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5 08:34:45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会昌县2009年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做好我县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确保2009年度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任务的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努力改变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目标、原则

工作目标: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目标,年内完成移民搬迁1432人(具体计划见附表),力争在12月31日前搬进新居。

工作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原则。

搬迁原则:实行整体搬迁的原则。在确定搬迁范围和对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从地质灾害频发区和距离常年通汽车公路5公里以上的居住点中选择确定,同时优先搬迁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和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的深山区、库区的农户,优先安排可能实现一次性整体搬迁的村组和历年尚未完成整体搬迁的迁出点的困难群众,不能达到整体搬迁的迁出点原则上不予安排搬迁计划,确保整体搬迁达到70%以上,努力实现整体搬迁。具体搬迁对象的确定按会府发〔2004〕26号文件规定,逐个进行审核,对2003年12月31日前已建(购)房搬迁的不予列入移民搬迁对象。

安置原则: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以集中、有土安置为主,分散、无土安置为辅。对列入移民搬迁范围内的部分特困户允许在县城、乡镇集镇或其他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购二手房分散安置。

三、资金来源和管理

2009年移民搬迁扶贫的建房补助标准为3500元,其中省安排每人3000人,市财政配套每人400元,县财政配套每人100元,补助资金全部用于移民建房,根据移民建房进度分批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移民户。就近避灾农户建房补助标准为4000元/户,通过“一卡通”一次性发放。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县、乡(镇)政府负责解决。

四、审批程序

移民搬迁对象必须通过以下程序审批:

1、凡自愿搬迁的移民群众,由户主提出搬迁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和《移民搬迁户承诺书》;

2、移民户主与所在乡(镇)签订搬迁协议;

3、对搬迁对象和搬迁户家庭人口进行张榜公布;

4、填写“会昌县移民扶贫搬迁户审批表”;

5、审批表经乡(镇)、村及当地公安派出所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县扶贫办审核批准。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1—3月份)

(1)自愿搬迁的移民群众,向县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搬迁申请;

(2)乡(镇)制定移民搬迁方案,上报搬迁对象名单;

(3)县扶贫办做好初步的调查摸底工作,审定移民搬迁对象,下达移民搬迁计划。

2、规划设计、签订协议阶段(4月份)

(1)乡(镇)落实好移民安置点,并搞好规划设计;

(2)县对各移民安置点进行验收后,正式确定移民集中安置点;

(3)组织有关移民户到移民安置点看点;

(4)乡(镇)与移民户签订《移民扶贫安置协议书》。

3、移民建房、发放房款阶段(5月至10月)

(1)乡(镇)组织对移民集中安置点搞好“三通一平”;

(2)组织移民户集中安置建房,乡(镇)帮助解决建房时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质量监督;

(3)县扶贫办根据移民建房进度,分期分批发放建房补助款;

(4)完善移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4、整体搬迁、拆除旧房阶段(11月份)

(1)乡(镇)政府协助国土部门发放移民新宅基地使用证,收回原居住地宅基地使用证;

(2)乡(镇)政府要督促移民户按时拆除原居住地的所有房屋;

(3)对劳动力不足造成搬迁困难的移民户,乡(镇)要组织力量协助搬迁。

5、完善资料、检查验收阶段(12月份)

(1)按省、市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移民搬迁档案资料,做好所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2)对全县移民安置、建房、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旧房拆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评。

附件:会昌县2009年移民搬迁扶贫计划表

主题词:扶贫 移民搬迁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市扶贫办,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办公室。

会昌县扶贫办2009年2月25日印发

共印30份

会昌县2009年移民搬迁扶贫计划表

乡(镇)计划人数乡(镇)计划人数

筠门岭162人永 隆100人

周 田100人富 城100人

清 溪80人庄 埠90人

文武坝50人白 鹅60人

右 水100人庄 口60人

高 排100人西 江50人

晓 龙100人小 密80人

洞 头100人珠 兰100人

推荐第2篇: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全市每年力争实施5万人移民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15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任务,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综合发展能力,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得起”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趋向,激发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

(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搬迁安置以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

(三)差异扶持、综合推进。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

(四)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科学制定移民搬迁扶贫规划和安置方案,合理确定迁出地范围和搬迁规模。科学选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统筹解决好移民搬迁资金,移民户的建房资金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移民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中的特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分别按每人2000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按照X国土资字〔2013〕182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利益。农粮、林业、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县城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安置点延伸,实现共建共享。移民对象办理城镇居住证后,符合条件的可优先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

(二)强化用地保障。把移民搬迁安置用地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专项安排用地指标,并积极争取防灾避灾专项用地计划,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要认真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委农工部《关于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X府厅发〔2014〕20号)“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县两级按照各50%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原则专项安排解决”的政策,优先安排进城进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作的县(市、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三)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移民搬迁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经营权贷款抵押、担保。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搬迁户入股或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山林经营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依法保障移民对原居住地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移民搬迁户原宅基地可通过增减挂等,依法、自愿、有偿退出。

(四)完善社会保障。落实支持贫困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统筹移民对象的城乡社保、医保、低保政策。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安置的移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困难移民户在取得城镇户籍后可申请城镇低保。允许移民对象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省市统筹时予以认可并接续,已进入企业务工的应随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同时参加和重复享受。

(五)优化公共服务。在县城和工业园区安置的移民户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并可在过渡期内享受原户口政策待遇,按规定享受农村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教育、卫计、文化、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移民搬迁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把移民搬迁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培训纳入“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中,通过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移民搬迁就业指导服务,帮助移民户在本地本园企业就近就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统筹谋划;要建立健全“县负总责、部门配合、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的工作合力,促进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科学制定规划。按照“整体搬迁、梯度安置、差异扶持、综合推进”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确定整体搬迁的自然村或居住点,确定整体搬迁目标、搬迁范围和安置地点,制定好搬迁规划。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移民向县城和园区集聚,并实施乡村逐级审核、县审批,“三榜”公示。

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明确安置方式。根据搬迁农户意愿,结合实际,采取以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对有劳动能力,尤其已有家庭成员在县城或工业园区务工的农户,引导他们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其他打算长期自愿在农村发展、或不具备在县城或工业园区安置的贫困群众,在乡镇或中心村集中安置,坚决杜绝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做到整体搬迁。

  

(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各县(市、区)应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将移民搬迁的贫困户纳入结对帮扶对象,精准扶持,如期脱贫。扶贫移民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矿管部门负责指导搬迁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安置用地保障,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划建设部门负责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工作指导以及住房建设过程的监管;房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的落实;环保部门负责指导进城进园集中安置点的环境评估;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参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与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六)完善考核机制。市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行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指导有关县(市、区)抓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落实,对各县(市、区)平时检查的情况,将作为市政府年终考核县(市、区)民生工程移民搬迁扶贫专项工作的依据,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7

推荐第3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附件

福建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坚决打赢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1.精准识别,精准搬迁。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高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水平。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各项资金都要精准集聚,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和后续脱贫,防止“大水漫灌”。

2.群众自愿,应搬尽搬。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努力做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并统筹处理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等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确保有序搬迁、平稳搬迁、顺利搬迁。

3.保障基本,完善配套。严格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要求,做好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安置住房的规划和建设,防止因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搬迁群众负担,防止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因建房而负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新建的住房要符合美丽乡村规划,做到新房与新村同步建设。切实做好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整合资源,稳定脱贫。紧密围绕搬迁对象脱贫目标,把扶持搬迁对象后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拓宽搬迁对象稳定增收渠道,实行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并重,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并重,努力提高搬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保护区等有搬迁意愿农户的搬迁任务,其中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9--8.5万人(目前我

省有搬迁意愿的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约5.9万人,考虑到因灾因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新增返贫,“十三五”期间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人数在5.9—8.5万人之间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做到立足实际、应搬尽搬。实施搬迁后,搬迁对象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结构明显多元,经济收入整体提高,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安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迁出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主要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需要搬迁农户,主要为:偏远自然村农户、地灾隐患点农户、生态保护地需搬迁农户、灾后需重建农户,以及居住在危旧房需集中重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

(二)搬迁方式。包括自然村整村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鼓励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对于偏远自然村且有意愿搬迁的农户,应采取自然村整村搬迁方式为主。

(三)安置方式。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城镇化进程,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集中安置。

1.集中安置。依托中心村、集镇、县域和工业园区周边附近交通便利、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高和就业条件好的地方,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引导搬迁群众集中安置。

2.购房安置。购买集镇、中心村空置的安全、实用二手房以及在城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到城镇购房的,均可享受搬迁同等补助政策。

3.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

4.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除享受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补助政策外,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应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建设内容

(一)搬迁群众住房建设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和抗震设防标准,对每个安置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或农户自建搬迁群众住房。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25平方米/人的标准(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其中,单人单户安置住房可采取集中建设公寓、与幸福院、养老院共建等方式解决,具体建设方式和标准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稳定脱贫后可自行扩建。省定贫困户和非贫

困户搬迁安置,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以及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新建住房结构设计应执行相关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善出行条件,满足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全面硬化安置区主干道;根据对安置区供配电调查情况,实施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努力解决搬迁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户户通;对安置区村社公共活动场所周边、主要道路两侧、院落四周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标准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集中安置区可依托现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尽量不再新建相关教育设施;现有设施规模小、分布零散、设置不均衡的,根据需要增加新建或扩建。规划为每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一个群众活动小广场。根据安置区实际情况和需要规划建设安置区村委会。根据安置区搬迁群众实际需求规划建设分散供养养老院。为优化安置区环境,实现垃圾定点收集,规划实施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功能布局、规模配置和建设标准等,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安置区建设规划执行。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对于整村搬迁后的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积极开展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

四、补助标准

(一)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人可享受补助不少于25000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000元、地方政府债券10000元、专项建设基金5000元,以及省级财政补助不少于3000元(在每人补助3000元基础上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困难计生户、少数民族户、贫困残疾人户等对象还可享受政策叠加,即困难计生户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少数民族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贫困残疾人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在集中安置区建房的国定贫困户,县级可从人均10000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人均5000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中切出不高于10%的额度统一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地可根据需要,从农发行、国开行提供的人均不超过3.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中切出部分资金用于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专项贷款剩余部分可用于对贫困户的后续扶持。

(二)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10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

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三)同步搬迁的非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3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25万人以上。以每人平均建房投资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万元测算,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共需15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根据搬迁人数进行调整、确定。

(二)资金筹措

1.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55--5.95亿元(按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争取补助7000元测算),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

2.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8.3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约1万元的地方政府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

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专项建设基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3.25--4.25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0.5万元的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资本金,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省级造福工程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建房补助资金9亿元以上,用于搬迁户住房建设补助。

5.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资金4亿元以上,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缺口资金118--123亿元,除引导农户自筹约50亿元资金外,主要通过争取由农发行和国开行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以及其他投融资渠道解决。

