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政治性问题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06:23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治教学之整改措施

政治教学之整改措施

高三政治组

2016.3.8 本次考试政治成绩之差令人瞠目结舌,不敢相信,也令我们无语。现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搞好教研

严格按照学校及年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教研。每次教研都应当有明确的教研内容和目的,并按照教研的安排开展教学工作。教研的重点是根据2016考纲理清近期教学内容,分清高频考点、重要考点和一般考点,并对每一个高频考点和重要考点进行整理归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2、落实高效课堂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实施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课堂作为学生的责任田和主阵地,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中。试卷讲评应按照陈庆军的“五步教学法”步骤进行。

3、严格辅导

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始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绝不放松,该掌握的知识必须掌握。采取背诵、默写、做题等形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同时对于做题规范和书写卷面严格要求,一一过关。

4、紧盯承包学生

对于承包的学生,务必做到勤观察,多谈心,常鼓励,重督促,使他们心有所依,学有动力,干有方向,想有思路,富有激情,做有干劲,争取次次有进步,步步有提高。尤其是把细致的工作做到平时。

5、做有效工作

一改一轮复习“全面撒网”的做法,做到“重点捕捞”。针对班级的有效学生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教育教学。对于重点的学生做到无需要不打扰,有需要多帮助,对临界学生,是以后教学的重点,力争通过各种方法使他们上升到新层次成为有效学生。

推荐第2篇:方向性问题

无论怎样我必须把方向性问题给解决了,才能有个更具体的规划,才能学会去搜集各种资源,才能让自己有积极性有激情和活力,才能努力有所成效。

大伟昨天来我这说道的那些事那些信息对我的思想形成极大的冲击(以后还要多和他们交流 大伟 胡兵 二宝 黄春 扣交流 我去或他们来我学校,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应该怎么去做 了解哪些信息 时刻给自己以警醒 不断调整自己)1。要有资源信息意识;在这里太封闭了 消息太闭塞了 渠道太少了 思维高度太低了 视野太狭窄了 。起码我学到通过去自己找导师(各种资源集合体)通过校园网 论坛去找资源。学到知识的学习还是要多给自己实践的机会 学到要建立一种自信来激励自己来给自己更大的动力。 学会一种建立人脉的意识 。我以前这些没做一是没这种意识 二是不知道去问什么 了解什么 更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只是局限于自己的那几个方面的事情。

据以上安排自己近期的行动方案:

1.继续巩固和大伟的关系(扣扣 邮件 电话 约时间去趟)将所学所思交流下 以及具体的消息源怎么做。包括网络资源 他学习的具体安排及方向 哪些信息渠道 建立下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渠道 与经济类专业学习的建议和资源 联络下感情。

2.联系胡兵 黄春 张婷婷 NORA 任建辉 张帆 孙建伟 这些高校以前的同学沟通感情 了解1中的信息。

3.联络我们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和学长 陈浩李文亚 孙蕾 金

哲等等以及群 了解什么方向 哪些资源 具体安排 。BEC证书的问题。

4.联络各领导特别 王志红 熊汉东 金根生去了解大方向性问题。通过他们来建立关系获得信息渠道 和有利信息。特别经济类的导师。联络各辅导员来打通关系 获得支持 了解信息。(要详细拟份谈话稿)

了解信息后立即拟份规划书 并努力学习时间不多了 差距越来越大了 。

工作方面:明确学生会近期工作。沟通孙蕾 张颖 文艺部等和陈老师 获取工作思路。回报工作。求得支持。加紧沟通几个客户杨老板 李忠玉 确立并谈判合作的方案 加强自己的锻炼。同时布置好部门的任务。解决外联工作事宜。 生活方面 赶紧取得资金支持 合理支出

对何淑侠 不要纠结 当做自己感情的寄托,去确立并好好去经营这份感情。

专业课学习认真总结复习功课 继续强化商务英语 口译 计算机的学习。及经济类专业的辅修。

家教问题:怎样给家长一个好的交代。大问题啊。

推荐第3篇:苗头性问题

****疾控中心关于

班子成员存在苗头性问题的自查报告

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第四督查组:

根据《关于围绕“人人创先争优、共建幸福安岳”主题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安委发[2012]3号)精神,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有序有力有效,围绕“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安岳”主题,以“尽责、落实、创新、清廉”为重点,围绕规范行政行为,严格纪律、严守规矩,确保执行政策法规有力有效,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做到执行政策“零折扣”、为民服务“零距离”、处理问题“零缺位”。我中心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时堵塞工作中的漏洞,化解存在的廉政风险,确保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发生。

一、领导班子履行职责到位

(一)党组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年初有安排部署,年中有督促落实,年底有总结报告。班子成员在廉政党课上认真做了个人履行职责的报告。

(二)对重大问题及时进行了研究解决,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了年度宣传要点,把《廉政准则》和中央、省、市廉

政建设要求作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领导班子及成员通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和整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上,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向党组书记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

(三)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办事程序工作,重大事项都进行集体研究决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加强预防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创优成果。对涉及工作职权范围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及时向社会公开,防止暗箱操作。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落实帮扶措施,把挂联乡镇工作与班子成员工作进行绑定,并纳入全年目标考核,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意见,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确保了监督渠道的畅通。

(四)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制定了 “三重一大”制度,凡是关系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安排、重要项目安排、重大资金开支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

二、“一把手“履行职责到位

“一把手”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持研究反腐工作计划、部署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工

作中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觉践行“四个亲自”,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了任务具体,职责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一把手”对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中层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工作指导,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工作的健康发展。今年“一把手”向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作了廉政党课、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和创先争优活动专题党课3次。

三、班子其他成员履行职责到位

(一)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科室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工作作了安排,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干部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认真履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坚持廉政谈话制度。做到了“一把手”每年听取班子成员汇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2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年听取分管科室,基层服务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2次。

(二)对分管范围内的科室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了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全年没有被县以上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批评事件,没有恶劣影响的事件发生,无上访和新闻媒体曝光。

四、领导班子成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情况

领导班子及成员均认真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机制,带头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了《廉政准则》等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按照规定主动汇报个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加强了经常性的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无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无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受到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均无违法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各种处罚事件发生。

五、专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狠抓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研究。认真开展城乡“一对一”支部共建,帮扶4户贫困党员,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落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制定了开展惠民行动实施方案。无重大失误和引发重大群众上访或群体性事件情况发生。

(二)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机关及下属机构责任区的管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对全系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了责任

追究办法。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狠抓落实,成效明显。全年无因整治不力被通报批评的现象。

(三)严格执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有关规定,积极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全年无公款旅游或公款出国(境)旅游情况,无异常情况发生。加强资金物资监管和项目资金管理,无出现重大失误和造成恶劣事件的发生。

推荐第4篇:语文生成性问题

语文生成性问题解决方案

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生成性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们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很大一部分指向课堂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在面对这些资源时,更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

策略一:以退为进,伺机而动 劳伦斯·斯滕豪斯说:“当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绝大部分是非预设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教师加入争议的任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倾向,与另一方形成对立。而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教学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的状态。

策略二:点拨引导,推波助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语文课堂上,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并勇敢地表达出来,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如不加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可能会中断、流失,将会导致课堂的缺憾。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引导,引发讨论,启发思考,就能推波助澜,画龙点睛。 策略三:另辟蹊径,巧妙变通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出以后,常常会在学生中出现“冷场”“分歧”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深钻教材,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巧妙变通,确保教学流程畅通无阻。在教学中遇到冷场或偏离主题的非生成性资源时,教师应适时了解、鼓励学生,并变换角度启发,把学生从“尴尬处”解救出来。 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帮助老师们解决问题: 1.教师要有预设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言语、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因此,当心灵和文本相碰撞时,就会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做到详尽思考。首先,预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一方面,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困惑和疑问做出预设;另一方面,结合过去学生学习的实际来做出预设,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调查了解,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应对准备。其次,预设课堂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冲突。认识冲突可能来自学生个体,也可能来自同学之间,更有甚者来自师生之间。冲突的出现正是唤起学生学习活力、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契机。预设了冲突,也就能够预约精彩,冲突的解决往往就是课堂精彩呈现。

