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医院工作总结

医院重点学科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9 07:49:11 来源:医院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重点学科

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

根据〘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06]20号)精神,教育部决定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有关院长及各重点学科负责人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教研[2006]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研[2006]3号)及〘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06〕20号)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按要求认真做好本次评估工作。

二、本次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与申报工作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行的为第一阶段,是对已有国家重点学科进行考核评估。我校现有的化学工艺、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均须参加考核评估。

三、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工作安排

1.各学科务必于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自评工作。内容为认真检查总结本学科5年来(2001年1月2005年12月)的建设成效,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2001—2005)提纲〙的要求,撰写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总结报告,填写〘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汇总表(2001—2005)〙。

请学科于2006年12月31日前将〘国家重点学科总结报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汇总表(2001—2005)〙(各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已经将有关文件、表格及数据库结构发送到院长及学科负责人信箱里。这些材料也可从研究生院网站学位学科栏目表格下载处下载。需报送的电子材料分为两类:WORD文档和DBF数据库文档,请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研究生院对各国家重点学科的总结报告及其汇总表进行审查。要求2007年1月2日前完成。

3.各单位根据研究生院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并按要求将材料装订成册。要求2007年1月3日前完成。

4.2007日1月5日,将组织合并两校区材料。

5.根据文件规定,兼职人员一律不得写入总结报告及其汇总表,各学科上报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一律不得在不同学科和第二阶段拟申请增补的学科中重复使用。

四、为做好第二阶段的新的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工作,请各学院于2006年12月31日前将本单位拟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名单(仅需学科专业名单)报研究生院。

附件:

1、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06]20号);

2、教育部学位中心〘关于报送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有关材料的通知〙及其附件(学位中心[2006]78号);

联系人:卢虎胜 83915958390829;E-Mail:yjsxw@hdpu.edu.cn 王辉 8391595 7811040E-Mail:yjsxw@upc.edu.cn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2篇:西宁市二医院脑外科重点学科总结

2011年西宁市二医院脑外科重点学科总结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始建于1990年,是西宁市较早创建的脑外科之

一。目前拥有病床40张,现有2个专业组,年收治病人700余人次。2010年收入590万元,设有专科监护病房和神经康复功能治疗室。

科室专科资质医生7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1998年成立了脑外科ICU病房,引进了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除颤仪、电子控温毯、电子冰帽、美国产震动排痰机、提升了抢救质量和技术水平。目前重型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碎吸引流技术及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腰椎—骶管双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神经功能康复已经成为我科的特色。

工作量及业务收入

科室年门诊人数达1800余人次,住院人数达700余人次,业务收入590万元。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5%,平均住院天数12天,住院病人床位使用率85%。

科室设备

科室设备有国GE4排螺旋CT,脑外科手术动力系统、深部手术照明系统,脑功能康复治疗仪开颅手术头架、电子冰帽、超反射脑磁治疗仪、控温毯、美国产震动排痰机、监护仪、PB840有创呼吸机,瑞思迈VPAP IIIST无创呼吸机一台,迈瑞7000心电监护仪。

开展业务情况

近20年来,脑外科以加强专科建设,发展专科特色,扩大业务范围为主,把脑外科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专科。先后开展了各种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碎吸引流术及开颅手术治疗,腰椎—骶管双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大脑凸面脑膜瘤,颅内炎性肉芽肿,脑囊虫,脑包虫,后颅窝开颅治疗小脑出血及小脑良性肿瘤的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所以将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作为重点之一,我科实时成立脑卒中单元,通过开展诊断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新技术,结合以往我科在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优势,科室医疗工作如虎添翼,上一个新台阶。 开展特色项目及所处的水平:

1、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碎吸引流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省内尚属独家。

2、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中的临床应用,其中大面积颅骨缺损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开展较早,目前此项技术已成熟。(三新省内先进)

3.脑卒中单元病房的建设及神经康复治疗的开展,是今后科室发展的方向。

4、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在省内开展较早,挽救了危重病人的生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5、脑室—骶管双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如脑室,正在积累资料中。

6、急性脑出血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分析(三新省内先进),临床使用较便捷,适宜推广。

7、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在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在省内最早开展,已经开展3年,现资料整理中,准备申报三新。

8、脑脊液、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意义,准备申报省级科研。

学科建设成果

1、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碎吸引流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省内尚属独家。

2、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骨缺损钛网修补中的临床应用,其中大面积颅骨缺损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开展较早,目前此项技术已成熟。(三新省内先进)

3.脑卒中单元病房的建设及神经康复治疗的开展,是今后科室发展的方向。

4、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在省内开展较早,挽救了危重病人的生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5、脑室—骶管双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如脑室,正在积累资料中。

6、急性脑出血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分析(三新省内先进),临床使用较便捷,适宜推广。

7、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在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在省内最早开展,已经开展3年,现资料整理中,准备申报三新。

8、脑脊液、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意义,准备申报省级科研。

教学能力

脑外科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安排专人带教。接受青海医学院和青海卫校,西宁卫校的实习教学工作,耐心向进修医生及实习生、见习生传授知识,通过大查房,阅片会,病案PPT讨论会,手术示教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临床技能的提高,达到转科,实习,进修的目的。

岗位职责

建立建全了医院,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脑外科工作制度;脑外科主任职责;脑外科质量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脑外科随访制度;脑外科应急预

案;脑外科主治医师及医师职责;脑外科设备管理制度;脑外科ICU工作基本常规。

学科建设规划

自2011年迁入新大楼后。脑外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个病区20张床发展到目前40张床,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经外科净化手术室一间。成立了西宁市首家脑卒中单元。业务收入增长百分之十

五 。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1.进一步深入开展颅脑损伤的救治及研究工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脑脊液、血液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通过联合省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能够尽早形成科研成果,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脑卒中单元病房的建设及神经康复治疗的开展及研究,是今后科室发展的方向。

3.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在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在省内最早开展,逐步发展壮大神经康复治疗,配置较全面的医护人员,形成特色科室。

4创建西宁市级特色专科,通过特色专科的创建及政府资金的扶持,在颅脑损伤的救治及脑卒中单元建设,康复研究方面,为未来成立西宁市颅脑创伤救治中心和西宁市脑神经康复治疗中心奠定基础。

推荐第3篇:创建东丽医院重点学科实施方案

创建东丽医院重点学科实施方案

创建东丽医院重点学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构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促进我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东丽医院不断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学科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造名医品牌。在发展战略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室间优化组合,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形成创新发展的优势学科群体,更好的发挥东丽医院在改善民计民生,构建和谐东丽中的积极作用,履行东丽医院服务于滨海新区和东丽区经济建设的职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学科人才建设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建设思路,以维护、促进全区人民身体健康和服务于滨海新区、东丽区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把握规律、创新机制,突出质量、强化基础,重点突破、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积极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医疗水平较高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二、建设目标

根据医院目前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在全院范围内重点建设3个重点专科,分别为检验科、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计划建设周期为4年,第一阶段于2010年至2011年2年时间创建院级重点专科,第二阶段与2012年至2013年2年时间创建区局级重点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医疗水平、诊断技术、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带动医院整体发展,将医院整体建设成为能为全区人民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管理体制科学化、医院信息网络化、病房设施标准化、医疗设备现代化的综合医院。

三、建设内容

1、检验科:

1)学科建设目标

以建设临床检验诊断学重点学科为目标,依托目前东丽医院正在进行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将检验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组建“临床医学检验诊断中心”为契机,配备目前国内外一流的临床检验和科研、教学设备,以及充足的实验场地,实现把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把发现的疾病前的健康问题(疾病早期)和临床治疗、康复接轨,形成综合防治疾病特色。

2)学科现状情况

目前全科工作人员为20名,平均年龄36周岁,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教授(博导)1名,公派留学人员1人,副主任医/技师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4名、硕士4名,人员结构和学术梯队构成较为合理。

3)学科队伍建设的措施

采取“引进+培养”的有效模式进行学科队伍建设,从2010年起每年拟引进1-2名硕士研究生,并派出1-2人员到本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使临床血液学及体液学、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细胞及分子诊断学等亚学科都具有合格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使整个学科队伍在3-5年能够达到“三甲”医院的学科要求,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微生物学等最新技术开展包括分子诊断、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基因诊断等高、新诊断技术服务,为晋升三级医院创造条件。