六、融资模式

(一)资金承接、发放与使用

委托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组建福建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担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开发工作的投融资任务。国家下达我省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建设基金额度,分别由省财政和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注入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作为项目资本金。

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将专项贷款规模分批发放至省级投融资主体,贷款份额由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各自承担50%,利率按国家政策执行优惠利率,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由省级投融资主体统贷统还,并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县(市、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签订相关协议。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投融资平台或指定现有平台承接扶贫开发投融资业务,并作为承贷主体,负责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提出贷款申请。贷款获批后,省级投融资主体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资本金到位情况,分批发放贷款资金给县(市、区)投融资平台,由市县实施主体建设使用,实行专款专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由项目所在地的县级投融资平台直接与农发行及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并承担还款责任。

(二)贷款品种

1.扶贫搬迁地方政府补助资金专项贷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提供补助资金。对于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易地扶贫搬迁统计数据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对于地方政府给予搬迁补助政策的其他搬迁改造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2.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用于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原居住地的复垦及整理等相关项目。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上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下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七、支持政策

(一)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支持力度;整合省直部门涉农资金,统筹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集中安置区用地需要;用好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收益主要用于群众搬迁改造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金融政策。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指导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落实和衔接好易地扶贫搬迁所需信贷资金,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并加强督促检查。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和政策落实,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搬迁群众及集中搬迁安置区予以倾斜支持。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省级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负总责,重点做好实施方案编制、确定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市县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搬迁对象的组织动员、审查认定、安置区选址,以及落实建设用地和工程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农村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并列入各地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二)科学规划布局。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发展、工业园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一起规划。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尽可能地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在集镇所在地、工业集中区周边和中心村,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三)创新搬迁模式。坚持住房模式多样化,既可统一安排宅基地,统一规划,每户一宅;也可群众集资统一建设公寓式套房住宅,每户一套;还可几户合作,集中联建。坚持建房方式多样化,各地要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房方式不拘一格,可以依托亲朋好友出工出力建房,也可由乡村统一交由有资质的施工队承包代建。

(四)多方筹措资金。要建立健全“以财政补助为导向、群众投入为主体、有关部门资金整合、社会力量大力支持” 11

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和乡村集体也要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还要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外出乡亲集资、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投入。

(五)注重后续发展。以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扶持对象,依据不同搬迁安置模式,通过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经济并重,把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质量。搬迁任务完成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剩余资金可用于对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后续扶持。要根据每一个搬迁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发展致富措施,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坚持规范运作。要注重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运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在搬迁对象的筛选确定上,严格按照标准,实行公开公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实行施工进度月报制度。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福建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报账制和公告公示制,防止套取挪用资金。省级投融资主体要按照“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要求规范运行。

(七)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具体考核步骤。通过采取主管部门考核、加强贷款管理、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全覆盖。一是主管部门考核。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国土厅、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采取重点地区抽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监测评估等方式,对搬迁对象选择、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信贷资金及项目资本金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和监测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加强贷款管理。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各自总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和贷后信贷资金监管,严格贷款用途管理,对贷款支持对象是否精准、贷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并作为贷款发放与回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委托第三方评估。委托社会组织以及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等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进展、资金使用、搬迁对象脱贫发展等情况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价。

推荐第4篇:镇安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管理办法

镇安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切实提高搬迁质量,根据中、省、市移民搬迁工作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搬穷不搬富原则;

2、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土安置、有产业安置的原则;

4、坚持选址高地势、高房基、高于历史洪水线,避滑坡体、避洪水、避泥石流的“三高三避”原则;

5、坚持建房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

6、坚持移民搬迁与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搬迁户条件

1、扶贫重点村内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且在移民库内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

2、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山区和深山陡坡区,土地资源匮乏,不具备生存、生产条件的贫困农户;

3、居住地饮水严重匮乏或有害矿物质超标,地方病严重的农户;

4、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修路、拉电一次性投入太大的自然村、组、户;

5、有固定收入的干部职工户不得作为移民搬迁对象;

6、违反计生政策者不列入搬迁对象。

第三条计划报批

1、计划编报时间:每年三月底前,以乡镇为单位编制下年度计划,并上报县局审核上报审批。

2、计划报批程序:①各乡镇社(站)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经审核提出该乡镇年度安置计划,以正式文件报县局移民股登记备案;②移民股依据省、市计划总量,结合乡镇计划上报情况,编制全县年度计划;③主

管领导把关;④局班子会审定;⑤上报市局批复;⑥移民股在市局计划批复后,下达各乡镇备案并及时组织实施。

3、计划内容:①移民扶贫异地开发项目计划表;②计划搬迁的移民户花名册;③移民新村规划及平面图。

4、计划编报要求:①严格按照上级资金计划盘子编报,不得超报或少报;②编报搬迁户数、人口准确无误,需与移民库相符;③对于集中连片安置,在建重点村内移民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移民户、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上的绝对贫困户、档案手续齐全移民户优先安排计划;④县、乡计划编报必须逐级筛选,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凭空安排计划;⑤县局计划需公告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市局;⑥市局计划批复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对象、安置点、规模和标准。

第四条安置形式

1、移民安置实行县内安置与县外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协调与自找门路相结合的方式。

2、安置建房实行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特色设计、分户建房、户主负责,量力而行,科学实用,建房面积人均不得少于10平方米,每户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不提倡贴瓷片、使用铝合金门窗和铺地砖。

3、房屋结构为砖混、砖木、土木,建房造价不得超过5万元。

4、集中安置点控制在5-10户之间。

5、移民安置建房应与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同步实施。

第五条项目验收

1、移民搬迁验收采取分阶段验收,年度验收两种形式。

(1)阶段验收主要是在项目启动实施后对移民对象审定、建房根基、主体工程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验收。重点查看旧房原址,核准是否属搬迁对象。

(2)年度验收是对移民对象、搬迁户入住情况、档案建立情况的整体验收,由县扶贫开发局组建工作组负责实施。年度验收是资金兑付的唯一依据。

2、验收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3、年度验收的程序:①乡镇初验合格后向县局提交正式请验报告(附移民档案);②移民股核对请验报告、贫困户花名册、移民库、移民搬迁年度计划表册,审核移民档案;③成立由扶贫局、监察局、财政局人员组成验收工作组,到搬迁户现场验收;④验收组当场填写“年度扶贫移民搬迁入户验收表”(由验收组三人以上签字)、反馈验收意见、宣布验收结论;⑤在本辖区公告公示验收结果。

4、年度验收内容:移民对象、旧房址及拆除情况、建房入住情况,圈厕及水电路配套情况,移民档案建立情况,立碑挂牌情况等。

5、验收合格条件是:房屋建成搬迁入住,门窗齐全,水、电、路圈厕配套,原庄拆除,档案齐全。

6、对于建房超时限(第二年9月份以前),验收不合格者,移民股下发书面督办通知,限期完善,逾期仍不合格者,取消其移民资格。

第六条资金兑付

1、资金兑付在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后进行。

2、资金兑付办法:由县局三人以上兑付组在安置地公开、直接全额兑付。

3、资金兑付程序:验收合格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移民股起草(手写)资金兑付文件,分管领导把关签字,局长审核签发,搬迁户填写《镇安县扶贫移民搬迁补助领取单》一式五份,三人以上验收人员签字,财务股依据文件、验收单、补助领取单,按“1+5”标准兑付到户。

4、兑付时搬迁户人口以审报计划时为准。

5、超标准建房视为非贫困户,不享受补助资金。

第七条档案管理

1、移民档案要求一乡一册、一户一档,一年一卷,档案齐备,装订整齐规范。

2、集中安置点档案内容:①选址规划书;②规划平面图及房屋设计图;③建房方案;④集中安置点审定表;⑤会议记录、纪要及文件;⑥相关部门审定材料。

3、搬迁户档案内容:移民搬迁户申请书、搬迁户承诺书、派出所出具的户口证明、扶贫移民审批表、购房契约、移民建房宅基地审批表或证明文明、土地承包合同、外迁户准迁证、迁移证(复印件)、入户验收表、资金兑付表。

4、相关档案:①当年搬迁户花名册;②村、组评议材料;③村、组审核公示上报材料;④村审核公示上报材料;⑤乡审核公示上报材料;⑥市、县审批文件;⑦乡镇请验报告;⑧县局资金兑付文件。

第八条激励机制

1、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

2、移民安置不稳定,扣减当年计划,两年内不安排移民指标。该乡镇扶贫社(站)当年考核不能评优秀,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

3、实行移民对象审定、验收责任追究制。谁审定、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出现上访逐级追究责任,并由签字人负责处理。

4、对不验收兑付、不建房兑付、重复搬迁兑付、超报搬迁人口兑付、虚假搬迁兑付等违规操作现象,一经查出或出现上访者,按《镇安县影响行政效能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相关条例处理。

5、移民计划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同等条件下,凡领导重视,移民稳定,措施得力,规划科学、设计合理,优先安排计划扶持。

6、对移民工作稳定,省、市验收优秀的乡镇,年度考核给予单项优秀奖励。

推荐第5篇: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1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汇报发言稿

各位领导:

庙湾乡共有13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自2001年以来,共有9个自然村911人进行了扶贫移民搬迁,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实现扶贫移民搬迁,极大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现将我乡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历年扶贫搬迁情况

1、2001年共四个村:天洼村84人、东洼村114人、鸦儿岩村123人、菁苋坪村116人,以上四村至2003年底全部分散搬迁完成,1500元/人;

2、2004年共三个村:范果山98人、五里塔76人、苋火村100人,以上三村至2005年底全部分散搬迁完成,2500元/人;

3、2008年柳林村53户100人,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筹备下,在村干部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采取集中与分散搬迁的原则,目前已对在村居住的24户75人建房40间,并于10月初远离地质灾害区域全部迁入新居,其余户已分散搬迁在外居住,3400元/人;

4、2010年庙咀村33户100人,目前只有2户5人在村居住,其余户数已全部分散居住在外,3400元/人。

二、300人以下村庄情况

共5个村439户1341人。

神足底村:93户253人

窑儿上村:106户351人

老马坪村:51户180人

赤泥泉村:88户231人

走马湾村:101户299人

三、具体办法与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年初,我们成立了乡扶贫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了责任,调动了积极性,并深入农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移民工作立足于早。

二是大力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我乡的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工具大力宣传扶贫移民政策,并召开移民搬迁动员大会,大造舆论声势,形成一股移民热潮,报名移民户24户75人,使移民工作行动于快。

三是认真研究,选准安置地点。经过三次村民会议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将今年柳林村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择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便于老百姓耕作处,共征用土地4.2亩。

四是妥善安排,关心移民生活。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我们将关心移民生产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来抓紧抓实,专门落实了工作组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落实了12户移民户作为科级领导1+2帮扶户,经常关心、帮助移民,使移民工作情系于民。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困难。一是集中搬迁区域配套设施建设还无着落,建设工程资金缺口大,二是分散搬迁户迁居在外,生活不能保证等等。但我们坚信,有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我们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保质保量完成移民搬迁任务。

