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关于诗词类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4 21:01: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自创诗词类

自创诗词类

空空,空空,一无所用! 空空,空空,万象皆通。 满也罢,空也好! 万物本相同。 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 然各不相同。 为相同而争, 为不同而存, 领悟生死!

忽!大笑尔己。

何为天堂

想往的天堂,你在何方! 嗨!我就在你的反向。 啊!你怎么成了这样?

嗨!因为你拿走了我的权杖! 可,可我只是拿走了你一些表藏!

哎!绿莎是我一部份气候的兵权,清水是制安的兵防;

内藏是一部份宪法与规章,冰山是我行法的手掌;

高山是我的哨兵,沙漠是我的少将`````````````````````; 可是,你却拿走了我的绿莎,破坏了我的兵防; 带走了我的内藏,借走了我的手掌;

哨兵被你杀害,少将也被你逼狂!````````````````````` 我美丽.安详的世界(天堂)啊!因我的慈祥,被你糟蹋成这样! 我可怜的人民啊!她们也不再善良。

反抗的信息(自然灾害),也让你们为“她”传递(污染)。 整救自我行动的凯歌;也即将唱响!

可悲的你们啊!还在为夺(自然资源)“她”歌唱; “她们”将让你们,滚出这过去的天堂。

康添华

推荐第2篇:诗词类《声声慢》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声声慢》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声声慢》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 (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1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 qī )乍暖还寒( zhà huán) 将息(jiāng xī)憔悴(qiáo cuì)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写凄景抒愁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 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 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 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怎敌他/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 “点点滴滴”: 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

2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掌声)

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 学生:愁。 教师板书:愁。

五、合作探究

教师过渡语:纵观全词,满是愁情,下面我们深入研读文本,讨论探究两个问题。

1、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2、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

教师要求:先自己思考,写出要点,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第一小组同学来分享探究结果。

学生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直接抒情。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此句的作用归纳很完整。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乙:“雁过也,正伤心”这句中的“正伤心”也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伤感

哀愁的句子。

教师点评:读得很仔细,说得很好。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凄苦的感情,还运用了叠词。作者苦苦寻找逝去的美好生活,深爱的恋人,空无一人,只留下失落伤痛。增强节奏感、音乐美。更

3 加突出作者内心凄凉愁苦心情。

教师补充:找的很准,但是总结不够完整,下面我来补充几点。 “寻寻觅觅”, 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她四处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找到没有?

学生:没有.教师引导:对,周围什么也没有。那她心情如何? 学生:失望、伤心、难过。

教师:说得很好。所以“冷冷清清” 即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她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此句用在开头,还奠定全 文 哀婉凄凉基调。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

本句从精神到处境,再到内心,感情层层递进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作者身心所受到摧残。大家大声读读,补充笔记。

2、教师过渡语: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学生:意象: 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秋雨。 学生甲: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写作者正对酒伤神,看到一群从家乡飞来南方的大雁,感觉好像故人重逢,是“旧时相识”。托“大雁”寄思乡之情。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对大雁的理解?

学生乙:大雁能返回北方,自己却漂泊异乡。作者还托“大雁”寄沦落之愁。

教师点评:补充得非常好。

教师引导:作者早年在《一剪梅》曾吟诵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大雁依旧,爱人呢?

学生:爱人已经去世。

4 教师引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看到当年为自己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心情怎样?谁能再补充一下大雁的含义。 学生:作者触景生情,思念丈夫,心情更加悲痛。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大雁含义:

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手法:托物寄情 。(提示学生大声读读,及时补充笔记。)

学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枯萎凋落,堆积了一地,无人愿意采摘。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

教师纠正:黄花含义说得很好。但有一点需要纠正,“黄花”花期已过,只会枯在枝头,不会堆积一地。我们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

教师引导: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如果指菊花盛开,后面句子该怎样理解?谁能来点奇思妙想?

学生补充:如今菊花盛开,爱人已经去世,还有谁为自己自己摘花、簪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再没有人来怜爱。作者想到这儿,更加哀伤。

教师:精辟!谁能总结一下此句的手法? 学生: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引导:修辞也是手法,这句话还用了哪些修辞?

学生:“憔悴损”, 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黄花含义:

“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境 。 此句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修辞:比喻、双关。 学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梧桐细雨象征作者痛苦的心情。

教师引导: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打击之后,只有痛苦吗?谁能补充?

5 学生:还有凄凉、哀愁、孤寂。

教师引导:补充很好。“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能听到雨打梧桐的点滴声,说明周围环境怎样?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寂静。以动衬静。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梧桐细雨含义:象征凄凉、哀伤、愁丝。手法:以动衬静。

教师:还有谁补充一下对其他意象的理解?

学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为作者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酒”无力,如何抵挡阵阵秋风?用“淡酒”反衬愁浓。

教师补充:“反衬”,总结很到位。“淡”还写出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梳理所有意象含义。

教师:作者反复渲染自己愁情,那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学生: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教师板书: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教师归纳:瑟瑟秋风,声声雁鸣,片片落花,滴滴秋雨,千古才女的万古愁心尽在此重现。写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她一生的悲愁怨恨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我们再读诗歌,感受本词的凄美意境。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提升)

教师:我们自读《醉花阴》,比较它和《声声慢》抒发的愁情有

6 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谈一谈。

学生:《醉花阴》写于作者新婚不久,重阳佳节,丈夫赵明诚外出做官。“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作者对丈夫的相思。

学生:《声声慢》写于晚年,国家破灭,丈夫已死,她没有人怜爱。一人流落江南,四处漂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家破国亡丈夫离开后孤独寂寞、凄凉愁苦感伤的感情。

教师引导:总结的很好。那作者晚年苦难是谁造成的? 学生:不思进取的南宋政府。

教师补充:对。所以本词还具有更广阔社会意义,控诉了昏庸的南宋政府给无数妇女带来的流离失所的痛苦。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醉花阴》抒发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六、结语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王昌龄《玉阶怨》

李白

《望江南》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7 苦难越重,她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让我们再读诗歌,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愁境,向她孤傲的诗魂致敬!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8

推荐第3篇:诗词类《望海潮》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望海潮》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望海潮》。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使人魂牵梦萦,而杭州美景更令人心醉神怡。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望海潮》更是写尽了杭州之美,以致于100多年后,远在千里之外的金主完颜亮都起了“投鞭渡江”之志,入主江南之心,可见《望海潮》写杭州美景的词句,具有多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望海潮》,一起领略杭州之美,去探寻诗词的魅力。

(边讲边板书课题)《望海潮》是词牌名,是柳永自创的词牌,取钱塘观潮之意。

(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听录音名家朗诵---生齐读----疏通诗词大意)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重湖叠巘清嘉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赞美杭州美景人情,谒见当地官员。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小组合作(从概括词意、写作整体构思、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数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性地鉴赏自己喜欢的词句。

写景的时候,读起来感觉张弛有度,既一气呵成,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这完全得益于对句和散句的交替使用。

师小结:非常好!我们的同学都谈了对这首词的体会。柳永长期致力于对词的音

1 乐性的研究与实践,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音乐美或声韵美。(板书:音乐美)

4、提问:不但这样,这首词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同学们想想,哪些字用得好? 生:“弄”和“泛”用的比较好,“弄”体现出一种掌控自如,自然而然融入到那种情景之中。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泛”给人一种轻盈弥漫开的感觉,似乎笛声伴着歌声就随着湖水荡漾开来,非常轻盈。

生:我觉得“绕”和“卷”用的好,一个绕即写出了古树成行,又写出了长堤旖旎的形态,绵延曲折,“卷”是翻卷,一个翻卷把潮水波涛汹涌之势就表现出来了。

师小结:这些字不但富有表现力,而且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口,使得整个语言音律和谐、情致委婉,或实或虚,均具有夸大的语气,有助于构成柳永式的豪迈词风。这也是一种没——语言美。(板书:语言美)

1、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朗读视频,欣赏的同时,我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要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作者笔下杭州的魅力,你觉得用哪一种艺术形式更好?为什么?

(补充)写景技巧鉴赏:点染手法(在同学们鉴赏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

点染本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后借用到诗词的技巧中。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所谓点,就是点明。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 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中“点”和“染”的句子,在书本上划出来并注明。 明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概括性的句子,是总写杭州的,是“点”,接下来具体写杭州美景和人民生活的是分写,是“染”。(2)上阕总写杭州是“点”,下阕一开始专写西湖是“染”。(3)本词中使用点染手法的表达效果。

首先,作者以鸟瞰式的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了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吟咏的主题。接下来又分镜头特写杭州的湖山盛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词人从多个角度描写了杭州之美好,使读者犹如观看一部色彩缤纷的风光影片。我们发现,在作者写景的时候,用这种铺叙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这里的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具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也就是说,它还具有绘画美的特点。 (板书:绘画美)

2、提问:要讲到绘画,本词多处都是写景的,最典型的恐怕要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了,“三秋”什么意思? 生:深秋。

生:秋天地三个月。 生:“三秋”课下注释说是秋天。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秋天而说“三秋”?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一季度分为三个月,古代把秋季分别叫作孟秋、仲秋、季秋,合起来就是整个秋天。另外,“三秋桂子”与下句“十里荷花”句式上形成了对仗,很工整,并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出了桂花花期之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的特点和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写尽了人间天堂杭州的美景。

师:很好。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短短的时间里,就对“三秋”做出了这么多的解释。而且,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同学不仅解释了三秋是什么,而

2 且从对仗的需要谈了自己的理解,难能可贵,说明我们的同学学习语文头脑清醒,功底深厚。

师:都说“美景如画”,但这般景致恐怕是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出来的。 师小结:当金国第四位国主完颜亮读到柳永《望海潮》以后,便急于“投鞭渡江”,“提兵西湖”,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攻宋。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杭州景色之美,吸引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3、提问:刚才我们的分析,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少什么呢? 生1:少人的活动。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可能没有人的参与呢? 生2:这个地方不但景物美,而且还特别突出了人美。 师:作者是如何写人的活动的?

生3:人民生活很富裕,街市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宝贝,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互相比美。 生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说得是普通的老百姓,“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当地地方官。作者不管写景,而且还写出了人的活动,有景及人,这个地方景美,人也美,人沉醉在景中更美。 师:能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美? 生:祥和美。

生:人文美,自然美。

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4、提问:前文铺叙了杭州之美,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番美景盛世呢? 生讨论明确:

生:作者说是当地地方官,是两浙转运使孙和的文治武功。 提问:为什么在写老百姓的同时又写到当地地方官? 生:表现了当时国泰民安、社会太平的景象。

生:是对上文描写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旁证与烘托。 生:课下注释说这首词是首投赠性质的作品,所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了杭州的方方面面,是为了歌颂孙和的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政绩,是为了表现对孙何的恭维。

6.梳理概括,总结全词:(同学们说,老师在白板上写下来)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幅、、、的都市生活景象。(备选词: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2)这首词包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备选词句: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杨湜《古今词话》

提问: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允许有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待讨论结束,先请同意这一看法的同学发表自己观点和理解,然后请不同意这种看法的小组代表发言。

师小结: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少年时期的柳永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尤其是都市生活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首词的结尾,纵使有一些恭维的色彩,但

3 是柳永渴望功名、追求功名、积极入仕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从这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情感美。

最后让我们循着柳永的情感变化,试背整首词。

(提升)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望海潮》是杭州山水滋养下的产物,反过来柳永的《望海潮》又润泽了杭州的山水。今天,一代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精神通过他的美文和我们心灵相聚,读他的文,思他的人。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一首优美的歌曲《望海潮》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再一次感受“人间天堂”杭州的魅力。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4

推荐第4篇:诗词类《马嵬》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马嵬》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马嵬》。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李商隐是如何来看待这件历史事件的。

我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还有多少印象? (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强虏[lǔ] ⑷华发[huā] ⑸酹江月[lèi]。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三)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幻灯片4) 按照以下诵读节奏缓慢深沉地朗读。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1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幻灯片5)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五)探究阅读 ,揣摩情感(幻灯片6)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学生讨论问题:本诗是如何“隐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1.“徒”然有梦 ,未卜先休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婉讽意味渐露。

2.“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讽刺意味渐浓。

3.“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讽刺意味已至酽厚。

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2

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分析,揣摩情感。

(六)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分析下面两首诗,说明所表达的情感。

1. 马嵬坡晚唐郑畋 (幻灯片7)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简要分析:

(1)一处对比。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2)二处对比。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3)一处反问。“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2. 四块玉·马嵬坡元代马致远(幻灯片8)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简要分析: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附: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 ,未卜先休 ————婉讽意味渐露。 “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讽刺意味渐浓

“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讽刺意味酽厚 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 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3

推荐第5篇:诗词类《锦瑟》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蜀道难》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蜀道难》。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课堂实录

今天,这个雨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听一听他心中的锦瑟之音,好不好?

生:好。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开始。 (生读《锦瑟》)

师:好。题为《锦瑟》,什么是“锦瑟”,快速找出来。 生:一种乐器。

师:一种乐器,一种绘有美丽锦文的乐器,那么,李商隐这首诗在大家的第一次朗读之后,你告诉我它是写锦瑟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写什么? 一生:写他自己。

师:写他自己,写他什么事,找出一个字,写什么? 生:思

师:思,刚才同学们说出来了,思,或者换一个字。 生:忆

1 师:哎,这位男同学说出来了,忆。来,把开头和结尾四句话再一起来读读,锦瑟一二读。

(生读)

师: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同学们考虑一下,在回忆的时候人们的情境是„„或者说,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

生:慢

师:哎,舒缓,缓慢一些。第一次朗读了,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这种回忆的感觉。注意,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读。

(生齐读)

师: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要„„ 生:慢一些

师:哎,再来一遍,“只是”一二开始 (生读最后一句)

师:慢慢的,还在回忆,这个“然”字不一定就从回忆中醒过来,它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去沉醉,继续去思考。好,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

(一女生读,读得一字一顿)

师:速度再慢一点好吗,读两句,最后两句。 (女生读最后两句,读到“当时”的时候笑了)

师: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所有同学一起来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再说说看,这次读了以后你告诉我,这首诗你读出了诗中的„„ 生:悲伤。

师:好,马上就说出来了,悲伤。你呢? 另一生:哀愁。

师:其实,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这首诗同学们都认为是一首极其伤感的诗,说说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怎么说?

生:哦,表达了他很悲伤的情感。 师:哪个词上面表达了这种悲伤? 生:泪。

师:有泪的记忆是伤感的,是吧,(生答:对)这个泪字要读出他的伤感味道,不应该是这么平淡的,对不对,再来,“沧海“这句话。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在生读“珠有泪”时一起读,带动了生的情感) 师:旁边同学再读一读句子中的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生在读后一句时读成蓝田玉暖日生烟)

师:蓝田日暖玉生烟(师重读一遍)。烟的一种感受,泪的一种感受,慢慢的给你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我觉得你第一个词的爆发力很强,它不是伤感,你用的是“沧海月明”(音调较高),请注意一下。后面同学再说说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一生:最后一句。 师:请读出来。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怎么说?

生:有些人回忆是很痛苦的,很凄惨的,所以说想起往事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师:那么读出这句话。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好,还有吗?找找看,哪些句子?来,这位女同学,悲伤是你说的,你来说说看。

2 一女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师:你是第一个能够把伤感和情感结合在一起的同学。(生鼓掌)应该骄傲,因为真正懂得了文字而不是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进入了灵魂。你告诉我,哪里有伤感?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就是庄生梦蝴蝶分不清自己在世界外面还是在世界的里面;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有一个典故——杜鹃啼血。

师:哎,杜鹃的啼血„„ 生:是非常感伤的„„

师:是非常感伤的„„然后,延伸出来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感伤。这种感伤就浓浓地映照在我们诗歌中的每一句,每一什么?

生:字。

师:同学们,如果说,回忆是需要缓慢的,感伤就要加入一份低沉。前面几位同学之所以没有把这几句话读好,是在于他们只理解了回忆的一种平缓,却忘记了感伤的那份基调。好了,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读这首诗,注意不但是慢,还要慢出那份忧伤,所以,关键字关键词一定一定要读好。“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二开始。

(生读)

师:读得多好,为了加重一下这种感伤的味道,我建议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整齐朗读一遍。注意一下,为了朗读的需要,同学们考虑一下,李商隐此时已经进入人生的晚年,他读的语调没有你们中气足,他可能会有一些哽塞之音,他也可能会有一些停滞之音,但是,只要得其情你都可以把他的感觉读出来。懂吗?来,“锦瑟”一二起。

(生读,师也读)

师:哎,伤感的味道慢慢地弥漫了我们这个教室。那么,同学们,一首诗如果只是伤感,那么,它就只是眼泪,一首诗如果只是眼泪它又如何可以做到家喻户晓。这个伤感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我还能从这首诗中什么来,自由读一遍,轻轻的读。

(生读)

师:好,这位同学你为大家读一遍,同学们听听,你还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来?前面读出伤感,是一种情感,你还能读出其它什么?

(该女生读)

师:最后一句全班读,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那你来说说看,你还能从这首诗中找到什么?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觉得可能还有点遗憾。

师:遗憾,还属于情感,是吧,伤感之后,还有一些遗憾,人生不足的一些遗憾,对吧。那么,考虑一下,抛弃这些感情的因素,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爱国。

师:嗯,我们现在不在解读文本。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诗里面有伤,这首诗里面还有什么?或者说,这是一首很伤感的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生:回忆的诗。

师:回忆的诗,回忆就会带来情感,我想你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是这意思吧?(生答对),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很真的诗,发自内心的诗,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是。

师:每个字每一句都出于作者的心底。女同学,一起来。 (女生读)

师:你们的细,你们的柔很好地诠释了李商隐的哀伤,那么,这还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歌。好,还有没有第二个词语,这是一首怎么的诗。你来说?形容词就可以了。

生:无奈。

师:我们不谈情感,我们现在抛弃情感,走出情感。你读了这首诗觉得还有什么味道?来,这位女同学。

生:我觉得很朦胧。

3 师:很-朦-胧。哪里?

生:像这些蝴蝶、杜鹃这些意象就给我们很朦胧美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蝴蝶、梦,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还有杜鹃、泪。

师:杜鹃也很朦胧,是吗? 生:还有烟。

师:哎,玉生烟,另外还有沧海明月似乎都在遥远的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你感觉到这里都是很朦朦胧胧的,是不是,同学们?

生:是。

师:哎,这首诗就觉得它特别朦胧。换成一个字,我觉得这是一首很„„,一个字。 生:梦一样的诗。

师:梦一样的诗,那么,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讲,幻,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幻,虚幻的幻。因为这首诗的最后是说“惘然”,对吧。这些很朦胧的意象堆积成了这首诗,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很幻的诗。好了,那么迷茫的诗,应该怎样读出来的,我们既要读出它的舒缓,又要读出它的伤感,另外还要感觉到那种迷茫、迷离不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语音的轻重调节,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出诗人在回首时伤感的那种迷茫、朦胧的情感。自由朗读一遍,读出这种迷茫,读出这种幻觉,读出这份朦胧,注意轻重缓急的调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注意,一弦一柱读读看。

师:一弦一柱思华年(师生共读)好了,有重音了,有长短音了,一起再来一遍。 (生读,师也读)

师:越来越慢,越来越缓,越来越低到无声,这就是朗诵的艺术。好了,还有吗?这首诗是迷茫的,这首诗是伤感的,这首诗是真情的,你还能从这首诗读出这是一首怎么的诗?来,你来说。

生:这首诗像在向我们倾诉一些东西。

师:也就是说感动,还是情感层次面的,倾诉一些怎样的东西?看看,诗里面写到哪些东西?