4)学科科学研究的措施

科研项目:争取每年能获得区科委资助的项目一项、每两年能获得市科委、市卫生局资助的项目一项、3-5年内能获得国家级资助项目一项。

科研成果及其获奖:争取每年能发表CSCD文章1-2篇、每两年能能发表SCI文章1篇,为提升东丽区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科研学术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5)资源条件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速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使之在3-5年内既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又能作为全院的科研实验基地。拟依托东丽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对东丽医院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以及引进的博士团队的优势,加大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科研工作所依赖的场所、设备、设施、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好我区医学专业“博士后工作站”。该学科基地的成功建设将为我院和我区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服务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氛围。

2、骨外科

1)学科建设整体目标与措施:

目标:骨科学术团队的人数适当扩容,计划达到15~16人,与80张床的科室规模相适应;计划5年内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占全科医生团队的比例不小于50%,使高、中、低职称三级医师搭配更加合理。随着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教学工作,我科部分高、中级医生开始担任教学任务,并逐步具备教授、硕士生导师、讲师等教学职称。将骨科进一步细分为关节、脊柱、创伤骨折、手外及显微外科、肿瘤、骨病等6个二级分科,5年内创建具有特色及影响力三个诊疗中心,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体干细胞移植”、“脊柱疾病微创治疗---激光联合臭氧或椎间盘镜”、“关节外科---人工肩、肘关节置换及关节镜等”。骨科学科带头人利用5年左右的业务工作积累,争取成为天津市骨科学组的委员,并在专科领域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具体措施:我科执行“内部重组、外部引进”的学科队伍建设方针,并安排好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分工;全科医师团队定期轮流换岗、全面发展,培养成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高度重视并鼓励科室人员在职第二学历的取得,提高学术团队的综合素质。科室根据6个二级分科相应设定6个二级分组,使各组之间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各有专长。继续坚持人才引进策略,通过媒体

与网络招聘、内部介绍等形式具体运作;严格把关并恪守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技术薄弱的岗位上,引进相应的人才。

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开展以及推广应用,实现与天津市大型医院优势诊疗项目的错位发展。经过调研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治疗、脊柱疾病微创治疗和人工肩、肘关节置换等诊疗项目在天津市大中型医院尚属空白或非常薄弱,我科拟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近期成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疗特色门诊”与“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特色门诊”;经过5年的病例经验和患者口碑的积累,力争创建“脊柱疾病微创诊疗中心”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治中心”。打造出“关节外科”和“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科室特色。

2)科学研究目标与具体措施:

目标:目前已确立了两项科研课题,正在积极酝酿申报天津市科委课题2项。 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自体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

②、“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

具体措施:首先完善申报前各项科研相关资料,理清科研各阶段的工作细节,设定技术路线并确立创新点;履行申报程序,筹措资金,力争申报成功。目前我院骨科正与北医大附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总医院等单位进行积极联络,科研的动物模型制作等初期阶段工作可借助上述合作单位的条件而进行。随着我院二期工程明年竣工后,科研实验室建成及相关设备的到位,相信动物模型双盲对照治疗实验以及临床病人应用试验等阶段可在我院独立完成。

3)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措施:

目标: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东丽医院骨科医生学术团队中多数成员学历背景达到硕士等级,学科带头人及业务技术骨干获得博士学位。高年资带组医师拥有各自的骨科二级分科主攻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成为天津市骨科分会学组成员,并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科团队中高、中级医师成为具备临床、科研、教学等多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取得教授、硕士生导师、讲师等教学职称,并成为骨科专业领域杂志期刊的编委。

具体措施:科室鼓励和支持学术团队成员攻读在职第二学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及淘汰机制;利用进修、学术交流、专家顾问团的指导等机会,通过时间的积累,使骨科学科带头人及高年资带组医师在各自的主攻研究方向领域达到天津市的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具备专业特色和患者及同行的良好认可度。依托我院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临床实践、日常业务学习、成败经验的积累,使骨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科室购买或订阅了多种骨科专业的书籍、期刊杂志等,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即每周至少一次的全科业务学习,由高、中级医师负责选题讲解;同时注重英语的学习,条件成熟时可进行英语交接班、英语查房等。每年筛选一名高年资医师外出有针对性地进修培训;学术团队每名成员通过轮流换岗,合理安排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时间。以高技术含量的典型病例、有突破性的科研或临床诊治成果为切入点,加大各种媒介的宣传力度,扩大东丽医院骨科以及重点医生知名度。

4)资源条件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目标:将东丽医院骨科建设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实力强

大的区域医疗重点学科,创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诊疗项目品牌。科室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仅涵盖东丽区范围,而且辐射整个天津市乃至更大区域。具体包括:与6个骨科二级学组相匹配的科室床位规模(80~100张),独立的层流手术室、骨科科研实验室、示教室等;并且相关的医疗康复设备、实验仪器、教学设施等齐全到位,达到质量可靠、装备精良。

具体措施:依托目前东丽医院正在进行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计划2年内待我院二期工程完工后,在我院外科住院大楼内占有独立一层的空间;科室床位扩充至80~100张的规模,并在科研楼内建立骨科科研实验室。百级层流手术室由现在的1间扩大到独立的2间,并增加防辐射的装修设施;同时配备骨科专用的自体血回吸收机,更新C型臂、移动式小型X光机等骨科必备影像设备。

本年度拟招标采购激光伤口治疗仪、电脑控制关节训练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骨折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使我科的临床治疗以及康复设施更加齐全。骨科实验室所需的相关设备、仪器已列入医院采购计划,目前处于询价比较、招标前的准备阶段。

科室目前拥有独立的示教室,近期拟购买完整人体骨骼标本1套及多件局部解剖标本、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照相机等相关教学及影像设施;同时有针对性地购买和订阅了骨科领域权威的数十种著作书籍、期刊杂志,以满足科室日常业务学习和临床教学的需要。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学科建设现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现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医生8人、副高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人才结构合理。现有病床18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3张。拥有放大喉镜、纤维喉镜、鼻内镜系统、鼻窦手术动力系统、纯音测听、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现已开展了乳突根治及中耳成形术、鼻内镜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全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半喉、全喉切除术及发声重建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保留面神经腮腺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各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在我市区县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近几年我科不断加强与外面的学术交流,协办了2008年天津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并当选了天津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的委员单位。今年作为学会委员单位与总医院、一中心、四中心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共同承担了2010年学术年会组委会工作,科里多名年轻医生参加了年会并发表了论文,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并扩大了学科在我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界的影响。

初步完成了科室人才的梯队建设,去年有三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新分配了两名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兰州大学医学院的本科大学生,提高了人才层次的整体水平,使科室的人才结构更趋合理。聘请了学会主任委员我市著名专家金国威教授作为我院的特聘专家,金国威教授在喉癌等头颈肿瘤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金国威教授不仅定期出专家门诊,并到病房查房、指导手术,使科室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随着学科的发展建设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的开展了临床科学的研究,2009年申报了题为《额窦引流通道的三维CT研究》科研课题,并获得了区科委的科研立项。

2)学科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带头人为我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去年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于北京同仁医院参加了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级研修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选派中青年医生骨干到外院进修学习,去年一名在儿童医院学习归来的医生,已成功的开展了全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今年继续派两名医师分别到第一中心医院学习耳显微外科及耳科学的特殊检查、到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修学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科室护士长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新分配了三名年轻护理人员,其中本科一名大专两名。

购进先进设备开展新项目填补技术空白,逐步完善学科建设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如耳科的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眼震电图等检查设备,达到我市先进水平、能承担我区听力学方面各种司法鉴定的医学检查工作。开设眩晕门诊,开展眩晕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以及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开展耳鼻咽喉科的低温等离子微创手术治疗。

3)学科建设具体措施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上我们将寻求多方面的发展,力争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鼾症治疗中心建成后,开展鼾症的睡眠呼吸监测,开展鼾症的各项术式如低温等离子手术,此项技术在我市尚处于起步阶段,争取将此项技术开展起来达到我市先进水平。开展耳鸣的测试及耳鸣的掩蔽治疗,建立眩晕门诊,开展眩晕的定性定位检查以及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在我院特聘专家金国威教授指导下,全面开展头颈外科的各项技术,以金国威教授在头颈外科领域的影响,使我们的头颈外科建设出自己的特色,达到我市先进水平。制定了严格的鼻内镜手术规范化管理,其包括术前检查及诊断、术前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的制定、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随访记录等等,争取使我们在鼻内镜手术治疗上达到我市先进水平。依托我院即将建成的中心实验室开展基础医学的研究,提高科室的科研水平,今年我们和第四中心医院合作申报了天津市技术空白两项。

