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梁林故居拆迁之殇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梁林故居拆迁之殇

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无人可及,他曾为北京城墙被拆痛哭不止——梁思成,这位为中国古建筑付出毕生心血的建筑大师,却未曾想到有一天连他的故居也要遭到和北京城墙同样的命运。2012年1月26日,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

故居具有人文价值,即使是普通建筑也不能随意拆除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于1931―1937年居住于北京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在此居住的6年时间里,夫妇二人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也是在这6年里,他们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名人故居是否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在与其他建筑的评判标准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名人故居重在“人”,建筑重在“物”。名人故居可以是豪宅大院,也可以是普通建筑。只要这个普通建筑的住户曾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个普通建筑就是名人故居,就具有文物价值。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此强调说:“要着重看故居的精神、文化、社会价值,而绝不能单纯考虑建筑质量和艺术价值。

名人故居不是一个普通的宅子,那是文物。梁林故居不是说里面住过梁思成和林徽因才不能拆,而是因为他们曾在那里做出过不朽贡献。

名人故居不是一个普通的宅子,那是文物。梁林故居不是说里面住过梁思成和林徽因才不能拆,而是因为他们曾在那里做出过不朽贡献。

“维修性拆除”之说令人匪夷所思

北京市东城区文委报告中有“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这一说法,但是专业人士并不认同。根据住建部公布实施的《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经鉴定属危险房屋的,鉴定机构必须及时发出危险房屋通知书。如果是危房,需要有房屋安全鉴定部门依法作出的梁林故居的危房鉴定报告,但危房绝对不是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理由。

按照现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即使梁林故居发生险情,也要由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依法进行抢险加固,而不是拆除。而东城区文委给出的“维修性拆除”的结论更令人匪夷所思,查遍《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也没查到这个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约4.4万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著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说,“梁林故居”对于后人来说,是勾起历史记忆的场所,强拆它,如同一次对精神的虐杀。而更值得担忧的是,“梁林故居”的强拆并不是个案。徐悲鸿、曹雪芹„„名人故居被狂拆。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766722处。其中,全国登记的不

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而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高达969处。“一个城市是一点点形成的,文物古建是历史的见证物,不能肆意妄为地拆毁。 ”方振宁说,即便是拆迁,也应该合乎法律程序,而现在,谁也没有看到这些。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切断了几代人美丽的文化梦想和文学记忆。 复建梁林故居,不过是又建个假古董

北京市文物局则表示,无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其他原因,文物修缮必须先报文保部门批准,文物局已责成东城区文化委到现场检查拆除单位保存的砖瓦木料,按照文保要求进行编号保存,为复建留存历史依据。同时,由东城区文化委督促、委托有文物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拆除建筑按照文物建筑规范进行修复设计,东城区文化委应监督复建全过程。

作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学生,83岁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也对梁林故居被拆除一事表示愤怒,并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按照国际上的文物保护理念,已经拆除的文物绝对不能再复建。拆除已经是错误,再仿造一个假古董就错上加错。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在园区内除为梁、林先生立碑之外,还要保留一处废墟,以警示后人。

开发!开发!多少强拆假汝之名以行

在传媒业和录影空前发达的今天,不幸的事在热议中继续重复着不幸,这不能不引人悲愤和深思。有一本罗哲文先生担纲主编的《永诀的建筑》,罗先生在序言里说:“有人把建筑称之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乐章’等等,„„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一样的无情,不仅碾碎了如梭的岁月,也碾碎了许许多多‘石头的史书’。许许多多珍贵的古建筑被人为和自然的原因破坏了„„在人为破坏之下,顷刻之间化为了灰烬。其中尤以改朝换代的需要、战争的破坏最为严重。”

然而,在今天,没有战争的年代,对建筑的杀戮丝毫没有停歇。建设,肆意建设,对文物的危害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原因,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建设时期的文保难题。从“梁林故居”最终被拆,到城乡之间的野蛮拆迁,像机器人和挖掘机一样一路霸蛮且一味横行,开发!开发!多少错失和悲剧假汝名义发生?

无根之城,何以为记

我们经常把城市喻为一本打开的书:石块和钢筋水泥凝固着几代人的抱负、理想、成败和恩怨。这本书记录着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细小的变迁、进步,而建筑无疑就是构成这本书的一个个文字,它们才是这本书的灵魂,这个城市的基石。然而,一排排的建筑倒下,就如同记忆被格式化,硬生生的被删除了。每一块墙砖都镌刻着这座城市的似水年华,而现在随着推土机的轰鸣,断裂了。

建筑是城市的根基,也是不会骗人的历史,它无时不刻的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诉说。但是,当水泥森林拔地而起,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栋古宅、一件文物,更是一部记录着岁月风霜的历史。根基没了,这座城市的记忆又哪儿去了?

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林徽因

生 之 殇

鄱阳湖之殇

企业文化之殇

中药饮片之殇

化工之殇

秋之殇

故居之感想

古典之殇读后感

《“捣鬼”之殇》心得体会

中秋之殇[材料]

梁林故居拆迁之殇
《梁林故居拆迁之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