村模式对小学体育教育在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

题目:基于国际理解教育需求的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研究 思路:

国际理解教育是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理解教育概念在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届大会上首次提出,其目的在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我国从2000年加入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成都市自2010年。

题目:论我国小学阶段的公民参与教育 思路:

本研究从培养未来中国公民的参与能力的目的出发,论证我国在小学阶段开展公民参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寻小学阶段促进儿童参与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适合我国小学社会科公民参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研究思路,综述公民教育和公民参与教育的研究现状,并。

题目: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路:

本文以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内容,针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现状,通过调研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赛罕区小学教师实际,提出了培养赛罕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策略。。

题目: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 思路:

本文探析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对小学品德教育方法的释义、原则、主要内容以及方法的综合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释义探究何为小学品德教育方法,着重从小学品德教育方法的意义、特征、价值来进行阐释。首先,我们认为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是针对“小学生”实施的“教育”方法,其归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这里突出了对象的特殊性。

题目: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 思路:

以社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培养为主的小学品德教育,关系着我国未来建设者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因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将德育传统发扬下去,就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品德教育中,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品德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题目: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学理及实施策略研究 思路:

小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中最基础的一级,又称初等教育。我国的小学学制6年,学生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我国,小学可以分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绝大多数适龄儿童按就近入学原则进入公立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本研究选取公立小学为研究主要对象,结合小学生身体与生理的变化,通过赏识教育。 题目: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反思与重建路径研究 思路:

我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从开始实施到被叫停已逾十年,这期间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应避讳的是,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磨灭了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的灵魂。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的历史性、地域性、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反思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重建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社会学、文化学为视。

题目: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 思路: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为行文简洁起见,本文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简称为“小学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正在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坚决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小学化”己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学术界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发展变化的历史及其中相关的。

题目:基于“真爱教育”特色小学建设的研究与实验 思路:

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政策出台以后各地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现在独生子女呈现出的“爱的教育”的缺失的现状,各级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孩子的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

题目: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思路:

2009年,天山第一小学立项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确立了“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文化和谐共生”、“理解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依存”、“理解全球化时代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的课题”、“形成热爱国家、关心人类共同发展价值观”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目标;确定了“理解本国本民族文化”、“理解外国异民族文。

题目: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所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利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对长春市某小学一年三班的学校适应教育的过程、学生的适应教育效果进行了现场的观察,根据学生学校适应效果来反映学校适应教育的效果,进而分析学校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共分为六部。

题目:特殊教育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思路:

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价值观是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认知倾向和对工作能够实现意义的价值判断。它影响着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动机、工作责任心及对工作的忠诚度。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个体对生活的热爱。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都有一些研究,但迄今还没有人研究特殊教育小学。

题目: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小学教育研究 思路: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小学教育,对于边区的总体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把小学教育发展起来就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充满胜利信心和具备抗战知识技能的民族后代。小学教育的开展也带动和促进了民众的抗日热情,这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小学教育的考察,以晋察。

题目:城市小学教育中的隐性不公平问题研究 思路:

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追求。当今时代的中国,在教育公平的追求道路上业已走过了权利平等和起点平等两个发展阶段,如何消除教育过程中潜藏的隐性不公平成为教育界面对的新课题。以性别视角审视教育,可以发现在两性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显性外壳下隐藏着诸多因性别差异而衍生的教育不公平。 借鉴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在。

题目: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路: 小学英语类教育游戏软件的出现,为小学英语教师维持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媒体选择。教育游戏软件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游戏选择以及游戏应用过程中提供指引,让教师更有效地使用教育游戏软件。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及对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

题目:中师生创新教育的研究 思路:

针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选定中师生创新教育作为研究的主题,探讨培养创新型小学教师的途径和方法。目前,有关创新教育的定义有许多种,本文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以及创新能力,对于中等师范教育而言更注重的应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教育。

题目: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思路:

教育公平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广大民众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的公平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运行的健康,一个不公平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日后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导向性作用令人担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研究教育。

题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思路:

20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人类不得不开始反思自身的行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不可否认,造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人类生态道德的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弥补这种缺失以及如何转变。

题目: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思路:

儿童文学史上,儿童文本通常被划分为两类:教育性文本和提供乐趣的文本,实用主义者的“教育至上”与儿童本位者的“趣味先行”两种主张的纷争由来已久,难分难舍。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文学教材的主体,而文学教材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如同儿童文学的历史是由“教育儿童”逐渐变为“解放儿童”与“教育成人”,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也经历着“教育。

题目: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 思路:

小学教育专业是20世纪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的一个新型专业,它以培养高层次高素养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与传统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的目标模式与培养层次方面都有了改进与提升,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随着小学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学历层次的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却在被。

题目: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思路:

近年来,电脑游戏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强烈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人们在担心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事,也在思考它们深受学生们关注和喜爱的原因。专家们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元素,随机教育游戏应运而生。教育游戏的出现给信息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

题目:D县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思路:

掌握一门外语是信息化社会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小学开设外语成为世界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英语作为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言,成为非英语国家的首选外语。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 题目:延边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思路:

本文研究的问题属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的一部分,是从学科教育——小学英语教育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本文运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小学英语教育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政策学等理论,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过程、特点和失衡现象进行研究,针对失衡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促进均衡发展的总体。

题目: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思路:

重视品德教育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都继承了重视品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对海峡两岸小学品德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既有利于德育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今后各个学段的品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历史传承及现实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影响,两岸品德教育既互相融合又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运用专。

题目: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 思路: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童年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特别是小学时期的童年生活应该为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本文选取了三类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资料,从个体回溯的视角探讨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命发展的价值。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

题目: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校园礼仪教育的行动研究 思路:

礼仪是人类文明之树的硕果,它的芳香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假如没有这样的芳香,我们的世界将失去很多色彩。所以,礼仪历来受到东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国对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和研究在不断丰富,但缺乏各地经验的总结,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需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专门针对小学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研。

题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 思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也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大理论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

题目:小学科学教育文献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 思路: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调整,所折射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体现在目标和内容结构上、知识体系、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上等许多新的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汇集了改革的众多先进理念与做法,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所需要。

题目:小学科学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制的分析 思路: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速度不断加快,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物种濒危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摆在人类的面前。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正是这个原因促使环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起来。在我国,环境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进行。然而。

题目:楚雄州小学教育中彝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 思路: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固有特征,是少数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如果它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少数民族的消亡。然而,随着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濒临消失,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现象日趋严重。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而小学教育作为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怎样在小学教育中传承。

题目:江平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 思路: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学前教育的关键。但是,现实中学前教育却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现状。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态化、普遍化的一种教育现象。它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

题目: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思路: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好坏成败,不仅对教师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国家的整个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铜川市、长沙市和广州市共151名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态度和意愿。

题目:《教育杂志》与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思路:

《教育杂志》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刊物,它系统的研究了民国时期各个阶段的教育,其中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详细的研究。教育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传承性,研究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努力做到“以史为鉴”。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图表法,分析总结出《教育杂。

题目: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路: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教育游戏的出现,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将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且丰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本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阐述了“教育游戏”的相。

题目: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 思路:

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不仅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落后于我国小学其它学科教师培养的步伐。因此,研究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方案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

题目:

小学礼仪教材中公共礼仪教育研究 思路: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价值观念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中国自古便有尚德尚礼的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公共礼仪是人置身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提高社会文明,增进人际和谐的最基本要求。公共礼仪体现社会公德,是中华礼仪文化的根本,同时也是民族存在与发。

题目:“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思路: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学前教育领域备受讨伐,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不仅在“量”上突飞猛进,更在“质”上精益求精,掀起了纠正和防止“小学化”的高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多重声音民。

题目: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宜君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思路:

从2001年起,我国再一次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伴随改革不断深入,作为音乐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十几年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不断加入新的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本文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作为背景,以小学音乐课程建设为出发点,对陕西省。 题目: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思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大城市,借助音乐教育资源丰厚、音乐文化设施先进、文化氛围浓郁等优势,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城市的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城市中的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借助“天赋”优势,加强自身的建设。

题目: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思路:

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儿童未来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同时也与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有了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幼儿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学化”倾向。为了深入、具体地研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本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样本,着重调查研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

题目:中日小学美术教育之比较研究 思路:

日本与我国是同属于东方汉字文化圈中的两个近邻国家,有着相似的人文背景,千百年来两国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从未间断过,这其中也包括两国的儿童美术教育。明治维新至今已一百多年了,在此期间,日本的美术教育与教学法等方面不断的用于吸收外来精华,充分的融会贯通,并大胆的进行实践改造,才形成了现如今这样先进的美术教。

题目: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 思路:

小学教育“软暴力”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在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此问题通常很容易让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产生错觉并忽视的问题。 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道德的科学,能有效的给予小学教育工作者以道德观、价值观上的指导。因此本研究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认。

题目: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思路: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理应是能够胜任小学学科教学的,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全科型小学教师,不仅要满足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还要满足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状况确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小学教师与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学艺术教师的缺位和艺术教育发展的滞后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题目:中美小学教师培养之教育实践课程比较 思路:

1999年起,我国才开启了小学教育的本科层次的培养,而美国从60年代开始,师范学校就基本绝迹了,小学的师资就通过高等师范学院到现在的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学院来完成了,比我国足足早走了四十年的时间。这四十年的发展,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上优势体现在什么呢?笔者通过对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两个个案的亲身比对观。

题目:小学教育质量的延时性评价研究 思路: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评价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应包括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建立促进。

题目:中韩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比较研究 思路:

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由高等本科师范教育、专科师范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组成,分别为高中、初中和小学培养师资的三级教育体系。这种层次鲜明的教师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急剧变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出现了我国的教师教育原有的层次结构的重心逐步。

题目: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问题的思考 思路: 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这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以下四个方面阐释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观点。 第一,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美育的概念及其含义。并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问题进行初步的界定。 第二,论述了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

