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政治科研规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6 09:06:1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治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能在思想觉悟上继续提高,良好品质继续养成,知识水平有所上进,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政治教师中、青教师比例适中。现在我校共有4个级部,共11个班。经过师生半学年的努力,学生整体思政基础知识、能力、思想认识都有较大的提高,取得较好成绩。

三、教目的要求

1、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整体上提高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树立起“教书是为了育人”的思想。

3、要推进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要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方式、成绩考核予以改革创新。

四、教材分析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着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未来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将从“学到什么”转变为“会学什么”和“会不会学”,因此,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新一代的工作,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初一教材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初二教材是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良好心理品质重要意义,如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三教材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确法律的重要意义,从小懂得学法、守法、护法。

初四教材国情教育,本课程所讲的道理既关乎着祖国的前途命运,也关乎着个人未来发展。

五、教学措施

为了完成本学期各级部的教学任务,学校要求各级部老师要集体备课,轮流听课进行观摩教学,其中初一级部谨防两极分化,初四抓优生,一切以中考为中心。

六、教学课题

我校思想政治教科研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手准备:

1、初一至初三教师针对新课程改革,应转变新教学观念。

2、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积极性。

3、在“开卷考试”现代教育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如何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潜在的教书育人功能。

七、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学习讨论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教师外出学习,教学经验、方法、理论。

第三阶段:教师中开展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搞好听课,评课活动,教学相长。

第四阶段:推进教案改革,更新观念,每人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课。

第五阶段: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写出优质课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市、学校组织的论文活动。

八、实验课题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育科研计划

阜蒙县第一中学

冯严

2012.8.28

推荐第2篇:十三五科研规划(优秀)

****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

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和教师立足的根本,在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的生存、改革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加快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推进实现我院发展目标,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将科研工作放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力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达成“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宗旨。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科研状况

“十二五”是我校实现大发展的时期。自2008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实现了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一) 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工商、经管、师范、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园艺专业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园艺专业被列入山东省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造园景观》、《园艺概论》2门课程被确定为“鲁台职业教育交流对接学校特色课程”;软件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轻工生物技术等5个省级企校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VisualBasic程序设计、房屋建筑学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

“十二五”期间,发展并巩固了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如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所选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出自教师的研究方向,鼓励、支持并并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共获多项省级以上的奖励。

2、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并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2011至2014年,共发表论文3122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篇以上,被SCI、EI、ISTP等收录206篇;出版教材、著作251部;科研立项课题共251项,其中崔景香博士和李春雷博士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申请国家专利67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17项。

3、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加大科技研讨及学术交流工作力度,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和学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先后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来学院进行学术报告及咨询。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联系,分别到山东大学、潍坊学院等院校学习、调研,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活动。

4、人才队伍建设凸显成效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截止2015年3月,学院启动了“十百千”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75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高级以上教师35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79人,学科带头人17人,“千人计划”海外特聘教授慈立杰、国家级教学名师曹春英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受聘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批学术团队逐渐形成,在争取高层次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5、科研管理体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们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2011年以来,为了加强科研管理,学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相继出台了《****学院科研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学院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办法》、《****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学院加强横向课题研究的意见》、《****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学院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条例。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学术委员会的运行进一步完善,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建有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合作建立了济南院,与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了青岛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蔬菜工程技术、蔬菜花卉、植物病虫害防治、网络技术、环境检测等106个实验、实训室和研究所,在生物组培、病虫害防治、海洋化工、软件研发、化妆品研制等方面开展了50多项应用研究。成功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新品种,“潍科”号系列大葱、番茄系列新品种等蔬菜花卉新品种,研发的“金陵十二钗”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12项专利,研制的“美高斯麦”牌三大系列化妆品畅销市场,《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各农村书屋配送。2013年,菜博会9号厅由学院建设管理(2014年改为“学院厅”),成为学院自主知识产权蔬菜花卉新品种和国内外值得推广的蔬菜新品种展示厅,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不强 我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提升和创新的理念;着眼于论文的发表,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忽视了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树立整体化知识的理念;还有的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而确立研究课题,而是搞形式主义,缺乏树立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理念。

2、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

一是高层次的科研立项、获奖、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甚至是空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二是科研横向经费来源渠道亟需拓展。三是不同系部、不同学科间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

3、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的研究不够,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和服务地方的认识不到位,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强;科研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在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内容少;研究中单兵、小股作战多,集体攻关少;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低层次研究成果多,重大突破、重大成果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气势小、力度不够,学院社会影响小;服务地方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没有完善的与地方联系沟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因而不能更多的争取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4、学科带头人匮乏,缺少特色学科 对学科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十二五”期间,尽管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我们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仍不理想,致使我们许多学科在省内,甚至在潍坊市的相关领域都没有话语权。

二、“十三五”科研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学院总体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是立校之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的学术评价为导向,以科研投入为保障,以科研激励机制为手段,加强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建设,广泛联合、优势互补、内外交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学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和“四个结合”。

两个原则:以建地方特色大学为已任,重点突破、组建梯队、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已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的原则。

四个结合:坚持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相促进;坚持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院事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促进;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有技术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相促进。

(二) 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方针和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逐步推进各学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教学、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向产业的转化。重点培育、扶持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为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和实验室,同时在科技创新与教学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知识与学科增长点,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加快转化,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实现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科研处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我院科研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了解国家、山东省和潍坊市科技发展需求,根据学院总体规划要求,锻造学科科研队伍,凝练学术研究方向,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等各项保障制度和措施,为我院科研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1) 瞄准前沿,提倡创新,突出特色,争创品牌

各学科要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拓展应用领域,为学院争地位、创品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发挥现有优势,突出服务地方的特色,为区域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理工类研究要紧紧围绕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开发、光电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食品开发、湿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为潍坊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2) 搭建研究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团队的培植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再确定重点学科2-4个、重点培育学科3-5个,经几年努力,创出****学院的品牌学科,争取省级重点学科1-2个,并积极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点;培养出省内拔尖的学术带头人2-3名。加强优势学科研究所的建设、管理和考评,形成若干个按科学机制运行的精干、高效的研究机构。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再确定校级重点实验室2-4个,以校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育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力争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并结合此项工作,培养出若干个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3) 广辟立项渠道,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立项的数量和层次

“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有所突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立项数量的稳步上升,并使这些立项领域进一步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所确定的方向集中,使学科建设具有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到2020年,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4) 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院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十三五”期间,全院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和摘引的论文总量要有明显增加;学术论文、著作在总量增加的基础上,核心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力争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提高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力争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广大师生积极申请专利,并加快其转化速度。

(5) 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地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以各种方式进行成果产业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大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增加其在学院课题构成中的权重系数,到“十三五”末,横向合作经费力争达到科研经费总额的30%以上,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效能。

(6) 保证科研经费争取额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十三五”期间,努力为学院争取各级各类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创收,同时,学院将逐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大幅度提高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研究所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资助、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科研奖励和开展学术活动等。

(7) 有效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促进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学院将以“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有效载体,高度重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加强沟通与联系,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实现合作共赢,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我院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十三五”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科研在学院整体工作中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稳定、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以确保学院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大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科研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对那些为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在高层次立项和评奖中实现新突破的人员给予重奖;对长期团结合作有重大贡献的集体和组织者,在荣誉、资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效益与任务相结合、激励和惩戒相结合、个人利益和实际贡献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机制。

2、加强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积极为一线教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科研选题上,要从本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选择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科专业领域、有利于形成学科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发挥科研在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术方向中的作用,锻造学科学术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先形成一两个特色品牌学科,使其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促进学科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对那些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有意识的进行培育,争取使其尽快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学院将增加投入支持重点学科建设,通过这些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示范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学院在近五年,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先期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个学科的研究水平。

学院将坚持重点扶持与协调发展并重、发挥个人积极性与鼓励联合攻关并重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组织争取重大项目为核心,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整体水平和实力。在总结以往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论证,健全重大项目申报的专家预审制,加大基础项目前期预研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进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强调项目负责人领导作用的同时,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为确保我院高质量课题的申请数量,协助教师做好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课题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估、评价和监督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4、积极开展应用研究,逐步形成一批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智囊群体。

应用研究要以解决潍坊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发挥学院人才优势,组织跨学科优势团队。

做好学院优势与社会优势的有机结合,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健全激发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要大力开展横向合作研究,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开辟我院独具优势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应用领域。对既有影响又对地方经济有牵动作用的横向合作课题,学院将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匹配;加大横向合作课题的奖励力度,确保横向合作课题的顺利完成;加强与地方联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

5、采取有力措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锻造科技创新团队。

结合学科队伍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稳定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调动学院的整体资源,在职称评定、稳才引才、科研奖励等方面统一政策导向,鼓励学科交叉、提倡协作攻关、培育团队精神;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若干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学术眼光、宽阔的学术胸怀,团结和带领一批学术骨干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6、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大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进程。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过程管理;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高端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思路,着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7、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我院科学研究的国内、国际空间。

抢抓各种机遇,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鼓励和支持各院、系、所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校将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我院科学研究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影响,拓展我院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的空间。

8、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9、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对全年科研任务主要指标向院、系及研究所进行分解,年终组织考核,考核业绩与奖罚挂钩,充分调动院、系及各研究所的科研积极性。加强科研信息的收集,疏通科研渠道。倡导团队精神,对重点、重大项目组织团队提供支持、跟踪管理。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管理的引导、组织与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十三五”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推荐第3篇:学校教育科研长期规划

