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美丽蜻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0 21:02: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蜻蜓

课题:

9、蜻蜓飞飞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二个谜语,它们都是说的同一个动物,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看谁能猜得出,听好。 小飞机,沙翅膀; 身体细细长又长。 斗大眼睛照前方, 飞来飞去灭虫忙。 学生讨论回答:是蜻蜓。

明确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蜻蜓飞飞》(板书)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们是怎么猜出是蜻蜓的呢?是从哪些方面觉得是蜻蜓呢?

生:翅膀、身体、眼睛、灭虫;

现在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蜻蜓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先分别由学生讨论回答后,

师出示图片,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蜻蜓的身体由:头、胸、尾、两对翅膀、三对腿组成;

2、教师简笔范画,将蜻蜓的头部、眼睛、胸部、尾部依次画出后,留出翅膀的部分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到黑板上来画出翅膀。在学生画出翅膀之后,教师进行翅膀对称性的言语直观教学,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翅膀对蜻蜓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其对称性。

三、加深

1、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多多了解了解它们,除了在身体结构上,你对蜻蜓还了解了解多少?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小知识,说一说。(生:——)

老师也知道一些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蜻蜓小知识,是一首关于蜻蜓的儿歌,想不想听听?

蜻蜓蜻蜓大眼睛,翅膀透明身体轻。 飞东飞西抓害虫,飞低飞高报阴晴。

让学生在明白蜻蜓飞翔的时候不仅是美的,还有其他的寓意。 同时联系一下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关于蜻蜓的词句: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抓害虫。

联系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蓝天白云下,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在飞翔;小朋友在随着蜻蜓的飞翔追赶,嬉戏的场景;同蜻蜓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2、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走近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美不美?你觉得它最美在哪里?

图片欣赏,同时让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

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 眼睛:复眼,大大圆圆 颜色:丰富。

再次强调,注意了:蜻蜓的身体有一个大特点:对称,这个特点对飞行很有帮助,可以帮助蜻蜓轻松地平衡身体,看蜻蜓飞起来的姿势多优美啊,所以,对称也是一种美。(对称对飞行的重要性) (用颜色鲜明的粉笔将对称板书于黑板上)

三、学生作业:(配合播放音乐)

发现美,表现美,是我们小画家的使命,把蜻蜓最美的部分动动脑筋想想,你怎样表现?或者怎样表现蜻蜓最美?为什么?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播放音乐)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小结

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怎么样?(不能随意捕捉它!)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们,我们人类才不会孤单,所以,爱护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堂课我们小朋友都表现的很优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蜻蜓的美,同时,老师也想告诉大家蜻蜓也可以用手工折纸的方式来表现,具体要怎么

做,同学们可以课下自己研究,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请教,当然,更可以和老师交流哦

课题:

9、蜻蜓飞飞(定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推荐第2篇:蜻蜓

课题:

9、蜻蜓飞飞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二个谜语,它们都是说的同一个动物,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看谁能猜得出,听好。 小飞机,沙翅膀; 身体细细长又长。 斗大眼睛照前方, 飞来飞去灭虫忙。 学生讨论回答:是蜻蜓。

明确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蜻蜓飞飞》(板书)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们是怎么猜出是蜻蜓的呢?是从哪些方面觉得是蜻蜓呢?

生:翅膀、身体、眼睛、灭虫;

现在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蜻蜓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先分别由学生讨论回答后,

师出示图片,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蜻蜓的身体由:头、胸、尾、两对翅膀、三对腿组成;

2、教师简笔范画,将蜻蜓的头部、眼睛、胸部、尾部依次画出后,留出翅膀的部分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到黑板上来画出翅膀。在学生画出翅膀之后,教师进行翅膀对称性的言语直观教学,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翅膀对蜻蜓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其对称性。

三、加深

1、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多多了解了解它们,除了在身体结构上,你对蜻蜓还了解了解多少?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小知识,说一说。(生:——)

老师也知道一些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蜻蜓小知识,是一首关于蜻蜓的儿歌,想不想听听?

蜻蜓蜻蜓大眼睛,翅膀透明身体轻。 飞东飞西抓害虫,飞低飞高报阴晴。

让学生在明白蜻蜓飞翔的时候不仅是美的,还有其他的寓意。 同时联系一下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关于蜻蜓的词句: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抓害虫。

联系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蓝天白云下,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在飞翔;小朋友在随着蜻蜓的飞翔追赶,嬉戏的场景;同蜻蜓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2、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走近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美不美?你觉得它最美在哪里?

