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弟子规的感悟总结简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06:09:23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弟子规感悟

>读后感

在古代,《弟子规》是一学童读物,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惭愧地是我长到20岁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故于此时的我而言《弟子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生活中的种种不足。

细细读来,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基本礼仪的缺失,尽管书中很多总则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无法也不必保留了。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刻开始规范我的行为,慢慢提高我的思想道德水准一点都不晚。感谢老师让我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并且不得不静心习读古代圣人的行为,感受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自己一个提升的机会。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徐,我们不难看出全文可以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部分。对比之下,我发现了自己需要及时改进的地方。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特别孝顺的孩子,原来我与真正的孝差距那么大。我只是做的了养父母之身,并未想到过养父母之心。这么多年了,我听爸妈话,心疼爸妈身体,尽量避免他们过度劳累。可不曾想过孝敬父母如同抚养孩子一样,光有物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亦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尊重他们的志趣,捍卫他们的尊严,想到他们那颗永远为子女安危、前程记挂的心。我相信,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养父母之心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谨”和“泛爱众”两节中,我基本所有的点都注意到了,而且行为方向绝对正确,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只不过“朝起早 夜眠迟”和“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两部分有待加强。“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一定要切记。

“信”是我最不足的部分,我做到的太少了,我要将这一节内容原文铭记于心,从此以后时刻提醒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其实道德的修养本节占很大一部分,我不是个品德高尚的姑娘。少说话,少八卦。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诚实守信。见贤思齐,扬长避短。总之,这一节几乎所有要求都未达标,保证以后会潜心修炼自己,以圣人为标,相信我也离修成正果不远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弟子规》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如此教诲我们。要注意学以致用,注意学习的方法以及一个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逐一与我过去20年的行为做了对比,我给了自己很大的肯定。是的,我离圣人很远,但我至少是个好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弥补自己的不足。《弟子规》是我见过的教人如何行事的最详细的一本书了,中国古人真伟大!

当然,《弟子规》中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那一节中,繁琐的礼仪太多了,过于拘泥于行式,在如今倡导自由、张扬个性的现代社会中,不可能也没必要照办,我们只需要好好的领悟其中的精神就好。要将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让21世纪的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

推荐第2篇:弟子规感悟

格物致知

——《弟子规》读后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前读《礼记大学》时这一段老是不明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格物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但是到底怎么能够做到格物,一直不是很明白,但是自从经历了29号、30号两天的《弟子规》的培训后,我知道了原来做人还有这么多规矩。感谢邵总将《弟子规》引入到曹达的企业文化中来,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学习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给我们指出了做人的根本是孝悌之道。孝悌之道是为人子女生存的基础,自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有一笔今生无法逾越的“债”,那笔必须孝敬父母的“血债”。孝悌是传统美德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按古人的观点,一个人在家中,做事要依父母亲的意愿,出则要相告父母亲。随季节之变,也要关心父母亲的冷暖,凡事不能自作主张需听父母亲之意,父母所喜爱的东西也要尽力备齐。所谓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就算是爱父母我们也要爱护自己,就算不为自己,也要想想那些期待的眼神。自小父母亲就把他们的心倾注于我们身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道出了天下父母心。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弟子规》中“入者孝”这篇,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其次,友爱兄弟姐妹,泛爱众,时常亲近有德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呢!人们都说家是一个堡垒,那么构成这个堡垒的基石就是仁爱,对亲人的慈爱,对众人的仁厚之爱。自小孔融让梨的故事就烙于我心,兄弟姐妹就像链锁般与父亲母亲这两个点相连接,构成一个圆满的家和万事兴。再加上亲戚朋友这些枝叶,那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便可崭露头角了。而将其连

接的这个力就是“爱”,朋友你们应学会爱别人之所爱,以一颗纯洁的心给他人以友善,以一份单纯奋进之心去拥有手留余香的梅,少些勾心斗角,少些兄弟间的亲兄弟明算账,以仁爱之心搏得亲情、友情、家业、事业。

再次,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所谓“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一切应在随意中见大方,大方中不媚俗。“步从容,立端正”这些平凡的举止,也应好好实行。工作中少些阿谀奉承,多一点诤友之情,学习中少一点闭关自守,多一点对外交流,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和请教。

有幸学到了《弟子规》,正是这篇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言行需谨慎,讲信用,与人要和谐的文章,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无论是好人、坏人、智者、愚者,我们都应如苍天和大地般那么和谐共进。为自己找一个信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有了这个杠杆,人才能成为一个强人,而这个信仰就源于弟子规,我希望能够好好的践行《弟子规》,让它成为我事业的奠基石,人生的转折点。