玉山中学教育科研长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先导作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做出积极贡献。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普及与提高、研究与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关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在应用研究中强化理论对教改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避免研究的盲从性与低效性。提倡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坚持从课堂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实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以学区的发展为目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让教育科研成为学生的科研,教师的科研,群体的科研,课堂的科研。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和造就“名师”工程,形成一支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能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在省、市县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型名师,使我校成为教师培训基地。

2.创造出有特色教学体系,创以严谨求实,勤奋开拓的教学特色;创主体教育的德育工作特色;创改革现代课程体系的课程特色。

3.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全国示范性名校横向联合交流,加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4.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三、主要任务

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是基础教育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教科研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督导评估反馈的意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力争全面突破和进展。把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国家级示范性学区。 德育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人人重视德育,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局面;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系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礼仪课程;探索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课程改革,实施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初步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要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建成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新教育。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整体改革”,下大力气营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氛围,鼓励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评价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构建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以学分为计量单位,给学生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力求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建立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科研工作的永恒主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科研工作的永恒主题。创建示范性要求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思想端正,为人师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此,将实施师资建设“五个一”工程:坚持一个方向即德才兼备,培养高尚师德和精良业务;抓好一个环节,即继续教育;突出一个重点即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一个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启动一个工程即名师工程,发现培养一批在省、市、县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强师德建设:要提高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强化全员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使教师根植于宽厚的业务知识基础上,定位于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加强新教师培养,抓紧青年教师是学区的一项突出的战略重点,要通过建立“师徒”关系,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胜任”。

健全教师自我发展机制。学区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促队伍建设,全校90%以上的教师都要参与一个以上研究课题,并争取在国家、省、市、县立项。通过教育科研,建设研究型、具有创新思维,能带动学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启动名师工程。“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创建示范性学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区要认真选定对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成才拔尖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从其中培养一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名校出名师,名师出名校,让“名师效应”点燃希望之光。

3.增强教科研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改,以教改促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研究,特别要加强对学科之中如何关注学生积极的人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研究;要加强对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研究。并教科室外牵头,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加以深化研究。要进一步完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对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做到“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并通过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继续加强对县级骨干教师立项的研究,确保按时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研究解决学区层面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碰到的共性问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校本化、普及化。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加强对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为学区教育科研能够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大力度,做好新课改的通识培训,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区教育教学工作。

4.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自2011年以来,建立了以蓝田县玉山中学为阵地,共同发展的区域教育协作模式。要认真总结校对校互帮互学的经验,接受兄弟校干部来校岗位见习、交流管理经验,探索教学模式,开设观摩教学课、教学研讨会、教学开放周、出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提供教育教学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等方式帮助,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按照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经验、输出精神的原则,发挥好辐射作用。

四、具体安排及重点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区“十五”期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良性激励竞争机制;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全过程、多层面的监控,确保毕业班终端显示有突破;抢抓机遇,改善学区办学条件,如改建音乐室、自然实验室、多媒体室、劳技室、图书馆等;

反思前一阶段工作的得与失,积极发扬优点,及时改正不足,进一步明晰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力争使学区办学水平及层次再上新台阶;强化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优绩优酬、奖惩分明的民主测评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功能,确保毕业班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想方设法,改善现有办学条件,如改建会议室、体育活动室、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等;精心建设特色系列校园文化,凸显德育传统及育人氛围,继续开展好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 活动;积极推进省、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举,形成阶段性成果。

对照本校的规划,认真查找差距,冷静分析得失,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以优良的办学实绩迎接百年校庆;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整体提升师资层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建构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教学管理体系及具体操作模式,保证毕业班终端显示的高质量;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如扩建操场、建设校史室等;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办学品牌,继续培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力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做好省、市、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切实挖掘、总结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力争拿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适时推广。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4篇:幼儿园科研三年规划

上海市XXXXX幼儿园 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2012.9—2015.8)

幼儿园教育科研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南;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与重要手段。为了充分调动我园教职工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春申景城幼儿园三年科研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优势:

我园创办于2008年8月。目前我园在岗教师48人,其中,幼教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7人,新教师6人。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四年来,我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多种培养模式并存,优化教师的整体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一是,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函授学习提高学历,目前我园100%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学历层次高,本科学历占78%,大专学历占22%;二是,坚持组织园本培训,教研组互相观摩、评课、经验交流活动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我园现有区级骨干教师6人、园级骨干教师8人,为教师的相互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外派教师学习、考察,加强园所间的沟通与交流;四是,鼓励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人人参与科研,在科研活动和课程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不断规范课题科研工作,帮助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

近几年来,我园提出“以科研促教研、以教改促发展”的兴园思路,重视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园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多项课题在区内获奖:十八届科研成果评选中《游戏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闵行区第十九届科研成果评选中《0~2岁婴幼儿“四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获二等奖、《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促进中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等奖、《幼儿学习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闵行区第二届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小班幼儿互动式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获三等奖、《7-24个月婴幼儿“四开”课程研究的实践方案》获三等奖;闵行区第三届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中班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获二等奖、《改善大班幼儿“四体不勤”现象——大班幼儿自主劳动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获三等奖。同时这4年来,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获奖等总数达40多篇之多,幼儿园获得第五届中小幼德育案例评选优秀组织奖、第五届教学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劣势

1、大量引入的新教师教育经验和能力缺乏。4年来,随着办园规模扩大,共引进新教师6名,而且非专业教师也占有一定比例。新教师的大量引入,给幼儿园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新教师们基本教育技能不过硬,把握幼儿关键经验、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能力以及组织实施活动的应变和掌控能力都有待提高。

2、教师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我园教师的统计、科学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实验报告与教学研讨中的目标设定有时会出现不明确现象,在实验和研讨的过程中缺乏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撰写论文的内容结构有的不完整。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分析不够清晰、到位,提出的调整策略往往单方面的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科研理念来规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动员全员参与原则,足研究解决我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促进幼儿园管理的创新、教学活动的优化、园本课程的开发、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坚持教育科研为“幼儿园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优化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普及教育科研理论知识、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把我园教育科研事业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二)发展目标

加强科研管理,优化科研制度,制定科研规划,确立科研项目,增强科研机制。同时,抓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培养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推进以研究为基础的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实践。完善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 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力争在三年内,通过区级重点和一般课题的研究,取得良好研究成果,使我园的科研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幼儿园特色打造、文化品质的提升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三、阶段目标及措施

(一)2012年9月—2013年9月

1、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确保“教、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1)完善我园科研工作的制度,包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等,然后采取定去活动制度,定期反馈制度,定期整改考评制度等提高我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2)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教研组应重视课堂教学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教师们在教研中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教研、科研合二为一,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2、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开展“科研沙龙”、“专家论坛”、“青年论坛”等形式的活动,系统地对教师,特别是青年和骨干教师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科研指导,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并发挥科研组的作用,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对准教师的需求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计划,落实课题的立项及研究工作。

科研室负责列出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作好课题立项、筛选、情报资料研究等各项工作。认真指导已开展区级课题《开展中大班户外混龄区域运动的实践研究》、《科学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主动探索的实践研究》和《利用生活元素促进中班幼儿音乐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研究》、《体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和《美术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借形想象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全面实施,采取科学的策略,探讨其方法、途径等,并作好结题工作。 (二)2013.9—2014.9

1、形成以区级重点课题领衔的总课题,完善以教研组课题为子课题的研究模式。以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为导向,申报区级重点课题,并深入、细致地作好后续研究工作。一线教师根据区级重点课题在班组子课题的带领下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通过教研组把研究专题及实施方案落到实处,让课题与主题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动我园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优化课题过程性管理,开展多样化的科研活动。

(1)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

园内定期开展科研培训、学习,在开展培训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

(2)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科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来进行学习讨论。主要形式有:一是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科研主任牵头,由课题负责人针对课题内容公开展示相应活动,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共同解决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学习。二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公开展示活动。由课题负责人牵头,根据课题开展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开展示活动。

(3)专业引领式的科研活动

定期外请市、区级教育教学专家来校给教师做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新理念,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行为。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指导教师从实际问题入手,解决在科研过程做的问题。

3、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科研业绩档案

为每项课题建立课题的档案管理,把课题申报、课题计划、课题进展汇报、课题重大活动资料、课题测查数据等均进行系统的档案管理;并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业绩档案(包括教师学习情况、成长记录、论文、参加课题研究等资料),将优秀的科研成果汇编成册。

(三)2014.9—2015.9

1、创设良好科研氛围,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队伍

加强教研和科研的整合力度,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科研活动,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人人有特色。

2、做好重点课题及相应子课题的结题工作

注重对区级重点课题的过程管理,实行科研课题组长负责制,按照规范的教育科研方法、原则、程序组织课题研究实施和结题工作。科研室继续深入课题组的结题指导、研究工作,加强对教育研究成果的收集、积累、推广,完善教科研实践、推进等一系列方案的实施。

3、开展各类推广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果展示

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召开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推广会,通过阶段成果展示、专题总结、公开活动展示等形式将教师的优秀经验论文、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效益。同时,鼓励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成论文、随笔等参加区级及以上论文评选活动,并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供园内教师学习与园外教育单位交流。

推荐第5篇:创建科研特色学校规划

特 色 学 校 建 设 规 划

(2013——2018)

特色学校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宗旨。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探究新的办学模式,走特色之路,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近些年来的探索经验和教师师资配备情况,我校拟将科研兴校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打造科研特色学校。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校有教师30人,其中,40岁以上3人,30至40岁10人,30岁以下17人。教师平均年龄31.2岁。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8人,中专学历2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

