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颈椎病康复评定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8:06:1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康复疗法评定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 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

(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 (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 4.康复评定的作用

(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

(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4)帮助判断预后

(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5.康复评定的内容

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 (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

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 1.建立治疗目标:

(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 (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2.康复目标的描述: (1)下肢的功能

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 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 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 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 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 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 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 (2)上肢的功能

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

候补辅助手 :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

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

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 (3)整体功能 :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 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 (4)劳动能力

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

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 帮助家务 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

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形态评定

(一)身体姿势的评定

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 1.前面观

(1)头下颌骨不对称 (发育、外伤)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外伤)

(3)髂前上脊(水平)

(4)髋外旋、髋内旋 (看髌骨位置,内则内,外则外) (5)膝外翻 (X形腿) (6)膝内翻 (O形腿) (7)胫骨外旋 (髌骨向前,足趾向外;髂胫束紧张,股骨后倾,后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

(8)胫骨内旋 (髌骨向前,足趾向内;腘绳肌、股薄肌紧张,股骨前倾,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足内翻,足外翻)

(9)拇外翻 (第一足趾的跖趾关节向外侧偏斜;跖骨头内侧过度生长,跖趾关节脱位,拇趾滑膜囊肿)

(10)爪形趾 (跖趾关节过伸;近侧趾间关节屈曲,趾长伸肌紧张、缩短) 2.后面观

(1)头部倾斜 (颈部肌肉) (2)肩下垂 (菱形肌、背阔肌紧张) (3)肩内旋、外旋 (内旋腋杖,外旋少见)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偏瘫,内旋肌、屈髋肌软弱) (7)扁平足 (内侧纵弓低,跟骨旋前,腓长短肌短缩) (8)高弓足(内侧纵弓高,跟骨旋后,腓长短肌拉长) 3.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颈部肌肉,职业病) (2)胸脊柱后凸(驼背,颈曲深度5cm以上)

(3)平背(直背,胸曲度、腰曲度小于2-3cm,伴骨盆后倾) (4)鞍背(脊柱腰端过度前凸,大于5cm,骨盆前倾)

(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 漏斗胸;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前,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后方) (7)骨盆前倾 (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后,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前方)

(8)膝过伸 (踝关节跖屈,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后方,股四头肌、腓肠肌紧张) (9)膝屈曲 (踝关节背屈,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前方,股四头肌拉长)

(二)体格评定 1.体表标志

头及躯干:头顶点、颈点、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脐点、腰点

上肢:肩峰、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桡尺茎突中间点、指尖点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侧间隙、内踝、外踝、趾尖 2.身体长度 (1)上肢

上肢长:坐位/站位,上肢在体测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肩峰外侧→桡骨茎突/中指尖

上臂长:同上;肩峰外侧→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同上;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手长:手指伸展位;桡尺茎突中间点→中指尖 (2)下肢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髂前上棘→内踝/股骨大转子→外踝 大腿长:同上;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间隙 小腿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外踝 足长:踝关节中立位;足跟末端→第二趾末端 (3)残肢

上臂:坐位/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 → 前臂:同上;鹰嘴尺骨残肢末端

大腿:仰卧位/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坐骨结节→大腿后面→残肢末端 小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 身体围度 (1)四肢

上臂:肘伸展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

肘屈曲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力屈曲;同上 前臂:最大围度 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前臂近端最隆部

最小围度 同上;前臂远端最细部

大腿: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髌骨上缘→大腿中段,每隔6cm,8cm,10cm,12cm 小腿:同上;小腿最粗部位,内、外踝最细部位 截肢

上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2.5cm 前臂:鹰嘴→残肢末端,2.5cm 大腿:坐骨结节→残肢末端,5cm 小腿: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5cm 躯干

头围:坐位/站立位/平卧位;眉弓上缘→枕骨结节,环绕一周,成人54-58cm,胎儿32-34cm, 颈围:坐位/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喉结处,软尺平行地面

胸围:同上;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平静呼气末,平静吸气末。 腹围:同上;脐/第12肋下缘→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一周。

臀围: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 身高和体重

体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 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在165-175cm) 体重(kg)=身高(cm)—110(身高在176-186cm)

(三)体型评定

上腹角→90° 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身体成分评定 1.水中称重法 2.皮质厚度的测量:

3.肱三头肌肌腹,男10.4mm,女17.5mm 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男12.2-14mm,女12.2-14mm 右腹部脐旁1cm处,男5-15mm,女12-20mm 4.生物电阻抗

5.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 6.三维光子扫描仪 7.组织活检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1.神经反射发育的四个阶段

(1)脊髓水平(协调四肢在屈、伸模式中的肌肉,时间界限:2个月内)

(2)脑干水平(姿势反射 影响全身肌张力变化,时间界限:出生后4-6个月内)

(3)中脑水平(头和身体的空间位置,时间界限:出生后至5岁)

(4)大脑皮层水平(皮质、基底神经节、小脑,时间界限:出生后6个月出现) 2.屈肌收缩反射

出生后2个月以内呈阳性为正常。2个月以后仍为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3.出生后终生存在的反射

大脑皮层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足背屈平衡反应、跷跷板平衡反应、猿位平衡反应 4.脑干水平的反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 5.中脑水平的反射

(1)调正反应:颈调正反射、身体调正反射、头部迷路性调正反射、视觉调正反射、两栖动物反应

(2)自动运动反应、拥抱反射、抬躯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应 6.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解剖学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阳性支持反射

出生后4-8个月呈现阳性为正常。8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

2.呼吸困难分级

3.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方法

(1)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场地,嘱受检者在主观安全和无症状的前提下,尽力行走6分钟,测定行走的距离。

(2)运动前后测定血压和心率,并前后进行比较。

(3)可独立的预测心衰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因子 :6min内步行距离

(3)心脏负荷试验(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 5.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和种类 (1)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它

按中止试验的强度分类:极量运动试验、亚(次)极量运动试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

按试验方案分类:单级运动试验(运动强度不变)、多级运动试验

按所用设备分类:平板运动试验方案、踏车运动试验方案、手摇功率计试验方案、台阶试验 6.停止心电运动试验的指征

(1)出现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极度疲劳等;

(2)ST段压低或抬高≥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3)运动中心率及收缩压下降超过10次/分或>10mmHg (4)收缩压≥220mmHg (5)舒张压≥110mmHg)或超过安静时15-20mmHg (6)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7.名词解释:

每分钟通气量(VE):每分钟出入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呼吸一分钟的通气量 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VA):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的气量 潮气量(TC):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正常500ml 深吸气量(IC):平静呼吸末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占肺活量的2/3,男2600ml,女1900ml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男910ml,女560ml 肺活量(V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男3470ml,女2440ml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残气量(RV):最大深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摄氧量:耗氧量/吸氧量,机体所摄取或消耗的氧量,是反映机体能量消耗和运动强度的指标,也反映机体摄取、利用氧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 :( VO2max):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提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代谢当量(MET):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无氧阈:人体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有氧代谢已经不能满足肌肉运动的能量需求,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氧脉搏:体内氧运输效率,氧摄取量与心率之比 氧通气当量:消耗1L摄氧量所需要的通气量

呼吸储备:最大通气量与最大运动通气量之差的绝对值或百分比

呼吸商: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与每分钟耗氧量之比,反映体内能量产生的来源和酸碱平衡状况

第五章 认知功能的评定

1.认知:是个体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心理过程。

2.认知功能障碍:当各种原因引起脑部组织损伤时,导致患者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活动能力。3.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1)意识状态评定:意识状态初步判断(嗜睡、昏睡、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15分以上)

(2)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30分,5-10分钟,文盲≤17≤小学文化≤20≤中学文化≤24)、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30分,15-20分钟,异常≤20)

第六章 言语功能的评定

1.言语是指说话及表达的能力,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部分,其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通过呼吸、发声、共振、构音及韵律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其中声道对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唇、舌、硬腭、软腭、咽、喉和声带。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语音、词法、句法、语意及语用的规则体系。语言活动包括四种形式,即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 3.常见语言言语障碍:

(1)失语症:由于大脑半球损伤而导致已获得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障碍,并非发音器官功能障碍所致。

表现:口语表达障碍(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语法错误、找词困难、刻板语言、模仿语言、持续症、负数困难、流畅度)、听觉理解障碍(语音辨认障碍、语意理解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书写不能、构字障碍、象形书写、镜像书写、惰性书写、书写过多、语法错误)

常见疾病: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ke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症、失读症

评定方法:波士顿失语检查、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

(2)构音障碍: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分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功能性构音障碍。 表现:发声和构音不清

常见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腭裂 评定方法:Frenchay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 (3)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常见疾病:大脑不全发育、自闭症、脑瘫 评定方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

(4)口吃:主要指以异常的和持续的言语不流利为特征的并伴有特有的情感表达、行为、认知的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4.筛选方法:多用量表法。标记测验、Halsted-Wepman失语症筛选测验、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内容。

程序:询问病史、言语-语言行为的评估、言语-语言障碍的判定、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第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系统可分为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 2.浅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3.深感觉传导通路 4.节段性感觉支配

第八章 肌张力的评定 1.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 ①肌张力减低: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弛缓

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反射消失或缺乏。 原因:

1)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卒中早期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②肌张力增高:高于正常静息水平痉挛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脑瘫等 特殊表现:

僵硬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增加;相对持续,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阻力都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表现:

Ⅰ.齿轮样僵硬

Ⅱ.铅管样强直

③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 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3.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需。

第九章 肌力的评定

肌力,即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1先测3级,然后再

4、5级/

1、2级

2.上肢 (1)肩胸关节 内收: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肩关节抗重力全范围内收

5、4级 同上;肘部施加向下压力,肩关节抗阻力内收

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下压:

3级 俯卧位,头转向对侧,被检侧肩关节外展145°;全范围内收、下压

5、4级 同上;阻力将肩胛骨下角向上外推,肩关节抗阻力内收、下压

2、1级 同上;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耸肩: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全范围耸肩

5、4级 同上;肩锁关节上方下压,抗阻力耸肩

2、1级 俯卧;耸肩/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外旋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上臂前移

5、4级 同上;肩胛下角向下、向内阻力;抗阻力上臂前移

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2)肩肱关节 前屈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前屈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前屈

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前屈/扪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后伸

3级 俯卧位;上肢抗重力后伸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后伸

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后伸/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

2、1级 仰卧;托住,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后平伸(水平外展)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

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前平屈(水平内收)

3级 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水平内收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外拉,抗阻力水平内收

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自然下垂;上臂全范围内、外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内、外旋

2、1级 同上;部分内、外旋/扪及肌肉收缩 (3)肘关节 屈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前臂抗重力屈曲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屈曲

2、1级 同上;托住,屈曲/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 前臂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前臂抗重力伸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伸展

2、1级 同上;托住,伸展/扪及肌肉收缩 (4)前臂 旋前、旋后

3级 坐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全范围旋前、旋后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旋前、旋后

2、1级 同上;部分旋前、旋后/扪及肌肉收缩 (5)腕关节 掌屈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后位,手指放松;全范围屈腕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掌侧,抗阻力屈腕

2、1级 同上;部分屈腕/扪及肌肉收缩 背伸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前45°,手指放松;全范围伸腕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背侧,抗阻力伸腕

2、1级 同上;部分伸腕/扪及肌肉收缩 3.下肢 (1)髋关节 屈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屈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膝上,抗阻力屈髋

2、1级 侧卧;屈髋/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双腿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伸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伸髋

2、1级 侧卧;伸髋/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

3级 同侧卧位,托起对侧下肢;抗重力内收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内收

2、1级 仰卧位,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对侧卧位,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抗外展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外展

2、1级 仰卧位,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坐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全范围外旋、内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外旋、内旋

2、1级 仰卧,部分外旋、内旋/扪及肌肉收缩 (2)膝关节 屈

3级 俯卧位,双下肢伸展,足伸出诊疗床;抗重力屈膝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屈膝

2、1级 同侧卧位;屈膝/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伸膝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伸膝

2、1级 同侧卧位;伸膝/扪及肌肉收缩 (3)踝关节 跖屈

3级 俯卧位,腓肠肌伸膝,比目鱼肌屈膝,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踝跖屈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掌,抗阻力踝跖屈

2、1级 侧卧;踝跖屈/跟腱活动 内翻、背伸

3级 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足内翻、踝背伸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下、外方向,抗阻力足内翻、踝背伸

2、1级 侧卧;足内翻、踝背伸/扪及胫前肌收缩 (4)躯干 颈屈

3级 仰卧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

2、1级 侧卧;托住,屈颈/扪及肌肉收缩 颈伸

3级 俯卧位,头部伸出诊疗床,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

2、1级 侧卧;托住,抬头/扪及肌肉收缩 躯干屈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抬起头及肩胛部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

