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学生核能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5:08: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核能

核能

1核能是一种高密度的优质能源

燃烧煤是碳的氧化反应,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释放出能量(E),这个能量小得很,燃烧1千克标准煤可释放出7000千卡多热量。碳(C)+氧(O2)→二氧化碳(CO2)+能量(E)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是释放化学能,化学能是原子重新组合及其电子重新分配的结果,原子核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核电站中发生的是铀核裂变反应,1个铀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约为200兆电子伏。因为235克铀中含有6.023×1023个

(阿伏加德罗常数)原子核,1克铀中含2.56×1021个原子核,所以说,1克铀-235释放的能量可达到5.12×1023兆电子伏。燃烧1千克铀-235放出热量1.96×1010千卡;燃烧1千克标准煤放出热量7000千卡。通过计算,1千克铀-235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约2700吨标准煤。由此可见,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是一种高密度的优质能源。 2 原子核结合能

自然界中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位置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夸克又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夸克的结构目前正在探索中。迄今人们已发现了物质5个层次结构(分子—原子—原子核—核子—夸克)和310多种基本粒子。 在原子核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性要相斥,把质子和中子紧箍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原子核直径约为10-13cm),存在着一般巨大的力(即核力),比电磁力要大130倍。核力与电磁力、万有引力都不同,它只在原子核直径的很小范围内起作用。当质子和中子重新组成新原子核时,核力的强大作用使核子间排列得更紧密,会出现质量减少和放出能量的情况,这种释放出的能量,称之为原子核结合能。 3

链式裂变反应

用中子去轰击铀-235原子核时,可使铀原子核破裂成2个新的原子核,并放出2~3个新的中子,而新中子再去轰击周围的铀-235原子核,会产生新的裂变和新的中子。这样, 铀-235原子核在极短时间内发生链式裂变反应,蕴藏在铀原子核内的巨大能量就释放出来。1千克铀-235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 4 质量能量关系式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指出,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质量消失,会产生能量。原子核质量亏损所释放出的结合能,可以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质量能量关系式计算得出。E=mc2 式中,E—释放能量(尔格);m—亏损质量(g);c—光速(3×108m/s)。根据这个公式,1个铀-235核受1个中子轰击,分裂成2块碎片X1和X2,并放出2~3个中子(平均2.5个),释放出约200兆电子伏能量,极小的质量转化成了极大的能量。 5原子反应炉

核反应堆是一种特殊锅炉,也有人称它为原子反应炉。现代的核反应堆,从外面看是一个立式球形顶的圆柱体或球形建筑物,这就是所谓核岛。至于发电部分(也称为常规岛),核电厂与火电厂都用蒸汽膨胀做功,推动蒸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核电厂与火电厂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给系统。火电厂依靠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化学能制造蒸汽;核电站是依靠燃料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制造蒸汽。原子反应堆,有人称它为“原子锅炉”,当它燃烧时,既看不到火,也看不到烟,却有一个高高的“烟囱”。但它从来不冒黑烟,因为它只是一个排风设备。生炉子要用火柴和木材点火,反应堆“点火”是提供引发裂变反应的第一代 中子,这是依靠反应堆内安装的点火中子源来实现的。 6 控制棒控制核裂变反应快慢

普通锅炉是靠调节供煤量和调节风量来控制它的燃烧速率;核反应堆则是靠控制棒来控制核裂变反应的快慢。控制棒有很强的吸收中子的能力,它是用镉、硼、铪等材料做成的。提起控制棒,中子数增加,反应堆功率就上升;插入控制棒,中子数下降,反应堆功率就下降,甚至反应堆的裂变反应会停下来。火电厂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用水传出的,水吸热变 成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反应堆中铀裂变。放出的能量是用导热性能好、吸收中子少的物质做冷却剂,把热量传导出来。这种冷却剂(又称载热剂),或用液体(如水、重水),或用气体(如二氧化碳、氦气),或用液态金属(如液态金属钠、液态钠-钾、液态铅-铋等)。

7 慢化剂使中子减速

铀-235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速度太快,动能为1兆电子伏的中子,速度可达到20000km/s,这样快速的中子,是很难打中小小的铀核实现裂变反应的,必须把它的速度减慢下来,动能减到小于1电子伏,成为慢中子(或热中子),才能有效打中铀核,发生新的裂变反应。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许多优良的慢化剂,如轻水(普通水)、重水、石墨、铍等。它们吸收中子或吸收中子很少,并且可以有效地使中子减速。根据核电站用的减速剂的不同,人们称其为不同的堆型。 8

核电站工作原理

将原子核裂变(或聚变)所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称为核电站。原子核反应堆类型不同,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也有所不同。下面以压水堆(核电站的主力堆型)为例,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压水堆核电站主要由原子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 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和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一回路系统是将裂变能转化为水蒸汽的热能装置,它由反应堆、一回路循环泵(即主泵)、稳压器(即稳压罐)、蒸汽发生器以及相应的管道等组成。原子核反应堆内产生的核能使堆芯发热温度升高,高温高压的冷却水在主循环泵驱动下,流进反应堆堆芯,将堆芯中的热量带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再把热量传递给二回路循环系统中的给水,使给水加热变成高压蒸汽,放热后的冷却水重新流回堆芯。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回路。一回路循环系统一般有2~4条并联的密闭环路,每条环路由1台主循环泵和1台蒸汽发生器与相应管道连接而成。为了确保安全,将整个一回路循环系统的主要设备集中安装在1座立式圆柱状球形顶盖密封建筑物(通常称为核电站安全壳)里。它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内衬钢板的大型建筑结构,能承受一定压力,可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穿透和向外扩散。二回路循环系统由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即凝汽器)、二回路循环泵等设备组成。二回路中蒸汽发生器的给水吸收了一回路传来的热量,变成高压蒸汽,然后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作功后的废气在冷凝器内冷却而凝结成水,再由给水泵送入加热器加热后重新返回蒸汽发生器,再变成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作功发电,这样构成了第二个密闭循环回路。二回路系统设备均安装在汽轮发电机组厂房内,一回路和二回路通过主蒸汽管道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核电站的二回路系统和普通火电站的动力回路相似,蒸汽发生器和一回路系统相当于火电站的锅炉。由于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往往带有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因此,从反应堆出来的冷却剂一般不宜直接送入汽轮机,否则将 会使常规机组操作维修复杂,所以核电站一般比火电站要多一套动力回路。核电站还设有为了维持核电站正常运行和防止事故的辅助系统厂房、电站循环水泵房、输配电厂房以及放射 性废物储存和处理等厂房。 9核电发电所需燃料

火电发电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是古生物长期深埋在地底下形成的,烧完即没有了,不能再生。且它们是宝贵的化工原料,烧掉实在可惜。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有限,经过不太长的时间就会完全消耗掉。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反应堆绝大多数是热中子堆,热中子堆发电所需燃料主要是铀-235,1台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铀在地壳中贮存量虽然不算多,但是地壳中有着丰富的钍,钍藏量为铀的3~4倍。钍有6种同位素,主要是钍-232。钍-232和铀-238一样,它不是易裂变材料,但它可转换成易裂变核燃料铀-233。地球上铀、钍资源的能量,是全部化石燃料总能量的20多倍,而且,海水中还含有很多铀。海水中平均铀含量为3.3μg/L,据估算,海水中含有铀迏45亿吨之多。但是,现在世界上还没有1个国家实现工业化海水提铀。天然铀中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而铀-238可以在快中子堆中通过核反应转换成易裂变的钚-239。快中子堆所生成的易裂变材料(钚-239)比消耗的易裂变材料(铀-235)来得多,所以称之为增殖堆。快中子堆裂变可以在快中子堆中通过核反应转换成易裂变的钚-239。快 中子堆所生成的易裂变材料(钚-239)比消耗的易裂变材料(铀-235)来得多,所以称之为增殖堆。快中子堆裂变可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60~70倍,且快堆还可消耗热中子堆所产生的令人头痛的长寿命锕系元素,减轻地质处置核废料的负担。

推荐第2篇:核能

1.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

2007年4月26日,世界迎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1周年纪念。21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同时关于核电安全问题、核电事故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过。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位于现乌克兰境内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1000吨重的密封顶盖被爆炸冲击波掀开,1700多吨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灾现场温度高达2000℃以上。8吨多强福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释放出的福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量的400倍。10天内,放射性尘埃落到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污染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共有500万人受到福射感染;乌克兰受到核辐射感染的人有340万,其中包括126万名儿童;曾参与紧急清理核事故的83.4万工人当中,至今已有5.5万人死亡,另外7万人变成残疾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绿色和平组织在4月1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这场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十陪,泄漏物将在未来造成10万人死亡。该组织掌握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核泄漏物进入了大气层,对空气造成极大的破坏,污染最严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大约20万人伤亡,这些地区的癌症病例为27万多例,其中有9万多例非常严重。

…………

在2006年4月26日切尔诺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全面评估核事故发生以来对人们在健康方面所产生影响的报告。报告估计,在受影响最大的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还是青少年的5000多人现在已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参加清理现场行动的工作人员、被撤离疏散者和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被污染地区的居民当中可能已有9000人死于恶性肿癌。报告指出,现在仍有500万人居住在被核物质污染的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显示出高于一般水平的焦虑和多种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

…………

自从第一座核反应堆于1951年在美国投入使用以来,对核能的利弊之争便从未停止过。

在刚刚结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来自美国政策研究所的海伦•卡尔迪考特说,发展和使用核能有种种弊端。核工业的真正价值从来就没有被认真地分析过,这其中包括铀浓缩的成本,发生核事故后的巨大经济索赔,拆卸所有现存和新建设的核反应堆以及运输和将放射性核废料储存25万年的所需费用。

她说,人们普遍认为,核能是清洁能源,不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其实事实完全相反。举例来说,美国肯塔基州杜卡的铀浓缩设施需要两个1000兆瓦的依靠煤炭提供电力的工厂。这些燃煤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此外,它和俄亥俄州朴次茅斯的另一处浓设施加在一起排放氯氟烃占美国排

放总量的93%。氯氟烃除了导致同温层的臭氧变得稀薄以外,还是比二氧化碳强度高一万到两万倍的全球温室气体。

……事实上,一座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每年生产33吨具有放射性的高热度的核废料。在美国,大约有八万吨强放射性的废料被储存在103个核反应堆附近的冷却池中,等待着被运往一个现在还未选定的储存地。法国、日本、俄罗斯的情况也如此。这种危险的物质在穿越公路、铁路和航行海上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以及在此之后的长期储存中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瞄准的对象。一旦让他们行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

毫无疑问,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20年后的今天,当人类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为了哀悼,更重要是为了牢记:只有安全、和平利用核能,才能造福人类!

