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一数学听课记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4 06:09: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一数学听课记录

初一数学听课记录

初一数学听课记录怎么写?

第一部分是书上知识点的解释说明,比如如果你的老师习惯于写板书,你可以将板书分条列到本子上(也许有人认为板书不必要记下来,浪费时间,那就错了,老师的板书格式多半是书上内容的高度概括,他们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其实都会想好哪些有用或没用,把最精华的部分节录下来,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简单记下老师的板书,发现对以后的测验很有帮助,它会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来回想起和复习到最多的也是最重点的东西,所以不要嫌麻烦,而且在记时也要边听边记,还是要侧重于听课,写不完的地方可以下课补),如果板书较少,或是没有整体的轮廓,较杂,就需要你好好听讲了,上课要听清楚老师讲的东西,老师在讲书上内容的时候,一般会对书上概念原理和易弄混的东西作出解释,而这些东西就是你需要课后或课上去整理总结的,第二部分就是练习,老师总会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出一些小习题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你上课在做这些习题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碰到自己不会做或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就需要把这些题目简单的抄下来,答案先简单的写一下,然后等到课后或者是考试之前翻出来重新做一遍或是回顾一下都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听课记录就是普通的笔记,不需要你去刻意的想要如何排版,如何写,只需要你将自己不懂和易错的地方在上课时记录下来就可以了,是为了以后复习做准备的。

推荐第2篇:初一听课记录

《初一英语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李春梅 学生:初一《3》班

授课内容: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 授课时间:2015年6月5日上午第三节 课前板书

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 Teaching procedure Before cla 1.The teacher divides the cla into 2 teams. During cla: 1.Learn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picture.2.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about the greet ways of different countries.4.Show time: choose the note and act out it.5.Match the picture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6.Listen and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nationality.7.Finish the chart.8.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9.Translate the words into English.10.Listen and read loudly after the tape.11.Practice in pairs.Homework Read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the contest form of the words from the box.听课反思 1.板书工整。

2.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3.老师运用了分组学习,这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小组争光的意识,老师还运用了两人组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

4.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演示动作,图片,听力,练习等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身体语言的理解。

5.教师在讲述身体语言时还说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让学生学会“入乡随俗”。

6.教师的PPT出现了错误。

推荐第3篇: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初一语文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总结:

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推荐第4篇:初一数学听课反思

初一数学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张颖老师的数学课感触很深,她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由此总结得出一种全面调查的方法,体会到全面调查的必要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张颖设计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由部分看全体’的例子,因为这时我们不可能普查,只能抽样调查,还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在解决问题时,也很有主见.这充分说明通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变成了主角,而老师仅仅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做到让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学.

推荐第5篇: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 授课教师:孙进京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 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

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孙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孙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陈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孙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教师在让学生制作角时,给的材料太多,学生为了全部能用上,摆弄了好一会儿才制作出角。学生在这点上花费时间较多,并且做的角也不是一目了然。教师对于学生选择材料的指向可否具体些,清楚些。如就一个图钉,两根纸条,让学生制作角,这样学生会很快、很准确地制作出一个角。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

4、-3分在一组,将+

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

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

5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

(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出自:范文先生网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

推荐第8篇: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直角三角形 教师活动:

一、回顾、提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新课导入

求证直角三角形角c=角a,BC=a,AB=c, 教师留时间学生自行思考,教师讲解做法。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例题讲解

课本19页例题讲解、20页例题讲解。

四、课后作业 习题1.6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总结。

2、学生自行画直角三角形并与教师所做图型进行对照。

3、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4、例题中困惑的知识点的提出,教师点评。学习重点: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 能通过定理的简单理解求证三角形全等。 听课意见:

本节课设计连贯、容量较少,学生易于掌握,但整体若以学生交流探讨方式引入本节重点、难点会加深记忆,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师正转换原有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

推荐第9篇:初一数学听课评价汇总

李成名:

优点: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且总结到位,语言干练且富有

启发性,讲练结合,课堂效 果非常好。

杜志国:

优点:思路清晰,语言简洁,重难点突出,课堂容量大

不足:PPT字迹颜色不明显 邢国利:

优点:思路清晰,语言幽默,课堂容量大,学生给力,课堂

效果很好

不足:PPT字迹颜色不明显

听课人:赵贺利

李成明: 有理数加法

优点

1.重难点突出

2.课程设计十分流畅

3.学生参与度很高,课程效果好

4.“五要素”流程十分全面

5.板书十分工整,布局十分合理

杜志国老师平移

优点: 1.课堂容量很大,十分充实

2.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4.建议:适当在增加学生参

邢国利老师 “三线”的复习课

优点: 1.知识点涉及面广泛,十分充实

2.知识结构十分合理

3.课堂灵活,气氛比较活跃

听课人: 张辉

一、李成明:优点:1.思路清晰。

2.课件实用。

3.学生专注度高。

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杜志国:优点:1.思路清晰。

2.学生配合到位。

3.ppt图像

不足:字迹颜色需调整。 刑国利:优点:1.思路开阔,讲法灵活。

2.学生思考积极。

3.ppt。

不足:字迹颜色需调整。

听课人:刘洪广

杜志国:优点:

1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 2 课堂设计新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对平移的要点强调到位,所选例题代表性强。

4学生配合到位,课堂效果明显

缺点:ppt颜色搭配效果差,不醒目

邢国利:优点:

1.知识点涉及面广,例题代表性强。

2.课堂容量大,讲解有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学生配合到位,课堂效果明显。

缺点: Ppt的使用不到位。

听课人:李成明

李成明

1.板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 2.思路清晰

3.重难点突出以练促讲

4.对于重难点教师总结具体到位

邢国利

1.教师引导合理讲练结合,课堂高效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

3.教师提问方式新颖,灵活多变,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建议:ppt制作应清晰点。

听课人:位清华

推荐第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四 边 形四 条 直 的 边四 个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11篇:初一数学研讨活动记录

初一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3.22(周三下午) 活动地点:初一数学办公室 学校负责人: 与会人员: 主备人:

活动主题:研讨公开课《科学计数法》 教师1:叙述公开课讲课思路与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师2:强调本节课的注意事项:(1)较大数的位数与科学计数法表示时10的指数的关系。(2)将科学计数法化为原数,当a为小数时,有几位小数,10的乘方就要去几个0。

教师3:练习要有层次,多样化,同时注意归类。比如:先让学生掌握并强化较大正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再出示对于较小负数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教师4:引入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光速、世界人口总数等一些较大的数,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为了生活中计数方便,好读。并且上课开始抛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大数,怎样记比较简便?由学生感兴趣的疑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议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避免教师一味满堂灌。同时,注意小组合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教师5:当堂检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不要为难学生,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学生手中没有计算器就不要让学生进行难度很大的计算。同时注意,检测题要与近几年东营中考题接轨。通过让学生欣赏中考题,更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负责人: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肯定,并指出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第12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听课中,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让我心动!这些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材研读是非常透彻的,对教学环境、环节处理的独具匠心,设计精妙,虽然我们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但是我们对通往广场的结果心知肚明,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啊!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反复设计不同种类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种种方面,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虚心向他们请教,听从他们的经验教训;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完美、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令学生爱学、乐学、酷学,彻底改观以往同学们被动的局面,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赞誉的教师。

2013.12.18

第13篇:听课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听评课记录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通过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

方式教学古诗。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卞玉洁: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第14篇:听课记录

《骨干教师展风采》听课记录

2015年4月17日在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举行了一小片区骨干教师展风采的教学活动,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教学活动。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教学设计、讲课方法等方面我学到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初进这片校园时,干净整洁的校园,鸟语花香,活泼可爱的学生,热情有礼貌,带着这舒畅的心情我们进入了第一堂由一年级语文老师马虹带来的展示课《小壁虎借尾巴》。从激趣导入到简单的课堂总结,整堂课张弛有度,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本节课有很多精彩的亮点,如:

其一: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教师的语言简练。从课文回顾到新课学习,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一、二自然段到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做到了井然有序。

其二: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体会每一种小动物的内心世界。如对“小壁虎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理解,对“一震”等疑难字词的理解,既读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读出了美感,是一种美的享受。

其三: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本课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通过体验、实践来了词语。如“墙角”“一震”“小鱼尾巴”“游来游去”“摆”等等,显得生动形象。

其四:改变了以前只有教师小结的常规做法,通过一个“因为......所以......”句式的运用,将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巧妙的结合,既达到了小结的目的,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盲生对于分散的知识如何整合的能力较弱,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其五: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始终;

其六:板书很整洁,并且在板书上用卡片,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帮助。 其七:马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时很亲切。