2级 同上;抬头

1级 同上;扪及上腹部肌肉收缩 躯干伸

3级 俯卧位,胸以上身体伸出诊疗床,双手在头后交叉;抬起上身

5、4级 同上;抗阻力抬起上身

2、1级 头后仰/扪及背部肌肉收缩 躯干旋转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旋转上体使一肩离床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级转体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并向一侧转体

2级 坐位;能大幅度转体

1级 同上;扪及腹外斜肌肌肉收缩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 (1)等长肌力测试 (2)等张肌力测试 (3)等速肌力测试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指一个关节从原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常以度数表示。 2.上肢

3.下肢 4.影响ROM的因素

(1)构成关节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 (5)年龄、性别、职业因素

第十一章 协调于平衡的评定 1.协调评定方法 (1)观察法

(2)量表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 测试、MAS平衡测试、Semans平衡障碍分级 (3)平衡仪测试法 2.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出入而感知。

①视觉系统 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 ②躯体感觉 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③前庭系统 感知人体角速度运动和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2)中枢整合

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三种调节机制:踝策略、髋策略、跨步策略 3.平衡的种类

(1)静态平衡 又称Ⅰ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

(2)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Ⅱ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3)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Ⅲ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第十二章 步态分析 1.自然步态的要点

(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2)上身姿势稳定 (3)最佳能量消耗

(4)具有稳定行、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 2.基本参数

(1)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进行的距离,50-80cm (2)步幅: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 (3)步宽:行走时左右两足间的距离,足跟中点,8 -3.5cm (4)足角:行走时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6.75°

(5)步速: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65-95m/min (6)步频:行走时,每分钟迈出的步数,95-125steps/min (7)步行周期: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1-1.32s (9)步行时相:典型姿位变化 3.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

(1)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

(2)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的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

(3)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和髋、膝、踝角度(重力方向),以及充分的支撑面(足的位置)。 (4)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控制能力。 4.廓清:指步行时摆动相下肢适当离开地面,以保证肢体向前行进,包括

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60度左右)

摆动相早期-中期:髋关节屈曲

摆动相中-后期:踝关节背屈 支撑相对廓清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

支撑中期:踝跖屈控制 (防止胫骨过分前向行进) 中期-末期:膝关节伸展

末期:足跟抬起(踝跖屈) 5.步态分析

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经掌握的解剖、生理学知识 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 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 疗效评价。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 6.步态分析的临床意义

(1)步行是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3)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4)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7.步态就是行走时的人体姿势;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任何神经、肌肉及骨关节疾患均可能导致步行功能障碍。 8.主要分析 (1)首次触地

定义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 触地部位 足跟

参与肌肉 胫前肌、腘绳肌、臀大肌。

意义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2)承重反应

定义 指首次触地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 参与肌肉 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

意义 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缓冲、减震,重力轴稳定,保持行进。 (3)支撑相—中期

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主要功能 是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意义 下肢承重能力小于体重或身体不稳定时此期缩短,以将重心迅速转移到另一只下肢,保持身体平衡。 (4)摆动相—早期

主要功能 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 参与肌肉 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意义 如果地面廓清能力障碍(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碍(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将影响下肢前向摆动,导致步态异常。 (5)摆动相—中期 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

(6)摆动相—末期

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 参与肌肉 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9.异常步态

(1)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①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 ②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

③截瘫步态:平行杠内行走步态(四点行走步态、二点行走步态、拖地行走步态、摆至步行走步态、摆过步行走步态)、臂杖、腋杖、手杖(两点支持步态、两点一点交替步态)或助行架行走步态

④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醉汉步态 ⑤帕金森步态/前冲步态 (2)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挺胸、凸腹 臀中肌步态 股四头肌步态 胫前肌步态 腓肠肌步态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膝关节过早屈曲,对侧步长缩短,伸膝肌过用综合症,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 (3)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疼痛步态

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短腿步态 假肢步态平足 老年步态

10..步态临床观察要点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时相合理

左右对称

行进稳定和流畅 步行节律

节奏匀称

速率合理

疼痛

干扰步行

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肩、臂

塌陷或抬高

前后退缩

肩活动度降低 躯干

前屈或侧屈

扭转

摆动过度或不足 骨盆

前、后倾斜

左、右抬高

旋转或扭转 膝关节

摆动相可屈曲

支撑相可伸直

关节稳定 踝关节

是背屈和跖屈

下垂/内翻/外翻

关节稳定 足

是否为足跟着地

足趾离地

稳定 足接触面

足全部着地

两足间距

稳定

第十四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1)确定独立程度

(2)拟定合适的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判断患者的功能预后

(5)通过评定结果反馈,增强患者和治疗师的信心 (6)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 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 2.常用的评定量表

(1)PADL:改良PULSES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评定量表 (2)IADL:快速残疾评定量表-2 RDRS

2、Frenchay活动指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分类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应记录实际完成情况,不是可能或应达到什么程度

2.由评定者给一个总的动作指令,让患者完成某个具体动作,而不告诉动作的具体步骤 3.只有当患者需要辅助器或支具时,才可提供,不能依赖和滥用

4.除非评定表中有说明,否则使用辅助器、支具或采取替代的方法,均认为是独立完成活动,但应注明

5.任何需要体力帮助的活动都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独立完成

第十九章 环境的评定

1.环境(Environment)

环境因素是ICF的一个成分,它是指形成个体生活背景的外部或外在世界的所有方面,并对个人功能发生影响。分为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态度环境 2.无障碍环境是相对障碍而言,即没有障碍 3.环境评定分级及内容

4.环境的特性

(1)物质环境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2)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是群体动物繁衍和发展的需要

(3)人造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人类的历史就是人造环境的发展史

推荐第2篇: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总结

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

1.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2.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个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3.直立姿势的评定:

①前面观: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脊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②后面观: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脊,也对称地处于脊柱的水平线上;③侧面观: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和踝应五点一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屈;向后屈的胸屈;向前凸的腰屈和向后凸的骶屈。颈屈和腰屈最大,胸屈次之,骶屈最小。

4.膝外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外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两腿成X形。

5.膝内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两腿成O形。

6.上肢长: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7.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8.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9.耐力:肌肉持续性维持一定强度的的等长收缩或做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收缩的能力称谓耐力。

10.肌力分级标准: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4级:能抗重力、抗中等阻力运动。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级: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11.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因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所以关节活动范围亦分为主动的与被动的。 12.影响关节活动度范围的因素:①构成关节两关节面面积的大小的差别②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③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④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⑤年龄、性别、职业对关节位活动范围也有影响。 13.肩关节:屈曲:170 ;后伸:60 ;外展:170 ;水平外展:40 ;水平内收:130 ;内旋:70;外旋:90 ;

14.肘和前臂:屈曲:135\\150 ;旋后:80\\90 ;旋前:80\\90 15.腕:掌屈:80 ;背伸:70 ;尺偏:30 ;旋转:45 16.指间关节:外展:50 17.髋:屈曲:120 伸展:30 外展:40 内收:35 内旋:45 外旋:45 18.膝:屈曲:135 踝:背屈:15 跖屈:50 内翻:35 外翻:20 19.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

20.痉挛(spasticity)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

(一)痉挛的益处: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2.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3.可相对保持肌容积。4.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5.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6.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二)痉挛的弊端:1.由于阵挛、髋内收呈剪刀样或屈肌痉挛而损害站立平衡。2.由于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3.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4.由于屈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这一现象也可发生在床位和轮椅体。5.由于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造成的挛缩危险。6.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7.由于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功能。8.由于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9.虽然大部分痉挛可无疼痛,但持续的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10.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21.痉挛的特殊表现:①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时足大趾背屈②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厨师产生的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一致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③阵挛:在持续牵伸阵挛肌时可产生,特点为以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与踝部,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④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驱赶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层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处于屈曲姿势。

22.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23.肌张力异常的常见形式: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迟缓。 24.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反射介导机制

(二)非反射介导的机制

(三)痉挛的神经递质变化

反射介导机制中的牵张反射可分为腱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是肌紧张产生的基础。 25.Ashworth分级法评定:分01234级?。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突然出现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6.人体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27.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髋调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28.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29.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坐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应建立时间分别为

6、

8、10个月;立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应建立时间分别为:

12、

18、24个月;跪位平衡反应建立时间为:15个月。 30.平衡种类:

①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②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③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31.稳定极限:人体在能够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32.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33.共济失调分为: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 34.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

35.正常步态:事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此时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36.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37.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

38.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

39.步幅(stride length)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

40.步宽(stride width)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 41.足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 42.步频(cadence)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 43.步速(walking velocity)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称为步速,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 44.步行周期(gait cycle)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秒(s)表示。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45.步行时相(gait phase/period)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gait phase),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和摆动相(swing phase)。

46.支撑相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47.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

48.摆动相是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49.常见的异常步态模式:①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截瘫步态、其他神经疾病(蹒跚步态:小脑病变者,由于共济失调,行走时,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速度快慢不等,东倒西歪,呈鸭子状或蹒跚状。行走时,重心上下、左右移动幅度大,稳定性差,能量消耗大;前冲步态: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躯干前倾,双上肢缺乏摆动,步幅短小,越走越快,呈前冲或慌张步态。行走时,重心上下。左右移动风度答,稳定性差,能量大,)②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胫前肌步态、腓肠肌步态;③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疼痛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短腿步态、假肢步态、平足、老年步态。

推荐第3篇:颈椎病讲稿

颈椎病

近年来,随着科技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手机和电脑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颈椎病便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颈椎病患者在以每年百万计的速度增长着,是我们医生应该予以重视的,今天我们一起聊聊颈椎病。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①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5.头颈部外伤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6.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7.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2.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退化、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退变造成对脊髓的直接压迫。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锥体束征: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呈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

肢体麻木:脊髓丘脑束受累,致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前者相似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

反射障碍:自主神经症状以:胃肠道心血管及泌尿系统为多见,排便排尿失禁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7.混合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软组织病理改变累及到颈脊神经根、脊髓颈段、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节等结构,且不仅累及一种组织结构,往往可能同时刺激或压迫几种组织结构,椎间盘退变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孔释线亦变小,神经根受压,窦椎神经亦受压,椎动脉纡曲变形,同时椎体不稳而滑移,折叠突人椎管,均使椎管管径变小、脊髓受压。

颈椎病的治疗

阶梯治疗:保守和手术治疗。

推荐第4篇:预防颈椎病

预防颈椎病 一,瑜伽颈椎保健动作,可预防并消除颈椎病和头痛.1.采取任意一种你感到舒适的 坐姿,两肩保持不动;2.吸气抬头,尽可能使后脑贴近背部和脊柱,保持 1 分钟以上并自 然呼吸; 3.呼气低头,尽可能使下额贴近锁骨之间的位置,保持 1 分钟以上并自然呼吸; 4.吸气还原到第一步,呼气将头部转向右侧,到自己的最大活动范围,保持同样的时间并 自然呼吸;5.再次呼气时将头部转向左侧到最大极限,控制同样长的时间,最后还原头部; 二,热水袋.每天睡觉装半袋热水进去,排出空气后塞进盖子,垫一个枕巾在上面,然后把 它垫在颈椎下面,平躺 10 分钟.有助于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三, 《冬天注意颈椎保暖哦》 :出门一定要带好围巾,公车别在车上打盹,晚上睡觉穿一个 高领的春秋衣.四, 如果尚处于颈椎病的早期, 尽量消除颈椎病的成因(象坐姿等), 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吃药, 是用一个合适的枕头,注意从颈枕处把脑袋托起来,避免睡高枕.一般情况下,半个月内就 会有根本性好转.五, 《床上看书坏处多》 :买了颈椎牵引,床上书架等,要好一些,但根治还是非常困难.六,闭上眼睛,\"有容乃大\"一天大概要\"写\"15 次.七, 用高靠背的椅子, 工作时身体微微往后倾斜, 头靠在靠背上, 现在颈椎基本没有大碍了.八,典型的颈椎变直,甚至有反弓的迹象,做了几次牵引,后来朋友给了一款矮的枕头,感 觉还不错.总结是:换一个你一拳头高的,柔软的枕头,睡觉时一定要尽量往上睡,让颈椎 枕在枕头上,而且仰睡比较好.《我和老公相互按摩》 :每晚我和老公都要相互按摩,舒缓了颈椎疲劳,促进感情! 每个整点提醒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远眺,舒展筋骨一下,其实也不怎么影响工作.每天晚上洗澡时,用热水冲颈椎三分钟,舒缓颈椎部位的血脉,让你颈椎轻松,还睡眠好.《办公室就地取材抬高笔记本》 具体方法是拿两个名片盒垫在笔记本后端, : 这样屏幕高了, 键盘也更容易看了, 有效避免长时间僵着脖子低头看屏幕可能造成的颈肌肉损伤.我有一个 同事更绝,在笔记本下面平垫了 5 本大书,然后拿了一个老键盘在用.《学学新疆人扭脖子》 《抬头运动给我好健康》 :每周末只要天气允许,我都和老公都去郊外放风筝,因为放风筝 会抬头看天嘛,我们就去小区的会所游泳.哦,写到这里才发现,只要是抬头的运动好像都 对颈椎挺好的.老吴哥哥提供的《颈椎养护三要诀》 :①保暖,注意风寒侵袭,如出汗,饭后,浴后, 睡后注意防范.②饮食,多食豆类制品,山药等;③枕,选透气性好,能随时调节枕头高 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 8cm~15cm 为宜.《每天只要几分钟》 :我现在经常一个人拿着羽毛球垂直的往上打,