推荐第6篇: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认真实施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提高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咸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是国家设立的为帮助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通过扶贫移民开发,摆脱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新居的建房补助专项资金。

第三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移民资金和省、市、县(区)财政扶贫移民搬迁配套资金。

第四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管理。扶贫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资金发放的审核,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实行省级管理制度,省级以下不能层层切块分配,要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直接补助到户,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农户自建,户主负责;以农为主,有土安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范围对象和条件

第七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范围是新一轮列入的扶贫开发重点村。

第八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列入移民搬迁对象。

1、居住在边远地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生存空间狭小,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

2、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信息闭塞,修路、拉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孩子上学不便的自然村组和贫困户。

3、列入省上地方病重病区的村组和单庄独户。

4、地裂、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无法在当地生存的贫困户

第三章 项目计划管理

第九条 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实行就近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协调安置与移民户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优先在本村、本乡(镇)、本县(区)安置。

第十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自上而下逐级审批的分级负责制度。即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查,县扶贫办编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

1、对确需搬迁的贫困户,先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报村委会评议。

2、村委会依据村级扶贫规划,对评议出的搬迁对象张榜公布,若无异议,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

3、乡(镇)人民政府对审查的移民对象,报县扶贫办复审。

4、县扶贫办编制年度项目计划,经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市扶贫办审批。

5、县扶贫办接到省、市审批的项目计划后,将审批名单于十五个工作日内通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组织实施。

6、搬迁人口以项目实施年度初搬迁户家庭户口本实有农业人口为准,搬迁实施期间新增人口和死亡人口均不纳入搬迁对象计算。

第十一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计划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秒得随意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要按管理程序逐级上报。项目建设地点和投资规模变更的按程序报省扶贫办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变更的由市扶贫办批复,报省扶贫办备案。

第四章 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扶贫移民搬迁资金补助标准,实行“1+5”模式,即省上按照每搬迁1人补助1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一次下拨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除省补建房资金外,搬迁户还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减免搬迁户在迁入地建房所需占地的占用费和水利建设基金。

2、异地搬迁户三年内保留原有承包土地,房产不动、允许来去自由,三年后,其原承包地、宅基地交回所属村。本村内搬迁户迁入新居后交回原宅基地。

3、优先安排搬迁户信贷扶贫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4、迁入地要给搬迁户调整安排好承包地,其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原住户的平均水平。

5、对搬迁户不收原村在饮水、拉电、修路时所用各种费用。

第十四条 未纳入全县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的非贫困户,在移民新村建房的不享受政府的补助资金,也不实行挂牌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优惠政策明白卡制度,将优惠政策条款、标准印制清楚,做到搬迁户一户一卡,人人明白。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新村、新居规划坚持“统一规划,适当超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相对集中,多形式推进,分步分户实施”的方针,在建房时,坚持统一规划、分户自建、户主负责的原则,不得由县、乡、村大包大揽承建。因特殊原因,确需统一建房时,必须征得群众自愿,形成决议,并报县扶贫办审批。

第十七条 移民搬迁新村规划要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相结合;与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扶贫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的层次。

第十八条 扶贫移民搬迁新村、新居规划要一次规划到位,布局合理,街道整齐,排水方便,既有生活区、卫生区,又有生产区,且人均住房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户建房面积不得超出120平方米),给群众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十九条 集中安置的移民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五到村”(电力部门送电到移民新村,水利部门送水到村,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邮电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的要求,由县乡人民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

第二十条 涉及扶贫移民搬迁任务的乡、村是移民搬迁项目的组织实施人。县级相关部门和职能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县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到户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配套资金的的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土地局负责输搬迁户宅基地审批手续工作,县城建局负责扶贫移民搬迁新村定点和规划工作。

第六章 验收工作

第二十一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坚持年度检查验收。先由乡镇自查自验,县扶贫办复验,并写出书面报告,申请省、市验收。县上验收合格的发给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改正。省、市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其搬迁资格。

第二十二条 验收的方法采取听汇报和查资料相结合、看新居和走访搬迁户相结合,全面察看重点抽验相结合,深入乡(镇)、村、组和迁出地,入户了解情况,逐户逐项验收。

第二十三条 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年搬迁任务完成情况;移民搬迁户确定情况;补助资金到位兑付情况;建(购)房面积及房屋质量情况;新村规划情况;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档案资料建设情况和村立碑、户挂牌管理情况。

第七章 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四条 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对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结转下年断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金额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

第二十五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实行县级直接补助到户管理制度,严禁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镇)、村。

第二十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必须用于已批复的移民搬迁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滞拨、截留、挤占、挪用。

第二十七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即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和群众张榜公示搬迁实施村名、搬迁对象、搬迁人口、享受扶贫移民财政补助资金数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在县上组织项目验收结束后,县扶贫办依据验收结果,对验收合格的搬迁户,按照“五到场”的方式,即县扶贫办主管主任、县扶贫办主管干部、乡镇主管领导、村干部、搬迁户场,现场办公,将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第二十九条 建立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年审制度。县审计局每年要对全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三十条 奖惩的依据:

1、各级审计部门在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问题的;

2、新闻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经核实的;

3、执法检查发现有重大问题的;

4、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检查、验收结论;

5、扶贫开发工作检查结论。

第三十一条 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质量高,扶贫工作检查评价好的乡镇,县上奖励给下年度全县扶贫移民总指标10%的项目计划。

第三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如数调养下年度项目资金计划规模,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的;

2、骗取、套取、挪用、贪污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的;

3、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多头申请资金的;

4、擅自调整、变更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计划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推荐第7篇:紫阳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

紫阳县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按照《安康市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实行梯次搬迁,达到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到集镇,一般户住新村,困难户靠保障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 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二) 统筹城乡,规划先行。

(三) 相对集中,设施配套。

(四) 公开公正,阳光操作。

三、任务及目标

2011年全县搬迁安置3000户12000人,其中:特困户搬迁安置300户。

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努力实现移民搬迁户居住安全舒适、生活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改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搬迁对象

1、对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危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区域的农户进行搬迁;

2、对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区域的农户及农村危房户进行搬迁;

3、对旅游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的农户进行搬迁;

4、对因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农户进行搬迁;

5、不符合上述1-4条规定条件的农户,也可自愿搬迁到县外、县城、集镇及集中安置点居住,除不予建房补助外,均可享受与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同等的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

五、安置方式、补助标准、用地标准及优惠政策

(一)安置方式。

釆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有业安置与有土安置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鼓励进城,支持外迁。

1、进城居住。鼓励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对象举家到县城、中心城市置房居住。

2、集镇安置。鼓励和支持在集镇规划区内集中建房安置移民搬迁农户。

3、集中安置点安置。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选择符合安全条件、有利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居住规模的安置点,引导移民搬迁安置对象入住集中安置点,建设“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镇化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

4、对痴聋傻哑、鳏寡孤独以及无能力建房的农户,实行购房或统建免租金房集中安置。免租金房建筑面积控制30-50平方米。

5、支持外迁。鼓励有条件在外省市工作、务工人员在当地置房或投亲靠友定居。

6、分散安置。允许在本村集中安置点附近地质稳固的地方或水、电等设施较为完善的公路两旁采取“藤结瓜”的方式自主建房安置。

(二)补助标准。

1、对符合本次移民搬迁安置条件、经验收实施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每户按15500元给以奖补,特困户每户再增加配套建房补助资金1000元。同时享受县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县级整合项目资金的原则,将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电力改造、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通信设施、水利等各类资金综合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用地标准。

本着“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原则,鼓励通过联建单元房的办法在安置小区建设多层住房,农村社区独立建房或分散建房的移民搬迁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20平米。

(四)优惠政策。

凡被列入移民搬迁计划的搬迁户,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免收建房户及进城入镇购房户涉及国土、财政、林业、交通、规划和住建部门除办证工本费之外的一切费用。

2、集中安置点建房涉及电力、电信、广电、移动、联通线路及杆位的改线、迁移,由相关单位自行迁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优先安排和解决集中安置点人畜饮水、河堤、排洪等项目。将土地治理、丹治工程等惠民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项目村倾斜。

4、优先对搬迁户安排农村沼气池建设,对集中安置点统一建一处沼气池的,按实际共用户数补助。

5、对移民搬迁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浮动利率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额度放宽到5万元,还款期限放宽到三年。

6、根据群众意愿,保留或处置移民搬迁安置户原有承包地、林地、宅基地。

7、电力、交通、广电、通讯、文化、教育、移民、卫生等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给予积极扶持,优先安排惠民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我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研究确定移民搬迁安置有关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镇应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负责做好移民搬迁政策宣传、对象选择、类型确定、规划选址、征地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部门配合,多方协作。

县、镇及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具体工作职责为:

项目镇:负责制定本镇年度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集中安置点的征地,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的图像、文字资料等软件档案收集归档。

县监察局:负责制定移民搬迁安置有关工作纪律规定,对移民搬迁安置对象、补助资金兑付、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及其建设进度、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查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县发改局:负责制定移民搬迁安置项目资金整合办法,项目工程计划编制,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项目申报和向上级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配套资金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到户补助资金的“一卡通”兑付。制定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办法。

县审计局:负责对全县移民搬迁安置资金使用的全面审计核查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移民搬迁户中的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的救助工作,筹集特困户建房资金不足部分。

县人劳局:负责农民进城奖励政策兑现、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

县规划局:负责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户型设计、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负责建房施工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

县住建局:负责进城入镇移民搬迁户商品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移民搬迁居住安置点地质灾害前景评估、协调集中安置点建房用地报批、移民搬迁户宅基证办理及搬迁安置工作经费筹措等。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内的道路、桥涵设计和建设,负责公路沿线建房红线控制及涉及公路交通方面有关手续的办理。

县农业局:负责移民搬迁户的农业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扶持、沼气池配套建设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点的洪涝避灾前景评估把关、人畜饮水、排洪、河堤建设及水利惠民项目的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搬迁移民林业惠民政策的落实兑现,集中安置点公路、小区内三化一片林的设计实施工作。

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移民搬迁安置项目计划的编制、工程实施与管理、项目检查验收和搬迁农户奖补政策资金兑付的审核把关。

县移民局:负责库区内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的设计、实施及库区移民村特困户建房资金不足部分的筹措工作。

县物价局:负责做好价格监管,防止哄抬建材价格,确保移民搬迁安置所需建材市场价格平稳。

农业银行、县信用联社:负责足额组织移民搬迁户贷款规模,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浮动利率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额度放宽到5万元,还款期限延长至3年。

县电力局:负责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供电电网设计和工程实施。

(三)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各镇都要规划建设一个1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小区,为有条件进城入镇的移民搬迁安置对象提供房源。项目村要规划建设2-3个集中安置点,以此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同时,要从移民户稳得住出发,探索组建产业协会,形成产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四)健全机制,规范运行。

1、建立规划先行机制。县上制订总体规划,各移民搬迁安置点要有具体规划。规划要从村从镇做起,逐级上报,分级审批。重点集中安置小区和重点镇安置规划由规划局负责编制,转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审批。一般集中安置小区及分散安置规划由县移民搬迁安置办公室负责指导各项目镇编制,报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审批。

2、建立资源整合机制。要整合各类可以利用的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

3、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从2011年7月起,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项目镇和包联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由县考评办会同县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量化考核指标,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结果列为年度“一把手”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单项奖。

4、建立公开运行机制。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确定实行群众代表参与的听证会制度和监理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实行审计制度。对违规操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010年7月18日,紫阳县受到严重洪涝灾害!