从以上统计可以得出结论:我校最大的优势是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这是一个有工作激情、普遍具有上进心的集体,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升空间较大。弱点是新教师多,2012年后新分教师有11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二)特色建设情况分析

我校2008年提出并启动了“名校工程”和“名师工程”,首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了教师和学校领导的眼界,通过校际交流,让老师们明白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激发了老师们向优秀看齐的上进心,通过校本教研平台、培训、自修等形式,让一部分骨干老师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三年中,有了6名各级骨干教师。2011年,我校历时2年的地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与研究”得以立项实施,并于2013年顺利结题。在这一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全校教师参与,围绕“读”、“写”、“互助”三个核心,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全校教师在教育科研及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

2008年至今,五年过去了,面对当年的“名校工程”方案,作为一个太小人,我们真的应该感到脸红,我们还与“名校”距离太远。这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学校总体教学成绩仍处于全县同类学校中等水平;二是至今学校办学仍无特色可言。然而,5年来,我校从一个无任何科研成果、无任何级别骨干教师、无任何级别表彰的学校,发展到拥有6名地、县级骨干教师,科研成果获县级以上奖50个以上,并完成一个地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校获得县级以上优秀集体表彰15次以上,并挂牌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谁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新 太

总结五年的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我们更应该看到自身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校长对学校的宏观发展还没有清晰的思路;

2.在一些非教育因素的冲击下,没有把握好工作的重心重点;3.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浅尝辄止,没有做到坚持; 4.一些教师的观念转变不够;

(三)、当前学校发展分析:

1.总体教学成绩分析:从学校所处的区域看,我校总体教学成绩明显受制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区域环境的大气候(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二是家长重教意识不强,留守儿童过多,家庭教育环节存在严重问题;三是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有侍提高。以上三个方面,不难看出,重点因素是第三。并且,第一和第二个因素属客观因素,学校无力解决,而第三个因素则是主观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解决这一难点的主要方式就是依托校本教研,让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得到迅速成长。

2.学校特色分析:要使学校办有特色,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最初来自这个学校有特长的教师,准确点是他们的特长倾向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对之前五年的工作总结中,不难看出,我校取得的成绩中,最突出的是教育科研。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教育科研,我校教师的成长得益于科研,而成长后的骨干教师又促进并成就了学校的教育科研,那么,我们何不一石二鸟,在充分利用好教育科研这个抓手的同时,把它做大做强,进而成为学校的品牌。

综上所述,我校在几年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所以,经过充分论证后,我们认为,太平小学的学校特色,应该定位为科研特色。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科研从最初的手段到最终形成品牌。这应该是我校打造科研特色学校的核心思路。

具体规划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

二、特色建设的目标

1.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提出规划,制订工作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全面启动科研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2014年实现目标:

确立“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意识,依托校本教研平台,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力这个核心开展校本研修,通过骨干引领,制度约束等方式,厚

新 太

全体教师初步养成读、写、思三个习惯。除2名50岁老教师外,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科研课题项目(小课题),学校有1至2个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实施,初步形成总体科研氛围,初步实现学校“科研特色项目”目标,形成科研兴校特色办学的完整机制。学校总体教学成绩有明显提升。

3.2016年实现目标:

完善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中有市级骨干教师6人以上。学校有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实施,并有一半以上教师参与其中,教师人人有科研成果,学校结集出版教师教育科研专著,学校总体教学成绩有大面积提升,书香校园初步形成,完成“特色项目”向“学校特色”的过度,以特色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

4.2018年实现目标:

学校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教师的教育科研基本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成为个人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普遍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师生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师、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能自觉向专家型人才的标准看齐,校级以上骨干教师人人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鼓励并且帮助教师出个人专著,打响具有影响力的学校科研特色品牌,初步完成“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过渡。创建毕节市教育科研成果一流的学校和金沙县教学成绩一流的乡镇中心完小。

三、特色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陈胜永 (校长)

副组长:张天才(教学副校长)、闫哼菊(教导主任)

组 员:冯伦信(德育组负责人)、陈传兴(总务主任)、陈琴(语文教研组长)、龙明勇(数学教研组长)、申时芳(县兼职教研员)

人员分工:陈胜永负责全面工作,申时芳具体负责教师写作工作,闫哼菊具体负责教师读书工作,张天才具体负责小课题工作,陈琴、龙明勇负责围绕课堂核心的教研工作的组织实施。德育组相新增的关考核及负责各类全校性活动,陈传兴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各班主任负责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活动的组织。

(二)特色建设的具体措施 1.完善以下制度:

①《太平小学教师学习、反思制度》 ②《太平小学教师合作交流制度》 ③《太平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制度》

④《太平小学校本教研评价、奖励制度》

新 太

2.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大面积深入课堂观课,归纳整理出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性地明确校本教研做什么,怎么做,制订计划,按计划实施。

3.全面启动教师读书计划。明确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不定期随机举行网络交流,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读书交流活动。明确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4.全体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定量写作教育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提倡骨干教师每天写教育日记或教育叙事。

5.教师读书写作纳入学校月工作考核,明确考核条例。

6.结合教师本人教学实际和班级管理实际,寻找问题,明确难点,形成小课题,并申报实施。可一人实施或小组实施。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

7.每学期末召开一次课题的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专题会议,对一学期的课题工作作总结。

8.围绕课堂,教导处出台相关规定,抓实新教师传帮带工作。

9.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县兼职教研员必须走进课堂听课。校长每学期不少于40节,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不少于25节。此项纳入本人绩效考核。

10.实施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

①三年级以上班级教室内建立图书角,并完善班级图书管理制度; 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课外阅读考核制度; ③班级每学期开展至少2次以上的读书主题活动;

④学校德育组每学期评选一次全校阅读之星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德育组制订评选细则),开展一至二次全校性读书主题活动;

⑤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纳入每月一次的班级评优(德育组制订考核条例)。 ⑥坚持做好全校晨诵和古诗词铃声的按期更换。

创建特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依靠全体师生,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校的特色建设必然会取得可喜成果。

太平乡中心完小 2013年10月8日

推荐第6篇:合肥学院科研规划

合肥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

合肥学院科研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基本实现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合肥大学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合肥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完成规划目标,取得可喜成绩

1、科研发展思路清晰,定位符合实际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学校明确了科研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即为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线,强化科研促进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两个重点。

2、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积极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通过科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和课程建设,推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团队的培养,凝练了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促进人才成长;以教师科研成果为依托,带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对我校办学定位的落实和学科专业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3、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

“十一五”期间,我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培养学术团队。目前,已设立16个研究所(中心),其中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2008年立项建设了学校第一批六个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我校科研水平与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拓展了科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

不断加强和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师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从2006至2010年7月共组织学术报告(讲座)531场,听众近7.2万人次。还相继成功举办了三届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面向21世纪中韩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007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激发了师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4、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科研服务社会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我校围绕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产学研合作活动,并积极承担解决地方发展的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组织教师先后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类产学研活动17次,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省、市经济与社会建设有关的项目,共承担横向科研项目58项,签约金额273万元;还针对省、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先后承担完成了一批省、市主管部门和企业委托课题,完成了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领导圈定课题、市科技局招标项目等,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创新能力。

5、建立一批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如《合肥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合肥学院科研成果登记及奖励试行办法》、《合肥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合肥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暂行办法》、《合肥学院重点实验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学院科研管理办法》、《合肥学院人才科研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涉及项目申报、经费管理、项目执行情况检查、表彰奖励、科研和学术机构管理、专利及其技术转化等多个方面,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近几年科研成果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全校共发表论文2146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200篇,共出版专著、参编著作教材109部,获国家专利9项;获立项的校内外项目达到510余项,尤其在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还首次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级奖两项。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科研发展成绩显著,纵向看科研发展迅速,但横向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我校“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是上下齐心协力,全力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广大老师主要精力投身本科教学,因而对科研投入的精力较少;由于建本科院校的时间短,还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科研力量的整合与科研团队的建设进展缓慢;科技资源和人才配置尚不均衡,科技资源共享和集成度不高,科研平台基础薄弱,缺少省级以上科学研究平台;科研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约

束机制不够完善;科研导向和保障体系还有待加强,教师走出去深入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不够,产学研合作不深入,横向合作项目和到位资金少;获得国家级项目和高级别科研成果少。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主导,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创新为手段,更新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体制。积极组织以系、部或研究机构为单位的研究团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整合力量,鼓励交叉,凝练科研方向,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高级别项目和奖励,服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台阶,开创科研工作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为我校努力基本实现创建合肥大学的奋斗目标打好科研基础。

(二)发展目标

我校“十二五”期间科研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设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明确优势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争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和高级别科研项目与奖励;凝练学科专业方向,打造学术团队,为学校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基本实现我校创建合肥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争取在“十二五”规划期:

——争取国家级科技奖项1~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项以上。

——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00篇以上。

——获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14项,获省部级自科、社科项目70项。 ——争取横向合作项目200项以上。

——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500场左右,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保持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年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

——新建3~5个产学研战略联盟。

——建设3~5个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实验室、研发基地。

——建立校、院(系、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学校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设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三项重点工作,着眼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提出如下主要任务:

1、准确定位,突出内涵发展

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突出学科、专业的内涵发展,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可持续内涵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2、重视团队建设,争创标志性科研成果

建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并重的科研体制机制,增强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团队建设,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几支研究方向明确、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争取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争取高级别科研奖励,突破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产生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

3、加强学术交流,注重科研平台建设

积极支持教师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尽快扩大和提升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声音和声誉。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举办100场左右学术报告。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研究力量,推进技术研发和理论与政策研究,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企业研发的人才库,将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心)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和争取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4、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与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创新能力

