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银行工作总结

银行舆情应对演练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7 08:35:09 来源:银行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舆情应对

网络具有容量大、传播快、影响广、覆盖面宽的特点。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摒弃封堵思想。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要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充分尊重媒体,坦诚对待记者,以对媒体和记者的尊重和诚恳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按照从“网上来”到“网上去”的思路。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其次、要抢占舆论先机。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面对网络舆情,要有政治敏感性,要迅速核清事实,拟定对外发布口径,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不能等有了最终结果再反馈;要先说事实,慎说原因;要边处理边报道,不断跟进发布,增强对网络舆情把握能力和引导能力,抢占引导先机和主动,做到“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引导网络舆论,要由新闻发言人或网络评论员把话说出来,避免把政府第一首长直接推到前台,以保留更大的回旋余地。再次,要回应虚假信息。网络舆情由于上网人员的隐蔽性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信息真假难辨,致使一些政府或部门很容易成为不准确信息或舆情的受害者。面对虚假信息,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对抗,对现今领导提出了挑战。如果以回避或对抗的方式出现,就难免发生舆论危机。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舆论风潮;略一迟缓,就可能带来难以控制的舆论审判,可谓“一言兴邦,一网丧言”。流言始于封锁,谎言止于公开。针对网上强大的炒作力量,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正面引导力量,培育一支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的网上评论员队伍,积极组织评论员参与网上跟贴和讨论,号召广大领导干部参与网评,扩大网上主流声音,增强正面控制力;同时,也可以有选择的邀请一些媒体或“意见领袖”做一些专访或现场报道,丰富信息传播的内容,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影响公众、引导舆情。通过这些有号召力的正面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驳斥一些消极的、失真的社会舆论,消除其负面影响,真正做到让事实说话。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行使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对网络舆情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及时与网民进行网络交互,把网络打造成沟通的平台、理解的平台、宣传的平台、监督的平台。笔者认为,在网络审计信息公开上须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重”而不要“藐”。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面对网路舆情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只言片语,敷衍了事。审计干部在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便捷性,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了解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与要求的同时,一定要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各级审计机关都要明确1-2名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人。应对网络舆情责任人,每天要坚持“上网看看”,搜索网上信息,了解相关舆情,包括正面的、反面的,对重大反面舆情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并根据舆情的不同情况,研究确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二要“导”而不要“堵”。审计对网民曝出的审计信息,不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正面的网络舆情要及时呼应;对网络出现的负面信息和过激言论,要立足于疏导、化解的原则,不能不理不睬或者简单否认,更不能采取删贴、删除ID、封网、堵截、对抗等简单粗暴的措施,这些都会给网友以误导;要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三要“急”而不要“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面对涉及审计工作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审计部门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对于确有其事的,一方面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公布有关情况,表明态度,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初始状态,并随着事件的进展及时发布最新消息,释疑解惑,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造谣生事甚至恶意诽谤的,则要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予以澄清。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反映真实情况,争取支持。(彭夫恒)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与“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的新时代中,作为领导干部而言,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关乎党委政府的形象。本人以为,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应把握三个关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领导干部应当了解互联网,这是正确应对的基础。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领导干部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

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这既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一时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进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着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研究熟悉网络,重视网络舆情处理,学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只要科学应对,善于运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将会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设性力量。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

日益开放透明的舆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定期开展舆情培训,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网络舆情的敏锐性,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让互联网成为执政党学习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把互联网作为向实践学习和群众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良好氛围。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真正把民众利益当成政府施政的方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把网络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寻找舆情形成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发挥政府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目前,敏感度高和容忍度低,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民生事件的共同特征。而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观意识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主管官员对事态的判断,对舆论监督的态度,才是决定舆情应对得当与否的关键。若将私利和仕途置于政府公信力之上,致力于黑箱操作,一味地“捂盖子”,甚至干涉舆论监督,就会使问题的处理偏离正常的轨道,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点,在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上就有充分的显露。换言之,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唯有公开透明、依法行事、接受监督、秉持正义,才是应对舆情的正道,才是促进官民理性互动、实现双赢的良策。

1.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J.艾卢尔在《宣传:人类态度的形成》一书中谈到“舆论的不可捉摸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又决定了政府的决策不可能追随迎合舆论,那么只能让舆论来追随政府,宣传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2]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即时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准确消息。在重要敏感事件中,“沉默”未必是“金”。2003年SARS时期,政府向公众对SARS情况的详细汇报和建立起的新闻发布制度,有效的平定了谣言、避免了恐慌;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每天的伤亡人数、救援情况的信息发布和新闻媒体的及时迅速、透明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四川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中,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6月5日当天,地方政府官网就发布了13条消息,从事件发生、伤亡情况到救援情况,政府官员赶赴现场均有消息发布,另外,当地政府在3天内举办了5场新闻发布会,即使公布事件处理情况,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有力依据。

2.坚持“诚实透明”和“公众至上”理念

在危机事件中,政府部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政府形象的形成具有如下基本模型:

图2[3]

政府形象的形成既具有政府本身的行为,也具有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信息发布的态度与效果,本身就构成了政府形象的一部分,二者相互支撑,在对政府形象极为不利的公共危机下,政府做的信息公布工作其实是在进行“矫形传播”,真诚透明的态度,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而且还有助于扭转局势。

“诚实透明”的理念即是,面对公众,功不夸大、过不掩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做一个取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在成都“6.5”公交车案中,当地政府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很好的体现了“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公众至上”的理念就是“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至上的理念。在湖北石首市骚乱事件中,在事件初期,地方政府面对网友在网上“实时”的报道,却缺乏担当的勇气,没有直面群众、做好沟通工作,而是简单粗暴的将警力推到了最前线,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没有将“公众”的权利放在心上。

3.借助大众媒体“把关人”角色

大众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传播信息,由受众选择、使用、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4]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空间、时间的组织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所知、何时知道及知道何种细节有重大影响。”大众媒介具有守望、告知、影响、教化和娱乐等功能,前三种功能,正是政府形象传播所需要的。因此,在大众传播时代,地方政府无法逃避,必须妥善处理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大众媒介不仅仅是发布消息的主要机构,而且还是联系政府与受众的纽带,大众媒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解”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事件作出反映,而是对被他称作“虚幻外界”的“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作出反应。[5]在议程设置理论中,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线性过程,首先必须设定媒介中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介议程;其次,媒介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政策制定者重视的事物即政策议程。从这三者关系中可以看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介将公众与政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目光势必会集中在“权威主流媒体”上,地方政府有责任为新闻界提供官方对事件处理调查情况的详细资料,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果政府不适当封锁重要的信息,必然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流言止于公开”如2003年SARS爆发时,政府对于疫情的信息公开,流言最终消失在官方的声音之下;如H1N1流行的2009年,官方对于H1N1的流行情况及时的发布消息,避免了引起社会恐慌,有效地增加了公众对于预防甲流的知识,并且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因此,当地方政府的负面形象增大时,需要“把关人”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维护政府的形象;或者策划其他重大事件,迁移公众的视线;或者组织报道正面的新闻内容,扩大正面形象。地方政府积极地利用议程设置理论,有侧重点的公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可以瞒报危机的严重程度,地方政府需要将事情解决的进展情况及时地公布于众,在这里,就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这样,可以显示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公众对于其信任感也会大大增强。

4.完善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

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反应速度是最为迅速的。亲历者用手机等工具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然后上传到网上,在一些情况下,网民成为了事件的“第一报道者”。网上论坛,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阵地”,根据群体动力学原理,群体中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凝聚力,而集体思想是群体凝聚力的一种直接产物,凝聚力可在小型群体中发挥功能。在网络论坛上,网民之间所形成的凝聚力往往集中在“意见领袖”周围。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在尚未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时,在一个网络群体中,网民会互相提供资料,试图解决问题,其流程往往遵照下图的程序

图3[6]

在整个流程图中,“资讯基础”影响着对于问题“情势的评估”和“肯定/否定结果的辨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应该全方位的将“资讯”提供给公众。除了尽其所能影响大众媒体之外,还要在网络论坛上,形成自己的凝聚力。

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其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官方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门面”,更是沟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桥梁。传播互动的沟通过程是舆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在网络论坛上没有政府的参与,那么在网络民意中,政府部门则扮演着“失语”的角色。

地方政府可以学习“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模式,在其官方网站上开放与公众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解决机制下,遇到突发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随时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可以随时掌握网络民意与网络舆情。秉着坦诚开放的态度办好办精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公众的视线吸引到政府可解决的范围内,建立起高效沟通机制,形成舆论影响,成为意见领袖。

在“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高低,形成意见领袖,在危机面前,发出有理有力的声音,从而化“危机”为“转机”,达到善治的目的。

,舆情监测室一位分析师说得好,“事后应对永远是第二位的,事件的发生才是第一位的”。只有依法行政、信息透明成为一种自觉,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才是从根本上提高“应对能力”。

温岭国税局成立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和应对办公室,配备政治觉悟高、精通网络技术、擅长协调沟通、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精兵强将。坚持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构建网络舆情搜集监测体系,制定了突发舆情的应急预案。定期从各大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渠道, 主动搜集与温岭国税相关或者属于国税机关关注范围的网络舆情。凭借技术手段进行舆情与事实的关联度、可信度、可查性分析,评估网络舆情的重要程度和价值。按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指标,科学分类应对处置网络舆情。比如对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网络舆情,立即组织展开调查,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于反映属实的,及时依法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对于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于部分属实的,分别说明。该办法实行一年,该局已成功处置了四起网络涉税舆情,有效地维护了国税整体形象。、

关于有效应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8-15

信息来源:市区国税局

点击数:52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舆情对国税事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河南驿城国税人员杀人案”、“陕西国税员工辱骂纳税人事件”、“馒头税”等舆情事件,都给国税工作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有的税收政策,因各种原因被社会媒体炒作,造成国家税收政策被曲解、误解,影响了国税机关形象和公信力,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俗话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如何面对互联网这个舆论放大器,营造良好的税收舆论环境,是国税机关当前必须应对的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涉税舆情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涉税舆情主要来源于报刊媒体、电视、电台媒体及网络、帖吧、微博、QQ群等网络媒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播的快捷性。现在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光纤和无线网络,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信息发布,使得一个事情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快速传播出去。二是事件的突发性。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一些涉税舆情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简单、直接且身份隐蔽,一些人对一些涉税事情动不动就向网上发帖或通知相关新闻媒体以引起社会关注,使得舆情形成非常迅速,事先没有征兆,让人始料不及。三是利益的关联性。大多数涉税舆情都是与公民的利益相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遭到忽视损害时,就借助媒体来表达反映。四是整体的联动性。一些事件发生后,迅速发酵,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网民也迅速跟帖,发表评论,使得各方言论铺天盖地,形成一种舆情风暴。五是观点的多样性。由于人们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的差异,使得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千差万别、众说纷纭。六是影响的破坏性。一些人心存恶意,制造虚假信息炒作,让民众真假难辨,不明真相,这些涉税舆情往往让民众对税务机关执法的公信力产生质疑,思想情绪化,引发民众与税务部门、执法人员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冲突,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征纳关系。七是处置的紧迫性。舆情如火情、汛情,税务部门必须迅速作出正确研判,在第一时间进行出面处理。消极怠慢只会导致事态扩大。

舆情的影响会产生“涟漪效应”、“蝴蝶效应”。即:某些事件引起的社会被动,如果不及时制止、引导和调节,将会波及很远的人群,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因而对涉税舆情,如果处置不当,会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小的问题扩大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影响征纳关系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如果处置得当,则将由坏事变好事,让公众认可税务机关依法办事能力,增强税务机关的公信力。

二、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种不良倾向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负面事件”,几乎背后都有网络影子。面对“网上被骂,网下加压”的境况,无论是国税机关还是国税干部,都承受来自虚拟世界的网络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压力双重考验。