推荐第3篇:核能

核能与核电原理

结业论文

姓名:朱少波 学号:U201115536 班级:电气中英1101班

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核电站事故对中国核电的影响

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力以及能源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作为主要动力的电力,预计到2020年装机总量将达到8亿~9亿千瓦左右,由于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要实现上述目标,如全部用煤势必给资源、采掘、运输及环境带来难以承受之重。电力结构如果得不到优化,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的负面影响将难以克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新能源。而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电力大规模生产及经济性的问题。目前,能大规模生产电力的方式唯有核电,加快发展核电因此成为解决中国电力供应问题的必然选择。

中国核电建设已有20年的历史,截至目前中国共有核电站8座,共有15台机组,其中已建成运行的9台,正在建造的两台,已报送国务院并得到批准近期将开工的4台。

20年来,中国核电发展虽然进展显著,但距世界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全核电占电能的比重平均为17%,已有17个国家核电在本国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25%。而中国核发电量占总量却不到2%,远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法国、美国85%和30%的水平。长远来看,中国的核能发电潜力巨大。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比重将从目前的1.6%上升到4%左右,核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年建一座“大亚湾”。从配套发展角度来看,该规划将带动核燃料各个环节的能力和规模到2020年翻两番,必将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有效地解决资源及环境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根据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教导,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核能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多个国家相继在空气、云层或农作物中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微量放射性物质,有关核能的担忧和怀疑情绪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有迹象显示,在民众反核声浪的推动下,不少国家已被迫对本国核电政策作出调整。如在日本核事故之后,德国政府宣布暂停延长使用过期核电站计划3个月,并关闭7座核电站,对143座核电站进行安全检修。其环境部长更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逐步淘汰核能。此外,瑞士也宣布停止修建核电设施申请的审核,并对境内所有核电站提前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利用核能始终是核电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削减碳排放的今天,核电已经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安全方面的担心很有可能阻止核电行业复兴——至少在西方的很多国家,民众都强烈反对政府兴建核电站。核事故不会去理会什么国界。日本也远不是利用核技术的唯一地震高发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核世界。日本福岛的核事故,正好也为其他拥有核技术以及合理发展核电事业的国家敲了警钟。我们该如何确保核设施安全运转,在发生类似情况下我们的应急措施是否完善,我们自己的硬件设备与人为业务是否过硬,等等诸多问题,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第一: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核电站尽量建在不易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例如,日本福岛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伴随海啸袭来从而引发的,而近几年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灾害丛生地震频发。因此,中国核电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设计的层面上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在当前东部率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

第二: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严格禁止这些设施出现超期服役现象,而且不管在怎样的紧急情况下,电站内都必须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据报道,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并且福岛一期核电站原本设计寿命已经到期,但出于成本考量而继续运作,尽管在今年2月份的评估报告中,东京电力认为这种超期服役不存在风险,但由于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事态的恶化。

第三: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核电一旦建成,将会接受时间的考验长期运行,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台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

第四:对核电这种含有潜在高风险的行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正所谓有备无患。像日本这种作为世界上利用核能最早也最普遍的国家,核能安全领域中的措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更是加大了对核电设施的防护力度,设计了多重应对措施,然而,在这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来袭之后,其既有防护措施却显得捉襟见肘,用于应急启动的电源无法运作,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危机的产生和蔓延。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的预案,对于一些有着潜在危害性的设施,管理者更应当加强事故处理和应对训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更需提上议事日程,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

第五:我国应该还要在核能法律领域做出一些举措。由于我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中国核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尽快出台核安全法律,这也正是进一步响应了习主席今年关于依法治国的号召,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出台核安全法,对核能安全监督、核能监管主体及责任、核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是非常切实有必要的,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增加普通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普通群众对核安全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整个社会对核能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相信对我们应用核能也会带来不小的帮助。

如今这个一次能源日益匮乏的世界上,石油与煤炭也不能够撑起我们日常庞大的能源开销,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技术又受到了极大技术层面的限制,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长远可行性的发展而言,核能都不得不首当其冲地成为竞争性极其优越的首选能源,而核电也就不能不成为当今以致以后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相信中国必定会在核能的研究以及应用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未来,也许社会超过一大半的电力供应会来自核能。我们显然不能只是因为担心核电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就停下我们探索的脚步,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利端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了弊端。一个封闭严密、安全系数超高的核电设施都有他的风险性,都可能因政策、人为的造成周边乃至大半个世界的不安。深藏在世界核武库中的数万枚杀伤力远大于类似核能事故的核弹,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其实更大!而核电站事故到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怎样高效而安全的利用核能为我们人类服务,在生活领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有一点我们也还是必须正确认识,那就是无论我们怎样发展,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永远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不该越过这个界限,这样我们才可以继续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核能的巨大潜力。

推荐第4篇:核能可持续发展

核能可持续发展

核能(nuclear energy)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大自然的奉献与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结合缔造了核能,一个世纪的时间,核能已经成为了世界能源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了。在今天,核能主要有四个作用: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用途即用于电力生产。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能源短缺。像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化石燃料不但是污染源,而且终将耗尽。此外,从石油中可以提炼石油化工产品或更有价值的产品,所以应该节约使用石油。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国家几乎都用核能发电,世界16%的电也是通过核能保障的。世界上六分之一的电是由核电站生产的。现在许多国家还在继续建造核电站。

第二个用途即发展医学技术。现在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使医学技术受益,许多病症需要用放射性物质来治疗和预防。如:核放射和核药物对确诊和治疗癌症就有很大的功效。科学家们制造了各种核放射仪器,用其确诊脑癌、肠癌、前列腺癌和乳癌。这些机器对医生对症下药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核放射物还能确诊甲状腺、传染病、关节炎、贫血等症状,这使医学越来越依赖于核技术。现今可以用核能而发明的“CT”和核磁共振来确诊每个人身体上不适的地方,并且其误诊率非常低。

第三个用途即用于处理食物。核技术对食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有些容易腐坏的食品,现今可以通过核放射物处理就不易腐坏。与此同时,专家们利用核技术消灭食物和植物中的病毒,从而延长事食物的有效期。核技术对食品的另一益处是改变事物食物基因,提高植物质量。伊朗北部古尔冈市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的副校长拉希米扬博士说:‘核技术还能用于改变植物基因,以增加植物的种类,从而挑选优质品种。科学家还能利用核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使农作物抵御各种灾害。”

第四个用途为用于其他事物。如,在和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勘探地下水源,或发现水坝受损或渗水。此外核技术还能淡化水,能扫雷。也还可以帮助兽医,对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目前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制之中。目前核能的原料开采除了传统的陆地资源开采,还包括两种新来源:海洋核能与月球核能。

月球核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时,6次带回368.194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科学家将月球尘埃加热到3000华氏度时,发现有氦等物质。经进一步分析鉴定,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科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后认为,采用氦-3的聚变来发电,会更加安全。有关专家认为,氦-3在地球上特别少,但是月球上很多,光是氦-3就可以为地球开发1万-5万年用的核电。地球上的氦-3总量仅有10-15吨,可谓奇缺。但是,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

在当今世界,核能已经被许多国家利用起来,主要用于发电。但是在人类利用核能的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核电站出现过严重的问题,历史上出现过最严重的问题应当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1945年8月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市与长崎市投下原子弹,这也是原子弹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美国计划使用曼哈顿计划中成功制造的核武器,并分别在8月6日及9日在广岛与长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弹及胖子原子弹。广岛约有90,000-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长崎则有60,000–80,000人死亡。这两起事故因为其核物质的强放射性,是几十万人死去,并且还直接影响着后代,在切尔诺贝利发生的27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谈其色变,据专家估计,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则会延续10万年。在人类灾难史上,这是何其严重的一笔。总的来说,核电的缺点可以概括为: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观察到核能的缺点,同时我们也正视核能的优点。据了解,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在这些国家中,有26个国家有建造更多其他核电站的计划,而有4个国家决定不再建造核电站。另外,有15个暂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正在准备建造属于这些国家的核电站。法国是核电利用很高的国家,其现有59座核电站,供应全国87.5%的电量,可以说,核电是法国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有了核能,我们对传统能源不在那么担心,面对现今世界的能源短缺,污染环境等问题,核能发电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总的来说,核能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暂时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我们担心将来核能会不受控制,担心将来核能会用于战争毁灭地球,但这不是取消核能的必须要求,核能清洁、高效,是无法替代的优秀能源,在发生的所有核能事件中,都是人为的疏忽或大意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有了前人的教训,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会重视核电站的安全与核能的安全,未来是核能的天下。

推荐第5篇:核能论文

核能利用现状与分析

摘要:核能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由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后,核电站已经具有污染少,储量丰富,运输方便,燃料成本低,不会加重温室效应等优点,但也具有废料放射性,热效率低,泄漏后果严重等缺点。核电占世界重发电量比重日趋增大。但核燃料泄漏安全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存在着风险的,失控后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

关键字:核能;核能发电;核能前景;核泄漏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但随着人们日益对资源能量的渴求,传统的能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它们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

从而20世纪中期,核能成为了一种新的能源,而不是用于军事。

到了本世纪70年代,核能与核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新兴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日趋成熟,并不断取得新进展。核能的利用的优点也伴随着缺点,而且绝不能忽视的。

1 核能原理

2Mmc由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 可知,质量和能量是相互联系的。当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小时,系统向外界散发能量;反之系统吸收能量。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种子都叫做核子。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的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的差值叫做原子核的质量亏损,用m表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说明,在原子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有能量放出,放出的能量E由质能关系式可得:

E=mc2

这种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核能,用B表示。相反若要让原子分解成单个的原子,原子核要从外界吸收相应的能量。

由此可见,在原子核内蕴藏大量可利用的能量,而重核裂变和轻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两天主要途径。[1]

2 世界核能历史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 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2年 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4年 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始于1954年6月27日,位于前苏联的奥布灵斯克。其热功率为3万千瓦,电功率为5千千瓦。发电率为16.6%、这一小型的实验性核电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能把核应用于和平建设。

此后,核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然而,从二十实际八十年代开始,核能逐步由高潮走入低潮,其原因是20实际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入到平稳发展,产业结构由高能耗向高技术低能耗方向调整,使大批项目停建,取消,核电首当其冲。截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433座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容量。[2] 3 核能应用现状及分析

3.1 核能优点

1 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一吨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吨标准煤。按照地球上有机燃料的储量和人类耗能的情况来估算,地球上煤的储量大概再过200多年即将耗尽,石油则只够用约40年。聚变反应堆成功以后,能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将不再为能源问题所困扰了。

2 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大量燃烧有机燃料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原则上是回收处理储存,不往环境排放。

3 核电在经济上也有优势。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比火电厂高,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很多,火电厂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5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总的看起来,一般来说核电厂发电成本与燃煤电厂成本相当,而在需要远距离运煤的地方,则要低15%~30%。我国台湾省核电厂成本仅是那里烧石油电厂成本的二分之一。

4 核电厂燃料的运输量只及相同容量煤电厂煤炭运输量的十万分之一。以田湾核电厂为例,它两套机组的总容量为200万千瓦,每年只需核燃料48吨。如果是相同容量的烧煤电厂,每年就需烧煤600万吨。[3] 5 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煤和石油都是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以它们制造出多种产品。它们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很有限的;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4] 所以,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来说,也应逐步以核燃料代替有机燃料。总之,核能的优点终将为人们所确认。它的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3.2 核能缺点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5]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6]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7] 所以核能的利用应在法制健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严谨的前提下,而且存在着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核泄漏,产生严重后果。

3.3 核能在能源中的重要性

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在十九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类消耗能源的增长,相当缓慢。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能源耗量也迅速增长。近一百年来,世界能耗增长了二十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能源年耗量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至八十年代初已超过年耗量100亿吨标准煤。2000年世界能源的年耗量已超过180亿吨标准煤。但是,迄今为止,世界耗能的85%均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燃料。人类已经面临选择后续替代能源的问题。[8]

自然界中,除有机燃料外,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也都是可资利用的能源。水力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充分开发使用,但水力资源终究有限,且受地理条件限制。水力发电量又随季节变化很大,故光水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要求。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地热等受多种条件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发,很难大量使用。多种预测资料表明,即使做较乐观的估计,上述这几种能源中每种在能源总耗量中的比例,都很难超过1%。现在,技术上已较成熟,且能大规模开发使用的,唯有核能。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发电的核电机组已有438座,总电功率为三亿五千多万千瓦,核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法国核电占全国总电量的比例已达76%。[9] 所以人类对能源要求的前景来看,发展核能将是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

3.4 我国核能现状

我国是重视核能发电的。早在1955年中央制定原子能发展计划12年大纲中就提出:“用原子能发电是动力发展的新纪元,是有远大前途的。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1974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方案,作为科技开发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这就是秦山核电站的由来。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从法国成套进口的广东大亚湾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也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并网发电。这两个核电站为我国核电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九五期间我国已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有八套,其中:

[10] 1.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有二套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6年6月正式开工,其第一套机组已于2002年2月并网发电,5月达到满功率运行。

2.广东岭澳核电站,与法国合作建设二台9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7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其第一套机组已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

3.秦山三期核电站,与加拿大合作建设二台重水堆70万千瓦级机组,已于1998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其第一套机组将于2002年11月并网发电。

4.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与俄罗斯合作建设二套100 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其第一套机组将于2004年建成发电。[11]

核技术除了用于发电,在工业、商业、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也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中国从事核应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150多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工业用电子加速器、工业钴源的实际装源量的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在20%以上,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核技术的应用开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海关集装箱电子束监测系统、电子束信件灭菌装置等一批装置研制成功,为打击走私和反恐活动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技术手段。核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中国拥有7个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核医疗器械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000多家医院应用核医学技术,核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12]

3.5 核能安全

涉及核电站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对安全标准和安全设备的担忧,因为放射性泄漏总是可能发生的。

对安全最严重的是燃料可能融化,使大量放射物质向环境排放。[13]当然,这种状况是我们在考虑安全性时的一种最坏的设想。事实上,核电站事故在有些国家发生过,但像那种严重事故的自由反应堆以来只有2次。[14]反应堆产生的废物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对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在排放的废气,废液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低于规定值;存放,储存和投掷深海的固体废物的措施安全可靠。[15]

但在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日本核泄漏造成的核污染其辐射范围正一步步向外扩散,先是我国沿海地区,接着内地,今天传来除西藏外全国所有省市均在空气中检测到放辐射物质的消息。这核能事故敲响给世界核能安全安敲响了警钟。对于自然灾害对核设施的影响,人们更应注视。更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控制核能的法律以及对事故的防范措施。

4 结论

国民经济要发展,能源是基础。总之,核能开发利用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这终究是一个长期的大系统工程,既要解决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大量工程技术问题,又要为下一步发展进行系统的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牵涉到的学科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必须远近结合,高瞻远瞩,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认真落实。发展核能的同时也要时刻考虑着核能的安全利用,一旦发生危害弊远远大于利。

参考文献:

【1】 王莹,21世纪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 2007 .【2】翟秀静,刘奎仁,韩庆,新能源技术, 2005.【3】王丰,热力发动机优化设计,1993.【4】周乃君,能源与环境 , 2008.【5】《一看就懂丛书》编写组,一看就懂的科学发现大事典, 2009.