各学科专业密切跟踪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衔接。采取措施,整合资源,构建我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多渠道扩大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在承接横向合作项目上有较大发展,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路。与其它高校错位发展,体现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地方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5、建立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发挥各系的科研主体作用

为了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办学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科研两级管理体制的经验,探索实施科研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路、办法,推进和实行校、院(系、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强化执行力,发挥各系科

研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和实效,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

(四)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加强宣传科研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我校工、经、管等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形成学科优势。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管理保障

科研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系、部分管科研主任和科研秘书(干事)的培训工作,提高科研组织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围绕社会需求,建立整体性的产学研合作构架,形成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合作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创新,提高现有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继续建设一批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科研平台,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奠定基础;整合科研力量与资源,提倡科研的交叉与合作,推进应用研究的深化,培养和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打造学术骨干队伍,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支持教师加强外向性合作,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3、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坚持以鼓励创新为主的政策导向,加强科研考核,明确考核指标,形成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完善科研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发展新路径,探讨和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校企共筑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联盟,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共同加强自身发展力量。

4、条件保障

优化科研环境,创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研究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集成与应用。学校继续逐年增加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尤其要加强学校公用科研平台的建设,大力购进一批高、精、尖的科研仪器与设备,促进高级别科研成果的产出。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推荐第7篇:教育科研年度规划

教育科研年度规划...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鉴此,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凸显体验与反思、倡导行动研究的教研理念,本着“源于实际、服务实践、领先潮流”的科研原则,与新课程同行、躬身实践、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以“三次实践、三次反思”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教育科研的人才梯队,扎实提高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开创龙华中学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围绕前面的精神,总结以往的教育科研活动的经验,结合学校现阶段实际情况,科研处制定了本年度教育科研目标、主要工作计划、主要措施和要求及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一.教研目标及主要工作

1。教育科研目标:紧跟新课改,立足课堂学改、切实有效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营造“校兴科研”的良好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

教研目标中最重要的二点:一是学改,二是创建学习型学校。学改是指“学习改革”。教育领域已经或正在发生极其重要的转移,即由“教”向“学”转移,由“被动”向“主动”转移,由“重复过去”到“面向未来”转移。世界教育正在朝向由传统的“三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为前提。教学工作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学的积极性,其教学活动肯定是低效的。可以说,教育科研只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这种研究最终只是“公鸡成果”。因此,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工作要立足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研究和改革。

十六大报告已经吹响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号角,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而培育终身学习的土壤就是学习型组织。我们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习型老师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要立足课堂学改,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2.具体工作及工作思路:

(1)。建立学校型组织工程。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必须建立在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备课组、学习型年级组等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创导一种“少一点钻营与投机,多一点书卷气”的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2)。夯实新课改实施基础。新课程改革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提高,迅速走出新课程改革的困惑期、渡过新课程改革磨合期走上新教育改革的前例。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变化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我们的教学走向自主、合作、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①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②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③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④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⑤ 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常规教研克服“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顽症,加强以“三次实践、三次反思”的案例研究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本年度要切实开展研究课与磨课活动的实施,倡导行动研究使教育科研“研有所得、研有所获”,培育教师的成功体验、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教育科研激情。

(4)。倡导人文关怀,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搞好教育科研内外的舆论宣传。

(5)。倡导校本特色的教育行动研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成为理想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鼓励和帮助教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实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成果有新突破。

二.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整体措施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围绕其要求运用“三次实践、三次反思”的教研策略,做实事、重实效、创实效。

1. 弃技术型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发展观,提倡反思型教师观和教师教育运动。

我们要立足学情和校情,采用以研代训,加强校本培训。我们要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立足课堂,实施教育行动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

2. 教研周会坚持“轮流主讲,众人评议”制度。

教研周会要切实按要求进行活动,每次要根据学校安排认真研讨。教研周会要为本周本组创造性的活动开展做好计划,并认真做好活动内容的详细记载。研讨内容与记载内容要与制度的计划和重点统一。

3. 进一步开展“传帮带”活动。

促进新老教师们之间成立“师徒结队”,开展“一对红”评比活动。青年老师要拜师学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适应新课程和新岗位。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1、营造书香校园。对教师、孩子的成长来说,读书至关重要。学校的学生在一年中,要读满20本书,还必须背诵一本《中华经典读本》。教师要研读教育经典,并组织相关读书研讨活动。

2、师生共写随笔。老师和孩子一起写随笔(日记),内容是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对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

3、聆听窗外世界。让学生在一年中听10场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请不同的成功人士谈创业的经历,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一种创造的激情。

4、熟练应用双语。注重引导学生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与中文,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表达能力。

5、建设数码社区。让学生做“电脑玩家”,建立个人主页,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6、特色创造卓越,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与发展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班级比特色,师生比有个性的技能。

立足课堂学改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几种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

1.“自学——辅导”模式是目标主要指向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程序为:

自学教材→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精讲或示范→演练深化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2.“情境——陶冶”模式或“创造性”教学模式是目标主要指向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程序分别为:

⑴创设情境,带入情境→参与活动,感受情境→陶冶性情,总结转化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陶冶法等。

⑵创造性教学模式——“三基一强化五阶段”,即 三基:基本前提,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 一强化:强化训练。 五阶段:①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情境和气氛;②创造性感知;③创造性想象;④思想流畅性、灵活性训练;⑤创造性解决问题。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思想家朱永新教授说:让我们享受教育,心怀阳光,播种快乐;如果我们把校园当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厂,我们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幸福的花朵处处开放!让我们立足课堂搞学改,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思想家朱永新教授说:让我们享受教育,心怀阳光,播种快乐;如果我们把校园当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厂,我们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幸福的花朵处处开放!让我们立足课堂搞学改,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学习共同

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让我们把校本教研网站当成我们追求自己教育梦想的地方,每天都上来聊聊,听听那花开的声音,我们也会惊奇地发现:教育科研的花朵处处开放!

让我们携起手来,利用校本教研这个网站平台,创建我们属于一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也才能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推动新课程,建立自己本土的新课程。

推荐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规划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档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先导作用,加强和改善教育科研工作,特制定《头道营子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规划》,希望各教研组及各学科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好课题,立好项,落实好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取得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规划课题依据:国家、自治区、赤峰市电教馆、宁城县电教仪器站职能部门总课题要求。

二、AB级课题指南

根据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区仍简称为“A级”)课题申报工作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的精神,赤峰市A、B级“十二五”期间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参照《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做好相关工作。

三、主要目标

围绕赤峰市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我校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质资源的研发与应用、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应用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途径和策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基本任务

1.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2.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服务。

3.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4.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方法、策略。

5.促进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构建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凋查、分析,对现有的经验及理论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提供课题借鉴,提出实验设想,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小组。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5——2013.5)

研究全面启动,对实验学校进行调研。完成研究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检测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定期做好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对研究效果作出及时评价,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使研究的操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成果阶段(2013.6--2011.7)

撰写论文、报告,编辑优秀课系列集,进行实验成果评估,召开现场会,

第四阶段:结题 (2011.7)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杨学谦、张亚军负责工作的开展。

(二)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我校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保障制度,提高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率。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按历年比例有所增长。

(三) 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科研发展的新形势,完善教育科研的制度建设,创新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改善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实行学校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管理职能。

(四) 加强科研培训:加强教育科研骨干培训,普及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提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

(五)改善科研条件: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效率,为教育科研教师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为科研实验教师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2011年3月

推荐第9篇:学校网络化建设科研规划申报

学校网络化建设科研规划申报

副标题:

作者:htlon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6 更新时间:2011-6-12

1、项目申报基本情况

一、项目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技术。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所以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办公效率是我们的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借鉴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跨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也是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内容:

1、确立“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目标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标准

2、建立实施项目的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

3、探索项目实施的策略和措施

4、建立项目评价体系

5、反思总结项目研究经验成果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三、实施项目的优势:

1、学校具有信息化发展基础:

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校专门成立信息部,整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管理方式,同时也承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科研创新工作,尤其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施展空间,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与创新实践。

2、团队技术水平强:

我校信息部教师具有很强的刻苦钻研精神,敢于创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这也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建立无盘网络系统,实现班班通:

我校利用无盘网络技术,将旧机房淘汰电脑组建成无盘网络,虽然是旧电脑,可是运行速度快,操作方便,实现了我校所有的班级和功能室都能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上课,充分利用电脑课件的优势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套系统的安全性极高,除了硬件的原因之外,决不会出问题,大大减轻了学校网络管理员的负担。

4、学校资源库初具规模:

为了配合无盘系统开展课堂教学,学校建立了资源服务器,提供课件,软件,视频等文件的存放和共享,教师上课或是学生课间休息时可直接访问资源,访问资源库内文件如同访问本地硬盘资源,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要帐号和密码,直接访问,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5、资源上传制度的完善:

学校资源库的内容全部来自于教师自已上传,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自制课件或是网上下载,然后上传至学校服务器,经过对教师的培训,所有的教师都能完成这样的操作,因为学校教室里采用的是无盘电脑,所以教师的资源必需上传到学校服务器,这样不但让老师养成了资源上传的好习惯,同时也很好地起到了资源的共享作用。上传需要独立的帐号和密码,确保个人资料的安全性,也就是我们可以访问其它老师的资源,但是不可能删除和更改,自己的资源可以访问也可以删除,这样资源不但能很好的共享,同时能提供很好的安全性。

6、开设“苏小U盘”:

把网络优盘的服务器建立在我校内部的服务器上,这样可以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申请一个帐号,可以让他们都能方便地把自己的资料存放在网络硬盘里,存取速度快,操作方便,现在学生信息技术课的作业都可以存放在自己的网络优盘里,同时也可以存放一些自己的个人资料,为学校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7、学科知识问答系统开发,让网络伴随学生成长:

我们自主探索,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答系统。“学科知识问答系统”,是专门针对中小学以及高中生推出的问答系统,在这里的问题分类就是我们的学科分类,每个学科下面又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完完全全就是为了我们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而专门开辟的一块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让我们的师生都溶入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提,采用互相解答的形式,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家里遇到学习问题无处可问的困难。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成长的网络平台。通过百度输入“学科知识问答”便能在第一条位置显示出我们的问答系统链接。这也是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答系统。

2.项目实施计划

一、完善我校现在网络平台和资源(2010—2011)

1、学校资源库的规范管理

学校网络资源初具规模,但是不够规范与完善,对于资源上传的存放进行严格规范,方便资源共享。

2、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完善学校资源库的建立。

学校网站采用实名注册,每们老师的资料尽量以电子文稿上传至学校网站的形式提交,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宣传功能起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实现无纸化管理,绿色环保,也提高了老师的网络应用意识。

二、利用先进的办公平台,全面实现教学、办公、家校联系网络化(2011—2015)

我校下一步将计划使用一套新的办公系统,本办公系统区别于区上开通的办公系统,本套系统不但有其它办公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具体教育管理功能,可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成绩、课表、学生收费等管理,能够实现老师对所教课班级或所管理班级所属的学生信息、课程、作业、评语、成绩进行管理。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各类数据传输网络化、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各类应用用户管理智能化。并且这套系统也为每位学生开通了帐号,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查看自己的作业,提交作业,查看课程表,查看学科成绩,给任课老师留言,实现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网络化办公,网络化教学,利用网络平台高效快速地传递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网络将教师、家长、学生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管理透明,及时交流沟通的网络应用平台。 本平台的全面应用估计需要3-5年的时间。

三、班级博客的全面开通,通过网站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参加的各项活动(2011)

班级博客开通,方便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孩子在学校参加的各项活动,不但可以与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同时可以查看孩子参加的活动照片,利用网络平台很好地宣传和交流作用。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有个适应过程,所以班级博客我们将在2010年末开通。

四、打造学校网络视频数字校园

这也将是我校下一步将要发展和规划和重要决策之一,我们将利用现有的网络数字化音频广播和数字化视频广播技术实现对我校电台的数字化组建,届时学校的所有通知和校园广播除了以传统的校园广播系统进行播报外,同时还将以网络实时转播的方式呈现,在教室时可以实现观看视频,学校的大型活动将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转播,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解决了家长无法亲自参加学校的活动,但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观看视频或收听学校的重要通知和广播,允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外宣传。

而且这些操作所有的核心技术我们都掌握,只要在实施条件准备允分的情况下我们将实现这样的构建。 (利用流媒体技术搭建相应的服务器实现音视频的时实广播)

五、转变思维,打破传统管理教学模式(2011—2015)

这将是我校下一步着力思考和尝试的一个问题,在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之后,教学模式在改变,管理模式如何做相应的调整。

1、教师的电子备课(包括教案与课件)如何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结合。

2、教师资料的上交与管理如何全面实现电子化,方便查阅和管理。

3、信息化的全面开展,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轻老师的负担,让教师乐于接受这种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3、项目预期成效

一、网络化教学

每位教师养成课件的制作与上传习惯,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常规教学活动,实现电子备课与电子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二、网络化办公

利用学校拟采用的办公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让老师可以能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实现资料的上交,通知的收发与查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平台管理学生档案、成绩、以及作业的布置,评语的撰写,课件的共享等目的。

三、网络化交流

利用办公平台可以实现家长与学生的任何一个任课老师进行单独留言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平台实现与任何一位学生家长留言,同时与短信结合的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家长手机当中,利用网络实时实现交流与互动。完全实现网络管理。

利用班级博客及时发布班级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更多情况。并且我校将保留所有班级博客的信息,若干年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查看到自己以前的班级信息,这将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与财富,我们将为学生留住这样的美好回忆。

四、网络化学习

通过建立的问答系统实现学生可以在家对自己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提出,在网上得到问题解决,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五、数字化校园

利用数字化广播音视频广播系统打造一个可以随时通过对外进行视频和音频广播的系统,开展电视会议和网络视频教程。

开发出系列网络资源与视频培训教程

对已开发的网络平台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如学科知识问答系统和网络办公平台的应用,同时我校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但有专项培训课程,而且同时开发视频教程,我们把这个教程命名为“苏小启航”,通过这样的视频教程,老师可以反复观看,真正实现教师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同时我们将这些做成系列教程,形成我们的特色资源,可供老师随时查看和其它学校借鉴。现在已经开发出三期,可通过学校网站下载。

总结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网络平台搭建经验

我校对本特色项目的申报之后着手学校网络化建设的各方面应用,通过实际应用及时总结经验,为其它学校的借鉴做好经验交流。为整个青羊的校园网络化应用做出贡献。

4、项目风险管理

一、主要问题:

1、硬件的投入不够,无法实现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开展各项工作。

2、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受到家庭环境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3、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与沟通,加大对家长的培训。

2、加大对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以及技术的培训。

3、多方筹措,改善学校相应信息技术装备和设施。

5、项目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一、项目管理团队 负责人:张俊辉

具体负责人:丁晓敏杨晓彬 主要参与人员:

匡世林张霞李云霞闵静武易昆蓉马筱晓郑艺 黄体龙王科王文甫许丹雷春美邱永玲周莉丽 江海燕李兰

二、项目管理保障措施:

1、本项目采用校长负责制,由学校行政部门和信息组通力合作,将本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2、校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提供经费,并协调、整合专家资源;

3、信息组负责全面推进项目研究;

4、全体班主任教师具体实施,项目开展的情况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考核中。学校办公教学全面网络化,使之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6、项目经费管理

学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开展,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推荐第10篇: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指南

附件: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一、重大项目

1.新时代语言文字新问题新需求及相关对策研究

2.语言文字事业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途径、方式和举措研究 3.“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

4.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话语转换与智能化传播模式研究

二、重点项目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家对外话语能力提升战略研究

6.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研究(厘清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7.中国语言经济战略研究

8.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精准扶贫效应及完善路径研究 9.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移民语言政策研究 10.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语言需求及对策研究

11.文明美丽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评估与规范化问题研究 12.人工智能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策略研究(面对诸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对传统人工翻译产生的影响,研究探索有效机制和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13.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宣传贯彻机制创新与资源建设研究

1 14.提升《汉语拼音方案》应用规范研究

15.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打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16.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功能开发 17.《汉语方言字字典》编纂

18.基于语言知识资源求解人工智能中的常识推理问题研究(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图形、语音或字符等分类和识别的基础上,调用表示相关概念的词汇的句法语义知识等来帮助进行常识推理)

三、一般项目

19.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 20.古籍文本词频统计及分词研究

21.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应用研究 22.丝路西端古典语言文字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研究起源于丝路西端的古埃及语、古代楔文诸语言、古希腊语、古拉丁语等古典语言文字对古代文明发展及跨文明互动交流的作用,为甲骨文对比研究,东西文明互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参考)

23.儿童语障成因与教育训练策略研究

四、“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专项(题目自定)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支撑和服务,以语言互通促进“五通”的实现,开展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状况调查、语言保护、语种规划、汉语传播、语言服务、语言产

2 业等方面的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一带一路’专项”。

五、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专项(题目自定) 主要包括多语种机器翻译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于语言分析、语言知识获取及语义资源建设,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和语音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相关研究,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语言评价的智能化理论和技术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评测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信息化专项”。

第11篇:黑山镇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规划

黑山镇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规划

黑山镇中心小学

(2008年——2011年)

我校是一所有着几十年的办学历程的小学,数辈前贤励精图治,辛勤耕耘,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需要通过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为了搞好我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全面推进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为指针,树立“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以科研提高育人质量、办学效率和学校声望”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抓住机遇,注重发展,实施科研兴教,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研究与实验,努力开创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1.适应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的教育科研队伍,推进研究型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2.在做好省级、市级、县级相关课题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从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校级课题立项、实验和研究工作,在教学创新等课题研究中形成一定成果,每年编辑成

果集一册。

3.结合省重点课题《基于教师潜能发挥的成果推广应用基地建设的研究》,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争取把我校的一批优秀成果向全县或全市推广。

4、规范课题运作,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学校教科室的建立,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化的开端。要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起来,需要进一步健全教科室组织。我们设想在教科室下设德育科研小组、教学科研小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小组和幼儿教育科研小组。形成健全的校教育科研组织网络,使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组织上的保证。

对学校制定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对原先制定的《安洲小学教科室主任职责》、《安洲小学教科室工作人员职责》、《安洲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安洲小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等,都要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学校科研管理有章可循。

(二)加强学习,培养骨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苦干型”、“经验型”的教师必须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为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1.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学习的组织形式如下:

自我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做好自学笔记,每学期摘录50条以上的学习摘记;

教研组组织学习:每周一晚上集体备课前抽出30分钟时间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做好记录;

集中辅导:每月组织一次,邀请专家或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反思总结:每位教师学期末上交一份学习体会。

2.加强学校教研科研资料档案和信息网络建设,订阅和购置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理论刊物、文献资料和必需的档案管理资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研科研网络。不断充实和吸纳教育科研人员,使教科研队伍逐步发展和壮大。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加速教育科研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三)规范管理, 落实研究