这堂课使我茅塞顿开,使我意识到课堂上原来还可以这么有活力,这么轻松。但是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另外对小壁虎的性格、品质挖掘不够。如,“一震”体现了小壁虎的聪明;“爬呀爬”体现了小壁虎坚持不懈,不怕辛苦;“多难看呀”体现了小壁虎也很爱美。要是把这些再深入体会,小壁虎会显得更加亲切。 紧接着是第二堂五年级的语文《再见了 亲人》。课前三分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借着问题“谁能说说最关心你的人是谁?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导入本节新课,老师上的课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亲人”这条主线展开。采用读——找——悟——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问题“再见了亲人这句话谁对谁说的?”“课文写了哪些人为中国志愿者送行?”让学生自行阅读学习,最后由老师总结。教师教态自然,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她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用有语言色彩的朗读来感染读者的特色。老师在教学时利用朗读,把学生带到志愿军离开朝鲜时的心情和场面,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衷地感叹-----亲人啊!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那么要说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针对这篇课文的学案改变课堂的教学过程的细节上来说。

一、学案的自习可以用阅读片断(当时环境、事件、历史的介绍)来代替。对进入课堂教学时取代多媒体图片,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更能让学生接近那个时代,理解那个时代,走进那个时代。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方式表现得太少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减弱了。

课间时走在校园里看着各种文化宣传墙,我想这对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是很有帮助的。而边做操边背古诗,这不仅能锻炼到身体,还能对知识点温故而知新。总之校园里到处洋溢着书香气息。

第三堂是由宋海燕老师带来的四年级英语《Unit3 Weather》,以最轻松的打招呼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拉近了与学生之间关系,能使课堂更顺利的进行。之后又分组在课堂上进行答题比赛,我认为这一教学设计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调动课堂气氛特别好。在通过录音学习了新单词“snowy cloudy windy sunny rainy ”之后,通过在地球仪上找地理位置和播报天气预报的方式识记单词和短语。稍有不足的是语速过快,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总之在教学设计上独到新颖,很值得学习。

最后由铁老师带来的《Unit3 Weather》,整堂课轻松活跃的同时重难点也很突出,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识记单词和短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能立足双基展开教学,知识点回顾较全面、详细,能利用练习加以复习巩固,从而夯实基础知识;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都很强,虽然授的是同一堂课,但在教学设计上却相差甚远,课堂效果却都很好,主要还是因为都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由此我也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对我会帮到很多。

有了这次的学习活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努力,多向优秀的教师取经,通过不停的学习来不断的完善自己。

第15篇:听课记录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听课记录

2012.5.21 第一节 语文

让同学介绍“七夕节”

朗读课文《乞巧》

划出重点字眼——七夕

自由朗读诗文,读完举手

课文抽读(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纠正)

反复齐读诗文(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讲解朗读方法(注意停顿点并划分出来)

注释重点字词的意识

分组让其自由讨论并提问课文意思

同桌再次复述诗文意思

提问同学对诗人的理解并在其旁边注上朝代

自由背诵课文并

及时抽背诗文

感情的背诵诗文

生字教学(老师写字,学生说比划)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翻译】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听课记录

22012.5.21 第二节 数学

讲评数学单元测试卷

(六)小数的初步认识

拿出铅笔和红笔,记录错题

抽查学生是否带试卷

学生朗读数学题目并说出答案(如有错误师生一起纠正其)

如: 清楚题目:“请填写小数”6角=(0.6)元

比较大小: 0.49千克(

9.2-4.5(>)9.2-5.4

(通过计算或是记口诀“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得数越小)

排名次要写清楚是第几名而不只是写数字

单位替换:9cm=0.9dm≠0.9cm

留时间订正错题

给5分钟再次检查(思考为什么出错)

反思: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提高?

1.及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下讲台进行观察,提醒学生跟上上课节奏,提高注意力。

听课记录

32012.5.21 第五节 英语

回顾以前学过的单词(用字卡展示)并大声读出

如: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介绍这两个节日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we sing song

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 we have a Christmas tree

We say “happy new year” we give presents

We eat peanuts and sweets

阅读课文并唱圣诞歌曲(复习完毕)

进入新课《season and weather》教学

继续图卡教学单词并大声读出来

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用手拍上下左右其对应的季节,使学生能够更生动形象的记住单词

Spring

summer winter

autumn

接下来介绍每个季节具体的天气状况,再让学生用具体而生动的动作加以展示,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更多单词

听课记录

42012.5.22 第一节 数学

讲评昨天的数学作业(用铅笔指着讲评中的练习)

抽查作业完成情况(作业都有做的举手并在作业本前加分表扬,没有的坐直)

让学生起来念题目并说出答案

思考题,同桌互改

课外实用问题引入:

班级要买礼物,每个礼物0.5元,班级有56人,每人三个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0.5*56*3=84(元)

回归课本读懂题目,提炼条件

讲解重点字词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里面的“方阵”的意思?