2.教师要有识别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有着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令教师措手不及。

面对这种情景,教师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学生的奇思妙谈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值得捕捉,是否值得延伸,是否让它来成就课堂的生成性问题的精彩。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因为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期待。学会耐心倾听,捕捉对话点,顺学而导,实现发展人与完善人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思想的交融,心灵的碰撞,自我价值的提高。教师还要善待孩子的提问。我时常对学生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爱提问题的学生,看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天长日久,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往往都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彰显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师生共同徜徉在语文那片色彩斑斓的天空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成就我们语文课堂的魅力。 3.教师要有评价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的判定。教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评价得法,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创造力,还可以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不是所有的精彩都是由预设而生成的,也不是所有的预设都会有精彩生成。动态生成性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探险的过程,虽然有充足的准备,弹性的设计,但峰回路转,谁也不能预知前方有多精彩。万一遭遇失败,那就让我们把失败回炉,进行严格的审视和分析、改进后,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失败也同样精彩!

推荐第5篇:高度重视苗头性问题

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这句俗话说的是一开始忽视了问题,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逐步升温、扎实推进,不过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或是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部署活动不从实际出发,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或是学习教育重形式、轻效果,简单地以开了多少会、写了多少心得体会,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或是意见不深入、不聚焦,把征求意见搞成了简单的填表格、打对勾,满足于设信箱、搞座谈,却不认真梳理分析问题;或是工作措施大而化之、华而不实,倾心打造“盆景”,只求点上好看、忽视面上工作,搞“一俊遮百丑”;或是解决问题虚晃一枪、避重就轻,存在畏难情绪、旁观心态,怕深挖下去引火烧身,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对这些问题,应该高度重视、时刻警惕。

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承载着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弘扬优良作风的殷切期望。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只会使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变成儿戏;做虚功、走过场、走形变味,只会让改作风的努力半途而废。对于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果不能高度重视、坚决遏制,很容易稀释了活动效果、消解了群众信任。

问题只是表象,根源还在思想。无论是“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还是“自娱自乐、自弹自唱”的体内循环;无论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还是“喊口号多,办实事少”的言而不行,都源于责任上的模糊、态度上的暧昧、意识上的懈怠。缺少三严三实的精神,才有松松垮垮、大而化之的状态;缺少求真务实的精神,才有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行为。

对于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时常结合实际“回头看”,对出现的问题逐项排查、深入排查,落实到人、具体到事,才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有通过排查“往里看”,举一反

三、追根溯源,该纠正的纠正,该返工的返工,切实加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才能把问题抓紧解决好。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把好制度的总闸门,就能管住各种毛病的“跑冒滴漏”,让教育实践活动得实效、起长效。

推荐第6篇: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我剖析及整改措施

2012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我剖析及整改措施

一、对照检查

(一)党性修养方面

一是党性观念树的不牢。通过几天的学习教育,深感自己党性观念树的还不够牢固,XX魂意识还有偏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循规守旧。由于个人对创新理论学习理解不深不透,在抓xxx建设和落实工作上凭经验、靠感觉,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这些年来,我能充分认清学习对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及综合素质的的重要作用,但实际过程中,学习的动因还不是十分纯正。比如,在学习的目的上、学习的动机上还不够明确,有时把学习当负担,缺乏认真钻研的觉悟和热情,心浮气躁,态度淡漠,事务性工作多了就坐不下来,钻不进去,单纯地为完成任务而学,装门面,摆样子,敷衍应付;有时把学习当装饰,往往追求表面的东西、形式的东西的时候多,应付检查、求取一个好形象的时候多。追求字数、篇数这种表象的东西;有时把学习当消遣,把读一些非理论书籍、小报新闻等当作学习。

二是大局意识有差距。一是小集体主义思想时有存在。作为一名xxx有时总抹不开xxx这个小圈子,不能站在xxx的角度考虑问题,存在先办xxx的事后办xxx的事等问题的存在。二是掺杂个人感情干工作。个人在工作的情绪化上还时有存在,表扬几句就多干点,批评几句就撂挑子,或是上级检查出问题后,老从客观找原因,认为是人家对单位和个人有看法。

三是号令意识淡化。一是工作不细致,工作标准低。在落实工作中,只注重表面不深入研究,只照顾大局不研究细节,只照搬照套不结合实际,平时细节性的东西不在乎不较真,时间长了,工作标准就降低了。二是强调客观理由,等靠思想强。在落实上级通知指示有困难时,不是积极的想办法,创造条件,而是过分的强调客观理由,等待上级帮助解决,导致了问题的发生。三是上下一般粗,只布置不检查。上级布置什么,我们就传达什么,没有拓展,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没有具体的责任人,一级传达一级,到末端落实到少,没人检查和反馈,往往工作都是不了了之。剖析反思:一是源于思考的深度不到位。这些年来,虽然能够主动参加xxx的理论学习,但满足于到了、听了、学了、记了,对新的观点很少能够深入地、系统地、联系地思考。总感到只要大的方向不跑偏,行动不越轨,把握住自己,不一定什么事都要从理论上去攻破,对理论于世界观的作用、于政治素质的作用、于理想信念的作用看得比较浅、比较淡。组织体会交流,自己也是断章取义,应付了事。二是源于学用的结合不紧密。总感到,学是学、干是干,学习靠脑子,工作还得靠经验,找不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或者说“抓手”。学与用“两层皮”的后果,虽然在行动上也不一定出什么大格、犯什么大错,但缺乏理论含量的实践容易迸发出这样那样的矛盾或困惑,一旦在生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事、在工作中遇到打击和挫折,就是出现“钻牛角尖”,对一些现象产生怀疑,进而出现发牢骚、讲怪话的问题。三是源于思想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号令意识不强还是不能顾全大局,都与平时不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有直接关系,学习不端正,教育不到位,交流体会不准备,都导致了思想意识的滑坡。

(二)事业心责任感方面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敬业精神欠缺。一是素质还不够全面。表现在:xxx水平不高,对所任教的科目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统筹规划能力不强,身为一名xxx、,对xxx的建设缺少统一调控和设计能力,往往造成工作的忙乱,导致了xxx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二是敬业精神欠缺。有时由于工作的冲突,该开的会没有开,该上的

课没有上,该查的哨没有查,该跟的课没有跟,该谈的心没有谈。

二是表率作用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方面是模范带头有欠缺。特别是在平时的大型任务和劳动中,指挥的时间多,动手干活的时间少,平时要求xxx做到的多,自己落实的少,没能做到处处做榜样。另一方面是xxx人形象保持不够经常。主要表现在:有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着装不整,不能按xxx要求落实,出现三手现象等。不能和xxx干在一起,玩在一起,“五同”坚持不好。

三是标准意识不高,以应付检查和蒙混过关为标准。一方面是标准意识淡化。记得任xxx长之初,各项工作标准均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但现在工作标准有了明显的下降,不能“细看、细抠、细查”,在xxx的内部秩序的规范上表现最为明显。另一方面是工作不“细”、不“实”。平时表扬的声音多,批评的声音少,谅解问题的多,监督和指导工作的少,工作布置的多,具体方法教的少,谈表面的多,深入一线督导的少,看成绩的多,谈问题的少,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摸实情,谈隐患,没有面对面的教方法、解难题,对倾向性问题把握不准,对人员情况掌握不多;规定制定了,但没有遵循,制度明确了,但没有落实。反思剖析: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因为三种状态引起的。一是不求进取的消极状态。在工作做了,但没得到领导或上级的肯定时,就可能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认为干不干都一个样,也导致了部分时间责任心的缺失。二是随大溜的松懈状态。有时有一种自满的心理,认为可以了,可以停下来歇歇了,还有时放不下xxx的架子,不虚心,不能脚踏实地。三是迷迷糊糊的停滞状态。有些时候,特别是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挫折时,不能树立明确的目标,混的思想比较严重,单纯的图舒服,靠时间,同时也导致了工作标准的降低。