为了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教科室要加大科研管理力度。

1.加强对选题的管理。教科室切忌闭门造车、主观臆想,而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①校级课题的产生:教科室向全校教师印发《课题指南》,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确定课题并报教科室。②省、市、县级课题的产生:一是由教科室根据我校办学方向和学校客观条件申报课题,二是由校教科室和教导处根据课题的教育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校级课题评审,优秀课题向县教科所申报。

2.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校教科室负责对已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程管理和指导,包括研究方案的制定、进行理论指导、培训实验教师、检查督促研究进度、课题档案资料的要求与指导、提供实验

研究的相关信息等。并要求课题组每学期向教科室交课题研究计划、活动方案、阶段总结材料、过程笔录原始资料存档。要求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贯彻学校的科研思想,做到“真”、“实”、“新”、“异”,即:方法科学、措施落实、探索创新、形成特色。

3.加强结题工作的管理。课题组在结题前一个月,将结题申请报告和成果资料交教科室,再由教科室报县教科所。

(四)努力探索,形成特色

1.研究队伍“三结合”模式。即专家学者、行政领导、一线教师的三方面结合。专家学者提供理论指导,培训科研实验教师;行政领导决策科研发展方向、组织管理科研实施并为科研实施提供保障;一线教师深入开展科研实践工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管理相结合。

2.“重点课题与校级、个人课题相结合”模式。以学校申报立项的省、市级科研课题为重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逐步实现我校教育科研“人人参与群众化”的局面。

3.“三个一体化”模式。不搞花架子,不盲目追求高级别的课题,不故意标新立意、追求时髦,要量力而行,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客观条件选择课题加以研究。在教学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多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加以研究,语文教师加强“宽松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常识教师在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加强研究,音、体、美教师对“目标+兴趣”教学模式的研究,英语教师可对“英语小班教学”进行研究。在德育方面: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不健康心理矫正的研究。在管理科研方面:学校领导多研究科学化管理,多研究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形成“科研与教学一体化”、“科研与德育一体化”、“科研与管理一体化”的局面。

4.建立成果推广机制。

要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除了编印优秀成果集和会议交流加以传播外,在校内有推广意义的要指令开展全面的或局部的推广。即由学校行政作出推广决定,由校教科室组织成果获得者在全校或局部范围内对推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推动科研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应用。

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根据推广者在对推广过程中对原成果的不同应用方式和理解接受程度,一般分为“直接应用型”、“迁移应用型”、“发展应用型”三种类型。在推广过程中,对推广的形式、途径、方法等进行研究,使推广更为科学、有效。

黑山镇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规划

黑山镇中心小学

第12篇:党总支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规划

总支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规划

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是采区领导班子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提高采区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影响和带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发展的组织保证。按照矿党委的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为使我区的党总支中心组的学习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

一、学习组织

1、区党总支中心组成员由区副区长以上人员组成,

并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需要,适时扩大有关连队的干部参加。

2、区党总支书记任中心组组长,区总支副书记任副

组长。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审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学习研讨活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学习,并每月对成员学习笔记进行检查、督导和签批。

二、学习形式

中心组学习坚持“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

作”的原则,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理论研究与专题辅导、中心发言与集体讨论、走出去与请进来、年度学习与终身学习相衔接、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学习实际效果。

三、学习时间

中心组学习每月2次,学习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星期六上午进行,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如有特殊情况需变动时,由组长决定,可另行安排。

第13篇:考研政治四个阶段规划

2014年考研政治四个阶段规划

2014年已经启动,从近两年看,政治理论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备考难度亦相应加大。同时,由于政治的考察范围较广,考生自己复习很难把握重点,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许多根本不可能出考题的知识点上,因此考研政治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制定一个政治复习总体计划,希望大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以任务的方式敦促自己的学习。

一般来讲,政治理论的复习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理论层面和技巧层面,而相应的,我们把政治的备考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即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临考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下面大致罗列了2014年考研政治复习的详细的全程规划,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阶段 (3月—6月)

战略目标与任务:通过本阶段学习,了解考研政治的考查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总体要求,了解和初步理解政治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形成政治备考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以及备考的战略与策略。

第二阶段:理论强化阶段 (7月—10月)

战略目标与任务:本阶段是政治备考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和集约化的教材强化对政治各考点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应试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主要任务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中系统地听课,二是深化理解教材知识点,三是通过训练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

第三阶段:冲刺升华阶段(11月)

战略目标与任务:本阶段是政治备考的核心时期,其目标直接指向应试能力的大幅提升,针对政治得高分的目标,考生需要全方位安排备考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二是时事热点的了解、三是考试重点的整理、四是应试技巧的提升、五是模拟试题的训练等。

第四阶段:临考提升阶段(12月份—考前)

略目标与任务:在这个月里,大家需要对过去复习的内容加以终结,能够高屋建瓴,从全局上熟练把握知识点,不单能把学科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还能把学科间的内容串联起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是能力出现质的飞跃的时候,所以大家不管能力好差都应该充分把握好这段时间的复习,至于质变的程度如何,要看我们前面量变的积累。这段时间大家使用的参考书应该是精练而全面的。

第14篇:保定市物流规划政治方面

保定市物流规划与设计分析

政治方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编制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安排。

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指出了强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社会转型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体制机制转换缓慢等发展制约加剧。加快发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使命)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同意保定市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

(6)《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

(7)国家、河北省及保定市的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

(8)《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区域一体化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在规划中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走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道路;

(3)坚持尊重、保护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

(4)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

第15篇:考研政治复习规划安排

硕考网---最权威最具价值的考研门户网站

2015考研政治复习规划安排

考研政治历来都是最不被大家重视的一门学科,觉得它比较容易,不需要怎么复习照样可以过线。但是,历观近几年的考研政治平均分,普遍很低,可见,考研政治虽然容易,但是想拿高分却很难。硕考网的辅导老师提醒,2015考研的同学们面对考研政治,一定不能马虎,趁现在复习时间尚早,做好规划,争取在考研政治上取得高分。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8-9月初)

考研政治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大多是要求记忆的内容,因此并不是很建议大家过早的复习,前期有时间可以更多的放在其他科目上,以便为考研政治的复习预留更多的时间。一般来讲,考研政治最好8-9月份开始复习最好,同学们可以买一本考研政治的辅导书将其从头到尾扫一遍。这本辅导书,最好是比较精炼而又全面的那种,提纲挈领又不遗漏任何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对考研政治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提高复习阶段(9月下旬)

这一时期考研政治的大纲应该已经出了,同学们可以根据大纲把考研政治的重点画出来,哪些是要背的,那些需要重点理解都要区分清楚,整理出各知识点的框架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同时,做一做真题,检验一下自己复习的状态,看下自己薄弱的地方,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多花点时间。

第三阶段:强化复习阶段(10-11月份)

这一阶段主要是做题与辅导书相结合,不懂的就看书,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同学们可以把训练的重心放在选择题上,大题的话主要是了解一下答题思路。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在这个阶段报一个硕考商城的视频班。考研政治的话就没有必要报面授班了,费时间还容易打乱复习计划。同时,这一阶段还要注意总结答题技巧,特别是大题。

第四阶段:冲刺复习阶段(12月-初试)

这一阶段主要是背诵重点和看一下近一年来可能会考的时事。政治要背的比较多,所以一味的史记硬背也是不可取的,要结合知识点的框架,理解性背诵。背诵的时候也要区分重点,对于那些必考的内容要达到滚瓜乱熟的地步,对于那些可能考的内容至少要抓住要点,领会大概意思。

经过这四轮的复习,相信大家对考研政治一定胸有成竹。同时,硕考网的辅导老师提醒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抓住考研政治几个不同部分的特点,有区分度的复习,比如,面对需要重系统理解和运用的哲学和政经,大家可以稍微早一点复习,多花点时间将其攻克,同时与做题相结合;对于偏重记忆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家可以抓住重点,放在稍后的时间进行复习;对于与当前事件和政策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大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总之,面对考研政治的复习,同学们一定要抓住重点,扎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复习。最后,硕考网的辅导老师预祝大家2015考研成功!

第16篇:伊犁州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伊犁州直2016—2018年教育科研规划

课 题 指 南

(供选题参考)

一、伊犁州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指南(选题参考)

1、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伊犁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进一步深化伊犁州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4、扎实推进伊犁州城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5、以师资培训为抓手,全面打造"四好"教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7、新形势下扎实推进新课题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8、课改理念下,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伊犁州直中小学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0、以校园媒体建设为抓手,提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效率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1、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促进伊犁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3、伊犁州高中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办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4、伊犁州中小学开展联片教研、区域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汉语授课学校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实效性研究

16、伊犁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7、伊犁州加快推进教育强县战略的途径、措施与策略研究

18、伊犁州直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9、伊犁州直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伊犁州直多民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率的途径、措施与策略研究

21、积极稳妥地推进伊犁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2、促进伊犁州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3、促进伊犁州民办教育规范办学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4、进一步改进伊犁州幼儿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路与策略研究

25、伊犁州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管理机制研究

26、伊犁州直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7、区内外支教教师来伊开展支教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8、办好校报校刊,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9、伊犁州校园文学创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30、提高州、县市教研员开展送教下乡、送课到校活动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二、伊犁州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指南(选题参考)

1、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伊犁州各民族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3、品德与社会课情感体验教学问题研究

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5、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6、在中小学文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7、放任型家庭教育的成因与矫正策略研究

8、创建“书香校园”物质文化的实践研究

9、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式的实践研究

10、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1、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误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2、“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13、中小学红色教育特色活动的开发途径研究

