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城市交通问题英语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0 15:06: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世纪之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男性占78%,女性占22% 。

性别结构:男性占64%,女性占36%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见解,城市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国家的一道难题,和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最后,讨论结果、调查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90年代, 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 从1985年到1995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

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 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 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

2.8 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96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由于道路拥挤, 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1978年到1993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 倍, 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 从1987 年的3490辆增加到1995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

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 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94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 亿集中在城市, 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城市交通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协调性大,国外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市一级的类似“交通委员会”的权威性机构,统管全市、建设、运营和管理,以便能够把握城市全局,进行综合决策和目标控制。但中国城市交通的体制和机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却缺乏综合协调的机制,而是设置若干平行单位分管城市交通的不同方面:建设部门管理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公安部门负责对道路上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真正的交通部门却只管城外交通,而对城市交通基本不管。这样不仅会造成内容重叠,任务重复,工作效率低下;也易形成都不管的“空白区”(如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无形中加重了交通矛盾。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使国家和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政策一样体化,设置更高一级的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切实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的交通规划要检验各种土地使用方案的交通含义,并推荐最好的模式和发展阶段”。它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在比较广阔的地域空间上和长久的时间内(一般至少在20年以上,甚至可考虑40—50年),在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关注的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度、建设水平、交通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政策、投资方向等,可以说,在规划中哪怕是绝小的一点失误,都将会给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损失。按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城市交通将成为新世纪初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城市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划,那么,我们在新世纪初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

由于战略规划着眼于未来,而未来既是可知的,又是多变的,而且有些因素难以直接预见,长期预测要非常准确很困难。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时,无论对其总需求的预测,还是用地的规划和设施的布置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保留足够的弹性,而且在规划实施中要及时研究、反思和发现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滚动的规划体制来尽量避免规划的失误。

五、总结

近年来,国内对交通需求管理日益重视,需求管理的技术也开始进入应用,但我们应多作这方面的研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紧张状况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2012年5月3日

推荐第2篇:城市交通问题的论文

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城市交通问题的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城市交通问题的论文一

摘要:文章在分析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需求基础上,通过对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智能化红绿灯等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并以节能减排规划体系为例,简单介绍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为实现节能减排,国家采取试点城市开展。而在我国能源消耗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占到很大比例,低碳交通是交通领域必然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分析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需求分析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提倡低碳交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上海交通能耗监测数据为例,2005年交通能耗为1786万吨,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32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2%,节能减排形式非常严峻。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在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交通规划中,宏观和微观方面都需要实现合理、科学的监测统计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宏观方面为实现发展目标,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微观方面校正司机个人驾驶行为,实行绿色出行导向。但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首先,交通数据量庞大,想要得到具体能耗排放量难度较大,数据无法为宏观设计提供支持。其次现有检测体系虽然重视环保,但是缺失关键算法和参数,难以为交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没有建立符合需求的本土化数据体系。

二、常见智能化技术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城市想要实现低碳交通,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分析,文中重点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城市交通规划中常采用的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耗感知技术、高分辨率仿真技术等。

(一)常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引导出行,能够减少能源能耗[1],不少城市已经在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车辆能耗排放感知技术是当前大力发展技术之一,主要监测交通运行数据、车辆基础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数据还存在数据孤岛情况,并不能实现质量监控。多维感知技术以海量数据为结构基础,交叉融合各类数据,测定能耗、污染物排放等。上海从2005年开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完成阶段目标。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安装车载信息系统,同时在中心城区安装车辆检测设备,采集饱和度、车辆以及其他数据,提高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智能化红绿灯是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重点设计环节,对缓解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交叉路口为例,常用四相位方式放行,不同相位按照顺序切换,减少缓冲警告,右转车流与人流分开设计。在设置红绿灯时,安装传感器,采集相关参数,调整放行时间周期,采用固定周期调整和时间比例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自动调整交通参数开放道路。采用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够减少车辆延误12.74s/辆[2],大大缩短车辆延误时间。高分辨率仿真技术解决节能减排中的微观规划和评估问题,以基础设施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评估一定范围内环境变化,在使用中还需要提高辨识度和真实性。鉴于交通数据量庞大,节能减排分析难度较大,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开始应用其中,实现微观监测数据的评估。交通规划监测体系设计中,应用此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监控。如云技术,提高了监测时效性和扩展性。北京城市交通规划中,已经利用该技术设计监测平台,采集和处理数据。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设计中单独依靠智能化技术仍不足以达成目标,政府还需要重视低碳化运营,执行一系列排放管理政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同时贯彻低碳交通战略,解决供需矛盾。

(二)交通统计监测体系设计应用分析

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交通系统预测和预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规划设计中引入智能化分析技术,编制年度能源类型,并划分能耗清单,监测不同时间能耗排放变化,为重大交通政策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如北京设计了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框架,分布式采集数据,动态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流失计算。单一的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有限,规划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设计其他数据监测系统。北京节能减排统计和监测平台数据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平台、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并根据车型设计不同检测系统,如公交检测分析、旅游车辆检测系统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车辆结构、排放强度和车辆数量等,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得到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同时提出发展策略,控制能耗总量。在国外驾驶行为监测基础上,设计监测-诊断-评估体系,持续监测汽车能耗,得出不同车型能耗,并根据此设计整体培训体系,应用实践发现培训后车辆百公里能耗下降7%。

三、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逐渐实现节能减排,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智能化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作者:蔡蕾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春恒,肖柏华.智能化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潜力[J].中国能源,2011,33(10):22-25.[2]黄少卿.低碳交通模式及其在现代都市的普及——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0(4):63-65.

城市交通问题的论文二

“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确定,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着一些软肋制约着的国际化进程,如城市交通拥堵。尽管各界为疏解交通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交通拥堵加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市民当前感受最深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疏解交通必须打破“以交通论交通”的传统思维,从优化交通政策着手,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一、城市交通政策分类与世界大城市交通政策经验总结

城市交通拥堵根源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不平衡,即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交通供给增长和完善政策,通过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增加及完善来满足交通需求;(2)交通需求引导和控制政策,通过鼓励交通需求转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并对个体机动交通(主要是小汽车)的使用和拥有采取控制和引导,达到更高效率地利用交通供给设施的目的;(3)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区位变动,从而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对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的规律表明,世界大城市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都积极地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结构优化三类政策。世界大城市不仅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而且无一例外地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建设轨道交通,倡导公交优先,同时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进行调控,等等。在空间政策方面,世界大城市都趋向于通过卫星城或新城的建设,疏解集聚的城市人口、产业和功能,借以缓解中心城的交通拥挤。从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实践效果来看,三种政策各自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世界大城市之所以综合运用三种策略是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世界大城市通过几种策略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来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对于我国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对当前城市交通政策的评价

2.1城市交通政策现状

目前市所实施的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政策和交通需求政策为主,空间政策力度非常有限。

自1990年代以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供给,由于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201X.年全市道路通行能力达到1521万h。201X年底,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km,车站总计95座,居全国前列。但由于道路框架基本定型,道路供给量增速趋缓,道路里程年均增长率由12%(1996~2000年)变为5%(2000—2004年)。

交通需求政策可以分为公共交通优先和个体机动车控制两类具体策略。积极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包括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设立公交专用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等。但是由于缺少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套,公交优先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公交运行在准时性、便捷性等方面差强人意,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不满意率仍然很高。市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36%,与伦敦的72%、东京的87%、香港的90%相比,还明显偏低。在个体机动车控制方面,从1986年开始以私家车牌照拍卖来控制小汽车的保有量,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饱受争议,但在限制私车数量的增长和缓解城市通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空间策略方面,力图改变典型的单中心结构,以降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制的大都市计划中就已经主张在城市周边建立卫星城镇,以实现人口的“有机疏散”。之后各轮城市总体规划都对卫星城建设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提出“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格局和11个新城的建设主张。“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966”城镇体系,拟建设9个新城,来打破单中心格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卫星城还是后来的新城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并没有对中心城交通疏解发挥较好的作用。

2.2城市交通政策的效果评价和预测

无论是分析现状还是预测未来,当前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的交通政策越来越难以缓解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201X年市中心城区交通运行状况评估分析来看,市中心道路通行能力201X年比2005年提高5%,交通需求同比增长10%,交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心城区建设格局与道路网络基本成型,交通供给增加能力非常有限,但交通需求增加潜力巨大,因而单凭增加交通供给来缓解的交通拥堵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当斯定律早已指明这一道理: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从交通需求政策(包括公交优先和小汽车牌照拍卖)实施效果来看,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上升缓慢,而个体机动交通比重(包括小客车和摩托车)增长迅速,1995—2004年间,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仅上升了3.7个百分点,而个体机动交通方式比重则从7.9%提高到16.5%。预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首先,受限于当前和未来的地面道路供给量,在个体交通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地面公共交通优先存在客观限制。其次,轨道交通受建设周期长以及服务半径限制,其作用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可高估,即使是轨道交通网密集的伦敦这样的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依然严峻。再次,比照发达国家大城市,目前的私人汽车拥有率还很低,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实行严格控制,不仅与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有矛盾,更重要地是会引起汽车消费者的抵触,在实践中产生种种冲突。当前国内众多特大城市中只有顶着重重压力实施了私家车控制。改变私家车消费观念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长期艰难的宣传引导,而其中的时间成本是特大城市的交通所不能承受的。

综上分析,交通供给政策和交通需求政策的效果不足以从根本上缓解的城市交通拥堵,还必须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角度出发,探索交通疏解的空间政策。事实上,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已成为制约交通效率提高的瓶颈。

2.3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效率提高的制约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而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则决定了交通流向乃至交通量。从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来看,单中心的格局与就业一居住空间配置失衡是交通拥堵加剧的重要原因。首先,的城市空间都属于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空间发展沿建成区边缘向外摊大饼扩展,或沿主干道(或河流)延伸成带型结构,人口和城市经济活动高密度布局,人口和交通需求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从而加剧了交通拥挤。其次,原本相对均衡的就业一居住空间配置正被逐渐分化的就业主导区和居住主导区所替代,职住分离现象凸现,具体表现为,核心区和紧邻外围区以服务业就业为主导功能,多数外围区和近郊区以居住功能占主导,市域北部远郊区又是以制造业就业为主要性质,而南部远郊区则是居住为主导功能。交通层面上的后果是,跨区交通出行增加,平均出行时距和距离上升。

三、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建议

3.1交通供给政策以完善交通系统和道路网为重点

交通供给政策应从单一追求供给增加向优化供给结构转变。通过城市和交通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增加城市道路的长度和面积的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和交通设施,配备高新技术手段,高效利用有限的道路及土地资源,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3.2切实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完善小汽车控制政策

很多世界大城市公交分担率高达60%以上,公交比照上升空间很大,关键是落实相关的公交优先政策。另外,除了通过拍卖车牌控制小汽车的拥有量增长之外,还可以运用小汽车使用限制策略,如通过提高汽油税、道路通行费和停车位的价格,或者在市中心拥堵区采用电子计费系统分地段和时段收取“拥堵费”等措施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以此来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强度,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3.3强化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交通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只能暂时缓解交通压力,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从城市空间结构上着手。我国的人地关系和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这个特大城市要解决交通问题的未来出路在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追求供需平衡。

典型的空间结构政策包括:建立多中心的城市空间体系来疏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和促进居住和工作的就地平衡以减少交通出行距离。对于多中心策略,可以通过强化徐家汇、五角场、真如和花木副中心的建设来分担中心区过高的就业密度,疏解市中心区通勤交通压力。但由于副中心仍然处于中心城区内,难以起到真正疏解交通流量的作用。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市域层面上优化空间结构,即以新城建设为依托,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把交通从中心城区疏解出去,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对于就业与居住均衡策略,要求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减少大尺度的功能分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与居住功能的混合,为促进人们职住临近创造条件,在源头上减少长距离交通量的产生。

推荐第3篇:重庆市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重庆市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宗旨

本次调查宗旨旨在全面了解乘客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时并有效地了解乘客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运营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此问题征询相关建议与看法,为重庆市公共交通服务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地理范围以重庆市江北区为重点,进行抽样调查,并深入各个公交站点及社区进行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

1.乘客结构统计分析

2.统计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满意度 3.了解乘客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紧张原因 4.收集乘客对解决交通紧张的意见和建议

5.调查乘客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及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四、调查结果说明

1、乘客个人信息统计

本次被调查对象男女样本分为男性比例为40%,女性比例为60%,主要年龄段介于18~39岁之间,乘客的收水入平介于1500元以下,之所以选择这个乘客结构在于对公交交通服务的强劲需求,基于收入水平的因素而决定了在选择出行方式方面有趋于类似的决策结果,而且在统计被调查者出行主要方式时,对公交服务的需求比更是高达到90%。

2.统计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满意度

本次满意度调查分为交通状况总体评价和近两年来交通状况改善情况的评价,其中80%的乘客对重庆市交通状况总体评价为不太满意,90%的乘客对近两年来重庆市交通状况改善情况的评价为有一定改进。 3.了解乘客认为造成重庆市交通紧张原因

本项调查举例了五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分别是A.交通体系尚不完善 B.公共交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市民的交通意识薄弱 D.城市道路网络尚未健全 E,机动车增长迅速;其中选择A和E的被调查者比率持平都为40%,其他项20%。 4.收集乘客对解决交通紧张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项调查中,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使用公共交通的优惠力度这一项,其中有被调查者写到“加强城市道路网络建设,科学合理设计立交桥,增设拥挤公交线路车辆,对客流量大的地区增加线路,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增强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法律意识”。

5.调查乘客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方便程度及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从这项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太方便,主要表现在等待时间过长,车内太过拥挤。

五、调查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或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大多数乘客对本市主城区近两年来公共交通状况持比较中肯的态度,但在某些方面或部分人中也存有意见。通过对乘客有关公共交通“不满意”的调查显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高峰期乘车拥挤。

与其他调查项目相对,此项调查回答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最低,回答经常遇到车内拥挤的比例高达85%,而且从最终乘客意见归类表来看,也可证实此问题的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

2、公交站点候车时间太长。

反应发车时间间隔太长,另加上道路拥挤,导致乘客大量滞留。来几辆车都无法满足乘客需求。人流量大的地区班车过少现象。

3、公交运营规划方面也存问题。

如线路设计不太合理,沿途停靠虽然达到绝大多数乘客的认可水平,但还是不能一一做到每个人满意,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因为公交车为了抢夺客源的目的,经常出现的乱停乱靠行为,这不仅破坏重庆市公共交通服务整体形象,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而且在司机的态度不好,经常性的加速与减速,容易在车内拥挤情况下,造成车内人与人挤压的现象,影响乘客情绪,极个别乘客会出现滥骂的情形。

推荐第4篇:城市交通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二、措施及建议

三、结语

摘要:

城市交通对引发环境问题而言,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区性酸雨、本地烟雾污染,都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

关键词:

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内容: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原因: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汽车的飞速增长,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加快,带来了许多城市发展问题: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当地和区域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

1、空气污染表现: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也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的突出。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物导致这些污染物在道路附近的浓度偏高,危害行人的健康,也造成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时间持续升高。

具体表现,呈现出煤烟型与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排放的SO

2、氮氧化物、碳氢等会形成酸雨、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污染物构成复杂,排出的CO、SO

2、NOX影响人体呼吸系统,诱发各种疾病,排出100多种致癌物质,诱发癌变和基因突变。对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森林、水产资源等都带来严重危害。汽车空调释放的氟利昂是破坏空气平流层臭氧的潜在危险

2、噪声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辆噪声、汽车排气噪声、接近市中心的铁路客货运站、高架路及桥的噪声、地铁启动以及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原因,临街居住人口多,临街住宅距离道路近,而且有些道路两侧均为高层建筑,极易形成声廊效应,使交通噪声叠加后又增大。危害,干扰到人们的睡眠,长期下去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会干扰语言交流,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损伤听觉,引发头疼耳病甚至耳聋。

3、扬尘现象:交通扬尘的排放主要与路面尘负荷、车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重量有关。交通扬尘主要是指车辆在公路和街道上的行为所引起的扬尘污染。主要来源:降尘、货车遗洒、货车空车扬洒、车辆带泥、路面破损、轮胎磨损、生物残骸、建筑施工、市政和道路施工、道路附近的裸露土壤以及未铺装道路。路面尘负荷是指单位面积路面上所能收集到的颗粒状物质的量。

4、交通能源 :在交通能源消耗方面,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而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而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概是5%。

面对这样的矛盾,中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应对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公众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而居民作为出行的主体,他们的节能和环保意识,他们的选择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是否能够绿色出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自主选择环保的行为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措施及建议

现阶段我国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带有严重的先天不足。而要解决交通问题,它包含了城市的交通格局和城市规划等方面一系列的质的变化。

1、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来,只有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使之成为大城市交通的骨干,才能根本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机动车污染问题。

2、采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利用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低能耗,低噪音,高速度的绿色交通工具。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机动车污染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新车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居世界银行提供资料,中国目前上路的汽车排放为美国或日本汽车排放的10-50倍,一辆国产轿车所排尾气中的CO含量相当于同类美国车的30-50倍。

3、提高道路标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路面应该向防震、降噪、防爆、防震性能好的高标准路面发展,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声屏障和绿化带来降低噪声。

4、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通过限制大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和提高机动车维护保养标准来降低城市交通污染,同时提高车用燃料品质,实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

5、改善交通管理方法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来解决交通问题,建立安全、高效、快速、舒适并有利于环境的交通系统。

三、结语: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城市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探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建议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发展公共交通等交通技术和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祖武 现代城市交通

【2】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3】杨晓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筑绿色交通系统

推荐第5篇: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调查

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调查

前言

在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机动车占有量也是越来越高.据太原市交警支队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年底太原市机动车数量为273611辆,而截止到2006今年5月底,已猛增到305400辆,并且每天还以200辆的速度增长。如果按照全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平均水平测算,太原市每年光机动车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氮为5.1万吨,占全市二氧化氮总排放量的26%左右。这样看来,机动车增多的问题不仅仅会对城市交通带来不利影响,也会使太原市的空气质量遭到严重破坏。从而,政府机关需要拿出更多的社会资金来进行环境治理。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经济在发展,同时也在倒退!