推荐第3篇:感悟《弟子规》

8.4陈庆江

学《弟子规》有感

(四) 陈庆江

人人有孝心,双亲容颜笑;人人有诚信,都有一份“金”;人人有爱心,

世界更美好。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孕含着儿女对父母的爱,对他们的

关心。自古以来,百事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对父母的感恩。是父母给了我

生命,是他们将我们抚养成人。是他们用汗水和那已被压弯的背换来的钱将我

们抚养长大,他们给了我们一切,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远远超出了他们对自己

的爱,由此可以表明我们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虽然他们付出并不求回报,但是

我们怎能不报答他们呢?古人云;“羊有跪哺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因此我

们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给双亲一份快乐和幸福。

“金” 为诚实而开,诚信是做人之本,拥有诚则为拥有“金”。诚信待

人会让别人尊重你,让别人相信你。这样,你的朋友才会多,你的工作才会

好。还如“作为人,信为先,诈与妄,系可焉。”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

到,和别人约定的事,要准时参加,做个有信用的人,让别人相信你,你就会

拥有财富,拥有一切。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

西,拥有她的人,整个世界对它来说都是他的。他爱任何生物,他关心任何生

物,就于拥有爱的人,任何生物都是他的亲人。如果一个人拥有了任何东西,

但却缺少爱,那么他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个危害。但当他拥有爱时,他对

世界都是有益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有好处的。

人人有孝,人人有诚信,人人有爱心,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推荐第4篇: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说起弟子规,我们首先要感恩我们明总,因为是明总引领我们学习践行弟子规,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让我们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在这里我们要感恩于他。我们大家都知道,弟子规这本小册子,它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制而成的生活规范。里面总共360行、1080个字、113个行为规范,主要是教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标准和道理。去年十一月份,我们集团全员,在党校宾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大家感受都非常深刻,对传统文化对《弟子规》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古圣先贤讲传统文化圣贤教育。讲三钢、五伦、八德。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来平天下。恪守本分,天下太平。但是我们现代人不怎么讲传统文化教育了。什么原因呢?听老师讲,传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断了好几代了,古语讲,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我们这么久不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现代人有多么可怕。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受西方肤浅价值观的影响。一切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一切追求金钱物质的享受,一切追求人人面前自由平等。不讲君为臣刚、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钢)、不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更不讲悌、

孝、忠、信、礼、仪、廉、耻(八德)。善恶、美丑、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正如老师所讲的那样,现在的社会是男人不会做男人,女人也不会做女人,孩子更不会做孩子啦,上行下效嘛,你自身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对不对。

我们国家提倡科学发展、提倡和谐社会。以前总认为是一种口号,和我也没有多大关系,但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才知道这里面有很深的内涵。听老师讲,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天道适度发展,那什么是天道呢?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日出日落,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草长瓜熟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我们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让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你一旦要违背它,不按时作息天天熬夜的话,时间一长你的身体就会生病。一个国家如果为了快速发展,过度的开发浪费地球资源,破坏污染地球环境,时间一长那个天灾就来的频繁了。有这么一句老俗语,叫天灾人祸,说的一点也不错。人要是祸害厉害了,灾难也跟着来了,这个我认为是真的。听老师讲人活在世上要遵循三道,那就是上讲天道、下讲地道、中间要讲人道。天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讲三钢、五伦、八德这些我们都知道了,那什么是地道呢?古语说的好,做人要厚道、要地道。其实就是讲我们的德行,讲我们的根扎的深不深。你看大地广阔无边,包容万象。主要是它有深度和厚度。对不对厚德才能载物吗,如果我们的德行不够,你又索取的太多,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和祸害。这就好比一颗大树,如果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它的根扎的不深的话,那很快就会自己倒下去。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伦理乖舛、立见消亡。也就是说

你的行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违背天理那你就不会长久。 和谐社会我们人人都想拥有,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我们家庭要和谐。家庭怎样和谐,就是教我们在家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团结四邻。在单位要尊重领导,听从从分配,团结同事。这些都做好了还不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身心也要和谐,要做到身心和谐那就要:

一、践行《弟子规》,按《弟子规》里面讲的去做。因为《弟子规》是传统文化之根,做人之本。

二、我们要力行八大爱,明总以前教导我们要力行八大爱,

1、爱自己

2、爱家人

3、爱四邻

4、爱团队

5、爱企业

6、爱社会

7、爱国家

8、爱世上的一切万物。我们人人都做到了,那身心就和谐了、家庭也和谐了、社会也随之和谐了。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我们不仅自己要学习践行《弟子规》,我们还要带领周围的人一起学一起做。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老师讲:《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是叫你如何去做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力行《弟子规》的理解和尝试的一些改变。

第一、百善孝为先,首先我讲一下尽孝。以前总认为,逢年过节给父母买些东西,給一些钱花这就算尽孝了。学了传统文化才知道,尽孝分四个层次,咱们尽的那点孝最多只能算是小孝。养父母之身、供父母所需。中孝就是养父母之心,比如陪父母聊聊天,出外散散步,定期陪父母出外旅旅游,知道父母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孝就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你做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和名望,并德行

深厚,常能造福于民,那你算是尽到大孝了。至孝就是养父母之慧。这一孝很难做到,只有古往圣贤,大德之人他们才能做到,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尽孝。有不少年轻的同事,就不知道怎样去孝敬父母长辈。其实尽孝很简单,如果你以前不听父母的话,经常让父母生气。现在你听父母的话,让父母省心,这就算是尽孝了。如果你在家从来都没有刷过碗、擦过地帮父母做过家务,那你以后要能经常坚持做到,并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单位学《弟子规》了,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听了自然心生欢喜,那你就做到中孝了,尽孝论心不论行,论行世上无完人。只要你心中有孝心,并且常辅助行动就算尽孝道了。