图片欣赏,同时让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

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 眼睛:复眼,大大圆圆 颜色:丰富。

再次强调,注意了:蜻蜓的身体有一个大特点:对称,这个特点对飞行很有帮助,可以帮助蜻蜓轻松地平衡身体,看蜻蜓飞起来的姿势多优美啊,所以,对称也是一种美。(对称对飞行的重要性) (用颜色鲜明的粉笔将对称板书于黑板上)

三、学生作业:(配合播放音乐)

发现美,表现美,是我们小画家的使命,把蜻蜓最美的部分动动脑筋想想,你怎样表现?或者怎样表现蜻蜓最美?为什么?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播放音乐)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小结

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怎么样?(不能随意捕捉它!)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们,我们人类才不会孤单,所以,爱护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堂课我们小朋友都表现的很优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蜻蜓的美,同时,老师也想告诉大家蜻蜓也可以用手工折纸的方式来表现,具体要怎么

做,同学们可以课下自己研究,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请教,当然,更可以和老师交流哦

课题:

9、蜻蜓飞飞(定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推荐第3篇: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 -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

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推荐第4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渡口镇大同小学 叶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生字词语。

3、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朗读感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脉络。

4、初步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几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5、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疑问的办法是读书。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第二: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三: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读书解决。

2、总结读书情况: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你告诉大家。(指名说。) (板书: 捉蜻蜓 谈蜻蜓 放蜻蜓) 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这些连接起来说成一句通畅、简洁、完整的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生字闯关 出示生字。

同学们,这节课有很多的生字宝宝想和我做朋友,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蜻蜓 苍蝇 蚊子 孑孓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 结构复杂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抚摸 七嘴八舌抢着说 入神 纷纷

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这些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一)学习第一组生字词 蜻蜓 苍蝇 蚊子 孑孓

1、指名读第一组生字词。发现了什么?(“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

1 害虫。)(“孑孓”是“蚊子”的幼虫。)

2、谁能发现这些词之间有什么联系?比如说,蜻蜓与苍蝇、蚊子之间„„?蜻蜓是吃苍蝇、蚊子、孑孓、露水的。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到?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吃什么(2-6)指名读。

4、你知道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多少只苍蝇或者是蚊子吗?夸夸蜻蜓。(20只苍蝇、840只蚊子。)

5、齐读第一组生字词。

(二)学习第二组生字词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 结构复杂 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

1、指名读,相机纠正。观察“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2、据说,是什么意思?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据说,听说,别人说,人家说,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也没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的。(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出示句子: 刘三姐是在鱼峰山骑鱼升天的。

我看见龙潭公园的桃花很漂亮。 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有帮助。 换下的牙齿一定要扔到房屋顶上。

明年的冬天不太冷。 (哪些句子可以用上“据说”?)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课文哪个地方写了蜻蜓结构复杂?请你动笔画出。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 为什么蜻蜓结构复杂。指名说。用“因为„„所以„„”告诉老师。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4、说说“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什么? 这两个表示多,你知道其他类似的吗?也有表示少的,你知道吗? (鼓励孩子主动积累成语)

5、看得出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词放到一块吗?

6、这些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板书:尾巴 眼睛 (7-10)齐读。

7、齐读第二组生字词。

(三)学习第三组生字词 抚摸 七嘴八舌抢着说、入神 纷纷

1、指名读。

2、“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抢,(出示文中句子,读 “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3、课文里有个词和“七嘴八舌”的意思很相近,你知道是哪个吗?纷纷。师生配合读。

4、你能给“入神”找个近义词吗?入迷。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查?放进课文读一读。看来找近义词来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好方法。(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5、带着你的理解,把第三组生字词读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板书“慈爱”,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 “谈蜻蜓”或“识蜻蜓” )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这个内容?

5、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

五、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说了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捉蜻蜓,然后和孩子谈蜻蜓,最后和孩子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那么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3、课后第

一、二题。板书设计:

19 放飞蜻蜓

捉蜻蜓 吃什么(2-6)

谈蜻蜓 尾巴、眼睛(7-10)

放蜻蜓

陶行知 慈爱

推荐第5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汪庄小学:张伟锋

教学内容: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会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捉蜻蜓”——“谈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吗?(可爱的,美丽的)

2、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选择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很容易使学生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对照图片,让孩子介绍蜻蜓。这样既可以检测孩子对蜻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积极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主动地应用语言,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实践中揣摩遣词造句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课件蜻蜓图。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设计意图】先从课题入手,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学生萌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

C、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设计意图】三年级同学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笼统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同学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俺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小朋友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让学生在读中找出问题,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知道课文的大意,突出了学生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朗朗读书中突破了这一环节。

四、精读课文,感悟内涵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3、通过阅读,你能说说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5.组织交流:

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抓住“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一系列的词语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从“小心地翻过去” 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课件出示句子,“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 指导读好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获得爱的感动,受到心灵的陶冶。

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7、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8、过渡: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

