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作文好事多磨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7 12:01:3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好事多磨

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自从磨课学习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进行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磨课,磨得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种教研的氛围,一种教学的严谨。研修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磨课计划,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研究重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等方面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各项任务分工到人,确保了计划的稳步进行。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讨论教材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磨课指导我们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磨课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气氛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感悟。

研修让我们充实,打磨让我们提升;研修让我们完善,打磨让我们超越。通过磨课学习,深感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磨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推荐第2篇:六年级优秀作文:好事多磨

六年级优秀作文:好事多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进了 钟老师的作文培训班,并带了一篇游记请他点评。“这回该差不多了吧!”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作文又被退回,还是需要改动——还有好多“漏洞”!

虽然我不是属牛的,但我也有一股蛮劲。

因为 “好事速成”只是一种幻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平日里,我非常喜欢写作,也曾拿到过奖状,所以总认为自己的水平不错,认为自己随便整整,发表个三两篇应该不是难事。就这样,我们打起了“拉锯战”。就这样,我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

“要改是不?那我就改!一次不行,我两次总行了吧?两次不行,三次总可以了吧!”就这样,我修改一回,老师就点评一回,再返回一回。我有我的“蛮劲”,老师有老师的认真。终于,在某一节课之前,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又向老师发送了那篇改了不知多少回的,自己认为点评后还需要再次返回的作文。

回家后,等冷静下来,找出原文,再和改动的地方比照比照,我惊讶的发现,钟老师是对的!这些地方,我都做得不够好。我很不服气,认为钟老师在吹毛求疵,连后面老师说了些什么都不知道。当时,我信心满怀:老师顶多帮我顺顺句子,找找错别字就应该能过关!谁能料到,第一次点评就要求做大改动!不但删掉一大段,还要求我把剩下的部分写详细——不仅如此,语言部分也要改很多地方。 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报太大希望的作文居然定稿了,可以投稿了!

乍一听到这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使劲掐了自己一把。疼痛的感觉告诉我:不是在做梦。因为我详略不当,容易让别人辨认不出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

说实话,连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分不出哪是主要部分,哪里又是次要部分。有的语言不生动,有的词语运用不当,更重要的是,老师删除的那一大部分是可有可无的,跟中心一点关系也没有。好事,人人都能遇到,但不可能轻易遇到。

我惊呆了:这可是我用了很多时间才写好的一篇不算差的作文——况且我还花了很多时间去修改。我欣喜若狂,因为,这场“拉锯战”终于结束了!

从那以后,我的作文有着看得到的进步,老师所能挑出的“刺”也日渐日少。

意识到了问题,我只好忍痛进行修改——尽管文章是自己的好。第二次上作文课,我把按钟老师要求经修改过后的作文发送给了他。在这场“拉锯战”中,我的作文中的瑕疵不断被“挑出”,当然,也一次比一次更顺眼。

推荐第3篇:好事多磨随笔

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词典释义

晁补之在《安公子》中写到:“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在事情成功之前总会经历一番磨难,我想这个道理我在做助教的过程深刻的体会到了。

九月初的三天迎新,每一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九点多,一向呆在自己的岗位上。刚开始的第一天,因为经验不足,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也受到了教训,但是幸好都及时改正了。一边忙碌着,一边忐忑着,忐忑着自己最后能不能成为助教。所幸,我如愿了。

大一的时候,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助教。因为在我看来,助教是个性优秀的,也是个性辛苦的。我从当初带我的学姐学长身上看到的是汗水和牺牲,我敬佩他们,但是也认为自己并不是那么优秀,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我今年大三了,我很庆幸自己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去成为一名助教。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连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我也占有很大的职责。但是经过沟通,磨合,我们也渐渐步入正规,学会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虽然有的时候看到学弟学妹做不好也会着急,但是我更感谢这个夏天让我遇到了他们。

是的,做助教确实很累。每一天都睡不够,刷牙的时候眼睛还眯起来,欠了一大堆的功课,天天暴晒,还要承受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但是我不后悔,我也相信所有助教都不后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因为好事终究多磨难,我坚信只有经历过磨难后取得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

推荐第4篇:作文难

作文难

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作文越来越难了。一提到作文,我就一个头有两个大,非弄到绞尽脑汁的地步才能想出几个题目和题材来,既不新颖也不好写,可是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写下去,要不然交不了作业呀,到头来换了一个冷冰冰的等级,真烦!

我明白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不好作文,可是学语文的大敌,我原来喜欢语文的呀,作文水平也不差吧,还是文学社的成员呢,一想起当年的荣耀和骄傲,再和现在的作文水平比较,哎,判若两人,怎么会这样呢?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老师和我过不去,这不可能啊,我们又没有什么任何不愉快,况且她也不是这样的人啊,想来想去还是作文和我过不去,谁发明的作文嘛,都想骂他了,每当我看看别人的等级,再看看自己的等级,心上总涌上一股说不出的辛酸,谁不想写好作文呢?可为什么作文对有的同学就是小菜一碟,仿佛人生的一大乐趣,难道他们有什么法术不成?

最终我明白了:作文是一门很精妙的学问,不仅要掌握好词好句,还要学习修辞手法,以及选材,布局谋篇,体现中心等等等等,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好好加油吧!

作文是难,但我不怕,我要再次征服它!

推荐第5篇:中学生作文难

中学生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难在无话可说。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只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写什么”这一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谓一语道破、切中要害,作文教学如何改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兴趣,打开写作思路呢?下面就中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指导谈谈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写作应与课文教学结合

把课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扩大了视野,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所学内容与课文相关,有可写的东西,不愁“无米之炊”。用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是很多的,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例如,我教完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之后,学生已经懂得意象了,让学生自己确定意象用一句话表达乡愁的意思,学生写起来就轻松自如,如有一位学生写“乡愁是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写得多好。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出两三件事,说说爸爸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主要影响。事情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反映的品质并不是非优秀不可,诸如幽默、严肃等都可以,让学生口述出来以后再让他们翻书,因为课文内容与他们口述作文的内容很相似,因此不用督促,他们就很认真的看课文,同时告诉他们注意文中的事例,让他们将自己所列举的事例和书中的事例相互比较,找出优缺点,明白选材取舍的根据。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发现,自己的爸爸原来也有这么多事情可写,这些典型的事例原来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教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后,我便以“我的爸爸”为话题让学生自命题作文,学生写出的作文让人非常满意。

二、作文应与综合性学习结合

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一个目的。让学生:

一、在活动中写,例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是一个自我介绍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写文章,以文章的形式交流。

二、是写活动,例如同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我从中学到了语文》这个作文题目就是写活动的。可以写在某项活动﹙如看电视、读报、看球赛等﹚中自己学到了语文。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结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做法是很多的,比如,做游戏,写游戏;教新闻写作,就开模拟“新闻发布会”;教议论文写作,就组织课堂辩论等等。激励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编辑刊物,办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写作文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写作文,如看《水浒传》后让学生谈谈水浒中的人物;看新闻后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学科综合也可以写作文,例如学习了综合历史课的知识后写《我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可写科学小论文。

以上两个方面仅是指导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要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还需要注意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说真话,有真情,还要指

导学生进行构思训练,修改自己文章的训练,才能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作文训练的目标。

推荐第6篇:作文难吗

浅谈作文

作文难吗?学生会说难写,老师会说难教。大家谈起作文来似乎很苦恼。作文真的很难吗?其实只要我们真正的走近作文、了解作文并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文也可以很容易、很快乐!

我教的是三年级语文,结合我班的学生写作情况发现以下问题:

一、学生不知道怎么写。

二、学生不知道写什么。

三、作文中出现顺序混乱、语句不通、平淡无奇等现象。

经过分析,我觉得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知识和方法,只有一个题目或直接给一个很大的范围,学生会很茫然,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具体分析作文的要求,让学生抓住主题,就不会感到漫无边际、无所适从了。

其次,学生很苦恼不知道该写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农村孩子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没有城里孩子见多识广,那么只局限于仅有的一本语文课本能行吗?有的家长只会给孩子买本作文书,所以有的学生就直接生搬硬套作文书的内容来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那么,结合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程度,老师可以推荐孩子们读一些有趣、生动的读物,我想学生会扩大词汇的积累量,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在平时,让学生多读之后再多讲。讲什么呢?可以讲自己喜欢的情节,可以讲自己喜欢的主角,也可以讲自己的感受等等。说要比写容易,而且在学生说时出现顺序混乱或语句不通时,老师也可以及时提醒他们修改。

再者,我认为要让学生从小事写起,从真事写起,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写日记是很好的练笔机会,但很多同学写成流水账。也有的学生在老师读过范文后就写千篇1律的内容。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想通的两篇叶子一样。写自己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不明白的都可以,只要孩子们愿意拿起笔来,从自己的真实情感出发,愿意通过文字发声,就是好的开端。老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文字交流,让写作也成为同学们一种表达方式。他们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就会让作文鲜活起来,才会避免作文假、大、空。

总之,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踏踏实实地写,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真情实感地去表达。我相信坚持做下去,学生一定会写出好作文!