一.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堵车、堵车、还是堵车!”只要询问一下太原市民对太原市交通的意见,多半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根据前言资料显示,太原市的机动车数量已达到30多万辆。截止2006年,省城道路总里程有1572公里,总面积为2085.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8.2平方米。而在省城,仅有8座桥梁柴村桥、胜利桥、迎泽桥、漪汾桥、管线桥、南内环桥、长风桥、小店桥。而其中,管线桥是不可以通行机动车的,小店桥、胜利桥、迎泽桥、柴村桥、长风桥,只有这7座桥梁是较为通顺的。1997年,全国最宽的过河桥在太原建成——迎泽大桥。桥面宽50米,全长 970米,主桥长51l. 6米,宽50米,分8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和2条人行道,但是,就是这样一条使用了先进技术建造的宏伟大桥,在岁月的磨砺下已经出现了桥面开裂,桥面下沉等诸多问题。在问题面前,伴随而来的是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从而使车流量加大,使路面磨损更加严重。这就促使市规划局不得不提出城市交通改造计划。例如近日提出的将要把迎泽大街拓宽为20车道,兴建火车站前广场立交。市政府还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兴建城市轻轨,再建一座学府桥,还要投资5.756亿元,打通9条断头路,政府还安排了1.2亿专项资金对34条路实施大修……等等这些措施,使太原市的人民对未来的交通状况充满希望。也许在“十一五”末期,太原的交通将不再拥挤,将会被改造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那时我们再也不必为等不上车而烦恼,而是为出门要选择什

么样的交通工具而发愁。

二.特殊车辆的霸道行为

现在,随着特殊车辆的增多,很多霸王车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有着特殊权利的车辆,普通汽车驾驶员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特殊车辆的不受某些限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但是,那些特殊车辆的驾驶员,却严重亵渎了我国法律!违章之后美其名曰执行公务,但细查起来,又有多少车辆可以经得住检查?话又说回来,即使能查出来,那么谁会去查呢?面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那些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人,有谁赶去查呢?

为了规范特殊车辆的行为,中国政府在各地方、各行政机关、军队设立了可以规范其行为的专门机构,但是我看到了这样一条网友的文章:“有次我在国内开车,看见一辆用迷彩布遮住车牌的霸道在正常行驶,后面跟了一辆军纠的车,并用扩音器让霸道停车接受检查,当时觉得这场面好玩,我就开车跟着,后来军纠的车强行超过霸道,霸道才停下,路也堵了,看见军纠下车就把霸道的迷彩布扯了,露出甲B的车牌,在我们福建,甲B是很少见的,霸道车这时候下来一个志愿炮,上前就给军纠一个耳光,这军纠是一毛二啊,边上还带了两个兵,看志愿炮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军纠一毛二给志愿炮敬了个礼就放行了.”这说明什么,那些所谓的“专门机构”,只是形同虚设。地位高的“领导”就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就可以视国家的法律于不顾?那这和君主专制有什么区别?难道社会主义就只体现在经济的公有制上吗?就只是隔几年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吗?那社会主义还有什么意义,宪法所注明的“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还有什么意义?那这里所指代的人民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吗?还是只对于那些高官厚禄之人所讲的呢?去年我去了一次北京,在长安街上,随时可见披着绿迷彩的军车横冲直撞。那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啊,俗话说:天子脚下,太平盛土。富贵安康,欢乐祥和。但是,自从明王朝定都北京后,也没见过几回太平盛世。从前不久的**广场升旗后满地的碎纸到如今的特殊车辆的霸道行为,足可见我们的社会道德与精神风貌有多么的低下!也许大家还记得,在韩日世界杯的一场比赛结束后,日本一座六万人的体育场竟没有一张碎纸屑。我们时常嚷嚷着什么抵制日货,愚蠢的认为,抵制日货是一种彰显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回头想想,我们有什么资本去抵制?我们有日本的科技发达吗?我们的企业有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吗?我们的产品有他们的技术含量高吗?我们什么都没有,请国人认清楚这一不争的事实——我们还很落后,我们并不是发达国家,就算日后成为发达国家,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曾经有屈辱的近代史。现在还不时的有人搬出陈旧的都要生锈的四大发明说:“我们有这些就足够了。”这是多么迂腐!现在哪个国家还不会造纸?哪个人还不会使用指南针?谁还不会做郑和那样的航行?瞧瞧我们的长辈们啊,都在和别人比什么? 日益密集的城市车流正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而道路的和谐畅通无疑需要所有人的共同维护。但在滚滚的车流中,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正日益凸显:极个别“霸王车辆”无视交通规章,抛弃基本的行路规则,滥用特权,引发诸多争执。这一状况不仅使本已负重不堪的城市道路雪上加霜,更在很大程度上损毁了群体形象,一些百姓愤怒地将其指为“马路公害”。上午7时50分,西客站西向东方向出现轻微拥堵,交汇车辆遵循秩序渐次缓缓前行,但就在此时,一车号为北B00238的白色捷达车以极快速度,绕过两排等候掉头车队、压斑马线、强行挤入正常行驶的车道之中,整个秩序顿时为之混乱。这辆车的霸道行径引起了所有等候队伍的不满,也遭到了后车司机的指责。更为荒唐的是,一身戎装的司机居然迅速停车,冲到后车前对着司机和一女子破口大骂,满嘴脏话,语言不堪入耳。当司机指出他违章,并称其谩骂行为“与身份不符”时,他更是满脸不屑:“你们**管得着吗!”一部特殊车辆和一个特殊司机的表演也许只是一个小场景,但正是这样的小场景无情地击溃着无数社会公众苦心营造的“道路和谐”。个别“霸王车辆”横行的背后是蛮横与强权意识。在这种强权意识下:因为自恃车辆独特,便可以无视规则,自由穿行,所有人等必须恭敬“避让”。甚至在有关方面严格的三令五申下,依然我行我素。在这种意识驱使下的车辆,也自然成了“百姓不敢怒,司机不敢言,警察不敢管”的“马路怪物”。

面对这些令人不齿的行为,我们又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连警察都不敢管谁还能制止他们啊!去找国务院吗?去中南海吗?还是给政府写封信,痛诉衷肠?也许,你的这封信从地方上报给中央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吧。在这期间,也许又碰上什么大官,觉得你这信威胁到了他的利益,从而将信扣下,那么你的希望从此破灭!

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央的倡导下,在最近两年的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代表车队一再压缩,和社会车辆交替放行,遵守信号灯指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显著变化,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传递。

营造道路和谐,呼唤所有车辆的遵章和自律。管住个别“害群之马”,不仅需要更为广泛畅通的社会监督,更需要有关方面持之以恒的重拳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和机构开始向特权车辆和霸王行径“开刀”:在山西,2000多辆形形色色的“0”字牌照车辆被强令转挂普通地方号牌;在首都北京,一纸响亮的“做遵章守纪模范,树军车良好形象”标贴贴出了社会百姓的良好期盼,也表达了人民军队严保纪律性,共建社会和谐的坚定决心。让我们共同期待!

希望真的可以像前段所说,中央真的可以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来规范特殊车辆。再设立真正有效的部门,真正可以管的住的部门来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共同推进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迎接2008年的辉煌时刻!

三.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抢道问题

(一)

2007年2月8日,一场大雪将省城装点的银装素裹,而就在这漫天飞雪的天气中,依旧有一群人监守在室外岗位上。那就是交警。

在这下雪的天气中,交通本来就乱,但是就是这样,依然有一些驾驶员乱上添乱。当日上午11时,在府西街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路段,许多行人走上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无法正常行驶,一时间排起了长龙。在便道上,四五辆机动车则跟在行人后面不停地按着喇叭。在新建路与桃园二巷的交叉路口,欲过马路的行人等待机动车行驶过去后通过,但过路的机动车并没有避让的意思,一辆辆接踵而过。一位“的哥”告诉记者,“不光是机动车不让行人,就是机动车之间也是相互争抢。行人更是不让机动车,尤其是在有斑马线的路口,开车更得多留神,没准儿谁会向前猛冲。这说白了就是司机和行人的素质有问题。”

城市交通何以拥挤,除了硬件设施落后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就像这张图所反映的那样机动车自行车乱做一团,毫无秩序可言。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和人口数量,如果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那我们的社会将再无安宁可言。那时,城市的大街小巷将会充斥着车辆的鸣笛声与行人的叫骂声,不赶想象那种情景,所以就此打住……

(二)

10日,太原市迎泽大街、建设路等6条街道的公交专用道全面启用,这标志着省城的“公交优先”方案正式实施。就此,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观察和采访。 专用道频频被占

当天早晨7时30分,记者在兴华街看到,几辆公交车正在专用道内行驶。虽然当时路面上的车辆并不太多,但仍有一些机动车不时地越线进入公交专用道。

上午9时许,记者乘车沿迎泽大街由西向东,一路看到,公交车的行驶基本正常,但不少机动车在普通车道稍有不畅时,便拐入专用道行驶。

上午9时15分,记者在交警一大队辖区内的五一广场东岗看到,交警正在对一位在公交专用道内占道行驶的出租车司机进行教育。该司机说,前两天他已经知道要实施“公交优先”,只是还没养成习惯,看到专用道内车辆较少,就不由自主地拐了进来。 在随后的观察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在专用道内占道行驶的驾驶人,在看到交警在前方拦车后,立即掉头或插入旁边的车道。

自行车也在抢道

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自行车和行人也出于各种原因占用公交专用道。为配合公交优先,有关部门在改造学府街时专门用绿化带将公交专用道和普通车道分开了,但昨天下午,记者却在学府街看到,非机动车道上停满了机动车,从而将自行车“挤”上了公交专用道,一些公交车为此不得不“借用”普通车道。

当天下午3时50分许,在学府街靠近长治路口的公交专用道上,一位老大爷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行进着,一辆39路公交车就跟在他后面。虽然公交车多次鸣笛,可老人就是没有一点让开的意思。不得已,公交车只好拐上普通车道。

公交车也有犯规

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公交优先后,公共汽车只能在专用道内行驶,只有遇到专用道通行受阻时,才可临时借用普通车道行驶,并在确认安全驶离受阻路段后15米的地方驶回专用道。但记者在昨天的观察中发现,有个别公交车并未遵守这一规定。

当天上午11时许,在建设北路十四中附近路段,一辆826路中巴和一辆830路中巴,在公交专用道内基本没有车辆的情况下,仍并排在普通车道内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其它几条街道,也有个别公交车在专用道基本通畅的情况下,仍在普通车道行驶的现象。

交警说暂不处罚

我们在当天的采访中发现,对在公交专用道内占道行驶的司机,交警只是进行批评教育,并未作处罚。交警介绍,由于公交专用道刚刚启用,许多人还不了解或尚未养成习惯,因此,交警部门目前暂以宣传和批评教育为主。当时机成熟后,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罚额度为100元。

尾声

城市交通是个大问题,它是一切生产生活的根本。一个城市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生死存亡。我曾经看到过上海的黄浦大桥,那桥的宏伟,可谓为壮丽,给我以深深的震撼。你想吧,能够拥有这样的桥的城市会不发达吗?当然,也不能妄下结论说,只要有经典的交通就会有发达的经济。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发达的交通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是一味的想发展便利的城市交通,那岂不是天方夜谭吗?现在太原的GDP正在以每年高达16%的速度增长,太原已经有能力去改造一下自己的交通条件了,这样可以使我市的经济有更快的发展,我期待着火车站前立交的建成,也盼望着迎泽大街10车道的宽阔。总之,未来是美好的,我们总是在发展的,永远不会停下来。日后,我们的交通不仅仅会在地面上,还会在天空,海洋,太空,星系之间,到那时我们需要更高的行为准则,更强的自我约束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完善的法律条文。当然现在我们还是走好我们脚下的路吧,立足与现在,才可能放眼与未来!

推荐第6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

成绩

交通运输导论报告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导论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交通运输一班 学生姓名 学号 上课地点 上课教师

时间: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 作者:

摘要: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里,却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变了模样。再不是空气清新、道路通畅的美丽画面了,如今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非常严峻。它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要,交通拥堵问题也就日益增加。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尤其是我们学交通专业的人,更应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本论文讲述了什么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功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原因、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功经验以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建议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我们不断开路,不断修路,却不断拥堵。路网不畅、设施不足、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也日益突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希望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能尽快得到改善。

一、什么是交通运输

【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人,货从一地移至另一地的一种过程或经济行为。 【交通】(traffic)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所产生的现象, 这是交通的广泛定义而一般人较熟悉的交通, 狭义而言则专指道路上车辆或行人的交通。 【区别】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大小。如:交通量与运输量的关系。

【联系】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交通是手段,运输是目的。彼此离不开。

二、交通现状及拥堵原因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应协调城市各规划区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规划者对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像北京采取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主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三环以内,形成典型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环路内的面积仅占市区总面积的 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的 30%。尽管北京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空间发展格局,但由于中心城区发展惯性,在进出城道路、中心区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很难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从上海市道路网运行现状来看,占中心区道路长度22%的主干路网承担了该区域总流量的69%,流量过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拥阻。由于路幅较狭窄、容量有限、断头路等原因,占中心区道路长度64%以上的支小道路系统,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却不到25%,交通流量在道路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由于各种限制,广州没有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分布逐渐显现。

(二)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小汽车无序发展、过度使用,使中心区的道路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加剧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近15年来,北京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递增率超过 15%,个别年份甚至接近20%,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 1.2%和 3.7%,致使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

(三)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我国早在 2005 年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但在实践中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尚未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致使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在北京,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慢则12~13 公里/ 小时,快则 17~18 公里/ 小时,而地铁车厢内人员非常拥挤,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上海、广州的情况也相类似,在上海中心城区“三纵三横”路网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车速为16公里/小时,最慢车速仅为12公里/ 小时,而广州高峰期公交平均时速为11~13公里/小时。

(四)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不合理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调节居民的出行方式,通过价格杠杆、服务水平等调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由过去以步行、自行车为主转向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受到小汽车交通的挑战,导致交通出行结构呈现不合理性。同样,上海提出 2015 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比例从 35% 提高到 45%,基本实现中心城高峰时段 90% 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在 1 小时内完成,基本满足日均约 5900万人次出行总量的交通需求。广州也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从“财政优先、用地优先、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等四方面积极建设“公交都市”,到 2013 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35%,到 2015 年力争达到 42%。

(五)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停车资源供应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 1.1~1.2倍,以北京市为例,按机动车保有量 400 万辆计算,停车泊位应达到 440~480 万个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许多城市远远不能达到此标准,使得大量车辆被迫停靠在公共道路上,使原本不足的道路面积更难以满足车辆流动的需要,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了交通拥堵。截止 2009 年底,北京私人小汽车同比增长 23.1%,相对小汽车的增长,停车泊位增长速度缓慢。以经营性停车场为例,2009 年底共有经营性停车场 5274个,经营性停车泊位 127.8 万个,同比增长 15%。同样,上海、广州也面临着停车位紧缺的情况。

(六)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管理多采取被动适应式的交通管理模式,通过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来增加交通供给量,道路建设仍无法赶上车辆的需求,相反诱发了更多新的需求使得交通越来越堵。随着我国大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出行者交通行为的日趋规范,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愈来愈依赖于 its 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 atms系统,实现道路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发布,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这也要求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相应提高。

三、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北京、广州、上海都发布了治堵策略,都体现了“建”“管”“限”的思想。下面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三个城市的治堵策略进行比较。

(一)增加交通供给

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增加供给模式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应结合城市交通路网存在缺陷,调整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19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0月25日市交通结构和完善交通管理方式,有效利用道路资源来缓解交通拥堵。

(二)采取交通需求管理

20 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交通管理逐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需求管理也在此期间逐步发展起来。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三个城市采取策略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小汽车增长速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调节拥堵路段通行权等。上海、广州侧重于利用经济手段来取得上述目的,而北京更侧重于管理手段。

(三)完善交通管理制度

我国城市交通涉及的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规划法》用于指导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其覆盖面和深度还不够,《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立法规则可实施性、适用范围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三个城市改变了以往以管理车 20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理论前沿辆为主的管理制度,采取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慢性交通的管理和服务。

四、国外交通拥堵治理及对我国的借鉴 (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和谐统一。

交通拥堵很多情况下是由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行政区、商务区等过分集中。很多城市规划的新区,忽视了教育、医疗、行政服务等优质公共资源的分配,为交通拥堵创造了条件。在城市规划时,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 (2)采取经济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通过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费、进城费、拥堵费,限制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减少中心区的交通拥堵。在某些经常性拥堵路段,对交通高峰时段行驶的车辆征收道路通行费。通过降低票价等经济手段,引导人们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换乘体系等。实施不同程度的小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针对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 (4)允许并鼓励“合乘”出行。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自发的“合乘”出行,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效率。

(5)采取行政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车辆数量增加,以车辆补贴、班车等方式解决单位用车需要。针对我国大城市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可以采用车辆牌照定额分配制度,使车辆数量增长处于一个合理水平。对于城市中心区,采取限号方式减少车辆的进入,缓解交通拥堵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

