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课堂教学流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06:09: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

谦德传统文化学校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四个落脚点,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交流解惑,合作考试,定向反思”四个步骤,为此教务处将暂定“课堂教学流程”,以供教师课堂操作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及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为宗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建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案引领(或预习提纲)、适时点拨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以达到学生初步解决简单问题,充分暴露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问题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合作学习、深层探究奠定基础。点拨自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操作步骤】

1.学法指导: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提示自学方法。

2.示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结合教材进行独立学习。自学可以放在课下,也可以在课上进行,由教师恰当选择。

3.完成学案: 学生独立初步完成学案。

4.组内合作:小组汇报学案完成情况,对积累的问题,合作解决,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共性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

5.组际合作:小组汇报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际合作或自由交流方式解决。6.梳理问题:梳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提炼问题。 【操作建议】

1.点拨自学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做宏观指导。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学任务放在课下。

2.自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初步合作以及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3.学生合作要根据情况掌握合作的契机:(1)存有疑难,期待帮助与解决时。(2)学生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时。

4.注重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合作方式的选择。

(二)交流解惑:交流解惑是学生自学与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效结合的过程,是提炼问题、

1 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集中互动的主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拓展与提升。交流解惑注重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成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操作步骤】

1.汇报学情:组长汇报本组学情并出示本组疑点、难点。2.互动解疑:学生自由互动,明确解疑办法和结论。

3.精要点拔:教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启发点拔,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原理。4.当堂训练:出示考题,限时演练,梳理问题,为合作考试提供内容。 【操作建议】

1.注意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与功能取向。2.学生交流学习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方式。

3.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4.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点拨。

(三)合作考试:合作考试是学生通过先独立再合作的考试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是解惑性考试的特指。它的实质是学习,而不是检验,是对教与学方法的优化和统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解惑及提升,达到融会贯通、能力迁移的目的,真正实现评价多元化。

【操作步骤】

1.科学命题:合作考试的试题来源于 “点拨自学,交流解疑”过程中问题的积累,来源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运用多种命题形式,挖掘命题资源,从而确定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合作考试题。

2.合作答题:教师下发考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有合作必要时再合作答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做必要的指导。

(1)合理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 (2)开卷答题: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开卷答题并交换互批。 (3)组内合作:组内互助研究解答疑难问题。

3.组际合作:组内合作后存在的问题,由组际合作研究解决。教师要把握问题的价值取向及组间问题研究过程的调控。

4.点拨释疑:各小组汇报疑难问题,教师强调重点,释疑难点,同时梳理方法,总结规律。

5.合理评价:合作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而及时地点评,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操作建议】

1.合作考试的安排取决于问题的积累量,问题量适中的时候,即可进行一次合作考试,考试时间可以适当放长,合作考试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及试题量。

2.突出合作考试主旨,因学设考、以考促学。强化对基础知识、文源理法、疑难问题的解惑学习。

3.要重视合作考试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避免学生考试过程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确保考试真实有效,。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高尚的荣辱观。

(四)定向反思 :这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学习的拓展和提升,是探寻规律方法,生成能力的过程。反思的问题是载体,原理是重点,方法和思维是方向。定向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对接。有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又一次融合。

【操作内容】

1.课程定向:利用标准的课时与课型上好反思课。

2.对象定向:以学生反思为主,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互动反思,也可以学生自己组织反思。

3.内容定向:(1)反思素材来自合作考试、即时或最近课堂遗留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自然、生命的认识。(2)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段需要总结和梳理的问题。(3)纵观学科和专业学习所关系到的学法和思维方法。

4.方法定向:(1)对于课堂遗留的问题进行技术性反思。技术性反思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思维过程等的反思。(2)对学段和单元知识体系的问题进行原理性反思。(3)对学科进行专业性的反思,主要是进行思维和方法反思。

5.步骤定向:(1)出示客观问题。(2)教师明确反思方法和要求。(3)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交流。(4)归纳总结,梳理思维方法。

【操作建议】

1.定向反思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反思建立在学生反思基础之上;学生反思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载体。其实质在于形成思维能力。

2.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对反思课进行充分预设,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

3.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疑难问题的积累量设置反思课,集中解决问题、梳理办法。4.定向反思不应局限于学科和知识体系本位,应以之为载体,引导教师能够用科学态度、哲学方法反观知识,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宽阔,看问题更高远。

3

推荐第2篇: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预习、展示、反馈

(1)目标导航、自主学习(预习)。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再讲”的原则,指导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编写的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有选择地阅读教材,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本模块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2)互助合作、展示交流(展示)。学生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任务尽量在小组内得到解决;教师及时掌握各组学习情况,注重其中的亮点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作好记录。再根据各小组组内讨论情况,要求各小组对学习任务用板演或口头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其它小组和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予以补充完善、质疑探讨。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梳理、拓展提升,帮助学生归纳,形成结论。

(3)达标测评、当堂反馈(反馈)。通过课堂练习,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错误。测评要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师生在反思中成长。

一、预习——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高效培养。

给学生自己对知识学习理解的一个机会,避免因老师的先讲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而影响学生的思考创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没有充分的先学,就没有精彩的展示,与传统的“预习”有着本质的区别,是课堂改革的关键。

(一)预习(先学)的认知

1.“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2.“先学”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二)预习(先学)具有三性

1.超前性: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2.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问题。

3.差异性:传统教学“齐步走”。先学则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前学习。

(三)预习(先学)包括课前先学和课堂先学 1.课前先学:

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部分问题,自主展开独立学习和思考。

2.课堂先学:

整个环节不少于10分钟。每节课的先学环节要有层次,必须保证有5分钟的独学时间,3分钟对子交流时间,2分钟小组交流、检查的时间。小组长一定要发挥作用,落实课前自学、课堂先学和对学群学的效果,保证每位同学能够高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对子交流必须相互靠近,声音小到只有对方能够听到即可。小组长必须检查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安排展示任务,高度履行自己的组长责任。

(四)注意事项

1.课前先学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先学活动的监控和指引,让先学处于有序、有效状态,不能让自主变成“自流”。

2.课堂先学环节,教师要不断巡视,注重在学法上给予学生指导。只有先学的质量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学生的先学能力需要老师的指导,一旦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先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住了,师生在这一学科上的学习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先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展示,更影响学生对整个知识掌握的成效。先学中完成导学案绝不是对照课本找到答案做完就可。先学就相当于看完了一本书掩卷沉思,总结出它的主要内容一样。或者就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怎么走,需要多长时间,怎样走最近,途中经过哪些地方,在先学中都基本上可以解决。但具体的在路途中会遇到什么情况,需要怎么解决处理,就要在后面的展示反馈中得到解决。

二、展示——是对学生外在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讲解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

胆量、让学生思路更清楚,条理更分明。

(一)展示的认知

展示突出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如何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就要靠有效的评价,所以说评价是课堂改革的催化剂,形式多样。

1.展示是自主课堂的亮点,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倾听,捕捉生成的新问题,对于学生疑惑、易混、规律总结之处,要进行适时点拨、提升。展示要有真参与,一味的热闹是一种伪学习的状态。我们坚决反对为了展示而展示的做法。

2.展示环节原则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展示的内容不是导学案上的全部,更不是简单的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展示应该只展示学生困惑的、重要的、综合运用的内容,对学生在先学环节学习的水平基础上起促进提升综合巩固的作用。

3.展示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

小展示:是由组长组织的本小组内的交流活动,目的是解决最基础的问题,展示个体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生成性的问题,为大展示做铺垫。

a.小展示是组内的展示,包括对学群学,基本的较简单的知识一般在组长的带领下可以得到解决。

b.小展示阶段,老师就要进行巡回观察,从各小组的展示情况中发现哪些内容需要进行大展示,并根据各小组的情况进行分工。

c.在小展示阶段确定的需要进行大展示的内容有的还要根据老师在导学案中的预设情况而定,不是盲目的。

d.小展示阶段就是对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学习的最好体现。 e.各组按照分配内容在本小组的展示版面上按要求准备。

