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党建工作总结

新疆兵团基层连队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1 08:35:42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兵团连队党支部工作总结

党支部工作总结

2011年,在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八连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八连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开创性地开展了党员理论学习活动,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活动的首要位置,在全连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团场章程,开展“创先争优”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并推动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教育学习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全体党员提高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连队党支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章,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以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把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熟悉连队情况,业务能力强,群众信任,热心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牺

牲精神的同志选出来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

(二)加强职工群众安全知识教育与连队的综合治理工作 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连队的交通、消防工作,积极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民族团结,注重平时加强对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及时的解决矛盾和纠纷,维护连队稳定。

(三)党支部注重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新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积极对入学积极分子和新党员进行党员权利、义务的教育,进行入党誓词的教育,进行党纪党规教育,使新党员更多地接受执政考验,充分发挥新党员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支部对新党员的教育活动,使新党员对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

连队党支部每年都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中组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确保党员的质量。

2011年,我连增加了1名新党员,发展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考察。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表现,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纳入二O一一年培养对象。

在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八连党支部还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通过实

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使支部党的建设向着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方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创先争优,加强警示教育,努力做到“五个好”。在领导干部管理方面,每年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年度考核。通过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了解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团结协作、工作政绩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公开承诺、践诺,注重对领导班子的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了班子成员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使班子成员能紧紧围绕连队的中心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向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八连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党员以身作则,从严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坚持讲党性、讲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面子、不讲人情、不怕得罪人,做到组织发展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严格发展程序,使发展的党员,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中的优秀分子,确保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强化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严格党纪,从严要求,做到有问必查,有错必纠,从而使八连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呈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到目前为止,我连发展的党员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错误处分率为零人次。

八连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能够自觉、主动、按时、足额上交党费。在党费管理上,做到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及时上交团政工办。

2011年,我连党支部根据连队实际以及职工群众的反映,不用

工一分钱,对连队的地下管道进行了改造,对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获得了职工群众的好评。在帮扶妇女儿童捐款活动中,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向团妇联捐款。我连参加捐款人数达139多人,捐款金额232元。八连党支部为全连职工做实事、办好事,为全连干部职工准备了12吨白菜,分到各家各户,获得了职工的好评。

五、认真做好工会工作

连队工会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中国工会章程》规定按期换届,职工入会率达100%,连队工会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成立工会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工会活动。建立和完善了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了连队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进程,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一三四团八连党支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党支部工作总结

八连党支部 2011年12月

2011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在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八连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八连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开创性地开展了党员理论学习活动,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活动的首要位置,在全连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团场章程,开展“创先争优”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并推动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教育学习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全体党员提高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连队党支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章,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以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把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熟悉连队情况,业务能力强,群众信任,热心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牺

牲精神的同志选出来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

(二)加强职工群众安全知识教育与连队的综合治理工作 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连队的交通、消防工作,积极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民族团结,注重平时加强对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及时的解决矛盾和纠纷,维护连队稳定。

(四)党支部注重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新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积极对入学积极分子和新党员进行党员权利、义务的教育,进行入党誓词的教育,进行党纪党规教育,使新党员更多地接受执政考验,充分发挥新党员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支部对新党员的教育活动,使新党员对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

连队党支部每年都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中组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确保党员的质量。

2011年,我连增加了1名新党员,发展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考察。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表现,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纳入二O一一年培养对象。

在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八连党支部还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通过实

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使支部党的建设向着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方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创先争优,加强警示教育,努力做到“五个好”。在领导干部管理方面,每年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年度考核。通过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了解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团结协作、工作政绩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公开承诺、践诺,注重对领导班子的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了班子成员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使班子成员能紧紧围绕连队的中心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向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八连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党员以身作则,从严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坚持讲党性、讲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面子、不讲人情、不怕得罪人,做到组织发展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严格发展程序,使发展的党员,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中的优秀分子,确保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强化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严格党纪,从严要求,做到有问必查,有错必纠,从而使八连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呈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到目前为止,我连发展的党员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错误处分率为零人次。

八连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能够自觉、主动、按时、足额上交党费。在党费管理上,做到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及时上交团政工办。

2011年,我连党支部根据连队实际以及职工群众的反映,不用

工一分钱,对连队的地下管道进行了改造,对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获得了职工群众的好评。在帮扶妇女儿童捐款活动中,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向团妇联捐款。我连参加捐款人数达139多人,捐款金额232元。八连党支部为全连职工做实事、办好事,为全连干部职工准备了12吨白菜,分到各家各户,获得了职工的好评。

五、认真做好工会工作

连队工会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中国工会章程》规定按期换届,职工入会率达100%,连队工会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成立工会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工会活动。建立和完善了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了连队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进程,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一三四团八连党支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2011年度党建工作总结

八连党支部 2011年12月

推荐第2篇:兵团连队党支部工作总结

2013年农九连党支部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2013年度,农九连党支部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兵团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和 \"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为着力点,抓住重点、主攻难点、培育亮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年来,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把科技兴连,职工增收放在首位,以增产、减负为目标,在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严格按照目标化管理,模式化栽培,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推广引进新品种,科学化管理。现将2013年度我连党支部党建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农九连现有常住人口226人,在岗职工71人,另2005年四分场开荒人员23人,党员 13人,其中一线党员 5 人,干部党员8 人, 2013年农九连现有管理人员8人,种植棉花2465亩,种植荒地3227亩,其中2013年新开荒1125亩。现农九连辖区住户44户其中九连32户,八连12户,农九连辖区常住人口189人(其中少数名族4人),2013年连队上交籽棉1130多吨。

2013年我连支部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政治思想水平。

为了把九连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集体,以\"一学二强三代四推进\"为目标,坚持把抓学习作为增强班子能力,提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促进班子成员拓展新观念、新思路的主要手段,以身作则,努力做带头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表率,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重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及师团党代会精神,兵、师、团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努力做到用党的最新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连队综合业务知识和工作规范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全面提升了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

二、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以\"三严四管五到位\"为目标, 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认真抓好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学习教育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三史\"及兵团屯垦史、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方面的知识,营造了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树立学习榜样,带头读书学习,确保学习活动不走过场,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每人记录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有了明显解放,创先争优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凝聚工作合力。

以\"三规四明五保障\"为目标,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每月收看党员电教片,学习田百春、李兆奎等先进典型、树立了党员信心;对党员活动,在时间上、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从而充分调动了党支部工作积极性。支部班子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团结协作,确保支部各项党建工作圆满完成。结合实际,对党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规范党支部书记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党员联系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发展新党员公示等制度进行了完善,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完善连队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重视和培养发展一线职工党员,积极做好\"推优\"工作。今年九连有两名预备党员转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农九连党支部结构逐渐渐趋于合理,党员队伍逐步壮大。

四、强化组织建设,进一步树立干部良好形象。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以\"争先创优\"为契机,做好各项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群团共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实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为目标,广泛发动,周密安排,把握关键,狠抓落实,积极开展了\"党员承诺践诺\"、\" 党员示范岗\"、\" 双培双带\"等主题实践活动,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今年\"七一\"建党节表彰大会上,连队3名党员干部被评为优秀党员。

(二)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我们按照团党委安排部署,将\"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列入了党支部和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政策,互相交流讨论,党员之间比\"岗位奉献\",开展党组织自评和党员群众评议分类定级,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党支部和党员活力,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效果明显。

(三)开展为民办实事和结对帮扶活动。

1、为民办实事、好事。以\"一干二做三落实\"为目标,积极组织连队党员干部为职工办实事:一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走进棉田,对荒地少数名族依巴旦、巴哈提、古丽仙旦、艾尼帕、艾比拜,比拉力六户职工,通过连队管理人员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耐心的讲解棉田种植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这六户少数名族职工的棉田产量较去年有很大的提高。二是三秋季节,在新开垦荒地宣传农场产品回收政策,组织职工拾花抓好\"三白\"工作,把好拾花质量关,提高了棉花等级。三是给职工高霞、哈站铸的子女解决了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保证了退休退地政策的顺利开展 ,连队与农场银行联系、担保,帮职工孙建超、黄圣江贷款30万元,发展运输业。

2、制定了帮扶资金使用细则,切实做好党内扶贫帮困机制。一是在政治生活上关心党员和职工群众,进一步完善了扶困帮贫政策,为在病榻中职工玉素浦、陈双双的送去了5800元救助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十一\"\"中秋\"双节期间,慰问了贫困党员石新建和部分贫困职工,给季节性拾花工送去了节日慰问。在\"重阳节\"期间,给连队的退休职工送去了慰问品,等等,通过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人心暖了,职工群众切实感受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五、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严格党纪政纪。

在政务、财务公开方面,坚持\"五议两公开\"制度,\"三重一大\"决策交由职代会和民主议事会讨论通过,组织职工代表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测评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测评深化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对土地承包上缴利费、作物种植计划,充分发挥了职工代表的民主权利。对职工关心的义务工、水费、电费、农资、机力费、生资费及分摊费用及时张榜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对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召开党支部、党员和职工代表会议,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一年来无违法乱纪现象;党员领导干部无不廉洁反映;领导干部未发生公款吃喝和婚丧大操大办等问题发生。

六、把加强连队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维稳能力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等等,在维护治安方面,加**队综合治理的管理力度,加强了群防群治力度。在7月敏感期和党十八大召开期间组织连队干部值班维稳,按要求每天及时上报连队治安情况。利用职工大会进行职工法制教育宣传,调委会深入连队小家进行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生产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确保安保工作,干部带班、职工轮流值班巡逻,进行了大排查和矛盾纠纷大调查,加强了职工巡逻队伍,加强了专职警卫,看家护院巡逻值班制度,通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百日集中整治\",使农九连的各项工作在安定、团结、稳定的环境中开展。计划生育、工会工作和青年工作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加强了扶贫帮困工作,对少数民族职工进行了扶持,取得了一定实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责,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党建工作内容还不够丰富;二是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一抓到底责任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和纠正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职工群众满意。

推荐第3篇: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地址: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新疆兵团各师团及驻在地:

农一师,师部驻阿克苏市,辖1-16团场,分布于阿克苏地区,人口25.24万;

1团,团部驻阿克苏市金银川镇。金银川,汉语。寓意此地粮食生产丰收。

2团,团部驻阿克苏市新井子镇。新井子,汉语。

3团,团部驻阿瓦提县哈拉库勒镇。哈拉库勒,维吾尔语,黑色的水塘(沼泽)。

4团,团部驻乌什县包孜镇。包孜,维吾尔语,语意不详。

5团,团部驻温宿县沙河镇。沙河,汉语。

6团,团部驻温宿县荒地镇。荒地,汉语。

7团,团部驻阿拉尔市玛滩镇。玛滩,汉语。

8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塔门镇。塔门,汉语。

9团,团部驻阿拉尔市。

10团(中心团场),团部驻阿拉尔市科克库勒镇。科克库勒,维吾尔语,蓝色的水塘。

11团,团部驻阿拉尔市花桥镇。花桥,汉语。

12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南口镇。南口,汉语。

13团(中心团场),团部驻阿拉尔市幸福城。幸福城,汉语。

14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夏合勒克镇。夏合勒克,维吾尔语,纺织地。

15团,团部驻阿拉尔市红桥镇。红桥,汉语。

16团,团部驻阿拉尔市新开岭镇。新开岭,汉语。

托海牧场,场部驻阿拉尔市。

农二师,师部驻库尔勒市,辖21-36团场,分布于巴音郭楞州,人口20万;

21团,团部驻和静县开来。开来,汉语。

22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和静县幸福滩。幸福滩,汉语。

23团,团部驻和静县。

24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和硕县。 25团,团部驻博湖县湖光镇。湖光,汉语。 26团,团部驻和硕县。 27团,团部驻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四十里城子,汉语。此地距焉耆县城40里。

28团,团部驻库尔勒市上户镇。上户,汉语。在大渠上边居住的住户。

29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库尔勒市吾瓦镇。吾瓦,维吾尔语:“兔子都不呆的地方”,形容此地的荒凉。30团,团部驻库尔勒市双丰镇。双丰,汉语。

31团,团部驻尉犁县英库勒镇。英库勒,维吾尔语:“新的水塘”。

32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尉犁县乌鲁克镇。乌鲁克,维吾尔语:“干燥”。

33团,团部驻尉犁县库和木依。库勒木依,维吾尔语,有油的水塘。

34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尉犁县铁干里克镇。铁干里克,维吾尔语:“生长骆驼刺的地方”。35团,团部驻尉犁县铁干里克镇。铁干里克,维吾尔语:“生长骆驼刺的地方”。

36团,团部驻若羌县米兰镇。米兰,蒙古语“米勒”,意思是“骏马奔驰的地方”。

223团,团部驻和静县哈木胡提。哈木胡提,蒙古语。

农三师,师部驻喀什市,辖41-

49、51-54团场、2个水库、1个农场、1个总场,分布于塔克拉1

玛干沙漠边缘和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人口16.9万;

41团,团部驻疏勒县。

42团,团部驻岳普湖县莫乃勒镇。莫乃勒,维吾尔语。

43团,团部驻麦盖提县英尔曼(棉丰)。英尔曼,维吾尔语。

44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图木舒克市小海子。小海子,汉语。 45团(中心团场),团部驻麦盖提县博塔依拉克。博塔依拉克,维吾尔语。 46团,团部驻麦盖提县。 48团,团部驻巴楚县河东新镇。河东,汉语。

49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0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1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2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齐干却勒镇。齐干却勒,维吾尔语,沙枣池塘(沼泽)。

53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皮恰克松地镇。皮恰克松地,维吾尔语。

54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伽师总场,场部驻伽师县阿其克镇。阿其克,维吾尔语,苦。

托云牧场,场部驻乌恰县托云乡。托云,柯尔克孜语,“能吃饱的地方”。

叶城牧场,场部驻叶城县萨依也尔。萨依也尔,维吾尔语,戈壁村。

叶城二牧场,场部驻叶城县国道219线南10余公里。

莎车农场,场部驻莎车县阿其克。阿其克,维吾尔语,苦。

红旗农场,场部驻阿图什市七盘水磨。七盘水磨,汉语。

东风农场,场部驻英吉沙县。

工程团,团部驻巴楚县喀拉拜勒镇。喀拉拜勒,维吾尔语,黑色的池塘(沼泽)。

农四师,师部驻伊宁市,辖61-79团场,分布于伊犁州直辖区西部,人口22万,又名新疆伊犁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61团,团部驻霍城县阿力麻里镇。阿力麻里,突厥语“苹果”。

62团,团部驻霍城县老霍城镇金边。老霍城镇,原名拱宸城,原名和尔郭斯,因临霍尔果斯河而得名。“和尔郭斯”、“霍尔果斯”为同名异译,均为准噶尔语“畜牧地”之意。拱宸城1780年由清将军伊勒图所建,为伊犁绿营携眷官兵之霍尔果斯营屯驻。

63团,团部驻霍城县塔克尔穆克尔镇。塔克尔穆克尔,哈萨克语“不毛之地”。

64团,团部驻霍城县可克达拉镇。可克达拉,蒙古语,“绿色的原野”。

65团,团部驻霍城县三宫乡南梁三宫。此地因紧靠霍城县清水河镇,故在建农场初起名清水河农场。66团(中心团场),团部驻霍城县界梁子镇。界梁子,汉语,因此地有低矮的天山余谷,为分界岭,故有此称。

67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裴新哈莎镇。裴新哈莎,锡伯语,“密布的木围栏”。

68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佛尕善镇。佛尕善,锡伯语,“老村”。

69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哈海镇。哈海,锡伯语,“好汉”。

70团,团部驻伊宁县谊群镇。谊群,因与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毗邻,以“愉群翁”的谐音取名“谊群”。71团,团部驻新源县阿合齐镇。阿合齐,哈萨克语,“白色的芨芨草滩”。

72团,团部驻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肖尔布拉克,哈萨克语,“盐碱滩,盐碱泉”。

73团,团部驻巩留县阔尔吉勒尕镇。阔尔吉勒尕,哈萨克语,“荒凉的沟壑”。

74团,团部驻昭苏坡马镇。坡马,蒙古语,“边境要塞”。

75团,团部驻昭苏县和吐浩尔镇。和吐浩尔,蒙古语,“低洼”。

76团,团部驻昭苏县吐尔根布拉克镇。吐尔根布拉克,突厥语,“依水居住的人家”。

77团,团部驻昭苏县阔克托别镇。阔克托别,哈萨克语,“绿色的山包”。

78团,团部驻特克斯县阿热勒镇。阿热勒,哈萨克语,“半岛”。

79团,团部驻尼勒克县则库镇。则库:蒙古语,“温暖”。

拜什墩农场,场部驻伊宁县喀什乡。拜什墩,哈萨克语,“五个土墩”。

农五师,师部驻博乐市,驻埔乐,辖81-91团场,分布于博尔塔拉州,人口9.97万;

81团,团部驻博乐市。

82团,团部驻精河县黑树窝子。黑树窝子,汉语。

83团,团部驻精河县沙山子镇。沙山子,汉语。

84团,团部驻博乐市。

85团,团部驻博乐市布恩混图。布恩混图,蒙古语。

86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博乐市。

87团,团部驻温泉县。

88团,团部驻温泉县博格达尔镇。博格达尔,蒙古语,“神山的背后”。

89团,团部驻博乐市塔斯尔海镇。塔斯尔海,蒙古语。

90团,团部驻博乐市塔格特。塔格特,蒙古语,多泉

91团,团部驻精河县托托乡。托托,蒙古语,大鸟。

农六师,师部驻五家渠市,辖101-111团场,8个农场,分布于北塔山、玛纳斯河、天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人口26.9万;

101团,团部驻五家渠市长征路。

草米集镇(原三营营部)。草米集,汉语,屯垦后,这里有苇草、出产大米,渐形成集镇。

铁牛镇(原四营营部)。铁牛,汉语,101团机务连在此,机务连多拖拉机,人们叫其铁牛。

102团,团部驻五家渠市梧桐镇。梧桐,汉语,102团为兵团第一个农场,驻地原为梧桐(即胡杨)丛生的地方,故名。

103团,团部驻五家渠市蔡家湖镇。蔡家湖,汉语,清光绪年间,有3户蔡姓人家在此居住,原是一片苇湖洼地,取名蔡家湖。

105团(中心团场),团部驻昌吉市枣园镇。枣园,汉语,昔日荒草茫茫,野生沙枣遍地,俗称沙枣园。106团,团部驻呼图壁县马桥镇。马桥,汉语,清同治年间,逃难的汉民在徐学功等人率领下,在此跨河筑城自卫,河上架吊桥,可容一人一骑通行,故名马桥。

107团,团部驻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三台,汉语,清朝在此设立有第三个台站。

108团,团部驻奇台县湖沿镇。湖沿,汉语,地处草湖边沿得名。

109团,团部驻奇台县骆驼井镇。骆驼井,汉语,新疆解放前常有商人骆驼队经过,在此凿井一眼,得名骆驼井子。

110团,团部驻奇台县三十里大墩镇。三十里大墩,汉语,该地有一大土墩,相传为古代烽火台遗址,清光绪年间,始称三十里大墩。

111团,团部驻呼图壁县头道湾镇。头道湾,汉语,因地处呼图壁河拐弯处,取名头道湾。

芳草湖农场,场部驻呼图壁县芳草湖镇。芳草湖,汉语,清乾隆与嘉庆年间,甘肃镇番县(现民勤县)移民在此垦殖建村,得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正繁户,1996年更名芳草湖镇。

老生地镇(一分场场部):老生地,汉语,此地原为古荒地,当地人把未开垦的荒地称生地,以后又开垦种植,故称老生地。白蒿滩镇(二分场场部):白蒿滩,汉语,过去遍地长满白蒿,生长茂盛,故名白蒿滩。

大东沟镇(三分场场部):大东沟,汉语,清光绪四年从马桥城和芨芨梁等地迁入几户人家在此垦殖,

引芨芨梁渠水浇地,在村东开两条渠,大渠称大东沟,小渠称小东沟。

沙梁子镇(四分场场部):沙梁子,汉语,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多沙包得名。

官地镇(五分场场部):官地,汉语,1958年前,此地的土地为附近农民公用,可以自由耕种或放牧牲畜,当地农民称官地。

东河坝镇(六分场场部):东河坝,汉语,清朝末年,当地农民引水灌田,在呼图壁东河岸开一条渠并筑一坝,称东河坝。

新湖农场,场部驻玛纳斯县新湖镇。新湖,汉语,因此地距一草湖近而得名。

六运湖农场,场部驻阜康市六运湖镇。六运湖,汉语,因地处六运的下湖地区得名。

土墩子农场,场部驻阜康市土墩子镇。土墩子,汉语,镇东有一唐代烽火台遗址,梯形土堆至今犹存,故名。

红旗农场(中心团场),场部驻吉木萨尔县四厂湖镇。四厂湖,汉语,据《新疆志稿》记载,清光绪十四年,屯田军在此设军马厂,按马厂序号排列第四,又因水草茂盛,俗称“天生圈”,故名“四厂湖”。