【6】魏切尔,舒尔茨著;俞誉福译,放射生态学核能与环境第1卷, 1988 【7】王喜元,从核弹到核电核能中国, 2009.【8】王莹著,世纪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7.【9】翟秀静,刘奎仁,韩庆,新能源技术, 2005.【10】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能源篇, 2007.

【11】王秀清,世界核电复兴的里程碑, 中国核电发展前沿报告, 2008.

【12】Zentner,Irmela;Tarantola,Stefano;de Rocquigny,E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reliable design verification of nuclear turbosets.2011.【13】Linnerud,Kristin;Mideksa,Torben K.;Eskeland,Gunnar 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Nuclear Power Supply.Energy Journal 2011.【14】徐恒馨;李弘毅 ,新能源之核能, 2010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安全生产发展报告, 2006.

推荐第6篇:核能安全利用

核能安全利用

从1979年的三里岛核事故,到1986年的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核灾难的阴影一直徘徊在人类的上空。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据国际原子能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导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报告中,造成56人直接死亡(47名救灾人员,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并估算在高度辐射线物质下暴露的大约60万人中,将近额外有4,000人将死于癌症。此数据包括已诊断出的4,000名儿童甲状腺癌会造成的死亡(依据白俄罗斯的经验,存活率接近99%)。绿色和平组织所估计的总伤亡人数是9万3千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炉的报告中的数据指出发生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单独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间可能已经造成20万起额外的死亡。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总共给苏联带来了大概两千亿美元损失(通货膨胀也列入计算)。这使得切尔诺贝利灾难在近代历史中成为最“昂贵”的灾难事件之一。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由于完善的安全措施和安全建筑让损失和危害降到了最低(五级)。但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安全性仍通过这两次核事故备受质疑,不少国家迫于舆论压力关闭了本国的核电站,或者停止了核电的兴建,世界核能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人们围绕未来核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26年后的今天,世界再次处在核阴影的笼罩之下。2011年3月11日,由于地震与紧接着发生的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一系列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释放等灾害事件,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简称“原安院”)将本次事故升级至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最高的第七级,是第二个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事故。(第一个是切尔诺贝利核灾难)这意味着本次事故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及环境后果”的特大事故。

自从1983年“TTAPS”小组(理查德·特科、布赖恩·图恩、托马斯·阿克曼、詹姆斯·波拉克和卡尔·萨根五位科学家的姓氏首字母缩写)在1983年底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有关“核冬天”的理论开始,关于全面核战的中“相互毁灭”的理论开始具备绝对的威慑性,甚至开始令人感到窒息。虽然随着冷战的结束,全面核战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局部核战的风险和各地兴建的核电站所带来的“核恐惧”仍然留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至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依旧“谈核色变”。核恐惧几乎已经渗入他们的基因深处。

当然核电站的安全性相比核武库来说无疑高了很多。如今的核电站,已经大多是第二,第三代核反应堆,甚至第四代核反应堆也在设计中,相比第一代简陋的反应堆,这些新的设计无疑是被动安全的,自身也更加安全的。但是他的安全性仍然不能与他的自身收益相比。早在1972年,就有三名劫机者劫持了沿美国东海岸飞行的南部航空49号航班,并威胁要将飞机追毁于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核武器工厂。在劫机者的要求得到满足以前,这架飞机距离工厂高度只有约2.5千米了。

现在的核电站反应堆依旧是裂变反应,大规模开发的安全依旧无法保证,甚至可能会帮助恐怖分子制造脏弹,只有当核电站成为聚变核电站的时候,它才具有大规模开发的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太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无尽的能量。

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危机 福岛安全事故

核电站的弱点 俄罗斯核武库

脏弹

核电站在一般人的眼中都是非常坚固的目标。在美国,核电站由使用电子监控的两排高高地围墙包围,在核电站附近还有许多武装警卫巡逻[11]。核管理委员会对核电站设计时所考虑到的威胁级别是保密的,因此无法确切知道核电站能够防守多大的攻击力量。而且核电站紧急关闭仅须少于五秒钟,而重启过程则需要若干小时,这也可以严重牵制以释放放射性物质为目的的恐怖力量。

在九一一袭击事件以后,对核电站的空中打击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其实在1972年,就有三名劫机者劫持了沿美国东海岸飞行的南部航空49号航班,并威胁要将飞机追毁于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核武器工厂。在劫机者的要求得到满足以前,这架飞机距离工厂高度只有约2.5千米了[12][13]。

如果核电站被空中打击,能够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的最重要的保护就是它的遏制建筑和导弹防御系统。目前的核管理委员会主席戴尔·克莱恩表示,“核电站自身拥有结实的结构,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在假想的空中打击中提供足够的保护。核管理委员会也要求核电站操作员有能力处理大火或爆炸事件,不论事件的起因是什么。”[14]

另外,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一项大性研究,对核反应堆和核废料储存设备的坚固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可以承受类似九一一袭击事件强度的恐怖袭击。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经常储存在核电站内部的某个受保护的区域[15] 或者是乏燃料运输桶中,将他们窃取并用于肮脏弹中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试图窃取乏燃料的人暴露在强辐射下,很快就会失去行动能力,甚至失去生命[16]。

2010年9月,对震网计算机蠕虫的分析表明它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核电站。这种网络攻击可以越过物理上的保安人员,直接对控制核电站的系统进行攻击,因此这个发现暴露了核电站的一个新的弱点[17]。

核冬天

推荐第7篇:《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石羔中学 彭棠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裂变和聚变的概念。 2.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引入展示:21世纪我国和世界(煤)能源消耗的曲线图。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不断开采逐渐枯竭,所以总有使用殆尽的一天。俗称“能源危机”。

师: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有的同学说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学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好方法。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核能。

二、进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组成。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

二、核能

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 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 时释放出

的能量。

2、裂变

(1)定义: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 变成 ,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链式反应:铀核分裂时释放出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 ,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释放出大量核能。

3、聚变

(1)定义:将某些质量很小的 ,在超高温下 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应用:氢弹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答案,教师补充)

2、深入分析

(一)原子、原子核(学生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图片补充讲解一下原子的结构:

如果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

(教师讲授)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1.裂变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核裂变。 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展示: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

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这就像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播放链式反应动画,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链式反应。 1.聚变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就是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形成氦核和一个中子,能释放大量核能。这一过程就是聚变。太阳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种热核反应。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为裂变的四倍以上。

(三)核能的利用

谁能说一说,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对了,一是利用核能发电,一是应用到军事领域。 这就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核反应堆。

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核反应堆.它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

教师展示小知识:

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

今天,一座核反应堆的功率可达百万千瓦,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在不可再生能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以百万千瓦的电站为例,一年消耗煤300多万吨,每天要有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为它拉煤。而用核原料,一年只需消耗30吨,一辆重型卡车即可拉走,一次换料,可以连续运行一年。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

教师展示图片:核电站内部结构 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最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核废料处理

阅读教材:了解当前处理核废料的常用办法;

了解我国和世界上核能利用的最新进展;

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因为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氘核,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位居世界先进行列,50年后,有望实现商业运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力量。

如果核反应不加控制,大量的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氢弹爆炸时,发生的核反应,就是不加控制的。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形成的,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氢弹爆炸威力是原子弹的几百倍到上千倍。

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大约三年后,即1945年,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爆炸了。

核武器的威力带给人类的代价是惨痛。1945年,美国投入日本广岛市区的“小男孩”原子弹,造成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万多人丧生,7万多人受伤,伤亡总数占全市人口的53%。而当时的小男孩的威力仅14000吨梯恩梯当量,现代原子弹的威力可达1000万吨梯恩梯当量,甚至更高。如果人类发动核战争,就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大家说,我们国家应不应该发展核武器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

核武器越是为美帝国主义及其合伙者所垄断,核战争的危险就越大,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

同学们在课下可以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三、当堂练习

1.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途径是(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

2.2014年8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释放核能 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

3.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原子核,因此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

D、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和聚变

4.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阅读“STS”中的“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推荐第8篇:辩论赛讲稿核能

一辩陈词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对于有无核能世界更安全,我方认为无核能世界更安全,核能,在应用上分为两个方面,军用和民用, 军用即指用于武器制造,而核武器的存在会给世界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对方辩友强调核武的存在会形成一种威慑平衡,可是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一旦被打破,这种后果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如此可怕的东西掌握在人手中,而,人的理智是有限的,假如现在大规模战争爆发,核武器投入使用,结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现在的广岛核弹爆炸的中心地区依旧寸草不生,还有健康,人民的复仇心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核武的存在会引起军备竞争,无核国家可能会因不安全感不遗余力甚至不择手段发展核武,数量上也存在着竞争,就像美苏冷战时的军备竞争,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制造的这些核武器,并未投入战场,又不能长久保存,核弹的销毁,目前仍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主要采用的引爆,切割两种方式,均存在危险和污染,

另外,核武的存在也会使各国的关系紧张,朝鲜核问题,伊朗核危机一直都是敏感话题,而有些国家一方面发展自身,一方面又限制别国的核武发展,以及,以核问题为借口,预谋挑起战争或引起世界恐慌, 此外,假如核武器落在了恐怖分子手中,这又该怎么办?这种问题不能有假如,因为我们无法承受推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无核。 核能在民用方面主要是作为新型能源,对方辩友(有些人)强调的核能清洁环保,这(些)与核能更有利于世界安全并无太大的关系,核能替代化石能源主要强调的是它的可替代性而不是安全性,这与我们的论题不太符合,从核能发电安全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发电过程产生的核废料和废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在处理方面世界做的都不是很到位,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这种后果也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号称100年不会有问题,最安全,最可靠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电厂爆炸,至今三十年了还没有人敢进去,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重病,至今仍有畸形胎儿出生。还有三英里岛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世界安全, 另一方面,发展核能的原料,目前主要是铀,铀矿资源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较为丰富,这可能会导致资源掠夺问题的出现,未来我们可能主要从大海中获取铀,可是海资源的分布又均等吗,内陆国家怎么办,会不会又引发新一轮的资源掠夺战呢,所以从以上各个角度来说,我方坚持无核能世界更安全。

注。。。(感觉可能用到)111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222,强调世界,安全,与节能环保关系不太大

推荐第9篇:核能的利与弊

核对人类的利与弊

课题组长:XXX( 撰写报告,计划统筹) 副组长:XXX(资料查询与收集)