五、结束语

治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大家提出合理的建议,还要在实际的实施中随机应变。虽然国外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符合我们自己的需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通过优化交通结构、平衡需求调控、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组织、强化科技监管等措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昔日的清新与通畅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2011-2-4 [3]仇保兴.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0,4:6-9

推荐第7篇: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含义、原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详述了国内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国外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国外经典大城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能为我国的交通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对我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通拥堵 国内外现状 大城市 拥挤收费 公共交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运输能力与城市化进程的不适应性愈加严重,突出表现为近年来热议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其在大城市,在机动车的拥有量及道路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各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是交通安全威胁、环境污染、能源和土地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经济损失等危害,它严重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谐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研究交通拥堵问题,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交通拥堵的含义

城市交通拥堵是指某一时空由于交通需求和供给产生矛盾所引起的交通滞留现象,是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量而又得不到及时疏通的结果。这是由陆化普编写的《解析城市交通》一书中对于交通拥堵的解释。由于世界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交通拥堵的含义各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城市干线街道服务水平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挤车流。日本建设省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1 公里以上或拥堵时间10 分钟以上、首都高速公路拥挤量在15h.km/d 以上为交通拥堵[1]。中国对路口和路段的交通拥堵有以下规定:对于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当车辆在三次绿灯显示的时间内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拥堵的状态;当车辆在五次绿灯显示的时间内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严重拥堵的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上排队长度超过2000m时,视该路段为拥堵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排队长度超过3000m时,视该路段为严重拥堵状态[2]。孙莉芬(2005)把交通拥堵的属性分为: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和程度。且用车辆等待的信号周期数或排队长度,把拥挤程度划分为:拥堵、非常拥堵、严重拥堵、死锁[3]。我们可以看出,对交通拥堵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从延误时间和淤积车队长度来理解的,这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联系起城市道路面积的缺乏和城市道路设施的不完备,但这并不是交通拥堵原因的实质,也不能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改善提供正确的指导标准。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关于交通拥堵的原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设施运输能力不能满足需求。1995—2002 年期间,中国汽车数量从1040 万辆增加到2053.17 万辆,增长约2倍。而城市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从1995的3.8公里只增加到2002年的5.4公里,如北京和上海从1990—2000年,道路总长度年平均增产率为9%,远低于同期机动车18%的年增长率[4]。

2.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落后,交通流组织和管控水平不高,措施不完善,中国特有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三元混合交通流结构,又使得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加重了交通拥堵[5]。

3.现行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诱发和加大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6]。

4.现有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合理的交通指挥和疏导作用。目前国内城市所采用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多为集中式控制系统,如北京采用的SCOOT 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区域内交通信号的协调控制,但仍然存在单路口交通信号控制对交通流变化的适应性差、交通分区不合理和多路口交通信号协调性差等问题[7]。

三、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3.1我国城市道路总体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城区面积,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十年时间内翻了近5倍,但是城市建设面积则只是缓慢增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也有了较大发展,对交通建设的投资也大幅增加。总体来说,道路供给水平呈逐年上升状态,但随着我国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道路供给的增速远跟不上机动车发展的要求。而且,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道路网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路网密度普遍偏低。

3.2我国机动车及私人汽车拥有量情况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近数据,截至到2011年8月份,我国机动车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保有量己达到2.17亿量,其中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保有量的45.88%,刚刚超过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汽车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位。与2007年相比,5年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0.67亿辆,平均以每年约H.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增长速度。

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我国交通的运行方式,使人们出行的选择也更加的多样化,但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城市也面临着能否承受的问题,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难以保持平衡发展,造成了城市交通频繁拥堵的现象。 3.3我国城市人口及出行情况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通过人口的集聚来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速度每年为0.8个百分点,到2015年末,城镇化率为51.5%。[8]届时,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人员出行频繁,经济活动集聚度和交通集聚度倍增,都将对城市的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 (1)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居民出行方式就是指居民通常采用何种交通工具或方式出行。人们在对出行工具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快捷性,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及经济性。近些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汽车出行占据很大比例。 (2)出行时间分布

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存在比较明显的早高峰和晚高峰两个峰值,早晚高峰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居民上下班和上下学造成的,因为以上下班和上下学为目的的出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天中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出行会使得这一路段交通流量剧增,从而产生交通拥堵。在出行的高峰时间段,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需求量约为平均每小时需求量的两倍,对于公共交通而言,高峰时间段的每小时需求量约是平均需量的三到四倍。[8]由此可知,充分了解和掌握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规律,对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及合理引导居民出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4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情况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目前很多国家和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而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虽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却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公共交通工具的快捷性,舒适性、方便性等特点在我国公交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私家车出行,使得道路越来越堵。而且,我国在运营线路网长度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与人口增长和车辆增长幅度并不相匹配,公共交通发展过于缓慢,而且在公共交通运营车数上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公交车辆的减少使得乘坐公共交通的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出行者对于公共交通的选择。在静态交通设施方面,我国的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停车位的严重不足使得机动车在路面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挤占了道路资源[9]。

四、国外经典大城市的城市拥堵问题研究现状

4.1增加供给模式

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部分大城市遭遇交通拥堵的问题,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举措都是侧重增加城市交通供给的环节上,如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路网容量。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道路供给的速度总是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后来的实践证明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引发了小汽车的加速发展,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交通需求量的猛增,使交通拥堵状况变得更加严重,从而陷入汽车增加-环境恶化-修建道路-再恶化的恶性循环。这也被 Anthony Downs 所证明,即寄希望于通过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增加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城市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城市交通供给。 4.2 系统管理模式

基于仅仅依靠道路供给策略很难有效地解决道路拥堵的状况,20 世纪 70 年欧美国家开始重视现代交通管理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并由美国首先提出 TSM 计划即“交通系统管理”,旨在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以达到节约能源,改善交通环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空间,控制车辆出行的目的,力求达到整体效率最高。目前,世界各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以求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交通网通行能力。 4.3 需求管理模式

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引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矛盾的目的,调节人们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倡导公共交通,控制和引导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20 世纪 60 年代新加坡于最早采取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并采取拥有车辆特许证、车辆注册等一系列 TDM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交通的出行方式,使交通拥堵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相继实施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并在运用中对其不断发展完善。基于城市交通的负外部性,交通拥堵收费被很多国家采用。 4.4 智能交通管理模式

另外许多国家还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目前,国外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和应用发展模式主要以下几种:美国模式重在加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法国模式侧重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德国模式侧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瑞典模式侧重速度智能适应性交通安全保障系统,韩国模式重在通过整合交通信息系统改善交通混乱状况的等。W.Wen 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Miehae A.P.Taylor 和 Jeremy E.woolley 整合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交通拥堵。Waadt Andrea 提出利用移动的 GSM 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 4.5 制度完善模式 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制度首先本质上是一种规则,它用来规范人类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减少交易的费用,一方面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求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进而避免和减少了随之带来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使人们对未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以降低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制度完善模式就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这种理念,认为政府应提供最有效的政策法规,来强化市民的交通守法意识,从而使得这种意识内化到人们的心中,使人们从一开始的由于怕承担处罚而被迫减少违章行为逐渐演变成自己内心自觉减少违章行为,从而消除了人为造成的交通拥堵及其交通事故。其中的制度不仅包括立法等正式制度,还包括习俗,观念等非正式制度。

纵观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模式及经验来看,从起初的把治交通拥堵的治理对策的着重点放在道路设施供给模式上,到系统管理模式,交通需求管理模式,再到智能交通管理模式和制度管理模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主要思路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些模式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治理在不同的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而且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每一种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并不是单一的遵循某一个模式,其治理策略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层面,目前专家学者也试图当有机的结合这些模式,使得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时候发挥治理模式的最优的效果。而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也是多把重点放在对策研究,更多是关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技术手段,但是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剖析的却不够深刻。所以,深入地剖析了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10]。

五、国外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政策措施分析

5.1新加坡治理城市拥堵的政策措施分析 1.控制汽车拥有量

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实行按道路网新增容量控制年度汽车车辆增加的配额制度[1],通过每月举行一次车辆配额公开招标的方式,由欲购私家车或出租车者竞买“车辆拥有权”,获得汽车拥有权证之后才能购车。实行这项政策后,新加坡小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长率从过去的6%降至3%。 2.拥挤收费

新加坡也是最早实施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的国家,做法是把严重拥挤的核心商业区划定为收费控制区,实施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核心商业区高峰时段的交通量减少44.5%,平均车速和公交出行比例明显提高。 3.完善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为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新加坡在每个地铁和轻轨车站都设有巴士转运换乘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其中包括通往组屋区(经济适用住宅区)的遮阳棚、商场、电影院、小吃店和夜市大排档等。为了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除了地铁,轻轨等电力轨道交通外,还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私人和公交企业购买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电动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 5.2纽约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分析 1.完备公交网络改善纽约拥堵

纽约建有北美地区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地铁和通勤火车网络布局合理,相辅相成。纽约共有24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线路总长1300公里,468个车站遍及全市各地,为往返纽约上下班的人提供经济快捷的交通服务。 2.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纽约市政府通过实行“公交先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路面,提高交通流量,以保障交通便捷。纽约市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在规定时段未经许可,其他车辆不准占用公交车道。纽约还在市内繁华路段设立“拖车区”,某些地点明确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得停车,一旦违反即遭重罚。商用货车和私家车分类管理,在规定时段只允许商用货车路边计时停车,私家车除了停入昂贵的地下车库外别无选择。 3.征收交通拥堵费

通过加征交通拥堵费,减少车辆进入曼哈顿,同时降低市区空气污染程度。另外,纽约市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过桥、过路费、高额停车费来限制私家车的出行。纽约市政府还设立了拼车专用车道,鼓励私家车主上下班拼车。商用货车和私家车分类管理,在规定时段只允许商用货车路边计时停车,私家车除了停入昂贵的地下车库外别无选择。 5.3东京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分析

多年来日本东京一直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市民出行大都选择轨道公共交通翻。日本轨道交通不仅分布面广而且出口数量多,如东京一些大地铁站出口多达几十个,许多出口直接通向当地的著名设施、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提升了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东京地铁的设置特点除了线路多,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成为运送市民出行的最主要工具,这极大地缓解了高峰时期路面的交通拥堵状况。除了便捷的公交系统外,东京政府治理交通的另一个法宝就是高昂的停车费[11]。

六、国外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总结

国外治理交通拥堵措施大致可以分三大类:引导需求、增加供给和加强管理。引导需求的重点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抑制交通产生;增加供给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扩大服务能力;加强管理的重点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疏导交通流量。

1.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减少交通流量

交通需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需求,抑制交通出行的产生,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车辆拥有控制政策,如车辆税、车辆定额配给、停车库许可制和车辆标准限制等;车辆使用控制政策,如道路拥挤收费、停车收费和车牌限制通行、鼓励合乘车和错峰上下班等。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能力

国外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更加侧重于从运输装备角度扩大交通服务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部门通过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引导人们“弃车就乘”,从而在扩大服务能力的同时减少交通量,使之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国外公交优先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包括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等。

3.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疏导交通流量[12] 如果短期内无法改变供不应求的现状,也可以运用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综合考虑道路、驾驶员和车辆等因素,系统地解决交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就是体现这一思路的最有效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高技术、高投人的系统工程,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高效率方式,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研究适应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系统和设备,研究相应的管理技术,全面引进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增强政府的监管和宣传作用,倡导“绿色出行”

欧洲一些国家对城市居民每次开车出行的距离进行调查,鼓励近距离出行者步行或骑自行车,有的国家还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和无噪声区等。在欧洲城市中,自行车主要用于中短距离出行,不少市民把自行车停在城市中心区地铁站附近,乘地铁进城后,可以换骑自行车很快到达目的地,免去了开车进城没有泊位和停车费昂贵的烦恼。

七、结语

本文主针对我国大城市中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现状进行分析,以大城市交通拥挤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了国外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及方法,利用目前国外大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对策,为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综合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治堵”将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治堵”政策的出台以及其实施的效果,在日益拥堵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效果不如人意,但治理交通拥堵不是一蹦而就的事,需要一个科学长远的计划,使城市交通慢慢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罗明.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 王轶闻.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J].2012,(11) [3] 孙莉芬.城市交道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4] 闫庆军.基于外部性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05,(5):57.[5] 张骏.基于仿真优化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6] 张莉娜.浅谈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J].现代企业文化,2009,(5):119.[7] 赵冬斌,刘德荣,易建强.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综述[J].2009,(6):667.[8] 刘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探讨〔J〕.企业经济.2011,(06) [9] 付宏伟.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 陈凯丽.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3,(3) [11] 袁静.国外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12] 杨成国,李英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推荐第8篇:恩施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

恩施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主要由建筑物与交通组成。城市交通的存在是给人们提供来往于各建筑物间或各地方之间的方便条件的,它是为城市服务的,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交通设施把组成城市生活的各种活动连接起来;城市的结构,城市的大小及其扩展,城市生活的方式及特点全都是由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质和服务质量来决定的。较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交通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交通对城市布局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最后城市干道系统还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主要景观。因此,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骨架,是一个城市轮廓的体现,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好的交通工具对于个人和整个城市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率的交通工具,人们上下班会浪费很多时间。这会使人们疲倦,因而降低工作效率。人们上下班可以依赖私人或公共交通工具。首先,较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火车和地下铁,会鼓励更多人去乘坐而不会自己开车,如此便能减少道路上整体的交能流量,让人们往来的速度更快。最后一项要点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污染,使环境更干净。这样可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并让整个都市更加繁荣。

一、恩施市交通概况

恩施市地处云贵高原东延地带,鄂西南山区中部,素有“巴蜀咽喉,荆楚屏障”之称,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历史上交通十分闭塞。国土面积3976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人。由恩施市区至省会武汉市,陆路618公里,水路(含恩施至巴东旱路195公里)915公里,航空距离470公里。“头顶一线天,出门便是山”,世代人民饱受肩挑背驮之苦,隔河渡水之限。

近年来,随着宜万铁路与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步伐骤然加快了不少,作为州府所在地的恩施市,发展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完全不为过。经济社会发展是好事,但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与矛盾,目前恩施市内最突出的当属交通拥堵与市民乘车难的问题。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州城舞阳坝、土桥坝、民院等路段就堵得水泄不通,尤以周末更甚。市民出行不便,市井里满是“火药”味。

交通拥堵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才面临的挑战,在恩施州城这样的三线城市,同样将面临大考。与此同时,交通违法行为的大量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市的交通秩序。据统计,恩施市去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2万余起,违法停车、违法调头、闯红灯、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13种违法行为十分突出。目前,恩施市道路交通现状有“十八堵”即舞阳坝和声走天桥、州委幼儿园门前、舞阳小学门前、煤建入口、土桥小学门前、

土桥坝三孔桥路口、民院大门前、黄泥坝中心加油站转盘、民族路区域、航空路车站红绿灯十字路口、航空路民航路口、恩施宾馆路段、后山湾路口、北门清江桥下、大小十街路段、市武装部门前、南门大桥路段和后山湾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共18个。加上硬件设施缺乏等原因,使交通拥堵问题十分突出。 据观察,堵车严重的地方多为住宅小区和学校门口,因为有进出的岔路,人流量也大,而且这些岔路里面的小区停车位不充分,岔道与主路之间没有一个缓冲地带,极容易出现小事故引起堵车。但是堵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路窄车多,道路明显不够用了。道路的规划与建设远跟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交通拥堵在所难免。

二、恩施市交通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施市内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各类交通工具的通流量越来越大,导致在恩施市内的几条交通主干道和交通叉口上,每遇出行高峰,人们总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车辆拥堵之苦。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城市品位,影响了城市形象,人车争道抢行也不利于市民素质的稳步提升,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经营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有碍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恩施向中型城市发展的进程。如下便是恩施市交通出现的一些问题:

1、行车难。由于交通系统脆弱,道路的自然调节能力差,导致交通系统平衡极易被打破。恩施高中入口处(施恩堂路口)进出车辆多且无序,容易造成堵车,同时又影响了整个土桥坝的交通。

2、乱停乱摆现象严重。部分车主遵章守则意识淡薄,车辆随意在道路两边停放,导致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加狭窄,路口、路段通行能力降低。比如东风大道(沿江路)两旁依然停满车辆,原来就显狭窄的双向四车道,很多时候被占得两车道都不足。

3、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分布不均匀,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划定不够合理。沿江路停车场,停车需求大但车位较少,供不应求,像原清江宾馆停车位就使用不足。还有很多路段由于缺乏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成为专用长期停车场,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沿江路两侧停车泊位是原本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一车道。

4、部分驾驶员驾驶意识淡薄,开车时随意掉头,影响交通正常行驶。这在州城各主干道上十分普遍,尤以出租车更为突出。还有在各大路口随意停放载客、在大小车辆之间左冲右突的“摩的”,依然在堵中添堵„„

一方面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不停地抱怨州城缺少停车场所,另一方面,我们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停车场所却又被改作他用;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车多致堵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城市公共交通。比如硒都广场,按最初的设计,广场下面的架空层完全是地下停车场,而在建成后,这个停车场基本就没有对外开放过。如今,这个停车场已改建为商铺门面、超市;与此

类似的还有舞阳坝金泰广场,按之前的规划,该小区的地下部分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停车场,但在建设后期,该处却悄然变身为地下商场„„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对城市的治理和发展都在过多地强调经济效益,无形中忽略了社会效益;过多地强调了对经济拉动产业的扶持,无形中忽略了对公共服务业的扶持。比如,汽车业对于城市GDP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因此鼓励汽车业发展一直是重要的产业政策。然而,在汽车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却远远滞后。因此,要彻底治堵,就得对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经营理念进行纠偏,必须在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之间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必须在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之间作出更准确的衡量。只有让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协调、停止博弈,城市的交通拥堵,才有可能被根治。 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效能不高、路网分布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停车设施不完善、人们的交通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以下从历史、现实以及人为几个方面来谈:

在历史原因方面,最显著的问题就是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过度开发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实力和规划没有跟上,恩施市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不仅城市路网结构不完善,而且道路普遍狭窄,断头路、畸形路口、瓶颈路口多且路口密度大、间距小,同时,又缺乏过街设施、公共停车场,停车车位供需矛盾大。比如航空大道原轴承厂至爱民医院441.2米的路段就有7个路口,交通量大的就有2个;目前的城区主干道中,除了施州大道和金桂大道,大多为双向四车道,像东风大道这样人车流量都非常大的主干道,沿路划走一些停车位之后,仅有两车道,“怎么可能不拥堵”?