7月16日20时至18日23时,紫阳县全境持续强降雨,25个乡镇普遍受灾。从尚能通话的20个乡镇收集来的数据统计,至19日14时发稿时止,全县倒塌房屋2997间,形成危房13434间,损毁道路1019公里,转移安置人口26219人,受灾人口达144608人,因灾受伤人口555人,2名干部和5名群众在转移过程中被泥石流淹埋失踪,2名群众死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9708万元。

全县17个区域监测点降水量超过200mm的有14个,其中联合乡降水量达到333.5mm,为1958年有水文记录以来连续两日累计降雨量最大值。任河流域洪峰流量达到6090 m3/s,50年一遇。毛坝、高滩集镇老街被冲毁,湘贵锰业院墙被冲毁、厂房进水。渚河流域洪峰流量达到3020 m3/s,锆钢玉和红椿

二、三级电站厂房进水,红椿镇新街进水。由于任河水位猛涨,致使停泊在汉江紫阳港避险的16艘货船钢缆扯断走锚流失,经过紧急抢险,有11艘货船安全靠岸,5艘货船翻沉。

全县共发生滑坡险情1157处,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6219人。因灾倒塌房屋1387户2997间,损毁房屋4322户13434间。东木乡木王小学跨塌,城关镇长白九年制学校被淹,蒿坪龙泉小学、向阳镇卫生院成严重危房。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510公顷,凡被洪水冲毁、泥石流和滑坡垮塌掩埋的地块几乎颗粒无收,魔芋、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也遭受严重灾害损失。

县乡村公路交通全部中断瘫痪,冲毁道路1019公里,桥涵1246座,档墙28720处,塌方261560处,毛瓦路、毛联路、斑界路、东燎路因沿河而建,大部分路基被洪水冲得荡然无存。143个村供电中断,108个村通讯中断。冲毁基本农田10906亩,堰渠56公里,河堤131公里,人饮工程96处,24个集镇和县城自来水供应中断。

自16日以来,紫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指示精神,快速反应,严密防范,扎实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竭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16日当天,全县停止双休,紧急召开了防汛防滑紧急视频会议,及时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抗洪抢险各项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巡回深入任河、渚河一线现场指挥防洪抢险工作,联乡县级领导立即赶赴所联乡镇,县乡两级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具体组织防、抢、撤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坚持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灵通信息,随时待命。县电视台、无线调频广播不间断播出雨情汛情信息,滚动播出县防汛指挥部各项指令,及时将雨情、汛情和抗洪抢险措施传递到基层单位和村组、农户。县乡两级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全部集结,分赴全县各个危险地段。从县直部门抽调200人组成抢险突击队,赶赴重灾区抗洪抢险。全县实行了全面封航,落实专人管理渡口,防止冒汛强渡。

对江河沿岸、病险库塘、危房校舍、滑坡险段等重点部位,落实专人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有滑塌迹象,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当任河达到警戒流量4000立方米/秒时,毛坝、高滩等乡镇立即对集镇住户和沿岸群众进行了紧急撤离。当预报任河流量将会达到7200立方米/秒时,县防总紧急指令,任河沿线各乡镇进一步做好更大范围撤离。斑桃、燎原、洄水因受山体滑坡威胁,及时将乡镇机关和街道住户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县城土地庙、马槽二处重点滑坡发生险情,及时对危险区域住户进行了转移。紧急征用救灾物资,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

7月19日上午,安康市政府副市长、市防讯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薛建兴,带领市扶贫开发局等部门领导,到紫阳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目前,全县正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抢修和查灾救灾工作。

推荐第8篇:咸阳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调研报告

咸阳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新阶段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移民搬迁层次,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单位统一安排,我们采取调查,访问搬迁户,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查看资料等方法,对淳化县、旬邑县、礼泉县三县的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移民搬迁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根据《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和《咸阳市旱腰带地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从2001—2010年全市亟需搬迁贫困人口13万。全市各经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鸳鸯台相关优惠政策,把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件大事抓,2001—2004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60万,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010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50万,搬迁贫困人口30214人,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增收伐显著加快;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发生很大变化;搬迁户迁出地生态环境笪到恢复。移民新村成为贫困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做到了移民户搬出,住得稳,能致富。

一是移民搬迁户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搬迁户过去大多 1 住在沟边塬畔,以窑洞为主,阴暗、潮湿,水、电、路、校等问题难以解决,通过搬迁,移民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水、电、路实现三通,街道整齐,得到绿化,就医方便了,子女就学方便,大大改善了搬迁户的生活条件,基本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是搬迁户增收步伐大大加快。搬迁户搬出居住地后,生活方便,信息较为灵通,除了从事家淡一开发的主业外,不定期利用便利的交通和较丰富的信息,外出打工或开办商业服务业的小企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淳化县卜家乡卜家村移民搬迁42户,210人,在新村建立蔬菜大棚、户均1个大棚,人均1亩果园、户均1人外出打工,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2001年650元增加到了如今1800元,年均增加400元,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这些搬迁户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已有一定积累彻底摆脱了过去一贫如洗的生活,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搬迁户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念发展很大变化。移民新村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备,留有生活区、卫生区、生产区、养殖区和生活区基本实现了分离,搬迁户的生活习惯正在向卫生、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搬迁户搬迁的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念变化很大,以前不少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对生活失去信心,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现在他们个个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和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人村呈现出一种人人思富,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2 四是移民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作,移民村的党员、干部从搬迁户庄基地的调整、新房的规划、建房等环节全过程参与,真心实意为贫困户这个弱势群体办好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念送到了搬迁户的心坎上,以实际行动赢得人心,使党在群众的威信和号召力进一步提高,真正形成党群,干群鱼水关系。

五是搬迁户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通过移民搬迁,对搬迁户原居住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初步改善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还解决了搬迁户的口粮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礼泉县叱干镇朝阳移民新村对原3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13个群众通过这项每年人均增加收140元。自然村居民实行整村整组搬迁,对原来13个自然村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扶贫搬迁标准,严格扶贫搬迁对象,真正做到搬穷不搬富。省上实行“1+5”的补助政策后,补助资金加大,能否坚持选准搬迁对象,对真正的贫困户和特困户实施搬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真正的贫困户身上,在坚持搬迁标准,选准搬迁对象尤为重要。各县根据搬迁对象的“六条标准”和搬迁户“自觉、自愿”的原则,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查、县扶贫办审批的程序,根据各搬迁村参与式扶贫规划中的贫困户名单,层层把在,筛选搬迁户。同时,各县对初步确定的搬迁户还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 3 督,实行三榜定案,直至群众无异议后,造册登记,建档立卡,经县乡审批审查后,最终确定年度搬迁户。对整村组搬迁中的非贫困户,只享受优惠政策,不享受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也不实行挂牌管理,也作为扶贫移民户对待,有效地避免了亲厚友现象的发生。移民搬迁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不断加强检查,及时纠正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全市各级坚持标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做到了搬贫不搬富。

(二)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实行五结合,做到资金捆绑,综合治理。在移民搬迁上,坚持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捆绑实施,整体推进上。首先,从规划入手,在典型引路、资金捆绑、产业开发、政策投入等方面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有移民搬迁任务的重点村,在重点村规划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严格按照重点村规划的整体要求,对移民新村做出详尽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其次,严把项目计划编报审批关,要求各县在编报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项目计划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全市先后出现了一批如彬县朱家湾桥村、旬邑县东村、淳化县卜家村等多个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结合的典型,带动促进了全市移民搬迁工作和重点村建设层次的提高。全市90%的移民搬迁户都在重点村中,拓宽了移民新村的资金投入渠道,使资金捆绑落到实处,提高了重点村建设和搬迁工作的建设层次和水平。移民新村规划科学合理,水、电、路校等 4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开发迈上了新台阶,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重点村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淳化县官庄镇仙家村把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农网改造、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使用,共整合资金148.8万元,完成了36户151名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和学校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坚持“一个原则”,推行“五个结合”,确保移民新村新居规划科学合理。

同时,为了解决搬迁户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减轻搬迁户的经济负担,狠抓移民搬迁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及时为搬迁户减免建房宅基地占用费及有关审批费用,减免育林基金、森林防火费用及各种管理费、农田水利建设补偿费、防洪保安基金、子女上学借读费、免征农业税和各种统筹提留,搬迁户人均减免各项费用500元以上,大大地减轻了移民搬迁户的经济负担,调动了搬迁户的积极性,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机制,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提高建设层次。第一,在扶贫移民搬迁力度和区域上实施新拓展。把旱腰带地区5万特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纳入全市新阶段扶贫移民搬迁范围,从当年市财政扶贫资金中切出60%,集中用于旱腰带移民搬迁,使全市移民搬迁的任务显著增加,力度明显加大。第二,在搬迁安臵形基本功上寻求新办法。主要是在坚持整村搬迁为主的前提下,实施跨区域、远距离搬迁和向大村、集镇和县城搬迁。永寿、礼泉、乾县对确实无法生存地区的贫 5 困群众,实施远距离、大跨度、集中搬迁安臵,建成了咀头、翠屏、朝阳和凉东4个移民新村,搬迁贫困人口涉及6个乡镇16个行政村。第三,在搬迁工程进度和整体水平上实现新提高。为了使全市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前几年移民开发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原县“1+6+2”的扶贫开发模式,淳化县责任到人、扛死肩扶贫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移民开发项目管理制度,改革项目检查验收方法,实行责任跟踪追究制度。

(五)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为了真正把移民搬迁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夯实各级责任,各扶贫工作重点县在1998年就已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扶仙、土地、农业、财政、城建、审计、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旱腰带各县也于2002年成立了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各自的移民搬迁工作。各县扶贫办专门指定一名主任负责抓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重点乡镇也确定了一名主任负责抓移民搬迁工作,使移民搬迁真正落到实处。市上从2003年开始将移民搬迁工作做为市委、市政府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工作进度月报制。礼泉县委书记张宗平包抓礼泉县叱干镇朝阳移民点,旬邑县县长兰孟偃包抓旬邑县太村镇姚家店移民新村点,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亲临现场协公,解决实际问题,从选址规划到开工建设,从水电路基础设施到产业开发都做了部署安排。各级领导对搬迁工作是逢会必讲,下村必问,经常深入各乡村和搬迁户家中, 6 了解情况,检查政策落实和资金到位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问题和建议

