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文献法开题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2 21:09: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精选范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共2篇)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 技术经济 班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200 年 4 月 21 日目 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6进度安排文献综述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1.1资本运营的涵义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1.3.1概念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1.3.4并购方式1.4研究课题的意义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参考文献1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6进度安排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1.1资本运营的涵义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第三,产权的白由流动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有关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运用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谋求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极为明显.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1.3.1概念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并购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并购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一)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

(二)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sm)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

(三)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在公司并购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 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詹森(jensen,1986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四)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五)财富再分配理论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六)市场垄断理论由于企业购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以后,关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经济有益的一面来看,购并带来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此我们前面已作了很多的说明。从对社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带来垄断。但是现在关于垄断也有人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物。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类别等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么共谋。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购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对现代经济发展贡献之一。除了以上各种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购并中获利一方的收益来源是对企业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剥夺。如股东为企业内部人,而债权人为企业外部人,在信息方面股东有优势,因此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购并来提高股票的价值,而降低债券的价值,由此来对债券持有人进行剥夺。这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理论。另外,按照并购的分类不同,早期的理论还包括横向兼并理论、纵向兼并理论、混合兼并理论等,此后再做阐述。购并活动是导致企业规模扩大的经济行为。在实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也存在着通过出售和分立等方式来减小企业规模的活动。在分析这方面的活动时,也形成了关于公司分立的理论。几从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来看,可以说都是我们在上面讲述企业购并理论时已经使用过,因此这里不打算对关于分立的理论进行论述。基本上可以说,在产权进论形成以后,直到它在50年代— 60年代兴起,它与同时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结合在一起,对开阔人们的视野,提供新的分析工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由此资本运营理论也大量地涌现出来。但总体上看,现代的资本运营理论大都还是一种假设或假说,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理论体系。1.3.3并购效应并购的效应包括:(1)佯量资产的优化组合效应;(2)资产与经营者的结合效应;(3)经营机制的转换效应;(4)劣质资产淘汰效应;(5)产品升级换代效应;(6)进入利润水平更高的行业。1.3.4并购方式

1、按被并购对象所在行业分:(1)横向购并,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而在同一类产品的产销部门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2)纵向购并,是指为了业务的前向或后问的扩展而在生产或经营的各个相互衔接和密切联系的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3)混合购并,是指为了经营多元化和市场份额而发生的横向与纵问相结合的并购行为。

2、按并购的动因分:(1)规模型购并,通过扩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2)功能型购并,通过购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3)组合型购并,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风险。(4)产业型购并,通过购并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扩大整体利润。(5)成就型购并,通过并购实现企业家的成就欲。

3、按并购双方意愿分:(1)协商型,又称善意型,即通过协商并达成协议的手段取得并购意思的一致。(2)强迫型,又可分为敌意型和恶意型,即一方通过非协商性的手段强行收购另一方。

4、按并购后被并一方的法律状态分:(1)新设法人型,即并购双方都解散后成立一个新的法人。(2)吸收型,即其中一个法人解散而为另一个法人所吸收。(3)控股型,即并购双方都不解散,但一方为另一方所控股。1.4研究课题的意义企业作为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客观载体。企业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与管理,实质上是对资本进行运筹与规划,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根植于资本运作的基础之上,都必须借助于资本形式转换。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生产经营可以视为资本经营的实现形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资本运营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有着战略意义。首先,资本运营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实质是要由行政机制配制资源转向市场配置资源,使资本机制得以生产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资本运营将推动想带企业制度的完善。另外,资本运营思想的确立将推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理论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资本运营为政府宏观调空提出了新的课题。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界一直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重视增量投资,忽视存量资本。重视内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忽视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实施,这些误区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离不开资本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是经济活动得以持续运行的标志,资本就像一块巨大的礁石,将社会各种生产要素吸引到它的周围。资本流向何处,何处的经济运行就会活跃起来,资本聚集在何处,何处的经济就会不断地走向繁荣。在强调资本运营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产品经营的重要性。事实上,资本经营并不排斥生产经营。在生产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必须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换。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的途径,资本经营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正是产品运营如此重要,有关生产经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资本运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少,也正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将资本运营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做一展望。参考文献[1]肖胜萍,《资本运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第一版。[2]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3]臧日宏,《资本运营》,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4]汪少华,《投资学》,2004.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5] 郜卓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2001.12,中华财会网[6] 李心丹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2.12,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7] 王曙光,《加入wto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与启示》,2002.7,商业研究。[8]王明珠,《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现状的反思》,2000.8,长春大学学报。[9] 苑泽明,《无形资本运营对策的经济学思考》,2002.7, 商业研究。

[10] 《中国并购指数》,2005,全球并购研究中心。[11] 汪金成,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2003.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2] 苗澍,《企业并购管理研究》,2003.12,华中师范大学。[13] 刘小剑,《中国公司并购重组模式与案例分析》 ,2002.2,北方交通大学。[14] 周涛,《企业收缩重组的动因比较分析》,2002.5,北京工商大学。[15] 刘琼,《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2.3,东南大学。[16] 张文杰,《国有企业并购关键问题研究》,2001.1,北方交通大学。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共2篇)]篇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共2篇)]

注:此表需打印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下页 余下全文篇2: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业: 技术经济 班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

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共2篇)]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责任编辑:rany)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责任编辑:rany)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

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

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公司并购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并购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

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

(一)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

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

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

(二)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sm)

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责任编辑:rany)

(三)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在公司并购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 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詹森(jensen,1986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四)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五)财富再分配理论

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六)市场垄断理论

由于企业购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

以后,关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经济有益的一

面来看,购并带来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此我们前面

已作了很多的说明。从对社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

带来垄断。但是现在关于垄断也有人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

可避免的一面。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物。在现代经济中,由

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类别等

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么

共谋。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

下页 余下全文

推荐第2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技术经济 班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

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第三,产权的白由流动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有关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运用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谋求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极为明显.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

推荐第3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本

某框架结构文献综述报告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

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2.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构造及配筋

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双向板,由于在两个方向受到支撑构件的变形约束,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的弯矩大大减小。文献[5]中提到为了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规范允许对四边与梁整结板,起弯矩的设计值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折减。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由于挠度不另作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简支板,连续板 。双向板按照弹性理论方法设计时,所求得的跨中正弯矩钢筋数量是指板的中央处的数量,靠近板的两边,其数量可以逐渐减小。考虑到施工方面,将板的两个边方向上各分为3个板带。两个方向的边缘板带宽度军为均为短边长度的1/4,其余则为中间板带。在中间板带上,按跨中最大正弯矩求得的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而在边缘板带上,按中间板带单位板宽内的钢筋数量一半均匀布置。

3.结语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在做毕业设计(某高校教学楼)时,要根据规范以及实际的环境,选取构件参数和设计参数.此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结构细部构造等设计.通过查看规范,杂志等文献资料,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争取将毕业设计作好.

参考文献

[1] 王光友.浅谈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点经验[D].安徽: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2003.

[2] 蓝宗建,朱万福.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二版

[3] 赵国藩.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7]

[4] 陈仁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初探[J].建筑技术与应用,2/2004.41-42.

[5] 常卫东,陈义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山西建筑, 2006年 32卷 8期;118-119.

