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1: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芜湖十里长街城市设计与建筑改造(B

方案)——居住组团

课 题 类 型: 设计 实验研究□ 论文□

学 生 姓 名: 谢斌

号: 3121006224

专 业 班 级: 建筑122

院: 建筑工程学院

指 导 教 师: 刘屹松/李茜(高工/助教)

开 题 时 间: 2017-2-25

2017年2月20日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1.1.1 研究意义

旧城改造是城市文明进程的必然趋势。城市文化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对城市文明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1)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这些早期形成的老城区无论是设计手法的表现上还是所能提供的服务上都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特别是与汽车持有量的增长和居民对生活交往空间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中的旧城区一般在一个城市环境较差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一般也不高,通过对旧城区的改造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老城区不仅存在着人口密度过高、交通不便、老龄化、违章建筑多等问题,而且存在较多的环境问题,公共设施不完善或者被破坏,无法使用,存在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问题隐患 对这些居住环境恶化品质下降的问题置若罔闻不管不顾,不仅造成大量居住问题,甚至演变为社会问题,对城市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若采用全部拆除重建的方法来进行改造,不仅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此外,简单粗暴地推倒重建,也有可能致使社会构成的断层,影响周边社区及城市功能的健康发展。

(2)现实意义

芜湖市长街商业圈至今已历经四个多世纪,曾一度具有令世人瞩目的影响力。然而,往昔的辉煌难掩当下的颓势。火灾隐患、交通混乱、设施损毁、定位模糊等弊端已严重妨碍长街商业圈的发展。为此,应从改善市场环境、彰显人文特色、丰富经销手段、张扬徽商文化等方面入手,消除障碍,使这一商业圈获得新生。 1.1.2 研究现状

芜湖的长街长度大约在1783米左右,从鱼市街顾顺兴酱园至西门口长343米,自西门口到宝塔根,长1440米。合计1783米。芜湖人习惯把长街分为三段,西门口至状元坊一段,叫\"上长街\"。状元坊至宁渊观叫\"中长街\",宁渊观至宝塔根脚下长街。整个长街两边还有许多横向的巷道,也附属于长街的商业区。

(1)历史背景(图1)

芜湖长街,曾是一条流金溢彩的街,曾是江城经济繁荣的通衢大街。那时的长街,沿街两侧,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徽式建筑,山墙翘角立兽,古楼雕栋画梁,黑砖黛瓦粉墙。家家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

其时,长街一律采用从大荆山开采的石条铺路,街道狭窄,仅有一丈二尺宽。每天人来人往,加上独轮车常年累月地轧,石板路的中间,形成一道深深的槽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遇上天雨路滑,红绿油布伞飘在街上,象大小蘑菇盛开在浓浓

图1长街旧景 的雨中。即使这样,也挡不住前来观光的客人。

(2)长街现状

解放后,随着新市区的开拓,商业中心转移到中山路一带,古老的长街逐渐冷落,但街市基本保持原样。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建设皖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符合

- 1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可以说,上述四项因素共同导致了妨碍长街商业圈发展的致命缺陷。而导致长街商业圈至今未能脱胎换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它缺乏应有的“个性”。芜湖长街缺少了自己的特色,也许它曾经拥有过,只是现在遗失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回芜湖长街的优势。

1.1.3 发展趋势

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发展,新旧建筑的共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面临的问题。相比较其他的古城区,芜湖长街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重新整合好古城区需要的是将自己在城市中的定位给确定好,将自己改造更新为一个“城中城”,一个在芜湖这个将要成为现代化城市中独树一帜的特殊古城,承载着芜湖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地方。城外高楼大厦,城内小桥流水。