(三)遵规守纪方面。

一是制度落实不严。一方面是在法规制度的学习上不经常。虽然xxx每周都安排学习各项法规制度,但自己以各种借口溜边的多,参与学习的少,导致了有法不知,有法不依的现象发生,也为各种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xxx制度落实不好。有时正常的xxx制度坚持不好。

二是自律意识不强。虽然在自身没有出现赌博、酒后驾车、出入不健康场所等大的问题的出现,但在自我约束上还比较欠缺,如有时非因公外出穿xxx装、自己不喝却纵容部署喝酒等问题。

三是安全xxx有漏洞。主要是表现在部分xxxxx的归档上有时不够及时,个人手中留存xxx文件等问题。

反思剖析:一是思想不够重视。老以为在自己身上大事出不了,小事可以放松一下,没有看清小问题可能导致大问题,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实质。二是在落实上级要求上大打折扣。其实我们只要按照上级的各项要求去做,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也更能做到遵章守纪,但我在落实过程中却没有原原本本的去做,擅自降低了标准。三是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淡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端正,不能很好的遵守好条令条例,没有时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四是缺少监督和督促。没有很好的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作风飘浮。

(四)净化风气方面

一是较真碰硬少,姑息迁就多。虽然自身在涉及到xxx敏感性问题时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道德情操,但在某些问题上不敢唱黑脸、不敢得罪人,不敢较真,不敢碰硬。二是讲原则少,将情面和感情多。虽然自身在大多数时间都能面前都能把原则摆在最前面,但有时由于碍于战友、老乡和领导情面,在休假、外出等原则性问题上放松了原则,将人情凌驾于原则之上了。

反思剖析:权利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就纯正了和谐的环境,用不好,一个单位的风气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一是缺少勇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没能始终坚守住自己心灵的那一方净土。二是党员的党性没有把握好。风气建设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单位xxx的党性强不强,敢不敢同歪风邪气作斗争。

二、整改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心真意学理论。突出抓好自身理论学习,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把学习从兴趣、爱好和个人行为上升到立身之本的高度来对待;不满足老底子、现有的水平和能力,而要着眼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把学习当成装饰门面、图虚荣的假把式,而是要进入思想,进入决策。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端正树立良好形象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坚定政治信念,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只争朝夕练素质。盯住自身短板弱项,提高xxx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掌握。下一步,重点在室内外xxx、课件制作和体能上下功夫。向上级领导学、向班子成员学、向学员学,力争达到良好以上素质。

(三)当好表率抓自律。树立公正守纪的良好形象,净化交往圈、简朴生活圈,远离诱惑,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形成“靠勤奋敬业、靠实绩进步、靠品德做人”的良好导向。听招呼、守纪律,管好自己,带好部署,为基层树立良好形象。

(四)昂扬务实干事业。当xxx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到底还有没有朝气、有没有锐气,能不能保持一种昂扬务实的精神状态?这是我自己经常提醒自己的问题。我想,不管前途如何、发展怎样,必须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保持崇高的事业追求,视事业如生命,立足xxxXX,奋发有为,为事业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舍得牺牲自己的精力,舍得牺牲自己的名誉,舍得牺牲自己的职务,舍得牺牲自己的家庭和利益。

文章来源:99作文网

推荐第7篇:关于鉴定结论可诉性问题

案情

2005年5月,徐某认为在某医院输血而感染“丙肝”,向某区卫生局申请行政处理,该局遂将该病例移交区医学会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2005年9月,区医学会作出鉴定书,认为徐某的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2005年9月28日,该区卫生局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审核表》。审核结论认为鉴定程序合法,认定鉴定结论,拟向患者发放《鉴定书》。徐某向其上一级医学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但因其不能提供有关材料,该上级医学会向徐某作出《终止医疗事故鉴定通知书》。此后徐某诉至法院,认为该区卫生局未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对鉴定结论进行认真严格审核,所作出最终审核意见的具体行政行为严重违法,侵犯了徐某的合法权益,故诉请法院要求确认被告某区卫生局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违法。

分歧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否提起行政诉讼。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可以受理;第二种意见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审核行为不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徐某起诉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应裁定不予受理。

评析

对于该问题,目前司法界及司法实践存在不同认识。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鉴定结论分为未外化的、外化的鉴定结论两种情形,实际上对这两种情形应区别对待。

一种情形是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未向社会公开,而是作为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使用。徐某鉴定书就属于此种情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之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行政处理的法定职责。在此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医学会组织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也依法享有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并申请再次鉴定的权利。由此可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性质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行政处理的依据之一,对这种鉴定结论的审核行为不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持异议,可依法定的方式途径寻求救济。未外化的鉴定结论是否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取决于行政机关最终作出的有关行政行为。如果行政机关未将该鉴定结论作为行政行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事人的权益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行政机关将鉴定结论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对当事人权益才发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常间接的,最终产生实际影响的是行政行为,所以未外化的鉴定结论不具有可诉性。

另一种情形是外化的鉴定结论。外化的鉴定结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已向社会或者一定人群公开,并对当事人产生某种不利或者有利的后果。如果该当事人对此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推荐第8篇:求职信的文字性问题

文字性问题

错别字。求职信中的错字、别字和病句一定要努力消灭干净。文字性错误在打印的求职信中尤为常见。求职信是展示语言文字水平的绝好机会,而且许多单位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因此,在写完求职信的时候,一定仔细检查几遍,最好能请同学或老师提提意见,以确保万无一失。

滥用缩写。前面说过日期不要缩写,其实在求职信中,除非是众所周知的、常用的缩写外,尽量不要缩写。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不要写成“北航”,“中山大学”不要写成“中大”。在许多情况下,你认为对方应当知道的缩写对方未必就知道,即使对方知道,充斥着诸如“北航”、“中大”等缩写的求职信也显得不严肃和没礼貌。

堆砌辞藻。即使你满腹经纶,也不要幻想用华丽的辞藻就能打动招聘者。许多大学毕业生写求职信都喜欢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认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求职信脱颖而出,其实不然。华丽的语言大多是华而不实的,是属于大话、空话、套话,并没实际的作用。事实上,有的求职信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使用多么华丽的词汇,但使人读来觉得亲切、自然、实实在在。

过于煽情。现在有些大学生在 找工作 的时候喜欢打“感情牌”,希望自己制作的求职信能出奇制胜而往往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法,例如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一些弯路夸张地描写为自己的“血泪史”或“真情告白”,这是不足取的。什么“自幼父母离异”、“弟弟辍学在家”,一些求职者把这些经历当成了求职的资本,企图能博得用人单位的同情。其实,用人单位看了反而会觉得虚伪和有失诚信。

推荐第9篇:产业地产合法性问题

一、法律梳理

产业地产的两大核心: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预售

(一)房地产开发及房地产经营

1、《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以下简称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

本法所称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据本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

本法所称房地产交易,包括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和房屋租赁。

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2、《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建设 第四章 房地产经营 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 预售 中介

第四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实施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用于房地开发经营。

(二)商品房及商品房预售

1、国家计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商品房屋建设计划管理的暂行规定》1987.11.02

关于商品房屋建设的计划管理

商品房屋是指由开发公司综合开发,建成后出售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它建筑物。凡是自建或者委托施工单位建设或者参加统建,又是自己使用的住宅和其它建筑物,不属于商品房屋范围。 疑问:经济适用房、保障房„„

2、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2001.3.14 2001.6.1实施 第三条 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现售和商品房预售。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3、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94.11.15 2001.8.15 2004.7.20两次修订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

第十条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

4、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1995.8.7 2001.8.15修订

二、产业地产是否属于房地产开发?能否取得预售证?