大展示是由教师或学习班长组织的展示活动,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成果或困惑。成果展示要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我们提倡问题展示,各小组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拿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大展示:

a.按照导学案的设计先后让各小组进行展示。

b.老师要发挥好点拨,纠正、倾听的作用。

c.学生展示形式方法多样,用评价激励展示精彩的小组和个人。

d.尤其对于解题方法多样,思考方式不一样的学生,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知识生成的契机,无论对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e.大展示是一节课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环节。展示的精彩度依靠前期的培训、教师的启发指导和有效的激励评价。

4.无论小展示还是大展示,组长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组长的选聘。

三、反馈——是对一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把握。

通过反馈,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下一节实施教学改进指引方向。反馈环节不仅是后面的检测练习,能够反馈的地方有很多。

1.课前导学案的初查,从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情况,教师就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情况了然于胸,叫课前反馈。

2.对学之间、小组合作交流时的情况叫课中反馈。

3.大展示时学生的讲解情况,学生听讲时的状态等也是课中反馈。4.最后的达标测试是对本节课全体学情的反馈。

5.学生把导学案纠错之后,再收交上来的第二次批阅是课后反馈。

三、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新课引入,出示目标

引入精彩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学习目标的设置与原来的教学目标截然不同,它不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具体的词语,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统筹本节课内容知识基础上,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的语言建构出来,学生预习完这节课内容之后,在先学导学案时看到学习目标,就有一个清楚的学习思路。目标设置的越具体越明确,学生越能明白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高度。对于老师来说,设置的学习目标就是导学案的主干,它统筹指导导学案的设计思路。一般地,上课前,要求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以便当课堂总结时,师生一起回归对照目标,落实知识达成情况。

第二个环节:先学纠错,找出困惑

这个环节针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比较适用。通过独立纠错导学案,发现自己出错的地方或者难度大解决不了的地方,做到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初步认识,为下一

个环节针对性极强的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因为,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困惑学习是达到高效的最佳学习方式。

第三个环节: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这是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探讨提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先对学再群学,教师巡查指导。小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讨论,克服不讨论不专心讨论不参与讨论现象,合作交流不能流于形式。(这一过程需要前期进行小组培训,所以小组建设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第四个环节:分组展示,点拨启发

在展示中,老师要要求学生主动展示,脱稿展示,尽量书面展示,并适时对学生点拨纠错。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某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引起大家的高度兴趣时,老师一定要激励学生讨论下去尽情讲解,因为这种状态正是学生知识提升产生共鸣发展创造思维的契机,可以生成知识,激发灵感。所以,课堂状态把握是教师智慧的反映。

当每一小组每个同学展示完后,教师或者学生就要有一个激励的点评。点评时不能没有方向不切要点。一评知识正确与否,二评过程方法,三评情感态度。点评时注重突破原有的知识,注重挖掘知识的社会功能和学科考查的方向,以鼓励加分为主。实践发现,根据学科的特性,对展示情况综合以量化评比,效果很好。

第五个环节:知识梳理,拓展提升

这一知识环节是老师课前预设好的内容,可以以可见显示,也可写在老师专用的板面处,用知识结构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汇总,强调重点难点,回到学习目标落实学习目标。

拓展提升诣在在本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老师在备课中进行预设习题,把本节所学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结合中考题型进行练习,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一个检测提高的机会。

第六个环节: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检测习题是老师预设好的,题目3到5题,难度不大,但重点要考察出来,一般5分钟时间。老师在巡查中就确定出学生做的正确程度,对学生的掌握情况

就很清楚了。学生完成后让学生直接对答案,不用再逐个题目讲评。

第七个环节:学案纠错,课后反思

给学生一些对学案整理纠错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对本节课有一个反思。反思可以更好的改变前面的不足,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意识克服,逐渐完善自我。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1、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1)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投影,明确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 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2)

[操作] 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小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约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投影,掌握了自学的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通过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防止走弯路,上岔道。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 学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

[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 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确保人人自学高效。

[注意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 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 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操作。

[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认真演练,及时了解班上学生还存在哪些倾向性疑难问题。

[注意点]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

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小黑板)打出,供评讲时用。

(5)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操作] ①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

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时间] 约8—10分钟

[目的] 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找错误,分析错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更正,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运用。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6)当堂训练

[操作] ①布置课堂作业。

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时间] 不少于15分钟。 [目的]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身强体壮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我认为,想要学习实施永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必须和他们的“四清”结合,否则,这种教学模式就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四清”是这种教学模式有力的支撑。作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配套工程:“四清”。其实质就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直到人人合格。

堂堂清:作业一般为课本上的练习;一般都是当堂完成,也有不少时候当堂无法完成,就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交科任教师批改。

日日清:是为了落实\"今日事今日做\"的思想,方式是:一般用来做作业、练习册,更正当堂作业,当日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或作特殊的辅导等。学生的作业图标规范,真让人佩服。

周周清:周周清实行的是周五验收制度,如数学验收概念时,就采用班与班对调,也就是我们说的\"链锁\"式方法。即:一(1)班的数学老师带本班的15名尖子生到一(2)班去验收,以此类推。课本例题、习题用同样的方法一一过关,验收有严格的制度,验收后都要统计、填写验收表,先汇总到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再上报教导处,最后反馈到任课老师,任课教师则必须对不过关的学生进行补课,根据验收情况,问题较多的科目在双休日要多安排时间有针对性“补课”。

月月清:就是我们的阶段性考试,但比我们更加严格。每月由教导处负责请人命题、统一安排监考,集体阅卷,组织评估。评估的指标分三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生平均分(优生指每班总分前16名)。教导处还要对各班级、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同级同学科差距大的则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深入该班听课,逐步进行解剖,分析原因。

“四清”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对课本的基本要求达到了百分之百的过关。使我真正理解基础差的学生到永威初中后,为什么成绩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的原因。

要注意:

首先,“四清”不是死记硬背。

所谓“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当堂理解,记忆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形成能力,力争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做对,做错了的都要更正。“周周清”的内容不仅是知识点一一过关,该记忆的都会背,而且更要能力过关,能做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举一反三,做类似的课外练习题。“堂堂清”是“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基础,反之,抓了“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也就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提高效率,达到“堂堂清”。“四清”是目标管理,是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多练,精练。

练求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耳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多练才能由懂到熟,熟能生巧,巧能升华,知识的潜能方可转化成能力。练求精。精,指练的内容要求精典,足以成为范例。练透种种类型,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一个个路标,那就不愁无路可走了。多练和精练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前者是指在讲和练的天平上,讲宜少,只讲精要的几步,练宜多,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后者则讲练的内容,不泛泛而练,要精选范例练,要练出门道,练出智慧,练出精彩。如果,这种教学模式能恰当地掌握和运用,就会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就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就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减轻,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

3、学永威,最重要的是学习永威的学生管理

永威中学的管理制度非常详细,从各班进餐厅吃饭的时间,去操场做操的路线次序,都做细致的规定,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把那些学习和生活上有惰性的学生,学习基础弱的“教不好的学生”强制性管理起来,统一的制度要求,将“教不好的学生”教好。

推荐第4篇:有效课堂教学流程

有效课堂教学流程

一、提问检测前面学习的基础重点的知识点(知识清单中的内

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重申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或板书

四、合作学习

五、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质疑,对抗,教师适时点拨。

六、达标检测

七、课堂小结

八、小组评价

九、点火预热

十、梳理知识清单(落实到学案上)

推荐第5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怎样搞好课堂教学,上一堂节奏快,密度大,效果好的课是老师们反复思考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是必要的。

一、课前准备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现在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1)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 2)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3)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是我常用的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 2)、由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三、主题探究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四、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五、总结拓展

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2) 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

3) 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

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置疑法

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

5、启迪法

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原则而设计的,只要这种活动的设计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活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效率。

附:一节教学设计:

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养成主动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认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名称,会如何确认事物,使学生熟练掌握“认物”的表达法,在知识远近上会区分this 和that,学习特殊文具及其答语、一般疑问句的肯定与否定答语;不定冠词a 和an的用法。 词 汇:

what,is,this,in,English,an,a,it,map,orange,jacket,key,pen,ruler,spell,please。 日常交际用语: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an…

A: Spell it, please.重点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an„ 语 法: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利用课件,实物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反复操练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Step l:Introduction Step 2:Lead—in Step 3: Pairwork Step 4:Listen and read Step5: Games time Step6: Homework.