军户农场,场部驻昌吉市二畦镇。二畦,汉语,据清代《新图志?沟渠志》记载,称二畦渠,镇沿具名。共青团农场,场部驻昌吉市芨芨槽镇。芨芨槽,汉语,多冲沟、洼地,因芨芨草生长茂盛而得名。清光绪、宣统年间绘制的昌吉版图,均标芨芨槽地名。

奇台农场(中心团场),场部驻奇台县四十里腰站镇。四十里腰站,汉语,清代称四十里铺,光绪十五年(1889),奇台县治由靖宁城(今老奇台镇)迁驻古城(今奇台镇),地处二城之间,向背各40里,故称四十里腰站。

北塔山牧场,场部驻奇台县库甫镇。库甫,蒙古语,意为“木柄”。

农七师,师部驻奎屯市,辖123-1

31、137团场,分布于伊犁州直辖区东部,人口20.6万;123团,团部驻乌苏市车排子镇。车排子,汉语,以前有丢弃的车排架子。

124团,团部驻乌苏市高泉镇。高泉,汉语。

125团,团部驻乌苏市柳沟镇。柳沟,汉语。

126团,团部驻乌苏市科克兰木镇。科克兰木,蒙古语,绿色草原。 127团,团部驻乌苏市苏兴滩镇。苏兴滩,汉语。 128团,团部驻乌苏市前山镇。前山,汉语。 129团,团部驻克拉玛依市五五新镇。五五新镇,汉语,此地离奎屯市55公里。

130团,团部驻克拉玛依市共青城镇。共青城,汉语。

131团,团部驻奎屯市。

137团,团部驻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蒙古语:“套子”。

农八师,师部驻石河子市,辖121-1

22、132-1

36、141-1

44、147-150、152团场,1个总场、1个种羊场,分布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人口58.19万;

121团(中心团场),团部驻沙湾县炮台镇。炮台汉语。

122团,团部驻沙湾县东野镇。东野,汉语。

132团,团部驻沙湾县红光镇。红光汉语。

133团,团部驻沙湾县桃花镇。桃花,汉语。

134团(中心团场),团部驻沙湾县下野地镇。下野地,汉语。

135团,团部驻沙湾县沙门子镇。沙门子,汉语。

136团,团部驻克拉玛依市小拐镇。小拐,汉语。

141团,团部驻沙湾县北野镇。北野,汉语。

142团(中心团场),团部驻沙湾县新安镇。新安,汉语。

143团(中心团场),团部:驻沙湾县花园镇(新疆华侨农场)。花园,汉语

144团,团部:驻沙湾县钟家庄镇。钟家庄,汉语。

147团,团部驻玛纳斯县十户滩镇。十户滩,汉语。

148团,团部驻玛纳斯县西营镇。西营,汉语。

149团,团部驻玛纳斯县东阜城镇。东阜城,汉语。

150团,团部驻玛纳斯县西固城镇。西固城,汉语。

151团,团部沙湾县紫泥泉镇。紫泥泉,汉语。

152团,团部驻石河子市。

石河子总场(原1

45、146团),团部驻北泉镇。北泉,汉语。

农九师,师部驻塔城地区额敏县,辖161-170团场,1个农场,分布于中哈边境线上,人口

7.1万;农十师:驻北屯,辖181-190团场,1个独立营场,分布于阿勒泰和塔城地区,人口7.1万;161团,团部驻裕民县。

162团,团部驻塔城市叶尔盖提镇。叶尔盖提,哈萨克语,

163团(中心团场),团部驻塔城市阿克乔克。阿克乔克,哈萨克语,白色的山冈。

164团,团部驻塔城市。

165团,团部驻额敏县。

166团,团部驻额敏县。

农十师,师部在北屯,位于祖国西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两地区,是外联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内联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的交通枢纽。全师总人口77119人。

第十一师(工业建设师):驻乌市,以建筑业为主;全师总人口3.97万人

农十二师:驻乌鲁木齐市北京北路。1981年兵团建制恢复,1982年乌鲁木齐市农垦局改为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副师级建制。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瓜果蔬菜、牛奶蛋禽、肉食水产三大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粮油生产、种子、啤酒花生产以及工业品生产基地,辖104团,4个农场,1个养禽场,分布在乌市西郊和南郊,环绕乌市,人口5.46万,即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

农十三师:驻哈密,农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团场,46户工业企业,其中国有企业39户,有限责任公司6家,私人企业1户。2006年,全师总人口6.89万人.8个团场分布在哈密地区一市两县和吐鲁番地区。全师拥有规划面积1497.81万亩,可开发面积167万亩,已经开发面积50万亩。

农十四师:驻和田,辖47团场,224团。皮山农场、1个牧场,分布于和田.。2006年,总人口31989人,全师下辖弄木团场4个,工业企业3户,商贸企业9户,交通、建筑单位个。

47团位于和田地区墨玉县境内西北部,团部驻夏尔德浪,距墨玉县城37公里,全团以三大块七小片分布于墨玉县八乡一镇之间。土地总面积203002.7亩(13533.5公顷),境内海拔高度1296.5米,地势呈南高北低,坡度1.4‰—2‰,气候属典型大陆型气候。

224团是兵团在21世纪新建的第一个团场,是皮墨垦区开发的直接成果。224团皮墨垦区位于皮山县与墨玉县交界处315国道北侧的阿克兰干地区,西距和田市75公里,是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下游的配套建设工程。1999年6月14日,新政函[1999]87号批复,给皮墨垦区划拨一期开发土地面积30万亩,可开垦耕地面积21.73万亩。计划投资12.7亿元,截止2006年10月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3.6万亩。目前为全国集中连片节水灌溉中规模最大、技术设备较先进的自压式节水灌溉系统。

224团现拥有各类人口近5500人,引进安置新职工2653名,下辖6个农业生产连队,直属企事业单位4个,共有干部126名,党员136名。224团按新型团场规划,建成1座中心镇和10个农业连队。

直属团场:221-223团场。

石河子大学位于新疆天山北麓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1996年4月,由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2000年8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6月,教育部指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05年1月,教育部增加天津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

石河子大学有着59年的办学历史,建校最早的原石河子医学院前身诞生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植根祖国西北边陲,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教学根本目标,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培养各类毕业生近8万人,为兵团和全国农垦系统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近18万人。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适应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亲笔题写了校名,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以胡杨精神办学,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职工968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教授、副教授1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42人,各类学生1万多人。图书馆藏书8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17万种,各类期刊1500多种,校园局域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推荐第4篇:新疆兵团

渠市、北屯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其中后四座为新建城市。石河子市始建于1950年,目前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民用燃气、城市公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五家渠、北屯两个新建城市市政建设1998年开始启动,现已新增城市道路25公里、日供水能力1.2万吨、供热17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有较大的建设与开发潜力。同时建成了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小城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师团所在地

一、石河子(市)(兵团农八师所在地):汉语。在玛纳斯河的西岸,河中多石子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城。辖属5个街道办事处:东城、红山、向阳、老街、新城。

北泉(镇):汉语。

石河子(乡):汉语。

二、五家渠(市)(兵团农六师所在地):汉语,因解放军开垦荒地前,这里有五户人家围住一条渠而得名。

三、北屯(市)(兵团农十师所在地):[/color]汉语,解放军屯垦的最北之地。

四、阿拉尔(市)(兵团农一师):蒙古语,一种草的名字,另一说为维吾尔语,意为“河洲”、“绿色的岛屿”。

托喀依(乡):维吾尔语,“小土丘”,位于塔里木河北岸。

五、图木舒克(市)(兵团农三师):原名“吐木休克”,古波斯语,不详。现代维吾尔语,“鸟的嘴”,“突出的一角”。

新疆兵团各师团及驻在地:

农一师,师部驻阿克苏市。

1团,团部驻阿克苏市金银川镇。

2团,团部驻阿克苏市新井子镇。

3团,团部驻阿瓦提县哈拉库勒镇。

4团,团部驻乌什县包孜镇。

5团,团部驻温宿县沙河镇。

6团,团部驻温宿县荒地镇。

7团,团部驻阿拉尔市玛滩镇。

8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塔门镇。

9团,团部驻阿拉尔市。

10团,团部驻阿拉尔市科克库勒镇。

11团,团部驻阿拉尔市花桥镇。

12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南口镇。

13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幸福城。

14团,团部驻阿拉尔市夏合勒克镇。

15团,团部驻阿拉尔市红桥镇。

16团,团部驻阿拉尔市新开岭镇。

托海牧场:场部驻阿拉尔市。

农二师,师部驻库尔勒市。

21团,团部驻和静县。

22团,团部驻和静县。

23团,团部驻和静县。

24团,团部驻和硕县。

25团,团部驻博湖县。

26团,团部驻和硕县。

27团,团部驻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

28团,团部驻库尔勒市上户镇。

29团,团部驻库尔勒市吾瓦镇。维吾尔语“兔子不呆的地方”,形容荒凉。30团,团部驻库尔勒市双丰镇。

31团,团部驻尉犁县英库勒镇。维吾尔语“新的水塘”。

32团,团部驻尉犁县乌鲁克镇。维吾尔语“干燥”。

33团,团部驻尉犁县。

34团,团部驻尉犁县铁干里克镇。维吾尔语“生长骆驼刺的地方”。

35团,团部驻尉犁县铁干里克镇。

36团,团部驻若羌县米兰镇。

223团,团部驻和静县。

农三师,师部驻喀什市。

41团,团部驻疏勒县。

42团,团部驻岳普湖县莫乃勒镇。

43团,团部驻麦盖提县。

44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小海子。

45团,团部驻麦盖提县。

46团,团部驻麦盖提县。

48团,团部驻巴楚县。

49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0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1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

52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齐干却勒镇。

53团,团部驻图木舒克市皮恰克松地镇。

54团,团部驻巴楚县。

伽师总场,场部驻伽师县阿其克镇。

托云牧场,场部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托云乡。

叶城牧场,场部驻叶城县萨依也尔。

叶城二牧场,场部驻叶城县。

莎车农场,场部驻莎车县阿其克。

红旗农场,场部驻阿图什市七盘水磨。

东风农场,场部驻英吉沙县。

工程团,团部驻巴楚县喀拉拜勒镇。

农四师,师部驻伊宁市。

61团,团部驻霍城县阿力麻里镇。阿力麻里,突厥语“苹果”。

62团,团部驻霍城县老霍城镇。老霍城镇,原名拱宸城,原名和尔郭斯,因临霍尔果斯河而得名。“和尔郭斯”、“霍尔果斯”为同名异译,均为准噶尔语“畜牧地”之意。63团,团部驻霍城县塔克尔穆克尔镇。塔克尔穆克尔为哈萨克语“不毛之地”。64团,团部驻霍城县可克达拉镇。可克达拉,蒙古语,“绿色的原野”。

65团,团部驻霍城县三宫乡南梁三宫。此地因紧靠霍城县清水河镇,故在建农场初起名清水河农场。

66团,团部驻霍城县界梁子镇。界梁子,汉语,因此地有低矮的天山余谷,为分

界岭,故有此称。

67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裴新哈莎镇。裴新哈莎,锡伯语,“密布的木围栏”。

68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佛尕善镇。佛尕善,锡伯语,“老村”。69团,团部驻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哈海镇。哈海,锡伯语,“好汉”。

70团,团部驻伊宁县谊群镇。谊群,因与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毗邻,以“愉群翁”的谐音取名“谊群”。

71团,团部驻新源县阿合齐镇。阿合齐,哈萨克语,“白色的芨芨草滩”。

72团,团部驻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肖尔布拉克。哈萨克语,“盐碱滩,盐碱泉”。73团,团部驻巩留县阔尔吉勒尕镇。阔尔吉勒尕,哈萨克语,“荒凉的沟壑”。74团,团部驻昭苏坡马镇。坡马,蒙古语,“边境要塞”。

75团,团部驻昭苏县和吐浩尔镇。和吐浩尔,蒙古语,“低洼”。

76团,团部驻昭苏县吐尔根布拉克镇。吐尔根布拉克,突厥语,“依水居住的人家”。77团,团部驻昭苏县阔克托别镇。阔克托别,哈萨克语,“绿色的山包”。78团,团部驻特克斯县阿热勒镇。阿热勒,哈萨克语,“半岛”。

79团,团部驻尼勒克县则库镇。则库:蒙古语,“温暖”。

拜什墩农场,场部驻伊宁县。拜什墩,哈萨克语,“五个土墩”。

农五师,师部驻博乐市。

81团,团部驻博乐市。

82团,团部驻精河县黑树窝子。

83团,团部驻精河县沙山子镇。

84团,团部驻博乐市。

85团,团部驻博乐市布恩混图。

86团,团部驻博乐市。

87团,团部驻温泉县。

88团,团部驻温泉县博格达尔镇。

89团,团部驻博乐市塔斯尔海镇。

90团,团部驻博乐市。

91团,团部驻精河县托托乡。

农六师,师部驻五家渠市。

101团,团部驻五家渠市。

102团,团部驻五家渠市梧桐镇

103团,团部驻五家渠市蔡家湖镇。清光绪年间,有3户蔡姓人家在此居住,原是一片苇湖洼地,取名蔡家湖。

105团,团部驻昌吉市枣园镇。昔日荒草茫茫,野生沙枣遍地,俗称沙枣园。106团,团部驻呼图壁县马桥镇。清同治年间,逃难的汉民在徐学功等人率领下,在此跨河筑城自卫,河上架吊桥,可容一人一骑通行,故名马桥。

107团,团部驻吉木萨尔县三台镇。清朝在此设立有第三个台站。

108团,团部驻奇台县湖沿镇。地处草湖边沿得名。

109团,团部驻奇台县骆驼井镇。新疆解放前常有商人骆驼队经过,在此凿井一眼,得名骆驼井子。

110团,团部驻奇台县三十里大墩镇。该地有一大土墩,相传为古代烽火台遗址,清光绪年间,始称三十里大墩。

111团,团部驻呼图壁县头道湾镇。因地处呼图壁河拐弯处,取名头道湾。

芳草湖农场,场部驻呼图壁县芳草湖镇。清乾隆与嘉庆年间,甘肃镇番县(现民勤县)移民在此垦殖建村,得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正繁户,1996年更名芳草湖镇。

老生地镇(一分场场部):此地原为古荒地,当地人把未开垦的荒地称生地,以后又开垦种植,故称老生地。

白蒿滩镇(二分场场部):过去遍地长满白蒿,生长茂盛,故名白蒿滩。大东沟镇(三分场场部):清光绪四年从马桥城和芨芨梁等地迁入几户人家在此垦殖,引芨芨梁渠水浇地,在村东开两条渠,大渠称大东沟,小渠称小东沟。沙梁子镇(四分场场部):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多沙包得名。

官地镇(五分场场部):1958年前,此地的土地为附近农民公用,可以自由耕种或放牧牲畜,当地农民称官地。

东河坝镇(六分场场部):清朝末年,当地农民引水灌田

推荐第5篇:新疆乡镇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乡的党建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干部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统筹兼顾,做到了抓大事不误小事,统全局兼顾局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乡党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将XXX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一)培树先进典型,营造争创环境氛围。在开展创先

- 1

(四)完成党委换届,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乡第十一次党代会于2011年3月1日至3月2日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XXXX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11名、纪委委员5名和出席阿克陶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9名,赞成票率均为100%。通过换届,乡党委、纪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

三、远程教育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乡在吸取以前远程教育学用情况不佳的情况下,成立了XXXX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XXX任组长,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XXX任副组长,进一步明确村两委和大学生村干部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将各站点远程教育运行情况列为各村党建工作年终考核,与各村大学生村干部绩效工作挂钩。同时,采用“一周二督查、一月二通报”的工作方式,加强了我乡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努力,我乡的远程教育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全乡总学习时间和平均学习时间均有幅提高。

四、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开展情况

(一)机关同志唱红歌。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XXXX组织70名机关同志、大学生村官唱红歌。

(二)走访慰问老干部。XXXX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向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送上诚挚问候和节日祝贺。乡

- 3

远程教育网,加大党员的学习教育;三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创新抓特色。

2、以党员发展教育为根本,进一步壮大党的队伍。严把“进门”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新党员,完善“发展党员后备库”。

3、以惩防并举为抓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驻村工作人员的引导、支持和监督,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廉洁教育、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不断推进三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推荐第6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学研究室文件

兵教研发[2010]4号

关于开展评选小学数学(人教版)教育教学论文活动的

通知

各师教育局教研室、各直属学校:

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通知,2010年5月举行小学数学(人教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我室将选送部分论文进行评选。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

这次征集的论文主要有以下7个专题

1、对现行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使用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除了对小学数学一般教学方式的研究,还包括对《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的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主要包括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展开。

6.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7.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送评论文的要求

1、论文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围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兵团数学教育水平。

2、论文的主题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课题可围绕课程、教学、学习、评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选题。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3、论文观点要正确、鲜明、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对重要而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参与讨论,提出见解。论文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配有典型课实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防止空泛议论,避免单纯介绍经验,力求具有新意。

4、论文叙述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论文文字要通顺、准确、简明、流畅、无错别字。论文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并附有不超过200字的作者简介。

5、送评论文严禁抄袭。

二、论文评选办法

1、送评论文首先由兵团教研室和兵团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进行阅评,评出兵团级的

一、

二、三等奖优秀论文;在此基础上选出部分论文送交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2、被评出的兵团级优秀论文由我学会颁发证书。

三、送交参评论文的时间及其它

1、参评论文应一式5份,有条件的请附送电子文稿。2、论文要有封面及作者的姓名和单位及联系方式。特别注

意:姓名和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写在封面,不要写在论文正文中的前面或后面。送审论文要于2010年3月10日前报送兵团教研室。

3、参评论文原则上以各师教研室为送评单位,如有特殊情况也可直接寄我会。

4、每篇参评论文需交评审费60元。

联系人:杨卫平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民路卫生巷79号兵团教研室

邮编:830002

电话:0991——883084013659911538

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帐号:703101040002095218

开户行:新疆兵团分行乌鲁木齐市建设路支行

附加信息及用途:兵团教育学会(请注明小学数学论文字样)

二〇一〇年一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教学论文通知

抄送:高继宏局长、黎兴平副局长

基教处师资处

兵团教研室办公室2010年1月8日印发

推荐第7篇:新疆兵团赋

新疆兵团赋

石河子

陈培才

千古之策,万世之纲,屯垦戍边,定国安邦。开先河于西汉,成规模于大唐,至满清而复兴,独今朝而隆昌。时光迢递,岁月沧桑,历经盛衰,再创辉煌。

祖国西域,人稀地广,幅员辽阔,山高水长。地处国之西北,三面邻邦;界绕域之边缘,八国接壤。北耸阿尔泰山,南矗昆仑莽莽,天山横贯东西,盆地分卧两疆。

雄鸡报晓,迎旭日而高唱;义师投明,驱迷雾而向方。识时达务,新疆和平解放;于民润国,部队兴边卫疆。官兵就地转业,屯田拓荒;将士义无反顾,叩石垦壤。

新疆兵团,劲旅雄壮;屯垦大军,铁流铿锵。剿匪平乱,蹈火赴汤;扶危济困,慷慨输将。掀生产之高潮,轰轰烈烈;涌建设之洪波,浩浩荡荡。知难而进,偏居风头水尾;让利于民,避舍肥土沃壤。环盆地之周,布列团场;沿山岳之麓,兴建家乡。驻守国境边陲,握锄持枪;耕发荒山野岭,植棉种粮。劳武结合,耕战自养,安营扎寨,守土固防。沙漠戈壁,连队星罗棋布;碱滩沼泽,战士吟诗赋章。

国家委重投艰,屯垦戍边;兵团负任蒙劳,旋乾转坤。雄师引吭高歌,虎啸风生;将士振臂呐喊,山鸣谷应。逾沙轶漠,被苫蒙荆,登山涉水,勇猛精进。栉风沐雨,戴月披星,祁寒溽暑,茹苦含辛。破亘古之荒原,地动天惊;唤沉睡之荒漠,槁苏暍醒。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惨淡经营。弊衣疏食,鉥心刳形,土阶茅屋,安身立命。赴火红之年代,燃烧青春;度峥嵘之岁月,奉献生命。仗剑扶犁,抓铁有痕;开山采矿,踏石留印。融万古之冰雪,引流辟径;汇千年之泉溪,水到渠成。耕云播雨,大漠淘宝;战天斗地,戈壁掘金。担责任于双肩,承使命于一身;撰历史之新篇,奏时代之强音。