1、国务院2003.8.12《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各地要健全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个年度计划。

2、国土资源部2003.9.24《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严禁以科技、教育、观光农业和生态建设等名义取得享受优惠政策的土地用于房产产开发。

3、2005年3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

工业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大规模的商业零售,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

4、2006年4月28日,国务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

属于工业建设项目的,受让宗地中用于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不得超过受让宗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受让人不得在受让宗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设施。

5、2007.4.12: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确保已出让的工业用地用于原批准项目,不得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变相搞工业地产开发。

6、2008.2:《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新修订的《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规定,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工业企业内部原则上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信息来源:国土资源部)

7、2008.7.25 :国土资源部《关于继续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通知》

“主要检查2007年专项清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并“重点对出让规划条件的管理、协议出让土地公示制度、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操作规范、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以及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库、土地出让收支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政策”实行清理、检查。

推荐第10篇:自荐信格式原则性问题

自荐信格式原则性问题:

1、突出求职信的针对性。

(1)介绍自己条件的针对性。求职信要从有利于“求职岗位要求”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供自己的背景材料。无关的别人不会感兴趣,甚至反成累赘。比如动辄说我热爱运动,在校是院系的球队主力等等;喜好文艺,是××合唱队队员;性格外向,交际广泛,朋友遍天下……如果你求的是一份办公室事务性工作,或技术开发工作,这样的特点未必有利,对方甚至怀疑:这家伙是个坐不住的人,不合适吧……总之要针对岗位需要,有利的就写,不利的不写。

(2)对不同职位的针对性。求职信应是针对每一次的具体岗位提出的申请和自荐,因此,求职信要随时修改、认真对待、真诚求职,不要写一份千篇1律的、通用的求职信,然后大量复制,四处撒网、狂轰滥炸,到处投寄,其结果很可能处处落空。

特别提醒:在求职材料的封面、求职信的右上角清楚写明求职单位和求职岗位,用这种形式来强化求职的针对性。可能由此就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

第11篇:《论语》十二章 理解性问题

《十二章》 理解运用

1.道理: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 ②传不习乎? (按时复习)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独立思考)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学习,坚守志向,质疑并联系实际)

道德修养: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自省、诚信)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循序渐进、主观意识与做人规则融为一体) ③一箪食„„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④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光)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志气、品格) 学习态度: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终身学习)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要有兴趣) ③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求学)

学习乐趣: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很快乐)

2.成语:

(1)吾日三省(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2)温故知新: 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

(3)不亦乐乎:原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 现常用来表示达到过甚的程度,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例如:年终岁尾,正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4)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应该去多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6)逝者如斯: 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喻意: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应倍加珍惜。

(8)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9)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3.结合自身,联系实际,谈启示:

答题思路:原文句子+翻译句子+我明白了„„(道理),我应该„„(怎么做)。

4.年龄的代名词:

而立: 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 (5)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7)曲肱而枕(曲肱而卧):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第12篇:国企面试开放性问题

电信40s作答

1.你毕业在即,你是怎么安排你的学业、实习和找工作的;

2.你是社团的一个部长,现在就要卸任,但是现在你们的组有个重大的活动要做,你会怎

么做;

3.你是一个组的组长,你怎么协调你们组内成员,增进组内成员的互信;

4.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部长,本身你部门活动很紧张,这个时候其他部门的部长刚到职,

经验不足,想请教你,但是会占用你很多时间,你怎么办;

5.你要调查一个项目,需要向图书管理员获取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但是管理员说这不是他

分内的工作,不愿意配合,你会如何做;

6.别人给你打电话,你没听清,你怎么做;

7.你组内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你喜欢的,一个是你组长想安排你做的,这个时候你如何选

择;

8.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

9.半夜两点,你的同事急需一份材料第二天早上用,你家里没有网,资料在你电脑里,你

怎么做;

10.你的同事对你的方案有异议,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11.你在学习一个新东西,你如何判断何时需要请教其他人;

12.举个例子说一下,你周围有个人的某些习惯让你很反感,你怎么做的;

13.一个优秀的员工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14.你毕业找工作很忙,你导师总是认为你忙于自己找工作的事,不管实验室的项目,对你

有误解,你会怎么办;

15.你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你办的活动发生了踩踏事件,你会如何处理;

16.你的项目进度很紧,这个时候你的领导突然给你安排了一个临时任务,这时你会怎么做;

17.你和你的朋友因为某件事争吵,两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个时候你如何处理;

18.你要做一次一次经验分享会,分享会的前一天你准备了两个小时的讲稿,但到场之后,

只让你讲15分钟,你会怎么做;

19.你要做一次经验交流会给学弟学妹,刚好那天有个很重要的招聘会,你会怎么做;

20.你接到一份任务,原定计划是1周完成,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花3周也是做不完的,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21.你部门有位同事不太合群,这个时候你怎么做;

22.公司举办年会,需要你们部门出一个节目,你们部门每个人特长不同,你怎么协调同事

组织活动;(思科电面:也是年会,有位同事有某个特长,你的节目组很需要他,但是他平时工作很忙了,业余时间需要休息,节目排练会占用他休息时间,他不太想参加,这是作为组织者,你会怎么办)

工行预面试

1.如果你的组内有一个刺儿头,你会怎么做;

2.举例说一下你遇到的困难,怎么解决的;

开放性问题

1. 说说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或者说对于应聘的这个职位,你有什么优势;

2. 说说你在工作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3.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4.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5. 家是哪里的,为什么选择在XX城市工作生活,是否考虑回家工作;

6. 对于我们公司你有什么了解

7. 你有没有座右铭,是什么;

8.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有啥业余爱好;

9. 如果你与上级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第13篇: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行动的自主程度。根据定义不难看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分为法律独立性和实际独立性。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始于Barro 和Gordon 在1983年进行的分析,他们的分析建立在Kydland和Prescott在1977年提出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上。除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外,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通过实证研究,西方学者进一步强调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人民银行在法律规定的目标独立性及经济独立性相对较好,但这并不能掩盖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换言之,人行的实际独立性与法律独立性存在偏差。Cukierman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偏差”可能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不尊重法律。实际上,法律规范的时效性、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经济金融环境、机构能力乃至领导者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中央银行的实际独立性造成影响。对此笔者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实际独立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目标多重性、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程度低及政府间接融资等三方面。

(一)目标多重性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行的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限制,也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人行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此存在着地方势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衍生出目标置换效应,人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所引发的“倒逼机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程度低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尚不能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很大作用。中国的抵押品市场流动性和规模小,可用于央行贷款抵押的金融工具如国债、贴现票据、金融债券等的市场规模也很小。因此,我国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的可操作性差、政策效果不佳,这也是为什么人民银行会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不采用政策效果相对缓和的再贴现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所在。

(三)政府间接融资

虽然法律规定人行的财务和资金独立,不对财政、各级政府部门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却未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实际无法切断央行与它们的资金关系,其独立性常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行的干涉和影响,如泛化的央行再贷款以及地方势力对于央行的“倒逼”。

央行再贷款可分为执行货币政策的向商行的贷款、国务院为维护金融稳定而决定的向特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政策性贷款如向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非盈利的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发放的再贷款。财政变相向中央银行融资使得人行经济独立性不高、缺乏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控制权,货币政策实际上为已经形成的财政政策服务。

政府间接融资造成的人民银行实际独立性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所导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政府间接融资的欲望就不会减弱。

第14篇:公司五个实质性问题

1.如何公平公正的评选服务标兵?