四、教学过程

Step l:Introduction Review greetings. Review the letters learn in the last unit.Play the tape,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read after it.Step 2:Lead—in Have ready a quilt,a map,a jacket,a key,a ruler,a pen,an orange.Hold the key up an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key.

Students watch and think about these different quilts and try to tell what they can say them in English.They can answer like this: It is a/an„ Repeat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repeat.Do the same with a key,a pen,a ruler.(让学生思考身边的一些物品,特别是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用英语怎么说。让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自觉地学会并掌握英语单词。) Step 3: Pairwork Do the contents list on the book.Then play a gue game.The teacher should get ready a soft bag,and some objects such as a ruler,a pen,a key,an orange and so on.First show all the things to students,then hide all of them in the teacher’s desk,put one into the bag,try not to let students see it.At last get students to gue what’s in your bag.The teacher can ask the student:

T:What’s this in English? A:Is it a book? T:N0,it isn’t. A:Is it a pen? T:Yes,it is.

If the student Succeed.congratulate to him or her.Then do the same to another one.This game can also be played in small groups if you have enough materials.( 在以上活动基础上,让学生更加熟悉英语句型。让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Step 4:Listen and read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they heard.学生通过听力练习学会句型: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an„( 熟悉英语听力和发音, 为以后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Step5: Games time Divid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Tell the rules of this game to students.Two students play this game and others watch it carefully and think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Discu about it in groups and one student from each group comes to the front and acts the dialogue.(通过此项活动,激发学生自己探究性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用英语的习惯) Step6: Homework.1.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this unit.“What’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an„ Spell it, please.” After copying the dialogue in their exercise book,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heir self-check.(通过家庭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元的重要句型,对相对更为复杂的物品进行确认。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帮他们增长见识,拓宽知识。) 2.Copy the new words and Finish off the workbook.

推荐第6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中高年语文精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资料交流(教师备课第一备,备资料)

1、学习“导读”,揭示、板书读书方法,明确本单元任务等。

2、出示课题。

3、针对作者、写作背景或主人公进行资料交流。

二、初读课文。

出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对个别生字,再读读、议议、查查,准备交流。

三、字词教学。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扎扎实实做好识字写字教学。

1、点拨“音”:平翘舌音,圆唇音,多音字,轻声,儿化,叠词的发音„„(读一读)

2、点拨“形”:易丢笔画或多笔画的字,难写的字,结构易安排不妥的字,笔顺易错的

字„„(写一写)

3、点拨“义”:难理解、不常用或有特殊含义的词„„(扩词,仿写句子)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汇报、交流。

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批主要内容、文章顺序、读书的整体感受、不懂的问题等,然后组织汇报,教师点拨。这也是于永正要求,学生初读后要说点什么。

五、朗读感悟。再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听写听写生字、积累好的词句、安排

小练笔。还可以读议一部分课文。

注意:第一课时一定要稳稳当当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书要多读,读通、读顺、读正确。于永正说:教语文和学语文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每个学生必须做到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达不到要求,绝不放过,绝不往下讲。

另外,第一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整理、概括、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可以听写字词,也可以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本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教师设计切入内容的大问题。(第二备,备切入点)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方法默读自学,边读边批注,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点拨。(第三备,备重点点拨的问题)

教师点拨要点:

1、读书方法。

2、表达方法。

3、重点词句,标点符号作用。

4、课后思考题。

5、重点问题。

6、精彩语段的朗读指导,示范,练读。

四、扩展延伸。(第四备,备扩展)

设计小练笔。课上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让学生说一说,课下写。

板书设计:(第五备,备板书)

体现三条线:读书方法线,内容和情感线,表达方法线。

小学中高年语文略读课课堂教学流程

学生只要凭借阅读课前导语,运用阅读方法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课文就可以了。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理解。略读课是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自己读书实践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做好引导和点拨。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粗知大意。也可以点几个重点字词。

三、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表达方法自读、体会。

教师抓一两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四、拓展训练。

1、积累好词佳句,小练笔。

2、一篇带一篇(或多篇)(可以选择新阅读或练习册上的短文)

推荐第7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摘要]通读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熟练掌握教法,精心组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科学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不断总结探索,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材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地阐述教学内容的教科书,它既是学生学习本门学科而选择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事实,又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该透彻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合理设计和精心组织教材的全部内容,这是我们授好每一节课的职业需要,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个人认为,每一位教师应该通读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熟练掌握教法,精心组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科学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不断总结探索,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熟练掌握传授内容

传授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品课”,实现节节课都讲清知识要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节课中掌握、学会和理解所学内容,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研究教材规律,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这也是我们讲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指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还要有思想性和高度的责任性。比如:作为数学学科的教材,它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小学数学也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部分,是以算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个逻辑体系,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内容,而且包括逻辑关系,我们必须研究教材的这些规律原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并掌握其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明确教学目的,如实讲授学科内容,组成知识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链条,也要因地制宜,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原则下,精心设计流程,科学有效施教。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就不应该是“授予”而应是“引导”,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而应包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数学课堂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对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有益的,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堂。

2、要有大量的学科资料。

在讲授某学科教材时,除熟练掌握其内容外,还要研究本学科其它专业或不同版本、不同层次的教材,了解其教材内容的过去、区别及其进展,还要阅读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参考资料。知识狭窄授课会干巴巴,不利智能开发;博览群书、占有大量资料,才能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的要求,但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卖弄知识而无针对性,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

3、要背熟教案脱稿授课。

脱稿上课是指不看教案教材讲课,而不是不要教材教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其次要精心备好教案,铭心熟记,才能做到脱稿授课且游刃有余,这也是当教师的基本功。初上讲台会有困难,不必要求,但同一学科授课多年,能脱稿授课很有必要,一能使教师主动发挥,动以手势,声情并茂,产生吸引力;二使教师视线始终面向学生,密切注意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讲解内容的深度难点,并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三可激发学生学习、效仿熟记内容,并产生对老师的敬慕尊重。照本宣科决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脱稿授课亦不能打乱教材内容顺序,不然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教授内容要点不能传授到位。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钻研教材、熟悉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这是讲好课的关键。

1、弄清重点难点,讲解深入浅出。要分析一节课内容中重点难点,力求讲清讲透,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来,并要注意逻辑性和顺序性,做到画龙点睛、层次分明、思路清楚。对教材中较易懂的内容可以加快速度或让其自学。比如教学圆的面积,内容比较复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重点难点,要讲清讲透,最后再进行总结,也就不觉太难了。

2、科学巧妙设计,运用灵活安排。在备课时,要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动之以情”,集中注意力开始;然后进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来“晓之以理”,恰当的举例比喻以渲染气氛;最后以生动而高度地概括总结使之“回味无穷”,自始至终吸引学生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内容。内容设计时,对哪些要在课堂重点讲授,哪些应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哪些应是学生自己看的,很清楚的分开,对那些重点必须归纳成要点依内容整齐、条理清楚地板书出来加以强调。

3、举例比喻有趣,防止庸俗脱题。在组织教材内容需要举例比喻时,备课中或课前考虑好,做到举例比喻有益阐述内容,有利于学生深思理解,有趣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加深印象,不能临时拼凑,不能与所学内容无关,否则举例不恰当会弄巧成拙,因不熟练而圆不了台,太庸俗或者脱离主题而丧失了意义。