题目: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世纪之交,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竞争已进入炙热化。如今,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根本。

题目: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思路:

美国是公认的经济、技术强国,这与美国教育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美国也是世界上中小学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民众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使得科学教育在美国起步早并发展迅速,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科学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用。

题目: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思路:

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中年轻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其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问题国家尚且没有统一标准要求,所以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试从儿童化教育取向探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全新的思路,通过课程学习将儿童化教育内化成为该专业师范生的自觉行为,今后更好的服务小学。。

题目:

新课标下鹤壁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思路: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为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学的自身发展,我们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同时正式启用了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新课程教材的制定,给小学音乐教育带来全新的要求。深入探讨分析与研究“新课程标准”,对于帮助小学音乐教师准确领悟新课标的意义、课。

题目:基于理解的小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 思路:

随着教育游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我国教育游戏有了较大的发展。最为突出的便是学科教育游戏资源的建立。但是现有的教育游戏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盲目追求游戏的形式,忽略了对游戏内容的理解设计。游戏者进行游戏后,不能学会游戏所蕴涵的教育内容,更不能理解游戏所体现的教育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

题目: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 思路:

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性教育是我国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实际生理、心理需求显示,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性教育具。

题目:小学教师教育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思路: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小学教师教育作为培养小学师资的专业教育,必须要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

题目: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 思路:

90年代初,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率先推进以小班化教育为标志的小学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自本世纪初,小班化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全面铺开,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

题目: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思路:

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却在教师。如何培养专业化教师是一个值得中外教育界研究的课题。专业化教师的培养依靠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强调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教师职前教育是基础,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第一阶段,是师资水平提高的关键期,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影响专业化教师的培养效果。小学教育是基础。

题目:我国小学公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路:

公民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民教育逐步进入学校教育的议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公民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题目:小学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现状研究 思路: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逐年递减的态势,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则尤为显著,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小学的入学率,也逐年递减。笔者作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一线从教人员,对这种在校生数量锐减的情况感触尤深。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合理的优化和使用教育资源,北京、上海等教育先导区优先。

题目:当代我国小学责任教育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研究 思路: 学会负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当代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决定青少年能否适应社会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培养负责任的新一代是学校责任教育的历史使命,而学校教育者对责任教育资源的认识与利用直接影响着责任教育实施的效果,责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责任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

题目: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 思路:

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国际社会认为:转变生态道德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就是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主席陈寿朋教授曾在人代会上率先提出“生态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倡议。教育要抓住小学这一关键时期,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

题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思路:

中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从教育部提及到首建探索,再到推广实践至今已有10年时间。这10年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立既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逐步向高学历化发展的问题,又为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中师、大专、本科)师范教育向二级(大专、本科)师范教育过渡在培养目标上提供了新思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新创专业,小学教。

题目: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初步研究 思路:

“音乐素质”培养是当前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旨在以集美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为出发点,对我国该专业的音乐素质培养提出改进的意见。本文在研究中运用了历史法、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本文首先依托素质教育理论的支持,对音乐素质内涵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构成进行界。

题目:城市省级实验小学教育成本分析研究 思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京市掀起了争创省级实验小学的热潮,短短十年来,南京城区的省级实验小学的数量由最初的8所急剧增长为现在的40多所,与此同时,省级实验小学的办学成本也不断地提高。然而,在省级实验小学内部,教育成本的日益加大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办学效益,往往是大投入带来大消耗。本文在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降低。

题目: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者—吴研因 思路:

吴研因是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先驱者、著名爱国教育家、诗人。他致力于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半个世纪,对中国现代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探索性贡献。 本论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吴研因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力求将这位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题目: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思路:

教育惩罚作为小学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惩罚逐渐体现出教育价值或“教育性”。教育惩罚的价值,主要反映在惩罚的目的、过程与效果之中。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使受教育者意识到所犯错误,矫正其不良行为;其实施程中也处处体现教育性。

推荐第7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教育管理领域的题目进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行写作。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 参考选题

1.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激励理论、学习型组织

理论、领导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评价理论、危机管理、管理伦理) ;

2.教育管理主体研究(校长、班主任的素质或管理风格、校长的自主权力、校长时间管理);

3.教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培训、教师工作士气、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学习机制、教师参与管理、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胜任力、教师情绪管理、新课改与教师知识管理、教师流动、对弱势教师的支持、教师评价新机制、新课改与师生关系、法律视野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时间管理);

4.学生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问题行为引导、学风、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团队学习、班干部任命、学生激励机制、学生辍学);

5.班级管理(班风、班级管理伦理、班级非正式群体引导、班级管理制度);

6.德育(学生品德问题与管理、德育方法、网络对德育的影响);

7.办学体制(民办学校、一校两制、转制学校、股份制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集团办学);

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校内自治、校本管理、政府角色转化);

9.学校经费(税费改革、一费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影响,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新体制,教育券制度);10.其他专题(学校科研管理、学校物力资源管理、学校安全问题与管理、学校突发事件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学校战略规划、学校品牌打造、校园信息化等等 )。

具体的参考选题可参见傅树京主编的《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指南》(06年1月第1版)183-193页。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央电大张遐2006年04月30日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也可

1.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学校管理中的群体激励探讨3.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微

4.公平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公平理论在学校员工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期望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期望理论在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期望理论在校本目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9.“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0.“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11.“以人为本”的教师(学生)管理模式探析12.试论“木桶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3.试论“有限理性说”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4.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5.x x学校推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16.论强化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17.试析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及运用18.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人性假设探析

1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管理质量的研究

1.试析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2.基于ISO9000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3.x x学校ISO9000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4.中小学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利弊谈

5.x x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6.x x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性研究7.试析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8.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9.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理分析

10.顾客满意度在测评教学质量中的应用研究11.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探索12.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13.教育管理质量观的反思与重构14.论学校管理质量观的转型管理主体研究

1.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研究2.校长职业化的培训诉求研究

3.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4.校长培训失真因素分析及对策

5.“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的比较研究6.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弊端探析

7.校长负责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8.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失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9.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探析

10.影响中小学校长权力的因素分析11.试论优秀校长的素质

12.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校长素质研究13.试析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14.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素养刍议15.论校长的人格魅力

16.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问题研究17.新课改条件下的校长管理行为探析18.试论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19.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刍议20.校长的法律意识研究教师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青年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多层面激励效应研究3.试析教师队伍管理的精神激励机制4.“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索5.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管理研究6.多元化教师管理模式探析7.教师管理互动评价模式研究

8.课程改革中教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研究10.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市场化特点研究11.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12.山区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3.中小学青年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4.兼职教师管理体制研究

15.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1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9.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管理研究

1.试论网络时代学生管理的新趋向

2.x x学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的实践与研究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侵权行为探源4.X-Y理论在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学生管理的误区及矫正策略研究6.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7.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8.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9.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10.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11.中小学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12.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3.中小学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4.x x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究15.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16.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7.农村女童辍学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18.x x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9.x x地区中小学生消费状况研究

20.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现象透视及教育对策研究

教学管理研究

1.x x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改革策略2.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刍议3.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研究4.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探析5.论网络技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6.教学管理中教考分离问题的研究7.试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阻抗及应对8.教案著作权问题的研究9.试论听课关注点的多元化10.课堂教学督导听课改革研究11.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中小学教导处职能研究13.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探析

14.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x 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最优化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7.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8.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管理模式研究19.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研究20.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研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盲点探析2.中小学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研究

3.教育科研区域性管理机制研究

4.x x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4.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研究

5.试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6.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策略研究7.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研究8.新课改中校本教育科研工作探析9.试论校本教育科研的有效管理

10.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11.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2.试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13.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14.激励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5.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的研究16.试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17.试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18.试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浮躁现象19.x x学校教育科研的效应性研究

20.试论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的基本特质班级管理研究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基本素养2.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4.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研究

5.中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6.班级管理中的批评策略研究

7.“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民主平等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9.中小学班级目标管理研究

10.试析“班干部轮换制”的利与弊11.优秀班集体形成要素探析12.班集体民主管理刍议

13.班集体中处境不利学生的心理调试策略探析14.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分析15.班集体管理中的“共振”现象研究

16.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7.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18.试论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19.寄宿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研究20.中小学班主任家访工作刍议德育管理研究

1.中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试析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管理5.试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模式化倾向6.试析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7.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的实践与研究8.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的实践与研究9.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研究

11.试析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意义障碍

12.刍议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3.隐性德育课程对中小学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14.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15.现行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方法探析16.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探析

17.试析教育环境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8.试析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9.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研究

20.小学生诚信(宽容、明礼、勤劳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除外)研究1.中小学物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研究2.中小学物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3.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研究4.招标制度在中小学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研究

6.试析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几种配置方案7.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8.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9.试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0.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探微11.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探析

12.中小学创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学生宿舍管理探析1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15.x x学校档案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安全管理研究

1.校舍及设施致害学生事故研究

2.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3.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探析

5.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原因与对策研究6.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探析

7.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8.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因研究

9.学校物理环境与学生人身伤害的研究

10.网络对中小学生暴力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1.中小学外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2.中小学内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3.中小学危机事件的特点及处理对策研究4.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5.学校发展与社区关系探索6.论学校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7.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学校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策略研究9.x x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0.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负效应及其消减策略研究管理制度研究

1.现代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2.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探析3.试析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4.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制度的矛盾及解决策略研究

5.试析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6.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7.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构建策略研究8.当代公立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研究9.x x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10.教师资格制度探析

11.x x学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2.中小学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13.农村中小学校务公开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4.校务公开运作机制与监督评估体系的研究15.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管窥

16.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探究18.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9.试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20.家长参与中小学管理的实践研究学校组织研究