你现在有什么想法?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2)小结: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灵动、活泼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五、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2、小结写法。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写的?谈谈写法。

【设计意图】懂得尊重生命,才有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把爱融入生活,才会用实际的行动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孩子们才可以在获得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六、作业: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引向课外。

七、板书设计:

21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神态

循循善诱

动作

蜻 蜓

语言

和蔼可亲 【整体设计意图】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放飞蜻蜓》我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本课后,我出示了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姓名:张伟锋 性别:男 年龄:37岁 职务:教师 职称:小一

工作单位:襄州区张家集镇汪庄小学 邮政编码:441112 电话:13476322372 电子邮箱:hubei1201@126.com

推荐第6篇:蜻蜓教案

九、蜻蜓飞飞

执教:孙杰超 教学目的

1、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蜻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胸部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重点与难点

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知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

2、观察蜻蜓,说说自己发现的特点。(师揭示课题 )

二、探索新知 : 1 、展示蜻蜓图片。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外形特点(特别是翅膀:对称,网状的,纹理细密)。

* 欣赏蜻蜓的色彩和花纹以及休息时的姿态,飞舞时的样子。

2、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

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的作品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三、作业设计

1、作业:用线条描绘出蜻蜓的美。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放轻音乐)。

五、评画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表扬鼓励学生作品中优秀的地方,找出不足之处(师生共议)

六、课堂小结。

推荐第7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 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在细读课文后,觉得将它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 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 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 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 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 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 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 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 什么作用, 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 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 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 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 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 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 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 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 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 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 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 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走进新课程, 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 向书本学习, 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 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 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 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个生字,认识 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 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 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 板书:蜻蜓: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听课文录音,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5、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6、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7、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 自然段) ,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 2――10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 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 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 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

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

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 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 接受他的教育)

B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 ( 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课后请同学们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推荐第8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中心小学

王砚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3、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挺立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大家迫不及待要把蜻蜓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交流、感悟。

〈一〉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1 出示学习提示

〈1〉 默读2—6自然段,用。。画出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用_ 画出陶行知说的话。

〈2〉轻声读第2和第6自然段,你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体会到的?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1、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2、介绍有关蜻蜓的小知识。

3、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4、教育有方的陶行知。

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老师描述,学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3.分角色朗读。

导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四、设计蜻蜓名片

五、小结、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板书设计:

19、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谈蜻蜓

保护有益动物

放蜻蜓 捉蜻蜓

推荐第9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蜻蜓的知识和陶行知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放飞蜻蜓(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2、听写生词:慈爱

苍蝇

握手

结构

复杂(同桌互相检查,老师检查听写情况)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课文19放飞蜻蜓中认识了哪些人?我们知道了陶行知和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

二、出示目标、合作交流

1、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 ⑴、想想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⑵、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一位同学读以上两个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划,做批注。

3、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交流交流。

三、汇报展示、加深理解

1、这两个问题我们依次交流,先交流第一个问题。

⑴、学生汇报从课文中所知道的蜻蜓的有关知识。重点语句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加深巩固。(让学生重点抓住蜻蜓眼睛、尾巴的构造、作用以及吃食方面进行学习。) ⑵、学生汇报时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课外有关蜻蜓的知识。 ⑶、从这些知识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蜻蜓好处多,作用大)

2、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知道蜻蜓的有关知识的呢?(通过陶行知的讲解知道的。)那么,通过仔细阅读,你认为陶行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汇报,只要学生有理有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用“(

)的陶行知,我是从课文中的哪儿体会到的”理解。 如:(知识渊博)的陶行知。陶行知不光懂得教育孩子们,还懂得蜻蜓的许多知识。

(和蔼可亲)的陶行知。他发现翠贞和小朋友们捉蜻蜓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给他们讲蜻蜓的有关知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抓住陶行知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陶行知循循善诱的特点。)

(严谨治学)的陶行知。在给孩子们讲解蜻蜓吃自己的尾巴时,陶行知用了“据说”这个词,可见这点他只是听人说的,并没有科学依据。从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他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品格。(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说说蜻蜓吃自己的尾巴是怎么回事,并教育学生学习陶行知的这种做人品质。) „„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展示朗读。

1、过渡:同学们理解、体会的真不错,那谁能说说翠贞和孩子们为什么最后把蜻蜓放飞了呢?(板书:人类的好朋友)从捉到放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过程呀,陶行知爱蜻蜓,所以想让孩子们也爱蜻蜓,陶行知爱孩子,所以想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因此蜻蜓重获新生,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它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啊,让我们带着对蜻蜓的喜爱来再读读课文吧!