4、善于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不时地提出问题,可以自问自答,或留出思考余地让学生回答,使其思维随着讲授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比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总结、应用来学习,既可以加深记忆理解,又能提高学习质量。如果光照本宣科,滔滔不绝,不但教师教学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还会使学生思维跟不上,迷惑不解,如坠云烟。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有热爱本专业教学的事业心、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要用心学习新课标,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教材内容,匠心设计课堂教学,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推荐第8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各种文体的预习要求,也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预习要求或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根据学情,教师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其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根据学情,允许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写作教学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写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学生课前根据教师预置文题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明确任务要求。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

①审题:先让学生自己审题,之后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批阅评分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③交流: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构思行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构思。 2.写作

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 3.批改

①师批: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其行文速度不同,对于早完成的几名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当堂批阅,,教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同时把典型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

②组长批阅: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相同: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用红笔修改作文。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文章时,进行监督。批阅过程中如遇纠纷或其他批阅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可由教师进行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 ③修改: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讲评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 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形成《优秀习作集锦》:每次习作每班都要选出优秀的作文5—10篇编成《优秀习作集锦》,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作为图书传阅。传阅者要在《集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传阅留言”中留下对某篇作文或褒或贬的意见。

2.实施评价激励: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汇总一次,评价作文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3.每天写作900秒:课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学生都要养成每天写作900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多读、多观察的基础上多感悟、多动笔,同时做到规范书写。 文言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明确预习要求或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熟读课文。2.学生课前根据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工具书,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读通:借助工具书初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避免出现读破句子的现象,使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

2.读懂: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中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的大意。这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储备和辅助资料,解决通假字、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①首先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学生一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大体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如果遇到查阅不到的词句,在文中做出标记。

②小组互助,解决自学过程中查阅不到的词句。经小组合作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小组长提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

③班级集体讨论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的知识,可以由教师精讲点拨解决。

3.读精与读新: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一步是学生汲取思想精华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个性阅读的重要方式。学生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用合适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4.读深: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与争论。

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有的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人的观点,用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古人的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当代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古人的观点,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背诵或默写课文,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专题复习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专题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前检测,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2.教师提前出示复习提纲,明确复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务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学生课前根据复习提纲提示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专题的相应知识性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2.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之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本组成员出现的疑难点、易混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 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学生运用复习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复习的相关知识并辅以巩固练习。作业内容可以体现层次性,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也要体现探究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在阅读中,关照复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 专题探究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专题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2.学生根据活动提纲,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探究的内容。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对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思考

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专题探究活动提纲,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整理材料,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②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材料进一步进行取舍,并查找相应资料,形成文字材料。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探究的重点内容。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 3.交流展示

①教师精心创设交流展示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②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展示各组对专题探究内容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③教师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全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要进行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协调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组织各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提升

在梳理专题探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进一步梳理课堂探究的材料,继续搜集相关材料,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专题探究活动研究报告》。

2.围绕相关主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姓名 年级 学科 得分

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设计

(分)

教学目标(4)

(每项2分) 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内容(4)

(每项2分) 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分量深度适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教学过程(4)

(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教学手段(4)

(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2) 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2)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小组互助合作 教学过程

(分)

学生表现

(30)

(每项5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教师表现

(30)

(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教学效果

(15) 目标达成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教学评价

(5) 多元评价 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合计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确立(4分,每项2分)

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和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一致,要更多地运用行为动词,引导学生用行动去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要求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初中生的实际相结合,体现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避免大而空,要结合具体问题展示。教师所展示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把握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 2.教学内容的选择(4分,每项2分)

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差异等学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当向外拓展材料,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和深度;在问题设计、预习要求、小组划分、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语文学习内容上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提升的认知规律,安排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的学习内容;在语言习得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学习材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

3.教学过程的设计(4分,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课前延伸即预习,教师解决好预习时间、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要掌握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设计好预习学案;课内探究教师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应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等。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训练环节的设计等;课后延伸: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能有效组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活动,弄清什么是自主,为什么要自主,什么情况下合作更有效,精讲点拨的分寸应如何把握,训练的质量和落实应如何体现等。

4.教学手段的运用(4分,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能充分、恰当地使用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注重挖掘校本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口语交际、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学方法的运用(2分)

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新颖实用,大胆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要杜绝一种方法一堂课的陈旧做法,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6.教学活动的设计(2分)

应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要体现小组互助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共60分)

1.学生表现(30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将相关学习内容理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迁移、应用。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过程都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动员所有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小组划分、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作正确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互助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的所有问题,体现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混淆点进行大胆质疑,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互助合作合理矛盾,解决困难。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助合作合理解决达标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学生不仅关注语文文体知识的学习,还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语文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避免学生过程中的盲目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学生能够对每一具体学习内容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分析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能对所学内容内涵、规律和方法进行合理总结。 2.教师表现(30分,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教师应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示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素养;能够建立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关注学生差异。从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各个方面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能够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体现。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课堂学习过程要着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重要环节。要科学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内涵,从提高效益和提升能力的角度去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每节课都要针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设计训练题,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目的;每一堂课应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反馈训练,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应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设计适量的课后延伸训练,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对课后延伸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搞好落实,真正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促作用。

(三)教学效果(共15,每项5分)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通过课堂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和课堂检测过程,学生能够对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牢固掌握,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 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愉悦中渡过自己的学习时光。

(四)教学评价(5分)

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的态度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要发挥小组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推荐第9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党岔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模式解读:

一、预习检测(2-5分钟)

对课后预习内容及时进行检测,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化。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2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认知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要求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导入方法,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有学生齐读,也可以由老师结合引入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15分钟)

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师对朗读课文的方式可以做统一要求,比如默读、速读、大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朗读课文时可以分配给学生任务:如可以边读边画出生字词,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做好标记。

朗读课文后要识记生字理解词义,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小组内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解决;可以根据导学稿提示或者幻灯片投影的字词注音释义,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自己解决。 扫清字词障碍后,学生要根据教师提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法并不固定,或者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或者以填空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等等;如“一个

的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理解。总之,本部分设计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变,只要能达到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12-15分钟)

“品读赏析,深入探究”是这五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共同提高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思考的问题和活动的程序。形式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或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

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本环节教师还要设计有整体、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有层次性,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问题,对那些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可进行探究,学生对教师所设问题独立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互助落实。小组内有疑问的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质疑释疑。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点拨,从知识、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初次达成目标。

根据教学需要,本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质疑环节或给学生提供出有价值问题的机会。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级同学互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共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解读,面对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反馈矫正、训练提升(5-7分钟)

进行有针对性的达标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确保目标达成。通过检测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本环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比如:如果课堂容量很小,此时可以把达标训练当堂进行反馈矫正;反之,如果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已经很大,就可以把达标训练作为独立的一节练习课。一定不要为凑足环节,而让课堂训练流于形式。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达标训练的独特性,教师一定要灵活处理好这一环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3-6分钟)

归纳和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从各个角度盘点本节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学习重点,再次回扣目标,进一步达成目标。

拓展延伸是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省会,对培养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实施。可以从情节、中心、作者、文体几个角度着手,内容尽可以丰富,形式也可以多样。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横山县党岔中学教务处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推荐第10篇: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英语课堂教学流程:(5P教学法)

“5P”教学模式是在继承我校传统的“五步教学法”部分环节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现行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我校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的一种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由五个基本步骤组成,且每个步骤的英文释义第一个字母都为英文字母“P”,故曰:“5P”教学模式。

1、准备、热身:Preparation 以分组表演、演讲、听唱英文歌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或语言知识滚动出现,为完成语言目标扫除障碍,导入目标。

2、呈现、感知: Presentation 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和模拟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设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去感知,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悟出新的内容,获取语言信息。(整合原材料)

3、操练、体验:Practice 对已经建立起初步印象,完成音、形、意等信息输入的新语言知识进行的操练(drills)和实践性练习(practice),以达到进一步的内化、吸收和深化理解的目的。它是保证教学内容得到落实,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后续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赋予浓墨重彩。(Practice环节的要求:大、快、多、深、高) 操练形式:集体操练——小组操练——个人操练 操练内涵:机械性操练——意义性操练——交际性操练