[6] 叶劲彤 叶靖.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建筑结构 2002,32(10)

[7] 陈翠荣.框架结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 第33卷第4期2007/2

[8] 王崇山,刁延军.浅谈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D].安徽: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2003.

[9]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10] 孙海涛,张芳,杨龙婴.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心得[D].新疆: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规划建筑分公司,2006.

[11] Mita A and Yokoi I(2001).Fiber Bragg Grating Accelerometer for Building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C].Proc.of the SPIE Vo1. 4330.Sma rt Systems for Bridges,Structures,and Highways,PP.479-486.

[13] 朱伯龙,张琨联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86-210.

[14] 沈蒲生等.混凝土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3-157

[15]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推荐第4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及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是指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2、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一般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在结构上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一般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不能省略,编排时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查找方便,内容准确。(可参见附件11中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文献综述的题目和各部分的小标题可根据内容需要来拟定。

3、文献综述的要求

(1)字数不少于2000字;

(2)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一般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完成文献综述。

(3)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4)文献资料的运用要恰当、合理。文献引用处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参考文献按照引用次序排列。

开题报告的撰写

学生在文献阅读、调研、充分理解工作目的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应包含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以及进度安排。开题报告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推荐第5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的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施工条件,扬长避短,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拟建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也为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技术上的科学性和实施工程上的可能性进行论证提供依据;还为建设单位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施工企业可以提前掌握人力、材料和机具使用上的先后顺序,全面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可以合理确定临时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时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布置方案。

如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合理,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地贯彻执行,就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效果,早日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0年代我们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的苏联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我们的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更科学,70到8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全面的推广,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使之我们现在的施工组织更科学更协调,经济上更合理

以往我们强调工程开工前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否则不得开工,但有相当多的工程虽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但实际执行却不如人意,甚至有的根本无法实施。许多年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往往是由个别人编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材料、机械、劳动力等部门的脱节,使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就先天不足,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编制者与实施者的分离,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只能束之高阁。所以我们认识了不足之处对于实施方案的编制组织,现在我们采取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方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编,使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起到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施工部署由单1转向了全面统筹工程的后续开展更顺利。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对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及财力,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取得施工最佳技术经济效果有重要意义。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原则:①满足国家或上级计划对施工进度的要求;②根据选定的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与施工强度,选用的定额与类比资料要符合实际;③在施工部署与施工的开展等工期安排上,要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预先作准备;④在确保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作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力求均衡施工。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要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材料和设置机械设备。施工现场按照功能分区分为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为了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要求,达到科学合理的布置要求,必须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掌握第1手材料,疑难问题通过招标方答疑及时解决。在掌握现场具体情况下,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

质量安全技术保证措施方面现在和以前相比更加的科学、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现代工程在中国的重视程度。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制度制订的不够完善,应用在施工组织上的软件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1些地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形同虚设,在管理上松弛。我们的施工组织设计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们存在的弊端,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更科学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推荐第6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如何撰写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

朱典 201508704049 城市建设学院

1 文献综述的定义及其特点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做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文献综述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及其要求

要写文献综述,就应该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为不同研究的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并合乎逻辑和顺畅地从一个问题上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要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种事实:所考察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待扩展,这样就给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求。文献综述应表明有深入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必要,或许某一现象尚未用定性方法加以研究,而事实上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是合适的、有用的。

尽管要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搞成引证材料的罗列;围绕和问题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该部分末尾要有结论,要对前面的考察加以概括,对重点内容加以综合。

2.1 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2.2 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总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总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3 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2.4 文献综述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3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推荐第7篇:如何写作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1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二、学写综述的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其特点首先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其次是“述”。 “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四、文献综述研究写作步骤

一般须经过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四个阶段。 1.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2.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3.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2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 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3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 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 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3 如何写作开题报告

在正式动笔写作毕业论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这是一些高校的做法,不无道理,也显得更正规。

什么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路等,以书面的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它是在作者初步选定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有二:

一是通过开题报告,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征引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引,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通过开题报告,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毕业论文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让听众和读者明了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题目应力求简明,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个字。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以中学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经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它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英语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的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本选题的研究重点在哪几个方面?本选题的研究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它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来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后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什么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文参考书目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作者在选择该选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研究?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文献分析的方法等。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中去进行实验;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荐第8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相当于一个研究计划,就是你要做什么题目的研究,为什么要做,如何做(研究的具体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从中找到一个没有被充分研究的问题,然后你就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课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技术、新原理和新发现等等。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主题)、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英文参考30篇以上,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为开题报告做准备的文献综述,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三、撰写文献综述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四、撰写文献综述的阶段

撰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具体问题、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少,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作为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如何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选题的注意事项:

1、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选择对经济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2、立题有新意,内容有创新;

3、选题范围不可过大,涉及面过大则不宜深入,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就可以作为选题;

4、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5、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

6、选发生率高的,现在和未来迫切需要的题目。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一般为展望结构,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

3 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如何正确地阅读和筛选浩繁的科研资料呢?一般说来,文献资料调研的数量是越多越好,但更重要的是精读10~20篇对自己将来研究工作具有宝贵参考价值的文献,同时泛读几十篇次要文献,并有选择地阅读一般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只有在大量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和推陈出新地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写出文献综述的写作提纲,再按提纲逐一撰写出综述报告草稿。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

4 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因此,切忌只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只有列举没有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主观评论要适当,应客观地展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

综上,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五、查阅文献的途径

利用一定的工具,迅速、准确和完整地查寻出所需要的、特定的文献的过程称为文献检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途径:

1、作者途径:利用作者的姓名、学术团体或机构进行查找的途径。该索引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查找比较方便有效。

2、主题途径:通过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词进行检索的途径。主题词是表达文献主要概念并经过规范化了的医学术语,一般每篇文献选择3-4个主题词,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会查到该文献。

3、分类途径:根据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检索的途径。其检索的入口是分类号。不同的检索工具有不同的分类体系,使用前应先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分类体系。

4、关键词途径:关键词是组从文献题目中选出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按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关键词索引。

六、论题的来源

各个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和尚待验证的理论很多,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实践。一个研究问题的产生常需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继而提出研究问题。目前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为个人自选。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1、从理论中提出研究问题

许多研究问题就是研究者按照某一理论提出某种假设,推测按照此理论应该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的。可以是成熟的理论,也可为尚有争论的学说。

2、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5 大量的实践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丰富来源。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还是相关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使自己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一般来说,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及服务对象经常发生的问题都可成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从文献中提出研究问题

任何一个好的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会在讨论部分提到本研究尚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也有的研究者还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七、选题的原则

1、先进性

坚持选题的先进性原则,首先要弄清楚此课题已取得的进展,明确科研的起点。其次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是在前人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谈不上创造,也就无先进可言。而科学研究有总是在前人尚未问津、没有解决的问题上进行探索,不突破前人的观点、学说和方法,只是重复,就会无所作为。选题的先进性重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前人或他人未研究过的,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

(2)前人或他人对某一课题虽作过研究,但现在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发展或补充;

(3)国外已有报道,尚需结合我国实情进行创新性研究、验证,从而引进新的管理科学原理或技术,填补国内此领域的空白;

(4)将别人已完成、已发表但尚未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己的应用和设计,促使成果的实用化,并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2、科学性

选题时应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在确定课题前,应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历史和现状,吸取别人的实践经验,掌握新发现的规律。经济管理科研课题的科学性体现在确定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能否为以后的经济管理实践所证实,能否切实回答和解决有关的经济管理问题。