组员:XXXX(负责调查访问,资料查询与收集,总结与思考) 相关科学:物理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当今社会的核对人类的利与弊得问题。探究核对人类的利与弊得影响。 关键词:核对人类的利与弊

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1942年12月2日,著名科学家费米领导几十位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启动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在这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核能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后,一种通过原子核变化而产生的新能源,从而核能对人类的利与弊同时诞生。

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聚变是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核聚变能是工业由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释放出的能量。迄今达到规模的核能只有核裂变能。核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氢的同位素氘(H,重氢)是主要的核聚变材料。氘以重水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氘的含量占氢的0.015%。1升海水中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全世界海水中所含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聚变能,可供人类在很高的消费水平下使用50亿年。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出三种看不见的射线。一种是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一种是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一种是γ射线,就是高能光线。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在一定的条件下,新产生的中子会继续引起更多的铀原子核裂变,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所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链式裂变反应。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核能,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产生的能量。只有铀-2

33、铀-235和钚-239这三种核素可以由能量为0.025电子伏的热中子引起核裂变。它们都是核燃料,其中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而铀-2

33、钚-239是在反应堆中人工生产出来的。铀-235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为0.7%。

开启的封印

核对人类发展有不同影响。在军事方面更多关于核如核动力航空母舰,核潜艇,核武器等中国伟大的邓稼先研究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使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核对对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如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接连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1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核在政治也起重大的作用。好的方面如目前得认可到国际社会的有核国家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国的核地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的。冷战刚结束,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国家都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而这些没有核技术的国家,在其他方面受到压迫。坏的方面如目前在观察。 朝鲜中央通讯社称,“这次核试验是一个历史性事件,为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带来了幸福欢乐”。 2009年5月25日,朝鲜不顾各国反对,仅在1个小时前通知其他国家自己将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受到各国强烈反对。

核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好处是,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核电比火电“经济”。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得多。据测算,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经验证明,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 坏处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核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对我们有利的方面,如:

1.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2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3是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运输量小,可以减缓交通运输压力。

4是在能量储存方面,核能比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能源容易储存。核燃料的储存占地不大,在核船舶或核潜艇中,通常两年才换料一次。相反,烧重油或烧煤设备需庞大的储存罐或占地很大。

5是核能比较清洁,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世界上大量有机燃料燃烧后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的大环境下,发展核能几乎被认为兼顾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途径。从而有效地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境。

6是核电比火电“经济”。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得多。据测算,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经验证明,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

对我们不利的方面如: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致命的回忆

事例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4月,在按计划对第4机组进行停机检查时,由于电站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

1、

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

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

同时,核对人类的危害也很大,如果放射性沉降物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如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患、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核对人类有利有害,我们尽量提高核对人类的有利方面,把和对人类有害方面降到最低,让人们重新认识,在原子核物理学诞生、壮大和巩固的全过程中,通过核技术的应用,核物理和其他学科及生产、医疗、军事等部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取得了有力的支持;核物理基础研究又为核技术的应用不断开辟新的途径。核基础研究和核技术应用的需要,推进了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而这两门技术的新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核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推荐第10篇:核能发电利

核能发电利

核能发电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能量巨大。它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的能量。低浓缩铀1吨具有相当于约5万吨的重油之能量。除此之外,核能发电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1、污染低。核能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

2、从燃料资源上而言,地球有望供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全球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3、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例如,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

核能发电弊

1、核废料处理需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性,因此必须慎重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目前,国际上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方式主要有\"再处理\"和\"直接处置\"两种。\"再处理\"主要是从核废料中回收可进行再利用的核原料;\"直接处置\"是指将高放射性废料进行地下埋藏,一般经过冷却、干式储存、最终处置三个阶段。美国就一直采取地下掩埋的措施来处理核废料。在内华达州北部的丝兰山脉,已有1.1万个30―80吨的处理罐被埋在地下几百米深处的隧道里。

2、热污染。核能发电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发电被认为存在风险。核裂变必须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一旦失去控制,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全球已经发生了数起核泄露事故,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些环保人士就认为,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并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

2007年4月26日,世界迎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1周年纪念。21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同时关于核电安全问题、核电事故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过。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位于现乌克兰境内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1000吨重的密封顶盖被爆炸冲击波掀开,1700多吨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灾现场温度高达2000℃以上。8吨多强福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释放出的福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量的400倍。10天内,放射性尘埃落到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污染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共有500万人受到福射感染;乌克兰受到核辐射感染的人有340万,其中包括126万名儿童;曾参与紧急清理核事故的83.4万工人当中,至今已有5.5万人死亡,另外7万人变成残疾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绿色和平组织在4月1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这场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十陪,泄漏物将在未来造成10万人死亡。该组织掌握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核泄漏物进入了大气层,对空气造成极大的破坏,污染最严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大约20万人伤亡,这些地区的癌症病例为27万多例,其中有9万多例非常严重。

…………

在2006年4月26日切尔诺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全面评估核事故发生以来对人们在健康方面所产生影响的报告。报告估计,在受影响最大的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还是青少年的5000多人现在已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参加清理现场行动的工作人员、被撤离疏散者和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被污染地区的居民当中可能已有9000人死于恶性肿癌。报告指出,现在仍有500万人居住在被核物质污染的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显示出高于一般水平的焦虑和多种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

…………

自从第一座核反应堆于1951年在美国投入使用以来,对核能的利弊之争便从未停止过。

在刚刚结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来自美国政策研究所的海伦•卡尔迪考特说,发展和使用核能有种种弊端。核工业的真正价值从来就没有被认真地分析过,这其中包括铀浓缩的成本,发生核事故后的巨大经济索赔,拆卸所有现存和新建设的核反应堆以及运输和将放射性核废料储存25万年的所需费用。

她说,人们普遍认为,核能是清洁能源,不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其实事实完全相反。举例来说,美国肯塔基州杜卡的铀浓缩设施需要两个1000兆瓦的依靠煤炭提供电力的工厂。这些燃煤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此外,它和俄亥俄州朴次茅斯的另一处浓设施加在一起排放氯氟烃占美国排放总量的93%。氯氟烃除了导致同温层的臭氧变得稀薄以外,还是比二氧化碳强度高一万到两万倍的全球温室气体。

……事实上,一座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每年生产33吨具有放射性的高热度的核废料。在美国,大约有八万吨强放射性的废料被储存在103个核反应堆附近的冷却池中,等待着被运往一个现在还未选定的储存地。法国、日本、俄罗斯的情况也如此。这种危险的物质在穿越公路、铁路和航行海上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以及在此之后的长期储存中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瞄准的对象。一旦让他们行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

毫无疑问,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20年后的今天,当人类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为了哀悼,更重要是为了牢记:只有安全、和平利用核能,才能造福人类!

第11篇:走近核能专题

走近核能

【关键词】:核能

核能发展

开发利用

核能发电

环境污染 【摘要】: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的大问题,许多问题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能源问题有关,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将在人类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文:

能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同时能源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的大问题,许多问题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能源问题有关。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19世纪70年年代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保持增长,90%以上的世界经济活动所需的能源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由于大量消耗,这类资源正趋于枯竭;同时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紧迫,寻找新的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现代社会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外,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和开发成本等因素,这些能源很难在近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利用;而核能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同各种化石能源相比起来,核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小,这些明显的优势使核能成为新世纪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和经济的工业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的核电站, 由于核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的利用前景,和平发展利用核能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核能将在人类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核能定义及其来源

核能,又称原子能,英文名字nuclear energy,是核裂变能的简称。50多年以前,科学家在的一次试验中发现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能分裂,在放出2—3个中子的同时伴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比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大的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能。核能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两种,即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核聚变要比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例如相同数量的氘和铀-235分别进行聚变和裂变,前者所释放的能量约为后者的三倍多。被人们所熟悉的原子弹、核电站、核反应堆等等都利用了核裂变的原理。只是实现核聚变的条件要求的较高,即需要使氢核处于6000度以上的高温才能使相当的核具有动能实现

聚合反应。

重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当用一个中子轰击U-235的原子核时,它就会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释放出约200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如果再有一个新产生的中子去轰击另一个铀-235原子核,便引起新的裂变,以此类推,裂变反应不断地持续下去,从而形成了裂变链式反应,与此同时,核能也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

所谓轻核聚变是指在高温下(几百万度以上)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原子核间有很强的静电排斥力,因此在一般的温度和压力下,很难发生聚变反应。而在太阳等恒星内部,压力和温度都极高,所以就使得轻核有了足够的动能克服静电斥力而发生持续的聚变。自持的核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故称为\"热核聚变反应\"。

二、核能的优越性

与常规能源相比,核能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核能的能量密度大,消耗少量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巨额的能量。为了使大家对于这一点有很深的印象,我们将核电厂和煤电厂在燃料消耗上作一对比。一座电功率为10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每年要烧掉约300万吨煤,而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更换约30吨核燃料,真正烧掉的铀-235大约只有1吨。因此利用核能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炭、石油,而且极大地减轻了运输量。

核能的第二个主要优点是清洁,有利于保护环境。众所周知,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必须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等,已经使得大气中的数量显著增加,导致所谓“温室效应”。其后果是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干旱、沙漠化、两极冰层融化和海平面升高等。这一切都会使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化。而产生核能,不论是裂变能和聚变能,都不需消耗氧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目前能源和电力供应都比较充足,但有识之士仍在呼吁发展核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二氧化碳外,燃煤电厂还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它们造成的酸雨,使土壤酸化、水源酸度上升,对农作物、森林造成危害。煤电厂排出的大量粉尘、灰渣也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值得注意的是,燃烧一吨煤平均会产生0.3克苯并芘,它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每1000立方米空气中苯并芘含量增加1微克,肺癌发生率就增加5%~10%。相比之下核电厂向环境排放的废物要少得多,大约是火电厂的几万分之一。它不排放二氧化硫、苯并芘,也不产生粉尘、灰渣。一座电功率100万千瓦的压水堆每年卸出的乏燃料仅25~30吨,经后处理就只剩下10吨了,现已有多种方法将它们安全地放置在合适的地方,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当然也会向环境

中排放少量的放射性物质,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放射性剂量,不到天然本底的1%,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煤渣和粉尘中含有铀、钍、镭、氡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所以煤电站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比相同功率的核电站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

三、核能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核能具有来源丰富、安全、清洁、高效等明显的优点,但是核能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损害。核能的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放射性污染。核能利用上的任何疏忽、无知、差错,其结果并不亚于爆发一场小型核战争,有时甚至遗患无穷,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投下可怕的阴影。目前核阴云主要来自核废料的严重污染,使用核能所产生的核废料会产生危险的辐射,并且影响会持续数千年。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核能民用的历史上仅发生过两起重大核安全事故。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二号堆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失水事故,幸好由于堆的事故冷却紧急注水装置和安全壳等设施发挥了作用,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小,虽然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在经济上却造成了10到18亿美元的损失,事故的危害尚在进一步观测调查中。1984年4月,前苏联基辅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造成大量的发射性物质泄漏,30km范围内的居民被迫撤离,欧洲不少国家也受到轻微的核污染,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报道,有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5000人被疏散。

当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大多来自核电站排放的废物,核电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弃和放射性固体废物。1座100万KW的核电站1年卸出的泛燃料约为25t,其中主要成分是少量未燃烧的铀、核反应后的生成物——钚等放射性核素,核废料中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衰变成非放射性元素。此外,还有铀矿资源的开发问题,由于铀矿资源的开发造成的废弃、废水、废渣等污染也不可忽视,对铀尾矿也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覆盖农田、污染水体,甚至对自然和社会都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发生核事故或核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只有加强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管理,处理好放射性核废料,合理科学地利用核能,才能保证核能安全的开发利用。

四、发展核能的必然性

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供开采的化石能源日益衰竭,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 , 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发展迅猛、增长很快, 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 约为12.3%。根据《2004年BP 世界能源统计》, 截止到2003年底, 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 2003年世界

石油产量为36.79亿吨, 即可供开采年限大约42 年。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 亿吨, 可供192 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 万亿立方米, 可供67 年。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使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和挑战。