答:

(1)各部门无记名投票,选出几名员工,最多3—5名;

(2)将各部门选出来的人员进行汇总,通过各方面考核,最后确定人选。 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①将选出来的员工进行服务标准知识的考核,出一份试卷对其进行考核,选出其中较为优秀的10名进行下一轮的考核;

②将选出来的10名员工一对一进行领导面谈,最后经过领导商议以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名员工。

2.如何才能使选出来的服务标兵发挥作用,让所有人向他们学习?

答:

(1)强化保持先进性的责任意识,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服务对象(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使得他们达到最大的满意程度;

(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4)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自己的先进性,与各部门的人员协调好关系,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5)将其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册或宣传页,或者是印成书面材料贴到公司的宣传栏上,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便于更好的宣传学习。

3.如何加大服务标兵的宣传力度?

答:

(1)为评选出来的服务标兵开一个表彰大会,呼吁所有的员工向其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2)将其先进事迹制定成册,发放给各个部门的人员,以便其进行更好的学习;

(3)为其进行一个先进事迹的宣讲大会,让公司各个部门的员工参加,在宣讲过程中穿插视频或者是PPT,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4)在公司网站上开辟一个特定的专栏,命题为“学习先进服务标兵”专栏,公司网页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可以使公众发起一个投票活动,选出一个认为最优秀最感动人心的先进人物。

4.如何发挥员工关系部的作用?

答:员工关系部作为公司的一个核心部门,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在企业文化,还是人员关系管理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关系部的作用:

(1)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搞好上级人员、同级人员、下级人员以及外部客户人员的协调关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让公司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利益;

(3)减少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尤其是核心技术员工;

(4)善于与各部门的员工进行沟通,而且是积极主动的沟通,多关心基层员工,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所在;

(5)对员工发放对企业或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可以设计多个问题,比如说:员工做出的成绩是否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上下级意见是否能够充分的进行沟通,能清楚企业的发展计划;员工在企业是否受到尊重;员工对工作性质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对福利待遇是否满意等员工注重的核心问题。

5.如何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他们是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答:

(1)积极主动的与公司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想要的工作各方面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多与员工进行交流,并在知道他们的需求后尽可能的满足,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公司的温暖所在;

(2)在公司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小活动,比如说是交流会、歌唱比赛等,让员工在紧张的工作气氛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以便于有更好的心态进行工作;

(3)尊重员工和关爱员工。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而且要善于做好与员工的情感思想沟通工作。遇事多与员工商量,注重“察”员工之言,“观”员工之色,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想法,增进了解,形成共识,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4)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培养职工的责任感、激发职工的战斗力; (5)要培养职工的敬业爱岗意识,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着眼,就是要突出“人本为上”的思想;

(6)要想赢得员工的心,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诸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共性要求时刻切记在心,对员工的个性需求也应予以合理满足。待人做事必须有感情,动真情,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有益之事,使员工切身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大家庭,增强其与公司共兴共荣的意识,做到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维护公司信誉;

(7)严密制度和严格执行。和谐、协调的工作氛围是以合理的量化指标和完善的内控机制为支点的。通过建立健全责权分明、制约明晰、操作有序的控制制度,使员工有规可循,及时对日常行为进行自控自纠。通过制订服务标准和量化目标,实施量化计分,实行岗位评估制度和绩效挂职钩考核,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让员工感到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8)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面警示是有震慑力的。正面激励除了运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进行引导和示范外,还有一个关键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威信。凡是领导勤政廉政、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就能赢得威信,就能有良好形象,这样才能号令严、政令通,使员工心正气顺,焕发出工作热情和干劲,同舟共济,奋力拼搏。领导榜样形成了精神力量,那么员工就有了精神支柱。反面警示,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惩一儆百,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按从严治行的要求,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的同时,注意抓好反面典型教育,“以小见大”,找差距,摆问题,堵漏洞,敢于真抓实管,敢于批评处理,惩前毖后,决不护短,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清楚敬业与失业、爱岗与下岗的辩证关系;

总之,关爱职工是“第一资本”,强化“人本管理”是关键,从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处处为集体着想,时时为公司奋斗,这样公司才能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15篇:事实婚姻合法性问题

事实婚姻合法性问题

目次 事实婚姻的含义

确认事实婚姻合法性的必要性

事实婚姻的含义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婚姻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认为其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确认事实婚姻合法性的必要性

在我国,婚姻成立是要式法律行为,男女双方除要符合结婚登记的实质要件外, 还要符合结婚的形式要件, 即结婚登记。 狭义的事实婚姻正是符合了结婚的实质要件而不符合结婚的形式要件的男女结合。 因此从本质上看, 事实婚姻是违法行为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样的问题 ,事实婚姻在我国大量存在,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 ,当然城市中也有不少此类情况。 据民政部1990年发布的

1消息 , 我国现存的婚姻中的百分之三十是事实婚姻。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一比例也许会有增无减, 因为人们偏向事实婚姻的理由各有不同, 有一部分是旧的风俗习惯导致的; 还有,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再有,现代人不再注重结婚的形式, 对于结婚登记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我国的婚姻登记制度不健全也是原因之一。事实婚引发了许多社会的问题, 例如它导致男女两性结合脱离了国家的指导和监督, 助长了包办买卖婚姻、早婚、童婚及重婚事件的发生,另外对于一些禁婚亲 法律也失去监管,导致人口素质下降, 社会、家庭负担加重;事实婚影响了法律对妇女儿童权益的有效保护, 带来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从法律上讲,事实婚姻也引发了一些难题 ,如事实婚姻关系解除的纠纷; 事实婚姻的子女法律地位问题; 事实婚姻当事人的财产继承问题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认定事实婚的合法性问题, 将其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内来稳定婚姻家庭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法律制度。

然而对于事实婚姻究竟具不具有合法性,我国的立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予以明确的说明。尽管司法解释已经就未经婚姻登记的当事人起诉“离婚”时,能否按事实婚姻处理作出了简单粗略的规定,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事实婚姻引发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

因此我认为,事实婚姻的合法性应该被认定。

从事实婚姻的特征上看

首先, 其主体是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 视为重婚,而不是事实婚姻。重婚是违法行为, 那么事实婚就是不违法行为, 当然 ,也不能就此认定它是合法行为 。但是,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在这特征上是一致的,因此 ,我们判定事实婚具有合法性因素。

其次,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是否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的重要区别,在这一点上 事实婚仍然与合法婚有相似之处。

再次,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并为群众所公认。这种公开性 与公认性是事实婚姻的重要外部特征,是区分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的重要标志。尽管事实婚姻缺少结婚的形式要件,但是事实婚姻双方当事人对内以夫妻相待,对外以夫妻相称 ,事实上存在夫妻权利义务关系。否则群众恐怕难以认为其为夫妻关系。

最后,当事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 这是事实婚姻与合法婚姻区别的重要标志1 《婚姻与继承法学》,巫昌桢主编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事实婚的合法方面,而且,由事实婚转化为合法婚是有可能性的,根据《婚姻法》第8条规定:“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当然这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然而,一旦当事人进行结婚登记补办,事实婚姻即转化为法律婚姻。不过这种补办是有条件的,补办主体必须已具备法定结婚实质要件,而欠缺形式要件的男女双方,并非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都可补办。2