让学生上讲台画直观图并加以讲解

不同意识有不同算法,记住“单位不同”

听课记录

52012.5.22 第二节 语文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形近字的比较,读音、比划的不同)

进入新课《嫦娥》教学

主题切入(从作者讲起)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

抽读诗文

划停顿节奏

齐读诗文

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翻译

体味的诗文意思(抓住不理解的词语注释)

抽学生起来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倾听,体味诗中的感情

带感情的齐读诗文pk

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 深:幽暗

长河渐落小星沉。 星:晨星 沉:落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夜心:表示孤单

此诗文为民间传说,属于神话故事

听课记录6

2012.5.22 第三节 音乐

听伴奏,打节拍(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并及时表扬)

看节拍,打节拍

如: XX XX ︱X XX︱X -︱X -︱

X XX ︱X XX︱X XX︱X 0︱

X X X︱X XX︱X X X︱X -︱

举手划拍(调动学生积极性)

进入新课教学

看着简朴伴随着音乐,试唱一遍

齐唱几遍(熟悉歌词)

用动感的音乐伴奏引发学生想唱的兴趣(活跃课堂)

听课记录7

2012.5.23 第一节 语文

新课《西门豹》教学

提问课文情节(引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这段好在哪里?”

用横线划出情节重点

提问“这句话有何作用?”

认识生字词

如:淹 yan Y (淹没)

官 guan G (达官贵人)

逼 bi B (官逼民反)

姓 xing X (隐姓埋名)

睁 zheng Z (眼睁睁)

旱 han H (旱灾)

徒 tu T (徒劳无功)

腾 ten T (腾云驾雾)

催 cui C (催人奋进)

吊 diao D (提心吊胆)

渠 qu Q (水到渠成)

划下节课需要听写的词组

同桌互查昨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登记没做的同学号数

抽查点到号数的同学的作业

听课记录8

2012.5.23 第二节 数学

讲评数学作业(理解数学题目将其重点找出并归纳)

讲评书本p103 .8习题(说出题目的中间问题)

如:我住的这栋楼有21层5个单元,每个单元每层住3户,这座楼里一共有多少户? 中间问题是每个单元共有多少户?

看完数学题目后应该提炼数学条件

抽问没举手的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回答错误,由他学生来帮助他

表扬遇到计算题在旁边列竖式

经过老师讲解过后,让学生自己指出之前错误的地方,一提醒大家

提出疑问,大家一起解决

留时间让学生对这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说说从中有何收获

听课记录9

2012.5.24 第一节 语文

朗诵昨天教的课文《西门豹》并复习昨天的生字词

听写生词并用3分钟默写诗文《乞巧》《嫦娥》

如:引水灌田,水到渠成,提心吊胆,催人奋进,腾云驾雾,隐姓埋名,官逼民反,达官贵人,摇尾乞怜,小巧玲珑,九霄云外,暗渡陈仓,孔雀开屏,风烛残年,家喻户晓,偷天换日,眼睁睁,淹没,灌溉,跪下

新课《女娲补天》教学

ppt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问“女娲是怎么不天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找出答案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词

如:轰隆隆、塌下、熊熊大火、冶炼 ……

课文抽读

在书上“圈圈画画,哪一个词或是哪一句中感到了可怕”

以图片放映的方式(更直观形象)

分组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评哪组读的好

听课记录10

2012.5.25 第二节 语文

继续之前的《女娲补天》教学

自由背诵课文并抽背课文

让学生复述自己浓缩的课文主要内容

用波浪线画出课文的重点句段

当中遇到学生太吵的情况,老师让学生安静一分钟,果然是班主任,学生没一会儿就安静了

请学生复述之前那个同学的回答

进入生字教学

如:露 lu L (原形毕露)

Lou (露一手)

熊 xiong X (熊熊烈火)

挣 zheng Z (垂死挣扎)

喷 pen p (血口喷人)

遇到不好写的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一起读比划

自告奋勇讲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16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骚,忧愁。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 (1)字词解释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 考(亡父) 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 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 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 (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修能(优秀的才能) 扈(楚方言,披)