3、实用性

即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鉴于我国经济管理类科研目前的水平、规模和条件,在科研选题时应在不低估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强调和重视解决经济

6 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企业,服务部门,服务社会。。当然,在讨论实用性时,要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远期效果与近期效果、理论研究与总结经验的辨证关系。经济管理领域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影响较大、问题较普遍、政府机关、工商企业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意义较大,需要优先研究的。

4、可行性

选题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才有可能完成。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选题时应做到:第一,正确评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素质;第二,正确评价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包括研究手段、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研究对象来源、伦理问题、协作条件等。

八、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阐明学位论文将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及如何写的问题。

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文献综述做过了,问题就清楚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开题报告会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助研究生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硕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推荐第9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写法

开题报告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

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二)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

(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

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九、经费估算(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其实就是一个探讨高中生对青春文学的一个讨论而已,在这里资料我就不提供了,网上有很多,只要掌握住格式,一切都要解决。我想老师的目的也是通过这个科目来让你们掌握开题报考的写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

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推荐第10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开题报告主要是讲解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和准备怎样来写这篇论文,而文献综述主要是讲在你所写的这个课题原来有过哪些人写过哪些研究,而且一般文献综述包括在开题报告里是开题报告的一部分,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一般学校会给出开题报告的格式,那么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格式呢?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第11篇: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框架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 1,硬件类

第一章 (***)的概述 1.1系统设计的功能 1.2(***)需求分析 1.3(***)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 (单片机\\红外探头等毕设中用到的核心部件)功能简介 2.1 (所用核心部件系统)的概述 2.2 (所用核心部件系统)的功能 第三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 3.1总电路原理

3.2 功能电路1的设计 3.3功能电路2的设计 3.4功能电路3的设计 等等……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软件任务分析

4.2 主程序设计和分析 4.3子程序1的设计 4.4 子程序2的设计 等等……

第五章 安装调试及分析 5.1 硬件部分 5.2 软件部分

第六章 对改进的设想 第七章 心得体会与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 软件类:基于某种语言(譬如Java、C++等等)的网站、小软件的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意义

1.4 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 系统设计要求 2.1 设计目的 2.2 需求分析 2.3 开发环境 2.4 可行性论证

第三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案 3.1总体设计方案 3.2设计步骤和功能模块简介 3.3 算法设计

3.4功能模块1的设计 3.5 功能模块2的设计 等等……

第四章系统运行及测试分析 4.1程序运行情况 4.2 测试计划和分析 4.2.1测试方案

4.2.2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分析 第五章 总结

5.1 可改进的地方 5.2经验和感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 研究性: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意义

1.4 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 对……的研究 2.1 研究概述 2.2 常用模型 2.3 现有研究结果

2.4 本文中所用的模型介绍 第三章 对参量1对……的研究 3.1 情况A的研究结果 3.2 情况B的研究结果 3.3情况C的研究结果 3.4 结果分析

第四章 对参量2对….的研究 具体同上 第五章 总结

5.1 …..的演化规律 5.2 可改进的地方 5.3经验和感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般框架结构:

一、什么是

(详细解释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侧重点和研究结果)

二、国内外关于……的研究现状

(重点阐述解当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状态,常用技术手段、应用前景等)

三、国内外关于……的发展趋势

(阐述国内外在此课题上的发展趋势)

四、存在的问题、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阐述存在的问题、技术难点和常用的解决方案)

五、本次毕设也是会采取的方案概述

(简单阐述本次毕业设计拟采取的方案)

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英文不少于5篇)

开题报告的一般框架结构: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详细阐述选题背景、理论研究价值及实际应用前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明确具体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详细阐述拟采取方案的原理、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可行性分析与进度安排

(简要阐述拟采取方案的可行性及毕设工作的进度计划)

第12篇:辽宁大学法硕论文开题报告

辽 宁 大 学

法律硕士(JM)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目:论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 作

者:彭宝玉 年

级:2010级(在职) 专业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指导教师:曾祥瑞教授 论文类型:专题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的有关问题,我国的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后理论和实务界都感到有些地方没有达到立法的预期效果,现在每年的有很多的案件没有经过复议而进行了诉讼程序,相比行政诉讼而言行政复议有较高的效率,又不收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绕开行政复议而选择周期长又收费的诉讼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讲,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进行价值的判断,在多种途径中选择最优的一个,可见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有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当中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行政复议的程序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们对行政复议缺乏信心,本文拟对政复议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与其它国家行政复议相关程序制度比较和吸收国内学者的前沿观点提出改革的建议。

第二、本选题所涉及的法律规定综述

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式实施条例的规定,行政复议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几方面的内容,对各个程序都作出了规定但是对于相关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够详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有些时候感觉无依据可遵循。 第

三、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拟形成的新见解

目前我国学者对行政复议的程序的有关问题我认为研究的还是不够,更多是围绕行政复议是否要司法化而展开论战,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的关注其问题的实质,行政复议程序也并非是非”司

法”即是”行政”,而应该对一般行政程序进行改良在改良的过各中借鉴司法程序中的一些有益的东西,设计出一个既简洁又保证一定的公正的程序,而并非是选择一个而抛弃另一个,非此即彼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第四、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前言

介绍我国行政复议的现状,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

第一章我国行政复议程序制度存在的问题

1、申请行政复议时对律师参与问题未做明确规定

2、申请和受理行政复议过程中原行政行为不执行规定缺乏操作性

3、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的规定有失偏颇

4、没有回避问题的相关规定

5、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不足

第二章域外经验的借鉴与国内学者的前沿观点 第三章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对策

1、增加律师参与行政复议的相关规定,确立律师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法律地位

2、对何种情形不执行设计出较为具体的规定

3、应确立书面审查与言辞审两种审查方式

4、建立回避制度

5、行政复议决定种类中应增加“责令补正”类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行政复议司法化:理论、实践与改革

周汉华主编

2、行政复议法新论

石佑启 杨勇萍编著

3、行政复议法学

张越著

4、韩国行政复议制度

青锋 方军 张越编著

5、行政复议典型案例选项编 郜凤涛主编

6、程序正义理论 陈瑞华著

7、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 曾祥华著

8、立法学 周旺生著

9、中国行政救济程序论 沈福俊著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释义 曹康泰主编

11、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 皮纯协主编

12、行政程序立法研究 马怀德主编

13、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 杨小君

14、行政救济研究 刘恒温 法律出版社

15、蔡志方行政救济论 蔡志方著

16、行政法原论 周佑勇

17、行政救济法——基本内容及评析杨解君、温晋峰

18、刘恒行政救济研究

19、杨小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 20、胡建淼行政法学 参考论文

1、伍良贵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胡全安改进和完善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若干设想

3、李艳艳行政复议制度比较研究

4、刘迪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之改革与完善

5、钱世民我国行政复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6、王静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研究

7、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

8、王璐、王冬冬从程序公正角度探求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完善途径

9、改革行政复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10、行政复议的审理程序问题

11、我国行政复议程序研究

12、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13、中韩行政复议程序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14、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和完善手探析

15、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16、日本行政复议制度及其改革动向

17、行政提议制度亟待改革

18、浅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张丽

19、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几点缺陷及完善吴传毅 20、英国行政复议制度初论 后记