推荐第4篇:特色重点学科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

教研〔2009〕3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教育、财政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构筑完善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体系,教育部、财政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项目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精神,构筑完善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体系。本着扶强扶优的原则,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给予支持,大幅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推动学科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密切高校与行业的联系,突出学科优势,加大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为各行各业提供人才、知识贡献和技术支持,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任务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学科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条件建设等六个方面。重点是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高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紧密结合国家及本行业、区域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充实和改善特色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基地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项目建设范围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以非“211工程”学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为建设范围。

四、项目建设资金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资金采取中央财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有关部门、地方有关部门及高校也应积极增加投入,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

1.“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自2010年起实施。按照高校的隶属关系,有关部门以及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本部门(地区)的“特色重点科学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2.“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在组织论证和资金管理上,借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的做法,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3.“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行绩效考评,教育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学校的重视程度、项目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

4.“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学校具体负责本校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对项目执行实行全过程管理。

推荐第5篇:重点学科总结

泌尿外科(2009年)工作总结

泌尿外科正式成立,到现在两年半的时间,在工作量和工作性质上都存在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严格地说,泌尿外科今年的工作仍然是在摸索和磨合中完成,但在卫生局,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泌尿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了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一、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的管理机制,认真执行了医院制定的手术科室管理制度。

1、切实落实科内质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病历的书写,病历的质量控制,是临床医疗工作的灵魂和核心,由赵永哲、王军、刘胜、李自清等组成的泌尿外科质控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强调检查的严肃性、严谨性、规范性,注重检查的质量。结合医院各次的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检查结果,就如何提高我科病历书写质量,以及及时将病历归档等进行讨论,总结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指出管床医生所写病历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要求限时整改,并组织复查整改情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尽管我们的病历及处方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已有明显提高。我认为我们大夫一年来书写病历态度是认真的,质量是按按高标准要求,并严格依法并按规定从事各种医疗活动。全年未出现乙级及丙级病例。

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了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论是科内会诊、科间会诊、急诊会诊只要接到相关信息,电话也好会诊单也好,都能及时到位,帮助对方解难分忧。科内遇到非专业疾病时,也请相关科室,甚至请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以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无论工作量怎么大,工作怎么繁忙,教学查房,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死亡病例讨论,都要组织进行,深知这些对年轻医师的带教,下级医师的成长,以及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都非常重要。

不断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及知情同意制度及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充分了保障患者术前知情、术后无痛康复,严格落实了安全用血制度,切实保证了病人的用血安全。

为促使各级医师尽快成长,泌尿外科完善了泌尿外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培养了各级医师承担手术风险及责任的意识,深化了三级医师负责制。

泌尿外科现有4名副主任医师,4名住院医师,今年有2名住院医师通过了主治医师的考试,我们明年就可以很好的执行三级医师查访制度,目前执行因周二上午GG查房,周四上午ZZ查房,双副高查房制度。

2、门诊工作常抓不懈

门诊是科室工作的窗口,是科室各种医疗工作的起始,门诊医生诊治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诊治中的失误,使整个诊疗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为严格首诊负责制,提高首诊的诊治质量和按流程进行医疗诊治工作,我们在去年门诊工作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泌尿外科门诊专家出诊时间,使泌尿外科专家门诊时间从一周五个上午、一个下午,增加到一周五个上午、四个下午。具体安排是:GG周三全天,周四上午出诊;KK周五全天出诊;ZZ周

一、周二两个整天;周四下午、周

六、周日为普通门诊。这样调整有效加强了首诊的诊治水平,防患于未然,并增加了病人的住院人数,树立了良好的门诊形象。尽管泌尿外科成立不久,人员不足,但我们仍就自觉执行一周七天全天开诊的要求,这样既方便了病人的就医,又完善了科室的诊疗工作。这样安排尽管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绝大部分大夫是理解的,工作是认真的。

3、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为了使所有的泌尿外科医生都能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提高诊治水平并按流程完成医疗工作,我们进行了科内常规技术相互学习相交流活动,规定自今年5月份至今年底前,用7个月的时间强化学习及培训,争取每个医生都能独立操作膀胱镜、碎石机、尿动力学检查,并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这样即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的技术水平,加强和保证了医疗各环节上的效率,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并防止了病源的流失。现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内大部分医生基本掌握了膀胱镜、碎石机、尿动力学检查的使用及电切镜、腹腔镜的使用。

4、努力做好科研教学工作

年初申报了今年的新技术,新项目,并有计划的正努力开展。申报的题目是腹腔镜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包括去年完成的我们已经完成了6个病种,近三十例手术。按要求制定了科室内部的讲课计划,统一规划了讲课内容及讲稿的形式,并要求严格执行,指定LL副主任医师负责该项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卫校学生的泌尿外科及胸外科的教学任务。组织了科内所有医生分次参加了由北大医院,北医三院举办的泌尿外科腹腔镜学习班,及北京郊区县泌尿外科年会,提高了科室人员对泌尿外科腹腔镜的认识并强化了学术气氛。

申报首发基金一项。

2009年发表了论文2篇。

请专家演示了4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为以后我科开展经皮肾镜及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奠定了基础。

4、医疗工作情况

统计2008.11.1-2009.11.一年时间里,泌尿外科共收治病人702人次。共手术242台次。其中泌尿外科微创手术187例,约占70%,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12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及腺性膀胱炎等手术24例;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21例。开腹手术包括肾癌根治术、肾盂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等。完成尿动力90例;膀胱镜15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72例。门诊小手术121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有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隐睾探查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等。完成的手术还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疝手术以及脾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

5、泌尿外科的精神面貌及团队作风

按医院的要求,我们努力降低医药比例,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为切实将医药比例控制在一定水平,科内制定泌尿外科常用药品目录及使用指南,基本杜绝了不合理用药。全年没有吃拿卡要及收受红包情况。

尽管泌尿外科是新组建的科室,但医护之间、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和谐、融洽、团结。本着用人之长,容忍之短的精神,倾听不同意见,允许个性存在,既上集思广益、又民主集中,这样就激发了科室人员主人翁精神,树立集体观念,所以,目前我们队伍是稳定,工作积极性是高涨的。

调动参与管理科室的积极性,安排LL副主任医师管理课内教学工作,FFF负责日常医生排班,LLL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内固定资产登记维护等,并定期轮换。即稳定了队伍,又调动了积极性。尽管个别医生气盛、浮躁,但大部分都是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

6、存在的不足

在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上,上半年前几个月,因为对疑难病例认识的差别,没有达到一周一次的要求,经过医院的几次质控检查,我们已经统一了认识。我想明年会做的很好。

主任查房和科内人员对医院核心制度的掌握、科内讲课等和医院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为此我们规范了科主任查房模式及制定讲课及学习计划,在2010年逐步实施。

二、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

在上级卫生部门及院领导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奋发努力,作风上务实创新,生活上从严要求,团结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努力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将科室的团结、和谐、发展确定为我们的明年的工作重点。没有科室人员的团结、和谐,没有医患间的诚信、和谐,决不会有科室的发展,甚至连日常的医疗工作都难以完成,不要说手术、教学及开展新技术。按照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抚、有序、和谐相处的要求,和努力工作、相互信任、互为尊重的原则,着力解决科室医护人员和医患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科医护人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室发展、医院发展、化阻力为动力,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

推荐第6篇:重点学科申报

我院设立烧伤整形科为重点科室的申请

尊敬的院领导:

我科是枣矿集团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科室。根据多年的病人来源显示:矿区及周边地区,包括薛城、山亭、微山、滕州、沛县等在鲁南及苏北地区,烧伤、及整形病人对我科认可和信任度高。为更好的服务病人,建立一个市级专业性强、技术精湛的医学重点专科显得尤为重要,能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不断增加的就治需求。故申请设立烧伤整形科为滕南医院的重点科室。

此报,望批准为盼!