14、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四个高度认同”思想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5、提高对“内高班”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和“四个高度认同”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16、加强对“内初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研究

17、中小学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18、激发“潜能生”成就感的实践研究

19、各族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 20、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研究

21、中小学各学科作业练习多元化评价方法研究

22、以小课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23、提高小学低段双语班学生的识字能力研究

24、具有伊犁州少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5、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6、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研究

27、在中小学理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28、中小学各学科试卷评讲实效性研究

29、进一步推进伊犁州各族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30、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31、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32、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33、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34、促进中学生利用数学作业进行反思性学习研究

35、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适度性策略研究

36、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研究

3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策略研究

38、有效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理科教学质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39、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0、遵循学生识记规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问题研究

4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研究

42、中学英语初、高中过渡期学生学习困难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43、小学英语交际课“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

44、课改理念下学生运用中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

45、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

46、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应用的反思与对策研究

47、高中生物教学自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48、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路与实践研究

49、高中生物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50、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能力研究

51、物理实验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

52、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回归课本”问题研究

53、中学政史地学科有效课堂提问问题研究

54、乡土地理知识在新课改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55、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法研究

56、各学科教学与本土历史契合点问题研究

57、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及图片教学的实践研究

58、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结构能力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59、小学艺术教学中利用有效评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研究 60、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6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

2、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研究 6

3、中小学美术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64、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6

5、大课间活动中体育与艺术整合问题研究 6

6、构建中小学课堂自主学习新模式研究

67、提高农牧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效性问题研究 6

8、提高农牧区薄弱学校办学效率问题研究 6

9、提高州直县市乡镇寄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 70、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与中学班主任有效教育策略研究

7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策略研究 7

2、建立有效家校合作关系模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7

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7

4、远程教育资源在伊犁州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7

5、基于网络平台下的教科研活动摸式研究

76、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7

7、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7

8、传统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比较研究 7

9、校级网络教研模式的实践与对策研究 80、提高中小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效率研究

81、构建中小学“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8

2、中小学课堂教学预习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践研究

83、课堂导入技巧的有效策略研究

84、民汉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实践研究

85、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8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研究

87、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8

8、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89、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效整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90、课改理念下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9

1、伊犁州城乡教师结对联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92、提高城乡教师开展支教活动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9

3、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

4、农村初中毕业生不愿升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9

5、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9

6、进一步提高教育学会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决策服务水平问题研究

97、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9

8、加强伊犁州教育系统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部门(学校)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第17篇:盐城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提高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小学

储晓卫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时代,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可笔者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几年来,却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孩子的天性本应活泼开朗、喜说爱问,而接触到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憨厚老实有余,好说爱问不足,有显得过于腼腆者,有懒于口语交际见人一笑了之者,稍好一点的也只是问一句勉强答一句,既不自然,也不大方。至于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称得上能言善辩者则寥寥无几。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家庭启蒙教育欠缺的影响,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担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重任的农村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重文轻语”,只追求学生笔试成绩的高优,不大关心学生口语能力的低弱。国家开设的专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课,在农村被绝大多数教师上成了写字课、背诵课、作文课,农村孩子失去了锻炼说话的机会,使得他们越加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这不得不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提高大家对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视程度,为大家如何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应的策略。让大家明白,重视学生口语交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

1 全面发展。

(2)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口语交际目前得不到重视的现实窘境,本课题深入提示形成这些现状的成因及如何应对的做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唤起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教师在学生的说写联系上潜心研究。

2、实践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4)为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心理辅导,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了种种问题,引发了各种不良后果和多方面的社会矛盾。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也和学生不善于口语交际有关,人际之间缺乏沟通,易于形成孤僻、自闭等不良性格。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同类的研究综述

1、关于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于涉外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突出地表现在更加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能够激发出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潜力。然而,当前我国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片面性的把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标准,造成了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错误的功利

2 性态度,也难以充分的开发小学生在新语言学习的天赋,其结果依然是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英语交际要求,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提高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时,表现出一定的交际障碍。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但缺乏自信心,表现为不敢说、怕说;有的学生虽然敢说,但缺乏一定的口语基础,表现为说不好、表达不清楚,同样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还有的学生既没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也没有一定的自信心,在交际过程中,只能保持沉默。这些交际障碍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关于汉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是学生“不会说话”。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关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好多同行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

3 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内容

(一)思路

1、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调查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3、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5、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

6、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层面上:

农村学生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培养学生说普通话,逐

4 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胆怯,不敢交际,使之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

2、教师层面上:

通过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教学结构上:

若教育拘泥于教材,静态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之走入死胡同。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高效运用拓展性材料的策略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个案研究法。笔者计划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些个例、利用平行班优势,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练习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运用不同策略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差异,从教学实效角度比较运用策略的优略。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调查访问法。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本校部分语文教师、

5 学生作一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调查和访问,更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开展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5)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也是本课题组成员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口语交际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

主要措施:

①关于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研究,概括当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存在问题。

②收集关于口语交际的理论材料和书籍。

(2)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8年3月)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与研究,总结、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不断完善整个研究的内涵及体系。

主要措施:

①开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水平”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课题研讨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开展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并做好讨论、反思记录。

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积累、整理课堂中运用到的有效的拓展性材料。

③在校园网上设立专门的主页,及时将上述活动中呈现出的课例、反思材料上传。

(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主要措施:

6 ② 学生口语水平测试分析

②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③整合课题研究成果。

七、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自主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围绕交际话题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际,主动交际,有效提高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口语交际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的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意识,突出了语言训练,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夏月芹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周华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一等奖;

蔡蓉蓉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姜红梅老师2015年在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2、课题实践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在课题研究中,以研促学,提升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讨论。实验教师按照设计的教学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文章等,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

3、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等语文素养有了明显提高。经过观察、比较、评价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及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017年,四名学生参加时代学习报组织的读报用报活动中获一等奖。

4、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科

7 研课题的新局面。各位老师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陈小平,大丰区教育科研课题,2017年,《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5、形成的论文成果

梅志军,《语文教学通讯》2014第10期,《会变通、善观察、多推敲》

梅志军,《新作文》2015第9期,《在“狡黠”中品味“智慧”》 朱丽峰,《爱上说英语,快乐说英语》获2016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夏月芹,《孩子,有话请大胆地对老师说》发表在《辅导员》杂志上。

夏月芹,《浅谈课堂中不同声音的应对》发表中《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4期。

姜红梅,《木偶奇遇记》教学实录发表在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了好多问题

1、教师的教。有些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使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老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说要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今后的设想:

8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顺利实施的保障。为此,我们成痒痒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完善教科研制度,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2、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3、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匣子。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显出勃勃生机。

9

第18篇: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附件1:

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

课 题 指 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东莞市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的教育科研目标任务,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以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前瞻性、普遍性,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论证设计科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注重教育发展薄弱区域、课程改革薄弱环节、教育改革发展难点、社会关注热点等问题研究;注重学科德育研究、微课优课、传统文化教育等新领域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研究。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莞“慧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选题说明

1.本课题指南分为18个专题,供研究者选题参考,选题时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真实的教学问题中具体确定课题。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选题。

2.选题时,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突出关键问题,体现个性特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的统一。

3.课题名称必须规范、简明,一般不超过20字。确定具体题目时尽可能避免“套题”“同题”现象。

三、研究重点

(一)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研究

(四)全面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研究

(五)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六)学校现代化管理研究

(七)学科德育研究

(八)慕课(MOOCS)等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九)国际理解课程

(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四、课题分类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东莞“慧教育”的理论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研究

(二)教育教学调研咨询专题 东莞市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研究 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监护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调查研究 中小学校管理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研究

(三)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专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研究 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微课、优课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网络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的教与学方式研究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研究

利用我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东莞青少年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自主成长的研究 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网络环境与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注个性化辅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研究 在德育中注重体验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开展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的行动研究 班级、团队工作的研究 精细化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研究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主题班会模式的创新研究

岭南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3 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研究 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 学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良性家校互动的策略研究

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五)职业教育专题

创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研究 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 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研究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六)教师专业发展专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有效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东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校本培训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预防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研究

(七)学校管理专题

优化现代学校治理结构的试点研究 基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校内民主管理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视角下建设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实践研究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编制与实施研究——以××学校为例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机制的实践研究

(八)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专题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建立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的实验研究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构建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 学校趣味体育研究 学校营养配餐研究 学生作息时间研究 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 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 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办学理念背景下的书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特色项目带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

(九)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题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和维持体系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保育保教质量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

东莞市示范性幼儿园在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位置和作用研究东莞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东莞市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发展评价的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良性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研究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研究 幼儿生活化教育研究 幼儿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 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 幼儿园家园同育研究 幼儿亲子教育研究 学前保教结合研究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幼小衔接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教育研究 智障智儿童个别化教学实验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 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 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 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

(十)民办教育专题 提升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研究 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的研究 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民办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 民办学校发展模式的研究 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规范管理研究 民办学校优质化发展研究 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研究 民办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民办学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研究

(十一)中小学教学专题

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研究学科教学“减负增效”的研究 学科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 多学科协同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因材施教研究 小班化教学研究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普通高中选修课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理科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标准、监控体系的研究 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十二)学科德育专题

学科德育与学校教学体系、考试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关系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研究 学科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功能呈现的实践研究 学科德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学校德育校本化研究 学科德育实施有效性的研究 学科德育的实施与教学创新研究 学科德育推进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科教学推进学科德育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文科教学推进学科德育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十三)教研与科研专题 区域教研实施研究