在现实原因方面,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车流人流增加道路承载压力的上升。与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相对应,受近几年汽车产业政策的刺激,城区车辆也在快速增加,几乎是每年以10000辆左右的速度递增。据恩施交警大队统计的数据,截至目前,恩施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1万辆,其中70%都在城区运行,然后随着“两路”的开通,来恩施的外地车辆也有所增加。每天在恩施市内运行的各类机动车,已不下10万辆。随着机动车增加,部分路段、路口不堪重负,2008年3月所测舞阳坝天桥路口高峰期流量为4150辆/小时,2009年10月增长到5230辆/小时,2010年底,这一数据已突破6000辆/小时,到现在更是以直线趋势上升,一些路口的交通流量已超过负载能力。同时,根据测算,恩施城区需要的正常停车泊位至少25000个,而目前城区拥有的停车位包含公路两边的临时停车位,不过2000个左右,停车位巨大的供需矛盾,导致很多车辆找不到停车位,被迫停在路边,并且交通标志、标线规划设置不合理也不完善;非法占道施工、非法洗车、等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导致原本就不宽的道路更加狭窄,更进一步加剧了州城交通拥堵。

在人为原因方面,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市民交通意识淡薄。尽管恩施市交通流量年年剧增,但用于维护和疏导城区交通秩序的警力却长期严重不足并且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恩施市交警大队用于州城的警力包括大队分管领导及协警在内,总共才48人,其中有几位还即将年满60岁退休。同时,市民的交通意识淡薄,驾驶员行车不文明,不遵守交通法规,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恩施市交通拥堵。像违法停车、压越单双实线、违反禁止通行标志、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章行为,在恩施市已是屡见不鲜;随意横穿马路、过街无视斑马线等行为更是屡禁不止„„

除了上述三大原因,州城交通拥堵的形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恩施特色”:因为恩施市属于不紧凑型的带状结构城市,受地形限制,城区路网结构难以完善和优化,城区东西向的骨架干道和外围环线建设严重滞后,城区缺少适应大运量交通运输的大通道。在城市规划建设欠下的旧账还未偿还的情况下,一系列由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又不断产生。经年累月,最终便导致恩施市快速集散功能严重不足,拥堵便愈加明显。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目前解决恩施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如下便是一些对策:

一、尽快完善和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减少路口等待的时间,提高道路整体通行力。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就象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用于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通行信息,对合理分流、缓解交通压力能够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管理效果。目前,道路上所设置的标志标线和红绿灯在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但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很多不便,而且也无法利用好道路资源。建议近期由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一次州城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红绿灯的大排查,对原有的交通标志标线和红绿灯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以及还没有设置的,及时调试、更新和安装相应的交通标志。在此基础上,理顺交警和城市建设部门对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关系,落实管理职责,确保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看得见、指得明、有效果。

二、近期组织交通通行论证。实行单行线一方面可分流部分车辆,减轻高峰时期的拥堵压力。同时,还可对该车道划部分停车位,实行单边顺向停车,缓解停车难问题。然后挖掘现有空地的潜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停车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开放停车位。州委、州政府大院可率先垂范开放停车位,为州城交通畅通作贡献。

三、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叉口规划,提高路网的整体效率。停止已建城区的过度开发,利用税收、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如车站、学校、医院等向城市新区发展,拉开城市骨架;吸纳社会资金,修建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修建道路隔离栏,消除部分司机乱掉头阻碍交通行为。在施州大道、航空大道全程和凤凰山森林公园内的道路等人车争道较多的路段设立交通护栏隔离。有“州城呼吸器”和“州城绿岛”之美誉的凤凰山,本是市民休闲纳凉、健身游玩的宝地,但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四轮、三轮、两轮的机动车、非机动等式车辆不时呼啸而过,上下穿行,常常逼得行人给车辆让道,极不安全。

四、改革上下班制度,试行错时上下班,出台相应政策及管理条例,引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通行压力。同时,还应加大力度治理非法营运的“摩的”它不仅扰乱了城区交通秩序,也扰乱了客运秩序,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城市硬件设施改善受限的情况下,着重从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规律的研究、挖掘交通优化效益的角度来解决交通拥堵,不失为一种显著、直接而廉价的办法。从恩施市实验小学实施的分年级段错峰放学来看,对于分流交通、缓解舞阳坝拥堵有不错的效果。建议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州城各单位错时上下班进行专题调研论证,适时试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以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

五、加强并宣传交通安全教育,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市民、司乘人员交通安全教育,逐步提高公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执法力度。城市建设管理中严管重罚是一种必要的管理手段。建议在交通拥堵高峰,对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可实行临时收照、集中处罚或者录像取证、再通知处罚等方式,尽量避免现场执法过程中造成新的拥堵。

六、在车辆众多路段可考虑修建地下停车场或停车楼,充分利用停车场地空间资源。同时取消路边停车收费制度,完善停车场收费制度,其具体方案如下实行:

(1)、刷卡停车。建议城区车主购买停车卡,实行刷卡停车,按时计费。

(2)、交费停车。主要针对那些外来车辆和无卡本地车辆,但交费停车应比刷卡停车费用要高。

(3)、继续聘用原路边收费人员管理停车场,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4)、建设停车场的费用从以后停车费用中收回。

七、州城规划委员会应吸纳交警部门负责人参加。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城市交通发展的因素,以进一步完善配套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妥善安稳的解决恩施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交通部门和政府机关应当起到主导的作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规则规章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应当多手齐下。

四、结论和展望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施交通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相应地解决方案,

确定中远期工作目标,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强化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统一规划,加快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立健全现代交通管理体系,加强城市交通综合管理;逐步建立安全、有序、通畅、方便、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推荐第9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W.Wen[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2相关概念界定

2.1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公众出行和货物输送的过程,是整个城市生活从静态转入动态,完成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多种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城市道路上通斤的交通对象主要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兰类。各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特征因规模、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特点则是相同的。

2.2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概念,目前各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城市因其自身的道路、车辆、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的不同,拥堵时间、形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而言,交通拥堵是因城市道路无法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而出现人、车无法顺畅通行的现象,通常在节假日或上下班高峰等时刻出现。根据我国《道路交通阻塞度及评价方法》(GA115—1995)中的有关定义;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若3次绿灯显示车辆未通过路口的为阻塞;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包括环形交叉口、立交桥)若车辆在路口外的车行道上受阻排队长度超过250米的为阻塞。

3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3.1 城市交通缺乏合理的规划

(一)卫星城市缺乏整体的规划

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城镇体系格局,把发展重点放在松江、临港和嘉定-安亭三个新城。整体建造卫星城市成效还未显现,比如从上海已经运行的中心城区至松江的轨道交通线以及中心城区至嘉定的轨道交通线来看,站点设置过密,站点周边地区开发正在大规模进行中。另外,内环线以内和城郊结合部几乎集中了全市的金融、商业、办公等,给整个市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譬如近些年打造的一些功能定位区域如大虹桥区、世博园区、国际金融环球中心等,由于其功能定位定会聚集较高的车流和人流,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愈发变得严重。

(二)现有道路规划受历史影响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网系统至今仍然对上海市的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心城区多是一些狭窄弯曲的马路,道路的间隔距离很短;仅有几条主干道略微宽阔一些;尤其是丁字路、断头路较多,影响交通畅达。

(三)道路规划设计缺乏公民参与

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果要提高其中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广泛的听取广大民众、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建议,这样制定的政策才更加科学性。在编制一个具体的交通规划时,市建委的相关部门往往缺少深入认真的相关分析和实例分析。一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仅仅局限于内部,民众很少能参与到其中,没能发挥群众集体智慧的力量。

(四)道路建设失衡和重复建设严重

上海市呈“申”字型的高架道路,本应该是为了减轻地面的压力,为车辆提供大范围跨度的运作功能,然而由于规划缺少前瞻性,导致市中心匝道过多,支、次道路难以有效分流,导致大容量的车辆上到高架上以后,容易出现拥堵。同时,生活在上海的市民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条路开挖建设没多久,过了不久之后又重新进行第二次开挖建设。这往往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交通顺畅同行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交通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上海市在交通智能化方面近些年政府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进,在成效方面也凸显了出来。虽然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路况做了一定的优化,但是我们这些调整后的信号灯系统却无法根据当前的实时的路况进行相应的智能化的调整,信号灯的变换时间却仍旧是固定不变的。

3.3 突发性交通事件影响临时交通秩序

据有关资料统计,110 接警服务台平均每月接警高架道路事故 2600 起、抛锚就高达 1400 起。这其中的原因既有驾驶人未能对自己的车辆进行例行保养有关,另外各类违法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抛锚事故频发引发交通拥堵。然而一些抛锚等小的交通事故在交通管理员的协调下本应该很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未能做到尽快撤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

3.4机动车拥有量控制政策的失灵

上海市从 1986 年起开始实行私车牌照拍卖政策,中间也经历过几次调整,但是成交价格基本上是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的。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市政府实施私车牌照拍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于抑制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截止到 2011 年末,上海市全市私人轿车数量高达 124.62 万辆,而且因为获得本地牌照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很多上海市的私人轿车拥有者转而投向其去其他的城市上拍照,一方面对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使得私人汽车数量更加猛增。这跟上海市实施私车牌照政策仅仅是从汽车拥有量方面来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3.5公共交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公交线路与站点缺乏合理的设计

2011 年上海市运营公交车线路总长度为 22906 公里,公交运营线路条数总数为1202 条,公交运营车辆总数目为 16859 辆。但是这些公交线路往往集中在一些客源较充足的主干道上,次干道和支路上面运营的公交线路则相对比较少,这给乘客进行换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按常规,每个公交车停靠站可停靠五至八辆公交车。但是利益的驱使下,一个站牌停靠 20 条公交车线路的很多,比如浦东大道、西藏路、陆家嘴环路等主干道上。所以每逢上下班高峰时段,如此多的公交车一窝蜂似的拥挤到一起,就算候车站再大,也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公家车辆,于是这些公交车一辆辆的排队上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

(二)公共交通价格偏高

普遍人群反应公共交通价格偏高,公共交通定价的不合理性使得一部分人群放弃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而投向电动车、小汽车、助动车等方式,它的定价不合理性导致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流。而私家车较公交车,则更为便利、舒适,所以私家车这种出行方式无疑吸引了不少人群。因此,应该做到本市城乡票价结构的统一,使得乘如若支付同样的车费可以乘坐更长的距离;另外做到乘客乘车距离越长票价就越便宜。

(三)公共交通欠缺配套设施

截止到 2011 年底,上海己有含磁浮在内的 12 条轨道交通线路,其运营线路总长度 454.10 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呈现由中心城向外辐射的特征。上海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轨道交通对群体的吸引力在逐年增加。然而,相配套的相关设施却不够完善。地铁口周边严重缺失相应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的停靠设施,轨道交通接驳方面公交车线路营运数量有些不太充足,轨道交通之间换乘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据有关调查,轨道交通 7 号线静安寺换乘 2 号线,耗时大约 10 分钟。上下班高峰期间,行走速度更慢。

3.6 出租车管理不规范

截止到 2011 年末,上海市共有出租车共有 5 万多辆,空驶率约为 40%。有关部门为了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曾经设置了一些停泊场,让出租车待站候客。可是,很少有司机会待站候车,而更愿意在在街上找寻顾客。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方面高峰时期乘客很难打到车;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很高,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另外上海市经营出租车的公司众多,最多的时候超过两千多家,目前经过整合也有大约一千家,此外出租车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使得管理也加大了难度。

3.7 缺乏文明交通建设

驾驶行为不够文明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很多单行线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私家车和出租车违规占用反向车道逆行,这时候如果对面驶来车辆,经常行人僵持在车道中间使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通拥堵。

公车私用。上海市这些公车私用现象很严重,并且这些公车也存在逆行、闯红灯、不按照既定的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面加大了交通拥堵的程度,与此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行人乱穿马路也是导致车道运行不畅的一个原因。表现为行人的交通行为随意性太强,如一些慢行交通密集区商圈周围、学校和医院附近,立体慢行过街设施很欠缺,慢行交通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如沪南路西郊百联购物中心门口就没有相应的立体慢行过街设施,得原本畅通的道路上形成了新的交通拥堵节点。 4 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举措

4.1 减少私车牌照的供给量

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始于1986年,拍卖制度建立于1992年,为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状况,巧94年开始对新増的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前往车辆管理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上海的所有城市道路上通行。

4.2减少道路对私人交通的供给

(一)公交专用道的建设

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上海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方便公交车快速行驶,避免受路段拥堵困扰,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自1998年上海始建公交专用道开始,迄今累计建成160公里,2015年上海将继续新建140公里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的便捷出行,增加公共交通大客流运载效率,同时加大对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提升市民公交出行满意度。

(二)道路高峰限行措施

在工作日的早高峰(7时-10时)及晩高峰(16时-19时)期间,上海对部分高架道路外牌小客车、未载客的出租小客车及实习期驾驶人驾驶的小客车实施限行,限行政策保障了沪牌车主的道路优先通行权,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増加公共交通吸引力

为贯彻公交优先战略,上海市相关部口从市民支出的交通费用入手,降低公共交通费用,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公交出行,主要措施如下:(1)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公共交通补贴。(2)换乘优惠政策,市民持公共交通卡乘坐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车辆,在2小时内连续换乘可享受每次1元人民币的优惠。(3)针对旅游者提供轨道交通1日票和3日票,顾名思义可在1日内和3日内无限次乘坐轨道交通工具。 5 上海解决交通拥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交通管理创新性不足

首先,现有的拥堵解决对策手段过于单一,牌照拍卖制度的不完善,高峰限行等补救性措施无法有效地进行交通引导。其次,民众对道路情况的不熟悉,对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以及对执法人员的抵触都给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带来了阻碍。最后,市民对私人交通不断膨胀的需求使得道路等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严重失衡。另外,高峰期间车辆的违章停靠、违规调头,行人的横穿马路,按规定骑行等违法行为导致道路拥堵的进一步加剧,且对市民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隐患。

5.2 政策滞后于交通发展速度

上海现有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滞后于交通的发展速度,一是政府对地面公交的扶持为度不强,对公交优先的各类保障措施不到位,对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的处置力度不够,公交专用信号灯、公交记录仪等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对牌照拍卖政策的延续性缺乏考虑,现实中道路建设肯定会滞后于车量的增长速度。三是在如何降低私人交通需求量,扩增公共交通模式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指引。

5.3 交通设施供给不足

交通设施的落后、陈旧会引起交通参与者的不适应,如停车设施的不足,交通信息化滞后,道路养护的缺失等,尤其是公共交通设施的不足会引发公众转向私人交通,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城市道路的拥堵。

5.4 市民对交通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一是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流于形式。交通管理通常处于自上而下的模式,公众往往处于被动安排的局面,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公众参与组织性较弱。随着公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交通拥堵治理的不满程度越来越高,但却又无处可以表达,往往只能在网上进行公开发泄,由此造成了社会情绪的不稳定,使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三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交通管理部口在规划、决策、建设等方面流程不透明,致公众对具体的情况不了解,降低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6 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6.1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一)伦敦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一是单向交通模式。英国城市发展早,因而路面街道等狭窄,非常有利于实施单向交通措施,其采取一侧停,一侧单向通行的道路设置,这是伦敦交通组织的主要方式。二是道路标志、标线完善。仅能供自行车通行的一米宽的小通道,也施划了中也线,标明禁行车种、车速限制、是否允许超车等。三是充分保护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权。行道均为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行人通行权利。四是公交优先。双向五车道或单向三车道的道路,均划有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尽可能采用了港湾式设计,无论有无港湾、道路宽窄,公交站点地面上都喷有车站字样,并用标线施划停车的方位,让行标志、标线等。

(二)香港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香港是对私家车增长速度的控制方式主要通过价格进行调节。一是购车课税。香港设置了首次登记税,相当于内地的购置税,其实是累进税率,千万港元内的车税为35%;车价的第二个15万元则为65%;超过30万元以上的车价部分,更是高达85%。故当车价为100万元时,税率几乎占到了车价的四分之三。二是车牌年费。香港的车牌费不采取拍卖政策,而采用年付制。视引擎大小,排量越大牌费越高。对于普通港人而言,每年的年费支出是笔不小的负担。三是燃油税。香港的燃油税包括在油价中,现时每公升油价为16.4元,其中6元是税,油价目前高居世界之首,曾经在油价为12元的时候,其中一半是税。

(三)北京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为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北京市政府研究提出了应对和解决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一是机动车摇号政策,摇号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二是机动车尾号限行,尾号限行措施是北京市区目前正在实行的另一项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机动车号牌单双号限行制度的实施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三是外牌限行措施,该项措施与北京市机动车摇号政策互为补充,确保了在北京市道路上通行机动车总量的平稳有序増长。 6.2 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启示