推荐第5篇:颈椎病椅子

颈椎病椅子

好的座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底座硬实、支撑力强,不会因为身体重量压迫而倾斜。一般来讲,底座距离地面的高度以40~45cm为宜(个子特别高或者特别矮的人另当别论),这个高度基本上是小腿的长度,坐上去双脚可以自然放在地板上。如果座椅底座易动、支撑力差,人的腰部肌肉会本能地紧张从而保持上半身的平稳,腰部肌肉就更容易劳损。

2.椅背的曲线起伏和人的脊柱弯曲度吻合,腰部凸起对腰部有支撑,椅背足够高,上部有凸起,可以托付颈椎。很多老板椅设计的椅背高,座椅很软,这种设计将关注点放在了威严感和臀部的舒适度,而没有考虑脊柱的健康。

3.对于使用电脑的办公一族来讲,扶手高度也很重要,其高度要能支撑双肘肘关节。许多座椅的扶手只起到了让手扶的作用。办公一族操作电脑时,双臂弯曲下垂,只有两只手放在健康上,手臂没有支撑,力量全部落在了双手腕关节上,时间长了会累及腕关节、颈肩肌肉关节。如果扶手能支撑住肘关节,肩部肌肉就不那么容易劳损了。

成都锦江颈腰椎病医院专家认为,办公椅要选那种底座硬实,椅背设计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的,这样对保护腰背肌肉和脊柱健康很有好处。有些人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腰背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患慢性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建议办公一族每隔三四十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颈肩和腰。

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曾让不少人羡慕,可长时间伏案,紧盯电脑、敲击键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多疾病就会悄然潜入人体,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缺乏运动关系密切。

放下手头的工作,抽出20分钟的时间,做做这套专为办公室人员设计的瑜伽,长期坚持,你一定会发现它的美妙之处。

颈部体位法 做法

★坐在椅子上,上体正直,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头部分别向前、后、左、右方向尽量伸展。做2次。 ★颈部放松,头部顺、逆时针转动1周。做3次。

★颈部直立,慢慢转向左侧,均匀呼气的同时将下巴放到肩膀上,保持5次均匀呼吸,慢慢还原。换右侧再做1遍,左、右侧各做2次。 功效

伸展头、颈、肩,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三角式 做法

★直立,双脚分开与两肩同宽。 ★吸气,两臂打开,与地面平行。

★呼气,腰部向左侧弯曲,左手放在椅子坐面上(左手也可放在左脚上),双臂成一条直线。 ★头扭转看右手,正常呼吸5~10次后,慢慢还原。 ★换另一侧重复,双侧各做2次。 功效

对脊柱和背部来说,这是一个极佳的功法。它滋养脊柱和背部神经,强壮背部,消除背部疼痛,扩张胸部,增加肺活量,减少腰围上的脂肪。三角式也是伸展全身肌肉的体位法,全身肌肉也因此而得到补养。

三角扭转式 做法

★在三角式基础上,慢慢转身,右手放在左侧椅子坐面上(或左脚上)。 ★扭转头部,双眼看左手,此时,尽力使双手、双肩和背部在一个平面上。 ★正常呼吸5~10次后,慢慢还原。 ★换另一侧重复,双侧各做2次。 功效

同三角式。另外,它还可增加腰部旋转的灵活性。

坐椅半莲花单腿背部伸展式 做法

★坐在椅子上,上身正直。

★左腿弯曲,左脚放到右大腿根部,脚心朝上,成半莲花坐姿(也可将左脚放在右大腿根部的椅子坐面上),右小腿与地面垂直。 ★吸气,双手向上伸展。

★呼气,低头,双手向前伸展。

★尽量将双手手心放在地上,吸气,抬头。

★呼气,头部放松低下,上身放在右大腿上,保持5~10次均匀呼吸,还原。 ★换另一侧重复,双侧各做3次。 功效

这个功法使腹腔脏器得到按摩,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调理肠胃,同时使背部得到锻炼和加强。

椅子双角式 做法

★双脚分开约1米宽,吸气,两臂放在下背部,十指交叉。 ★弯腰,双臂向前上方举起,双手放到椅背上,均匀呼吸。 ★保持这个姿势30秒钟后,慢慢还原。

★闭上双眼,均匀呼吸,全身放松30秒钟。 ★重复整个功法3~5次。 功效

这是伸展双臂、双腿,补养背部、大脑和双目的功法,它对腰背疼痛及肩周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站立舞姿式 做法

★站在椅子后,左手扶住椅背。★弯曲右腿,吸气,右手抓右踝。 ★呼气,上身慢慢下降,抬头,右手用力拉右腿向上伸展,正常呼吸5~10次后,慢慢还原。 ★换另一侧重复,双侧各做2次。 功效

它使全身肌肉群得到增强,消除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疼痛和僵硬。它有助于治疗各种背部疼痛和比较轻微的脊柱损伤。当瑜伽练习者把这个姿势做正确时,就会感到每节脊椎都获得伸展、补养和加强。

椅子骆驼式 做法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从背后扶住椅背。

★呼气,慢慢将头、颈、胸向后伸展,髋部向前顶出,双肩打开。 ★保持均匀呼吸30秒钟,慢慢还原。

★闭上双眼,均匀呼吸,全身放松30秒钟。 ★重复整个功法3次。 功效

伸展和强壮脊柱,促进背部血液循环,滋养脊神经。同时,这个功法可有效减轻各种背痛和腰痛,纠正驼背,改善不良体态。

椅子蹲式 做法

★站在椅子后,双手扶椅背,双脚分开约80厘米,两脚尖指向外侧。 ★吸气,双脚跟慢慢抬起,脚尖踮地。 ★呼气,双膝弯曲,上身下降。

★双大腿与地面平行后,保持姿势,4次正常呼吸后,吸气还原。重复3次。 功效

强壮双腿、双脚、双膝和子宫肌肉,对久坐之人的双腿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椅子上冥想放松 做法

★坐在椅子上,上身正直,双手放在双腿上,双肩放松,闭上眼睛,放松面部肌肉群。 ★意念集中于眉心,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安静地过滤自己的身心,均匀呼吸20次后,慢慢睁开双眼。

★将双手搓热后,轻柔按摩脸、头、颈、肩以及全身其他部位。 功效

整理锻炼后的身体,使全身组织、器官恢复自然状态。 相关链接

如何自我检测颈椎的健康状况?

当经常出现以下征兆:肩颈部是否僵硬不适。头部是否常有隐隐疼痛、胀痛的感觉。脖子转动时感到疼痛,动作受限。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失眠时就要小心提防颈椎的健康状况可能出现问题,建议尽快就医诊断,及时治疗。临床发现绝大多数的颈椎早衰症患者都是颈部长期姿势不良所致,无论是使用计算机、伏案阅读、工作、做家事、躺着看电视等动作,都会使颈部长期过度承受外力压迫,都可能让颈椎退化提早报到。预防之道,必须注意身体姿势、正确运动(包含间歇性的局部运动或适当的全身运动)以及调整生活习惯。另外,特别提醒上班族,应注意在工作时每隔30分钟就活动一下颈肩,站起来走走,让身体舒缓放松,调整姿势,以防颈椎早衰症提早发生。

正确的坐姿与你的颈椎病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如果你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话,极易引起颈椎疾病,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椅子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颈椎病与椅子。

正确的坐姿使脊柱保持在正确的受力位置和良好的功能状态,可使人的脊椎得到保护,同时使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发挥。脊梁网颈椎病专家认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双臀均匀踏实地坐定,上身略后倾,腰背紧密地贴靠在椅背上,双下肢平展轻松,双脚与肩平行,全脚平稳着地。这就要求椅子要人性化制作﹑量体裁衣。基本的要求是,坐的时候椅面与膝同高,椅背应近似倒S形,腰骶部依靠的部分要成24厘米半径的弧形,这样的椅子人不坐正也难。椅子应以硬木质地为好,大多数单位没有,折叠椅也勉强可用,转椅﹑摇椅﹑升降椅等最好不要作为工作用椅。一些单位领导偏爱老板桌﹑老板椅,然而老板椅对你的脊柱健康却没有多大好处。老板椅一般比较大,还是转动的。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双臀﹑双膝﹑双足﹑双肩﹑双肘﹑颈﹑腰﹑背没有一处是踏实的,整个一个十三不靠,能不累吗?要想脊柱不受累,必须要坐得稳稳当当。

许多家庭都喜欢大的沙发,看上去雍容华贵,在脊椎矫正医师看来却中看不中用。坐在厚厚的沙发上,真如坐在一堆散沙上一样,周身的肌肉没有一处放松的,许多人坐在沙发上看一天电视,比我们上一天班还累!一些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个主意并不坏,只是最好躺在硬床上,上身垫高约15~30度,双手捧着书看。

只有使用正确的姿势,你的椅子才有效果,不然的话反而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请大家善待自己的脊柱,还有,自己的座椅也要选择好。祝您身体健康!

桌子———高度以坐位时与肘的高度相平为好

椅子———最好是硬木椅,椅背应近似倒S形

凳子———能作为真正的座位

一、颈椎病与椅子。

正确的坐姿使脊柱保持在正确的受力位置和良好的功能状态,可使人的脊椎得到保护,同时使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发挥。颈椎病专家认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均匀踏实地坐定,上身略后倾,腰背紧密地贴靠在椅背上,双下肢平展轻松,双脚与肩平行,全脚平稳着地。这就要求椅子要人性化制作、量体裁衣。基本的要求是,坐的时候椅面与膝同高,椅背应近似倒S形,腰骶部依靠的部分要成24厘米半径的弧形,这样的椅子人不坐正也难。

椅子应以硬木质地为好,大多数单位没有,折叠椅也勉强可用,转椅、摇椅、升降椅等最好不要作为工作用椅。一些单位领导偏爱老板桌、老板椅,然而老板椅对你的脊柱健康却没有多大好处。老板椅一般比较大,还是转动的。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双膝、双足、双肩、双肘、颈、腰、背没有一处是踏实的,整个一个十三不靠,能不累吗?要想脊柱不受累,必须要坐得稳稳当当。

许多家庭都喜欢大的沙发,看上去雍容华贵,在脊椎矫正医师看来却中看不中用。坐在厚厚的沙发上,真如坐在一堆散沙上一样,周身的肌肉没有一处放松的,许多人坐在沙发上看一天电视,比我们上一天班还累!一些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个主意并不坏,只是最好躺在硬床上,上身垫高约15~30度,双手捧着书看。

二、颈椎病与桌子

桌子的高度以坐位时与肘的高度相平为好,这样便于敲击键盘和书写,双肘尽量不要接触桌面,以免患“学生肘”。阅读时可双手捧书,离眼一尺许。最好将书放在阅读架上。国人大多有跷二郎腿的习惯,并且总是以一条腿压另一条腿的相同姿势。据心理学家讲,是心理躁动不安的表现。跷二郎腿容易造成臀腿部的肌肉、韧带劳损,甚至骨盆的半脱位,尤其总是采取一个固定姿势的,实在难以忍受、必须跷的话也应双腿轮流交替。我年轻时也喜欢跷二郎腿,总是以右腿压左腿,并且周身不自主地颤动。据说有这样习惯的人容易当艺术家。结果艺术家没当成,我却落下了右坐骨结节和大腿后侧疼痛的毛病。

三、颈椎病与凳子

凳子严格来讲是不能作为真正座位的,只能作为临时替代品,唯一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只应该出现在以前看露天电影或农村的婆姨们一边东家长西家短,一边纳鞋底的场合。有的饭馆尤其快餐店,为了让你吃完赶紧离开也采用凳子,看来老板比脊椎矫正医师还明白个中奥秘!至于蹲着什么都不坐,这个习惯不单对脊椎有害,对神经心脑血管都有害,更易患痔疮。