推荐第7篇:大学生找工作难作文

大学生找工作难作文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大学生找工作难作文。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生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记者在河北省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不允许肥水流入外人田,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医药的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说,他与山东省几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联系,有两家企业都愿意接收,但因出省指标限制,他无法到山东的药厂就业,至今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一些高校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些地方留住人才、招收人才的动机是好的,但用限制流动的做法不妥当。他们希望政府不应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过多限制,而应把精力用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上。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河北科技大学一些同学对记者说,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普通日用化工企业,虽然没有任何境外业务,竟然也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六级英语水平,范文《大学生找工作难作文》。 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盲目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不少同学反映,现在大学生多了,一些企业选人的条件也苛刻了,有的企业甚至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为其装门面。许多大学老师和学生希望,用人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大学生招收到单位来。除以上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首先是大学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经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成龙对记者说,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特别欢迎。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岳森说,大学生择业不应盲目提高就业目标,而应以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标准。此外,大学生不愿离开家乡就业、不愿到基层就业等因素,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及时就业。有关方面和大学生本人,都应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努力排除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障碍。

(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无忧保—家庭医生进千家万户 好事多磨

曾经被认为属于 “精英阶层” 专享的家庭医生, 如今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中。 家庭医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在美国, 家庭医生能够处理病人85%-90%的健康问题。 在我国, 早在2010年, 北京市就开始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 居民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 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 并免费享受慢性疾病治疗、管理等服务。 上海市也从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 并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 截至2015年底, 签约的常住居民已达到1027.3万人。

走进 “家庭医生” 时代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以及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的就诊模式, 已经展现出诸多的优势。 它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无疑是一剂对症良方。

“现阶段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 就是实行分级诊疗。”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梁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老百姓一般无法清楚判断病症的轻重缓急, 无论大病小病,都想直接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找最好的大夫,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又使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而由签约的社区家庭医生先进行筛诊, 如果病人需要转诊, 可以通过快速通道送往最对口的大型医院进行诊治, 这样既大大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 又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专家建议, 用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家庭医生制度改革是个基本思路。 这样做能更加合理地使用医保经费, 提高医保基金绩效水平。 因此, 是一项双赢、联动的改革。 它可以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 将医疗重心回归社区基层,实现有序就医、分级诊疗,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的目的, 最终提高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

“这两年一直没犯高血压的毛病, 多亏了社区的家庭医生。”2013年底,家住西安市碑林区东窑坊社区的王寿宽因高血压住院治疗。2014年初, 王寿宽所在的社区首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王寿宽成为第一批 “吃螃蟹的人”。

“以前吃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一次10毫克, 后来家庭医生根据我的情况, 将药量调整到了一次5毫克, 现在血压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 除了调整用药, 家庭医生还为王寿宽全家建立了健康档案。“现在是一人签约, 全家获益。” 王寿宽说, “自从有了家庭医生, 全家就像有了健康顾问。 不单是我, 以前小孙子有点不舒服就得去大医院, 连排队再检查,一趟下来, 没病也得折腾出病来, 现在只要在家门口, 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诊断,心里踏实多了。”

随着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广泛开展, 越来越多像王寿宽一样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便捷的健康服务。据记者了解, 仅在西安一地, 截至2015年底,就已有超过250万人签约。

待遇较低不愿来居民需要却“无将可派”

好事多磨。 作为利民、惠民的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过程中总是遇到一些沟沟坎坎。

“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生不够。” 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文晶告诉记者, 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因 “没人愿来” 而 “无将可派” 的尴尬。

记者了解到, 相较于其他大医院医生坐等患者上门, 家庭医生更多地需要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有人说像个 “走街郎中”。工作环境的不同, 难免让部分医生产生心理落差。

“收入低也是招不到家庭医生的一大原因。”徐文晶说, 在他们服务中心, 一名全科医生的年收入只有不到5万元,和其他医院的医生相比, 最多时能有数倍的收入差距。

解决家庭医生来源问题, 重要的还是提高待遇。 对此, 梁鸿建议, 首先要构建合理的补偿激励机制, 可以按签约人头的多少, 由医保来支付服务费, 逐步形成与签约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使家庭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其次, 打通家庭医生的晋升通道也势在必行。 不同于一般医院医生晋升职称时需要考核发表的论文, 家庭医生更应该注重其连续签约量, 连续签约量高,说明家庭医生的医术高明、医德可靠,服务被群众认可。 另外, 在晋升职称和评奖推优时, 在名额上应该适当向家庭医生倾斜。

没有金字招牌难获居民认同

在一部分人心中, 背后少了 “三甲医院” 这块金字招牌, 家庭医生从医时就显得有些 “底气不足”。

“给些健康建议可以, 真有病了还是去大医院看踏实, 万一耽误了病情, 可没有后悔药吃。”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道的黄君兰 (化名) 告诉记者,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她总是有些不放心。

家庭医生遭遇信任危机, 早有先例。以北京市为例, 虽然2010年就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 计划到2012年普及, 但是直到如今, 依旧是 “只闻暖风驰, 未到花开时”。

家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根据2011年7月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规定, 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将逐步规范为 “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 (含中医学) 本科教育, 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8年才能 “出徒”。 可见家庭医生也是标准的科班出身,受教育水平并不差。

“没有达到人们信任的预期, 也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软肋。” 梁鸿认为, 家庭医生不同于医院坐诊医生,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托社区基础公共卫生服务设施, 为家庭、个人提供连续、固定的服务, 这就要求家庭医生和其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家庭医生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特别是签约后, 能保证提供绿色转诊等各项到位服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之成为患者生活中最信任的人之一。

此外, 家庭医生还需走职业化道路,开展诸如家庭医生资格认证、定期职业培训和考核等。 另外, 针对家庭医生工作特点, 提供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指导、定期医疗或教学查房、专业咨询、特殊检查资料的研读等一系列业务支持。

推荐第9篇: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作文课难在何处 通钢二中

庄银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出可以说是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了。为什么当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是,我们孩子的作文却是越来越难了呢?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的开展为何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苦恼。有的在感慨:语文难教,尤其难在作文!有的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写作水平越来越差!有的在惶恐:作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有的在呐喊:谁来救救语文教师!„„

作文教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主要出在我们教师自己!换言之,我们的情感态度、写作水平、教学方法决定着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不喜欢写作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事情。于是教师怨声迭起: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你叫我们怎么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是学习中的三个渐变过程。学生喜不喜欢写作,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兴趣问题,首先源自学生对作文的“知”与“不知”。照理,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应该对作文的行文技巧有所了解,可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初中生对作文技巧一窍不通。平时作文大都是稀里糊涂、无可奈何地去写,心里既没有什么优劣标准,也不期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好评。学生在如此的心境中作文,其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对写作的喜好又如何呢?教师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它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真正喜欢写作的教师不过四分之一,75%以上的教师不喜欢写作或写作兴趣一般。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是一种必然的因果。由此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本身不喜欢写作,又怎么能教出喜欢写作的学生?

教师不擅长写作

能者方可为师,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即便教师对写作没有特别的兴趣,但若勤于此道,擅长写作,依然可以引领学生艺海拾贝。令人遗憾的是,对自己的写作水平颇有自信、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较好的教师仅有10%。事实也正是如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擅长写作,能自觉练笔且小有成就的教师可谓少之又少。

语文教师不喜欢写作,也不擅长写作,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想想其它学科的教师,音乐教师不会唱歌?美术教师不会画画?体育教师不会打球?这可能吗?语文教师自身不擅长写作,却煞有介事地在教学生如何写作,这种纸上谈兵、岸上学游、自欺欺人的作文教学,不显得有点滑稽吗?说得轻松些是滑稽,说得严重些,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对此我们不能不感慨:以己之昏昏,又岂能让人昭昭?

强不知以为知,这是作文教学最大的败笔!

教师不会教写作

一、教学目标过高

如果要问教师,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一千个教师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至于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很多教师并不清楚。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究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四个字:“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也不知为什么,“文从字顺”这个原本并不算太高的作文教学目标,到了语文教师那里却演变成了种种近于苛刻的要求,分解出一个个难以企及的目标。什么选材新颖、立意深远、结构精巧,什么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音绕梁,什么描写形象生动、刻画细腻传神,什么以情写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试想,这样的要求,初中生能做到吗?别说初中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明知学生无法做到,我们干嘛还给学生定那么多、那么高的目标呢?难怪学生越写越不会写作文,越写越怕写作文。

也许有的教师会不以为然,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中考竞争那么激烈,单要求学生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

不错,中考竞争是很激烈,中考作文会同时考虑到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就不难发现,其实中考作文的最高要求也不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能真正做到“文从字顺”,已经属于上乘文章了。

语文教师人为地拔高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这不仅使教师、学生几乎永远享受不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也使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茫然而不知所措。

二、教学内容杂乱 “学习之法,在于循序渐进。”写作也不例外。

可我们的作文教学情形是怎样的呢?用“东一榔头西一镐子”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教师跟着本不科学的教材训练体系,要求学生一会写人、一会写事、一会写景;写人的方法还没掌握,又转到了写景;记叙文还没写好,又转到了议论文。一篇文章从审题到拟题,从开头到结尾,从过渡到照应,从题记到后记;从记叙、议论到描写、抒情;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从情节形象到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而且,每一项都提出了诸多的要求,若干的示例,本指望学生能学得会、用得上,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

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错乱,既源于教材编排的杂乱无序,也源于教师心中没底。

我感觉,初中作文教学好像是在打“迷踪拳”,打来打去,结果,教师、学生都一同进入“迷宫”。

语文教师得向体育教师学习。体育课,一是有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每个学期、每个阶段都有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训练内容;二是每项训练都有可检测的目标,训练效果如何,教师、学生都很清楚,某一项不达标可以及时强化训练。这些,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无法比拟的。

三、教学方法独断

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位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收效呢?不说,教师们自然也心知肚明。

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

作文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欲望、提出写作要求。可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完成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只有硬性要求,至于学生愿不愿写、会不会写却很少在意。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作文指导是失败的。

作文批改是教师耗时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收效最低的一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极大的反差呢?我们不妨回放一下作文批改的实况:

一、大权独揽。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批改作文,很少把批改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可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这种独断专权式的批改。