第四、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四、2010年11月中旬参加正式答辩。

论文提纲:2011年11月5日至2011年12月25日 论文初稿:2011年12月26日至2012年6月25日 论文修改:2012年6月26日至2012年7月6日 定稿时间:2012年7月7日至2012年9月17日

第五、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行政复议程序问题哪些应该借鉴司法程序,哪些应该有自身的特点?

zengxiangrui6527@sina.com

论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 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不足

我国的行政复议法在行政复议决定种类上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实践的需要,虽然《行政复议实施条例》增加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这一决定种类,但是我认为还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应增加责令补正决定。

实际上责令补正的决定种类曾是原来的《行政复议条例》中的一个决定类型,而在后来的《行政复议法》中删去了这一决定种类及其适用条件。这样做应该是有失妥当的,《行政复议法》对违反程序的情形不做任何的区分,完全的一刀切,只要违反程序的都一样的对待,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对程序的尊重,实际上是一种对问题的简单化处理,他没有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初衷,虽然在制定行政复议法时,行政审查制度定位受到“反司法化”思想的主导,把行政复议完全的定位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制度,实际制定行政复议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高速快捷的处理行政纠纷,否则我们在法院行政审判庭中增加人员完全走司法程序就了事了,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行政复议法并且越来越关注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还要花大力气不断完善行政复议的立法呢。从这个角度考虑行政复议决定种类的不足就充分的显现出来了,对任何程序上稍有瑕疵的案件都一样的处理,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而对于有很多案件是不需要完全的重头再来,

第13篇:交际法文献综述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专业:英语 班级:09英语3班 作者:章晓丽 指导老师:付林艳

摘要:本文客观地归纳了学者对于各种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系统的总结了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背景,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的方法,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点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大学英语课堂;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国际贸易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日渐频繁,这就要求有更多能灵活使用英语的人才。这样的新形势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并且在枯燥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能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听和说方面却很不尽如人意。面对新的形势,当前的英语教育必须本着培养出更多能实际运用英语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在英语课堂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从而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为此需要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各类英语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找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这些对于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笔者主要通过网络(主要是中国知网),书籍,报刊等各种途径,查找了将近40篇相关研究评论,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对这一论文的想法对这些文章加以筛选,选出了20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进行研读。

在对各类资料归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各种英语教学法的相关文献及相关观点简介

学者徐佩文在《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并指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他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实施的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并指出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等都是富有成效的。

学者邵丽君,陈翠芳,陈晓枫,闰启文在《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交际教学法并指出了“交际教学法是传授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该文指出如何运用交际教学法组织大学英语教学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的三个方面:教课模式,自由交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学者佟靖在《“互动式讨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式讨论教学法的意义并指出所谓“互动式讨论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讨论, 由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教学工作体学生的参与讨论, 由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作用。

学者李燕玉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之探讨》中提出了体验式英语教学法并指出大学英语的体验式教学是在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 借鉴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其本质特征是符合学生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学者邓达,熊沐清在《外语教学的学识表达》一文中基于认知语言学提出了叙事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使认知活动生活化或艺术化,在这样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中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

上述文献阐述了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多种教学法,并且上述文献都有涉及到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各类不同于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各类更加有效率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这些为本论文对如何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分析和相应的实施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以及研究基础。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相关文献

刘韶辉在《“互动式”教学探究》一文中指出“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实现生命价值,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通过阅读荆草芸《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叶燕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何达倩《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三位学者对于互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可以看出当今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以认知学习、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交互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交际法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通过仔细阅读和归纳石欣莉的《“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李君《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田慧铎《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浅析》的文章可以看出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过程的互动性以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学者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在《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一文中指出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完成如:案例教学、小组活动、提问式教学、对谈试教学、模拟训练。

学者赵玉宏《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孔祥娜《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以及张琳,陈妮,张点《互动式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三篇文章指出了互动式教学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古板和沉闷,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双向性、互动性、交际性、情感性,强调了过程与结果并重,使学生通过积极调动思维和行为活动,达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发挥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运用互动情境、发挥教师作用、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等方面着手。

笔者从这部分文献中总结归纳出了互动式教学发的涵义、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基本形式,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法的仔细研究和归纳为本文在基于互动式教学法的自身特点上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得研究提供了思路和角度。

以上是笔者研究撰写本论文时所需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各类英语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的分析。笔者在细读所查阅到的文献后发现,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相应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详尽描述的文献较少,大部分文献对此作的阐述不够详尽。这为笔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互动式教学法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合理有效的措施,这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佩文.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111-112.

[2] 佟靖.“互动式讨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 144-145. [3] 邵丽君,陈翠芳,陈晓枫,等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08-110.

[4] 李燕玉.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之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2):33. [5] 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学识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5-110. [6] 刘韶辉.“互动式教学”探究[J].石油教育,2010,(4):103-104.

[7] 荆草芸.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247.

[8] 叶燕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41-44. [9] 何达倩.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6):221-222. [10] 李君.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9,(5):254.

[11] 赵宇虹.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5):123-125.

[12] 孔祥娜.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 126-128. [13] 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S1):104-107.

[14] 张琳,陈妮,张点.互动式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5-147.

[15] 田慧铎.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浅[J].才智,2010,(35):128-129.

[16] 石欣莉.“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6):156.

修改意见:

文章框架基本合理,主要的不规范之处在于: 1.语句表达流畅性;

2.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格式,好好参阅他人的相关材料;

3.英语教学法有很多专著的,你怎么一本也没有,一定得包含几部

专著和外文资料!

第14篇:五步文献综述法

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

1、

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关的文献;二是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所以,对于第4步主题3的综述,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能短”,而应当长。因为这个才是你需要精心分析综合比较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这也算是一种相对可以仿效的文献综述方法。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内容

(1) 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 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四、分类

综述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 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

五、难点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頣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如何收集资料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导论

开头段落

Δ简介主题;Δ主题的重要性;Δ理清首要问题;

Δ简介各篇(例如A.B.)文章与作者,及不同或互补之处。

主文部分 (3个示范)

1.1 分析A的观点

1.2 分析B的理论/观点

1.3 比较A与B的理论/观点

2.1 找出A与B的共性

2.2 找出A与B的差异性

2.3 探讨出一个中心议题

议题1: 探讨A&B 议题2:探讨A&B 议题3:探讨A&B

结论

提出一个比其他更好的理念与立场

提出一个优于每一个理论与立场的部分的摘要

第15篇:开题与文献综述样本

泰山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泰安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体育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徐明加2009140053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年月 日

第16篇:研究生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相当于一个研究计划,就是你要做什么题目的研究,为什么要做,如何做(研究的具体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从中找到一个没有被充分研究的问题,然后你就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课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技术、新原理和新发现等等。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主题)、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英文参考30篇以上,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为开题报告做准备的文献综述,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三、撰写文献综述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四、撰写文献综述的阶段

撰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具体问题、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少,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作为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如何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选题的注意事项:

1、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选择对经济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2、立题有新意,内容有创新;

3、选题范围不可过大,涉及面过大则不宜深入,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就可以作为选题;

4、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5、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

6、选发生率高的,现在和未来迫切需要的题目。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一般为展望结构,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