几年来,全市移民搬迁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各县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的较多,省市搬迁指标有限,而县级财政又无力扶持,据《规划》全市每年至少需搬迁1.3万人,而现在省市搬迁人数在7000人左右,照此搬迁进度,到2010年不能完成《规划》所提出的全市搬迁13万亟需搬迁的特困人口的目标任务。

二是有的移民搬迁新居规划设计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搬迁 户的采光、通风等因素,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有的设计没有从实际出发,贪大求洋,加重了搬迁户的负担,有的新村选址不当,规划不合理,群众缺少足够生活空间,致使群众难以入住,造成搬迁户入住率低。

三是移民新村配套资金落实难,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大多从零开始,配套所需资金较大,由于省市没有纲性的资金捆绑政策,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协调落实难,只有扶贫部门内部资金捆绑可落实,但数量较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造成移民新村水、电、路、不通或等级低,难以跟移民新村匹配,影响了移民新村层次的提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是移民户续扶持力度不够,群众增收较慢。有的县只重视移民搬迁户建房,忽视了搬迁户的后续扶持,缺乏产业扶持 7 的有效措施,致使搬迁户增收缓慢,搬迁户发展缺乏后劲,有可能使搬迁户搬迁形成新的贫困,背离我们搬迁政策的初衷。

以上问题,是工作中的问题,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采取过硬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议省市加大移民搬迁投入,增加移民搬迁指标确保按时完成《规划》所提出的移民搬迁任务。

二是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同时,进行广泛深入调查,设计出符合咸阳搬迁户实际的建房模式,供搬迁户选择。

三是出台资金捆绑纲性政策,使移民搬迁村配套资金落到实处。

四是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力度,落实小额贷款,支持搬迁户进行产业开发,使搬迁户得到后续扶持,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真正做到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二OO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推荐第9篇: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认真实施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提高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咸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是国家设立的为帮助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通过扶贫移民开发,摆脱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新居的建房补助专项资金。

第三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移民资金和省、市、县(区)财政扶贫移民搬迁配套资金。

第四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管理。扶贫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资金发放的审核,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实行省级管理制度,省级以下不能层层切块分配,要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直接补助到户,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农户自建,户主负责;以农为主,有土安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范围对象和条件

第七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范围是新一轮列入的扶贫开发重点村。

第八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列入移民搬迁对象。

1、居住在边远地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生存空间狭小,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

2、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信息闭塞,修路、拉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孩子上学不便的自然村组和贫困户。

3、列入省上地方病重病区的村组和单庄独户。

4、地裂、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无法在当地生存的贫困户。

第三章 项目计划管理

第九条 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实行就近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协调安置与移民户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优先在本村、本乡(镇)、本县(区)安置。

第十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自上而下逐级审批的分级负责制度。即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查,县扶贫办编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

1、对确需搬迁的贫困户,先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报村委会评议

2、村委会依据村级扶贫规划,对评议出的搬迁对象张榜公布,若无异议,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

3、乡(镇)人民政府对审查的移民对象,报县扶贫办复审。

4、县扶贫办编制年度项目计划,经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市扶贫办审批。

5、县扶贫办接到省、市审批的项目计划后,将审批名单于十五个工作日内通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组织实施。

6、搬迁人口以项目实施年度初搬迁户家庭户口本实有农业人口为准,搬迁实施期间新增人口和死亡人口均不纳入搬迁对象计算。

第十一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计划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秒得随意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要按管理程序逐级上报。项目建设地点和投资规模变更的按程序报省扶贫办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变更的由市扶贫办批复,报省扶贫办备案。

第四章 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扶贫移民搬迁资金补助标准,实行“1+5”模式,即省上按照每搬迁1人补助1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一次下拨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除省补建房资金外,搬迁户还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减免搬迁户在迁入地建房所需占地的占用费和水利建设基金。

2、异地搬迁户三年内保留原有承包土地,房产不动、允许来去自由,三年后,其原承包地、宅基地交回所属村。本村内搬迁户迁入新居后交回原宅基地。

3、优先安排搬迁户信贷扶贫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4、迁入地要给搬迁户调整安排好承包地,其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原住户的平均水平。

5、对搬迁户不收原村在饮水、拉电、修路时所用各种费用。

第十四条 未纳入全县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的非贫困户,在移民新村建房的不享受政府的补助资金,也不实行挂牌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优惠政策明白卡制度,将优惠政策条款、标准印制清楚,做到搬迁户一户一卡,人人明白。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新村、新居规划坚持“统一规划,适当超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相对集中,多形式推进,分步分户实施”的方针,在建房时,坚持统一规划、分户自建、户主负责的原则,不得由县、乡、村大包大揽承建。因特殊原因,确需统一建房时,必须征得群众自愿,形成决议,并报县扶贫办审批。

第十七条 移民搬迁新村规划要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相结合;与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扶贫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的层次。

第十八条 扶贫移民搬迁新村、新居规划要一次规划到位,布局合理,街道整齐,排水方便,既有生活区、卫生区,又有生产区,且人均住房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户建房面积不得超出120平方米),给群众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十九条 集中安置的移民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五到村”(电力部门送电到移民新村,水利部门送水到村,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邮电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的要求,由县乡人民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

第二十条 涉及扶贫移民搬迁任务的乡、村是移民搬迁项目的组织实施人。县级相关部门和职能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县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到户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配套资金的的落实,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土地局负责输搬迁户宅基地审批手续工作,县城建局负责扶贫移民搬迁新村定点和规划工作。

第六章 验收工作

第二十一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坚持年度检查验收。先由乡镇自查自验,县扶贫办复验,并写出书面报告,申请省、市验收。县上验收合格的发给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改正。省、市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其搬迁资格。

第二十二条 验收的方法采取听汇报和查资料相结合、看新居和走访搬迁户相结合,全面察看重点抽验相结合,深入乡(镇)、村、组和迁出地,入户了解情况,逐户逐项验收。

第二十三条 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年搬迁任务完成情况;移民搬迁户确定情况;补助资金到位兑付情况;建(购)房面积及房屋质量情况;新村规划情况;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档案资料建设情况和村立碑、户挂牌管理情况。

第七章 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四条 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对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结转下年断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金额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

第二十五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实行县级直接补助到户管理制度,严禁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镇)、村。

第二十六条 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必须用于已批复的移民搬迁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滞拨、截留、挤占、挪用。

第二十七条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即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和群众张榜公示搬迁实施村名、搬迁对象、搬迁人口、享受扶贫移民财政补助资金数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在县上组织项目验收结束后,县扶贫办依据验收结果,对验收合格的搬迁户,按照“五到场”的方式,即县扶贫办主管主任、县扶贫办主管干部、乡镇主管领导、村干部、搬迁户场,现场办公,将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第二十九条 建立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年审制度。县审计局每年要对全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三十条 奖惩的依据:

1、各级审计部门在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问题的;

2、新闻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经核实的;

3、执法检查发现有重大问题的;

4、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检查、验收结论;

5、扶贫开发工作检查结论。

第三十一条 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质量高,扶贫工作检查评价好的乡镇,县上奖励给下年度全县扶贫移民总指标10%的项目计划。

第三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如数调养下年度项目资金计划规模,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的;

2、骗取、套取、挪用、贪污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的;

3、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多头申请资金的;

4、擅自调整、变更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计划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推荐第10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推荐)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

一: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15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文章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出自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15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其中: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15年搬#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daodoc.com end#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5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5-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5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5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2、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设置39个安置点,在安置点计划新建住房109980平方米、畜舍9165平方米,新建渠道49公里,新建蓄水池40座25140立方米、配套输水管93.7公里,新建公路65.2公里,硬化街道27495平方米、排水沟12831米。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9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群众自筹10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五)凤山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520户7801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332户1658人; 2015年搬迁安置413户2139人; 2015年搬迁安置330户1707人; 2015年搬迁安置445户2297人。

2、主要建设内容

住房建设116960平方米,改扩建安置点公路90公里,人畜饮水工程6处350立方米,架设输电线路120公里,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879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4748万元,地方配套76万元,群众自筹397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六)都安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600户8000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50户4250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0户175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土地调整1419亩,建设基本农田1419亩,新建四级路17公里,屯级路31公里,人饮工程15处,架高低压线路39.5公里,安装变压器15台,建水利渠道30公里,学校15000m2,卫生室3000m2,安置点办公室3000m2,附属设施建设141500m2,民房建设267000m2。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计划总投资:22711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6378万元,地方配套1136万元,群众自筹5197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全国性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一)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整理形成地域上连片的安置区用地,借助毗邻县城的区位特点,重点在大化县、罗城县、巴马县开展具备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新城建设。

1、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 (1)建设目标

根据新形势下政策法规的约束和对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要求,大化县立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综合开发的高度,决定依托城镇化发展,打造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全国性示范的、集“居住、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新城区。规划总面积为2300亩,其中第一期600亩,第二期规划面积约1700亩。计划搬迁安置1800户约8988人。 (2)建设内容

开发和调整土地2300亩;建设沼气池1500座;安置点场地平整553200立方米;住房建设2700套,215600平方米;变压器146台;供电线路架设92公里;安置点道路建设60公里;街道硬化70800平方米;挡土墙9800立方米;人饮工程30处;供水管路92公里;牲畜饲养基础设施建设18000平方米;饲养牲畜4500头;排洪沟130米、排水沟12980米;卫生室、文化室1750平方米;街道绿化等其他附属设施。

(3)进度安排

2015-2015年,进行一期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具备资质和实力的开发商(承建单位)整体开发建设,开发商按照三种不同户型和面积向政府提供1100套房屋和22000M2的商业面积。政府将1100套房和22000M2商业面积提供给搬迁农户后,所得资金除了按国家规定给易地搬迁农户建房补助之外,其余全部投入一期规划的“三通一平”、小区硬化绿化美化及生活设施建设和二期扩大1700亩土地征收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60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http://www.daodoc.com/article/huodongfangan.htm。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000万元;申请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28400万元。

2、罗城县易地搬迁农民创业园 (1)建设目标

罗城县将依托城镇化发展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以连片集中开发方式,重点在县城区建设安置点。罗城县计划在县城西面、成龙湖以北一带开发建设新城区,在新城区建设打造“农民创业园”。根据新城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规划总面积约3600亩,规划区内把商贸、文化、医疗、托幼、旅游等产业集中于一体,打造仫佬民族文化新城,把县城行政中心向新区转移。新城区规模可容纳约8000户36000人口,以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完善新城区功能设施,计划在新城区内建设公务员居住小区、事业单位人员居住小区、农民进城易地安置(农民创业园)小区(包括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商贸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和行政文化区等。