锦瑟有美丽的花纹,庄生晓梦迷的又是五彩的春天飞舞的蝴蝶,望帝春心啼唱的是那哀愁的杜鹃,沧海、月明、珍珠、泪,接下来,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东西都是作者要说的东西,你觉得这些东西含有什么?一起来说说看。

生:悲。

师:很悲,这个悲的情感已经融在事物的表象,但这个事物为什么不是一处荒草,为什么要是这些东西呢?沧海、月它同样为我们制造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悲伤。

师:悲伤。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中间的四句话。 (一生读)(鼓掌)

师:嗯,蝴蝶、春天、杜鹃、蓝色的大海、明亮的月亮、玉淡淡地幻化成一阵烟,这些东西除了含有悲的情感因子外,它同样给我们一种美丽的感受,很美,很美,它可能会代表一种你刚才所说的美丽的情感,请坐。那么,美丽的事物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什么?

生:喜悦。

师:喜悦?这首诗既然全诗都是一种伤感的基调,那么,这种美丽就要读出他对它曾经有过的一种„„

生:向往。

师:哎,向往,那种急切,那种盼望,然后,一种盼望而不得的悲伤要从这些字词中感受出来,好,一起来读出四句话的美丽。“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读。

(生刚读“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好,意象的那个词注意重音,同时表达出一种发自心底的一种向往,想一想蝴蝶之美,想一想沧海月明等等。“庄生晓梦迷蝴蝶”开始。

(生读)

4 师:伤感在美丽的事物上慢慢表现,美丽不仅仅是它的意象,也许还是它美丽的理想、美丽的抱负。那么,同学们,我们也有理想,也有伤感,那伤感很可能就是门前角落的一把扫帚,那么,李商隐为什么不用这个词?他写的这四句话就像同学们说的完全是在用„„

生:典故。

师:是的,典故。也正是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又增加了书卷味道、文化的味道,所以,我还认为这首诗是雅的,不俗的。这种雅味应该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再次朗读,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庄生晓梦迷蝴蝶——男同学一二读

(男生读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女同学

(女同学读望帝春心托杜鹃) 师:男孩子

(男生读沧海月明珠有泪) (女生读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一起读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起。 (齐读)

师:这一系列的东西,这四句话其实也紧紧地把作者的哀伤、作者曾有的美丽、作者的那份遗憾、作者的那份遥远的感动以及作者特有的文化味道深深地表现出来,所以说诗中有伤,诗中有画,诗中唯美,诗中含雅。(出示幻灯片内容)当然,你还能读出这首诗其他的东西,好,把这首诗做一个综合性的朗读,这个时候你要读出诗中很复杂的东西来,很深沉的东西来,它不仅仅是伤感所能表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背背好不好?

(生和师一起背诵)

师:你看,同学们读得多好,比第一次的朗读进步多少,这说明唯有进入诗的境,才能读出诗的魂。那么,同学们,“惘然”与否我们姑且不在今天讨论,你考虑一下,诗人面对美丽的景色想到他那美丽的年华,那么他想到的美丽年华该如何成为他的华年,请同学们告诉我,华年时代的作者可能是怎样的形象?展开你的想象。(出示幻灯片内容)

一生:年轻

师:年轻,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年轻,很好。还有吗? 一生:意气风发的。

师: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很棒。再说。 一生:对往事有着美好的追求,义无反顾。 师:对往事?对吗? 生:对未来。

师:哦,也就是说,有远大的抱负,有美好的理想,有美好的梦想。哪句话?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很好,再说,可能是怎么的形象? 一生:年轻的时候很快乐。

师:年轻的时候很快乐,为什么? 生:因为现在他老了,思华年就„„

师:不对,你认为是因为现在老了回想过去年轻时候很快乐。年轻时候的快乐是为什么呢?有理想,有抱负,还要有什么?

生:有爱情。

师:对,当然,他也会遭受到人生的一系列„„ 生:挫折。

师:对,挫折,但是我相信春心永在,望帝春心托杜鹃。旁边同学,还有什么? 生:应该还有夹杂一些对感情的„„应该说在感情方面„„ 师:你比较关注他的感情,是吗?(生笑) 生:因为刚才说了在一些方面受到挫折。

师:哦,你觉得年轻并不意味着没有挫折,快乐也是需要挫折有来奠基的,是吗? 生:是啊

5 师:但是,他从来不会„„ 生:不会因为挫折而哭泣。

师:他一定会有新的希望。(生答是)沧海月明珠,即使是在曾经有泪的日子还等待着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即使明月是那么得遥远,是吗?追求永远在他的心里。好了,年轻、英俊潇洒、意气风发,对理想对爱情有着不懈的追求,要建功立业,还有他的文采又是那么得出众。一起再来读读这四句话。

(生读)

师:不知不觉我们感受这四句话就是华年的一种回忆,而今天华年不在,人即将走入人生的黄昏,所以,他不由自主地追忆起此情,是吧。那么,考虑一下,锦瑟似华年,此情成追忆,这首诗中,他追忆的是什么情感?他回忆的是什么情?(出示幻灯片内容)

一生:有他在官场上的一些情感,还有他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情。 师:嗯,你先强调的是官场上的一些感情,哪里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从背景上看,他在官场上他遭受贬谪,这首诗他是在遭受贬谪之后所做,所以这首诗当中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师: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是这意思吗? 生:对。

师:嗯,旁边同学,你认为诗人追忆的可能是什么情? 生:对年华已逝的感慨。 师:年华已逝的感慨,哪里? 生: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嗯,想到了曾经灿烂的岁月在面对现在可能是即将逝去的晚年,年轻不在,青春不在,所以,你认为这是自伤身世、感叹年华的一首诗,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后面同学再说,你认为这首诗追忆的是什么? 生:这个追忆的是„„

师:有官场的情感,有个人年华已老的情感,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情感? 生:还有年轻时的作为,因为年轻时没有什么作为。

师:哦,人生的一种无奈,其实也就是说是自伤身世的一首诗。 生:对。

师:嗯,请坐,旁边同学再说,你觉得它有什么情感? 生:我觉得他有一种对爱情的那种„„ 师:爱情,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文下注解告诉我们这是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师:青春、爱情、理想,你为什么只咬在爱情上面呢? 生: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大家笑)

师: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其实你发现这儿真的是有爱情,是吗? 生:是。

师:锦瑟,瑟这个词有一个词语是——琴瑟合奏,是吧,这是形容—— 生:夫妻。

师:是啊,夫妻,还真是这样。李商隐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等他有了爱情的收获以后不久,他的妻子在他39岁的时候离开了他,这可能是一首爱情诗、悼亡诗,怀念他美丽妻子的一首诗。(出示幻灯片内容)

师:好了,四五种注解了,同学们真的了不起,你们在阅读当中已经哪个把诗歌的注解看清楚,而且增加了自己的一种想法,看看,文本研习四怎么说?

(生看文本研习四)

师:锦瑟这首诗有很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说和自伤身世说,其实这首诗在同学们的表述当中已经慢慢地把李商隐的背景说出来了。看,李商隐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情感的经历也异于常人,中年丧妻,他自己也在46岁抑郁而亡。人生的坎坷,爱情的失意,多愁的性格,凝聚起来就成了这首锦瑟,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话。

(生读)

6 师:这首锦瑟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上最难解的一首诗,是中国诗歌的斯芬克斯之谜。所以清代诗人王士祯说“一片锦瑟解人难”(出示幻灯片内容),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也说::“义山的《锦瑟》„„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出示幻灯片内容)好,同学们,这首诗的注解绝对不只这两种,你还想有其他的理解首先要——

„„

师:要想获得其他的理解,我全班同学要和我一起—— 生:读起来。

师:对,读起来,每位同学默默地读,无声地读,我们现在进入无声的读,读起来,想一想,这首诗是否还有其他新鲜的注解?别具慧心的你还能从中看到自己心中怎样新鲜神秘的“锦瑟”?(出示幻灯片内容)

„„

师:从无声走到有声,轻声地读继续思考。 (师生一起轻读)

师:这位同学你说说看还有其他的解释吗?解释这首诗的有150多篇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解释,你还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可能是什么?

生:我认为„„

师:走出爱情悼亡诗,走出自伤身世诗,你觉得还有什么? 生:还有„„一种遗憾。

师:遗憾,其实就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得的遗憾,是这意思吗? 生:是

师:你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而李商隐可贵就可贵在比你更具有哲理化和专业知识,对吧,而你却是最朴实的,因为我们还不能到达他的文学造诣,真的是有遗憾的,这不仅仅只有伤感,那么,我想这遗憾的背后还饱含着继续追求。好,你把最后两句遗憾一下。

(生读)

师:请坐,刚才一位女同学已经说了另外一种注解:政治上的失意,官场的不适。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能继续补充你自己的想法吗?

一生:我觉得他还有对外部生活环境的痛恨吧。 师:哦,政治的不满,是吧?

生:是啊。幻灯片上也放映了,当时他受到了两派的挤压,不受重视,所以对外部环境有所痛恨。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在说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是吗? 生:是啊。

师:知道吗,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我读了庄子的逍遥游以后开始我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因为我对这个待字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情可待,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反问语气词,而是人生有所待的待,待是什么意思?依赖、凭借,你看看玉生烟要凭借日暖,珠有泪要凭借沧海月明,那么李商隐想要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他应该享受到皇帝对他的重用,这是你我在这堂课里得到的共鸣。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解读得非常详细,你看看著名学者张中行他就说了一句话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只要不求甚解,因为李商隐的这首诗他的很多的情感、很多的主旨用他名字中的一个字来解释,是哪个字?

生:隐

师:对,隐。他把一切都隐含在这首诗歌里面,而外物出来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个字,伤。伤隐——李商隐(出示幻灯片)是不是?把自己的内在的悲愤和伤感慢慢地外露出来以后却隐藏了自己很深的诗歌主旨,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正和一个人的文风是相同的,这也是他远远超出其他诗人的一个地方,张中行就说了: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其实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释,是不是,我也相信随着时间、阅历、文学慢慢地积累,我们会对这首诗做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要触摸到这个晚唐才子的情感,最好的解读手段是什么?

生:读

7 师:对,读,应该是发自内心,源自灵魂的诵读。(出示幻灯片)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把这首诗诵读一遍,站起来,注意——伤、幻、雅、美等等,另外,还要抠,因为隐并不是很放起来的感受,所以还要有一份书生的内敛之气。“锦瑟无端五十弦”预备起。

(生读)

师:书合上,让我们齐读这首诗,运出丹田之气,不要轻易地发出第一个字,因此,第一个音符他需要情感的凝结,就是这个锦瑟也不是突兀而来的。我请一位女同学来领读第一二句,其他同学跟上去,最后一句的时候,女同学读一遍再男同学读一遍,然后所有的同学齐读一遍。

(一女生领读非常动情,生齐读也非常深情) 师:谢谢,下课

《锦瑟》教学实录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邓彤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根据李商隐的诗歌《无题》谱写的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唱三叹的旋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含泪水,让我们满怀感伤。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的另外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集》来讨论这首诗。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

(课代表主动站起朗诵,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师:《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许多著名学者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其实和大家差不多。请看:

【投影】

“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

师:《锦瑟》难解,但不是无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它。

一、研究标题:

请看教材注释①,编者说:“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际上是无题诗。”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锦瑟”真的等于“无题”吗?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翻阅课文,研究注释)

生:我认为可以认为等于“无题”。因为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在李商隐诗集中这首诗的标题就是“无题”。

师:是吗?怎么我手头的《李商隐诗集》中标的题目是“锦瑟”呢? 生:大概版本不一样吧!(生笑) 生:《诗经》中许多诗歌都是用篇首二字为题的,比如说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氓”、“静女”就是如此。

师:学以致用,好。

生:我不同意。因为《诗经》是民歌,许多民歌原来就是在民间传唱而没有题目,收集者采风得来后,就取篇首两个字为题。但就是这样,也要考虑和诗歌内容相吻合。比如说刚才同学说的“静女”就是这样,因为这两字本身确实能够包含诗中许多内容,做标题很合适。如果不合适,编者就会舍弃或者改造。比如说《诗经·无衣》篇首第一句是“岂曰无衣”,为什么不用“岂曰”做标题呢?不就因为它不能包含诗歌内容嘛!连没有标题的民歌在选题目时都会考虑内容,那么大诗人李商隐的诗歌难道会不考虑吗?即使他不考虑或不愿用标题,他完全可以和他其他的《无题》诗一样直接用个“无题”做标题好了?

(该生颇为雄辩,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师:我并不太提倡上课经常鼓掌,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想鼓掌!很有说服力。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诗歌一开头就是“锦瑟”,放在开头的景物,一般会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整首诗只有八句,“锦瑟”就占了两句,不正说明“锦瑟”的重要性吗?

师:你从诗歌内容本身来考虑。那么,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内容会和锦瑟有关系呢? 生:大概是看到家中的“锦瑟”睹物思人。

8 生:或者是听到有人弹奏锦瑟曲触景生情,于是不由自主内心感动,写下这首诗。 师:我等会还要补充介绍一下,其实诗人一生的许多经历都和“锦瑟”有关。这首《锦瑟》诗中所有的感情和议论都与一张“锦瑟”有关,这张琴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所以,我也认为:用“锦瑟”为题不是偶然的。

确实,有的古诗题目就取自诗歌首句前二字。但《锦瑟》一诗,首联集中写锦瑟,后面的内容也都由“锦瑟”引发,因此,“锦瑟”就是诗歌的核心内容,是理解诗歌的路标。绝非简单的“无题”可比。

二、压缩诗歌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体会诗歌内容。为便于理解,大家试着把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 看看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饶有兴致地分组活动起来,5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生:我们改编的七绝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我们改编的五绝是:

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 师:还可以再压缩吗?

生:锦瑟弦,思华年。可追忆,已惘然。(众笑)

师:这样一压缩,这首诗大概讲什么应该明确了吧?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我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我难以真切把握。

三、体味情感

师:压缩了诗歌,结构固然清晰了,但内涵却大打了折扣。“此情可待成追忆”句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请大家一起朗读中间四句诗。请大家结合注释,选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说说。

(学生一时沉默,片刻教师加以提示)

师:注意“晓梦”——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觉得非常愉快。这句诗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给人什么感觉?这些内容可能让诗人想起什么?随便说说你感受最深、最喜欢的一句。

生:具体所指我们不清楚,但情感基调是可以把握的,是悲苦的。

生:晓梦,我想大概是指诗人早年恍惚迷离的梦想,那么飘忽,那么美好,那么动人,说不清,道不明。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爱情理想?也许都有。 师:对“沧海月明”一联大家感觉如何?

生:“沧海”有一种沧桑阔大辽远之感,“月明”有一种凄美之感,就像泪珠在大海明月背景之下滚滚而落。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就是“玉生烟”这句话我觉得奇怪,玉为什么会生烟?

师:谁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等待片刻)大概还是我来吧!请看前面的四个字“蓝田日暖”——古人认为,美玉蕴藏山中,得山川之灵气,在太阳照耀下,会蒸腾出隐隐的烟气,这就是玉气。现在我想问大家,这种玉烟和诗人的情感以及人生经历有何关系呢?

生:我读了这句诗,首先感到玉烟是神奇美妙却又飘忽不定。它就像人的幽微的感情,你不去想它时,它就在你心头萦绕,好象就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你一旦凝神细思,它又立刻却变得迷茫飘渺,令人又无法把握了。

师:这样的体会大家赞同吗?(学生点头同意)那么,让我们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再次朗读,越来越能够进入诗歌了)

四、了解生平

李商隐究竟在诗中写了什么事,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了。诗人究竟表达了哪一种具体的感情?也许,只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把握住。让我们一起了解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投影)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孤楚赏识。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娶王氏使他不幸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9 李商隐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声望完全失去,被世人视为“忘恩负义”的无耻文人,这对一个渴望成功的男子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李商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告别妻子,长年在外奔波,但毫无结果。而妻子却在贫困中忧郁而死。

他感伤不已,写下一首长诗《房中曲》寄托哀思。其中有这样四句: 忆得前年春, 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

锦瑟长于人。

(教师插话——请注意“锦瑟长于人”!)

妻子死后三年,他又写了一首著名的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此,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逝。

爱情啊,这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想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云烟一样在心底弥漫开来,他提笔写下了《锦瑟》,并把它置于自己的诗集——《义山诗集》中的第一篇。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这首诗是李商隐一生的感叹吗?这是他政治、情感、艺术、人生的绝唱吗?