从刑法对重婚的认定角度来看需要以承认事实婚的合法性为前提

重婚需要是有两个以上的婚姻存在,而且这两种婚姻的效力在法律层面上的价值应该是一样的,否则不符合法律保护的意义 。我国刑法规定的“重婚”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法律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者与他人登记结婚;一是事实上的重婚,即有配偶者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确实是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同居生活。如果按照我国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在1994年2月1号以后的未登记的而以夫妻名义生活的只能算是同居关系而不是事实婚姻的话,那么将不能解释在“重婚罪”中事实重婚的情形,又因为按照婚姻法上的司法解释,在1994年2月1号以后是不承认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未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只算是同居,而不是事实婚姻,这样对于当事人来说就只存在一个婚姻,根本无法构成重婚,而两个事实婚的重婚更无从谈起 。

从事实婚姻的效力上看

事实婚姻在各国法律上的效力,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承认主义、不承认主义和相对承认主义。

1、不承认主义法律对事实婚姻一概不承认。依《日本民法典》第739条规定:“婚姻应按户籍法规定所进行的申报,而发生效力”。另外该法第742条也规定:“当事人不进行婚姻申报的,婚姻无效” 。这种严格的规定保障了婚姻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权益,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如一方死后,另一方得不到继承权。

2、承认主义法律对符合结婚要件的事实婚姻承认其效力,英美的普通法婚姻和南斯拉夫法律都是此类。普通法婚姻为英美法系的合法婚姻的一种传统形式,即当事人双方合意未经法定婚姻仪式而同居的婚姻。美国承认普通法上的婚姻,但要求当事人必须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并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如果没有明示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法院可通过其同居行为及对外宣称为夫妻关系,推定其意思表示一致。这种观点主张婚姻应以事实为重,以形式为轻,事实婚姻以同居为前提就可取得合法婚姻的效力。

3、相对承认主义法律为事实婚姻设定某些有效条件,一旦具备,事实婚姻便转化为合法婚姻 。如达到法定同居年限,事实婚姻即可转化为合法婚姻。这源于古罗马的时效婚。另外还有一方面要注重婚姻关系的现实,另一方面又要求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在达到法定的同居年限,且经法院的确认后以及补办法律规定的手续后就可转化为完全有效的婚姻。2 《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黄松有主编

我国对事实婚姻的态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89年11月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对事实婚姻采取的是有条件的承认。在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理方法》施行之前,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群众也认可其夫妻关系的,一方起诉“离婚”,起诉时双方符合结婚法定条件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不符合的按非法同居处理。在《方法》之后,《意见》之前,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如同居时双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关系,否则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姻

在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施行以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4日颁布的《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5条第1款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在1994年2月1号以后未经登记的按同居关系处理,这样看来我国还是不承认事实婚姻的。”

但是在解决事实婚姻“离婚”纠纷中,我们现行的司法解释又采取了有条件承认主义,即根据《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5条第1款规定规定,在1994年2月1日之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当事人起诉离婚时,应当先进行补办登记,未补办登记且坚决离婚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如此说来,立法与司法解释在认定一件事上出现了两种看法,这在本质上有损法律的权威,同时造成适用上的混乱。一旦出现更为复杂的问题, 法律上将不能提供正确及时的解决依据。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承认事实婚姻的合法性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对事实婚姻的承认与保护在中国法制史上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盛行聘娶婚, 娶妻必须经过“六礼” ,举行隆重的仪式是结婚的形式要件。 “六礼”不备,男女自相结合谓之奔 ,奔则为妾, 即纳妾可以不举行婚姻礼仪3,这实际上也是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承认。

尽管现行立法上对事实婚姻的处理有很多疏漏的的地方,但是我们仍应该尽可能的保护事实婚姻,只不过对它的保护力度相对于法定婚而言要弱一些。因为毕竟事实婚姻并不符合法律上的规定,不能理所当然的将事实婚与法律婚同等对待 。根据我国国情,事实婚姻应尽早得到法律上确认。事实婚与法律定婚一样,应承认配偶的权利,婚姻法中的一夫一妻原则应得到体现。双方负有同居、互相照顾的义务;负有忠实义务、协助义务。事实婚姻具有婚姻实质性的内容,所以当事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享有与法律婚同等的权利。承认事实婚姻将比不承认事实婚姻跟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法治的建设。

社会学家伯纳德曾说过, 未来社会婚姻的最大特点, 正是使那些对婚姻关系具有不同要求的人能做出不同的选择。为了体现人权,法律应该承认不同人的不同选择,并给予保护。3 《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则》,第243页

事实婚姻合法性问题

赵艳东

20081109010012

第16篇:谈统计数据准确性问题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刘昌谷

(重庆.永川

402160)

[摘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一个国家统计机构的“生命”,也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数据是否准确,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而且对以此数据为决策依据的后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关键词]:统计

数据

准确性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意义

统计的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惨痛的教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统计工作是比较正常,数据也是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8年大刮浮夸风,统计数字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粮食亩产甚至超过了一万斤,这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后来,“四人帮”一伙搞“数为帮用”,败坏了统计工作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的表现

(一)虚假的数据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某地区某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5%,而按行业划分,商业零售额增长达20%,工业零售额的增幅也达10%,餐饮业的虽然增长只有4%,但其他行业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的增长也达7%,这就明显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四)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五)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六)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等。

三、如何解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一)应当遵循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解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参加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准确性的高低,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的准确性,大家都对数据的准确性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准确性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二)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保证。首先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上级部门和本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会同会计、业务等部门统一设计企业内部套表,在设计中应体现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该一致。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以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并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统计台账、统计报表都做到标准化并准确无误,这样才能使整理、汇总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确切的保证。

(三)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法律保障。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彰显统计法的强制性。要克服基层政府弄虚作假现象对统计法的侵蚀,釜底抽薪之举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力度,让“数字出官”这种潜规则没有生存的土壤。要彰统计法的强制性,要制裁说假话,报假数据的官员,让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以增强统计法的权威性。其次,要独立行使统计职权,确保统计数据不受干预,《统计法》第八章第二款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这实质上就是要保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干预,能够独立地、客观地、公正地依法开展统计调查活动,提出统计报告,实行统计监督。再次,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的宣传《统计法》。要让普通公民懂得,依法如实申报统计资料如同依法纳税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和责任,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用基本的统计思维和常用的统计方法来观看日常的统计信息,使统计指标的每一个数据都置于人民大众的监督之下,杜绝虚假统计数据的产生。

(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不准确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方法保证。首先,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来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其次,可运用回归分析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再次,可运用主次因素排列分析图、因果分析图等来分析各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六)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的独立性并有效遏制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不准确的其他腐败行为。

总之,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维浩.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02,(1) [2]权贤佐.中国统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2,(4) [3]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 [4]李群.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之我见[J].上海统计,2004,(8)

第17篇:巧妙回答开放性问题

俗话说的“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再完全适合龙争虎斗的市场经济时代了,尤其是求职者面对面试官的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时,没有准备的回答往往会让你错失机会,巧妙回答开放性问题。做好面试前充分的准备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增加自信的很好途径。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自我介绍《巧妙回答开放性问题》。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问题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六:“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问题七:“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

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八:“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思路:

1、如果应聘者对于应聘的职位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

2、可以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第18篇: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

主题:区域发展平衡性

组员:罗东连、许琴、包艳雨、朱璐瑶、吴倩怡、胡晨露、汪梦妍

材料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要素异常流动

在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已经成为业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提出,通过多地调研可知,包括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地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而与这些“高富帅”省市相比,东北三省、山西省等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带来了另外三种要素不平衡的流动。

“第一是人才流动,东北、西北、中部地区好不容易留下的人才又继续往深圳、广州、上海这些地方流动;第二是技术与产品的流动,上述地区好不容易积累下的技术、孵化出来的产品,又往这些地方流动,往发展最快的地方流动;第三是资金的流动,资金也跟着项目和创新产品走,朝着经济形势好的地方流动。这三种流动,使得经济发展情况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好,发债和上市都容易,在二级市场增发价格也高,资金也比较抱团,同时,这些地区有些还是自贸区,更具发展优势。”梅兴保就此建议,政策应注意到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比如可在转移支付、信贷政策等方面向这些地方倾斜。 材料二: 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点实施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强调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新战略。