2、请同学们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朗读展示。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蜻蜓放飞了,孩子们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收获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结识了一位慈祥的老人,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也收获不少,你愿意把你的感想和收获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2、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言而有信,保护蜻蜓,保护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其他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有关知识,做成小报展示交流。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好处多

蜻蜓

人类的好朋友

作用大

推荐第10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说课稿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过度:教学重点2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慈爱”“小心”“商量”等体会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的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

《放飞蜻蜓》 说课稿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其中目标

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

1、标好自然段

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

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放飞蜻蜓。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词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7、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

放飞蜻蜓(陶行知)

(人类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并不陌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扬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陶活动,晓庄师范的汤翠英老师曾应邀赴扬作巡回报告,作为学陶的一名积极分子,我也曾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那时候,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那时候如果有学生打架,往往老师还没去处理,早就有三五学生围上前去,背起“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借别人的嘴来骂自己。”也曾到晓庄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先生的手记前驻足良久。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次教《放飞蜻蜓》一课,我以为应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陶先生其人其事。因为,陶先生的塑像就矗立在我校附近的尊师广场上,每天,他都深情地眺望学生走进校园。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曾讲过的大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习机会。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习,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

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理念。

《放飞蜻蜓》说课稿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第11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还记得昨天老师讲的那个《四颗糖果》的故事吗?今天老师把它讲完。师讲完故事。 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陶校长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跟陶校长有关的故事。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得干脆利落。再读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蜻蜓”。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右半部分就是它们的声部。

师:你们见过蜻蜓吗?说说你们对它的了解

生:产卵时会不停些点水,眼睛是由不少复眼组成的

二、初读课文

师:那课文中陶校长又告诉我们蜻蜓的哪些方面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别急,在朗读课文之前,老师送给大家几个小提示。你来读—— 指名读

师:记住了,开始读吧。读完后可别忘了标上小节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么快就读完了,这可是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比较长,不能大意了。把有关蜻蜓的语句再多读几遍。 生:继续读课文。

师:读完就可以拿起铅笔标上小节号了。

师:课文一共11小节,如果不对,再回过头检查一下。标好就坐正。

三、认识陶行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位就是陶行知校长。陶是他的姓,这个“陶”字你能给它换个偏旁,使它成为另外一个字吗? 生:淘气的淘,

师:对,一种酸溜溜的水果叫——(葡萄),那个字是草字头。 师:这个“陶”字右边比较难写。伸出手来写一写。

师:读课文时你会发现称陶校长为陶先生,为什么称他为“陶先生”呢? 生:礼貌、老师

师:对,有学问的人,不论男女都称他为先生。陶行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主义战士宋庆龄女士则认为他能成为“万世师表”,而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更认为他能与大圣人孔子齐名,说到“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四、了解课文内容 师: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陶先生和孩子们在谈论蜻蜓?

生:2-10小节

师:这几小节比较长,再读一读2-10小节,等会儿看看谁读得最流利,并且在读的时候思考陶先生和孩子们都谈论了蜻蜓的哪些方面? 生:再读课文

师:陶先生都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呀? 生:吃什么

师:老师给换个词语,他们谈了蜻蜓的——(食物) 师:还谈了什么——(尾巴) 师:还谈了——(眼睛)

师:陶先生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

生:食物、尾巴、眼睛。现在我们来用开火车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的2-10小节就这一排,一人一小节。

五、检查朗读

1、两位同学读

2、3小节 师:我要打断一下,他们刚才把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读对了。谁也想来读一读她的名字。(指名几个读)

2、三位同学读

4、

5、6小节

师:继续

师:真棒,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特别难读,但你读对了。(出示: 田埂、孑孓)请几位同学也来读一读。(指名几个读生字)

师:看,田埂,田埂是—— 生:田中的小路

师:这是孑孓,是—— 生:蚊子的幼虫。 师:这孑孓啊,生活在—— (水里) 师:第五小节中有个词,叫——七嘴八舌,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现在老师扮演陶行知,请你们扮演当时的孩子们。记住,我现在是陶先生,陶校长了,我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呀? 生:表演 师:哎呀,你们真是“七嘴八舌”。 师:刚才我们了解到孑孓是——

生:生活在水里的虫子,蚊子的幼虫。

师:对啦,那在天上飞的蜻蜓怎么能吃到水里的孑孓呢? 生: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中。

师:谢谢你,小博士,又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知识。(出示:蜻蜓幼虫图片) 师:所以课文中说(出示:苍蝇、蚊子„„好朋友) 指名读 师:提醒一下,苍蝇,蝇轻声。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蜻蜓捕食的画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 师:我刚才听到一位男生发出了感叹,哇,真快呀。再看一次。(师述说:蜻蜓起飞了,它像一架战斗机,紧紧地追着猎物。终于,抓住了,任何猎物都别想从这位身手敏捷的猎人眼前逃脱。)

师:佩服吧。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夸一夸这位捕虫高手。 (指名几个读)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读。