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辟(通“僻”) 及(赶上) 忽(迅速)

美人(指楚怀王) 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道(通“导”) 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①认为,以为。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 “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 “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骐骥,马。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 固(确实) 何(何等) 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 惟(只) 夫(那些) 及(赶上) 舍(舍弃,终止) 正(通“证”) 惟(只是) 遁(变心) 数(多次) 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 所在: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在的地方。 众芳: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 “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 “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而小人是外方内圆。) 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 。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花草,华彩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鲜明的高洁品格。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赤胆忠心,主张美政。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诗人 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 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并详细讲解)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 来吾道夫先路(通“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取名) 字余曰灵均(名→动:取字) 纫秋兰以为佩(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在黄昏) 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秽政)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 讨论:《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

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1、导入

传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著有《宋氏三姐妹》。“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

菜肴(yáo)

水泄不通(xiè)

推崇(chóng) 卤水(lǔ)

奢侈(chǐ)

喧闹(xuān) 卤水: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 一介:形容小。

却之不恭: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 “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 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 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 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 2.张之洞爱才、重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食:(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 甘于淡泊,生活简朴 不事张扬,心装民众 推翻帝制,政绩卓著

4、写作特色

1、紧扣标题

2、选材角度的“独特性”

3、于细微处见真情,以小见大

5、写作技法借鉴(写人记事)

1、从日常生活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人物品格与情怀;

2、选材真实、典型,紧扣文题;

3、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详略得当,穿插有致。

6、小结

记取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1、导入

散文有什么特点? 形散神聚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课文字词

4、解题“荷塘月色”(荷塘:地点

月色:时间)

5、课文讲解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抒胸臆

(2)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3)请同学们把第四段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并展示画面图片 月光下的荷塘(素淡宁静) 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波—闪电

凝碧 流水—脉脉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第四段句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视觉转为感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2、荷塘上的月色(朦胧柔和) 月光:泻、浮、洗、笼 月影:画

光与影: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

杨柳: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树上:蝉声 水里: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触景生情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表达美中不足的遗憾)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写出作者对江南眷恋之深)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回到现实)

3、总结本文的三“美”: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语言美: 1.叠词美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高高低低”的绿叶、“隐隐约约”的远山……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非仔细品味不足以体会其妙处。

2.动词美

动词锤炼得很形象。

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3.比喻美

4.拟人美

情调美

月光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色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第17篇:听课记录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新源县中心小学 帕孜拉

2016年10月218日,我校双语数学教师参加了在临沂金雀伊宁市一小和伊宁市2小小学听课结对子交流活动。并听了这次两个学校的四位老师的课:尼露帕尔老师的《角的认识》、阿斯彦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尹老师的《和倍问题》、和古丽江的《找规律》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尹老师的《和倍问题》中,老师准备了三道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新授课有了很好的铺垫。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四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18篇:听课记录

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3、交流讨论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1.刘维丽老师执教《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今天把听课记录整理如下。

授课的过程如下:

一、导入:

出示老师拍摄的江南景色图片,请学生欣赏。

继续展示江南美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学生接龙读,一人读一句。指导朗读“绿油油”。

2、认读生字,课件演示生字——帮小白兔采蘑菇。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江南的哪些景物。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读完后老师问能听出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感觉吗?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2、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想象,然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东西。

3、动画演示课文,学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哪里美。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家乡的景物画成一幅画,并写上几句话。

在评课时老师们分析了这节课,一致认为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一点做得很好。由此我想到老师在讲

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说看到别人画得好,自己也去学着画,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有的老师朗读的比较好,那就可以用自

己有感情地朗读去感染学生;有的老师知道的知识很丰富,那也可以把适合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终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艺术。

有的老师谈到给一年级学生上课,课前组织教学很重要,在上课过程中也离不开这一环节。在识记生字时老师能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记住生

字,不过还可以让学生多组一些词。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课文,有的老师指出在让学生找老师画图中的错误时,应该投影出示课文的内容

2.课前谈话:

送礼物:观看视频,分享这份礼物,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一、揭题:

1.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宇宙,有些现象人们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所以创造了一个个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读课题可有讲究了,谁开天地?用朗读告诉我。盘古干什么?