让我们跟着《相见时难》的旋律一起诵读这首《锦瑟》,让我们和作者一同吟唱„„

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10

推荐第6篇:现当代军旅诗词类评(版)

现当代军旅诗词佳作类评

〇姚泉名

一、评几首

朱 德

寄语蜀中父老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简评:此诗可谓最佳募捐辞。1937年八路军参加抗战,国民党反动政府不拨军需,朱德此诗一出,川人纷纷募捐支援。“雪白衣单”、“夜夜杀贼”构成双重对比,且豪气干云,国难之际,怎不震动人心!对比之法,终不可小觑。

叶剑英 登祝融峰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简评:由眼前南岳风物,引出誓荡扶桑之雄心,正该学他这触景生情、巧作联想之法。此诗对敌态度鲜明,毫不含糊,读来人心大畅。大帅手笔,勿以格律绳之。

陈 毅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简评:此等诗是危急关头,拿命在写,如李广射虎,平明再射,只怕再难“没在石棱中”了。诗中自有英雄胆略、坚定意志、从容气度、乐观精神,可壮懦夫之胆。

张治中

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而作

裹革沙场骨尚温,捐糜顶踵为生存。 黄河浩荡流奇气,襄水灿烂洒血痕。 风雨中原恢汉土,衣冠此日认黄孙。 忠贞已足照千载,我欲狂歌民族魂。

简评:抵御外寇,战死沙场,张自忠可谓千古楷模。此诗首联写张将军牺牲的意义;颔联述其战黄河,死襄水,缅怀其功绩,;颈联写抗战终将胜利,烈士遗志必会实现;尾联表彰其精神。其结构谨严,风格沉郁,可作军旅诗词中悼亡题材之范本。

林从龙

“七七”过卢沟桥

烽火卢沟迹已陈,长桥风物焕然新。 东邻未必妖氛净,忍拂残碑认弹痕。

简评:起承处一“陈”一“新”对比,凸现和平日久,一些国人早已忘记国仇家恨,忘记战争威胁。而强邻贼心,未尝消减,岂容忽视!转结处警醒、反思,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昭然。

赵京战 将军关

青山开紫障,高峡锁千岗。为吊将军迹,来寻生死场。拾阶登戍道,举手扣关墙。雉堞角犹厉,烽台灰已凉。仰天思海日,回首望天狼。汉箭飞蝗急,秦弓满月张。士呼如虎啸,将令似鹰扬。拒彼天骄种,安吾锦绣乡。魂兮辉日月,身已葬玄黄。笳鼓宣王业,凌烟祀国殇。千秋如瞬息,万里正苍茫。孤怀徒辗转,独立自彷徨。试剑将军石,飞星溅八荒。

原注:将军关,明长城关口,建于明永乐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守关。关侧有试剑石,题字遒劲,为当年关守所书。

简评:凭吊古战场,乃是军旅诗的传统题材。此诗以五言排律出之,足见作者感慨万端,非长篇不能发之。看他写景、叙事、想象、抒情,实实虚虚,纵横今古;谋篇布局,尽显笔力。尾联之收束,将军豪气外露,所谓“试剑”,似欲劈开太平将军无地用武之郁结也。常人如此写,便是措大叫嚣。

聂绀弩

挽陈帅(其二)

枪十万枝笔一枝,上鞍杀贼下鞍诗。 犬儒惜墨如金处,虎将涂鸦以血时。 水侧磨刀工部句,楼头看剑稼轩词。 酒酣抓笔当枪弹,一弹洞穿膏药旗。

简评:《挽陈帅》共三首,凸显陈毅元帅的文韬武略。其一写领军之风采,重在“武”字;其三扣题,重在“挽”字;此首乃是写陈毅之诗才,重在“文”字。知此可悟组诗谋篇之法。此首无句不奇崛,无句不豪迈,陈帅泉台读之,当思重招旧部,提笔来和也。

申闺平

军中视频通话

弟弟与哥通视频,迩来趣事各知闻。 梦哥穿上军装后,万里江山绿一分。

简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此诗立意新、角度新、语言新,实为当代军旅诗词佳作。以此转结赠普通士兵,其激励功能,似可抵嘉奖令一纸。

刘庆霖

北疆哨兵(其一)

口令传呼站哨回,虚惊寒鸟绕林飞。 秋山才褪军衣色,白雪先沾战士眉。

简评:北疆初冬寒深,空山寂寂,林中惟战士站岗,故“白雪先沾战士眉”,此种细腻笔法写戍边之苦,真是罕见。“秋山才褪军衣色”亦属奇句。

李栋恒

率机械化集团军演习

又是苍鹰眼疾时,天公偏爱铁军驰。 荒原万里腾狮影,晴宇千寻掠隼姿。 地裂山崩开火令,灰飞烟灭凯旋诗。 大风忧曲何须唱,我自高歌砥柱师。

简评:此首将军诗豪迈自信,正是我军机械化集团军的应有作风。颔联写机械化部队演习的场面,说坦克进攻是“腾狮影”,说战机出击是“掠隼姿”,直将现代战场写得诗意浓浓,诠释出“战争美学”的迷人风采。

蔡世平

蝶恋花·昆仑兵歌

铁色昆仑谁啸傲?血铸黄昏,石垒行军灶。煮个天狼餐饿饱,崖峰队伍鹰呼早。

冻土沉沙埋战袄。除却霜风,还是霜风恼。莫笑兵哥容易老,莺花阵里征鸿少。

简评:尽管此词所写是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辛,但风度潇洒,“血铸黄昏”、“煮个天狼”、“沙埋战袄”等处,俱带有“兵哥”啸傲风云的豪气,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味,这是当代军旅诗词最让人感动的基调。

魏新河

满江红·夜航漫兴

鹏背摩天,一伸手、寒星可摘。试放眼,穹庐四合,蒙蒙太极。河汉流银航一苇,月轮去我才三尺。笑当年夸父太憨生,追红日。 曾补处,无片石;几亿载,无痕迹。到此间方觉,吾生瞬息。混沌纷陈窗左右,苍茫不辨天南北。且高张双翼驾长风,归飞急。

简评:以传统诗词写新事物,思想性和艺术性如何弥合无缝?“飞行词”作为近年军旅诗词中的一束奇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首满江红,写飞行员在月夜飞行时的所见所思,在“吾生瞬息”的急迫中,当思奋发。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天上看人间,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开出军旅诗词新气象,

万拴成 冰姑娘

央视报道:喜马拉雅山某哨所班长雕一尊冰姑娘,并庄重宣告:“她是哨所一员,此后大家言谈举止要文明。”后班长在一次巡逻中遇雪崩不幸牺牲,战士共议为班长与冰姑娘举行婚礼,墓穴成洞房。故事凄惋动人,特赋长歌祭之。

喜马拉雅雪茫茫,玉龙飞舞护南疆,春夏秋冬共一色,悬冰百丈日月长。陡壁峰端寸草绝,一杆红旗风猎猎,哨所悬挂半山腰,倚天枪刺映白雪。白雪白云白披风,踏遍琼瑶山万重,朝朝巡逻风雪里,且共冰山铸永恒。桃李花香久未闻,轻歌曼舞忆销魂,一天雪色看春夏,欲绘花红梦里寻。班长雕艺独擅长,艺林每被人称扬,一腔深情付霜刃,神手雕就冰姑娘。玉骨冰肌悠然站,朝霞辉映芙蓉面,双眸炯炯开广宇,素裹红妆何灿烂!谁人彩披龙凤绸?一袭霞披罩肩头,疑是嫦娥舒广袖,引教诗家豁吟眸。战士列队站一行,班长语重心意长:“从今哨所添巾帼,共我日夜守边防!检点形骸知荣辱,军风军纪牢记住,脏字丑话免开口,姑娘面前美谈吐!”青春俱是护花人,红颜玉立倍相亲,笑语欢声时远近,三春百鸟迷花林。朝巡挥手辞姑娘,脚踏坚冰步铿锵;归来倚天抖风雪,万丈豪气满胸膛!冬去春来节序换,哨所依旧雪漫漫,冲风冒雪出征去,不容豺狼窥防线。山高万仞我为峰,一脚踏断雪山崩,银舞满谷惊雷动,回首不见班长踪。辗转山下寻班长,刨冰扒雪见睡容,千呼万唤终不起,千山万壑放悲声!归来轻放姑娘旁,姑娘清泪满衣裳,褰衣陪伴班长去,高山墓穴作洞房。箫笛频传招魂曲,近壑远山共嘘唏,魂兮魂兮何时归?侠骨柔情两依依。万丈绝壁镌碑铭,一刀一笔记忠贞,孤峰插云似站哨,从此唤作英雄峰。放眼华夏正春风,塞北江南花气浓,姚黄魏紫花簇簇,遥献雪山卫国兵!

简评:叙事体长诗在当代军旅诗词创作中并不少见,但此首因其语言清新、叙事流畅、本事感人显得尤为突出。此诗风格近白乐天之歌行,即用典极少,保持行文清丽,更易为时人所重,歌行体作者不可不知也。

二、说几句

“军旅”通常是指军队,《国语·齐语》中说:“春以搜振旅,秋以猎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有时,“军旅”也指战争,《论语·卫灵公》中,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作战之事,孔子回答说:“军旅之事,丘未之学也。”但将“军旅”和“诗词”联系起来,则始于当代。此前,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传统诗词作品一般都称作“边塞诗”。“军旅诗词”这一概念脱胎于边塞诗,但随着创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它在外延上有了极大的拓展,以至于边塞诗最终退居为军旅诗词的一个类别。我们认为,军旅诗词就是遵循中华诗词的格律要求,以战争风云、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怀为表现对象的诗词作品,是我国军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正确的政治观和战争观是军旅诗词的生命之根。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旅诗词的作者绕不开对政治和战争的表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是军旅诗词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军旅诗词更应该以宣扬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为己任。毛泽东同志说过:“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的两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侵略、掠夺、压迫人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反侵略、反掠夺、反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正确的政治观和战争观是军旅诗词的核心价值所在,军旅诗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必须有明亮的双眼和坚定的信念,叶剑英的《登祝融峰》就是态度鲜明的力作。 其次,对爱国情感和勇毅精神的赞美是军旅诗词的生命之果。(1)弘扬爱国情怀,增强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以热爱祖国为基础和前提的。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珍惜民族尊严,古往今来产生了难以数计的爱国诗词,其中不乏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它们或歌颂英雄军民,御寇戍边,如蔡世平的《蝶恋花·昆仑兵歌》;或赞美大好河山,神圣疆土,如赵京战的《将军关》;或褒扬为国捐躯、死有哀荣,如张治中的《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而作》。(2)讴歌战士的勇毅精神,塑造英雄形象,是军旅诗词的永恒主题。陈毅的《梅岭三章》所折射出的英雄主义之光,足可辉耀星辰。诗中这种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和乐观态度,能鼓励后来者敢于面对战争的艰难性、危险性、残酷性的严峻考验,在对敌斗争中坚决果敢,为夺取胜利奋不顾身。爱国情感和勇毅精神一脉相承,为军旅诗词源源不断地输入正能量。

再次,题材开拓创新,体裁各色兼备,军旅诗词之树方能日益绿叶葱茏。军旅诗词的传统题材边塞诗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华诗词百花园时,让人眼前一亮。如刘庆霖的绝句《北疆哨兵(其一)》,轻盈俏皮,诗意弥漫,一反传统边塞诗的沉重悲凉,体现的是和平的大背景下戍边生活紧张中的活泼。现代军事素材之丰富远非古代军旅诗人所能想见,有心的诗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如魏新河的“飞行词”就为军旅诗词增添了一片绿叶。当今热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革新成果也是当代军旅诗人关注的题材,军旅诗人为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以抒发祖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自豪感。李栋恒的七律《率机械化集团军演习》以豪迈自信的笔法将我军机械化演习写得诗美如画。再如,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和平年代对战争的反思和警醒是军旅诗人的天然义务,林从龙的《“七七”过卢沟桥》是为其中佳什。就算是描绘战地风光和军营生活的老题材,在当代军旅诗人的笔下也呈现出迥异古人的情态,如万拴成的七言古风《冰姑娘》……

最后,大胆探索,诗艺出新,使军旅诗词之花姹紫嫣红。当代军旅诗词的创作,在中华诗词学会、解放军红叶诗社等社团的引导下,诗人辈出,作品纷呈,呈现出欣欣之态,但从严格审美意义上来看,优秀作品依旧凤毛麟角。个人认为存在一些问题。(1)故作豪放,沦为叫嚣。无疑,由于天生的军人气质,军旅诗词更多是走豪放的路子,但豪放不是站在阳台上发酒疯乱叫。一些作者喜欢选取重大军事题材搞创作,并在作品中大量采用“万里”、“千秋”、“壮志”、“傲苍穹”等词汇,欲营造宏大壮阔的气势,自以为汪洋恣意、直率豪放,殊不知这便是空洞的叫嚣,吹牛骗老太太。其实,大题材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刻画,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如朱德的《寄语蜀中父老》,并无豪词,豪气却扑面而来。(2)意象古旧,拾人牙慧。汉唐以来的边塞诗确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意象宝库,但“挥戈”、“烽烟”、“饮马”、“鲲鹏”等等一些古人都用厌了的语汇我们还拿来显摆,显得思维懒惰,实可汗颜。创新意象就必须采用现代语汇来创作,对意蕴的开掘和意象的营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申闺平的《军中视频通话》,虽不是名人名篇,却能给意在创新的人一点启示。拾人牙慧还有另一种情形,即不去拾古人的“牙慧”,改拾今人的。给我印象很深的有“红旗”这个意象,自伟人使用过之后,神州处处红旗展。再如“刺刀”这个意象,现在似乎已经成为描写哨兵的“必备良药”了。(3)题材跟风,个性缺失。目前的军旅诗词读多了,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每到含有军事因素的日子,如建军节、国庆节;每到军事科技有了突破的时候,如舰艇下水、卫星上天;每到解放军战士大显身手的关头,如抗震、救灾;每到国家主权受侵害之际,如东海风、南海浪……每到这些时候,军旅诗就会呈井喷之势,但往往立意平庸,千篇1律;语汇陈旧,如出一辙。我们并不反对创作者去关注这些题材,但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勤思考、缓动笔,换角度、出新意。聂绀弩的《挽陈帅(其二)》,就因言人所未言,成为同题作品中的佼佼者。

推荐第7篇:诗词类《雨霖铃》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雨霖铃》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雨霖铃》。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整感)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无语凝噎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设宴送别,难分难舍。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师:那么,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生1: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整体感知】 “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师: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1 生:伤心,凄凉。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生1(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生2(预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生3(预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生4(预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师: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师生:(齐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预设):我觉得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重点探究

师:说得真好啊!说你是柳永的知音也不为过啊!那么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生:(读) 师:(巡视点拨)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板书) 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凄凉、沉寂。

师: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生: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幻灯6:【重点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个问题)

生:(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师: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2 生1(预设):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师:前面我们分析了,这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离别情绪。 生2(预设):我认为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幻灯7:【重点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经你一分析,当之无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生3(预设):我认为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师:非常有文采的见解啊!谢谢你和大家分享! 生4(预设):我就说说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师: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带着柳永的离情别绪,我们再一次来齐读这首词吧。 综合领悟

师: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幻灯8:【综合领悟】 “问题:拟题目”)

生1(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师:很切题,好! 生2(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 师:能扣住情感拟题,读的深入。 生3(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 师:不错。我给你改一个字,改成“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觉得柳永和恋人是彼此思念,这样更能说明两人情深意长。

五、拓展应用

师:词还有个别名,大家知道叫什么吗? 生:“诗余”

师:对,“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幻灯9:【拓展应用】 “词改诗”)

示例1: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示例2: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生:(创作,展示) 师:(交流,评点) 师:(总结)

3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提升)

有一位名师曾在《忆柳永》中这样写道:“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想念柳七郎。” (幻灯10:【总结】“《忆柳永》”)

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附:板书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象——意境——情感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

4

推荐第8篇:诗词类《秋兴八首其一》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秋兴八首其一》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秋兴八首其一》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我们学过不少关于秋的诗歌,还有多少印象? (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强虏[lǔ] ⑷华发[huā] ⑸酹江月[lèi]。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回顾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2、抓作者: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3、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4、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

1 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进入正课:(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自读,讨论

课堂活动过程: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客观景物+主观情感=意象 意象+意象+„„+意象=意境)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明确:

1、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诗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一、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2 “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明确: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提问: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明确: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4、提问: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㈡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

明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小结: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三、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 1.提问: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2.提问: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明确:这首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3 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四、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泪”的意象,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诗人自己。

提问: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你以为呢?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

明确: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五、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提问: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明确:“系”。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提问: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明确: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提问: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凄凉,而且飘零,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小结: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

4

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明确:“暮”即“黄昏”,太阳落山了,虽然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天气寒冷,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心里还是很温暖的。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结:就是说,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个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的心境。

提问:刚才讲到秋天,起风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诗人衣着单薄,显得分外凄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暮砧”啊?我们在《说木叶》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是不是?那么,这个“寒砧”与“暮砧”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

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怎么样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慢慢地由慢到快,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明确: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

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技巧:

1、对偶 颔联

颈联。

具体:[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

2、借景抒情

总结: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

5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6

推荐第9篇: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真题(诗词类)

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daodoc.com)推荐公考视频课程网校“学宝云课堂”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考点有哪些,掌握清楚以后,2017年国考将不会那么难。精准掌握常识判断题考点能有效帮助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17年国考)中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近年来以古诗词为素材的常识判断题比例有所上升,本文以真题为案例,介绍这类常识题的类型和考点。

一、常识判断题最新考情:古诗词类常识题成为命题人偏好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对于诗词类题目近年来颇为偏爱。下面就直入主题,为大家盘点一下诗词类题目的几种考查类型。

二、古诗词类常识判断题的题型盘点

综合近两年的国考真题来看,诗词类题目的考查类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直接考查诗词与作者的对应关系

这类题型难度不大,但涉及的范围较广,备考时需要熟记一些经典诗句的出处及作者,增加知识积累。

【经典真题】(2016年国考副省级)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解析】

A、B两项一般考生应该都能判断出来是正确的。C、D两项很多考生可能不太清楚。这时候可以另辟蹊径,从人物特征上寻求突破。D项曾国藩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是封建传统官僚,是不会说出这么具有革新性的言论的,所以可以推断D项错误。事实上D项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时期,王安石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

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题时,可以先排除自己熟悉的选项,对于不熟悉的选项,不妨根据诗词的意思,从历史人物的特征上寻求突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正确率。

(二)与其他学科结合考查

近些年的古诗词类常识判断题不再单纯考查诗词与作者的对应关系,而是将诗词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这样做学科跨度大,难度水平也陡然提升,既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又考查其他学科知识,对考生的备考提出了挑战。

1、与自然科学结合考查

诗词与自然科学结合考查,不仅要求考生要能熟知诗词的内容大意,还要能准确判断出其中蕴含的物理化学原理。这种题型的考查形式一般为:给出四项诗词与物理化学原理的对应关系,要求选出对应正确(错误)的一项。

【经典真题】(2015年国考副省级)

对下列诗词蕴含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蜡炬成灰泪始干--烃类的不完全燃烧 B.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炸产生二氧化硫

1 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daodoc.com)推荐公考视频课程网校“学宝云课堂”

C.日照香炉生紫烟--多环芳香烃的升华 D.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

这题很多考生会在C、D两项中拿不定主意,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诗词的意思理解不够,认为C项中的“香炉”与D项中的“洪炉”差不多,其实两者所指大相径庭。C项“香炉”指的是庐山的香炉峰,这样就可以推出C项是一种物理现象,跟什么“多环芳香烃的升华”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所以,这题选C项。

2、与时节结合考查

现在的命题者也喜欢将诗词与四个季节、二十四节气以及传统节日等结合考查。比如: 【经典真题】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苏轼的一首绝句,歌咏的节令是()

A.重阳

B.中秋

C.七夕

D.清明 【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中秋月》。从其中的“玉盘”“明月”这些古人常用来描写中秋月圆之夜的景象,可知只有B项中秋符合题意。

3、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

近年还出现了诗词与体育项目、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对联等结合考查的试题,这里不再举例说明。诗词类题目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了,我们唯有不断加强积累,平日里多阅读一些常考的唐诗、宋词,理解其大意和内涵,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获取高分。

相信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对诗词类题目的考查形式、解题切入点以及备考方向会有全面的认识。总而言之,只要能准确把握诗词的大意,那么这类问题将不在话下。

最后建议大家,在备考常识判断时不妨把考题归归类,对每一类试题做一个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2

推荐第10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 (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5、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6、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8、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9、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夜”充当“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2、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3、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4、园日涉以成趣 (“日”作动词“涉”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 《归去来兮辞》

1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17、内外多置小门(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1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1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方位名词“下”,带宾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滕王阁序》

2、荣于身后(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五人墓碑记》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生病)《病梅馆记》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名词“师”带宾语,用作意动:以„„为师)《师说》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4)、名词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于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过秦论》

3、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引、招致)《过秦论》

4、道芷阳间行(名词“道”带宾语“芷阳”用作动词:取道)《鸿门宴》

5、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下”,带宾语“百川”,用作动词:居于„„之下)《谏太宗十思疏》

6、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阿房宫赋》

8、族秦者秦也(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义不赂秦(名词“义”充当省略主语“燕赵之君”的谓语,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0、由山以上(方们名词“上”,受状语“由山”的修饰,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函”带宾语“梁君臣之首”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伶官传序》

1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本”,本义为草木的根或茎干,引申为根源,本源。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考察、考究)《伶官传序》

13、乳二世(名词“乳”带宾语“二世”,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14、读书久不效(名词“效”处在谓语位置上,用作动词:取得功效)《项脊轩志》

二、动词

(1)、动词活用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烛之武退秦师》

2、追亡逐北 (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过秦论》

3、此亡秦之续耳(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至”,处在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动词作名词:流传文字)《游褒禅山记》 (2)、动词作状语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动词“争”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割”的状态:争着) (3)、动词的使动用法