生产战斗,兼顾并行,屯垦戍边,不辱使命。血与泪之洗礼,激浊扬清;生与死之抉择,明心见性。军与民之赞歌,凄惋而悲壮;剑与犁之交响,凝重而深沉。吃苦耐劳,抱诚守真,荣辱与共,苦乐同心。创造财富,构建文明,绽放自我,延续生命。恰如红柳,耐盐碱而秀发;酷似胡杨,抗风沙而挺生。几代人之努力,百废俱兴;六十年之奋斗,九转功成。

政通人和,风正气清,经济繁荣,区域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益事业,体系完整。金融服务,结构优化;科学技术,水平先进。政府保驾护航,旗帜鲜明;企业发奋图强,高歌猛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厂林立,企业云兴,商贸发达,流通旺盛。林网交织,道路纵横,渠系错综,水库纷呈。农业现代化,如月之恒;新型工业化,如日之升。建城镇以戍边,切理会心;奔小康而致富,云程发轫。

引春风而度玉门,再造江南之胜;迎鸿鹄而辞故里,顾念塞北之情。烽火熄而狼烟散,消往昔之边尘;碧草萋而绿树荣,长今日之丽景。羌笛音脆,驱忧怨于浮云;军号声亮,扬喜悦于衷心。长河落日,夕照万家灯火;大漠朝霞,晨染千里乡邻。荒漠退却,戈壁隐遁,山青水秀,霞蔚云蒸。座座新城,如明珠而耀眼;片片绿洲,似翡翠而流韵。麦浪松涛,此起彼伏;棉海雪峰,遥相呼应。庄稼春华秋实,年丰岁稔;良田连畴接陇,沃野无垠。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厚德载物,大忠至诚。热爱祖国,感恩戴德;无私奉献,徇国忘身;艰苦创业,励志竭精;开拓进取,革故鼎新。挥洒战士血汗,赐大地以生机;播种兵团精神,赋山水以灵性。干涸之土地,沐雨露而滋润;枯萎之草木,逢甘霖而重生。变醨养瘠,民以殷盛,安居乐业,毓子孕孙。民族交融,日新月盛,敦世厉俗,骨化风成。先进之示范区,燎原文明之火;团结之大熔炉,凝聚民族之心。安边固疆之稳定器,确保西域宁靖;跨跃发展之排头兵,引领经济转型。冲浩气于霄汉,扬神威于国门,盈物产于南北,创奇迹于边屯。建功立业,传火递薪,明效大验,震古烁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屯垦戍边,边尘不惊。统一是历史之主流,必将守土保境;发展乃时代之基调,更需富国裕民。屯垦兴则西域兴,边疆治则国家宁,经济强则军事盛,人民安则社会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重明继焰,保业守成。安不忘危,常备不懈;治不忘乱,警钟长鸣。作经国之大业,泽被苍生;营不朽之盛事,福荫子孙。因利乘便,扬帆远征,任重道远,戮力同心。构筑铜墙铁臂,岳峙渊渟;安固建设大军,兴边富民。屹立中流砥柱,保泰持盈;强化维稳戍边,众志成城。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

推荐第8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学研究室文件

兵教研发[2012]3号

关于印发《2012 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的

通知

各师教育局教研室,各直属学校、二二二团学校:

现将《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高继宏局长、黎兴平副局长

基教处师资处

兵团教研室办公室2012年2月20日印发 附件:

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均衡发展全面推进

——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2012年恰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0周年、普通高中课改第二轮开局之年。为了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问题认真总结、疏理,把好的做法、经验、成果加以展示,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以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共同提高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普通高中课改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改变学习方式为目标,认真总结和挖掘第一轮课改成功经验,特别是对2011年普通高考的总结与反思,进一步完善课改体系和具体操作,提高质量,确保兵团高中教育的优势。结合兵团基础教育2012年的整体工作要求,提出2012年兵团教研工作要点。

一、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兵团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教研优先、教研兴教、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目标,加强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能。

二、破解“双语”教学难题,力争初见成效

实行“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和兵团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交流先进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民生工程,无论从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看都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面临认识模糊、师资匮乏、措施不当等困难。兵团已明确向国家相关部委承诺,用三年的时间,使兵团中小学双语教学走在自治区的前列。2012年成为兵团实施双语教学初见成效并稳固推进的关键之年,此项工作必然成为兵师教研部门今年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应努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除做好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教育工作外,重点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现身说法等途径使此项工作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而

积极配合,积极参与;二是严把师资入口关和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今后,招聘双语教师严格从思想素质、语言能力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考量、选拔,有条件的师市也可从特岗教师中招聘合格的双语教师。配合行政和人事部门加大现有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培训上岗、不合格再培训,再不合格调岗”的用人机制。三是注重质量跟踪、反馈和评价,开展并做好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教科研工作,在去年农三师兵团“双语”教学现场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择机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改进措施,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教科研工作

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兵团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团场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前教育师资普遍存在低学历、非专业等现象,加之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还未出台,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更没有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教材、器材等,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普通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幼儿教育随意化”等倾向,甚至一些正常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都被列入收费范围,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2012年兵师教研室要把学前教育中的师资培训和教科研工作也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并开展幼儿园分类定级评估工作。待时机成熟,拟成立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加强此项工作。

四、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事关社会、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更事关每一个孩子是否享受到公平教育。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20)》,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单从学校硬件建设来看,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大,但在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方面还是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兵师教研部门肩负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是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既要鼓励优质学校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教育教学更加开放,又要帮助薄弱学校以各自的优势为突破口办出特色,并通过一些办学模式全面提高质量;二是处理好均衡发展过程中的“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在人、财、物等方面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学校内部更要挖掘潜力,加强管理和教科研,注重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加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有特长,避免在师资、生源上恶性竞争,逐步实现各学校良性循环发展。

五、实施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正式启用,中小学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此,兵师教研部门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明确要求。认真做好配套教材的选用、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

调整、教学条件和辅助资源的配置工作,保障新课标的实施;兵师教研部门要将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境,确保新课程标准吃得透、拿得准、落得实,确保新课标平稳过渡。

2、组织学习。各级教研机构要率先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课标修订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提高对课标的认识,增强对新课标实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教研人员要认真对照新老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难点,科学制定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

3、组织培训。今年上半年要围绕新课程标准实施,开展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以兵师两级教研员为对象,兵团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以学校学科教研组长为培训对象,师组织开展骨干教研员培训;以义务教育学校全体教师为对象,学校组织全员培训;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前所有义务教育教师均经过新课程标准培训。

4、强化落实。兵师教研和教育督导机构要将课程改革实施纳入专项检查和督导范围,对课程方案的执行、课程标准的实施、配套教材的选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加强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各师在秋季期末前组织一次针对新课标实施的专项调研或检查,为进一步安排部署新课程标准实施工作提供依据。

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完善普通高中课改

义务教育课改已近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10年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应把这些课改的成果充分展示,并进行深化,特别是农牧团场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虽然不能复制,也不能照搬,但对农村和农场学校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希望兵师两级教研单位认真总结、吸收和探索,特别是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大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的力度。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普通高中课改经过三年推进已初步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各普通高中也在自身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2011年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发现,许多高中教师对高考命题立意不清,对高校招生在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清,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系统地针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制定教学计划,一味地增加高考学科的课时,而其他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课程则采取减课时、减内容的不当做法,甚至出现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今年对普通高中课改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认识、

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以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所有普通高中能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兵团制定的课程方案、课程开设与管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七、加强中小学校德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2011年10月兵团召开首届兵团德育示范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受到表彰的两批共37所兵团德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报告中,无一不被指出“缺乏德育教科研”,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对此,应引起兵师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拟通过研讨或征文形式把此项工作开展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切的思想,首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用文化教育人、用文化感染人、用文化引领人是我们的责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打造适合师生成长发展的校园文化,包括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进而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八、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包括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让一线教师服、信、听、干!在兵、地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岗位职责、常态工作、学习调研、培训提高、廉洁自律和准入等方面的制度;三是加强考核与评价制度,包括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自下而上的评议制度以及对各级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考核等。

九、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

国家和兵团花费巨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兵师教研部门肩负一定的培训任务,在形式上坚持国家培训、本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成效上加大考核力度,不求人人过关,也要人人过堂,初步形成参培→收获(体会)→考核(考试)→跟踪→反馈→评价(分析)报告等流程。

十、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

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是一支重要的教学研究力量,兵师教研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学会工作,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尚未成立的,可先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待条件成熟按程序申报并制定章程;组织不全的,可在今年择机进行改造。但无论新建还是改建,都要积极开展工作和活动,而不只是一个摆设。

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繁杂、任重道远。兵团在新疆的经济、社会中发

挥着“三大作用”,兵团教研在兵团教育中也应发挥三大作用:智囊、引领、助推。切实把兵团教研打造成为“五个中心”即教育发展咨询、服务中心,现代教育理论引领、转化中心,教师专业成长指导、培训中心,教育质量分析、诊断和改进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兵团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新疆和兵团实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我们的力量!

推荐第9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论文题目

兵团经济管理专题课程结业论文

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认识

物流2011级2班

2011 兵团经济专题 专业、班级 学课

【摘要】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这个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处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集团, 它既不是简单的经济实体, 也不是正规部队,兼有二者的属性, 担负着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增强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 兵团也不是国家机关,而是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特殊的社会组织。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组织、特殊性

一、兵团的概况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兵团性质认识

(一) 兵团不是国家机关或一级行政区域

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与行政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国家机关由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组成。中央国家机关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的规定, 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各级与中央国家机关相对应, 设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在上述国家机关或行政区域的组成体系中, 没有关于” 兵团”的内容。而且, 在各类文件及领导的讲话中,从未有将 “ 兵团”作为一级国家机关或行政区域的内容。因此,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 兵团不是一级国家机关或行政区域。

(二)兵团是社会组织 学者彼得.布芬认为,”社会组织”意指人类行为被社会性地组织起来的方式。我国学者一般认为,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 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具有明确规章制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正式化的社会群体。国家赋予兵团以屯垦戍边的社会职能,其直接目标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推动和促进边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兵团作为国家单列的受国务院与新疆自治区双重领导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组织单位, 具有其正式性与独立性。兵团通过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其内部成员与组织的行为,为保卫边疆、巩固国防、推动和促进边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而共同努力。可见,兵团是社会组织。

(三)兵团是企业型的社会组织

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目的是屯垦戍边, 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直被归属于农垦系统,其所从事的是农垦事业, 在计划单列前的相当长时期内直属农业部管理。所谓屯垦,指军队在屯营的地方开荒种地。从广义上说,是指国家通过驻扎军队和安置居民, 大规模地开垦荒地和从事各种经济社会开发建设事业,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谓农垦,是指国家组织农民,在国有土地上使用现代机械和科技,大规模地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建设事业。由此可见,不论是 “ 屯垦”还是 “ 农垦” ,组织生产建,实现经济发展,都是 “ 垦”的直接目的。这是兵团这一社会组织具有企业性质的根本表现。 “ 兵团要实行企业管理”、“ 兵团是一个大型垦区”、“ 兵团是一个综合性经济组织”等论述都说明了这一点,尤其在中发[1997]17号文件中提出组建新疆生产建设集团公司之后,这一性质体现得更为明显。

(四)兵团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特殊社会组织

兵团是企业型的社会组织,但兵团并不企业, 而是一个具有党政军企综合职能的特殊社会组织。所以如此, 在于兵团的存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政治性,其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军事性、宏观性和大局性的影响。这使得兵团这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为充分发挥兵团的作用,必须要赋予兵团以综合职能。1981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恢复后的兵团, “ 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 ,,即为适应新疆综合性开发要求、适应新疆稳定和发展双重需要而采取 “ 党、政、军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 以集中执行屯垦戍边这一综合任务。兵团自上而下建立的各级党组织, 对兵团事业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兵团通过公检法司劳等管理部门,行使部分政府职能, 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兵团有一支以武警为主体的武装力量,行使着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兵团的174个农牧团场和50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承担着经济建设的职能。兵团的教、科、文、卫等社会组织系统, 承担着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这之中,” 党”是领导核心, “ 企业”是基础和载体,” 政”和 “ 军”的职能均依附于企业这一基础与载体之上。可以说, 党政军企职能的综合,是兵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最大区别。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兵团不是国家机关, 而是一个企业型的具有综合职能的特殊社会组织。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四个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均设第一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司令员或师长三个主要职位。兵团的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曾迁至石河子,后又迁回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兼任。兵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现任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分别是聂卫国和华士飞。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

兵团的团级单位除了团场外,还有农场、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行政级别为县处级。团场编以数字番号。四个师实行师市合一体制,如石河子市(建立于1975年,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现为新疆第二大城市),后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阿拉尔市等。这四个市均为县级市。

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如:兵团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下野地垦区公安局,特例:兵团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城区分局。

80年代以来,军团的武装连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副军级建制的兵团军事部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走过了48年的历程,经历了创建、发展、解散、恢复的曲折道路。现在正乘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决策的东风,昂首阔步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历史证明:新疆兵团不仅为建设新疆、保卫边疆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命力,经受了困难、挫折等严峻的历史考验, 在十分困难的征程中,谱写了一部战天斗地、威武雄壮、不断发展的光辉史篇,创造了人间奇迹。兵团过去和今后的历史地位、兵团人的伟大献身精神,应当得到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作用

(一) 兵团已经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发展经济, 既是兵团开发新疆、建设繁荣富裕而文明的新疆的历史任务,也是兵团自我发展、更好地履行戍边使命的要求。几十年来,兵团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建设。早在兵团成立之前,为了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部队一进疆,就一手拿枪、一手拿镐, 投入大生产运动,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为兵团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兵团成立后, 大规模进军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建农场、办工厂、修学校,使荒无人烟的万古荒原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兵团创业伊始,缺乏资金, 又大多战斗在气候和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兵团人发挥了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人间奇迹。到2000 年底,兵团生产粮食117.57 万吨、棉花69.39 万吨,国内生产总值180.68 亿元,上缴税收 9.069 亿元[ 1],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力量, 使自治区经济实力更为强大, 经济更为繁荣。不仅如此兵团还承担着本应由国家承担的30 多万离退休人员绝大部分的离退休费及社会事业的支出, 并先后两次向自治区移交了一批工商企业,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兵团经济总量将更多, 对自治区的贡献也就更大。

(二) 兵团是守卫边防、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兵团从成立到现在, 一直忠实地履行着戍边任务。中印边界反击战时, 兵团担负了后勤支援任务, 保证了后勤供应的需要及反击战的胜利。1962 年在前苏联策动的伊犁、塔城等地边民外逃事件中, 中央、自治区党委一声令下, 兵团立即抽调干部、职工、汽车及农机具,奔赴裕民、塔城、额敏、霍城等县的边境地区, 执行代管庄稼、代耕土地、代牧牲畜的

三代!任务,并承担

三代!费用。此后,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指示,先后在边境一线组建几十个农牧团场, 沿中苏边界形成了一条10至30 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起了一条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这不仅保证了边境安宁与稳定,而且结束了长期以来外国不断蚕食我领土的历史, 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几十年来, 兵团一直和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担负着祖国西部2017 公里的边界守卫任务,定期巡逻、守土卫国、保境安民。在当前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制造事端的情况下,守好边防,对新疆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三) 兵团是保证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解放初期, 这支部队就进行了英勇的平叛、剿匪斗争, 接着又投入建立地方政权、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的运动,保证了新疆解放初期的社会稳定。兵团成立后, 以稳定新疆为己任, 继续进行了剿匪斗争。对于长期存在的民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兵团始终把平息*及突发事件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巴仁乡事件及伊犁

二五!事件发生后, 兵团民兵根据自治区党委指示,立即奔赴出事地点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平息*,恢复社会秩序。兵团在稳定新疆大局方面是有功的。兵团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威慑力量。邓小平把兵团称为稳定新疆的核心力量,是对兵团在新疆稳定中的作用、地位的高度评价。

五.组织的特殊构成

“屯垦戍边”的使命。兵团的总体特征是: “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 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兵团具有准军事化的特点实行兵、师 ( 局)、团、营、连、排、班的部队体制。执行着部分政府职能, 它有工会, 计委等政府机构。同时, 还要担负一些所谓国家专政机关的职能, 如镇压*、兴办和管理监狱。兵团是以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农垦队伍, 据有关的统计, 汉民族占有88%以上。这种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组织形式, 在边疆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 可以发挥稳定边疆, 巩固国防的作用。”两圈一线”的布局。兵团的174个农牧团场大多是在”两圈一线”的布局。兵团的174个农牧团场大多是在1950~1955年建立的。新疆多大, 兵团多大, 它所辖面积约20万平公里,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15个地州及边境地区。在布局上, 更多地考虑了当时剿匪和今后的守边任务, 形成了点多、面广、布局分散的”两圈一线”格局。由于农场根据战略和政治的需要, 多集中在边远、高寒、干旱缺水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先天的不足造成了脱贫难度的加大。即使脱贫了, 也会反复出现返贫现象。如1999年, 因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大幅降价等因素的影响, 已经实现基本脱贫的22个边境农场就几乎100%返贫。管理体制的混乱。现今的兵团依然保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农耕都要实行统一播种, 统一收购, 统一价格等五统一的方式。指令性计划占生产计划的95%。团场承包者的收入中还包括要上交团场的各种费用, 职工承担了完全的土地风险。兵团管理机构则获取了三方面的利润: 土地租金、对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控制, 对农业产出品的价格控制。因此,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着重于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 对职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公平的”剥削” 。

【参考文献】

[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 2000) [ 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2 ] 《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 编辑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3 ] 新疆通志 ( 第37卷)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61.[ 4 ] 兵团计委调研组.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和建议.载新疆农垦经济, 2003,

( 3 ) .[ 5 ] 李新.新时期兵团边境反贫困战略的思考.载新疆农垦经济, 2005( 7 ) .( 新疆兵团边境农场戍边使命与反贫困战略协调研究成果) [ 6 ] 孙柯.后兵团时代的军垦困境.载新西部, 2004, ( 11 ) .[ 7 ] 兵团党校科研处.兵团农牧场改革探索.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8.[ 8 ] 陈海泉.新疆兵团土地契约制度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9 ] 李僚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律地位研究.载新疆农垦经济, 1997, ( 2 ) .[ 10]郭 刚.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 2): 5- 11 .[11]《新形势下关于兵团性质的哲学思考》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新疆兵团史料选集》 第三辑 ( 内部) , 第 10 页。

[1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 1991年,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推荐第10篇:新疆兵团基本知识

新疆兵团基本知识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5.顾全大局、令行禁止6.发扬民主、团结共事7.秉公用权、廉洁从政8.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新疆精神:“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三化”建设

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习近平对少先队员提出16字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第11篇:关于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推荐)

【发布单位】82903

【发布文号】新兵党办发[2000]1号 【发布日期】2000-01-02 【生效日期】2000-01-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新兵党办发〔2000〕1号)

各师(局)、院(校)党委,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党组(党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经1999年6月4日兵团第一次政委办公会议审议后,又进一步征求了师(局)、团场、连队及兵团机关有关部门的意见,现予印发。

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办公厅

2000年1月2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

一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兵团农牧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兵团党委《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结合兵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 第二条 兵团农牧团场,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都可逐步实行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制度。实行选举的职位是:连长、指导员、副连长。

第三条 第三条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要发挥工会和职工群众的参政议政监督作用,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做到任职条件公开、报名和推存公开、演讲答辩公开、投票计票公开、选举结果公开。

第四条 第四条 连队党支部是连队的领导核心,经民主选举产生的连队干部,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要支持他们的工作。

二 组织领导

第五条 第五条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要在团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团场成立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其他团领导任副组长,并吸收组织、纪检监察、工会、宣传、生产、财务、政研、团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团场组织科牵头负责,工会协同。营、分场党委(党总支)、连队党支部和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三 候选人条件

第六条 第六条 候选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2、有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想,能密切联系群众,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

3、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实事求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

4、遵守党纪国法和团场的规章制度,顾全大局、廉洁奉公、办事公正。

5、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威信高,年龄可适当放宽,文化程度也可放宽到初中。在团场工作三年以上,身体健康。

指导员候选人,必须是有三年以上党龄的中共正式党员,熟悉党务工作和连队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

四 候选人产生办法

第七条 第七条 候选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

1、党组织或群众团体推荐;

2、民主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推荐;

3、连队职工大会推荐;

4、职工联名推荐;

5、职工个人自荐。

第八条 第八条 领导小组对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者,张榜公布。审查合格的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如果审查合格的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三倍以上时,可先在连队职工大会上进行预选,产生正式候选人。

第九条 第九条 连长和指导员候选人落选的,可直接做为副职候选人参加选举。

第十条 第十条 在一个团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跨连队参加竞选。

五 选民资格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以下人员有选举权:

1、连队在岗的正式职工。

2、与团场连队建立劳务关系,并从事生产两年以上的职工。

3、本连队在团场居住的离退休人员。

六 选举程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前,团场和连队党组织、工会要对职工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了解选举的意义及选举程序、方法、步骤、候选人条件和选民资格条件等。鼓励职工积极参加选举工作。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选举前一周,应张榜公布选举办法、程序、选举日期、选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人员名单、应选职务、候选人条件、选民名单等;选举前三天,应张榜公布经资格审查合格的候选人名单及其年龄、性别、族别、政治面貌和主要工作简历等。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选举大会应由团选举领导小组成员主持,先宣布会场及选举纪律,然后介绍候选职位、候选人基本情况、选举办法、选民应注意的事项等。选举领导小组成员、办事机构人员与候选人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应该回避。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候选人应在选民大会上做施政演讲,并对选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每个候选人演讲时间应做统一规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发票、收票、计票工作人员由领导小组提名,经选举大会通过。监票人由选民推选产生,负责对发票、填票、收票、计票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要设立若干秘密写票处,选民独立填写选票。发票、收票、计票工作应当场公开进行。本连队有选举权的职工3/5以上的人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参加选举人半数以上的赞成票有资格当选。如果同一职位候选人得票均未过半数者,应取前两名重新组织投票;如果同一职位候选人得票相等时,也应组织投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选举结果应当场宣布。如无重大问题,团党委应对选举产生的干部及时聘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工作结束后,党支部应根据党章规定和支部委员变化情况,及时召开支部大会,改选支部委员会。

七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选举产生的连队领导干部,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并享受相应的待遇,接受相应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选举产生的连队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若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或不胜任现职的,由团场组织科和工会共同提议,或由连队党支部和工会提议,或本连1/4以上有选举权的职工提议罢免,经团场党委同意后,提交职工大会讨论表决。表决前,提出罢免要求者应当提出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连队干部有权提出申辩意见,然后进行表决,3/5以上有选举权的职工参加表决,半数以上参加表决的职工投不信任票,即可罢免,罢免后不再享受干部待遇。上一级职代会有权否决下级职代会选举及罢免的决议。罢免工作由团场党委负责。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连队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不能易地交流。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对以威胁、贿赂、仿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选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干扰选举工作的,选民或各级组织有权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经调查核实后,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兵团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担任连队干部的,二年内不参加连队领导干部民主选举,也不占连队领导职数。

八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兵团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12篇:新疆兵团鲁旭平社区党建

着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格局

——以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为例谈谈社区党建工作

新疆兵团党委组织部 鲁旭平

随着新疆兵团“三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愈发凸显,如何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乘势打造新疆兵团社区党建新格局,已然成为提升新疆兵团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首要课题。新疆兵团党委以“围绕中心,强化核心,抓好队伍,搞好服务”为理念,健全社区组织体系,选优配强社区书记,加大社区投入力度,提升社区整体水平,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兵团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看到社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党建工作思路清晰、活动载体日益丰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的同时,还应敢于正视和仔细研判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

一是党支部班子建设有待加强,对流动、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还不到位。主要原因是:部分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或是由离退休老党员兼任,开展工作力不从心;面对社区居住人口复杂,越来越多“单位人”转换为“社会人”等新情况,往往以单位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应对,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对流动、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不知“从何抓起”等。

二是社会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原因是:居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婚姻、家庭、生活等民事纠纷“井喷”现象明显,加之社区出租房、外来人员、流动人员多,“四知四清四掌握”执

1 行不到位等,加大了社会管理的任务和难度。

三是支部活动有待进一步活跃。主要原因是:支部活动阵地分布在街道、小区内部,点多面广,党员习惯就近开展活动,而支部活动又仅仅停留在“有事开个会、没事读个报”等初级阶段,甚至长期不开展活动,缺乏有效监督。

四是支部班子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是:社区存在多头指挥的管理体制基本未变,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待遇有限,对做好党建工作、服务居民群众意识不强,存有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心理。

(二)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统一

一是一些驻区单位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主要原因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之间存在的依靠和制约关系程度不一,造成部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份外事”。

二是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制度落实不尽人意,不少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意识不强,存在一批“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的现象,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在职党员报到后不能主动、自觉地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参与社区建设;而大多数在职党员能参加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仅仅是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这一点在单位对党员进行考评时又难以体现。

(三)社区党组织人员不足,机构不健全

一是党组织专职人员不足。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繁重,报酬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进而党组织人员“进口受限”。

2 二是党组织职能与工作机构不配套。主要原因是:大量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转入社区,社区党组织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特别是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属地管理后,相应的人权、事权并没有随之下放,没有做到“责随权走,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制约了社区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三是党组织自身运转经费不足。主要原因是:社区党组织没有所属创收的经济实体;计划生育、文体活动、民政、环卫、人大、人武等工作,每年都有数额不等的专项经费,而作为社区领导核心的社区党组织专项活动经费有限。尽管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组织部将社区缴纳党费全额返还,为社区兼职党支部书记发放补助(每月60--1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党建经费不足的问题,但社区党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仍然存在;新疆自治区在《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专职联防队村保主任“十户长(社区楼栋长)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为加强社区楼栋长队伍建设,给予市镇社区楼栋长年人均报酬一般不低于1200元(每月100元)的补助还未能执行,引起兵、师城镇社区楼栋长和地方社区工作人员的攀比心理。

二、农八师石河子市的做法及成效

(一)党委重视,健全体制机制

2011年创造性地在全兵团率先成立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师市社会工作管理办公室,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职能大幅增强和扩展。坚持落实党委常委社区联系点制度。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八师石河子市“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考核办法》、《石河子市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办法》等多个

3 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工作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了以《中共农八师石河子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市党发[2009]16号)为统领的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

(二)党建带社建,加强队伍建设

兵、师市党委按照“一社区一支部”原则,采取“建、转、联、派、靠”等多种措施,在八师石河子市所有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在城市54个社区建立了42个党总支、419个党支部。2011年6月,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试点“公推直选”,组织了第三届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优化设置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横向协调机制和持续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将驻区单位的各种可用资源和优势整合利用到社区建设上来,形成了党建联动、文明联创、活动联搞、治安联防、环卫联抓、贫困联帮、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大党建”格局;公开选拔综合素质好、领导能力强的社区干部进入街道担任副职领导。通过公开招录、民主选举、定期换届、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奖惩挂钩、学历教育、职称考试以及各种培训,造就了一支由社区党、群组织负责人、民政干事、党务干事、劳保员、综治员构成的近800人(市区485人)的初步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通过统配残疾人协管员、“4050”公益岗、大学生就业岗,使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平均配备到13名,保证了社区党组织、工作站、居委会和“五站一室”职能作用的发挥。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每年分期分批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进行一周的集中培训,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

4 力。从2007年起先后选送87名社区干部到内地学习考察。2008-2009两年共有179名同志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健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机制,建设了一支以离退休党员为主体,融在职党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个体工商户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为一体的,总数达14000余人(市区10037名)的庞大党员队伍(占师市党员总数的26.4%),在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落实激励机制、实行登记注册制度等,建立了绿化保洁、宣教文体、治安巡逻、扶老帮困、便民服务等各类志愿者队伍492支、12443人(市区202支、6658人,团场290支、5785人),常年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之中。

(三)完善体系,丰富活动载体

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长效管理”的城市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石河子市政府、街道、社区“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二是形成了以八师石河子市、街道、社区办公服务活动场所以及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社区“五站一室”为依托,驻区单位服务设施为补充,实行“一站式服务”和24小时值班制、全程代理代办制的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初步形成了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城市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四是整合机关部门资源、街道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计生服务体系、群众文化体系、助残体系、综治体系、市容管理体系等,并正在构建居家养老体系;六是依托“双进工程”和兵团社区公共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正在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社会化、市场化、自治化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

5 在开展各种活动方面:一是八师石河子市机关干部进驻社区活动自2006年起持续开展,形成了转变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锻炼培养干部、机关部门与城市社区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二是普遍开展以“五个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和谐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创建为主体的各类创建活动和“一居一特”创建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17项,自治区、兵团级荣誉215项;三是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志愿者服务日、雏鹰行动、老少共建等动员组织居民群众进行自我服务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出了“365阳光驿站”等一批服务品牌。

(四)多元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落实“三有一化”,确保社区建设中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活动,从2003年开始,八师石河子市累计投入上亿元,并争取国债、体彩和兵团项目资金上千万元,分批新建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老年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和五个街道市民中心(简称“一大五小”),基本配齐了办公设备和群众文体活动器材,为多数社区建立了图书室,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将城市社区的工作经费从过去的1.6—2万元增加到4—6万元,并将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全额事业单位全面接轨,彻底解决了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综治、环卫、文体、科普等专项费用逐步向街道社区倾斜,机关部门“结对共建”、“费随事转”的投入逐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给街道社区建设不断提供了资金、设施、设备支持。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网络,完善社区党建的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兵团师团党委将积极主

6 动地加强与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党组织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建立“共驻共建,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建立定期的联络制度,通报交流情况,研究社区活动,使社区工作和社区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是在社区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要与辖区单位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加强与居民区各单位的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商议事,协调工作,形成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构建社区党的工作联建运行体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体系,建立起“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社区党建载体。“点”:在楼群单元设立“共产党员情系社区先锋岗”,在家庭门口和单元宣传栏中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线”:按“就近划片、区域管理”的原则,以社区或街道部分区域为单位,成立路段党建协调联席会。“面”:以街道的党建工作为覆盖面,每季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列会,每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经常化。

(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做好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方式,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做好待业、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社区中的待业、失业的党员组织关系应转至居住地党组织,由社区党支部负责组织管理工作,采取直管、代管、协管、联管等方

7 法,组织他们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是加强对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本着“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把发挥在职党员作用与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结合起来,设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岗位,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四是丰富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丰富活动载体,建设一个坚强的班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和建立党员(小组)责任区,把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充分激发出来。

(三)盘活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开发资源。要组织党员在社区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党员“一帮一”活动等,从而达到“用好一个,带动一片;走活一招,带动全局”的效果。

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较为充裕的场地、设施等物力资源,使之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同时,党组织要尽职尽责地管理好社区,为辖区单位提供一个安全、稳定、优美的工作环境。

三是利用资源。社区党建工作的归宿,就是服务群众。要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嘘寒问暖,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最需要什么,使资源归职工群众享有,在职工群众使用资源中实现价值。

8

第13篇:新疆兵团交流会主持词

开场词

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H:大家下午好!

A:有一个地方,那里有雪山、草原、沙漠和盆地等自然景观

B:不仅如此,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又给那里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在那里留下了饱含文化意味的历史遗迹

A:这个地方,就是新疆。它所承载的不止是一种民族文化,还有一种对于边疆情怀的顿悟。

B:今天,新疆建设兵团的朋友们来到我校和广大师生共同交流和学习,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A:下面我宣布,本次中西部文化交流文艺汇演正式开始! B:首先,让我们欣赏一曲来自新疆的舞蹈《西域风情》。

结束词 A:我们用欢乐的歌声歌唱幸福的生活, B:我们用优美的舞蹈赞美美丽的新疆; A:我们用火红的青春谱写辉煌的诗篇, B:我们用花样的年华创造无悔的人生。 A:威武的兵团,我们用青春妆点; B:欢乐的校园, 我们用激情创建

A:让每一缕记忆的游丝都有一段美丽故事,愿每一个节目都能带给你美好的记忆。 B:现在我宣布:本次中西部文化交流文艺汇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歌曲《最美的太阳》

走进新疆,你就走进了雪山,走进了草原,走进了自然;走进新疆,你就走向了阳光,走向了理想,走向了天堂,下面请欣赏歌曲《最美的太阳》。

小品《我是演员之偶像团》

优美的歌曲过后会是什么呢?对了,就是精彩的小品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品《我是演员之偶像团.》

歌曲《又见炊烟》

都说啊女人爱做梦,梦里有蓝蓝的大海,有金色的沙滩,有清凉的海风,有木做的小屋和袅袅的炊烟,我想这应该就是人间仙境吧,下面请李洋子老师为我们带来歌曲《又见炊烟》

舞蹈《水晶映像》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似露。我们或许听过关于水晶的诗歌,但你们看过水晶舞吗?下面请欣赏舞蹈《水晶映像》

(即兴书法表演)

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骄阳似火的夏天,总会带给我们激情澎湃的心情,在这个充满激情的的六月,有那么一个人,他要用维吾尔族人民特有的激情去演绎这个六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孔德武老师带来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品《四大才子》

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四大才子吧,他们的文采可谓是人人皆知,今天啊,工信的四大才子一起相约来到了这里,大家想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么?掌声有请四大才子。

歌伴舞《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最甜蜜的葡萄在吐鲁番开花结果,最美丽的姑娘在葡萄架下一天天长大。下面请欣赏单玉荣,廖思思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歌伴舞《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歌曲《一言难尽》

其实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中,我们心中的酸甜苦辣怎能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了呢?接下来请欣赏歌曲《一言难尽》.

诗朗诵《永恒的辉煌》

在工信学院,我们有过太多的幸福与感动,亲切与温馨,正值新疆建设兵团的朋友们来到我校,让我们用最诚挚的声音来欢迎他们,下面请欣赏诗朗诵《永恒的辉煌》

歌曲《情网》

相信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老歌牵动着我们的心弦,留我们美好的回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情网》,掌声有请!

小品《来自星星的你》

你知道炸鸡和啤酒这个搭配是在哪里火起来的么? 当然知道了,《来自星星的你》嘛

算你聪明,接下来的这个节目就是小品版的《来自星星的你》,掌声有请他们。

歌曲《遇见.》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其实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每一个故事的开始都是相遇,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有多少次相遇,多少个故事,但我们要相信,那个人总会来和你相遇。下面请欣赏歌曲《遇见》

舞蹈《看月亮爬上来》 轻快悦耳的民族小调,带着似曾相识又久违了的亲切,简单明快的旋律,神形兼备的动作配合出极美的韵味与意境,接下来请欣赏舞蹈《看月亮爬上来》

第14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皮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皮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 (2014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 前言

一、建立与发展

二、职责与体制

三、开发与建设

四、维稳戍边与促进民族团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以后历代沿袭。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广大兵团军垦职工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兴办大型工矿企业,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充分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值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之际,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兵团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助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兵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兵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兵团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群体。

一、建立与发展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当地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1950年1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3年,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两个部分,其中生产部队建有军垦农牧团场43个,拥有耕地77.26千公顷。同时还兴办工业、交通、建筑、商业企业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为之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

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当时,兵团总人口17.55万。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从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先后发生了边民越境事件。根据国家部署,兵团调遣了1.7万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当地维护社会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并迅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建立了纵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边境团场带。这对于稳定新疆、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国家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到1966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3月,兵团建制被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团场的业务工作。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了二次创业。30多年时间里,兵团对国有农牧场进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等方面的改革,兴办工业,建设城镇,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60年来,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底,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团,辖区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

二、职责与体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是在自己所辖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国家赋予兵团的职责。兵团的“屯垦”,以现代农业开发为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第

二、第三产业,着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新疆的社会进步与民族团结。兵团的“戍边”,一方面守卫国家边防,另一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防范和打击恐怖势力的犯罪破坏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及其破坏活动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危害国家统一的严重威胁,兵团戍边的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破坏活动的任务上。 1990年中央政府批准兵团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兵团在继续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自治区领导的同时,逐渐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对口管理。这种双重领导体制的建立,是兵团行政隶属关系上的创造性变革,有利于中央与自治区对兵团的协调领导,有利于兵团履行肩负的各项职责,理顺了兵团与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兵团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中央政府对兵团在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教科文卫、农林水事务等领域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新的生命力。 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各级都建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挥着对兵团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兵团设有行政机关和政法机关,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兵团是一个“准军事实体”,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是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兵团的党、政、军、企四套领导机构与四项职能合为一体。 兵团全面融入新疆社会,所属师、团场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行政区内,主要由兵团自上而下地实行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在战略地位重要、团场集中连片、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垦区,设有7个“师市合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5个“团(场)镇合一”的建制镇,由兵团实行统一分级管理。“师和市”、“团(场)和镇”党政机构设置均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三、开发与建设 兵团的经济建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兵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2013年兵团生产总值达1499.87亿元人民币,比兵团成立时的1954年增长了220倍,年均增长9.6%;比1981年兵团恢复时增长了22.9倍,年均增长10.4%。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0:41.8: 29.2。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兵团以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空间为重点,统筹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按照“师市合

一、团镇合一”的原则和师建城市、团场建镇的思路,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截至目前,兵团已建成阿拉尔市、铁门关市、图木舒克市、双河市、五家渠市、石河子市、北屯市等7个县级市和金银川镇、草湖镇、梧桐镇、蔡家湖镇、北泉镇等5个建制镇,初步形成以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架构,与新疆城镇职能互补,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已达62.3%。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兵团城镇已经逐步发展为区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人口、资金、产业、人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的集聚之地,推进了新疆城镇化进程。石河子市2000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2002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兵团的工业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1世纪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兵团立足新疆资源和地缘优势,形成了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由兵团生产的节水灌溉器材、番茄制品、棉纺锭等产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2013年,兵团实现工业增加值426.6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8%,占兵团生产总值的28.5%,工业对兵团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5.3%。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兵团始终坚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大规模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持续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国营农场建设,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先河。2007年以来,兵团大力推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在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和植物育种与栽培、牲畜育种与饲养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上取得突破,并在全疆大规模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兵团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兵团高新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4.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857.20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682.33千公顷。兵团已建成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和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棉花总产量达146.52万吨,分别占新疆及中国棉花总产量的41.6%和23.2%,棉花单产、机械化率、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番茄、红枣、苹果、香梨、葡萄、核桃、薰衣草等特色农产品已形成优势,有91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和新疆名牌或驰名商标。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兵团多数团场建在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第一道屏障。多年来,兵团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对800千公顷的荒漠植被采取封沙育林育草等措施,逐步建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绿洲生态经济网。通过大力推广喷、滴、微灌等节水技术,年农业节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增加了向下游河道的下泄水量,一些已经萎缩甚至干涸的湖泊重现生机,改善了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至2013年,兵团建成近3000千公顷的人工新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0%;绝大多数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80%以上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 着力改善民生。兵团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职工群众福祉,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经过多年努力,兵团的居民收入、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2013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万元人民币、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43万元人民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40万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8.2%、17.4%;近几年,兵团累计投入347.8亿元人民币改善民生,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4.3万户,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7.2万户,完成农村安居工程5.5万户。截至目前,已有70%以上的职工群众迁居新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6.48万人,9.4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多万人次得到医疗救助。2013年,兵团从业人数达125.34万人,在岗职工71.11万人,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8.5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5%。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兵团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截至2013年,兵团拥有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普通中学243所、小学55所,各民族在校生48.13万人。兵团的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拥有农垦科学院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2万人。建有各类重点实验室14个,企业技术中心4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建立了影剧院、文化馆、博物(纪念)馆、图书馆(室)、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拥有专业文艺团体8个、业余文艺团队数百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座、网站66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8.8%,公开出版发行报刊杂志35种,每年出版各类文化图书100多种。兵团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职工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34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8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8人、注册护士3.89人、医院床位10张。2013年人口死亡率为4.94 ,婴儿死亡率为7.56 ,人均期望寿命76.79岁。 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兵团发挥农业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产业特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和物流产业,积极开拓中亚及欧洲等国际市场,进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总量逐渐扩大。目前,兵团已拥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4个自治区、兵团级园区,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2013年,兵团进出口总额达115.91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额103.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5.42亿美元。 兵团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是一代代兵团人实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结果。60年来,兵团人克服罕见的生存、生产困难,扎根边疆,报效国家,在天山南北、亘古荒原上创造出人类发展奇迹。兵团的发展,也是在中央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全国各省市长期支持帮助下实现的。多年来,中央财政对兵团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对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的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场同样适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兵团划拨土地、草场和水利资源、矿山资源,拨售机器设备,出台适用于兵团的政策,直接支持兵团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兵团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全国其他各省市也以对口的形式向兵团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对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维稳戍边与促进民族团结 新疆陆地边境线漫长,戍守边防是国家赋予兵团的重要职责。兵团从组建开始,就是一支高度组织化的准军事力量。多年来,兵团坚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兵民合一,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民兵武装力量和兵团武警部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与军队、武警和各族群众建立起边境安全联防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中发挥出特殊作用。 兵团的边境团场是戍边的重要力量。兵团对边境团场实行团场包面、连队包片、民兵包点的生产与守边双承包责任制,实行兵团值班民兵连队与当地驻军、武警和地方民兵四位一体的军民联防机制,共同维护国家边防安全。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兵团不断加强边境团场建设的力度。从2000年起,兵团在边境团场实施以危旧房改造、饮水、交通、文化、就医、电视广播、环境卫生等为重点的“金边工程”,发挥区位优势实施沿边对外开放,开展区域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边境团场的凝聚力、吸引力,提升了边境团场戍边的综合实力。 维护新疆稳定是兵团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股势力”破坏活动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危害日益凸显。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统一部署,兵团所属师、团、连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应急民兵营、连、排,随时应对各种暴力恐怖突发事件。在反恐维稳斗争中,兵团发挥了特殊作用。尤其是1990年阿克陶县巴仁乡“4·5”事件、1997年伊宁“2·5”事件发生后,兵团民兵发挥熟悉情况、就近就便的优势,快速反应、迅速出击,与武警部队和各族群众携手联动,共同打击暴恐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组织民兵担负起执勤、巡逻和对重点目标的守卫任务。当前,兵团正着力建设全国一流民兵队伍,建立融生产、训练、执勤、应急于一体的民兵常态化轮训备勤机制。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的最长远的根本问题。兵团高度融入新疆社会,长期与地方各民族毗邻而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构成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嵌入式”社会发展模式,做到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60年来,兵团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兵团医疗机构常年组织医疗队深入地方农村、牧区开展巡回医疗,防病治病,送医送药。兵团在修建各种水利、道路等工程时,同时考虑地方各族人民的利益,使兴修的各项工程成为兵地双方受益的“两利工程”。20世纪50年代,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60年代中期,兵团每年拿出800多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帮助地方进行农田规划建设。80年代初兵团恢复后,连续5年投资9000多万元人民币,支援喀什、塔城等地区兴办农田水利建设,并与地方共建文明单位400多个。90年代以来,帮助地方建设“双语”幼儿园和“双语”学校,培训“双语”教师。1999年开始,连续14年在北疆7个师的57个团场,接收来自南疆四地州32个县(市)15批2156名基层少数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培训。进入21世纪后,兵团与地方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建立起经济联合体87个,合作项目200多个。兵团还常年抽调大批科技人员,为地方举办种植、养殖、农机等各类培训班,向各族农牧民传授和推广各类先进技术。兵地相互支援、融合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兵团有汉、维、哈、回、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满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37.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9%,有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和扶贫开发力度。近年来,兵团共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0.8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等多个领域。2012年,兵团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24.4个百分点。 兵团全面贯彻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宗教和谐,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倡导民族和谐发展、文化共同繁荣、民俗相互尊重。多民族聚居的状况,使兵团具备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吸纳融合新疆民族文化,在边疆地区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兵团,文化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推进了新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建设,增强了边疆地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斗转星移,兵团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 当前,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疆正处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是中央政府的一贯方针,发挥好兵团的维稳戍边特殊作用是国家的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兵团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要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壮大实力,深化“兵地融合”发展,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各项职能。 有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有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援,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各族人民的大力帮助,有兵团60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完全有理由相信,兵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15篇:爱祖国爱新疆爱兵团