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如何正确地阅读和筛选浩繁的科研资料呢?一般说来,文献资料调研的数量是越多越好,但更重要的是精读10~20篇对自己将来研究工作具有宝贵参考价值的文献,同时泛读几十篇次要文献,并有选择地阅读一般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只有在大量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和推陈出新地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论文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写出文献综述的写作提纲,再按提纲逐一撰写出综述报告草稿。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

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因此,切忌只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只有列举没有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主观评论要适当,应客观地展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

综上,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五、查阅文献的途径

利用一定的工具,迅速、准确和完整地查寻出所需要的、特定的文献的过程称为文献检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途径:

1、作者途径:利用作者的姓名、学术团体或机构进行查找的途径。该索引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查找比较方便有效。

2、主题途径:通过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词进行检索的途径。主题词是表达文献主要概念并经过规范化了的医学术语,一般每篇文献选择3-4个主题词,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会查到该文献。

3、分类途径:根据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检索的途径。其检索的入口是分类号。不同的检索工具有不同的分类体系,使用前应先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分类体系。

4、关键词途径:关键词是组从文献题目中选出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按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关键词索引。

六、论题的来源

各个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和尚待验证的理论很多,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实践。一个研究问题的产生常需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继而提出研究问题。目前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为个人自选。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

1、从理论中提出研究问题

许多研究问题就是研究者按照某一理论提出某种假设,推测按照此理论应该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的。可以是成熟的理论,也可为尚有争论的学说。

2、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大量的实践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丰富来源。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还是相关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使自己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一般来说,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及服务对象经常发生的问题都可成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从文献中提出研究问题

任何一个好的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会在讨论部分提到本研究尚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也有的研究者还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七、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阐明学位论文将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及如何写的问题。

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文献综述做过了,问题就清楚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开题报告会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助研究生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硕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第17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及其写作方法

写文献综述是我们写论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我们要写一个文章或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我们一般首先做的就是做文献综述。下面把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写法简要的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要对此有一个了解。

1.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做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文献综述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怎么写?

写文献综述时,不能一味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反对述而不评。必须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为不同研究的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并合乎逻辑和顺畅地从一个问题上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要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种事实:所考察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待扩展,这样就给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求。文献综述应表明有深入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必要,或许某一现象尚未用定性方法加以研究,而事实上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是合适的、有用的。

尽管要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搞成引证材料的罗列;围绕和问题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该部分末尾要有结论,要对前面的考察加以概括,对重点内容加以综合。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二、格式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a)研究背景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有什么必要性?一定要把必要性体现出来!

b)研究目的及意义

经过你的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你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或)实践上有什么样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国内、国外进行综述,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参考文献

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按照引用顺序,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范实例

其中,标红的前三个是用到的最多的,大家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完全符合格式要求。

a)书籍或专著

例:l 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NewYork:AcademicPr,1978

b)期刊中的文章

例: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c)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例: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

2 郭宁.××××××××,[学位论文],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2

d)会议文献

例:Rosenthall E M,ed.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Univ of Montreal,1961.Toronto:Univ of Toronto Pr,1963

e)报告

例:Pobert H C,Thomas O B.End-Point Contro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AD-A172287/5/GAR,StanfordUniv,CA.Dept.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85

三、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第18篇:作文开题十法

(开题十法)

1.排比式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漫漫人生,我叙说一段忘不了的故事----心灵地震。

2.拟人式

夜,深了。

标点符号又失眠了……

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吼道:何为心灵地震?

3.设问式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我说,什么也不是,是心灵地震。

4.对偶式

时光的呼吸,吹出昨天悠远的歌声;轻风的手指,拨响今天动人的心弦;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此时此刻,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

5.呼告式

“儿子,我求你了,别去网吧了!”一个高远的声音再次走进我的梦中,猛然惊醒,天啊!我又想起那次心灵的地震----老爸在网吧里给我跪下的场景。 6.假设式

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5·12的那次次感动;假如我说心灵的地震,不说奥运会的阵阵掌声;我只想说那天放学的路上,接到的第一封情书,同桌说:“爱死你了!”可我说:“死了也不敢爱。”

7.题记式

一把利剑刺进记忆的深处,似乎滴着血泪,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地震。----作者手记 8.问答式

何为心灵的地震?

也许温总理说,是5·12地震18万骨肉同胞瞬间离去;也许锦涛总书记说是阅兵式**广场的那场冲动;但我说,是那天深夜走进网吧,想浏览黄色图片录制刺激的瞬间亢奋。

9、比兴式

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人,在无声中反思走过的人生。

永远忘不了那次心灵的创伤,犹如一场地震,时常在梦中摇醒。

10.曾经式

曾经有一句话:皮肉之苦是暂时的,心灵创伤是永远的;曾经有一段经历:5月12日,一个个画面让我震撼;曾经有一件事触及我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第19篇:准据法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准据法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的特有概念,是解决国际民商事冲突的最终法律依据。而对于准据法的概念、内涵、范围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本篇论文在对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新探究准据法的内涵与其适用范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期对准据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准据法不是一国的法律体系,找到一国的法律体系只是一种过渡,最终适用于案件的审理、确定涉外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的实体法法律规定。准据法作为实际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准则,应当是最终明确民商事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法规范。

公私法的划分似乎是给准据法的定性出了一个难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定要规定准据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的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在衡量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有无直接规范的角度,找到一个在公私法之间的平衡点。而本篇论文也将进行公法能否作为准据法的可能性的讨论。在衡量准据法的价值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公法中对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实际、密切联系的相关规定作为准据法加以援引适用。在准据法的适用中,关注准据法价值衡量的判断,则可以更好的使我们适用准据法。 2文献综述:

国际私法的中心任务是为国际私法案件中的争讼问题寻找合适的法律依据,以便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现代国际私法既利用直接调整方法的统一实体法规范,又利用间接调整方法寻找准据法,还在特定的范围内利用国内法中的“直接适用的法”,以解决国际私法案件中法律选择问题。因此,冲突规范的根本目的就是恰当的选择和适用准据法,因而准据法的选择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准据法概念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朱义亭在《对准据法概念的反思与重新界定》中指出,第一种观点认为,“准据法是国际私法所特有的概念, 是指被冲突规范援引的, 用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的某国(特定国家) 的实体法”。类似的观点认为,“经冲突规范指定用来具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特定法域的实体法, 称为调整该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第二种观点认为, 准据法“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引用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实体法规范”。这种观点在我国国际私法学界流行甚广。第三种观点是针对以上第二种观点提出的商榷意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卫佐先生认为, “在国际私法上, 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最终适用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 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 叫做‘准据法’”。“准据法的‘法’应理解成某一适当的法律体系(即一国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 而不是单部的、具体的法律或法律条文”。

