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目标依据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9 18:09: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目标及依据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圆周率探究的过程,知道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5、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是怎样制定出这个教学目标的呢?

首先是要对本班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他们爱学什么,学习什么内容是轻松的。通过沟通,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数学书里面的计算还是喜欢画图?孩子们一致说喜欢画图,因为它好学,简单,并且能考高分。接着我引导:既然你们喜欢画图,那么我们今天学习《圆的周长》,你们有没有信心学好?孩子们这时候热情高涨,我的这一课非常流畅的进行开来,期间做实验的过程是最为热闹的,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我非常容易的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并且课堂练习无一错误,孩子们上课上得意犹未尽。我是在这个背景下制定的教学计划,却是没有按照教材去制定。所以孩子们的学习反应是我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这可能也是我这样的新老师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同时要注意许多问题,比如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了解圆周长的含义。我们不能僵硬的搬出定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在这个目标上我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制作PPT文件,先谈周长,正方形、长方形,先了解它们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出圆的周长是什么样的。

第二,在实现使学生经历圆周率探究的过程,知道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这一目标时,我是以讲故事的模式进行的,关键是勾起孩子们的兴趣,毕竟孩子们还是最爱听故事的。但是在看了“专家引领”中那个圆的周长的例子,尤其是和孩子们一起做测量实验那一块,我感觉到豁然开朗,把这位男老师的教学方法借鉴一下,更能够深化我的课堂,我的教学。我非常庆幸专家老师们能举这个圆的周长的例子,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在第三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这一目标,我采用了互动讨论模式,用测量结果来说话,让孩子们亲手实践,亲眼看到。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总是圆直径的Π倍,这样更有说服力。

在做第四目标实践活动时,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分小组讨论,使得孩子们学会许多种测量方法,比如绕线绳,滚动测量,用圆尺画图测量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第五目标我制作了一个学习爱国主义的ppt,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增强孩子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未来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这五个目标我是再一节课中实现的,当时孩子们的反应式非常热烈,课后我和学生们聊天的时候,他们表示这节课上得很轻松,在愉快的气氛中就学到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在我出练习题时竟然无一错误,当时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充斥我心。甚至有许多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跟我拷贝了这节课的ppt,并立志要做一个想祖冲之那样的人。从这节课我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只是死板硬套,而要从学生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是最好的。

从此以后,一切以学生为主就成了我制定教学目标的第一依据。希望各位辅导老师给予指导,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并思考制定的依据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角的度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并知道量的度数。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制定《角的度量》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概念,只是大多少,小多少,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在设计这课的教学目标前首先是专研教学大纲、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比较角的大小,看看谁大谁小,因此他们很想知道到底是大多少还是小多少,于是引出了量角器。为了进一步理解角的意义,在课前请同学们去观察自己佩戴的红领巾上面的三个角,并比较大小;观察黑板的四个角;观察电工在栽电线杆时用树支撑的角度以及建筑师们搭架子时角度,根据我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来制定教学。总之,制定教学目标得认真专研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来进行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有哪些依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中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研读。

2.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3.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推荐第2篇:《年月日》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人教版 三年级 下册《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新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孝敬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3年级)的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具体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推荐第3篇:教学目标及制定的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使学生在横式中会表示剩余的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让是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横式和竖式表示剩余的数。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习情境。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分糖是学生平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

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预先准备好设计问题的小黑板,以备停电而不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要将学具准备充分,以保证学生动操作的顺利进行;对小组的分工、合作时的活动要求要明确,避免出现秩序混乱而影响实效。

推荐第4篇:《利息》的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利息》的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中心小学 刘丽红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储蓄的初步知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让学生在搜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前,首先是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新课改的理念。其次,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储蓄的信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新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从而得出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合理理财的重要性,逐步让学生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总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结合,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其次再从教学的角度考虑。

推荐第5篇:《植树问题》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植树问题》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于植树问题有个整体感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本节课上呈现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情况,增加了课堂新课容量,在短暂的40分钟里如何让学生能有更大的收获,这又引发了我的思考,最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围绕求“棵数”和“间隔数”不断地分析、比较,通过概括、抽象、寻找生活原型等各种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构数学模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推荐第6篇: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推荐第7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描述也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检测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如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基于以为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文件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它分别是教材的P