爱祖国爱新疆爱兵团

爱国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爱国最根本的就是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1]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

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

爱国的意义:

爱国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已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中。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爱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近代以后,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爱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新疆精神 :

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

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新疆精神是这样阐述的: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精神解读:

爱国爱疆;2011年10月26日下午,参加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各代表团分组讨论党代会报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参加昌吉州代表团的讨论,并对新疆精神进行一一解读。

张春贤说,“爱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阐释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核心价值体系中,主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新疆是边疆地区,“爱国爱疆”首先是热爱国家,然后是热爱新疆和边疆。“这个新疆精神的第一条是站得很高的,贯彻中央‘国之魂’的价值观。”

团结奉献 张春贤说,“团结”,是在全疆征求意见时听到的最集中的反映,“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有的新疆精神”。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疆鲜明的特点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新疆追求团结,团结是新疆的生命线,哪个时期做得好,哪个时期就发展。而说到“奉献”,“我已经把新疆的所有县市都看完了,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各级基层干部,他们都有吃苦奉献精神,都能顾全大局”。

勤劳互助

张春贤说,邻里之间、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学习,“勤劳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民族特征,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稳定基础”。

开放进取

“新疆不开放不行,不创新不行。”张春贤说,进取标志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时代精神和世界文明的结合。

张春贤说,这次的党代会报告始终贯彻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新疆的战略选择。一年多来,昌吉州积极贯彻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部署,在“三化”中走出了新路子、迈出新步伐。希望昌吉州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中,在“三化”进程中,进一步弘扬好“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倡导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昌吉州要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树立思路,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实现“三个率先”。

深远意义编辑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新疆精神是这样阐述的: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

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种种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构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兵团精神》一书。该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屯垦戍边育精神;把剑扶犁卫国安;献了青春献终身;戈壁惊开新世纪;与时俱进写风流;求实探微益深远等。精神:艰苦创业:兵团精神的体现 半个多世纪前,新疆广袤的土地、亘古的荒原上,出现了一支刚刚脱下军装的生产部队。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的两大沙漠边缘、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上,架桥修路、兴修水利、垦荒造田,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百座水库,建成了一大批大规模的现代化国有农牧团场,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农业的基础,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奎屯、北屯等一座座军垦新城。新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见证了这辉煌的一幕。[1]

艰苦创业:兵团精神的体现——白手起家创伟业

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戈壁大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亘古荒原,早已为棉山麦海所覆盖;历史的凄凉悲怆,早已为辉煌壮美所取代。当我们一次次走进如火如荼的塔里木,走进瓜果飘香的炮台新镇,走进万顷棉海的莫索湾,走进吟唱《草原之夜》的可克达拉,走进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奎屯、北屯,你是否想到兵团创业者们曾经在这里挥舞第一面旗帜,燃起第一堆篝火,拉动军垦第一犁?

第16篇: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属于国务院和自治区双重领导,政务归属国务院领导,党务归属于自治区领导,部分机要党务归属于党中央书记处领导。兵团隶属自治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双重管理,享有正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均设第一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司令员或师长三个主要职位。兵团的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曾迁至石河子,后又迁回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兼任。兵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现任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分别是车俊和华士飞。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兵团的团级单位除了团场外,还有农场、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行政级别为县处级。团场编以数字番号。有些师实行师市合一体制,如石河子市(建立于1975年,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现为新疆第二大城市),后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阿拉尔市等。 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如:兵团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下野地垦区公安局,特例:兵团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农八师公安局)-城区分局。

80年代以来,军团的武装连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副军级建制的兵团军事部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转业而来的。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插花地分布于自治区全境,位于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团总人口大约为248.0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18万。

农一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克苏市,拥有阿拉尔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闻名。

农二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库尔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六师。

农三师: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境内,师部驻喀什市,拥有图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四师。

农四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境内,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五师。 农五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

农六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

农七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师部驻奎屯市,拥有奎屯市奎北新区,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五师。

农八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六师。

农九师: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师部驻额敏县,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七师。

农十师: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境内,师部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

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

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

农十四师:即原和田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驻和田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大怪

“全国兵团都撤消,惟独新疆留下来”:

[全国一共设立12个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独立农建(垦)师。包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5年重新设立,迄今唯一保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撤销; 兰州生产建设兵团(跨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四省区,全国唯一的跨省兵团)1973年撤销;广州生产建设兵团(海南岛、湛江)1974年撤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1975年撤销;江苏生产建设兵团 1975年撤销;安徽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撤销;福建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撤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撤销;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撤销 ;山东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撤销;湖北生产建设兵团1972年撤销;西藏农建师1975年撤销;江西农建师 1975年撤销 ;广西农建师1974年撤销)]

新疆兵团“四不像”:“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要纳税,是企业办社会,是农民入工会”; (不管像不像,他们就是这样,亦兵亦农,亦军亦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练兵;和平时是民,战争时是兵;回到家里是丈夫是父亲,离开家后是军官是战士。他们随着季节和战事的变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角色,只有守卫边疆,是他们不变的使命)。

“汽车上坡比下坡块,粗粮吃细粮卖,兵团的姑娘不对外”: (老兵团人至今还会记起五六十年代流传在民间的一段顺口溜:“兵团兵团三大怪:汽车上坡比下坡块,粗粮吃、细粮卖,兵团的姑娘不对外。”这里的第一句,说的是艰苦创业的兵团人崇尚勤俭节约,驾驶汽车走下坡路往往采取熄火滑行的方法,因而上坡路时往往采取熄火滑行的方法,因而上坡反而比下坡块。第二句说的是兵团人时刻不忘国家,尽量把细粮交售给国家,自己宁愿顿顿吃粗粮)。

“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十人一半是兵,知青盲流参伴,分住师团营连”: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房在地下三尺深,冬暖夏凉有点潮,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铺着笈笈草”;(前期兵团房屋现状:全是地窝子)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牛羊”;(新疆兵团58个边境团场写照)。

“半个百姓半个兵,半碗黄沙半碗风,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万古荒原中”;

“风大难行路,沙大难垦荒,碱大难种树,草大难长粮” “出门要带三件宝:风镜、水壶、大皮袄”;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风吹石头砸脑袋,沙眯眼睛埋房子”(兵团各团场处在两圈一线“两圈”分別指北疆环古尔班沙漠部署的兵团,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部署的团场;“一线”是指为了防伪苏联而在塔城至伊犁沿中苏两国边界一线展开部署的兵团边境团场上。风口有13师面对的“百里风区”、9师面对的“老风口”、还有“三十里风区”、“达板城风区”、“魔鬼城风区”、“阿拉山口风区”)

“兵团人喜好窝里斗”。(什么“新疆老白喀(笨);无锡皮尕子(洋气);四川耗子,日吗买皮(低人一等);河南大裤裆,歪拉歪拉到新疆,走了五里路,裤裆搭到火车上(做人黏黏糊糊,喜欢暗箭伤人),甘肃羊芋蛋,能吃不能干(懒);山东吃大葱,放屁咚咚咚(豪爽)”).

第17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引子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这是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驻疆部队发布的命令。这也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宣言书。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驻新疆官兵10.5万人脱下军装、摘掉红领章和红五星帽徽,集体就地转业,扎根天山南北的荒漠戈壁,开始了艰苦创业。这支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的屯垦戍边队伍,就是饱经风霜、默默奉献、守护边陲、建功立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由三支部队组成的。一是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二是新疆警备总司令兼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陶峙岳将军率领的由原驻疆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的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三是由列斯肯和赛福鼎率领的新疆民族军整编的解放军第5军。和平解放新疆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这三支部队的10.5万名官兵连同6万余名家属,于1954年8月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又有许许多多来自内地的有志青年,踊跃投身到屯垦戍边的行列。兵团对海外公开的名称一直是“中国新建集团公司”。

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7年中央正式发文明确规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其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只是挂名而已),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纳入国家一级预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二、兵团组织序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第一政委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兼任,兵团另设专职党委书记兼政委。兵团政委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兵团司令员兼任自治区的常务副主席。兵团政委和兵团司令员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师政委和师长。四个地区实行市师合一的领导体制(以前是所有地区实行市师合一)。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1985年兵团的武装部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副军级建制),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兵团军事部(副军级建制)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武警部队和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尽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然而从它的出身和作用来看,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尽管历史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经属于新疆自治区管辖,然而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不属于新疆自治区领导和管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直属中央管理。他和新疆自治区是平级单位。其实中央对驻新疆的很多机构都是高配的,比如兰州军区下属的新疆军区不同于其他省军区(军级),而是副大军区级别;新疆武警总队不同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副军级),而是和北京武警总队一样是正军级;新疆自治区书记是政治局委员。因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省部级单位是名正言顺的。这也体现了中央对新疆的高度重视。

三、兵团现有编制

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内。兵团总人口大约为26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30万,以来自河南、四川、山东、甘肃、江苏、安徽、湖南、湖北、陕西、河北等省的居多,少数民族人口30万人。有耕地103.52万公顷,近500个独立核算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较发达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健全的司法机构。

1、农一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阿克苏市,布防区域在阿克苏地区。其前身是:红六军团/八路军120师359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5师。

2、农二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库尔勒市,布防区域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9旅和晋绥军区的321名骨干组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6师。

3、农三师。1966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喀什市,布防区域在喀什地区。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22兵团第5军(新疆民族军改编)步兵第14师。

4、农四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伊宁市,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其前身是:(解放军第2军第5师13团+新疆军区通讯团+6军骑兵团)合编组成/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5军(新疆民族军改编)第15师。

5、农五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博乐市,布防区域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其前身是:红五军团/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6师。

6、农六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五家渠市,布防区域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其前身是:西北野战军新4旅/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7师。

7、农七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奎屯市,布防区域在奎屯附近。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5师。

8、农八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石河子市,布防区域在石河子附近。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6师。

9、农九师。196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额敏县,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第22兵团第9军(国民党整编第42师起义部队改编)步兵第27师。

10、农十师。1959年成立,师部机关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布防区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其前身是:第22兵团骑兵第7师。

11、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乌鲁木齐市,活动区域在全疆。其前身是:第22兵团骑兵第8师/农十一师。

12、农十二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乌鲁木齐市,布防区域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13、农十三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哈密市,布防区域在哈密地区。其前身是:哈密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14、农十四师。1982年成立,师部机关驻和田市,布防区域在和田地区。其前身是:和田农场管理局。2001年改为现名。

四、兵团光辉业绩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真实写照。一代代兵团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不仅维护了国土的完整,也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兵团建立伊始,按照毛主席“不与民争利”的原则,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边缘的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兵团农工的心血。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兵团有耕地面积1072.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6.25千公顷。兵团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己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现代的大农业体系。兵团生产的农牧产品品种多、单产高、质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经济作物单产水平均居全国前列。2001年兵团棉花总产63.89万吨,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灌溉、引蓄洪水和冬闲水,兵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截至2006年底,兵团拥有水库125座,总库容32.4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1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85座,有输水干渠8981.99千米,机电井11305眼。

兵团工业己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能源和基础工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纺织、食品、造纸、皮革、钢铁、煤矿、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等近百个门类;兵团生产的12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300多种曾获国优、部优、区优称号。

兵团商贸流通业发达,批发、零售和饮服网点设施遍布全疆和内地各省市。兵团与世界上6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拥有各类出口商品基地170多个,经营34大类100多个商品的出口业务。 兵团拥有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的建筑、安装施工队伍,在国内外承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筑工程。

兵团已从组建初期的17.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60万人。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儿女像红柳、胡杨一样在戈壁沙漠中深深扎下了根,成为永不换防、永不转业、世代接续的戍边力量和永不挪位、有生命的“界碑”。

兵团在改革上下的功夫最大,主要是以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扩大基层民主为核心的农牧团场改革和以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目前兵团已组建了9个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有11家上市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责和使命,可以概括为4个字——屯垦戍边。“屯垦是手段,戍边是目的。屯垦是为了戍边。”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反恐形势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从没放弃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分裂出去的图谋。所以,兵团不仅不能削弱,还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

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其组建、恢复和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魄力。兵团的存在是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巩固边防不可替代的因素。如果没有兵团,新疆绝不会有今天的安定和繁荣。

历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长

任职时间

司令员

任职时间

政委

1954.10~1968.09

陶峙岳

1954.10~1867.01

王恩茂

1968.11~1975.05

张竭诚

1971.06~1975.05

裴周玉

1975.05~1978.07

肖凤瑞

1975.05~1978.07

肖凤瑞(兼)

1978.07~1981.12

谢高忠

1978.07~1979.06

祁 果

1982.02~1987.04

陈 实

1979.06~1985.11

阳焕生

1987.04~1993.03

刘双全

1987.04~1994.12

郭 刚

1993.03~1997.08

金云辉

1994.12~1999.10

王传友

1997.08~1999.10

张文岳

1999.10~2005.03

陈德敏

1999.10~2005.03

张庆黎

2005.03~2010.06

聂卫国 2005.03~

华士飞

2010.06~

第18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余年,相袭至今。早在汉代张骞“凿空”(《史记.大宛列传》)西域后,汉武帝元封6年(公元前105年),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猎骄靡时,在乌孙国的胘靁(今伊犁河谷)即开始了屯田,史称赤谷屯田,这是西汉在西域最早的屯田点。

公元前101年,汉驻军屯田于轮台、渠犁(今轮台和库尔勒)两地,并置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务。公元前68年─公元前62年,西汉相继派兵车师交河,设置戊己校尉专司屯田。公元前60年,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立都护府乌垒城(今轮台县境),总领天山南北两道,从此西域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当时,屯田遍及西域各地。轮台、渠犁、焉耆、龟兹(库车)、车师前(吐鲁番西)、楼兰(今罗布泊周围)、伊循(今若羌县东米兰)、姑墨(阿克苏)、赤谷(乌孙国都,今伊塞克湖东南)等地都是重要屯田区。西汉时期屯田近70年中逐渐形成都护、戍已校尉、曲侯和屯长四级管理体制,直属中央大司农管理,新疆屯田士卒达2万余人。公元9年,王莽篡国建立新朝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西域大乱,屯垦事业中断。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再通西域,沿袭西汉成例,继续设置西域都护及戍已校尉管理西域,屯田区扩大到伊吾庐(今哈密)、金满城(今吉木萨 1 尔县)、柳中城(今鄯善县鲁克沁一带)、高昌壁、疏勒(今喀什疏勒县)等地。

在此后魏晋南北朝的将近400年内,中原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对西域的管理虽相对削弱,但派遣官吏,推行中央政令从未中断。隋代,隋炀帝即位后积极经营西域,于公元610年在西域设伊吾郡,在伊吾大兴屯田。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始于630年,到791年吐蕃攻占西域时停止,历经161年,以军屯为主,有军就有屯,在11个屯田区中,有7个是西域战略要地,主要分布于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吐鲁番地区)、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于阗(今和田附近)、庭州(吉木萨尔县一带)、轮台(唐轮台、乌鲁木齐南部乌拉泊古城)等地。东起巴里坤,西至楚河畔,南到昆仑山,北至准噶尔,屯田遍及天山南北。唐代设置支度营田使专管西域屯田,西域屯田出现繁荣局面。

唐朝衰弱之后,以至五代、两宋时期西域屯田相继衰微结束。元代西域屯田长达20年,军屯与民屯并举,后因撤出军队,屯田遭到破坏,以至明代逐渐废驰。主要分布于哈密力(哈密西北)、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腾竭儿(今阜康)、亦里黑(今伊宁)、曲先(库车)、可失哈尔(今喀什)、斡端(和田)等地。有屯军2万余人,屯民3.7万余户,屯田6.6万余公顷。

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清政府派苏德尔募兵到哈密、巴里坤和木垒等地屯田。1725年,清军在阿尔泰举办屯田。屯田范围遍及南北疆。清代屯田共经历195年,屯田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

2 巴里坤、哈密和吐鲁番3地;北疆地区木垒、奇台、吉木萨、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晶河(今精河)、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阿尔泰等13地;南疆地区喀喇沙尔(今焉耆)、新平(今尉犁)、卡克里克(今若羌)、库车、阿克苏、乌什、巴尔楚克(今巴楚)、喀什噶尔、叶尔羌以及和田等10地。公元1840年以前,清代前期在新疆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20万公顷。1840─1850年,布彦泰、隆迎阿任伊犁将军,新疆屯垦掀起第二次高潮,先后垦荒地83万公顷。1864年后新疆爆发战乱,浩罕国阿古柏和沙俄乘机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屯垦事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公元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省后,左宗棠、刘锦棠大力倡导民屯,新疆屯垦事业出现第三次高潮。1905年,全疆新垦荒地64万公顷,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耕地增至70.3万余公顷。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统一。

民国时期,1912年─1928年,杨增新统治新疆,发展民屯,使新疆耕地由70.3万公顷很快增加到80.1万公顷,基本解决了全疆军民衣食问题。1928─1933年,金树仁统治新疆,屯垦遭到极大破坏。1933─1944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下,执行两个3年计划,建立屯垦委员会,第一次创办机械化农场,兴建水利工程,使耕地有了较大的增长,粮食增加到58.65万吨。1944年9月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屯垦事业再次衰落,北疆屯垦全遭破坏,南疆屯垦陷入瘫痪。1949年9月

25、26日,国民党新

3 疆警备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电和平起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10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大部、六军一部、五军大部、二十二兵团全体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1辆木轮车,2户农民1把砍土曼。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人均占有195.7千克,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已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响绝无可能,当时,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4 要求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遵照命令,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5.58万公顷,收获粮食3292.2万千克,棉花37.85万千克,油料186万千克,瓜菜2254.5万千克,饲养了各类牲畜18万头(只),全军粮食自给7个月,食油、蔬菜全部自给,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1951年部队播种面积增加,收获粮食比上年增长35.4%;1952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0.8l万公顷,比1950年增加近1倍。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军将士节省部分军费投入新疆工业建设,并动员全军指战员节衣缩食每年(2套)军衣节约 l套,2件衬衣节约1件,一年发1套棉衣改2年发1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4个减为2个,并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工业建设。从1950--1951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

