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任务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7: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任务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改的大潮中,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虽也迎来了一些变革,但由于中职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轻学法重教法,轻思维重提问,轻过程重结果,轻能力发展重知识传授,台上老师声嘶力竭,疲惫不堪;台下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很少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老师不得已只好唱“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仍令人堪忧。

如何走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困境,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中职语文现状的分析,试图以任务合作模式的探究为切入点,探求一种适合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同时也以此请教于方家。

一、中指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㈠学生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

近年来,随着高校年年扩招,普高持续升温,升学无望及升学失败者成为中职生源的主体。单就语文课而言,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常识缺乏,语言积累薄弱,阅读视野狭窄,学习习惯于被动接受,价值以往学业的失败及学习上的困难,使其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认为更应该改汲取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学习实际操作能力,而语文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讲的都是不切实际的大道理,离活生生的现实非常遥远,不如学一些专业性的学科来得实际。

㈡教师教法传统,创新力度不足

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总担心自己讲不全,学生听不懂,于是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广征引,授课过程不厌其烦透分析,大包揽,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称其为上课,最后形成老师满堂灌,恨铁不成钢,学生被动听,茫然无所谓的怪圈。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任务合作模式探究

任务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在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地位日益突出,在整个教学课程中愈显

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既忽视作为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又忽视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各种能力发展缓慢;即使有点成绩,也是高耗低效急功近利的做法。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但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模式发生变革。新课程的开发,各种教材的实验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及评价提出更高地要求。目前,对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褒贬不一,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学生自身基础差,上课不感兴趣,教师面对中职生的现状,也逐步丧失信心,课堂教学也渐失激情,课堂教学效益令人堪忧。为此,研究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历史赋予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的使命。作为当代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应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语文教改的大潮中,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

当前在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使部分语文教师仍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对所有学生教授同等程度的内容,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出现了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现象。在此时有些教师机械地使用语文教材,这阻碍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交际。因此,笔者试图探索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来改变中职学校的这种教学现状,由此任务合作学习模式被提出来。它是任务性语言教学和合作学习的和谐结合。任务合作学习模式致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置真实任务,创造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交流机会,以期学生用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任务。任务合作学习模式被寄希望于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还有另外的几重压力。首先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纪律观念、学习热情等,与普高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这样老师的教学、管理就更显得劳而无功。其次,是教学内容刻板,教育观念落后。中职大型的语文考试,比如对口高考、联考对学生特别是高

一、高二的学生来说远没有高考的压力大,缺乏高考这一严峻的挑战,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更是意义寥寥,自然也就更难吸引其热心参与了;另一方面,缺少了全国统一高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老师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关注、对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等方面与普高老师相比也就有了一定的差距。不过对口高考、联考毕竟是职高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所以也和高考一样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只是这种指挥功能比全国统一高考对教学的副作用更大,在它们面前,对课外

内容的关注、“题外”的引申发挥更显得缺乏意义,常常局限于对教参分析、“重点”内容的记忆,情感成分、人文素养、灵动思维的大量流失,中职语文课堂自然也就分外的枯燥。有位老师说的比较经典:“我一上课,学生就要打瞌睡,一打瞌睡我就拍桌子,可是拍到后来我自己也要睡了。”其三,中职的语文教师还有着一个心理包袱——社会偏见。有一种说法就是“普高最差的教师到了职高也是佼佼者”;上了一节公开课,则曰:“中职老师有这样的知识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也真难为他了。”笼罩在这种灰色调的评价下,中职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也难免受打击。

在中职从教若干年,个中滋味领略多矣,如何走出困境,笔者一直在探索,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中职学校在教学、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语文教学上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都不会写;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甚至睡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教学存在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探索到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

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教育部周济部长给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无论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这就在本质上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一方面侧重于“工具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语

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重视人文性教育,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中职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学好语文,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从业素质奠定基础。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中职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差,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连最基本的字、词都不会写;有许多学生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打好语文基础,有许多本应在小学阶段解决的问题结果没能解决,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等都未能掌握,更不用提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了。有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课文和练习题,基本没读过什么课外书,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对学习语文是既无基础又无兴趣。有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很多学生厌学情绪明显,他们宁可在课上读一读专业书,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会逃课等。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一些中职生及其家长主观上也存在轻视语文学习的倾向,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学好专业技能非常重要,

而语文课只是读书、识字、写作文,对以后从事技能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学好学坏不要紧。甚至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里开设语文课纯粹是浪费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认真反观我们的中职语文课程体系,我们遗憾地发现目前中职语文存在如下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我们没有选择,那就认真地教吧,可是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所谓的良苦用心,多数情况是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自言自语,学生

在下面各行其是,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此,现在的中职语文课堂越来越沉闷,中职语文教学像掉了“魂”了。难怪有老师感叹:做语文老师难,做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更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大家只能像鲁迅笔下的那个九斤老太太一样发出无奈的感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中职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哪里?我认为就是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而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激活中职语文教材。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蕴含了某些教学方法。好的语文教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的死气沉沉与中职语文教材有很大关系。

