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21:03: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基因的突变和进化 论文

基因的突变和进化 论文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以上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摆列顺序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基因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为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DNA变化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产生的生命特征难以适应周围生存环境,导致死亡;(2)不改变生命或对生命特征有很小的影响,结果是产生了基因的多态性,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如ABO血型,HLA配型,疾病易感性,药物敏感性等;(3)产生的生命特征比原来优越,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实际上,多数的变化都会导致第1种情况,成为生物进化的成本;而第2种和第3种情况在“适者生存”这个生物筛选法则下,渐渐表现为进化。因此,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例子

一、“基因突变让人类会说话。

据《中国日报》报道, 20万年前发生在一个基因上的两次关键性变异可能与语言的产生有关。据《自然》杂志报道,这项研究是由德国莱比锡马普人类演化研究所的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的,它为说明该基因在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声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人脑能接受更复杂信息

这个名为FO XP2的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由于该基因的变异,使得人类能够区别于黑猩猩。FO XP2基因关键的片断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黑猩猩只有2个分子和人类不一样。正是这极其微小的差别,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因掌握着蛋白质形成的“密码”,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臵。FO XP2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人脑中控制脸部、喉咙运动的部分能够接受更为复杂的信息。虽然科学家迄今还不清楚FO XP2基因究竟在人体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这一点足以说明它和某些重要的功能有密切联系,譬如说,胎儿脑部的发育。

在英国,科学家观察了16个人的FO XP2基因情况。其中,有15人来自同一个大家庭,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能力缺陷。结果发现,这15人都遗传了有缺陷的FO XP2基因。这表明,一个正常的FO XP2基因对人们的口语能力至关重要。 基因变异发生在20万年前

《自然》的文章中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来证明FO XP2基因的变异发生在人类进化史的近期,并迅速蔓延开来。大约经过500到1000代人,或者说在1万到2万年间,变异的基因完全替代了人类体内原始的基因。

而德国科学家指出,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

基因的变异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它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复制机制出了问题而引起的。大多数的变异是有害无益的,但也有意外的情况。这种“偶尔的意外”因为它的先进性而得以在人类进化中迅速传播。FOXP2就是例证之一。

二、“性别的起源就是托了基因突变的福”

地球早期生命都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如细菌、蓝藻等,它们的繁殖只能靠自身的分裂,这时的生物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大约在18亿年前,正是由于基因突变,原核细胞开始进化出了比较复杂的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已经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结构和各种细胞器,使生物的雌雄分化成为可能。最迟在6亿多年前,性别分化就开始了,中国科学家在贵州中部发现的前寒武纪(即6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是全球已知的第一个具有有性生殖方式的生物化石。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在长达30多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上,性别起源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性别之所以在产生后随着生命的进化而不断发展,是因为它给生命世界带来了巨大利益。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参与,比无性繁殖复杂得多。有性繁殖的出现,通过产生不同基因的组合,使遗传变异量大大增加,举例来说,如果无性繁殖的原核细胞在遗传时有10个位点发生突变,那么它只能出现10加1共11种变异;而有性繁殖时,如果有10个位点出现突变,它就会有310种(59049种)变异的可能。如此大量的基因突变,使有性繁殖的生物后代获得“新型基因”的能力大大加强,其中有些“新型基因”可能会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给生物带来的第二个重大利益是使生殖与营养的分工化、生物结构的复杂化和生物个体由微观体积向宏观体积转变成为可能,生物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种器官也逐渐发达。生命自从有了性别之分,其遗传变异极大地增加,进化的步伐加快,生活变得更复杂、更丰富了。

三、基因突变让鲸鱼走向海洋

大约5000万年前,鲸类的祖先用四条腿从陆地走向海洋,为适应海洋生存环境,其后肢不断退化并几乎消失,而前肢却进化成鳍状肢。鲸类鳍状肢为何会出现?是不是基因变异的结果?

据生物学家研究,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器官都受一个名为Hox的基因家族控制。而动物的前肢发育特别受到Hoxd12和Hoxd13基因的控制。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动物前肢的畸形。王等研究人员通过对鲸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类群的Hoxd12和Hoxd13基因测序,发现了这两个基因在鲸类鳍状肢的起源与分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鲸和现存的河马、牛、猪等偶蹄目动物具有同一祖先,前肢都有4个独立的指头,但是由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鲸类祖先的前肢多长出了1个指头,并且指间长出了蹼。在其后鲸类的再次进化过程中,部分须鲸的前肢却又从5指进化成4指,恢复了进化前的指头数量。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两个Hox基因在鲸类的平均进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哺乳动物类群,并最终认定,Hox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时间与鲸类鳍状肢的宏观进化时代完全相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偶然形成的。

四、基因突变使蝙蝠会飞行。

科学家们介绍称,现代蝙蝠的祖先是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掌握飞行技能的,并且这一学习过程并不太长。《新科学》杂志解释说,由于这一基因变化发生的非常迅速,以至于在蝙蝠的各个进化阶段未能留下多少化石标本。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卡伦〃希尔斯表示,由于基因的变化,蝙蝠的祖先们长出了适用于长时间飞行的两翼。为了弄清楚为什么这种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会长出如此长的爪子,卡伦〃希尔斯还专门研究了它们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并将其与老鼠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 卡伦〃希尔斯发现,无论是啮齿类动物,还是蝙蝠,它们的前爪都由胚胎中的软骨细胞发育而来--这些细胞均在所谓的生长区中最终转变为骨细胞。但蝙蝠的生长区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受到了BMP2基因的影响(该基因中携带了大量有关骨骼生长的信息)。 希尔斯发现,BMP2基因在蝙蝠骨骼的发育过程中活动非常活跃,而在处于同一阶段的老鼠胚胎中,其功能却已完全弱化。接下来的试验也证实,BMP2基因确实在蝙蝠前爪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将这种基因加入到胚胎期老鼠的细胞中,那么它们同样也会发育出与蝙蝠一样的细长前爪。 希尔斯认为,由于BMP2基因的活性增强才导致了蝙蝠的突然出现。同时,可能也正是由于该基因的突然变化造成蝙蝠的进化过程非常短暂,以至于人们很难找到其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原始祖先的化石。

五、基因突变促蝙蝠回声定位能力进化与多样化。

为了寻找猎物及躲避障碍物,不同种类的蝙蝠都会发出高频尖叫声,无一例外,它们都携带有一种高度变异的FOXP2基因。这种基因在蝙蝠体内的遗传变化促进了其在功能上的进化。 对13只蝙蝠(它们分属6类蝙蝠)所携带的FOXP2基因进行了测序,同时在其他23种哺乳动物及2种鸟类和1种爬行动物体内寻找这种基因。结果发现,蝙蝠FOXP2基因序列所产生的突变是其他动物的2倍。某些蝙蝠具有与导致人类语言障碍的变异类似的遗传突变。这些发现表明,FOXP2基因在蝙蝠的回声定位能力进化与多样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六、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基因突变育种。

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基因突变育种,使得植物有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大量新性状,虽然其中大部分为有害性状,但是也存在有利的性状,人们通过筛选和培育,使得农作物的某些性状得以改良,比如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都是通过基因突变等途径实现的。这样使得农作物能够有新的发展和改变,朝着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进化。只有通过基因突变才能产生原来从未出现过的新性状,其中有有利的性状使得农作物能够得以改良发展进化。因此说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七、西红柿比其祖先大很多源于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个遗传突变,正是这种变异使得西红柿的体积比它的野生祖先膨胀了1000倍。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这一切是由一个较短的DNA序列造成的——该序列插入了一个能够控制西红柿中隔膜数量的基因。这种插入戏剧性地增加了隔膜的数量,加上之前鉴别出的一种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突变,最终使西红柿的体积变大。这两种变化是最近才发生的,并且由于人们喜欢又大又多汁的西红柿而保存了下来。