(一)网络“恐惧症”。对互联网存在畏惧、畏难、甚至过敏心理,是当前国税干部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有哪些顾虑”的调查选项中,21%的人担心“说错话表错态”,42%不能接受“网民谩骂和嘲讽”,12.6%担心“被当面举报和质疑而难堪”。有的国税干部,把网上舆论视为洪水猛兽,想当然地进行堵、封、瞒、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么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引导和处置的良机,导致“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还有的干部,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凡是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违法犯罪事件,都关着门解决,严禁走漏消息,期望这样“上可以瞒领导,下可以骗百姓”。其实,在成千上万的网民“网络围观”与“人肉搜索”的情况下,没有人或部门能只手遮天、掩盖真相,堵、封、瞒、蒙的手段只会让整个国税系统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二)网络“麻木症”。与以上网络恐惧过敏相对的是,一些国税干部则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一个是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而且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即使是过去认为的一些“冷门”科室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舆论中心,缺少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反观很多基层国税干部,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和风细雨”式的舆论监督往往让他们形成“媒体可控”的依赖心理与集体无意识,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场的“暴风骤雨”中败下阵来。此外,“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刚愎心态,也使一些国税干部自认为为官清正,不理睬舆论监督,不注重民声,对各种传言和质疑不回应。还有的干部,抱着“网络让问题扩大化”的错误观念,认为网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网,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从而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敬而远之,一躲了之。

(三)网络“本领缺陷症”。尽管这些年来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很多国税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不少干部对网络还一知半解,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81%的人只是上网“看看新闻”,不会使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达42.7%,对微博等社交网站完全不了解的达81.3%,可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落后于网络时代。弥补这种“本领缺陷”,迫切需要干部与“网”俱进从“你说我听”,走向“你问我答”,再走向“你说我说”,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过程。”

三、诱发涉税舆情的根源分析

从目前来看,涉税舆情主要有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诱发涉税舆情的核心是征纳关系,尤其征管一线的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是诱发涉税舆情的高发地带。一是税收征收。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对纳税人没有做到公平、公正。或程序错误,用语不文雅不严谨。搞税收摊派,提前预缴等易引发征纳矛盾。尤其是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如果税务机关在调整定额程序不严格,起征点把握不准,最容易引发纳税人群体上访及形成对抗。二是行政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未按规申报缴纳税款采取的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在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及其他财产时,纳税人情绪容易激发,诱发语言和肢体冲突,或出现其他严重后果。三是纳税服务。税务人员对纳税人办税事时,服务不周到,语言不文明,态度傲慢,办事推诿,故意刁难等。四是政策执行。对国家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严格执行到位,有的变相操作,有的自行制订相关政策,造成地区之间的政策执行不平衡,损害纳税人的权益。五是行风建设。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收人情税、关系税,以权谋私,以税谋私,索、拿、卡、要、报,乱收费、乱罚款,打击报复,公款消费,公车私用,搞铺张讲排场等行风问题。

内部方面:主要是干部待遇,人事调整安排重大事项的决策,干部纪律处分,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诱发舆情。

四、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工作的建议

舆情不是“敌情”,更多的是反映了一些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反映个别干部损害国税形象,或者夹杂着个人思想倾向的言论而引发网民的集中评论。这正说明需要我们理性看待,正确面对,认真处置,切不能高高在上,高高挂起。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涉税舆情责任追究。要在坚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认识。把涉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涉税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舆情事故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建立涉税舆情的监控预警机制,制订涉税舆情处置预案。要建立有关资料证据的搜集制度,对与纳税人发生的矛盾冲突,应注重对当时事发的全过程的录音、录像等视频资料,有关证人证言,物证等证据的搜集,当涉税舆情出现时,在第一时间公布真实情况,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占据主动。

(二)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引领舆论主流能力。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围绕网络热点问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等方式,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舆情走向,及时披露信息,解疑释惑,维护网络正确舆论导向,逐步形成健康的网络氛围;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理由反馈给群众,化解矛盾,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对外报送信息应由办公室等部门专人把关,严格审核;坚持“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和利于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涉税信息月报、部门网站等载体及时、准确公开纳税人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创建“阳光税务”品牌;利用“纳税人之家”和“纳税人学校”平台认真倾听纳税人心声,帮助纳税人及时化解难题,进一步夯实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遵从度。

(三)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留舆论负面炒作素材。针对当前涉税舆情频发所反映的政策执行、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要通过发放联系卡,公开服务投诉电话、监察举报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一经核实的违法违纪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即时公开,做到惩前毖后。同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优化服务,从细节入手,注意执法的一言一行,进一步夯实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不给媒体和网络留下炒作的素材。对“杂音”亦应接纳、分析和疏导,做到尊重民意,不被民意束缚甚至挟持。

(四)要着力加强舆论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应制定《加强涉税舆情管理的方案》、《信访工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对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进行明确。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由办公室等部门专人负责,在百度和“贴吧”等网页定时收集涉及“纳税”和近期涉税关注热点词条,全面掌握纳税人关心的税收事项,在第一时间发声,把握舆论“麦克风”,加强与政法维稳、组织、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在网上的传播空间,快速解决问题、迅速化解矛盾。舆情事件发生后,要果断决策,迅速统一思想,“快讲事实,慎讲结论,换位思考,透明公正”,抢先发出声音,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第一时间占领信息高地,避免让谣言扩散,正确引导舆论。 省国税局全面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

一是正确认识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从维护国家机关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的角度出发,提高对涉税网络舆情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做好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互联网条件下,涉税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涉税网络舆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是高度重视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涉税网络舆情管理方案,建立起符合工作实际、操作性强的涉税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及应对处置的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收集、掌握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涉税舆情动态,正确引导,妥善应对,不断提高网络问政能力,特别加强对涉税网络舆情的专人、专项监控管理,从而有效化解涉税舆论危机,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三是认真做好涉税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细致疏导、掌控全局的原则,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涉税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重点关注关系改革、发展、民生的涉税网络舆情,重点监测和搜集本地区范围内与税收工作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重点监测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以及涉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根据涉税网络舆情的活跃程度、影响和覆盖范围,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媒体焦点及其发展走向,科学界定涉税舆情的重要和受关注程度。同时,各级涉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结合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关注程度,联合做好舆情会商工作,认真分析研判涉税网络舆情对税收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工作改进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积极妥善应对与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危机。认真遵循“第一时间、公开透明、第三方、坦诚、情感、口径一致、留有余地”的原则,应对与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危机。同时,采取以下有效应对与处置方法及技巧:迅速启动涉税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展开调查,慎报事件原因;加强外部合作,形成涉税网络舆情的有效控管;将社会问题去政治化;发挥主场优势,警惕主场劣势;巧用抢夺旗帜和切割战术;发展网上“统一战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等。

五是有效保障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省国税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为副组长的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指导小组,局内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网络涉税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加强对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领导。组建税收网络宣传队伍,省国税局机关配备1-2名专职网络舆情联络员,组建25人左右的网络舆情宣传员队伍,成员由局内各单位人员组成。省国税局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特邀评论员,组建意见领袖团队,针对涉税网络舆情发表网评文章,发布实时信息。进一步明确了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涉税网络舆情管理流程。

六是切实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的宣传引导。加强税收网络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国税机关网站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与重点网站开展合作,科学设置网上宣传议程,努力扩大话语权和辐射面,形成涉税舆论的主流观点。通过网上调查、投诉举报、内外部论坛等方式,收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税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把握涉税舆论热点和焦点。进一步规范当地涉税信息的发布,凡涉及全省范围的信息发布,尤其是税收政策等信息,一律以省国税局发布的口径为准。

金黔在线讯近日,笔者从遵义市国税局了解到,针对各级国税机关在应对舆情时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能力不够强、方法不够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遵义市国税局建立“四项机制”提高涉税舆情应对能力。

一是建立涉税舆情动态监测机制。明确专人24小时负责涉税舆情监测,扩大舆情监测的覆盖面,研究新形势下的涉税网络舆情动态,借助网络媒体的功能和作用,重点关注各大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涉及国税工作及其人员的涉税网络舆情,以及其他可能与国税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建立税收网络宣传员队伍,更好地与广大纳税人之间沟通,真正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坦诚的互动关系,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引导涉税舆论,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税收发展环境。

二是建立涉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及时有效处理涉税舆情事件,进一步提高涉税舆情反应和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搜集、分析各类媒体及网络平台对税收工作的报道及评论,及时掌握税收舆情动态信息,努力提高引导涉税舆论和防范、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

三是建立涉税舆情新闻发布机制。针对社会各界对国税政务公开的需求,以重要税收政策、税收收入、政策调整、税务案件、税收管理重大决定为主要内容,及时公布客观、准确的权威信息,避免信息传播失真、失控,化解涉税误解,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

四是建立涉税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将应急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防范自然灾害、处理重大事故、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的制度措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日常应急演练,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推荐第2篇:舆情应对领导小组

关于成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

根据公司下发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舆情应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为科学规范开展项目部舆情应对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舆论危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条件,确保项目和谐稳定,项目部决定成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名单公布如下:

组长:项目部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把握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工作重点 现场处置方面:

1.迅速报告。事件当事单位要按照突发事件等级,按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等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时限要求,向项目分管领导、公司相关部门迅速汇报。公司党委工作部根据突发事件等级适时向局党委宣传部报告。

2.积极稳妥进行现场处置。要本着“既迅速处理,又力避消息扩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置。

(1)尽早移除或遮盖相关宣传品。如:移除带有企业标志和企业名称的展板、宣传标语、旗帜等;移除带有组织机构、人员名称及联系方式的宣传展板;对无法有效移除的宣

传牌及组织机构图等进行适当的、有效的遮盖。

(2)按要求和规定控制现场。尽量封闭事发现场,设置警戒线,安排专人看护,清理闲杂人员,实行持证进场。

(3)现场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穿着佩戴带有企业标志、企业名称的安全帽和工作服。

媒体应对方面:

媒体应对措施,前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

(一)第一阶段。一般从突发事件发生,到媒体抵达现场开始采访止。主要工作是部署媒体应对工作,努力避免或消除负面报道的发生。

1.发通知规范媒体应对。采取电话通知或会议传达等口头方式,对媒体的应对事宜进行规范。通知内容:①信息发布实行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接受记者采访;②不得采用粗暴方式对待记者;③如遇记者采访,可问清单位、姓名及联系方式,并尽快向领导汇报;④在现场听到有不实传言、谣言,要立即向领导汇报;⑤媒体发布消息后,由专人负责在网上搜索相关报道和进展情况,其他人员应尽量减少在网站上搜索相关内容的频次。通知范围:项目部主要领导、各部门、工班及协作队伍负责人,并层层传达至现场每个员工。通知发出后,通知人应将通知情况及时向项目书记反馈。

(二)第二阶段。一般从媒体抵达现场采访开始,到舆论危机风险化解完毕止。主要工作是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媒体应对工作,努力减少负面报道及其影响,避免舆情发酵升级。

1.完成新闻通稿,规范信息发布。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研究制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方案,在统一指挥协调下,科学有序进行信息发布。可首先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的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前,应由党委工作部起草或把关,拟出新闻通稿,经舆情应对小组领导审核,作为正式、统一的媒体回应内容,并作为接受采访人员介绍情况、回答问题的依据。新闻通稿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科学地介绍事件原委及相关背景,介绍采取的措施。要努力争取政府、业主、知名专业学者的支持,提高权威性。

2.规范媒体采访活动。对事件现场依法设置警戒线,持证进场,必要时可在警戒线外划定新闻采访区。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一般应要求记者提交采访提纲,在进行认真分析准备后,决定是否接受采访。同意接受采访的,要妥善安排好采访事宜,由指定的现场人员,按照统一口径介绍情况,不得随意让记者进入现场采访。采访结束后,要与媒体记者保持联系,掌握报道内容,努力减少负面报道及其影响。