第二、我讲一下说话,因为祸从口出嘛,我在这方面做得就不是多好,有时就心生报怨,怨天尤人,也有时议论他人是非。平时也没有做到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知悔过。学了《弟子规》才知道,人要经常发三种心,畏心、耻心、勇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过错力求改正。要向羊皮卷说的那样,赞美人时高声表达,批评人时咬住舌头。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你如果想得到爱和福报,那你首先要付出爱和福报。

第三、讲一讲饮食,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过剩,吃出不少富贵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素食,少吃肉食。长存感恩之心并且要学会惜衣、惜食,惜福。因为我们吃的用的这一切的确来之不易。我们要力行节俭杜绝浪费。《弟子规》里面讲,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是教我们凡事不要攀比。

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要忧虑自卑。

第四、讲一下作息,没学《弟子规》之前,我的作息时间很不正常,没有规律可言,每天都很晚才睡。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才明白这样做对身体是有伤害的是不对的,因为你一旦违背了自然规律,时间一长你的身体就会有损伤。所以我们今后一定要遵循自然地去工作去生活。我现在就給自己定了作息时间,晚上最晚十点休息、早晨六点起床保证八小时睡眠。

第五、向大家推荐五部影片/视频:大家有时间看一下,对我们会很有帮助。

一、《和谐拯救危机》系列

一、二。主要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二、《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由陈大惠老师带领四十多位义工团队,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以身示范、现身说教。在全国进行义演汇报。以警示天下人,不要走他们所走过的路,犯他们所犯下的错。多做善事,积德造福。说好话、办好事、存好心、做好人。不断修心、修身。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三、《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陈静瑜。主要讲作为女子要谦卑、柔顺、包容、体谅。相夫教子、夫唱妇随。

四、《了凡四训》一部改变命运方法的电影,主要是讲:福自我求、命由心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五、电影《地球公民》荣获五项国际大奖,主要倡导:保护地球环境,珍爱生命万物。

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学习《弟子规》宣誓时说的话,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自我做起、点滴做起。先正确做人、后正确做事,不断提高我们的德行,使我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幸福,让我们真正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的宣讲到此结束,希望我讲的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非常感恩你们!谢谢!

推荐第5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感悟

圣人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错误,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

看到圣人说的话,我内心感慨万千,一方面感叹圣人的睿智,早就把做人做事的精辟告诉我们,而我们从没有好好的珍惜和遵循!另一方面就是想起过去血的教训! 以前做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做事,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总是做着做着就看到错了,然后有从头来过,浪费了时间不说,最关键耽误了工期。还有时候,领导安排的工作时间要求比较急,自己就匆匆忙忙的做完,然后就匆匆的教了上去,到最后出了问题,弄的大家都很被动!所以我对圣人这句“事勿忙 忙多错”理解是,做事的时候先期要有个好的规划,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事做完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检查,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以前做一个液压油箱,一个孔的位置开错了,用是可以用,但配管不是横平竖直,我明知道错了,知道可以把它焊接起来在重新开孔,可是焊接需要找别的部门帮忙,需要找领导写联络单,想想这么多的东西我就什么都没做,就错做错出,最后成品出来了不是很美观,客户不满意,我也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就是圣人告诉我们的:不要怕困难,做事情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自己满意为止!逃避改变不了现实,只有自己勇于去面对,才可能改变现实。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提前自己把它改了,就不会出现后面那么多的麻烦,做事情一定要认认真真!

以上就是我对“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话的理解,但我深知这句话的含义很深,所以在以后做事的时候,我要将这句话深深铭记在心,好好的体会圣人的良苦用心,以便把事情做的更好! 谢谢!

杨介朋 2012.12.3

推荐第6篇:《弟子规》感悟

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龚金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

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我们南方中学也到处可以闻到书香。说实话,每天早上七点五十分,当我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弟子规》时,感觉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当今社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却普遍令人担忧:路边的老人没人去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因为老人讹人事件不断发生;中国人到国外旅游,为了显摆,特别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被外国人鄙视,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成了“不讲文明”的代名词;地沟油、毒奶粉、病猪肉、药儿灵,毒害国人的事件屡禁不止;宁抢一秒,不等一分,“争分夺秒”的不良行为酿成的车祸教训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在这种种行为背后,掩藏着我们中国人的自私与自利、困惑和迷茫,在这个时候,《弟子规》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扉。

《弟子规》告诉我们:

首先要孝顺父母。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感恩之心的人,我们首先要回报父母的恩情。唐代孟郊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我们现在有些同学,每天回家之后,只知道问父母要钱要吃要穿要玩,父母稍微没有满足要求,就对父母冷嘲热讽;更有甚者,对父母辱骂或者大打出手。完全不像一个学生,更像是一个没有教化的畜生。

其次,我们要尊重老师。在老师的微博圈里,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笑了,认为学生真的“位高权重”“威风凛凛”。但我要问一句,当你们在笑时候,你们是否感觉到了老师心中的无奈呢。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讲话、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如果有哪位科任老师制止这样的行为,该同学不仅不感到羞愧,相反的却和科任老师“吹鼻子瞪眼”。是谁给了学生这样的权利:可以不听讲、可以辱骂老师?难道这是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能做出的事情吗?当然,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让老师感动的学生的。他们不自卑、不自弃,默默的学习,努力的拼搏:在运动场上,他们展示健全的体魄;在考场上,他们展示超强的智力;在别人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懂得了《弟子规》深刻含义的人。

最后,我们要与人为善,善待周围的人。无论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我们都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昆明3月1日残暴杀人案件,让人愤恨不已。那些恐怖分子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逝去的生命却让千百个家庭伤心不已。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些残暴的行为而愤慨,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的亲人,做一个有孝心有良知有品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加的幸福!