(一)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供需矛盾

通观发达地区,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表现出了许多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在整体的框架内均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提倡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同时又根据自身的城市特点,限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中心城区道路紧张的国内外城市通过价格扛杆来平衡交通工具的供给和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减少私车需求度较低的市民通过私人交通工具出行,适当供给私车需求较高的人群,以此将大部分市民导入公共交通出行范围,达到出行双赢的目的。

(二)道路交通规划系统合理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交通系统与±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新区、新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积极鼓励多功能、混合开发建设模式,促进就业、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合理集中布局和相互平衡,从源头上降低交通需求密度,实现了城市交通由传统的被动适应型向主动诱导型转变。

(三)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国外发达地区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基础化会建设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形成了稳定的公交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有力地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停车设施方面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在满足一定停车需求的同时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四)重视对交通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无论从小学、中学还是到社会,交通宣传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从小培养交通意识是本,成年后的交通安全和出行方式的灌输同样不可或缺,西方国家从小学开始设立交通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又能鼓励学生骑车上学,避免家长接送造成的路口拥堵现象。

7 进一步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建议 7.1树立先进的交通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理念

一是交通管理首先要平衡社会资源,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惠及全体交通参与者,满足社会各方需求是交通拥堵研究的重点;二是交通管理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让人这个交通参与的主体集思广益,更好地进行管理;三是交通管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交通参与者的各种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二)公交优先理念

公共交通对国家能源节约、土地节约、环境保护政策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公共交通必须通过大量的投入和科学的营运管理来创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客运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从而促使尽可能多的居民享受这种大众化出行方式的便利,得到其提供的良好服务。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受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动车数量的増长,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为此,需要从将交通管理和资源的运用相结合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势和吸引力,减少市民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7.2 完善道路交通政策改革

(一)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公共交通立法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宏观层面落实公交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开发,微观层面保证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完善相关交通政策法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交通立法经验,统筹考虑资源、环保、规划和营运,通过顶层设计——专项研究——基层规划——民众反馈的方式健全交通法律体系。

(二)限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

第一,上海现有的牌照拍卖政策存在缺陷,牌照拍卖属于一次性成本,本人认为依据经济学原理,牌照这一公共资源并不能无限期拥有,因为目前出价高者对牌照的当前需求较他人高并不意味着今后其需求迫切程度一直高于他人,并且上海目前的牌照拍卖警示价设置违背了拍牌制度的初衷使得牌照拍卖变成了有偿摇号\"。

第二,政府可鼓励髙承载率车辆优先通行来减少私人交通对道路的非必要使用,包括设置高承载率车辆专用道、给予车辆交叉口信号优先通行权、对车辆实施停车优惠或减免道路拥堵费等措施。

第三,本市上下班高峰时段对内、中环及部分高架路段实行外牌车量限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本地车辆的通行权,但却侵害了外牌车辆的道路权,建议设立拥堵收费制度,对本地和外地车辆可采取差别化收费,利用征收道路通行费来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在保障交通需求的情况下缓解交通压力。

(三)増加公共交通与绿色交通的供给

第一,上海对70周岁以上老人公交补贴没有限额,给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建议课对敬老卡设置使用额度,通过问卷调查,市民普遍认为额度设置在80-100元每月为宜。

第二,交通换乘优惠给市民节省了一定的出行成本,但与私家车出行相比对公众吸引力仍较小,除目前针对旅游者的地铁一日票,三日票外,可尝试探索出台月票、工作日票制度,在经济上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第三,可在城市郊区与市区之间推行运行速度更快、通勤效率更高的快速列车,在分散市区人口压力的同时又能满足居民对快速往返市郊需求。

第四,改善候车设施,修建公交站点,减少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穿插,建立公交优先信号制,把公共交通变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交通方式。

(四)建立错时错峰和校车制度

第一,建立错时错峰制度。错时上下班是指员工提早或推迟上班时间,从而将高峰时间段扩张,增加交通通畅度。弹性工作时间制度是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取代统一固定的常日班制度。

第二,设立学区校车制度。中小学校附近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交通治理的难题,可尝试由政府主导建立全市统一的校车接送标准,并按学区进行划分,公开招标校车运输企业,采取政府监管和补贴的方式建立校车运营制度,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解决工作日高峰期间的道路拥堵问题。

(五)改进交通执法的管理模式

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执法部门首先应根据“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采取柔性处罚,使交通规则以更贴近市民内必的方式进入到其交通意识中。其次,执法机构应采用多样化的执法手段进行监督,执法理念应符合法治精神,执法过程可参照香港做好详细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记录,查找钓鱼执法模式中的纰漏,改进执法方式而非单纯地放弃执法,杜绝违法载客等行为。最后,政府应调整目前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分清交通行政管理、路政、交警部口的管理职责,适当进行整合和分化。

7.3 更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一)规划协调道路设施建设

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首先要划设清晰、鲜艳、科学的道路标识标线,此举既能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又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第二,协调相关道路管理和建设部口,汇总信息,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造成交通拥堵的增加,实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四同步,促进交通设施之间衔接有序,布局协调。

(二)行人与非机动车设施的分离与合并

为避免交通要道、十字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通行造成对通行效率影响,可考虑在路口设置与机动车道相分离的地上天桥或地下行人与非机动车过道,隔离三种交通通行道路,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亦可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三)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优化

停车收费和管理在世界上各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停车空间的控制与价格调整能够鼓励人们更加有效地使用停车资源,并且抑制小汽车的使用。高效的停车管理能够避免机动车辆侵占公共空间、挤占步行空间、堵塞自行车道、干扰公共交通、降低道路运行效率和毁坏绿化空间等现象的发生。

(四)交通设施与±地利用并行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在规划新发展区和新的人口及就业中心时,需充分考處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商场、医院、学校、邮局、法院等使用率较高的公共设施的选址,应设于交通便利的适中位置,有主要公共交通路线直达,或邻近主要公共交通路线。

7.4 提升公众的交通道德水平

(一)加交通法规宣传方法和形式

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建立现代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法规、健全的法制需要交通参与者的遵守才能发挥作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工作的治本措施。只有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法和宣传形式,坚持不懈、广泛地进行宣传,才能把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常识真正融入全社会每个公民的交通行为,使民众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交通发展

加强社会公众的交通参与意识,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对降低城市交通干扰因素、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关事项,发达地区的城市大多建立了完善的公众意见征集制度,公众意见征集渠道是公众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保障。

8 结语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上海的交通拥堵治理提出了部分拙见,从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道路交通政策改革、更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众提出了相关交通拥堵改进措施。交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簇而就,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提前做好功课,将交通拥堵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小的范围内,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山余.冰源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综述[J].研究与探讨,2011(6).[2]刘志彦.满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治理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3]李康.大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理论来[J].北京规划建设,2001(3).[4]郭俊发.加拿大交通管理体制及其后示[J].广东公路交通,2007(1).[5]乌亚琼等.浅述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产业经济,2010(10).

推荐第10篇:北京城市交通的问题现状调查

北京城市交通的问题现状调查

李知凡

李青

[摘要]

近几年来政府花了很大功夫在交通问题的治理上,当然也在交通设施上投入了不少。但是人们在遭受完道路整修的同时,仍然受着交通拥堵之苦,并且该现象随着车辆的增加还将越演越激。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在交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城市扩展,经济、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每天的人流量也总是有增无减等情况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北京城市的地上交通。通过实地调查使用现状,从不同交通现状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出发点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交通设施及政策的合理运行和管理,从而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证依据。

[关键词]

北京城市交通私家车公共交通 交通设施

目录

前言...............1

1.调研概况..................4

1.1社会背景............1

1.2调查核心问题 ...............1

2.调研信息..................2

2.1调研区域概况 ...............2

2.2研究对象 ............2 3.调研造成拥堵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2

4.总体思路..................4

5.相关建议..................4

6.结束语 .................

5参考文献....................5

[前言]

过去十多年,北京市在城市交通建设和治理方面付出了种种努力,城市交通总体供给水平和机动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首都北京的期望值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和差距。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有的放矢,

才能真正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

1、调研概况

1.1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根据居民出行量显示,1990年,北京市区居民交通出行总量仅53.64亿人次,到2000年,上升到69.28亿人次,增加了29%,超过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63亿人次,2010年68亿人次).

这就导致了私家车的增加。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北京汽车的数量增加了将近四倍,私人汽车在1997-2003年6年间增加了将近一倍,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70万辆).在2003年8月末,车辆数量达到了200万。现在,增长率保持在17%。相比之下,自行车的增长则十分缓慢。1993-2002年间总共只增加了50%。

1.2调研核心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希望今后交通设施的增建及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调研信息

2.1调研区域概况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89.3平方千米(中国城市第1名)。山地面积10,317.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6,390.3平千米。全市常住人口2200万人(2010年初统计),全市人口密度134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出生 率8.0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3.5‰。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一亿,居全国之冠。

2.2调研对象

1、道路交通

北京老城区(二环路以内)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的格局,横平竖直。东西方向的道路有长安

1街(复兴门至建国门)、平安大街(东四十条豁口至车公庄)、广安大街(广安门至广渠门)。南北方向的道路有中轴线,从玉蜓桥到雍和宫的东线和开阳桥到积水潭桥的西线。东线路过方庄、红桥、崇文门、东单、东

四、北新桥和雍和宫;西线路过菜市口、宣武门、西单、西

四、新街口。因为**广场和紫禁城的原因,北京的中轴线分为北中轴和南中轴。北中轴从地安门向北,经鼓楼、北辰路,达奥体中心;南中轴从前门向南经天桥、永定门,达三营门。南中轴和104国道重合。

2009年,全市公路里程206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8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206公里。

北京外围的城市道路则是环形加放射性的格局。连接京城还有十一条国道。

2、公共交通

2009年,北京市公共交通运营里程18498公里,其中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28公里(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701条,运营车辆共2.4万辆,其中轨道交通2014辆;年客运总量65.9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14.2亿人次)。出租车运营车辆6.7万辆,年客运量6.41亿人次。公交车票价通常为1元起价,远郊区县为2元。

而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费用以0.4元起价(本地学生0.2元起),每个人只需要缴纳20元押金并储进一定金额就可以使用(第一次储值不低于20元,储值可以索要发票,押金没有)。如果您并不居住在北京,也可以买这样的公交卡,等到您要离开北京的时候,将卡退回指定的公交卡退卡点,就可以取回押金。

3.调研造成拥堵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道路交通拥挤,导致出行效率下降,导致更严重的拥堵如此恶性循环

市区道路交通堵塞路段增多、堵塞区域扩大、车速下降,\"路上车挤车、车上人挤人\"状况没有改变,交通出行时间增长,出行效率下降;支路系统不健全,交通量过于集中在干线道路而引起主要节点出现堵塞;道路网应变能力差,遇事故极易引起大范围交通瘫痪。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人们很难放弃私家车的舒适便捷

公交换乘不便、车内拥挤、舒适度差、间隔时间长等

换乘问题突出,地面公交之间、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换乘距离过长,换乘不便。公共交通主要换乘点的平均换乘距离达到255米,其中30%竟超过500米。

3.停车问题突出,导致路面被占

基本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停车秩序混乱,占路停车现象严重,特别是占用步道现象极其普遍。

4.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

从十多年来的城市交通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人群,是小汽车利用者(包括出租车),这部分人群的出行只占市区居民出行总量的约20%;而另外80%的人群的出行是采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他们的交通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有些反而下降,其中交通弱者的出行条件更为恶化。

以往的道路规划和建设中,路权过多地给予了机动车交通,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空间受到挤

压,安全感日益下降。市区部分道路扩建工程,被拓宽的往往只是机动车道,而步道和自行车道往往成为被压缩对象;公交车站的设臵考虑不周,不以人为本。在道路改建和交通组织管理中,出现了取消非机动车道、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现象。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机非混行道路交通秩序日益混乱,由于未设隔离设施,造成大量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受到来自机动车的威胁日益增大。步行交通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步道被任意占用、压缩和切断,无障碍化设施及盲道不规范、不成系统。行人过街需长距离绕行,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对交通弱者的考虑,使得行人交通受限,安全得不到保障,交通弱者出行困难。

5.交通秩序混乱

行人和自行车无视交通信号,群体违章现象严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串道行驶;公共交通乘车基本上没有秩序,不分先来后到,老幼病残孕乘车安全没有保障。

4.总体思路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特点,采取系统的综合对策。

首先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避免城市局部土地超强开发;其二是从交通结构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其三是通过道路基础设施的调整和完善,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提高通行能力。两个方面是指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交通系统的供需关系远离平衡点。

5.相关建议

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科学地进行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减少因城市布局而造成的人为交通压力。

2.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北京应进一步调整路网结构,充分发挥支路作用,按照等通行能力原则消除交通瓶颈。合理的路网结构是充分发挥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前提,全面排查交通拥堵地点,分析原因,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方面综合治理,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3、建立和完善先进的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强车流、路况等信息的监控和广播,积极引导驾驶员进行合理选择,不断对交通指挥进行灵活调整,提高道路利用率。如每天清晨入城方向的车流明显大于出城方向的车流,那么,我们就可以临时性将出城方向的车流调整为入场而用,傍晚再反之。

4、确立和保障公交优先原则。建立起方便、快捷的公交系统将会为城市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成为首先确保的对象,要在每个城市道路上划出连续、封闭的公交专用线,这公交专用线的地位要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加以保证。任何非公交汽车车辆不得进入或停靠在公交专用车道上,只允许执行公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临时性借道行驶。其次是对公交路点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每条公交路线尽量只使用属于自己的站台,减少多条线路公交车集中停靠而造成的拥塞。再次,是将公交站台全部建成港湾式站台。

5、以法律的形式,允许私家车拼车,价格自行协商,增加私家车满载率。;利用网络,随时发布各种拼车信息,方便市民自由组合拼车,以提高私家车的利用率。

6、在城郊公交站台附近建设一定数量的停车场,作为有车族的中转站,上班时将私家车停放在停车场,再坐公交进入主城区,下班后再开私家车回家。

7、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警应警速度,加快交通事故处臵速度。根据我的经验公务车是最不遵守交通管理的车型,因此,特别针对公务车等所谓的特权车要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违规使用保卫级别的情况,让官员出行不再随意扰民和影响城市交通的通畅。

6.结束语

有几座城市敢说自己没有交通拥塞的问题?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塞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耽误驾车人大量的时间,这算是第一条罪吧,多少人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拥塞上,而这些时间又可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拥塞增加了汽车油耗,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增加量汽车的磨损;增加了城市的尾气排放;影响了驾车人的心情,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机率;如果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无疑城市交通拥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寻找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之道时,如何将交通堵塞逐出北京特色,让有限的交通空间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问题,真正的使人们生活在便捷的生活中,让全民享受无堵塞交通带来的快乐与舒适,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北京市统计年鉴1993-2003》

《城市交通问题之管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621.htm(北京 百度百科)

第11篇: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策略

摘要: 城市交通与水资源、环境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问题,随 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对城市交通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拥堵交通结构规划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口的增多,社会的进步,我们仅仅从城市的定义来看,城市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然而城市的交通问题成为了不容小觑的麻烦。

世界上很多城市存在着交通问题。对此,发达国家尝试了多种措施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如利用公共交通的方式代替私人汽车的使用、扩展或延长道路、限制私人汽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时间等。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更为严重,迅速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

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巨型城市快速涌现。在大城市中,交通堵塞司空见惯,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部分地段,城市交通近于瘫痪,此问题受到了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活动提高城市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

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1.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

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因此,我们在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划。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面介绍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2.合理调控交通需求,挖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用潜力

要制定和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化,使城市区域之间发生与吸引的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并将无效交通量和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准确把握城市交通需求应变化趋势,超前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政策,合理调控城市交通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要优化发展公共交通,使其能够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要合理确定城市

出租车的拥有量,使之与城市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引导私家车的发展。

3.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4.加强静态交通建设,着力解决好停车难问题

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中转站,静态交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交通秩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全面加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项政府工程,同时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因此,停车场问题必须由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公安、规划、建设、城管、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共同实施,协调解决。要依据城市建设及交通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应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发展思想,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植和保证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三是全面清理并严格控制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市区现有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优化调整,严格控制审批新的路段,并定期进行动态评估,确保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5.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

要建立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将交通安全和法规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真正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小”抓起。其次,严把新驾驶员培训、考试关,要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考官定期轮换异地监考以及严厉惩处驾驶员考试中的舞弊和弄虚作假行为等等,来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新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驾驶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新办法、

新措施,逐步建立起“社区为主牵头组织、公安警察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新机制。第三,要多层次、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加强社会面上的交通安全、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主体意识和实际能力,把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等同为随地吐痰和乱仍纸屑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加以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交通文明意识、交通法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以及交通道德意识。第四,要科学调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创建“交通文明社区、交通文明村”等活动,构筑多方位、多层次、全民化、主体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真正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 。要突出抓住\"三大群体\",即:流动人口、车辆驾驶人和中小学生。针对\"三大群体\"的特点,强化媒体和社会面宣传,选择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案例,采取公开曝光、当事人以身说法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交通行为,营造严管氛围,提高全民交通法制和安全意识。

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立足于我国交通的现状,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滕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庞松.论交通结构调整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环保,2005

4、姜帆.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方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2

第12篇: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中国社会结构、人文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大的体现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加。一方面,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体现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已经显著地增长,但另一方面,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加之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交通运输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是我国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拥挤;国外实践经验;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合理制定相关拥挤策略和实施控制策略对于预防、缓解交通拥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交通拥挤,各个领域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道路作为一种准公共性产品,产权并不明确,每个道路使用者根据个人的边际成本选择道路,而忽视了由于道路拥挤而增加的额外成本,对个人车主而言,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车流源源不断加入,从而使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符,产生了拥挤现象。根据交通工程的观点,道路路段和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都是确定的,当交通量超过实际通行能力时,便发生交通拥挤。即交通拥挤是某一时刻,某个地段的道路交通设施实际容纳的交通量大于其实际能够提供的量,从而造成从该地段经过的交通实体滞留的现象。