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经济性等因素,已开发的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均未能大规模利用,只有水电资源已大规模开发利用,尽管尚可继续开发,但仅靠水电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看来 ,要使可再生能源达到全面应用并足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水平,还需要相当一段进一步开发的时期。由于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面临技术和成本的问题,只有核能是一种既清洁、又安全可靠且经济上具竞争力的最现实的替代能源。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位专家发表的报告,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KW 的燃煤电厂,每年要耗煤250万吨,所排放的废物有:二氧化碳650万吨(含碳20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4000吨,煤灰28万吨(其中含有毒重金属约400吨)。而同样规模的一座压水堆核电站,每年才消耗低浓铀25吨(相当于天然铀150吨),所排放的废物为:经处理固化的高放废物9吨(体积约3立方米),将被存放于地下深层与环境隔绝的岩井中,另有中放废物200吨、低放废物400吨。核电厂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且1kgU-235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吨标准煤。据有关报告显示,现在世界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55亿吨(以碳计)之多,而截止1993年的统计,由于使用核能发电已使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8%。所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利用核能将成为21世纪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核电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核能的现实利用始于战争。核能的战争用途在于通过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损坏敌方人员和物资, 达到制胜或结束战争的目的, 目前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发展核电, 相对与其他能源, 核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000kW 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kW 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kW 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

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第三代核电设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第三代核电站按照URD或EUR 文件或IAEA 推荐的新的安全法规设计,但其核电机组的能源转换系统(将核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仍大量采用了第二代的成熟技术,预计一般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从核电发达国家的动向来看,第三代核电是当今国际上核电发展的主流。

与此同时,为了从更长远的核能的可持续性发展着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联合起来组成“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GIF),进行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四代是指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其目标是到2030 年后能进行商用建造。

六、世界核能的利用现状

1954年前苏联世界建成第一座发电功率为5000KW 的试验性核电站, 美国则在1957年12月建成了发电功率达90000KW的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是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电力需求也以十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 此时, 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验证, 相对于常规发电系统的优越性鲜明地显现出来, 给核电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核电迅速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的建设和发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立陶宛核能发电在全国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接近80%, 这一比重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中, 法国核电的比例高, 核电占国家总发电量的78%,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的核电比例为40%, 德国为33% , 韩国为30% , 美国为22% , 而我国仅为2%右, 发展空间很大。

由于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尤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核能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核恐惧和高成本使得核能利用较高的发达国家重新审视核电的利弊, 美国90年代一直致力于核电站的维护而不是新建; 在欧洲, 许多国家也在讨论如何迅速关闭其核电厂。但进入新世纪核电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截至2007年12月, 全世界正在运行中的反应堆有439座, 相比2002年的444座微量下降, 但发电能力稳步上升, 总发电量达到37117GW , 全世界核电供应已经达到总供电量的16%, 许多国家达到总供电量的1/3。

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进一步飙升, 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正在转变其原有的核电发展态度, 调整原有的核电发展计划。美国2005年通过能源政策法, 联邦政府开始积极鼓励建设新的反应堆。英国政府在2008年2月宣布将投巨资发展核电,在2020年以前, 新建反应堆6个, 使英国的电力供应提高18%。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 到2030年, 全球核电所占份额将增加到

27%。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旺盛, 其核能增长最快, 1999到2020年间将增长417% , 尤其是发展中的亚洲, 据世界原子能机构的统计, 未来65座正在兴建或正在立项的核电站中, 2/3分布在亚洲各国。中国目前运行核电机组11个,核电比例为119 % , 核电装机容量900万千瓦, 计划到2020年提高到4000万千瓦。印度运行核电机组17个, 核电比例为216% , 计划到2020年增加20至30个新核电机组,所以目前核电的扩展以及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前景仍集中在亚洲,亚洲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核电的势头强劲。

七、我国的核能发展及其近况

中国的核工业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八十代初核电开始起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正式开工,1991年12月并网发电。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兴建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机组,于1987年8月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九五”期间有4个核电项目8台机组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它们分别是:1996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1997年5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1998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三期核电站两台70万千瓦级重水堆机组,这三个项目均计划于2003年建成投产;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的田湾核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于2005年建成投产。

核电自八十年代初起步以来,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前期准备工作、国产化、有关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通过6个核电项目11台机组的建设,现已形成基本配套的核动力、核燃料科研开发工业体系;积累了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一整套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建立了一批大型实验台架,进行了大量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通过在建项目的实施,掌握了较多的设计资料,积累了大型核电站的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国产化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核燃料循环工业方面,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工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从铀矿地质勘查、铀矿采冶、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直至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与国际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核燃料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上,实现了更新换代,不仅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十一五”期间中国核电更大发展的需求。

第12篇:核能及其应用

摘 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引言

1 1什么是核能

2 2核能的可利用性及其优越性.....................................................................................2 3核能的利用与发展.....................................................................................................4 3.1核反应堆与核电站..........................................................................................4 3.2压水堆棒形核燃料元件..................................................................................6 4核能发电的利与弊.....................................................................................................7 4.1核能发电的利处..............................................................................................7 4.2核能发电的弊端..............................................................................................8 结论................................................................................................................................8 参考文献........................................................................................................................9

核能及其应用

摘 要:讨论了核能的发展与利用,探讨了核能的可利用性及其作为资源的优越性,同时也论述了核能的弊端并且说明了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核能;和平利用;利与弊。

The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and its two side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uclear energy are discue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nuclear energy as resources superiority is probed into, and also the disadvantages of nuclear power use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are discued.

Keywords: nuclear power; the peaceful use of; pros and cons.

引言

1951年美国首次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进行了核反应堆发电的尝试,发出了100千瓦的核能电力,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迈出了第一步。此后不久,1954年6月,原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粤布宁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业电网送电的核电站,但功率只有5000kw。1961年7月,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杨基核电站。该核电站功率近300mw,发电成本降至9.2美厘/度,显示出核电站强大生命力。今天,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洪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传统的能源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不仅缺乏常规能源的国家如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展核电站,而且常规能源煤、石油、水电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也在大力发展核电站。截止1995年全世界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438座。其中美国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109座,核发电量创下6730亿千瓦小时的最高记录,在美国电力生产中核电比例达22.5%。法国核发电量比前年增长4.9%,达3580亿千瓦小时,运行中的56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76%,而且去年出口核电达

1 700亿千瓦小时。核电已成为法国第六大出口产品。日本,由于其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对核电的开发大为重视,目前运转中的51座核电站,供应全国28%的电力总需求。

1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可以叫它为原子能。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1]。20多年以后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核能源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领域。

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核能有以下几个分类:

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2],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核衰变: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2核能的可利用性及其优越性

核电是浓集、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首先,核能是高度浓集的能源,核电站可建立在最需要用电的地方,不受燃料运输的限制。l公斤铀裂变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公斤标准煤燃烧后产生热量的270万倍[3]。因此,核电站特别适合于缺乏常规能源而又急需用电的地区,如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核能是后备储量最丰富的能源,铀在地球上的储量相当丰富,等于有机燃料储量的20倍。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80%的电力来自烧煤或烧油的火力发电站,燃烧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相同规模的火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比核电站大几倍。煤燃烧后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苯并芘,容易形成酸性雨,使土壤酸化,水源酸度上升,对植物及水产资源造成有害影响,破坏生态平衡,苯并芘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 2 浓度增加还导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另外,煤和石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烧掉十分不利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是十分可惜的浪费。

核能又是安全的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核电站已成为最安全的部门之一。我国核工业多年的安全记录就是良好的佐证。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称为一堆年,三里岛事故之前,全世界商用核电站已运行了1400堆年。三里岛事故是鉴于设计、管理、操作与设备的缺陷交织在一起而造成的十分罕见的事故,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得到排除,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事故后果也没有舆论宣传的那样严重,事故中主要安全系统全都自动投入,有专家认为这从反面证实了核电站的安全性。1986年4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又出现了重大事故,专家们认为原苏联核电站特别是早期的,安全设施较差,没有安全壳.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进行某一试验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信号指示和控制系统没有起作用。如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各国的国家安全部门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和准则,对核电站的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核能也是经济的能源.世界上已运行核电站的经验证明,尽管它的造价比火电站高30—50%,但由于燃料费和运输费较低,它的发电成本仍比火电约低30%,而且随着核电站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成本还将继续降低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预测,至2010年日本的核电成本为8.9日元/千瓦小时,而煤电和油电成本分别为10.45日元/千瓦小时和13.06日元/千瓦小时[4]。因此,有专家们预计,在未来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中,逐步采用低温核供热技术是必然趋势。

另外,水力发电虽然很清洁,但毕竟资源有限,所以,核能发电越来越成为各国努力的对像。

3核能的利用与发展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 5兆瓦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5]。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30兆瓦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

3 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6]。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3.1核反应堆与核电站

能维持可控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原子能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全力制造核武器以满足军事需要。50年代以来,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所以核反应堆类型和数量增多。按照核反应堆的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生产堆: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和其他材料,或用于工业规模的辐照,称为生产堆.50年代建成的第一批石墨水冷堆和天然重水堆,都是生产军用239Pu。239Pu是一种易裂变物质,可用作核武器原料,氚是氢弹的重要原料。

试验堆:主要是为取得设计或研制一座反应堆或一种堆型所需的堆物理或堆工程数据而运行的反应堆。例如用于核物理、放射化学、生物、医学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也可以用于反应堆元件、结构材料考验以及各种新型反应堆自身的静、动态特性研究等等。

用于生产动力的反应堆称为动力堆,如核电站、核供热、核潜艇等所用的反应堆就是这种类型。目前常用的动力堆型分为四大类:

1.石墨气冷堆——包括最早的镁诺克斯堆,改进型气冷堆及高温气冷堆。该反应堆是以石墨为慢化剂,气体作冷却剂的堆型。镁诺克斯堆以天然铀为燃料,燃料包壳是镁诺克斯镁合金,用二氧化碳冷却.镁诺克斯进一步发展为高温气冷堆。它以氦为冷却剂避免了对石墨的腐蚀作用,取消了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燃料包壳,其燃料是碳化钠及碳化针混合物的颗粒,燃料颗粒弥散在石墨中,制成燃料元件,装入石墨砌块的燃料孔道中。由于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子的经济利用及运行温度,致使高温气冷堆热效率提高40%以上[7]。此外高温气冷堆燃料中的钍是增殖原料,它可使反应堆获得较高的转换比目前我国清华大学核研院对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2.轻水堆 轻水堆有两种类型,一是沸水堆,一是压水堆。两者均用轻水作慢化剂兼冷却剂;用低富集度二氧化铀制成芯块,装入锆合金包壳中作燃料,沸水堆不需另设蒸汽发生器、但由于蒸汽带有一定的放射性,对汽轮机的厂房要屏蔽,同时对检修增加了困难[8]。据统计,当今核电站的80%为压水堆。我国秦山

4 一期和大亚湾核电站均属此类。“九五”期间秦山二期工程、广东核电站以及辽宁核电站也将采用压水堆。

3.重水堆 重水堆是以天然铀作燃料,以重水堆作慢化剂的堆型。它是加拿大重点发展的堆型,以坎都型为代表。由于它用数百根压力管代替整体的压力容器,压力管可以成批生产,易于保证质量,在扩大堆容量时只须多加压力管数,有利于标准化。压力管内,可以实现不停堆装卸料。这样可控制各燃料棒束达到均匀的燃耗深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燃料,减少停堆时间,提高反应堆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重水堆采用天然铀为燃料,无需设立浓缩铀工厂,对分离能力不足的国家,发展此种堆型特别有利。我国“九五”期间,秦山核电三期工程将引进加拿大的重水堆。重水堆所用重水价格昂贵,防止泄漏及回收泄漏出的重水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

4.钢冷快堆钠冷快堆就是钠冷却快中子堆在核能发电问题上,必须考虑增殖问题,否则对核燃料资源的利用是极为不利的。增殖堆的采用,可以将核燃料

资源矿大数百倍快堆是利用中子实现核裂变及增殖。而前述石墨气冷堆,轻水堆和重水堆,都是热中子堆。对每次裂变而言,快堆的中子产额高于热中子堆,且所有结构材料对快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于热中子的吸收截面这就是实现增殖的原因。