在“十二五”期间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至2020年搬迁安置到2500户12000人,农民搬迁进城安置人口比例占新城区总容纳人口的33.3%。另外,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2015—2015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300户1200人,平均每年安置100户400人左右。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在县城新区建设“农民创业园”计划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分4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5—2015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15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二阶段2015—2015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15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三阶段2015—2015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15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四阶段2016—2020年计划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以乡镇城镇化发展为依托,在小城镇发展比较规模的乡镇建设易地扶贫安置点进行相对集中安置。

(2)建设内容

建房用地160亩;新建农民创业园小高层住房1200套;新建民族特色的独立户型住房300套;利用小高层住房底层建设市场4000m2;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社区办公场所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供电、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区环境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建设;平整场地等。

(3)进度安排

第一期工程:安置500户住房争取在2015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其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也要相继开工建设,于2015年底前完成。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15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二期工程:前期在2015年10月前完成,2015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15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第二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15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三期工程:前期工作计划在2015年10月前完成,2015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15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第三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15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四期工程:将在2016年后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7020万元,其中:“十二五”期间3期工程搬迁安置1500户投资25470万元,2015—2015年建设农民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投资1550万元,2016—2020年第四期工程搬迁安置1000户投资2000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拟通过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争取国家农民工公共租赁房补助资金、争取自治区农民工公共租赁房配套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等部分筹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县(区)要成立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担任,成员由县(区)政府办、发展和改革、扶贫、财政、交通、建设、水利、国土资源、公安、供电、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民政、教育、卫生、调处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

(二)合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县(区)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切实地制定好本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列入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各有关部门、乡镇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抓实抓好。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费较少、建设用地成本较高、就业发展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计划从2015年起,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目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衔接,进一步加大涉农政策和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石漠化治理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易地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多形式扶贫有机融合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发改部门开展扶贫工作的示范工程与亮点。

(五)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1、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各项建设工程的定型设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派干部和技术员指导、监督工程施工,技术员要包干负责工程质量、技术指导和投资控制。县(区)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进度,不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强化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严格按照上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报账制,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负责,封闭运行。

(六)促进后续产业发展

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派干部和技术员到各个安置点指导后续产业发展,在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各安置点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生产指导方针,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开发,发展生产,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安置点要注重发展有特色、见效快的项目,并注重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离城镇、县城较近的安置点,要充分发挥依托城镇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商贸发达的优势,积极发展商业、饮食业及就近务工,加快脱贫致富。

第11篇:某县某年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XX县XXXX年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或村概况

经普查,现在需搬迁深山独居户和散居中户仍有 户、口人,需要搬迁。

二、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的优势条件

1、移民户搬迁欲望强烈。走出困境,摆脱贫穷,是他们梦寐以求、渴望已久的事,祖祖辈辈饱受交通不便、吃水困难之苦的山区群众。听到移民搬迁的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露,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积极配合,将是移民搬迁能得以顺利进行。近几年移民搬迁试点的顺利实施,让搬出深山的群众尝到了甜头,也使深山区群众打消了种种顾虑,更加增加了他们搬迁的欲望。

2、具有一定的安臵条件。一是随着近年来滩涂治理、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新增和扩大了土地面积,为解决移民户的口粮田奠定了基础。二是小集镇和工贸小区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移民搬迁的领地,为移民户开僻了新的就业门路。

3积累了丰富的移民搬迁经验。XX乡从XXX年开始开始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易地搬迁扶贫试点工作,共搬迁 户、人。加之XXXX年XXX县特大洪灾后也实施了灾民集中安臵点建设,

- 1用合计58000元。以上四项合计户均投资5.8万元,按每户4口人计算,人均投资1.45万元 。完成1333户、5485口人共需投资7953.25万元。

鉴于以工代赈移民搬迁补助资金有限,根据国家和制定的搬迁扶贫补助标准,项目投资预算如下:

1、全县2009年计划拟新建搬迁安臵点17处,共易地搬迁1333户、5485口人,共需投资2742.5万元,按照群众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按人均扶持0.3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0.2万元计算,需申请以工代赈扶持1645.5万元;

2、已建的6个集中安臵点配套工程,总投资336万元,需申请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资金301万元。

两项总投资3078.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资金1946.5万元,地方各级配套及自筹1132万元。

五、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方式、方法

移民搬迁典型的惠民工程,无论是建房,不是配套的护堤、造地、道路、饮水及其它配套工程。都离不开项目搬迁群众的参与,群众投入工程项目建设,使群众增加收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六、施工组织管理

(一)实施方案

本项目实施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法,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尽可

- 3依据,若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及质量要求,只预留10%的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待试运行结束后,确认无质量问题时,一次付清。若有质量问题进行改善处理后,确认无问题,按照规定结算。

七、具体实施方法和保证措施

移民搬迁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 广,情况复杂,任务具体,工作量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安臵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与典型引路并重。XX县山多地少,群众居住分散。为此,在搬迁点的规划选址上,XX县坚持“靠近城镇、靠近公路、靠近市场”的“三靠”原则,从长远发展着想,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使搬迁户看到新迁地址具备交通方便,有发展新产业条件等优势,克服部分群众故土难舍的守旧思想,自觉自愿到新地址建房落户。在搬迁的形式上,XX县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零星搬迁跨村整安由乡里确定集中搬迁安臵点,实行乡内集中安臵,把本乡几个贫困村的深山独居户打破村界安臵在一个集中点内;二是各村确定的搬迁户,采用在行政村范围内集中安臵;三是由县直包村单位确定的搬迁户,采用零星安臵的形式。

2、坚持突出特色与项目发展并重。让贫困户走出深山,异地安臵,这只能是改变了群众的生存环境,如何让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才是根本目的。在这方

- 5县政府成立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挂帅,发改委、财政、土地、农业、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认真作好迁入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决好移民户的宅基地、口粮田、责任山等具体问题,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要使移民户迁的来、住的稳、吃的饱、富的快。

第二,制定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对于集中安臵移民所需的耕地、林地、生产及生活用地,由乡镇政府统一调整,落实到户。对村内安臵的移民户由村、组负责调整用地,也可以通过改滩造地,打坝造地、平整荒沟废塘等各种形式解决,而搬迁户原居住地林坡、耕地的经营权、受益权等“两权”保持不 变,原享受退耕还林等政策性补助不变。搬迁户所用宅基地要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免交或减交有关费用。优先为移民子女办理转学手续,就近安排入学,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待遇。在各类扶贫资金使用及其他农业物资的分配上,尽量向移民村倾斜。对从事经商办企业的按有关政策实行税费减免。各乡镇及县移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自负责好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从而激发了贫困群众易地开发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深山独居户由“要我搬”转变为“我要搬”。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搬迁扶贫成效。在对搬迁户实行必要的扶持补贴外,还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农户落

- 7观念,激发他们异地搬迁,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从而把搬迁扶贫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第五、实施管理与监测

县委、县政府已将搬迁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将搬迁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扶贫任务纳入到各乡镇扶贫开发责任目标中,实行年度考核,把搬迁扶贫的成效作为考核乡镇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县发改委、扶贫开发等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一月一报进度,一季度组织进行一次督查,在督查和年度考核中,重点检查搬迁对象是否准确,搬迁户承包地、宅基地、建房等是否安排到位,搬迁补助资金及其它优惠政策是否落实。要对移民扶贫资金依法实行年度审计,并实行资金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转移、挤占、拖欠、挪用易地搬迁扶贫补助资金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确保专款专用,使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八、效益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实施上述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可以使我县15 个乡镇、73个村的1333户,5485口人彻底改变生存生活条件,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已搬迁的357户、1540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确保搬得出,住得安,改善基础条件。

并可以通过易地搬迁更好地落实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改善卢氏的生态环境。

九、结论

- 910 -

第12篇:移民搬迁申请书

移民搬迁申请书

xx镇人民政府:

申请人:xxx,男,现年x岁,农业户口,全家共有x口人,家住xx镇xxx村xx组。

申请事由:原居住地只有一间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到处都是裂缝,加上x年x月x日特大暴雨灾害,房屋地基垮塌,属于危房,不敢在此居住,几年前就到xx镇租房居住至今,又因两个孩子上大学,需要大笔的学费,更是无力购房。如今正逢陕南移民大好政策,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此关怀,让我们这些百姓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今年在亲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在xx镇xx村x组购住房一套,因此申请搬迁。

搬迁后,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改善,妻子也能安心在xx镇经商营业,因此恳请政府大力支持,批准异地移民搬迁为盼。

申请人:xxxx

联系电话:

年月日

第13篇: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严格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原则,集中全镇一切力量,统筹安排,科学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任务情况

经调查,今后10年全镇共有搬迁对象760户2900人,需要落实集中安置点8处,集中安置对象615户2345人,分散安置对象145户555人。根据本人申报,经县扶贫局审批,2011年度移民搬迁对象为70户269人,其中:分散安置20户80人,集中安置50户189人,集中安置点位于***村三组****,是县政府确定的全县四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之一。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安置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设计两纵四横6条街道,3个休闲活动广场,90套两层半住房,每层面积115平方米。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占地20亩,集中安置50户189人,2011年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1

响到下一步房屋主体工程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镇将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渠道,同时,也恳请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予以支持配合,力争尽快解决到位。

四、下一步打算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镇、村、组工作责任,明确安置点建设的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实行联户包抓责任制,并再抽调部分精干力量,充实到扶贫工作队伍中,专职负责安置点建设,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抓得紧、抓得实。

2、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履行政府职责职能,当好“主人翁”,积极主动与县直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及时协调解决好移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情况。

3、加快工程进度。着力抓好***村****移民安置点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力争在11月中旬,所有基础工程全部完成,12月底房屋主体竣工。

4、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施工,确定专人指导施工,对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安置建设各项任务。

第14篇:移民搬迁协议书

移民搬迁协议书

甲方:xx乡人民政府

乙方:000

为加快移民搬迁进度,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经xx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阳安德(以下简称乙方)充分协商,甲方决定将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委托给乙方负责组织实施,现就此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受甲方委托,由乙方负责组织施工队伍完成xx乡龚家湾村、居委会两个单位搬迁至青波浪新集镇共计144户个人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

二、由甲方提供设计图纸三套:80平方米(单户)、160平方米(合建)、基础超深处理方案各一套,乙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图纸组织人员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则必须由甲方及设计方出具书面材料后方能实施。

三、乙方必须自觉接受甲方及受甲方委托的质监或监理公司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不得偷工减料,如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房屋开裂、下沉、断缝等现象的,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四、由甲方配合乙方协调外部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乙方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如出现安全事故,则一切责任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概不负责。

五、由甲方付与乙方工程施工费用(含税)共计000整(000元),分四次付款,施工队伍入场时预付0万元(0元),工程完成50%时付0元(0元),工程全部完工并经质量验收合格后付0元(0元),余额作为工程质保金,待一年后如不出现质量等问题再一次性予以结清。