二、不容置辩。教师的批改如同皇上的圣旨,无论褒贬,一旦下来,学生只能“谢主龙恩”。

三、惜墨如金。很多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都写得太简单、太笼统、太抽象,如“不具体”、“不生动”、“不真实”、“不恰当”、“跑题了”、“太平淡”等等,至于怎样才具体、怎样才生动、怎么才不跑题,学生不得而知。更有甚者,教师的评语只有一个分数或一个“阅”字。

四、求全责备。每次作文都对学生提出许许多多与当次作文训练重点有关或无关的要求,这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通病,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无所适从。我曾经跟语文教师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这次作文训练的是如何写人,学生只要把人物的特征写出来了,哪怕还有错别字、错病句,你也不妨给他满分。可没有教师敢这样做。

作文讲评,应该是最精彩、最能触动学生也最受学生欢迎的。可调查结果显示,依然有近60%的学生觉得作文讲评对自己触动不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太霸道,几乎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教师在自弹自唱、自讲自评,就连学生优秀习作的朗读也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殊不知学生真正喜欢完全由教师讲评的只有22%,近80%的学生喜欢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讲评。

也许我的一些观点有些偏激、一些言词过于尖锐,但我的用心绝非有意贬损我们原本当之不易的语文教师,提出是为了引起注意。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共同探讨初中作文到底应该怎么教。

推荐第10篇:让孩子作文不再难

让孩子作文不再难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知从何说起,从哪写起。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学生或者把各种作文选作为他们取材的仓库,编造一些诸如让座、帮别人推车等并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者从早上起床写到晚上睡觉,东一言,西一语,不知到底写的是什么事;或者凑合八九行、一二百字,由教师评改。这都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我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体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很明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渗透写作教学,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能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从写作角度来讲,还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或写作训练材料。因此,教师要在透彻理解教材基础上,合理地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潜在的力量,它本身不是具体的写作技术或技巧,也不是材料或构思,而是一种对事物的爱好并引起注意的心理现象。兴趣是推动人们学习或工作的内动力,而三年级的学生有些兴趣是朦胧的,因此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具有易迁移的特征,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进行正确迁移。

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内容篇幅增长,好词佳句特别多。在语文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描写大自然的句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文章好在哪里,有的吧学生说:“我感觉描写大豆和高粱的句子很美,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还有的孩子说:“流云也很美,它们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学生都能通过好词好句把文章好在哪里说出来。我想,在他们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让人们乐于读,读了印象深刻。如还是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

①小河的水非常的清。

②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①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②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学生通过比较,一致认为每组的第二个句子写得更形象、更具体。这时,我提出:“在写作文时,我们也应该写这样形象、具体的句子。这样优美的句子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打动读者。”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积累语言。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如《庐山的云雾》把天空中的流云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颜色、形状去写云,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在学会了写云的同时还积累了“银灰”、“血红”等描写颜色的生动词语。课后我叫学生以“美丽的云”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写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写作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在写法上有一定的特色,是学生很好的范例。 例如,对于写人的作文,多数学生只是把事例泛泛的叙述,不会抓住细节进行具体的描写,致使人物特点不鲜明,文章内容展不开。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力求通过相关文体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感悟。第六册中《花瓣飘香》是抓住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反复朗读、分析、琢磨,感悟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抓住语言的描写是很重要的。而后,让学生说说还学过哪些写人的课文?学生马上想起《军神》一课。这篇课文又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军神》一课,文章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语言,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会自然联想到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刘伯承那钢铁一般的意志。进而老师再告诉学生文章运用的是侧面描写,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写人文体的认识。这样经常将同类课文前后结合,进行比较,既抓住了阅读的训练点,又使学生在写作上进一步明朗写人的方法。再将课上所悟进行拓展,让学生找一找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读一读,从而与自己平时的作文相比较,找出差距。

再如《赶海》这篇课文,以歌曲开头,结构上自然引起下文,又以歌词结尾,呼应开头,结构圆合谨然,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结合这个典型,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体会它们对增强课文表达力、感染力的作用,学习到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要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庐山的云雾》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说话,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比喻句,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和怎样打比方。

除此之外,立意,选材,顺序„„都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如《孙中山破陋习》一课第一节中写姐姐很能干,它是这样写的“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洋洋活儿都干。”我们可以让学生仿说一段话,把一个人的一种爱好或特点说清楚,说具体。

① 小英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______,她都_______。

② 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是____,我都_________。

③ 语文老师的知识非常丰富,。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清晰了,语言丰富了,写的句子也具体了,这为习作作好了铺垫。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如《北大荒的秋天》描写原野时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写出原野的特点是热闹非凡,然后从大豆、高粱、榛树几个方面来具体写出这里的热闹。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②课间十分钟真是热闹非凡。

再如《庐山的云雾》

二、三自然段之间是并列结构段,它从个不同方面写了庐山的美景。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如在学习《第八次》时,文中有段描写蜘蛛七次织网的话,前两次描写较为具体,后面几次用“就这样„„一连„„都”的好句式一笔带过,这就叫有详有略。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如果要叙述相同内容时,可详细描写一到两次,其余可用这个句式概括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投篮”、“学骑车”等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进行仿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既加深了阅读教学中的理解,又加强了运用,使作文训练真正落实在了平时。那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问题,必然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11篇:难 忘 的 事(五年级作文)

难 忘 的 事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立65周年了,发生在我们身边利民富民的好事也逐渐多了起来,例如农民免除农业税,学生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等等,尤其让我难忘的还是帮助人民看病就医的新农合报帐制度。

以前许多人生了病都不敢上医院去救治,无数的家庭因为疾病变得非常贫穷了,自从国家推行了新农合报帐制度,让许多百姓可以有钱去医院看病了,我的奶奶得了重大疾病,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进行治疗,这要是在以前是件非常为难的事,可是自从有了新农合报帐制度,每年都可以报销一大笔医药费,家里人也不用为医药费而发愁了,奶奶也有了战胜病魔的希望了。

现在六十岁的老人国家每月都发60元的生活费了,我相信有了强大富强的祖国,人们的福利也会越来越好,那些令人难忘的好事也会越来越多。

第12篇: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难

苏州市2012届高三期末考试作文《难》

一.审题

1.只能能写成“难(nán)”,不能写成“难(nàn)”。

2.主要理解为名词与形容词。

一是名词,困难、难处、难度之“难”;要写什么样的“难”;写清如何面对/度过这样的“难”。 二是形容词,艰难、为难之“难”;要弄清谁“难”,为何而“难”,如何解决“难”。

3.审提示语

(1)做起来费事的——指向做的过程、难易程度

(2)使人感到困难——指向人的心理感受、体验

(3)不容易;不大可能——指向事情结果

(4)与“难(nán)”相关词语很多,但不等于文章的中心。全文如果偷换概念,缩小或者扩大概念外延,只是围绕“难听、难为情”“难免、难保、难怪、难道”等展开,判为离题。不超过42分。

二.选材立意

1.名词之“难”:

可写个人磨难挫折经历,也可写名人战胜人生灾难的故事。既可以是肉体之难,也可以是精神之难。可写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失败、一个失误、一段经历,也可写一位名人的精神苦旅,如史铁生、苏东坡,海伦凯勒等。如面对民生艰难,总理难眠。鲁迅说:中国是个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端端正正做人尤其难。

还可以抓住百姓民生之难,民生之本,群众行路难、看病难、就业难、食品安全难、增收难、住房难、反腐难、公平教育难等等。

还可以抓住国家民族之难,写中华民族如何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如近代百年屈辱,十年*,奥运圣火受阻挠,汶川地震。

还可抓住社会之难,写如何面对现实,积极自救。如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危机,三鹿毒奶粉引发的商品信任危机。

2.形容词之“难”:

可写个人感到困难为难难为情的一件事,也可写古人为难犹豫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怀古伤时之情。令人为难的可以是一件事,一段情,一个人。如“爱一个人好难”、“忘记一个人好难”、“放弃一个梦想很难”等等。也可写别人或国家民族社会在艰难泥泞中跋涉中的难处,表达理解、感恩、乐观、豁达、振奋之情。

3.看似普通的题目,要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还是有困难的。也就是说,“难题实难”。当今学生大多处在家长的“呵护”、学校的“保护”之下成长,他们对于艰难生活的体验是不够不广不深的,因此,大多数考生会只从学业上的“难题”来写,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写一点生活中的“困难”,难以写得新颖而深刻。选择什么“难”来写,反映什么人生或社会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人生的“关注度”,对社会的“关注面”,即对生活体验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

4.写记叙文可以以具体的难事、难的心理为线索,完整记叙自己的经历或者片段连缀,采用夹叙夹议或文末点睛的方式,充分展示自己在遇到难题时的感受、对待难题的态度、解决难题的过程或无法解决的思索。当然,如果采用纯粹的议论文来写,应该注意从难题存在的普遍性、难题对人生社会的意义、发现并解决难题的价值等方面去谈论。

5.品评历史、文化上的各种“难”,也是得高分的奥秘。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历史、文化,通过历史人物、事件、人类的熟悉发展、情感的挫折变化等等来感悟“难”,优秀的文化作文,依然可以得高分,当然套作的伪文化作文依然不可能得高分。这实际上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教材、课外读物、影视都是我们作文的素材,只要写得恰如其分,依然可以得高分。

6.抓住主题,敷衍开去。我们在构思“难”这篇文章时,可以像天女散花一样,抓住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比如有的考生从自然的难联想到社会的难、人类的难;由历史上的难联想到现实的难,由一花一木的难联想到精神的难,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 1