而何群在《关于准据法概念的几点异见》中指出,我国国际私法著作普遍认为,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适用的法律,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定,则不能成为准据法。准据法并不是冲突规范本身,而是适用冲突规范的结果,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也不能成为准据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冲突规范由范围和准据法构成,即如,不动产物权(范围)依物之所在地法(准据法)。这种将“依某某某地法”视为准据法的观点,与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适用的法律,是适用冲突规范的结果的概念不相协调的。如果准据法在冲突规范结构中已经存在即将准据法视为冲突规范的组成部分,那么适用冲突规范的目的究竟何在?其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又是什么? 它与准据法又将如何区别? 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混淆了准据法与冲突规范的性质和概念。就冲突规范的性质而言,虽说理论上亦有实体法、程序法或者法律适用法之争,但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冲突规范是一种对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起间接调整作用的法律适用规范,而准据法不是法律适用规范。一般认为准据法是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也就是说即使通过冲突规范援引找到了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但不能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则不能成为准据法,如在反致、转致情况下援用别国的冲突规范即是如此。这进一步排除了准据法是冲突规范的组成部分的理论,但不应误解在反致、转致情况下没有准据法。因为根据法院地国冲突规范导致适用他国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并没有得以解决,当然不能成为准据法。而由他国冲突规范导致适用法院地国实体法这一反致过程,法院地国实体法,理应是准据法。 关于准据法的确定问题,申中苑在《谈谈准据法的确定》中指出,准据法的确定既是理论上的问题, 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具体说来, 准据法是通过冲突规范的系属, 特别是连结点确定的, 连结点所指向地点的法律,便是所要调整的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通过单边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是较为容易的, 因为它的系属明确, 直接指明某一特定的、单一的法律行为准据法; 而双边冲突规范的系属则仅仅指出一个标志, 要求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推定出应该适用的准据法; 重叠性的冲突规范指明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 同时作为同一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选择性的冲突规范指明从若干个可以作为准据法的法律中, 选择一个法律作为准据法。由此可见, 冲突规范在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时, 仅起到援引准据法。解决法律冲突的作用。

关于准据法的特征问题,吕岩峰在《准据法及其理论与方法论纲》中指出,第一, 准据法的适用, 必须经由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换言之, 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是使某种实体法成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准据法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冲突规范的“媒妁之言”,“某种实体法”才能“转嫁”给相应的国际民商事事件和问题并对其加以调整和处理。因此, 不经过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而直接适用于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 无论它是何种实体法, 都不应该也不能够被称为或者被视为“准据法”; 任何实体法, 无论是国内实体法还是国际实体法, 在没有被冲突规范援引、指定或推介的情况下, 其本身也不能被称为或被视为“准据法”;只有在经由冲突规范援引、指定和推介的地方和时候,“某种实体法”才应该和能够被称为或者被视为“准据法”。第二, 准据法的作用是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准据法”, 就是可以作为“准则”和“依据”之法, 也就是可以作为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准则”和“依据”之法。冲突规范, 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不具备直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功能, 因而需要借助于准据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冲突规范之所以要援引、指定或推介准据法, 正是因为准据法可以为确定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提供“准则”和“依据”。冲突规范通过援引、指定或推介准据法的途径, 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并最终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第三, 准据法的性质, 是某种实体法。准据法的作用既然是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 那么, 它就只能是实体法, 因为只有实体法才具备这样的功能。

关于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因素,刘益灯和严文君在《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中指出,准据法范畴的确定只是为我们廓清了冲突法指向的对象,使我们在法律选择中找到了目标。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关于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立法目的是各有倾向的,有的国家倾向于保护当地的民商事法律秩序,有的国家倾向于保护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实现,有的国家倾向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总之,各国准据法体现的价值不尽相同,也为如何找出最优准据法提出了问题。那如何能更加合理、合乎法义地去选择最优的准据法? 关键在于选择。在客观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受到许多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如何找到最优的准据法,关键就在于最优的价值决断。那么准据法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价值因素又有哪些呢? 在法律的世界里,价值取向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轻重之分。因而主要的价值因素有以下五个:秩序、效益、利益、自由、正义。

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指向的最终的法律规范而非阶段性的法律规范,对此,董水清在《通过法律体系最终确定的实体法律规范——准据法内涵探析》中指出,在谈到国际私法 的功能时,英国名著《切希尔和诺斯国际私法》指出:一旦国际私法选择了适当的国际法律体系,国际私法的任务即告完成。国际私法规则并不直接提供解决争议的方案,„„就像火车站的问讯处不能代替站台一样,国际私法只是告诉法院应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国的法律体系,却不告诉法院应适用该国法律体系中的哪一部具体实体法的哪一条具体规定。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国际私法的根本任务是指引法官找到准据法,而准据法的任务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所以国际私法的最终任务是要找到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或者说国际私法指引法官找到相应的法律体系只是完成了其任务的第一步,找到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法律或法律条款才是完成了最终的任务。笔者想要说明的是,旅客过“问讯处”只是知道了该往何处去找“站台”,找到“站台”才是真正的目的。

关于对准据法的理解,应该把握三个要点,陈卫佐在《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中指出,1准据法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首先, 准据法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 但它不完全等同于实体法本身。2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法律体系, 而不可能是“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法律体系。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定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某一国家的实体法规范, 不是准据法。此种实体法规范自己规定了其在国际性民商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确切地说, 其在国际性民商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是由一国的立法者决定的), 因而无须冲突规范的指定即可直接适用于国际性民商事案件, 是法院地国家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即“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 是因其特殊目的而必须由法院地国家有国际管辖权的机关在处理国际性事件时排他地予以适用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3准据法是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 准据法是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 而不是冲突规范里的抽象的、待定的法律体系。

在涉外合同关系中,如果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的某一国家的实体法发生了改变,此时是适用新法还是旧法作为准据法,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对此杨琴在《以新法为准据法的分析》中指出,新法作为准据法理由有四:1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需要;2顺应保护弱方当事人的国际潮流;3从发展的角度看,新法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4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需要。德国著名国际私法学家沃尔夫认为: “ 使契约适用一个特定的法律,并不是说适用契约成立时的法律规定,而是适用一个活的和变动的法律体系。”当 事人协议选择某一国家的法律为准据法,表示他们信任该国的立法和司法,愿意将自己的权利义务置于该国的法律支配之下,选择适用新法,更能表明他们对该国立法和司法的信任以及与该国法律体系的全面联系。

综上所述,对于准据法,国内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论证,虽然对于准据法性质的各执己见,但是其目的是同一的,即为准据法的适用与发展找寻更加符合实际的定义,为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国际私法在我国的发育较晚,我国在国际私法领域的立法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同的国家也有自己的国情,“在中国的领域内不得不考虑到国家政策的倾斜性.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国家政策会直接反映到立法中来”。让我们更加冷静的面对我国的立法过程,希望我国在国际私法的立法上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朱义亭,《对准据法概念的反思与重新界定》,《前沿》,2010年第20期 [2]何群,《关于准据法概念的几点异见》,《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1期

[3]申中苑,《谈谈准据法的确定》,《法律适用》,1994年第3期 [4]吕岩峰,《准据法及其理论与方法论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5]刘益灯、严文君,《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6]董水清,《通过法律体系最终确定的实体法律规范——准据法内涵探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7]陈卫佐,《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8]杨琴,《以新法为准据法的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

3研究方案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的特有概念,是解决国际民商事冲突的最终法律依据,但是对于准据法的概念、内涵、范围,国内外学者观点各异,通过搜集关于准据法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并且在对有关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新探究准据法的性质内涵,并且提出自己对于准据法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以期对准据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

关于本次论文的写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分析法、逻辑思维方法等方式。

第20篇:15法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XXXX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论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

(系)

法学系

专 业 班 级

法学0000班

学 生 姓 名

xxxxxxxx

指 导 老 师

xxxxxxxxx

辅 导 老 师

xxxxx

开题报告日期

2012.12.13

论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

学 生:xxxxx,xxxxx大学法学系

指导老师:xxxxx,xxxxx大学法学系

一、题目来源

科研(仅有科研、教学、社会实际、其他四种类型,必须根据当时选题类型对应)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构建中国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解决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目的是本论文希望实现的直接效果)