八、细菌、病毒等致病菌的基因突变

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有许多都向某方向发生了突变,这种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例如其中某个细菌发生了突变,使它产生在青霉素环境下存活的能力,但是他和其他细菌一起繁殖,直到人类使用青霉素来杀菌,使用后细菌几乎全死了,就剩下有利突变的细菌,他们开始在适宜的环境下疯狂繁殖,当人类在使用青霉素是就不管用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它们得以适应环境,从而进化。

基因突变虽然经常是使生物体产生有害的变化,然而,有益的基因突变却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如果基因复制一直非常完美、零缺点,那么地球上的生命老早就全部死光了,因为它们将无法适应地球在过去那些年代当中所发生的气候剧变和海陆变迁。正是由于轻微但持续存在的基因突变,才使得生物的后代得以在千奇百怪的紊乱环境里成功存活,得以进化,从而演变成今日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

推荐第2篇:不可复制的地域性基因

不可复制的地域性基因──碉楼文化的再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许多一线城市慢慢成为了各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实验场,其中不乏天马行空的构造、独具匠心的材料运用、别出心裁的空间组合,但建筑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本身,而是与其所处环境达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具备不可复制的地域性基因。因此,本文以碉楼这一从汉唐传承到中国近代的特殊文化载体来进行建筑地域性基因方面的剖析,探索地域性基因从外延到内涵的关系,研究地域性基因体系。 关键词:碉楼地域性基因文化建筑 Abstract:

碉楼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其雏形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出现,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其中,以藏区高碉和广东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因此,两者的地域性基因是比较明显及具备一定的差异性。

地域性基因的基石──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对建筑的影响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利用其合理的地理条件,会让建筑在整体态势上会得到更好的烘托。

1.位置。碉楼的兴建在地理位置的选择方面会比其他建筑类型较特别一点,除了考虑基本的水源、风向、向阳等因素外,还就军事需要方面,挑选比较有利的制高点,形成开阔的视野,便于在防御中处于优势。青藏地区山势险峻,碉楼大多数依山居险,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相反,开平的碉楼处于平原地区,一般其选址会选择在村落的后方,在风水格局方面会形成一种比较整体的态势。

2.气候。不同的地域在气候方面对选材方面是有很大的决定性因素的。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往往会遵循就地取材的合理性原则。青藏地区的气候是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青藏高原的黄土会相对很丰富,因此也往往成了很多建筑的首选材料,而其碉楼一般选材会粘性很强的胶泥土和石片,有利于其长期的稳固性;开平则处于广东沿海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利于很多木材的生长,因此,其碉楼的搭建是以主要以木结构搭建为主,土石夯建为辅,占地面积大,形成院落群房舍,布局有大小、高矮、前后、左右、宾主有得排列,体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以内向特征、宗法思考和礼教制度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地域性基因的关键──内涵文化

内涵文化对于建筑来说是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建筑只能算作是“巨大的立体构成”而已。

1.历史。青藏地区的碉楼从古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描述的形制和面貌与今天的碉楼基本吻合。在青藏地区,,历史上族内、族外部落之间械斗不断,加上与汉族的矛盾,产生了居住与防御一体的社会需要。所以,由汉代一直到清朝,当地建造碉楼的风气不断,寨寨有碉楼,甚至家家有碉楼。碉楼是藏族和羌族民居的标志性建筑。而开平地区的碉楼最早则始于16世纪早期的明朝嘉靖年间,起初的兴建目的则是防盗防匪,因而其与村落的整体格局相当协调,形成高低起伏,节奏缓急交错,有张有驰,而近代的开平碉楼历史往往印证着近代贩卖华工的血泪史:19世纪中期清政府的腐败,社会秩序混乱,美国、加拿大的淘金热和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平人大量流亡国外求生,这些劳动力的外流给开平地区修建碉楼提供了经费的资助,又因当时美国、加拿大实行了排华政策,把华侨、华工及其侨眷全部分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华工只好把赚下的血汗钱寄回开平老家,以备落叶归根,休养生息,给兴建土木造房子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就在这个时期又出现了归侨视为土匪掠劫的主要目标。为了阻止土匪的猖獗活动,村民集资建碉楼,华侨独资建碉楼。碉楼成为人们防御土匪侵扰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千座保护所”。通过不同的历史背景,往往会更容易更深刻去理解建筑和当地的文化关系,这些是我们无法从建筑的造型和材料方面去获取和感知的,也往往是这种历史,给予了建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更多涵义。

2.人文传统。中国人兴建土木一般会挑选一定的黄道吉日,并举办各种传统仪式,祈求兴建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是西方文明社会所难以理解的。不同地区的传统仪式还是有相当的差别的:青藏地区往往信奉“万物有灵”,在碉楼的兴建方面请端公占卜跳神,看在此处修碉是否合适,有无妨碍,何时动土,得到神灵的许可后方才开始修建。届时端公要唱经典“上坛经”中的正经《巴》,唱修房造屋以及房屋如何装饰,然后进行一番详细考察,认定能在此处修建,方才动工。而在碉楼修好后,端公要唱经典《上坛经·日不舍歌》,即开鼓开坛经,反映修房造屋及供神情况,一切安排好后,人就可以人住了。而广东开平地区往往宗族观念比较强,大兴土木需经宗亲族长同意并选定相关术士作祈福仪式,并挑选好相关的黄道吉日,与青藏地区的信仰有所不同的是,开平地区偏重的是自家祖先的神灵。

3.价值观。价值观往往决定了对建筑美学的表现,建筑结构的理解。青藏地区是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价值观,对美学的理解往往在建筑上体现出来,其碉楼整体下大上小,一气呵成,远远望去,宛如一根根顶天立地的擎天巨柱,尽显其雄健、刚毅之气,体现了中国人庄严、肃穆的气质。同时其金字塔式的造型和结构决定了它稳如泰山的坚固性,加上精湛的工艺,坚固耐腐的材料,因此有“百年碉不倒”之说。

而开平地区则相对有很大的区别性,这种区别性是和当地的侨乡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侨乡文化的影响下,其碉楼在美学表现上具有相对明显的中西方交融,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中西方的建筑审美观以对开平碉楼有正确的审美认知。中西方建筑审美观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各自的审美观念有其各自的取向。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体,中国古代建筑,不靠计称,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凭借观察、实践、经验,求建筑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和谐。西方建筑则是几何美、数学逻辑理念,对直线、圆、三角等型,是用“控制线”完成造型绘制,西方园林美化,仍以几何形图案为美。所以将树、花、草等剪成几何形,以超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为目的。

开平碉楼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要数是其上部造型。绝大多数开平碉楼一改中国碉楼传统的两面坡灰砖瓦顶的建筑式样,大胆采用西式的建筑元素: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罗马或伊斯兰的拱劵和穹窿、哥特式的尖拱、巴洛克风格的山花、洛可可特征的图案以及卷草、涡卷、缨络等西式装饰小品,大至楼体、柱、樑、岗塔等构件,小至外墙、天花、窗楣、门楣的细部饰件都洋溢着浓郁的外国建筑风格,使整座碉楼非常的西化、洋气。而进口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取代砖、石、三合土成为主要的建材,钢筋混凝土的樑板结构技术、拱劵结构技术和悬挑结构技术取代砖木结构、斗拱结构技术成为主流建设技术,这就为开平碉楼复杂多变的建筑造型提供了多元的物质技术保障。