1.试析学校组织的多元矛盾及对校长负责制实施的影响

2.学校组织人际气氛的内在结构因素探析3.学校组织的冲突及其调控策略研究4.学校组织运行机制新探5.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6.学校组织变革及其绩效研究7.试析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设途径

8.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9.中小学学校组织机构建设研究

10.x x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试论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12.中小学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研究13.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探析14.校风建设实操技巧研究

15.试析中小学良好班风建设的途径

16.x x学校教研室(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7.农村少先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研究18.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工作研究

19.中学团组织活动系统最优模式的理论探讨20.学生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其他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试析学生“减负”与教师“增压”

3.学生“减负”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4.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5.学生评教利弊探析

6.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特困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8.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9.择校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10.试析中小学择校收费的原因与解决对策11.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市场化的研究12.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13.网络教育的公平性探析

14.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微15.农村女童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探析17.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探析

18.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区域内教育资源失衡的弊端分析

20.试论学校知情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21.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相关权利冲突问题探析22.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23.论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24.农村居民教育投资困境及对策分析25.家长学校管理模式探析

26.x x学校小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7.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探析 28.x x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29.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x x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推荐第8篇: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

09地理科学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当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

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72.97%,D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68.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

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 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5)

[3] 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3)

[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

[6] 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4.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

推荐第9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研究

学 院 名 称: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小学教育 学 生 姓 名:陈雪薇 指 导 教 师:张海钟

教授

二○一二年四月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

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专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教师职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班主任专业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其专业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主题班会的组织召开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也备受关注并逐渐成熟。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活动形式,它能增进班级的整体意识,拓展学生相互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主题班会与以往相比,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行改革。近年来,主题班会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的进行改革,成为班主任越来越重视的一种管理班级的手段。

一、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历史考查

二、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内容

(一) 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确立和策划班会的内容

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必要活动,它可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工作,还可以让学生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立与策划好主题,明确主题班会的内容。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如何进行主题的确立与策划。我认为主要在于把握好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

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内容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学校、年级、班级的不同而结合实际来开展。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或错误,可以组织《为什么而学习》、《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意义》、《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首先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2)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3)创“三好”、比贡献教育,如对学生进行创“三好”教育、“五讲四美”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等。 在确立和策划主题班会内容时,必须思想明确,知道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贯穿教育性,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认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才不会流于形式。

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内容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学校中的新教师、新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而表现就比较好。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们进行点拨、引导,组织诸如《要珍惜学习的好时光》、《我爱我的班集体》等主题班会,使学生的心头升起理想的光华,使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要做到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部分学生成绩突然下降的情况,班主任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原因,然后召开“改进学习方法和时间赛跑”的主题班会。使同学在讲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学和巧学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道理。

3、认真确立内容,做到计划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教育性、计划性三者是统一的。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其次,对所在学期的班会活动有一个总的计划。第三,对组织每一次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计划,主题班会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三、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形式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要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 例如: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时,就在会前组织学生搞家乡调查,让他们去浏览家乡的名胜,查阅有关家乡的历史和现状,访问老人等,然后让他们把调查所得拿到班会上交流,会上,有的同学介绍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的风光和历史,朗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的介绍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有的介绍“英雄城”的名称由来;还有的同学介绍南昌花园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进程……这样,仿佛在同学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家乡南昌的美丽画卷,同学们在活动中深受鼓舞,为自己生活在南昌而自豪,也坚定了早日成才、把家乡建设得更美的信心。当然这也要因地而异,要符合实际。

(二)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内容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

1.论理式主题班会

这种班会主要是对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以统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青春的价值是什么”“人才成材百例的思考”“班级轶事面面观”“友谊与事业”等主题,就可以采用论理式班会形式。细分论理式班会又有直接论理、辩论明理、研讨识理等形式。论理式班会的目的是要把“理”说透,使学生信服,所以要求论证有据,内容翔实,逻辑严密。

2.交流式主题班会

这种主题班会主要是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也可以请校外的相关人士与学生交流。如“学习经验交流会”“生活教育了我”等主题,就可以采用这种班会形式。开好交流式主题班会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引发学生从心底对所交流经验的钦佩和赞赏之情。

3.文体型主题班会

文体型主题班会是通过文艺体育形式进行的,具体形式有:讲故事、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相声、猜谜等,也可以是绘画、书法、摄影展示、表演等,如:以“祖国,您好”为主题的国庆文艺演出,以“笔下走龙蛇、丹青绘宏图”为主题的书画表演,以“向着更高、更强、更快”为主题的班级运动会等等。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展示才能、发挥创造性的好机会,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好机会。文体型主题班会气氛活跃,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激励和艺术上的熏陶,很受学生欢迎。班主任要尽量使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能够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4.竞赛式主题班会

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两军”对垒中,融入哲理性、知识性。竞赛内容可以有智力、知识、实事、能力等,如:“我和ABC交朋友”趣味英语竞赛,“我在2001年”演讲比赛,“漫游智力世界”学科智力竞赛等。这种形式的班会,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发动得越广泛,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5.纪念性或庆祝性主题班会

纪念性或庆祝性主题班会主要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纪念,对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庆祝等。它往往与社会的纪念活动、庆祝活动相配合,如:以“老师,您辛苦了”为主题的教师节颂教师班会,以“送旧迎新庆元旦”为主题的元旦文艺联欢班会。这种班会搞得好,感染力强,效果好;搞不好,容易走过场。所以,班主任要把纪念什么、庆祝什么同教育主题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熟悉的纪念日、庆祝日里,得到新的启迪,受到进一步的教育。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6.实践性主题班会

实践性主题班会是以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受到的教育为主题举行的班会,如:以“祖国万岁”为主题的参观祖国变化图片展的班会,以“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游览名胜汇报班会,以“剪得报春第一梅”为主题的“记者”招待会。这种班会能深化学生的实践体会,使学生更深刻领会实践的意义。实践性主题班会的特点是亲耳所闻、亲眼目睹,有真情实感,对教育内容印象深、领会快。 7.模拟式主题班会

模拟式主题班会是模拟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与时间老人座谈”想像情境班会,“警钟在这里长鸣”模拟法庭辩论班会。模拟式班会的主题与内容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和实践能力。这种班会组织得好,气氛逼真,学生身临其境,兴致高,教育效果也会很好。

以上是我对主题班会及开展主题班会的几种形式的思考和总结。班主任要开好主题班会,选取的班会形式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融合多种形式。无论选取什么形式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治能力,是开展主题班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搞好主题班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 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制裁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

(三)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班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教育学生的过程。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由老师包办人替。

推荐第10篇: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和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既然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安排学生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测量方法上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说将国旗降下来,把皮尺系在穿国旗的竹竿的顶端,让它同国旗一同升起,记录下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则利用比的知识,线测量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再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应用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子长度=旗杆的高度: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项活动是我们所教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变得那样的贴近,数学课也可以变得生动,给学生带来快乐!

三、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感悟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年、月、日”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把你上学时路过的超市、银行等营业时间记一记,算一算他们各自营业多长的时间。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设计让学生回家量一量自己的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再计算出房间的周长;还有类似“小明沿着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跑步,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应该联系实际想想:要算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必须先求出操场一圈有多少米。而操场一圈有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在求操场的周长。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巩固计算周长的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总之,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喜欢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第11篇:级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人文与美术学院

2011级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一、确定选题(9月2—20日)

1.学生根据参考选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

2.学生也可以直接联系指导老师确定选题。

3.班级汇总上报学院孙嘉璐老师处。

二、指导老师分配(9月25日—10月17日)

1.学院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分配指导老师。

2.指导老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指导学生按照选题搜集资料。

三、论文写作指导(10月18日—12月20日)

第一阶段(10月18—31日)确定写作提纲

第二阶段(11月1—30日)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12月1—15日)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12月16—25日)按照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完成最后一稿的修改,形成定稿

四、论文答辩(期末考试前进行答辩)

答辩时间待定

五、论文写作相关要求

1.指导老师接到论文指导任务后,应尽快组织学生见面,布置写作任务,督促学生按照各阶段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写作任务,保证在12月中旬完成论文的写作。

2.确定指导老师后,每位同学要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确保各阶段的写作进度。

备注:毕业论文(设计)表格中涉及到的指导时间一律不填写,统一按照要求填写。

2013年9月2日

第12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5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5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灵活运用发展情节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发展情节法(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紧密联系形象和课文内容,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天地,运用得当,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发展情节,主动揭示寓意

对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一些寓言故事虽然情节吸引人,但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寓言的故事情节加以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发展情节达到主动揭示出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社会、学习等实践活动。如《狗熊给象做裤子》(基础训练阅读部分)的结尾是: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狗熊到大象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大象一见狗熊送来新做的裤子会怎样大象一定很高兴,急忙把新裤子穿上身吗不能。为什么呢狗熊不是穿上新裤子很合身吗从大象和狗熊的身材大小上想一想看!学生细细一想:

噢,问题出在大象的身体比狗熊要大得多上面。大象那么大,狗熊和大象比小得多了,难怪狗熊穿着正合身的新裤子大象会穿不上身。再通过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主动揭示出文章蕴含的寓意:做事应该面对实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二、通过发展情节,体会思想感情

课本上有些文章的结尾看似言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很值得回味体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加以发展,将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草原》一文的结尾写道: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文章虽然写到此处为止,但其中的意并未完。特别是结尾的两句诗很值得揣摩体味。如果教师单纯从字面上对诗句进行解释,便不能使学生充分领略文章所营造的那种意境。教师可以放段优美动听的蒙古族主人在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色中、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汽车慢慢地往前开,汉族客人挥手致意不忍离去,蒙古族牧民牵着马,泪眼朦胧频挥手,不愿离去,主人和客人之间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连接着。那是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线。