3.启动突发事件专项舆情监测工作。要关注社会公众媒体对突发事件和企业的报道及舆论倾向,适时启动专项舆情监测工作。舆情监测应由项目专人负责。专项舆情监测工作是:在网络上搜索(或借助专业机构力量)突发事件相关报道情况,快速找到传播源头和关键媒体;密切跟踪舆情发展情况,发现负面消息大规模传播苗头时或出现不实传言、谣

言时及时发出预警;在舆情应对小组进行研判后及时按要求进行应对和处置。

4.努力化解负面影响。突发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已经出现时,应尽早与媒体记者沟通,做出正面回应。应本着“既厘清真相,又兼顾日后沟通”的原则,有理、有据、有力、有节地进行交涉,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媒体集中关注。必要时利用好第三方机构或有关专家学者的评价和言论。

负面影响的处理应把握以下几点:①提高反应速度,力避因回应迟缓而形成炒作空间。掌握传统媒体报道方向和内容,通过正面接触等方式应对网络上的各类负面消息,防止舆情发酵升级。②冷静稳妥对待网络上各论坛、贴吧上的帖子,不断输入正面信息或用新的热点,吸引或转移公众关注。③对已经形成热点或焦点、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帖子,可及时组织网络评论等方式参与讨论,努力形成主流声音,将网络舆论引向对企业相对有利的方面。④做好各项处置工作,妥善安抚家属及有关利益相关方,密切关注新的问题和情况,尽力避免因出现次生问题而使舆情出现反复甚至发酵升级。

5.及时准确记录情况。要及时准确记录舆情应对工作中的各个细节(时间,地点,采访媒体的相关情况,记者采访的内容,答复的内容,记者对答复的满意度等),为下一步应对做好准备。

二、总结和评估

突发事件基本平息、舆情应对工作基本结束后,要对整

个过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对舆情应对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1.整理上报。应将整个事件过程中所有收发信息、领导批示、事故调查报告、现场录像及图片、媒体登记档案、新闻通稿、媒体报道情况等材料及时整理上报至公司党委工作部。

2.总结研讨。要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效果进行总结。组织有关人员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进行学习研讨,进一步完善舆情应对预案,掌握舆论应对技巧,提高舆论应对能力。

3.修复形象。对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中接触到的媒体,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良性沟通渠道。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宣传,消减负面影响,修复和改善企业形象。

抄送:中铁十局建筑公司、中铁十局石济客专 中铁十局石济客专8标二分部 2015年1月11日印发

推荐第3篇: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学习市委《重要工作内部通报》心得体会

嵩县公安局政委 张磊强

近日,学习了《关于近期洛阳几起突发事件的思考》一文,我觉得,文中的观点,非常贴近实际。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面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文中,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现实问题,不讲空泛的官话、套说,不进行空洞的说教,本着科学精神和认真的态度,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入手,通过对典型、真实案例进行辨析,探索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误的教训。这一点,正好弹在了现实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因此就比较好地引起了社会的共鸣。

在新形势下,如果不能够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比如,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政府下台;前苏共的垮台,也与新闻舆论直接相关。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处置不当,直接引发了新闻舆论事件,造成了一些潜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有时,我们劳神费力几十年,千辛万苦树立的新风尚,可能会因为一起新闻舆论事件,而受到严重的损害。再比如,个别地方把上访群众作为敌对势力处理。所以,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不单单是一个专业性问题和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重大、影响全局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执政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面临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就是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交往与联系。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与公众关系日益紧密。公众也希望得到最直接、最快捷的信息,这就需要政治、经济、社会等行为主体加强与媒体的配合,直接面对媒体,通过媒体架起与公众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因此,处理媒体关系,应该成为领导干部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往的宣传模式和宣传策略,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系统。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新闻发言人机制是避免媒体炒作、消除谣言、引导舆论、树立政府形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新闻发布机制是由政府主体、公众客体和传播中介三者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政府是新闻发布机制的主导性操作机构,公众是新闻发布机制的对象,传播机构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

(三)提高危机事件中面对媒体的能力

危机事件的爆发最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媒体捕捉的最佳新闻素材和报道线索。在危机事件中,领导干部要通过正确、有效的新闻发布与信息传播,扭转危机,摆脱被动。而在危机处理中表现不当,则会使突发性事件进一步恶化,造成新一轮的危机。因此,领导干部在危机事件当中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确实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一定的应对媒体的经验、方法和技巧。

(四)提高面对记者的能力

西方人称记者为“无冕之王”。记者具有两重属性:最基本的、共性的职业道德是向公众提供事实真相,这是记者的自然属性;而核心的、特殊的职业规范是维护阶级与国家的利益,这是记者的社会属性。通过记者来传递信息,这是与媒体接触的主要目的。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轻视记者、回避采访、盲目应对、蔑视媒体的心理状态,要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记者。具体而言:一要尊重每一位记者。要善待记者,不要给记者讲课,因为他们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做报告,因为他们不是你的部下;不要敌视记者,因为他们不是你的敌人;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因为他们是你的合作者。二要及时回应记者的来电来访。三要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四要利用事实来抓住记者的注意力。五要以事实为基础答复记者。六要尽量不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七是不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公开表达自己的偏见。八不要企图控制记者,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言行。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把握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规律,将有助于减少与记者的矛盾与冲突,并会吸引记者的关注力,激发记者报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提高面对采访的能力

接受采访是与媒体面对面就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的大众传播方式。接受采访也是领导干部向公众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展示观点,树立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今天,公众通过记者的采访可以直接了解政府的工作、理念以及价值取向。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作好及时接受采访的思想准备,主动与社会进行沟通,就一些群众关心的重大的热点、难点、疑点表明态度作出应答。要做好政府的重大决策的前期宣传、中期释疑解惑、后期总结推广。

(六)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舆论宣传过程中,需要保持合理适度与相对平衡,充分发挥正反两方面报道的功效,为我所用。保持适量、适度的负面报道,对于改进工作、遏制不正之风、加强对权力规范运作等,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新闻媒体功能的体现。所以,对一些符合事实真相,出于改进工作为目的的监督报道,要虚心接受。如果出现了明显歪曲事实、扩大事态、造成恶劣影响的报道,就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通过与媒体人员的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有说服力的新闻稿,做到真正让事实讲话,受众也可以接受。一些批评报道播发后,多多少少会对负责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一味指责媒体,敌视记者,很可能会对自身形象造成更大的损害。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查找问题,努力改进工作,与媒体合作;必要时,可与媒体协调,通过媒体,挽回形象。

(七)提高塑造媒体形象的能力

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是领导干部公众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一个人的理念、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等等。媒体形象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视觉形象,这是公众对客体的表象认识,包括媒体人物的相貌、服装、衣饰、动作、习惯以及体态语言等。第二层面是行为形象,这是公众对媒体人物平时的行为以及对公众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的认识。第三层面是理念形象,这是公众对媒体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认识,是对其文化道德涵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认识。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首先要在平时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经过长期精心培育和积累;其次,在接受采访时,尽量做到语言恰如其分、举止大方适度、观念与时俱进。

推荐第4篇: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两会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快速妥善处置涉法络舆情突发事件,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日前,**法院制定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积极做好\"两会\"期间络舆情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络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络舆情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进行全面排查。各承办人对所办理的可能引发舆情的案件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掌握舆情隐患,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事件被络热炒升级;对于重大舆情要立即向院领导小组报告。

三是做好舆情监测。安排专人每天至少浏览一次门户站和互联,密切关注有关本院的舆情信息,做好监测记录,发现涉法舆情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四是制定应对措施。出现负面络舆情,及时进行发帖或跟帖解释,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出现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启动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制定应对方案,快速妥善处置好舆情突发事件。

推荐第5篇: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两会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两会\"期间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快速妥善处置涉法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日前,**法院制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积极做好\"两会\"期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进行全面排查。各承办人对所办理的可能引发舆情的案件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掌握舆情隐患,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事件被网络热炒升级;对于重大舆情要立即向院领导小组报告。

三是做好舆情监测。安排专人每天至少浏览一次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密切关注有关本院的舆情信息,做好监测记录,发现涉法舆情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四是制定应对措施。出现负面网络舆情,及时进行发帖或跟帖解释,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出现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启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制定应对方案,快速妥善处置好舆情突发事件。

推荐第6篇:银行舆情工作总结[材料]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对涉及本单位工作内容及时进行跟帖回复,围绕重点、跟踪势点、把握难点,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

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xx同志担任,成员为各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xxx舆情信息专报》。

二、及时上报舆情信息。

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将其拷贝后注明报送单位、时间、报送承办人、审核人,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周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定期进行筛选,编辑《xxx舆情信息专报》,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分送各相关部门阅

办,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发言人工作制度。

本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后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对涉及本单位工作或上级舆情信息部门布置的重大网上舆情撰写引导主帖,进行跟评,并转帖正面报道或贴文,同时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及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泛化分散的特殊性,同时网上信息能够得到广大网民的重视并予以接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我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明确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分级负责制;网络舆情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舆情反应强烈、内容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细化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落到实处。

2、严格规范网络舆情回帖的工作内容 及时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回应,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

及语意不通等问题。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

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单位各部门在认真梳理与本部门有关的网民提问之外,要加强与单位系统内的相关单位、部门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完成网络办复工作。篇二:2011年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及2012年计划 2011年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及2012年计划

加强网上舆论宣传,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1年,我们以舆情、信息、调研和网络工作为重点,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调研信息与舆情信息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实现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截止到12月份共编发舆情信息41篇,绝大部分信息县领导都做了批示,部分还进行跟踪管理,现把一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中心,着力营造科学发展浓厚气氛。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巩固壮大主流媒体舆论,积极引导社区、论坛、贴吧言论,为推动尤溪科学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1、强化文明上网意识,营造良好上网气氛。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组织文明办、教育局、团县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在县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上发出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的倡议书,提高网民上网素质引导网民正确上网,为全县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舆论环境。

2、加强网站建设,壮大媒体舆论。我们积极加强网站建设,配合上级部门突出转载重大重点新闻,积 — 1 —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着力实现互联网管理工作全面升级。面对互联网的新特点、新情况,我们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树立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观念,积极创新管理思路、方式、手段,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1、责任分解到人,分解到单位。建立了舆情工作责任分解制度,对各乡镇宣传委员及宣传文化系统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内容做了具体的要求,分解到每个月,落实到每个人,并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了督查检查。

2、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网上舆情收集,并按要求及时收集上报相关舆情信息:对发现有关尤溪的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提供给他们决策参考;对需要处置的一些有害虚假信息,我们按照查处规范流程,会同相关部门,发挥整体效能,及时发布真实情况,做好应对的跟帖准备, — 2 —

适时开展网上舆论争斗;对一些重大的事情我们及时进行网上跟踪,及时关注其发展变化,并根据变化作出反映;对一些有可能演变为重大舆情,我们及时预警并安排24小时值班制度。

3、化繁为简,提高信息工作质量。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上报信息质量不高,没有交流传播的价值,即便是数量多,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把提高信息的质量作为舆情信息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信息质量第一”的观念,推动舆情信息工作由“收集”向“加工”转变,花大力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探索“初级信息一调查研究一深度信息”的路子。

4、多部门合作,强化信息工作。通过三明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掌握上级宣传工作动态,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宣传工作任务;联合其他县市共享舆情信息,相互报送互相监督。

三、以加强舆情队伍建设为基点,着力打造创新型舆情监查队伍。网络舆论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充分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就必须组建一只专业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网络舆情监查队伍。

1、加强对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想把握好舆情动态首先必须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一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省专家学者为我们开讲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等课程,组织学习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中央就部门关于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决定》等,从精神上武装了自己。为更好的正确引导舆 — 3 — 2012年工作计划初步安排 2012年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和互联网宣传管理的主要职责,我们主要着力建设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流的专兼结合的人才,是开创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要不 — 4 —