46、P

57、P87,分析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有如下阐述: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达到的目标阐述得非常详尽,因此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分析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愿意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数学几个阶段应达到的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把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把握这些方面是我们正确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它是我们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依据教材的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

无论是传统课程的教学,还是新课程的教学,总是要用教材教的。用教材教什么?我们凭借教材教数学知识,教数学学习的方法,凭借教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科在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上比较明显,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要训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的目标。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时,分析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与数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如:运用语言描述鸡85只、鸭42只、鹅34只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说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得多,鸭的只数比鹅的只数多一些。综合教材确立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依据如上重难点,分析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分享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这样要求明确、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有效的教学。可以看出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演绎,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得体,与对于教材的把握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分析教材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抓准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确立相应的目标要求。

三、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立教学目标

任何一个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都不是空白的,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是不拔高目标不降低要求的前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在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有效组织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观认为,教学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状态和发展状态。这个理念启示我们,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现状来确定教学的起点,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发展,确立并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在学前有丰富的数数经历与经验,所以虽然主题图设计数数,但也不必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确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经历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了解1~5的数序,灵活认、读、写1~5各数,并愿意工整书写。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把重点放在说与写上,提高达成目标的效率。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而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也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教学目标太高或太低,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同一个章节的内容,对一般学生,只要教学目标呈现出一般要求即可,对智力开发好、基础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就应当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样一个内容,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目标也就不同。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后,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

四、依据表述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在表述目标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这些动词的实际含义,以使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而确切。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努力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防止把教学目标表述为教的目标。

如在使用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时可以用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体验、愿意等;在使用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时可以用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概括、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完成、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要明确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即说明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知识、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即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把教学目标看成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看成每堂课的方向,看成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夯实教学功底,精心确立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推荐第8篇:《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目标及依据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目标及依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的道理,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能力。

3、经历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4、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体验。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我班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已掌握,对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可以自己学会,少数学困生学习时可能会出错。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与法则,避免机械记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3、关注教材。

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教材对计算的复杂性和熟练要求降低了,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三年级的学生已逐步树立自己的情感态度,教师要时时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修改版)

教育学 余云坚 1011408013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 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每个阶段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同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彼此衔接,协调一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总目标共有以下10条: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1

是、祟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有常用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地运用文字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文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在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我们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第二,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即语文学科的多元性、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第三,语文教师的主导性。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者、参引导者、合作与者。第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差异性、自主性、创新新件、发展性、思想性、情感性。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

语言是人类进行相互交际,思想交流,相互了解的工具。而小学语文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同时也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同时一种语言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语言持有者的独特文化历史和文化心理,反应其认知世界的方式。从语言形式和人文内容的关系方面来说,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论是在听、说、读、写中都存在语言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语文教育如果离开语言的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提高;同样要是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也会失去灵性,成为僵死的符号组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先分清哪些是工具性的目标哪些是人文性的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工具性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文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以及“三维目标”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人文性的目标体现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中。其次我们要明确二者的关系,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是它承担着母语教育的任务,通

2

过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熟悉掌握语文工具,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性的任务。语文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本能力,也要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陶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发觉教材中语文训练内容和人文教育内容的结合地带,把握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因素。

(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或者说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服务于学习,因此,坚持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为两点。首先是教师通过设计成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以及创新性的观点、见解的尊重,特别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以此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发挥的萌芽,使之有所成就,甚至使之终身受用。

(三)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

语文学科的多元性、科学性、系统性,一般认为他语文能力主要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是小学语文阶段目标中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文际”、“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要求和体现。听话和说话属于口语语言范畴,阅读和习作属于书面范畴。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着来年两种不同的语言轰动辣子分析,听话和阅读时理解和吸收口头语言和书卖弄语言文字的活动;说话和写作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字的活动。听和读、说和写,它们两两之间是相通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反过来,读和写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角度说,听和说都借助口头语言,读和写都借助书面文字,它们两两之间又是相通的、互相促进的关系,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其他日,说和写对听和读起到消化和迁移作用。总的来说,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小学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体现到这一原则。首先,语文课必须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不可偏废;其次,将的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做到“读写结合”;左后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