透过碉楼建筑造型那浓郁的外国建筑风情,人们又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韵味,反映了当地民众在接受外国文化的过程中,挥之不去,深藏于心,牢牢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

地域性基因体系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明显感受到地域性基因在建筑中植入的深度与广度。对其各种要素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域性基因体系的构成。在整个体系中,地理条件作为基石,为建筑价值提供存在的物质性条件。地理条件与建筑的功能性作用相互依存,影响了建筑的选材与建造方法。因此,地理条件往往筑成了建筑的实在躯壳,而赋予其更多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就决定于其内涵文化。在内涵文化中,往往包括历史与人文两大块。历史代表着建筑的背景,甚至过去,往往很难从建筑的第一眼感知的。而人文则赋予了建筑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性、以及未来性。人是可塑性很强的事物,而由人建造的建筑则体现的更宽广,我们很难以逻辑的思维去考量人文与建筑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以那样的思维模式去评价,审核建筑的话,那只会陷入一种形式主义与固话模式,得不到建筑的更宽广的价值外延。 地域性基因体系是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往往我们很容易复制建筑的样式,但真正与环境相融合,因地制宜的建筑我们是很难把它复制的。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则是地域性基因很强的建筑,它对传统继承得很好,与此同时还赋予了博物馆更多的未来性,这些建筑思维是很值得想把中国当做建筑实验室的设计师去参考的。纵观地域性基因体系,我们往往会发现各种要素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对建筑的影响是深刻的,对建筑的未来是清晰的,对人类是恩赐的。

参考文献:

[1]朱丽娅.碉楼建筑研究,2009(01).[2]丁英峰.开平碉楼之思考,万方数据,2009(24).[3]杨永红.西藏和藏彝走廊地区的碉楼建筑[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4]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077.htm

推荐第3篇:突变观后感

人类进化史诗—《突变》观后感

哲学家康德说: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 可见,人类的进化一直都是带给我们无尽哲学的的两个领域。我观看了《突变》这部科学,哲学和人文气息都极其浓郁的影片。

一千万年前,在热带非洲,随着森林的消失,一些大型灵长类动物开始利用后脚站立起来,并用双足行走,和其他动物一样这些灵长类动物也要面临大草原上的种种危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他们的大脑容量开始增长,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使用工具,组成社会群体,在陆地和海洋上迁徙,他们征服世界,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我们可能是法国人,中国人、印度人或是非洲人,我们的皮肤可能是白色、黑色或黄色,但我们都是同一个物种的后代。

一千万年,这意味着人类可以繁衍五十万代,人类的祖先不屈不挠的将他们的意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这些技能一直传到现在,几天,我们称之为“科学”的某些人类的知识,能够让我们回顾祖先,通过大地上寻找祖先留下来的痕迹,我们得以了解人类的过去,于是,现在我们便可以讲述人类进化的伟大历史,我们所知道最迷人的故事就是人类的进化的历史。但是这个故事得从40亿年说起,要知道地球的年龄好不到50亿年,而宇宙的年龄也就150亿年,但是关于人类我们从1000万年说起。

在一千万年前,地球上活着某些类人猿,他们还不是人类,后来在非洲的某个角落出现了真正的人类,他们开始使用工具并逐渐占据了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突变》给我带来最大的感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在认知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会 经常遇到问题也就是哲学问题,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此时就显示出强有 力的作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正唯 物主义的学的指导下才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指导下,加上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世界才会被我们充分的认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辩证法是我 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 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方法。辨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 世界的中介, 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世界是客体, 人类是主体。 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长期与自然斗争的活动。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这些对自然的正确的意识并且掌握了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 站在前人的肩上,我们只有正确的运用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最终才能够认 识这个世界。 当我们辩证的去看待人类对地球地改造时, 会发现, 人类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 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 们, 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 否则, 文明的级别越高, 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 我们改造自然适应我们,自然却在不经意间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 们在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下研究着宇宙、世界与自然。 宇宙孕育了人类,人类进步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许这就是哲学!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创造出了人类,更创造出了智慧,这也许是生命 的和宇宙的美丽所在。宇宙的形成,这个问题迄今仍有多种认为,其中宇宙的大爆炸模型有许多的观测来支持,又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之处,世界的原本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而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早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然进行着,因为宇宙一旦停止向外运动,他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时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

以得到答案。宇宙的玩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锁组成,只不过是在原子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微小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未被认识的物质,没有不可认识的物质,故可以知道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这种种的一切促使了生命的产生。动物植的产生,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各种机能最复杂、最神奇

的生命也延续了伟大的世界。 ,人类延续了地球

宇宙已经把物质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宇宙的进程绝对不是无组织、无目的、无理性的 。在貌似无机与偶然的大自然事件之后,存在着一张神秘而不可见的网,这张网上有目有纲,这个无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网,也就是老子所预言的“天网”,就是“天道”,也就是庄子的“天籁”,就是黑格尔的“逻辑斯”、“绝对理性”,康德的“先验理性”。 显然这种以“信息”和“能”概念为基础的超物质和精神的第三类哲学本体范畴,实际上是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已经作了某种有意识的消解。这一观点可称为辩证唯理论。宇宙的本体存在是理性的存在,这种理性就体现在自然现象之后的秩序、法则、组织,这种理性不是被人的思维所主观决定的,相反,人类思维是以符号系统模拟和把握着宇宙中存在的本体逻辑组织。

由猿人进化变为智人是经过了多么复杂而有序的自然本质,现如今人类已经是进化得非常完美了,但是若干年后又是这怎样的呢?这里有对几千年后人类进化的猜测:

1>未来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著名的英国古生物学家狄克森认为,未来的人类将走上衰亡之路。因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自然死亡是一种正常的优胜劣汰,会除去人类基因库中各种致病的坏基因。但在今天,由于医学的发展,使有病的人都能得到治疗,都能生儿育女,这样,这些人就会把体内的致病基因遗传下去,结果,人类积累的坏基因数目一代比一代多,导致人人都带有大量致病基因,因而体质越来越差)

2>未来人变成大脑袋小身体的模样

“直线进化理论”,认为人类将越来越强大。他们认为,50万年以后,随着人类对脑力的依赖性大大超过体力,未来人的大脑体积将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的大脑体积,而肢体却渐渐退化萎缩,最后变成大脑袋`小身体的模样~)

3>未来人在身体结构比例上和今天的人差别不大(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人类的“稳定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与其他动物进化相似,人类的进化也不会沿着直线发展,因此不能以单纯的形体改变或大脑的变化来作为人类进化的标志。未来人身体结构比例上,和今天的人不会有多大差别,但未来人的聪明才智肯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看着现在的人们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使得多数人为止担忧,人类在某些意义上来说确实能“改变”社会,“改变”地球。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发现另一个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并不是地大物博,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人类的家园。

推荐第4篇:复制与传播

第十八课

复制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门神木版年画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对门神年画做出简单的描述和评价,并尝试运用其艺术特点设计和制作一对造型夸张、构图饱满的单色门神,培养学生观察、沟通、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交流,合作讨论,教师演示等方法,探究门神年画的艺术特点。教师需抓住门神年画的造型、构图和色彩特点进行引导学习,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锻炼观察能力,在艺术创作中锻炼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尝试用更丰富的形式去创新和表现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形成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使其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大胆设计出造型夸张,构图饱满的门神形象,并用版画的形式去表现。 【教学难点】