4、运用、生成:Production 通常是设计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任务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去实实在在的做事情,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得到一个真实的结果,获得在实践中生成语言运用能力的体验。

5、巩固、提高:Progre 通过“小结”和“检查”等评价方式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厚度,实现从口头到笔头的转化。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

(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做好归纳总结,对难点知识作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强化。

(2)、设计有针对性的书面练习题,供学生笔头作答。

(3)、安排课后作业(Homework)。

综上所述,“5P”教学模式是五步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它很好的继承了五步教学法中的部分精华,同时,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现行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做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师生留下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必将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11篇:铜鼓中心校课堂教学流程

铜鼓中心校课堂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实行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是所有教育人都在思索的问题。铜鼓中心校以生态课堂的实施为契机,倡导在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凸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的过程,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一、预习

1、预习中教师要安排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课本,通读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整个内容的贯穿为主线,有层次、有目的的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步步深入的思考,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标记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静心、动脑,深入思考。让自己知道哪些懂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要用红笔画出来,以便讨论时重点突破。)

二、探究

1、针对所遇到的知识困惑,小组内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解疑。

2、在讨论展示中,小组长随时关注成员对预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学习过程。

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纠正好自我检测答案。要求每个人都有事干,注重讨论的效率;A帮B,B帮C,将疑难问题解决,A层注意搞好拓展总结。组长搞好调控,A教B, B教C达成分层目标A120%,100%,C80%)

2、要讨论出自己的东西,讨论完的同学整理总结知识,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3、组长宏观调控,负责做好讨论结果的反馈;并做好展示、点拨的准备。

三、交流

1、组内成员交流。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交流,个个要发言到边,特别是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发言。由记录员记录本小组的交流结果。

2、小组之间的交流。每小组都要有一个发言人,对本小组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

3、课堂间的交流。每小组交流发言完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发言的结果进行评价交流。

4、交流的内容,可以是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规律、方法、小窍门等。

5、点评、质疑伴随着整个交流过程,是深挖教材、生成即时目标的关键。

6、教师要善于抓住交流、点评、质疑过程中的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好务,让学生那肤浅、模糊的理解变成清晰、有条理的理解和记忆。

并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

四、运用

1、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方式要灵活多样。并且要注意目的性、趣味性、拓展性和开放性。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最难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开展成功了,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成功了,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会流于形式,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分组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合作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合作方法的问题,评价机制的问题。可以借鉴昌乐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小组凝聚力:

①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②起一个响亮的名字。通过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后决定。让每个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编一个相应的代号。将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

1、A

2、B

1、B

2、C

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

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④有一个简单的组规章程,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也可以自己设计组旗。

⑤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⑥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小组长挑选标准: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小组长要以身示范,事事争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带动每位同学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每位学习小组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自己站的角度一定要高,成为班级当中的学习英雄或学习领袖。

③乐于助人、负责任。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的,能主动帮助组内其他同学搞好学习、答疑解惑,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提高成绩。

④组织、管理能力强。学习小组长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

管理能力一定要强,能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学生意见,向同学们传达老师意见,起好桥梁作用。

⑤集体荣誉感强。小组长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不仅自己要争取优胜小组长、高效学习之星,还要率领本组争当优胜学习小组 。

培训学习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对小组长的培训上,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指导。通过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一定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本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

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内部动力和源泉。第五:定期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上,给出小组长一定的时间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班评出优秀小组长(一般为一周中的优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的即时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的质的评价方式,自己与自己比,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主体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能够估计信息、明确防线,以追求更快、更好的进步。

1.等级加分型

⑴在小组内部按成绩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分别为1——6号,小组的1—6号成员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体现。这样,才能做到小组成员竞争是的公平竞争。

⑵回答问题时可实行抢答或小组轮流回答,小组的几号成员回答问题满分便是几分。如一号回答满分为一分,三号回答满分为三分,五号回答满分为五分。

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赋分。

⑷每节课结束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⑸好处:能调动班级各个层次尤其是优秀生和待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机制,利于班级整体尤其是待优生的提高。

2.小组总体评价型

⑴每节课由专门的一个小组负责评价,对每个小组回答问题、检测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小组每节课一轮换。

⑵评价小组对每个小组回答的每个问题都进行评价,给出分值,下课前对每个小组进行总评。

⑶这种小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评价中来。

3.小组互评型

⑴老师在讨论前先说明(或在幻灯片上作好要求)本节课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展示或评价的题目进行讨论,以便明确答案、明确标准,使自己在评价时能够有所准备,增加公平和准确性,也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⑵评价时老师可以点评价小组的任意一名同学进行评价,以免出现评价小组只有一人进行评价,其他人因为没有任务而导致懒散、走神的现象。

⑶评价小组先对展示小组进行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再进行评

价。这样,评价小组既是展示的一分子,又是评价的一分子,还可以保证他们与其他小组一样进行思考、展示,不会因为评价而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受到影响。

⑷评价内容:展示小组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

对于小组评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再引入个人自评、小组自评两种方式。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12篇: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规范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

1、学生根据导学案,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对于自主预习完成不了的部分要作好记录,以便上课在小组内提问研讨。

2、预习时教师的作用:

(1)老师要做好预习指导。当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询问,了解学生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度过预习难关,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2)老师要搜集好预习疑难。在预习过程中,哪些问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遇到的困难比较大?这些内容将是展示环节的展示重点,使我们的展示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二、小组交流

1、交流的内容。组织交流必须在必要时、有价值时,如:靠个人能力解决有难度的,重难点突破方法不明显等时,切忌交流泛滥。

2、交流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作好记录。

三、课堂展示

1、展示什么。我们遵循这么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将是我们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

2、怎样展示(1)讲解,主要是学生讲解。(2)不同方法的反馈,当一个同学讲完后,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还可以讲解其它的方法。

3、展示环节中的教师干些什么

在展示环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

者、策划者、评价者、规律的提升与拔高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展示环节上,教师的作用:

(1)追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不能排除学生们对问题总结的准确性。教师应现场编制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再思考,重新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从而达到由不理想到理想,由不到位到到位。

(2)点评 由老师精辟的点评,让学生们把知识变为技能。

(3)提升规律 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4)评价

对于学生的展示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

四、课堂练习

重在基础,优在灵活,活在拓展,体现层次。

五、回顾归纳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 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六、课堂检测(验收成果)

可以纸条、试卷、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具体操作:①当堂巡回批改。②学生自我校对。③学生互批自纠。

第13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疑。本环节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各种条件,或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某些现象,营造特定的环境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联想,帮助学生同化知识,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兴趣、需要建立联系,顺利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以达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的效果。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和联系实际法,具体方式如:制造悬念,创设疑境、联系实际,创设用境、奇中揽胜,创设奇境、利用矛盾,创设辩境、添油加醋、创设趣境、观察演示,创设直观情境等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不间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在学生产生质疑或认知冲突的基础上,依据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有效实施本环节需要教师科学地组织和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范围、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状况、心理特点等,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导学提纲(或学案)。为了让学生的探究顺利开展,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组内或班内展示交流,分享经验,碰撞问题,聚焦疑点。本环节,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看书、思考、设计、操作、交流,特别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别人经验,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提高自己。

协作释疑,精讲归纳。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明晰知识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针对前面交流碰撞产生的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相互启发,利用群体智慧,释疑破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深入探究,达成共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然后,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岐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的点拔应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可详可略。讲解时,应尽量通过启发设问,让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强化训练,迁移创新。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学案练习或达标检测,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己记忆理解,同桌质疑释疑、小组讨论交流、限时自主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利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且,根据内容特点,通过设置新情景问题或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了解知识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训练,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救,促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完成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遵循“层次性、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原则,为学生精心设计好课堂巩固练习,保证学生的训练质量。一般地,课堂检测题要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初步应用能力的考查,章节或单元的复习检测,要在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各种训练或测试题的题型要与中考题一致,且尤应加强对分析简答和实验设计类题目的训练。