(四)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学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阅读习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创设语文语文实践活动,教师通过拓宽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语文实践这种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教师需要在语文呢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将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第四,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设计——《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学着去仿写外貌、互相神态并交流。

5.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6.引导学生去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故乡》,了解“我”回来之后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试着去探究原因。

在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五大板块”的目标。通过安排学生识字词、有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仿写、感受作者的感情、安排课外阅读和自主探索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都有涉及到。同时对于“五大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在教学目标中涉及。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中设计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第一自然段以及仿写神态等。这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的体现。在这个之余通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安排课后探索让学生去自主理解封建礼教对于闰土的迫害和压抑,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

4

鸣,这个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同时本节教学目标设计,遵循了教学目标设计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先引导学生们去认识生字词,再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仿写神态、外貌,最后去体味鲁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引起思想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以及情感理解相结合,各要素和谐发展,相互促进。

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的,而主体是学生,教师由生字词、句子、仿写句子、理解作者感情,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并给学生点拨思考的方向。这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2005.[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第10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描述也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在检测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如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基于以为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文件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它分别是教材的P

46、P

57、P87,分析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有如下阐述: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达到的目标阐述得非常详尽,因此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数

第11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及依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 董国能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并总结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谨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制定依据: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此教学目标。

第12篇:北大版《元宵节 》教学目标及设计维度和依据

1、《元宵节》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学设计的维度和依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2、《元宵节》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党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五

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园圆

园,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学。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

品尝到元育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姑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代)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自已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

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园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1、教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策略要符合教学规律。

2、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既要关心“教”,又要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第13篇:饭店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

饭店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依据

由于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差异性营销策略和集中性营销策略各有利弊,各有其适应性,饭店在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考虑饭店本身的特点及产品和市场状况等因素,在对主客观条件全面衡量后才能加以确定。具体来说,饭店在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时,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饭店资源;市场同质性;产品同质性;产品生命周期;竞争对手数目;竞争对手营销策略。

(1)饭店资源。饭店资源包括饭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饭店形象等。如果饭店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有能力占领更大的市场,可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或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如果饭店资源有限,实力不强,无力兼顾整体市场或几个细分市场,可采用集中性营销策略。

(2)市场同质性。市场同质性是指市场上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所具有的类似性。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十分相近,购买数量和方式也大体相同,说明市场同质性较高,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如果市场需求的差别较大,就宜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或集中性营销策略

(3)产品同质性。产品同质性是指本饭店产叫与其他饭店产品的类似性。如果本饭店产品同其他饭店产品相似,说明产品同质性高,适宜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适宜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或集中性营销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一般而言,饭店产品所处市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有规律可循。若产品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竞争者少,宜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以便探测市场的需求。产品进入成熟期,适于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以开拓市场。产品进入衰退期,应采取集中性营销策略,集中力量于最有利的细分市场,以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

(5)竞争者数目。当竞争者数目少时,一般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当竞争者数目多、竞争激烈时,宜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策略。

(6)竞争者的营销策略。饭店在选择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说,饭店应采取与竞争对手相反的营销策略,以避免与竞争者直接抗衡。当然,究竟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时期双方的具体情况做出抉择。如遇到强有力的竞争者实施无差异性营销策略时,因可能有较次要的市场被冷落,饭店可乘虚而入,应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予以占领;如果实力较强的竞争对手已经采用了差异性营销策略,本饭店难以与之抗衡,则应进行更有效的市场细分,实行集中性营销策略;如果竞争对手的力量较弱,而自己的力量较强,则可完全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营销策略。

第14篇: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型:新授 总序第1个教案 章节:第一章 编写时间:2011/9/1 执行时间:2011/9/14 任课教师:郴州师范学校 彭敏利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

2.掌握并理解三个具体的要求: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的学科性质及幼儿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具体的要求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的学科性质及幼儿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像施加影响,使他们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

二.基本部分

导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总体要求确定的,它是幼儿教育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教育目标的制定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都需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三个依据。

1、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的人。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思考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有关社会的要求。 (1) 教育目标应该当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现阶段的价值观念和取向。