一、中职语文教学边缘化的现状。

一般人认为:只有学习不好、考不了大学、没有出路的人,才上中职。这无形之中就降低了中职学生的档次。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普高学生差。不仅如此,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老师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来中职是学技术的,文化课学不学、学不学得好都没关系,学好技术,考到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有了谋生的本事就万事大吉。特别是语文,不像英语还要考个等级证。这些

无不刺痛着每个语文工作者的心。透过它看到的本质是什么?语文在弱化,语文“不值钱”,语文正在被边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语文老师,工作压力非常大。他们,有时面对的是乱糟糟的课堂纪律,或是昏昏欲睡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公然在老师面前做别的事而不听老师劝阻的情景。这样的学习氛围,老师怎么“传道受业解惑”呢?即使老师努力克制自己,把课讲完,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长期这样下去,学生怎么能学好语文,增强文化文学素养,达到语文课预期的目的呢?

此种风气蔓延开去,我们的中职学生将是些会生存不会生活,会谋生不会谋福之人,这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造成语文教学边缘化的具体原因。 中职语文边缘化,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是中职语文主动的边缘化: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单一或枯燥乏味,落后于时代,缺乏紧贴学生实际的文章;远离现实生活,与新技术、新专业不挂钩的内容,吸引不了学生,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

2、老师的态度和教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语文老师如果自己都认为语文课无足轻重,混个时间,给个及格即可,学生又怎么会去好好学呢?再者,若死守教材,教学手段又单一,又怎会不抹杀原本富有好奇心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二是被动的边缘化:

1、中职学生囿于认知水平,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和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时就为所欲为。

2、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初中语文没学好,学习中职语文就相当困难,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诚然,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虽然比普高学生差了一大截,但这不能说明中职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就不如普高学生,没有希望。恰恰相反,只是我们没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已。要想激发中职学生的情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技术、有文化、有品位、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就必须阻止中职语文边缘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总让人感到压力重重。首先,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标相对明确,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为以后能顺利就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的授课而言,不可能与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项目形成具体的、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一般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不少学生甚至认为语、数、英之类的基础文化课可有可无。其次,中职类学校的生源素质是有目共睹的,整体水平较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上语文课时,学生常常会“听不懂”或因基础差难以产生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则,中职类学校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中开始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并取得了

较好的成效。但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学生在完成一个专业项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门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有时学生缺乏的不是纯粹的学科知识,而是缺乏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解决具体项目的综合能力。

鉴于以上的三个原因,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在社会需要与教育追求、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项目教学的兼容性、相互承接性中理清思路,重新设计价值取向,树立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开展专业项目学习的能力。要达成这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值得推荐。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及其运用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属于“问题式学习”的范畴,它是“问题式学习”介入基础教育的一种衍变方式。“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在药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强调把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通过创设有统摄性成分的项目主题,借助相关的、有依据的和有目的的方式将各种学科整合在一起。课堂上设置的具体项目由学习活动本身和联系不同学科主旨的经验组成。这种学习法较之于传统的学习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学习法是对既定结论的验证;而项目教学法则是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发挥个人所长,从不同角度

进行思考,对项目主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及经验。

这种以问题为先导的学习方法,与以往的教育理论有密切的传承关系,比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从做中学" 的基本原则,又如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不局限于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它强调以问题带动多种学科整合,同时强调借助外力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交流合作,争取外部支持与引导。

(二)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简单来说由三个步骤组成:建立项目主题、确定解决项目所需的相关知识或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解决从而解决具体的项目。

1、设立项目主题

首先是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列出主题清单,在此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头脑风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某篇课文选取一个兴趣点开始,发挥想象,以词或词组的方式列举自己所想到的。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反映了每个头脑中潜意识关注的东西。以巴金的《灯》为例:教师可以从课文中的故事——哈里希岛的长夜孤灯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列举由“灯”想到的清单,将该清单与教师所列清单进行对比,尽量找出师生之间的“交集”,这是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东西,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2、提出子问题,锁定主题

如果已在清单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提出子问题,锁定研究主题。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就清单共性的东西提出问题,要保证至少几分钟以上,以打开思路,获得扩大性的概念。在上述例子中,师生针对“灯”所列清单都包涵光明、火热、美好向上的意蕴。那么,接下来是让学生就这个主题意念上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承接别人的问题引发的思考:

●没有灯的年代是怎样的? ●灯是如何带给人们光明的? ●灯给予人类的只是美好吗? ●什么是灯,太阳算不算? ●灯为什么会产生热能? ●„„

在所有的这些问题当中,不断修改、聚焦,形成一个更能详细描述概念的统摄性主题——灯,带给人类的究竟是什么?