教研文化建设研究 校本教研创新研究 教研活动创新研究 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研究 教研科研区域、校际协作互动的研究 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结合的研究 科研学术规范与评估体系的研究 优秀教研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研究; “校本研究”的研究;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教育科研有效管理与指导的研究

(十四)高效课堂专题 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高效课堂基本教学理念研究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高效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 优化教学目标,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开发教学资源,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集体备课,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9 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高效课堂师生辩证关系的研究 传统教育理论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教育理论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高效课堂研究文献综述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十五)慕课专题 量产化微课程模式研究 慕课传播方式的研究

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慕课生态研究 基础教育慕课平台的开发研究 学生学习大数据种类与收集方式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大数据种类与收集方式的研究

单个终端设备(传统多媒体平台)支撑下的课堂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多终端设备(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慕课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现有网络平台整合应用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外慕课学习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大数据统计与应用研究 (十六)学科教学专题 1.小学 小学语文

提高识字写字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习作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综合性学习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慕课资源的“慧课堂”实践研究

小学生阅读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习作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英语

在教学中实现过程性文本重构的研究 语篇推动语言学习的研究 高阶思维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 在课堂中实现人文化的研究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研究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结合国际理解教育)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过程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研究(适用于科组长、教导主任和镇辅导员)课外慕课学习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镇域小学英语学科均衡发展的研究(适用于镇辅导员)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研究 人教(修订)版教材有效使用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落实“四基”的研究 小学数学特色作业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校本、镇本)教研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

基于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基于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童声发声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联动教研”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联动教研”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体育

1.体育教学与文化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2.小学体育模块化单元教学的实验研究 3.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12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中教学目标细化与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途径的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实践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莞邑文化”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莞邑文化”主题微课系列化的创作及其与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基于公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儿童生活及其变化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德育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品德课程不同主题内容的课堂形态的实践研究

2.初中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与反思的研究与实验 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化及其策略研究

13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学的活动”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慕课”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英语

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不同课型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物理

基于智慧课堂的导学案设计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物理概念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物理实验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物理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研究。 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物理教学资源共享技术、模式、机制研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初中美术

在新课标理念下用活美术实验新教材的实践研究 发掘教材趣味点促进美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整合学科优势促进美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转变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初中美术创意教学的实践研究 美术特长生有效培养的实践研究 初中美术与高中美术衔接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智慧课堂中的高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促进初中“智慧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初中体育

建立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的实验研究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构建研究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学慕课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反转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初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双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生物学在线课堂中慕课资源的应用与研究 初中生物学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与评价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物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生物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地方历史、身边历史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初中地理

开发乡土/社区资源,促进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教材《东莞地理》践行学科德育 开发地理活动,落实学科德育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考核及评价的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序统筹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理论概念类知识(元素化合物等)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有效练习等)的研究 初中化学(XXX知识块)有效复习的研究 XXX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障碍的分析与对策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各学科、德育、校团队活动、心理教育、科技艺术节、科技创 16 新活动、乡土文化等)整合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主题活动案例、课件、微课、优课、慕课、资源包等等)开发的研究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的研究 综合实践基本课型教学的研究

推动东莞市中学综合实施常态、规范实施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老师、学生、学校发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

公民核心素养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想品德课前策动与导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实践研究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3.高中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 思想政治“慧课堂”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建设及慕课研究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高中语文

“读整本的书”的依据与意义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以写促读”研究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说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思辨思维”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

基于整体理解数学本质的实践研究

17 基于优化学生学习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的研究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智慧课堂操作策略研究

基于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的研究 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高建设的研究 推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中师生辩证关系的研究

“微课”“慕课”资源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效听说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慧教育”视角下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慧课堂”的行动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国外教育理论在“慧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慕课、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文学化解读的实践与研究(美术鉴赏模块) 基于具象意识下的意象绘画教学实践与研究(绘画模块) 创意为先在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设计模块) 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 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有效方法与路径研究 有效运用慕课提高美术教学的方法研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各学科、德育、校团队活动、心理教育、科技艺术节、科技创新活动、乡土文化等)整合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主题活动案例、课件、微课、优课、慕课、资源包等等)开 18 发的研究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的研究 综合实践基本课型教学的研究

推动东莞市中学综合实施常态、规范实施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老师、学生、学校发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高中物理

物理优质慕课教学资源建设与科学应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物理特色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全国卷物理命题特征分析与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慕课的行动研究;

高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反转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双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在线课堂中慕课资源的应用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高中生物品牌科组建设的行动研究

高中生物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高中生物学高效复习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学渗透德育(或者人文素养)的研究

高中历史

历史学科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地方历史、身边历史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高中地理

地理特色科组/品牌学科建设的行动研究 中学地理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微课/优课资源的教学策略 3s技术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不同课型高效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复习策略研究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高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高中普通学生音乐素质考评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开发高中音乐术科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高中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通用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通用技术教学分析与教学评价研究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体育

创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选项模式的研究 建立学校体育社团有效活动机制的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普通高中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实践研究学习团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

中小学机器人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核心素养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十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 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实施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研究 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 (十七)民族教育专题

民族团结教育区域(校本)实施研究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内地新疆班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内地新疆班教学实践研究

新疆中职班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 内地新疆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 内地新疆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十八)国际理解教育专题

21

国际理解教育专题

中学(高中、初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研究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策略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与指导研究

以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办学国际化特色研究

22

第19篇: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科研规划

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科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部改革纲要》,和县教育局新学期工作思路及县教师进修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精神,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科研管理,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争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在前头。

二、发展思路

依据学校近三年整体发展目标和区教育局教科研指导意见,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形成高效、全民、创新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成具有新一小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体系,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以主导性课题为龙头的课题群系,逐步打响具有新一小特色的科研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贯彻、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而真正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我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力争使我校教育科研得到发展。

四、具体目标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确定学校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确保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3、实现教育科研规范管理。

4、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能代表我校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5、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教科研队伍。

五、主要工作

1、学习要深入。

教科研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实现理性的提升和飞跃。

我们仍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教师坚持业务自觉,要求每个教师做好读书计划(学习课改理论、教科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论著)以攻读教育专著和研读教育杂志为主。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随笔和反思,期末完成一篇读后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上网阅读。

以学习促反思,养成良好的品质。通过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争强底蕴;不断争强课程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坚持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及教育反思,坚持写教育叙事文章;结合教学中实际问题,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其他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指导各教研组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发扬团队精神,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督促和指导各教研组长制定本学年的教研计划,课改教研计划和课题实施计划。把好学科质量关,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本组理论学习、讲座、竞赛等活动。教研组长要带头教研带头提高教育质量。

3、申报并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师要继续参与上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过程为主,立足与学以致用,向规范靠拢。

让教育科研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是教师的研究行为逐步与规范性、科学性要求接轨。

4、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积极争取获得竞赛学的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力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与学生,取得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与推广价值,能代表我校教育科研发展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有教学反思6篇,教学论文1篇,优秀教学设计1篇。

五、主要措施

(一)、完善保证机制

1、领导保证。学校领导对教科研有正确定位,并能身体力行,是学校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保证。

2、机构保证。教科室负责人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自觉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完善课题组长负责制,加强对课题组长的培养、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有较高科研水平,并且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3、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逐步修订符合学校实际,能激发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系列制度。

4、投入保证。学校平均每学年投入教科研专项经费1—2千元,以确保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设科研氛围

用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思想、观念去引导教师、凝聚教师、激励教师。把教科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上,不为搞科研而搞科研,不为评奖而搞科研,而是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使教师们认识到投身教育科研是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在教科研实践活动中,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三)、创设学习氛围

学校积极搭建教室学习交流观摩和研讨的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交流和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最优化,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

(四)搭建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使学校网络真正成为教师教改的参谋,科研的助手。

六、工作安排

1、制定并通过学校教研计划。

2、各教研住围绕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各教研组教研计划,继续做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开展教师听课评课活动。

4、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总结。

5、教师撰写好教研总结。

6、统计一学期论文发表、获奖将情况。

7、整理一学期有关教科研资料。

2012-4-9

第20篇:辽宁省教育考试_十一五_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附件一

辽宁省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十一五”期间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时期,招生工作和考试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推动我省教育考试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考试科学研究在招生考试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根据我省招生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定《辽宁省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科研先行的方针,注重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倡导把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结合工作开展研究,使科研工作站在招生和考试改革的前沿;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直接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发展研究和为管理现代化服务的技术开发研究,立足解决招生考试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科研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科研为招生考试管理部门的决策服务,为招生考试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服务,为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考试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主要任务

围绕招生考试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招生考试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研究;重点加强在招生考试制度创新、考试安全和质量、考试内容和方法、管理手段现代化、完善考试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广大招生考试工作者的科学研究积极性,调动各个方面的科研力量,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提高我省教育考试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三、课题指南

为加强教育考试科学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我省招生考试改革与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的实际需要,拟定本课题指南,以界定研究的领域和范围。申报者请自行拟定课题名称。

1.政策与制度

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改革完善 考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⑧自学考试质量保障体系

⑨自学考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2.考务与管理 考试安全与监控体系 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研究 考务管理指挥系统 考试环境综合治理 考试管理现代化 考试公平性研究 反舞弊技术研究 ⑧考风考纪建设 3.命题与测量技术 命题方式与工作标准

题库及其在各类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中考和高考命题研究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 考试内容、方法和形式改革 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 命题质量控制和评估 4.其他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与设计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研究 考试信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适应自考生自主学习的媒体建设研究 考试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考试队伍建设 办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

政治科研规划范文
《政治科研规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