小结反思,提炼升华。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交流体验,深化完善学习目标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反思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回顾总结知识获得、方法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得失。特别要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在自学、合作中的不足,找到问题原因和正确的解决办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教师要通过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大家分享经验、分享成功,分享喜悦,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发展。

第14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 (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5)及时激励促进交流。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共同发展。 应用提高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强化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问题教学的意识。教师应想尽一切方法,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一是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要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意识。三重讲评,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方法、评思路、找规律,评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评。四教师要在规范做题上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 反思调节 化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形式。教师可采取 “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具体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疑难处,其他学生补充回答,并鼓励学生自我提问、相互提问,向教师提问,创设提问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的问题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在学生讨论和说思路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并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流程四种教学活动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循环过程,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学校条件、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化学教师的教学生命活力。

第15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臵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设臵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件;或通过设臵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设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中某一条目的知识提纲,然后,提示学生模仿列出其他条目的,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完全放给学生自己即可。

3、质疑问难,合作共享

这是一个互相学习、通过合作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此环节主要是关注生生间的互动。首先,生生间质疑互动。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发表学生的不同见解、一知半解或一分肯定、一点怀疑、一声感叹,都可能是学生真正的收获。组织讨论交流成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交流在自探共研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判断,以及在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中的新发现。此时,教师注意总结“难点、疑点”,并适当讲解。其次,根据读书的结果引导学生或采用爬黑板列提纲,或设计和表演历史情景剧,或利用组内讨论或争辩,或开展讲故事练口才,等等。达到解决疑难、梳理知识网络的目的。各学习小组代表把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或交流,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此时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质疑问题中可能因持不同主张的学生各执一端,形成争执态势,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需要深入研讨。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教师在此环节一要注意倾“听”,善于捕捉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听生生间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密度,听问题解决的质量,听学生“异想天开”式的提问。二要注意“看”。看全班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情况,看提纲编写的完善程度(可采用抽查的形式)。三要注意“引”。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允许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允许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学生的答案不可脱离主题。对学生的答案,牵涉到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问题,教师应在答题角度或解题思路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或引导,否则,将会导致学生是非不分,对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问题涉及到的历史本质问题,围绕问题的主题,结合相关的知识,组织有效的答案。②教师要善于调控时间,让学生的讨论和“表演”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能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充分的展示,切忌不经过深入思考就让学生进行浅层次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讨论和表演。走过场、图热闹的课堂教学是低质量的教学。③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控和引导,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在于讲多少内容。

4、拓展探究,深化主题 这是一个“拔高”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此环节,教师可首先利用学生黑板上展示出的知识网络提纲,进一步教会学生会编提纲、完善提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词,分类清晰,知识完善,便于记忆)。然后,根据提纲突出重点、拓展延伸。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或通过回忆,或通过联系,适当且又恰当地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前挂后联”,拓展应用。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本课编排的目的,挖掘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体会本课内容在过去或现实中的意义,突出主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之一。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拓展延伸,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联系,主动应用。②联系要适当,拓展要到“边”,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及时提醒学生将联系或拓展的内容标记在相关内容处,以防遗忘。③此时,教师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课本中没有直接呈现的而又需要补充给学生的、学生读书后经过讨论依然没有解决的、知识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内容本身设臵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比较、分类、联想等方式总结历史规律,探究历史真谛。④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宜实不宜虚,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启发或提示。⑤此环节在结尾处可设臵针对性比较强的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深化,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这是一个巩固练习、促进提高的过程。此环节中,教师首先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臵一部分练习题(或选择,或填空,或史料解析,或概括简答,不一定各题型都有)。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典型性、重点性等。通过这个过程,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师根据本课提纲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深化主题,引领下课内容。再次,可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回扣课本,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热情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参与度比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合作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在有代表性、指导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能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②总结语不在多,在精炼,能提领知识脉络,突出和强化主题。③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当,有效性要强。如“你的说法很有见地”,“你的思维角度很有新意”,“你很会提取历史信息”,等等。避免应付性、无效性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很好”,等等。

本教学流程仅是基本的教学思路,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个人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作出适当调整,合理调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操作时间、实施维度等。

第16篇:生本课堂教学流程

生本启发式课堂教学流程

一、学生预习,按小组准备当天所学内容的讲解。

二、学生讲解,讲解当天所学内容之重点难点

三、学生提问,学生提出对此内容重难点的疑难问题

四、老师提问式点拨。

五、学生出题,老师选出部分具有典型特点的题目放在黑板上一起

六、学生上台展示对这些内容的做法

七、学生总结

八、老师点评,布置作业

第17篇:东方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东方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1、提前15分钟到校,进咨询室检查教学简案、板书设计

后,领取1个5分卡、15个小笑脸和所需喜报后进教室。

2、提前10分钟进教室后,检查学生上篇作文补错词和作 品集情况。然后发下去本次作文本,让学生大声朗读。

3、上课时间到,利用3—5分钟点评上次作文。

4、5—10分钟进行阅读展示活动。

每个年级每学期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好书,教师规定学生每周阅读页数(平均分配,13周以内读完,留一周写读后感),布置下去。

展示方式:不限,可以有感情朗诵喜欢的片段,可以背诵积累的好词句,可以抒发读后感受,可以展示积累本上的内容。

奖励方式: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生,奖励5分积分卡,其他展示者奖励小笑脸一个。

5、10—15分钟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内容为语

文万花筒、素养训练营、趣味阅读等)

6、45—50分钟授课时间。

7、给学生留下不少于40分钟写作时间。

东方作文培训学校安阳分校

第18篇:211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211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操作流程

该模式呈现的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都能始终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中,学习语文即享受语文。简化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同样,也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调控,自检反思的空间,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211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20分钟进行精读课文,用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用10分钟进行课堂练笔(该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精读课文(学习课文部分20分钟)

1、检查预习。有检查的预习才会有实效。

关于课前预习: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有的在课堂上检查,也有的放在上课之前)。课前预习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语的意思,掌握生字的正确写法,能用简练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能解决。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示标自学。要求:

(1)学习目标要少而精。要学会取舍。“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如果四十分钟走的都是“直线”,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无获。成功的语文课堂,既要避免把课堂上胖,追求“主线简明”;又决不把课堂上瘦,力求“细节饱满”。在研读教材时,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篇课文的精彩处太多,值得挖掘的点也太多。可时间有限,到底应该抓什么呢?面对如此矛盾,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取舍后的教学目标似乎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要明白只有学会有选择的放弃,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正如辩证法中的观点: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择要而教”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那么该取什么?舍什么呢?取的是课文中最有特点的语文能力训练点和语言文字训练点,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舍弃那些只是基于课文内容理解的、学生初读就能了解的,或课文中不具有代表性的“泥沙”样的语文训练点,费时但不能给学生留下痕迹的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形式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句式、句群、修辞等,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居于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的地位;二是文章学层面,包括表达方式、表面手法、篇章结构等)。

(2)目标要有明确的指令性,即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目标要求,给学生以明确的指令,如:是默读还是轻声读?是圈还是画„„要写明。让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

(3)学生自学时间要保证。这是有效学习的关键。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整理归纳的时机,把自主学习落在实处。

(4)交给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方法,教师可在巡视中完成。如教给学生学会静心读书;用“圈重点词句,写批注”的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的方法等,让学生会学习。

(应有合作学习,目前合学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合作流于形式,所以暂时没有采用)

3、交流点拨。

对文本的教学要有实质性的收获就在这一环节上,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恰恰就出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往往又转到了串讲串问上,甚至常常节外生枝,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精”上出了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前功尽弃。因此,要十分重视这一环节,这是最体现教师教学功力的一环,也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