5 国防军和生产军。

二、

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生产部队进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工业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 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部队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有农牧团场43个,耕地7.73万公顷,当年粮食总产7184.4万千克,棉花总产188.96万千克,工农业总产值8856万元。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全民所 6 有制企业的转变。1954年起,兵团先后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以及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参加边疆建设,至1960年末,总人口已达72.41万人,为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4.l倍。

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共垦新开荒地56.6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

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58年新增各类企业100个,1959年新建企业132个,其中现代化企业37个。1960年工业总投资达7548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至年底,全兵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3个,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撤销9所学校,对36家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坚决执行中央“农业第一,粮食第一”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7 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1/3,达97669万元,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 7.94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1975年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尔后,11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兵团解体,1976年,自治区部分地、州,将其20多个国营农场下放到县,有的将农场拆散下放到公社。原所属的2个汽车团、10个汽车营以及5000余辆汽车、21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

8 1975—1977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20多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牧场总数虽有增加,但生产水平下降,3年共亏损6.67亿多元,是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严重的3年。据此,1978年2月,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接供应,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92.3万吨,比1977年增长48%;棉花总产5.25万吨,比1977年增长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4亿元,比1977年增长1

38、9%,每年平均递增24.3%。

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公、检、法等均由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成为区经济计划一部分。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兵团和师设司令部、政治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 9 工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18个师级单位。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1981年兵团恢复时拥有221万人,其中职工92.5万人;耕地面积90.7万公顷,播种面积73.61万公顷。粮食总产92.3万吨,棉花总产5.25万吨,油料总产5万吨,甜菜总产24.76万吨。牲畜年终保留头数271.5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

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管理办法健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分配制度。1986年,兴办各种家庭农场4.46万个,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3.1万公顷,户均0.13公顷,发展庭院经济。工业调整结构,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搬掉干部“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至今,兵团已成立45周年,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8万多千米,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建成了一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设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兵团从农副产 10 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形成了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兵团的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为繁荣市场,发展边疆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兵团现拥有耕地面积105.56万公顷,人口242.09万人,在岗职工75.44万人,辖有14个师(局),173个农牧团场,598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现已形成农林牧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垦区区域,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及中小学校,还有众多的医疗、科研、勘测设计机构和文化艺术单位。

如今,兵团以占全疆七分之一的人口,生产新疆五分之一的粮食、五分之二的棉花和三分之一的棉纱、棉布、食糖,并交纳五分之一的税金。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50年来,这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 11 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

第19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前言

公元前60年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汉唐以来,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屯田定西域”是历代政权统一新疆、巩固边防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史证明,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屯田,西域就安定,丝绸之路就畅通,新疆就统一在祖国大家庭中;废了屯田,西域就发生*,丝绸之路就不通,就会产生分裂。但是,如何屯田,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由于西域地处边疆,驻军少了稳定不住局势,驻军多了粮食和其他供给发生困难,于是有了屯田。汉唐时期主要是军屯,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军屯和民屯并举,以军屯带动民屯。没有民屯,军屯会发生困难;没有军屯,民屯根本站不住脚。

纵观新疆历史,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屯田兴,新疆宁,屯田废,新疆乱。屯垦能为戍边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而戍边又为屯垦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二者结合形成了良性互动。 新疆地区的屯田始于汉代,此后历代中央政权,都曾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是加强战备、巩固边防的需要,是繁荣新疆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而新疆地大物博,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也为生产建设兵团提供了开发和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之际,1949年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国民党新疆省主席包尔汉通电和平起义,占全国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和平解放。10月中旬,王震率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部及第2军(1953年3月撤销番号,军部整编为南疆军区)第2兵团的第6军(11月转隶第1兵团,1953年5月撤销番号,军部合编为西北军区空军)7万余人由甘肃省酒泉、玉门、安西地区分别以空运、车运和徒步向新疆进军, 11月6日,第1兵团机关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与“三区民族军”( 1.4万人,1950年1月10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1954年撤销师番号,军部改编为伊犁军区)和在新疆起义的国民党部队(7万余人,1950年12月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番号,1950年9月25日整编改造完毕授旗授印,1954年10月第22兵团番号撤销)胜利会师。11月6日,第1兵团机关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并于12月下旬兼新疆军区机关,截至1950年3月底,第六军进驻北疆哈密、吐鲁番、迪化、伊犁等地;第二军进驻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莎车、和阗等地接管政权,解放了新疆全境,并接管了千里边防,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天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

1949年12月底,人民解放军全部基本进驻新疆指定布防区域后,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到新疆要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发扬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和工作队的光荣传统,选派4 000多名干部,同地方干部一起开展地方工作,接管和改造旧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发展生产。1950年2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决定成立南疆、迪化和伊犁三个区党委。南疆区党委在喀什,由第二军党委兼任;迪化区党委由第六军党委兼任;伊犁区党委在伊宁,由第五军党委兼任。各师、团按照自己驻地区划,从1950年至1952年先后派出8 480余人(其中干部4 418人),组成工作队帮助各地建政。第二军第四师负责喀什专署、莎车专署以及各县建政工作;第五师负责阿克苏、和田两个专署的工作,师党委兼阿克苏地委,第十三团负责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建政工作,第十四团负责温宿、拜城两县建政工作,第十五团负责和田专署及所辖七县的建政工作;第六师负责焉耆专署及所辖八县的建政工作。第六军第十六师负责哈密专署及所辖六县的建政工作,并抽调干部支援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建政工作;第十七师负责迪化专署的建政工作,第十七师第五十团负责伊犁专署及所辖七县的建政工作。所抽调的干部,开始以工作委员会的名义进行工作,以后则作为组建各级政权机构的干部基础。 新疆和平解放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问题,原美国驻乌鲁木齐领事馆副领事马克南在离开新疆时,曾叫嚣:“共产党的军队好进不好出。我要亲自看到他们一个一个渴死、饿死、葬身于黄沙旷莽之中”。

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国共双方部队共17万多人,一年所需粮食10万吨。号称面积中国第一的新疆,却无力供应。当时新疆人均占有口粮不足200千克,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民生之凋敝,可见一斑。从内地调运或从苏联进口粮食,要么运费奇高,是粮价的8~10倍,要么必须动用大量的外汇。解放之初,军区后勤部每月都要派飞机赴京去运大量银元回来购粮。一次,军区后勤部长又去向周恩来总理要银元,总理签付后,神情凝重地说:“人民解放军要驻守边疆,保卫边疆,长期靠别人吃饭,自己不生产是不行的。” 可见,国家也是不堪重负。

为了动员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针对新疆军区发布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藉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还特别强调:“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的财富。因此,各军区首长,必须指导所属,从1950年起,实行参加生产建设工作,藉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节省一部分国家的开支。”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部队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50年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发布新产字第一号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求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 “部队生产须有长远打算,有计划地建设军垦农庄,号召各部队为发展农业生产,应大力兴修水利,以造福于人民”。《命令》颁布后,驻疆广大指战员在天山南北按师团布点,就地驻防,就地屯垦,迅速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50年共有11万军人投身到开荒屯垦的大生产运动中去,1951年 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在边疆长期安家立业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教育运动”,号召全体指战员树立“屯垦军”、“劳动军”思想,“安家落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到1952年,新疆军区实现主副食全部自给,并建立一批军垦农场和一批工厂,奠定了新疆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基础。

1952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号召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协同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继续奋斗!”, “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命令部队于1953年进行了整编,毛泽东主席在命令中称:“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当时,新疆军区的部队没有区分国防部队和建设部队,所有部队都一律参加生产建设,不利于巩固国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了更好地巩固国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防建设与加强经济建设,必须把国防部队与建设部队区分开来,国防部队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国防,建设部队的基本任务是生产建设。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国防部队统一整编为1个二级军区,2个三级军区,8个军分区,1个国防师和4个独立骑兵团,由第二军四师师部和第六军、第五军的部分步兵团合编为国防第四师驻南疆喀什,汽车第四团和独立汽车营编入国防部队;将第一兵团的第二军、第六军,由新疆民族军改编而成的第五军大部,以及第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其中第二十二兵团部暂保留国防部队序列,驻石河子,仍用原二十二兵团的番号来领导全疆包括

二、

五、六军的生产部队,整编后生产部队人数15万人,专门从事生产建设。为了管理生产部队,新疆军区成立生产管理部,生产部队的军政工作和后勤供应,分别由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负责,生产任务由军区生产管理部管理。 1953年新疆军区编入生产部队的单位有:

第二军第五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一师,驻阿克苏。

第二军第六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二师,驻焉耆。

第五军第十四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三师,驻伊犁。

第五军第十五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四师,驻巩留。

第六军第十六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五师,驻哈密。

第六军第十七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六师,驻五家渠。

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七师,驻沙湾县炮台。

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六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八师,驻石河子。

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七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九师,驻焉耆。

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十师,驻绥来县(玛纳斯县)小李庄。

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编为工一师,驻石河子。

师一级单位还有军区建筑工程处和军区运输处。并以第六师第十六团、骑兵第七师第二十团、第二军工程大队、骑兵第七师第二十一团分别编为建筑工程独立第一团、二团、叁团、四团。以原汽车第五团、六团、南疆军区运输处分别编为汽车第二团、独立汽车第二营、独立汽车第三营。

1954年,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国家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军队即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和军官军衔、工薪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使驻新疆的十几万生产大军真正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屯垦戍边,在新疆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把部队生产纳入国家计划,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领导机构,以便统一集中领导新疆的生产部队。195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分别给西北局、西北军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电,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8月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新疆军区:同意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撤销二十二兵团的番号,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将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成兵团的部队有人民解放军

二、六军的4个师,二十二兵团全部和五军的一部。10月30日 新疆军区发布新队组字第十五号命令,《公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所管辖部队番号》。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南疆生产管理处、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农业建设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师,以及建筑工程第一师、建筑工程处、运输处及9个直属团和9个企事业单位,共计17.5万余人,其中指战员和无军籍职工10.5万人(注:个人估计其余7万人员,应是建国初期“三反五反”中的调疆劳改犯人,新疆军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1950年开始先后从陕西、湖北、河南、安徽、四川、上海、浙江等省运进劳改犯人并延续至今,由于劳改犯人的增多,1955年兵团政治部专门成立了劳改工作处)。由第二十二兵团司令部与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机关,驻乌鲁木齐,于11月1日正式开始办公。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12月5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王恩茂宜读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并颁发了中央军委授予生产建设兵团的印鉴。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单位有:

南疆生产管理处(驻喀什,1955年初撤销,人员及直属单位并入农一师)。

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后改为石河子管理处)。

农业建设第一师(驻阿克苏,辖第一团、三团)。

农业建设第二师(驻焉耆。1960年迁库尔勒,辖第五团、六团)。

农业建设第三师(驻绥定,1954年底撤销师番号,所辖第七团、九团改为兵团独立农场和兵团独立牧场。1956年划归农四师)。

农业建设第四师(驻新源肖尔布拉克,1956年迁伊宁市,辖第十团、十一团、十二团)。

农业建设第五师(驻哈密,1963年迁博乐,辖第十三团、十五团)。

农业建设第六师(驻米泉县五家渠,辖第十六团和八一农场、猛进农场、五O农场。1956年五O农场划归农四师)。

农业建设第七师(驻沙湾县炮台,1958年迁奎屯,辖第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和小拐农场)。

农业建设第八师(驻石河子,辖第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和石河子机耕农场)。

农业建设第九师(驻焉耆。1955年撤销建制,所辖第二十五团、二十六团由南疆北调合并为第二十五团并人农七师。第二十七团改为农四团划归农二师)。

农业建设第十师(驻玛纳斯县小李庄,1955年撤销建制,师部及第三十团并入农八师,所辖第二十八团远在阿勒泰由兵团直属,1959年恢复,迁至阿勒泰)。

建筑工程第一师(驻石河子,1954年底撤销师番号,所属部队属兵团基建处,1955年成立玛纳斯河水利工程处)。

建筑工程处(原新疆军区工程处,驻乌鲁木齐市。)。

运输处(原军区运输处,驻乌鲁木齐市。)

此外,兵团直属单位有:八一农学院、被服厂、皮革厂、卫生学校、第一医院(乌鲁木齐市七道湾)、第二医院(石河子)等企事业单位。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标志着新疆生产部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兵团成立后加强了统一集中领导,加快了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兵团成立初期,党政工作属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领导,生产工作受新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初期,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领导,1956年6月,中国农垦部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受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正式撤销生产部队原有部队番号,脱离军队系统,退出军队序列,此后不再参加军区党的组织系统,而变成了国家的农垦企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经营性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从此兵团不属军队系列,但其性质仍是一支不穿军装、不吃军粮、不拿军饷,并保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军垦部队,继续发挥着人民解放军的“三个队”作用。

根据部队当前思想情况,为了不引起思想波动,安心生产,有个过渡;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招收内地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以及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参加边疆建设,仍然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该番号沿用至1975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兵团建制及各师建制,成立新疆农垦总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六军各两个师、第二十二兵团全部和第五军大部集体转业而组成的,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转业,开发水利,建立国营农场,经营农牧业生产,为新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1954~1961年这个时期,兵团制定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水利建设为先行,以新疆北疆地区为重点,结合水利建设的进度逐渐扩大耕地面积的方针。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1958年,兵团实施了开发新垦区的战略方针,各师也作出了向新垦区进军和扩大老垦区的部署,一个垦荒造田和大兴水利的高潮在天山南北迅速兴起。开发的重点是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同时在伊犁、阿勒泰、博乐、塔城、奇台等垦区进行。到1960年底,又经三年奋战,累计开荒造田57万公顷,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实灌面积39.4万公顷,基本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耕地面积猛增到69万公顷,农场由59个增加到166个,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兵团事业的规模和战略布局。

由于受当时机械化水平的限制,扩大耕地主要是靠劳动力的增加,且各行各业百业待兴,急需劳动力。此后,安排大批知识分子、转业战士、支边青年陆续进疆(计划性迁移,俗称 “支边”),吸收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原因自流来疆人员(自发性迁移,俗称“盲流”),接收历年各类运动中被迫来新疆改造的“右派”、“黑五类”、内地劳改犯人(从1950年开始先后从陕西、湖北、河南、安徽、四川、上海、浙江等省运进劳改犯人至今)及刑满释放人员留场就业等(其他类型迁移,俗称 “流放”或“充军”),并安置以上几类迁移人员的配偶、子女和父辈,迁移人员开始成为兵团经济建设的骨干,使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仅在1956年自第一批河南支边青年来新后的安徽、江苏、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的支边青年,在1959──1961年即净迁入兵团达43万多人,其中仅在1959年一年中竟来疆人员达20多万人,在“大跃进”和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形成人口自流入疆的高峰,甘、豫、川、皖等省农民构成自流移民的主体。至1960年末,总人口已达72.41万人,为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4.1倍;到1961年底,新疆兵团人口总数已达50.3万人,总人口为86.6万人;到1966年末,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直到197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突破了200万人。这其中以政府组织的计划性迁移为主要形式,但从人员数量上看,自发性迁移则占据了大多数。兵团乃至新疆在这期间的迁移人口规模之大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以致于新疆的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与以往相比有了质的变化。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又是祖国西北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是党中央加强边疆经济建设、巩固祖国边防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东北、西北分别同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接界,西南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有5 400多公里长的国境线,在国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在新疆,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更为直接,经常派遣情报人员和秘密警察到新疆搜集情报,制造边境摩擦,挑起边境冲突。在1960年7月,苏联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苏联边防军以越界放牧为由,追打中国牧民,驱赶牧群。“博孜艾格尔山口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两国间的第一次边境冲突事件,中苏边境地区便无安宁之日了,仅1960年当年,类似事件就发生了上千起。接着苏共无视中国主权,利用我国经济困难,以其驻中国伊宁的领事馆为核心,通过其驻新疆各地州的苏侨协会,大做 “跨境民族”等问题,非法发放护照,登记发展侨民,大量策划、煽动甚至强迫中国边民去苏联,最终导致1962年4~5月间发生大量中国边民非法越境的“伊塔事件”,并公开支持印度反华,不断在中国西北边疆制造事端。

“伊塔事件”震动了共和国最高层,为稳定新疆局势,防止苏联的渗透破坏,周恩来总理责成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由兵团负责组织民兵速赴边境布防,维护边界治安。根据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决定,兵团立即选派干部810名,工人16750人组成高素质工作队,分赴边境第一线指定地点执行任务,稳定边境秩序,对边民外逃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同时,新疆兵团立即组编了6个独立营,共21个武装值班民兵连,开赴中苏边境展开布防,迅速建立起82个哨卡和巡逻点。其中,农一师抽调一个营共三个连,布防于阿克苏一线边境;农四师抽调二个营共八个连,布防于霍城至昭苏一线边境;农五师主力由哈密移防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并抽调一个营共三个连,布防于博乐一线边境;农七师抽调一个营共四个连,布防于塔城一线边境;农十师(1953年组建,1955年撤销,1958年恢复)抽调一个营共三个连,布防于阿尔泰一线边境。从1962年5月5日起,兵团的基干民兵全副武装,开始昼夜不停地进行沿国境线巡逻,有效地劝阻了边民非法越境,保卫了边境各县人民政权,并在塔城、裕民、额敏三县边境地带设立了8个边防检查站, 5月21日,根据新疆军区指示,兵团决定年底以前按照军区指定的地点又在中苏边境建立19个边防工作站,填补了边防空隙,加强边防力量,边民外逃行动基本上被制止,中苏边境“有边无防”的局面从此得以改观。 1962年11月,“三代”工作结束了,在通过外交努力遣返外逃人员无望的情况下,中央要求兵团成立边境团场,划定边境国营农场带,“三代”人员留在当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守卫边疆。兵团根据中央决定和自治区安排,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把民兵建设与开发边疆结合起来,两年内在伊犁、塔城、博乐、阿勒泰等地长达2019公里、纵深10公里至30公里的边境线上,抽调三万多人建立了58个边境农场带,控制着9处与邻国有争议的地区,并组建了300个齐装满员的生产完全自给不用国家军费民兵值班连,亦称兵团值班部队,对苏联蚕食中国领土的行为进行了上百次斗争,并以此作为镇守西北边疆的国防屏障,全力巩固祖国的战略要地,捍卫领土完整,使我国西北边疆安全有了可靠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基础,从此结束了我国西北部边界有边无防的状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组成部分,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兵团自成立以来,忠实地履行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为建设新疆、保卫边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重要力量。1965年周恩来总理来新疆视察时,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这个题词给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67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十二条规定指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不是一般的农垦部队,而是一支武装的生产部队。” 1969年,“3·15珍宝岛事件”和“8·13铁列克提事件”的发生,使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局面迅速恶化,新疆已由大后方演变成武装冲突前线,中苏边境对峙局面更加紧张,战争迫在眉睫。当时,广为流传的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口号,新疆兵团作为准军事组织有着巨大兵源潜力,其武装值班连和基干民兵成为新疆军区抵御侵略重要的力量,中央军委命令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员额6000人的50个现役步兵连,各项规章制度按军队现行制度执行,但不列入军队定额,除武器装备外各项经费均由生产兵团自负,作为兵团武装力量的骨干和战时扩编成野战部队的基础。1969年6月12日,兵团党委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发《关于组建兵团现役部队的决定》,以现有警卫连为基础开始组建。截止1969年8月底,除兵团后勤部所属(哈管处)一个连队外,其它都如期完成编制的50个现役步兵连的组建任务,当时,连排干部由新疆军区各部队抽调,战士则由兵团从内部各师征集,均按现役军人待遇。

为了迟滞苏军,担负袭扰入侵苏军的任务,1969年12月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为适应边疆建设和战备要求,将生产建设兵团划归新疆军区建制,又恢复了兵团与新疆军区的隶属关系,受军区党委的组织领导,全面由现役军人担任兵团各师团主要领导。为了加强新疆兵团的武装力量,1971年2月,这些50个现役连队又扩编成12个步兵团、1个工程团、2个独立步兵营近2万人的兵团现役部队。团领导、司政后机关干部从沈阳、南京、昆明等军区抽调,战士则从兵团和内地省征集。步兵团每团编4个步兵连、1个特务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另编卫生队、修理所、运输排、仓库、军马所。2个独立营直属于兵团司令部和后勤部管辖。步兵团和工程团由兵团及各农业(建工)师双重领导,各部队执行国防军现役制度,兵员补充列入新疆军区征集计划,但不列入军队定员。部队经费除武器装备外,仍均由兵团自负。

兵团现役部队的番号如下,农一师到农六师组建的现役步兵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

一、

二、

三、

四、

五、六团;农七师组建的现役步兵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

七、八团;农八师组建的现役步兵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

九、十团;农

九、十师组建的现役步兵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步兵第十

一、十二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道路工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独立营 (独立团3个现役连与兵团司令部独立营合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独立营,边防一线步兵团执行1081人编制,其它步兵团执行1029人,道路工程团编制5000人,独立营编制为578人和739人,共计2万余人,亦称兵团现役部队,并依次代号称疆字901部队~~915部队,番号代号从一九七一年四月一日执行。