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使这支队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能够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引进和启用年轻公务员,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时下互联网日新月异新兴的媒体和平台不断增加,其中网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以年轻群体为主,吸纳年轻公务员进入网络舆情队伍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

2、开展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在宣传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宣传干部培训规划,组织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装队伍,邀请专家开办课程,强化专业知识,学习重大舆情如何处置。

二、网站建设。互联网站是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兴媒体,是加强社会沟通的新渠道,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阵地,是打造幸福尤溪的新途径。尤溪新闻网开办以来,全方位地宣传了尤溪县的县情、投资环境、资源优势、招商项目等。我们还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时搞好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宣传,有效地配合了尤溪县的中心工作,服务了尤溪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12年我们着重提高尤溪新闻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占领信息化条件下宣传舆论的制高点,使其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网上主流娱乐强势,并争取成为省级备案网站,扩大影响力。

三、机制创新。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随着互联网及网络 — 5 —篇三:舆情信息工作总结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总结

按照市主要领导指示,中心于2009年10月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科,主要负责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我市的正负面舆情信息,以及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有关政策信息。科室组建以来紧紧围绕我市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目标,力争及时、全面的搜集、上报反映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反映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反映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中心采取“全员参与、重点科室负责的24小时读网”方式,一是协调安排中心相关科室负责搜集国内新闻类网站、论坛类网站、其它网站信息;二是制定24小时监测制度,全体人员值班读网,有重要舆情信息及时上报;三是组建专业科室,由专人负责搜集百度贴吧等几个重点网站,并负责整理其它科室上报的舆情信息,形成《重要舆情摘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

二、严格把关,提高质量。根据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特别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的反映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既注意从互联网上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其它新闻媒体,广泛收集社情

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时时搜集,定期上报。2011年分别向市委办、市委宣传部报送《重要舆情摘报》242期,舆情信息1452条,其中社情民意107条。为各级领导掌握社情民意、分析形势、推动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2010年末在市委办组织的报送信息评选活动中获得先进科室的荣誉。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深感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感到为更好的开展工作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

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科

二0一一年十二月篇四: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总结 薛城区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薛城区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三贴近”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全区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着力反映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着力反映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着力反映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着力反映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举措、新经验、新进展。回顾过去的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舆情信息队伍建设。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舆情信息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工作安排,切实做好“两个建设”,即舆情信息报送网络和舆情信息队伍的建设。在全区基层各乡镇、各机关单位抽选20多名人员,成立了通讯员队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写作水平,促进了信息收集工作面上展开,确保信息质量。各单位各部门把那些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放到舆情信息工作岗位上。安排他们列席重要会议,参加有关重要活动,阅读有关重要文件,跟随领导调研,了解各部门和基层的工作情况,保证了舆情信息队伍工作人员的素质,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执行审核把关制。基层各单位撰写的信息、调研由部办公室把关并及时报送。二是实行全员参与制。部机关在确定1人为信息员的基础上,各科室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舆情信息工作,对涉及到本科室业务工作的部署、贯彻、落实及对有关问题的建议、反映时,与部办公室通气,共同研究确定信息采写意见。对一些重点课题、重要信息和重头稿件的撰写,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集体攻关。三是落实检查通报制。重点抓好对专职或兼职信息宣传员的督促检查,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不重视信息和宣传工作、长期不报送稿件的基层单位,进行督查和通报。四是做好舆情信息考评,把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全区工作千分制考评,使舆情信息工作融入到全区工作中去,做到各乡镇、各部门共同重视。

三、深入调研,进一步提高舆情信息报送质量。一是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原则。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宣传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特别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的反映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二是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真话、报实情,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做好挖掘提炼工作,加大综合性信息、高层次信息和预测性信息的报送力度。三是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运用的原则。既注意从信息渠道了解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素材和新闻线索,组织专题调研,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加以综合利用。努力提高对舆情信息的综合分析水平,努力从大量零散的信息中发现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找到对策,提出建议,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我区的舆情信息与调研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舆情信息的质量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单位、各部门和本部各科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常规工作的总结和报送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还没有办法使基层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省、市委宣传部信息刊物上得到全面快速反映;三是舆情建议类信息比较少;四是调研成果的转化、采用上还有较大的不足。下一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加以解决。

中共薛城区委宣传部 2010年4月8日篇五:2014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14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14年我乡的网络舆情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围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促进我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持和文化条件。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舆论引导工作中,我们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乡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市委提出的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去,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大力宣传乡党委提出的“抓机遇、树意识、兴科技、打基础、调结构、强支柱、求创新、谋发展”总体思路和走城乡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工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营造“求

真务实,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三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着力营造“壮溪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四是成立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的舆情信息监测员,对网络上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时做好舆论导向,还大众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是保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舆论宣传上,实际工作中,强化宗旨意识,当好宣传员、组织者、实施者。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

推荐第7篇:反腐倡廉舆情应对预案

关于印发反腐倡廉舆情应对预案的通知

局属各股室,各二层机构:

现将《反腐倡廉舆情应对预案》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8月29日

- 12

腐倡廉舆情信息报告单》并报告舆情领导小组。

3.调查处置:由舆情调查督办小组统一部署,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2个工作日内对《平桂管理区文体局反腐倡廉舆情信息报告单》内容进行初步核实。如初核属实,则安排相关人员进一步调查处理,并在7天内将初步调查结果上报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如情况不属实,则立即安排舆情监测员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方式做好解释、反馈等善后工作。

4.信息发布:由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拟定信息发布口径,确定信息发布渠道及方式,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5.材料归档:由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做好典情处置过程中书面或影像等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舆情分级及处置

根据反腐倡廉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管理权限等因素,将舆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一)一般典情:事件未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或者关注度不高,没有超出管理区文体局管辖范围的。

(二)较大舆情:事件被管理区级以上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采录,在当地或全国性网络论坛中不间断有人跟贴的;在事发当地造成广泛社会影响的;并有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注和传播的。

(三)重大典情:事件即将或已经被全国性门户网站首页或主要新闻媒体采录,在主要网络论坛被持续关注,被国外主要媒体重点炒作,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管理区

以上领导做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

出现反腐倡廉舆情后,舆情监测员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对舆情等级进行初步分析判断,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并拟定处置意见。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舆情等级,并签批处置意见。属于一般舆情的,由领导小组确定单位纪检组处置。一般舆情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相关职能室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属于重大或较大舆情的,由领导小组指定成立专门调查组或指定职能室进行调查处置,协调宣传、公安、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开展应对,必要时可由管理区纪工委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指挥协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股室及二层机构要按照该预案的要求,明确股室内部各工作人员在舆情应对中的具体职责,确保舆情事件发生时人员及时到位。要强化网络保密意识,做好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谨慎处理信息的公开和发布。

(二)及时发现上报

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上报舆情。其他工作人员发现重要舆情的,应及时告知办公室或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三)做好总结考评

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职能室要做好总结评估工作,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应对能力。

- 56 -

推荐第8篇:网络舆情应对启示

网络视频“山丹县赵鸡鸣强拆民房引发的暴力流血事件!”

引发的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民意表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网络舆情也极易受到非理性等因素的影响,错误引导公众,给政府和公众带来不良影响。如山丹县一起拆迁户与房地产开发商因房屋征地补偿没有达成协议,矛盾升级后引发了强烈对抗。这一对抗过程,拆迁户利用摄像机将案件内容录制成视频短片上传至各大网络门户网站和本地贴吧,进而导致一场舆情大爆发,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政府的初始的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的正面回复在谩骂声中被淹没了。因此,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0月23日9时25分,山丹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马某某报警,称在山丹县胜利街原电影院施工工地有人闹事。接报后,城关派出所立即组织民警到达现场处臵。到达现场后,处警民警发现在山丹县胜利街原电影院施工工地有人争吵,且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民警迅速制止事态并对情况进行了了解。经初步调查,系施工地原平房住户王某、唐某等人与施工人员马某等人因房屋拆迁发生纠纷。民警立即对双方进 1 行劝解,告知双方就此事找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要求施工方停止施工,协商解决。施工方同意停工,并与王某等人协商解决。

2013年10月24日8时44分,城关派出所再次接到指挥中心指令:马某某报警,称在山丹县胜利街原电影院施工工地有人闹事。民警到达现场,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并将施工方负责人申某等带至城关派出所。在派出所民警当面告知其立即停止施工,同住户积极协商;在未达成协议之前不得强行施工。申某等人同意民警意见,表示立即停止,同拆迁户协商。

2013年10月24日11时20分,城关派出所第三次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王某报警,山丹县胜利街原电影院施工工地有人打架。民警立即到达现场,了解到系施工方马某某、钟某、马某、连某等人施工时与住户王某妻子唐某、妹妹王某等人发生争执并打架。民警迅速将双方制止,及时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救治,同时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并就案件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主要做法

在案件正在调查中,10月24日晚23时08分,网民“舞墨游着”在《土豆网》发布题为“山丹县赵鸡鸣强拆民房引发的暴力流血事件!”的视频信息。后视频经过腾讯视频、搜狐、网易、南方周末、56等多家网站和贴吧转载,视频点击率迅速上升,点击量最高一天超过8万次,累计点击量超过200万人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成立案件督察组 2 赴山丹督导处臵该问题。

二、主要做法

案件发生后,山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召集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公安、建设等相关部门对案件处臵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一是迅速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长任正副组长的工作组开展调查处臵工作;二是责令立即停工,控制局面,深入调查事件真相,防止事态扩大;三是全力救治伤者,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四是及时跟进网络动向,正确引导社会面舆论;五是从速从快处臵违法行为,妥善做好后续协调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处臵工作组迅速召集公安、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处臵。 同时,山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次和县长办公会议3次,对案件调查处臵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确保案件的调查处臵工作有序开展。县委、县政府科学应对,果断处臵。立即从相关部门抽派熟悉法律法规、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工作人员,向拆迁方讲清政策,劝说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县公安、建设等部门做好案件的调查处臵工作。同时,责令拆迁方立即停工。迅速抽调警力,对县电影院因房屋拆迁纠纷引发治安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从快从严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理。

县公安局局长谢卫民责成城关派出所对此案件迅速展开调查,固定相关证据。同时,网安大队及时关注网上动态,密切关注网上动向,并开展网上舆情引导,防止扩展。经查,位于山丹 3 县胜利街的原电影院地段属于我县旧城改造总体规划范围,2008年由赵某中标开发,并由其女婿申某、承包人马某某等人负责拆迁。在拆迁过程中,与居住在原电影院平房家属院住户王某经多次协商未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双方遂发生纠纷。2013年10月24日11时许,施工方马某某、马某等人在拆除与王某相连的朱某已征房屋时,与王的妻子唐某、王某的妹妹等人发生争执并撕打,致唐某、王某、唐某、唐某和施工人员马某某等5人受伤住院治疗。2013年10月26日,我县公安部门派法医对5名受伤人员进行活体检验,根据医院诊断、检查结果及法医临床检验,初步判断5名受伤人员均为轻微伤。

10月29日,县公安局对马某某等5名违法人员的调查和受害人王某及其亲属等人的询问,以及山丹县医院诊断证明和双方提供的现场视频资料等证据进行分析,确定此案为殴打他人的治安案件。马某某、马某、马某某的叔叔、钟某、连某等5人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之规定,决定分别给予殴打他人的马某某等人治安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治安处罚,对马某某、钟某分别给予治安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治安处罚。治安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2013年10月29日下午18时,公安部门将马某某等5名违法人员送山丹县行政拘留所执行治安处罚。