附:滕南医院烧伤科设立重点科室的物质条件

烧伤整形科

2013年10月1日

滕南医院烧伤科建立重点科室的物质条件

科室目前现状: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烧伤整形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原枣庄矿务局官桥医院),承担着矿区及周边地区,包括薛城、山亭、微山、滕州、沛县等地,在鲁南及苏北地区,烧伤及整形病人对我科认可和信任度高。科室现有21张定编床位,每年接诊病人两千多例,收治入院近300例。每年收治成批烧伤病人5批以上,其中重度烧伤及以上病员50余例,50%面积以上30余例,80%面积以上10余例,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本学科成立近30年来已成功救治了万余例患者,对各种程度烧伤、褥疮、糖尿病足以及各种类型皮肤溃疡均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成功抢救了数十批大面积成批烧伤病人,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极高的威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临床、教学、科研等综合技术力量雄厚的科室,多年来,烧伤科每年派出医护人员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等国家重点医院进修学习,并加强了与各大医院的临床与科研合作。近年来开展的多项技术革新均填补了我市空白,部分达到或超过省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成立近30年来已成功救治了万余例患者,对各种程度烧伤、褥疮、糖尿病足以及各种类型皮肤溃疡均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成功抢救了数十批大面积成批烧伤病人,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极高的威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临床、教学、科研等综合技术力量雄厚的科室,多年来,烧伤科每年派出医护人员到上海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等国家重点医院进修学习,并加强了与各大医院的临床与科研合作。近年来开展的多项技术革新均填补了我市空白,部分达到或超过省内先进水平。近10年间在国内外各类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一部,参加专著编写5部,取得市级科研成果4项,获市级

二、三等奖,获国家专利5项。随着烧伤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整形专业近10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开展全身多部位、多器官整形、美容及功能重建的专业科室。尤其对瘢痕的综合治疗及预防有独到之处。最近医院又投巨资引进国际一流的光子嫩肤仪、激光瘢痕治疗仪、离子美容仪等多项设备,进一步加强了科室的综合实力,使广大就诊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临床救治方面开展了“综合性休克复苏治疗”、“大面积烧伤消化道并发症防治”、“吸入性损伤的综合救治”、“创面覆盖物的研究”、“外源性生长因子、生长激素调控烧伤创面愈合”、“脱细胞真皮与自体表皮混合移植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休克期胃肠道营养技术的改进”、“深度烧伤的磨痂治疗”、“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深度烧伤”等项目均填补了我市空白,达到或超过省内先进水平。我院烧伤整形科有正规床位21张,病区精装修,病房布局合理,建立烧伤科专业ICU室、有大型烧伤红外线烧伤治疗仪5台,翻身床6张,多功能监护仪5台,动脉血气分析仪1台,血糖仪1台,悬浮床1台,电动取皮机2台,皮鼓2台及磨削机1台,智能创面负压引流机5台及其它中型烧伤专用治疗仪器。

一、学历构成、职称构成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

二、我院烧伤整形科有正规床位21张,现有医护人员19人。职称构成如下: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见习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2人。学历构成如下:本科人数10人,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9人。其中年龄构成如下:30岁以下医师4人,30-50岁医师4人,50-60岁医师1人;30岁以下护士5人,30-50岁护士5人。

二、临床技术水平

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某些病种具有全市先进水平,能解决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诊治问题,本学科临床收治的病例数、治疗效果处于局内领先水平;每年收治30%TBSA50余例,其中烧伤面积50%TBSA以上近30例,烧伤面积80%TBSA以上10例左右,烧伤80%TBSA以上的的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化学烧伤、电击伤的救治和深度烧伤创面的组织瓣修复是该科的特色,在治疗氯磺酸、氢氟酸、硝基氯苯、硫酸二甲酯及复杂性化学烧伤合并重度方面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各种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一直修复热压伤、电烧伤等深度烧伤的创面。技术能力建设能整体跟进,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达到重点突破,培育自身品牌。

三、学术队伍建设

学科带头人张劲光为副高级职称,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任山东省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委员,枣庄市医学会烧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全科共有副主任医师3名,有多名一定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住院医师,高、中、初三级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合理,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近10年间在国内外各类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一部,参加专著编写5部,取得市级科研成果4项,获市级

二、三等奖,获国家专利5项。科室人员发表论文:《改良胃管插入法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华烧伤杂志》、《早期保守磨削痂延期植皮治疗颜面部煤尘燃爆深度烧伤》、《16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治疗分析》、《气管导管辅助插入胃管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矿井下高压电烧伤》、《真皮组织作为填充材料的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对偶楔形切除法治疗乳头肥大》发表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科研题目有《矿井下电烧伤手腕部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改良胃管插入法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或枣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颈横动脉颈段皮支预扩张皮瓣治疗瘢痕畸形的临床研究》、《早期保守磨削痂延期植皮治疗颜面部煤尘燃爆深部烧伤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编辑《临床外科学》,《现代急诊医学》。 《烧伤病人治疗床》、《烧伤除痂器》等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随着烧伤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整形专业近10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开展全身多部位、多器官整形、美容及功能重建的专业科室。尤其对瘢痕的综合治疗及预防有独到之处。最近医院又投巨资引进国际一流的光子嫩肤仪、激光瘢痕治疗仪、离子美容仪等多项设备,进一步加强了科室的综合实力,使广大就诊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平的医疗服务。

四、强化质量管理

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多年来,该学科没有发生医疗事故,近三年内无医疗纠纷。

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专科建设周期内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外出进修、交流学习,有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计划的保障措施。

科学管理规范。注重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效益显著。有完整的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床位周转率、疾病治愈率及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在本院名列前茅。

五、展望未来

医院将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引进高学历人才3-5名。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加强与枣庄矿业集团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烧伤科、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科、南京军区总医院、及解放军总院附属304医院烧伤科合作。聘请枣庄矿业集团总医院王强副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德昌、霍然、傅鸿滨教授, 济南军区总医院陈铭锐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王良喜教授、解放军总院附属304医院柴家科教授,为客座专家。引进国内及省内最先进的烧伤治疗技术,每年派1-2名医护人员去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有多名医护人员在山东省立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北京304医院,北京整形外科医院,西京医院,长海医院进修归来。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在原服务范围基础上,扩大科室的影响力,将病房改造成层流洁净病房,力争成为鲁南地区烧伤诊疗中心。

推荐第7篇:重点学科简介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简介

学科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科代码:080501

一、学科带头人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首席学科带头人:许并社 教授

许并社:男,1955年1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3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做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任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和理事,《电子显微学报》、《复合材料学报》、《新型炭材料》、《金属热处理》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作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纳米碳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结构计算模拟等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 并承担纳米SiO

2、Al2O

3、纳米光电材料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工程。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和被他人引用200余篇次;申请和授权多国专利100余项;被国际有关科技报报道过的研究成果6项;著书10部。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先后六次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个人荣誉奖励。2004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06年成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7年荣获中国侨联第二届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科技创新人才奖”。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带头人:卫英慧 教授

卫英慧:男,1966年7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太原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于太原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2月至1997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9月到2005年8月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西省333人才工程,是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体视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等。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编写著作(教材)6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纳米晶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等。

二、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1.金属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

本方向应用各种先进的表征手段,研究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缺陷结构,微区成分特征等,以揭示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之间关系,

2.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物理化学问题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是一门由材料、冶金、化学、电化学、物理、力学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所形成的边缘性的技术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3.材料计算科学

计算模拟研究是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是与试验研究和探索新材料相辅相成的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方向有以下两个特色:(1)多层次、多尺度的模拟计算,为试验研究和探索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2)致力新材料设计,结合试验,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4.材料服役安全评价

实际工况的复杂环境和复杂载荷将导致工程结构产生失效分析,往往造成灾难事故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安全服役是对工程结构材料的基本的要求,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项科技基础之一,主要以工程零件或构建的运行安全性为突破点,通过加速试验、分析表征,揭示和掌握构建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的失效规律及机制;建立材料失效、结构损伤、参数和性能蜕变等广义失效模型以此掌握材料、结构、参数和性能等广义失效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工程构件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三、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999年材料物理专业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材料化学本科开始招生。2003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05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批准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该学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基金、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论文65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授权专利13项,出版著作(教材)6部。

推荐第8篇:重点学科总结

2012年心内科工作总结

2012年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各主管部门及院党委、院办的指导下,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以我县卫生系统开展的“四个年”活动为契机,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使科室的医护工作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详细总结如下: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以开展“三好一满意、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深化“服务能力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弘扬正气、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的行业风尚。以创建和谐科室为目标促进科室发展。医护人员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工作上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全科工作人员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在工作生活上遇到挫折相互帮忙关心,增强科室荣誉感、凝聚力。全科医护人员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白求恩精神,使整个科室形成一种团结进取的气氛。全科人员均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克服种种困难,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注重服务细节及服务质量,切实为病人着想,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全科医护人员能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守医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

二、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下,自医院搬迁后,2012年4

至11月,总共收治住院病人1089人次,出院1099人次,人均出院费用7152圆。完成心脏临时起搏器12例次,心包穿刺5例次。无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发生。收到旌旗两面。