拥挤发生的原因:交通拥挤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情况是因为交通流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其通行承载能力超过了道路容量的正常值,但是这种拥挤的发生一般比较有规律可循;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突发特殊事件增加道路容量而导致道路堵塞,或者是某特殊事件吸引过多的交通流量聚集而引起的道路交通拥挤,这种拥挤现象没有相似性,同时影响的时间也不能确定。

二国外实践经验

1、日本:轨道交通模式

轨道交通系统是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主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应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一般面临紧张的土地资源,高密度的人口数量,这些大型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城市多中心发展,减少城市中心区域的机动车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现状。日本东京是轨道交通模式的典型代表。日本交通长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建立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以小汽车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为辅的交通系统,有效缓解了日本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本轨道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发车频率高,乘坐方便,准点率高,人性化服务市民,很多区域在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地铁站点,使得轨道交通客运量在日本客运总量中比重超过一半。日本政府也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市民在上下班期间乘坐公共电车或地铁,不断地完善本国的交通系统。

总之,日本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系统建设,能够大大提高都市内部,都市与都市之间的运转效率,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像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的轨道交通极其发达,交通运输系统非常快捷、高效,人们自觉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保证了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2、荷兰:自行车交通模式

自行车交通因其特有的投资小、效率高、耗能低的优势,在一些短距离出行中可以采用自行车的出行方式。自行车交通能有效减少小汽车通行量,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以及减轻道路投资压力,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鼓励发展自行车。

荷兰是自行车交通比较普及的国家。荷兰人口不多,但平均每人至少有一辆自行车。荷兰在每个城镇都建有自行车专道,荷兰鼓励自行车出行,把自行车交通作为本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政府官员也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以身作则,形成了良好的自行车文化。此外,国家设有专门的自行车总体规划,明确规定5公里以下的出行鼓励自行车交通。政府通过报销自行车费用、减免税收等鼓励公众骑自行车。这些措施都使得荷兰自行车交通非常普及,荷兰大约30%以上的出行都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

3、新加坡:交通拥挤收费模式

拥挤收费制度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加坡是最早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国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新加坡人多地少,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并无法完全有效抑制小汽车的增长,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机动车的行驶,在短期内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1975年,新加坡通过拥挤收费制度,控制高峰期重点路段的机动车出行数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拥挤收费,新加坡高峰期在收费路段的机动车数量明显减少,交通速度得到了提高;许多机动车从高峰期转向非高峰期通行,有效地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

新加坡为了配合拥挤收费制度,限制小汽车拥有量,实行定额分配制度,市民通过公开招标,才能取得拥车证,一般有效期为10年。另外,新加坡严格限制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在城市大部分路口、干线设置了许多限速信号灯及电子眼等,所有的商务用车,都标注了限速,有利于司机及路人的随时监督。对违规形式的车辆和司机,给予严厉惩罚。只要电子眼记录下了违法车辆和司机,就会给予罚款和记分,达到一定分数后就会被吊销驾照,必须重新考试才能获得驾照。

三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借鉴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好的模式,对此本文从城市交通供给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对策。

1、交通供给管理

交通拥挤治理的对策首先是增加交通供给。增加道路供给就是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交通供给量,方便市民出行,以减少交通拥挤,保证城市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1)加大城市交通资金投入

交通在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中,行都排在最后一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近几年我国交通问题的凸显,我国对城市交通道路的投资有了很大的重视,各个

城市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城市交通设施,但是对城市道路的投资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要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首要就是加大交通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公共基础设施。

从增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如拓宽城市街区的道路、延伸道路的长度、增加公共汽车的投放等措施来疏通道路拥挤点,提高通行效率。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线路。积极建设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都可称之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在使用中有很多的优势,如单位通行占地面积小、通行承载量大、行驶速度较快等。

(2)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治理交通拥挤问题,不光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还必须保证城市交通设施能够充分利用,提高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在不增加建设费用的情况下,增加城市道路的交通容量。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智能管理交通系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交通管理方法和交通流量控制技术。同时将驾驶员心理、车辆指标和道路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多方面多角度系统地研究交通拥挤问题、提出解决交通拥挤政策。

2、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即通过调控交通需求量达到治理交通拥挤的作用。需求管理的核心即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数量,采用行政、经济、技术等相关手段鼓励人们发展多元出行方式,控制交通需求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交通需求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将过量的交通需求量削减,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实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一方面要做好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和鼓励,通过政策法规,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地位,为公共交通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其提供优惠政策,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站点,实现市民出门就能坐上公交的目的;同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扶持,对一些公共交通的骨干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并进行适当的补贴,以保证这些企业不至于亏损严重,此外,也要鼓励公共交通企业寻求长效的运营机制,能够自给自足。另一方面,除了鼓励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控制城市机动车的过量增长,也能通过控制交通需求来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本文将在下面详细讲述。

(2)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

当前我国交通拥挤的一个很大原因即我国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占用了我国大部分交通网络。限制交通需求的一大措施就是控制机动车数量。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采取许多措施来控制机动车数量,来治理交通拥挤。

第一,控制城市机动车数量。通过行政、经济手段来限制机动车增长,比如,汽车限购、牌照限制、单双号限行、征收燃油税、限时段限路段出行等,都是增

加了汽车购买和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的有效措施。第二,加强对交通出行的停车管理。城市车位不足,乱停乱放,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个原因。因此,要适当增加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位数量,合理规划城市停车点,保证拥挤路段停车位满足需求。

(3)交通拥挤收费制度

随着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日益严重,拥挤收费制度作为控制交通流量的措施也就随之产生。交通拥挤收费制度即在针对特定区域和时段的出入车辆进行收费,从而实现降低高峰期交通流量,改善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水平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通过对相关道路的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用来补偿由车辆造成的社会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等)的损失,并将这部分收入用到城市交通建设中,以保证城市交通的运行畅通。

(4)错时上下班制度

错时上下班制度,就是通过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将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错开,按照区域或工作性质错开上下班时间,以分散高峰期的交通流量,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当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试行错时上下班制度,这能够有效提高交通道路资源利用率,对缓解交通拥挤有很好的作用。

第一,根据城市单位区域分布安排上下班时间,或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安排上下班时间,分流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等的交通流量,以减缓交通拥挤现象;第二,针对某些特殊的工作,对时间限制性不强,可考虑实行家庭工作制或弹性工作制,以缓解高峰期交通压力。第三,加强错时上下班制度的配套设施建设,要对错时上班的具体时间进行严密的研究论证,确保不会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和不便。第四,考虑轮休制,现在我们都是周末休息,周末时道路交通基本不拥挤,因此,我们可以实行轮休,选择非周末时间休息,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拥挤。

(5)鼓励发展多元交通方式

在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增长的同时,还要鼓励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如上述的荷兰的自行车交通模式。

四结论

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治理策略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需要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专业理论及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科学体系的支持。城市交通的复杂动态特性,对交通拥挤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一项交通政策的出台必须依据实际的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并符合交通发展趋势。此为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贾海亮.城市交通拥挤原因与疏导策略[J].价值工程.2012-10

[2]刘澜,马亚峰,高士麟.交通拥挤管理的智能体系与实施应用[J].上海城市管理.2012-09

[3]胥耀方,邵毅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城市交通[J].2012-09

[4]朱虹.大连市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5

[5] 訾超.城市交通拥挤治理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0

[6]陈进来.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及最优路径选择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6

[7]刘丙章.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第13篇:应用逻辑门电路理论分析城市交通问题

应用逻辑门电路理论分析城市交通问题

张帅

1(鲁东大学 交通学院 烟台 264025)

摘要:本文将逻辑门电路理论应用到了城市交通之中,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逻辑门电路 城市交通 真值表 卡诺图

Try using the logic gate circuit theory to synthetically analyze

the urban traffic

Zhang Shuai 1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

Abstract: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logic gate circuit theory to analyze the urban traffic at the first step.Key words:Logic gate circuitUrban trafficTruth tableKarnaugh map

0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影响城市交通问题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并且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中等城市一般拥有几百个十字路口以及数万车辆,且分布广阔,什么时候出现交通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对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有效控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道路扩展了,车辆增多了,而交通控制却往往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十字路口行走的安全、红绿的指挥等,这些都是影响城市交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解决好了,对城市交通控制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交通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对城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在城市交通控制中,有很多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交通问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随机性,实际控制效果仍需改进。为此,本文引入了逻辑门电路的理论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及开展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新的方法。

1逻辑代数基本理论

逻辑代数又称布尔代数或开关代数,它是用代

数的形式来研究逻辑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变量可以用字母A、B、C、D等来表示,并称为逻辑变量,但它所表示的是电路上的开关接通还是断开,逻辑判断的结果是真还是假,某种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某事物存在还是不存在等等两种可能性,因此逻辑变量只有两个取值,一般用1和0来表示。因为逻辑变量的取值只有两个,所以把这种逻辑称为二值逻辑,在二值逻辑中,1和0只是一种符号的代表,没有数量的含义,无大小、正负之分。若干逻辑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反映为数学上的几种运算关系,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与”运算、“或”运算及“非”运算三种,由这三种运算可以组成复杂的逻辑运算,这些运算可以采用逻辑门的形式来表示[2-3]。假设存在A、B、C、D等逻辑变量,进行逻辑运算的结果为F,其逻辑关系及逻辑门形式如表1。

更为复杂的逻辑运算,如“同或”、“异或”等,本文将不再列出。

在数字逻辑门电路理论中,若给定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通过真值表法、代数法或卡诺图法将其化简为最简逻辑表达式。而实践也证明,运用数字逻辑门电路原理进行交通预测及控制是可行的。

收稿日期:2007-06-29 作者简介:张帅(1986-),男,本科生。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E-mail:386322305@qq.com

表1 逻辑关系及逻辑门

Table

1The Logical Relation And the Logical Gates

2逻辑代数基本方法

数字逻辑门电路的设计,是将输入组合根据不同要求转换为输出信息,化简逻辑函数最常用的方法是代数化简法、真值表法和卡诺图法。代数化简法就是利用逻辑代数的公理、定理、规则对函数表达式进行逻辑变换,可以化成最小项之和或者最大项之积的形式;真值表是一种由逻辑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及其对应的逻辑函数值所构成的表格;图形化了的真值表称为卡诺图。卡诺图基本方法为:根据逻辑函数中变量的数目画出卡诺图;在卡诺图对应位置的方框内填1(或0),其余方框内填0(或1);所有填1(或0)的方框所合成区域就是逻辑函数的卡诺图。下面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在卡诺图上合并最小项是通过画圈进行的,即把相邻的“1”小方块圈在—起,写出该圈所对应的乘积项,然后把这些乘积项相“或”即得最简“与或”式。已知 F(A,B,C) =∑m(0,1,3,5) +∑d(2,6)

则其卡诺图如图1所示。

通过卡诺图,得出逻辑函数化简结果为:

F(A,B,C)=非A+非B*C

通过本例可以得出卡诺图化简的指导原则:N变量卡诺图中的每个单元都有N个逻辑相邻的单元;单元可以被合并为大小为2,4,8,„,2K的组;每个被合并组中包含的所有单元都对一些变量有相同的值;合并尽可能多的单元,这将导致组所对应的项内字母的个数最少;尽可能用最少的组覆盖所有的最小项,这将导致结果中包含最少的积项;应该从最“孤立”单元开始;忽略没有被选定的无关项。正是这些不确定的无关项,在实际的交通分析及预测中,要注意灵活取舍[4]。

图1 逻辑函数卡诺图

Fig.1The Logical Function Karnaugh Map

数字逻辑实例应用

→丙→丁。当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同时到达出口,只允许优先级高的车辆通过,分析如何输出信号。假设三种车辆分别以变量A、B、C、D表示,相应的输出信号分别为F

1、F

2、F

3、F4,根据数字逻辑相关理论可以划出信号输入输出真值表,如表2所示: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假设某车站出口规定,车辆可分为特快车辆型甲、快车辆型乙、普通车辆型丙及慢车辆型丁,车辆优先顺序是甲→乙

表2输入输出真值表

3由真值表可以得出算式:

F1=A F2=非A*B

F3=非A*非B*C F4=非A*非B*非C* D

根据算式可以进行电路设计。

实际上,城市交通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十字路口车辆及人员问题,例如:交通路口在夜间一般是无民警值班的,可以根据数字逻辑门电路理论设计一个电路控制红绿黄灯按一定时序自动切换(如:红灯50s→黄灯5s→绿灯60s→黄灯5→红灯50s→„„,或者按其它时序变化),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控制门、译码器、触发器、二极管、电阻等来设计控制电路。

现给出具体条件如下:要求设计十字路口红绿灯控制电路,使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交替运行,通行时间为60s,红绿灯变换之间要用黄灯缓冲5s。

下面给出分析内容。

设交叉道路为A和B,有四种状态:A通B禁、A通B缓、A禁B通、A禁B缓,状态转换是由控制器来进行的,用变量S表示控制器的四种状态:S0(00)、S1(01)、S2(10)、S3(11)。增加三个变量TL、TY、ST,含义为:TL示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60S,定时到,TL=1,否则,TL=0;TY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5秒,定时到,TY=1,否则,TY=0;ST表示定时到,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开始下个工作状态

[5]

的定时。控制器的状态转换如表3所示。

表3 控制器状态转换表

Table 3Controller State Truth Conversion Table

4结语

本文阐述了利用数字逻辑门电路理论及函数化简、真值表、卡诺图等方法来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

这个学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个学年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回顾一下过去,刚来到鲁东大学报到的那一天还历历在目,怪不得人们常说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呀!总结一下这个学年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要点。

一、在学习上,比起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刻苦,态度端正,能够适当的阅读一些课外书;但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

二、在生活上,我基本上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三、在娱乐上,我觉得我收获最大就是学会了滑旱冰,在娱乐的基础上还可以锻炼身体。

四、在活动上,我表现的比较积极。我加入众多社团,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和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在工作上,我同时在院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启探文学社任职,并且在班里任学习委员,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以便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学习“两会”精神,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在本学年取得了到鲁东大学党校学习的资格,并顺利毕业。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一年。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能再浪费一分一秒,特别是在星期天的时间里,要及时总结归纳一周里学的东西,作好笔记。针对自己的专业,多到图书馆看专业书和案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看问题的深度,同时还要多跟任课老师沟通,不懂就问,戒除害羞的习惯。大学生活是很宝贵的,我不愿意平平淡淡地过这几年,我要好好珍惜这难得的读书机会,努力读书,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丰富美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段新文,李宗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0-50

3.唐介.电工学(少学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卢毅,赖杰.VHDL与数字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48

5.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31-46

第14篇:城市交通规划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教育学院班级:11级车辆教育一班 姓名: 皮浩阳学号:201140970109 课程论文题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4年4月22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

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

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交通工程通讯,2001(2)

3.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第15篇:七、城市交通

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挤、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为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现就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还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健全场站建设、车辆配备与更新,设施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指导作用,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三、完善公共交通基础建设。合理规划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实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小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停靠点。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有关政策措施,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改变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落实。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指导,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对取得明显效果的城市给与表彰,引导各地做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总之,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16篇:城市交通论文

080124226 张小磊

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阻塞成因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交通的现实状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应用包括交通信号合理配时和放行方案合理配置,减少道路干扰,实行智能交通协调控制,构建高效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等交通控制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如何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保障城市交通畅通无阻,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课题。要成功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二是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三是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四是用政策扶持,加速停车场(库)建设;五是发挥科技手段,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交通阻塞;公共交通;科学管理城市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城市交通是维系城市这个有机整体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畅通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城市交通拥挤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处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要遵循节源开流、交通总量消减的总原则。

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城市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猛增,二者齐头并进的直接后果是城市交通时常陷入瘫痪,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盲目扩建道路不是办法,借鉴国外大城市规划和交通道路管理经验——轨道交通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金钥匙。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开发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发展公共交通就成了我国城市当前的需要。我国公交的现状:公交出行比例下降严重;公交车速严重下降;公交服务质量相对下降。

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不适现象日趋明显,“行车难”、“走路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并不断向小城市、新型城区和中心乡镇扩散蔓延。按现行发展趋势,五至十年或二十年后,“病城”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桎梏我国城市综合发展的重疾顽症。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有:

1、车总量增长过快,道路增长滞后于交通总量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2009 1

年我省机动车总量约658.19万辆比2008年632.37万辆增长了19.13%。截至去年底,我省机动车数量增至658万辆,在全国排第10位,比2008年增长14.9%。其中小客车增加25万辆,增幅高达30%。机动车驾驶人比2008年增加100万人,达到780万人,增幅为16.1%。与之相比,道路的增长速度就慢多了。

2、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一是临街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及娱乐场所等大型交通流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不具备足够的停车场位置及人流物流通道,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二是公交发展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线路站点布局不合理。

3、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断头路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提高;二是现在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管理不规范,部分停车场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被挪作他用或改变了用途。

三.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1.公共交通是城市生产和人民必需的公共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

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城市经济的动脉。公共交通在整个交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所完成的客运量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量的5倍。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提供方便和条件。