值得强调的是,再好的椅子,坐一至两小时以后,也要站起来,活动十几分钟身体,最好做一遍广播体操,再重新精神抖擞地开始工作。

颈椎病专家提醒您:坐的时间长了容易得颈椎病

推荐第6篇: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版)

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

这学期我们康复专业学习了康复评定技术这门课程,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专业课的基础,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有关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及主要的障碍情况、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分析患者的代偿能力、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决定承担各种功能训练任务的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措施、指出康复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评估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它为我们康复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转眼间就大半学期结束了,回想这学期令我印象深刻的课程是康复评定技术,我在这门课上学到了许多令人深刻的知识。康复评定技术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相对来说我对功能评定这一方面了解的比较深透一些。对于功能评定来说跟多的是学习实践操作, 每当有操作科,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围到老师身边看她如何操作,对于躯体功能评定,这一部分有肌力评定,这一部分我觉得在学习后可以吧书上的表格给记住,这样动手操作就特别方便,同时记住评定是先三四五级再一二级。当然每次再学习关节活动度测评时我都会想我是不是这个关节也是不好的,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我还记得有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同学做一些颈椎的治疗,看到他给同学颈椎骨头做了治疗,我觉得特别厉害,很佩服老师。在那一节课我和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听课,将来也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治疗。

学习康复评定技术我觉得再开始学是觉得做一个学习计划,首先得准备一个笔记本方便上课的时候级笔记。在开学的前几节课就是了解这门课程了解个大概,我们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看一些视频。然后接下去上完课就会有相应的网上课后作业,我们学校有网上相应的学习网站,那里的题目还是挺好的,最好是每上完一节课就把课后相应的作业写完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对于操作部分的学习就要看看网上相应的教学视频,看完后最好能自己实践一遍。

康复评定技术是学习康复之路上必学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很重要,我们要重视这门课程,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也发现它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小结。

推荐第7篇: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践技能考核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践操作考核内容

一、形态测量 1.直立姿势评定 2.上肢长度测量 3.下肢长度测量 4.四肢围度测量 5.躯干围度测量

二、关节活动度测量 6.肩关节屈/伸 7.肩关节内收/外展

8.肩关节水平内收/水平外展9.肩关节内旋/外旋 10.肘关节屈/伸 11.前臂旋前/旋后 12.腕关节屈/伸

13.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 14.髋关节屈/伸 15.髋关节内收/外展 16.髋关节内旋/外旋 17.膝关节屈/伸 18.踝关节屈/伸 19.踝关节内翻/外翻 20.躯干屈/伸 21.躯干侧屈/旋转

三、徒手肌力评定 22.肩关节屈肌/伸肌 23.肩关节内收/外展肌 24.肩关节内旋/外旋肌 25.肘关节屈/伸肌

26.腕关节屈/伸肌 27.髋关节屈/伸肌 28.髋关节内收/外展肌 29.髋关节内旋/外旋肌 30.膝关节屈/伸肌 31.踝关节屈/伸肌 32.躯干屈/伸肌

四、感觉与反射评定 33.浅感觉评定 34.深感觉评定 35.复合感觉评定 36.浅反射评定 37.深反射评定 38.病理反射评定

五、特殊试验检查 39.杜格氏征 40.痛弧试验 41.Neer’s征 42.空罐试验

43.Hawkins-Kennedy试验44.Lift-off试验 45.Speed’s试验 46.Yergason’s试验 47.Crank试验 48.O’Briens试验 49.Mill氏试验 50.膝关节侧扳试验 51.ACL前抽屉试验

推荐第8篇:颈椎病自我保健操

颈椎病自我保健操

一、“米”字功:

以颈带动头部做前后、左右和斜向摆动其路线如“米”字,共做3个“米”字。

二、头部旋转:

以颈带动头部做顺、逆时针旋转运动,各转3圈。

三、画圆:

1.头部画圆:用颈部带动头部做前后圆运动,正、反各做5圈。

2.肩关节画圆:用双肩带动双肩关节做前后圆运动,正、反各做5圈。

四、极限转头: 把头仰到不能再仰,然后左右转头到不能转为止;把头降到最低处,然后左右转头到不能转为止,每次转到尽头都要停顿片刻。上下各做3次。

五、推拿按摩: 推:用左右手掌小指侧推刮同侧颈肌各10次。

拿:用左右手分别拿捏颈后肌各10次。 按:低头,双手手指交叉置于颈后按压5次。

摩:用右手(或左手)小指侧横向大跨度地摩檫枕骨下缘直至发热为止。

六、颈肩对抗:

1.前后对抗:用左手扳右肩(靠颈部),头部向右转,眼向后看,用力对抗5秒钟;用同样的方法做另一侧,总共做6次。 2.上下对抗:用力提肩缩颈5秒钟;用力垂肩伸脖,双掌下按5秒钟。交替共做5次。

七、颈腰对抗:

右手握拳,顶在右腰眼上,然后以颈部带动上身向右转,以左手助转,眼向后看。用同样的方法法作左面的动作。左右各作3次。

八、伸展运动:

双手下垂掌心向后,先向后摆动再作向前向上向后伸展运动,然后沿原路线返回,共做5次。

九、脊柱反弓: 双手插腰,上身尽力向后弯,头向后仰,坚持5秒钟,还原,共做3次。

十、梳头:

以双手手指代梳,自前发际向后发际梳头,自里到外,共梳20次。 注意事项:

1.坐、立均可,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全身放松。

2.动作均匀和缓,忌猛劲。

3.每天做1到2次,可选几项做,量力而行。

推荐第9篇:医院颈椎病报告

霍山县但家庙镇卫生院

X线检查报告单

姓名_谢香贵性别____女___年龄___62岁____门诊号____________住院号_科别____ ____病区_______床号_______报告日期_年_____月____ 日C1-7椎体生理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变直,C4-6椎体前缘可见唇样骨质增生,相应钩突关节增生变钝,且C4/

5、C5/6椎间隙狭窄。余椎体未见明显异常,项韧带无钙化。

印象:颈椎病。

建议:

临床医师__涂友宝____(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推荐第10篇:颈椎病及其防治法

颈椎病及其防治法

吴石华(南京明星骨伤康复诊所)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

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名列第二,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据统计,全球60多亿人口中,颈椎病的患病人群高达9亿,仅我国就有2亿以上,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劳动强度的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应用,颈椎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且逐渐低龄化,故开展颈椎病科普教育,使大家对颈椎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懂得如何有效的及早预防。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由于各种损伤和退行性病变后,造成椎体失稳,移位,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的头颈,臂,手和前胸后背的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因这些病症是由于颈椎的疾患引起的,故称之为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症。颈椎病发作隐袭,在疾病的早、中期容易被忽视,晚期有少数人会有致瘫危险。颈椎病的症状与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轻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症状有的会自行调节或减轻,也会反复发作。根据其症状大致分为神经根型,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

1、颈

颈型颈椎病很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居此型。

症状:颈部局部或放射性酸胀、僵硬、疼痛、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作,活动时加重。

2、神经根型

由于颈神经根受压,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的放射性疼痛、乏力、手指麻木、感觉异常,握力减退。(举例颈肩痛)

3、脊 髓 型

由于脊髓受压,临床上多先有下肢无力,麻木,步态不稳,行走似踩棉花易跪倒、胸腰部有束带状,肢体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4、椎 动 脉 型

解剖上两侧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从第六颈椎横突孔内,像串糖葫芦一样从寰枕关节处进入大脑,若椎体移位必会引起颈部椎动脉扭曲受压,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视力减退、猝倒、记忆力差、失眠、近视(小儿假性近视)。

举 例:眩晕症:去年底省台办一位领导因眩晕住进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经输液、针灸、物理疗法等治疗多日不见好转,翻身转头眩晕加剧,只能平卧,经检查寰枢椎错位,整复后,当下活动自如、眩晕消失,很快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

偏头痛:前南京国际俱乐部主席瑞吉娜11岁起患偏头痛,随着年龄增长频繁发作,尤以月经前明显,在世界各地经多方治疗无效,经检查也是寰枢椎问题,治疗时正在发作,经治疗一次症状消除,随访两年无复发。

耳聋:2003年我接待一位颈椎病人是个房地产商,45年前因摔跤致右耳失聪,当复位后颈部症状解除同时,聋耳恢复正常,患者激动万分,打了很多电话给亲朋好友,至今一切正常。诸如此类如由颈椎引起的面瘫,失眠,肩周炎,近视,特别是中小学的近视等都能收到很好效果。

5、交 感 神 经 型 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出现眼睑无力,流泪,面颊潮红,易出汗,烦躁,疲劳,耳鸣,心动加速,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举例温州心慌心前区疼)

6、混 合 型

同时具有上述二型以上者 颈椎病的病因与预防:

人人都有脊柱,,但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脊柱,更少有人懂得如何呵护和保养它,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脊柱与相关疾病”理论,其实此病在国外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近些年此学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脊柱相关疾病有上百种以上,仅颈椎就有几十多种病症与之有关,国内于80年第一次全国骨科大会上,广州军区魏征教授提出“颈源性心脏病”,他发现一些伴有心脏病,心律不齐的颈椎病人服药效果差而把颈椎治好后,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像恢复正常,85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骨科大会上,魏征教授出示动物实验报告证实其理论存在。大家知道脊髓在某一后支发出两根神经,一根支配内脏叫脏层神经(内脏神经),一根支配体表叫壁层神经(周围神经),内脏有疾病能反射到体表,反之体表的疾病亦能反射到内脏,这就是西医的“神经反射弧”理论,而中医“气街”学说和 所谓的“俞穴”如“心俞”“肝俞”“胆俞”等和西医认识上是不谋而合的。再如很多胆囊炎发作时,除右上腹疼痛,还伴有右肩背疼痛就是这个原理,故有人提出脊柱不正是百病之源很有道理!由于脊椎的失稳,移位直接或间接的对脊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副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这些神经血管相关脏器出现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等学科;因此颈椎椎体的失稳,移位是造成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整复错位使移位的椎体回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是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所在;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坚持适当的 ,合理的,科学的锻炼,是预防颈椎病发生的可靠措施。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正骨,整复脊柱位置,使许多疾病常获立竿见影,手到病除之效。 颈椎退行性病变:

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变性,膨出,间隙变窄 ,椎间韧带相对松弛,造成椎体失稳,移位,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牵扯、压迫等刺激,致其功能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症。当然,这种变化十分缓慢,正因为变化缓慢才未能引起对这一潜在危害的重视。若失稳、移位等情况长期得不到纠正,椎体缘就容易出现骨质增生(骨刺,)一般增生对周围器官影响不大,但若处于对周围器官影响较大的位置,(如神经根)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征。 急 性 损 伤:

由于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外伤与车祸等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于颈椎,使颈椎的位置、解剖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导致出现颈椎病症状。有的坐车时爱打瞌睡,特别是急刹车所致颈部挥鞭样损伤(高速公路),凡此类者,只要有所警惕,均可避免。近年来世界不少国家大城市的发廊都发生一些纠纷,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由于仰卧洗头的时间较长,使颈部血管,神经受压,影响了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上肢麻木,头痛面瘫,头晕,恶心,昏厥,甚至中风,医学家称之为“发廊洗头综合症”,故颈椎病患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和颈部受过创伤的人,理发洗头时忌仰卧洗头,应以传统的坐姿为好。 慢 性 劳 损:

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不良姿势,工作劳动中长时间、单一的固定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静力损伤,如长时间低头、仰头歪头或长时间颈部固定姿势者,如长时操作电脑、和打牌及长期从事财会,写作,文秘,驾驶员等职业的人,还有的人看书学习时坐姿不正,甚至有人喜欢将头低的几乎贴到纸上;有的人喜欢靠被卷、床头、沙发扶手看书看电视,使颈椎的生理弯曲被强力弯向相反的方向,颈后部肌肉和韧带容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日久可变成生理弯曲消失、反张畸形;故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我们临床上常常遇到初中或高中生(特别是高考前)因紧张,疲劳造成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抑郁烦躁,等神经衰弱现象而就诊。这些患者中,颈部检查都有颈肌紧张,挛缩现象,甚至有颈肌增厚,小关节移位等现象,其实,这正是颈椎病在作怪,通过手法放松,整复移位,加强针对性锻炼,上述症状可迅速改善。)现在学生压力很大,从书包的重量就可看出,越来越重,过去跨包—背包—拖包,中小学生近视越来越多;