三、通过发展情节,深化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所蕴含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到这两句,城里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后就难以找到它呢教师可以通过试验来让学生体会理解,让学生自己找寻其中的答案。如教师用黄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意勾勒几笔简笔画,学生就会明白,颜色相同,所以看不清楚,黄蝶飞入菜花丛后,因为黄蝶和菜花都是黄颜色,因此使人难以发现。农村学生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一番,印象会更深。这样的教学(试验、点拨、讲解、体会),学生既对诗意加深了理解,更学习到了诗人观察细致、有生活感等可贵的写作经验。

【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拼音教学活起来

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对拼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多彩活动兴趣之来源

传统的拼合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仍不明显。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

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训练练拼),比赛开火车,进行演一演(识字)等活动。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歌诀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 ie 和 ei .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如区别旧和引,我编了歌诀:小人砍树 ei ei ei ,小人倚树睡一夜( ye )。教学 iu ü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 i 的妈妈是大 y ,大 y 小 i 挨一起( wu ), 小ü爸妈不在家,大 y 阿姨照顾他,小ü非常有礼貌,见了大 y 就摘帽( yu )。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

三、小组研讨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拼音教学中,我体会到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思想深刻的图画。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教学

d t nl 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我接着说: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教师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小马妈妈让小马驮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门。小马听说要去姥姥家,心想一定能吃到姥姥准备的嫩草。他高兴极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驮上米袋,一溜烟儿跑出了家门。他哪知道,米袋漏了,妈妈还没来得及补上呢。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这时候,在地里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马:小马哥哥

小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满头大汗,小马才停住脚步教师讲到这里嘎然而止,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小兔和小马会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补上米袋?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一下

五、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

拼音服务于识字、阅读以及学说普通话这一作用的发挥不仅要在学完拼音之后,还要体现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拼音部分安排认 70 个常用字,并配有内容丰富的插图。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我的做法是:读音节、口头组词、再说话。如教学了音节

ma ,学生组词妈妈,教师板书妈妈,然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说:妈性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都能说出感谢妈妈之类的句子。

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妈妈每天干活怎样辛苦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各自的妈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向学习伙伴介绍一下各自的妈妈。这样教学,学生都能说几句关于妈妈的句子,甚至有的还能说出一段意思明确的话来。在和谐亲切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词语,训练了说话,一举三得,教师只需相机引导,就可以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拼音课堂一张嘴

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把学拼音和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紧密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想像与创新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力求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

【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五】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

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因素,在于自身的学习意愿。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业希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呢?

一、诅咒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老师不要太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

教师的诅咒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诅咒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假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二、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做教师的大多爱拿差生与优生作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意愿。

对于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进步。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作为教师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学生的称赞。如果老师强求学生达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标,学生便会丧失努力的意愿,变得什么也不想做了。

三、领悟学生的个性偏差,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意愿,同时也表现在个性品质上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学习上消极悲观等个性特征。对此,可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其内向、敏感的性格。

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并非难事,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只是命令学生用功!用功!要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13篇:毕业论文:让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推荐]

让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本科函授22号晋江市英林镇龙西小学 黄忆连

【摘要】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理的,与同样注重人的心灵世界的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渗透语文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二十一世纪,无论是科技文明和社会生产,还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变化更新。 现代社会知识的迅速更新和不断膨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的日趋开放和多样化,要求学生应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淡薄,导致个体日益孤立和无助,学生在成长发育中不断地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地撞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更为坚强的自我、独立性和心理承受力。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将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和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人的心理的,与同样注重人的心灵世界的语文学科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

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把握课堂生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里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合理利用这些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这篇课文时,我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而且,在拓展学习时,我还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谈谈对“我”对待错误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作者犯了错误还不知悔改,真是一错再错。”有的说:“虽然作者父亲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但是,他终究还是为了作者好,作者应该改掉错误,按时起床。”有的说:“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面对错误。”有的则是回忆以往对待错误的错误方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他们就可以从中明白正确对待错误的方式:人的生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犯下错误,但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而不应该对自己犯下的错耿耿于怀,使得自己变得自卑,对待生活也不再乐观,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学习生活,最后发展成抑郁症。

二、充分挖掘教材,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语文教材的特性,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只要真正做到树立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一)形成学生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有意识地进行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意志的形成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我们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地典型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剖析文章中典型人物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从而进行有效地心理教育渗透。例如,在北师大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时,讲述徐霞客爬山涉水、餐风露宿,为的就是要完成心中那个远大的理想,最后终于写成了对现在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徐霞客游记》,描写爱迪生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爱迪生》一文以及与之类似的《做风车的故事》等文章,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训练学生活跃的思维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培养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有位教师在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先指导学生找出公鸡的情绪变化:得意→伤心→惭愧,继而讨论公鸡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写作思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在写作中融入心理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刚接手这个班级,我就让他们写日记,因为日记不仅不受题目、题材、数字等束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刚开始,学生对写日记很热衷,每天都写,虽然内容浅显,但毕竟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可过不了一个礼拜,学生们就坚持不了了,字体潦草,内容也成了记流水账了,完全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对此,我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鼓励他们继续认真对待,从小培养意志力,千万不可轻易放弃。后来,很多学生们都坚持了下来,不少学生还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从中体验到了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写完日记的愉悦心情。再后来,我还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到日记上去,与我进行交流。我则会在每次阅读完后写上几句贴心、简短的话,给他们指引,给他们鼓励。朋友之间闹矛盾是学生最经常写的事情。我会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要学会互相宽容、互相体谅,把事情弄清真相后再下定论,或者叫

他们一方主动认错。其结果往往是令人欣喜的,很多学生重归于好,而且他们对朋友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家庭暴力,在日记本上提到了死亡。我看到后,迅速采取行动,首先帮助她重新理解对死亡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心理健康辅导,后来还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他家长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保证以后不用暴力。不久,那个孩子脸上恢复了天真的微笑。其实,日记还能帮助学生发泄心中的不悦,保持他们心理健康的平衡。

四、丰富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阅读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在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中、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中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而 阅读对人文素养起着决定作用。正因为此,我大力提倡学生看课外书,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举行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还给学生推荐各种类型的书:童话书、科技书、历史故事、儿童诗歌、小说等等。有时,课前我会跟学生分享一些小故事大道理;有时,则会让学生们根据某一个故事编一个情景剧;有时我特意从图书室借一些书以奖励的方式借给学生读,如:《水浒传》、《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中华五千年》、《中华经典诵读本》等等。这样大大 激起学生看书的热情。我还指导学生尝试着写读后感,记下自己看书后的点滴感想。有写学生在读后感写道:“当我看完>后,我被保尔·柯察金在十月革命战火纷飞年代的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要时刻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祖国贡献力量。”有的学生写道:“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被它感动了,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佩服鲁滨逊„„ ”

五、优化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队协作,当今社会关键词之一。 当今时代,任何人单枪匹马、孤身作战都很难成功,要靠群体的智慧,联合攻关方能取胜。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式学习,积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这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二)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会感动,完善性格特征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体验,能为一些伟大的感情而感动。如学习《麻雀》一课,通过老麻雀的表现,体验到“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失去领袖的悲痛之情;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体会出真挚的情谊和依依不舍的深情。有位老师,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样一篇说明文时,她设计的教学居然能让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都震撼和感动,从而发出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感慨和决心。

六、实施教学评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者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获取班级认同和获得“归属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也是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 。 评价本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因此,教师的评价在告诉学生是非对错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为代价。我们的观点是,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我们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如:朗读的声音真响亮;字写得很端正等等;对自我意识过强,缺少合作精神的学生往往采用期待性评价,如:要是能与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对喜欢随声附和,缺少独立性的学生以鼓励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总之,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出发点。

(二) 鼓励自我。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学生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语文学习又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正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的差异,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就是在老师对其进行评价之后,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感受。自我评价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三)相互评价。在班集体中,学生与教师都是其成员或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班级的主人。同学的评价是表明班级成员对其接纳的重要表现,也是满足学生“归属需求”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班级评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课堂评价模式如下:

在放手让学生评价的同时,我们通过暗示或正面强化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找同学的优点,以一种寻求学习的眼光去看待同学。

第14篇: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

者 指导教师

摘要: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然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课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人们在解读课文的言语时,无需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到。阅读主体只需找到其中的一种生活底蕴,并获得直觉经验,就能领会课文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读书的形式最好是个人诵读或默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积极。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ulture of the students’ read Abstract:The proce of reading is to read the main body through a specific mental activity,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s of the text Inherent life in your own mind.Inherent state of life can only be stored in the form of intuition in people\'s memories.This determines the reading proce is the intuitive experience of the verbal form of text, with the main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hoices, similar to the match, similar to the activation proce.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living heritage is rich and varied, however, in interpreting the words of the text, do not need these living heritage have found.Read the main only to find a living heritage, and intuitive experience,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So in the claroom, teachers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irectly face the text, fully to read.Should be goo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reading the field of the main emotional, enable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o read intently, happily read.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the higher harvest more, the effect is better.In the form of reading is the best personal reading or silent reading.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some perception and thinking in a proactive way of thinking and emotional activities.Key words:Reading, Ability, Interesting, Positive. 第 1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 前

《语文课堂教学》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与思考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课堂上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呢?