1、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烛之武退秦师》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劝学》

3、外连衡而斗诸侯(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过秦论》

4、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鸿门宴》

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动词“腾”“起”用如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6、川泽纡其骇瞩(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动词“屈”“窜”带宾语“贾谊”“梁鸿”,用如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伶官传序》

9、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4)、动词的为动用法

1、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阿房宫赋》 (5)、动词的意动用法

1、乐盘游(乐,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

三、形容词 (1)、形容词作名词

1、共其乏困(形容词“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乏困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形容词“尊”充当“恃”的宾语,用作名词:尊贵的地位)

3、以守金玉之重也(形容词“重”充当“守”的宾语,用作名词:重器)《触龙说赵太后》

4、其继有在者乎(动词“继”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继承人)《触龙说赵太后》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秋水》

6、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形容词:“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德才,财富)《鸿门宴》

7、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小”和介词“在”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小处,小的方向)《鸿门宴》

8、居安思危/居域中之大/人君当神器之重/盖在殷忧/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这些句中的“安”“危”“大”“重”“殷忧”“恶”“善”,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大位,重权,深重忧虑的时候,奸恶的人,好的意见。)《谏太宗十思疏》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名词:圣人、愚人)《师说》

1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位置,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11、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智勇”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智勇的人)《伶官传序》

12、而告以成功(形容词“成功”和介词“以”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伶官传序》

13、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远近”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远近的人 (2)、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小”“弱”受否定副词“非”修饰,用作动词:缩小,削弱)《过秦论》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举”“胜”均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3、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齐”带宾语“彭殇”,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4、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形容词“远”,处在谓语结构“流之远”的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流得长远,达到远方)《谏太宗十思疏》

5、借书满架(形容词“满”处在谓语位置,用作动词:装满)《项脊轩志》

6、不能独完(形容词“完”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受否定副词“不”与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走到头)

9、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明”受副词“尚”和“足”修饰,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极”带宾语“夫游之乐”,用作动词: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念悲其远也(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触龙说赵太后》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提高)《触龙说赵太后》

2、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句中的“愚”“弯”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使„„弯)《过秦论》

3、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过秦论》

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5、必固其根本/则思止以安人/则思正身以黜恶/宏兹九德(固:使„„稳固;安:使„„安宁;正:使„„正;宏:使„„宏大)《谏太宗十思疏》

6、纵之顺之(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顺畅)《病梅馆记》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哀)《五人墓碑记》

第11篇:词类活用

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6.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3.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 2.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3.历职郎署。 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1.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16.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1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滕王阁序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宝:是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 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 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 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 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 兰亭集序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勾践灭吴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游侠列传

1.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使动用法,使„„活命

2.身所杀甚众 名词作状语,亲自

3.不矜其功 形容词作动词,夸耀

4.罪其姊子 名词作动词,归罪

5.皆多解之义 形容词作动词,赞扬

6.至践更是脱之 使动用法,使„„免除

7.怪之,问其故 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8.独箕踞视之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9.洛阳人有相仇者 名词作动词,结仇

10.乃夜去 名词作状语,当夜

第12篇:词类活用

以下为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

(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相对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àn)南。//晋军屯驻在函陵。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郑而有益于君。

○『夜』在夜里/连夜,名词用作状语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之。//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2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由上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穷尽,走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看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作动词用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取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今我来思,雨(yù)雨,作动词,下(雪)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鞿羁:名作动,约束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 高中语文必修(三) 8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9劝 学 (《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江河。 ○上在上面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cān)省(xǐng)乎己。 10过秦论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执敲扑而鞭鞭:用鞭子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北:在北方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云: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4 3)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

○因利乘便。“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 4)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 5)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亡:逃走的军队逐北。 6)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斗:使„„斗诸侯。

○流血漂漂:使„„漂浮橹。 ○伏伏:使„„倒在地上尸百万。

○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使:使„„朝拜同列。

○吞二周而亡亡:使„„灭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弱:使„„削弱、削弱秦。

○士不敢弯弯:使„„弯、拉开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愚:使„„愚昧黔首。

○以弱弱:使„„弱、削弱天下之民。 11师说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B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5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高中语文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⑴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

⑵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⑶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

○秦王恐其破璧。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⑸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6 12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载/抬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13张衡传(1)/ 张衡传(2)

○大将军邓骘(zhì)奇以„„为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是怪事,感到奇怪其无征。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目,用作动词,用眼睛看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未见其术。

○眄庭柯以『怡』使面容出现愉快的神色。怡,使„„怡颜。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动用,抚琴,读书以消忧。 ○或『棹』船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划孤舟。

○『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善。认为好,喜欢,羡慕万物之得时。 ○园『日』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涉以成趣。 ○『悦』以„„为悦,形容词意动用法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夫天命复奚疑 ○携『幼』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孩子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

5、滕王阁序

●襟襟,以„„为襟,名词活用作动词三江而带带,以„„为带。名词活用作动词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徐孺下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雾,像雾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列,俊采星星,像星星一样驰。 ●窜使„„窜,逐,使动用法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川泽纡其骇使动用法,使„„感到惊骇瞩。 ●屈贾使动用法,使„„屈居宜于长沙。 ●物华天宝名词作动词,有光华、有珍宝。 ●腾蛟起凤动词使动,使„„腾空(飞起)。 ●人杰地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灵秀(之气)。 ●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6、逍遥游

7、陈情表

8 ○臣以险衅(xìn)险衅:艰难祸患的事,指厄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夙遭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凶凶,不幸的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第13篇:串词类

开场词——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 乙:时光的车轮碾过留痕: 甲:小树又增加了一个年轮, 乙:我们也又增长了一岁;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

乙:2015年元旦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 合:让我们用欢歌笑语迎接2015年的到来!

甲:一年级2班2015年元旦晚会下面正式开始。

结束语——

甲:最明快的莫过于一年一度青草绿, 乙:最艳丽的莫过于一年一度鲜花红; 甲:我们就是校园的花草, 乙: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甲:回顾我们一起的2011年,我们都成了小学生, 乙:从陌生到熟悉,有快乐的生活,有健康的成长; 甲:新年到来之际,是祝福、关怀的时刻, 乙:更是希望、美梦成真的时刻;

甲:衷心祝福老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快乐如意, 乙:衷心祝愿老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健康进步! 甲:一年级3班2012年元旦晚会到此结束, 合:再次祝老师同学们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感受经典——中华古诗词诵读汇报演出节目串词

男(甲):寒霜染大地,浓雾锁江天,我们跟随冬天的脚步在美丽校园中快乐生活。

女(甲):奇文共欣赏,读书破万卷,我们跟随诗人的神韵在诗意校园中感受经典。

男(乙):当冬日的寒风掀开了中华诗国的宝库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幽幽远古跳跃出来。

女(乙):当冬日的暖阳照耀着祖国花朵的笑脸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他们口中传唱出来。 男(甲):字字珠玑, 女(甲):句句经典! 男(乙):声声诵读, 女(乙):津津有味。

合: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莒县第六实验小学一年级二班读书节“感受经典——中华古诗词大朗诵”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女(甲):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 接下来请欣赏由一年级表演的节目《古诗词诵读》。

男(甲):在我们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同样,在我们中华古诗词的瑰宝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我们记住领袖毛泽东,诗人毛泽东。

请欣赏二年级为我们朗诵毛泽东的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 雪》。

男(乙):同学们,你们知道“精忠报国”的故事吗?你们了解“莫须有”的典故吗?一曲《满江红》之所以千年传诵不衰,不仅仅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好句,更因为我们从这首感情激扬,气势磅礴的词中看到了一位民族英雄的气节。

有请三年级为我们朗诵岳飞的一首著名的词——《满江红》。 女(乙):春花秋月本来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景色,可是面对亡国之恨,反而更加增添了诗人的许多忧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细品诗人写情愁。请欣赏四年级朗诵的《虞美人》。

男(甲):诵读“大江东去”,我们激情荡漾,神游“故国英雄”,我们真情流淌,想起“三苏父子”,我们豪情满怀。请欣赏四年级的配乐朗诵《赤壁怀古》。

女(甲):古诗是美丽的,一行行诗句整齐地排列着,我们看到它是美丽的,品味着蕴含在诗句中的意境,我们同样感到它是美丽的,如果把它谱成曲子,唱着它,我们更能感受到古诗的音韵美。请欣赏由三年级表演的《古诗歌曲联唱》。

男(乙):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有请五年级为我们朗诵《古诗词名句集锦》。

女(乙):天地有四方——东南西北,自然有四季——春夏秋冬,人生有四味——酸甜苦辣。聪明的诗人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同体验寄寓在四季的不同风光中。是啊,赞美四季就是赞美我们美好的生活。 请欣赏由五年级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四季之歌》。

女(甲):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母性,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母爱,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欣赏六年级的古诗联诵《游子吟》。 合:今天,畅游在诗的海洋,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壮阔;今天,站立在诗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我们在回味中享受诗情画意,我们在诵读中感受美文经典!朗朗的诵读声还将继续回荡在我们的校园上空,中华经典必将伴随我们代代相传

古诗文朗诵经典串词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插入舞蹈春天在哪里)

春是万物复苏的吗?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 春是不解风情的吗?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路知多少?

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春是悠然自得吗?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 白居易

江南 好, 风景 旧 曾谙。

日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不 忆 江 南。

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又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我们少年儿童就是祖国最美的春天。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原)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乙: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甲: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乙: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云周中心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诵读大赛——现在开始!

乙:首先,请欣赏我们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的《莲之曲》。让他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请三(2)班做好准备。

甲:从古至尽,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接下来,让我们和三(2)班一起步入月的世界。请欣赏《诗歌与月亮》。请三(3)班做好准备。 乙:华夏五千年,我们都是龙的子孙,我们都流淌着龙的鲜血。请欣赏三(3)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配乐吟唱《龙的传人》。三(4)班请准备。

甲:我们读诗文,读经典,并不是让我们变成书呆子,而是让我们能从经典诗文里面学习做人的道理。下面请三(4)班同学给我们展示《读千古诗文,做少年君子》。

乙:我们的古诗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特别是其中的送别诗文,犹如阵阵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甲:送别诗像一杯酒、一首歌,又像一道风景,悠悠流长,请欣赏四(1)班同学带来的《送别诗组合》。四(2)班请准备。

乙:四(2)班也为我们带来了脍炙人口的古诗,请欣赏《春天的赞歌》。请四(3)班做好准备。

甲:今天我们相聚,一首首摇曳的小诗让我们心醉。听,明媚的阳光带来了春的声音。下面请四(3)班同学为我们朗诵《春之声》。四(4)请做好准备。 乙: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在努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好好学习,锐意进取。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下面,请欣赏由四(4)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五(1)班请做好准备。 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战鼓咚咚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之时,就需要我们挺身而上。五(1)班的同学们则要用他们满腔的热情来朗诵《我的中国心》。请五(2)班同学做准备。

乙:李白的一曲《将进酒》,倾诉了一片赤子情怀 甲:报效祖国,从来就是每个人心中最伟大的理想。

乙:春天又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下面,请欣赏五(2)班为我们带的配乐吟唱《春之声》。五(3)班请准备

甲:中国曾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张扬,请欣赏五(3)班带来的《诵读千古美文,承传中华文明》。请五(4)班做准备。 乙:在静谧的夜晚,月亮在松林升起,小舟在日月湖面荡漾,花影在水畔轻轻摇曳

甲:如此怡情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五(4)带来的《春江花月夜》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男: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甲: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合)到此结束.

在诗风词韵中成长

——实验小学首届读书文化节暨古诗词吟诵汇报演出

序幕:

男: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晚上好!

女:又是一年欢庆时,再逢一度春风起。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在诗风词韵中抒发理想,放飞希望。

男:我们实验小学四年建设,三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像是个新生儿,得到大旺人民的精心呵护,正在健康成长;就像一株小树苗,是高新区的各位领导给我们带来阳光雨露,让我们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春风里摇曳芳华。

女:岭南风劲,欣欣向荣。高新区的建设站在新的起点,幸福大旺、创新大旺的蓝图催人奋进;大旺盛景,处处皆春。高新区的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鼓号齐鸣。

男:西江毓秀,将军山下实小崛起。我们以“三年打基础,五年奔一流,八年创名优”为办学目标,以“文化立魂,特色兴校,科研领跑”为办学策略,立志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出高新水平的教育。

女:北川蕴灵,建设路上英姿绮丽。成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学校在成长中成功跨越,教师在成长中成就未来,学生在成长中成人成才。“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正是我们成长的境界追求。

男:建设文化校园、书香校园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实小的校园里正在演绎着“与诗词同行,为人生奠基”的精彩篇章。古诗词吟诵活动得到领导重视,家长支持和社会的赞誉。

合: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向您汇报收获;今天,我们满怀虔诚,接受您指点迷津。“在诗风词韵中成长——高新区实验小学首届读书节暨古诗词吟诵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1、《诗韵》(学校舞蹈队) 男:雅言传承文明, 女:经典浸润人生,

男: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

女:宋词,是中华一道永不衰老的风景,后人传唱,生机盎然。请欣赏校舞蹈队表演的舞蹈《诗韵》。

2、《站在宋词对岸》(青年教师) 女: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的国度。

男:诗的教育,就是我们民族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代代传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以来书写着所有中国人的一腔爱国情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勉励着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这些照亮中国人心灵的美好诗句,不胜枚举。

合:下面请欣赏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朗诵《站在宋词对岸》。

3、《忆江南》(二年级)

女:“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美如画, 依依红花美,悠悠绿草香,守望在江南„„请欣赏二年级组表演的伴舞吟诵《忆江南》。

4、《游子吟》(六年级)

男:“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古往今来,“母爱”题材的诗句书之不完,写之不尽。请欣赏六年级组表演的诗剧《游子吟》。

5、《咏梅》(三年级) 男:古诗词经典文化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女:古诗词经典文学是一顶灿灿王冠,浓缩了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请欣赏三年级组表演的诗伴舞《咏梅》。

6、《但愿人长久》(英语组)

男:菁菁校园,书香伴花香同芳;古韵今风,中外也橘绿橙黄。

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啊,让我们共同仰望,共同祈祷:好人一生平安,真情天长地久。请欣赏英语兴趣小组的英语话剧《但愿人长久》。

7、《悯农》(一年级)

男:“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欣赏一年级组表演的伴舞吟诵《悯农》

8、《铸我民族魂》(四年级)

女:古诗词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男:几千年的古诗词经典文化,几千年的中华国粹,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合:请听四年级组表演的快板《铸我民族魂》。

9、《亲子师生吟——浓浓诗情缘》(五年级)

女:在诗词的海洋里,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真情,收获了缘分。一首首诗歌,带来的是一次次感动;一个个的组合,传递的是一股股浓情。那些用亲情筑起的文字流淌着浓郁芳香,请欣赏五年级组表演的《亲子师生吟——浓浓诗情缘》。

10、《明日歌》(合唱队) 男:古诗词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古诗词经典的千古风情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在这盛世歌声,欢欣鼓舞之时,我们感叹时间的匆匆,请欣赏合唱《明日歌》。

谢幕:

女:在这词的世界,诗的海洋里,我们高新区实验小学“古诗词吟诵”汇演就要落下帷幕了。感谢老师们同学们的精彩演出;感谢所有嘉宾和领导的出席;感谢所有朋友的聆听„„鲜花是我们的语言,快乐是我们的心情。

男:也许,我们没的吟诵不够甜美,但愿能够给你留下甜美的记忆;也许,我们的舞姿不够优雅,但愿能够给你留下淡淡的诗意。

女(合):盼望您春风又度,再听实小校园花开的声音;恳请您春光常驻,还看教育丛林果熟的消息。

男(合):弦歌悠扬中,我们的学校会鲲鹏搏击九天,扶摇直上!诗风词韵里,实小的学子将骐骥驰骋万里,前途无量!

合: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年快乐,幸福安康。衷心祝愿全体师生诗意栖居心灵,高雅相伴人生!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再见!

情景串古诗词,小学生学古文表演节目

主持1:春天来啦!暖暖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细细的春雨向大地飘洒。小朋友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全体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主持2:说得真好!多么灿烂,多么活泼的春天呀。那你们知道在古代大诗人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主持1:我知道,我知道。唐代诗人韩愈曾经这样写皇城的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持2:都城被小草和春雨打扮得风光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诗歌里找春天吧!

主持3:好的,先跟随我们走进江南的春天吧。

女孩们: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不止这些,还有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主持4:在北国的春天里,与朋友深情送别。你听——

男孩们: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主持1:春天来了,动物最先感受到

集体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主持2:春天来了,植物也焕发了生机

二、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主持3: 春天来了,人也变得清爽了

二、二: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主持人4:可是美好的春天很短暂,她羞答答地来,又静悄悄地离开,明媚的春光逐渐被热情的夏日取代。你瞧,西湖的荷花开得正红呢——

集体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主持1:接天的荷叶,水灵的荷花,果然好美。这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眼中的夏天,同学们,你还知道他另一首与夏日有关的诗吗? 主持2:当然啦!(指名说)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主持3:我还知道一位宋朝的诗人,他叫苏轼,他也写过一首关于夏日西湖的诗,叫做„„叫做„„(找学生说)

主持4:这首诗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集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主持1:听着这些诗,我仿佛看见了夏天里盛开的荷花,看见了西湖边的疾风骤雨。可是一提到夏天,我就会想到炎热,有没有写炎热天气的诗歌呢? 主持2:这个可难住我了,同学们,谁能帮帮我呢?指名说。(提前指定好。) 男孩们: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女孩们:我们还会背这首诗——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秋天:

主持1:摘一片火红的枫叶,秋天——被我夹进书里; 主持2:捧一只好大的南瓜,秋天——被我抱在怀里; 主持3:抓一把香甜的红枣。秋天——被我塞在嘴里; 主持4:拾一串丰收的童谣。秋天——被我牵在手里„„ 合:让我们一起把秋天的赞歌唱响! 集体女合:《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集体男合:《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主持1: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主持2:我知道有一首诗写的就是夜观牵牛织女星的。

二、五:《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主持3:同学们,在秋天里,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主持人合:当然是中秋节了!

主持4: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主持1:咱们大家一起来告诉她吧! 生集体合:《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主持2:我想考考大家,谁能用秋风像什么,来造一个句子。

主持3:我来试一试吧。秋风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给树叶涂上浅红、嫩黄、深紫、翠绿各种各样的色彩,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山水画。

主持4:秋风,像把锋利的镰刀,从柳树梢上刮过,半绿半黄的树叶,刷刷地飘落下来。

主持1:大家造的句子都真棒!有一首诗是专门描写秋风的,它就是《秋风引》。

二、四:《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主持2:除了描写秋天的诗,我还会一些描写秋天的词。想听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

主持2:《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主持3:下面的同学,谁愿意读起来背一背你积累的宋词?指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冬天:

主持4: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主持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那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集体合:《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主持2:冬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花都凋谢了,只有一种花最顽强的盛开着,你们知道这种花是什么花吗? 集体合:梅花!

