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放飞蜻蜓两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9: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入课题: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板书:蜻蜓(一起写课题)

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子旁,注意蜓后边部分一起写。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

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读懂课文。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为了读懂课文,老师有以下建议:

读书建议:先读准后面的生字,再读课文,把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思考: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2、出示词语:

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争抢 掌握 苍蝇 蚊子 据说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一撅一撅 抚摸平衡 (1)前两排指名读2人。

1陶,注意书写,给它组个词,陶器,陶瓷。 ○简介陶行知:陶行知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多所学校。所以人们通常称他为陶先生或陶校长。

2慈爱,找个近义词,慈祥,爱护,是指长辈对晚辈的怜爱,爱护。 ○3复的书写,里面只有一横。 ○4出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2)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第三排指名读2人。

1注意:贞,前鼻音。梗,衡,后鼻音,孑孓的读音,撅的读音。 ○开火车读。 齐读。

2田埂是指田间的小路。 ○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尾巴一翘一翘的。还可以是嘴巴或辫子一撅一撅的。做做动作。平衡是一种状态,在文中指让蜻蜓的身体左右保持齐平,不东倒西歪。 3齐读。 ○

三、再读课文 理清条理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一定可以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二)交流:

1、谁捉了蜻蜓? 翠贞,

1仅仅是翠贞一个人吗?不是,还有其他孩子, ○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捉蜻蜓的场景?第1小节。 谁愿意来读一读。

2同学们,你捉过蜻蜓吗?想象一下捉蜻蜓的场面。 ○傍晚的时候,在空旷的地方,每人手中紧握着一把大扫帚,然后瞄准蜻蜓,在低空飞行的,或者落在花朵或地面上的,用力迅速地拍过去,蜻蜓有时侥幸逃脱,于是就再瞄准,再拍,拍到一只就放进透明的玻璃瓶里,就这样反复地拍,捉了一只又一只,热得满头大汗,衣服脱了一层又一层,但还是不满足,仍然用

力的拍着,知道天渐渐黑下来,看不见了,蜻蜓们也都各自寻找地方休息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虽然最后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但是看着瓶中乱飞乱撞的蜻蜓,心中还是充满了成功的收获的喜悦。

把这场面记在心里,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相信你能读出自己的感觉。

2、谁放飞蜻蜓? 翠贞,

仅仅是翠贞要放飞蜻蜓吗?不是,还有其他孩子,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2你觉得孩子们是自愿放飞蜻蜓吗? ○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a“纷纷”,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你来读读这句话。 b从两个“放了它”,感受到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心情很迫切。你来读读这句话。 c“往上一送”,看出翠贞心甘情愿地友好地放飞蜻蜓,甚至希望蜻蜓能飞得更远,生活的更好。你来读读最后一句。

朋友之间离别才用送,可见翠贞已经视蜻蜓为自己的朋友了。我们一起来送送这位朋友吧。齐读。

3、为什么放飞蜻蜓?

1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捉蜻蜓,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蜻蜓,最后却又心甘情愿○地放飞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陶行知告诉他们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仅仅因为如此吗?孩子们还获得了蜻蜓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通过什么2式得到的? 方○陶先生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

3那你看课文第2-10小节可以说是陶先生和孩子们在——谈蜻蜓。 ○4现在你能给课文分分段了吗? ○那陶先生究竟给孩子谈了些什么呢?竟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

1、课后描红。抄写词语。

2、回家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们先是争先恐后地捉蜻蜓,最后又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这么大的转变,原因就在于陶先生与孩子们之间的一番对话。陶先生究竟与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放飞蜻蜓。

二、学习课文2-10小节

陶先生都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10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注出来。

好,陶先生都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呢?想好的请举手。 交流:

(一)吃什么,即蜻蜓的食物。(板书:食物)

1、你觉得课文哪几个小节描写了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蜻蜓的食物的情景。

2-6小节。

2、快速默读2-6小节,找出:蜻蜓吃什么?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1蜻蜓在空中飞,水里的孑孓它怎么能吃到呢? ○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中,蜻蜓的幼虫吃掉蚊子的幼虫。 2苍蝇、蚊子、孑孓都是怎样的虫子? ○都是害虫,都是对人体有伤害,传播疾病的害虫。

3蜻蜓就是专门吃这些害虫的,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是) ○4捉蜻蜓的那群孩子也是像你们一样点点头,他们一开始就清楚蜻蜓吃什么○吗?(不清楚)那他们是怎么知道蜻蜓吃什么的呢?(陶行知告诉他们的) 那陶行知有直接告诉他们蜻蜓吃什么吗?(没有)

3、自由读读2-6小节,想想陶先生是怎样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的?从中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陶先生是怎样告诉孩子这些知识的呢?