钠冷快堆用金属钠作冷却剂。钠在98℃时熔化;883℃时沸腾,具有高于大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价格较低,适合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

国际快堆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据报道,1995年8目29日,日本文殊28万千瓦快堆以5%的额定功率l.4万千瓦并入电网[9]。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相应的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有较大的差异。以压水堆为例,核电站是由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核反应堆是核电站动力装置的重要设备,同时,由于反应堆内进行的是裂变反应。因此它又是放射性的发源地。一回路系统由反应堆、主循环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和相应的管道、阀门及其他辅助设备所组成,它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回路,将核裂变所释放的热量以水蒸汽形式带出.二回路系统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在停机或事故情况下,保证核蒸汽系统的冷却。辅助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反应堆和回路系统能正常运行,为一些重大事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措施。 3.2压水堆棒形核燃料元件

5 核反应堆堆芯结构是反应堆的核心构件,在这里实现核裂变反应,核能转化 为热能;同时它又是强放射源.堆芯由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等组成。现代压水反应堆的燃料是采用低浓铀作核燃料。

核燃料元件制造的第一大工艺过程是在比工车间里生产为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二氧化铀粉末。我国目前采用技术上较成熟的ADU法制取二氧化铀粉末。主要过程是将六氟化铀汽化,经水解生产成氟化铀铣,在通有氨水的沉淀槽转化为ADU粉末。经氢气还原为二氧化铀第二大工艺过程是将二氧化铀粉末压制成粗块,经烧结、磨削成一定性能要求、一定尺寸和规格的圆柱形二氧化铀芯块。在经装配车间把二氧化铀芯块和长棒形空锆管装配成核燃料元件棒,并且棒内充入一定量的氦气,两端密封;然后,按一定的排列方式排列成正方形或六角形的栅阵,中间用几层弹簧夹型的定位格架将元件棒夹紧,上下两端固定骨架构件上下管座,构成棒束型的燃料元件。

4核能发电的利与弊

4.1核能发电的利处

核能发电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能量巨大。它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的能量。低浓缩铀1吨具有相当于约5万吨的重油之能量。除此之外,核能发电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污染低。核能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

从燃料资源上而言,地球有望供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全球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例如,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4.2核能发电的弊端

[11]

[10]

。 核废料处理需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性,因此必须慎重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目前,国际上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方式主要有\"再处理\"和\"直接处置\"两种。\"再处理\"主要是从核废料中回收可进行再利用的核原料;\"直接处置\"是指将高放射性废料进行地下埋藏,一般经过冷却、干式储存、最终处置三个阶段。美国就一直采取地下掩埋的措施来处理核废料。

热污染。核能发电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核能发电被认为存在风险。核裂变必须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一旦失去控制,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全球已经发生了数起核泄露事故,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些环保人士就认为,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并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结论

人们对核电站使用的担心集中在核安全问题上,原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及上段时间所发生的广岛核泻漏导致一些人对核电的恐惧心理,给和平利用核能蒙上阴影,经专家事后分析,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核能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成熟阶段,尤其采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既可提高核电站的安全系数,又较少产生核废料,而且所产生核废料较容易处理此外,这种反应堆还可少量处置老式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在燃烧过程中销毁老式反应堆产生核废料中放射性的钚及锕系元素。有关专家认为。此种反应堆具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是目前销毁部分核废料的最佳方法.目前,国际核能界正致力发展快中子增殖堆。此种反应堆运行时,一方面消耗核燃料,产生热能而发电,另一方面产生新的核燃料钚,并且产出大于消耗、并保持核能的经济性;同时最主要是依靠核燃料、冷却剂、放射性废物及核工艺的其他组份所固有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和规律来消除事故,这将是人类“第二个核时代”的主要 7 内涵。这一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利用清洁、安全的核能将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冯晓.核能与技术经济[M].国土资源技术管理,2008,8(15).[2] 彭红.人类安全呼吁核理性[J].南华大学学报,2007,6(15).[3] 韦中桑.漫谈核能的历史[M].现代物理知识,2005,3(18).[4] 刘艳红.核能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J].科学之友,2009,3(10).[5] 世界核能发电的现状与今后发展展望[J].环球能源网,2008,11(11).[6] Wayne C.The toxins of cyan bacteria[J].Scientific American,1994,270(1):25.[7] Buchberger B,Collins G E.Computer Algebra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M].New York:Springer Versa,1998:35.[8] 冯晓.核能与技术经济[M].国土资源技术管理,2008,8(15).[9] 彭红.人类安全呼吁核理性[J].南华大学学报,2007,6(15).[10] 韦中桑.漫谈核能的历史[M].现代物理知识,2005,3(18).[11] 世界核能发电的现状与今后发展展望[J].环球能源网,2008,11(11).

第13篇: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篇2: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篇1:核能>教学反思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篇2:核能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

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 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自由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核能”的问题提了出来。我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全班,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去解答,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不少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学生在互动式的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到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我给听课者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还不够亲切。这会在和学生交流上产生一些影响,使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不够放开。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学生中更有亲和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篇3:核能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

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落后,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继续工作中。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篇3:核能教学反思

核能教学反思

学生们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材料,体会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后,我开始新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极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听课的。得到如此较好的效果,我回顾我的课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 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核能教学反思二: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

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核能教学反思三:

信是爱因斯坦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的目的是让罗斯福重视核能这种能源。学生们通过阅读信件,体会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后,我开始新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极其感兴趣的情况下听课的。得到如此较好的效果,我回顾我的课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先是运用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另外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轰炸广岛》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核能威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过后,整个中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滩上的原子弹爆炸以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了。在我给学生放映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议论纷纷,大受鼓舞!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建议学生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寻找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核能”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把只要精力放在课外书、杂志、报刊、电视和互联网上,鼓励他们把课外时间运用到学习上可以使他们的课外时间更加有意义。 5.充分搞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新课自习设计成学生作业,让学生们小组互动合作完成。这比单纯老师讲解新课内容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了,而思考过的东西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自由问答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把自己想了解的关于“核能”的问题提了出来。我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到全班,让知道答案

的学生去解答,整节课就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不少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我的整节课上得比较顺畅。学生在互动式的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到了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觉到不足的是,我给听课者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还不够亲切。这会在和学生交流上产生一些影响,使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不够放开。今后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学生中更有亲和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核能是英雄还是枭雄

——对福岛核电泄漏的反思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陈浩

2014302540001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多,化石燃料也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开发利用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而核能进入了时代的主流,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因此,我们需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对核能进行深入的了解,高瞻远瞩,找出合理发展核能的方向,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核能开发安全前景 key words: nuclear energy,development,safety,prospects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福岛发生里氏9.0级地震,从而引发当地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短短几天之内,就有上百人受到辐射,数以万计的人接受核辐射检测,造成中、日、韩等多个国家的恐慌,各个国家对进口产品以及海关一度进入一级警戒状态,纵观核电站的发展史,出现的较大核事故不在少数,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是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日本此次事故相对比较小,但是所带来的危害仍然使日本民众不安,日本政府仍继续着核辐射后的核电站维修及善后的污染物的处理。这几起核事故的巨大灾难引发的后果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合理、安全地利用核能。

核能最大的用途就是生产电力,当今世界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短缺,石油、天然气与煤炭不仅仅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是巨大的污染源,有机燃料燃烧后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煤和石油都是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宝贵原料,能以它们制造出多种产品,作为原料,它们要比仅作为燃料的价值高得多。因此,石油等这些能源需节约使用。

据数据显示,一吨金属铀裂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70万吨标

准煤。地球上已探明的核裂变燃料,即铀矿和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量计算,相当于有机燃料的20倍,只要及早开发利用,即有能力替代和后继有机燃料。地球上还存在大量的聚变核燃料氘,能通过聚变反应产生核能。1吨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00万吨标准煤。自然界每吨海水或河水中均含有3克氘,所以,有朝一日聚变反应堆成功后,那将是人类核能发电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在发电方面,对比与水利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的危害就比较小了。核电站严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规范和卫生规范设计,对放射性三废,按照尽力回收储存,不往环境排放的原则,进行严格的回收处理。往环境排放的只是处理回收后残余的一点尾水尾气,数量甚微。从放射性排放角度看,核电也比火电小。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但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这是核能的天然优势,但是同时核能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说是无法忽视的缺点,一旦这些缺点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核能还不能算是一个得以信赖的能源。

核能发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让人恐惧的是核辐射污染,核废料处理需要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体积小,但其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而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只能依靠放射性元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

离和激发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损伤。从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看,是核电设计、建设、设备供应、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等等相关过程的管理是确保核电安全的第一要素,而确保管理上的万无一失,比在技术上的解决要困难得多,风险要大得多,这必须引起管理者、建设者、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例如,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开发风能除占用土地之外,也产生噪音。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日本核泄漏事件是人类的又一次大灾难,但目前为止核污染的范围仅仅控制在福岛附近海域,并未对其他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从整体上看,核能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发展核能对世界是有利的,既能节约能源,又能控制污染,在日后,核能的发展与使用需更加小心、谨慎,核能终究为一个长期的庞大工程,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考虑,保障核电站是绝对稳固的,前进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马栩泉,核能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1-01 2.陈国云,范杜平,核能发电的特点及前景预测,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05 3.臧亚琴,柯惟力,全球的核能发电现状,硅谷,2009年 4.王乃仙,核能发电安全吗,光明日报,2004年 5.曹天元,人类的终极能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冯晓,核能与技术经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 7.世界能源资源发展现状,能源百科,2014-09-24 8.世界核能发电的现状与展望,环球能源,2008-11-11篇5: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介绍能源家族中的新型能源——核能。主要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以及核能的优点与可能带来的问题。重点内容是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难点是裂变、聚变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核能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⑶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⑷通过用网络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比较直观。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半节课便可以完成。教材中有关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概念学生头脑里一片空白。为了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时间,很有必要在电脑室(配有宽带)开展教学。第

一、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

二、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利用“我国主要能源产区分布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能源主要产区。 2.引导:煤、石油、天然气的产量是极为有限的,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新能源吗? 3.通过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恐惧引入课题:“核能”。

二、进行新课 1.原子、原子核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 )→( )→( )→

)(带正电)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2.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

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

③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中国人民热爱

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4.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我国科学家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研制,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氢弹的威力大于原子弹。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搜索中输入“氢弹爆炸视频”进行搜索,打开“中国氢弹爆炸视频”⑤。

核能的优点与可能带来的问题。

请同学们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核能的优点”,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核能的优点。 请同学们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5.反馈;练习:

1.原子是有( )和( )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 2.核裂变是有( )在( )下( ) 3.可控的链式反应的应用是( )其核心设备是( )不可控的链式反应制成的武器是( )

4.核聚变的发生是( )和( )在( )下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

三、板书设计

核能

1、原子和原子核

2、核能

3、裂变:中子轰击质量较大原子核

可控链式反应——核电站

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

4、聚变:质量较小原子核在高温下结合

不可控链式反应:氢弹和太阳能

四、教学反思

《核能》是一篇科普性很强的章节,引导进行了互联网的搜索,基本上掌握了利用网络来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相联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第14篇:团队核能读后感

团队核能读后感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完美的说出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靠自我一人是无法在社会中取得重大的成绩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好的队友才能够和自我一齐,战胜困难,迎来成功。

学习《团队核能》一书后感触最深的是一句话\"规则是给别人定的,更是给自我定的\"在我们天天喊\"团队精神\"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领导人本身没有重视到这个问题:团队精神不只是向员工讲的,也不只是要求员工做的,更是要求领导人身先士卒的,而最基础的就是遵守规则。

君不见,此刻很多领导享有特权,对下属的要求严对自我的要求松,对别人的要求严对自我的要求松,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是真正的进行执行的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领导人本身就没有从内心准备去遵守。很多规章制度制定以后首先被限制的不是下属而是领导人本身,因此最早去破坏制度的常常也是领导本人。制度的执行监督者碍于是领导就没有办法去执行监督,既然监督的人员没有去监督,也默认领导这种破坏制度的行为,那么别人也就随着去破坏这项制度,最终导致的就是制度形同虚设!