三、经验教训

4 案件处理之后,个别网站转载发布了一些评论信息,与事实不符,有恶意炒作行为。山丹县委安排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起草了案件处臵情况的新闻通稿,统一口径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做好迎接各类媒体来丹或电话采访,引导新闻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社会负面影响。积极在《中国甘肃网》、《中国张掖网》等网站,公开发布题为《山丹县处臵一起因拆迁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的新闻稿件,正面回应社会关注,还原事实真相。山丹县公安局网监大队、县信息工作办公室积极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工作,定期不定期编发《信息快报》,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动态。11月8日,在县龙首广场举行了全县打击网络犯罪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集中侦办一批网络犯罪案件,坚决挤压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坚决处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为依法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整治影响网络秩序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互联网正常秩序和社会政法大局持续稳定。县广播电视、《西部山丹》等新闻媒体要开辟“打击网络犯罪”专题专栏,广泛宣传打击网络犯罪活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有力震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至此这起因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依法果断的处臵下,最终尘埃落定。

四、体会启示

这起拆迁纠纷因与居住在电影院平房家属院住户王某未达 5 成拆迁补助协议,在拆迁与王某邻居朱某的房屋过程中,拆迁户刻意激化矛盾,请君入瓮全程摄像,两方遂发生纠纷并打架斗殴引发事端。反观这次纠纷,在现行的制度下,拆迁主管部门颁发拆迁许可证后,拆迁补偿需房地产开发商与被拆迁户协商才能达成,但由于双方意愿差异,往往协商难度大,开发商又借拆迁裁决渠道,申请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以实现其最终目的,上述过程中行为主体不断变更,程序交叉往复,容易出现政府与开发商为一方、被拆迁户为一方的对峙局面。

在理念层面表现为忽视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和“公共利益”的泛化解释,城市规划和拆迁或授权开发商拆迁本身就是政府行为。但是政府在下达了行政命令后,将房地产开发商推前台,自己“淡入”幕后,扮演一个“仲裁人”的角色。一旦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发生对峙乃至出现打架斗殴案件。这起拆迁纠纷引发的舆情事件,是政府和开发商没有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引导工作,没有重视网络时代无可估量的影响力,导致最终网络舆情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让网民可以随意传播和接受任何假设情况。当前网络舆情已变成可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外部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科技技术发展,大量的民情民意聚集在网络上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 6 联网网民达到6.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2.8%,互联网已经是形成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面对迅速壮大的网民力量,基层县级党委、政府不仅仅绝不仅仅限于一个区域,而是面向全国亿万的互联网用户。基层县级党委、政府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面对网络舆情的处理对策应该有所思考。

还有就是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一般都不会遵循固定的模式,发展过程中都暗含许多不确定的负面因素。一般这些导致危机的网络舆情都是与社会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并且一般都是不好的事情;其次,在这类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嫌富爱贫”的“弱者思维”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后这类事件中大众的一般态度都是“同情弱势群体,否定强势群体” 。这种“弱者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即便是在政府公布调查结论以后,依然存在不信任和怀疑的情绪,网民实际上的关注早已经超越了这个事情本身,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该事件宣泄对社会的不满,释放平时积累的却不能随意发泄负面情绪。这就是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妨害地方政府管理甚至危害该地区稳定发展以及人心所向。在网上随处可见谣言、谩骂、攻击性言论,这种非理性成为诱发危机的重要因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的渠道。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信息, 7 地方政府承担去伪存真的角色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采取强硬有力的行政方式,因为网络舆论扩散有着自身的规律。网络舆论的背后是大量的网络用户,这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压力集团”,现实中当事人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发网友敏感的神经,极有可能再次引发网络舆论的巨浪。在处理民意舆论特别是负面舆论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措施不科学、不严谨、不恰当,违背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都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并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有时一个并不起眼的事件却可以滚雪球似的扩展为一个空前的公众网络舆论事件。

虽然网络舆论尚存在弊端,但我们需要看到它有促进制度建设的积极的一面。不仅要重视网络舆论,更要主动参与网络表达民意。政府机关要以事实真相的公布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去引导网络舆论,从而形成最有益的健康网络舆论。网络舆情链接社会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了解他们的公众舆论的窗口,必须认真对待。不能等到危机爆发后才匆忙、被动地去理解网络舆论,绞尽脑汁去减轻网民的负面情绪,强调网络舆论的遏制之后,忽略事前监测。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网络突发公共事件不可能完全杜绝。实践证明,创建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是合理解决网络舆论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它将帮助当事人部 门及时把握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引导舆论、化解矛盾,避免二次危机,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公开透明,说明 8 事实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违背信息公开的法则而且加深社会危机的案例。因此,公众舆情发生后,有关党委和政府应该勇于面对,尽可能快的开诚布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向公众说明实情并且勇于承担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决不掩盖真相、推卸责任。

二是快速处臵,解决问题反应太慢是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事故发生后, 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了解事实真相,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纠纷,合法合理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事件。

三是善于沟通,平等对话危机事件中的网民情绪很容易被激化,如果忽视了网民负面情绪的影响力,将会导致网民负面情绪的增强,会增加平息危机事件的难度。因此,要多与网民、公众 以及媒体进行有效协调和沟通,全面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达到查清事实、驳斥谣言、消灭民怨的目的。

推荐第9篇:舆情应对工作先进事迹

理顺机制科学研判切实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XX办公室事迹材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网络成为了人民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相应的舆情应对工作便成为了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道严峻的课题。XX办公室作为XX县上传下达的重要中枢,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注重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量,将互联网作为了解游客需求、疏通游客求的重要服务渠道。

一、健全机构、强化学习,夯实舆情应对工作基础

为扎实做好XX县舆情应对工作,XX办公室成为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形成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舆情应对工作模式,同时制定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职责》、《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流程》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为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还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学习上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精神、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二是学习关于近期各地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重特大事件的中做法,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汲取失败案例的深刻教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做好园区舆情应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快速反映、科学研判,增强舆情应对工作成效

(一)整合资源、拓宽渠道,第一时间发现舆情。针对网络论坛、微博发帖随意性和随时性,XX办公室建立严密高效、反映快捷、渠道畅通、覆盖广泛的舆情信息网络,将各类舆情资源纳入工作范围。建立了网络媒体、110联动、电子政务三类舆情信息工作网络,明确舆情信息员,建立舆情信息工作QQ群,切关注新华网、新浪、腾讯主流网络媒体等大型论坛类网站,采用定时和随机监管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舆情早发现、早办理、早反馈,重点在工作日的8:00-10:00、14:00-17:00、20:00-22:00以及法定休假日,适时进行实时监控,发现网络舆情后,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群众反应、点击率等各项内容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为妥善处置舆情、正确引导舆论抢占先机。

(二)科学研判、合理分类,提高舆情应对工作效率。XX办公室舆情应对工作人员在发现舆情后,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舆情所指向的人和事的实际情况,将舆情分成“恶意攻击”、“造谣生事”、“投诉举报”、“建言献策”等类型,便于领导科学决策,并在30分钟内向主管领导汇报,根据领导批示在一小时内将舆情通过办公QQ、电子邮箱、传真、电话告知等途径发至具体办理单位,确保做到2小时内给予响应,24小时内确保办结。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舆情应对工作扎实有效持续开展

为确保园区舆情应对工作长期、扎实、持续、有效、深入开展,管委会办公室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及时应对机制,积极消除负面影响。坚持积极回应,及时消除负面影响,防止事态扩大。根据舆情情况, 24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并迅速展开调查,统一发布口径。对经初步核查不属实的,及时澄清事情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对一时无法核实的,及时采取发帖、跟贴、评论等办法,扭转负面报道和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对反映属实的,根据网络舆情等级,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二)建立督办评比进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定期向各单位发布园区舆情应对工作情况通报,奖优罚差,充分调动园区各单位舆情应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及时总结评估。在舆情处置结束后,均要形成包含舆情发生原因、传播特点、处置经验、存在问题的书面报告报至园区党工委。

(三)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与网络媒体、网民良性互动

定期邀请我市主流媒体记者,各大论坛版主、管理员,网名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整理他们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四)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持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XX办公室除了坚持定期集中学习外,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还组织各单位舆情办理员不定期开展研讨会、座谈会等就舆情应对工作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并适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舆情应对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主动邀请上级有关部门指导舆情应对工作。

(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舆情应对工作高效运转。

XX紧密围绕环境创优年活动,严肃工作纪律,根据市和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舆情应对工作领域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舆情发现不及时、延报、瞒报、误报及舆情处置不当等行为根据舆情反映事件性质和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一年来,xx县未发生一起因因网络事项应对不力,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或引发网络炒作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并主动公开园区重点工程项目、民生发展、便民服务及旅游优惠政策等政务信息,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腾讯微博等主流媒体论坛正面新闻宣传报道、发表主贴xx余次,在舆情应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步,管委会办公室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舆情应对工作规章制度,不断健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借网络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推荐第10篇: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 唐斌

今天,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讯骨干培训班,下午,四川省舆情应对中心杨全新主任对舆情应对做了深入浅出的报告。学习之后,深有体会。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与“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的新时代中,作为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关乎学校的形象。

一、了解互联网是正确应对舆情的基础 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二、提升网络技能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条件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自己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如招生等,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三、提高应对能力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方法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一时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进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11篇: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尤其对学院招生的影响深远。结合学院的现状,特制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具体如下:

一、网络舆情对应系统流程处理步骤

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跟踪→信息归档

二、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宣传处日常检查

2、网友或师生举报投诉

3、学院网络监督员巡查

4、市公安局网警支队通报

5、市委宣传部通报

6、市教育局通报

7、省教育厅社政处通报

8、其它部门通报

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1、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敏感关键字、搜索与学院相关的页面等查找相关的话题。

2、人工手段:通过对重点网站、论坛、SNS、贴吧进行日常检查监控。对院内重点人员对进监控,查访。

三、网络舆情的信息分类

信息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害信息,另一类为无害信息。 有害信息又可分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侵犯我院名誉权、知识产权或其它权益的;

10、其它格调不高、违反公序良俗等低俗信息的。目前工作的重点在于第9条(大部分属于泄愤类)。

无害信息也可分成二类:一类是咨询类,咨询各类问题,另一类是建议类,对学院的各类建议与意见。

四、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

依据公安及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除涉及上述有害信息1-7条必须删除外,第8-10条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经核实,内容确实违法,予以删除处理并对发贴者相应处理

2、经核实,属于言论过激,则针对言论内容做出相应处理

3、经核实,内容低俗,则针对言论者做适当的教育引导。对于无害信息,学院应严格按照《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上咨询与投诉处理办法》执行。

五、网络舆情的信息反馈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向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通报。向院外上级部门反馈统一由宣传处负责。

六、网络舆情的信息跟踪

网络舆情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反复及多样性。对处理完毕后的信息应开展跟踪工作,查看是否有类似的信息在其它相关网站出现,或同一发贴者事后又多次发贴,是否做好发贴者的转化引导工作。

七、网络舆情的信息归档

网络舆情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其中包括重点监控网站列表、网络舆情监督员名单、院内重点监控人员名单、媒体黑名单等。

八、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 网络舆情应建立三支队伍:

1、由分管副院长、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团委、学生处、保卫处、现教中心组成的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协调、监督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

2、由各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队伍。各院系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由学生党建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网络舆情监督队伍。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广泛的渠道,同时也为在网上制造正面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网络舆情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

1、宣传工作(部)处: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日常管理与培训;对重点网站及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制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向各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联合学生处考核相关辅导员日常工作业绩;处理相关有害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归档。

2、党政办:依照《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上咨询与投诉管理办法》监督各部门的信访工作;对宣传处转交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院领导;考核各部门的信访工作;确保院长信箱畅通、院长接待日公示。

3、学生工作(部)处:定期开展网络使用的普查工作,为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提供必要数据;完善学生的有效信息,重点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要重点把握,开展关于文明上网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校内申请宿舍上网的学生审查工作;通过展板、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鼓励辅导员开通博客,微博,建立班级QQ群。

4、现教中心:对通过校内局域网上网的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做好一人一IP;安装客户端的过滤软件; 配合学院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工作。

5、保卫处:及时向各职能部门通报院内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或警示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查找有关发布有害信息的人员。