油印版画的制版与印版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春节是我国明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贴年画是其中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今天我们就走进民间美术的大门,来看看这些民间年画。

2,(课件播放年画作品)

师:民间年画的种类有很多,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师:这些古老的年画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调版印刷。(播放视频) 小结:古老的木板年画就是靠着调版印刷技术得以复制传播,流传至今的。

3,出示课题:复制与传播

二、探究新知

1,年画最初是由门神演变而来的,门神画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镇宅、辟邪)

2,门神这种年画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年画资料,课前已将发放到各小组长手中。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边板书)

生讨论,师巡视辅导。 展示讨论结果,完成表格。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杨柳青年画和杨家埠年画的不同特点。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应该做到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造型独特。(补充板书)

三、艺术实践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对门神的形象。 形式推荐:刮刮纸、线描、中国画等。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我的这幅画是用(

)形式来表现门神形象的,造型(

),运用了(

)颜色来表现,给人一种(

)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下也能继续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复制与传播 构图

饱满 色彩

艳丽 造型

独特

推荐第5篇:复制与粘贴教案

《复制与粘贴 》教案设计

上埠镇中心小学

彭亮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能让学生实践操作——复制与粘贴。 教学重点难点:

◇将“复制与粘贴”理解为“复制即粘贴”。 ◇只“复制”不“粘贴”。

◇只选择要复制的对象,不“复制”就“粘贴”。 ◇对于同一对象,“复制”一次,“粘贴”一次,不理解复制一次可以粘贴任意多次。 使用软件:记事本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一场比赛好吗,老师准备了一首古诗《春晓》(出示《春晓》),请一位课文读得好的同学来读,要求按照平时读古诗的语气来读,再请一位字写得又快又整洁的同学拿纸和笔抄写下来,看是读的快还是用笔抄的快呀?(读得快),老师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输入的比他读的还快。大家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操作一次)同学们想不想学呀?(想).

新授:

第一环节:

老师刚才用的这种方法就是:复制和粘贴(展示课件首页,展示“方法”)。方法的第一步就是:选定内容(板书)比如老师要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进行复制和粘贴。先把这句话选定。即把光标移到这句话的前面,食指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鼠标,一直到这句话的末尾,再放松左键,这样就选定了要复制的内容。紧接着第二步点击编辑菜单下的复制选项(板书—示范),编辑菜单在文件菜单的后面。第三步把光标移到空白处,点一下。即移到要粘贴的位置。第四步点击编辑菜单下的粘贴选项(板书—示范),点击粘贴之后,就复制粘贴出又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下,用这种方法是否能真的能使输的比说的还快呀?(想),好现在请齐声朗读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复制和粘贴的方法,预备—起。(教师指)。好,接下来,同学们按步骤进行实际操作一下。(打开记事本来,点几位同学试)

好,刚才同学们在记事本里练习了复制和粘贴操作,有成功的复制粘贴出这句话的同学。也有没复制粘贴出这句话的同学,能不能起来说出你的问题出在哪儿呀?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教师归纳:

1、:复制选项点不起——因为没有先选定内容。

2、都点起了的,却没有复制出另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因为没有把光标移到空白处。

3、粘贴选项点不起——因为选定内容后没点击复制选项。强调:所以复制粘贴的四步缺一不可。

第二环节: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一次可不可以粘贴两次、三次或更多次呀?(可以)由此,我们可知: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无数次。

同学们再想一想:可不可以一次对整首诗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呀?(可以),该怎样操作呢?知道的举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要一次把两句话,甚至更多的话进行复制和粘贴都可以,其方法与复制粘贴一句话是一样的,但要注意的是:要粘贴的新的内容必须重新进行选定和复制。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会了复制和粘贴,通过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你们对绕口令能不能输入的比说的还快呀?(能)那同学们,你们说复制和粘贴切的方法重不重要呀?重要,想不想把它记得更牢一些?(想)那教师教你们一则顺口溜,使你们更容易记住复制和粘贴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念, 手掌一拍拍,选定内容要先来。 手掌二拍拍,编辑点下复制来。 手掌三拍拍,光标移到空白来。 手掌四拍拍,编辑点下粘贴来。

希望同学们下去把它记牢

第四环节:扩展训练

复制与粘贴的另外二种方法,有时间就介绍。

1、鼠标右键操作。

2、快捷键操作。(CTRL+C复制

CTRL+V粘贴) 第五环节:练习输入《春晓》这首诗,然后进行复制和粘贴。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复制粘贴出的这句话最多。

推荐第6篇:复制与变换教案

复制与变换

教学目标:

1.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对“复制”、“粘贴”有感性的理解。 2.学会让选定区域旋转。3.能清除选定的区域。 重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难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作品范例,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书上范画,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花的形状都是一样的,鸟的形状也都是一样的。

二、感受交流,设计“种子”

师:如果让你去画这么多的花,你会怎么画呢?

生:先画一朵美丽的花,然后用复制和粘贴变成很多朵花。

师:好,那我们就先画一朵花(老师操作演示,老师边操作边讲解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的东西)

学生练习。任务一:先用画图软件打开“图1”,然后在里面设计一朵最美丽的花当“种子” 。

简单交流学生设计的“种子”。

三、讨论交流,百花盛开

1、师:我们已经画好了花的种子,接下来要怎样复制和粘贴出很多同样的花呢?

2、请会的学生操作演示。

3、老师讲解复制、粘贴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重点理解要先用“选定”工具选中“种子”。

步骤:选中

复制

粘贴

移动 注意:复制了一次之后可以无数次粘贴

4、学生进行练习。任务二:通过复制和粘贴变出5朵同样的花,并把它们移到合适的位置。

5、总结纠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四、旋转翻转

1、师:请同学们再观察范画,

2、学生互相讨论研究。

3、请学生操作演示,老师总结方法。选中

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翻转和旋转。

4、学生练习。

任务三:通过翻转和旋转让花儿变得千姿百态

五、完善并修改自己的画(清除画的不好的花)。

老师讲解Delete键的使用:先选中画不好的地方,然后按“Delete” 键,就可以清除选择的内容。

六、拓展练习。练习一 练习二

找一找画中复制的地方

七、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复制和粘贴

二、让选定区域翻转和旋转

三、清除选定的区域

推荐第7篇:生命与基因论文

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0902100634

姓名:张炳凤《生命与基因》课程论文

内容概要: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和它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字:基因、基因工程、克隆。 正文: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基因就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例如: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长期以来只能依靠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100Kg胰腺只能提取4-5g的胰岛素,其产量之低和价格之高可想而知。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产生100g胰岛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但解决了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药品产量问题,还使其价格降低了30%-50%!基因工程在农业也有很大的应用,在对农业害虫进行的长期防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危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防治农林害虫提供了一种有效、减污的新技术手段,微生物农药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微生物农药是指非化学合成、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如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等等。这一类微生物包括杀虫防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杀虫微生物是指其代谢产物或微生物本身对宿主昆虫有致死效

2 应或致病的微生物类群,通常也称为昆虫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的杀虫防病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科、假单胞菌科、肠杆菌科、链球菌科和杆状病毒科等类群。尽管不同杀虫微生物引起昆虫致病的症状不尽相同,但杀虫微生物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产生特异性的杀虫毒素来破坏害虫的代谢平衡,或者是通过营养体在虫体内的繁殖复制而引起昆虫死亡和发生流行病。