集体合:《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主持3:我爱梅花,更爱那洁白的大雪。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二、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二:《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主持人1:风是自由的象征,无拘无束的奔腾着。 主持人2:遇到心喜的事物:

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主持人3:遇到不顺心的事:则

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主持人4:真如东北人一样,有着爽朗的个性。

主持人1:风,为自然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诗人李峤的笔下的风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温存与魅力。

二、一班齐: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主持人:被称为“孟山人”的孟浩然曾用一首春晓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淡淡喜悦。 你们听:

二、二班齐诵:《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主持人2:风,是无形的,聚散无凭; 主持人3:风的生命,在于它的展示; 主持人4:风的生命,在于它的情结; 主持人1:风的生命,在于它的热爱。 主持人合:听,风在倾诉。

二、三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四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一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一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二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三班: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二、四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五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五个班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主持人2:同学们,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主持人3:中华诗词意境深远。

主持人4:古诗中有伤情别离;古诗中有风花雪月。 主持人2: 古诗中有爱国忠骨;古诗中有思乡满怀。 主持人1:让我们步入诗的王国。 主持人4:让我们品味诗的芬芳。 主持人3: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 主持人2:漫步古诗苑,我们留连忘返。

合: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

高新区实验小学文化节开幕式

千人吟诵主持稿

开场白

男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合:大家早上好!

女师: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男师: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女生:我们实验小学“经典润童年,书香溢校园”,在书香弥漫的校园里感受经典,在经典中成人成才。

男生: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与经典同行,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与圣贤为友 。

女师:雅言传承文明,经典奠定人生,用传统文化奠定诗雅人生,是我们学校实施诗书立雅,以雅立校的主要方略,是追求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的重要措施。

男师:浅吟低唱,百转千回,诉不尽唐诗宋词的千古风韵;诵读经典,对话圣贤,品不完诸子百家的人生智慧。

男生:最是书香能致远,站立在先贤的肩膀上,我们越发厚重挺拔。 女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沐浴在经典的芬芳里,我们更加清雅韵致。

合: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向您展示收获;今天,我们满怀虔诚,接受您的指点。高新区实验小学文化节开幕式千人吟诵现在开始!

1、吟诵《论语》

男: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舞蹈《六小儿辩日》兼吟诵

女: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清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风,透过亘古的光阴扑面而来。

男:提起孔圣人,我们无不惊叹他的博学多才,在他身上更让我们佩服的应是,他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人生态度。请欣赏情景剧《六小儿辩日》。

3、吟诵《大学》

男:大学之道,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让我们明理。 女:大学之道,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让让我们懂事。

4、舞蹈《三字经》兼吟诵

女:千年积淀,垫高成长之躯;百代经典,点亮心灵之灯。

男: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忠义孝悌,不可不知;仁义礼智,不能不明。请欣赏舞蹈《弟子规》。

5、吟诵《千字文》

男:国学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国学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6、舞蹈《爱莲说》兼吟诵

女:莲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多少画家塑造它的形象。 男:多少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多少人歌颂它洁身自爱品格 ,“予独爱莲之——”

7、吟诵《孝经》

女: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说出了为人子时不能尽孝的悲哀。活在当下,我们理应宣扬孝道,实行孝道。“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8、唱《实小之歌》

男:北江之滨潮涌潮涨,实小之帆,乘风启航。高雅的学校,种下我金色梦想,我要破土而出,我要拨节成长。

女:智慧人生从这里起航,七彩梦想从这里高飞。请唱《实小之歌》。

结束语

师合:与经典同行,传承华夏文明。与圣贤为友,启迪人生智慧。

生合: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姿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师合:总有一种文化源源不断,这就是优秀的中华经典;总有一种精神生生不息,这就是宝贵的民族之魂。

生合: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中华情·中国梦

——实验小学经典吟诵汇报演出主持稿

序幕

男师: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女师:“一年滴尽莲花漏”,又是一年回顾时,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正所谓是“群贤毕至,少长贤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实验小学又一次在经典美文中播种理想,放飞希望。

男师:我们实验小学在《古诗词吟诵研究》的课题引领下,拓展到经典吟诵。泱泱中华,洪篇巨作,苍苍大地,文明传承。我们实验小学“经典润童年,书香溢校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我们在书香弥漫的校园里感受经典,在经典中成人成才。

女师:雅言传承文明,经典奠定人生,开展古诗词吟诵和经典诵读活动,是我们实施诗书立雅,以雅立校的主要方略,是追求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的重要措施。

女生:浅吟低唱,百转千回,诉不尽唐诗宋词的千古风韵;诵读经典,对话圣贤,品不完诸子百家的人生智慧。

男生:当十八大刚刚拉下帷幕的时候,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却处处飞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小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希望,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女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新的蓝图,新的气象,都是为了到达那不曾改变的梦想!

男生:最是书香能致远,站立在先贤的肩膀上,我们越发厚重挺拔。 女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沐浴在经典的芬芳里,我们更加清雅韵致。

合: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向您汇报收获;今天,我们满怀虔诚,接受您的指点。“中华情·中国梦”——高新区实验小学经典吟诵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1.《少年中国说》(五年级组)

女: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我们骄傲自豪地宣告:我们是中华少年。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弘扬经典是我们的义务。

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要心与阳光握手,梦就会从这里起航。请欣赏五年级组吟诵的《少年中国说》。

2.《三字经》(一年级组) 男:这是一部蒙学著作,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琅琅上口,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有寓意深刻人生的道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内涵,却又浅显易懂„„请欣赏一年级组表演的诗舞《三字经》。

3.《古诗词趣谈》(四年级组) 女: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句句名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葩。把一首首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的精髓!请欣赏四年级组表演的相声《古诗词趣谈》。

4.《荷塘月色》(学校器乐队)

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女:明月如镜,映照环宇,映照心灵,与月同歌,与荷同舞。让我们一起倾听同一轮圆月下荷塘的故事吧——请欣赏学校呦呦鹿鸣器乐队表演的《荷塘月色》。

5.《弟子规》(三年级组)

女:千年积淀,垫高成长之躯;百代经典,点亮心灵之灯。

男: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忠义孝悌,不可不知;仁义礼智,不能不明。请欣赏三年级组的唱读《弟子规》。

6.《明日歌》(校舞蹈队) 男: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谁一分钟,也不会少给谁一分钟,就看你怎样对待时间了。

女:“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成立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请欣赏学校梦之雅舞蹈队的舞蹈《明日歌》。

7.《六小儿辩日》(二年级组)

女: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清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风,透过亘古的光阴扑面而来。

男:提起孔圣人,我们无不惊叹他的博学多才,在他身上更让我们佩服的应是,他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人生态度。下面请欣赏二年级组表演的情景剧《六小儿辩日》。

8.《兰亭序》(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组) 女:俗话说“生死有命”,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男:王羲之说“死生亦大矣!” 王羲之把内心深厚的悲情血液,注入儒家立言不朽的传统,以深情的诗文沟通人心和历史,完成了生命在历史时间内的情感超越——请欣赏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组吟诵的《兰亭序》。

9.《游子吟》(六年级组)

女:在浩瀚的书山字海里有一个神圣词汇——母爱。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这是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 男:“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请欣赏六年级组表演的情景剧《游子吟》。

10.《诗韵》(学校舞蹈队)

女: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 男: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出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

诗从盛唐来,鼓我实小情;新年到,希望来,我要上春晚。我们的节目《诗韵》冲出大旺,飞向肇庆,正步入《肇庆春晚我要上》的征途,现在我们再次欣赏《诗韵》,再请梦之雅舞蹈队表演。

11.《实小之歌》(学校合唱队)

男:北江之滨潮涌潮涨,实小之帆,乘风启航。高雅的学校,种下我金色梦想,我要破土而出,我要拨节成长。

女:智慧人生从这里起航,七彩梦想从这里高飞。请欣赏学校诗雅合唱队演唱的《实小之歌》。

谢幕

男师:与经典同行,传承华夏文明。 女师:与圣贤为友,启迪人生智慧。

男师合: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师合:中华经典的千古风姿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生:总有一种文化源源不断,这就是优秀的中华经典;总有一种精神生生不息,这就是宝贵的民族之魂。

男生: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生合:诵读经典,让民族文化锻造我们的脊梁。 男生合: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

女生合: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让经典美文滋润我们的童年,浸染我们的校园。

学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合:实验小学《中华情·中国梦》经典吟诵汇报演出到此结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年快乐,幸福安康。衷心祝愿全体师生诗意栖居心灵,高雅相伴人生!再见!

第14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1.6)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1.69)

3、书生不堪痛楚,以是诬服。(1.111)

4、天下乖戾,夫君君之心。(1/196)

5、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民,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1/199)

6、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1/224)

7、时之所重,仆之所轻。(1/224)

8、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2/19)

9、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34)

1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48)

1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2/49)

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52)

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53)

14、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2/56)

15、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2/57)

16、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2/59)

17、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2/59)(同上比较)

18、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2/61)

19、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也。(2/70) 20、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2/80)

21、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2/105)

22、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2/191)

23、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2/212)(同第21)

24、夫人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2/225)

25、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9/13)

26、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9/15)

27、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9/24)

28、唐承天命,遂臣万邦。(9/73)

29、近都邑而一流泉,古今园亭之矣。(9/109) 30、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10/16)

31、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10/69)

32、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10/75)

33、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10/80)

34、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10/90)

35、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10/97)

36、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10/125)

37、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11/6)

38、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11/10)

39、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节不挠。(11/34) 40、今倘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11/46)

41、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11/47)

42、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11/82)

43、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11/136)

44、容伯饭我观中。(11/142)

45、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4/7)

46、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4/7)

47、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4/17)

48、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33)

49、高祖被酒,夜径泽中。(4/50) 50、沛公然其计,从之。(4/60)

51、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4/72)

52、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4/150)

53、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4/166)

54、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4/167)

55、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4/201)

56、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4/212)

57、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4/212)

58、(吕)不韦贤之,任以为郎。(4/222)

59、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4/235) 60、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4/237) 6

1、贫者富之,贱者贵之。(4/242)

62、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4/253) 6

3、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4/267) 6

4、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4/267) 6

5、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4/268) 6

6、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4/284) 6

7、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4/301)

68、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4/305) 6

9、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3/9) 70、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3/9)

7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19) 7

2、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3/31) 7

3、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3/41)

74、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3/43) 7

5、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3/45)

76、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3/63) 7

7、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3/69) 7

8、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3/74) 7

9、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3/94) 80、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3/113) 8

1、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口,肩举驴上。(3/114) 8

2、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3/119) 8

3、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3/119) 8

4、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3/120) 8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5/4) 8

6、洞庭波兮木叶下。(5/4) 8

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5/11) 8

8、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5/123) 8

9、帝欲官白,妃辄沮止。(5/194)

90、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5/315) 9

1、岂非动天地而泣鬼神者乎?(5/350) 9

2、伯伯一言既出,真乃生死而肉骨也!(5/356) 9

3、明年,娶妇张氏。母,女视之。(5/367) 9

4、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6/3) 9

5、吾请为君责而归之。(6/3) 9

6、权使其士,虏使其民。(6/4) 9

7、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6/58) 9

8、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6/234)

99、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7/57) 100、人病不求耳。(7/178)

10

1、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7/185) 10

2、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8/5) 10

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12/12) 10

4、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12/43) 10

5、宛中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12/50) 10

6、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12/73) 10

7、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13/5) 10

8、孤非周公瑾,不帝矣!(13/17) 10

9、(周)瑜推道南大宅以舍(孙)策。(13/19)

110、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14/4) 1

11、而伯文谓山鬼愁予(14/123) 1

12、痴心报主,愚直仇人。(14/137) 1

13、生数目姥。姥曰:“唯唯。”(13/65) 1

14、去今之墓而葬焉(16/67)

1

1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5/6) 1

16、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15/12) 1

17、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15/15) 1

1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15/16) 1

19、今君有区区之薛,不附爱子其民(15/17) 120、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15/39) 1

21、洞庭始波,木叶微脱。(15/70)

1

22、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15/278)

第15篇:高频词类

一.高频名词: knowledge知识 energy活力 change变化 courage勇气 chance机会ability 能力 patience耐心 instruction指导,说明(书)promise答应 decision决定 advice建议 information信息 meage口信,便条experience经验,经历 excuse借口 mistake错误 moment时候,时刻

suggestion建议plan计划 speech演讲feeling 感觉 dream梦想 problem麻烦 thought想法 reason原因 beginning开端 trouble麻烦 guest 客人furniture家具truth 事实 news新闻 idea想法 mind见解,意见 result结果choice选择 succe成功opinion 看看法duty职责 busine商业 weakne弱点 happine幸福 sadne伤心encouragement鼓励 expreion表达 confidence自信interest兴趣doubt怀疑experiment 实验Progre进步traffic交通baggage行李age年龄equipment装备failure失败fear害怕industry工业kindne仁慈labour劳动marriage婚姻nature自然peace和平power动力pride骄傲safety安全technology技术trust信任society社会situation情况notice注意;布告memory记忆attitude态度development发展direction方向education教育machine机器

名词重难点:1.中考常见的既可数又不可数的名词归纳chicken小鸡(鸡肉)room房间(空间)exercise运动(练习)light灯(光)gla玻璃杯(玻璃)time次数倍数(时间)fruit水果种类(水果)study书房(学习)work作品(工作)fish鱼肉(种类)orange橙子(橙汁)hair几根头发(头发)2.中考常见的不可数名词news advice weather fun information work3.不规则变化的名词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foot-feet tooth-teeth goose-geese German-Germans4.单复数相同的名词sheep deer fish people Chinese Japanese Catonese Portuguese5.只有复数形式的名词thanks,glaes, gloves, clothes, pants, trousers, shorts, socks,shoes,sneakers 二.高频动词:understand理解imagine想像consider考虑expect 期望hold拿住,握住 touch触摸,感动 refuse拒绝 follow按照 accept接受 fall跌倒break打破beat打败,跳动last持续 explain解释expre表达 connect 连接 share分享 choose选择hate讨厌 fail 失败 decide决定 agree 同意 manage经营,设法turn变为harm 伤害 protect保护 hang 挂断 create创造change改变 describe描写 raise 筹集 improve提高 increase 增加 guide指导believe相信stand容忍 provide提供compare比较mind介意attract吸引advise建议affect影响breathe呼吸invent发明

动词重难点:1.时态,语态,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2.易混词:1.say, speak, talk, tell2.spend, pay, cost, take3 Wear, put on, dre4.arrive, get, reach5.look (at), see, watch, read6.used to do sth.,be used to doing sth.和be used to do sth7.borrow , lend和keep8.bring, take, carry, fetch9.die, dead, death,和dying10.Look for,find11.Listen to,hear12.lose,fail,beat,win13.Lose,forget,leave14.think of, think about, think over 15.Join,take part in,attend 三.高频形容词副词:cruel残忍1azy懒的carele大意 silly蠢的 early早 far 远1ate晚 deep深 quick 快long长 slow慢 special特殊 clean干净enough足够 1ittle 少 fresh新鲜 probably或许 exactly确切地 especially 特别,尤其 mostly大部分 easily容易 softly柔软地 slowly 慢慢地 quietly安静的 patient耐心地 satisfied满意quiet 安静 angry生气 boring无聊 interesting 有趣 exciting兴奋 surprising惊奇 free自由 empty空的 useful 有用poible可能never从不hardly几乎不 seldom 很少 often 经常 beautiful漂亮 difficult困难 careful小心 friendly友好 alone单独 lonely 孤独 frightened害怕 enjoyable愉快的 claical 古典的 national国家的 personal个人的 natural 自然的 impoible 不可能 important重要的amazing吃惊brave勇敢 streed有压力的proud 骄傲 sad伤心attractive有吸引力 形容词副词重难点:1.名前系后不定代词后2.只做表语形容词alone,asleep,afraid,awake,alive,well3.与make/keep/leave连用作宾补4.形容词副词比较级5.特殊词too much/much too, before long/long before,hard/hardly,free/freely,wide/widely,late/lately/latest,too/either/as well/also, whole与all, tall与high, short与low, real与true, interested与interesting, good与well, nice与fine, quick、fast与soon, lonely与alone, other与else, gone、lost、miing,living、alive、live、lively, sick与ill, the+形容词, already/yet, hard与hardly, how/what用于感叹句, 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s、some time, before long, long before 6.no more、no longer、not...any more、no...any longer7.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1.原级用as-as-- 比较级用比较级 +than2.“比较级+and+比较级”“越来越……”。如: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3.“the+比较级…,the+比较级…”表示“越…就越…”4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前面可以加much/a little/even/still,5.“one of the +最高级+名词(复数)5.more than=over; le than=under.四.高频介词 : through穿过acro横过without没有except除了besides除此之外between两者之间among三者以上之间by通过

介词重难点:1.at, on, in(表时间)2.between, among(表位置) 3.beside, besides和except 4.in the tree, on the tree 5.on the way, in the way, by the way, in this way 6.in the corner, at the corner 7.in the morning, on the morning8.at the end of/by the end of,in the end14.as与like9.through与acro10.by、in与with11.表示方式时间或地点介词in、on、at 五.高频代词:all三者以上都none三者以上都不both两者都either两者其中一个neither两者没有一个

代词重难点:1.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之间转换2.one和it的区别3.other,the other,another,others,the others,the rest区别4..all,both,either,neither,none区别5.常见用法one—the other,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so/neither+助+主,so/neither+主+助6.few、little、a few、a little7.many/much/too many/too much的用法

六.高频连词:though虽然when当…时候unle除非if 如果until 直到because因为but但是however然而

连词重难点:1并列连词.and, for, or, both…and, either…or, neither…nor2.从属连词that, if, whether, when, after, as soon as3.as far as 就… 来说4.hardly… when一… 就5.as soon as一 …就6.so-that和such-that7.not until8.because、as、since、for9.if、whether10.till/until与not…till/until 七.冠词重难点:1.a和an区别2.the加序数词‘第几’a加序数词‘又,再’3.定冠词the用法:序数词,最高级,乐器,特指4.不用冠词情况:球类运动,一日三餐,年月季5.in hospital/ in the hospital, in front of/ in front of, at table/at the table, by sea/by the sea, go to school/ go to the school, next year/the next year, a(the) teacher and writer/a(the)teacher and a(the) writer 八.宾语从句:三要素:语序,时态,连接词.宾语从句的语序应为陈述句的语序

宾语从句的时态1.主现从任2.主过从相3.从客用现

定语从句: 1.结构

先行词+连接词+定语从句 2.关系代词:人用who,物用which, 状语从句:1.though, although2.if, unle3.till,until,when 初中英语非谓语动词总结

一.后面可跟动词的ing形式的情况 1.动词: finish doing sth.完成做某事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practice doing sth.练习做某事imagine doing,想象做某事avoid doing sth.避免做某事consider doing sth.考虑做某事suggest doing sth.建议做某事mind doing sth.介意做某事keep doing sth.持续做某事