所以,所有的领导人在制定制度并准备让制度起到足够作用的时候请三思:我是否能够是否能够不破坏这项制度?我是否能够模范的遵守并执行这项制度?假如能,那么我们就去起草制定、认真完善细化,然后颁布并坚决的执行!假如不能那么我们还是不要去\"光打雷不下雨\",因为假如你不执行那个东西就是假的,就是摆设,这样这项制度就可能降低你的威信!

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制定制度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团队核能》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了。对于大多数的企业和企业部门来说,制度的制定都是很简单的,仅仅就是出现了一件事情然后去寻找一下其他企业的类似或者相关制度,进行一下修改就变成了自我的制度。其实,(范文.先生网 )借鉴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没有目的性没有区别性的去借鉴,构成不了自我的特色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我们制定制度以前必须要以构成我们自我的特色,透过这种特色来塑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要仅仅的借鉴或者照搬。在制度制定和借鉴之前要首先去调研一下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自实际状况掌握翔实的基础上再思考进行借鉴,根据我们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真正顺利解决我们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

另外,在《团队核能》这本书中看到了\"曹操用将,优势互补\"的说法,感觉很有借鉴:企业用人和古代的曹操用将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企业中的员工是每人有每人的特点,每人有每人的性格,能够说千差万别,军队中的将领当然也是一样,但是曹操的用人是独具匠心的,注意了各个将领的性格互补,我们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人员的安排也就应象曹丞相一样,进行差异化的安排,保证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又避免人员存在的劣势,实现优势互补,无论是年龄互补、个性互补、潜力互补等等都要围绕不出现问题,组建高效团队为核心,避免使企业运作过程中在用人上出现软肋,假如真正的出现了这种软肋就就应尽快去弥补,透过辅助人员的优势来弥补\"主官\"的缺陷。毕竟世界上每个人完美的都只是某些方面不可能处处完美,但是我们能够用大家的完美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团队。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现有的企业中经常出现老好人,他们不愿意去落实未完成工作的原因,不愿意去考察到底是谁没有绩效,不愿意去损害任何人既得的但是不合理的利益,不愿意去得罪任何人,其实我觉得老好人有的时候也是被逼的,被自我的思想逼得,他们想多边讨好,避免因为自我得罪了别人而遭殃,很多老好人就是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们谨遵的原则就是\"不要出现问题\",不会去思考突破。

夏露 华扬水产事业部

第15篇:核能的优缺点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是不能放弃的。首先,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一样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这样就避免了大气污染的问题和一系列诸如温室效应等打破自然调节能力的不良效应;然后,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最后,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因而,面对当今的环境问题和化石资源短缺问题,核能势必是我们获得能源的首选途径。

但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风险,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担忧。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高低阶放射性废料以及核燃料,虽量不大但其放射性依然会给我们带来致命的危害,前些时间的日本大地震以及伴随的超强海啸,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不同程度的污染几乎散播全球,让人不禁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带来的无尽灾难;其次,核能的发热效率是很高的,但是有效的能被人类吸收加以利用的部分却较少,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带来了一定热污染;再次,核能发电站投资大,风险高,一旦建立则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确保它的运转;最后,和作为当今的一个主题,常与战争联系到一起,近年来伊朗、朝鲜核问题都引发了一定的政治分歧,给世界和平带来了隐患。以上问题是需要我们深思并且加以防治的、约束的方面,值得世界人民都去关注、去探讨。

对于和平安全利用核能这一焦点话题,是值得世界人民深思的。在认识到核能的优越性的同时,我们应当把目光较多的放在核能在使用中的隐患方面,在利用核能发电的同时要积极地去检测核设施的安全与发展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同时要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一套更加完善的核使用经验,就核能的冷却和消除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争取将危害尽可能的减少到不影响人类生存的水平。另一方面问题即是对于核废料的处理,现在常采用的是将带有放射性的废料深埋于地下,这不但间接地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也是一种冒险的做法,毕竟这些核隐患不知何时便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加速对于核废料处理或者再利用的措施就要积极地研究,争取做到“有始有

终”。

核能的优点

一是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运输量小,可以减缓交通运输压力。

二是在能量储存方面,核能比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能源容易储存。核燃料的储存占地不大,在核船舶或核潜艇中,通常两年才换料一次。相反,烧重油或烧煤设备需庞大的储存罐或占地很大。

三是核能比较清洁,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世界上大量有机燃料燃烧后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的大环境下,发展核能几乎被认为兼顾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途径。从而有效地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是核电比火电“经济”。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得多。据测算,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经验证明,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缺点: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

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

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

成伤害。

第16篇:新能源演讲稿核能

《核能》演讲稿

—— Dismark

在做讲解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团队叫Dismark,成员有:拓、黄、刘、杨、韩、杨团队

这次课题的任务分工是:

资料收集:刘、杨

PPT的制作:拓、韩

演讲稿的整理:黄、杨

PPT的讲解:黄、韩、杨、刘

对于核能的知识学习,我们组打算从四个方面介绍。首先是核能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其次是核能的危害,最后是核能的前景。

第一部分:核能的介绍(主讲人:黄)

看到核能,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初步认识一下什么是核能。(第

6、7页ppt展示)看完这几幅图片,大家是不是感觉蘑菇云真的太漂亮了?但是漂亮的背后也有很惨痛的历史。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东南亚,妄图实现其独霸东亚、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当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在核弹爆炸以后,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这结果一点也不亚于汶川地震,甚至比汶川地震的后遗症还要严重。大家看,5年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达到24.7万人;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5年后共死亡14万人。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也不同程度受到放射性污染,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地死去。

大家看,这是爆炸后的日本长崎市,这都是多年后拍的照片了,这里任然一片荒芜。

下面这张是广岛废墟中的工商业区建筑残骸:1945年8月6日原子弹爆炸,广岛市的工商业建筑区离爆心投影点相对较远,但也变成一片废墟,这些建筑废墟被有意保存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看到这张图,大家都被吓到了吧?这是一位核弹战争后的幸存者。

看到这儿,核能既能爆发出那么漂亮的蘑菇云,又有那么大威力!那究竟什么是核能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核能是什么!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在发现原子能以前,人类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放出热能;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

补充: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分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但是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所以两者都是会改变的!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核能: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下面我就分别对这两种途径进行讲解。

裂变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勐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聚变: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聚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这是核裂变的示意图。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50秒整,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腾起了蘑菇云,随着这朵蘑菇云高高升起,中国也成为了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位成员。

PPT聚变:把一个氘(dao)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也会释放出核能,这就是所谓的氢核聚变,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其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这是核聚变示意图。从核裂变示意图和核聚变示意图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分散的过程释放能量,一个是在聚合的过程中释放能量。

以上就是我讲的内容,下面由刘慧文给大家讲解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第二部分:核能的发展与利用(刘)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讲核能的发展与利用,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核能的发展,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当然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在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学习,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核电站以来,核电事业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核电在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水平,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看一下核能的利用,核能应用的领域很多,除了发电和军事用途,其它常见的如医学治疗、射线探伤、食品消毒杀菌、供汽供热、海水淡化等。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讲一下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这四幅图就是我国现在运营中的核电站,第一幅图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

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海盐县。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控股,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采用目前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一期工程1984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年发电量为17 亿千瓦时。二期工程将在原址上扩建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6年已开工。三期工程由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合作,采用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两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3年建成。

第二幅图岭奥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是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机组胜利投产时,国务院决定兴建的广东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发电机组。首期建设2台,采用大亚湾核电站技术翻版加改进方案。在建设中加大了自主化和国产化力度,实现了建安施工自主化,主承包商全部由中方单位承担。2012年1月30日,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网站主动公开岭澳核电站3号机组最近发生的一起0级事件。

第三幅图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第四幅图田湾核电站,厂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4台的余地。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平均负荷因子不低于80%,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

了解完这四个核电站后,我们现在进入核电站内部,来看看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当然带上这个思考题。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利用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一般说来,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与普通火电站大同小异,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

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在核能的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放射性污染,这是一个放射性物质的标志。

这是我国核电站的分布图,在图中字体绿色的表示是运营中的,也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黑色字体的表示建设中的核电站,蓝色字体的表示筹建中的核电站。

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进一步飙升, 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正在转变其原有的核电发展态度, 调整原有的核电发展计划。美国2005年通过能源政策法, 联邦政府开始积极鼓励建设新的反应堆。英国政府在2008年2月宣布将投巨资发展核电,在2020年以前, 新建反应堆6个, 使英国的电力供应提高18%。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 到2030年, 全球核电所占份额将增加到27%。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旺盛, 其核能增长最快, 1999到2020年间将增长417% , 尤其是发展中的亚洲, 据世界原子能机构的统计, 未来65座正在兴建或正在立项的核电站中, 2/3分布在亚洲各国。中国目前运行核电机组11个,核电比例为119 % , 核电装机容量900万千瓦, 计划到2020年提高到4000万千瓦。印度运行核电机组17个, 核电比例为216% , 计划到2020年增加20至30个新核电机组,所以目前核电的扩展以及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前景仍集中在亚洲,亚洲地区尤

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核电的势头强劲。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所讲的核能的发展与利用。接下来就由杨芮给大家讲核能的危害。

第三部分:核能的危害(杨)

下面由我给大家讲核能的危害。

切尔诺贝利的背景

说起核能的危害,想必大家都知道。广岛原子弹的爆炸,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而我今天所将介绍的是核辐射比广岛原子弹大100倍的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号当地时间1点24分,位于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的核泄漏及爆炸事故。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大约有16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有终身疾病。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这是魔鬼的居所,一个二十多年前,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核灾难的地方。他的市区是普里比亚季曾经是切尔诺贝利电厂员工的生活区,也是前苏联发展最快,最为繁荣,最现代化的小镇,当时所有搞核工业的人都以能在切诺贝利上班,在普里比亚季居住为荣。可是他离四号反应堆,太近了。只有三公里。爆炸后的三十个小时,一千多辆大巴,排成了二十公里的队伍,把这些人通通转移走。现在的切尔诺贝利如果你真的想去周围看看的话,那里在30公里处有一个检查站还有一个展馆,但是你要进入30公里区以内,是要先签协议,一切后果自己承担。但你作为进入者,你的进入时间,地点,是被严格限制的。整个的核电站都布满着摄像头,那里的警察,全都带着防毒面罩的,然后荷枪实弹。如果进去了,他会开枪。当地是这样规定的,一百公里的区域是禁止生产牛奶的。切尔诺贝利最恐怖的一点是,他会有很多很多神秘的地方,就是树林里会遍布着突然的高辐射点,不能够让皮肤粘到辐射尘埃,所以去了是很热的,因为要包裹的严严实实。 切尔诺比利的石棺

“石棺”是厚厚的混凝土和钢筋建造的一个有复杂通风系统的多层大型建筑物,核辐射是重原子核衰变放出伽马射线,伽马射线能穿透一些薄的物质(具体厚度视材料而定),而达到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伽马射线是无法穿透的。1986年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为建造现在这座水泥石棺花费了180亿卢布。而在当时卢布和美元的价值相当。

“新安全封闭”计划就是将一个相当于体育馆规模的拱形建筑物平移至“石棺”上,随后将拱形建筑物合拢。英国为“新安全封闭”计划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方舟”计划。该项工程需要以“石棺”为中心安装两个可以合在一起的半拱形建筑物,然后两个半拱形建筑物通过一根铁轨滑到四号反应堆的“石棺”上方合并。它们在24小时以内完成最终拼接后,“方舟”最终高度为108米、宽度为250米长度为150米。拱形建筑物将在距离“石棺”比较远的地方进行组装,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遭遇核辐射的危险。当这两个半拱形建筑物合在一起时,有望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这样最终会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提供最为安全的保障。方舟”不仅可以继续“捂住”放射性物质,防止其“四处逃逸”长达百年时间,还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研究人员拆除封存在“石棺”之下的核原料,然后将其转移至更为安全的地带进行可靠性处理,

预计这样的转移过程将耗时半个世纪。为便于拆除破损的核反应堆,“方舟”在其拱形结构的上面悬挂了四个起重机,每一个都能够举起百吨重的物体。另外,研究人员还可搭乘隔绝辐射的铁柜小车进入新建筑的心脏地带,进行“善后处理”。