2)你觉得怎么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神话故事透着神奇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故事。请大家把书翻到71面,自由地读读课文。读之前先听清要求:(1)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找到了用横线划出来。开始吧。

2.检查词语:混沌

清浊

血液

滋润

3.检查短语: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滋润万物的雨露

(1)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怎么样的什么,具体了 生动了

(2)师范读,谁能学着老师读。

(3)听着她的读,眼前出现了这些景象。 齐读

(4)你能学着说说吗?

)的高山

)的大海

)的草地

)的太阳

)的月亮

)的花

4.下面谁来说:课文哪一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这个神话故事?(指名)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学文。

过渡: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行动,劳动人民就是在生活与劳动中创造了神话。神话故事里处处有着神奇,默读第1-3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用横线画出来。

交流:

(一)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

1、混沌:是怎样的景象?

2、一直、十万八千年

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对,十万八千年,好长好长的时间哪!(盘古沉睡)

4、师:多么神奇的一幕呀!让我们自己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让这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二)还有什么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神奇呢?

1、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让我们再读这句话,读出盘古的气势。

师:只听得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盘古的这一劈,劈开了天地,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盘古的这个举动,叫——开天辟地。师板书。

2.盘古一猛劈之后,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里的写法也很神奇,读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反义词:轻—重,清—浊

上升—下沉

天--地

1)近义词:缓缓—慢慢

2)工整之美 变化之美。

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4)在轻重分离了,清浊分清了,天地分开了,盘古该是怎样的心情呀?

请生带着喜悦读这句话。

(三)继续交流神奇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2、师: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每天,盘古会长高2丈,也就相当于2层楼那么高。这是多么神奇啊!

一天过去了,天升高(

),地下沉(

),盘古头(),脚()

3、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生——盘古头(),脚()。

师:一百年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生——盘古头(),脚()。

师:一万年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生——盘古头(),脚()。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盘古始终(生齐: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4、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已经筋疲力尽了。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盘古倒在了地上,永远地倒了下去。你心中的盘古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生说)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感动的场面吧。“天地分开后,----”一起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7、小结延伸

同学们,盘古不仅开创了“成形的天地”,还向我们展现了“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四、讲述故事要讲好故事,我有2个秘诀。

秘诀一:按一定的顺序,讲得有条理,(整理板书,按顺序重贴)

秘诀二:抓重点词

混沌一片

十万八千年

抡起

猛劈

轻而清

重而浊

顶着天 蹬着地 累倒在地

自由说 指名说

请生评价。师评:有条理 抓住了关键词,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建议:表情 动作。

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盘古沉睡

宇宙混沌

顶天蹬地

天地形成

猛劈黑暗

这位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是抓住重点,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

第19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第一节 《孙权劝学》

授课人:

执教年级:八年级下(人教版)

一、导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是哪里?

二、教学过程

1.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出处、编者 2.介绍《资治通鉴》、司马光

3.提问:课文有几个人物?介绍三个人物

4.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标记生字词,注意老师的语气 5.解决生字词:“更”为什么读一声

6.学生齐读,老师指出学生读错的字。讲解“邪”

7.学生跟老师一起读,注意语气语调→指出学生的停顿有所改善,但三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读得不到位。

8.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语气

9.讨论文章大意,检查讨论结果、请学生翻译并提出问题→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节 《钱塘湖春行》 授课人:

指执教年级:七年级上(人教版)

一、导入

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提问:西湖有多美?

二、介绍作者

请学生介绍白居易并在注释中标记白居易。

三、整体感知 1.全体齐读

2.朗读指导:本诗的内容是写的春游,七言诗的节奏为二二三 3.教师示范朗读 4.要求学生带着春游的喜悦心情读,注意停顿→请一位学生读

四、研读课文

1.找出四联中的描写景物 2.翻译,学生记录生字词。

3.提问:通过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是写的初春?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渐、才

3.教师描绘整体的春景→提问: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有什么样的心情?→最爱湖东行不足。

4.全班根据板书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翻译全诗,完成练习册。

第三节 《春》 授课人:

执教年级:七年级上

一、导入

跟老师一起唱儿歌《春天在哪里》。请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二、讲解朱自清的生平

三、文体介绍:散文,神散形不散

四、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标记生字→讲解学生提出的生字

2.提问:同学们喜欢过年吗?→盼望过年的心情引入盼望春天的心情。

五、研读

1.“盼”引出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来、近:拟人

2.分析课文,列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的景物。

六、整体回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对春的热爱之情。

第20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 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家园之乐: (1)家人欢聚之乐 (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 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 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 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初一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初一数学听课记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