1963—1965年,新疆兵团的模式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首先在西北被推广。根据新疆兵团已有十个农业师的建制,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地新建的农业建设师被续称为十

一、十

二、十

三、十四师。“*”中,新疆兵团的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从1968年开始到1970年,全国新组建黑龙江、内蒙古、兰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云南、山东、湖北等11个生产建设兵团和三个生产师。

这些兵团虽然在“*”中对稳定当时的局势和巩固边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1972年开始,各地兵团先后被撤销, 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30多年来,它经历了艰苦创业、发展壮大、遭受严重破坏、被撤销解体和恢复发展的曲折道路。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6年末,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职工总数已达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三分之一。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兵团各项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导致领导体制不顺,流通渠道不畅,农牧业经济出现大面积亏损。进入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新疆各项工作均遭到严重破坏,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1975年 1月3日 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上报《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肯定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20多年来成绩,同时认为应改变兵团体制解散兵团,更有利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有利于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加强反修战备,有利于经济建设的统一规划”。

报告陈述撤销兵团的理由是:\"兵团问题很多,主要是领导上思想政治路线不够端正,政策不落实,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常委内部不团结,经营方向有问题,没有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生产上不去,粮食不能自给,亏损越来越多等等。\"并说\"存在这些问题,同兵团的体制问题有很大关系\"。

1975年3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1975]11号文件,批转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的两个报告。即《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和《关于调整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安排》。中央11号文件规定:

一、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机构,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场的业务工作。师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成立地(州)农垦局,主管本地(州)范围内的国营农牧团(场)的工作。

二、兵团和师的工矿、交通运输、建工队伍,商业、文教、卫生等企业事业单位,分别归自治区和地(州)各有关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

三、团(场)归所在地(州)领导。团(场)的全民所有制不变,生产资料不动,干部和职工的政治待遇、生活福利不变。各团(场)要坚决贯彻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继续办好直接为农牧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小型工矿、运输企业。

四、设置石河子地区,成立石河子地区革命委员会,统一该地区的领导。

五、兵团现役干部是1968年以来为加强兵团建设调去的,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大成绩。兵团体制改变后,这些干部由新疆军区按中央军委对全军干部安排的有关规定统一妥善安排。其他干部归自治区党委和各地(州)党委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妥善安排。

六、兵团现役部队归新疆军区建制领导。武装值班连改称武装基干民兵连,继续搞好“三落实”。

4月25日至5月7日 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召开贯彻中央11号文件会议,制定有关接交工作的具体方案。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所属各师(管理处)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各师所属工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商业、文教、卫生等企事业单位,按行业分别划归自治区及所在地、州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兵团现役部队及训练、生产基地、划归新疆军区领导。

5月23日 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出《关于改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有关接交工作的具体方案的通知》,即日起开始移交,8月底基本结束。

1975年3月2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被撤销。这对整个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兵团建制也被撤销,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交由地方进行管理,极大地削弱了新疆经济建设的力量。同时,屯垦戍边、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为日后新疆社会局势的稳定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其

一、边防力量大为削弱。兵团一直是新疆国防的后备力量,而且兵团58个边境农场驻守着2000多公里边境线。当时中苏两国边界尚未划定。撤销兵团使国防后备力量大大削弱。其

二、兵团农场人心涣散,思想混乱。人心思迁,干部调地方,工人回老家,五六十年代的城市支边青年、复员军人等\"一江春水向东流\",屯垦戍边神圣使命的感召力凝聚力大大削弱。其

三、农垦经济大滑坡。1974至1977年财务亏损甚至超过\"*\"后期。到1977年,增加了44个团场的农垦总局,粮、棉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2亿公斤、1244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由1974年的9.4亿元下降到1977年的5.7亿元,财务亏损总额达6.6亿元,平均每年2.2亿元,占全国农场亏损的一半。1978年后,农垦经济步履艰难,亏损严重。那种撤销兵团就能把经济搞上去的想法,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浅薄的。其

四、维护新疆大局稳定的力量大大削弱,\"三股势力\"乘机抬头,破坏国家统

一、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闹事接连发生。

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加上自治区党委负责人执行民族政策的失误,新疆多地,尤其是南疆的喀什、叶城、阿克苏地区多次发生群众闹事、上街游行、民族纠纷,破坏民族团结,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甚至是反革命*事件,狂呼反动口号,冲击党政机关,大搞打砸抢,震惊了全国。如:1980年4月9日,阿克苏 “4·9事件”,1981年1月叶城“1· 13事件”,1981年5月“伽师反革命武装暴动”;1981年10月喀什“10·30事件”。这直接威胁着中国西大门的国防安全和国家的统一,引起中央的特别关注。因此,尽快恢复兵团,就成了发展新疆经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委派王震同志分管新疆工作,使新疆局势很快得到扭转。1980年9月到1982年5月,王震先后四次到新疆视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气愤难平,指出“解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完全错误的”。 面对兵团撤销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恢复兵团已成了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情况逐渐好转,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恢复兵团体制又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1981年6月3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向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提出恢复兵团的建议。当年8月中旬,邓小平在王震、王任重等同志的陪同下,亲赴新疆考察,听取各方面意见,指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还是党、政、军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认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恢复和重建这一党、政、军结合的特殊组织,充分发挥国营农场的战略预备队的作用。1981年 12月3日,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1981】45号文件《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以农垦系统现有建制为基础,做适当调整,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并将恢复后的兵团划归农业部领导。

兵团恢复后,隶属关系已不在国防序列,名称也由撤销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而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81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新疆时对此解释说:“生产兵团恢复起来,这是稳定的力量,不要用解放军的名义……解放军不要搞得太复杂了,如用解放军的名义,搞军衔就要轮到它,几万人不好办”。

1982年6月1日,乌鲁木齐召开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庆祝大会,王震亲临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兵团在恢复过程中,将原有的一大批骨干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留给了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90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行业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实行单列”。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兵团是中央直属单位,并对兵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规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纳入国家一级预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为了适应经济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对外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享受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各项政策,并作为独立核算单位享有企业法人资格。

1998年7月,江泽民再次视察兵团,他说:兵团\"三个队\"(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四个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难以替代的。他还说:\"要把兵团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边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中加以观察,其深远意义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1998年12月29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设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标志着兵团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向法制化迈进。 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从组建初期的17.5万人发展到26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30万,少数民族人口30万人。兵团共有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千米,耕地103.52万公顷,插花地分布于自治区全境,位于1950年以前的荒地,占新疆总面积的4.47% ,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垦区之一。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兴建了五个功能较为齐全的新城(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尔),其中,石河子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兵团所辖边境垦区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接壤,管辖的国界线共计有2 019千米。其中,与蒙古国交界571千米,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1448千米。兵团70多个边境农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疆的中哈、中蒙边境一线的中国领土上,历史上长期担负着守卫中国西北边疆的重要战略任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编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近500个独立核算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较发达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是国内最大的农工商经济联合体。如今,兵团以占全疆1/7的人口,生产新疆1/5的粮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纱、布匹、食糖,并缴纳1/5的税金。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已成为维护新疆地区社会局势稳定、保卫中国西北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即“三股势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体、农业经济在兵团占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兵团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迅速增长,兵团已经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变为

一、

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继续使用农业师的名称与新形势下兵团的发展特点明显不相适应。

2012年10月,经中央批准,兵团13个农业师的名称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师”。 2012年12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乌鲁木齐举行兵团农业师更名暨揭牌仪式。兵团农业师名称的演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兵团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沿革,标志着兵团进入到新时期新阶段,对于兵团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更名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发展思路的肯定,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兵团事业的大力支持,也进一步指明了兵团及各师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巩固提升兵团的地位和作用,为更好履行使命、推进“三化”建设、发挥“三大作用”创造了条件。

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名称、土地面积及驻地如下:

第一师:1953年成立,土地总面积2943平方公里,下辖16个团场,主要分布于阿克苏地区境内的四个县市,师部驻阿克苏市,拥有阿拉尔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最早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闻名。

第二师:1953年成立,土地总面积5164平方公里,下辖17个团场,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个县市,师部驻库尔勒市,拥有铁门关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六师。

第三师:1966年成立,总面积4115平方公里,下辖18个团场,分布于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境内10个县市,师部驻喀什市,拥有图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四师。

第四师:1953年成立,总面积5972.5平方公里,下辖21个团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原伊犁地区境内,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五师。

第五师:1953年成立,总面积3093平方公里,下辖11个团场,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3个县市,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六师。

第六师:1953年成立,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下辖19个团场,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

第七师:1953年成立,总面积3073平方公里,下辖10个团场,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师部驻奎屯市,拥有奎屯市奎北新区,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五师。

第八师:1953年成立,总面积5085平方公里,下辖18个团场,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六师。

第九师:1962年成立,总面积36777平方公里,下辖11个团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北部边境地区的4个县市,师部驻额敏县,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步兵第二十七师。

第十师:1959年成立,总面积3820平方公里,下辖11个团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境内,师部驻北屯市,师部与北屯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

第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下辖6个团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第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下辖12个团场,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

第十四师:即原和田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总面积5583平方公里,下辖3个团场,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驻和田市。

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

二二二团:1959年1月19日创建,其前身是兵团农六师干部大队,地处举世闻名的新疆天池脚下,团部北亭镇距乌鲁木齐市中心72公里,距阜康市中心18公里,吐—乌—大高速公路通过团场附近,交通十分方便。全团土地总面积32.6万亩,现是兵团唯一的直属团场。 结束语

从以上可以概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兵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成立的,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兵团履行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特殊使命,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两周一线”;三是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是社会实体、经济实体、准军事实体;四是兵团在国家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在所辖垦区内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五是兵团既是中央的直属单位,又是自治区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近代以来,真正被中央政府实施有效直接治理其实也就是晚清左宗棠、刘锦棠建省以后,之前基本都是由其各部落族长管理日常民政事务。后来,1940年代,国民党从盛世才手中接管新疆,由于政府腐败,再加上苏联的作用,在伊犁、塔城和阿山三地发生所谓的三区事件,1946年英国驻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领事到伊犁考察发回的报告里有关于当地政府和军队的内容,原文是:“该地区所有的汉族官员都被清除掉了,所有的汉族军队也被清除掉了,实际上连所有的汉族人口都被清除掉了”。因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凭借当时国共产党强大的底层动员能力,才在整个新疆建立了真正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

如果对南疆的喀什和北疆的伊犁历史有了解的话,特别是对清朝和卓叛乱的经过和民国1933年之南疆大头棒、1944年之伊宁事变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兵团这样一种组织化的力量还是不可少的,否则光靠军队警察,平时的社会基本面很难控制;而且一旦有事,无组织的松散汉人社会在短期内是很难形成战斗力,对于这一点没有必要去装什么安定团结的面子,因此兵团这样一种组织化的体系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按照在内地惯常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推导当地的情况,这样很可能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状况,因为极端分子和分裂分子所关心的根本不是民主和民生。虽然有些代言人和民族精英热衷于批评政府,质疑兵团,似是而非地谈论公平、民主、平等,混淆一些政治概念,其本质还停留在简单的二元对抗逻辑,根本没有中国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细心观察,仔细分析,如果不报偏见,就会发现他们真正的倾向和意图是什么,只要不是很蠢的人都会看出来。 当然,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身属于一个计划体制和意识形态的高度控制的产物,兵团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拼命去扩张,形成一个集党、政、军、企为一体的“大而全”、“四不像”、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游离于军队和地方几者之间的超大规模组织。在当下市场经济时代,兵团经济靠收取高昂的土地使用费或土地承包费(地租)和强卖强买赚取农产品价格差(设卡封路,农产品只许交售给农场)来承担兵团巨大的费用开支,如何长久发展?又如何能稳定兵团职工队伍和把兵团子女留在兵团?虽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大规模喷灌实施,兵团也可以不需要那么多人,甚至可以将土地承包给非兵团劳务工种植,一样可以收土地使用费或土地承包费,但问题是没有稳定的年轻力壮和高素质的队伍又如何“屯垦戍边”? 没有了“屯垦戍边”使命,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意义在哪?

“老军垦老了,小军垦飞了,临时工来了,劳务工安家了,新引进的大学生跑了,老年人多了,懂科技的人少了。”就是当前兵团团场情况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更好的措施,这种情况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改变,靠以空洞的“屯垦戍边”、“稳定新疆”的大局这类口号,再发一套没有军徽和领章的军装来组织动员和吸引高素质人员也不可能,这跟建筑工地的临时工也没啥区别。 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市场化和利益多元化的格局,更好地起到稳定新疆的核心作用?这可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中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内容摘要: 张仲瀚(1915~1980),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创建人之一。随着大泉沟、大海子等数十座水库以及一万多公里引水干渠的相继建成,玛纳斯河流域垦区的粮棉连年丰收,很快发展成为新疆的粮棉基地。 张仲瀚(1915~1980),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创建人之一。他出生在河北沧县一个官宦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建冀中抗日武装,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南下支队第三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独六旅旅长。1949年随王震、王恩茂进军新疆后,任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政委,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和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国家农垦部副部长。“*”结束后,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顾问。

“如果说我一生中有过最伤心的事的话,那就是被迫离开了新疆”

张仲瀚的秘书罗承瑛在张仲瀚去世以后,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找到了张仲瀚生前绝笔《忆新疆》手稿。十年浩劫,张仲瀚遭受林彪、“四人帮”长期迫害,被监禁八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念念不忘新疆,不忘兵团。1979年,张仲瀚卧病在北京301医院。他预感到生命不会太长了,决心抓紧时间撰写一些文章来总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经验体会。他还以顽强的毅力,抱病上书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陈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建议及早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据罗承瑛回忆,张仲瀚在解除监禁后,曾多次对前来看望他的战友说:“如果说我一生中有过最伤心的事的话,那就是被迫离开了新疆。”“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恍如回到了新疆,看到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看到了那里的劳武结合、改天换地的军垦战士。”1979年8月,乌鲁木齐军区为纪念进军新疆30周年,约请张仲瀚写一篇文章,他欣然应允,选题为《忆新疆》。文章一开头写道:

我在新疆从事过军垦,和那里的各族人民并肩工作,一起度过了17个年头。在我的一生中,有这么长一段时间为新疆工作,使我感到幸福。

我离开新疆已经13年了,如果同什么人谈起新疆来,至今我还习惯地说“我们新疆”。如果有人说新疆不好,我很不高兴,几乎是本能地立即加以反驳,并且滔滔不绝地向他们解说新疆的好处,新疆之大,以及新疆如何重要。为反映人和自然的斗争,显示人的卓绝毅力,往往提到新疆的大沙漠、大戈壁、大风暴、零下几十摄氏度等恶劣条件。但那些东西不是新疆的全貌,也不是主要方面。

新疆有广袤无边的可垦荒地,有水,有草,有绿洲,有海洋般遍地出没的牛羊,有极其丰富、宝贵的矿藏,即使是那些大沙漠、大戈壁的底下,到底蕴藏着什么无价之宝,我敢说,我们才知道了一小部分,而大量宝贝,还有待今后若干年的勘探才能知道。新疆是鱼米之乡、瓜果之乡、歌舞之乡,是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欢乐聚居之乡,是我国西部边疆的重要屏障。新疆的事业,鼓舞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人,即使是去过10年、20年、30年以至终生最艰苦的生活,也甘愿奔向她!建设新疆,是我们祖国的富强之路。只有敌人,才害怕新疆的建设。

今天,为纪念进军新疆30周年,想起我在新疆写过的一首五言诗,名《老兵歌》。因我从不写诗,知我者必不苛责。中间几十句写于1961年,后在1965年作了修改和补充。不是一气呵成,但可看出生产兵团在新疆曾经做了些什么,是向一个什么目标前进。

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

新疆举义旗,心倾共产党。干戈化玉帛,玉帛若金汤。

各族好父老,喜泪湿衣裳。争看子弟兵,建设新故乡。

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枪。愚公能移山,我开万古荒。

务农畜为贵,苜蓿草中王。肥多田增产,粮足六畜强。

田在畜身边,畜在田近旁。欲求田畜旺,场队办五坊。

五坊何所指?油酒粉豆糖。渣滓皆饲料,粪便变棉粮。

遍野棉絮白,精心育蚕桑。飞来长江鱼,殖满清水塘。

整地平如镜,凿渠万里长。引来天山水,为我灌禾秧。 水库如棋布,水吼电辉煌。晴阴无旱涝,保产先保墒。

护田林成带,条田宜为方。四周森森树,万堵绿城墙。

工厂连栉起,机鸣日夜忙。商店陈百货,自办大学堂。

人称新疆好,地阔天无疆。远山蜃楼动,平沙海市映。

壮士五湖来,浩浩慨而慷。君有万夫勇,莫负好时光。

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荒沙变绿洲,城乡换新装。

乡人离乡去,十年未还乡。归来惊不识,指问此何方。

恪守农轻重,步调勿颠宕。一业得成功,百业自兴旺。

负重从大局,发愤誓图强。兴建新社会,岂只蓺稻粮。

多种经营好,主次切衡量。各业农为主,谷物粮为纲。

农业有宪法,八字放光芒。字字都办好,年年红满堂。

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

各族同水乳,情深似海洋。愿偿历史债,共谱新篇章。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

老兵带新兵,一浪接一浪。新陈自代谢,后来应居上。

回首创业初,当兵自种粮。手舞坎土曼,地窝做营房。

将士齐上阵,三军酣战忙。处处南泥湾,江南到北方。

节衣复缩食,集资建工商。今日机械化,当年手挽缰。

万事开头难,念念奠基章。甘将苦为荣,建国是康庄。

白纸绘新图,立足促边疆。严戒前门虎,谨防后门狼。

未战早备战,年丰多储备。莫待临战时,举措顿仓皇。

巨手翻天地,大胆易沧桑。前人业未竟,不怪左宗棠。

兵团多健儿,未离手中枪。边关烽烟起,重新上战场。

令人惋惜的是,张仲瀚病情不断恶化,心绞痛发作的周期在缩短,但他全然不顾。医生催他休息,他反而开玩笑似的说:“我这是在打仗啊,一个战役没打下来是不能休息的。”1980年3月9日12时35分,张仲瀚端坐在写字台前,突发严重的心肌梗死,与世长辞。

文中的五言长诗《老兵歌》,全诗32节,640个字,既讲述了历史,描绘了现状,又憧憬着未来,以精练生动的诗体语言总结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个队”(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四个力量”(经济建设、安定团结、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的成功经验,以此展开了气势磅礴的篇章。

“这千古荒原,我们守定了,坐定了,干定了”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王震任第二军军长兼政委,后由郭鹏任军长,王恩茂任政委。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所辖的独四旅改为解放军步兵第四师,三五九旅改为解放军步兵第五师,独六旅改为解放军步兵第六师。

9月26日,兰州刚刚解放,彭德怀在布置下一步解放大西北的任务时,明确提出:“我们还有一个计划,就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今年一定要进军新疆,为明春开荒生产作好一切准备。”他指着一张西北地图说:“大家看看,西北有多大一块地方啊!地大物博,却人烟稀少,极度贫困,还十分荒凉,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开始搞建设。„„我们要解放大西北、建设大西北,改变大西北的面貌,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义不容辞的任务。”张仲瀚全神贯注地听着彭德怀的讲话,心里已把屯垦戍边、建设大西北视为己任,开始筹划了。 10月13日,张仲瀚把六师主力部队交由政委熊晃率领,自己带着3名团职干部(十七团副团长谢高忠、十六团参谋长肖耀武、十八团副团长黄云卿)和他们的警卫员、4个技术人员及30多个从酒泉起义人员中选出的测量队员,穿过河西走廊,闯过终年大风的安西,越过甘新边界交汇处的星星峡,在千里无垠的戈壁大漠上,风驰电掣般向目的地进军了。在一个名叫库米什的小镇,遇到了持陶峙岳亲笔信从迪化(今乌鲁木齐)赶来迎接的新疆水利局局长王鹤亭、地质所所长王恒升和一些农、林、牧、水利技术人员。11月5日,这支队伍到达南疆古城焉耆。第二天清晨,张仲瀚就带着这支队伍进入了茫茫草原,到开都河岸和南北疆山隘要道的铁门关踏勘去了。

谢高忠是张仲瀚的老部下。他15岁投身革命,自津南自卫军与七一九团整编合并后,就跟随张仲瀚南征北战。来到新疆后,谢高忠再没离开过,他的记述真实感人:

1949年11月5日,我随从张仲瀚率领的一支先头部队到达南疆古城焉耆。我怀疑这里算不算一座城市,满目破败、衰落、荒凉的景象。

开始的几天中,我一言不发,但我的心里却想得很多。出得城来,便是荒滩连着草原,一望无际。脚下只有牛羊踏出来的羊肠小道。寒风吹来,芨芨草像海水一般摇荡起连天的白浪。我寻思着大部队抵达之日如何安营扎寨。

然而,张仲瀚却兴奋地对谢高忠说:“老谢,高兴吧!比南泥湾棒多了!天助我也。夺取政权搞建设是最高的目的,这千古荒原,我们守定了,坐定了,干定了,有多少劲也能使得上。”这时,张仲瀚对开荒造田,向土地要粮已经是迫不及待。他说:“自己养活自己,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给自己创造一块建国立家的经济根据地。”“军令在身,任何犹豫、迟疑、等待都与我们的身份不相称。没有休整的机会了,你明天就和我一道去踏勘定点。”

在踏勘中,遍地是牛羊粪肥,张仲瀚号召全师指战员挑起筐拾粪积肥,作春耕准备。这条指示不胫而走,成了当时的一大新闻,也感动了驻在当地的起义部队二十七师的官兵。二十七师师长陈俊为此专门拜访了张仲瀚,说:“将军此举不亚于给我一面镜子。陈某思之再三,夜不能寐。扪心自问,惭愧惭愧。”陈俊的来访,引起张仲瀚的沉思。他对谢高忠说:“我压根儿没想到拾粪这件事会弄得满城响。看来当兵只管吃粮的思想毒害人们太深。”“我得感谢南泥湾大生产,那是对我的一次委实重要的洗礼。今日重操农事,让部队拾粪积肥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说明拾得太少了,永远拾下去就变得平常又正常。”

1950年3月,张仲瀚调到由起义部队改编的二十二兵团九军任政委,后任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兼九军政委,对团结、教育这支部队做了大量工作,使这支部队感受到了共产党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策,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伟大。

同年春,张仲瀚、陶峙岳陪同王震在玛纳斯河流域勘察了五天,初步了解到那里有可垦荒地约400万亩,有玛纳斯河、奎屯河及部分泉水流经其间,宜农宜牧。王震当即与大家商量,决定以此作为二十五师、二十六师的垦区。同时,按照彭德怀的指示,为妥善安置起义部队,决定二十二兵团的领导机关也进驻石河子,建设一座新兴城市,作为垦区的领导中心。当时玛纳斯河大桥正在抢修,他们只好徒步前进,徒步过河。张仲瀚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是一同携手过玛纳斯河啊!”