愿我们都沐浴在《弟子规》的教化之中,做一个让人肯定、让人欣赏、有孝心有良好品德的人!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里面有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会读会念,没有用处,最重要的是会做。

做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我们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从我们出生时到现在,他们都在很辛苦地把我们养大,并且希望我们成才。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严格,其实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一种爱。

如果我们任性而为,容易出错,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心里面要记住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顺父母,做人还要诚实守信。开口说话,一定要做得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妙语,更不能使用。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新会实验小学三年级:熊毅

推荐第8篇:弟子规感悟

感悟弟子规

前几天看一个节目,有一位韩国人谈对教育的见解。她说:教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文字,教育起源于孝的文化,我们搞好教育,首先应当讲好孝道。看来这位韩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些研究,也许还读国弟子规。弟子规上说首孝悌,次谨信,凡爱众,而亲任,有余力,则学问。处世为人,首先应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讲信用,待人以诚,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他人,多向仁德之士学习,最后尚有余力,才是做学问,学知识。这位韩国人也许是受到了启发,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孝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百善孝为先,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二十四孝,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故事传说,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价财富,可是到了现在,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在飞速发展,与之对应的却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日渐衰落,古人的道德文化和不朽文明正在从我们手里一点点消失。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古代教书育人的千古名篇早已淡出了人民的视野,留下的或许只是它们的名字。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中生活,忙工作,忙朋友,却很少有时间去关心我们的父母,难道我们真的抽不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吗,或许我们只是觉得,父母就在家什么时候都能去,下次再回家也不晚,于是我们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回家的机会。我们对朋友,对客户,甚至对陌生人都能够热情周到到,面对亲人却失去了这样的热情。弟子规上说不爱

己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一切都是伪善,都是假装的热情。只有对父母关心,才是真善。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父母一辈子操心,就图儿女平平安安。我们作为儿女,父母的笑容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新的一年里,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推荐第9篇:《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就像里面说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而且《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读了《弟子规》后,我还从里面得到几个感悟: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

推荐第10篇:感悟弟子规

感悟《弟子规》

《弟子规》是教育青少年的良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良书,是熏陶人性情的良书。作为中国古圣先贤教诲的范本之一,《弟子规》从孝、德、谨、信、爱、仁、学等方面予以立规,指引我们如何去躬行,如何从实际中领悟从而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我相信只要虚心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做起,学以致用,我们的言行举止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进而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潮流中,很多人认为如今的文明社会,在高科技、高物质的享受中,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正因如此,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文化精髓逐渐被淡忘,许多文化道德被破坏殆尽,曾经的东方文明之都也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则是道德沦丧的败坏风气:如国外旅游景点醒目的中文提示语,老人摔倒无人敢上前帮助的现象,以及贪污腐败盛行的官场,这些无不反映出我们距离中华礼仪之邦越来越远了。反观古人,有九岁黄香冬暖夏凊的孝廉之心,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之心,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古人学习,不去力行古人的道德规范?现今虽是科技时代,但是社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良好的教育体系,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以孝悌之心,廉耻之心规范行为,那么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生活也会更加安稳幸福。

百善孝为先,所谓“孝,德之本也”,一个人的道德体现首先要看他的孝心有多深,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还能对其他人友爱吗?所以尽孝乃立身之本,我们要尽心尽力孝敬父母,才能更好的修施善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孝敬父母在行为上的体现,无论父母教责对错,作为子女都要顺承敬听,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如今的大多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亲人过分的爱护造成孝心意识的荡然无存,这只是社会进步中道德退步的一角。生活中,父母的爱需要细细品味,久了就会明白它的情之深、爱之切,父母的爱不是我们骄横的筹码,而是我们尽孝之道上需要用心偿还的清单。从十月怀胎到吱吱学语,从盘跚学步到踏入校门,甚至毕业后的工作生涯,哪一个阶段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担忧相伴?还记得小时上学前母亲总会塞给我们一个熟鸡蛋吗?记得大学时父母送行不愿离去的背影吗?记得工作在外地,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嘘寒问暖,只是因为天气预报里注意到我们的城市天气吗?很多很多,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教诲,是他们爱的体现,除了他们还有谁会做到那样?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怀,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多一个电话,多一份嘘寒问暖,消除父母的担忧。羔羊能够跪乳,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我们人类呢?“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能毁伤,同时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敬爱亲长的高尚风格,也是孝道的体现。