2.固定短语:feel like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be busy doing sth.忙于做某事be worth doing 值得做某事spend time (in) doing sth.花费时间(金钱)做某事have difficult/trouble in doing sth做某事有困难have fun doing.做某事高兴what/how about doing…怎么样would you mind doing 3.介词后(on, in, of, about, at, with, without, for, from, up, by等):be good at doing sth.;thank you for doing sth.;give up doing sth.;stop sb.from doing sth.;do well in doing sth.;be afraid of doing sth.;be interested in doing sth.;be proud of;instead of;be fond of 4.to作介词的情况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期望做某事; prefer doing sth.to doing sth与…相比较更喜欢…; pay attention to doing注意做某事; 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make a contribution to为…做贡献 二.后面可跟动词的不定式形式的情况 1.动词:agree to do同意去做afford to do买得起decide to do决定去做某事hope to do希望去做wish to do希望去做fail to do做某事失败plan to do打算去做pretend to do假装去做refuse to do拒绝去做would like to do想要去做want to do想要去做某事learn to do 学做prefer to do sth.喜欢(爱)做某事sb.seem to do sth好像做某事want/would like to do sth.想做used to do sth.过去常做某事 2.句型.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去做某事asked sb.(not) to do sth.叫某人做事某事(叫某人不要去做某事)tell sb.(not) to do sth.叫某人去(不要)做某事follow sb.to do sth.跟随某人去做某事get sb.to do sth.让某人做某事warn sb.(not) to do sth. 警告某人做某事(或不要做某事)be amazed to do sth.对做某事感到惊讶be afraid to do sth.害怕做某事be excited to do sth.对做……感到兴奋 be frightened to do sth.害怕去做某事be glad/happy to do sth.高兴去做某事be/get ready to do sth.准备做某事be sorry to do sth.对做某事感到抱歉be surprised to do sth.对做某事感到惊奇can’t wait to do sth.迫不急待地去做某事get/have a chance to do sth.得到一个做某事的机会It’s + adj.+(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怎么样It’s +adj.+(of sb.) to do sth.It takes sb.some time/money to do sth.花费某人多长时间做某事(常考)It’s best for sb.to do sth.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最好的It’s time for sb.to do sth.是某人做某事的时候了too…(for sb.) to …太……以致不能… ==not… enough to do prefer to do sth.rather than do sth.宁愿……而不愿……(常考)something to eat/drink 一些吃/喝的东西(词不定式放在something等后修饰这些Sth.is hard/difficult/easy to do 做好某事很难/容易take turns to do sth.轮流做……There is no time (for sb.) to do sth.对(某人来说)没时间做某事了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对某人来说没必要做某事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尽力去做某事

三、后既能跟不定式也能跟动名词的情况:

1、有些动词接doing和to do意义相近像like(喜欢),love(喜欢),hate(憎恨),prefer(宁可),begin(开始),start(开始),continue(继续)如:like to do表示想要做某一具体的动作 like dong表示一般或抽象的多次动作 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区别很小。

2、后加不定式或动名词区别较大的动词:remember to do(记住去做) remember doing(记得做过)forget to do(忘记去做)forget doing(忘记做过)try to do(设法做)try doing(试着做) go on to do(接着做另一事) go on doing(继续做同一事) stop to do(停下来去做) stop doing(停止做) can’t help to do(不能帮助做) can’t help doing(情不自禁做)

四、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动词原形)的情况。

1.在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后feel, hear,listen to,watch,look at,see, notice ,make,let,have等后跟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应省去不定式符号to但将此句改为被动句时,省去的不定式符号to应加上在动词help后跟不定式作宾语或宾语补足语时,既可带to,也可不带to。

2.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后:do, did, does, will, shall, would, should, can, may, must等后面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 3.某些固定句型中1)Will(Would)you please(not)...?请(不要)做某事好吗?2)had better最好做某事3)Why not...?为何不做某事 4) would rather(not)...宁可(不);宁愿(不)此句型也可以扩展成:would rather...than...=would...rather than...5)在祈使语气(或口语)中。

五.既可跟动词原形又可跟动词ing形式的情况。see,watch,hear等动词,后面既可跟原形又可跟动名词形式,跟原形时表示做过或经常做,跟动名词时表示正在做。see/watch sb.do sth.看到某人做过(经常做)某事 see/watch sb.doing sth.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hear sb.do sth.听到某人做过(经常做)某事

hear sb.doing sth.听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中考常考同义词辨析

1.say, speak, talk, tell

2、spend, pay, cost, take 3.Wear, put on, dre, have on, bi in, be dreed in 4.begin, start 5.enjoy, like, love 6.arrive, get, reach 7.hope, wish, expect 8.have to, must 9.look (at), see, watch, read 10.through, acro, cro, croing

11.beautiful, pretty, handsome, lovely, good-looling, find 12.little, small, tiny 13.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 a bit 14.also, too, either, as well 15.in, after, behind 16.above, over, on 17.sometime, sometimes, some time, some times 18.sound, noise, voice 19.beside, besides, except, except for, but 20.in the way, on the way, in a way, by the way 21.“许多”的多种表达及用法区别(1) many = quite a few = a number of + 可数名词复数(2) much = quite a little = a great deal of + 不可数名词

(3) a lot of = lots of = plenty of + 可数名词复数或不可数名词

22.before long, long before23.learn, study 24.too much, much too 25.real, true 26.high, tall 27.fast, quick 28.each, every29.till, until 30.while, as, when 31.because, as, since, for 32.look for, find, find out, found 33.bring, take, carry, get 34.be made of / from / into / in / by 35.already, yet, still36.job, work 37.reply, answer 38.problem, question 39.centre, middle40.how often, how long, how soon 41.everyone与every one的用法区别42.none和no one的用法区别 43.anyone和any one的用法区别 44.it, one, another, the other, others , the others 45.each, both, all, either, neither的用法区别 中考之易混淆词汇辨析

1.a few , a little , few , little2.chick,chicken3.acro ,through 4.all、both 5.alone、lonely 6.Already、yet 7.Among、between 8.Amount、number 9..Any、some 10.Arrive at、arrive in 11.Because、as、for 12.Besides、except, But 13.Borrow、lend 14.bring、take, carry 15.Climate、weather 16.Clothes、cloth、clothing 17.Cook、cooker 18.Cost、take、spend、pay 19.Custom、Customs,habit 20.Destroy、hurt、wound、harm 21.Die、death、dead 22.Dre、wear、put on 23.During、while 24.Either、neither 25.Enjoy、like 26.Every、each 27.Family、house、home 28.Farther、further 29.Festival、holiday、vacation 30.Game、sport 31.gold、golden 32.hear、listen to 33.how many、how much 34.In front of、in the front of 35.in place of、in the place of 36.Interesting、interested 37.job、work 38.Join、join in、take part in 39.Journey、tour、trip、travel ,voyage 40.Learn、study 41.many、much 42.No、none 43.Noise、sound、voice44.Other、others、the others 45.Photo、picture、drawing 46.Policeman、police 47.Problem、question 48.Real、true 49.Road、path、street、way 50.Say、speak、talk、tell 51.Too much、much too 52.a number, the number of 53.next year, the next year 54.work, works 55.green, greens 56.wood, woods 57.manner, manners 58.arm, arms 59.hundred, hundreds of 60.before long, long efore61.leave, forget 62.hard, hardly 63.tall, high 64.good, well 65.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s;some time 66.living, alive, live, lively 67.look, see, watch, read 68.turn, get, grow 69.on the corner, in the corner, at the corner 70.such…that, so…that

第16篇:词类教案

词类教案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1、词的语法功能:指词的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以及词的某些形态标志。

表现: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方面

如:山、水、学生、走、看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的、了、吗、吧、虽然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我们把这两类词区分为实词、虚词。

2、语汇意义:指词类的共同的抽象意义。

实词:有实在意义,可以以语序为手段直接组合,可造句。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成分,不独立成句。

3、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4、实词和虚词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绝对化 当实词在句中意义比较虚时,不表示实在意义。 如:小王和小张打起来了 ..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表时间的:早晨冬天今年 表处所的:古荡靶场近郊 表方位的:里外

2、语法特征:

A、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例如:定量的五架飞机一位将军

B、不能受副词修饰

C、主要作主语中心语和宾语,也可以作定语。

(二)动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2、动词的类型: 表示使令的:让令

表示可能、意愿的:会应该 表现趋向的:去过来 表示判断的:是

3、动词的语法功能:

A、能用副词“不”或“没有”修饰,如“不研究问题” 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如:挑重担帮别人

C、多数不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特殊的如“很受伤”,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追求独特的效果。 D、主要作谓语

E、常常用加“了”、“着”、“过”、“起来”、“下去”或重叠的方式表示时态,如“说了”是完成态,“说着”是进行态,“说过”是经验态,“说起来”是开始态,“说下去”是继续态。

(三)形容词

1、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类型:表示性质的——优秀热等 表示状态的——长、整齐等

3、语法功能:

(1)一般能用副词“不”和“很”修饰, 如:雪白冰凉等;

(2)能受副词修饰,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主要作定语和谓语中心词。

(四)数词

1、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2、类型:

(1)数词和数词词组,如“一”“五”“一千五百六”; (2)前边加上助词“第”、“初”表示次序,如第一排; (3)后边加上助词“多”、“把”或加上方位词“以上”“以下”表示概数;

(4)如一百五十多块钱、百把个人、五十岁以下

3、语法功能:

(1)数词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 (2)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

(五)量词

1、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叫量词。

2、类型:物量词和动量词。

3、语法功能

(六)代词

1、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类型:

人称代词:我你他 疑问代词:谁多少 指示代词:这那

三、虚词

(一)副词

1、用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状等的词叫副词。

2、类型:

表示程度:很、尤其、极、更加 表示范围:都、统统、也、一共 表示时间:立刻、刚、就、便 表示频率:常常、一向、始终

表示肯定和否定:没有、未、别、必须

表示情态方式:悄悄、肆意、竭力、大力、亲自、互相、陆续 表示语气:究竟、莫非、岂、大概

3、语法功能

(1)不能修饰名词(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 (2)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如“越做越好”“又酸又苦” (4)都能作状语

(二)介词

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等意义的词。

2、类型:

(1)表示对象、范围的:对、对于、关于 (2)表示依据的:在、根据、凭、遵照

(3)表示目的、手段的、方式的:为了、按照、以、通过 (4)表示时间、处所的:自、从、往、朝、顺着、沿着 (5)表示比较的:比、跟 (6)表示排除的:除了

3、语法功能

(1)不能充当谓语,即使带上名词也不能充当谓语(与动词的区别)如:我从北京来。

(2)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主要是名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其用途是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如“为人民服务”中“为人民”是“服务”的修饰语,“通过锻炼有了进步”中的“通过锻炼”修饰“有了进步”。

(3)“在”“何”“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走向胜利献给人民来自五大洲

(三)连词

1、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2、类型:

(1)连接词或短语的——跟同及或者

(2)连接分句或句子——与其…不如或者…或者

3、语法功能

(1)只起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 (2)不能作句子或短语的成分

4、区别有关联作用的副词 他吃完饭就走了。副词

(四)助词

1、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语气、结构关系或负加意义的词。

2、类型: (1)结构助词

的: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 地: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壮语 得: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的”“地“得”在句中的一般位置 A、定语+的+名词(或动词、形容词的 名词化)或:定语+的+数量词或人称代词

例:

(1)他的同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2)该书内容的丰富反映出作者知识的渊博。 (3)桌上有两本书:厚的一本是《哲学》,薄的一本是《散文选》。

(4)富于感情的她终于忍耐不住了。

如果考虑到有些句子中修饰某一部分的定语及其所带结构助词的同时有多个情况,便可将上述格式化表述增补为:

定语+的(+定语+的……)+名词(或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化)

或:定语+的(+定语+的……)+数量词或人称代词 例:

(1)他是我校的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这已定选题的三篇诗评中的一篇,将请知识渊博的善写诗评的他来写。

二、状语地动词或形容词 或:助动词状语地动词或形容词 例: (1)我们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2)光线慢慢地暗下来了。

(3)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局面。 (4)他们的生活会慢慢地好起来。

如果考虑到有些句子中修饰述词的状语及其所带结构助词“地”同时有多个的情况,便可将上述格式化表述增补为:

B状语+地(+状语+地……)+动词或形容词 例:

(1)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地科学地分析实际问题。

(2)天气确确实实地慢慢地热起来了。

(3)有准备,就能恰当地、顺利地应付各种局面。 (4)他们的生活会确确实实地、慢慢地好起来。 C、动词或形容词+得+补语 例:

(1)他干得很出色。 (2)农民运动好得很。

(2)时态助词(课本上称为动态助词) 着——进行态

如:他大声地说着话 屋里点着灯。 了——表示完成态 如:他到了北京。 过——表示经验态 如:他到过北京。 (3)语气助词

如:吧、啦、呢等 (4)还有一些助词

如:

们——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后边,表示“群”的意义。 所——附着在动词前边,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所见”、“所闻”、“所提”的意见。

似的——附在词或词组后边,使这个词或词组具有描写的作用,如:“花园似的城市”。

2、语法功能

(1)绝大多数助词读轻声 (2)不能单独使用

(3)不作句子成分,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五)叹词

1、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如“唉”、“呀”、“哎哟”等

2、能独立成句或充当句子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词类)

(六)拟声词

1、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如“乒乓”、“哗啦”

2、能独立成句或充当句子成分。

第17篇:·词义、词类

·词义、词类

1、词义:

2、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看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功能)。

现代汉语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用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类词叫虚词。

根据词的不同语法特征,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A实词

一、名词:

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

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

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

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

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

2.语法功能:

A.一般名词能与数量短语组合,受数量短语修饰。

B.集体名词、抽象名词受不定量的数量短语修饰。例如:一片树林一些纸张

C.名词不受“不”、“很”修饰。少数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可以受“不”、“很”修饰。例如:不道德不礼貌很科学很民主

D.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E.名词一般不重叠,有些能重叠,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例如:人人年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对举的方位名词重叠后有“到处”的意思。例如:前前后后上上下下

F.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名词也可以做谓语。例如:今天星期日昨天晴天他独身他肺炎。(只有少数表示日期、节日、气象、疾病等的句子里,不用判断词“是”,名词直接做谓语。

G.名词或名词短语连属成句,在诗词曲里常见。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秋思》

H.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主语.定语。例如:他们下午开会前面、后面都种满了花西边的墙修好了

I.名词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可以做状语、补语等。

3.使用名词应注意的问题

要正确使用简称。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可以紧缩为“数理化”,而“人造革”决不能紧缩为“人革”。

使用名词要注意时代性。例如不要把“环卫工人”说成“清道夫”,把“司机”说成“开车的”。

掌握名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防止误用。

名词和名词组合,即使是并列组合,也受逻辑事理的制约,它反映客观事物在性质、状态、范围、程度、等方面的轻重、主次、强弱、大小的差别,这些情况反映到并列短语中,直接影响着他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语序。例如: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都写信向他祝贺。

相容概念不能并列。例如:菜市场上正供应黄瓜、西红柿和蔬菜。但要注意,“点面并列”和“突举性并列”是允许的。例如:

这是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积极培养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

E.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例如不要把“伤残人”、“残疾人”说成“残废人”。

二、动词

1、意义:

A.表示动作.行为。例如:走打说作保护分析赞成旅行

B.表示存现.变化。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发生灭亡增加缩小扩大发展下降

C.表示心理活动。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

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委托任命

E.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例如:能能够应该可以必须得(dei)要会愿意肯敢

F.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例如:来去回上下出进起上来下去回来出去进来起来开来

G.表示行动始终。例如:开始进行停止继续

H.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2、功能:

能与副词组合,一般能用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和“没”否定。

一般不受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爱很想念最讨厌极厌恶

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表示短暂、尝试的意思。例如:写写想想研究研究考虑考虑

动词后边可以带“着”“了”“过”等助词,或带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等表示动态的词。

动词一般能带宾语。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例如:出发旅行休息起程诞生颤抖

能用肯定否定相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名词不能)。

动词经常做谓语。也能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学习是必须花费一定气力的。他爱学习。游泳的人回来了。

我们赶走了贫困。解放军战士活捉了敌人。

判断词“是”做谓语,主要构成判断句,起联系判断强调的作用,表示肯定,肯定的意味有轻有重。例如:我是学生。牛是反刍动物。是我搞错了。他是来了。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这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趋向动词可以做谓语。例如:月亮出来了。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表示动态。例如:他打开收音机就唱起来。(表示动作已经开始,正在持续,但尚未完成)

他从花园里走出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态。能单独做谓语,能受副词不修饰。能用在动词前表示可能和愿望,组成能愿短语。例如:你敢吗?不敢。我们要有信心。他能跳芭蕾舞。

3.使用动词应注意的问题

A.动词与其他词组和时注意意义上要搭配得当。

B.要能准确的表熟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

三.形容词

1、意义:

A.表示形状。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

B.表示性质。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

C.表示状态。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急噪

2.功能

A.能受“很”“最”“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少数形容词本身已包含一定程度,不能受修饰。例如:不冰凉不雪白很绿油油

B.形容词不受副词“没有”的修饰,少数表示变化过程性质的形容词例外。例如:天气没有冷。食品没有坏。

C.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选择问。

D.形容词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加重程度的意思。例如:整整齐齐端端正正

E.性容词主要做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也可以做宾语、主语。例如: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他喜欢清净。

F.形容词后边也可以有宾语。例如:他红了脸。我们丰富了文化生活。

G.形容词后边加趋向动词表示形状的开始,正在持续下去,染,而并未完成.。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H.有些形容词后边可以加“着”“了”“过”表示性质状态的存在.持续.完成。例如:

灯还亮着呢。灯亮了好半天了。白天灯亮过。

但有些形容词不能带“着”“了”“过”。例如:男性大型初级共同主要精装全额

3.使用形容词应注意的问题

形容词与其他词组合时要注意词义搭配得当。要考虑对中心语加上形容或限制词语是否必要,如果必要,也须注意这些词语用得是否准确、恰当。例如:在街道两旁有高大的楼房,从楼房的窗户里闪出明朗的灯光。母亲为了我们将来的前途,自己省吃俭用地攒下几个钱,供我们上学。

四.数词

数词的分类:简单数词和复合数词,基数、序数、概数,分数和倍数

功能:

数词一般要同量词结合在一起来修饰名词、动词。只有在成语或沿用文言说法时,才可与名词组合。例如:千山鸟飞绝千言万语三心二意

数词一般不重叠。记数时,数词可做主语和宾语。数词也可做谓语。例如:我十九,他十一。

3.数字的表述方式(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归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A.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48302-125.0334.05%1/41:500

B.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0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二0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示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03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90年”或“九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7408-94的扩展格式:1994-10-01)

b.时、分、秒。示例:4时15时40分14时12分36秒

(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扩展格式:04:0015:4014:12:36)

B.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念和夏历月日。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示例:“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批示“一一·一0”案件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一八”惨案“九一三”事件

物理量物理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以使用中文符号。示例:736.80km600g400mm×200mm×300mm0.59A

非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21.35元45.6万元270美元290亿英镑48岁11个月4.6万册1480人600幅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示例: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

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多位数与小数

A.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示例:27484563.1415926

5B.非专业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示例:2,748,4563.14159265870

3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示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概数和约数

相临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示例: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约数时,为了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21/22次特快列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85号汽油总3147号

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刘少奇:>,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示例2: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3.数词使用

倍数和分数的用法

a表示数目减少,一般用分数。减少是往小里说,不能用倍数。如:降低了十分之六。

b表示数目的增加常用倍数,也用分数。如: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一倍。今天看节目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百分之一百。

c“增加了”不包括底数。由二上升到四是“增加了一倍”,也可以说“增加到两倍”。“增加到”包括底数在内。

B.而和两用法有所不同

a虚实只用“序数只用“二”不用“两”。如:第二老二二楼二班二月二嫂

b读数目字用“二”不用“两”

c多位数中的十位、百位数用“二”不用“两”。如:二十五二百五

d多位数、小数、分数用“二”不用“两”。如:三万二零点二二分之一无分之二

e部分词语用“二”不用“两”。如:二两二元论二次平方二人转二极管

在一些情况里,只用“两”不用“二”。

一般量词前如果是一位数,用“两”不用“二”。如:两首诗两支笔两行字两个班两条路两点钟

部分度量衡单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公里两吨两公斤

二和两通用。如:二尺半(两尺半)二米一(两米一)二亩地(两亩地)