第一,点拨的目的性强。要做到胸中有数,即想让学生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要有数,要围绕着目的来点拨。如有的围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点拨;有的围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点拨;有的围绕学习品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点拨;有的围绕特殊句式的认识与运用点拨等等。

如在学习《梅花魂》中,在13自然段的精读中,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主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特点以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师点拨学生抓住四个“愈”字来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在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梅花的坚强不屈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顶天立地,让物和人的共同之处自然印在他们的心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既清晰又水到渠成地掌握了。

第二,点拨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是能否把你的学生引向思维深处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细心听取学生的观点,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评价学生的正误得失,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帮助学生收获学习成果。

第三,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读是载体,是平台。点拨要与“读”“悟”紧密结合,通过读来感悟,通过点拨加深感悟,在反复的、不同层次的朗朗读书声中,其中的营养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脱离了读的“悟”,就变成了空泛的说教,那不是学语文。

第四,点拨不是牵制。教师不要在学生交流时不断地打断学生的话,不断地按自己的思路引学生,这样做不但对学生没有启发,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打碎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维的深该,更没有了语言的发展。

第二环节:拓展阅读(10分钟)

语文教学拓展阅读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材加起来也只有数百篇文章,倘若死守,不用别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本模式的初衷也正是要让课外阅读挤进我们常规的四十分钟课堂,提高课内的阅读量。

那么,如何选取拓展阅读的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呢? 一是在拓展文章的选择上,做到独具匠心:

(一)紧扣单元主题选。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2课《金色的草地》,拓展了童趣文章《吹泡泡》;《孔子拜师》拓展了《杨万里拜师》;《美丽的小兴安岭》学完后,拓展了《美丽的长白山》等,通过阅读主题相近的文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内心,受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教育;

(二)选体裁相同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后,拓展了另一篇游记文章《梅雨潭》;《赵州桥》学习后,拓展了另一篇说明文《卢沟桥的狮子》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领会该体裁文章的特点。

(三)选写作手法相同的。即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或者表达方式,选取在表达上手法一致的文章,强化这一写作方法的教学,实现写法上的突破。如学习《白杨》一课拓展了《宋庆龄故居的香樟树》,因为它们都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桂花雨》一课我们拓展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因为它们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古诗的学习,我们也会拓展相应的古诗,诗歌的学习也会为学生们拓展现代儿童诗歌中的精选

另外,也有的是根据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单靠仅有的教材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扫清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知识障碍,让文本在学生面前丰满起来而选的等。

„„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选择,都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首先,文章内容要适合学生,能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文章的语言、表达等都要是精品,值得学生们来阅读。

二是对于拓展文章的处理上,要求:

1、以教师少引领、少讲解,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要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角度吸收营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

2、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适度进行。区别于课外的阅读就在于课堂有教师必要的引导学习,学生的收获会更大。既有对学生不认识字词的指导教学,也有对学生不理解词句的引导解释与运用,也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等,更有对在课文“精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或文章的结构特点或句式等的深刻感悟与巩固。

3、坚持“一分钟积累财富”。优美的句段、词语,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一分钟积累,天天积累,不仅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小学生思维能力弱,说话不清楚,但记东西快,模仿力强。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坚信,通过读、背,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更能把书本上的语言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较快地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轻松了,学生却动起来了。由于没有过多的“任务”,学生读得轻松而有兴致,从而很好地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第三环节:随堂练笔。(10分钟)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必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奏效。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既有阅读也有作文,但是阅读和作文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是脱节的,即阅读的东西并不直接为作文服务、作文的内容也与阅读没有关系。本来的“彩凤双飞翼”变成了“南辕与北辙”,这种语文教学上的长期失误令人遗憾。但是“211课堂模式”却可以将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让阅读为作文服务,通过写作为阅读助威。

随堂练笔的方式:

(一)仿写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一是仿写范句。如在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把练笔落在排比句上。《桂林山水》一课,依照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写写云、海、秋天的果园等等;《记金华的双龙洞》请孩子们用上“时而„„时而„„时而” 继续练习排比句的写法;《四月的天山》则让孩子们用“像„„像„„像”来练写。如此,孩子们对排比句的印象深刻,对其表达的功效也深深领悟,练写时也“下笔如有神”。这样,通过仿写范句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二是仿写范段。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三是仿写作方法。如《梅花魂》一课,重点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作为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四是仿写篇章。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可以提纲的形式练习,课堂时间有限。

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兰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二)迁移式。即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

一是变换文体练习写。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二是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是根据文意续写。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凡卡》的结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是凡卡的未来。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三)积累摘抄式。有些文本语言优美,用词精妙,积累摘抄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借用语言写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已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就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随堂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从扶到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如刚开始的练笔和有些难度的练笔,以填空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提示在不同程度上给学生以引导,让他们写起来更有章可循,如学习《翠鸟》一课,为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按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在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的图片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练笔,学生写起来更流畅;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好词佳句,让他们择优选用等等。由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指导评价要到位。10分钟的练笔要留出3分钟的交流指导时间,交流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交流的片段情况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可以是写法上的指导,也可以是用词的准确方面的指导。

“211”教学模式中的小练笔,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仅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做到小练笔大“文章”。

第19篇:快速记忆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快速记忆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课首班呼,教师示意学生请坐。

二、学生领作“四操”。提前训练一名学生带领全国学生完成下面“四操”。

形体操:5头正、4肩平、3身直、2足安、1目视前方。

视觉操:定点凝视训练2分钟,眼球左右移动,眼球上下滚动,蛇形扫视训练各0.5分,回型扩大视野训练0.5分。(可借助PPT,也可用教材)。

心态操:呼吸(操)、信念、快乐。

思维操:回忆记忆方法,相信自我超越。

三、教师上课

1.教师讲解记忆方法并举例:如“连锁记忆法”的概念、原理,用10个词进行“连锁记忆法”示范练习,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掌握记忆规律。

2.教师出示第一组10个词语,限时2分钟记忆。

3.将记住词语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展示。

4.教师鼓励记得多的学生,并为记得少的学生加油。

5.调整状态,第二组12个词语记忆训练,计时训练,教师记时,学生记忆,展

示各环节同上。

6.第三次调整状态,第三组词语15个或20个,计时训练,然后展示。

7.请记得又多又快和又少又慢的学生反思训练过程和训练的体会(阅读感言),激励学生不断超越,不骄不躁。教给学生作阅读记忆卡片,课下同学互相测试比

赛(作游戏)。

请注意:

(1)教师一定要把有关原理讲正确,讲清晰,讲明白,示范作到位。

(2)每次训练前做好状态调整,教师展示词语板,发出“预备——开始!”指令后统一进行训练,教师指令要干脆利落、有力量。

(3)教师要观察学生训练状况,对快慢及大多数状况的同学要尽量心中有数。

(4)每节课训练2-3次为宜,不能少于2次,不能超过3次,两节课连上可视

情况而定。

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课首班呼,教师示意学生请坐。

二、备:学生领作“四操”,提前训练一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完成下面“四操”。

形体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目视前方。

视觉操:定点凝视训练2分钟,眼球左右移动,眼球上下滚动,蛇形扫视训练各0.5分,回型扩大视野训练0.5分(可借助PPT,也可用教材)。

心态操:呼吸、信念、快乐。

思维操:

(1)高效速读注意事项:不摆头、不回视、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只读

一遍、边想边记)。

(2)回忆固定程序阅读的七个阅读程序(仿佛在眼前)。

(3)齐声朗读固定程序阅读程序:①题目②作者③出处④基本内容⑤重要事实⑥特点及争议出处⑦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三、教师上课:

1.教师公布本节课训练量如训练篇数,总体字数。

2.教师根据上节课训练状态公布本节棵训练达标指数:速度指标(理解率达到7

0%,阅读速度越快越好)。

3.教师公布第一篇阅读材料字数,请学生输入计算器,按除号。(如果使用计速器课件,先输入字数;如使用计时器,请将其设置为“开始” 状态。如采用人工

计时法,每6秒计时一次。)