(2) 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了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今天的幼儿语言教育是为了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主力军,因此教育目标要考虑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素质的要求。

2、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请学生分析并理解以下三点。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促进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因些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时刻关注教育对像的兴趣与需要、谁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和个性养成等。

(2) 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其原因,幼儿的兴趣及幼儿发展的普遍性特征和个体差异。

(1)

(3) 了解和掌握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进程、特点和机制等,使我们在制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立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方向。

3、语言的学科性质及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思考]:根据前面两点的理解和学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一下对第三点的看法呢?请学生反馈,老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小结]:语言用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逻辑结构,幼儿学习语言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因此,我们在制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语言的学科性质及其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的心理学习特点,制定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恰当的教育目标。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初中已经证明,只有根据社会要求、儿童语言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以及语言的学科性质等制定教育目标,才能使这种教育真正成为有的放矢、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的理解。

作业批改情况

后记

第15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目标和制定依据

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目标和制定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无目标的行为都会导致不可控制的后果,事倍功半。好的课堂教学是随机生成的,我们不能完全掌控课堂。但是我们又不能任课堂教学过程自由发展,否则我们就不能有效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使教学过程在随机生成的同时又不脱离我们预先设定的轨道,教学过程始终是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脱离目标的教学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课堂,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目标的制定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1.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本课的知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课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2.学情分析;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分月饼”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又通过动手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它的1/2,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意的问题

1.教学时注意倡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较充分地来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不能只关注个别喜欢积极发言同学的想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创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

由于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学生反应热烈,课堂气氛融洽,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16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资源 兵马俑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字音:我还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

2.从课文的阅读,我知道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所以,我会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我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为什么?

二、小组合作: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课文通过对秦兵马俑几个方面的介绍来表现“举世无双”?课文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课文第二自然段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 组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阅读第十自然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用“————”划出能表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当堂检测

一、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擎着(qíng jìng) 模拟(shì nǐ) 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 军吏(shǐ lì) 战靴(xié xuē) 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 )( )( )( )( )( ) 的样子。 2.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 配合默契 武士俑 利箭在弦 骑兵俑 龙腾虎跃 车兵俑 骁勇善战 弓弩手 威风凛凛 马俑 训练有素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 自己评价(☆☆☆)同伴评价(☆☆☆) 课后作业

一、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世无双 所向披( ) 南( )北( ) ( )无仅有 若有所( ) ( )妙( )肖 ( )死搏斗 神态自( ) ( )( )欲试 ( )首挺胸 养精( )锐 ( )( )有神 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 ),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 ),令敌人闻风丧胆。 3.( )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 ),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

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 ),准备最后一搏。

二、我会填。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作用。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突出的特点。

2、我也会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第17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制作成长册,总结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体验过程,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

3、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做”中体验,“学”“做合一,共同发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兴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大家想不想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一本“我的成长册”。

二、帮助学生规划自己想做的成长册。

1、讲清要求:

成长册要对自己六年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总结性,要比较全面,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会给成长册取个个性化名字。

2、分组讨论:

制作一本怎样的成长册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3、全班交流,互相借鉴。

4、小结。

“我的成长册”可分成一些板块,如“成长记录”“我的照片”“我的爱好”“优秀作业”“作品展示”“献爱心”“我读过的好书”“老师寄语”“同学赠言”“家长留言”等。

三、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学习对资料分类、挑选。

1、过渡:

为了让成长册丰满起来,我们需要哪些资料?

2、帮助学生设计表格,根据表格按图索骥,完成搜集程序。

我的成长册名称

所需资料 搜集渠道

处理方式

备注

3、小结,提出希望。

希望大家能按照设想,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去搜集资料,为精心制作“成长册”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内容。

经过长期的准备,同学们已经制作成了“我的成长册”。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大家的作品,推选出精美的作品,并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成长册更丰满精美!

二、评议、展示大家作品。

1、讲清评议方法:

从内容的充实、选材的恰当、图文并茂等方面评议。

2、小组评议。

3、各小组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评议。

师生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

三、针对刚才评议的情况,自由修改、加工和充实自己的成长册。

四、总结。

1、通过这次“学和做”的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益?