2009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建议,要以区域一体化机制来提高地方的供给能力,以全球一体化来扩大需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相容并相互促进,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空间,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战略层面上,针对新常态下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政府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以“一带一路”等为主体内容的战略性区域构想,便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布局战略统筹和协调。通过人才和产业、城镇化和产业化多维度交叉匹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不足问题,实现产业空间均衡布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保障措施上,围绕产业价值链、创新价值链、人才价值链、就业价值链的匹配与互动,带动城市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材料三: 区域不均衡发展推动农民进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同时,当前全国房地产库存高企,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住宅需求,是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路径。无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还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都需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使得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是社会资源加快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农业就业转移人口跟随资源流动,但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就业转移人口难以真正“落地生根”,“进不来,却留得住”。

另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产业薄弱,就业吸纳空间狭小,虽然部分农业就业转移人口有能力就近“城镇化”,但“进得来,却留不住”,并非理想生活工作场所。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农业就业转移人口的月薪可超过5000元,完全有能力在原籍附近城市置业,但面对北京、上海、深圳几近天价住宅,只能是“望房兴叹”。而如果这些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回原籍附近城市,不仅收入会大幅下降,而且能否成功就业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过去“闯关东”,东北制造业基地吸引大量社会就业转移人口,而随着东北三省经济没落,据报道称,每年人口净流出200万人。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只剩下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已经成为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农民工大约有2.6亿至2.7亿人,还有4000万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儿童和4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非热点城市房地产库存化解困难重重。截至2016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9亿平方米,住宅库存继续增加。2016年1-2月,全国住宅施工面积达41.46亿平方米,约为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23倍,大量库存集中在三线四线非热点城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非热点城市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难以有效带动周边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虽然在热点城市就业的农业就业转移人口有能力购买非热点城市住宅,但因为就业在异地,住宅实际上会常年空置,不具备资产保值增值功能,甚至还要承担物业及相关维护费用,降低了购买的实际意义。而地方政府通过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带动地方消费投资增长的愿望也会落空。与此同时,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大量流入热点城市,导致热点城市住宅库存压力居高不下,容易成为市场炒作焦点。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住宅市场“发烧”,炒作基础在于预期未来一线城市仍将具备较大人口流入压力。

社会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具备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优势,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资源产业过度集中到一定规模,反而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现代社会区域间经济发展相互依赖性显著增强。随着人口过度集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制造业萎缩,城市发展面临一定“空心化”的问题。即使是当前特大城市鼓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在于我国其他区域制造业发展的状况。在我国幅员如此辽阔的国度,没有可能像日本东京都市圈那样,狭小面积承载全国1/3以上人口和1/2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面临经济增长瓶颈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重庆、四川、江西等省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产业成本上升导致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将进一步提升这些曾经欠发达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潜力。而“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的“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也需要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材料四: 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政治文化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政治文化包括制度性政治文化与观念性政治文化两个部分。在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观念性政治文化落后于制度性政治文化。这种不平衡性增加了政治制度的运行成本,加剧了公民的政治疏离感,加大了政治合法性危机。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在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超强延续性政府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

目前,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还很突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东西部差距还比较大。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每百万人公共图书馆拥有量,尽管中西部超过东部地区,但质量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东西部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还很明显。

“十三五”时期,要不断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中西部地区要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材料五: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 6月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制定的《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排名进步显著。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达63.74,全国31个地区间呈现阶梯状分布,但在中西部地区四川省表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东、中、西部地区逐级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区域间不平衡。这主要源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水平不平衡,也源于地区产业分布不平衡。

从2014年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来看,综合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大多经济基础较好,知识产权资源集中。总体来看,指数超过80的地区中,除北京以外,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全部属于沿海地区。从经济区域来看,东部10个省市中,综合指数在80以上的有5个,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介于70与80之间的有2个,分别是山东和福建。中部及东北地区的9省中,安徽综合指数超过70,超过60的有湖北、河南、辽宁、湖南和黑龙江6个省,黑龙江系首次综合得分超过60。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综合指数得分超过70,陕西、重庆、云南的综合指数得分超过60,其中云南是首次得分超过60,其他省区市的得分均在60以下。 材料六: 中国扶贫攻坚还有不少“硬骨头”

尽管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是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不同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占有财富等重要指标继续分化,公共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水平。当国民经济总体上向创新驱动形态转变时,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劣势会更为突出。

二是未富先老问题在落后地区更早显现。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两三百万人,可能会削弱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根基。东北等地区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在中西部尤为明显。

三是生态环境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短缺,地区分布与人口规模很不匹配,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严重。西部生态比较脆弱,产业梯次转移、能源基地建设包括风力发电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迷,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以后,生产要素在市场的作用下开始跨区域配置,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可以自由流动。由于传统观念和老体制因素的束缚,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还存在不少限制。 解决途径:

一、人口的跨区域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根据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一些人口过量承载的中西部省份必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居民永久性地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目前发达地区在接收外来人口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甚至存在着外来人员最终将返回家乡的预期。如果这种预期成为事实,不仅区域协调发展会落空,而且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全国性经济社会问题。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条件形成要素流进的洼地。东部的许多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包括外资企业和外国专家,还包括一部分中西部外出务工人员,都有到中西部进行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对他们来说,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最具吸引力。要引导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和培育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二、过去,在扶持落后地区发展时,政府办企业、办产业,花费了很多精力和资源,结果大多事与愿违。要认真总结政府代替企业干预市场的教训,下决心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进一步强化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三、中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合肥、贵阳等内陆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都得到较好发展,其原因在于,除了交通、能源、电信等硬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之外,这些地方的软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要引导各地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市场法律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这是基础性的决定因素。但是政府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政府应该发挥更积极作用,必须发挥好相关的法律、规划、政策等调控工具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建议》提出的“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这是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共性,表现在全国层面,区域差距更尖锐地反映在农村居民的收入上。缩小城乡差距,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国家掌握着行政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司法机关、军事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公益设施的规划分布权力,应当更多地考虑其布局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在符合其他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公共事业机构、设施和项目安排到欠发达地区以及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形成更广泛的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调节地区差别的功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和人口状况恶化地区的转移支付,探索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强调的是,要以提高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不能形成过度福利,使这些地区失去自身的“造血”功能。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撑,加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性金融体制机制,探索设立更多以地区开发和贫困救助为目的的各种基金。

五、加快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劳动就业市场全国一体,参保人员各地流动,但缴费及其归属并不一致,责任和权益很不对称,自然导致不公平和低效率。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制度规定、经办管理和投资运作已经十分紧迫。在推进统一的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19篇:Android安全性问题总结

Android开发安全性注意事项: 本地数据库加密机制

本地SharedPreferences保存信息要加密

统一日志输出开关控制(开发测试日志输出打开,版本正式上线日志输入关闭) 正式包需要混淆打包

app与服务器交互接口参数以及返回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加密 app与服务器交互接口需要有token过期失效机制 声明适当的manifest权限

关于Android组件暴露的问题可以在不需要暴露的组件在AndroidManifest.xml中为这个组件加上属性android:exported=”false”

第20篇: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 事件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 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 “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 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 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 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 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 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 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 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 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 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

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 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 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 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 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 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004年初,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由于 含有千里光,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 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 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 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 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 由千里光属(植物)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品在 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

2006年6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鱼 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 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 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 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 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艾塞克斯的一个批发 商和萨里的一家药店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 时,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英国政府 随后便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对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 “空前严厉的阶段”。同时,国内也提出了含汞、砷如牛黄解毒丸 (片)等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