兄友弟恭,《弟子规》提出了兄弟相处之道在于重义轻财,为人兄长要有长者风范,要友爱弟妹,而为人弟妹更要懂得尊敬兄长,只有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以情义为重,看轻钱财,才能真正和睦相处,而兄弟和睦相处也是对父母孝顺的非常重要的表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些是对待长者应有的礼仪,在长者面前言谈举止的要求。行为是内心精神的体现,《弟子规》通过这些具体行为的规定告诉我们,作为晚辈对待长辈要有恭敬忠诚之心,要将这种恭敬忠诚之心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日常行为中。中华素有尊老爱幼的美德,主动让个座,主动上前帮助老幼,举止虽小,却迈出和谐社会风气的一大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仅关系个人的命运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企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命运。现今的大多企业更加注重用人的德行,有才无德不会被青睐,因为言行举止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同时道德优良的人能给公司带去正能量,所以道德良好的人前途才会更加光明;夫妻之间能和睦相处,包容彼此,多为对方着想,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下去,同时在教育上起到身教作用,才能家和万事兴;公司管理人员做到以理服人,真诚对待下属,员工才会更加为公司出力,公司也就有更好的发展;帝王倘若能做到孝廉仁义,得民心与天下,也就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了。个人的修身体现在言行举止等诸多方面,“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这是衣食方面的规范。“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这是仪容处事的规范。“凡出言,信为先”,诚信,乃立身之本,无论是朋友、夫妻、君臣之间,都要建立良好的信誉。“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过能改,归于无”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自我反省,向榜样学习,不失为修身的体现。德本财末,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为了利益明争暗斗的事例,《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修身之道贵在自我总结,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过能改,才是德才兼备的表现。

凡是人,皆须爱。每个人都是天生地养,是平等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所以同类之间应以仁爱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人仁爱精神的人。所谓“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人与人的不同与差别,应来自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的要靠高尚的品行和过人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和华而不实的辞藻。“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恩欲报,怨欲望”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人应该有博大的胸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应该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加了我们的定慧。“能亲仁,无限好;不亲仁,无限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朋友需要谨慎而行,同仁人志士交往定会耳濡目染,就有德日进过日少的益处,而同市井之人交往,自身也会受其影响染上诟习。社会是个大染缸,善恶邪正,心智高低自是良莠不齐,我们要有擅分是非之心,洁身自好,不患失患得,以中庸之道力行,保持良好的心态前行。

余力学文,人生短暂,当珍惜时间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浮华的习气,而是用学习来规范言行举止,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不仅学文还要力行,心眼口皆到,如此才能体会出知识的真谛。三人行,必有我师,做学问要不耻下问,因为一山仍有一山高,要以谦卑的态度求学。古有匡衡砸壁借光,有苏秦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和努力,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勿自暴勿自弃,调整好心态,纵使圣贤之辈,我们也会达到他们的高度。

《弟子规》是所有古圣先贤教诲中的基础,是培养诚敬谦和道德的第一步,无法绕过,但是单纯的学习背诵讲解,都不管用,都不如能够在生活中去躬行。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只有落实经典,才能受益于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弟子规》同样是一个长远的历程,长伴一生,如此才能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幸福一生!

第11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感悟

什么是“弟子”?弟子就是学生,我们大家都是学生,不分地域、年龄、财富、职务。因为处处皆学问,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跟谁学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做学生,与人求学、求知、求进步,就得有规矩,知礼仪,这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是孔子对众弟子们的训诫要求。早在2500年前,孔圣人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些后世弟子:做人首先要守孝道,孝顺父母,尊敬史长。其次要遵守承诺,言出必行,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讲诚信。要关爱善待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你遇到的每个人,并向仁义之士学生靠近。如果以上都做到了,还有余闲就应不断的学习文化,提高自己的修养。什么修养呢?这里有一个标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里的“纲”,是榜样的意思。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孕育到生生养,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孩子永生也报答不完的。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人类必须具备的素养。那么具体要怎么孝顺呢?孔子在此列出了几例:父母叫你,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磨磨蹭蹭;父母让你做什么事,就应该马上去做,不能拖拉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的听从;父母的训斥应该顺从的应承。有句古话说的好:“瘟疫不瘟忠臣孝子门。”意思是说,大灾大难都不会侵入忠臣孝子的家里来。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有些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没有人知道他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这样的人又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当中,无法独立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相互了解。因此,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固定的生活模式。这样别人才能了解你,易于沟通。知道你要干什么,才好配合你,帮助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幼有序”是传统的修养和美德,这其中蕴含着言行之礼,孝悌之义。饭桌上,长者不先动筷子,后辈就不可以先吃。长者没有先坐下,后辈却坐着躺着自己舒服去了,岂不可笑么?这些是最基本的“礼仪”,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是正需要这样去礼遇我们的宾客吗?我们必须把每一位宾客当作我们的前辈,贵宾来对待。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当宾客有需求而招呼我们的时候,要迅速做出反应。这样才能向客人传达“很愿意为您服务”的心态;当离开客人跟前的时候,不可以转身就走,像躲避瘟疫一样,而是要慢慢转身离开;回答客人的问题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鼻三角区,不要左顾右盼,让人觉得心不在焉。要用眼睛向客人传递出我们真诚的服务态度。