举 例:近年来,中小学生颈椎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这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同学们长时间处在伏案状态下,坐姿不正,而这期间体育活动又少,加上全社会普及电脑,而有些学生沉迷其中,可想而知,这会造成颈部损害多么严重,这就是我们社会颈椎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防治颈椎病应从小抓起。如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要太长,缓解疲劳,学习课间要出去活动避免久坐。应及时活动颈部,约1小时应起立活动避免疲劳,也可做约3分钟的颈椎操,另外避免风寒亦非常重要。坐姿上尽可能的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可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避免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此外,定制一种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正确的睡姿:

选择正确的睡姿我们一辈子1/3时间是在枕头上过的,故选择正确的睡姿及枕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交替睡眠,不要俯卧睡,固定一侧卧位睡、身体扭曲睡、仰卧扭头睡;有的年轻人习惯于高枕,也有人说,我从小到大都不用枕头,也睡得很香,还有的人说我抱着枕头趴着睡也很舒服。虽然这只是一种习惯,青年时期依仗着颈椎的代偿能力强,尚可维持,但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颈部慢性劳损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高枕“无”忧吗?其实高枕“有”忧,枕头太高,头颈过度前屈,则颈椎后方的肌群与韧带易引起劳损;而枕头过低,头颈必然过度后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劳损。所以枕头的高低非常重要,不能过高或过低,应以睡在枕头上不使颈项扭曲为原则,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仰卧位睡以枕头的直径(上下径)在10-

11、CM(一拳)为宜并枕于颈部为好;侧卧位枕头以肩宽为准。另外枕芯的填充物软硬要适中,以不易变形、透气性能好、可随意调整枕头的高低为宜,如民间常用的荞麦皮。充填物以80%为宜,不要填满,宜调整高低。

坚持合理的锻炼、保持颈部的健康

颈部必须长期坚持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锻炼。这样可使颈部更加健壮有力,更加灵活协调,能更好地防止、有效地减少伤病的发生,尽可能推迟颈椎退化的进程,防患于未然。

目的与作用有两方面:

(1)通过锻炼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痉挛;

(2)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及对疲劳的耐受能力,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颈椎正常人群、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行锻炼,症状发作期以局部休息,不增加运动量为宜,脊髓型颈椎病人严禁运动。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防治颈椎病的保健操和气功保健法。

1、保健操

(1)“隔墙观物”功;(2)“缩颈”功;(3)“10点10”分摆头功;(4)“后伸扩胸”功;(5)“?”号功;(6)双手搓颈按摩。

动作要点:动作要缓慢进行,幅度可慢慢增加,忌用快速大幅度、快速旋摇头颈、大力甩头;每节做3—9次;颈椎病患者需依专业指导后进行,整套需3-10分钟。

2、气功保健法

本疗法采用“瑜珈”、“华佗五禽戏”、“易筋经”部分功法,辅助局部点穴按摩,使患者在“气功态”下,在整体调整同时重点进行颈部的自我操练,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松解神经、血管压迫及肌肉粘连、解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恢复颈部小关节、滑膜的生理位置,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气功保健法

增强肌力,恢复颈部力的平衡,使颈部的活动更为灵活,协调,防止意外损伤,另外由于脑部的血供得到改善,使脑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对增强大脑的活动功能,发挥大脑固有潜能和改善全身的机能都是极为有利的。 预 备:一般采用坐式(平坐或盘坐),要使整个身体坐得稳妥。做到“坐如钟”,以便放松入静。具体要求:收腹直腰(勿僵硬)、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两手放在两侧大腿上、手心向下、虚灵顶颈、垂帘勾腮、舌抵上腭、眼观鼻、鼻对脐。自上而下、放松肢体、要求最大限度地使全身处于松弛状态。当放松后、吸气自下而上提气至头颈部。

1、左右侧弯:呼气,同时将头轻轻地、缓缓地、柔柔地向左侧倾斜。当达到最大限度时,稍停顿一下,改吸气,同时将头慢慢地回到原位(中立位)。再呼气,同上做向右倾斜的动作。

注:以上动作次数根据各人具体情况不限,一般重复3—9次。(以下类同)

2、左右后旋:呼气,同时将头转向左位,当达到最大限度时,稍停一下,改吸气,同时将头慢慢地转回原位。再呼气,同上要求做向后旋的动作。

3、前屈后伸:呼气,将头轻柔地向前屈,下接近或碰在胸骨上,稍停一下,改吸气同时将头收回原处(中立位)再呼气,将头慢慢地最大限度地后伸,稍停一下,转吸气,同时将头收回中立位。注:亦可将下颌似嘴,以颈椎为轴,前点后收(划弧)?号功

4、左右转圈:以颈椎为轴,自然呼吸。头部作轻柔的圆圈旋转运动,开始时做作小圆圈旋转、逐渐增大到尽可能大,但不使颈部用力过度,放松状态转。左右转圈次数要均等。

注:此节仅供正常人和颈椎病治愈者,另作此项练习时,颈部往往会发出一些 喀喀声响,这是由于紧张得到舒解,以及神经、肌肉和韧带得到自我按摩调整所致。

5、藏头缩颈(猿形):两上臂及肘部贴胸,向前提起两侧前臂至90度,松腕、掌心向下,以肘为轴。吸气,同时两前臂由前方抬举。五指捏拢,屈腕成钩状。同时缩颈藏头,迅速眨眼。用暗劲挤压颈椎,然后改呼气。同时上肢头颈慢慢恢复到原位。(同时做到尽量放松)

注:并可在作此动作3-5遍后改作左顾右盼,即藏头缩颈同时向左右旋转。

6、拔颈按掌:两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下。手指向前,先吸后呼,当呼气时,两手指尽量上,掌根用暗劲向下按、掌心(劳宫)外撑。十指向上翘,同时头顶向上拔伸,颈以下肢体下坠。呼尽后改吸气同时全身放松,慢慢恢复原位。

注:并可在作此动作3-5遍后改头转左及右拔伸。

7、力撑二山:两臂侧平举、手指上翘、掌心向外、先吸后呼、当呼气时双掌用劲向外撑、意想将两山撑开,吸气时恢复原位,同时做到全身放松。

8、展翅飞翔:以两臂为翅,身正颈直,升降时肘不弯曲,掌心向下,十指分开。作侧方的上下运动,要求表现出鹤的轻盈安详,悠悠自得神态。

大飞:吸气,同时慢慢从体侧提翅。展翅,要求高过顶,头颈伸展后仰。呼气,两臂舒展下落,合翅同时头颈内收眼观膻中(胸骨)(2)小飞吸气,同时慢慢从体侧提、展翅、涌动飞行(上下约30cm)

9、摇颈抖翅:目的是收束运动状态;解除疲劳,使身体恢复常态。

颈部在放松下做短暂摇动,同时两上臂自然下垂,自颈肩手做短促的抖动、振颤、如仙鹤抖理羽毛。(自然呼吸).

10、点穴按摩:点压风池、风府、肩井、颈臂、用拇指交替由外向内点推按两侧颈项肌。然后点揉理顺棘上韧带。按摩两侧颈部肌肉。

11、意守丹田:两手心轻贴丹田、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吸气时意想头颈。呼气时肢体放松,引气入丹田。一般三遍即可,然后意守丹田(时间不限),慢慢睁开双眼,收功。

说 明:本功法属临床应用处方,可灵活运用,如时间少可改做1~6节,后6节可省去,每节次数并可酌情减少。亦可作为预防性应用。病因治疗。即找出致病因素。例如,长期伏案低头工作人员。要避免固定姿势太长。如工作每次持续1小时,可在工作时隔5~10分钟后将头后伸,摇晃几下,再继续工作,这样累计达1小时,而颈部受累机会将大大降低。另外避免劳累和受凉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11篇:颈椎病个案护理

一例颈椎病的个案护理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资料与诊治

1.1基本资料及现病史

朱xx,男,42岁。患者自诉于2012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无力,持物不稳,遂于扬州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给予牵引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双手麻木加重并上肢放射痛。上诉症状进行性加重至8月出现腹部束带感并麻木,后于江苏泰兴古西镇行小针刀治疗,症状无缓解,进行性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颈椎病”收入我科,起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佳,饮食睡眠大便正常,近两月来出现排尿困难,感头晕头痛,胸闷。患者入院时表情自如,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头颅正形,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文集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间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颈椎四肢查体见专科情况。无特殊既往史。 1.2辅助检查及诊断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均正常,颈椎平扫+三维

专科检查:颈椎曲度正常,椎旁叩痛阳性,导双上肢放射痛,颈椎后伸活动受限,双上肢桡侧并双手皮肤感觉减退,腕关节以远加重,双手握力,双腕背神肌力IV级,双侧霍天曼症(—),胸骨角以远皮肤感觉减退,尤以胸骨角至剑突显著,双下肢肌力正常,腱反射亢进,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可疑。 MRI:C3/4椎间盘突出 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 1.3治疗及基本护理

术前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增强抵抗力,各项检查完善,无特殊情况,于10月23日在全麻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卧床休息,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6小时后进食。 2.护理

2.1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术后颈部水肿有关 2.1.1护理目标 维持病人正常,有效的呼吸 2.1.2护理措施

(1)术前适应性准备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手术局部情况 (3)给予吸氧 2.1.3实施

(1)术前适应性准备:指导前路手术病人在术前作向前方推移气管的训练,以免因术中反复牵拉气管黏膜水肿,影响呼吸。

(2)密切观察:观察病人呼吸情况,若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病床旁备齐气管切开包和吸痰器,若发生紧急情况,可给予病人及时的抢救。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切口敷料有无渗透,渗出液的量,颜色和性状等。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做好记录。 2.1.4 评价

病人维持正常,有效的呼吸 2.2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2.2.1护理目标 病人肢体感觉和活动能力渐渐恢复正常 2.2.2护理措施

(1) 采取合适体位 (2)颈部进行制动

(3)加强观察,加强功能锻炼 (4)协助病人翻身,预防压疮 2.2.3实施

(1)多采取平卧位,前路手术病人维持颈部稍前屈位置

(2)病人应采用颈围护颈,也可用盐袋放在两侧颈肩部,制动颈部。告知病人不要做点头或左右摆动动作。

(3)观察病人躯体颌双侧肢体的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感觉或运动障碍现象。

(4)协助病人翻身和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肢体僵直,肌肉萎缩和褥疮发生,翻身时固定头颈部、勿扭曲,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长期受压;骨突部位垫气圈、棉垫或睡气垫床,并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减轻皮肤的刺激;要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按摩,3次/d,15一20min/次,以维持关节功能位和保证皮肤的完整。 2.2.4评价

患者感觉和活动能力逐渐恢复正常 2.3 护理诊断 疼痛

与手术伤口有关 2.3.1 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减轻 2.3.2 护理措施

(1)转移病人注意力,给予合适卧位 (2)给予止痛药。 2.3.3 实施

(1)让病人听轻音乐,或与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疼痛。 (2)根据医嘱,给予合适的止痛药 (3)帮助病人采取合适卧位。 2.3.4 评价

病人术后第二日主诉疼痛减轻,第三日消失。

2.4 护理诊断 潜在的并发症

多发生在伤口、肺部和泌尿系。 2.4.1 护理目标 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发生后得到及时处理和护理 2.4.2 护理措施

(1)深呼吸训练和雾化吸入 (2)保持排尿通畅 (3)做好基础护理 (4)加强病人营养 2.4.3 实施

(1)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每天定时数次深呼吸运动,以扩张肺和增加肺活量,若病人分泌物太多,给予雾化吸入排痰。 (2)留置尿管者,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多喝水,并保持尿道口和导尿管的护理

(3)根据医嘱合理选择抗生素,严防感染发生。 (4)加强病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4.4评价

病人没有并发症的发生

2.5 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 与病人学历不高有关

2.5.1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以及怎么预防 2.5.2护理措施

告知病人有关颈椎病的相关知识 2.5.3 实施 (1)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2)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3)主要症状是: 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2.5.4 评价

病人知道颈椎病的相关知识,并可以复述出来。 4.健康教育

(1)选择高低适当的枕头,保证颈部及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避免颈部长期悬空,屈曲或仰伸,经常更换体位。

(2)保持正常的姿势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保持颈部平直,定时改变姿势,劳逸结合,避免颈部长期屈曲或仰伸。

(3)加强功能锻炼 进行颈部及上肢活动或体操训练,以及颈部及肩部肌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多吃高营养食物,如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促进伤口恢复。 5.出院指导

(1)饮食:多进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2)出院后坚持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3个月内颈部不受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及四肢肌力。 (4)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

(5)保持正确姿势,如伏案工作时间长,要每隔1小时作1次颈部多方向运动。 (6)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头偏向一侧。