指名说说。

2、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好习惯,培养自己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不仅会“学”,还要会“做”!

第18篇: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生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情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介绍: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成长后的他们将是中华民族的建设与接班人。因此,我们应从娃娃抓起,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培养祖国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

※幼儿舞蹈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习幼儿舞蹈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幼儿舞蹈可以启迪智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培训内容∶

腰腿软开度、协调性、基本舞步、手位、脚位、基础舞蹈动律的训练 。

培训对象∶

三岁---------12岁儿童

教学名称:儿童芭蕾、民族舞(中国舞)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少儿》 教学内容:儿童芭蕾舞素质、形体各部位训练组合、舞蹈 手、头颈、胯、胸肩、腰、腿等; 地面部分的练习:坐姿、勾绷脚、腿的外开、肩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练习、吸伸腿的练习、压腿的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肌和腰肌的练习腹肌的练习。

腿的练习:前压腿、旁压腿、吸腿、压胯。

身体协调训练:腰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配合,步伐训 儿童舞蹈训练组合:

教材采用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为蓝本,在学习舞蹈同时了解各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教材注重兴趣培养,音乐优美动作编排合乎孩子生理发展条件,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第19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一)从哲学的角度看目的论问题

目的论通常被认为是源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来的传统的哲学流派,也是一种有关对世界解释的理论问题。目的论往往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是上帝或神或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物。(曾明生.西方法哲学中的目的论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7,02:174-181.)

在我看来,目的论哲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然而唯心主义哲学按照对“是什么创造的世界”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划分为客观唯心哲学和主观唯心哲学。如此来讲,我认为目的论也应该划分为客观目的论和主观目的论。客观目的论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是上帝或者是神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物;主观目的论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承历史主义唯物论,但是唯心哲学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与不对只是相对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意识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人的肯定,是有意义的,主观目的论因而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主观目的论与唯物论哲学并不是完全对立,唯物论的世界中也强调人的主观性。

目的论是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维度,也是理解其实践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目的有一种必然追求,人的目的能力为实践领域的目的理论提供了前提条件,因而在实践领域中,他持有一贯的目的论立场。(白海霞.康德实践哲学的目的论之维[J].道德与文明,2014,06:138-143.)

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存在,并且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是有选择性的,依靠自己的理性去完成。因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有选择性的:哪些事物需要去认识,需要怎样去认识,需要认识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需要人类做出选择,需要进行预期的规划。所以说,人类目的性是人类实践过程之中的必然追求。“人的目的能力”我理解为对于未来趋势的正确预期和未来结果的正确预设的能力,“实践领域的目的理论”我理解为在实践过程之中为了实现总体目的而生成的一系列目标,能力是正确设立目标的前提。

(二)目的与目标的关系

一般来讲,1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由此我认为,目的是目标的上位概念。相比较而言,目的更具预设性,而目标更具生成性;目的是一元的,那么目标是多元的;目的更具方向性、指导性,目标更具对象性和针对性;目的更贴近人的主观意愿,目标更贴近人的具体实践。当然,这种关系是相比较而言的,并不能单一地说目的与目标谁是一元的谁是多元的等等。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学目的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没有运用教学目标来指导课堂教学,结果导致了课堂教学无法管理、随意性大等一系列相应的弊端。针对传统教学的这种不足,目标教学则突出强调了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措施和教学模式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制定目标是重要的教学措施,认定目标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李长春.论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协同作用[J].教学与管理,1998,Z1:12-13.)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强调了教学目的的方向性、指导性,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对象性和针对性,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参照目的与目标的关系,我认为,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或者说,教学目的涵盖的范围大于教学目标所涵盖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教学 1 百度百科:目的 目的是绝对的,教学目标是相对的;教学目的是一元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教学目的代表着共性,那么教学目标就代表着个性;教学目的更具预设性,教学目标更具生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处理好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使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协同运作。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 1.理论表述

2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学“应该是一个教育的—逻辑的—心理的分类体系”。据此,他确定了目标分类的四项原则:(1)结合教学大纲,充分反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行为的分类方法;(2)分类学要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3)充分考虑心理学的可靠研究成果;(4)要使分类结果适用任何条件的教学,即保证其广泛的适用性。