冠必正,扭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我们属于服务行业,是展示礼仪之邦,文化大者的窗口,因此形象尤为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仅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穿衣戴帽也需保持干净整齐,从着装打扮上让客人感到干净、朴实、麻利。良好的形象,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度,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整体气质内涵。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与人借贷方面,这句话体现得特别明显。若想借用他人物品,要坦诚相借,人家同意借给你你再用。经常发生以下这种 情况:主人不在或者不好意思开口借,就擅自拿了人家的东西,想着用完再还回去,本以为大家感情好,临时拿来一下没关系,殊不知这已经属于偷盗。损了名誉,又伤了和气。人家把东西借给了你,就一定想着还,人家有求于你,就大大方方的借。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凡事都摆在明面上,坦坦荡荡心里多踏实。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总有一些人,整天闲来无事就爱“张家长李家短”有的没有扯上一通。我们管这种搬弄是非,喜欢“流言蜚语”的人叫“长舌妇”。这种人最可恨,自己不工作,还影响别人;让人产生反感。可谓“工作效率打折扣,顾客印象打折扣,企业形象打折扣”。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正常的沟通,要以利于服务,促进团结,相互帮助为上的。如果把扯闲篇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收获不可限量。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看见别人的好,总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个人一样好。这是个非常值得珍视的心态。“假如便池里漂着一个烟头,那么这次小便经历将充满无限乐趣”,我想有些男士是有过灯似经历的。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但其中却有着很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也就有了行动力。不管你与自己的榜样或目标有着多大的差距,只要拿出自信,以比、学、赶、超的勇气和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取,一定会不断缩短这个差距,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巨大提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成熟。“四海之内皆兄弟”,又何况身边这些朝夕上对的人呢?大家都是手足,是亲人,都需要关爱和帮助。因此,我们都应关爱和帮助身边的人。“做事靠团队,才队靠凝聚,凝聚靠关爱。”爱,是成就一切的基础。要怎么爱呢?请你记住以下的配比:付出的多,索取的少;宽容的多,计较 的少;承受的多,推卸的少,真诚的多,虚伪的少;考虑别人多,老邪自己少。有人心里会想:那我不亏了么?当然不。给予“爱”的同时,你也收获了“爱”,这两者成正比。谁都一样,付出越多,也就会有越多的机遇和收获。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皆。

“有脑力的请奉献智慧;有体力的请奉献汗水;没智慧也不想奉献汗水的请离开,奉献出你的岗位”。咱们这个企业就是这点好,处处充满了机会,就等着你凭本事发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实打实的干。偷奸耍滑的举动也许不会被发现,但是工作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有些人总觉得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好像谁比谁高一等,这种人就是傻子,工作就是工作,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工作的意义和本质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各有各的擅长,分工不同而已。这二者缺一不可,用不着羡慕嫉妒,也用不着瞧不起谁。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明知道前面是个火坑,却不阻拦你的伙伴,等丰他跳下去自己好看热闹,这叫“坏”。他跳下去了,想想你的德行呢?岂不比他先掉进火坑了么?同事之间,就是朋友、亲人,要的是相互提醒,相互帮助。明明白白的指出别人的错误,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爱。阻止别人犯错误的同时,也警示了自己,这岂不是对大家都有益处么?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所谓“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我们的企业向来是讲感恩的。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人间大爱的美好。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传递爱,获得爱。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人生的大智慧。得恩报恩,得怨可不能再报回去了,而是要忘记,要宽恕。宽人就是宽已。曾有弟子问孔子:您能只用一个字,让我受用终生吗?孔子回答:恕。就是让他学会宽恕。“怨”是心灵的负担,总怀揣着怨,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黑暗,越狭小。不去计较,才能让你获得快乐和光明。当然,“以德报怨”又是更高一级的德行修为了。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自己的德行修养也会随之提升。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想要完善自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关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最好的方法是,从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找优点,然后想办法去学生人家的长处;看到他的不足,就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了,假以时日,大家在完善丰富自己的同时,你会发现其实原来讨厌的那个人没那么讨厌,彼此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码头和睦。常看到自身不足燕加以改正,犹如寒冬吃了颗暖心丸;常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像盛夏里常备着清凉散。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有些人天生比较悲观。总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于是终日昏昏噩噩,庸碌无为。其实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诸子百家、宗教领袖„„所谓圣贤,无一不是平民出身。他们之所以得以成就伟业,万古流芳,只是缘于他们不断的修炼和磨砺。一切奇迹,都是人为缔造。因此,我们绝不可小视自己的潜质。只要积极的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努力拼搏,一定会有非凡的收获。

通过对《弟子规》的研读,大家都能渐渐领悟其中“仁”、“爱”、“礼”、“智”、“孝”、“信”等品德的真谛。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只有态度积级端正,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学习的开始,就是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对生活对工作,只要主动、勤勉、乐观、积极,必能有所快点儿,求得成功!