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 玉之声 ”。

7.注意点

(1)走出“小我”难题的怪圈。写“我”在学习上、生活中、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何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战胜了这些难题。立意肤浅,走不出“小我”这个怪圈,把“难”引申为人的发展的难,社会发展的难,国家民族前进中的难,品评历史文化上的各种难。

(2)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单纯罗列了一些“难“的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说有个考生,他就通过危地马拉的黑洞事件、英国石油公司海上漏油事件,分析出了由于人的永无止境的贪欲,才是制造这些恶性事件的根源,因此,要制止这些悲剧的重演,只有加强人的教育和修养,提高人性,遏制贪欲,才能拯救社会。这样的分析论证就很有说服力。

(3)化抽象为具体。“难题”,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命题,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或者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入手,把抽象的“难题”细化、具体化。

三.优秀作文

当粉丝们竞相表达对“美少年”的顶礼膜拜,当拥趸们竞相奉献对“娘娘腔”的偏爱,当软弱成为一种时尚,当苟且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变得脆弱不堪。【点评:一组深刻精警的排比句,有一种批驳的力量。】如何找回青年的激情,青年的霸气,青年的壮志,成了一道难题。

三十年前,北岛代表当时的青年喊出了“我不相信”,是信念坍塌后集体怀疑中的呐喊;十二年前,一本畅销书说:“中国可以说不!”代表了当时愤青的怒吼。而现在,面对这个纷纭变化的世界,青年们只会在网上冒一句:我被你雷倒。【点评:总结得非常深刻,历史的纵深很广。】

是的,找回青年的激情已经成为难题。【点评:第一个分论点。】

我们沉迷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中,作为花朵,我们害怕凋零,所以不能开放;作为矿石,我们害怕锻炼,所以不能成为钢;作为种子,我们害怕被埋没,所以不能发芽。【点评:这组精彩的句子值得击节赞赏!】我们在“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的园中游戏、游玩。少年强则中国强!可这般无激情的青年怎样面对一个崛起中的中国

是的,找回青年的霸气已成难题。【点评:第二个分论点。】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豪气在哪儿?“江山也要伟人扶”的自信在哪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志气在哪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霸气在哪里?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在哪里?不再需要“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的安静了,我们需要有豪气、有霸气的青年迎接飞速发展的中国。

是的,找回青年的壮志已成为难题。【点评:第三个分论点。】

我们还在“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柔媚中滚打摸爬,我们的非主流的自拍,我们的哈韩装,我们的爆炸头,我们的黑眼圈„„才站在时代的舞台,聚光灯已锁定了我们太多的负面新闻。难道这只是青春的流感?不!我们已病得太重,我们要呼唤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热血青年。【点评:在每个分论点提出之后,都借助精当恰切的诗词引用,通过鲜明的对比,指出当代青年人堪忧的精神状态,态度鲜明,论证有力。】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怎样才能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壮志与豪气!青年们,看一看“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学一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一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悟一悟“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点评:文章没有止步于一味的抨击和批判,而是给出了出路和办法。】

温总理说:“吾身虽瘦,必肥天下。”这是一位年过花甲老人的壮志。面对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话,我们难道不羞愧吗?为了让这道难题得到重视,在《敬告青年》发表后的一百周年,我要写下:激情的而非平淡的、雄壮的而非婉约的、热烈的而非柔情的、自信的而非懦弱的青年们,要记住这一难题,要摆脱这一难题,呐喊出:

在死亡到来之前,让生命与日争辉!【点评:结尾充满激崎,令人热血沸腾。】

【点评】1.振聋发聩的宏论。从这篇文章针对当今青年精神上的委靡不抓,沉迷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只关心个人的幸福,漠视国家民族的发展、大声疾呼,充满血性的阳刚之气。

2.针砭时弊的激情。整篇文章,采取排比段的写法,如黄河九曲,奔腾而来,充满了生命的激情。

中国的小学结束了。

在2011年12月21日的时候,这句话伴随着一位老人的与世长辞,在苏州最先传开。

小学是指中国国学的基础——文字学与训诂学,而这位老人,是曾被称为“千里驹”的章太炎大师的关门弟子——朱季海。

与很多老人的同辈——鲁迅、陈寅恪等人相比,老人的名字实在是湮没在人海里,太默默无闻了。老人每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带着一只可能已满是茶渍的水杯,倒双塔公园去晒太阳、补眠。我相信每个生活在苏州的人都应该去过双塔,可又有谁注意到一个坐在一边双眼微眯的老人,正是一位真正的、不同于电视上到处炒来炒去的国学大师呢?

老人生活的艰难可能要从他与一位长官的对抗说起。老人曾在南京国史馆就职,长官嫌老人“目无长官”,而那时还年轻的朱季海先生一句“目无长官”,丢掉了一份工作,这真是中国士人特有的风骨。可自那以后,老人就未有过什么正职,他也不愿意有什么正职,他需要的只是时间,在他堆满藏书的楼阁上去研究学术的时间,可是这样的老人成为了家中的负担,没有工作,没有钱,那么吃什么?

生活艰难困苦,甚至是连报纸和书都买不起了。而家人的不理解,更使老人的生活难上加难。老人曾写了一手好字,可现在他却不写了,老人曾经手折断过,没钱医治,留下了后遗症,他甚至是穷得连棉裤都当掉了。

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在当今所谓的“国学家”横行的时候,竟让这么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师生活得如此艰难,而我们的政府竟也“贫穷”至此,只给这位国宝级的老人发四百块钱让他挣扎度日。

12月21日,在阵阵萧瑟的冬风中,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他带走的是中国的小学,带走了一个时代,而他艰苦的一生也终于结束了。老人生前说过,现在总说要回到传统,传统本是要向前传的,又怎么回去呢?

而老人睿智的双眸已无法再睁开。《楚辞解故》却永远被奉为学术界的天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隅。老人的一生是难的,是穷困潦倒的难,可这不也在向我们诉说,我们现在回到传统之难么?

要唤起国民对国学的关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电视上网络上随便宣传两句的事,百家讲坛代表了国学吗?它只是引领你去看我们还有国学这样东西。小学是国学的基础,你连古人写的字读什么,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又何谈什么国学呢?可如此地关注国学了,又为何让这样一位大师艰难至死呢?

真是难。在这样一个追名逐利、浮躁混乱的时代,要静下心来回归传统,真是难上加难。可我总希望中国的小学不要结束,2012并不是真的世界毁灭,我们身后,还有千万代的中国人,正如朱季海老先生的话,传统是要向前传的。即使难于上青天,也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唉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闷葫芦甲轻微地摇晃。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

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不是没有人背地里说些闲话的,仿佛当初的欣羡如今一股脑儿变作了毫无道理的轻蔑。除了闲言碎语,舅爷爷的生活也很有宽裕,几十年在外,一切都得重头开始。可他并未抱怨过一声“难”,也不接受任何人的援助,用着在大西北自学的中医,他在医院谋了一份工作,即使上班的路程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他也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总爱给我们讲述在大西北的见闻,善于“引经据典”的舅爷爷能将简单的故事润色成一波三拍的传奇。待到众人听得吹嘘不已,正神游其中的时候,他便猛得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已然稀疏的牙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忽视了漫天的黄沙,忘记了干裂的土壤,也没能在难以下咽的干菜的体味到某种艰难和辛酸。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那种编造般的快意潇洒后到底是怎样的“不难”。

每当这个时候,舅婆婆总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用她带头西北腔的尖细嗓音打断他的侃侃而谈,再讥讽上两句,也不忘送上个白眼。她总爱抱怨舅爷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也对他所谓“读书无难事”的理论嗤之以鼻,却放任他将屋子堆满了书和工具,时不时还会帮忙整理。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沉默。闪烁的沾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喋喋不休难以停息,也再不复以前的妙语联珠了。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也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看望他告辞的时候,他依旧告诉我:“要读书啊!没什么是难过去的。”说着,眼里有泪花闪动。

敢问路在何方?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它不仅道出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艰难,也表达了无数人在人生旅途中共同的迷惘。

而这个对于未来的困惑的答案已经给出:路在脚下。

毋庸置疑,西行取经的路是艰难的,且不说那预先设好的九九八十一个难关,单是大唐与天竺的距离,也不是一个和尚轻易可以完成的。顺理成章的,唐僧有了三个徒弟,一路护送他西行。然而路途仍然坎坷,八戒、沙僧就被抓了许多回,孙悟空也难免自身难保,时常要请些神仙菩萨来帮忙才能脱身,继续向前。

而事实上唐僧本可以留在大唐,他仍可以做一个受人崇敬的高僧,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西行取经。那十万八千里的路,对孙悟空来说不过是一个筋斗的距离,但他们仍一步一步用脚走过,这里面固然有菩萨的要求,可这又何尝不是他对自我的锤炼呢?