2 我国中药安全性现状分析

我国自20世纪初即开始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有 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中 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迹象。据统计,自1915- 1994年间110种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中毒和不良反应的报道 中,累计病例6 061个。按时间划分,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 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2 217例,1991~ 1994年的4年中就有3 273例,呈急剧攀升趋势 J。国家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36 852份,其中 就有10%为中药不良反应。同时,随着中药在世界应用的日益 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截至2004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共收到有关中草药的可疑不良反应 报告就达11 716份 】

现 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心、肝、肾 等脏器的损伤,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3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3.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缺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 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 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 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 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 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 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不仅普通民众没有安全使用中药的意识,代表国家水平的 《中国药典》,对中 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可在使用单味中药时发生,还可发生在 复方中药煎剂及中成药等各种剂型中。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 用。其已成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而中药注射剂又在 其中占绝对多数。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 告进行分析,发现注射剂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 81例,占20.66%;内服中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 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1999【 。

中药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特点可分为与药物剂量有关型、与 药物剂量无关型、与中药配伍有关型、药物依赖型等,临床表现 涉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等多个系统。中药不良反应中 以过敏反应数量最多,约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4%,其临床表

药药物的警戒表述也是少之又少。据统计,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 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的达329种,占58.33%;有药物警 戒表述的235种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禁用”、“忌用”、“慎用” 或“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某病慎用”之类;即便是药物警戒 表述最详细的清开灵注射液,其内容也不及香港产的中药(如 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其注意事项有11条)内容丰富。 象。其次,一些国内中药企业由于担心如果在药物说明书上标注药物不良反应或警戒性语言,会使患者将 之与不合格药品或假冒伪劣药品挂钩,从而影响药品的销售, 因此在说明书上不注明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这也可能 给人们造成“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解。 年间发生的1 291例次 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也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 占 55.62% 这种过于简单的表述,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或“中药无毒”的印 此外,目前社会上对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也存在 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把它们当作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如 最近“英国中药事件”中提到的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是由于添 加了具有镇静、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 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 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另一方面,把检测到的汞等重金 属都确定为有毒成分。有研究发现对一些含朱砂的中成药制剂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动物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 后,占给药量的98.5%,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 汞,说明硫化汞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 外。朱砂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中国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 不得少于96%)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 而其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可溶于酸的汞只占非 常小的比例。此外,研究还发现,重金属单用与在复方中使用的结 果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它药物形成 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 性 】。英国有关方面以检测到复方芦荟胶囊中汞含量严重超 标,便断定该中药制剂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进而下令封杀数 种有关中药,此举正是由于其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缺乏的表现, 也是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误解。

3.2 中药品种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现有药 物基源8 000多种,其中一些中药的基源有数种甚至10多种, 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 不可避免的。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 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 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 慎,容易发生中毒。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中,国外就有减肥中 心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作为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 己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2004年在英国发生的“千

里光事件”,人 们对其主角千里光的属性也存在争议: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在全 球约有1 500多种,我国约有160余种,其中作为药用的品种在 我国《全国中草药?[编》(1996年第2版)中收载了17种,《中国 药典》中收载了1种(1977年版) ;由于该事件报道中仅指出 中毒源为千里光属,并未指出具体的品种,因此这些中毒品种 是否与我国的某些千里光属中草药为相同品种尚不清楚,值得 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 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3 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 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 毒性,提高药效。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 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如川乌、草乌所含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 毒性较强,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中毒反应;而川 乌、草乌经炮制后其乌头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 胺,并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原来的1/2 000。 又如朱砂,按照规定应用水飞法炮制,如采用球磨法加工,极易 发生中毒。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 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 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中成药是由古籍中的经典方或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 验方经提取、纯化、成型等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从理论 上讲,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 的特色和优势,即: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 证加减。然而,由经典方和经验方在开发成中成药的过程中,不 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产业化 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难以随证加减。此外,在新药研 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 原因 】:第一,现在的中医临床多用古代的小方、精方加几味使 用或者几个方剂复合使用,遇上病机复杂的疾病,药味势必多 多益善,因此很可能导致功能近似的药被选用。所以,为了控制 中成药的剂量,研发人员务必简化原方。第二,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优化制备工艺和控制质量都难免会造 成原方药味的加减,但组方确定的全过程却少有与原方进行药 效及安全性对比的探讨。这种中成药在组方、研发过程与原处 方产生了不少偏差,而这种偏差势必对中成药的安全性带来影 响。

3.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是 证用是药”。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 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 现象。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或疗程 延长等。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中,国外就有人把龙胆泻肝丸作 为减肥药物长期使用的报道。又如中药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 在临床上还普遍存在”中药西用”等不辨证使用和受“经济利益 驱使”滥用现象 】。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 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 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 中药也是药品,而非保健品、食品,长期应用某种中药,也容易 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 物,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但用药时问过长即会蓄积中毒。另 外,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 一个诱因。从前文分析可知,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 反应的主要“元凶”,2006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就是例证。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目前,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 式,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但有一些不合理的 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但仍旧比较混乱,这也是造成中 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1)中药经营人员素 质低,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2) 不法商贩为谋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 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3)有毒中药管理不严,因中药属天 然药物,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 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特别是农村;(4) 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 留量可能增加,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5)社会上的一些 “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 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4 对策

4.1 加大中药安全-眭知识宣传

针对目前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甚至是片面认识, 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 性问题;并积极与国外进行中药安全性有关信息的交流与合 作,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使安全有效的中药能在国外得到认同, 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 导。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 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教育群众 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 反应的并存。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 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 现。

4.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 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 3.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 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就连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对其收载的365种药 物都根据药效和毒性分列出上、中、下三品 lo近年来,我国国 家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 报》公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组织实施了“双黄连注射剂的安全性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和“马兜铃酸的安全性文献 评价”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药安全性的评 价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较多,科学评 述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缺少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不 良反应研究,没有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未 能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等作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与中药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 药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 称。因此,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基础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应加强 中药材种植、炮制(制剂)的研究,从源头上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从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说来,应加快推进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步伐,建立中药材种植 的GAP基地,同时规范中药炮制(制剂)工艺,提高炮制(制剂) 水平。其次,应加强中药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对一些剧 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 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 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 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制和解 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 据 。最后,应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中西药 合用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所发生的药动学变化,提 供更多的资料给临床,从而减少中西药合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4.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伍,随证加减,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和用量,要“中病即止”。 对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西医医师和国外医师,应加强对其中 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减 少其滥用中药行为的发生。另外,由于目前对中西药配伍的研 究尚不完善,一些中西药联用常可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所以在没有明确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情 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联用。

4.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个深 层次的原因。目前中药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单一指标成 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 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 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 提高。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供质量控制的化学对照 品、标准品数量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 产品的检测、分析。现有中药复方成药大多组方药物过多、用量 大、工艺粗糙、剂型落后、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不稳定、标准水平低,不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也使得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无法和西药抗衡。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 及到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 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因此,应在前期研究的基 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既 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 量标准评价方法学体系,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确保临床用 药的安全性、有效性【1 。

4.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针对目前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中药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投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 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 配

中药材流通环节是中药到达患者身上使用的重要环节,如 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以后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性隐患。因此,应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对中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业 务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加大对不法商贩、“黑”诊 所和“游医”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中药流通和使 用环境;(3)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农药、重 金属等指标超标的药材流入市场;(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 对一些有毒中药,应该像西药一样,规定何种级别的中医师可 以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 的用药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5 结语

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 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 因此,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马兜铃酸事件”到“英国 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频繁被曝光,似乎可能会给中医药 事业造成很大打击。但细想一下,这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可使我 们重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清醒认识到中医药自身的不足,进 而“对症治疗”、“改善其身”,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 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药安全 性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得到解决,使中药这朵中华文明园里 的奇葩发出其应有的光芒,泽福全人类。

政治性问题整改措施
《政治性问题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