C.数词的活用

a“一”表示“全、满、任

一、每一”:一心一意一身土一手墨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那就不会有进步。

b“三和九”表示“多、极多、少”等意思。如:三思而行三言两语九牛一毛三弯九转

c“十

二、二十

四、三十

六、七十二”表示“多”。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量词

意义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①物量词A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B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

C不定量词:点些D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

E借用量词:杯盘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

②动量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

B借用动作有关的名词、动词表示动量:切一刀叫一声射三箭工作一天劳动三小时

功能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当主语、定语。例如:一斤是十两一座钟

②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做主语、定语,表示“多”或“每一”的意思。

例如:条条根根件件个个条条大道同向共产主义句句是实话

③数词与物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可做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的意思。

例如:五个五个地拿一遍一遍地读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④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做补语。例如:跑三趟念两遍去三遭

⑤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数量。例如:父子两个代表团一行三十人四人帮一伙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分类A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B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C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功能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代词的活用

A人称代词有虚化作用,在句中有时不是实指,不是定指,而是不定指,不实指某一个人。例如:

①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这是出了什么事。②你说两句,我说两句,就热烈地讨论开了。

③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④认真学它两年,再回乡生产。

⑤他要再跟我提这件事,我就给它个不理。(“它”无代替作用,表示强调的语气、坚决的态度)

B疑问代词也有虚指作用,有时不是有疑而问,往往指不确定的人、事物、处所、性质、状态等,有关联作用。例如:谁也想象不到。有谁说了一句话。他什么也没买。他到哪儿,哪儿都欢迎。看看这儿,看看那儿。

他才这么长那么短地,把一切经过说了一遍。

运用代词应注意的问题

A使用代词时,指代的是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物要明确。例如:赵洁清和李廷均在路上相遇,他告诉他前天买了一本《源氏物语》,问他看不看。他高兴地说:“好极了。”

B使用人称代词复数时,男性用“他们”,女性用“她们”,有男有女时用“他们”。

C分清“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咱们”一定得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我们”一般不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

七.实词的兼类与活用

兼类一些词经常具备两类词或两类词以上的语法功能,称为兼类词。这类词的特点是声音相同,意义密切相关,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点。

活用有些词经常只属于一个词类,但有时临时用做另一类词,这种临时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的现象,称做“词类的活用”。

乙虚词

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

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介词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

表示时间、方向、处所: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乘、冲(chòng)

表示方式、方法、手段:按、按照、照、依、依照、本着、经、经过、据、根据、通过、以、将、把、被、凭、鉴于、

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表示对象、范围、关联: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表示比较:比、和、跟、与、同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开、除去

1介词的语法特点:

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介词必须同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出现在句子里。唯一的例外是“被”、“给”表示被动时,后面可能没有介词的宾语。

介词不能重叠,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有些并没有完全变为介词,成了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请比较:(①④是介词,②③是动词)

①于是我便坐了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②在外洞前边休息了一会,就往冰壶洞。③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④灾难不因为中国人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2介词的用法:

⑴必须保持介词短语的完整性。除了“被”、“给”有时可以不带介词宾语之外,其他介词都必须同名词等构成介词短语,才能用在句子里。下面是错误的用例:

这个狼孩是四年前布隆迪的一些村民发现的。发现时,他全身赤裸,身体大部分长着毛,四肢爬行、跳跃。(“四肢爬行”不合汉语语法,因为除表时间、地点的名词以外,具体名词一般是不做状语的,“四肢”前缺少介词“用”。)

②据对冬小麦主要产区六十个气象台站的统计资料,有四十一个台站出现了五十年代有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或次高气温记录。(“据”一直管到“统计资料”,“对”没着落,应删掉。如保留“对”,就应当改为“据对……六十个气象台站进行统计的资料”,让“对”同“……台站”组成介宾短语。)

③通过试验,证明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是否有疗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是否有疗效的人”作了“使”的宾语和“受到深刻的教育”的主语,“对”就没有对象了,如保留“对”,就应给它添上宾语,改为“这使那些对用草药防治血吸虫病这种办法持怀疑态度的人……”。)

⑵介词同宾语必须能互相配合,不能产生搭配不当的问题。

④事情发生后,党支部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⑤有的国家用雷达改为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射电。

⑶介词必须在上下文中起积极作用,如果起消极作用或可有可无,就应该删去。

他紧紧抓住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继续进行关于多级火箭的研究。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替换领域里的空白。

4、三个容易用错的介词:把被对在

(1)把“把”“将”的主要作用是把动作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头去,同“把”结合成介词短语,用来做状语。

①我把电话打通了。②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底。③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了一种思想。④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

这四句,大致能体现“把”的各种使用规则:

第一,由“把”字组成的介词短语,它所修饰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如果能将“把”的介词宾语移到动词后头去,动词一定能支配它。如①的“打通”能支配“电话”,②的“压”能支配“船身”。

第二,把字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动词不带宾语的,如①②④。另一种类型是动词后头有宾语的,如③的“变成”后头的宾语是“一种思想”。这种把字句的动词往往是“变为”“变成”“看成”“说成”等。

第三,动词后头应当有补充成分,或者有动态助词,或者动词本身就是动补式动词,或者是动词的重叠形式。第二种类型的把字句,动词后头有宾语,可以不用补充成分。

第四,在介词短语“把……”和动词之间尽量不插入其他成分,否定词“不”要放在“把”之前而不能放在“把……”之后,④就是如此。

下面是错误的用例:

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回声避免掉呢?

②中共通县县委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了节约开支的十条具体措施,决心把生产队一级的开支比例进一步下降,促进增产增收。(上两句不符合第一条规则)

③他发现宋江把九纹龙史进误入了东平府时,马上让顾大嫂进城与史进取得联系。

④要从水里捞出任何一件东西,不把手沾湿水,那有什么办法呢?(上两句不符合第二条规则)

⑤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很少,限于技术水平,很难把它们提取,只能作为氧化物分离出来。

⑥他在灯下把这个故事写,写了一遍又一遍。(上两句不符合第三条规则)

⑦如果把十进位制不转换成二进位制,人们就无法顺利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⑧我厂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将火渣利用水泡法制成水渣。(上两句不符合第四条规则)

(2)被

第一种用法:“被”后边可能没有介词宾语而只有动词,也可能有介词宾语。

时间不长,她又被抬回来。②千人万人能被歌声团结起来。

第二种用法:“被……”之后的动词,后边要有补充成分,而不能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③我正被这些鱼群吸引着,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④潮洲平原上的土地被整理得像棋格一样整齐。

第三种用法:宾语要么是主语的一部分,要么是主语受动作支配而产生的结果。

⑤李春生被绑着两手站在一旁。⑥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3)对“对”和“对于”大体上有两种用法,它们构成的介词短语,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二是表示同动作有关的事物。也就是说一种可能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一种不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如:

①他也不止一次和战士谈过话,但似乎都没有和这个青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解得这么真切。(受主要动词支配)

②我想起这些往事,心情激动,对未来充满了无比的信心。(不受主要动词支配)

下面的几种用法是错误的:

一种是用“对”引出主语,也就是在该做主语的词语前边用“对”。如:

对于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对于低能x射线,70年代以来以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这两句中的“对于”都应当删去,否则全句缺少主语)

X射线现在对我们并不陌生。

爬行类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十分熟悉。

(这两句中的“对”都框住了真正该做主语的词语,而动作的对象都被放到了主语的位置上。修改时可将真正该做主语的词语与动作的对象对调位置。

另一种毛病是“对”同其他介词相混淆,该用而没用,或不该用而用。如:

⑤连队及时就这次事故向干部战士进行教育。⑥电离圈主要是太阳辐射造成的,它对中波无线电波的传送很有关系。(“向”改为“对”,“对”改为“同”)

还有一种用法,虽不能说是错误,应尽量避免。如:

⑦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我国对某些农药已停止生产或使用。

⑧这两所学校对计算机的调试工作已能顺利进行。

(⑦说成“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我国已停止生产或使用某些农药。”⑧说成“这两所学校已能顺利进行计算机的调试工作。”都比较清楚简便,把“动词+宾语”的结构变成“介词短语+宾语”的结构一般没有什么必要。)

(4)在“在”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方位、范围、条件、状况等。“在”经常同方位名词配合组成“在……上”“在……下”“在……中”的短语。

A“在……上”表示方位时,要注意避免歧义,如“在飞机上写字”“他在水中做实验”等。

有时“名词+上”的含义会发生变化,如“组织上”、“领导上”实际的含义是“组织方面”、“领导方面”,于是“在……上”的用法也会跟着改变。这就容易引起混乱,以致使“在……上”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灵渠的开凿,在统一南岭和开发南岭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内卫星通讯网的建立,在四化建设上有重要的作用。

(“在”均应改为“对”,并删去“上”)

B“在……中”主要也是用来表示处所、方位。有些“在……中”也离开了原意,如“在谈话中”相当于“在谈话时”。这种用法最好限制一下,不要在“在……中”里天津“动词+宾语”的短语和复杂的动词短语。如:

③在筹备此次年会中,他们决心节约开支。

④胖嫂在来他们家谈心中,发现他心神不定。(“中”均改为“时”)

C“在……下”的用法更复杂,用得也最为混乱。

“在……情况(条件)下”中的情况条件等名词不能随便省去。

⑤在我军的被迫反击下,敌人仓皇逃走。

⑥在相同的视角下,卫星拍摄一张照片所覆盖的地面面积,是航空摄影的几千倍。

(⑤的“下”前应加上“的情况”,⑥应改做“在视角相同的情况(条件)”下。

“在……情况(条件)下”还有个用法,就是“情况”或“条件”的定语还常常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词或短语。下面的句子不合要求。

⑦气轮机在不同进气量的情况下,将有不同的内在特性曲线。

⑧在展销会的情况下,该厂产品也同样不受欢迎。

(⑦的“不同进气量”是名词短语,应改为主谓短语“进气量不同”。⑧的“展销会”可改为“举办展销会”或“展销”。)

“在……下”的“下”前,能填入的动词为数不多,如“领导、组织、帮助、教育、支持、指导、协助、带领、坚持、关注”等,而多数动词都不能放在“下”之前。

⑨在大家的阅读下,墙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改为“由于大家阅读,墙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用“在”,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错误,就是用“在”框住主语。⑩在这部优秀电影里,塑造了牛百岁这个优秀农村干部的形象。(删掉“在”、“里”)

连词

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与同或既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等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并且而且或者等。

连接句群、段落的有: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等。

连词是纯粹的虚词,只能在短语、句子、句群中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几个连词在其他场合是副词,是连词和副词的跨类词,如:就才又也还都在不却等。这几个副词只能用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位置比较固定。而这几个连词即可用在主语前边,也可用在主语后边,位置不象副词那么固定。

连词的用法

“和”的用法

“和”除了兼做介词以外,作连词时主要表示并列关系,如“钢笔和铅笔”。从逻辑的角度讲,“和”表示互不交叉的子项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交叉关系和包含关系。不过,这一条也不是绝对的,有一种突举并列,允许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如: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

②本市团员和青年为市民做了很多好事

③积极培养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

(①②中包含概念并列是一种“点面并列”,它门并列以后,既突出了必须强调的“点”,也顾及了应该顾及的“面”。这两句是在强调概念“中国人民”和“团员”。③中几个交叉概念并列起来,是因为要强调都需要“积极培养”这一共同特点。这就是根据需要而采取的“求同突举”并列。不过,上述用法如发现不妥时还是应尽量不采用。)

“和”、“跟”、“同”、“与”在短语和句子中的作用,同顿号相当,有时也和逗号相当。按照中国传统的办法,“和”放在两类并列词语之间;按照印欧语言的办法,“和”放在最后两项之间。根据不同需要,这两种用法均可用,如需分类用前者,无需分类用后者,但都不能两种办法都不用而随意安排“和”的位置。如:

程序控制、光电控制技术在电表、手表、电子仪器和印刷、电镀等行业逐步推广。

南京市已建成毛巾厂、织袜厂和被单厂、化纤厂、针织厂等。

(这两句的“和”既没有采取分类连接的办法,也没有采取连接最后两项的办法,不可取)

连接句子的连词的用法

A根据逻辑关系选择连词,防止强加。

③身体大小同食量是有关系的,大动物吃的量多,小动物也就吃得少,所以同所吃食物本身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当前仍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说小孩子眼斜点不要紧,长大后会好的,但是少数孩子长大后斜视会好转。

(③“所以”应改为“但是”,④“但是”前后不能构成转折关系,如果说成“长大后斜视会好转的孩子只是少数”才能构成转折关系)

B必要的连词不能欠缺

汉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另外有些句子,虽然用了关联词语,可是把关连词语省去了一部分。这两种办法有时是可以用的,有时却不能用。

⑤这次考察可以说是匆匆的一瞥,已看到这里的自然条件的优越以及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方面所展现的巨大潜力。(完全靠意义组合有时会使句子前后关系不明,这句话最好在“已看到”之前加上“但是”)

⑥《马关条约》不仅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陷得更深,眼看沙俄、德国、法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将以“最惠国”的名义争夺特权,扩张他们各自在华的势力。(有“不仅”却省去了“而且”,如果把“眼看”改成“而且”前后的关系就清楚了。另外此句还有其他毛病。)

有时省去一部分关联词语,还会造成歧义。

⑦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正好相同,月球总是有一面朝着地球,月背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前边有“由于”后边省去了“所以”或“因此”,加在第二句之前或第三句之前,因果关系不一样,意思也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后边的关联词语不该省去)

在多重复句当中,相邻的关联词语最好也不要省略。

⑧粉末高速钢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有优异的特性,所以已受到国家工业部门的重视。(“由于”之前省略了“但是”,给阅读造成了不便)

避免两组关联词语混用

⑨球员深深地理解这一点,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将“而是”改为“而且”)

⑩这种压力差很大的分界面,叫激波。当激波前后的压力差越大时,激波强度也愈大。(“越……越……”和“愈……愈……”是两组不同的关联词,应当只用一组)

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重叠,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单独成句,一般读轻声。

结构助词:的地得似的

“的”用在定语后边,“地”用在状语后边,“得”用在补语前边。除了表示数量的短语之外,一般短语做定语,后边都要用“的”。介词短语、表示数量的短语做状语,后边可以不用“地”;主谓短语做状语,后边一定要用“地”。彼此经常连在一起的词构成偏正短语,中间可以不用“的”,如“中国人民”;内部结合不紧密的偏正短语,中间往往要用“的”。如“蓝色的星球”。从修辞角度看,一句话里的“的”不应太多,如果太多了,可以少写“的”。如“蓝色的星球”本来是要用“的”的,但是“蓝色星球的研究工作”则省去了一个“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了”表示动作完成,“着”表示正在进行,“过”表示早已完成。某些能愿动词之后的一般动词,后头一般不用“了”。如“如果你愿意十分认真的演了这样的角色,那肯定会受到热烈欢迎”。(“了”应删去)

语气助词:呢吧啊吗嘛罢么了的哇啦哪呀哩

“啊“常常要同前边的词连读,如:走啊棗走哇来啊棗来呀看啊棗看哪。最好“啊”也写成“哇”、“呀”、“哪”。

叹词、拟声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

第18篇:诗(1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诗(100字)作文

一轮新月又出现在天空之上,

天色又渐渐暗淡下来,

不知别人在做什么,

只留下我的孤独与无助。

希望在未来,

有人能够解读我留下的愿望,

完成我的心愿。初二:树懒123 篇1:古诗作文

多年前,我和妈妈来到了周庄水乡,那里没有太多喧嚣的人群,那里没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那里也没有时尚都市的繁华,那里有的只是和谐、宁静和古朴,那里有的只是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那里有的只是那只有在水墨画中才能见到的情景。

漫步于周庄水乡,清如碧草的一湾浅水把房屋分隔在了古镇两岸。青翠欲滴垂柳静静的依在河道岸边,她就像像一个温婉美丽的少女,把自己的美投射在水面上,垂绦间的阵阵蝉鸣奏出了夏的韵律,书上不时有活泼的鸟儿飞来又飞走,给这宁静水乡增添了动感。看了此景 我觉得只有那句诗才能描绘这一景色:“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晨,天空才泛鱼肚白,那依水而建,水渍斑斑的房屋里就做出了不少老人,他们带着老花眼镜,拿着冒着热气搪瓷杯,在门口用柔美而又让人听不懂的方言唠着家常,有的妇女抱着一大捧衣服有说有笑地从小巷中走了出来,洗衣服时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他们不时哼哼消掉,让人觉得委婉动听。不禁让人有一种宁静的感觉,不进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闲适。

午间,走进一家茶楼,一股股清幽的茶香便会扑面而来,悠扬的昆曲便会在耳边荡漾。报刊亭边总会有三四位老人,手中拿着蒲扇和报纸。有的坐在木头小圆凳上下着象棋,有的带着老花眼镜看着报纸,一手的蒲扇漫不经心的扇着,有的带着小孩子在玩乐,耳边不时响起小孩子那甜美而又稚嫩的笑声。

黄昏,夕阳西落把天空染成了橘黄色,把余晖洒落在那青砖黛瓦上,坐上一直乌篷船,听着船娘那美妙的的歌声,看着阳光洒在水面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不禁 让我想起了那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也许水乡的美就是这些,也许水乡的美有很多,也许„„

篇2:活用诗句作文

扬起生命的风帆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题记

生命,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对生命的感叹,唤醒了无数人沉睡迷惘的双眼,使人们认识到生命并非活着就有命而要充实它,让它有意义,有价值,死而后已,让自已流芳千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生命的感叹,唤醒了高官厚爵们腐朽昏庸无能的内心。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是要为人民为他人做贡献的。要让自己为万人所爱戴,所景仰,就要向范仲淹那样关心黎民百姓,视民事为已事,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好。这唤醒了我们愚钝的心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龚自珍对生命的感叹,唤醒了无数高傲的人们的警惕,为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展示了表演的舞台,唤醒了无数人对生命的感悟。龚自珍的献身精神,我们应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唤醒心灵最深处那棵即将萎缩的小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对生命的感悟。唤醒了无数失败、遭受挫折的人们,使他们看到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在向他们招手,唤醒了他们那颗冰凉已久的心。愿长风巨浪带你去远航,愿风帆带你去翱翔。扬起生命的风帆,唤醒沉睡的心灵。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唤醒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唤醒你对大自然陶醉的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唤醒你对希望,对生活的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唤醒你对美好祝愿、憧憬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唤醒你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唤醒你的雄心壮志和对大好河山向往的心。

扬起生命的风帆吧!让自己充满自信上路,唤醒刚刚过去的昨天,唤醒即将来临的明天,他会帮你恪守金色的人生。

扬起生命的风帆,信心在握,唤醒?我陷入沉思?? ——《2005年潍坊市中考精品作文50例》 点评:小作者长人之处在于积累了大量的诗词警句,在应考作文限时范围内将日常储备信手拈来,不失为一种功力!每当引用一处诗词都以自己的感悟加以分析论述且句句不离“唤醒”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唤醒读者的心灵,篇末点题铿锵有力,给人以催人奋发的力量。本文得分48分。(满分50分)