3、四名学生读

7、

8、

9、10小节

师:你很厉害,这么长的一段文字,能读得这么流利。 师:说说你们对蜻蜓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生:尾巴。

师:看,这就是蜻蜓的尾巴,这尾巴还真是一节节的呢,(出示:尾巴、文字)陶先生说的这几句话很难读,再读读。(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段话中陶先生用了一个词—— 生:据说。

师:看来陶先生并没有亲眼看到蜻蜓吃尾巴,他不确定,所以他用了“据说”。那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呢,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师:蜻蜓的尾巴还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有两句话,快速地找出来。 生:在河里点水,掌握飞行的方向。

师:我们把写蜻蜓尾巴的句子一起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对蜻蜓的什么感兴趣? 生:眼睛

师:这就是显微镜下蜻蜓的眼睛,真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眼睛组成的,课文中,有一个词就是表示数量很多的,是—— 生:成千上万

师:这种由成千上万小眼睛组成的眼睛称为“复眼”。课文中有一个词“复杂”,复,很多同学会记不清中间到底是“目”还是“日”,记住了,一日复一日,复字中间是日。(范写:复)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蜻蜓眼睛的句子, 生:读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师:把周围看得很清楚,任何东西都别溜走。再读(指名读)

师:男生一起读—— 师:女生一起读—— (分男女生读)

六、概括段意

师: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又讲了什么呢?请你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

师:这一节讲了孩子们在干什么—— 生:捉蜻蜓。 师:用一个字—— 生:捉

师:最后一小节又讲了什么,我们把最后一小节一起读。 生读后说放

师:真聪明,那中间2—10小节你也能用一个字概括吗?快速地默读2——10小节。自信的小手已经举起来了。 生:谈

师:孩子们捉了蜻蜓,可为什么和陶先生谈了蜻蜓后又心悦诚服地把它给放了呢?下节课再来学习,继续了解蜻蜓的各个部分,继续认识陶行知。

第12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

1、我首先出示一段话来检查学生上节课认字情况:陶行知看见孩子们在池塘边捉蜻蜓,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跟他们讲蜻蜓吃苍蝇、蚊子和孑孓,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调整飞行方向,眼睛结

这段话涵盖了本课要学的所有生字,运用词语重组语境,通过学生大声朗读巩固生字词;同时也回顾了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领悟课文奠定基础。

2、谁能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地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主要讲了谁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了什么?最后孩子们怎么做的?

品读语言,感悟品质

《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教学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这一环节我主要以一个大问题进行引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叶圣陶爷爷吗?为什么呢?”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品读语言,感知人物的品质。在品读课文时,我交给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通过课前我对文本的钻研,我觉得孩子之所会喜欢叶圣陶爷爷,主要是因为叶圣陶和蔼可亲、知识丰富。课文中的五次对话最能体现。我从学生的交流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句话来体会叶圣陶的和蔼可亲,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在这句话紧扣“慈爱、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虽然知道孩子们做错了,但 陶 先生却能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体会 陶 先生这样一个大教育家是多么的爱孩子,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和蔼可亲。然后我让学生想想 陶 先生的神态、动作,读好这一句话。学生汇报完了这一句后,接着我让学生围绕“和蔼可亲”,你还会想到书上哪些句子呢?学生找到句子后,我追问: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们的态度是“和蔼可亲”的呢? 由此找到二三句, ②

陶 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③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从“拉、坐、商量的口吻”这几个词中去体会,特别是体会“商量”一词时候,我让同学们设想,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你放飞蜻蜓,可能用哪些语气说?(生气、严肃、命令„„)我让学生学着爸爸妈妈平时教育你们的样子用生气、严肃、命令„„等语气进行对比读,在读中感悟:一个教育家现在却用商量的口吻与小朋友们说话,这就是——尊重、宽容,这就是对孩子的谆谆教导!然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三句话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在感悟文意的同时,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句都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要用问句的形式呢?在这里我出示了两个不同的句子让学生体会: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同样是劝说,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最后我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同句式的训练、动作演示和运用朗读指导让感受陶行知对孩子的尊重与循循善诱。这样一来,这篇课文的重点也就轻松突破了。接着我回到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喜欢陶行知是因为他知识丰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用刚才学到找找画画写写的方法迁移学习,孩子们会说知道蜻蜓的很多知识我指导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通过陶行知的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然后小组轮读,组织交流,抓住“眼睛一闪一闪、尾巴一撅一撅“关键词体会蜻蜓的可爱、有趣,让学生明白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然后顺势引导,陶行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陶行知的介绍会让孩子们喜欢蜻蜓从而去保护蜻蜓。正所谓是“知之深,爱之切!”,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精妙所在,对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此时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训练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句”、“边读边圈点画”、“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感悟体会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养成一边读一边悟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重点词句是怎么表现文中人物的品质,把阅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悟情。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有了前面一个环节的情感铺垫,在这里我将和学生和着音乐配合动作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从而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结合本校班级读书会的课题和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第一个作业:

(一)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这本书,要求:

认真阅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以书友队为小组,在阅读课上交流从具体事情或关键文字中品出的陶行知的美好品格和育人艺术。

新课标还指出:学生应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这也是实践能力的一部分。结合本册书第二单元的“制作动物小档案“,我设计了第二个作业:

(二)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制作蜻蜓小档案。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的缩影,应力求精炼。这一课的板书我把学法指导也容入进去,希望学生有所得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第13篇:蜻蜓飞飞教案

《蜻蜓飞飞》教案

刘超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2.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一)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啊 !老师带大家到昆虫的世界去认识一个小朋友。”播放《小蜻蜓》儿歌。

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图片,描述蜻蜓外形特点(重点讲解分析翅膀),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

看一看:蜻蜓还有一个特征,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看!如果,把蜻蜓的身体从中间分成两半,他两边的翅膀长的一模一样,不仅翅膀形状一样,而且,花纹和颜色也是一样的,这个就叫做对称。对称的翅膀可以控制平衡能力,这样就有利于飞翔。

2、了解蜻蜓的习性,生活环境,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老师今天带来的朋友可不止这几位,还有好多朋友呢!让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吧,(可是,蜻蜓要是飞累了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只蜻蜓飞累了,正要在花丛中休息呢,他正在惬意的闻着花的香味。 ○看,这只蜻蜓竟然玩起了倒立,她的翅膀多透明啊 ,翅膀的花纹好清晰,好漂亮。

○你们看,这只蜻蜓的翅膀是合起来的,接下来他可能还要继续展翅高飞呢。 ○看,这只蜻蜓的形状好奇特啊,他的翅膀有波浪形的花纹。 接下来展示几张色彩丰富的蜻蜓。 (这部分重点分析蜻蜓的翅膀)

那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蜻蜓,你喜欢那一只呢?为什么喜欢?

小结:哦,有的同学呢,喜欢蜻蜓美丽的花纹;有的同学喜欢蜻蜓漂亮的衣服;有的喜欢蝴蝶各种各样的颜色~你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你们都非常认真的观了!

4:教师示范

蜻蜓最喜欢在荷塘中飞来飞去,可是我们这个荷塘中还没有蜻蜓呢?我们请蜻蜓到这里来做客好不好?

蜻蜓的翅膀是对称的,所以两边的翅膀要画得一模一样。同学们看看,还缺少点什么啊?原来还没给他穿上花衣裳呢。 5:欣赏作品

来,我们看看其他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伙伴是怎样表现蜻蜓的?你要跟伙伴学习什么?

那么除了画蜻蜓,我们还能不能用别的的方法制作出美丽的蜻蜓呢? 生:彩泥、折纸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学习要求: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那同学们就开始画你们喜欢的蜻蜓吧,请他们到荷塘里来做客。

四、作业讲评 展示作品

看,谁的客人已经来了快领他到荷塘里去吧!

有几位同学画的蜻蜓最漂亮,我们给他个最佳色彩奖

有的同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做蜻蜓,我们给他最佳创意奖 正是以为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丽的荷塘。

五、拓展

纸折的蜻蜓(课件显示),下课后同学们一起研究讨论,这样的蜻蜓是怎样折出来的。

六、小结

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自然环境。

第14篇:蜻蜓剪纸教案

蜻 蜓

【教学目标】

1.学习蜻蜓的折剪方法,会用剪刀在其边缘剪出空缺。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剪刀、范画、手工纸、底版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同学们想象,激发同学们活动的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议论)

1.夏天到了,蜻蜓在池塘上飞呀飞,最后飞到了什么地方?(池塘边)

2.(出示教师范画)蜻蜓姑娘被美丽的池塘的美景吸引住了,它们纷纷飞到了这里来聚会,老师用手工纸剪了一幅美丽的蜻蜓戏水图。

二、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这么漂亮的蜻蜓吗? 1.蜻蜓的剪法

对折——蜻蜓画一半——剪刀剪(在剪好的蜻蜓身上剪去不同的形状) 2.荷花的剪法

(1)折叠方法—— 正方形折纸。 (2)剪纸——中心剪去、剪边 (3)把剪好的蜻蜓和荷花贴在卡纸上,成一幅美丽的画,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贴。

三、学生剪纸,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协作完成画

四、欣赏小组作品。

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每组的蜻蜓有什么不同。

第15篇:《放飞蜻蜓》1

昔阳县西大街小学盟区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放飞蜻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共案设计:张小丽 学区(学校): 南渡海小学 个案设计: ×××

学区(学校): ×××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 (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 (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

二、学:依旧释新 自学尝试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

通过刚才的朗读,就开始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能解决的?