第12篇:学《弟子规》感悟

学《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它先后有序地将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基本生活规范,现已成为一种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

三中要求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孩子懂得,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使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通过和孩子一起学《弟子规》,我深刻领悟到其内涵和重要性。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要认真学习《弟子规》,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

有一位哲学家说得好“好书开卷引人入胜,终卷使人获益”《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好书。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学 1

《弟子规》后,许多方面的表现都有了较大变化。

一是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以前他的床铺、书桌等都靠我们收拾,而现在都是他自己整理,而且井井有序。另外他还会涮洗自己的鞋袜、衣物。

二是知道体贴父母了。他经常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拖地、择菜、擦玻璃、饭后收拾刷洗碗筷等。一次,他妈妈切菜不小心切破了手指,他就赶忙去药店买来创可贴帮妈妈包上。我有时头痛他就帮我按摩头部。

三是懂得孝敬老人了。我们回老家看望双方老人时,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去。有时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点好吃的。今年正月,爷爷患胆囊炎输液治疗时,他就主动陪床看护爷爷。

四是学习更加勤奋了。在学校能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帮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家不用父母督促,积极主动完成各科作业,搞好复习。有时自己还去图书馆、新华书店查阅学习资料,学习课外知识。

三中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教育,而是实践教育,通过诵读文化经典,孩子们的确有了很大变化,让我们家长能够认同。孩子学习《弟子规》,只是一次远征刚刚起步,未来的旅程还很漫长,相信三中的教育会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也会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灿烂阳光!

《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

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且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学习和效仿,是规范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百益而无一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

一本好书能让你受益匪浅,《弟子规》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认真地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作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让我们人人捧起《弟子规》,一起来聆听圣人的教诲吧!

第13篇:读弟子规感悟

感悟《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

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

“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仔细想来,现在的我们常常是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修养,也就是钱文忠所言,没有规矩。而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修养,没有品质,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有欠缺的。听过一句话,如果文化不能落地生根为文明,那是不够深入的。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情操,是需要我们扪心自问的,《弟子规》让我们有所启发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

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14篇:学习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感受周围人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

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有两点最深刻的体会。

第一就是要行孝感恩。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1999年陈红和蔡国庆的《常回家看看》引多少人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多么华丽的辞藻乐调,而是因为太朴实的音乐,太朴实的语言,太朴实的行动,而很多人都没有做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当今社会,不乏听到,某某经理因为太忙,因为开业,因为接待领导等等,父母想见最后一面都没有见成。在领导知道后,往往是以辞职对待,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一个思想有缺陷的人能在岗位上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能怎样对待同事领导。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第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应该怀有恭敬之心,敬仰之意,要谦虚,要有德。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从小就念过的名言警句,其实告诉我们谦虚的生活态度。当你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此时再来想想当初那些你嘲笑的人,会是多么可笑啊。

饭店里服务员为你提物品,为你倒水等等,我们都要说一声谢谢。有人要说了,这是他们应该做的,那么说一声谢谢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里不仅显示出你的高雅修养,还显示出你的人德。这也是在修福,人是平等的。

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需要值得警醒的地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被我们遗失殆尽!

先做人,后做事。《弟子规》再也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书籍,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认真学习,以身为教,身体力行来传承的文化。爱周围的人,爱周围是世界,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和谐。

第15篇:学习《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感悟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弟子规》的学习感悟。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一句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是:凡是人,都应该有爱心,都应该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片大地,只有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泛爱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同情心、爱心。诗圣杜甫在身居陋室、饥寒交迫之际,没有怨愤,没有自怜,而是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这是对天下众生的大爱,是儒家的悲悯情怀,也是历来受人推崇的处世胸襟。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我们只有怀着仁爱和友善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星球,才能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要分享的第二句是: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译文如下: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名声自然就高。人们所敬重的是他的高尚品德,而不是他出众的外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貌出众的人易使人产生好感,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外表美的人心灵也美。然而,一个受尊重的人,名声、声望一定很高,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他相貌长得如何出众,多么有钱有权有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有很高的德行与修养,凡事能以身作则,事事从大处着眼,处处为他人考虑。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举止,就会尊敬他、敬仰他,仰慕他的人会越来越多,他的声望也会随之提高,而且这种尊敬与敬仰是发自内心的,这就是所说的“德高望重”“以德服人”。《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身份卑贱、外貌丑陋,然而他的心灵却是全书人物中最纯洁最善良的,他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善举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样,与其将精力花费在修饰外表,打扮自己上,与人攀比着装,关注与他人的外表,不如将时间用在学习上,增加自己的内在修养,锻炼自己的德行与心智,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不会被外表束缚,而是被自己内在的积累衬托得越来越有光彩,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上学的时候人们总是觉得时间很多,可以慢慢来,许多人都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机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却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觉得时间真的不够用。很感谢滨河集团这个大家庭,感谢董事长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光是一天当中最好的学习时间,而我们有这个机会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机会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这是难能可贵的。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更加知道了内在提升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进步,不要过分在意外表的浮华,更不要以貌取人。

以上就是我对《弟子规》的学习感悟,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有礼节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16篇:读弟子规感悟

读《弟子规》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提倡下我认真读了《弟子规》,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一个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如同我们巨洋集团的榕树精神“根深叶茂,博采众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我们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我们的公司,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17篇:弟子规感悟(定稿)