(7)对颈部,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压揉法和捏揉法,增进血液循环。 (8)带药回家,按医嘱服用。 (9)每1-2月来院复查1次。 6.护理体会

(1)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在病人术后,观察其生命体征尤其重要。特别是呼吸,所以病人床旁桌应放置气管切开包和吸痰管,以防万一。

(2)由于病人长期卧床休息,所以,预防压疮特别重要,要保持病人床单整洁干净,翻身时要保持病人的头,颈,肩部在一条直线上也要铭记。

(3)患者的功能锻炼在康复中必不可少,坚持每天进行关节和肌肉的活动锻炼。 (4)颈椎病患者多对该病的病因不了解,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有关颈椎病的相关知识,如何功能锻炼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也是避免颈椎病复发的很好的手段。

参考资料:

1. 胥少汀等 主编《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2. 曹伟新等 主编《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3.邱贵兴 主译。《奈特骨科疾病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2-41 4.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p801-812

第12篇:颈椎病健康宣教材料

颈椎病

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椎间盘退变或者劳损等原因,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简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项背疼痛、下肢行走步态不稳、肌肉萎缩,甚则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达到7%-10%,这说明全国近1亿颈椎病患者,而且还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上升,颈椎病已经是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 青年人的颈椎病多因:  1.高强度工作压力下,

 2.颈部受寒:颈部受凉,早晚骑车

 3.低头姿势过久(手机族)或枕头太高或太低,颈部应力平衡发生改变,血液循环不畅,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间盘逐渐脱水甚至膨出、突出或颈椎产生骨质增生,由此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椎、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由此产生的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

 中老年人的颈椎病,多因

 1.年老体衰,筋骨退化或退行性改变  2.颈部受寒(风寒侵袭),

 3.姿势不良,有长期低头史或枕头太高或过低导致骨关节退行形变所致。 颈、腰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运用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 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13篇:颈椎病的运动训练

颈椎病的运动训练

为方便广大患者朋友在家里进行自我锻炼,我疗室特整理颈椎病的部分训练方法,如下:

1、做颈部肌肉锻炼。主要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部,头用力向后伸,手用力阻挡,对抗用力,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的较量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这种方式是迅速增强肌肉力量的最好方式。一般每天锻炼4组,每组对抗20次,每次持续对抗5-10秒钟。同样,我们可以用手抵住头的左侧,头向左偏,手与头相抵抗,右侧同理。也可以左右旋转一下颈部,用手揉按一下颈部肌肉,这种运动可以让颈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一下,对颈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米”字操 方式是以头为“笔”,按以下顺序反复书写“米”字:先写一横,头尽量由左到右画一横,头回到正位;再写一竖,头颈尽量向前上方拉伸,自上而下画一竖线,头回到正位;头颈尽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度角,头回到正位,同法书写米字右上点,头回颈椎病正位,头颈尽量向右上方拉伸,向左下方画一撇,头颈回到正位;头尽量向左前上方拉伸,向右下方画一捺,恢复头颈正位。动作宜柔和,切忌用力过猛,每日做1~2次,以感觉头、颈、肩轻快和舒适为度。

3、挺胸抬头、左顾右盼能强健颈椎 离开办公室后,运动是强健颈椎的最好方式。春天去郊外放风筝时,挺胸抬头,左顾右盼,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实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防治颈椎病的一个好方法。而游泳的时候头总是向上抬,颈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算得上是比较惬意的锻炼颈椎的方式。

4、(取立正姿势,两脚稍分开,两手撑腰为预备姿势)①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上身也随同略向右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仰望天空;维持3~5秒,还原至预备姿势;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上身也随同略向右转,双目转视左后上方,仰望天空,维持3~5 秒,还原至预备姿势。②双手交叉置于后项,头部后仰,两肘与肩平,深吸气,双肘臂外展,尽量后伸,维持3~5秒,呼气时双肘臂前和,如鸟展翅状,维持3~5秒。以上练习以每日4-5次,运动时间每次约半小时为宜。

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运动作业室编

第14篇:项圈能治颈椎病

项圈能治颈椎病?

最近榕城白领中很流行网购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钛项圈,据说一两百元的“项链”就能治疗颈椎的各种不适。

在五四路环球广场一家外企上班的薛小姐,在网上看见一种名叫“法藤”的钛项圈,说是“项圈是经过独特的技术将钛与水相溶注入原料后制成的保健品,水溶钛能调节人体微电流,戴上后能缓解肌肉酸痛,加快体内血液流动,可以缓解颈椎疲劳、酸痛”,就托上海的朋友花260元买了一条。戴了一个月,小薛觉得没有什么效果,脖子的酸痛还是跟过去一样。

记者上淘宝等购物网站发现,跟“法藤”类似的保健饰品还有许多,如“镀银负离子项环”、“钛锗能量手链”等。记者注意到这些保健饰品,既没有任何批号,也没有任何机构证明这些保健饰品具备保健的功能。

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省颈椎病专家称,戴一个项链起不了牵引和理疗作用,光凭金属的能量就能缓解颈椎病,从未听说。颈椎病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从病因和病理上来说,不同类型颈椎病不可能简单地用戴项链就能缓解。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是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推拿和药物、手术治疗等,预防颈椎病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和不良工作姿势入手,再结合运动、理疗、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没有神奇的保健品什么颈椎病都能缓解。

记者从我省卫生和药监、工商部门了解到,网上保健饰品目前还是监管空白,这些饰品是否有保健效果还不好说,很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在网上购物,出了问题不好维权,提醒消费者谨慎为好。

第15篇: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颈 椎 病

(2012年修订版)

一、颈椎病的概述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外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脱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本病属于中医“项强”、“颈肩痛”、“痹证”、“痉证”、“痿证”、“痰饮”、“眩晕”等范畴。

二 临床表现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五种,每种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都不一样,下面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1.颈型颈椎病引起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

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迫引起。主要会产生颈部僵硬疼痛、病情长期发展会造成局部感觉退化,肌肉萎缩。

3、脊髓型颈椎病可分为单纯脊髓型和脊髓神经根混合型。这两种类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会出现上肢麻木、活动障碍,头痛头晕等神经症状。

4、椎动脉型颈椎病会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多种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如眩晕,恶心,耳鸣等。

5交感型颈椎病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心跳过快、心率絮乱、视力模糊、瞳孔散大等症状。

三、护理评估

(一)病因及诱发因素的评估。

(二)临床类型的评估

1.颈部症状 颈部痛、压痛、僵硬及活动受限。 2.脑部症状 头痛、头晕、枕部痛及枕大孔压痛。

3.病变部位以下的感觉情况 皮肤发麻、感觉减退、痛觉沿神经支配区域放射。 4.交感神经症状 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多汗或少汗、恶心呕吐。

5.肌力情况 单侧或多侧肌力下降、行走困难、四肢瘫痪。 6.马尾神经受损情况 有无会阴部感觉减弱、大小便失禁。

四.护理问题

(一)躯体移动障碍 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有关。

(二)自理缺陷 与疾病致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三)有排泄型态的改变 与马尾神经受压有关。

(四)舒适的改变 与神经根受压、刺激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痉挛有关。

1 五.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适宜安静、舒适,阳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2.病情观察 ①对急性期的病人应加强观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病变的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的轻重等。②在应用颈托时,须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消失一段时间后,应减少使用时间。

3.情志护理 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体位与安全 ①保持良好的睡卧姿势,枕头不宜过软、过硬,或是过高。②头颈部不做剧烈运动,不做突然后转等动作,以免引起不适。 5.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

6.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适宜温服。若服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②根据病症选用的手法、穴位各有不同。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适宜轻柔和缓,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局部变化情况,要防止手法粗重引起的意外。

7、颈椎病的临证(症)施护

(1).颈型: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酸楚,甚至活动受限,姿势不良及感受风寒后加剧或复发。中医认为是感受风寒闭阻经络,气血失和所致。治宜疏风通络、和营解肌。

护理:注意局部保暖;给予中药洗剂外敷,每日1-2次;中药汤剂宜温服或偏温服;饮食宜忌寒凉辛辣刺激之品。

(2).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颈项肩臂疼痛,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麻痛,颈活动受限,患侧上肢沉重无力,握力下降或持物落地。主要由膨胧或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小关节刺激或压迫颈丛或臂丛神经根而产生继发炎症所致。中医辨证分三型:气血瘀阻型,治宜祛瘀通络、蠲痹止痛;气虚血瘀型,治宜补益气血、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宜补养脾肾,益气和营。

护理:注意颈部保护,避免颈部过度后伸、前屈;对上肢疼痛者可予以热疗,如照射红外线等,或按医嘱给与解痉止痛药口服;肌肉有萎缩者,帮助进行被动的肢体按摩,以及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

(3).脊髓型:主要是由于颈段脊髓受压迫或刺激后出现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临床表现为早期下肢发紫,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两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中医辨证分三型:肝肾两亏型,治宜调肝补肾、养血柔肝;脾肾阳虚型,治宜补益肾精、化痰清浊;脾胃虚弱型,治宜补养脾胃、益气和营。

护理:早期行走不稳者,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上厕所、外出均须有人陪同,病室内地面不可湿滑,物品放置有序,以免引起意外;二便失禁者做好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不发生褥疮及湿疹;瘫痪卧床者,每日做好皮肤护理,有条件者应给与气垫床,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四肢瘫痪的病人,协助进行被动的肌肉、关节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以眩晕为主,常伴有耳鸣耳聋或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有发生体位性猝倒的危险。中医辨证分为四型:痰湿中阻型,治宜健脾燥湿,熄风化痰;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理气,逐瘀化痰;湿热内绕型,治宜清胆化痰,理气和胃;气血亏虚型,治宜益气养血,提升清阳。

护理:疾病发作、症状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颈部不可过分屈伸或旋转活动,防止眩晕而猝倒;饮食给予健脾开胃之品。

(5).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疼,偏头疼,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

2 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中医辨证分为四型:肝阳偏亢型,治宜养阴通络、平肝潜阳;血虚精亏型,治宜温阳益气,养血填精;痰湿内阻型,治宜健脾畅中,祛湿化痰;心阳闭阻型,治宜温阳散结,行气祛痰;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络。

护理:注意有无头痛及瞳孔、心率、心律、血压、肢温的变化等,加强巡视,以防发生意外;饮食忌肥甘厚腻之品。

六、颈椎病的健康教育

1.避免颈部受凉,注意体位,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2.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外感风寒。

3.睡眠时,枕头高低要适中,不可过软,不宜使用高枕。

4.指导病人做颈椎操时,速度不宜过快,在急性期不宜进行功能训练。

第16篇:颈椎病的防治讲稿

颈 椎 病 的 防 治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颈部症状: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主要颈部不适感有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颈部肌肉发板、僵硬;用手按压颈部有疼痛点;按摩颈部有韧带“弹响”,转动颈部不够灵活等。

(2)头部症状:a.头痛: 前额痛、两侧痛、巅顶痛、轻痛、中痛、重痛,重则“碰墙”止痛,甚则呕吐。B.头晕目眩: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等,甚则有欲晕倒的感觉或突然晕倒,过后苏醒,已如常人。

(3)肩部症状: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颈部肌肉痉挛,按压颈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4)背部症状: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5)上肢症状: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有触电感,手指麻木或蚁行感,手部无力,沉重感,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

(6)其他症状:视力障碍,突然摔倒 颈椎病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2.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3.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4.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5.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颈椎病日常保健方法

1、适当增加工间休息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2、配合日常的颈椎病辅助工具增强颈椎肌肉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据调查,颈部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颈椎病发作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颈部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维护颈椎骨质,椎管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3、选择合适的枕头

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弹性不宜过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4、防止外伤与落枕

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5、加强颈部的锻炼

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是: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

上述动作,可按节律(默数到6)反复6次。另外,经常做扩胸、旋肘、拍肩运动,也有好处。方法是:两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后展,挺胸;然后两肘关节屈曲,手指搭同侧肩部,以肘尖作划圈运动,向前、向后交替进行;最后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进行。约100次。

6、搓脚掌有利治病

双脚大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为人体颈椎反射区。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疗颈椎病。

第17篇:颈椎病6种分型

颈椎 病6种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

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动脉型颈椎病,

4、脊髓型颈椎病,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6、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又统称为混合型)。

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两者占50-70%左右。颈型也是最容易治愈的颈椎病。但是颈型颈椎病如反复发作,容易加速颈椎的退变,从而引起其他各类型的,更严重的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最恐怖,最严重的颈椎病,致残率最高,一旦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所以不专业的医生和理疗人员谨慎行事。另外如果治疗不及时,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椎动脉型是来势最凶猛,最突然的。可出现猝倒,或者突发性眼花,失明等症状。交感神经型是最麻烦的,最复杂的颈椎病,因为其症状多变,误诊率比较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现在我们较为详细的了解每一型! 第一型. 颈型颈椎病

