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词类活用教案[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1: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人皆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师不必贤于师(《师说》)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六国论》)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兰亭已矣(《兰亭集序》)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投影)

三、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外,一般句子成分组成是固定的,即: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而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当然,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经常用作谓语,但构成的句子是不一样的。

由名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判断句,又叫名词谓语句,简称名句,即:

名词+(者)+名词+(也)。(“主语+副词+名词+(也)”。)

由动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叙述句,又叫动词谓语句,简称动句,即:

(状语)+形容词+(补语)。

由形容词构成的谓语句叫描写句,又叫形容词谓语句,简称形容句。

(状语)+动词+(补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如果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是活用为名词;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如果动词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名词或形容词。

惧有伏焉 “伏”意为“伏兵”

吊有忧,贺有喜 “忧”“喜”意为“丧失”“喜事”

以上为动词、形容词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活用为名词。

2、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称述句谓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3、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宾语就活用为使动词: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勾践灭吴》)服,使……臣服。

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灭吴》)去,使……回去。

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4、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表方位的有:

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3、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4、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表示工具或依据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促织》)笼,用笼子。

⒊日将暮,取儿藁葬。(《促织》)藁,用稻草。

⒋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

表示比喻 :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⒊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表示对人的态度 :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四、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板书设计:

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

1、划分词类的目的

2、文言文词类的划分

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重难点解决过程

第二课时

一、示例解析

二、词类活用的条件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的,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数目项王”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看,使眼色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所罾,的“罾”是一种鱼网,本来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贵”“贱”„卑”“尊”本来都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贱”“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轻视的”。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水”本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欲”的修饰,活用作动词,是“逼迫”的意思。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刑”是名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作动词.“刑“是使用刑罚的意思。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舞雩”作宾语,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名词“涕”“西”都用“而”和别的词连结,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解惑

课堂练习题(针对性练习)

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2、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找出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形容词

3、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4、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法的名词

5、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6、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的动词

7、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

8、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找出句子中使动用形容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10、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补充: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找出使动用的数词

11、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12、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找出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

13、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14、臣闻王者父天母地。

15、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题目: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 课题类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准确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二、概念阐述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 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动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数词

(1)数词活用为动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 数词活用为名词

四、规律方法探究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 驻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3)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⑸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 ⑹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⑺ 吾师道也„„

(师:学习)(《师说》)

⑻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⑼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

⑽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⑾ 江水又东

(东:向东流)(《水经注》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

(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比较)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规律探究: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劝学》)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乘船)( 《黔之驴》 )

(6)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师说》)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

1、BE(A、隶:像对待奴隶一样,C、面:当面,D、星:像流星一样,BE、王:称王;

籍:登记,名作动)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二)动词的活用

例: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 出产的东西。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入的东西。)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既来之,则安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 „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 „安定)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 „朝)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作主语

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锐,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以小易大

小、大,作宾语

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

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小的方面

常在于险远。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危险的地方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比较)

古代汉语:形容词后带了宾语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爱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亲近;远,远离

上多足下,故赦足下。

多,赞赏,赞扬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二三其德。数词+宾语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规律: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2、动词的使动用法(2)

中军置酒饮宾客。

规律: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春风又绿江南岸。

规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4、名词的使动用法(1)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规律: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5、名词的使动用法 (2)

(1)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规律: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6、名词的使动用法(3)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规律: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六)意动用法

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1、形容词意动用法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规律: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规律: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七)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五、布置作业 拓展迁移 学法指导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初中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课教案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推荐]
《词类活用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