布卢姆根据行为分类的思想和原则,构建了教学目标分类的结构体系.把教学目标按行为范畴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细分为若干亚领域和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层次.并给每一层次目标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和进行必要的解释.例如,在认知领域布卢姆提出并系统详尽地划分了六个亚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了完整而明确的目标分类结构模式:目标类别—类别的定义与解释—例证目标—例证性测试 2.理论评价

3一般认为,在国外众多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布卢姆学派的分类体系科学性最强,表现为:(1)理论体系较完备,(2)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3)评价手段较系统,使教学过程具有反馈矫正的控制功能,(4)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但这种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分类的依据也有它不足之处,它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结果或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行为清楚地表现出来的。对一些主要依靠定性或包含有更多主观期望和体验的学习内容就不适用。

(二)加涅教学目标分类 1.理论表述

加涅在系统总结各派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发生的条件,于1956年将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连锁;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这一分类系统几乎概括了心理学家所研究过的一切学习类型。他主张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用适当的原理,解释不同性质的学习.到七十年代,加涅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习分类学说,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在加涅的学习分类中蕴含着一个重要观点,即学习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最明显地体现在智力技能的学习中.加涅把智力技能细分为四个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些层次是相互关联的,高一级学习要以低一级学习为先决条件,但不能还原为低一级学习,它是与低一级学习性质不同的学习类型。(张晓明.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教育探索,1996,03:5-8.)

2.布卢姆与加涅理论的比较

两者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个分类系统都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第二,两个分类系统都包括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第三,这两个分类系统都侧重在认知领域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

三、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中的表述为: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 23 张晓明.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教育探索,1996,03:5-8. 张晓明.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教育探索,1996,03:5-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不仅体现了认知层面知识的重要性,还强调了技能的重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不仅仅关注结果,并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此外,更具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相对于传统的只重认知的教学目标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它体现了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坚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更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四、目标表述的理解与反思

(一)关于“三维”的理解

新课程教学目标又称为三维目标,它体现了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但是,5并不是说某一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包括“三个维度”。目前广泛流行的“三维”一词, 是 《语文课程标准》 “三个维度”的缩写。

6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维教学目标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交叉关系,而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综合看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中的表述在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可以进行变通,不是机械地规定并遵循三个方面的目标。此外,三维目标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强调三者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并不是孤立、分裂他们各自达成。

(二)关于目标的反思

在我看来,新课程目标所体现的主旨意义是积极向上的是进步的,但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还是有困难的。一方面,缺少量化的标准。比如过程与方法维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我们没有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该维度的达成情况,而只能凭借教学经验来推测。另一方面,答卷考试的方式不适合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答卷考试的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到认知层面,而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却难以评定。以道德教育而言,思想品德考试只能评价出学生是否在认知层面掌握了“道德的知识”,而不能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

56 韩国海.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8,07:51-54. 陈吉利,黄克斌,徐小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54-56.

第20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检查预习情况)

3、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二)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

2.反馈在自学中你认为生字该注意的地方。

(四)学生的说和课件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1.播放录音,集体跟唱《春天在哪里》。

2.反馈课前活动《找春天》:你们在课文插图的那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3.出示课文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1)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生述师板画)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五)

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

(1)小组内部交流看法。

(2)集体反馈。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

(3)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

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

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达标测评: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比较、个别、范读、男女比赛,以活跃课堂)

五、总结:

问: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六、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羽毛( )的翅膀( )的细雨

( )的柳丝( )的燕子( )的天空

2、比一比,组成词语。

俊( ) 拢( ) 粘()

峻( ) 扰( ) 沾()

3、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及有序的表达,动词的恰当使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自读后,回答)

二、认定目标: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2.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板画边)

三、导学达标:

(一)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二)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让学生读出不理解的句子,齐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达标测评: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俊俏--( ) 光滑--( )

偶尔--( ) 乌黑--( )

2、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采,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 )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五、作业: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6.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

一、

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 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

一、

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 飞行

外形 停歇

教学目标依据范文
《教学目标依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