三、探:合作探究 辩析提升

(一)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 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

(评价,同学们就读了一遍课文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继续读下去,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哪些人愿意来为我们读课文的?)

(二)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捉蜻蜓”)

2.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 )认读、理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

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出示“七嘴八舌、抢着”)

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课后可以去查查成语词典,了解一下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③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词语,指出“孑孓”是蚊子的幼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⑤让我们拿起书,也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不要读错音哦!分角色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3.在陶行知耐心细致地启发下,孩子们还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

接着开火车读第七至十自然段。

①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认读并理解“掌握”一词,“握”的读音注意跟“屋”区别)还可以掌握什么?(掌握技术、掌握理论、掌握原则、掌握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政权) ②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据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呢?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求证一下。 ③蜻蜓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相机出示“结构、复杂”认读)

A、“结构”一词多义进行选择,联系上下文说说“结构”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a、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b、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 c、组织安排(文字、情节等)。

B、说说“复杂”的反义词,有一个词叫“日复一日”,所以“复”中间是一个“日”字,给“复”组词。

(4)陶行知的讲解多生动有趣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七至十自然段。

4.引读第十一自然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最后在陶行知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把蜻蜓放飞了。(板书“放蜻蜓”)

5、指着板书进行小结:同学们,一群孩子开始捉蜻蜓,最后翠贞放蜻蜓,那中间这段是陶行知和孩子们在干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三个字概括一下(板书:谈蜻蜓)

四、用:训练推进 检测延伸 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文章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写的,还认识了本课的这些生字新词,下面再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看看,你能不能把刚才新认识的词语填到这段话中来呢? 出示句式:

一天午后,( )看见孩子们捉蜻蜓,就( )地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孩子们( )地( )回答。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 )上,告诉他们蜻蜓吃( )、( )、水里的孑孓。蜻蜓的尾巴( )飞行方向。( ),在饿极时,它还会吃自己的尾巴呢!蜻蜓的眼睛很大,( )很(

)。听完后,小伙伴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就纷纷让(

)放飞蜻蜓。 1.指名说,(出示正确答案)

2.(出示生字)这些词语里面的红色字都是本课的一些生字,仔细观察

一下,从结构上把它们分一分

3.指导书写“陶、蝇、慈、舌” ,生描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6篇:放飞蜻蜓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陶行知看到孩子们捉蜻蜓,他提出那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问题。()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陶行知向孩子们讲了蜻蜓那方面内容?(吃食)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

3分组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

第17篇:泥工:蜻蜓(推荐)

大班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主题之活动:

大班泥工:蜻蜓

设计者:路桥区中心幼儿园

罗海啸

设计意图:

由于夏天快到了,小朋友们对夏天出现的昆虫非常感兴趣。有一天,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夏天的什么小昆虫,小朋友们说喜欢蜻蜓。为了让小朋友多了解夏天的小昆虫及它们的习性并知道蜻蜓的特征,特此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目标:1.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及习性,知道蜻蜓是益虫。

2.能用彩泥表现蜻蜓,在制作过程中感受蜻蜓的对称美。重点: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并能用彩泥表现。 难点:制作时能抓住蜻蜓的特征

准备:小蜻蜓的范例几个,彩泥等工具 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1.猜谜: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这是谁啊?

2.见过蜻蜓吗?小蜻蜓长什么样?

(师:讲述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幼:猜谜语,回忆对蜻蜓的印象认知)

二.欣赏图片,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及习性

(一)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1.播放图片:蜻蜓是什么样子?

2.蜻蜓的翅膀长什么样子? 摸起来会什么感觉? 3.蜻蜓的身子和尾巴长什么样?

4.蜻蜓的眼睛长什么样?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长得这么大?

(由于蜻蜓要一边飞一边觅食,所以它长了一双大大的鼓鼓的眼睛可以看清楚许多地方。)

(二)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1.蜻蜓是怎样出生长大的?

(蜻蜓在水里产卵,然后在水里长成幼虫,最后再长成蜻蜓飞出水面。 )

2.蜻蜓以什么为食?

(蜻蜓只要吃对我们有害的昆虫,像蚊子或苍蝇。所以蜻蜓是益虫。) 3.蜻蜓是怎样飞的?