他们掌握了玛纳斯河流域和石河子地区大量第一手资料,经反复研究,确定北疆首先开发以炮台、石河子为中心的两大垦区,拟订了初步规划。九军二十五师、二十六师受命进驻炮台、石河子垦区。

石河子地区过去被认为是植棉的禁区。1951年,张仲瀚在考察时发现,一个连长从老家带来棉种种在菜地上,亩产皮棉120斤。虽然产量不高,但说明这里能种棉花。张仲瀚十分兴奋,连夜与陶峙岳商讨,第二天就报告了王震。他们都为这一发现和可能建成一个大棉花基地而激动不已。经过讨论,并和技术专家签订合同,决定在1952年试种两万亩高产棉花的计划。结果,获得亩产皮棉102斤的好成绩。这是一大创举,走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正是从这里开始,才有了今天石河子垦区和整个北疆地区几百万亩的国家棉花基地,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1/5。

新疆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农作物几乎全靠人工灌溉。因此,开展水利建设,是发展农垦事业的先决条件。在中国最大的这块省级行政区内,由军人掀起的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基础的大开发,从根本上说,是水利的大开发、大建设。

玛纳斯河,天山北坡最负盛名的母亲河。玛纳斯河西岸大渠,是玛纳斯河上的第一条人工河流,流经安集海垦区、下野地垦区,许多渠段由卵石干砌而成。玛纳斯河西岸大渠在第一代兵团水利建设者那里,被称为“将军渠”,老水利们所指的将军就是张仲瀚。这条渠凝聚了张仲瀚的大量心血。1952年春天,西岸大渠的建设工地上,张仲瀚头戴草帽,和数千名战士挥锹舞镐,拉开了大规模治理玛纳斯河流域的序幕。

当5000名军人奋战在工地上、“将军渠”工程进展正酣之际,上级突然命令停工,等待国家批复。张仲瀚为此来到新疆军区,并亲赴北京,到水利部甚至政务院,极力陈情。后经中央派出的水利工作组调查论证,工程终于获批,又热火朝天地上马了。

与此同时,与人工引水渠配套的流域水库规划建设方案,也摆上了张仲瀚的办公桌。由于流域的首座水库——蘑菇湖水库定址在玛纳斯河流经安集海冲出的一片自然洼地上,该方案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否决。苏联专家的理由是:在这里建平原水库必然会造成水位上升,周边土地盐碱化,以致成为不毛之地,造成居民迁徙的严重后果。因此,苏联专家力主一步到位,在水源源头修建山区水库。问题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家负担不起,加之面临着无起吊设备、无工程技术人员、无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等诸多困难;而解决20万驻疆部队的口粮供应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与苏联专家持不同意见的张仲瀚,在一次会议上将精心准备的资料翔实、依据充分的实施方案和盘托出,并诚恳而又耐心地解释道:“山区水库是我们的首选,但目前它还是一个美丽的远景。待我们手中有了粮食,有了自己的水泥厂、钢铁厂,一旦条件成熟了就上马。到那时,在玛纳斯河干流与清水河交汇的肯斯瓦特,巧借山石岩体,建设水利枢纽工程,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灌溉水资源的调节了。它集灌溉、发电、调峰于一体,充分利用水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一番言之有据的论述,终于使苏联专家心悦诚服了。

然后,张仲瀚又说服王震,接受由他主持制订的玛纳斯河流域垦区的水利开发、建设分两步走的总体规划。规划上报水利部后,张仲瀚又说动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促使其带领由有关方面的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来到蘑菇湖调研论证。经过现场办公,专家们被张仲瀚的求实精神所折服,都对他的方案表示肯定。最后,傅作义当场表态:按张仲瀚的方案实施,条件具备后,吸取苏联专家的建设性意见。

随着大泉沟、大海子等数十座水库以及一万多公里引水干渠的相继建成,玛纳斯河流域垦区的粮棉连年丰收,很快发展成为新疆的粮棉基地。

1950年夏,新疆军区党委决定:在玛纳斯河西岸、天山北麓的石河子芦苇荒原上,建设新疆第一座“戈壁新城”,作为生产部队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的指挥中心。12月,石河子建城工程处成立,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赵锡光兼任处长,张仲瀚兼任政委。

有个小故事很快流传开了:在石河子建设前,几位领导借老百姓的房子住。工作人员要挖个地窝子住,张仲瀚也参加挖。他说:“干这个我是内行,你们没有赶上南泥湾挖窑洞,今天赶上了天山脚下挖地窝,非常好!明天的高楼大厦就从地窝子开始吧!”

1952年,由张仲瀚领导,重新编制了石河子城市规划。随后,张仲瀚又用了六个年头,在实践中对这个基本方案反复修改,于1958年正式形成了石河子新城规划,使石河子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一颗“戈壁明珠”。

1954年8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令新疆军区将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兵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成兵团的部队有

二、六军的四个师,二十二兵团全部和五军的一部。10月30日,新疆军区发布《公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所管辖部队番号》的命令。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恩茂(兼),副司令员程悦长、赵锡光,副政委张仲瀚。下辖南疆生产管理处,石河子生产管理处,农业建设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师,以及建筑工程第一师、建筑工程处、运输处等。兵团保持军队的组织形式,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一体的特殊体制。

由于不再将生产建设兵团列入国防军编制,兵团实行集体转业,一些同志很不理解。当时正值部队实行军衔制,兵团转业不再评军衔,对大家影响很大。有的发牢骚,说“军不军民不民,二转子,还不如解甲归田回老家”。为此,张仲瀚作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写了一首诗:“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这首反映张仲瀚人生抱负的诗,也使同伴和部下深受感染,有些想走的人又留了下来。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标志着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开始。此后,部队创办的军垦农场逐渐变成农垦职工管理的正规化的国营农场,军队的自给性生产变成了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企业化生产。各农场制订了规划,实行企业化管理,改供给制为工资制,贯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扩大职工队伍。

1954年12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首届代表大会上,讨论并批准了张仲瀚所作的《关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五年计划草案》(1953—1957年)的报告,提出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水利建设为先行,以北疆地区为重点,加快国营农场建设。同年,兵团抽调一批干部和后勤人员,同西北荒地勘测设计队、新疆部分勘测设计人员合编为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从1955年至1957年对兵团老场进行补测规划,对新场进行勘测规划,对国营农场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1956年,兵团在土壤详查和地形勘测的基础上,拟订了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开发莫索湾的方案。开发莫索湾是兵团开发史上最壮丽的一个乐章。1957年冬,农八师党委派肖风瑞率领先遣组进驻莫索湾。随后,抽调4500余人组成先头部队,抢修公路、水库,为开荒创造条件。肖风瑞1938年参加革命,一生打了无数次仗,他对战争的理解是:战争是为了和平,和平是什么?和平就是生产呀。1958年,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兵团开荒2.4万公顷,播种1.2万公顷,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

“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

“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张仲瀚牢记毛泽东的教导,从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按照毛泽东“三个队”的指示建设兵团,实行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学兵并举,劳武结合,亦农亦工亦商亦学亦兵的方针。他常说:我们兵团“三个队”的任务次序、侧重可以有不同,比如现在我们把“生产队”摆在第一位,然后是“工作队”和“战斗队”。重点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三个队”必须并存,必须结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生产队”。它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科技事业。

现在,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56.7万人,在岗职工98.81万人,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生产队”的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工作队”。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容和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它是中央支援地方,汉族支援兄弟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一种成功的有效的形式。兵团的全体人员从进疆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把毛泽东关于“要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指针,把帮助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的工作进步当做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

各族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工作队,亲切地称呼工作队是“毛主席的队伍”,是“毛主席派来的干部”,以表达他们的热爱和敬意。解放后的四年间,新疆人民走完了平常历史需要好多年才能走完的行程。各族人民对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各族人民向往北京,很多人把到北京去见毛泽东作为最大的愿望。绥定县70多岁的老汉乌拉木拉洪逢人便说:“我翻身了,要努力生产,多种粮食,下一年我一定要打上两塔合(口袋)馕,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感谢他解放我们的恩情。”

“各族同水乳,情深似海洋。愿偿历史债,共谱新篇章。”张仲瀚从走进新疆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以毛泽东对进疆部队的教导“以替历史上压迫少数民族的汉族反动统治阶级还债的精神在那里工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工作队”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和增进民族团结。他认为兵团的汉族人数占新疆汉族人数的将近一半,新疆的民族团结,首先是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团结,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产建设兵团同当地各族人民的团结上。

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战斗队”。它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同自己的历史特点、组织特点以及生产建设特点结合起来。它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是驻新疆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在剿匪、平叛、支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兵团多健儿,未离手中枪。边关烽烟起,重新上战场。”1962年4月,中苏边境发生边民外逃事件,张仲瀚挺身而出,说明真相,劝阻边民。周恩来在召见张仲瀚时,同他一起分析了斗争形势,明确了兵团民兵在边境中的任务、方针、政策和策略,要求对边民外逃地区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三代”(代耕、代收、代管)。此后,兵团在中苏边境一带,抽调三万多人建起58个边境农场带,以加强边防。同时,兵团以不脱产的民兵形式,建立起在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上相当于正规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值班部队。其特点是:生产完全自给,不用国家军费,只由国家装备武器,以民兵为形式。毛泽东听说后很是称赞,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了情况能打仗!我看有希望。”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印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时,张仲瀚指挥值班部队参加反击,有一万多人和400辆汽车参与运输物资和抢救伤员,有力地支援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张仲瀚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把民兵建设与开发边疆结合起来,到1965年,兵团已在中苏、中蒙的13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建成了一个劳武结合的包括几十个农场、纵深宽达几十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成一道屯垦的国防屏障。

5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都是与以王震、张仲瀚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军垦人正确贯彻毛泽东的屯垦戍边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分不开的。他们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从维护祖国统

一、加强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高度来建设兵团,教育兵团,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屯垦新路,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责任编辑:李雪)(完)

“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张仲瀚牢记毛泽东的教导,从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按照毛泽东“三个队”的指示建设兵团,实行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学兵并举,劳武结合,亦农亦工亦商亦学亦兵的方针。他常说:我们兵团“三个队”的任务次序、侧重可以有不同,比如现在我们把“生产队”摆在第一位,然后是“工作队”和“战斗队”。重点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三个队”必须并存,必须结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似军又似民,衣杂帽无章。坚持‘三个队’,队队意深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生产队”。它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科技事业。 现在,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56.7万人,在岗职工98.81万人,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生产队”的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工作队”。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容和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它是中央支援地方,汉族支援兄弟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一种成功的有效的形式。兵团的全体人员从进疆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把毛泽东关于“要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指针,把帮助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的工作进步当做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

各族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工作队,亲切地称呼工作队是“毛主席的队伍”,是“毛主席派来的干部”,以表达他们的热爱和敬意。解放后的四年间,新疆人民走完了平常历史需要好多年才能走完的行程。各族人民对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各族人民向往北京,很多人把到北京去见毛泽东作为最大的愿望。绥定县70多岁的老汉乌拉木拉洪逢人便说:“我翻身了,要努力生产,多种粮食,下一年我一定要打上两塔合(口袋)馕,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感谢他解放我们的恩情。”

“各族同水乳,情深似海洋。愿偿历史债,共谱新篇章。”张仲瀚从走进新疆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以毛泽东对进疆部队的教导“以替历史上压迫少数民族的汉族反动统治阶级还债的精神在那里工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工作队”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和增进民族团结。他认为兵团的汉族人数占新疆汉族人数的将近一半,新疆的民族团结,首先是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团结,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产建设兵团同当地各族人民的团结上。

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战斗队”。它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同自己的历史特点、组织特点以及生产建设特点结合起来。它是保卫边疆、巩固国防,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是驻新疆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在剿匪、平叛、支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兵团多健儿,未离手中枪。边关烽烟起,重新上战场。”1962年4月,中苏边境发生边民外逃事件,张仲瀚挺身而出,说明真相,劝阻边民。周恩来在召见张仲瀚时,同他一起分析了斗争形势,明确了兵团民兵在边境中的任务、方针、政策和策略,要求对边民外逃地区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三代”(代耕、代收、代管)。此后,兵团在中苏边境一带,抽调三万多人建起58个边境农场带,以加强边防。同时,兵团以不脱产的民兵形式,建立起在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上相当于正规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值班部队。其特点是:生产完全自给,不用国家军费,只由国家装备武器,以民兵为形式。毛泽东听说后很是称赞,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了情况能打仗!我看有希望。”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印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时,张仲瀚指挥值班部队参加反击,有一万多人和400辆汽车参与运输物资和抢救伤员,有力地支援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张仲瀚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把民兵建设与开发边疆结合起来,到1965年,兵团已在中苏、中蒙的13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建成了一个劳武结合的包括几十个农场、纵深宽达几十公里的边境农场带,筑成一道屯垦的国防屏障。

5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都是与以王震、张仲瀚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军垦人正确贯彻毛泽东的屯垦戍边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分不开的。他们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从维护祖国统

一、加强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高度来建设兵团,教育兵团,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屯垦新路,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第20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

一、兵团精神的产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边疆大局,于1954年10月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以这种新型的屯垦戍边方式长期在新疆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任务。此后,一批又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城乡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新疆,加入兵团这支新中国屯垦戍边大军。这种服从和选择,注定了这群人毕生需要建立适应屯垦戍边的人生价值观。

兵团精神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一代的兵团人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似江南的人间奇迹,唱响了一曲建设祖国、巩固边疆的壮歌。兵团人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不断地升华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民族精神,创造了一种极为可贵的兵团精神,用血汗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成为兵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永久珍惜、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几代兵团人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宝贵结晶。

二、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可以用十六字表述,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作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是兵团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上。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都必须建立在开拓进取之上。事业发展了,整体实力增强了,兵团对内对外才有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基本内涵的兵团精神,承载着具有兵团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它是兵团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兵团人长期坚持的原则。

三、兵团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1.兵团精神具有凝聚作用。兵团5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兵团人有着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到兵团参加建设。兵团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团结在一起,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收为国防;干部职工群众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边疆各族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与兵团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边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和发展了兵团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进屯垦戍边事业的大发展,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

2.兵团精神的激励作用。兵团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激励和凝聚力量,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兵团的许多英模都是兵团精神的实践着和示范者。充分利用这种精神资源,使之成为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是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目的。

3.兵团精神的导向作用。兵团精神是兵团人50多年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结晶,是兵团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对兵团人的价值选择及行为起着鼓励或约束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兵团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更需要用兵团精神统一思想、团结和凝聚人心,把兵团的奋斗目标与兵团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

4.兵团精神的教育作用。兵团精神是在长期的屯垦戍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培育起来的,对兵团的屯垦戍边实践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兵团涌现出来的英雄、楷模的榜样力量显示出来,他们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广大兵团人,始终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随着兵团改革开放的深入,必须强化兵团精神的教育功能,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通过教育、启发、引导,使兵团干部职工群众不断提升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和智力支持,推动兵团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弘扬和发展兵团精神的现实意义?

兵团精神是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的。它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兵团今后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兵团主动适应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屯垦戍边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求兵团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1.兵团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兵团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展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明天建功立业的激情,始终是兵团人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创造不朽业绩的强大动力。“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兵团人的共同愿望和决心。为了使兵团干部职工能够长期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就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兵团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在兵团事业的发展中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兵团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展示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西汉以来2100多年的屯垦戍边史中,无数可歌可泣、忧国忧民、舍身报国的将士投身艰苦的边疆垦戍边史,同样是一部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历史。有多少兵团人为新疆的繁荣、边疆的安宁、祖国的强盛,无怨无悔地贡献了青春和生命;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和奋斗,书写了爱国主义和兵团精神的壮丽诗篇,书写了兵团人的高尚情怀。兵团精神也在新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顺应新发展要求、吸取新的养分、丰富新的内涵,体现出鲜明的与时俱进品格。

兵团的创业,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兵团的改革,是在缺少参考经验的条件下探索的。正是因为有兵团精神的引领,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兵团人才能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辉煌的成就。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创业史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团人大胆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披荆斩棘,努力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拓进取使兵团人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操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3.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结晶。兵团精神从属于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兵团人爱国、奉献、拼搏、奋进的高尚情怀的集中体现,是兵团人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兵团精神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在兵团新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吸取新的养分、丰富新的内涵,体现出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兵团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标准,构成了兵团人判断各种事物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基础。兵团屯垦戍边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热爱祖国,在边防斗争、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治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服务人民,坚守在艰苦地区行医执教或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的先进工作者;崇尚科学,精心培育良种和开发新产品的优秀科学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在不同战线创高产、创高效、创纪录的劳动模范;团结互助,常年为基层职工、为当地百姓办好事的优秀基层工作者;艰苦奋斗,以主人翁思想为国家增砖添瓦的节俭标兵等。这些在兵团受到大力表彰和广泛传扬的光荣之人,引领周围更多的人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构成在兵团工作生活中行为得失、道德选择的基本态度和最高标准,对塑造兵团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兵团精神实质上是兵团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和创造性的运用成果。

4.兵团精神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再次升华。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把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兵团得抓紧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素质相对较高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有队伍有实力,才有条件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作出更多的贡献。新疆处于祖国边防和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斗争的第一线。这种斗争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兵团得时刻铭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劳武结合的体制,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完成上级交付的戍边维稳任务。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兵团广大职工群众是创造兵团精神和弘扬兵团精神的主体,通过科学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是巩固新中国屯垦戍边人员基础,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兵团几代职工奋斗、奉献、牺牲的高尚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应得到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支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兵团,就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每年为职工办些实事。首先解决好职工的住房、就医、冬季取暖、子女上学或就业等基本生活需求,加快解决好道路、饮水、卫生、收看电视等公共需求,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于为了国家战略需要,至今仍坚守在资源禀赋、市场发育、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职工,更得统筹兼顾,运用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加快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用阶段性的现实成果,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才会有足够的、稳定的、素质较高的屯垦戍边队伍,弘扬兵团精神才能够真正具有历史传承性。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增强其务实进步的时代特征。弘扬不是简单的复制。把兵团精神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内涵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体现进步,是不断巩固屯垦戍边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必由之路。如今,热爱祖国,不仅体现在随时准备为祖国主权、尊严和安全挺身而出,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时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惜牺牲,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不仅体现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发展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样,兵团精神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可,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

兵团精神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兵团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兵团精神拥有和呈现出的与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主流社会、主流文化、主流道德、主流价值观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兵团精神作为政治传统、价值导向、精神支撑和行为规范,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既有精神上的延续性,也蕴含着新的时代特征。

新疆兵团基层连队党建工作总结
《新疆兵团基层连队党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