2.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目前,我国已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石化产品的进口大国,石化能源的有限性和石化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能源消耗,高峰时按人公里计算,若小汽车为1,则公共汽车为8%,地铁为5%,无轨电车为4%,有轨电车为3.4%。在能源利用上,公共汽车可以使用天然气,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城市中,小车占用70%道路资源,承担约15%的运输量。公交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上,技术含金量最低的自行车,却正在成为最快的城市交通工具,甚至创造了最快的“城市速度”;而设计时速高达200多公里的高级轿车们,却“爬”、“趴”在了不断拓宽,但仍拥堵不堪的城市马路上,交通高峰时,城市的道路便成为了停车场。这是一条已经失衡、“变态”,甚至正在濒危的城市交通“生态链”。

3.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共交通是典型的公共政策问题。城市交通政策同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其实质是全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城市交通现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发展中国家中的低收入家庭使用公共交通是唯一的选择。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与生活质量。发达国家没有私家车的家庭交通花费占收入的3%~5%,而发展中国家的支出则占到5%~10%。

《建设部关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

先”。政府要把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在轨道交通发展的前期,如果公共交通不能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私家车泛滥成灾,成为交通的主要载体,将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不单是对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造成复杂的社会问题,并将制约轨道交通的顺利发展。

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有限,高效率、低造价的公共交通的建设发展,将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初级阶段的关键一步。

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法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按一次出行计算,私家车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为公共交通的10倍以上,城市噪声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费用折合500亿法郎。尽管公交车也会影响环境,但环境的损害远远低于私家车。而如果采用电车,则几乎没有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的恶化,主要的原因便是汽车的尾气、噪声、粉尘。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于城市环境改良会起到关键的因素。

四.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程序,确保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尽管从理论上讲,通过不断地修建道路总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但由于道路建设资金及城市空间的限制,道路数量不可能按需增长。随着交通走廊的新的道路建设降低了出行时耗,但同时也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量转移。因此,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系统地、全面地研究治理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使交通运行按全地区干线和其他重要街道网规划有次序地得到改善,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利用效率。

(二)坚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最大限度地减缓城区交通总量增长。“公交优先”的提法起源于法国,现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而言,“公交优先”也是不容置疑,与其他社会车辆相比较,同一单位时间里运送同样的人,如果选择公交方式,所占用的道路空间大约只是其他车辆的1/5到1/20。近30多年来各国效仿治国,从规划用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对公交进行扶持,在公交优先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采取公共交通优先信号控制系统,在交通法规中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优先通行、限制小汽车在城区的使用等。在实施畅通工程工作中,公安部、建设部也特别强调了“公交优先”理念,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必须大力创建“绿色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一是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通道,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先行建设公共汽车专用路,城市中间密集地区有计划地规划、拆迁和预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在已建成的城区主要干道大力开辟公交专用道,设置专门隔障,使其他车辆无法随意进出,并在一些道路路口实行公交路口信号灯优先放行,在城区所有禁止社会车辆转弯的路口,均允许公交转弯等措施。由于公共汽车专用系统在运输能力上与铁路相差不大,每小时可运送9000人以上,完全可满足城市中长期发展需要。二是全面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布局,不断提

高公交服务质量,大力吸引公交客流。以城区取缔“中巴”营运为契机,灵活安排公交线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的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专线,禁止中途停靠,并大力推行“驻车换乘”交通方式,在各大型交通枢纽和车站,设计规划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小汽车使用者凭公交月票免费存车,以鼓励小汽车换乘公交车辆。同时,在市区火车站、人口集中的居民区以及商贸中心设立专线车,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市区各个角落,直至各大型市民居住社区;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加大公交线路和站点密度和公交车辆运行频率,并大力强化公交从业人员文明服务和文明交通素质,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和按时到位准点率,逐步增大公交车辆单车运力,给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乘坐环境。

(三)建立系统齐全,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合理高效的放行方案的确立必须以科学严谨的交通数据统计为基础,需要交通数据采集系统的支撑;对危险品运输车,泥头车等列管车辆的监管以及对交通事故快速出警,实现警力的高效调度都离不开GPS车辆定位系统的协助;交通诱导系统则担负着交通安全教育,道路信息发布,拥堵路段提前分流引导的重任;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策略,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市民采用公交出行模式。可见,解决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单靠某几个方面的交通控制设施的改善和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若干系统的综合运用,利用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融合在城市交通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一个系统齐全,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流采集子系统,交通电视监控子系统,交通违法取证子系统,公路车辆监测记录子系统,GPS车辆定位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122接处警子系统,公交优先子系统等子系统。通过交通指挥中心支撑平台和集成指挥调度软件平台可以把所有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各子系统协同工作,确保城市交通有序高效地运行。

五.结语

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增加交通供给与引导交通需求并举的措施,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状况下,治理交通拥堵应运用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在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下疏导好已经产生的交通流量,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3.王炜,杨新苗,陈学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4.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5.潘海啸,杜雷.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6.樊晓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中国公共安全,2007.

第17篇: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安全解决方案及城市交通堵塞的原因分析

改善城区交通安全现状方法:一是逐步改造城区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投入,维护原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真正实现"人车分流";二是合理设置公汽站台,分散人流,缓解交通压力;三是搬迁中心汽车站等市内大站。迁站目的在于减少长途车进入市区中心,该建议90年代就曾向原怀化市提出过;四是合理设置公共停车场;五控制摩托车在主要城市路段的行驶

服务人民,创建便捷安全的交通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又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既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又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和能力建设,交通安全形势稳中趋好。今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落实道路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挂靠车辆的安全管理。继续组织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及公铁立交安全整治,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建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强化各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落实《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针对高风险施工,继续开展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反应水平。

三是加强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快编制《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公路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处置和救助能力。深入开展公路水路交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普查和监控,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

四是完善和创新便民服务措施。继续完善运输网络,逐步实现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网络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有效衔接和优化城乡客运网络;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开展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规划建设试点;加快水路客运旅游化、高速化。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出行信息,提高交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交通应急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快速疏导滞留旅客的能力。

交通是支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先

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它面向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贯穿于社会生产、

流通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交通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

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申论热点:如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城市交

通拥堵。下面为您深度解读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

【背景链接】

北京市交通委:今年9月的“最拥堵月”已度过,北京市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

6.6,处于“中度拥堵”,完成了交通指数控制在6.7的既定目标,交通运行未出现大范围、

长时间交通拥堵。而西城区工作日高峰时段交通指数8.4,成为拥堵月里第一拥堵的城区。

据介绍,9月份北京市交通指数较去年同期(6.4)增长3.1%,增长幅度低于上半年增幅(上

半年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5.0,同比上涨6.4%)。其中:早高峰平均交通指数6.6,

较去年同比增长11.9%,晚高峰平均交通指数6.6,较去年同比下降3%。

9月22日是“城市无车日”,由于市民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政府机关带头不开车,全天

城市路网运行好于预期,当天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仅为6.2。9月30日由于部分单位提前放

假,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大幅缓解,全天高峰平均交通指数3.0,为9月工作日最低。

新华网10月12日讯 京广快速路出现交通拥堵,郑州交警提出“设置潮汐车道”、“控

制分流车辆”和“实行间歇放行”3种解决方案让市民提意见。

【标准表述】

[交通拥堵原因]

其一,公众交通及配套资源供应不足,而且质量差。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导致人们寻求死

人交通工具的运力来弥补,在舒适性上也是如此。另外,公共停车位的不足直接导致停车占

用路面。

其二,大宗运力不足,滋生散乱现象。国内大交通的概念并未真正成型,水陆空、公路

铁路等资源的交叉配比和相互协调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展,各交通并行部门仅仅是站在自己的

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进行良好的统一规划。

其三,城市化建设,导致人口聚居的社会性分割。商业圈和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导致居住

人口的城市向聚集型发展。

其四,社会宣传和教育的根本不对路,扭曲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竞争观念。从消费观念

看,私家车成为大家的消费必需品。

其五,法制管理指标不治本,灵活性高、刚性不够。我们的交通法制化建设,只注重眼

前的问题制约,没有任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且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惜动摇法制的根本,

从灵活执行的弹性角度来屈就问题的解决方案。

[措施]

缓堵保畅,总体来说应该是政府的责任,把治堵成本全部让百姓承担,而政府却只管出

台政策、发号施令,断然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城市治堵不能只“盯”百姓,而要敢

于主动担起责任,敢于拿自己开刀。治理拥堵事关百姓出行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一是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紧急增加公交、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运力。在增加公众交

通预见运力的同时,确保市民享受公众交通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损耗的减少,同时,提高公共

交通的运行质量和交通工具的舒适程度,让市民能够减少不满足感。

二是增加关键交通节点的通行成本。在城市重要拥堵的交通节点都可以通过采取对私家

车和企业用车收费的措施提高通行门槛,而且门槛一定要足够高。收取的这部分费用要用之

于民,全部返还于公众交通资源的建设。

三是通过免税等方式进行财政鼓励。鼓励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购买或租赁公共交通工具

为员工提供福利。通过企业自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企业员工私家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

四是通过政府行为统一调整生活区、企业区、商业区停车场等固定停车场所的收费模式。

大幅增加单次进出停车场所的费用,减少整天停放的费用。当然,这一项也应该辅助以严查

正规停车现象。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需要多管齐下

“交通问题是需要一整套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解决。如果总是等到拥堵已经非常严重时才着手解决和改造,成本将更大。”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应当适度超前或提前预留必要的空间,避免事后改造情况的发生。但超前也不能过度,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投入和回报的问题。”

编者按 智能交通是改进改善交通管理的措施之一,但解决交通问题是包括一系列措施的综合系统。比如,智能交通只有被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再如,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发展“物联网”,而智能交通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纳入,如何协调,也值得探讨。为此我们组织了两篇相关的文章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邓 飞

治堵需规划与管理并行

记者:您认为城市拥堵的原因有那些?

邢海峰:造成城市拥堵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城市拥堵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里人多了,车也多了。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设施建设速度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城市道路系统不能适应机动车迅速增长的需要,造成比较严重的拥堵现象。第二,与城市功能布局有关。有一些城市依循单一的功能分区进行城市布局和建设,如在城市外围新建的大型居住区和工业园区,功能过于单一,就业和居住分离,带来大量“钟摆式”通勤交通,对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道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难以适应现代快速机动交通的需要。第三个是我们的交通管理相对滞后,软件建设比较落后。我们的规划技术人员、管理决策人员都还缺少应对如此严重交通状况的经验。最后是交通政策导向的问题。一些城市的道路设计在重视机动车的同时,却忽视了非机动交通需求。自行车道本来就不宽,还将一部分划出来做车位,再占一部分做机动车道,而且,很多自行车道是允许机动车通行的,骑自行车出行很不安全。再加上公共交通服务跟不上,到最后大家都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车多路少,拥堵自然产生。

记者:2010年12月24日北京限牌购车后,2011年7月11日,贵阳决定对汽车牌号分段管理,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汽车限牌的城市。除了限牌外,还有什么措施可以解决城市拥堵?

邢海峰:从规划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避免或减少因居住与就业场所分离所造成的大量通勤交通;二是制定城市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大工程和应急的措施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如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依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体系化的配套政策来支持。三是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具体包括:加密城市支路网和公交网密度,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缩短步行到站的距离,应当使居民步行5分钟或300~500米的距离内就有公共交通车站;合理规划建设不同公交方式的对接和线路的换乘枢纽站,最大可能减少人们换乘的时间和距离,使乘客能很方便快捷地换乘。同时,还要提供与运载负荷相适应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列车、公交车辆)的数量,缩小公交车辆发车间隔时间,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发车间隔时间。四是优化交通结构,引导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化,向污染更小的交通工具转化。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应加强对步行、自行车交通需求研究,为其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如,在轨道交通站点上做好与公交车的接转,设置自行车停车场,使远的居民能骑车到车站、存车换乘,节省到站的时耗;规划专门的非机动车通道和环境优美的绿色步行通道等。

从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对交通秩序的治理,严厉处罚违反交通法规的各种交通行为,逐步使人们养成依法依规通行的习惯。目前由于执法不严使违规交通成本低甚至是没有成本,在客观上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人为因素,这相较于机动车数量增大的硬压力,是可以改进和避免的软因素。如一些城市中无证驾驶的各种机动小三轮、以电动车名义而实际无论外形还是速度都无异于摩托车的各种违章机动车屡禁不止,大量窜行于城市各处,既大大干扰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很多事故和隐患;二是可以通过出台各种包括限制性和鼓励性政策,引导人们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如最近北京大幅提高市中心停车费等这类限制性的措施,以及降低公共交通费用等鼓励性措施。三是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水平。重点是完善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是措施之一,但解决交通问题需全套政策措施

记者: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差距在哪里?

邢海峰:其实,交通拥堵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遇到过,只是各国、各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阶段已经过去,汽车的数量与城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基本的均衡,而且他们应对交通拥堵的措施更加成熟,更有经验,拥堵的程度比我们要轻。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相对被动,哪个问题最严重,就先解决哪个。但交通问题是需要一整套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解决。如果总是等到拥堵已经非常严重时才着手解决和改造,成本将更大。在我国,交通问题是和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很多方面,比如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是鼓励私家车的。然而,从解决交通拥堵、低碳出行的角度考虑,则是应该减少私家车通勤的。国外一般都是限制性和鼓励性政策综合使用。比如在美国的波特兰,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都是免费的。我在日本规划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我的同事没有一个是开车上下班的。因为车位很贵,时间又没有保障,再加上公共交通很发达,这其实也等于用价格杠杆来限行。

记者: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邢海峰:从技术方面而言,我们在编制规划时都是尽可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来综合考量的。但因为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理想的规划实现起来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有些问题我们通过调整规划可以解决,有些则可能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较长时间逐步解决。

比如地产开发商在建楼盘过程中,为了保证小区品质,尽量不希望小区中有城市道路通过,新建的小区便成为了很多封闭的生活区或功能区,隔断了城市道路交通,导致我们城市道路密度不够,断头路过多,分流交通的功能相对较弱。

记者: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开发和使用智能交通,比如信号灯间隔时间的调整,可变导向车道等手段,这以后会是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吗?

邢海峰:智能交通是改进改善交通管理的措施之一,但解决交通问题一定是一套综合的措施才可以。比如人们的守法意识提高了,我们的交通状况就可以改善一些;交通管理能力提高了,智能交通广泛应用,交通状况又会更加好转;道路形成合理网络,网络中道路分布合理、层级分明,保持主、次、支路的合理结构和密度,完善微循环道路系统,交通状况会进一步好转„„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体来说肯定会越来越好。

记者:您提到的守法意识问题是指什么?

邢海峰:我们城市中道路交通所面临的问题,既与规划有关,但又并不单单是规划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有人们认识的问题。比如国外很多社会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行人优先是不需要强调的基本准则。当然,行人也是完全遵守交通规则的,即使没有汽车通过,只要是红灯就一定会等待。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快,但人的文明程度、整体素质没有同步。虽然现在已经改变很多了,但还不够。因交通违规导致的摩擦大量存在,很小的一个交通事故,因为没有快速处理,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导致几条主干道的大面积拥堵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在国外,交通警察很少,更没有交通协管员,但交通状况却比较良好。我们的交警很多,还有为数众多的交通协管员,但我们的交通拥堵状况依旧严重。这与公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有很大关系。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应当适度超前

记者:规划是不是应该超前设计?

邢海峰: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和机动交通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因为,一旦城市建成后,事后再进行城市道路扩建,成本很巨大甚至成为不可能,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应当适度超前或提前预留必要的空间,避免事后改造情况的发生。

但超前也不能过度,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投入和回报的问题。因为有很多情况是很难预判的。比如城市中有100万辆车,我们就不能按500万辆来规划。首先经济上压力肯定很大,而且也没必要。我们应该避免过度追求宏大形象工程的“宽马路,大广场”的情况发生。

其实哪个城市不想打通很多路,疏通道路,完善道路?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拆迁,等等。

记者:我们的道路上经常出现的“补丁”是什么原因?