(蜻蜓虽然长得小,但是它可以飞得又快又远。)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特征及习性

幼:仔细观察,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了解蜻蜓的身体特征及习性)

三.彩泥蜻蜓制作讨论,幼儿尝试制作。

1.教师出示范例蜻蜓,讨论制作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2.幼儿尝试制作

(师: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幼:积极发言制作方法,尝试制作) 四.作品展示,并相互欣赏。

1.出示作品展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布置于展示背景图上 2.你喜欢谁的蜻蜓,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将展示背景图投放到美工区,激发幼儿能在美工区进一步进行蜻蜓制作。

第18篇:《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

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

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第19篇:蜻蜓的启示

蜻蜓的启示

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有许许多多的奥秘还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星期天,我去姑姑家玩,路上我看见有许多的蜻蜓在空中飞舞。我想把它捉回屋仔仔细细地观察。可是蜻蜓飞得很高很远,停下来的时候反应也相当敏捷。我小弟拿着棒子说:“我是孙悟空。”说完用棒子冲着蜻蜓乱打一通,一下就把一个蜻蜓打倒在地,我捡起来拿回家放进空瓶子里用放大镜观察起来。蜻蜓有两对薄薄的翅膀,六条小爪在它的身子的前

部,肚子又细又长。我又观察了飞行中的蜻蜓,飞行时它不停地振动着翅膀,用它长长的肚子把握方向,有时它还能停在半空中。啊!我看见它的样子就像一架直升机。对呀!我曾经问过大人的,人类就是根据蜻蜓制造了直升飞机呀!

大自然可真伟大呀!小小的蜻蜓就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长大后,我一定会去研究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蚂蚁的启示

一个阴天的早晨,我起来,下楼走在嫩绿的草地上,我实然看见一群蚂蚁在搬家,我心想:难道是窝里有太多蚂蚁,睡觉时太挤了,所以要进行搬家。或者是窝里太潮湿了要换一个新家。还是„„一个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打转转。

于是,我跟着蚂蚁走,看看它们到底要搬到哪里去。后来我觉得我有一点坏,我把蚂蚁的食物抢走,可是蚂蚁却不离不弃,不顾一切地找到并夺回它的食物„„观察中我发现蚂蚁所走的路线没有什么规则,但却向高处的地方去了。哎呀!干脆,回家问妈妈吧!我回到家,问:“妈妈,我看到有许多蚂蚁在搬家,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呀?”“也许是要下雨了吧。”这个似乎不挨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轰隆隆,外面电闪雷鸣,果然,天要下雨了。我终于明白了,蚂蚁搬家就预示着要下雨了。不知道小蚂蚁们有没有找到新家呢?

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都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你认真地去发现哦!

松鼠的启示

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的启示。比如:小草在秋天就发黄了,到了春天又变绿了。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放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哈尔滨太阳岛玩。我们买完了门票就往里走,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松鼠。那个小

松鼠,在树上上蹿下跳的,它也不知道累。小松鼠看到我们来了,一刹那间就蹿到了树上面去了。妈妈去买了一袋爆米花,我拿着爆米花伸手给小松鼠,小松鼠慢慢地靠近我,并接过爆米花,可是它一不小心,爆米花袋子整漏了,爆米花一个接一个地往地上漏。小松鼠扔下空袋,跳下去一边吃一边捡,过了一会小松鼠留下了一些爆米花,它跑掉了。我想小松鼠为什么不把它吃光了呢?正在我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好多小松鼠跑过来了。我知道了,小松鼠是去叫好朋友去了。不一会儿,地上的爆米花全被吃光了,它们便跑了。啊!松鼠也知道有好吃的东西要大家来分享啊。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小松鼠让我学会了分享的道理

第20篇:蜘蛛吃蜻蜓

蜘蛛吃蜻蜓

红安实验小学四(1)班夏朗

今天星期天,妈妈带我到我的朋友家玩。

到了楼下,我发现了很多只小蜻蜓,便捉了一只,又发现了一张蜘蛛网,上面没有蜘蛛,我心里想:把蜻蜓放在蜘蛛网上,会怎样呢?于是,我把蜻蜓放在了蜘蛛网上,蜻蜓意识到自己被网住了,开始拼命挣扎,可是,似乎它越挣扎网就黏得越紧,蜘蛛在一旁听到动静,慢慢地爬了出来,可蜘蛛并没有立即吃掉它,而是直直地盯着蜻蜓,想让蜻蜓产生恐惧,过了一会儿,蜘蛛终于开始动了,它不停的围着蜻蜓打转,并且边转动边吐丝,蜻蜓最后被蜘蛛缠成了一个“木乃伊”。蜘蛛拿起自己的工具向蜻蜓刺去,蜻蜓又挣扎起来,可一会儿就一动不动了。

蜘蛛见到自己的猎物不动,非常高兴,又把自己的最对准蜻蜓,注入了消化的液体,当蜻蜓完全化为液体后,蜘蛛就开始慢慢的享用自己的美食了。

大自然里的奥秘多多以后我还要更多的探索大自然里的奥秘!

美丽蜻蜓范文
《美丽蜻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