(先是问孩子: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在孩子们回答后,再告诉孩子们的。) 你从中感受到陶行知是怎样的人? (尊重孩子)

(2)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2-6小节,注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思考你觉得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师读陶行知的话,一位女同学读翠贞的话,一位男同学读男孩的话,三位

同学分别对抢着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提示语。)

1好,你从中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我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慈爱的人,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慈爱地抚摸”

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慈爱可亲)

2我觉得陶先生是一位尊重孩子(平易近人)的人,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 “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请你读读这句话。板书(尊重孩子或平易近人) 这真是一位慈爱可亲、尊重孩子的陶行知啊。

(二)陶行知和孩子们还谈到了蜻蜓的什么?

尾巴

1、快速默读2-6小节,标注出有关蜻蜓尾巴的句子。

(1)谁来读读陶行知谈蜻蜓尾巴的句子。

你们看,它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谁还找到了这里,请你读读。

(2)(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蜻蜓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在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可以帮它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可见,蜻蜓的尾巴真是很重要呀,飞机也是有尾巴的,叫尾翼,尾翼的作用就是防止飞机在空中上下左右的翻滚。老师推测飞机装上尾巴来保持平衡的想法就来自于人们对蜻蜓尾巴的了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课下去查阅相关资料。

(3)据说,蜻蜓的尾巴还有一个作用呢?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你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吗?没有,老师也没见过,其实陶行知也没有见过,所以他用了一个词——据说,据说的意思就是——听说,传说,不一定是真的,那么这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谁查阅了资料?

“蜻蜓吃尾巴” 原来是这么回事。——“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课件展示老师的补注。) (4)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陶行知和孩子们还谈了蜻蜓的什么?

眼睛。

1、请你读读有关眼睛的句子。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它的眼睛很大,○有多大,有你的眼睛大吗?肯定没有,这里说它的眼睛很大,是因为有它的眼睛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头部一半大的地方都是眼睛,大不大?

2这种大眼睛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看,这无数个小眼睛就像什么? ○马蜂窝,渔网。

3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多么明亮的一双眼睛啊, 在快速飞行中,它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4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

2、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四) 这么多关于蜻蜓的知识,都是陶行知告诉孩子们的,你看出陶行知的什么?

知识丰富。

1、这真是一个知识丰富的陶先生啊,但他并没有摆出臭架子,直接灌输给孩子们,仍是采取了先提问再解答的方式。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你喜欢吗?

2、陶行知的这种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就叫——教育有方。(板书:教育有方)

3、同学们,你再读读7-10小节,看看这位知识丰富、教育有方的陶行知还是怎样的人?

1还是一位爱护动物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心地翻过去”

是啊,生怕蜻蜓遭到了一丁点儿伤害,多么的小心翼翼啊。请你读读这一句。

2还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 ○“高高举起”

是啊,觉得高高的,正是想让孩子们看得清楚。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的陶先生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

这真是一位知识丰富、教育有方、爱护动物、尊重孩子的陶行知啊。

4、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7-10小节。

陶行知有趣的讲解,孩子们都听得入神了。

5、现在,如果你是捉了蜻蜓的翠贞,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会放了蜻蜓,因为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是啊,同学们都不自由自主地想要放掉蜻蜓了,其实陶行知也早就预料到了这

一点,但他并没有自作主张放飞蜻蜓,而是——引读: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他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从这里你感受到陶行知怎么样? (很尊重孩子,很民主。) 请你读读这句话。

6、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孩子们放飞了蜻蜓,但收获了知识,也结交了一位良师益友,真是收获颇丰啊,

(借助板书)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也和这群捉蜻蜓的孩子一起不仅了解了蜻蜓,知道蜻蜓的食物是——,蜻蜓的尾巴——,蜻蜓的眼睛——,我们还认识了一位————的陶行知,一位大教育家,你们说我们今天的收获大吗?

三、作业:

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呢,仅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对蜻蜓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希望同学们能课下查阅资料,争取对蜻蜓更全面的了解,比如蜻蜓点水是怎么回事呢?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陶行知是一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大教育家,宋庆龄女士颂扬他为——“万世师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为他题词——“永久不死”,有关他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四块糖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板书:

放飞蜻蜓

陶行知

食物 慈爱可亲 谈蜻蜓 尾巴 尊重孩子

眼睛 知识丰富

教育有方

爱护动物

民主平等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稿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公开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实录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两课时
《放飞蜻蜓两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