20

4.读:教师调整状态,简短导入,“预备——开始”,学生将阅读材料题目方向对着自己,将阅读材料扣放在桌上。教师宣布“预备”时,同时用双手抓起阅读材料左右边缘;宣布“开始”,同时将书端起,离眼睛30-40厘米。读完后抬头将材料扣放,记录阅读用时,将其输入计算器,算出阅读速度(或记录阅读速度)。

5.先读完的同学回想所读内容,与固定程序阅读内容一一对应。 6.答:计时答题(训练之前可限时答题),教师要求学生将训练材料收起,下发答题卡;如果是活页阅读材料,将其收回放教师处保存。学生在手无阅读材料的情况下完全凭记忆答题,体现“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军事化训练思想。

7.判:学生答完题进入判卷环节。训练之初,同桌互换,前后桌互换或集中收卷再重新下发判卷。这样做有助于大家互相监督,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大家都养成正确对待测试结果的习惯后,再由学生自己评判自己测试卷,这样做会节省一些

时间。

8.判卷环节教师公布答案是最初采用的方法为增加训练难度,建议采用按行或按排由学生依序公布答案的方法,遇到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争论。学生批改别人试卷,还要记着自己的答案,这种训练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正是开掘学生记忆潜能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起到主导作用。

9.算: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在训练之初可以不必计算阅读效率。接着展示阅读速度和理解率。以行或排的方式分别展示阅读速度和理解率。教师简要记录,然后调查本次训练最高、最低速度,最高、最低理解率。对高者鼓励,为低者加油。给学生一点时间将阅读数据填入“进步曲线图”。

10.第二篇训练同上。

11.述:第三篇训练:各项训练同上。本篇训练尝试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在学生计算完各种数据后,训练学生复述能力。首先同桌互相复述,一人复述,一人补充。然后进行复述展示,(训练之初两人互相复述完毕再进行展示),教

师积极鼓励、表扬进步快的同学。

12.思:反思回顾。本节训练课结束之前。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训练过程和已读文章分别进行反思回顾。学生说阅读成功经验,找失误原因,以为借鉴。接着谈读文体会,落实速度程序中“新思想和读后启示”“特点和争议之处”两个要点。

13.教师宣布下课,全体起立“班呼”。

14.以上诸环节可以概括为:备、读、答、判、算、述、思“。

请注意:

(1)原测试数据可作为“进步曲线图”的基础数据。

(2)训练课要争分夺秒,快节奏高效率,不能出现拖沓现象,对一些较深的问题

可以在课后深入研讨。

(3)印刷材料字号适中(小四号),每行22—24个字为宜。

(4)学生汇报展示语言要简练:如480字/分(480字每分),理解率80%。 (5)教师评价性语言要注重激励,简明扼要,不要冗赘罗嗦。

(6)各种环节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要步调整齐。

感知人物训练课教学设计

师范附小 魏巍

一、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感知人物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在我们以前的作文中经常用到,只是大家没有留意,没有进行概括而已。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出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节课咱

们就以几篇文章为例,检验一下。

二、学生作文

1、请大家看第一篇作文,这是我们一名同学写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先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地听,然后说一说,你感觉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你读得真棒,同学们听得也很用心,咱们班同学很会学习。 2、那么,作者是从哪能些方面来感知人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再看一遍作文,拿出笔来画一画,找一找。

3、谁来说一说?

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如果没人举手,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个方面感知的)

4、接着往下看,我有什么爱好?

5、说得真不错,就这样接着来。

我的性格是什么?

6、有好多同学也跃跃欲试了,把机会让给没发过言的同学,你说,感知人物爱好。

7、还有想说的吗?要敢于抓住每一次属于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说出你的想法,这样你才会有进步。

8、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介绍给读者的?说一说作者的感知线索。

刚才,我们将这篇作文进行了剖析,我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作者的感知线索,把它写下来,便成了这篇作文的感知提纲了。现在咱们来回忆一下编写感知提纲的几个步骤:我们先读一读作文,找一找,作者从哪些方面感知的;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剖析,将作者感知到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篇感知提纲。每一篇感知提纲便是作者的感知线索,因为线索不同,所以感知提纲也就不一样了,但是所运用的感知技

巧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作文的写作提纲,看看你所知道的感知方法和技巧作者是不是也在用?

三、名家名篇

其实这些感知方法和技巧不光我们的同学在用,就连著名作家也在用。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文章是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被选入了我们的课本里。现在咱们来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感知线索。

1、请同学们默读这篇文章,画一画,找一找,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感知闰土的。然后把你的想法与你

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编写出感知提纲。

2、咱们来看几组同学编写的感知提纲。

3、现在老师把评分标准给大家,请大家自己评分。

你得了几分,真的很了不起。你也别急,咱们再细心一些,也一定会有进步的。

四、怎么样,老师没骗你们吧,咱们运用的感知方法和技巧,著名作家也在用,只要我们运用好这些感知

方法和技巧,你的作文也会很棒的。

写感知提纲的方法你掌握了吗?现在咱们来测试一下。

请大家看第三篇作文,自己试着写出它的感知提纲,这一遍我可要限时的,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快

速地写出这篇作文的感知提纲。计时开始。

谁来汇报一下。她的感知提纲写得很全面,就以她的为评分标准,如果整篇为五分,你想给每一个多少分。

好,就参照这个评分标准,给自己评评分吧!

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其实所谓的作文,就是将我们感受知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下来,只要我们运用好这些感知方法和感知

技巧,一定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第20篇: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优秀)

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

笔者在杜郎口中学发现一个现象,无论哪个年级,哪门学科,上展示课时,教师及学生(一般是学生干部)时常提醒一些规则,比如要运用肢体语言,声音要洪亮,板书要清晰,等等。我当时就想,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规范得那么严格呢?

就拿展示规则来说,杜郎口编了这些歌谣: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外一首:展示发言聚焦点,肢体语言作渲染。口语去除并不难,真心流露情饱满。

贯彻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呢?崔其升校长解释说:第一,有模有样,仪态大方,能提升展示者的自信。第二,自动聚焦,加强吸引,能收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第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比如,要求脱稿,就避免了照本宣科;声音洪亮,能提振士气,听得清爽;运用肢体语言作渲染,更会让学生全神贯注,防止走神。

新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模式。“模式”中的“模”就是“法式、规范”的意思,“式”是“招式、样式”的意思。前文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其实就暗示了“模式”的不可轻视。模式可以看作一个框架,它对学与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有了套路,有了依据,就不会漫无章法,顾此失彼。

模式使新课堂有章可循,更易于操作。它相当于一个流程,规范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那么,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模式呢?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校长对此这样作答:“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五步”:指课堂环节5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指课堂上的3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6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教授认为,新课堂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堂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流程来推行,没有课堂流程的重建与规范,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离开了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就是尊重学生,就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就是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在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在坚定不移地追求好教育。

本报在《课堂流程与文化》的专题“问道”中,山东省淄博市皇城一中教务主任葛小丽发现,在建设理想、高效、生命化的课堂文化这一总体追求之下,涌现出诸多课堂流程建设模式。例如: “导学式、活动化”成长课堂流程:有效预习——多彩展示——精讲互动——反馈升华。教学流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追求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性生本课堂流程:学——展——点——评。四项课堂评价指标: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达标(作业)反馈。

综观这些课堂模式,不难看出:课堂流程各有不同,思维主线却惊人—致:动态学习——情境交流——自由表达——智慧引领。课堂追求也殊途同归: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然课堂文化追求亦不约而同:呵护生命,关照成长,缔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由此可见,自由、多元、灵动的课堂流程是实现生命化课堂文化的最佳平台。

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有人批评模式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模式呢?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创立者、郑州市102中学校长崔振喜斩钉截铁地说:需要!模式就是结构。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的道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验积累的丰欠,以及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甚至情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构的作用在于“保底”。通过结构,可以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质量的稳定实现。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发挥;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模式,艺术不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

课堂教学流程范文
《课堂教学流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