在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上有一个名词不得不提——克隆。1997年2月22日英国生物遗传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羊,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在理论上,利用同样方法,人可以复制“克隆人”,这意味着以往科幻小说中的独裁狂人克隆自己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多莉”的诞生在世界各国科学界、政界乃至宗教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引发了一场由克隆人所衍生的道德问题的讨论。各国政府有关人士、民间纷纷作出反应:克隆人类有悖于伦理道德,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立法禁止克隆人类。但是还是有少数科学家是支持克隆人研究的,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可嘉,但是违背伦理道德,所以他们要背负极大的舆论压力。他们的研究之所以得以继续进行,主要是有极少数人的资金支持。这些人中很多是自己不能生育而想克隆自己的,还有一些就是想克隆自己已逝去的亲人的,这些确实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

但是基因工程也有其负面的影响,生态伦理学对于植物基因研究工作的规范和合理约束,主要是出于生物多样性的考虑。近些年来,植物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进步推动了一系列农业革命,而尤以粮食革命为重。但是,这种以植物基因优化为基础的革命,却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比如,它使人们食用的粮食从5000多种锐减到150多种。与此类似的是,化肥对增产和缩短生长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表破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动物基因的研究与应用中。比如,试管牛和试管羊为人们控制生物性别提供了基础,这一技术使人类有可能实现对生物种群的控制。对某一种群来说,雄性数量不需要很多,但雌性数量却举足轻重,根据自然法则,雄雌出生概率大致相当,因此,如何在出生中尽量增大雌性数量和减少雄性数量就十分关键。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种群雄雌比例的失衡,从而造成自然生态失衡。当这种技术应用于人类时,问题更大。关于克隆技术的讨论表明,基因的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可能带来或引起的麻烦甚至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

推荐第8篇: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选择题1.(2012年沈阳联考)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连接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2.(2012年苏州质检)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3.(2012年惠安模拟)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氢键影响着它们的牢固性。现有四个DNA样品,请根据样品中碱基的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4.(2012年南昌一模)右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C.b

1、b2链中均有ATGC四种碱基,且b1中的A碱基量与b2中A碱基量相同 D.若以b2为DNA复制时的模板链,则新形成的子DNA链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5.(2012年济宁一模)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1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D.H5N1禽流感病毒在培养基上也可以完成该过程

6.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7.(2010年高考上海卷)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 A.G的含量为30%

B.U的含量为30% C.嘌呤含量为50% D.嘧啶含量为40% 8.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9.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必需的酶,右图中的曲线a表示脱氧核苷酸含量,曲线b表示DNA聚合酶的活性,由图可以推知(

) A.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B.间期细胞内发生转录 C.间期细胞内发生RNA复制 D.间期细胞内发生DNA复制

10.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2

11.(2012年南通一模)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下图表示的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地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数量有可能不同 C.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数量比A与T之间多

12.(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二、非选择题13.(2012年福州模拟)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1)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解旋过程需要细胞提供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酶外,丙DNA分子的合成还需要________酶。

(2)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复制完成后,乙、丙分开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 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14.DNA指纹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亲子鉴定、侦察罪犯等方面是最为可靠的鉴定技术。

请思考回答下列有关DNA指纹技术的问题:

(1)DNA亲子鉴定中,DNA探针必不可少,DNA探针实际是一种已知碱基顺序的DNA

3

片段。请问:DNA探针寻找基因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用DNA做亲子鉴定时,小孩的条码会一半与其生母相吻合,另一半与其生父相吻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两位男性的DNA,进行DNA指纹鉴定,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小孩的真正生物学父亲是_______。

(4)现在已知除了一卵双生双胞胎外,每个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就好像指纹一样,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用DNA做亲子鉴定,而不用RNA?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克隆出较多的DNA样品,若一个只含P的DNA分子用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后,含P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________。 15.将双链DNA在中性盐溶液中加热,两条DNA单链分开,叫做DNA变性。变性后的DNA如果慢慢冷却,又能恢复成为双链DNA,叫做退火。 32

32

31

(1)低温条件下DNA不会变性,说明DNA有______________特点,从结构上分析原因有:外侧____________,内侧碱基对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DNA变性时脱氧核苷酸分子间的共价键不受影响,而____________被打开。如果在细胞内,正常DNA复制过程中需要________作用。

(3)部分DNA完全解旋成单链所需的温度明显高于其他DNA,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量如图1中N元素标记的DNA在变性后的退火过程中会形成________种DNA,离心后如图2,则位于________链位置上。

(5)如果图1中α链中A和T的比例和为46%,则DNA分子中A和C的和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

推荐第9篇:“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刘永涛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一) 教材分析

“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2课,教材目的是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学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定、复制、粘贴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学习将复制、粘贴后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三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粘贴方式,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

(二) 教材处理

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蚂蚁搬运桃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对于第一部分学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我通过让学生为小蚂蚁找伙伴来完成。接下来通过“将桃子搬运到篮子中”来解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问题。最后,我通过“种植果树”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画图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只要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讨论解决或教师做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就能完成本课教学。

三、教法阐述与学法指导 (一) 教法阐述

基于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加工,对学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了解与分析,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第一部分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第二部分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二) 学法指导

1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方法,要教会学生“当老师不在时怎么学”。我们应该明白,课堂知识是有限的,自学的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为学生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来进行实践,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探索其细节与技巧的操作。 2.掌握背景透明与不透明这两种不同的粘贴方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画图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图形复制与粘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细节及技巧操作。 难点:图形的粘贴方式(透明背景与不透明背景)。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创设情境:“森林里住着一群蚂蚁,它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这天,一只小蚂蚁在桃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掉落在地上的熟透了的桃子,它开心的想着:如果把这只桃子搬回去,那晚上大家就可以一起吃了。于是它就想去搬这只桃子,可是无论它怎么用力,它这只小小的蚂蚁就是搬不动这只桃子。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蚂蚁把桃子搬回家呢?”

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说出:需要有很多蚂蚁一起来搬运。

师:教师打开画图,出示小蚂蚁图片,让学生观察如何让这幅图出现更多的小蚂蚁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助他? 生:上台操作边操作变讲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的操作步骤,看看是否正确。谁能告诉老师他的操作步骤?

2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生:。。。。。。 师:讲解操作过程:

1.用“选定”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 2.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命令。 3.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4.把粘贴好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学生练习:打开“小蚂蚁找伙伴”,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帮助小蚂蚁多叫一些伙伴过来。

边操作边动脑:你有什么快捷的方法能快速的帮蚂蚁找到小伙伴?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交流如何能快速的复制多个图形,从而得出快捷的复制方法:一次选中多个蚂蚁一起复制。

【设计意图】本课从一个动画故事进行导入,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任务“图形的复制和粘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教学能在生动、有趣中进行。

(二) 任务驱动,主动探索

继续故事情境:蚂蚁们吃了桃子后觉得桃子非常的香甜可口,于是它们拿来了大筐想要搬运更多的桃子回去,可是现在只有1只桃子,怎么能变出更多的桃子并帮助小蚂蚁把桃子整齐的放到筐里吗?