是的,求难是一条比难本身更难的路,但一个人的提高与完善,往往是在求难的过程中完成的。当有容易的方法摆在面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选取困难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需要的不仅是自信、勇气,更需要的是一种抛弃旧我,重塑新我的“扬弃”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

而经历过这样主动磨砺自我的艰难的,才是真正的百炼所成之钢。

所以《西游记》的结局是这样的令人欣慰,有志者事竟成,这并非安慰失败的话语,而更是鼓励奋进者的箴言。

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曲折的山路,同样也会经历宽阔的坦途。当你在享受安逸的生活时,是否能想起自我磨砺,是否能用“求难”的精神来完善自己?我想,人的一生,应当是充满各种色彩的,何不选择一条更难的路挑战自我,去看看更多的风景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需要磨砺自我,才会有所成就。

而“求难”,是成功的开始。

不要畏惧,从自己开始,走“求难”之路,塑造自我。

第13篇:突破小学生作文难的瓶颈

(首页)

2010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年会参评论文

学科:语文

编号:29-B

题目:突破小学生作文难的瓶颈

内容提要:

作文难是目前摆在小学生面前一个普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要就是解决写

作材料的问题。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题材;其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从书本中获取材料。

主 题 词:突破作文瓶颈

作者单位:史家营中心小学作者姓名:张进忠

邮编:102461

联系电话单位:

手机:13716080658

是否同意转载或引用:是(v) 否()

诚信承诺:此论文(为本人撰写,非网上下载、抄袭、拼凑

或重复参评 通讯地址:房山区史家营中心小学

(第一页)

2010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年会参评论文

学科:语文

编号:29-B

题目:突破小学生作文难的瓶颈

内容提要:

作文难是目前摆在小学生面前一个普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要就是解决写

作材料的问题。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题材;其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从书本中获取材料。

主 题 词:突破作文瓶颈

突破小学生作文难的瓶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今后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然而作文又恰恰是小学生最头痛的事,面对题目无话可写。有的学生还编了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我就烦。”这确实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呢?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材料,即没有写作的内容。材料是指为某一写作目的,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依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米,巧妇也做不出饭来。同样道理,没有材料,再有天才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学生记忆的仓库里没有关于写作这方面的知识,看到题目自然也就写不出来了。可见材料对作文有多么重要。

材料对于写作来说如此重要,它从何而来呢?

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也就是说文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生活是文章的范本、源泉。

但生活本身并不就是文章,文章是由人写出来的,是作者对生活进行了解观察、分析、选择、加工之后创造出来的。没有人,具体说是没有人脑的加工作用,就不会有文章,文章是生活现象经过人的大脑加工之后的产品。

如何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呢?

从生活中获取材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契诃夫告诫青年作家说:“„„您得把您的善意的眼睛转移到朴素而健康的生活上来,在我们周围这种生活真是太多了。你一睁开眼睛,这种生活的气息,马上就会扑到您脸上来了,观察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观察是思维的感知阶段,是发展智力的第一步。学生的生活

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只有凭借细致的观察,周密的思考,才能领略其中的美妙。生活中许多有意义、有趣味、引人深思的事,往往是些细微的‘小事’,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不善于观察,自然会认为大事碰不上,小事没意思。”

在观察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感受能力强,学生观察的收获就丰富、深刻。只是观察而不加以深刻的感受,犹如沙土上的记录,已经过观察又经过感受的材料,则像石头上的雕刻。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

另外,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联想培养想象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事物的特点。能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对事物感知,认识就能够深入。想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以推动学生感受外界的事物,得到美好的感受,以达到观察的最佳效果。

如:在十月的某一天,我带领学生去即将收获的田野去观察,我让他们好好观赏一番。刚一到田野,学生们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欢呼着,跳跃着,看来都被这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了。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注意眼睛所看到的有哪些,你最喜欢的有哪些,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我们回到学校,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写出来。大部分学生都写到了玉米、高粱、柿子,写的景物相同,但效果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请看下面两个同学所写的。

之一:

景物写的内容

1 玉米田野的玉米都熟了,在等着农民来收

2 高粱田野的高粱长得不错

3 柿子柿树上的柿子又红又大

之二:

景物写的内容

1 玉米玉米弟弟吃的太胖了,把衣服都撑破了

2 高粱高粱妹妹见来了这么多人羞得脸都红了

3 柿子柿树上挂满了一盏盏小红灯笼

前面一个学生和后面一个学生抓的几种事物是相同的,但表达出来的却有很大差别。这就说明他们的感受程度都不相同,前者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后者则更深入一层,影响他们感受程度的则是他们想象能力的水平。我们从两个学

生写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后一个学生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的这次观察是成功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为今后写秋景准备了很好的材料。所以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影响观察的两个因素。

对于观察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的面要广。不要局限在学校或是家庭,应把眼光放远放亮,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再有,不要把注意力单单集中在那些耸人听闻的、轰动一时的、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上去,要注意那些“惯见的平凡事物”,如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物件或者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等。作家杨朔曾说过:“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这些人整天在你身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惯了,你也许会觉得没什么,要知道,就是这些身边的人,在写作时,常常会给我们最大的帮助。”

广泛的阅读,从书本中获取材料。

人作为形体不能上下五千年,难以纵横八万里,不能事事亲历亲知,更多的是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最大的源泉在于书本,许多写材料都是从书中搜集,储存起来的。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从书上积累材料,写作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阅读需注意广泛性。就是说阅读的范围要广,小学阅读不能只局限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自己购买一些适合儿童看的童话、故事、小说、作文选等书,学校儿童文库中的书都是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读物,应该认真的读一读。但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一看而过,看一看人家文章哪写得好,怎样写的;一些不认得的字要查字典,弄清楚意思;一些好的描写,好的词句要反复读,最好是背诵下来。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曾讲到:“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另外,阅读还要注意选择性,即有选择的去看适合自己的读物,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些深奥的难以理解的书是无法看懂的,如哲学方面的书或者是一些世界文学名著等,再有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不能去看,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较低,教师家长一定要替学生严格把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从书本中获取材料,主要是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记忆书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提高写作能力,还

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写读书笔记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摘要法

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要边读边记,读后,把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写在笔记本上,这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果文章很长,内容比较丰富,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出来,列成一个提纲,这样不但能记住内容,还能理清文章的思路,为今后自己写作积累材料。

摘抄法

看书的时候,把一些优美的词句,有意义的句子,精辟的片段,以及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便于以后随时阅读。

写心得体会

看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的收获感受写下来,这就是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受到更大的教育。

写心得体会一般先看了一本什么书或者一篇什么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再写出最使自己感动的情节,或记忆最深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好书是良师益友,希望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同时,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

总之,要解决没的可写这个问题,就要在平时多积累材料,丰富充实自己的记忆仓库。

第14篇:大学生就业难的英语作文

Nowadays,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f a problem.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bout 30% of graduate students can\'t find a job after graduation.These college student who cannot find jobs are at their worst.Why college graduates have difficulty finding jobs? Why is it a big problem that puzzled people for years?

The reason for it is various.The main reason has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ly, the number of the college student is increas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se years.In addi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il to adapt their cour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econdly, It\'s easy for some students to find work.But the fact is that some students don\'t want to do the job, they except to find a work with a higher salary.In addition, some graduates did not work hard in college, so they are not competent for jobs they want.

Last but not least, some college students cannot come to terms with themselves and with the world around them.They pursue too high goals and are too particular about such factors as working conditions, salary, and so on.Therefore, they are reluctant to accept the job when they are offered to them.

How can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 In my opinion, students who are in colleges must work harder than before to keep their competitiven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ind a suitable job.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xpand employment.I do believe that this problem will be resolved soon.

第15篇:小学作文:难搞的爸爸

难搞的爸爸

为了孩子,他天真得可以“放弃”自己的工作;为了游戏,他简直把孩子吃饭的事都抛在了脑后。哎,这就是我难搞的爸爸。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港城实验小学表演兔子舞,一回家我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爸爸欣喜若狂。当天晚上,奶奶告诉我:“爸爸明天不去工作,要陪你去跳什么兔子舞?”我一听心想,不行,爸爸得赚钱养家糊口,不能为了这一次跳兔子舞耽搁了赚钱的机会。我立马去找爸爸,我跑得气喘吁吁的,跟爸爸说:“老爸,你……你明天去上班,别为了我的事而耽误了工作。”爸爸满脸疑惑说:“铭铭怎么啦?明天你去参加活动,机会难得,做爸爸的去关心关心,不是应该的吗?”想想也是,爸爸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吗?

我的妈妈对爸爸的管理还是挺“严格”的,只要有挣钱的机会,她从不轻言放弃,我的爸爸在她的督促之下,也难得空闲。一个双休日,爸爸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休息的机会,吃完早饭就坐到电脑桌前,一心扑在电脑上。人家已开始做午饭了,可爸爸却只字不提做饭的事。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便开玩笑地说:“爸爸,你做饭给我吃,我答应你个条件,怎样?”没想到,爸爸不吃这套。我眉头一皱,又说:“爸爸,那我帮你捶背,你做饭?”爸爸不理不睬地继续玩斗地主。哎!我要变成“饿死鬼”了,奶奶和妈妈又不在家,爸爸又不做饭。我硬着头皮,再次对爸爸说:“爸爸,要不我教你一个游戏,好吗?”爸爸向我看了看说:“你会教我玩另一个游戏吗?”我想,这下机会可来了。我清了清嗓子说:“那你先做饭,我再教你。”没想到爸爸竟被我蒙住

了,并立刻去厨房做饭了。爸爸真是个游戏迷,我最后还是没教他,因为我压根儿就不会玩游戏。

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他虽然很难搞,但他对家庭尽心尽力,让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乐。

第16篇:如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学生起步作文的难题

广西来宾市象州中心校刘巧萍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目前写作能力相对低下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孩子害怕写作文成了家长、老师心中永远的痛。学生则是谈“作”色变。

造成学生厌倦、害怕写作的原因很多,而孩子刚刚接触作文开始,就出现明显的差异,这应该是不正常的。写作作为一种技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的,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则要求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周密的训练过程。而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从培养自信开始,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出现分化,让孩子爱上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为大面积地提高写作质量奠定基础。

从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的方法:

一、让学生博览群书。

孩子们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引导他们博览群书,能让它成为快乐的源头。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极少部分能为学生亲身经历外,对生活的认识还得靠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和交际。同时,通过这些阅读和交际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我们从许多优秀的作品的阅读中,能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写作技巧上的借鉴。引导学生看《小学生习作》《童话故事》等书籍,让他们互相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自己看的好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这样大量的阅读和交流,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人和事。读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会在长期的大量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妙,在体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这样学生再写作文,便不会觉得“头脑空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让他们激溅出更美的浪花。