6、各院系:各辅导员应通过建立班级QQ群、开通博客、微博、加入人人网、贴吧、学院论坛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转变教育方式,切忌对学生粗暴教育或直接以删贴为最终目的,应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诉求;切实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积极联络有关部门落实解决,防止出现群体性的网络泄愤行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通过网络发贴,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建立预警制度,重点监控心理疾病人员、受处分人员、平时表现较差人员。

第12篇: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普及率攀升至34.3%。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舆论传播从传统方式走向了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因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网络舆情的研判、引导、管理、应对等工作,全力确保网络舆情平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谣言止于公开透明。前不久发生的“盐慌”没有形成危及社会稳定的事件,而是在短短的72小时内就基本平息,这与各地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公开有关信息,澄清谣言有直接关系。我们要统筹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按照“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坚持长期性、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动态性、阶段性工作随时公开,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及时公开,全面公开重大审批事项、重大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等信息,让

1群众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要在丰富公开形式上下功夫,除传统的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形式外,要高度重视政府及其部门官方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回应网民应该的各种问题,努力使其成为地方舆论领袖。

二、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重点抓住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形成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舆情处臵机制。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组建专门的力量,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舆情反映的情况,科学研判,做好风险评估,确立舆情危机等级;同时,要积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赢得处臵时间;要抓好舆情处理预案编制,尤其对对价格政策、公共安全、民生改善等一些敏感度较高的领域,提前制定预案。要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应对机制,坚持“三个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应对网络舆情,主动介入、主动作为,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即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处臵预案,派员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抢夺舆论主动权;第一时间组织网络评论员、新闻发言人澄清不实舆论,为突发事件的成功处臵争取主动。

三、强化网评队伍建设,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网络时代的公共治理,要求我们把网络舆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同各种网上错误言论作斗争,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多发表正面的言论,正确引导,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就会失去市场。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高素质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各种论坛里面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参与评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及时引导网上舆论,维护正面的评论、正面的声音,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负面影响。同时,组织网络舆情信息员积极收集、整理、上报网络热点、焦点问题,供党委、政府参考决策。

四、注重网络道德建设,构筑网络舆论防线。当前,一些网站和网民仍然缺乏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网络低俗之风仍在暗中蔓延。要切实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培训进行培训,促进网络从业人员自觉地遵守网络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把互联网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要在广大网民中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争当文明网民,使网络空间最

终成为一个既高度开放、又高度文明的网络社会。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报纸、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中,大力宣传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新风尚、新典型,特别是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为推进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五、加大非法舆论打击,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网络现已成为民意表达和诉求的主要阵地,一些极端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网络舆论独具的匿名性,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进行暴光和抄作,混乱事实真相,使问题变得更加激烈和极端。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山西由于“地震谣言”,导致山西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地部分群众走出家门、躲避地震,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要坚持一手抓妥善化解、一手抓依法处臵,对网上串联煽动、编谣传谣、恶意炒作等行为,由公安机关落实专人,动用一切力量,锁定证据,依法严惩,决不姑息,着力净化舆论环境。要加强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言论管理,依法依纪规范行为,避免成为网络舆情的源头。

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臵;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

重点抓住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形成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工作流程。坚持现场处臵与网上处臵同步,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处臵工作,要全力抢占宣传引导的第一时间,争抢第一报道权、第一解释权,主动占据舆论制高点。

第13篇:网络舆情及其应对

网络舆情及应对

贺飞宇

安徽省凤台县委党校 232100

【摘要】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注定任何公共事件的泛起和传播都与网络有密切联系,而网络又是民意表达最为便捷的平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自然会有很多矛盾。存在一些人不能明辨是非,也存在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迂回或者堵塞,这些导致了我国网络舆情的繁荣。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个复杂而难以操作的问题,网络舆情的管理也是相当艰巨的。

【关键词】网络、网络舆情、引导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可以看到是网络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反映了民众的心声。互联网这个平台的影响力是我们以前处理社会舆论工作中从未遇到的,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近4 亿,有一半以上的网民经常发表言论,目前很多的热点事件是在网民发起或参与下传播开来的,网络舆情的传播力,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舆情,要运用先进的网络知识和管理方法来监测网络舆情的动态,将网络这个平台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网络舆情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某个网络时间有了大量的关注者,并且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促使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二、我国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

1、网络舆情的参与者的非理性表达

网络舆论常常具有非理性的色彩。存在道听途说、耸人听闻之辞,还有粗俗谩骂、恶意攻击的行为,很多网民由于受到学识和阅历的局

限,表现出理性思考的少,情绪宣泄的多,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无法客观看待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认识问题片面,言论观点难免偏颇。大家看到网络上的言论一般都经过了审核,可想而知如果包含了未经审核的言论,非理性的声音有多大。这种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网络舆论参与的门槛低,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的情绪宣泄平台。同时还因为网络舆情发展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会大规模的扩散,参与的网民还来不及深入分析,仓促发表的意见缺乏理性就显得不奇怪了。

2、负面的网络舆情较多

网络舆论中有很多赞扬真善美,弘扬爱国主义的声音,当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面前,网络舆论能够迅速激发出爱国热情。比如在今年的钓鱼岛事件上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通过网络舆论充分的表达出来。最近我国航母舰载机试飞成功,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但是总体上说,网上舆论多是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在《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指出,2011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的首报负面事件占比在75%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负面事件的天然的吸引力,容易引发网民的关注。当然还由于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言论尺度宽松很多,另一方面也存在现实路径下存在一些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人们就把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反映出来。就像最近的“雷政富”事件,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的午餐事件。

3、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也就是说保守的更保守,激进的更激进。由于互联网的门槛低,大部分是匿名环境,信息量及其巨大,观点相近网民的频繁沟通,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并可能出现谩骂、人身攻击的现象,甚至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在网络中容易发生“三人成虎”的现象,错误的观点,如果被多人转发,就会产生很强的说服力,多数网络舆情在初始阶段均体现出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普遍化情绪,这种情绪在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普遍认识与共鸣,进

而推动舆情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漫延扩散。

4、我国网络舆情的特殊性

我国网络舆情的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矛盾并存,由于互联网源于西方,网络中西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渗透,易导致人们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偏移,网络为西方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便捷手段,一些敌对势力凭借网络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搞网络谣言,动摇我们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造成一些网民非理性行为的不断出现。而在国内“网络水军”和“非法删帖”的现象暴露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网络水军”是指通过雇用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的目的。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在互联网各大论坛上发帖。由于人数众多,所以被称为“网络水军”。另一方面,网友通过发帖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督。而相关利益方总是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负面信息,维护自身形象,导致大量“删帖”需求市场。这样看来我国的网络舆情还真的存在“内忧外患”,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把网上声音当成社会主流舆情,应该要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舆论。

二、对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

1、坚持信息公开,并且及时公布准确信息原则

互联网的信息量十分巨大。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是很难鉴别真伪的。政府信息资源最大占有者,政府要针对网上现的网络谣言苗头,及时的通过官方公布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有效的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只有保证公众掌握的信息是客观真实的,才能让网络谣言不攻自破,否则虚假信息就会蔓延。政府应在信息公开并保持信息畅通情况下,多解释、多引导,矛盾自然会得到化解。

2、提高网民素质,增强网络舆情应对水平

网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帮助网民来提高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引导广大网民站出来揭穿网络谣言。同时我们还要建设高水平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培养高素质、业务全、文字功底好、熟悉网络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和网络信息的收集,并监控网络舆情。在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及时开展正面引导。

3、规范有关网络行业,加快快网络立法

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议逐步实现网络上实名制,防止“ 网络水军”在网上注册不同身份恶意炒作、混淆视听。坚决杜绝“非法删帖”这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使发布虚假信息的人付出代价,对那些散布网络谣言、进行攻击诽谤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我们相信,政府会利用网络舆情认真倾听民众心声,发挥网络对于政府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引导正确的舆论,而我们的网民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维护网络平台的正常秩序,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清净、真实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 邓君韬 牛忠江.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之策[J].人民论坛.2012,(20)

[3] 姜胜洪.试论网上舆情的传播途径、特点及其现状 [J].社科纵横.2008,(01)

第14篇: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学习舆情应对心得体会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与“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的新时代中,作******工作人员,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关乎******的形象。

一、了解互联网是正确应对舆情的基础

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二、提升网络技能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条件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二、提高应对能力是正确应对舆情的方法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这既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一时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进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15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的功能的拓展,人人都成为互联网中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也数量级倍数的扩展。而目前互联网的自由性使得人们在发布自己的诉求和言论时无所顾忌,大多数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无法认清信息的真实性,更多的仅仅是盲目的跟风和起哄,随着更多网民的加入,这种信息的传播面将更广、引起的后果将更严重,甚至能达到失控的局面。监狱的管理性质决定了大多数信息无法及时公布公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及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有关于监狱的舆情信息。如何能在网络舆情爆发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舆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一、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事件发表言论、表明态度、参与争辩,这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载体的多样化,最常见的

有网络新闻评论(跟帖、转帖)、论坛、个人博客、播客、微博、QQ 群、微信等,同时,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还不断涌现,网络舆情传播表现出“海量、迅猛、不可预料”的特点,所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要积极收集舆情,正视问题,理性应对,在网络舆情即将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焦点时,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为了保证对涉检网络舆情研判的全面、准确、及时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设置网络监督员。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监督员,不断培养熟知网络、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

二是发动群众。在一些行业或者社会上聘请兼职的网评员,搜集、整理与监狱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定期汇报网络舆情信息。

三是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联系有影响的重点网站的管理员,定期召集开会,加强沟通,保证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四是建设网络舆情搜集平台,通过论坛、电子信箱、微博、微信等方式让群众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过来,尽量不要将其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五是强化与各主流网络媒体和公安、监察院网监等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以协作互补。

六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特别是应该将监测的重点放在本地网站和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涉及本地的相关信息上。

七是要对舆情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全面了解舆情发生的大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对舆情的预判,同时与舆情直接关联人加强沟通,全面掌握舆情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舆情的实际察知。

八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咨询团,共同参与舆情研判,确保对舆情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二、完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一)建立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1、监狱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置专人(网络管理员)值班,及时捕捉信息,分析研判汇总。

2、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监狱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3、建设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实时搜集网络信息,并定期编写舆情报告,制定舆情疏导方案。

(二)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

网络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报宣传部门处理。特殊情况,直接向分管领导汇报。如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及时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8、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三)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1、通过新闻发布、狱务公开、调查处理等方式引导其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2、做好网络舆情疏导工作,利用网络管理员和宣传部门作为网络“写手”,将舆论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疏导,同时积极与相关网站联系进行删除或冷处理。

(四)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

1、信息化部门和宣传部门负责搜集舆情信息,由宣传部门进行处理。

2、固定管理人员,培训网络“写手”。

3、做好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4、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或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情节严重的交予公安部门查处。

(五)建立网络保密制度,预防内部信息泄露。

1、内外网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2、内外网U盘必须分开使用,不得将内网文件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尽心处理。

3、内外网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防木马软件。

4、内网禁止使用无线设备。

5、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内网服务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升级服务器系统,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预防网络安全漏洞。

6、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警察保密意识。

第16篇: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监督、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日前,岱山检察院根据当前涉检网络舆情发展特点,研究出台了《岱山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检察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是以“1+4”模式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等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协调、反馈四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各部门抽调,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二是以七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建立24小时分工轮值制,由网络舆情监控组成员轮流担任网络监控员,搜索各知名网站有关岱山检察的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话题,整理归纳后填写至《涉检网络舆情日志》,并于第二个工作日的上午9时上报至办公室。建立舆情信息月报制,由网络舆情研判组于每月25日根据当月《涉检网络舆情日志》向领导小组报送一份舆情信息,包括舆情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等。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制,网络舆情研判组根据舆情内容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升级趋势组织分析研判。建立舆情分类处置制,将舆情分为一般舆情、重大舆情、特大舆情三个等级,并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和审核程序。建立舆情处置跟踪监督制,重、特大舆情处置后,由网络舆情协调组负责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建立舆情反馈周报制,由网络舆情反馈组在重、特大舆情处置完毕后的一周内向领导小组上报情况分析,包括具体舆情、应对措施、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建立舆情处置责任追究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应负的责任,对擅自以检察机关名义或口吻发帖、跟帖的、执行不力等情况,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责任。