学习《弟子规》感悟

漳浦五中 许懿毅

今年3月23—28日参加漳浦县智慧人生教育讲堂为期一周的培训,认真系统的学习了《弟子规》,感悟颇多。

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贾存仁修订改编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依据中国文化集大成者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里面有许多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现在很多家长都叫小孩子背诵《弟子规》,作为一种启蒙教育,让他们对为人处世有个简单的感悟。《弟子规》也是我们应该时常拿出来读的经典,学习《弟子规,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利用其中的精神对自己思想、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心中充满爱,要尽孝道,懂得感恩,要友爱兄弟姐妹。百善孝为先,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顺、感恩的话,那他对身边其他人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只有懂得感恩,尽孝道,你才会生活得开心、踏实。教育我们做人要谨慎、诚信。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集体,如果为人处事不真诚、守信的话,那他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教育我们和别人交往时要平易近人,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向好的榜样学习,要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传递着感恩、谦逊、好学、正德、修身的传统文化理念,这与我院倡导的“仁民爱物、修身立业”校训和“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的学院价值观以及刘院长一贯倡导的用儒家文化的源头活水浇灌广大生物师生的心田,培养学生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礼明行,提升素质,实现我校育人目标是很吻合的。在全院开展人人学习《弟子规》活动,让大家深刻领悟《弟子规》内涵,可以提高全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物欲横流,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个人修养的今天,《弟子规》像一面镜子,能让你很好地看清自己,看清身上每一处污点,像老师一样教你如何把身上的污点洗净。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个人修养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人思想开始升华的过程,对个人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生活工作的规范去做。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教条,死搬硬套,应该领会其精神,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学会变通,与时俱进。

“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语)。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今年我学习了《弟子规》,不仅感到读书的快乐,还收获许多教育方法。

《弟子规》虽是是少儿诵读经典,但却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家长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老师以身作则,全力践行,成为学生模拟的典范。

首先,先立德,后学文。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的东西。因此《弟子规》总序中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不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许多人表现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缺乏爱心,没有社会会责任感,甚至身败名裂,违法犯罪。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倡以德立人、以德兴国。

其次,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对一个人而言,首先要感恩父母,《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孝子上。在学习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以前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总认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几个养老钱就算是孝顺了。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每回家乡都要到到父母家中看看,与他们散步聊天,向他们汇报工作、生活,听他们讲昨天的故事。看到八十多岁的二老越来越结实的身体,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我才体会到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感恩,也是我追求真正的幸福生活。

最后,要用尊重赢得尊重,用爱心赢得团结。《弟子规》中“兄道友,弟道恭;凡是人,皆须爱”,要求我们对待学生,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长期以来,我们虽然要求学生尊敬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爱。但往往因为我们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致使教育效果不大。学习《弟子规》之后,我真正感到只要你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就会用尊敬的目光回报你。要善待他们,即使最调皮的学生,也能自觉对老师彬彬有礼。

第18篇:读《弟子规》感悟

读《弟子规》感悟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与先哲的时空中。通过认真学习了《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蔡礼旭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相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因为有爱,生活才充满阳光

第19篇:弟子规的感悟

弟子规的感悟

由刚刚入初中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这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这就是我对弟子规的感悟。

第20篇:学习《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学习感悟

任课教师:段玲老师

感悟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在前段时间与大家一起学习《弟子规》,也许,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得到了各种启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这次队庆活动中共同分享我们的收获吧!

同学们,你们可还记得,在《弟子规》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我们的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很久都不回应,要快速地回应他们。为什么要快呢?也许,在这里,有些同学就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放学回家做完了家庭作业后就出去和同学、伙伴玩了,玩得兴致正浓,忘记了吃饭的时间,爸爸妈妈在到处找你,叫你的名字,可你就是不应。等你回去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批评你,甚至还会打你。这个时候,你或许就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你们,觉得心里面很委屈:我不就是出去和同学、伙伴玩了会吗,还这么骂我打我!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为什么会骂你、打你呢?因为他们爱你呀!你们迟迟未归,到处也看不到你们,叫也叫不应,你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会不会很着急呢?所以,请同学们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一定要做个理解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不管去了哪里玩,都要记得早点回家,爸爸妈妈在叫你时,你一定要快点回答。

在《弟子规》里面还有这样的一句话:“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在爸爸妈妈叫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在做的时候,不能偷懒,要勤快认真地去完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做一些爸爸妈妈叫你干的家务活呢?比如说洗衣服啊、洗碗啊、打扫房间啊,等等,你们都很认真地去做好了吗?你们会不会因为不愿意去干家务活而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说我还是小孩子呀,怎么干得了呢?或者说,我这么小,怎么有力气去干这些家务呢?同学们,如果你以前是这么对待爸爸妈妈给你安排的家务活的话,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一定要学着去改变偷懒不干的习惯哦!你们知道吗,勤快的孩子有糖吃呀!只有你们很认真很勤快地去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减轻他们的负担,爸爸妈妈才会更加爱你们啊!

在《弟子规》里面,还谈到了我们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原话是这样说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诲的话,应该尊敬地聆听。为什么要尊敬地聆听呢?因为爸爸妈妈是你们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会了你很多东西,比如走路、开口说话。他们会告诉你们过马路时要当心车子,遇到陌生人不要随意搭理;告诉你们要认真学习拿第一名,不要和同学们打架,放学按时回家;告诉你们要多吃饭才能长得快,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诲,是出于他们对于我们深深的爱。

那么,同学们现在就要很好地明白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我们也应该爱他们,尊敬他们,孝敬他们,做他们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学到了这些呢?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心地学习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弟子规的感悟总结简短
《弟子规的感悟总结简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