二、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3.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广阔无垠,丰富无比的。生活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应要从观察开始。在生活的每一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如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小狗……等等。学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观察着,可这些印象他们可能很容易就遗忘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或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事,引导他们思考、观察。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我便从学生最熟悉的老师—我开始入手,让他们观察我的衣着,我的长相,并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去说、由于学生每天都接触老师,所以很快就能抓住了老师的特点。接下来我又发给他们小镜子,让他们观察自己,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人物特点。最后给自己“画相”。待老师把作文读出来后,如果大家能根据特点猜出这个人,说明这个同学画自己画的相成功了,老师给予鼓励。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印象,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引导学生有意的观察,观察教室、观察水果、落日……既然落日让学生们觉得很美,那我们就领学生们去观察、体会落日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细细观察中品味夕阳落日的摄人心魄。秋天是美丽、迷人、丰收的季节,还让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山间,走进农家,去观察秋,去体会秋,去领悟秋……这样的有意观察,学生再写作文时便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他们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他们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在生活的海洋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地观察这些素材,会让他们的作文因生活而闪亮,写作文再也不是头疼的事,而是快乐的,有意义的事了。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让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美丽的翅膀,他们可以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这时候的作文是让他们觉得快乐的,他们可以让这股快乐之水流得更多,更欢。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的结局,可以让他们改变文章中人物的名称、叙述顺序,可以让他们看图作文.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还告诉学生,不仅写自己看到的,还可以想到的.比如:在写同学的时候,大家知道说“他的头圆圆的”“他的眼睛滴溜溜地转”我接着问:”你看到他的头你想到什么呢?看到她的眼睛你又想到什么呢?”大家发言很踊跃,有的说头像大西瓜,像大皮球……眼睛像两颗黑葡萄,像珍

珠……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还叫学生续编故事,或是书本的故事,或是老师出的一个只讲了一节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想象确立关系,把故事编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五、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让学生在精彩的文章中感受快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比如在教学生写人物外貌的时候,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和想到的写下来,老师讲评时告诉学生,你们能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很好,但是,如果语言再美一点是不是很好呢?我先给他们引路,在“它的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黑葡萄”变成“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两颗黑葡萄”让学生比较一下,学生觉得这样写很生动,我便抄写了好多写人外貌的词语给学生背诵。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六、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展开写作的翅膀。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舒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

七、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八、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

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九、激励评价,作文有快乐。

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本着让作文充满快乐,使学生愿意写乐意写的原则,抓住重点,不要去找枝枝节节的问题,要抓住作文训练中,全班学生共同的、主要的问题来讲评。讲评时要做到:少讲多听,少讲多练,少批评多鼓励,多批少改(重在点拨)。尤其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应该找机会适当地当众地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事,感到快乐的事,不要过多地去批评,去挑毛病,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激励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读读学生的文章,也可以把文章通过红领巾广播播出,也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刊出,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感到写作文是件快乐的事。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自然就不会怕写作文了。

第17篇: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难问题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难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的作文总在低效的环境中徘徊,小学生学习母语,不但没有能很好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反而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多数学生是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们看到作文题目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如果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有的也怕教作文,能讲授写作知识,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子女作文更是束手无策,只好求助各式各样的练习册,让孩子东拼西凑,重蹈自己的覆辙。

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原本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是不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进入了怪圈、误入了歧途呢?传统的作文教学却限定学生根据题意要求来表达,学生所写的不一定是他们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实际需要,而教师出题目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要他们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就实际说,这有点本末倒臵,可是练习又确实必不可少。

另外,还有些教师为应付考试,让学生背诵各种类型的范文,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等无所不有,他们认为背会了这些范文。就好比掌握了万能公式,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要求都能套用,这样教育学生,虽然一时能取得好成绩,但却束缚了学生

的手脚,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为克服短期效应,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作文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因素,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的反映出来,不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写好的。

细致入微地观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察越细微,思维就会越深刻,想象就会越合理越丰富,说话也会更具体,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方法,因为只有观之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离开积极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挥语文之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关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

岸”一句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字是这首诗的字眼,这个字不仅写出了春天已来到江南,而且还写出了春天来到江南后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春天鲜明的色彩和勃勃的生机。教学时,我抓住“绿”字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做诗时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继而让学生听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述想象的情景。最后,向学生介绍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之前曾用“过”、“入”、“满”等字的故事,并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吟咏比较、体会“绿”字的妙用。这样,学生对诗句有了细腻的感悟,才真正进入课文所提供的情境,由此可见,教师从语言入手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可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强化了学生的感受,提高了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的能力。

三、通过说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说话是写作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通过看图写话训练,使所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这一点,多给学生说话机会是重要的前提。

四、指导学生认真写话,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写话是作文训练的关键,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必

须在学生写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贯穿教师的指导,在写话过程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如:写话格式,标点运用,不写错别字,准确用词,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清意图,写后要检查等。教师根据实际突出重点,在学生写话时,教师应来回巡视,精心辅导,为他们解疑释难,提供帮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辅导,从而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提倡学生使用儿童语言

儿童语言最能生动地表现儿童的生活世界,如果使用得好,能增强作文语言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感染力,儿童语言来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除了课堂上必要的语言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经过引导训练,可爱的孩子们定会以优美真实的语言回报老师的一番苦心。

六、以实践性活动为练笔的基础

学生“情动而辞发”、“我手写我口”出现了练笔的新境界,字字句句都是学生自己实践探索,观察思考所得,表达真实情感,而比是东抄西摘,言不由衷。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实质上就是以生活为基础,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只不过就是经过教师组织安排,使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一些活动更符合作文训练的需要而已。创设情境可以是实践活动的一种补充,但不是主要的方式,实践性活动的要求是全员参与,全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生活,练习表达,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充分体现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主体

地位,发展认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的认识是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实践活动中练笔,就能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表达能力的训练,依据表达内容、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充分发挥作文的德育功能,做到练笔和育人的和谐统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古诗句常用以比喻学习,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鼓励人们深入生活,吸取营养、丰富和更新知识,生活作文里,活动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练笔的性质,但也应该有所为而作,树立生活实践的观点,走生活作文的道路,练笔育人,才能摆脱传统作文的桎梏,走出误区,走新世纪迎来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18篇: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作文,在整个小学语文考试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而,写出好作文,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是每个小学生的梦想。然而,作文,几乎领每一个孩子头疼,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一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的教学经验及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习作困难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写作热情,从而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文。

2、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如今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学生们在写作时就会感到没啥可写,只好去胡编乱造。

3、没有找到习作的好方法,没有总结出作文更简单,更容易操作的规律。我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简单性原则,那么,作文也不例外。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归纳出习作的“简”“快”规律来,并将其应用于习作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地、简单快捷地学会作文。

3、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因受网络和电视的冲击,加之负担过重,如今中小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而阅读是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

4、作文指导随意性、盲目性强。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缺乏系统性,或就题论题、或念几篇范文了事、或想到什么写什么„„.把作文教学弄得枯燥不堪,毫无趣味性可言。

1

5、不重视写作技巧训练,不会归纳习作的“简”“快”规律。这是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期简单性原则,作文也不例外。按照一定的规律做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写作文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才可以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把作文写好。

6、我们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少,批评多”。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

(一)加强自主写作。

1、先看后写。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先做后写。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性太强。不夸张地说,有些学生连吃的饭从哪里来都不知道,对生活一片空白。从而,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后进行写作,能有效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激发写作兴趣。如在家里,让他们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学洗衣做饭,学拆装玩具,尝试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在学校里,组织他们进行包馄饨比赛、钉纽扣比赛等,对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及时鼓励,让他们在做中体会成功的欢乐,在做中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随之记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在做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先玩后写。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在玩中开发智力,增长智慧。有趣有益的活动是他们最爱参与的,因此,

2 要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经常举行一些谜语竞猜,球类比赛,登山野炊,春游秋游等活动。活动之后,让他们自主选材、自主命题,或点面结合描写一个个鲜活的场面,或写人记事。写出玩之乐,玩之趣,玩之智,让童心童真得到充分张扬。

4、先想象后写。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想象越丰富,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越有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引导他们写童话作文、科学幻想作文,对未来生活憧憬和向往等想象性作文。

5、设立“词句百宝箱”。积累的贫乏,会让学生思维枯竭,语言枯燥,为了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可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词句“存储”起来,精词妙语,名言佳句,都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平时让他们经常聚在一块儿交流、诵读,这样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也能在作文时活学活用,使作文锦上添花。

6、定格“生活小镜头”。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把他们随手记录下来,也许就是往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

7、、营造“读书的乐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

(二)教会学生简快习作的规律。

孩子们一提起写作就感到发憷,总要问写些什么?怎么写?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写作文的最好方法,没有找到作文的最简单、最容易

3 操作的规律。不论什么体裁,什么类型的文章的文章,它都具备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开头和结尾都不宜过长,开头只要做到点题定位(点明题目,定个写作范围或写作中心)即可,结尾做到照应深化(照应题目或开头,深化主题)。中间就得详写多写了,因为他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怎么写?承接着开头的定位详写多写。用这个规律习作,既简单又快,任何体裁的文章都适用。

(三)加大阅读量

学生视写作为语文的头号负担,“胸中无笔墨,枯肠难搜索”是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是有货倒不出,缺乏一种将材料转化为文字,准确地表述个人独特感受的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们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爱写到乐写,这里借用诗圣杜甫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进行长久的大量的课外阅读,从书中找养料,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从模仿起步,慢慢提高写作水平,不失为一条途径。