三、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护质量

由于心内科工作的特殊性,它是一个风险高和纠纷多发的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科内抢救病人频率高,病人需求千变万化,工作量大,工作琐碎而繁杂。全科人员均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能够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注重服务细节及服务质量,切实为病人着想,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确保了我科医疗质量上一个新台阶。针对存在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能认真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医护配合默契,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同时,心内科担负着全院繁重的专科会诊任务,不管白天夜里做到随叫随到,每日平均会诊3-6次,有时多达10 人次以上。参与全院重大心肺复苏事件,为创造医院的和谐医患环境出力。在年底举办“意外死亡回头看”活动,在院办及医务科的帮助下,组织全科人员回顾意外死亡病例,查漏补缺,提高全科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技术,改进流程,以期尽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促进业务发展,提高学科建设

全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岗位技术训练。科室有浓厚的学习氛围,2012年度科室人员参加省级继续教育10人次,市级继续教育4人次。时大家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各项专业学术活动,关注本专业国内外新知识及新动态,及时及尽可能将新的理念、知识应用于临床,使病人受益。2012年度全科室在国家二级杂志发表论文8篇;结题科研项目高龄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研究正在评审中;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临床研究被列为„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同时组织科室人员参加院内学术活动,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五、存在的问题与下年计划 虽然在本年度我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周边地区三级医院比较仍有差距。例如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科现在业务开展情况尚不足,仅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目前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及冠脉介入治疗不能开展。2013年我们将以医改为契机,抢抓机遇,落实核心制度的学习,同时加强在人才培养,借着心血管专科医师资格认定和介入医师资格认定考试的这个机会,我们将动员我科全体医生加强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力争使我科全体医师的专业水平在来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们以后开展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来年我们将选派科室年轻骨干医护人员赴国内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全面提升科室综合实力。

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危重病人管理及安全管理,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微笑服务,

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无论从管理、服务、还是追求质量上我们都力争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患者满意、让领导放心。

„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12

推荐第9篇: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

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

医院, 建设者, 管理者, 带头人

医院重点学科确立后,就需要对专科进行研究与发展方向的定位,并努力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学科人才梯队,包括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全体员工。

学科带头人不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而且是该学科建设中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其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

选拔好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说明发现人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选拔人才只看档案、只凭印象是不科学的,需要有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制订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要依据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学科内科研活动的运动和发展规律。

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作为学术带头人,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坚持党性,遵守原则,热爱祖国,忠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医院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感;要作风端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惯于实干;而且,要谦逊而有个性,霸气结合大气,有眼光,有气度,并坚持学术民主,要有识才的慧眼和纳贤的胸怀,要全心全意地扶持后人,甘为人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要善于以自己较强的凝集力吸引和聚集人才,带领团结学科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使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不断合理,成为团结奋战、比例恰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总体效能的学术群体。

2、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因此,要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学识渊博、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研究成就,被同行所公认,并享有较高威望;由于医院服务的主体是患者,所以,学科带头人需要具有很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对处理疑难杂症有坚实的功底。不仅如此,学科带头人需要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在学术上起指导和带头作用。思想活跃、思路开阔,勇于开拓创新、探求未知,有较强的获取最新科研信息和跟踪前沿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及战略思想,善于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和突破点,及时正确地指明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不断开拓进取,勇攀科技高峰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推荐第10篇: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

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

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学科责任教授简介

胡国柳,男,1968年3月生,湖南邵阳人,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责任教授。现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海南省会计协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顶,厅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含参编)7部。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省级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傅国华,男,福建仙游人,无党派人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留学英国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经营管理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历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现任海南大学副校长。曾任海南省第二届省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儋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十一届人大副主任,曾挂职琼山市副市长。现任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第四届省人大常委,海南省侨联常委。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等60多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3本,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199

2、1998年两度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等奖,2004年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2005年获海南省首批“515人才工程”现代管理学第一层次专家,2006年获得海南省“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同年获得海南省级“优秀教师”奖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届“科技创新人才奖”,2009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柯佑鹏,男,1964年9月生,广东省惠来人,汉族,无党派人士,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资源经济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常务理事、“农林经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香蕉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责任专家,《热带农业工程》及《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编委,《世界农业》、《林业经济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学》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等多项社会职务。长期从事热带农业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或教材7部。《中国天然橡胶经济问题研究》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第一作者;“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陈新锋,男,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研究上以关注现实、锐意创新为特点,曾在企业竞争力、农村经济发展、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等学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现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编出版专著2本,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 韦明,男,1964年2月生,广东信宜市,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课程有《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领导科学》和《管理学前沿》等课程。近年来,主编教材和著作2本,分别是《管理学原理》和《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索》,副主编教材两本。

李均立:男,1965年10月生,广西灵山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经济应用数学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2001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课题7项,参与研究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邓须军,男,副教授,1976年4月生,江苏金坛人,农业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热带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模式等。在国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5篇为核心期刊,参编《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研究》。主持海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海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1项。

韦开蕾,女,1997年本科毕业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2003年5月赴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深造,先后于2005年2月和2008年2月获得经济学硕、博士学位,2008年5月回到海南大学工作。近几年,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多个中英文经济类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是目前为止海南省发表SSCI来源期刊文章最多的学者之一。其中,2007年发表在世界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的文章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2007年该杂志被下载和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留学期间,参加了2项由导师姚树洁教授主持的国际研究基金会The Leverhulme Trust(英国)和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加拿大)的研究课题;回国后,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参与的课题共9项。近期发表(含获接受即将发表)有关热带农业经济的论文4篇、专著2部。

王丽娅,女,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金融学硕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科带头人,《海南金融》杂志主编,中国人民银行国际经济学会学术委员,海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海南省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海南省人大咨询专家及海南省财政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公共投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了8部专著与教材,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连续获得海南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二、三等奖励和多次获得海南大学教学科研奖。

孙建军,男,1973年4月生于湖南华容,中共党员。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海南大学证券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海南省“515”第三层次人才。孙建军博士曾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访问过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研究科(2008.10-2009.03)与东京证券交易所(2009.01)。受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项目的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09-2010.08)。2010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将公派留学美国一年(2011年9月-2011年8月)。目前,担任SSCI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的匿名评审。

蔡东宏,男,1966年12月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汉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留美学者,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企业管理硕士学科点带头人,海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信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海南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出版专著《热带农业信息化》(近30万字),主持完成省社科联课题、省农业厅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主持完成校教学和科学基金各2项,主持完成博士启动基金一项,参与完成省级以上课题5项。在核心学术期刊(CSSCI)和美国期刊(SSCI)发表论文20多篇,其它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完成专著一部,第二主编著作1部(撰写10余万字),副主编著作三部,合译专著1部(翻译16.5万字),为《现代情报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8本)的编委。。

王晓云,女,1977年10月生,江苏省扬州人,汉族,民主同盟,区域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系主任,海南省民主同盟经济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资源经济。近年来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5篇,其中CSSCI论文9篇,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横向课题多项。代表性成果 《区域实现生态经济的产业空间分布研究》(软科学 2008(3)); 《合理运用生态产品贴现率确定生态补偿额度》(生产力研究 2008(10));《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参编)等。

许海平,男,1981年8月生,湖南省衡阳人,汉族,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担任《金融研究》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承至今在《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在IRRDB(橡胶国际会议)上宣读并被收录。主持和参加课题10余项。

蒋国洲,男,1966年2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现任海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合作。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共计23篇(核心期刊7篇),完成学术专著三部、教材一部。主持省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主持海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要参与完成省级课题多项。

张继军,男,1968年7月生,湖北省恩施市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主参编著作5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4篇。

樊孝凤,女,1972年2月,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多年来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期货交易的教学与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1本,参编教材2本。主持参加的课题近20项,其中参加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

第11篇:重点学科条件建设

重点学科条件建设(基地建设、公共辅助体系、经费筹措能力、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

基础设施条件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保障。本重点学科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教学、科研以及科技产业发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及工作条件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重点学科相关实验室、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文献等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

基地建设情况:

我学科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建设期间,完全满足本学科实验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

公共辅助体系建设情况:

学科主要从文献资源、图书馆服务功能及后勤保障三方面对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内涵拓展。学科通过购买深信服VPN远程访问服务器,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建立密切的资源共享关系,实现了对数字图书资源的远程授权访问,极大地解决了学科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源需求。3年新增中文文献数据库2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数量目前达211种,电子图书超过45.6万册。为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与此同时,以医院网为核心,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硬件设备更新,网络条件改善等,促使学科文献信息服务水平、资源共建共享买上新台阶。学科还顺应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趋势,与医院后勤科、数字化信息中心、医疗服务部、行政仓库、餐饮部共5个后勤保障机构建立密切关系,为本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经费筹措能力建设情况:

建立了多渠道的学科建设经费筹措方式。第一,依靠医院投入;第二,第五,其他科研经费。

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建设情况:

医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在本重点学科仪器设备建设基础上,3年共投入15万元更新和添置仪器设备,以重点加强大型科学研究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提高资源使用率,优化完善共享机制。目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总额达500多万元,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仪器10台。此外,实验室建立了各项管理机制,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并定期检查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和实验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显著提高,改善了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水平,保证学科开展一系列教研工作的需要。

第12篇:眼科重点学科发展规划

重点学科发展规划(2014-2016)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专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成果、出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配合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姜军市长在市政府3006会议上对于下一步学科建设的提出新要求和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规的指导思想

我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掌握全院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引入竞争和动态管理的机制,实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发展临床重点学科,带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推动医院持续快速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高的需求。

在以上主要发展指导思想基础,也领会会议精神,重点加强高端人才、领军人物引进;重视人才培养,细化培训方案、丰富培训形式,培养更多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学科带头人;加强科研规划及科研经费投入,开展高层次科研课题,确立科研能力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划目标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发展我院传统优势学科,有计划地发展有潜力的亚学科,逐步建立一个集公共教育、社区筛查、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亚专科培训、康复训练为一体的综合眼保健服务模式,为所覆盖区域的人口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可触及的、可支付的、可持久发展的眼保健服务。何氏眼科未来三年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东

北地区的卓越眼科中心,中国地区提供防盲项目和眼保健服务咨询及培训的资源中心,使我院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全州甚至全省先进行列,争取与国际水平接轨。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近期规划(2014年1月一2016年12月)

一、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虽然我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白内障、眼表角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与外伤、小儿眼科与眼肌、中西医结合与疑难病、低视力与康复、屈光与准分子激光中心、眼美容整形等9个亚专科,但开展新亚学科和加强现有亚专科的建设,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加强与其他眼科医院和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协作交流,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增强医院竞争力仍然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点工作之一。

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壮大一些薄弱小亚学科如:低视力、眼整形美容,还将细化部分学科,建设葡萄膜疾病科、糖尿病眼病专科、眼底内科、眼视光、神经眼科等5大新型学科,政策导向这些新型学科每年至少引进1-2项国内外新技术或新设备来为老百姓提供更专业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本区域内该学科引领发展方向,确立自己作为重点学科的榜样地位。

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升项目

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

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一直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医院除了自己内部培养外还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医学博士和科研方面博士),不断调整学科的人员结构,也不断拔高低年资医生门槛,全部招收硕士学历医生,来提高医生队伍学历层次。

未来三年我院仍将继续采用外招和内培(邀请专家讲学和外派进修)两种方式改善人才团队整体实力,医院将根据学科发展需求继续为各学科充填高端人才4-5名,并预计依托政府和慈善组织继续投入1000万元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员的培养。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富有团队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学术队伍,加强学科发展的后劲;

三、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科学研究是重点学科建设内容的重中之重,各重点学科单位是我市医学科研的主战场在科学研究方面,全市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沿阵地,市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我院一直通过制度保障,激励广大医生多出高质量的论文、成果等,增强本学科科研整体实力,提高学科科研水平及全国相同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地位。

在科研项目方面,未来三年将争取再申请到或参与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在论文著作方面,争取在二级学科顶尖期刊发表论文5-6篇,CSSCI期刊

发表论文15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争取获得2项以上省级奖励,申报并获得多项专利,期待1-2种自主科研产品问世。

四、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是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我院也一直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管理制度,还成立了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还组建了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知识产权办公室等学术机构。医院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我院科研工作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学科建设办公室将不断强化学科建设调查研究,认真仔细制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积极主动组织实施学科建设工作。

未来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工作。一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追踪学科前沿,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增强科研实力,努力形成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二是增强科研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中国眼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注重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三是突出科研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选准方向,凝聚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针对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组织联合攻关,积极争取综合性、跨学科较大型横向项目,力求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为地方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研究成果。四是重视科研的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用。鼓励对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转让和推广应用,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申请专利和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五是重视科研基地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重点实验

室、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总之,在未来的三年中何氏眼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开展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从人才队伍、技术实力、科研实力三大方面入手,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确保自己在省内乃至国内眼科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第13篇:重点学科中期检查

重点学科中期检查自查报告填表说明

1、《自查报告书》各项由学科填写,字体为仿宋,字号小三。如空间不够,可加附页。

2、本《自查报告书》中的各项内容应反映本学科内的实际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或不相关内容纳入本学科。应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简洁、明确。

3、在填报《自查报告书》各项内容时,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期验收指标体系》有关要求进行填写。

4、请认真填写《自查报告书》的附件,与《自查报告书》一并提交给专家组审议。

5、《自查报告书》请用A4纸打印,字迹清晰。学科建设单位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公章。

第14篇: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附件: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是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财力许可,择优遴选并进行重点建设的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形成高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高校综合实力。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大力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建设一批优势和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才和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第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

第二章 主要任务和目标

第五条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使之在研究专长、学术水平上不断提高,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等方面不 1 断优化。

第六条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七条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承担横向实用型科研课题,产生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八条 以“江西特色、国家水平”为建设目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使我省重点学科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缩小与国家重点学科的差距,使部分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一些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九条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开放型的能接受国内外同行学术骨干进修及学习深造的教学、科研基地。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办法

第十条 申报重点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科点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对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

(三)学科带头人(指第一学术带头人,以下同)必须是高校在编在职的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思想品德好,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身体健康。

(四)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和稳定的队伍,且在研究方向上分布合理。

(五)具有能够支持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和仪器设备,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为本学科点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 重点学科按学科点申报、学校推荐、网上申报材料公示、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省教育厅批准等程序进行。

(一)申报学科点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书》。

(二)学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学科发展规划,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推荐申报学科。

(三)材料公示。对各校推荐的学科点申报书进行网上公示。

(四)专家评审。通过审阅材料和评审答辩,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学科布局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省教育厅批准。

第四章 建设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五年建设期满重新参加下一轮遴选。

第十三条 重点学科采取省教育厅、学校、学科点三级管理,以学科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一)省教育厅负责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政策规定、总体规划、评估检查等宏观管理及划拨建设经费。

(二)学校负责制定全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订有关管

3 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落实学科建设配套经费,进行日常管理,实施督促检查,保证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

(三)重点学科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以及本学科的省级重点学科申报书,制订本学科点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完成学科点建设各项任务。

第十四条 省教育厅对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抽查、中期评估、终期验收:

(一)对年度抽查、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点,省教育厅可以采取要求整改、停止拨给建设经费、撤消重点学科称号的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终期验收不合格的学科点,省教育厅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学科点参加下一轮重点学科申报遴选的资格。

(三)对取得明显建设成效的学科点,给予表彰,并作为下一轮重点学科的遴选依据。

第五章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职责

第十五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有:

(一)负责组织制订并执行本学科点建设期内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各项计划目标,特别是科学研究目标。

(二)负责本学科点学术梯队的组建、培养,明确学术梯队成员的职责。

(三)制订本学科点分年度建设经费使用计划并报学校批准执行。

(四)组织科研攻关、培养学科点自身发展能力。

(五)向学校报告本学科点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重点报告科研情况,对重要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必须有专门的简要介绍。

(六)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章 经费投入和使用

第十六条 重点学科所在学校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体,应保障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安排的资金。

第十七条 各重点学科应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部委、江西省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努力提高学科的总体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率。

第十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只能用于与学科点建设密切相关的开支。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行、保养、维护、更新等。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须提供论证报告,并报学校批准。

(二)期刊、图书资料购置。

(三)师资培训、进修及人才引进。

(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

(五)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支出。

(六)学科建设需要的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及其它相关支出。

第七章 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是指明确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由学校重点学科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学校财务部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学校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开支必须有学科带头人签字。学科带头人应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各项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与本学科年度计划执行。

第二十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及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纳入绩效考评范围。

第二十二条 学科经费的规划和分年度计划由学校分管部门会同各重点学科带头人共同协商制订,报经学校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以及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统一标注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第二十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学术和技术成果归学校所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范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高等学校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同时停止执行2005年制订的《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15篇:重点学科经费使用计划