核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你永远不知道哪藏着危险,或者说你永远都在危险里。植物很茂盛,如果幸运的话,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野生动物。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没有人类活动的那种遗迹,自然界的那些东西长得都很好,就是你看到的都是美景,如果不是有报警器,一直传来着中嘀嘀的声音,这有可能就是特别美的一趟森林之旅。郁郁葱葱的植物下面都有着很厚的辐射尘埃。

盖格计数器,是一种可以测量辐射值得计数器。手里的盖格技术器一直会有嘀嘀的响声。如果你不拿着他,你不会感觉到恐怖,但是急促的嘀嘀声,真是让你生畏了。据说,那里已经成了鬼城,空气,河流,土壤到处都藏着致命的辐射,森林中还有着变异的野兽。路两边的

核能的环保。

什么是核辐射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是携带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放射性元素会不断地发生衰变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并放出辐射,辐射的射线有三种:alpha射线(氦核)、beta射线(电子束)和gamma射线(高能光子);原子质量比较大的放射性元素也会发生裂变反应(核电站或原子弹)放出中子或其他射线;较轻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变反应放出中子或者质子射线;而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面也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辐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聚变反应,裂变反应产生的射线一般也只有在核电站里才有,所以比较常见的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射线和宇宙辐射。石棺里封存了两百吨核燃料 包括100Kg钚(这100Kg钚够杀几个亿的人了 只要百万分之一公克的钚 你就挂了)半衰期24万7000年 相对于人类发展史 理论上达到永久 一片阿斯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

4.86亿倍,比马钱子碱大约3.2亿倍,(比肉毒梭菌和氰化钾还毒,肉毒梭菌的纯品一粒芝麻大小可以毒死1000万只小白鼠。氰化钾可用于安乐死,该药物经口服或注射后,十秒钟左右即可猝死。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如从口腔进入体内,顷刻毙命,无生还可能。)

不过前苏联解体后,苏联克劳伯特工的解密日记里有关于这场灾难的描述,早在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之后,苏联特工就已经掌握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机组的一些缺陷,但是介于当时苏联的政治情况,没有对外公布这些事情,甚至他们的运行人员都不知道。 直到1986年,核电站做实验的时候,彻底点燃了事故的导火索„„后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时的副总工程师基亚特诺夫回忆说过,要是他早知道切尔诺贝利的那种石墨堆存在设计缺陷,就是在0功率附近有一个正的功率系数,他是不会下达那样的实验命令的。 基亚特诺夫后来背了黑锅,坐了几年牢,直到1996年去世。

第17篇:..核能的利弊

核能发展的利弊

发展核能的优点

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是有许多的优点的:他的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

还有就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当然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核燃料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燃料,不想石油一样会引发战争。也不会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来源较其它发电方法为稳定。

最重要的就是污染小,对环境没有很高的污染负荷。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当然煤炭的燃烧也少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目前严重污染问题之一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没有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业今年一步得到缓解。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

发展核能的弊端

虽然核能的发展有许多优点,但是我们普通人对核电站的认识基本偏向负面。人们担心的核电站容易发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然,核电站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过于强调核电的安全性,这样反而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我们害怕发生像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的灾难,有一些环境论者还指出从事核电生产的人曾有产下畸形儿的先例,或者核电站附件的农家出现了畸形牲畜等等。这些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大型核电站泄露甚至爆炸,那这种效果不亚于核武器战争的爆发,地球也就意味着走向了死亡。

而且核能电厂产生的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都具有放射性,必须谨慎处理,都则还可能引发政治问题、政治分歧等。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是,发展核能的投资成本巨大,所以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大大提高。若建造一个核电站未能成功运行或失败,那损失是会很大的。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不想发展核能,但迫于经济等原因,计划就会被搁置,这就造成了世界能源分布不均。

核能电厂也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虽没有化石燃料场污染物多,但热污染较严重。用化石燃料场一样,还要考虑地理天气等因素。

形势与政策

核能发展利弊

第18篇:中学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

秋,夜已深。

灯熄了,嘈杂过后,一片寂静。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忽然,一阵凉风悄然而起,从身后静静掠过。我知道,他们又要来了。我警觉地用眼角的余光迅速向四周扫一遍。恶战之前的宁静,任何的蛛丝马迹都将左右结局,麻痹不得。 夜袭就要来了。

他们武功卓绝,纵使机关密布,也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如武侠小说中的刺客,喜欢将自己隐匿在黑暗之中。找不到夜袭的理由,但他们从不需要理由。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刺客,他们嗜血成性,他们不屑于置人于死地,只求尽情舐取鲜血,真是变态!

我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我并不害怕他们,只是打心底里讨厌。我相信消灭他们对我来说根本不成问题。我对自己的掌法向来十分自信,只是坚持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我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瞅准破绽,准备一招制敌。

他们死不悔改。

我闭上眼,凭声音判断他们的行动,有一个瞬间,仿佛失去了他们的行踪。可是,突然,一道内力伴随着一阵尖锐的啸声,直冲我的面门。我立即一闪,避开锋芒,顺势一推“如来神掌”,但还是被他们刺破手臂。

殷红的鲜血,渗了出来,伤口周边顿时变得红肿,而且奇痒难忍。

他们的武器有毒!

我急火攻心,怒不可遏,连续使出“噼里啪啦掌”,最后一招“双手合十”,他们终于应声倒地。我松了一口气,抹了抹额上的细汗,准备就寝。

又一阵阴风吹起,第二批来了!

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我拿出枕头对准黑暗中的敌人猛摔。终于安静了,我望着床脚坠落的尸体,无奈地慨叹一声:

看来明天必须得找个夹子把蚊帐的破洞夹起来了!

第19篇:中学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

火,拥有着美丽的颜色,但同时也令人恐惧。但是在火灾面前,妈妈却毫不退惧。

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我家的门、楼道的墙边的黑黑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味儿。见此情景我吓了一跳。后来经过邻居和妈妈我才了解到昨晚发生的事。

昨夜,一层的电闸突然停了,蹭出了火花。不一会儿,火就烧起来了。大火肆意地烧着,浓烟滚滚。消防车来了,挨家挨户的敲门,疏散人员。这时,妈妈也醒了,当他发现外面着火了,第一反应就是把熟睡中的我叫醒。可由于我刚上完舞蹈课,很累,因此睡得很沉。妈妈怎么叫、怎么推,就是弄不醒我。妈妈想抱着我跑,可是我太沉了,已经远远超出了妈妈的承受能力。于是,妈妈横下一条心,自己也不跑了,就这样陪着我。妈妈浸湿了两条毛巾,掩住了我和她自己的口鼻。妈妈就这样抱着我,毫不为觉得等着活的到来。万幸的是,消防人员在关键时刻把这场大火扑灭了,我和妈妈得救了!

妈妈淡淡的叙述着作文的事,好像根本没把作夜的火灾当回事。可这时,在旁边听着的我已经受不了了,泪水一下在模糊了我的视线。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暖暖的感觉在我心田淙淙流动。是什么力量能使妈妈在熊熊大火前毫不畏缩?是什么力量能让妈妈面临着死亡的危险陪我面对大火的来袭?我想这也许就是母爱。朴素却催人泪下。有句话说,血浓于水,这毕竟不假。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是妈妈在大火前临危不惧。其实妈妈完全可以放下我,独自逃命。但是

她没有。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下,使妈妈抱着我,给予我力量。逃生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无私的母爱面前,它只能屈服了。母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世上只有妈妈好”,这话不假,在你受伤、面临危险时,妈妈都会张开怀抱,给你力量、给你温暖。

第20篇:中学生作文

想起了我的童年

时间如流水一般,过得真快,转眼间都升入了初中的校堂,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初中校园里我的小学时代,想起了那小学的童年。

童年的小学很快乐,每天早晨迎着清晨的露水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迎面扑来的是一阵花的清香。进入教室和同学们以幽默的语言打招呼,下面就是严肃的讲课。当同学们在一旁交头接耳地说话时,老师会认真的给我们讲道理,直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课后,老师仍保持微笑来开导同学们,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有顺境也有逆境。对某些人来说,逆境是学校,厄运是老师,逆境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把蕴藏的潜力尽情的释放,把逆境演变成一个人奋发进取的力量。“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的确,你无法改变昨天的事实,但你今天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你明天的人生轨迹。我坚信,虽然童年过得很快,而且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应更加努力,深爱学习,坚信有一天,想起我的小学同年,我会更快乐更难忘。到了课间操的时候,伙伴们拿着自己的跳绳或沙包等,玩起了游戏,这里听不到杂乱的声音,而听到的则是学生们的爽朗笑声,多动听的声音啊。每想到这里,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现在,小学和中学只有一墙之隔,而我只能对着他默默发呆,默默地祈祷······小学里的童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而童年就这么过去了,我想: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小学和我在小学里所得的快乐。

想起了我的小学同学,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想起了我最要好的小伙伴,更想起了我的小学童年。

我们家的四条龙

龙是吉祥的象征,他可以代表很多种意思,可在我们家,龙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的印记。

先介绍一下我们家的一家之主-我的老爸“霸王龙”。平时,爸爸每天很早就去上班,每天都踏着黄昏骑着摩托车回来,爸爸看上去很慈祥,其实他管我们可言呢,比如说洗手时,要先把手放在水里搓几下,再细细地打上香皂,搓匀后再洗干净才行,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做,爸爸又开始将不干净会得病啦!爸爸就霸在了唠叨上,我最怕唠叨了,所以只能束手就擒了。

妈妈是条“勤恳龙”。妈妈真算得上是个贤妻良母了,原来乱七八糟的家一经妈妈收拾立马变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妈妈做事的速度也很快,而我却慢吞吞的,性格差距也很大,有的人还说我们不是母女俩,这当然是开玩笑。总之,有了妈妈,我们家每时每刻都有干净又整洁。

接下来是我的弟弟,他可是条名副其实的“贪吃龙”。比如说,那次我放学回来,肚子里早就没有水了,打开冰箱一看,什么薯片啊可乐啊都只剩下包装了,这可是妈妈上星期刚买的,怎么才五天就没了呢?我一猜又是那个干的,我愤怒的一看,他正看着电视呢,吃着最后一袋薯片!后来的结果你就可想而知了。

下面介绍我这条“读书龙”。我很喜欢读书,家里的书都可以搭一座房子了。那次,我正在看书,妈妈怎么喊我也不答应,还总是答非所问,没办法妈妈把我从屋里给拽出来了,边走我还边念叨着书里的作文,妈妈没办法让我继续读。

我们家的四条龙,真实趣味多多,有趣多多,欢迎来做客哦!

成长的味道

小时候,我特别希望快点长大,每过一星期,我都会和妈妈比高矮,即使只是长高了一点点,我也搂着妈妈的脖子又蹦又跳。

哎呀,成长的味道像棒棒糖,甜甜的!

今年,我的个子像竹笋拔河一样,猛地往上蹿,短短几个月,我长高了六厘米!按说长大了,该是我最高兴的事,可不知怎么的,我的脾气有点变了,烦恼也变得多了。小时候,我像一只温柔可爱的小绵羊,什么事都听爸爸妈妈的,常常喜欢依偎在他们身边撒娇。现在的我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补在对父母言听计从,有时还会忍不住顶嘴,爸爸妈妈只好说你真的长大了吗?

成长的味道,有点辣!

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常常哄着我们,对我们的要求也很简单,长大了,爸爸妈妈,老师好像所有人对我的期望都提高了。在家里,父母早已把我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像小时候那样由着我玩啊闹啊,连老师也不再反复讲解,新东西都让我去研究练习。难道是一文长大了,大人们也改变了对待我的方式。

成长的味道有点苦!

现在,我已经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了。这一年,仿佛随着身高的变化,成长的速度也变快了。不知道新一年的我,距离梦想是近了还是远了。我相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成长也是会有新的味道的

长大的概念,不至于年龄有关,无论年过花甲还是幼齿孩童,能做到真正的独立,这是你才算真正长大。

中学生核能作文范文
《中学生核能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