邢海峰:城市道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线支撑着城市的运转,出现的“补丁”很多时候是由于地下管线维护的需要。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对地上建筑和设施的投入远大于对地面和地下的投入。地下的投入相对较少或者不能一步到位,造成地下管线需要经常修补或改建。

另外,地下管线的维护又涉及很多部门,水、电、通讯等等,这些部门大多是各自修建、维护各领域的管线,如果不能很好协调,就容易出现多次、重复开挖地面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地下修建共同沟(综合管沟),虽然从长远看是值得的,但短期来看成本很高,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

第18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由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日益显现,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道路具有非排除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公共物品属性。因此,以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政府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私人经济部门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外部效应进行纠正,实现健康、有序的交通秩序。

关键词:交通拥堵;公共物品;外部效应

一、道路的拥挤性公共产品属性

政府通过公共支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一般来讲,纯粹的公共产品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除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除性,这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任何想要试图将拒绝为公共产品埋单的个人或者企业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的努力在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其成本极为高昂。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即任何消费者对于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边际成本为零,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给供给者带来的成本为零;边际拥挤产品为零,即公共产品的消费是共同消费的,每个消费者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且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是极少的,道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部门提供,是一种拥挤性的公共产品,一条不拥挤的道路同时具有非排除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公共物品基本特征,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一旦道路达到其拥挤点,其非竞争性将不复存在,相应地带来拥挤成本。

道路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私人部门提供的无效率,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其好处,因此更多的人乐意成为“免费搭乘者”;其次,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难以接受的。因此,道路作为公共物品,其属性决定了其供给只能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

二、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总是伴随着外部性问题,当道路产生拥挤现象时就会带来负的外部性,因此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边际成本曲线高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并且当拥堵现象越严重,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在图1中,D线代表个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人们会在个人边际成本曲线MC与个人边际收益D相交的点即A点停止通行,此时的车流量为N,然而在此点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收益,因此A点是一个低效率的均衡点。只有在B点,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达到帕累托最优,此时的车流量为N\'。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庀古最早提出拥堵定价理论,他认为对道路的使用者征收C2-C1的拥堵费,即可达到最优均衡点B点。

图1

拥堵定价理论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它说明单纯的依靠拓宽道路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要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整,才可能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三、交通拥堵带来的外部负效应

外部是相对于市场体系而言的,外部性指被排除在市场机制以外的副产品和副作用。若某物品或某活动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即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则说明其具有外部正效应;相反,若某物品或某活动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即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则说明其具有外部负效应。

近日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直接体现了交通拥堵带来的环境污染之严重,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三大类。我国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机动车及居民生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交通规划、管理的不好,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沉重的时间成本,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大气的严重污染已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威胁。

交通拥堵除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外,也带来了大量惨烈的交通事故以及城市噪音等,这些都是交通拥堵产生的社会成本,而这些社会成本并没有有效地涵盖在交通服务的价格体系内,因此消费者没有支付所有的交通成本。从经济学角度讲,这种状况是无效率的,也正是由于交通设施的消费者在做出出行决策时无需考虑这些社会成本,他们就会相应的更多次地选用私家车出行从而加重了交通拥堵。

四、交通拥堵外部负效应的纠正

(一)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私人部门对于外部效用的纠正主要通一体化、产权和科斯定理以及社会制裁等方式。

一体化方式主要指私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产权界定不够明确和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科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的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科斯非常看重市场本身对于外部效应的纠正能力,他甚至认为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某一单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在一个公共湖泊捕鱼的渔民可以协商一个捕鱼的限量,油田的各采油公司也可以经常地集中起来统一他们的产量。科斯定理最适应于当事人很少,而且造成外部效应的原因很清楚的情况。

(二)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协商和教育的方式纠正外部效应。

行政措施主要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性的厂商进行管制和指导,政府调节机构将确定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行政上指令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量组合。以政府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的国家调节手段,只有在产生外部性的厂商缺乏将其污染量控制在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上的内在动力时,才成为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一手段的主要缺点是强制执行和制定政策的成本可能相当高,此外,直接管制还会遇到行政效率和官僚主义方面的困难。

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征收污染税是目前各国政府所采纳的最普遍的控污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征税的办法比政府直接管制的行政方法更为有效,这是因为税收的办法可以避免行政上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的产生,并且无论是污染费,还是公路使用费,对于产生外部性者,其边际税率都是一样的,都是均衡税率,均衡税率是最低税率。

通过立法来定义产权以解决和处理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类外部性可以避免受到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并且可以通过审判过程得到恰当的阐述。但也存在着诉讼交易成本较大、持续时间长等系列问题,有其局限性。

此外,政府还有可以通过制定社会准则、教育等方式解决外部效应,运用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在某种范围内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周文.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探索[J].理论月刊,2005,(2).

[4] 罗钜钧,董少廷,张建洁.外部性视角下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11,(Z1).

[5] 谢建刚.城市交通拥堵博弈分析[J].中国物价,2010,(6).

[6] 端嘉盈.有关拥堵收费相关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9).

[7] 马祖琦.伦敦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背景、经验与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4,(7).

第19篇:论哈尔滨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哈尔滨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哈尔滨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速率已经超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所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虽说哈尔滨的城市化水平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大城市市区内不容乐观的交通拥堵状况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课题。所以如何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保障城市交通畅通无阻,确保城市内部机制正常运行已逐渐成为政府和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哈尔滨交通现状和拥堵原因而提出的对策,包括科学规划交通道路网,大力支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政府政策干预和扶持,加快停车场(库)的建设等,从而方便市民出行,减轻城市交通负担,加快城市发展节奏。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交通阻塞;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是维系城市这个有机整体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畅通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的大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城市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道路宽度,道路面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无法避免交通拥堵的情况。建立一个高效、智能、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迫在眉睫,是当前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区内尤其是二环以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拓宽到极限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行驶。据统计,1989年,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0万辆,多是解放货车、212吉普等。截止到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0.5万辆,其中,归属个人的自用车有51.5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73%。2009年哈尔滨市新增机动车近10万辆,而2010年仅仅到9月9日,新增机动车就已达8.3万辆,其中小型车6.85万辆,日均增加350辆以上。按此增速,3年后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百万大关。在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同时,全市驾驶员人数也呈几何增长。1975年,哈尔滨市有驾驶员1515人,而当前,这一数字已增至175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仅今年前8个月就新增10.2万人。再有,哈尔滨市主干道的平均车速逐渐降低:2001年省政府交通岗每小时车流量为8200辆,现在已达1.3万辆,近10年里增加了5000辆。2000年友谊路双向车流量每小时约3000辆,目前已近6000辆。据测算,目前市区主干道平均车速为25公里/小时,5年前这个数字是28公里/小时。哈市重点中小学、知名医院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或主干道附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60%的学生和近35%的患者乘坐私家车上学或看病。市区每天7时至7时50分、15时30分至17时的上放学时段,路面交通流量剧增。严重阻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进一步增加了交通负荷。

二哈尔滨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

哈尔滨是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失衡:增长缓慢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再加上交通供给有效性不足,交通需求合理性不足,交通系统可靠性不足,是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必然。

1 城市交通拥堵面临的突出的首要问题就是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在逐年上升。车总量增长过快,道路增长滞后于交通总量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机动车的拥有量还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按照哈尔滨人口数量为1000万人,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0.5万辆来计算,我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为70辆/千人。而国外例如意大利为556 辆/ 千人、德国为493 辆/ 千人、美国为490 辆/ 千人。由此可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的空间是相当巨大的。

2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上升到6.6㎡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反而略有下降。目前,哈尔滨市二环以内的主干街道道路宽度已经饱和,中山路道路拓宽改造、景观绿化工程把中山路拓宽成双向十车道,取消了原先的隔离岛,但是在车流量高峰时期,省政府交通岗车辆等候信号灯的长度仍能超过数百米,使绿信比降低,通行能力降低。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尤其是在北方的一些大城市,冬季严寒,夏季酷热,道路热胀冷缩,加上超重车辆反复碾压,大大缩减道路寿命,致使道路翻浆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速度。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增加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

3 城市规划不尽合理,路网结构总体布局失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多数城市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摊大饼”式放射状的结构布局。这种城市结构的特点是,城市的政治、文化、金融集中于城市的某一片区域,形成中心商务区,城市道路大都以适应某一区域的需要来布建,这决定了我国多数城市道路均属于这种典型的“树状” 路网结构。它以主路为干,派生出多条仅服务于某一点的支路。干路要为支路合流服务,同时又要担负着商贸交易功能,其效果必然是源头广泛,合流集中,支路不足,干路爆满的交通现象。同时,由于干路又是出入城的基本通道,形成出入城的脖颈,如果拥挤堵塞发生在颈口,那么城内交通就不仅仅是拥挤和堵塞,还很可能是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哈市的市中心为秋林红博广场一带,东北西南走向东、西大直街,与西北东南走向的红军街中山路交汇,以其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放射。是香坊区平房区与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之间最便捷路程最短的路线,加之东、西大直街是外地车辆穿过哈市的必经之路之一,如此大的交通压力即使是双向十二车道也无法满足。

4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5 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管理不规范,部分停车场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被挪作他用或改变了用途。哈市二环以里专用停车场可谓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把主干道附近的三类街道临时变为停车场然后设置单行道,像是秋林商业圈附近,但是依然避免不了停车难这个问题。道里中央大街新一百商业区从西头道街一直到西十五道街全部设置为停车地区,但是由于车多车位少,车满为患的问题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带有地下停车场的商场又少之又少。所以我市停车场还是以路边停放为主,这种被动适应式的划街道为停车场只能暂时缓解停车问题,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迟早会被先进的思想所代替。

6 智能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引导运筹力低。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其一是临街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及娱乐场所等大型交通流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不具备足够的停车场位置及人流物流通道,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我市主要的商业区大多数分布在南岗区中部,道里区东北部,相对的,香坊区和道外区商业区较少,多以商业点为主。所以密集的商业区对交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二是公交发展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线路站点布局不合理。我市公共交通有许多热门线路,例如104路,64路等,5分钟的发车间隔也常常是满载;相对的,62路208路等即使发车间隔为15分钟也尝尝无人问津,导致其常常改线。其三是指挥调度系统缺少高技术支撑。灯控信号还不完善,灯控信号还不完善,无法更加效率的引导交通流、解决盲目行车、无序行车的问题。在去年年末刚刚建成的新文昌桥黄河路段下桥处经常堵车,究其原因是因为左转信号灯车辆少但是绿信比较高,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再有道路交叉口的畸形路口也成为堵车的老地方,大角度的丁字路口还勉强可以,像是三大动力路与三合路交叉口就是典型的错位型路口,曾经实行过一天的信号灯管制就被迫终止,因为道路实在是特殊,被隔开的三合路并不成一条直线而是互相错开,再加之有大面积的隔离岛的存在,即便有高架桥和交警指挥的缓解,在交通高峰期也经常堵车肇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李范五环岛在新文昌桥建成前也经常形成拥挤的局面,原本环岛是用来移用于处理多支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疏导,保持汽车交通的连续性,减少停(刹)车次数,但是现如今其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增加车辆绕岛行驶里程,增多汽车与汽车的接触,容易引发肇事。宣化街与文昌街交叉口为畸形路口即使取消了环岛、修建了高架桥也无法避堵车现象;霁虹桥、博物馆地区也是交通经常拥堵严重的地区,高峰时期只能依靠交警进行指挥疏通;道外区多狭窄街道,路况差,加上车辆随意停放,使会车变得困难。以上问题说明我市的街道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先进思想的落实。

三缓解哈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控制汽车的上路量,从而缓解道路的压力由于城市道路资源发展的局限性,控制汽车尤其是私家车的上路量是降低道路资源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世界各大城市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启动“停车再乘车”计划。即在城镇外围修建大面积的停车场,鼓励市民将车停放在停车场,然后再乘坐公交车进入城镇,从而有效避免小汽车直接进入市中心,加重城市道路的负担。这种思想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受到重视,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二线城市这种思想还有待于考究。中国人购车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代步,“停车再乘车”无疑会加大购车人出行的不便,而且会对公共交通车辆造成更大的负担。

二是实施拥挤收费。在城区划分收费区域和收费时间对私人汽车、货车进行收费,不仅可以增加市财政收入,而且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三是调整上下班制度。政府可根据交通流或交通拥堵的时间性、方向性和区域性对不同单位实行弹性上下班制、错峰上下班制、轮流公休制等,达成交通流量的均分,降低对道路资源的需求。四是在中心区收取高额停车费。比如,欧洲许多城市中心区都普遍实施了计时收费,且费用高昂,目的是增加以中心区为出行终点的小汽车出行费用,减少该地区的小汽车交通量。

其次是要调整城市发展思路,科学布局城市交通网。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主次干道和快速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同时要通过建立互通式立交、打通堵头卡口等措施提高路网成网性和通达性。城市规划应该做到城市静态功能关系与动态功能关系相互协调,做到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协调一致。要改变传统的被动适应式的交通系统供需平衡,实施主动引导式的交通规划,从政策和规定上提倡拆除单位、小区外围围墙,开放区域内道路,增加放射性道路和城市道路的通行面积,使支路横纵相连,为主干道分流,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完善和落实配建停车场法规,积极、合理地推行路边停车计费制度,商场、饭店、写字楼、住宅区及其他公共设施在规划中均应建立保障交通流量的停车场设施,使城市交通网达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最值得强调的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配置公交资源。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运输效率高、成本低、建设用地少,环境破坏性小特点,是调节动力结构的重要筹码。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仍然较低,一般不足20%,发达国家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比例约40%。而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特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要超过30%。要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一要多元化发展公共交通,要构成集地铁、有轨电车、城市快轨、公共汽车等于一体的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让出行变得方便、快捷。我市在十多年前相继取消了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公共汽车成为了公共交通的主力,即将建成的地铁一期工程也会分担一部分公汽的负担,地铁的建成将会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二要采取公交车道的保护措施。比如,法国首都巴黎则采取保护公交车道、违者重罚没商量的措施,立杆见影。这种政策受到市民素质的差异性影响而在我市开展的并不理想,经常有社会车辆行驶在公交专用道上影响公交的正常行驶。三要政府提供政策、资金保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让公共交通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和支柱。近年来我市也开始注重公交的重要性,在今年年初,哈尔滨市引进首台18米长可容纳200人的大容量快速公交车,在经过上道测试后有望在我市得到推广和应用,从而替换城市主干街路上运营的普通公交车,减少交通压力。

最后是要着力提高交通科技含量,增强道路通行能力。加强科技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改善执法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长期的实践已经使我们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漫长的工程:从交通结构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快速度的综合运输系统,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提高路网容量,借助科学化、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路网等综合措施,使现有道路交通设施发挥最大作用。所谓两个方面是指:解决交通问题仅靠道路建设是不行的,还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把城市交通所必要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做到“建设”和“管理”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市的交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20篇:浅析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www.daodoc.com

浅析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对策

一、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南宁市路网存在密度低、间距大、次干路支路短缺、功能混乱以及道路宽度不够等状况,基本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购买了汽车。据统计:在1995年,南宁市曾设置有20条左右的单行线,但之后逐渐“由单改双”,到2010年11月份,仅剩2条单行线。与此同时,南宁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69万辆,目前平均每个工作日增加200至300辆汽车,预计到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到达100多万辆。汽车增长速度惊人,南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益严峻,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发展的需要。

2、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严重不足,车辆行驶较多处,其道路往往较为狭小,甚至有些路段交通设施不健全,如没有设信号灯等,故造成交通拥挤,从而堵塞之事时有发生。(2)客运站等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选址位置不合理;如北大客运站接近市中心,埌东客运站位于城市交通咽喉部位。(3)断头路和瓶颈路存在,如园湖路、望园路、长湖路、建政东路、衡阳路东路、新阳路、民族大道的古城路口、园湖路口都是有名的“断头路”“瓶颈路”等。

3、市民的交通意识淡薄。

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以及公共汽车往往相拥而行,杂乱无章,故对交通的顺利运行造成极大不利;行人随意横穿马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车辆无视路牌随意掉头、占道停车等等。

4、日常交通管理不严格、不到位、不科学、不规范。

如因红绿灯、箭头灯设计、设定不合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时候不根据时段或路口交通状况及时调整,常见路口部分方向车辆排成长队,而其它方向却无车通行的状况。此外,在上下班高峰期拥挤时,部分交通压力较大的路口却没有交警指挥疏导交通,造成场面极端混乱。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www.daodoc.com

5、对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疏漏,南宁市的非机动车辆数量很多,其中以电动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辆所占的比例最大,这也是车辆在行驶中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

6、公共交通发展相对缓慢,市民出行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民出行距离的逐步加长,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逐步下降,但是公共交通发展却较为缓慢,拥有公交营运的车辆不多、线路过于集中,导致了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收益却不大。近年来,因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地下水、供电、天然气、通信管线改造等原因而占道开挖阻断交通现象频繁发生。

二、南宁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1、提高南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造成南宁市交通拥堵问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车辆的通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南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对象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车主,其中又以非机动的车主为主要的宣传对象。形式可以是对他们进行违规罚款,发放一些宣传标语等等。

2、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据测算,道路交通中每人单位时间内所占用的道路面积,公交车最少,小汽车最多。通常以每平方米每小时运载人数多少作为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的标准,一般来说,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一15倍。而且公共汽车的综合能耗、污染要小得多。在城市道路供给既定的情况下,发展城市公交是减少交通需求量的最佳选择。国际经验表明,200万人口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www.daodoc.com

以上的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其承担的出行比例应当在40%以上。公交优先应成为城市发展交通的政策理念,并从城市规划、交通治理、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先实施。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发展高效的公交出行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公交的吸引力,较大程度的吸引出行选择公交方式,减少个人交通方式出行的比例,使城市交通模式更加趋于合理化。例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正是因为公交系统的发达,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一致评价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因此,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将作为南宁市交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战略,为解决交通拥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3、完善全市道路网路建设。加快推进东西向、南北向快速路的建设工作,完成快速环道江南段的快速化改造。加快主、次干路网的建设进度,重点打通中心城区和凤岭片区的断头路,构建凤岭与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完善交通性干道网络,按规划加快完成一批城市主干路、立交桥的建设,如:凤岭南路、凤岭北路、长堽路、望园路、园湖路、衡阳路东延长线、长湖路北延长线、民族大道—朝阳路七叉路口改造、新阳路、民主路平交道口、中华园湖立交等。进一步梳理支路网,加快一批城市支路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支路的交通条件,提高支路的交通能力,有效疏解主干道交通压力。

4、增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是日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的前沿。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资源严重短缺,且运输效率十分低。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从铁路、公路、航空等城市间的交通方式分析,我国交通运输效率综合评价值仅为0.238,(美国是0.648,日本是0.752),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太低。因此,迫切需要运用智能交通技术,大力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

5、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治理。(1)根据交通流量均分的理论,即道路交通流分布规律,交通流或交通拥堵有明显的时间性 (一般早上 7~9点和下午 5:00—7:

职称论文发表网

http://www.daodoc.com

00为交通流高峰)、方向性(上、下班的方向、入场和出场的方向、进城和出城的方向等)和区域性 (物流、客运、市中心区、商业区、码头等)。为此政府可以用调整上班制度来解决 ,如实行弹性上班制。(2)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统筹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配套的交通运行体系和交通管理体系、相关行业、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和职能的完善等都需要政府来统筹规划和协调 。根据调查,有些交通拥堵的生成是因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职能碰撞和扯皮引发的,如政府部门职能分工不清晰和相关部门工作衔接力度不够。因此,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治理交通拥堵状况才会取得明显收效。

城市交通问题英语范文
《城市交通问题英语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