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拉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也有部分临床医生说是椎间小关节滑膜嵌顿引发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肌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颈椎病症状: 以颈部僵硬、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转头或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成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总之是以颈部软组织不适症状为主的一种颈椎病。 第二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下中段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40-60%。

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其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7颈椎段最为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1)第一根性痛:此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的主要症状。其性质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部分患者患侧手指指端有麻木感。夜间症状加重,常影响睡眠。

(2)第二肌力减弱:部分病人由于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缩无力,手部活动不灵,持物不得力容易脱落等现象。 (3)第三颈部僵直:一般在棘突、棘突旁或肩胛骨处有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为阳性。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颈部、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体征是多种多样的。急性期部分病人颈肩部,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到限制;慢性期受累关节移位,病人常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颈部后伸活动亦常受限制。少数病人可出现上肢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或苍白色。着凉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第三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颈椎生理曲度增大、减小或反张时,或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会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骨质增生的形成也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减小或持续减少的变化,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患者中约70%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

此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

第1.眩晕,视物模糊。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 第2.下肢可能会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

第3.偶而也会有肢体麻木、感觉差情况。甚至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这些都是椎动脉瞬间受到卡压,瞬间造成脑供血缺乏引起的。一般只要改变体位休息一会就可以清醒,短几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第四型 .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 间盘退变和椎体不稳定等因素,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且往往会伴随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

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相对较多,分部位共有五点)

(1)头部症状:如头昏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五官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等,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4)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情绪不稳定、血压不稳定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一般在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好转。但我们一定要清楚,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对我们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第五. 脊髓型颈椎病

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也是目前许多骨科,和大夫非常头痛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因为他的影响十分严重。甚至可造成肢体瘫痪,脊髓型颈椎病致残率高,治疗难度非常之大。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往往和有无颈椎管狭窄有很大关系。 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大致有4个方面)

第1.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力。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严重的患者双脚有踩棉感。

第2.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像写字、系纽扣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严重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第3.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

第4.部分患者出现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密结等,性功能减退。(此型颈椎病多有典型的外伤史)

第六型. 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诊断条件和发病原因

1、诊断颈椎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① 颈椎必须有退行性改变;② 有相应的临床表现;③ 临床表现必须和影像学上所见相符合。

2、哪些原因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生?

① 慢性劳损:不良的工作姿势、睡眠体位及体育锻炼等超过了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种超限活动所引起的损伤。

② 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韧带-椎间盘间隙出现与血肿形成、椎体边缘骨刺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小关节、黄韧带、前后纵韧带)的退行性改变。

③ 头颈部外伤:颈椎病患者中 50% 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尤以车祸居多。

头颈一动就晕,是颈椎病吗?

眩晕的常见病因5353 例眩晕和头晕患者病因调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枢性前庭疾病、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等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

BPPV 最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

第18篇:针灸专科病历 颈椎病

入 院 记 录

姓 名:彭云 职 业:无 性 别: 女 工作单位:无 年 龄: 55 联系人:谭小洪 民 族: 汉族 电 话:

婚 姻: 已婚 联系地址:湖南衡阳市珠晖区湖北路口 籍 贯: 湖南衡阳 病史陈述者:本人 住 址: 衡阳市湖北路口菜市场 入院日期:2014-6-14 发病节气:寒露 记录日期:2014-6-14 主 诉:头昏、头痛伴颈部僵硬不适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痛处固定,伴颈部僵硬不适,无半身不遂、四肢抽搐症状,无视物旋转、周身酸痛、发热、恶寒症状,无潮热、盗汗、干咳症状。曾就诊于361医院,做颈椎X线检查后,诊断为\"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具体治疗不详,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于今日到我科就诊,由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固定,恶心欲吐,时有心慌、胸闷,纳食不香,夜寐不安,二便调。

既往史:患者有3+年\"胃窦炎\"病史,未系统治疗,目前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2+年前因\"阑尾炎\"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有3+年\"胆囊炎\"病史,目前无临床症状,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

系统回顾

头颈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无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史。 呼吸系统:无长期低热、盗汗、咯血、消瘦史,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有血压增高、头昏,无心悸、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心前区疼痛及晕厥史。

消化系统: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呕吐、黄疸、呕血和黑便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血尿、尿量异常、排尿困难,无颜面水肿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怕热、多汗、乏力、头痛、视力障碍、烦渴多尿、水肿,无显著肥胖或明显

消瘦史。无毛发增多或脱落、色素沉着,无性功能改变。

血液系统:无皮肤苍白、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无心悸、舌痛、皮肤粘膜出血、黄疸、淋巴结、肝脾大,无骨骼疼痛史。

关节及运动系统:无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畸形。

神经精神系统:见现病史。无意识障碍、记忆力改变、视力障碍、抽搐,无精神异常等病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平素生活规律,无吸烟史,无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均健康。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望之有神、表情正常、面色微黄润泽、形体适中;行动稍困难、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语言清晰、无咳嗽、无呕吐、太息、呻吟、腹鸣之声;无异常气味;舌紫暗,苔白,脉弦涩。

体格检查:T:36.4℃ P:72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回答切题;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廓挤压试验阴性;双肺叩清,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触软,全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见专科情况。

专科情况: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

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双上肢针刺觉对等无减弱,巴氏征(-)。

舌紫暗,苔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2013年09月20日我院颈椎正侧位片(无报告单,此为我科阅片所见,片号:101)示:颈椎骨质增生。今日随机血糖:6.2mmol/L。 入院诊断:中医:颈椎病

气滞血瘀

西医:

1、颈椎病(混合型);

2、胃窦炎。病历分型:A型

医生签名: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彭 云,女,55岁,汉族,因\"头昏、头痛伴颈部僵硬不适2+年\"于2014年06月14日15时36分经门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痛处固定,伴颈部僵硬不适,无半身不遂、四肢抽搐症状,无视物旋转、周身酸痛、发热、恶寒症状,无潮热、盗汗、干咳症状。曾先后就诊于黔南州人民医院及我院门诊,做颈椎X线检查后,诊断为\"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具体治疗不详,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于今日到我科就诊,由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固定,恶心欲吐,时有心慌、胸闷,纳食不香,夜寐不安,二便调。

既往史:患者有3+年\"胃窦炎\"病史,未系统治疗,目前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2+年前因\"阑尾炎\"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有3+年\"胆囊炎\"病史,目前无临床症状,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 P:72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回答切题;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廓挤压试验阴性;双肺叩清,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触软,全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见专科情况。

专科情况: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

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双上肢针刺觉对等无减弱,巴氏征(-)。舌紫暗,苔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2013年09月20日我院颈椎正侧位片(无报告单,此为我科阅片所见,片号:101)示:颈椎骨质增生。今日随机血糖:6.2mmol/L。

中医诊断依据:

患者以\"头昏、头痛伴颈部僵硬不适\"为主要表现,当属中医\"颈椎病\"范畴,临床兼见疼痛固定,恶心欲吐,时有心慌、胸闷,纳食不香,夜寐不安,舌紫暗,脉弦涩则辩为\"气滞血瘀\"型。

患者年过五旬,发病无明显诱因,说明系积劳成疾,因长期慢性劳损,而致颈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故见颈部僵硬不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无以上荣于头面,故见头昏、头痛;疼痛固定、夜寐不安、舌紫暗、脉弦涩为瘀血内停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症状: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恶心欲吐,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

2、查体:颈强,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

3、辅查:2013年09月20日我院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骨质增生。

入院诊断:中医:颈椎病

气滞血瘀

西医:

1、颈椎病(混合型);

2、胃窦炎。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感冒相鉴别:

两者均有头昏、头痛症状,但感冒患者伴发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本病患者无此症状,故可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高血压病相鉴别: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血压增高,虽然两病都有头昏、头痛症状,但本病患者血压正常,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故可与高血压病相鉴别。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Ⅱ级。

2、中医调护:避风寒,调情志,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适当颈部功能锻炼。

3、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 针刺取穴:风池(双)、颈1-3夹脊穴(双)、膈俞(双)、太阳、翳风、率谷。

针法:普通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40分钟,中等量刺激,泻法,其中4穴加用电针。

方义:风池疏风通络;颈夹脊穴疏通局部经脉、经络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膈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太阳、翳风、率谷疏通头部经络气血。

4、红外线照射,每日二次,部位:颈部。

5、中频脉冲电治疗,每日一次,部位:颈部。

6、静滴脑蛋白水解物以营养脑细胞,盐酸川芎嗪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制酸、保护胃黏膜。

7、完善各项入院检查:三大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及头颅多普勒血流图等。

住院医师:

副主任医师: 2014年06月15日18时54分 ××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查房,患者仍诉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固定,时有心慌、胸闷,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纳食不香,夜寐不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

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双上肢针刺觉对等无减弱,巴氏征(-)。做头颅多普勒血流图提示:

1、轻度脑动脉硬化;

2、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

3、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

4、旋颈试验阳性。故诊断为:

1、脑动脉硬化,

2、脑供血不足。治疗仍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予普通针刺、电针、红外线照射、中频脉冲电等治疗为主,配合静滴脑蛋白水解物以营养脑细胞,盐酸川芎嗪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制酸、保护胃黏膜;并口服中药汤剂以顺气降逆,方用五磨饮子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木香、乌药顺气,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降逆止呕,枳壳、沉香宽中降气,川楝子、郁金、陈皮疏肝解郁,山栀泻肝和胃,枣皮补肝肾、强筋骨,大枣健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党参15g 白术15g 木香15g 乌药12g 旋覆花15g 枳壳15g 沉香12g 代赭石先煎25g 川楝子15g 郁金15g 半夏12g 山栀15g 陈皮15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枣皮15g 2付,日1付 水煎400ml 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嘱患者避风寒,调情志,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适当颈部功能锻炼。患者拒查三大常规,已在化验单上签字为证。

副主任医师: 2013年06月16日08时20分 ×××科主任查房记录

今日随×××科主任查房:患者仍诉头昏、头痛,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固定,时有心慌、胸闷,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稍有好转,纳食不香,夜寐不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颈强,颈部活动尚可,脊柱无明显侧弯,右侧风池穴、颈1椎体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肱

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闭目难立试验(-),霍夫曼氏征(-),双上肢针刺觉对等无减弱,巴氏征(-) 。患者有3+年\"胃窦炎\"病史。辅查:2013年09月20日我院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骨质增生。入院时随机血糖:6.2mmol/L。入院后做头颅多普勒血流图提示:

1、轻度脑动脉硬化;

2、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

3、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

4、旋颈试验阳性。故诊断为:

1、脑动脉硬化,

2、脑供血不足。刘照时科主任查房后指示:患者年过五旬,发病无明显诱因,说明系积劳成疾,因长期慢性劳损,而致颈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故见颈部僵硬不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无以上荣于头面,故见头昏、头痛;疼痛固定、夜寐不安、舌紫暗、脉弦涩为瘀血内停之象,故本例中医辨为气滞血瘀之颈椎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西医可明确诊断为:

1、颈椎病(混合型);

2、胃窦炎;

3、脑动脉硬化;

4、脑供血不足。治疗上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则,予普通针刺、电针、红外线照射、中频脉冲电等治疗为主,配合静滴脑蛋白水解物以营养脑细胞,盐酸川芎嗪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制酸、保护胃黏膜;针灸以风池疏风通络;颈夹脊穴疏通局部经脉、经络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膈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太阳、翳风、率谷疏通头部经络气血。嘱患者避风寒,调情志,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适当颈部功能锻炼。遵执!