对比过去的大拆大建,改造再利用是一种可以尽可能减少材料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垃圾与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利用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的体现,我们不应仅将此作为一个口号或一个时尚,而应真正贯彻到我们的实践当中。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与归类,我们发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扩展、新旧元素的融合固然有多样的方式,但不论是历史建筑功能空间的重新发掘,新旧建筑空间的交织,新旧形式元素的对比或调和,它们本质的手段都是一致的,即运用当代的建筑语言。从空间的角度来说,以上成功的实例都是用现代的空间观念使新旧功能与空间融为一体。从形式的角度来说,成功的形式语言都是新与旧的本质上相区别,只不过在力度上有所不同,建筑的发展演绎过程是不应模糊或抹煞的。同时新的空间与形式也是建立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基础上的,技术应是直接的,空间、形式应是真实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历史建筑在当代依然不断的演绎发展,对它们的利用不仅体现在物质价值上,还体现在建筑人文价值的延续、城市整体文脉的保持与发展上。 1.2 主要设计(研究)内容 1.2.1 整体区域规划

首先需要对基地的内部规划主要功能分区,并结合长街的所特有的历史特色的保护与沿袭,在对居住区的主要功能的合理重组的同时,并着手改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对基地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用途进行规划设计。

其次是居住区内部各单元道路和交通规划,做到人车分流,规划合理,满足消防规范,打造出完善的交通疏散流线。同时,对区域内停车系统进行设计,以解决行车和停车问题。

最后是基地的集中绿化、景观小品、沿江堤岸,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形成标志性居住区的景观节点,并对居住区内部的重点地段的标志性景观进行重点突出,对重要景观节点及其周边地区景观进行协调处理。 1.2.2 建筑单体

(1)联排别墅

新中式设计徽派建筑,以传统的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优美,舒适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2)多层住宅

多层住宅一般一梯两户,每户都能实现南北自然通风,基本能实现每间居室的采光要求,一梯三户或一梯三户以上则必须牺牲一户或多户的南北自然通风,所以这里没有使用此种形式。多层住宅一般采用单元式,共用面积很小,这有利于提高面积利用率。

- 3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活力。规划将沿中二街和花津路一段引入现代的高档次的商业, 将其功能定义为现代商业区, 以适应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规划将该地段开辟为具有皖南文化的步行街,设置休闲和游乐场所,为购物人群提供一个很好的休息和集会场所。同时,可以吸引游客休息、购物。

(4)长街组团:

十里长街的特色就在于商品小而全、价位低,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并且沿江路计划将建设跨江大桥,用来连接江对岸小区与规划地段,引进大量小区人流,在改造的过程中,要留住这一购物群体,就必须保持这一商业特色。在更新规划中,将把作为小商品市场区集中布置,以达到布局合理性。

居住组团设计并没有简单地复古和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将传统与现代、徽派与西式很好地嫁接和结合,以期即可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又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小区已经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马墙、挑檐、小窗等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建筑手法。但是,个性的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青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天井绿化、不可窥视镂空墙、通而不透的屏风、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小区一角墙等、承载文化的牌坊、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富有文化色彩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与现代生活不背离的设计手法则得到了继承。 1.3.2旧城区更新改造工作计划

(1)第1周:英文翻译、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前期调研、收集资料;

(2)第2-3周:概念性规划设计,多方案比较;

(3)第4-6周:规划设计草图,课堂讨论,交流;

(4)第7-10周:第一轮区域功能交通规划设计草图;

(5)第11-13周:第二轮建筑单体和总体规划草图,继续深入;

(6)第14-15周:第三轮平面、立面、剖面草图,计算机绘制,调整并修改;

(7)第16周;计算机建模辅助建筑设计、方案定稿、效果图绘制、正图绘制;

(8)第17周:图纸完善、出图,准备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审核,评阅教师审核,毕业设计答辩。 1.4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天青.旧城改造若干问题我见[J].城市开发.2003(05)

[2]李钢.对城市文脉挖掘与整合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7(03)

[3]何深静.刘玉亭.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我国现行城市再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人文地理.2008(04).

[4]吴思芸.陆峰.浅谈芜湖长街空间环境的保护与传承[J].普洱学院学报.2016(08)

[5]牛淑杰.住宅小区停车位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7(09)

[6]旧住宅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方法研究.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J].2009(02)

[7]梁炯.唐国安.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设计思想[J].规划师.2003(11)

[8](日)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10]陈科育.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J].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0

[11]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1(06)

[12]王建国.戎俊强.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

[13]Gul Polat*a,Atilla Damcia,Asli Pelin Gurgunb,Ilayda Demirlia.Urban Renewal

- 5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