三是以“三抓”严格处置程序。抓“常”,即加强与宣传、通信、公安、网媒等的沟通联系,由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和舆情处置备案工作,技术科协助配合。抓“快”,即在接到舆情报告后,办公室须在2小时内以特报的形式向领导小组、县委及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领导小组须在4小时内作出决策,并由网络舆情协调组负责具体指令的落实。抓“巧”,即网评员在对舆情进行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回复时,要注重讲事实、摆道理,及时采用“化、沉、删、正、热”等策略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四是以网评员建设提升网络舆情应对水平。网评员由蓬莱春潮协会全体成员担任,均为35岁以下青年干警,并不断将政治敏感性高、检察业务扎实、网络操作水平高的干警充实到网评员队伍中去,通过专门培训和系统培训,确保网上舆情引导队伍更加知识化、专业化。

第17篇: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

2010年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能力11规律点研究

来源: 人民网 关键字:舆情;舆情信息;奇虎;突发事件新闻;研究发现 作者: 2011-01-13 16:23

1、外企平均应对能力评价最高,国内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通过比较各类企业的平均应对能力,我们发现央(国)企的平均应对能力最低,平均值为33.4,民企的平均值为33.7,而外企的平均值则达到41.7。

图4 三类企业舆情危机平均应对能力比较

■外企:科学管理制度带动高水准的舆情应对能力

在2010年的案例中,尽管有肯德基“秒杀门”的“拖后腿”,总体来说外企 的危机应对是非常成功的。富士康系列坠楼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和惠普质量门事件都属良好应对范畴,而高盛欺诈门、强生质量门、雪碧汞毒门、丰田召回门等事件都属积极应对范畴,体现了外企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程度。

■民企:直觉式网络舆情管理导致应对能力不稳定,行业恶斗屡发增加应对复杂性

民企缺乏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科学的应对流程和合理的内部应对部门的配置。从2010年的应对能力评价中就可窥见一斑,在7个事件属于负向和消极应对的情况下,其平均分依然高于央(国)企,形成了高的高、低的低的格局。部分民企拥有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因此在危机应对中能采取规范的流程制,如民企部分的圣元奶粉性早熟门、凡客抄袭门等事件中,这些企业都显示出了从容的态度和良好的制度。也有一些民企在危机面前乱了阵脚,选择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比如美的紫砂煲事件、金浩茶油致癌事件及太极集团曲美西布曲明成份**事件中,应对上多次反复,出尔反尔,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此外,民企行业恶斗事件屡见不鲜,如腾讯、百度、金山、可牛与奇虎360之间的是是非非;蒙牛诬陷门所涉及到蒙牛、伊利、圣元等乳业的三大企业等。这样一个情况也对中国民企的危机应对提出了挑战。

■央(国)企:“粗暴式”和“沉默式”网络舆情应对无助于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

如果须给央(国)企在2010年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定性,“粗暴式”和“沉默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大特色。早在2009年8月,国资副主任黄丹华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逐步建立舆情监测与研判工作机制,抓好日常性的舆情信息监测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把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整体应急预案,形成科学有效的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机制,有效维护企业形象。在《意见》提出后,2010年整体趋势有较大改观,从中国石化的“网传南京加油站爆炸”、东方航空的群殴、中国联通的“天价微博”等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央(国)企在舆情上的得力应对。但从紫金矿业的污染门中一开始的矢口否认、封口门中宣传部长的“砍腿”插曲中,我们也看到了央(国)企在舆情应对中的“粗暴”;从国家电网始终未对降薪做出官方声明、中国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让大连政府作为当中的传话筒、中国石油则堂而皇之地开表彰会等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央(国)企的“沉默”。与民企相比,央(国)企的突出问题就是“刻板印象”。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0年7至10月央企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了这一点。如何通过正面的舆论引导、危机事件的舆论疏通来改变央(国)企的舆论形象将成为央(国)企在网络舆情层面的长期课题。

2、公民记者“给力”企业舆情危机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从2010年的30事件信息来源来看,公民记者已经成为企业舆情危机的重要来源。30事件中有7个事件的信息来源为普通网民,其中至少有4起事件为由当事人引发,2起事件由热心的网友所引发。经研究发现,论坛仍然是公民记者发布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新兴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视频、微博等载体也将在这个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对微博这个新兴载体做过系统研究,发现微博在舆情危机中的三大作用,即微博内容成为危机导火索、微博方式成为危机的信息源头以及微博手段成为危机事件“舆论放大器”。

从事件热度上看,网民爆料出的事件占比接近20%,可见网民作为爆料的源头,已经是企业不能不重视的舆论阵地。 从体裁上来看,市场行为和产品服务是网民关心的最重要话题类型,事实上也正是这类话题与网民最为贴近。

此外,出于公民记者的身份及发出内容真实性的担忧,根据从2010年30事件的情况来看,真实性因素较高,除长虹销售额造假事件被疑是举报人报复外,剩下的6个事件均为真实事件,这为公民记者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从侧面提醒各企业不能忽视这个重要信息源。

3、央(国)企在应对时效因素上表现不稳定

我们所研究的回应时效是指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第一次回应的时间间隔。第一回应时效体现了企业两个方面的水平,一是舆情监测的水平,二是舆情危机联动,得出初步结论并选择合理的发布方式的水平。其中,舆情监测中的突发性监测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突发事件的变化因素多,内部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纷繁复杂,给管理机构的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双方往往处于对立状态,影响或阻碍了原有信息沟通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给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填补信息真空的机会。此类事件突发性强、社会影响大、给决策者思考的时间短,如果不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断处理,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而巨大的压力使决策者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判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忽视,从而对处理决策产生误导。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极其重要。在突发性事件监测有了结果之后,应立即启动快速联动机制,包括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结果,寻找合适的媒体进行发布,争取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4、因首次应对不当而造成的反复回应现象明显

舆情危机与传统危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舆情危机中存在的互动性。传统危机可能做出一次声明和回应后,事件就渐渐销声匿迹了。但在舆情危机中一个事件往往会反复多次甚至可能牵扯出新的事件。比如在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造成污染的事件前后,又牵扯出了中国石油慎用词事件、中国石油表彰会事件、中国石油阻碍渔民上访事件等;又如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后又牵扯出其宣传部长的“砍腿门”事件,成为了2010年的又一新流行语。这种一个事件牵扯出另一个事件的特性亦意味着企业在第一时间回应之后须持续关注舆论反馈,并根据舆论情况再度进行反馈。2010年度30事件中有17个事件存在反复回应的现象。其中首次回应时间与再次回应时间的间隔较为随机。从内容上来看,多数的再次回应实属在舆情热潮下的无奈之举。

5、分层应对机制:民企中总裁/总经理充当官方发言人现象值得重视

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中会出现三类官方发言人,总裁或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和相关事件负责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始终认为,新闻发言人是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中的灵魂人物。对外,最好的情况是新闻发言人发出统一声音来应对舆情;对内,最优的情况是新闻发言人组织起企业内部的力量,在监测、解决问题、内部沟通协调上进行整体把关,积极调动起企业的“有生力量”进行整体应对。通过与诸多新闻发言人的交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现了一个现象,套用官方话语体系来说,“企业发言人制度中缺乏一个常委”,即新闻发言人虽然通常处于中高管理层,但在很多事情中缺乏决策权和协调能力,新闻发言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30个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作为统一形象出现的比例占25%,总裁或总经理出面应对的比例占17.8%,相关事件负责人回应的比例占21.4%。其中新闻发言人为回应者的主体构成,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总裁或总经理回应比例有上升趋势。而民企的总裁或总经理回应概率最高。

6、微博改变舆情危机应对格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微博客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其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还是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往往也对事件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微博客带来的更大社会震动,在于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信息发布者。在微博的应用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如下建议:

·设立企业账户。无论你是什么行业的,只要你关注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有企业账户,作为微博这个无边界媒体上的一个正式渠道,代表公司行使言权;

·参与行业圈子,并建立专业领域的人脉,以帮助树立正面形象,并更快地拓展信息源,及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信息;

·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微博上是非较多,遇到非议也很正常,不用太较真,但一定要及时反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微博时代,不再是人微言轻了。危机公关,就是要把对品牌不利的东西变成对品牌有利的东西;

·企业声誉相关的重要信息,要主动发布,避免口舌误传。

7、多数企业漠视公众利益

“漠视公众利益”是2010年中众多危机管理专家的主要评价。30个事件中,在回应中忽视公众利益的案例不占少数,体现为以下四个角度。

其一,回应中态度蛮横,强调企业利益第一原则。如中国石化在红色汽油门事件的初期回应中,对油品质量问题始终持否认态度,无视已造成的公众损失,造成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曲美西布曲明成份**中,太极集团在第一次回应过程中全盘否认,并明确宣布无赔偿计划,引起舆论哗然。

其二,回应中明确表示,以公众利益为第一考虑,但却不提出任何补偿计划。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肯德基的“秒杀门”事件,在第

一、第二次回应诚恳地向消费者致歉了之后,却没有提出任何措施,歉意仅限于口头。在如此务虚应对的情况下,专家们纷纷站出来声讨肯德基。《肯德基秒杀门切勿一错再错》、《肯德基“秒杀门”是对公众的愚弄》等评论都将矛头指向了此次舆情应对中的软肋部分。

其三,绑架“公众利益”,实为公司利益。这点在腾讯与奇虎360互不兼容事件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网友表示,“腾讯发表的公告以用户的名义,干着恶性竞争的勾当”;又有网友以腾讯的公告为模板,形成了网络“道歉体”造句大赛等。

其四,延迟回应或保持沉默,无视公众质疑声。这是最极端的做法,30案例中仅有3例最为明显,均出在央(国)企。其中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饱受非议,在大连政府4次发布会中国石油连续缺席;而后又召开表彰会,网民提出“事故发生了没有追责问题,却大张旗鼓召开表彰会,这是一个什么逻辑?”而事件后期媒体报道出中国石油拒绝赔偿渔民,采取各种手段阻碍渔民上访更是将中国石油与公众放在了截然相反的两个对立面上。此外,国家电网降薪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无回应事件也受到了网民的指责。

8、过度行为降低企业舆情危机应对的专业性

过度行为是指企业应对舆情危机时,有过度承诺或过度反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导致企业在舆情应对中的不专业形象。这里有一点说明,过度行为与实际举措间的区别,即过度行为中涉及到言论和行动两方面,其中行为是指企业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行动,但这种行动并不与舆情危机事件本身挂钩;而实际举措则指的是直接针对舆情危机事件而采取的措施,如赔偿、召回等。2010年的30个案例中有几例明显存在过度行为的特点。如中国石油大连漏油事件后的表彰会事件、太极集团曲美事件中“名正言顺“地道出无赔偿计划以及紫金矿业“封口门”事件中其宣传部长的“砍腿”言论等均属于过度行业。

过度行为部分中,以紫金矿业由“封口门”引申出的“砍腿门”为最典型案例。据《经济观察网》报道,紫金矿业宣传部长邹永明表示,“如果有拿钱堵记者嘴的事,我的腿将被人砍掉”。“砍腿门”语惊四座,也成为网民的“笑料”。过度承诺并不能救企业于舆情危机的水火之中,相反只能将舆情危机再度扩大。在“砍腿门”中,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可能会更快结束此次舆情。