二 领读教学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要在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但对于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因为课文中那么多生字,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地读或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更是难以把握。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领读是学生自读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重提领读,呼吁课堂教学的领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一直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说,学生个性化读书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读课文都只是平平地读,这时,教师的领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教师当场领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提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

第 2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 情感熏陶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一)

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1 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个显著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愉快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如教学《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从未见过的大草原那“一碧千里”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大草原的录像,广袤的草地配上蓝天、白云和羊群,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位置上,此时让学生读课文,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 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抗争;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 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二)

指导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 读思结合,边渎边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像,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第 3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指导技巧,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感情,就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很多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角色效应,深化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角色,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表演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

鼓励质疑,提倡探究创造

1 个性化阅读是质疑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索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余地,才能为质疑提供条件。

2 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应将“微笑”改为“苦笑”。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草船借箭》,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每一步行动都有用意,那么诸葛亮请鲁肃在船上不是下棋或睡觉而偏偏是喝酒,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诸葛亮是用酒杯里酒面倾斜度来判断船受箭后的倾斜程度,

第 4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以便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神机妙算”一词的认识,而且思维也得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以深化。

(四)

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妙

1 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2 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品

抓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用词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的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匆匆》中介绍时光易逝的段落;《飞夺泸定桥》中英勇战斗,抢攻桥头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强,用词精妙。通过精读感悟,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学生能很敏锐的读出,哪个字用得妙、用得传神,哪个字用得多余、用得别扭。即使自己写一封信,写一段日记,学生们都要不自觉地拿起来读读——掂量、揣摩一下是否通畅、恰当、贴切。课本里的名篇,学生也能够通过诵读,挑出不恰当的词语。这表明,读使学生走入了文字的深处,学会了文字的审美,读使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佳境、自然。这样,担心学生的成绩便是多余的。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魅力的必由之路。读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这是基础之基础,连字音都不准,何谈读呢?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字音读准了,接着就是理解作品的问题。对作品内容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就很难通过艺术化的声音,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总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细腻感悟力,培养学生科学而又艺术的阅读能力。

第 5 页

第15篇: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论文

民 族 秘 史 的 解 读

---评 析《 白 鹿 原 》

内容提要: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巴尔扎克名言做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艺术追求。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整部小说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融透着对民族民运的深入思考,能够真实的反映那一时期,渭河平原历史变迁的曲折过程。本文将从《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地域文化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这三个方面来评析《白鹿原》。

关键字:

白鹿原创作背景地域文化人物

一《白鹿原》的创作背景及地域文化特色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人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过程的产物”。《白鹿原》作为一部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同样如此。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说,“所有悲剧的发生,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陈忠实会有如此理念,这与当代社会是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转型时期。在经济上,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了某些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不和谐因素,如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及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它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家园。在文化上,中华民族在政治反思之后走向更为深沉的文化反思。而长篇小说《白鹿原》就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潮流中的重要作品。

朱寨称《白鹿原》为“扛鼎之作”,鼎乃国之重器,扛鼎,誉其举重的神力。朱寨,是当代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参照。因而,他的这个评价就颇有权威性。另外,王仲生提到“作家是站在一个现代的立足点上来进行创作的,处于这一创作的中心的,始终是人的命运。”因此,他指出了《白鹿原》中更为根本的,更为要害的民族生存问题—民族生存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既是《白鹿原》创作的出发点,又是《白鹿原》创作的最终归宿点。然而陈忠实在其作品《白鹿原》中,恰恰反映了“民族生存的反(3)(2)(1)

思”,“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民族生存的生命的反思”,这三个方面。

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的古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白、鹿两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概念,是寄托了作家某种象征意蕴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在作品中,作家叙述过关于白鹿的渺远的传说“很久以前,人们看到一只雪白的鹿从原上漂过,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然而,白鹿原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存在,但白鹿的传说是一种文化,两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白鹿原》中,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两者的结合并非是一种偶合,而是一种必然。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最根本的是来自作家如何处理这个特殊的题材,来自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物象。以环境而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包括歌谣礼俗等。但是对于小说这样的长篇叙事性作品来说,更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描写,尤其是人物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刻画。在《白鹿原》的人物画廊里,如主要人物白嘉轩、鹿子霖,智者朱先生,长工鹿三和他的儿子黑娃,医人冷先生,甚至刚烈而又苦命的田小娥,都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反映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气息。

其次,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有机的互助。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来自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自身。“小说,作为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虚构的产物,必然会打上他自己的精神印记”而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它的存在,一但形成一种传统,其对于人的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都是巨大的。象陈忠实这样的作家,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无不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民族的秘史”其实也同时是一部被外化了的作家自己心灵的秘史,也是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的长幅画卷。

二复杂多变,命运多舛的人物

白嘉轩是读者翻开《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塑造的最成功、最丰富的人物。白嘉轩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在他身上无不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白嘉轩同时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仁、义、礼、

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刚正不阿、树德务滋。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但为了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可谓躬身劳作。

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奸诈、阴毒、淫乱而又懦弱的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代表,他同样是一家之长,同样受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但是,与白嘉轩坚决维护不同,他对待封建文化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坚决,而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士。一方面他也和白嘉轩一样主持正义公道,维护仁义白鹿原的美誉;另一方面,他又干的尽是些见不的人的勾当。他想巧取豪夺李寡妇的土地,他粗暴干涉儿子的婚姻,诱奸田小娥,设计害死了白兴儿,又把白孝文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他整死了贺老大,为谋得一官半职,他又残酷的报复了农协运动,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用白嘉轩的话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不知道,而在自家知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的;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 。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描写的这一个人虽然敲榨剥削乡民,私饱中囊嗜私舞弊,但他们在人格上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重义轻利的闪光点。修建祠堂、办学校,首先支持两个孩子到城里上学,鹿子霖不但表现出他非常的组织才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英明和大度,他同样是白鹿原上受人尊敬的乡约。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一直贯穿全书的始终,这样一对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对立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自己的儿女而痛苦,鹿兆鹏的拒婚,参加共产党;白孝文的堕落,白玲的叛逆,使这两位家长在精神上都受到巨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们子女的反叛,使他们在白鹿原上演绎着悲剧的人生。而最后,当白嘉轩看到疯癫的鹿子霖的时候而老泪纵横的时候,他既是为鹿子霖的悲剧命运,同样也是为自己的悲剧命运流泪。至此,这两个生命都完成了他们悲剧人生的历程。

然而,在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作者又着重塑造了两个叛逆者——田小娥和黑娃。 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勤劳、质朴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却与父亲鹿三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从小倔强、执着、反叛、生性好动而不安分守己。这一(4)

切,就决定了他必然与白鹿原上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宗法社会格格不入,并且不断发生摩擦、碰撞,以至最后走向反抗。他参加“风搅雪”式的农民运动,遥遥地与他企求美好生活与向往平等自由的心理目标相联系。大革命浪潮席卷而来,黑娃本性中受压抑的能量找到了渲泻的突破口,他把婚姻上的反叛和政治的、阶级的反抗不自觉地结合起来,怀着对富人和祠堂的憎恨,投身大革命,打土豪、办农协,砸宗祠里的石碑。他一生集土匪、国、共、儒家信徒等等身份于一身,从不安分的雇农到农协运动领袖到红军战士到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被处决。走完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历程。

而叛逆女性田小娥,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态度表现出前后的不一致。前期的田小娥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渴望平等的女性形象。为了爱情和自尊,宁愿抛弃郭举人家安定饱暖的生活,甘愿和黑娃过着靠打零工来维持的窘迫生活。作品中黑娃与小娥交欢时酣畅淋沥的刻划,使人们看到了作者对小娥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肯定。但如果把她塑造成反传统的自由女神形象,和黑娃在那孔破窑中过着“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浪漫爱情生活,就与传统道德文化,与白鹿精魂构成强烈的冲突和矛盾。当作者发现这个矛盾时,就只能笔锋一转,将这个美丽而富有反抗精神的不幸女性引向“女人是祸水”的死亡深渊。于是后期的田小娥,在黑娃被迫逃走之后,她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勇气忽然烟消云散。她依附于他“大”鹿子霖,是为了解救黑娃,同时也是为了无奈的活着:她以色相要挟继任族长白孝文是为了报复,但报复之后却没有丝毫快乐可言;反而在尿了她大鹿子霖一脸尿之后愤懑的心情才得以宣泄,害人的自责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这其中包含了对黑娃的爱和念,对白孝文的怜悯和歉意,也有对族长白嘉轩的畏惧和怨恨,又有对伪君子鹿子霖的愤恨和无奈,同时也有为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而卖身的屈辱。这正是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复杂的一面。她想过美好的生活,有过美好的追求,想得到族人的承认和尊重。但这些基本的要求她都不能得到,由于她违背了千百年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在封建制度的挤压下,她只能是畸形的形象 。

正是基于这种屈辱和无奈,她的公爹鹿三在田小娥无限惊异、哀怨、凄婉的眼神中结束了她的生命。作者让鹿三在亲情和封建道德之间终于选择了封建道德这把杀人利剑,更深刻的揭示了封建道德、宗法制度对田小娥、对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残忍和虚伪。但作者并没有让田小娥就此消失,而是用三秦文学较为传统的鬼神附体的手法让旧社会千百万妇女的代言人田小娥又一次进行了宣泄—-借鹿三之口喊出了她活者永远不敢吐出的郁闷,对封建社会禁锢人性、奴役人性的伪道德进行了彻底的鞭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封建道德思想禁锢下的女性追求个人性解放的内心世界,无情的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现实 。

作者曾自道,这部小说是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来展示“这个民族生存的历史和人的这种生命体验的。”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制约和影响白鹿原这块土地人物行为的文化因素还有以下几项:宗法观念、性、权势、谶兆预言。

宗法观念。这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文明禁忌。其不仅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生活中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而且,久而久之对社会心理产生一种威压与禁锢;性。小说中描写性的文字颇多,可以看出近年来以性的角度审视社会人生的文学倾向对作者的影响。白嘉轩连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传宗接代的使命感。“无后为大”成为白嘉轩的道德律令,不仅自己墨守蹈距,而且现实一旦与此律令发生冲突;血缘的纯洁性,对宗法观念坚守也即显得微不足道;权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对权势的热衷和执着不仅构成小说或明或暗的线索,也是白鹿两家赖以生存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地,机心深匿是由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居心叵测,陷白孝文于淫乱同样出自对权势的欲望。白孝文审时变势,翻然投机革命,终于将“革命功臣”黑娃送进法场,潜在原因仍是对权势的向往和维护。鹿子霖出狱后发现祖宗坟上有狗屎,所发感慨及继任乡约仍是权势的作用;谶兆预言。这是常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因素。集中表现于白鹿原上的智者圣者朱先生的行为言语之中。朱先生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又是充满禅机妙心的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也是伦理道德观念的美质的象征。每当白鹿原陷入生存的劫难危机,他却以少有的精英姿态化解之。劝张督督退兵是大壮举,使白鹿原免遭生灵涂炭;窥透人性、阶级斗争本相,送田福贤一车银元,救鹿兆鹏于水深火热更显大智非凡。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引用这句巴尔扎克名言作为《白鹿原》的题记,可以看出是别有匠心的。小说不仅在文化视角上,而且在人物塑造、叙述方法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创新和突破的。