“不学《诗》,无以言。”缺乏语言营养的学生,他的言语也必然呆板,灵气全无。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而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中,多次感性地接触语言规律,虽然多是近乎于模糊直觉的感性体验,但无形中锤炼了对语言规律的感觉,即语感。曾经有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理性思维非常好,数学学得很好,但作文写不好,语感非常差。后来,我让他每天至少保证两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量。

4 经过一学期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他的作文大有长进,这次,还荣获2012年云南省“学艺大赛”金奖呢。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即益人心智,让人成长,而这往往会让学生的作文有较深刻的见解。记得两年前我接手了一个班,是五年级,刚接手时着实让我着急,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不是钓鱼,就是烤番薯,不是打枪战,就是捉迷藏。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这不是鲜活的儿童生活吗?天知道,如若写得妙趣横生也就罢了,可他们多是“打啊打啊、走啊走啊„„”之类的词语,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一篇作文,连过程也讲不清楚,更不用说细致地描写和抒发独特的感受了。我发觉他们的头脑太简单了,生活中那些简单的游戏占了他们太多的时间,以至他们的心理成长太滞后了。我决定要培养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否则,他们的心理年龄只能停留在低年级阶段,那如何要求他们写出符合高段要求的作文呢?半学期过去了,我看到了惊喜,大多数的孩子不仅妙语连珠了,有的还有独到的见解。有一个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今天,我看完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不断地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为什么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难道我们健全人不应该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吗?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深深地被史铁生的母亲感动了,我觉得如果没有他的母亲,将不会有后来的史铁生,中国文坛也将会失掉一种色彩。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不管 5 我成绩如何不好,妈妈总是鼓励我下次考好,好像从来没对我失望过。原来在一个母亲的心中,孩子都是一块钢,永远不会是废铁。”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这让学生写作时材料信手拈来,出乎其里,入乎其上。大量地阅读书报,孩子们的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给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的素材,这样也就鲜见学生写作文时抓耳挠腮、挤牙膏似的难受状了。

阅读有利于写作,那么,让学生读些什么书呢?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向学生们提供相应的读物就成了教师责无旁贷的事。一般的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儿童作品贴近孩子的心理,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等的书籍,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而且孩子本身也有探究的欲望,要向他们推荐;人物传记等励志类的书,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值得推荐;科幻、神话类的书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也乐于看;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推荐;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词汇、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是学生汲取养料的最佳读物。

怎样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发挥榜样的作用。然后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如在班级里,布置一

6 些手抄报、板报、墙报,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版面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其次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摘录与随感相结合,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二)完善评价机制

1、评价符号的趣味化。教师应努力改变以往那种以单纯的分值形式进行评价的做法,探索丰富多彩而又有趣味的评价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对于作文原本写得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他作文相应的地方画上一颗糖果,以示奖励;对于内容丰富且实在的作文,老师给他(她)加盖一枚苹果印章;对于写得特别出色的作文,老师给他画上一个大姆指。习作评价的符号应该是多样化的:“一张笑脸”、“一个卡通人物的画像”,甚至是老师的签名都可以成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鼓励。

2、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如小组内互评、同学间相互推荐、开辟习作“排行榜”、班级间打擂台等等,都可以算是有效的习作评价形式。 7 通过创造一种互动式的习作评价局面,来有效地调动各评价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3、评价语言的情感化。如,“老师真想学会你做那道菜的方法,如果你能把做菜的过程写得再具体一些,那老师一定能学会”;“你们家的‘开心’(小狗)实在是太可爱了,短短的一百多个字却写出了别人几张纸也表现不出的生气来。看来,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真想和你一起去钓鱼,因为你笔下的那条小河实在是太美了!” 通过这些富于情感化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评价成为撬动学生习作兴趣的一根杠杆。

第19篇:【学生征文选登5】:好事多磨我的小升初经历

【学生征文选登5】:好事多磨-我的小升初经历

2007年5月21日,对于我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我收到了十一学校双免二四直升实验班的通知。当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一消息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双免?直升?我的脑袋里全是激动的音符,因为这是我最期盼的消息,我为时几个月的小升初„„

从3月份开始,我和妈妈就开始着手制做的我的个人简历,并且先后给人大附中(分校)、三帆中学、清华附中等送出了简历,但直到4月中旬我才接到第一个学校的面试通知-上地实验学校,让我4月21日去面试。

回想起4月21日,我和爸爸“不远万里”从望京来到五环以外的上地实验学校,因为我们班已经有一名同学于4月15日参加的第一场的面试,并且已被上地实验学校录取,所以我也是信心百倍地走进了考场。

面试开始了,老师先让我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又问了我了两个问题,分别是“你担任中队委帮老师做些什么了?”和“如果几所优秀学校同时录取你,你会选择哪个?”幸运的是,第二个问题被我猜中了!4月20日晚上我设想了很多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上面这个问题。我由于是有备而来,所以我略加思索,说道:“能被其中任何一所学校录取都是很光荣的,但是生活需要因人而宜,上地这个大环境吸引了我,所以选择上地实验学校是不错的,而且今后还有可能进入101中学本校学习,何乐不为呢?”话刚说完,两位老师纷纷点头,最后一句“希望能在上地实验学校见到你!”更是让我信心倍增,我自认为圆满完成了第一次面试。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低谷。从4月底到5月11日,我报的其它学校没有一个给我面试通知,可周围的同学都去三帆、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等学校面试或者送材料,我却一个通知都没有,我的心情也十分糟糕。据说上地实验学校已于4月30日完成第一批30人的签约,并且我的两名同班同学都被录取了,可我一点音讯都没有,我也十分着急。原定5月10日网上公布查询录取意向的时间也不知何原因,一再推迟,从5月10日推到5月16日早晨,后来延迟到5月16日下午3点,到底是录取了还是没有录取?我的心里有些烦躁不安。

5月12日,妈妈说要带我去位于玉泉路的十一学校报名。一进校门,我就被十一学校那漂亮的教学搂、气派的学生公寓和那形形色色的学校设施所吸引,十一的报名很奇特,并不是象其它学校那样由家长来填一张反映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的报名表,而是由学生本人亲自填写。填写内容包括用两个故事描述你自己,用英语写一段你与父母关于学校的的对话„„写完两项,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为了有一个好中学上,我拼了!我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用意志力控制那颤抖的笔,用尽全力写完了自己的自我介绍。写完了,我匆匆一看表,一向以写字速度快著称的我居然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我赶紧浏览了全文,找到并改正了几个错别字,就交卷了。

随后,清华附中和八一中学都通知我去面试,感觉还可以,但绝对没有十一学校和上地实验学校感觉那样好,因为据说他们都比较看重“硬件”,比如公二证书和三好生,可这些我都没有。去这两所学校面试,我就当做锻炼。

5月16日和17日,先后传来我被上地实验学校录取和进入十一学校复试的消息,总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但是,十一学校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5月19日上午考语文,阅读一本书后写篇读后感。我读的是《寻花》,讲的是朋友之间的故事。我的文章题目是《用生命去读懂爱》,我把文章分成了五部分,分别是“什么是爱”、“什么是不爱”、“爱在哪里”、“真爱才是永恒”和“用生命去读懂爱”,每部分分成三层,是书中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自己的联想,环环相扣,写起来感觉比较轻松,下午考英语和数学,也算顺利。一天下来,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平常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真是应验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5月20日晚上,我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晚上九点多,同学家长给我妈妈来电话说她们被十一学校二四非直升班录取了。可到了十一点我家的电话、我爸爸、妈妈的手机也没响,妈妈对我说,估计没被录取。带着一种失望我去睡觉了,妈妈还一再劝我:“没关系,上地实验学校不是已经录取了吗!”第二天早晨,我低调地去了学校。正赶上今天朝阳区第一批录取工作已经开始,班里的同学纷纷被八十中学、陈经纶中学和朝阳区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录取。我最怕看见昨晚得到十一学校录取通知的三个女生,我都不敢和她们说话。第二节课后,班主任老师说我妈妈让我给她打一个电话,谁知,这就是十一学校双免直升的通知!那一刻,我太激动了,六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我考入了自己理想中学的理想班,我成功了!

不过,我觉得小升初真的太乱了!用奖状和三好学生选择人是不公平的。如果小升初也能统考该多好!当然,奖状可以加分,但它代表的只是过去,不能做决定性因素,派位不能停止,或许派位生里有一个“爱因斯坦”(小学成绩差但后来者居上的人。)这样才公平,才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也许这个建议不太科学,但是这是我真正的想法。

小升初,难!如果想上一个好中学,小学就一定要努力,加油!Come on,let‘s go!