(二)研究意义

本论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国家侵权问题在我国的研究远落后于对一般民事侵权的研究,而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从国际私法角度研讨国家侵权将主要探讨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界定、司法管辖、法律适用、判决承认执行等问题,无疑会遇到国家管辖豁免、国际法的国内适用、外国公法的国内适用、国家行为主义、国家财产豁免等理论和实践上争议较大的问题,基于涉外性国家侵权这一特殊问题并从国际私法角度开展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对拓宽拓深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而得出的结论在有可能部分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

本论文研究还有一定实践意义。立法上尽管部分国内法对外国国家侵权有所涉及,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几乎可以说是对国家侵权国际私法问题没有立法的国家。②本文试图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我国有关此类问题的具体条文,从而为立法提供建议;司法上,在国家及其财产问题上,我国持绝对豁免立场。截止目前,国内法院尚未受理过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侵权案件,随着国家侵权的频发,国内法院接触此类起诉的机会必将日益增多。本文将着力介绍相关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以期为我国法院在遇到同类案件做出决断时提供理论和制度参考。(研究意义最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谈)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都有关 于对代表国家的外交人员、领事人员的侵权行为能否行使管辖权的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都没有明确将适用的主体扩及到主权国家。

(一)中文文献和资料

1.黄进.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 2.张帆.中国在美被诉的主权豁免问题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3.李庆明.加拿大一公司诉四川省政府案[J] .中国审判,2008年,第1期。

4.唐国荣.论我国国家侵权立法的完善[N] .湖北日报,2010年10月12日,第3版。

(M专著,D学位论文,J期刊论文,N新闻报纸)

(二)英文文献和资料

1.Alebeck Rosanne Van, The Immunity of States and their Officials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 2008. (上为英文专著)

2.Andrea Bianchi, International Decision: Ferrini v.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99 (2005).

(上为英文期刊)

(中英文文献总和不少于20份,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一般就是第四部分国内外研究中所查阅的文献)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国际私法中的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涉外性国家侵权关系界定及其特殊性问题、管辖权问题、法律冲突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等等。在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态势,相较国外,国内研究相对薄弱。

(一)中文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已有的相关专著主要集中于外国国家侵权管辖及其例外问题上,如夏林华博士的《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黄进教授的《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龚刃韧教授的《国家豁免问题的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中都在部分章节中有一定篇幅提到了国内法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外国主权国家的涉外性侵权行使管辖的问题。此外,李庆明博士的《美国研究》、①对美国外国人侵权请求法进行全面而深入介绍,其中对美国法院受理外国人侵权请求的具体事项,法律适用等问题做了重要叙述,该著作中也提到了美国法院如何处理外国人遭遇国家侵权的司法诉讼问题,但该书是对某一具体条文的研究,而该法条本意并不是主要针对国家侵权者,因此,限于选题,该著作对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有限,并没有深入到法律适用,判决执行等问题上。

①《外国人侵权请求法》即《美国法典》第1350条,该法条更像是管辖权规范,其规定“对外国人仅基于所实施的违反万国法或者美国缔结的条约提起的任何侵权民事诉讼,联邦地方法院具有初始管辖权”。参见李庆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从国际私法角度研究国家侵权的国内期刊和博硕论文也不够全面和深入。首先,尚无对涉外性国家侵权进行系统研究的博士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未发现有以“国家侵权”为题名论文,仅有的4篇以“国家侵权”为主题之一的博士学位论文均不是从国际私法视角。①其次,少量关于国家侵权的硕士论文也基本与本选题无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9篇以国家侵权为题名内容的论文,其中6篇谈的是中国国家赔偿法中的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2篇谈的是环境侵权中的国家责任问题,1篇是对职务侵权研究,上述论文基本没有论及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第三,有关国际私法视角的国家侵权的期刊论文数量也有限。主要有:龚刃韧1992年的《外国侵权行为与国内法院管辖》;张露藜2005年的《论国家豁免在国家从事侵权行为中的适用》;袁元,杨莎2006年的《对侵权例外条款的分析》等。上述文献主要从管辖权角度谈外国国家的侵权问题,侧重关于管辖理由与范围问题,并没有谈及国家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等重要的问题。此外,黄进教授、肖永平教授也对中国国家在外国法院被诉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介评情况,其中有部分案件属于国家侵权。②

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司法救济相关问题的报刊或公报的相关报道和评述也十分有限。因我国坚持国家绝对豁免的立场,外国国家侵权原则上与法院管辖、法律适用及败诉等绝缘,相应,报纸也没有机会报道我国是如何从司法角度处理外国国家侵权。③因同样的原因,法院公报中也不可能出现有关因侵权引起外国在华被诉有关案件的介绍和评析,尽管中国国家在外国频频被诉。④

(二)英文相关文献研究

国际人权诉讼在国外起步较早并且一直比较活跃,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法院都受理了大量普通民事主体以国家为被告的涉外性侵权案件。在美国,有多部法律如《外国人侵权请求法》、《酷刑受害人保护法》、《美国联邦侵权请求法》、《外国主权豁免法》等都涉及到了涉外性国家侵权相关司法解决问题。在欧洲,《欧洲人权公约》、《关于国家豁免的欧洲公约》等条约也都有条文与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解决有关。相应地,美国和欧洲关于涉外性国 ①参见冯娜:《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 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王钦杰:《英美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山东大学 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王彦志:《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参见黄进,李庆明:《2007年莫里斯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案述评》,载《法学》,2007年第9期,第60-68页;黄进,李庆明:《加拿大公司诉四川省政府案》,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1期,第85-87页;肖永平,张帆《从天宇公司案看美国法院关于“直接影响”认定》,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43-146页。

③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地方政府的消极行为显然与俄罗斯居民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属于侵权,国内媒体报道多从政治、外交、公司责任而非司法角度对此事件进行介绍评论。

④2011年9月西安中国国际法学会师资研修班授课时,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万鄂湘教授也讲到,迄今为止我国法院没有受理过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对此,2011年11月中国国际私法年会上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徐宏博士在大会发言中也予以确认。 家侵权司法解决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现结合论文选题角度分别从管辖权、法律适用、判决承认执行等三个角度对部分学术文献及其观点进行简要介绍。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问题上,Kenneth C.Randall教授认为对于外国人在美国起诉外国国家侵权,并不应当直接依据《外国人侵权请求法》,仍需考虑该请求是否属于国家管辖豁免例外范畴;①Justin Lu指出美国法院受理外国人提起的侵权之诉时,必须考虑被诉主体的身份应特别谨慎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② Donald Shelby Chisum认为在受理特殊类型的国家侵权之诉时应注意协调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之间的管辖权;③ Marin Roger Scordato则进一步指出,对美国提起的侵权之诉只能由联邦法院行使管辖权;④而Beth Stephens和 Michael Ratner合著的《美国法院的国际人权民事诉讼》一书更是全面的介绍了美国如何对国际人权诉讼行使司法管辖,其中包括对国家提起的诉讼。⑤不难发现,国外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外国国家为被告的侵权和外国人提起的侵权,并且对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内法院间管辖权分配问题也有涉及。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上,Symeon C.Symeonides认为在遇到国际人权诉讼时,联邦法院应在国际法、联邦法和州法之间做出选择;⑥Harold Hongju Koh教授认为尤其是国际人权领域,法院应当将国际法作为直接适用的国内法作为处理依据;⑦William R.Casto 则指出美国联邦法院应适用各州法作为国际人权的诉因问题;⑧Betsy J.Grey教授在其论文中认为,美国法院受理涉外性国家侵权诉讼时,应尽可能适用联邦侵权赔偿法;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涉外性国家侵权应考虑适用行为地法,如Ralph G.Steinhardt和Anthony D.Amato认为原告损害赔偿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支持应严格取决于行为地的侵权实体法,⑩而美国学者Paul J.Mishkin则认为侵权行为发生于国外时,若将行为地法作为裁判规则不仅需要考虑美国国内是 ①See Kenneth C.Randall, Federal Jurisdiction over International Law Claims: Inquiries into the Alien Tort Statute, 18 N.Y.U.J.Int\'l L.& Pol.1-18 (1985-1986).② See Justin Lu,Jurisdiction over Non-State Activity under the Alien Tort Claims Act,35 Colum.J.Transnat\'l L.531-68 (1997) ③See Donald Shelby Chisum,The Allocation of Jurisdiction between State and Federal Courts in Patent Litigation,46 Wash.L.Rev.633-57 (1970-1971).