参考资料:

(1)[美]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3年第1版P477

(2)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当代作家评论》当代作

家评论杂志社 1993年第4期P22~24

(3)王仲生《民族秘史的扣询和构筑》

(4)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第16篇:小学教育英语毕业论文

挖掘阅读素材,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虽然听、说都是语言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但现有英语学习条件下,仅依靠听、说的信息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实现大量语言信息输入的可靠途径。研究增加小学英语阅读信息量的途径。从英语阅读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建设、构建读物网络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新的途径。

关键词: 挖掘阅读素材,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虽然听、说都是语言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但现有英语学习条件下,仅依靠听、说的信息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实现大量语言信息输入的可靠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挖掘阅读素材,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重视小学英语阅读途径的研究

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英语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首先,读者通过感知(识别和辨认)书面语言材料,获得基本信息,并对基本信息进行编码重组,进而实现阅读信息交换;然后,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解析破译,再现作者为表达思想所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

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英语作为承载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国际化语言,早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获取有用信息的量。美国学者古德曼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可见,语言信息量的输入决定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

因此,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就在于信息量的增加。但是,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语感能力尚未形成,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缺乏背景知识、理解能力、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增加小学英语阅读信息量的途径。老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自读—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模式却比比皆是,学生在课堂中总是处于“被组织”的状态,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的任务就是答问。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段话来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就拿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On the farm storytime来举例,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给出问题Who’s on the farm? Are these apples? Are those ducks?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这个方法不但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

二、加强课后英语阅读延伸

教育学家刘佛年指出,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类型。“隐性课程”是指“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所施加给学生影响,起到教育作用的课程”。英语阅读的隐性课程包括校园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物质环境来看,英语阅读隐性课程的建设主要是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校园里的环境设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阅读空间、丰富的语言素材,创造贴近现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首先,从视觉上增加语言积累。我们学校目前在各种专用教室、办公室、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场所都贴上了英语标牌、格言或警句;利用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英语角、班级英语小图书馆等英语宣传栏目,内容不拘一格地增加英语阅读题材,如:教材疑难知识问答、学习方法介绍、优秀习作刊登、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小幽默、小练习等。通过校园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使学生在了解、感知校园信息的同时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其次,从听觉上接受语言熏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和学生交流;还可以利用广播或闭路电视等,定期定时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英语儿歌或英语儿童电视节目等,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接受英语语言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

从精神环境来看,学校还可以结合外国的节日文化、生活习俗等大量地向小学生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通过组织一些健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并提供或让学生在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会举办圣诞party,让学生能身临其中,了解国外的节日文化,学生们也会组织表演一些简单的英语表演,唱简单的英文歌。

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有一个为期一星期的英语节。英语节当中,学校就每个年级段布置相应的英语主题活动。对于初学者,三年级的学生,采用制作英语卡通卡片,提高孩子的兴趣。四年级英文书写比赛,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阅读竞赛。活动人人参与,普及中提高整体水平。每天课间英文歌曲,红领巾广播台英语故事。学生人人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英语阅读素材得到挖掘,课后得到延伸,利用。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穿插英语,能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提高阅读水平。

三、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拓展阅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毫无捷径,贵在坚持,重在积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例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订的《时代英语报》,让学生在读完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后,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在阅读课上交流,或者让学生交流下学到的新单词,有用的句型,有趣的谚语,大家一起读一读背一背。通过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英语语料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升了学生阅读及理解的层次,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积小流而成江海,积硅步而至千里。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依据,不仅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阅读技巧,更要持之以恒,坚持了解。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注意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进行拓展,对课堂上的阅读进行补充和延伸。如:一次听一次优秀教师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Unit7 A时,她不是直接利用文章材料,而是把自己一天做的事情用过去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了提问,接着,例举了班级两个学生的一天活动,并利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并让学生猜测这两位学生会是谁。然后让学生用过去式谈谈自己一天的活动,最后才让学生翻开书本进行课文的阅读并回答问题。这课课文的内容可以说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量,但是这位老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接触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满足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了。

四、发掘生活中的阅读素材 今天是信息时代,英语是信息传载的主要符号,而阅读是与巨量信息的“最亲密接触”。不要把英语阅读看得高不可攀,事实上,阅读的内容是广泛的,小至日常用品上的英文字符,大到英文诗歌、散文等,广义上的阅读其实从学生接触到英语字母的时刻就已开始了。生活中英语如:“Made in China”是“中国制造”, sony” 日本的一个电器品牌“索尼”,这些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普遍的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商标编成册。

网络上也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故事。由于学生家里条件限制,不可能在家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因此,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室,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如:http://www.daodoc.com/ ,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因素解码故事,可供低年级学生可以拼读,还有一些经过改编的中外寓言故事,可供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又如,网站 http://www.bbc.co.uk/cbeebies/storycircle/ 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小学低、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小故事和小诗歌。可以自己课外学习一些剑桥少儿英语的知识。

五、创设阅读情境,增强学生阅读内驱力

阅读教学与朗读结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将连环画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者放有声录音带,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声音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注意单词,帮助学生把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如:在教四年级上册Unit1 storytime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该课文的动画,让学生跟读,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教学与动手结合。对于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设计成连环画,进行比赛, 并展示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阅读教学与表演结合。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比较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平时也应该举行一些话剧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开展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与听、说、读、写相互结合。如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整理一篇次序混乱的短文,领会文章的组织与结构。如做是非题,问答法等。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与探索相结合:在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们自由或指定相关主题去搜集、阅读自己最喜爱的英语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自主广泛的阅读。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有关书籍、刊物、画报、网络等途径去收集相关资料,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问题和句子理解问题。

六、构建英语读物交流平台

展阅读资料定期交流活动:小学生缺少英语读物。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收集、订阅各类英语书籍,鼓励学生开展阅读资料交流活动。

搜集网络阅读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的计算机进行网上阅读英语电子书刊,并下载有利于交流的阅读材料。构建起一个读物交流网络。

在我们的校园里,英语学习已不再限于40分钟的课堂上。在走廊,在操场,到处可见学生自觉用英语打招呼和做英语游戏的情景;在课间,在课后,都可以听到广播中传出的英语歌曲和英语故事。这些浓郁的英语气氛常会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由于学生物质条件的提高,好多学生购买了一些英语课外读物,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午间时间对学生开放,让她们进行阅读。由于英语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图书馆关于这方面的阅读材料可能比较少,教师可以向学校建议订购一些英语杂志、阅读材料放在图书馆里供学生阅读。展阅读资料定期交流活动:小学生缺少英语读物。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收集、订阅各类英语书籍,鼓励学生开展阅读资料交流活动

总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设法增加阅读信息量,让学生学会阅读。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必须重视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发和建设英语阅读隐性课程,提高英语阅读显性课程的质量,精选阅读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17篇: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 名: 学 号: ____ 专 业: _ 站 点: 年级层次: _ 指导老师:

1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10 结语…………………………………………………………………………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13

2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 培养目标 培养对策

3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研究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一部分专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辅导,经过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榜样法”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其中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热点,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育实践研究的有益指导。但存在的不足是,缺乏从习惯培养角度来探讨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对于学习策略的了解与掌握十分匮乏,几乎没有策略指导的意识和习惯。广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处于无指导状态,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由此可知,在理论的探讨与教育实践应用间仍然存在脱节的现象,表现为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探讨。而实践中的研究由于缺乏科研人员的指导仍停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缺乏严谨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估,难以形成有效的推广方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行为习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此课题将在课堂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指导内容、原则、评估手段,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和操作样式。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将影响和带动全体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带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4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好习惯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对课堂学习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也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动之所为。《墨经》说:“行,为也。”行乃行动,为系作为;行与为可以互训。亦即凭借行动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就叫行为。行为是人的心理、意识参与外部活动时其外部表现的组合。心理、意识是行为的内部基础,活动、行动是行为的外部载体,行为是心理、意识、活动、行动的表现与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习惯,就是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和自然而然的完成各种动作的方式。一种稳定的习惯,实际就是一种好品质的表现。”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和原因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行为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者活动过度等等。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又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导致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秩序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外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5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性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问题行为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是许多原因促成的,通过对本班研究发现,有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其一:学生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者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全班的学生认知水平是不一样,难以兼顾的学生就可能犯纪律问题。其三:学生带着情绪进入课堂。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易,学生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重复等,学生就会厌烦不满,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2.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学不良,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对学生要求过严或者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当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如果反应过激,失当的管理方法更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是从课堂听讲开始的。有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有助于学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善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重要。

6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二) 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并形成体系。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课堂上如果学生不善于思考,老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是没有好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勤于动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逐步形成良好得多思习惯。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和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跟别人请教问题。.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课本内容都是基础学科范畴,要多次阅读预习加巩固。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学生的合作习惯。因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把那些思考性极强、开放性极广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那些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

(七)

7 / 13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切语言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保证,课堂的准确表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习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口才好的根源在于头脑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敢想敢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用准确、精炼、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述思路,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也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1、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不断的地注意教学意义的连续性。流畅的教学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说话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应该避免毫无过渡地从一个环节调到另一个环节,或从这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或者无端的停下来,思考下一个内容、翻找准备材料、或中断上课,这些都会产生课堂纪律问题。