重点学科经费使用计划

2011年市卫生局批准我院内三科开始创建神经内科重点学科。市局下发的创建重点学科经费只使用于神经学科有关的业务活动,包括科研活动、论文发表、组织会议、外出专题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健康教育展览及专用设备购置等与重点学科有关的活动。不可用于与重点学科建设无关的活动。

藏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10日

第16篇:重点学科带头人选聘制度

、重点学科带头人选聘制度

为促进医院重点专科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择优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选拔条件

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身体健康,政治合格,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具备主治医师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3、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或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项(限至第2作者);

4、热心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考核合格;

5、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学科规划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二)选拔程序:

1、申请或推荐:

根据公布的选拔条件,由个人提出申请或科室讨论推荐,并向医务科提交申请书;

2、资格审核:

由医务科会同人力资源办,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核,向医院专家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

3、评审和聘任:

医院专家委员会根据情况进行评选审核,经院领导研究后确定聘任名单并下发聘书。

(三)职责和达标任务

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与医院签订双向目标计划书。医院确立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积极为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确保计划的落实,学科带头人要结合个人的学科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履行学科带头人的职责并完成达标任务,具体有以下几点:

1、制定并组织实施学科的3年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

2、规划和使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和课题经费;

3、组织和开展本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医疗技术应用和研究,努力提高本学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科教水平;

4、落实人才梯队建设及学科人才培养计划;

5、每年向医院专家委员会报告学科发展情况;

6、任期内完成达标计划:(1)承担至少1项地级以上科研课题;(2)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第1作者);(3)至少参加1次国家级学术交流或培训,并在院内开展学术报告。

(四)考核和管理

医院专家委员会每年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圆满完成学科发展计划和达标任务的重点学科带头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未按计划完成达标任务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应解聘,重新进行选拔和考核。如果确实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致使重点专科发展计划和达标任务未能完全实现的,须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年度考核时由医务科研究决定是否继续聘任,未及时报告者按未完成计划解聘。

第17篇:陕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办法

为了落实陕西省政府2007年23次常务会议精神,依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方案》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专项资金资助的学科范围

(一)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指未得到国家、地方“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的国家重点学科,下同);

(二)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含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学科,下同);

(三)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其他省级重点学科(指已列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名单,但目前尚不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见陕学位〔1999〕41号文附件名单);

(四)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指2007年以前已纳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补助经费资助范围,但不在上述范围的学科,见陕学位办〔2008〕1号文件附件);

(五)受资助的学科名称和代码应采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学科名称和代码,与此不符的,应予更正,并在括号内加注原来采用的学科名称。

二、受资助学科的分类原则

专项资金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的原则,将受资助学科分为以下四类: (一)国家重点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 (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实力较强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任务的能力,能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基地,具备问鼎国家重点学科的基本条件,近五年一般应取得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

(三)省重点建设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与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包括:

1、未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的其他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陕学位〔1999〕41号文中所公布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四)省重点扶持学科——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均衡发展,建设西部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且相对薄弱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指2007年以前已纳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补助经费资助范围内的其他学科。

三、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资助额度(控制数)另行通知。

四、专项资金资助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内容

(一)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含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和文献信息中心图书资料购置等);

(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学科团队建设(含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三)创新人才培养(含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等);

(四)专项资金用于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资金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资助总额的15%;

(五)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如土建、房屋装修等)、购买交通工具或大型通用设备,不得用于非学术性质的出国考察、个人补贴和劳务费等开支,不得用于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等支出,严禁提取管理费;

(六)精密贵重仪器和重大设备的购置,要进行使用能力和效益的论证,不得重复添置;

(七)专项资金不得转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经费。

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审批办法 (一)项目申报

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组织本单位相关学科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申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的学科建设项目,填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及相关学科应科学定位,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攀比。资助项目按二级学科申报、审批,资助金额按二级学科计算、下达;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利用率,鼓励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按一级学科群统筹规划并实施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二)形式审查

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组织省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的有关专家对各高校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提交专家评审。

(三)专家评审

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聘请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按学科、项目大类组成若干专家组,依据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对项目逐一评审,并提出资助意见。专家组认为必要时可要求项目负责人答辩或赴现场考查。

(四)公示审批

上述专家评审结果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两周;公示结束后,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将专家评审、公示结果报省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并公布最终评审结果。

六、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管理和验收

(一)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第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期限暂定为三年,省财政厅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按年度资助计划资助,分年度拨款。

(二)项目承担学校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和预算执行,认真落实在项目申请书中承诺的配套措施,及时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支出预算一般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变更、中止或撤销等,必须按程序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项目承担学校要强化专项资金的核算与使用管理,按项目对专项资金进行分项明细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三)专项资金实行跟踪管理制度。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对项目申报中有弄虚作假、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相应扣减项目承担学校当年或下年项目资金资助额度,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年底及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学校应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评,并撰写绩效报告分别报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项目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省政府学位办公室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以后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五)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专著、论文以及购置的仪器设备,需统一注明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六)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归学校所有,学校应按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附:

1、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2、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试行)

3、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4、电子材料报送说明

第18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

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处于龙头地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自治区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区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龙头引领地位。其建设任务与目标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术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学科优势与特色,使一批学科总体水平处于我区同类学科前列,其中部分学科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不断增强我区高校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第三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按二级学科设置,学科名称及代码以现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自治区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 1.在区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有较强特色,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紧密结合自治区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带动或促进区、校内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

2.拥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创新精神、治学严谨、学风端正、组织能力和团结协调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年龄及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团队。

3.已形成两个以上(含两个)的相对稳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并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科研能力较强,承担着一定数量的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较充足。

4.原则上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一定数量的本科层次以上专门人才,并得到社会认可和好评。

5.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及有关条件能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条件。具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基础,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浓厚。

第二章 建设与经费

第四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各重点学科都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国家和自治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基础,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目标、主要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环境和基础条件建设、经费筹措、保障措施、监测验收要点、预期成效

2 等方面。

第五条

凝炼学科研究方向是做好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核心,各重点学科要与国际或国内同类高水平学科进行比较,掌握本学科领域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瞄准国家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

第六条

师资队伍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各重点学科所在高校要制订相应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选拔和引进办法,明确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为优秀学者和学术团队的发展创造条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建设期内应保持稳定。

第七条

基础设施条件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各重点学科所在高校要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实验室、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文献等基础设施和条件的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要紧密结合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相对固定地聘用援助方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术团队,主动邀请援助方相关专家学者参加本学科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学科团队人员参加援助方相关科研工作。积极借助外力促进本学科建设与发展。

第九条

各重点学科要建立自治区重点学科信息网页,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促进信息交流,增强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为接受国内外高校及其他方面的访问学者创造条件,带动自治区同类学科水平的提高。

第十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1、区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和所在高校共同筹

3 集,所在高校的配套投入不得低于自治区财政专项资助额度。兵团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兵团及所在高校共同筹集。鼓励重点学科所在高校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通过承担纵、横向科学研究课题争取经费补充,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2、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根据学科属性和建设管理绩效科学分配。

3、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学术队伍建设、重点研究项目培育、合作与交流、小型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图书资料及信息化建设等。

4、重点学科所在高校须为每个学科设立专门账户,保证配套经费足额投入,做到专款专用,收支明晰。所在高校要遵守资金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自治区重点学科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章 遴选与考核

第十一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由申请高校择优推荐,经教育厅遴选产生。申请高校须认真如实填报《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申报书》,教育厅将设立自治区重点学科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申请高校上报材料进行论证、评审。

第十二条

经遴选确定的自治区重点学科(根据特殊情况可设立若干重点培育学科,下同),在经过公示无异议后,由教育厅正式公布。各重点学科应按要求制订未来五年的建设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报教育厅审核备案。

第十三条

被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重点学科不纳入自治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4 第十四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所在高校应加强对重点学科的自我评估和检查,及时总结建设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每年12月31日前,各重点学科须根据《年度建设计划》总结建设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并制订出下一年度建设计划报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

第十五条

教育厅对各重点学科实行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五年期满总体验收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工作采取同行专家评议、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对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学科,将给予增加专项经费的奖励,对被评为合格或不合格的学科,将给予减少专项经费、停止专项经费的处罚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为一年,对于整改期满考核仍不合格的学科予以淘汰。

第十六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由于淘汰所产生的缺额,教育厅将开展增补遴选工作。对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非重点学科,经教育厅考核后,可特批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第四章 管理与职责