④See Marin Roger Scordato, Federal Preemption of State Tort Claims,UC Davis Law Review, Vol.35, 1-12(2001)。.⑤See Beth Stephens,Judith Chomsky, Jennifer Green, Paul Hoffman, Michael Ratn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itigation in US Court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08.⑥See Symeon C.Symeonides,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n Courts in 2002:Sixteenth Annual Survey,51 Am.J.Comp.L.1,47-59(2003).⑦See Harold Hongju Koh Is International Law Really State Law,111 Harv.L.Rev.1824-38 (1997-1998).⑧William R.Casto,The Federal courts’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over Torts Commited in Violation of the Law of Nations,18 Conn.L.Rev.467-477(1986).⑨See Betsy J.Grey, Make Congre Speak Clearly: Federal Preemption of State Tort Remedies,77 B.U.L.Rev.559-67 (1997).⑩See Ralph G.Steinhardt & Anthony D.Amato,The Alien Tort Claims Act:An Analytical Anthology,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1999, p.95.否存在可以适用的成熟的联邦法,还要考虑联邦在统一相应的规则上的利益是否超过了行为地国。①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何适用法律处理在涉外性国家侵权争议问题上,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国际法、本国法和外国法适用的可行性及具体事项范围等问题。

在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问题上,也有相当多学者进行研究。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中国家通常应负财产性责任,因此,国外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国家财产执行豁免问题,J.

②HG.Castel指出,国家财产执行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应当慎重执行外国主权国家财产;azel Fox指出对外国国家财产执行不应当侵犯该国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外交豁免权;③James Crawford则认为为实现判决确定正义,外国国家财产并不应当具有绝对执行豁免权;④George Kahale III和 Matias A.Vega则提出为规范对国家财产执行问题,应在国际社会范围内统一规则。⑤对外国法院的国家侵权判决的域外执行,美国学者Beth Van Schaack曾主张各国应援引1971年的《海牙民商事案件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⑥不难发现,国外学者非常重视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问题,尤其是更加注重对国家侵权判决的域外执行和对外国国家财产执行等问题。

除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等文献外,相关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的发布案例、报告中也有许多文献涉及到涉外性国家侵权的司法解决问题,如联合国官方文件曾对外国国家侵权的国内管辖的历史进行回顾。⑦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不难发现,相对于一般民事侵权和国内性国家侵权,关于涉外性国家侵权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学者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研究的范围不够宽泛。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国家侵权的管辖权问题上,尤其是对外国国家能否行使司法管辖的问题上,对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判决承认与执行的问题述及很少;其次,研究深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以法律适用为例,关于外国国家侵权赔偿法的域内适用,国际 ①See Paul J.Mishkin, The Variousne of ‘Federal Law’: Competence And Discretion in The Choice of National and State Rules for Decision,105 U.PA.L.REV.797-818(1957).②J.G.Caste,Immunity of a Foreign State from Execution: French Practi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46, No.3, pp.520-526。

③ See Hazel Fox, Enforcement Jurisdiction, Foreign State Property and Diplomatic Immunity, 34 Int\'l & Comp.L.Q.115-27 (1985) ④See James Crawford,Execution of Judgments and Foreign Sovereign Immunity,75 Am.J.Int\'l L.820-35 (1981) ⑤See George Kahale III, Matias A.Vega, Immunity and Jurisdiction: Toward a Uniform Body of Law in Actions against Foreign States, 18 Colum.J.Transnat\'l L.211-38 (1979-1980).⑥See Beth Van Schaack,The Civil Enforcement of Human Rights Norms in Domestic Courts, 6 ILSA J.Int’l& Comp.L.295, 298-299(2000).⑦如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国家豁免专题第一任报告员素差伊库指出,70年代以前各国有关涉及外国国家侵权行为的国内司法实践极少,而且将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作为国家管辖的例外也一直是相对未知的事情。参见,联合国文件,A/CN.4./363/Add.1,1984年英文版,第9页。 法和国内法适用上的位阶,法律适用方法原则等问题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出现。第三,研究视角有待扩展,现有法学视角对国家侵权问题主要从国际公法、宪法、行政法等学科角度展开,尚未有更多学者将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赔偿诉讼视为国际私法问题进而研究。第四,缺乏以中国为视角的涉外性国家侵权赔偿司法救济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尽管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较为全面,水平和深度都教高,但国外学者对中国问题涉猎很少,同时有些国外论著还带有明显的价值倾向,讨论的角度并不客观公正,得出的相关结论和立法建议不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引言)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几个基础性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界定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特殊性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的解决路径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的管辖权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可诉性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国家的确定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管辖国家国内法院的确定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的法律适用相关理论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际法的适用

(三)涉外性国家侵权案件国内法的适用

四、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问题

(一)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承认执行的相关理论

(二)涉外性国家侵权判决的承认执行相关机制的建构 结语

(二)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

1.外国国家侵权国内管辖的理论与实践,对外国国家管辖在国际法上是有争论的问题,目前国际社会做法并不一致。(谈问题,简谈重点研究的理由)

2.国际法的适用问题………………….(至少谈2-3个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问题一般应为本文的核心问题和争论问题)

(三)解决思路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在详细考察国外相关法域制度基础上,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建议。(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思路,结合个人论文修改)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

1.阅读不少于20份中英文献资料; 2.阅读相关的法律法规;

3.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和问卷分析; 4.不少于200小时上机查阅电子文献。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2012年11月08日——11月25日,下达《任务书》及《审核表》; 2.2012年11月26日——12月5日,完成不少于三千字《文献综述》; 3.2012年12月6日——12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

4.2012年12月17日——03月04日,完成三千字《外文资料翻译》; 5.2013年03月05日——06月04日,完成毕业论文正文;

6.2013年06月05日——06月10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评定论文成绩,论文质量、格式及答辩资格审查;

7.2013年06月11日——06月12日,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八、指导老师审查意见

(正文除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正文为宋体小四,间距固定值22磅,具体参见学生工作手册第10页和第4页)

文献法开题报告范文
《文献法开题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