9、多数企业实际举措不利成为舆情应对命门

实际举措是指企业在舆情应对发布之后,后期实际应对行动的得力程度。企业的实际举措表现为道歉、补偿和赔偿。通常情况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倡补偿机制而非赔偿机制。因在企业应对中要考虑到一个支付成本的问题,而补偿是企业主动为消费者承担责任,赔偿则表示企业处于被动状态,比较而言,补偿的周旋余地更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也同时认为,在遇到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事件后,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提出赔补方案,而非保持缄默不闻不问。通过应对举措优良的对比可以发现,一旦事件牵扯大规模的相关者,应对举措通常不利;而在个别相关者或小群相关者中,企业较容易快速实行举措。可见,是否能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将直接决定企业舆情危机应对的成败。

10、四类第三方机构身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三方机构是指独立于舆情危机利益链之外的组织机构,通常来说其得出的结论较易为公众所接受,可信度较高。而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第三方机构的职能定位比较复杂,如表1所示。

表1 第三方机构身份定位

从表1来看,第三方机构在舆情危机应对中至关重要,因为其身份在随时变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与第三方机构协调好,沟通好并对做好大众传播是一门高深学问。此外,从第三方机构类型来看,目前仍是以政府作为事件的主导,同时也包含媒体(如3.15晚会)、行业协会等不同参与者。相信未来第三方机构的类型将向多元化发展。

11、诸多企业事件被引向行业质疑,致使公信力下降

在很多传播集团提供的危机应对方案中,经常会出现一条应对策略,即“建议将企业危机事件的焦点转向行业问题,淡化企业因素。”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乳品行业、网络行业、IT行业、家电行业、金融行业等都分别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蒙牛在“诬陷门”的回应中抛出了行业潜规则的概念,并且出示了伊利以往的恶意攻击证据;网络行业巨头腾讯、百度、金山、可牛等企业联名与奇虎360间的斗争,将整个行业卷入了纷争之中;IT行业中惠普的“质量门”系列事件爆出行业“翻新机”的潜规则;家电行业中,美的紫砂锅问题将紫砂行业拖入深渊等。这些行业规则的爆出一方面的确弱化了单个企业在其中的突出形象,但同时也造成了行业公信力的极度下降。

更多的行业内幕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行业现状,起到进一步规范行业、规范企业行为的功效,但事实上,目前又面临“舆情”被滥用的情况,恶性竞争中存在的虚假消息会使得网民存在信任问题,而偏向于相信负面的心理网民可以导致恶性竞争屡屡得手。我们希望发展行业及企业的良性竞争,这个结果除了靠行业自律获得,也需要网民不断提升辩伪能力及提高自身素质去帮助实现。

责任编辑: 天海川

第18篇: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高州市第一小学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为及时听取和吸纳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茂名市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茂教办〈2015〉17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推动学校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教育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二、领导小组

组长:余荣达

常务副组长:陈国明

副组长:钟桂龙

吕国优

员:陈树彪

莫有艺

李春燕

李翠芸

黄建勤

黄嫦冰

办公室主任:罗

网络舆情兼职工作人员:张超辉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我校的良好形象。

四、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1-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社情民意工作机制

各抓级领导、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谁主抓、谁负责”,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到实处。

2、严格网上社情民意办理时限要求和工作质量

(1)明确办理时限。各抓级领导、年级组必须在发现网民发帖时起后5小时内,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予以回应(含休息日、节假日);对能够迅速解决的一般问题,要在网民发帖后24小时内作出正式解答;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并承诺办理时限,但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主要领导审定。

(2)规范回帖内容。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教育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抓级领导要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同时坚决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及语意不通等问题。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对于蓄意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教育的言行,予以有礼有节的应对,并做好解释沟通,矛盾化解工作。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2-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学校在认真排查梳理网民提问之外,要加强与系统内相关学校的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年级、科组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并按照规定的办复时限完成网络舆情办复工作。

3、加强对网上社情民意办理工作的督查

(1)学校办公室继续加强年级、科组回复、办理情况的专项督查,对网民重复发帖反映的问题要进行重点调查分析、明确责任,根据实际情况交办落实,或提请领导研究解决。

(2)对网民反映问题不认真解决、敷衍推诿的年级、科组,学校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报。

2015年3月2日

-3-

第19篇: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为及时听取和吸纳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园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推动学校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教育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二、领导小组

组长:张晶晶 副组长: 靳丽 董平组员:任治奇 郝瑞 网络舆情兼职工作人员: 姚新新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我校的良好形象。

四、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社情民意工作机制

各抓级领导、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谁主抓、谁负责”,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

-1-

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到实处。

2.严格网上社情民意办理时限要求和工作质量

(1)明确办理时限。各抓级领导、年级组必须在发现网民发帖时起后5小时内,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予以回应(含休息日、节假日);对能够迅速解决的一般问题,要在网民发帖后24小时内作出正式解答;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并承诺办理时限,但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主要领导审定。

(2)规范回帖内容。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我校教育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抓级领导要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同时坚决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及语意不通等问题。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要增强回复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回复内容既一语中的,又切实可行,坚决杜绝用应付式、程式化语言回帖或含糊其辞的现象。对于蓄意散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教育的言行,予以有礼有节的应对,并做好解释沟通,矛盾化解工作。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3)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学校在认真排查梳理网民提问之外, -2-

要加强与系统内相关学校的沟通,特别是网民提问涉及交叉管理的内容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网络舆情涉及年级、科组作为牵头单位,确保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牵头落实办复责任,并按照规定的办复时限完成网络舆情办复工作。

2018年10月10日

-3-

第20篇: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的普及使得任何一个网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 海量的信息使得网络成为了舆论的聚集地和发散地。 作为县级党政机关,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相对集中的部门已成必然,因为网络已成为民意和诉求表达的主渠道,是党政部门听取民情的又一手段。

但互联网虚拟的特性使得网络上的一些言论不受道德和行为的约束,真假难辩。网络舆情的大量存在,使得党政机关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方式,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尤其是涉及到党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风、形象以及民生、民意、重大事件等等的网络舆情,如何做到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新时期党政机关面临的新课题。为提升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水平,改进党政机关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就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提出 如下建议:

一、

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事件发表言论、表明态度、参与争辩,这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载体的多样化, 最常见的有网络新闻评论(跟帖、转帖)、论坛、个人博客、播客甚至微 博客、QQ群等,同时,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还不断涌现,网络 舆情传播表现出“海量、迅猛、不可预料”的特点,所以,

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要积极收集舆情,正视问题,理性应对,在网络舆情即将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焦点时,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对程序。为了保证对涉检网络舆情研判的全面、准确、及时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设臵网评员。在政务网上设臵网评员, 不断培养熟知网

络、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网评员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日常 监控。

二是发动群众。在一些行业或者社会上聘请兼职的网评员, 搜集、

整理与党政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定期汇报网络舆情信息。 三是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

联系有影响的重点网站的管理员,定期召集开会,加强沟通,保证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四是政务网络平台应当具有吸纳的功能,如通过论坛、电子信箱、QQ等方式让群众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过来,尽量不要将其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五是强化与各主流网络媒体和公安、监察院网监等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以协作互补。有网络新闻评论(跟帖、转帖)、论坛、个人博客、播客甚至微博客、QQ 群等,同时,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还不断涌现,网络舆情传播表现出“海量、迅猛、不可预料”的特点,所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要积极收集舆情,正视问题,理性应对,在网络舆情即将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焦点时,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六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特别是应该将监测的重点放在本地网站和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涉及本地的相关信息上。

七是要对舆情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全面了解舆情发生的大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对舆情的预判,同时与舆情直接关联人加强沟通,全面掌握舆情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舆情的实际察知。

八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咨询团,共同参与舆情研判, 确保对舆情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二、完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一)建立

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1、信息服务中心设臵专人(网络管理员)值班,及时捕捉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识动态,分析研判汇总。

2、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我县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3、把有害信息以文本、web页面或图片等电子格式保存,并分类编号存储。

(二)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网络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1个工作日内,填报《网上舆情信息报告处理单》,报请相关领导阅示。特殊情况,直接电话向党委或领导汇报。如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及时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 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8、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三)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1、通过新闻发布、政务公开、调查处理等方式引导其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2、采取“炒、发、放、冻、化”等措施努力做好网上社会舆情的引导工作。“炒”指对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舆情尽力炒热、炒火;“发”指对有利于党政中心工作、有利于宣传思想重点工作的社会舆情千方百计引发、生发;“放”指对无关大局的、一时还难以把握的社会舆情,暂时放在一边,静观其变;“冻”指对不利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音色彩的社会舆情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化”指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干部群众有疑惑、有怨言的社会舆情,多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舆情采取冷冻措施,逐步消除;“化”指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干部群众有疑惑、有怨言的社会舆情,多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 (四) 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

1、按照属地管辖和职能管辖原则,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2、任何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人员有义务配合党委及公安机关追查有害信息的来源,协助做好取证工作。

3、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4、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或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情节严重的交予公安部门查处。(五) 建立网络舆情有害信息监控、过滤、删除制度。

1、网络管理员必须监视网站及论坛,防止有害信息的发布。

2、任何要上传文件至文件服务器的人员,必须先对文件进行病毒检测,确保没有病毒感染后方可上传。

3、网络内的电脑使用人员必须定期对使用机进行病毒检测,防止病毒感染和传播。

4、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病毒检测,防止病毒入侵和传播。

5、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升级 服务器系统,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预防网络安全漏洞。

6、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网站论坛、贴吧的内容,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发现有害信息, 必须及时删除并取消其用户资格。

(六)建立网络舆情查处制度。

1、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与监控,准确及时发现案件线索,使案件得到迅速查办。

2、完善利用网络舆情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法律制度,从受理内容程序、跟踪查处流程、回复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

3、完善问责机制,对网络舆情工作推诿、扯皮,不负责、不作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严肃问责,确保网上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4、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引导网民进行理性表达,促使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做到既要依法查处网络举报案件,使贪官受到应有的惩处,同时对恶意散布虚假信息者,也要依法给予严肃查处。

三、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一)增强防范与处臵涉检网络舆情的危机感。网络舆情的危机性最初往往不是来源于网络舆情本身,而在于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危机意识不强,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最终失去主动权和控制力,导致舆情危机的产生。因此,要妥善研判、应对和处臵网络舆情,就必须从事关党政工作全局和科学发展的高度,从自身做起,从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和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应对和疏导网络舆情中的“民怨”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性,从全局着眼,从源头入手;充分认识关注和引导网络舆情中的“民议”对推动政治民主、执政民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充分认识尊重和沟通网络舆情中的“民意”对加强和改进党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承担起监督者首先要接受监督的责任,自觉接受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广大网民的监督。

(二)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信息披露的技巧,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制定并落实新闻发布的相应制度和规定,尊重客观事实,第一时间向有效媒体直截了当地披露有效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三)保证网络舆情的畅通。针对舆情的解释、通报工作做到一致性和权威性,对舆情的通报、回应应当做到:一是遵循不间断性。网民提出的问题、要求、意见、建议或对某事件的处理进程和结果有一个期待,不能最终的处理结果没有作出,就对网络舆情采取回避的态度; 二是依法处臵。即对问题或事件的处理应当紧密结合法律的相关规定而展开,同时做好解释工作。

三是处理结果要达到民意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映的统一。

(四)综合建立工作机制。在坚持“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多方联动,分级处理,适时公开,主动应对,反应迅速,灵活应变”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以有效研判与处臵涉检网络舆情。

1、是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由XX任组长的网络舆情研判与处臵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明确由XX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处臵,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应对和评估工作。

2、舆情把握机制。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涉及党政工作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并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与信息上报。

3、分析研判机制。由专门人员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通过跟踪分析和研判,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并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臵意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

4、应急预警机制。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做到及早发现舆情危机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5、应对处臵机制。坚持以积极回应、“主动引导”为主的处臵原则,在第一时间将网络舆情上报领导小组后,快速建立起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并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体的认同和支持,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6.总结评估机制。在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臵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形成书面报告和建议,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处臵评估机制。

银行舆情应对演练工作总结
《银行舆情应对演练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