2、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充分的备好教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认真自觉的学习。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根据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比如心不在焉、胡思乱想、乱涂乱画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与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疑问,因为没认真听讲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更不宜当众指责。如果学生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学生会察觉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自行恢复学习,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如有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不管何种方式,都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

8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倾听学生,才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学生个性

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夸奖, 以教学实验中的盛大花园小学二年级(3)班为例,通过组织分组合作绘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会合作,提高良性竞争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习,竞争已扩展到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增强学生的参与精神,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还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竞争中产生成功感。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更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教师重视.实验教学中发现,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 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3.倾听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9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要打造专注的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并产生共鸣。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和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的热爱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在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创设高效课堂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10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结语

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不是课堂上都能解决的。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一个好的教师还懂得如何把解决学生行为的功夫放在课外,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热爱,关心,严格,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揣,从任性,无理取闹,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让优秀的课堂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11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郑延定,《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4.2

2、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3、王芳,《学校德育管理的几点思考》,2003.12

4、王鉴;姜振军《教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2013.4

5、雷鸣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建构: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014.6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1.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2 8.孙璐, 叶珊.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9.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012.10.李耀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J].课程与教学,2006(3).11 庞勇;;例谈观察力培养与课堂行为的整合[J];广西教育;2014年17期 12 罗萍;;改进课堂行为 多层面重建校本教研[J];今日教育;2007年10期 13.庞妮;沉默与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2 /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致谢

感谢******本论文的完成提供相关资料,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对我论文的写作进行不厌其烦地指导与帮助。

撰写日期:2016年9月01日

13 / 13

第18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1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摘 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一)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2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2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2

二、现存的教学方法„„„„„„„„„„„„„„„„„„„„„„„„„„„3

(一)讲授法„„„„„„„„„„„„„„„„„„„„„„„„„„„„„„3

(二)谈话法„„„„„„„„„„„„„„„„„„„„„„„„„„„„„„„3

(三)讨论法„„„„„„„„„„„„„„„„„„„„„„„„„„„„„„4

(四)实验法„„„„„„„„„„„„„„„„„„„„„„„„„„„„„„„4

(五)实习作业法„„„„„„„„„„„„„„„„„„„„„„„„„„„„„4

(六)练习法„„„„„„„„„„„„„„„„„„„„„„„„„„„„„„„4

三、教学现存的问题„„„„„„„„„„„„„„„„„„„„„„„„„„„„5

(一)课堂上存在的问题„„„„„„„„„„„„„„„„„„„„„„„„„„5

(二)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6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7

四、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浅谈小学教学方法

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科学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要跟上步伐,面对现存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对于一名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苦心钻研和学习,争取能够研究出更切实有效的、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于更多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本文从小学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意义与任务;现存的教学方法;现存的问题;对策;

引言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这么多华丽的辞藻都是用来形容教师的。这么光辉的职业,它赋予我光荣的地方在于我的工作职责,身为一名教师我肩负着这个民族的希望,我的本职工作除了教育学生课本知识外,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课余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更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客观的认识到现存的教育缺陷,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被生动活跃的课堂所取代。

一、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对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小学教育的目的与整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对公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为他们的生活和接受进一步教育做准备。

在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

(一)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小学阶段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基础性的,是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教师要保证学生学好各门课程,为他们打下扎实、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

1.学习能力。首先要帮助小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其次,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能。再次,要注意启发和引导。这三个方面的良好发展,不仅对于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使得他们形成初步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逐步地理解和形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公共秩序、学校的学习制度等等。

3.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积极的态度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受到他人的接纳,并且能够接纳他人;能够信任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善于与人合作。

4.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十分活跃。小学的教学活动要为儿童创造发展思维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促使他们去进行主导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于思维、乐于思维的习惯。

5.实践能力。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在于实践,在小学阶段应当不断使学生体验到在学校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的实际用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6.创造能力。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缺乏,较少受到人类已有经验的束缚,因此比成人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予以保护、鼓励和宽容,只有这样,萌芽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成长的机会。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诚实勇敢等品质。2..养成对他人的健康态度,能够想到他人、理解他人、接纳他人、主要表现为对家人、同学、教师的积极情感。

3.养成责任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和承诺负责,例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自我服务劳动等。

二、现存的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是比较狭义的。比较准确的定

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形成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而且 ,由于这种独立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比较容易着手,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不做大变动的前提下进行。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这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 3

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也能够得到培养。

(五)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

三、教学现存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小学的教学实践领域中,的确存在着忽视或架空其他两个方面、唯知识学习为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这种倾向影响下,教学必然地走向以灌输为主,从书本到书本,无视学生发展的境地。这种倾向违背了义务教育的精神,即便学生在

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很容易造成对知识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更不能加以运用的后果。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应当特别注意避免两种倾向。第一,将科学知识的学习狭隘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实现的。第二,对各门课程厚此薄彼。小学阶段的各门课程都是基础性的,它们的开设是以《义务教育法》为保障的。虽然在时间分配和管理、考试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每门课程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倾向,通常是重视语文、数学、外语,轻视其他学科,尤其是轻视音、体、美课程。语、数、外学科占用其他学科课时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这种现象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表现尤为严重。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不仅使得受教育者今后发展缺少必需的基础,而且直接损害了小学生当前的健康发展。

(一)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现在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音教室、计算机等。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导致课堂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创设的教育情境不够直观、形象。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没有重视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的综合运用。

3.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实践。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消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知识,不要出现满堂灌,一味的将大量的知识塞给学生,因为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很好的掌握。

(二)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

1.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A.首先要熟悉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明确的了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操作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

免无法正常进行教学。B.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避免放录音的时候找不到播放内容的具体位置。C.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法,即创设什么样的情景,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法。D.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子作为例证。

2.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

一位好教师应具备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力度和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象。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心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3.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教学已经由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想办法在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如,在课堂上多用鼓励性语言,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儿童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耐心认真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要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狭隘,教师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经常发生事物或周围生活的细节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展开,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

5.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定符合学生的游戏,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我们必须利用充分的时间来备课,只有在备课尽可能多的查阅更多的资料使得知识更加的全面和准确,从而学生了解的更多,在课堂上才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资本。关于这些资料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尽可能的形式多样化,如:图片,录像,故事等等有新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 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1.在课堂上应用鼓励性语言为主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实物、具体情景的支配。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认可,那么教师就应利用这种心理更好的建立起学生的信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儿童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状态。作为教师应该耐心认真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要理解的内容。 2.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对教师充满着崇敬和热爱,这为教师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人与人是需要沟通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对于学生更需要老师主动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适时的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在批改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精神,希望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

3.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狭隘,有时候知识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师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经常发生事物或周围生活的细节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展开,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

4.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B.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5.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的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

6.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中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积极的主体活动中增长知识,并使其主体得到发展。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合理的安排一些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带有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并使身心得到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的做好教学所需的准备。 7.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切实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一个人积 8

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教育青少年中,始终坚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学生的自主意识渐渐增强,渴望着被人理解,他们心目中的教师是“理解学生”、“待人公平”“乐于交谈”“幽默慈祥”。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可亲近、可信任的,能与学生平等又高于学生的朋友。教师应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们的行动更民主的时候,学生会生活得愉快,更尊敬老师。教师在课堂上的行动越民主,学生会表现更高的崇敬和信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只能依靠手中的真理和民主作风。师生应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育过程必须是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教师对学生要倍加爱护,悉心培养。教师应热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悉心的了解,科学的研究。教师对学生有了客观的认识,又有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和尊重、信任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对教育的效率、结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结束语

只有正确认识到教育问题的缺陷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提高,摆脱落后的教学方法,引进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我们应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迅速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自己对学生负责,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那些需要我们的地方,体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特级教师经验选编[J].湖南教育出版社 [2]沈适菡 实用教育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黄济、劳凯声.小学教育学 [J].人民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教程[J].人民教育出版社

[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19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1.前言 .......................................................1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2、1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2

2、

1、1场地器材不足、资金短缺、管理不善、重智育轻体育 ..2

2、

1、2师资力量薄弱 ...................................3

2、

1、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3

2、

1、4农村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 ...................3

2、2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措施 ...................4

2、

2、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4

2、

2、2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要因材施教 .................4

2、

2、3加大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5

2、

2、4加强师资力量 ...................................5

3、结论 ......................................................5 致谢 ........................................................7 参考文献 .....................................................9

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南河九年制学校为例

摘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进行探讨,从而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作出诠释,以便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农村学校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农村体育教学对提高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其中仍有偏差之处。解决这些偏差问题,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体育价值的宣传,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教学模式要多样,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

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前有“四少”——经费少、人员配备少、体育活动少、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2、

1、1场地器材不足、资金短缺、管理不善、重智育轻体育 通过对南河九年制学校的调查和了解,针对农村的现实情况在运动场上,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如:南河九年制学校有20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大约有40个学生,而他们的活动场地仅有两个篮球场和三个乒乓球台。场地器材的不足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得不到更好的体育锻炼。

农村大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更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却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

有的学校干脆取消毕业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

2、

1、2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普遍不合理,学校体育教师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

1、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在农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始终存在不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教学,对已经开设起来的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没有计划和安排,不去检查、指导、以致使已开展的体育教学质量不高。

2、

1、4农村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

在农村中、小学,一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一些小学,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兼职来上体育课。如:南河九年制学校有39个教师但没有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由校长指定。在对南河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体育课的听课中,我了解到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是形式,上课是自由式。

体育教师存在“三无”现象,即教学无大纲,授课无计划,上课无教案,体现出不熟悉教材,不懂教法,不能因地制宜地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

2、2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措施

2、

2、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中、小学经费少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中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2、

2、2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要因材施教

教师在上体育课之前,应该认真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自觉练习,同时给学生一些自由度,做到“活而不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发展教学效果才会好转。

2、

2、3加大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上级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并设立体育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因场地器材设施匮乏所导致的低质量状况。同时,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尽可能利用社会给予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

2、4加强师资力量

农村中小学要积极主动引进体育专业教师,以逐步改变体育教学无专业教师的现状。要加大培训,选拔具有热爱体育、关心孩子、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培训、进修,使其通过自修、培训、进修等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

3、结论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通过认真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努力加强和改进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教学场地和体育设施,学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师德建设,为体育教师进修提供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严格考核制度。切实调动体育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才能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致谢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在美丽的兴凯湖畔度过了三个年头。三年,一段不短的时间,遥想入学当时,恍如隔日,不免感叹时光易逝,韶华难追。从初出茅庐到毕业,三年的光阴让我成长,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特别是,在这三年的学习间,让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轨迹。

在报告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实习安排到实习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本文才能的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感谢实习地指导老师邵忠山,感谢南河九年制学校的全体领导及老师们,感谢南河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正是由于你们的无私帮助与默默支持,我的实习任务才能够顺利完成,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我在能在聒噪、痛苦和彷徨时倍感欣慰。谢谢你们!同事,在此真挚的祝愿你们万事如意,工作顺利!