师:老师也想帮助小蚂蚁一下,现在老师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变出更多的桃子放到筐里去。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操作,学生发现问题。

3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师:在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定图形时将背景颜色一起选择了进去,因此筐里的桃子就被遮住了,我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小组间讨论一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如何将背景设为透明”。 老师讲解。

教师小结:当我们选择了选定工具后,工具箱下方就出现了一个辅助选择框,我们选择“透明”选项,然后再进行复制操作时,复制的图形的背景就变成透明的。

学生练习:比比谁搬运桃子的速度最快(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的讨论,还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操作的。)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快速复制的小技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解决教学难点背景的透明与不透明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尝试、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养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和协作学习的精神,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应用新知,自主创作

师:小蚂蚁们吃完桃子后决定多种些桃树,这样第二年它们就能吃到更多的桃子了。于是它们在空地上种了很多的桃树,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脑子里出现桃林的场景了吗? 师:那如何排列桃树,才能让画面显得错落有致,更加完美呢?(桃树大小、高矮不一,摆放有层次。) 创作要求:可以将右边素材区里的果树复制到左边的画板中,还可以在下面的创作区中先进行图形的创作,然后再移动到画板中。

4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2课《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会了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发现小蚂蚁非常的勤劳聪明,他们为了明年能吃到更多的桃子,做好了准备,我希望同学们学习蚂蚁的这种精神,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复制、粘贴及其它操作技能,结合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推荐第10篇:《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复制与粘贴》

教学目标:

1、能用“选定”工具配合“应用透明背景”来移动图形。

2、学生尝试且多数学生并在教师提示完成“复制与粘贴”的操作。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技巧来完成 “绿化小天使”和“快乐舞蹈家”等活动。

4、通过对比操作, 能说出“复制”与“剪切”操作的不同。 教学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与“粘贴”命令来复制图形 教学难点:复制对象的选定与目标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版块一:目标1 “移动”操作

师:看,这是什么呀?(蛋糕)今天是我们的小熊维尼(课件出示)过生日呢。他请了很多好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师:小熊根据好朋友的喜爱,做了他们最爱的食物来招待他们。 学生说一下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师:可是小熊实在太忙了,你能帮帮小熊吗?

师出示任务一:“做个小小服务员”

要求:将食物按小动物们的喜好分配到各自的盘子里。

一学生讲解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强调在移动过程中要使用“应用透明背景”。

学生完成食物的分配 版块二:目标2

“复制、粘贴”操作

师:有一只叫咪咪的小猫也受邀参加了宴会,可是,他迟到了,这时食物已经分配完了,这可急坏了小熊,你能帮小熊想个办法吗?

学生初步尝试操作。

师出示“复制”“粘贴”操作步骤:(1)选定“小鱼”

(2)单击“编辑” 菜单中“复制”命令。

(3)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

(4)应用透明背景

(5)移动“小鱼” 学生再次尝试操作。 师讲解并演示。

学生完成“小鱼”的复制。 版块三:目标3

1、做个绿化小天使

师:宴会在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小熊建议,去公园玩玩,于是小动物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师:在去公园的路上,小动物们发现周围只有这一棵大树,整个马路显得孤零零的,他们想利用这棵大树来植树造林,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师出示任务二:“做个绿化小天使”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将马路两旁种满树木。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学会了复制与粘贴命令后,老师还要教给同学们一个小技巧:单击一次复制后,所复制的内容可以进行连续多次的粘贴操作,而且复制好的内容还能进行再复制,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2、做个快乐舞蹈家

师:来到公园后,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蝴蝶和蜜蜂在快乐的跳着舞。

师出示任务三:“做个快乐舞蹈家” 要求:让蜜蜂和蝴蝶按着途中的队形舞蹈。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版块四:目标4 师:复制下面有个剪切命令,如果把复制改成剪切命令,再进行粘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练习“剪切”操作命令。

一学生演示,并区别“复制”与“剪切”的不同

师:复制命令,原来的图像保留,剪切命令,原来的图像不保留。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复制与粘贴,学会了这一操作,它可以使我们在电脑画图时更方便、更快捷。

拓展练习: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为小动物们创设一个理想的家园。

板书

复制与粘贴

1、移动

(1)选定

(2)应用透明背景

(3)拖动

2、、复制与粘贴

(1)选定

(2)“编辑”——“复制”

(3)“编辑”——“粘贴”

(4)应用透明背景

(5)拖动

3、“剪切”与“复制”

剪切:原来的图像不保留

复制:原来的图像保留

第11篇:《复制与粘贴》教学设计

一、认识“选定”“任意形状裁剪”工具,学会移动图形。

实践园

1、画图程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时也是我们的好帮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利用画图来做做游戏。

2、师演示七巧板拼图。

3、交流:刚才老师运用什么工具?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

3、你们想动手试试么?生动手拼图。

二、认识“复制”“粘贴”命令。

草地增添蝴蝶

1、看来,画图程序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还真不少,对了,就应该在这样,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2、冬天快要到了,同学们一定会怀念万紫千红的春天。瞧!(出示范图。)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扑鼻的香味真是让人陶醉啊!咦?怎么只有一个蝴蝶?快,把其余的小伙伴都请来呀!

3、师演示“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4、你的花园里还是冷冷清清的呢!赶快动手吧!生实践“复制”“粘贴”命令。

5、作品展示。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选定”“任意形状的裁减”“复制”“粘贴”等画图技巧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老师要再请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动手又动脑。

三、巩固练习

蜜蜂跳舞、五环图

1.生自由选择练习,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示。

3.总结: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你有收获么?下次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12篇:DNA结构与复制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通过上面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

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2)通过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空间认识,鼓励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教师再得出结论:双链等长,所含物质组成相同;在数目上,A=T,C=G;嘌呤数=嘧啶数;(A+G)/(T+C)=1;A+T不等于C+G。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以两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以3个氢键相连。

(3)学生积极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11页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DNA的这种复制方式即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对DNA分子结构特点,DNA复制过程及复制特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

4、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复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纲式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 DNA分子的结构

(1)分析核苷酸的结构,理解核苷酸、核酸的种类

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有两种(RNA中的是核糖、DNA中的是脱氧核糖),碱基共5种(RNA有A、U、G、C四种,DNA有A、T、G、C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各4种共有8种;

(2)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表格归纳法)

(二)DNA分子的复制(表格归纳法)

5.布置作业:

例、如果将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用 标记,然后将大肠杆菌移入培养基上连续培养。从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连续培养三代,此时,含标记的DNA分子约占大肠杆菌DNA分子总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解析】

解题时,可用下图表示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从图解可知,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是以亲代的DNA分子中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中,含标记的为 (即 );第三代应为 (即 )。 【答案】

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25%;因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严格遵循“重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不搞题海战术,精心设计习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主要设计了两种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把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的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提高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的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这样做既照顾了整体,又兼顾了部分优秀群体学生,很好地巩固了课上所复习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的选用

1、教学中要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教学模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理想。

2、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研究性学习。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13篇:《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

《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

《复制与粘贴》主要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定、复制的技巧,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