第十七条

自治区教育厅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的主管单位,具体业务工作部门为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对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与宏观调控,在执行有关学科建设项目时,对自治区重点学科给予倾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自治区重点学科总体发展的规划。

2、制定自治区重点学科发展的政策和规章,宏观指导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建设。

3、负责自治区重点学科的遴选、评估、考核、撤消和增补工作。

4、筹措和拨付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资金。

第十八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所在高校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执行单位,负责本校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并负责制订本校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细则。

2、制订本校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3、配合教育厅做好对自治区重点学科的评估、考核和检查工作

4、负责筹措和落实本校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配套资金,具体管理、用好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5、按要求及时向教育厅上报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自治区重点学科所在高校可根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19篇:我国国家医学重点学科

我国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

第一军医大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消化病、国家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

南方医院 国家级重点学科-消化病研究所、国家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拥有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第二军医大学

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2个)

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航海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烧伤)、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在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领导下,从 1958 年成立肝胆外科三人小组开始,经过 40 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由一个小组发展到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院、所合一国内惟一的专科医院,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第三军医大学

拥有烧伤外科、肝胆、防原医学、野战外科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西南医院 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烧伤、肝胆), 新桥医院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防原医学 大坪医院 国家级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

第四军医大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人体解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航空航天和航海医 学、口腔科学、(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传染科、神经科学,创伤骨科学,心血管外科,)

西京医院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神经科学,创伤骨科学,心血管外科,

唐都医院 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传染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睡眠失调专病中心为国家专病中心,

秦都口腔医院,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学界院校之一,是我国从事口腔医学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基地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口腔医学研究所, 301医院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外科学(骨科)和老年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军区总医院 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具有国家重点学科点1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9个。有国家级研究基地和中心17个。

首都医科大学 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部局级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医学部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有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卫生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联合研究中心,学科及专业齐全,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含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妇幼卫生)、口腔医学、药学(含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现有3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同时又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基础医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基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211\"工程重点学科5个,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肿瘤、结石、男性疾病、普通外科分流术、门静脉高压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甲状腺手术、大肠癌、大面积灼伤、妇科疾病、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神经外科各类手术、眼科青光眼、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神经、小儿肾脏、小儿心血管等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均居国内前列或世界先进。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病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医院心血管外科是我国最大的心血管外科中心,也是世界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之一。是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国家心血管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所在地。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所以医疗为基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协和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危重病诊断治疗中心之一。医院有国家重点学科三个:心内科、血液内科、临床核医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学科八个:内分泌学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妇产科、基本外科、皮肤科、放射与超声诊断科、病理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一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该院是我国最大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协作中心之一。

北京大学药学院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即药物化学和生药学。

中国医科大学设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卫生部直属日语培训中心和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小儿内外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是全国儿科和新生儿的急救中心之一。内科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3个国家培训中心,2个国家药品研究基地,1个全国儿童抢救中心;

复旦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9个“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10个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在科研方面,分子遗传、分子病毒、神经生物学、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临床医学研究方面,肝癌临床、新喉再造、颅底显微外科、臂丛根性撕脱伤等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肝癌、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外科、中西医结合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传染病学和抗生素、肾病科、心血管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普外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瑞金医院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内分泌与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医院在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高血压、中医伤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殖医学等学科中颇具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在我院成功地施行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从此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20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永昌教授等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西医医院之一,是中国近代医学的摇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个为国家教委行政重点学科, 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即传染病学;

南京医科大学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基础医院、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建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卫生部德语培训中心设在我院。

中山医科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寄生虫学、内科学(肾病)

白求恩医科大学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批准的和15个吉林省批准的研究所,在免疫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具有国内领先地位。

华西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口腔科学(口外、口矫)其牙科在中国设立最早,是中国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培养了大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口腔医学教授、研究人员和专科医师,是培养中国口腔学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湖南医科大学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2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癌变原理、心血管研究)、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临床药理、英语、医疗仪器设备维修、肝胆肠外科、医用高压氧、医院感染控制等7个国家或部级培训(研究)中心。

湘雅医院 国家重点神经病学

江西医学院设有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分中心,

第20篇:图书馆重点学科改进项目

图书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

一提到图书馆,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借书。其实,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远不只此,“图书馆是搜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是由藏书、读者、馆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五个要素构成。医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既是知识资源的宝库又是智力资源的加油站,也是实施“知识工程”的重要基地之一。医学图书馆既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又在开发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医学图书馆自建立之日起教育功能就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临床科研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的传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人们在信息交流中必然获得一定的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医学图书馆和医院管理直接发生联系,成为临床、科研、管理、教学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理想的教育场所。目前图书馆馆藏中外文书刊23343册,过刊5490册,新订中华医学期刊61种,文学类期刊85种,报刊32种,电子图书馆馆藏外文期刊1433种,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528种,CHKD期刊全文1616种,CHKD重要报纸全文592种,CHKD重要会议论文全文5415种。1969年以前的馆藏珍本外文45种中文179种

杂志76种

。 根因分析

1、环境设施陈旧。

2、管理方式落后,图书分类杂乱。

3、馆藏资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满足临床的科研需求以及读的要求。

4、电子图书馆利用率低。

5、发展局限,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制定计划

1、图书馆阅览室是读者进行学习研究、整理思考的重要场所,一个优美宁静、健康舒适的阅览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还可以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读者的教化,因此,营造一个有益于读者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激励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期刊图书利用率,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引进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健全图书馆工作管理制度。

3、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购图书,满足临床科研,教学研究。

4、积极推广电子图书馆,加强数据库使用方法与技巧培训。

5、促进资源共享,与本市、本省和外省的地方图书馆或数据库商建立馆际互借。持续改进

1、改善环境,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最舒适最理想的学习环境,更换标准开架阅览的书架,期刊杂志摆放整齐,有序。图书馆灯具全部更换为绿色环保,节能耐用的LED灯,光线分布均匀,室内光线明亮、柔和,图书馆阅读环境还需要合理的色彩搭配,搭配了绿色书目标签、橙色,明度高的蓝色沙发,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有效运用读者的色彩心理感受对图书馆的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空间配色,为读者营造了舒适温馨的阅读、学习空间,更有利于读者在这种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室内悬挂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挂像,更换陈旧设施,粉刷室内墙壁,保洁员对图书馆进行彻底清洁。

2、引进先进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与兴图软件公司合作,使用先进的图书软件管理系统,使用软件对馆藏图书,读者信息,进行管理,通过软件实现借书、还书、续借、图书预约,图书催还等服务,对图书按照中图法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从新上架。完善各项图书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

3、增强纸质资料采购的目的性,对医学期刊、专业书籍的采购,既要考虑读者要求,又要注重学科发展,广泛深入各科室征求读者意见、追踪学科发展动态,收集科室及大多数读者所需购买书籍目录,经审核后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集中购买。使图书、期刊的采购工作贴近读者,并符合医院全面建设发展的需求。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行动,经常征求读者意见,及时沟通和定期反馈,形成工作中的互动,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主动了解读者需求。2016年12月采购医学类图书377本,订购医学类期刊61种。

4、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加大电子信息资源配置比例、增加CHKD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重要报纸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HKD外文全文数据库。院内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使医务人员不用到图书馆,仅通过局域网在本科室就能查阅所需资料,大大提高了信息利用率。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培训讲座的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继续加强数据库使用方法与技巧培训,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请数据库商到图书馆进行数据库使用培训,将培训课件上传到图书馆主页上,感兴趣的医技人员可以随时下载。5月12日中国知网来院就知网的使用方法和文献的检索方法进行培训讲座。

5、图书馆的经费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因此,加强与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纵向横向联系,对本馆不能查阅的信息资源进行馆际互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形式,向本市、本省和外省的地方图书馆或数据库商获取资源后,及时传递给读者,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将本馆的资源及时传递给其他图书馆的读者,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目前我馆已经与中国知网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

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历时7个月,计划中所例整改计划已经全部落实实施完毕,整个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主管领导亲力亲为,全程指导,期间重点学科来院进行检查工作,在同类医学图书馆中给了较高的评价,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励将开滦总院的图书馆建设成唐山市一流的图书馆,在书韵飘香的五月图书馆正式开馆了邀请著名的作家张丽钧老师与大家分享 《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目前图书借阅证逐渐下发,来图书馆借书的人员逐渐增多。从新唤起了大家的读书欲望。 小结

持续改进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前进则后退,不改进降落后,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医院图书馆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图书馆人只有增强危机意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促进图书馆创新,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保证。

医院重点学科工作总结
《医院重点学科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