第20篇:招人难

招人难、留人难――不忽视不回避,找准症结,用心去解决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1-6-03 11:47 作者: 刘云 来源: 世界经理人网

查看: 1488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招人难、留人难”,难?难?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或许每个人都可心说出10种不同理由!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招人难留人难”真正“难”是难在思维的转换和用心去解决问题。难在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是否都能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否都能转换思维、用心积极地思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所有管理人员是否都把人才视为一种资源、一种资本来配置,按市场规律来支付相应的资源、资本的使用费,而不是按自己固有的思路想法来定格。否则,必然存在冲突,当然有难度。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某企业想引进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经面试和专业测试各方面都很理想,但却因这位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待遇比较高而搁浅。究其原因,是因为主管领导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刚来,啥子都没做,薪资就超过我们总监,不得行哟!”“新来的工资就这样高,现有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

其次,我们的所有管理人员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难点,能否做到不忽视不回避,不将之作为推卸的理由和借口,用心去思考想办法。试想上述案例,相关人员是否可以通过业绩改善提高分成的方式来解决呢?只要创造较高的价值为什么不能领取较高的薪酬待遇呢?如果指标量化、标准明确,是不是还能在企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呢?没有做不成的事,关键是看你有无去解决处理问题的决心和态度。事在人为!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现在我们试从成熟型人才流动和影响因素来探讨找准“招人难、留人难”的一些症结。

现在很多企业都强调稳定的人才队伍,都加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建设,保持有竞争力或不落后的薪酬福利体系,那会有哪些成熟人才从企业流向市场呢?影响他们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类,成熟人才主观流出企业,影响其流出的主观因素有:追求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寻求更高身价、家庭原因、地域原因;影响流出的客观因素有:企业发展前景黯然、个人在企业发展平台受到制约、薪酬福利偏低、同岗位薪酬差距太大造成不公平感太强、职场发展道路不畅或错位、沟通不畅、上下级关系不融洽或信任危机、企业认同感不高等等,而且许多因素还可以细化分析。

第二类,成熟人才非主观流入市场,不外乎是企业破产倒闭或自身问题被企业逐出企业,这类人中可能有部分由真才实学,但短处缺点同样都很明显。其影响因素就不必详谈。

最后,根据这些因素找到解决“招人难留人难”思路方法,并注意相关细节工作。现以下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仅大家探讨。

一、招录引进环节:

第一,应该明确是我们招人是“招到合适的人而非最好的人”,无须在学历、经验、年龄等方面做过多的限制,用人之所长。何为合适的人?就是能够独立承担完成本岗位职务职责,能扮演好本岗位职务角色的人。

第二、明确招聘引进人员的层级层次,是成熟人才、高端人才、普通人才、普通毕业生还是一般劳动力,了解掌握同类人才相应地域市场薪酬水平。

第三、我们那什么东西吸引人才!现在是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好比谈恋爱,刚开始接触总要有吸引对方的气质和特点,才有进一步交谈基础!分析不同层次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的战术。

第四、对于特殊的情形,我们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创造性地予以调整。

第五、树立战略招聘思路,时刻关注集团、企业的发展,做好相关人才储备,包括从内部选拔相近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等等。

二、留人环节,对照相关主客观因素,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下一些细节?(非全部)

1、新入职人员第一个接触的部门是人力资源部门,那么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

●是否了解他加入我们集团的目的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他的个人目标是什么?有无职业定位?有无职业生涯规划?

●对他是否跟踪联系,特别是初期1-3个月内?还是将之丢到哪个部门就让他自生自灭!

2、部门负责人是否关心过他?是否帮助指导他的工作生活?

●他是否适合目前的岗位?

●他的个人目标是什么?其晋升路径是否通畅?

●他是否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他是否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是否认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成正比?

●他是否感到公司的制度是公平的?

●他是否认为公司激励少而处罚多?

●团队中的领导或对团队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是否表现越来越嚣张?

3、公司是否做到:

●与员工建立“精神契约”关系,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建立有效的绩效面谈,充分考虑薪酬的对外竞争性、对员工的激励性、薪酬奖惩的公平性。

●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必要的正式培训,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养计划。

●为专业技术人才设立非职务晋升通道。

●在内部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在外部设立行业关键人才的监测计划。

●创建好的企业沟通关系和良好的人员关系,创造一种保持发展及激情的内部环境。

●重视离职人员管理,把离职的团队作为自己的外部智囊,与其保持联系,审视内部问题,了解掌握行业市场动态。(主动离职者为避免不必要冲突,离职面谈时很难掌握实际情况)

●能否建立主动离职回聘制度(非企业辞退)。

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是合理的,但关键是要留住企业发展的干部队伍、核心技术队伍和关键岗位人才,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1-6-09 13:57 作者: 网络转载 来源: 管理人网 查看: 144次

行为面试,也称行为事件访谈,它是一种效度较高的面试技术。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应聘者刚刚进入面试这一特殊情境,或心情紧张,或表达不足,或理解偏差,从其最初的回答中,面试官收集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很难对其能力、素质做出准确判断;

而且,由于应聘者往往带着强烈的求职动机,他们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很倾向于展示自身最突出、最优秀的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不足或缺陷,所提供的信息常常会有夸大、含糊、编造的痕迹,面试官也无法凭借这些看似“完美”的证据来做出对应聘者能力、素质的肯定判断。

在面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应聘者的素质与能力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呢?作为北森资深项目经理(北森,中国最大的人才管理与测评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这时候需要面试官有效地使出追问的“探测棒”,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并对存在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探明真相。那么,具体该什么时候追问,又该以什么方式追问呢?

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在事件中的具体角色时需要追问

行为面试需要了解应聘者本人亲身经历的事件,需要应聘者向面试官描述其本人在事件过程中所做出的对事件情况发展有影响的一些行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应聘者对自己在事情中扮演的角色表述不明确,多会使用“我们”、“大家”、“每个人”等词。

遇到这种情况时,面试官要去探究在事件中应聘者个人表现出的明确的行为,他扮演什么角色,对事情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等,否则就获取不到其所具有的某些能力的证据,就无法预测未来在类似的情境中,其所会有的表现。

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行为的对象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各具特点,每个人都很不一样,行为面试可以让考官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不同经历,获得更个性化的个人信息。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讲述其经历的事件时,常常会涉及到相关的人和对象,有时这些对象不很明确,比如应聘者说“我向大家请教……”,“他们也是努力影响我的看法……”,“通过沟通,我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样的描述显得非常笼统,讲的是大多人都一般会有的惯常模式,没有显现其较为独特的个人特点。这时,面试官需要通过追问来明确其行为的对象。一是为了证实其所讲述事情的真实性,二是为了获取更为细致、具体的信息来抓住应聘者的个性特点。

当应聘者讲述非行为事件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很容易就谈到一些非行为事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第一,应聘者常常会说一些主观的看法与认识,而非其真实发生的行为,比如“我认为团队合作是应该的……”,“我想,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等等。第二,应聘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的情境中,来讲述其可能会有的一些应对做法,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这么做……”。第三,常会偏离到一般性描述,比如“通常我是这么处理的……”,“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我常和大家一起商量来解决……”等。这几种情况,应聘者提供的都是非行为信息,谈论得较多的是很抽象的一些个人观点或理论认识、一些概化的通常行为模式以及未发生的将来行为等。因为行为面试始终关注从个人过去的行为解读其行为模式,来对未来行为或者绩效表现做出有事实根据的预测,所以,一旦察觉应聘者在讲述非行为事件,面试官一定要先试着帮助其放慢节奏,引导其去回想,从而讲述一件既往发生的具体实例。

当应聘者事件描述不完整时需要追问

行为面试偏于获取完整的行为事例信息,一般来说,完整的事例包括四个部分:背景或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简称“STAR”。当应聘者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比较模糊时,“STAR”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察觉其中的遗漏与缺失,指导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追问。

应聘者对过程描述比较模糊的一种情况是,常常忽略讲述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当时我们团队的指标压力很大,我想办法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或者是“我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这样的讲述都缺乏对办法或措施的具体描述,这时可以追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时你具体是怎么做的,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或者 “你能回忆一下,你在沟通中采取什么具体技巧与策略?当时哪一个沟通的细节对他们最有触动,而使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如果能够引导应聘者活灵活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并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达到“原音重现”,一方面可以让面试考官如同观看“电影”,能完整深入地理解应聘者讲述的事件并获取鲜活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判断此事确实是应聘者亲身经历的,达到查明真伪的追问目的。

对过程描述不清晰的另一种突出情况是,往往应聘者讲到最后时,对结果的描述一笔带过,非常简单。实际上,从事情最后的结果中,面试官们才可以去判断行动或措施的有效性(进而追溯到应聘者的思维水平、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活性等)。比如,“我找了机会主动和他交流、解释,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和好了”,什么叫做“和好”呢?不是很清晰,这时需要追问“你根据什么事情来判断交流之后你们的关系改善了呢?”这时应聘者就会再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证据,面试官就可以据此判断关系和好的程度,同时可以再次查明事情的真相。

当应聘者讲述现在的想法和感受时需要追问

向应聘者提问行为问题之后,常需要他们先稍微回想,去讲述一件“当时当景”的事例。但是在了解应聘者“当时当景”的想法与感受时,很容易出现“此时此景”的情况,应聘者往往从现在的时间角度来看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时的追问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导”应聘者讲述“此时此景”的想法与感受。比如“这件事情对你影响很大,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样,应聘者很可能就会讲述一些偏于认识层面而非行为层面的当前看法,没有讲述与当时行为伴随的真实心理体验。所以,追问时可以适当强调“当时”,比如“当时你心理想到了什么,确切的感受是什么?”“当时你具体是怎样做的?”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尤为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无意中对应聘者施加不良影响。即便是为了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而进行的必要追问,不仅需要掌握好追问的时机与尺度,更需要把握好追问的方式,要尽量维护和保持面试中的良好气氛。

首先,追问要适时,尤其面试刚开始的时候不宜追问。因为面试初期,双方还处于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过多的追问会使应聘者骤增紧张。在面试进行到中后期,应聘者熟悉并融入环境之后,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可以达到追问的目的。

其次,追问要适度。面试官要注意把握好追问的尺度。一是把握好在有限的面试时间里运用追问的频率;二是考虑应聘者自身的情感因素,追问问题不要太尖锐,尽量避免涉及应聘者个人隐私层面的内容;三是避免追问一些不利于应聘者给出肯定或者明确答复的敏感性问题;四是充分尊重应聘者讲述的事情或个人观点,要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反应,从而避免采取那种压迫、紧逼型的追问方式;五是在应聘者陈述的事件细节丰富、完整,根据得到的信息已能推论和确定其某些能力素质时,就应该停止追问。

作文好事多磨难范文
《作文好事多磨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