大自然的启示

微风走过水面,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走出云彩,留下了丝丝温暖;时光走出森林,流下了圈圈年轮;我走出了校园,获得了点点启示。

如游鱼热爱碧水,如翔鸟热爱蓝天,如庄稼向往土地,我义无反顾的热爱上了大自然。春风轻轻的吹了起来,说来奇怪,如此滑嫩的小手般的清风,是怎样吹绿了庄稼,唤醒了大地?又是怎样修剪出燕尾般的柳叶和万木的丝绦?春天像一位健壮的青年,走在田野,让我们明白了“春种一粒粟”的农民是多么艰辛。微风拂起一层层麦浪,可每一棵庄稼都有坚强的臂膀和腰身,它们绝不向风倾倒,一颗紧挨着一颗,相互扶持。若不是它们的根深扎在土地里,它们的身体相互依靠,它们的茎坚韧顽强,它们的穗还会有迎风的傲骨?在春天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踏实,要努力,要团结。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夏天终于来了。我走出闷热烦躁的校园,来到清凉幽静的田野,去寻找夏的清凉。穿过如茵的田地,立刻被爽朗的叫声所吸引,是蝉!在这干燥闷热的夏季里,还有谁敢放声高歌,无畏这热浪滔滔的夏?也只有蝉有这本领,也只有蝉有这勇气。虽然它的生命旅程只有一个夏天,但是,它的勇气也足以擎天撼地,令人肃然起敬,难怪骆宾王在狱中仍将你赞美,留下了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的慨叹。潺潺的流水声打断了我的思索,清澈见底的河水和着蝉的叫声悄然前进。让我突然领悟:做人要勇敢,要坚强,要执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说的是秋的悲凉。的确,落叶飘零、衰草连天,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犹如落叶一般飘荡不定,悲者生悲,认为前途茫茫。然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境又是多么高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在天高云淡的秋空下我明白了:做人要冷静,要理智,要豁达。

和着雪花的飘落,我们迎来了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性坚强、纯洁的雪花纷纷飘落,是否也在教我们做人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只有雪花静静的飘落而没有世俗的喧嚣。在万里雪飘的皑皑冬季里我明白了:做人要淳朴,要谦虚,要稳重。

放眼四季:春以她的秀丽妩媚、盎然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秋以她的成熟辉煌、豪爽洒脱让人羡慕;冬以她的宁静纯洁、坚韧顽强令人深思?? 大自然给了我无尽的启示,我爱大自然。 三更有梦书当枕

处于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书是与谋生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考证、考级使得读书有了许多明显的功利目的。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读书带来的身心愉悦而读书,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物质社会,已不仅仅是件风雅的事,而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事。就算有时间,尽可找些更有意思的乐子,时髦又现代的休闲方式不胜枚举啊!恐怕只有那种“书痴”,才会捧着自己心爱的书籍,以悠然而快乐的阅读,掷掉大把宝贵的光阴。

我是爱读书的,但不敢以书痴自居,爱书入骨、爱书成痴,这是对读书人最高的赞誉,只有那些天生的读书种子、真正的爱书人才配得此殊荣。我只是很爱读书,尤其喜欢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我以为那样读书才能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陶渊明曾自谓“好读书不求

甚解”,是真正爱书人语,身入书山,浸润其中,好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古人还曾有“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因为酷爱“三更有梦书当枕”这句隽语,所以对这“三余”,我只喜欢那个“日之余”:夜读。

夜晚是适于读书的,不同的夜,适合读不同的书。

月白风清之夜,最宜读史。看窗外星河垂地,好风如水;如此良宵,怎忍虚度?且备好香茗,放松身心,与书相约,与历史相会。在时光的滚滚长河里漫溯,多少人世悲欢,齐来眼底;万千历史兴衰,都到心头:群雄蜂起的春秋战国,泱泱雍容的大唐盛世;乌衣巷口,淡淡夕阳曾照南渡衣冠;朱雀桥边,喑喑流水可洗明末遗恨???记得曾有先贤读史,每读至痛快酣畅处,拍案叫绝之余,一定要为之“浮一大白”。以史下酒,想必别有一番妙处。追忆前人高调,我辈以茶代酒,未免稍逊一筹,但掩卷沉思,也自回味无穷。读倦抛书,不觉已是月到中天,长夜将尽。三更有梦书当枕,明日的阳光是否也会有几许书香的余韵?

凄风苦雨之夜,宜读传奇。听窗外风凋碧树,雨声淅沥;前尘往事,何以遣之?且斜卧床头,暂抛惆怅,与书相约,与名士游侠相会。“明知不可而为之,侠之大者”,追慕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风标,在落木萧萧的呜咽里,体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壮苍凉: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慷慨赴难,不惜以热血和生命照亮眼前黑暗的天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永恒不灭的星辰!“虽千万人吾往矣!”追随名侠义士浪迹江湖的轻尘,在刀光剑影的辉映下,感受惩恶除奸、快意恩仇的痛快淋漓。其间岂无高山流水、生死以之的知己深情?更有刻骨铭心、盟订三生的相亲相爱。优秀的传奇其实和正史一样,记载着人世的兴衰变换,而更多了些荡气回肠的激情,雨夜读之,令人平添壮心。三更有梦书当枕,今夜,岂无“铁马冰河入梦来”?

蝉噪蛩鸣之夜,宜读诗词。闷热的夏夜,蝉噪高树;暑气未尽的秋夕,蛩鸣阶下。郁闷烦燥,何以驱之?不如淋浴更衣,焚香净手,与书相约,与骚人墨客相会。或与他们同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身处“眉眼盈盈”的江南,又何妨神游铁马秋风的塞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野冰川,正是另一番雄奇壮丽。或与他们同味世间的人情冷暖:休问他为何“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莫如“醉里挑灯看剑”,唱一曲“大江东去”,纾解胸中块垒。或听他们低诉悲欢离合的情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生际遇,雪泥鸿爪,唯有知交之情永驻,或可抵挡世事的无常;“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是陆游八十岁时的诗作,诗人老矣,然而爱情未老,用情若此,可谓极致了吧?诗言志,词言情,优美的诗词读来真的是“警句袭人,余香满口”,暑夜读之,如饮佳茗,如沐清风。三更有梦书当枕,今夜,应是“佳句盈怀梦亦香”?? 好书是好梦的支撑,以书为枕的梦境是美丽的;好书是人生的良伴,有书相伴的人生是充实的。三更有梦书当枕,今夜,就是今夜,让我们与书相约?? ——选自《2009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选自《南京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篇3:郑诗文作文 妈妈的目光

我的妈妈是一个工作狂,每天只知道上班,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但有一次,我英语没考好,还故意不给妈妈看。这时妈妈的目光是多么得焦急。

自从我小时候的一次生病好后,我就只知道吃菜,不吃饭。这时妈妈的目光是多么得担忧,仿佛在告诉我,吃饭不要偏食。联想起这一次英语考试成绩的糟糕,主要是学习上的偏科,平时不注重英语的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次英语考试我本想隐瞒,但在妈妈的追问下,我还是红着脸把考卷拿了出来。我抬头触及妈妈的目光,那一刹那,我感觉羞愧无比。父母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作儿女的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

妈妈的目光包含着妈妈对我不用心学习而感到焦虑,也包含着对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欣慰,更包含着为我下定决心而感到高兴。

长寿花

下午,我们到花卉市场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芬芳扑鼻的气味,我赶紧向长寿花跑去。长寿花已经开了不少,树叶个个都鼓鼓胀胀的,像一个大大的黄莲蓬。长寿花从这些叶子里钻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金黄色的小花蕊;还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鼓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多么香的长寿花,一朵有一朵的芬香。如果把眼前的长寿花看做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事可真厉害。

我觉得我仿佛是那一朵长寿花,穿着粉红的衣裳。在雨露里,一阵微风吹过,就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个,一盆的长寿花都在舞动。风停了,我停止了跳舞,静静地看这远方。蝴蝶飞来,给我跳着一只优美的舞蹈;青蛙来到我面前,给我唱着一只新编的曲调。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得我不是长寿花,我只是在看长寿花。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唐朝白居易诗人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道出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

曾几何时,江南的高楼大厦平地起,宽阔的马路充斥着往来的车辆,蓝天白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烟雾,树叶上也沾满了厚厚的尘埃,诗人笔下的江南去哪儿了?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我们不注重保护环境。

所以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幅画——让高高的烟囱戴上口罩,给汽车的排气管塞上塞子。爸爸看了,哈哈大笑,说:“你这个汽车怎么能开?”我说:“我画的是电动汽车。”我在宽阔的马路边画了条自行车通道,让许许多多的人都能骑自行车上班。我收笔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哦,对了,还有绿色的植物。我用笔在墙上和缝隙里点缀了绿色,还画上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我要让它们成为现实。我深吸了一口从画中飘出的清新空气。

神笔马良的故事讲得是古人借用神来之笔来描绘美好的愿望。而我们现在的人,要通过科学知识来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假如有一天诗人故地重游,他一定会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爱护小动物,保护生命(评刘桂娟微博)

今天,我在爷爷的手机上看到了一则微博新闻。讲的是著名京剧演员刘桂娟。

在微博上说:“这一‘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十二万银两。今天即使是四十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八十只翠鸟翅膀上的一根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手艺,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每次演出,后台总会有化妆师和同行爱好者专注地看着它,赞不绝口。”她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评论。我认为,翠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国家保护的鸟类。我们都喜欢那美丽的翠鸟,可“点翠”是对翠鸟的掠夺和残杀。你们想想,八十只翠鸟的生命就只是为了换取这一点点人民的喝彩,值得吗?你作为一名演员,职责就是把戏演好。为什么一定要用这华丽的东西来装扮?难道你没有这个翡翠头面就演不出精彩的京剧了吗?我们现在的科技多么发达,难道就这一点东西都制造不出吗?

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珍惜鸟类,让生命得以延续。

我最喜欢美术课

记得有一次,我去绣湖公园玩。看见一个比我大三四岁的女孩在画画,只见她左手执毛笔,右手拿盘子。我走近一看,发现她画得绣湖风景很逼真。我羡慕极了。

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位画师在画人物肖像。我在一旁发现他把人的五官和神情都真实地表现出来了。

我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喜欢美术课。现在我上小学了,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都有美术课,有专门的老师给我指导。而且我在家里也经常练习画画。我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现在已经会画动植物了。我把画好的作品给同学看,他们都说我画得不错。陈贝贝还拿了我的几张翠鸟画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反复复地练习,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不能为这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今后,我要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更上一层楼。

第19篇:诗词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由一首词导入(ppt出示)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师:这首词写的是谁? 生齐答:辛弃疾。

师:词中,辛弃疾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概括,今天我们就走近辛弃疾,走近辛词。

(板书:课题、作者)(“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技巧鉴赏诗歌,领略其豪放词特点。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气势稍微不足。有几个字词的读音大家必须注意——仲、榭、佛。句读:封//狼居胥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抒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

1 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语“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的真性情,他的悲伤除直抒胸臆外还表现在哪里?他又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请找一句自己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句子赏析诗歌。

提示: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感情(小组讨论)

大家再回头看一下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什么?题目是什么? 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一首词有了题目就有了明确的主旨,题目中哪个字能够明确主旨? 生:怀

Ppt出示: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2.师:请大家自由阅读,看看词中写了哪些古人古事。 生默读

生5: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师:谁还能补充? 生6:还有霍去病

师:这是个典故,但霍去病是这个典故的主角吗? 生6:配角

3.师:上片的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生讨论

生7:孙权的典故是要表达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7:孙权赤壁之战打了以少胜多的战役,气吞万里如虎。 师:还有其他的情感吗? 生没回答 师:老师觉得这里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态度,大家看是不是?孙权东吴势力那么弱都敢于斗争,南宋呢?一味苟合偷安,所以还应有批判南宋的情感。 师:大家再看看寄奴呢?这个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生没回答

师补充有关刘裕的生平常识:出身平民。

师:在这里,词人通过刘裕想到了自己,有仰慕,也有对朝廷的批判。 4.师:下面我们一起把上片齐读一下。 师生齐读 师范读 一生读

5.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下片。哪位同学分析一下作者写刘义隆是为了什么人呢? 生8:为了批判当权。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引导:注意课下注释 生8:元嘉草草。“草草”说明当权对北伐的不慎重。所以批判当权 6.师:写拓跋焘的那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 无人回答

师:大家看看,这里的“可堪回首”“神鸦社鼓”是怎么描写的? 生答: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2 师:“可堪回首”的意思就是“不堪回首”,就是“怎能忍受”。作者为什么说“怎能忍受一片安宁”?老百姓安宁不好吗?为何可以忍受?看不得别人好吗?敌占区的百姓安宁生活,隐蔽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9:人民麻木,诗人愤怒

师再强调:战争不仅摧毁了家园,更有人们的精神。想当初北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现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深沉忧虑。 7.师:作者写廉颇是为了什么? 生10:为了衬托自己

师:廉颇的遭遇还算好的,廉颇比他强。廉颇老了还有人去问一问能不能吃饭,作者老了都无人问津。 Ppt出示:

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总共生活了四十几年,在这四十几年里,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尽管他一再上书,要求北伐,但朝廷从未真正采纳过他的建议。

师:不要以为这里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这是一位老人字字泣血的呼喊。怎么读一读?

生11:让人流泪的感觉,“谁”应突出出来。 生11读

师评:还应突出“老、谁、饭否”,气息不要断。 生11再读 再找一生读

8.师:大家必须穿越一次,当辛弃疾66岁时,现在应该退休了,他在你眼里应该是什么样子? 生12站,无语

师:梁衡曾说辛弃疾心中常有“悲愤”之情。“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无人理解的悲愤,的确时时萦绕作者心头。 师要求生齐读 生齐读下片

9.师:下片还有一句没有分析。“43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3年如何来的? 生回答

师:设想一下,你们加上43年会怎样?会把一个少年变成老者,会把壮志消磨殆尽。但辛弃疾“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当时大部分人安于享乐,而被闲置的辛弃疾43年了,却将战火连年的场景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这处于什么原因? 生没回答 师:扬州路的烽火真的像火一样烧灼得他日日夜夜不得安宁,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若不是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又为何满眼泪水?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爱国,这是一颗炽热的心! 10.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体会一下。 师配乐范读

11.师:很多人都说朗诵的好需要技巧。掰开了,揉碎了,设身处地地走近作者,朗诵时就顾不得什么技巧了。现在,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辛弃疾,重新回到文本,自由朗诵一遍。

3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提升)

六、结语

辛弃疾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我喜欢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柔情,我喜欢他“醉里挑灯看剑”时的豪情,我更喜欢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情„„

1、我们今天读辛词,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热泪横流的身影。

(配乐 齐读)

2、在后人祭奠的文字中,有一位名师改写了一首小诗,献给英雄。齐读

在文字中安营扎寨 绝非你的自愿 而谛听风声

也不是你与生俱来的习惯 但那么多的长短句 充满雷霆之势金戈之声 让你成为

披挂金甲的词坛飞将 让你奏响生命的绝唱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附对联,求横批:

人道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4

第20篇:诗词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水龙吟你·登建康赏心亭》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由一首词导入(ppt出示)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师:这首词写的是谁? 生齐答:辛弃疾。

师:词中,辛弃疾对自己的人生做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概括,今天我们就走近辛弃疾,走近辛词。

(板书:课题、作者)(“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人“登临意”的真意,“英雄泪”的内涵;感受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技巧鉴赏诗歌,领略其豪放词特点。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无语凝噎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登建康赏心亭抒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语“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1 辛弃疾的真性情,他的悲伤除直抒胸臆外还表现在哪里?他又是如何传情达意的呢?请找一句自己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句子赏析诗歌。

提示: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感情(小组讨论)

(一)词人说“无人会登临意”,在流淌着他热泪的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他哪些真情? 预设: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寓情于景

首先,表明了当时是秋季,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长空、江水,天高水长,水天一色,浩荡江流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景象。辽远苍凉,气象阔大,突出浓浓的秋意。豪放词起笔雄健有力。

其次,一个千里,一个无际,辽远苍凉秋色无边,愁思不尽。“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一起,人们往往产生萧瑟凄凉之感;秋上心头,便凝结成了万般愁思。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移情及物

1、为何“江山如画”词人看来却是“献愁供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山影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壮美河山触发了英雄悲情。

2、移情及物,则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投射于客观景物之中,语多一层曲折,情多一份含蓄。

3、远山愁什么,恨什么?

山河破碎风飘絮。

志士效力无由。景色虽美,但北面沦陷的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痛苦悲愁„„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借景抒情

1、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夕阳快要西沉,残阳如血;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入耳畔,词人诉诸视觉、听觉,从色彩和声音写黄昏冷清寂寥之景。这“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景,让人倍觉流离孤单之苦,勾起游子乡思,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2、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游子”——自己。宋金以淮水为界。辛弃疾23岁率部下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只把辛弃疾看作“归正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并无归属感,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3、如果你是辛弃疾,面对此情此景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落日”——残照比喻时光流逝感和南宋国势衰颓、危机四伏、日薄西山。

2 “断鸿”——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苦无依的心情。

不仅是思乡之苦,更有国事衰微的沉重郁闷

4、“落日”“断鸿”是古典诗词常见意象,你还能不能想出相关诗句? 补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炼字 动作描写

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重要?看拍

2、为什么这两个字最能传达情感?

看——看了又看,翻来覆去地抚摸佩在腰间的宝剑、不断擦拭,“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摆设;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拍——很郁闷,很无奈,很悲愤、很压抑的情绪。“拍遍”咚咚咚的撞击声,恰似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满腔怨愤。这里把作者35岁正当华年,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愤懑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二)词人大量用典故,有人评价“有掉书袋之嫌”,你如何看待?

1、下阕一共用了多少典故?请分别概括。(表格)

典故 作者态度

张翰 —— 莼鲈之思 乐于归隐

休说,耻于归隐

许汜 —— 求田问舍 钻营私利 羞见,为国忘私

刘备 —— 雄才大略

才气,渴望建功

桓温 —— 木犹如此 时光流逝

可惜,时不我待

2、这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每句典故都有各不相同的意蕴,准确传达出作者思想情绪。用三个典故褒贬四位历史人物,表达辛弃疾耻于归隐,一心报国的壮志雄心;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忧惧的叹惜年华逝去、北伐无期,请缨无路的痛苦。

3、为什么词人不直接表达感情,而要用典故的形式呢?

言简意赅,充实内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具体形象,贴切自然。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提升)

探讨拓展 英雄泪

1、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为何流泪?

辛弃疾自嘲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永遇乐》)

3 “弃疾”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那就是“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为国弃疾祛病。

2、“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为那个时代的声音。提问: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一两句名言。 学生发言

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六、结语

1、我们今天读辛词,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热泪横流的身影。

(配乐 齐读)

2、在后人祭奠的文字中,有一位名师改写了一首小诗,献给英雄。齐读

在文字中安营扎寨 绝非你的自愿 而谛听风声

也不是你与生俱来的习惯 但那么多的长短句 充满雷霆之势金戈之声 让你成为

披挂金甲的词坛飞将 让你奏响生命的绝唱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附对联,求横批:

赏心亭上失意人 断鸿声里英雄泪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4

关于诗词类作文范文
《关于诗词类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