感谢在实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指导老师庞明智老师,有了你的帮助,让我在实习前的彷徨与紧张消除了一般;有了你的帮助,让我在实习时才能沉着冷静。感谢庞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三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

馨,你们善良、执着、果断、勤奋和理性,都值得我学习。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在大学三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体育系的各位老师,他们不仅教了我很多的知识,也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感谢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奶奶、父母和弟弟。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夏峰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J] .中国学校体育,2004.2 .

[2] 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J] .中国学校体育,2004.2.

[3] 夏立君,陆汉. 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对体育课改 “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J] .体育教学,2004.5.

[4] 沈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及对策[J] .教育与教师,2006. 4.

[5] 陈德高.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育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6] 吴锦毅、李祥.学校体育学.高等出版社[M].1995.4. [6] 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编辑部出版[J].1998.6.

[7]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法改革的要求.中国学校体育[J].1998.3.

[8] 曲宗湖主编.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第20篇:教育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 2

一、教师管理与激励理论

1.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2 2.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4

二、目前在教师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薪酬制度认识不到位.....5 2.对教师考评的公正性问题.....5 3.激励措施的不全面.....5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针对教师的现状,运用好激励理论,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5 2.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6 3.确立教师评价新理念.....6 4.激励机制的内容要突出成长性原则.....7 5 用真挚的情感激励教师.....7

运用激励理论的教师管理研究

【摘要】: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所以学校管理本质上来自于学校成员的内心深处的激情。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教师永远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影响教师满意度的因素是与需要满足相连的,凡是与教师的需要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学态度。能否调动教师积极性至关重要,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又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励作为对人们的一种行为评价,它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管理 激励机制 公平激励 成长性原则 调动积极性

一、教师管理与激励理论

(一)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政府和学校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和规范。因此,教师管理必然是学校组织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学校管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育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长久命题,它给各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多种条件来作保障,其中教师的素质甚为关键。为了使教师队伍的状况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政府和学校往往需要制订—系列教师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管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另—方面也取决于政府和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因此,现代的教师管理应当是—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是指对教师的使用和管辖,而且还应包括如何通过建立集体教研、专业发展、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2 —般说来,现代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和教师的激励等几个方面。

(1)教师的任用 即制订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对外招聘教师,对内进行教师岗位的聘任;

(2)教师的评价 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做出判断和评定;

(3)教师的培训 即提出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能力;

(4)教师的激励 即通过满足教师合理的需求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再作进—步的细分。例如,“任用”还可细分为“资格证书”、“招聘遴选”、“岗位聘任”等等。事实上,就教师管理的内容细节而言,不仅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随着社会对教师职业性质认识的深化和对教师专业要求的提高,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3、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

教师管理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管理理念的支配,而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则主要反映在政府、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基本素养的看法和认识上。

1)教师的职业性质 对于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其焦点在于教师是属于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对此,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见,我国的法律已经认定教师属于专业人员。然而,法律认定的教师职业性质能否获得社会各界的完全认同,能否在教师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还有赖于人们对反映教师职业性质的关键特征的深人认识。

国内有学者认为,反映教师专业性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教育;第二,教师必须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第三,教师应有反映其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第四,教师必须不断地在职进修。

2)教师的基本素养 关于教师的基本素养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均有相应的研究。其中,我国有学者从建设面向21世纪新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出发对教师素养要求所作的分析与阐述,是具有代表性的。按照该学 3 者的观点,新型教师的理想基本素养大致包括: 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五个方面。

4、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造就了教师的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又有别于医生、工程师、报刊编辑、文艺工作者等其他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这就要求管理教师的方式方法也应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特点。

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管理应当体现三条基本特点:—是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二是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即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增加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管理的特点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上,—般以柔性管理为主;在权力管理和参与管理上,—般以参与管理为主;在定量管理和定性管理上,—般以定性管理为主。

(二)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

激励是指心理学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并指向特定的目标并维持人的行为等内容。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费洛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 4 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等。

二、目前在教师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薪酬制度认识不到位

薪酬是对教师工作付出的回报,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后者则是指不可量化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培训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等。当前对于前者的管理关注较多,表现相对灵活,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对后者则相对薄弱,基本上处于零状态,有的甚至没有认识到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等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2、对教师考评的公正性问题

教师薪酬是建立在量化考评基础上的,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并非其所有的工作都能量化,如教学态度、奉献精神等。

3、激励措施的不全面

激励因素的设置过于简单。比如评几个优秀和先进,给予个别人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等。在职级的设定中,由于职级设定非常有限,比如只有助讲、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三级,当一位教师评上高级讲师(副教授)职称时,职称就不再成为其前进的动力。情感激励欠缺,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约束固然重要,但是情感管理更能使教师释放能量。

三、学校管理者应该针对教师的现状,运用好激励理论,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

竞争为教师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机会,能从多个角度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对于那些有抱负且有能力的教师,要让他们有实现理想、表现自我的机会。竞争有利于发现人才和选拔学科骨干带头人。竞争把教师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再论资排辈,取胜重在当前的表现,这样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竞争还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能关注自己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能得到提高。要确定完善的竞争机制,还要有科学的绩效考评措施。当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并使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这有助于建立一个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教师置身于这种工作环境中, 5 会感到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人人兢兢业业地工作,注重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

2、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

表扬要以质定量,确定表扬对象的数量,在相互比较中教职工可以分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层次。对积极性较高的职工,表扬不宜太经常,在表扬过程中应辅之希望;对于表现一般的教职工,表扬应适度,肯定其工作的某些方面;对于落后者,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及时表扬并辅之说理。学校管理者也不能只注意到某一项工作和某一两个人而表扬,一花独放,这会让大部分教职工认为先进或优秀难以评上,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奖励,是激励人们再勤奋工作的外在动因,需符合实际,事实求是,让所有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还须像古人一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重在以绩论人。比如一学期结束后,该重奖谁表扬谁,应该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发扬民主,让各科室、各部门来评判裁决,不能搞照顾性奖励,不能搞唯友奖励。同时,奖励的相对值要合理,通常情况,贡献大的人拿的奖励要大于贡献小的人。褒优贬劣,奖勤罚懒,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激励艺术,应公正、公平地进行,并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3、确立教师评价新理念

评价是把双刃剑,对于成年人来说,评价的双重功能显得更为突出。运用得好了,它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事半功倍;运用得不恰当,劳苦费心,教师不领情,工作无法深入下去。

所以对于教师的激励一定要讲究点心理学,这决不仅仅是金钱所能代替的事情。对于教师的激励一定要源于教师内心的要求,在一定限度内满足个人的需求以达到激励的作用。显而易见,这种需求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要求,因为人的需求包括各种方面,如尊重、信任、赏识、平等、鞭策等等,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好教师激励,就要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核心内容,以重视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较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力,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评价的实质就是发展教师、帮助教师、激励教师、服务教师。学校管理者平时应认真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看到事业的发展和个人前途的光明,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使之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这对鼓励教师 6 安心于学校生活,激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提高业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4、激励机制的内容要突出成长性原则

赫次伯格把人受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激励的因素,这合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一种趋势。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力,促使员工能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和

5、用真挚的情感激励教师

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愉悦的情绪能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使教师受到温暖、感化和激励,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则,消极的情感,则抑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说,学校管理是“三分管理七分情”。因此,在情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情感关系:一要尊重、信任教师。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变为教师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常常比奖金更贵重。实践证明,尊重、信任可以给人以巨大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二要关怀、体贴教师。关怀体贴是人们普通的心理需求。校领导关心教师要情真意切,一切从爱出发,给每人以均等的机会,一视同仁,对于与自己的思想有隔膜的、有错误的同志更应该关心。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道路坎坷扶一程,能使人终生难忘;困难时候拉一把,会使人感激不尽。三要理解、宽容教师。教师的气质、性格、能力各有其特点,作为领导,必须“宰相肚里能撑船”,凡事宽容大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理解和宽容是人际沟通的金钥匙。为此,管理者应采用换位思考、置换体验的方法,设身处地了解教师的需要、苦哀和感受。四要和教职工多沟通。“欲知心腹事,需从口中言”。作为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个别谈话,向教职工讲明学校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倾听教职工意见,就教职工所关心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

管理者要巧用激励、善用激励。只有让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许,教师心目中未必有校领导,校领导心目中却不能没有教师。校领导心系教师,教师会支持校领导工作的,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做好,才能发展。

7 参考文献:

1.关于运用激励理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思考 杨冬梅 2.期望激励理论在成教教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王影星 3.运用激励过程理论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徐燕

4.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高教高职研究】 邹枫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教育毕业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