本课是以“小熊过生日”为情境展开的,首先,以小熊过生日请客,请学生做一回“小小服务员”,为小动物朋友分配食物,来学习用“选定”工具来移动图形的操作,对于“选定”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说是很熟悉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将食物分配到小动物桌前,可是,最后结果却分两种,有的学生成功将食物分配到小动物桌前的盘子里,而有的学生则发现,食物移动到桌子上以后,盘子不见了,这时,我让学生回忆“移动”操作的步骤:(1)选定对象(2)应用透明背景(3)拖动,学生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忘记了第二步操作,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应用透明背景”这个操作的印象,后面的操作,凡是“应用透明背景”的操作几乎没有出过错。接着,以“小猫的迟到”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食物分配完了,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都能想到用“复制”这个命令,这时,我在乘机介绍“复制”与“粘贴”这两个命令,并给出了“复制”与“粘贴”操作的具体步骤:(1)选定对象(2)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3)选择“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4)“应用透明背景”(5)拖动;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步骤尝试操作,接着,请会的学生进行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后面的两个环节:“做个绿化小天使”、“做个快乐舞蹈家”其实是对“复制”与“粘贴”命令的巩固,在这两个环节中,不少学生出现了相同的错误:在粘贴的时候,小部分学生粘贴出来的不是本环节复制的对象,这个,我出示错误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找原因,结果,很多学生都能指出这是因为“复制”“粘贴”中的第(1)(2)两个步骤没有进行操作而导致的结果,从而加深了对“复制”与“粘贴”操作的印象。

当然在本课中我还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以每组最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来检查本组学生的完成情况,碰到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小组长会给予相应的帮助,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使操作困难的学生有了共同提高的机会。

但是,本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前面四个环节完成后,最后的一个环节比较“剪切”与“复制”的不同,时间相对紧凑了一点,如果前面再去掉一个环节,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14篇:教学设计 复制与粘贴

课题:复制与粘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复制、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操作,掌握使用“选定”工具、移动图形和复制图形的 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图形的移动、复制和粘贴 教学难点:设置“应用透明背景” 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树下的白兔”

谈话:认识吗?谁来告诉我。

二、新授

1、学习选定与复制图形

⑴课件出示要求:想办法让这棵枯树复活。 指明学生读要求,后由学生讲述要求 ⑵教师切换到画图程序

①谈话:在画图中怎样把树叶拖到中间来呢?

②讲解演示(或者学生说、教师做):选定与移动 ③讲解

⑶教师演示 ⑷学生操作 ⑸交流评价

⑹教师小结:“选定”含义(用选定工具将图形框起来),选定时采用“透明背景”;

移动图形(要移动图形,必须先选定)

2、学习复制、粘贴图形

⑴讲述:画图里还有更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有信心学会吗? ⑵课件出示“让你学一手” ①读出要求

②质疑:我想把大树都粘满叶子,左边只有一个,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只能画出一个,剩下的是不是要一个个画呢?

⑶讲解演示(或学生讲、教师做)

演示时强调用透明方式,后学生复述方法,教师再次演示时强调不选定不能复制

⑷学生操作 ⑸交流评价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由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后笔记:

第15篇:企业文化基因与企业健康

乐、创造幸福。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景的,因此,企业也是生命,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愿景的。当我们把企业视作生命体时,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就不够了,一个企业要想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想有较长的寿命,它必须注重精神文化财富的积累,这种财富的积累,如果滞后于物质财富积累的话,这个企业肯定出毛病,肯定会走下坡路。两种财富的创造与积累相互适应、相互推动,企业的生命力才更旺盛。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体的基因

正像其它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基因。而基因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效率,决定着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成功的企业尽管它有不同的经验,但在文化基因上一定能找到共同点,反之,失败的企业基因虽各有不同,但把千千万万个企业案例放在一起研究的话,也能找到基因缺陷的规律。比如美国LAND公司曾经做一个调查:世界上每倒闭1000家企业,可能有800家企业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而在这800家企业中又有650家是多元化所致,这说明经营理念出了问题,实际上这就是规律性。阿里·德赫斯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长寿公司》,说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到50年,而40%的新公司寿命只有10年。他对日本和欧洲的大小企业作过研究,平均寿命只有12.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经济实力确实是非常强的,但是不是长寿企业?不一定。因为l0年前的500强,到今天已经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呢?它只是大,但不一定是长寿的,它的基因不一定是非常好的。比如美国连续出现的大公司舞弊事件,证明其基因是有问题的。美国《金融》杂志和英国国际商标组织每年分别评选出的世界50个驰名商标,往往比较稳定,为什么?因为这些驰名商标有很多好的共同的基因,非常重视文化的积累,因此,它们的无形资产价值一般超过有形资产价值。同仁堂有330多年的历史,全聚德有140多年的历史,这些成功企业的背后是有优秀基因的。

《长寿公司》这本书总结出成功企业的四条原则:第一是对环境非常敏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适应市场,适应外界的需求;第二是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认同感,即文化上的同一性;第三是公司的宽容性很强;第四是财政比较保守,有审慎的财政政策,敢冒风险,但比较谨慎。这可能就是长寿公司的一部分共同基因。

三、企业文化基因决定企业健康状态

企业如人。人没有健康,什么事也做不了,更谈不上事业发展;企业没有健康,生存都有问题,怎么会形成竞争力,进而成长壮大呢。

企业健康同人的健康一样,也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肌体健康,第二层面是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企业的肌体健康主要是指企业要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如一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人力资源、丰富的客户资源、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等。企业的肌体处于健康状态,或者说没有大的毛病,才能使企业在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生存,这是一个根基。但是,企业不能只为肌体健康而活着,它有更高的追求,要生活得更精彩;事实上,在充满竞争、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肌体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健康也是难保的。因此,就要研究企业的心理健康问题,企业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复杂。比如说,心理健康的企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清晰的目标,要有自己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的思考,要有亲和环境、亲和社会、亲和顾客的处世态度,要有与合作者、竞争者和谐相处的心态,要有事业上的开拓创新精神,还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勇于推进事业发展的精神等等。企业心理健康实际上就是文化良好,企业心理健康的状态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基因的优劣。有优秀文化基因的企业,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环境变化,才能防微杜渐,预防危机,才能生活多彩、生命恒久。确保企业健康,肌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但在肌体健康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健康,即文化基因优秀对企业的成长更具决定意义。

我们讲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毫无疑问,只有肌体健康的企业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有关键技术,有科学管理,只是具备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件,能否形成,还要看企业的文化是否优秀,即心理是否健康,没有优秀的文化或健康的心理,关键技术和科学管理只能创造暂时的竞争力,而不能形成较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第二次创业问题也涉及到企业心理素质提升和文化基因再造问题。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开始创业时,凭着一股激情、一股勇气、一股干劲,穷则思变,大胆创新,家族成员协力合作,打出一片天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现在开始第二次创业,很多民营企业却跨不过一道坎,这道坎不是资本问题、技术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文化问题。李蔚、尧军文写了一篇题为《方正五道坎》的文章,分析曾经与联想并驾齐驱的方正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停滞不前,远远被联想抛在后面的原因,说明方正没有成功跨越五道坎,即技术坎、营销坎、管理坎、战略坎和文化坎。这五道坎中,关键的一道坎是文化坎,不少企业在过这道坎时摔下马来。有些民营企业小富即安,缺乏做大事业的动力;有些民营企业受家族、泛家族文化的制约,不能大胆使用“外人”,不能推广科学管理。这也是不少民营企业做不大的根本原因。有些民营企业,像三一重工、德力西、联想、万向、正泰、宁波方太厨具等之所以做得好、做得大,关键是这些企业正在探索或已成功地跨越了这道坎。讨论诚信问题也是如此。诚信,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心理品质。诚信度低,心理品质就差,就谈不到心理健康,这样的企业肯定是病态的;如果一个企业完全失去了诚信,这个企业也就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四、再造文化基因,全面提高企业的健康水平

我国目前的企业,其文化基因有不少缺陷,心理健康状况令

人担忧,其中健康和很健康的企业只是一部分,多数企业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生病。因此需要通过再造文化基因,全面提高企业的健康水平。