六、此工程实行总额包干,协议签订后,如因工程需要超出预算资金范围的,乙方必须无条件予以施工,不得拖延或停工,甲方也不再对此工程资金进行重新核算或补偿。

七、施工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至2009年10月5日止,为期三个月,乙方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如因外部环境造成阻工或停工的,相应延长施工时间),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施工,每超过一天甲方有权按总工程款千分之二的标准收取乙方违约滞纳金。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第15篇:移民搬迁协议书

甲方:xx乡人民政府乙方:000为加快移民搬迁进度,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经xx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阳安德(以下简称乙方)充分协商,甲方决定将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委托给乙方负责组织实施,现就此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受甲方委托,由乙方负责组织施工队伍完成xx乡龚家湾村、居委会两个单位搬迁至青波浪新集镇共计144户个人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

二、由甲方提供设计图纸三套:80平方米(单户)、160平方米(合建)、基础超深处理方案各一套,乙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图纸组织人员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则必须由甲方及设计方出具书面材料后方能实施。

三、乙方必须自觉接受甲方及受甲方委托的质监或监理公司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不得偷工减料,如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房屋开裂、下沉、断缝等现象的,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四、由甲方配合乙方协调外部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乙方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如出现安全事故,则一切责任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概不负责。

五、由甲方付与乙方工程施工费用(含税)共计000整(000元),分四次付款,施工队伍入场时预付0万元(0元),工程完成50%时付0元(0元),工程全部完工并经质量验收合格后付0元(0元),余额作为工程质保金,待一年后如不出现质量等问题再一次性予以结清。

六、此工程实行总额包干,协议签订后,如因工程需要超出预算资金范围的,乙方必须无条件予以施工,不得拖延或停工,甲方也不再对此工程资金进行重新核算或补偿。

七、施工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至2009年10月5日止,为期三个月,乙方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如因外部环境造成阻工或停工的,相应延长施工时间),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施工,每超过一天甲方有权按总工程款千分之二的标准收取乙方违约滞纳金。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甲方:乙方:

第16篇:移民搬迁协议书

移民搬迁协议书

甲方:xx乡人民政府

乙方:000

为加快移民搬迁进度,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经xx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阳安德(以下简称乙方)充分协商,甲方决定将随集镇搬迁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委托给乙方负责组织实施,现就此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受甲方委托,由乙方负责组织施工队伍完成xx乡龚家湾村、居委会两个单位搬迁至青波浪新集镇共计144户个人移民房基础部分(地圈梁以下,不含地圈梁)的工程建设任务。

二、由甲方提供设计图纸三套:80平方米(单户)、160平方米(合建)、基础超深处理方案各一套,乙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图纸组织人员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则必须由甲方及设计方出具书面材料后方能实施。

三、乙方必须自觉接受甲方及受甲方委托的质监或监理公司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不得偷工减料,如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房屋开裂、下沉、断缝等现象的,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四、由甲方配合乙方协调外部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乙方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如出现安全事故,则一切责任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概不负责。

五、由甲方付与乙方工程施工费用(含税)共计000整(000元),分四次付款,施工队伍入场时预付0万元(0元),工程完成50%时付0元(0元),工程全部完工并经质量验收合格后付0元(0元),余额

作为工程质保金,待一年后如不出现质量等问题再一次性予以结清。

六、此工程实行总额包干,协议签订后,如因工程需要超出预算资金范围的,乙方必须无条件予以施工,不得拖延或停工,甲方也不再对此工程资金进行重新核算或补偿。

七、施工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至XX年10月5日止,为期三个月,乙方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如因外部环境造成阻工或停工的,相应延长施工时间),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施工,每超过一天甲方有权按总工程款千分之二的标准收取乙方违约滞纳金。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集体土地搬迁补偿协议书

搬迁协议书

第17篇:移民搬迁申请书

移民搬迁申请书,这个移民搬迁有大规模的搬迁,也有小规模的搬迁,而且一般搬迁原因是以自然原因为主,所以需要大小规模搬迁。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移民搬迁申请书,可供大家参考。下面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移民搬迁申请书一 国土资源部门:

我们是柳林县孟门镇柳家坡村。位于县城以北20公里,孟门镇以东5公里。全村农业人口421人,非农业人口62人。土地面积1800多亩,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广种薄收,人均年收入一千多元。地形地貌属高山林立,沟壑纵横。信息封闭,经济落后,交通极差。本来人蓄饮水就很难满足,再加上我村是压煤村庄因地下采煤频发地质灾害,土地严重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沽竭。旱井无法蓄水,住房安全受到威胁,如此困境直接制约着柳家坡的经济发展 ,一直无法摆脱贫困的面貌。

现在因我村属压煤村庄,整村座落在凌志能源有限公司下属的山西亚通柳家庄煤业有限公司的田煤上。现公司为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解决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经济的和谐发展。矿方与我村委商议对我村实行整体搬迁移民。这样对于我们村的发展是个良机,既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法,又可改变整村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加快发展经济,及早脱贫致富。村委与矿方多次商谈,移民项目已确立,矿方出资修建柳家坡村委配合,对柳家坡村实行整体移民搬迁,建设一个崭新的柳家坡新村。

其次,我村有几百年的村史,旧村址居民居住特别分散,占用土地约300多亩,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修建的新村是集中居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约占地100多亩。入住新村后将旧村复垦为耕地,从而节约土地200多亩。这样也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政策,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弊。

柳家坡全体村民召开移民搬迁大会,征求村民意见,全体村民愿意整村搬迁移民。现已成立由政府村委矿方组成的移民领导机构,一切移民实施方案已成熟。现申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复,准许支持我村移民搬迁。

第18篇:关于韩城市扶贫移民搬迁现状的调查

关于韩城市扶贫移民搬迁现状的调查

移民搬迁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扶持措施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与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扩大村庄及小城镇规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以移民搬迁拉动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建设吸引移民搬迁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基本状况

韩城市位于渭北旱塬最北端,居渭南市东北部180公里处,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共辖12个镇办275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26.9万人。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典型的山区县,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山多沟深、塬区破碎、河流倒灌、地质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占地造成失地农民数量增加、煤炭采空区致使民房变危房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居住条件差,由此引发的群访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调查统计显示,共需要移民4030户14990人。其中,扶贫移民1304户5374人,地质灾害移民2286户8130人,洪灾移民440户1486人。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市已在部分深山和边远贫困村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 深入调查,确定搬迁对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瞄准贫困的指导思想,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有关移民搬迁政策,搞好宣传,严格审查确定搬迁对象,搬迁地点,搬迁规模,安置形式。在移民对象的审定上,严格按照移民搬迁工作程序,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了解当地村民收入状况,每家每户人口情况,对照户口本,认真排查,做到移民政策公开,搬迁条件公开,选定对象公开,兑付资金公开,确保了搬迁对象全部符合政策条件。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使搬迁工程实施有章可循,明确划分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搬迁工作中的职能。

(三)扎实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明确项目主管单位,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对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情况进行监管,彻底杜绝豆腐渣工程,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四)强化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对项目建设的资金监管与审计工作,推行公告、公示和报帐制,建房补助资金由县上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存在问题

经过扶贫办和相关部门以及相关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千村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多,移民搬迁任务艰巨。通过近期对全市所需搬迁的村子进行摸底调查,截止目前,我市尚有4030户14990人需要搬迁,搬迁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搬迁补助标准偏低。由于受我市地形地貌影响,区域性气候明显,气候性灾害频发,群众普遍经济来源单一,致富基础还不牢固,收入还不稳定,群众自筹资金十分有限。现行国家实行的每人3800元和每户宅基地补助1000元的扶贫搬迁政策,与实际建房投入差距较大,极不相适应。例如一个4口之家,如果享受扶贫搬迁政策建房110平方米,将得到国家补助16200元,据当地盖房价格核算,按照每平方米800元计算,建110平方米需要,那么这个家庭建房就需资金88000元,除去国家补助尚有7.18万元的资金缺口,相对贫困搬迁户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靠微薄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补助资金仅占建房总投资的18%。

(三)搬迁户的产业发展问题。移民搬迁后,脱贫致富困难较大。虽然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没有资金去搞内部配套设施,致使搬迁户的入住率和及时率普遍较低。甚至部分搬迁户把还账的希望寄托在依靠减小和节省生活开支,加快还款进度,致使他们生活水平严重滑坡。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问题还是缺乏资金,难以筹集到脱贫致富所需的起步资金,只能把还款的希望寄托在外出务工挣钱或几亩山地的经营性收入上,或是尚未见效的生产发展项目上,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现状十分遥远。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跑项目,争资金的力度。韩城资源丰富,带动一部分人走向脱贫致富的面貌,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一些村子所住环境极差,交通、水、电、极为不变,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项目扶持力度。

(二)提高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搬迁安置的补偿标准与实际所需费用相差很大,搬迁户大多处于贫困,他们没有足够的搬迁资金,只得依靠银行贷款和亲友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希望上级部门能提高补助标准。

(三)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突出产业特色同步推进,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特色产业拉动型小城镇,来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基地。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增强培育精品意识,构筑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品味,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尽快打造重点示范乡,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四)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合理配置原则,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对城镇土地、空间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作为实施整体搬迁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资金、集中项目,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改善搬迁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文化生活环境,使移民群众搬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同时,进一步推进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净化,建筑物装饰改造、房前屋后平整绿化、清洁饮水、生态示范村创建及无公化处理等工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优化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以重点示范乡为骨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五)提高移民素质,增强发展能力。坚持把整体搬迁移民问题列入民生重点项目,把移民培训工作作为移民“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措施,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运用新农业科技的能力,还要包括非农业所需要的技能,增强移民非农就业能力,培养移民在城镇就业的素质,拓宽移民增收致富门路。此外不能忽视对安置新村移民户进行生产生活、科技兴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移风易俗,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群众的素质问题,促进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理顺移民工作机制。今后几年,将重点实施整体移民搬迁,该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光靠计划、扶贫等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还要认真研究,建立全市一整套移民搬迁规划及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 韩城市扶贫办 刘晓萍 杨丹)

第19篇:异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汇报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汇报材料

一、移民搬迁背景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消除贫困,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温饱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扶贫搬迁战略的重大举措。自《国家“八七”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扶贫搬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源缺乏,交通不便,教育卫生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突出,缺粮、缺水、缺钱和就医上学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因此,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移民搬迁原则及做法

(一)移民搬迁原则

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坚持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1)、瞄准对象、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3)、坚持集中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4)、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自力更生的原则。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移民搬迁做法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安居工程:安居房按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建房的形式(红漆,灰瓦,白墙),每户人均宅基地30m2,超过5人的安5人计算宅基地。

2、农田水利建设:

3、人畜饮水工程:

(2)迁入点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安置区发展方向:结合安置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连片规划种植、养殖等,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复种指数。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中草药、高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3、养殖业:以山地鸡养殖为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饲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确保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多方配合,统一协调,共同努力。今后要结合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对移民搬迁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土地、建筑用材、用电、用水等协调处理工作,并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管理,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资金采购、