副主任医师:

科主任: 2014年06月17日10时50分

今日查房,患者诉头昏、头痛较前稍有好转,颈部僵硬不适稍有减轻,仍疼痛固定,时有心慌、胸闷,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有所好转,纳食不香稍转佳,夜寐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紫暗,苔黄微腻,脉弦涩;阳性体征稍有改善。治疗上停穴位注射,余治疗同前,继服中药汤剂以顺气降逆,方用五磨饮子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木香、乌药顺气,熟地补阴血、益肾精,白芷祛风解表、止痛,丹皮活血散瘀,旋覆花、半夏降逆止呕,枳壳、沉香宽中降气,郁金、陈皮疏肝解郁,山栀泻肝和胃,枣皮补肝肾、强筋骨,大枣健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党参20g 白术15g 木香15g 乌药12g 旋覆花15g 枳壳15g 熟地20g 白芷15g 丹皮12g 川芎15g 川楝子15g 郁金15g 半夏12g 山栀15g 陈皮15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枣皮15g 3付,日1付 水煎400ml 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副主任医师: 2014年06月19日11时18分

今日查房,患者诉头昏、头痛较前稍有好转,颈部僵硬不适有所减轻,仍疼痛固定,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有所好转,心慌、胸闷有所改善,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阳性体征较前稍有改善。化验单回示: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均正常。仍予上法治疗。

副主任医师: 2014年06月20日15时07分 黎进齐副主任医师查房录

今日查房,患者诉头昏、头痛较前有所好转,颈部僵硬不适较前稍有减轻,仍疼痛固定,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明显好转,心慌、胸闷明显改善,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涩,阳性体征较前有所改善。患者病情平稳好转,仍予上法治疗,继服中药以顺气降逆,方用五磨饮子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木香顺气,熟地补阴血、益肾精,川芎、白芷、藁本祛风解表、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旋覆花降逆止呕,柴胡、郁金、陈皮疏肝解郁,葛根升清开窍,黄柏清热燥湿,山栀泻肝和胃,枣皮补肝肾、强筋骨,大枣健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党参20g 白术15g 木香15g 藁本15g 旋覆花15g 葛根20g 熟地20g 白芷15g 当归15g 川芎15g 柴胡15g 郁金15g 黄柏15g 山栀10g 陈皮15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枣皮15g 4付,日1付 水煎400ml 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副主任医师: 2014年06月24日11时24分

今日查房,患者诉头昏、头痛较前稍有好转,颈部僵硬不适较前稍有减轻,仍疼痛固定,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等症状消失,心慌、胸闷轻微,纳食不香,夜寐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阳性体征较前稍有改善。治疗上停静滴盐酸川芎嗪、注射用泮托拉唑,予静滴盐酸软骨素注射液改善血液循环,余治疗同前,继服中药汤剂以健脾养血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半夏降逆止呕,熟地补阴血、益肾精,川芎行气活血,当归活血养血,山楂、神曲健脾消食、开胃,陈皮疏肝理气,木香理气醒脾,苍术燥湿,葛根升清开窍,枣皮补肝肾、强筋骨,大枣健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半夏15g 陈皮15g 苍术15g 葛根20g 木香15g 熟地20g 山楂15g 神曲15g 当归15g 川芎12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枣皮15g 3付,日1付 水煎400ml 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副主任医师: 2014年06月27日10时16分 今日查房,患者诉头昏、头痛明显好转,颈部僵硬不适明显减轻,仍疼痛固定,无胃脘部胀痛、恶心欲吐、呃逆症状,偶有轻微心慌、胸闷,纳食转佳,夜寐安,二便调。查体:生命征平稳,舌质淡,苔微黄腻,脉弦滑,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平稳好转,仍予上法治疗,继服中药汤剂以健脾养血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苍术、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半夏降逆化痰,熟地补阴血、益肾精,川芎行气活血,当归活血养血,山楂、神曲健脾消食、开胃,黄柏清热燥湿,葛根升清开窍,木香理气醒脾,枣皮补肝肾、强筋骨,黄柏清热燥湿,大枣健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党参20g 白术20g 茯苓15g 半夏12g 苍术15g 葛根20g 木香15g 黄柏15g 熟地20g 川芎15g 当归15g 山楂15g 神曲15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枣皮15g 4付,日1付 水煎400ml 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副主任医师:

第19篇:项圈能治颈椎病

项圈能治颈椎病?

最近榕城白领中很流行网购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钛项圈,据说一两百元的“项链”就能治疗颈椎的各种不适。

在五四路环球广场一家外企上班的薛小姐,在网上看见一种名叫“法藤”的钛项圈,说是“项圈是经过独特的技术将钛与水相溶注入原料后制成的保健品,水溶钛能调节人体微电流,戴上后能缓解肌肉酸痛,加快体内血液流动,可以缓解颈椎疲劳、酸痛”,就托上海的朋友花260元买了一条。戴了一个月,小薛觉得没有什么效果,脖子的酸痛还是跟过去一样。

记者上淘宝等购物网站发现,跟“法藤”类似的保健饰品还有许多,如“镀银负离子项环”、“钛锗能量手链”等。记者注意到这些保健饰品,既没有任何批号,也没有任何机构证明这些保健饰品具备保健的功能。

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省颈椎病专家称,戴一个项链起不了牵引和理疗作用,光凭金属的能量就能缓解颈椎病,从未听说。颈椎病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从病因和病理上来说,不同类型颈椎病不可能简单地用戴项链就能缓解。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是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推拿和药物、手术治疗等,预防颈椎病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和不良工作姿势入手,再结合运动、理疗、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没有神奇的保健品什么颈椎病都能缓解。

记者从我省卫生和药监、工商部门了解到,网上保健饰品目前还是监管空白,这些饰品是否有保健效果还不好说,很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在网上购物,出了问题不好维权,提醒消费者谨慎为好。

第20篇:康复

康 复

第一节

一、康复的意义

康复对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康复是补偿和改善残疾人各项功能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康复对残疾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残疾人有尊严、体面生活的基础。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性工作。邓朴方在《人道主义的呼唤》中指出,“康复事业是人道主义的生动实践”,“康复事业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而且对完善中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康复的相关概念 康复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做出的定义(1969年):“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将康复定义为“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残疾人融入社会”。

200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出,康复是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包括通过残疾人相互支持,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和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立,充分发挥和维持体能、智能、社会和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和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国际上对康复的定义来看,人们对康复的认识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最早人们认为康复更多地强调的是针对个体采取康复措施,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现在人们对康复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强调要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有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并且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实施的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属以及社区的参与。

我国对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是指采用医学、工程、心理、教育、职业和社会等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身体、感官、智能、精神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功能达到最佳水平,以增强自理能力,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对象

康复的主要对象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非传染性病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在残疾人康复领域中最主要的康复对象有两种划分方法:

1.按年龄划分:残疾儿童和成年残疾人。

2.按残疾类别划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康复的领域

以往康复是狭义康复的概念,主要指医疗康复,但随着现代康复理念的发展,康复逐渐发展为全面康复的概念,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等方面。

1.医学康复:是指根据残疾人的运动状况、康复需求及家庭条件,在康复机构、基层康复站或采取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等服务。医疗康复的内容和手段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辅助器具、康复护理等。 2.教育康复:是指通过教育与训练手段,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职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方面。通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使残疾人身心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和生活能力,教育的过程就是康复的过程。

3.职业康复:是指通过咨询、评估、辅导、训练及转介等一系列服务,协助身体有伤残或精神有缺陷的人,发挥就业潜力。职业康复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职业辅导、就业辅导以及其他支持服务。

4.社会康复:是指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消除影响残疾人日常生活工作的物理障碍(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的法律环境、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5.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心理学应用于康复领域的产物。是指以残疾人及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残疾人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方面,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发展,使残疾人较好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适应社会。 康复的途径

主要包括: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和信息服务 1.机构康复:是指在综合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康复机构(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术,对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心理疏导、辅助用具服务、职业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

2.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依托机构和社区的人力、知识和技术等康复资源,使广大残疾人在社区或家庭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

3.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多种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传播设施和技术,把康复知识和技术发送到康复机构、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康复的原则

1.全面康复: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康复服务应体现全面康复,促进残疾人在身体功能上、教育上、职业上、社会上、心理上都得到康复。

2.社区为基础:康复服务要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康复,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推进康复在社区,服务到家庭。3.残疾人参与:康复服务要充分调动残疾人本身的主动性,鼓励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活动,残疾人近亲属监护人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个性化服务:康复服务要从残疾人康复需求出发,尊重残疾人及其亲友的意愿,以残疾人为本,提供“量体裁衣式”人性化的康复服务。

5.社会化手段:康复服务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利用社会化手段和方式,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第二节 我国残疾人康复相关法规政策

一、残疾人康复医疗政策

目前我国城乡残疾人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面向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面向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采取个人和家庭缴费为主、财政适当补助的筹资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城乡医疗救助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负担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

中央出台的有关残疾人医保的文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文件中有加强残疾人医疗保障的内容。

2008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有关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做好残疾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政府补贴。” 针对残疾人医疗康复的相关政策

1.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

2010年,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下发《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号),这一政策有效提高了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主要内容: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贫困精神病人基本医疗保障

2011年,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和《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发〔2011〕59号),这些政策提高了精神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

《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明确重度残疾人参合费用由医疗救助资金中支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常服药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并将重性精神疾病作为可优先考虑的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

《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意见》主要内容:扩大开展门诊统筹保障范围,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作为特殊病种优先纳入;将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纳入门诊大病范围,所需资金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解决;对于重性精神病人的药物维持治疗,可以不经过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直接到定点机构就诊,并按照住院的办法报销,简化了报销程序,提高了报销比例。

2012年,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将重性精神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畴,实际补偿比例原则上应当达到本省(区、市)限定费用的70%左右。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可由医疗救助再行补偿。

3.各地针对残疾人参加城乡医保费用补贴、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医疗救助、儿童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也都出台了惠及残疾人的地方性政策,因此,各位专职委员要了解和关注本地的残疾人医疗康复最新政策和信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帮助基层残疾人参保参合和享受医疗康复的优惠政策。

同时,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力争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儿童家庭护理补贴制度和辅助器具纳入医保或建立补贴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使更多的残疾人获益。

二、残疾人专项康复救助的优惠政策

1.针对残疾儿童康复的救助项目:自2009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和彩金项目,项目救助对象为贫困残疾儿童,包括听力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涉及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针对听力残疾儿童,有两个康复项目:人工耳蜗项目和助听器项目。人工耳蜗项目是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人工耳蜗,为聋儿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助听器项目是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助听器并补助康复训练经费;针对肢体残疾儿童,也有两个子项目:一是为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补助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二是为贫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装配矫形器给予补助;针对智力残疾儿童,主要是对贫困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针对孤独症儿童,为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给予补助。辅助器具方面:为贫困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给予补助。

2.针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的救助项目:通过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治疗药品补贴以及为有需求的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治疗补贴,这个项目从“十五”实施以来,深受广大贫困精神病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3.针对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救助项目: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和适配辅助器具,具体内容包括:为贫困低视力者免费配发助视器,为贫困重度残疾人适配用于解决基本生活所需的辅助器具,为具备就业和就学能力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缺肢者装配普及型下肢假肢,装配膝离断或髋离断假肢,装配装饰或功能性上肢假肢,为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矫形器。

第三节 我国开展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内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1988年,国家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并确定开展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以满足残疾人迫切的康复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多,连续实施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重点康复工程逐步拓展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各类残疾人及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形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康复业务格局,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不断扩大。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

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我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社区康复是实现途径和重要手段。

如何理解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内涵?应更加侧重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和服务的长效机制,给所有有康复愿望和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获得康复服务的机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满足他们的康复愿望和需求,同时也要认识到,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所提供的康复服务是从低水平广覆盖到高水平发展的过程,是随着残疾人康复需求和服务水平提高,不断丰富康复服务内涵。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内容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目前已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内容如下:

1.视力残疾康复:包括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白内障复明: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建立贫困白内障患者救助机制,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低视力康复。为低视力者免费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完善低视力康复工作网络,建立供应服务网络。对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配发康复用品用具,省、地市、县残联设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中心。

2.听力语言康复: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培训其家长。通过实施康复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补贴手术费、康复训练经费,为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

3.肢体残疾康复:通过实施康复项目,对符合条件的7岁以下贫困脑瘫儿童进行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等方面康复训练,装配矫形器,培训儿童家长。实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对术后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组派麻风畸残矫治手术医疗队,实施手术并为贫困麻风畸残者发放优质、低价、简便、实用的防护用品和辅助器具,开展康复训练。对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全国城市社区普遍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农村地区发展简便实用的康复服务。

4.智力残疾康复:通过实施康复项目,对符合条件的7岁以下贫困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运动、感知、认知、生活自理、语言交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康复训练,培训儿童家长。对18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康复指导。在全国城市社区普遍开展规范化的智力残疾人社区康复,农村地区发展简便实用的康复服务。

5.精神病防治康复:在全国范围内为精神病患者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为稳定期精神病患者开展社区家庭康复训练。在全国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开展0——6岁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

6.辅助器具服务:通过实施康复项目,为贫困残疾人供应各类辅助器具。通过组织开展辅助器具服务,推广辅助器具适配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推进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7.社区康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依托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城市地区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在农村地区发展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康复技术,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每个县(市、区)建立1——2所示范性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

8.儿童残疾预防: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探索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宣传教育活动。

颈椎病康复评定范文
《颈椎病康复评定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