企业文化基因与纯粹遗传学意义上的基因有所不同,不同点就在于,这种基因不是不可变的,改造起来比遗传学意义上的基因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决定这些基因的企业自身的内外环境因素多数是可视、可控、可变的,因此,企业文化基因也是可变的,可以改造的。不过,既然是基因,就不太容易改变,不像换个机器部件、革新一个生产流程、修改一项制度那样容易,这也证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企业文化基因再造是很复杂的,从宏观上讲有两个维度必须考虑到:一是市场经济维度,二是人本的维度。这两个维度缺一不可,并且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力争找到契合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重视培育创新与变革、竞争与合作、学习与超越、虚拟与惜力、守信与增誉等文化基因;适应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顺应人本化管理的世界潮流,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再造文化基因,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健康水平。文化基因优秀身体健康的企业,其生命体征大体应该是:以客户为轴心、以员工为本的理念;永无休止的改善与创新品格;强烈的危机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能力本位及成果导向型的激励机制;视今天为落后的进取性体征;经营团队充满正直、活力和责任感;员工优势互补、心智融合;承认差别及多样化、人际关系信赖和谐。这些体征是文化基因不好的企业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第16篇: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反思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课后反思

参赛单位:青海省民和高级中学

参赛人:魏向阳 昨天讲授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基本上向学生讲明了基因突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课标的要求和现实中的差距有点让自己迷茫,比如本节课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两点内容要求是一个课时,但在现实讲解中要将基因突变讲解清楚就得一个课时的时间,这些问题在新课改中比较突出比如我们本模块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像我自己教授的话就得2个课时但课标要求是1课时。

2、设计和课本的排列有较大差别,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节课之前对学生的课前指导性教学是空白,这就导致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这节课后收获甚微。

3、在教学细节上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在探究问题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侯答时间短、急于获得想要的结果而对存在的其他解答没有重视和解决;提示性过强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还是会在课堂上出现。

4、对于课堂中时间的分配上还是存在问题,对重点内容的探讨时间明显压缩。这样教学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5、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可能不了解的原因在课堂中其实并没有对学生实现分层教学。

以上我从教学当中的大的方面进行了反思,接下来对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1、在新课引入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的问题,没有深入分析本章节的知识构架(如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引出),可能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问题。

2、在引出基因突变原因时候,还是没有向学生明确提出的意图,虽然在课堂中强调了“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一种类型,但没有将意图很明确起来,可能使有些学生生成这样的知识点“基因突变后细胞就会癌变”。

3、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对生物突变不定向性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加深理解和印象。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些匆促,没有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去本质分析,这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4、在推导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意义时,可能有点匆促。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 学 反

姓名:魏向阳

参赛科目:高中生物

单位:青海省民和县高级中学

第17篇:读后感 复制

读《骆驼祥子》有感

最近读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解放后任中国 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融平民意识,现代意识,地方特色和执着的人文精神为一体”,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茶馆》,《四世同堂》等深受读者喜爱。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身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这与作品后来的祥子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的负面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开始思考这个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穷苦的百姓必将难以翻身,难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必将走向灭亡。

祥子的买车梦想就像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买车梦想的遥不可及就像是现实社会的黑暗,压迫,人民对希望的丧失,对幸福的奢望。祥子就是广大人民的代表,因为社会的原因产生了人性的扭曲,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骆驼祥子》取材于市民生活,反应了老舍先生的一贯创作风格。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祥子的悲惨命运让我学会要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创作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祥子的悲惨命运不在发生。

第18篇:复制申请书

复制申请书

天津市新闻出版管理局:

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_______________光 盘__________张,媒体行态为____________,载体容量为__________ 。 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非卖品,版权归__________________ 公 司所有,若因此出现一切法律责任由我公司承担。

光盘内容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不含以下内容:

1、反对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主风俗、习惯 的;

5、宣扬邪教、迷信的;

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宣扬淫乱、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特此申请,尽快批复为盼。

盖章

第19篇:复制思维

复制思维

喜欢在行走的路上随意哼些荒诞的音调,连同舌尖的字符,那一定会是一生最美妙的曲调;

喜欢在静默中把心中的画面拼凑起来,组成一副一副蒙太奇的画面,连接起来,那一定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景象;

喜欢在晨日中回味昨夜还记得的梦境,或惊险或离奇,记录下来,那一定会是人生最伟大的书籍。

这些或许不值一提的想法某日在一个着名电影导演的话中得到证实:每个人把心中的景象拍成一部电影,那它一定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就这样,把胡乱的思绪组合起来,发现世间还真有不少东西仅因为“复制思维”就能变得伟大的细小的事物,而我原本的想法也在别人口中得到证实给我更多勇气说出这样的想法。

复制思维,把人生的喜怒唉乐用音乐图象书籍这三种方式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和子孙一部最伟大的着作,给后人千千万万座宝藏,在过去中寻求更多力量走在前行的路上。婉若昨夜的梦,如今还记忆尤新,那暝暝中注定的结局在历史背景下结束又同样以一本书来告终,简直可以拍一部电影,写成一部小说也是绰绰有余。那时拍摄和写作的水平就会秃显出来,要是没有一定能力的呢?那他也就不能让世人知道那瞬时的想法,这样也太不公平了,要是可以“复制思维”每个人都可以留住自己的精彩,那时每个人都是导演每个人都是作家,可这也不会使导演和作家等职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反而人们以更加挑剔的眼光来看世人的作品,而那些活得精彩的人则也会成为在这种形式下的相关职业工作者。人们心理交流也就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现代社会人冷漠的一面。而这些又给狗仔更加安全的得到消息而艺人也不会因为偷拍而烦恼,人们也就能了解更多细小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本人同意复制并发表的情况下。

当然这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我设想像蜘蛛侠2里面的章鱼博士脊髓上的芯片一样,只要人想控制只需要比如ctrl+c这样简单的按钮就行,这样简单方便,等复制完后再接上特殊的设备,就能把思维转化成文字或者其他更多的形式。

我坚信这种假设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实现,可能我见不到这一天,可给后人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也不错,生命在于创造,记住这是我说的,不是生命在于运动,OK?

第20篇:2 复制

踏莎行(雾失楼台) 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的心情;

技能目标:体会用对句写景抒情的妙处:鉴赏词中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情感目标:品味清丽典雅、婉曲蕴藉的写作风格。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把握幽微丰美的意蕴,体会以情韵取胜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鉴赏本词委婉曲折的笔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体悟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介绍作者导入: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

,号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二.整体感知

1、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 主要意象:

?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2、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虚:

实 :

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

三.词文评讲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得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你从中读出作

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1)“雾”、“月” 是指什么?

(2)“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4) “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是如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的?

(1)“闭”有何妙处?

(2)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1)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2)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3)“砌”字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4.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阙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抒发了词人被贬到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情景交融;下阕由记叙开始,写远方友人的殷切致意、安慰,注入了词人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深怨恨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整首词词风清丽典雅,婉曲蕴藉。

六.板书计划 踏莎行

上阕:写景融情:寂寞清冷的环境。 下阕:记叙注情:远谪的怨恨和思乡之情 七.作业布置

横塘路 导学案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 ,号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博学强记,长于度曲。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风格多样,情深语工。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一、【注释】 凌波: 横塘: 芳尘: 锦瑟华年:

琐窗: 冉冉:

梅子黄时雨:

二、【赏析】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5.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三、总结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四、作业

五、教学反思

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范文
《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