分户监督管理”方式,加强对资金筹措、材料选购、帐务公开、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移民工程上。

(二)、广泛动员,多方配合,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支持力度。把移民搬迁工作做为一项社会性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造福于民、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和市、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帮助和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经济,加快扶贫奔小康工作步伐。

(三)、主辅结合,相互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移民搬迁。结合实际,改变以往“分散搬迁,插花安置”的方法为以“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为主,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集中安置的总体思路是:要符合城镇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继续搞好散居贫困户插花安置。有利于这部分人投亲靠友,搞好协作生产,加快脱贫步伐。采取以上两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在抓好以上几点的同时,应继续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强化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同时,注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的支持,拓宽社会扶贫的领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打好扶贫攻坚总体战。

第20篇:全县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切实做好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大意义

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是一项浩大的惠民工程,也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我县当前和今后几年的一

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非常深远,责任非常重大。

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xxxx农业人口近30万,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990元,离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深山区,还有近10万困难群众,这些地区生产条件很差,要想同平坦地区一样,通过就地发展产业来就地解决贫困问题,难度相当大,成本相当高,效果也好不了。只有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才能使这些地方的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与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是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份,全省搬迁移民扶贫研讨会在修水召开,确定修水、龙南、于都、遂川四个县为全省搬迁移民扶贫试点县。目前省里已明确增加xxxx县为全省搬迁移民扶贫的第五个试点县。最近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城乡居民增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到2020年完成搬迁安置100万人目标”。种种情况表明,省里已经把移民搬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务必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抓好移民扶贫搬迁试点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先试先行,创出xxxx特色。

3、是改变深山农民命运的历史机遇。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民,有的是因为祖先在解放前躲避战乱,有的是解放后支持国家水利建设而搬迁后靠。目前这些地区群众生存条件和生活处境非常艰难,可以用“五难”来概括:一是行路难。平时村民运送生产生活资料都靠肩挑背扛。二是生产难。深山区的田地普遍面积不大,基本是靠天吃饭。三是上学难。山区教学网点少,读小学都要走较远的山路,很多村小都是复式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四是就医难。很多农民得了病必须跑几公里山路去看病,有些困难群众得了病,只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五是娶妻难。不少山区青年男子已经过了结婚年龄娶不到妻子,有不少男青年在外打工谈了对象,女朋友就是不肯嫁到山里去。正如群众所说,“山好水好空气好,只见哥哥不见嫂”。有的青年男女只有选择近亲结婚,结果对子孙后代是一个灾难。在深山区,大部分群众都体会到生活的不便和生存的艰辛,搬迁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没有政府组织,没有政策支持,搬迁就只能是个美好愿望。现在省里把我们县作为移民搬迁扶贫的试点,这是改变深山区群众命运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抓住。

4、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深山区群众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把农村人口搬迁到工业园和城镇,把农民从耕地上解放出来,可以将宅基地复垦,可以加速土地承包权和山林经营权流转,让农业开发公司和经营大户集中边片发展规模农业,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把深山区农民搬迁进园,就是把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送到企业门口,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互利多赢的好政策。

5、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近年来,我们按照建设景区城市、旅游城市、养生城市,建设“全国最美县城”的目标定位,对城市进行大手笔、高品位的规划建设,建成后的城市面积将达124平方公里,可容纳30万常住人口,还可容纳8万来xxxx旅游的流动人口,目前县城只有不到10万人口,吸纳人口的空间还很大。通过深山移民搬迁,把农民从“一亩三分地”里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在城里打工、经商、买房子,或者在集镇集中建房,可以让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可以提升城市人气,繁荣城市经济,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实施移民搬迁,可以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把宅基地、废弃厂矿、砖瓦窑等复垦节约出来的指标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较好地破解了城镇建设用地难问题。

6、是恢复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良好的生态是xxxx最大的潜力,最大的优势,最好的品牌。xxxx现有的生态优势,主要还是建立在过去交通不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发展仍然不足的基础上的,还相当脆弱。如果不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我们所引以自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就可能最终丧失。长期以来,我县深山区、库区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的一些粗放式生产、随意耕种、无章砍伐行为,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环境破坏。现在将贫困区、山区、库区群

众搬迁出来,然后再结合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可以促进生态的恢复,巩固我县的生态优势。

7、是建设幸福xxxx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县深山区群众还有不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或危旧房当中,还有不少群众居住在受到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的地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存环境得不到改善,就没有幸福可言,我们提出建设幸

福xxxx的目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是建设幸福xxxx的具体实践。

二、要切实抓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的关键环节

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社会关注度高。为此,在推进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要符合上级要求。省里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人口3个1/3的分布”的目标,即:1/3在城市、1/3在集镇、1/3在农村。市里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市重点抓好60个左右重点镇、200个中心村、2000个基础村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我县目前的城市化率是47.5%,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县要迁多少人、搬到哪里去,必须提前做好规划。二要注重总体谋划。要以全域理念编制县域移民搬迁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相互衔接和配套,构建“县城—园区—乡镇—中心村”规划框架,形成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规划体系。三要突出地方特色。在集中居住点的房屋设计上既要美观大方,又要经济实用;既要考虑建筑结构,又要考虑环境美化;既要考虑居住舒适,又要考虑综合成本,考虑节约用地。要使规划好操作、能管用,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

2、选准对象,整体搬迁。一要摸清底数。各乡镇要结合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组织干部进村入户,把自愿搬迁农户的家庭情况摸全摸准,做到一户一表、一村一册,详实登记。尤其是适合整体搬迁的行政村、自然村或能实行土地“增减挂”的边远零星户,要重点做好摸底统计工作。二要典型带动。一方面,抓好能搬迁的典型。要重点引导那些符合搬迁条件,且有搬迁意愿和搬迁能力的农户先行一步。另一方面,打造安置点的典型。在园区、城区,以及鲁溪镇、新宁镇、船滩镇、澧溪镇、宋溪镇、巾口乡等集镇打造几个移民搬迁安置的样板工程。三要妥善安置。要根据搬迁对象的意愿和经济状况,确定不同的安置方式,该补助的一次性补助到位,尽量满足每一位搬迁户的合理需求。对于那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不能让他们受冷落,各级组织要给予他们特殊关照,特事特办。能够自食其力的,根据其意愿可以免费安置进城入园;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安置到敬老院,真正使移民搬迁成为他们的福音。当前,全县移民扶贫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地主要在工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900亩、可安置3万人的武安锦城安置小区一期已动工兴建,xxxx年元旦前主体工程就可完工。选择入园安置的,人均居住面积可达30㎡,居住比较舒适;小区还建有小学、幼儿园、医院和超市,配套比较完善;有劳动能力的人还可以就近到企业上班,生活有保障。

3、用好政策,盘活土地。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好权属认定。要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五权”登记颁证工作。二要抓好土地复垦。移民搬迁后,各乡镇要及时组织农房拆除,实施土地复垦。在复垦拆迁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对深山区那些有文化保留价值的老屋、祠堂、庙宇不能一拆了之,要进行有效维护,并联系文化部门建好档案。三要抓好指标分配。增减挂用地指标原则上要优先用于本乡镇集镇建设使用,有节余的由县里统一收购。国土部门要强化操作培训,指导项目申报立项、加快验收审批,尽快组织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流转信息网络,建立健全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和纠纷仲裁制度。

4、整合资源,发展产业。一要用好人力资源,把工业做强做大。我们要通过移民搬迁,变农民为工人,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园区企业做强做大。二要用好土地资源,把农业做优做特。移民搬迁后,农民手中零散的耕地就可以集中起来。我们要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这种集中既可以流转,也可以入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大户,建设家庭农场,注重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蔬菜、药材、花卉苗木、香榧、山核桃、油茶等特色农业。三要用好生态资源,把旅游做旺做活。要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度假养生游、农家体验游,吸引高端客源到xxxx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山水之乐。同时,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贸易,让农民从中受益。

5、夯实基础,完善配套。一是建设标准要高。要精心规划设计,选择好的施工队伍,选用质量可靠的建筑材料,严格监管建筑质量,用心管好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打造精品工程。二是配套设施要全。做到水、电、路、气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诊所、菜场、超市、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休闲广场、庭院绿化、车位设置等都要统筹考虑,同步建设。同时,对于迁出地的相关政策也必须作个明确的界定,就是“四个不”:不再安排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再安排农村危房改造指标,不再审批非农建设用地手续,不准新迁入人口,确保所有的项目和资金都向安置点集中。三是社会管理要细。医保、社保、户籍、计划生育、上学、务工、选举等始终是移民关心的大事,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集中安置地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安置点设置便民服务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管理办公室,切实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三、要牢牢把握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的重要原则

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是一项创新的举措,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要把这件好事办实,必须坚持相关原则,做到积极稳妥推进。

1、要坚持乡村主体、部门联动原则。做好农民工作,主要靠乡镇和行政村的干部;抓好农村宅基地复耕,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样要靠乡村干部的努力。而且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有利于减轻基层工作的压力,不至于计划生育找不到人、森林防火管不住人、紧急避灾劝不动人。作为乡村干部一定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把这项惠民工作办实办好。发改、财政、扶贫移民、交通、国土、建设、规划、房管、农业、林业、水利、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县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

2、要坚持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原则。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不是一次性全部搬迁到位,必须坚持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的原则。要先缩小范围,把最需要、最适合搬迁的整村、整组、整自然村以及不属于整体搬迁的农村特困户、低保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作为首选对象,引导群众向县城和工业园、集镇、中心村转移,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再逐步扩大搬迁范围,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形成以点带面、以部分带整体的全面发展态势。

3、要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原则。移民扶贫整体搬迁的目的是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解决“三农”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阵风、搞运动,更不是赶农民进城。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力发挥乡村的主体作用。要做到工作人员上门到户,把政策宣传透,把疑惑解释清,把方法操作好,让群众算好“明白账”,能够“走出去”,敢于“变市民”。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大力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利益的杠杆作用,通过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来推动群众搬迁。要把搬迁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给老百姓宣传好、讲清楚、说明白,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强迫农民搬迁,确保工作不出现偏差,防止好事变成坏事。

4、要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原则。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全面整合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发改、交通、国土、建设、规划、房管、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文广、电力等项目资金,实行资金捆绑、统一安排、统一使用,解决项目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优势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充分发挥各类涉农资金的规模效应和利用效益。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广泛筹措社会资金,鼓励农民自行筹资,为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5、要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原则。移民扶贫整体搬迁涉及到成千上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大量惠农资金,涉及到县委、县政府的公信力,做好这项惠民实事,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实行阳光操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跟踪,全程参与,防止出现违纪违规现象。要建立健全移民扶贫整体搬迁考核机制和工作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跟踪调度、动态检查和督查通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快速稳步推进。

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