3、把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行动 (1)建立项目网络图

对该项目可能涉及的角度与领域首先作一个初步的估计。通过建立网络图,让学生对主题的广度有所了解,对可能涉及的领域、学科心中有数,以便初步拟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灯》的项目网络图可以是:

多渠道广泛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网络图的提示,结合自身的特长,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项目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作了较深的研究;有的学生很可能从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鉴于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教师的指引相当重要。例如:常用研究方法的介绍;实际操作的协助;追踪跟进,给予必要的点拨等等。

(3)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灯,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什么?”的主题学习中,呈现的结果包括: PPT演示、用文章表述、以模型和图表呈现、文件夹展示、讲故事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形成了超越课本的观点,比如说:人类照明发展史同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传统的文学意象中,灯除了与节日、喜事相连,有时反而用于衬托悲凉孤寂的气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理状态下,灯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环节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对照课文进行学习,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后再对照课文,基本上很容易理解课文中“灯”的寓意,作者的思路。正如前面所说的,学生的收获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明白”这个层次上。

三、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法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先是理解、再是掌握、最后是应用。在这种机械的程式中,知识与情景几乎是一一对应的。然而客观世界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依

赖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对问题背后隐藏的关系、规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才有可能作出合理的判断,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可见,传统教学法培养的思维模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受的阻力较强。项目教学法为学习者构筑了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因而应激性强,融通性高。

不妨比较一下《灯》在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是:

第一部分:由于存在几点灯光,黑暗并没有能吞噬一切。 第二部分:由眼前灯的实写到记忆灯的虚写。(灯给黑暗的人以光明;给困顿的人以希望;给迷茫的人以方向)

第三部分:由物质灯写到精神灯。(哈里希岛长夜孤灯;希腊女教士火炬;现身说法;他人实例)

第四部分:仍写灯光,委婉表达“抗战必胜”。

疑问:(1)对于没有走夜路经验的学生来说,怎样深切体会“灯”对于夜行人的意义?或许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视力》更能引起他们的触动。

(2)抗战是否胜利为什么一定要跟“灯”扯上关系呢?这是作者的逻辑,未必是每个学生的思路。除非我们学习的只是作者用什么材料得出某个结论。

如果用项目教学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则是一个跨学科的整合过程,既无统一思路,也无既定结果。学生围绕项目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和经验。以下表格可看出该学习法的内涵:

标准

整合的课程

教学项目:灯,带给人类的究竟是什么?

未整合的 正在整合 已整合 实用性 固定的知识: 灯的形象 概念联系主题: 文学/历史/建筑中的灯 应用: 灯的整体概念 兼容性 既定的合理: 作者思路 某些角度:

结合个人特长开发 广度、深度、跨越多种智力:开放性框架 思辨性 储存与记忆:

命题、定位、描述灯 新知识与个人经验顺应同化:不断修正、丰富灯的内涵 整体内在联系:

对灯的全面认识

迁移性 概念技能的单一性:

灯作为日常用品 概念技能发展的多重性: 跨越情景的灯 迁移到新的情景中: 纳入个人经验的灯,可以解决新问题

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是丰富的,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把相关的领域的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使知识灵活多变,为能力的迁移与可持续发展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倡导者杜威就强调 “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

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没有“做”的机会,就会阻碍其自然发展。项目教学正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探寻知识、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因此,项目教学法较之于传统教学,有其必然优势。

四、项目教学法的成效

(一)大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的。首先,学生个体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提升。由于项目教学法没有既定框架的制约,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基点出发,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迈出这一步对中职学生有重大的意义。在传统学习中,不少中职生认为再努力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跟不上老师的脚步,所以干脆持放弃的态度甚至抵制。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没有预设的期望值,学生可以放下顾虑,每取得一点进展都是对学生自身的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更有兴趣进行下一步探索。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充满生机活力迈步向前,尽管这种步伐有大有小、有快有慢,但学生毕竟在发展,在不断达到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其次,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扬长补短的学习的平台。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八种智能结构不是平衡分布的,各有所长。在这种学习法当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向进行

探究,这更有助于其潜能发挥。同时,在小组成员之间或不同组别之间,可以把不同的成果互相借鉴,资源共享,使学生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利于培养学生开展专业课项目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流程是:寻找切入口 → 拟定意向 → 确立项目 →建立主题网络图 → 开展多角度的研究行动 → 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如果把这种程式抽出来,不难发现,这也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开展的专业课项目教学——完成车刀刀柄的零件加工。学生使用语文课项目教学的经验,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路进行。首先筛选确立: “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合格的车刀刀柄”为项目,再通过项目网络图拟定相关子项目:

然后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网络图涉及的内容展开调研和采取具体的行动。每个方面的解决都需要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及能力。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解决问题的经历,没有涉猎多个领域的经验,那么,在具体的工作面前,学生就不知该如何入手了。而语文课教学中项目教学尝试培养了学生进行专业课项目教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为专业课项目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指出:每5年就有大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而50年后,现存的大部分职业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职业。这意味着中

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常常会面临再就业的挑战。因而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当中应帮助学生构建尽可能宽厚而灵活的知识体系,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工作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是滚雪球式的积累体系。随着解决的主题越多,学生涉及的领域越广,知识与经验越融通,再就业就比较容易适应。

或许有些老师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较差,能力普遍不强,一些简单的内容都不容易学会,还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能行吗?美国研究者凯恩等人(Caine& Caine`s)在1991年综合了前人对大脑的研究,提出了大脑共容性学习的观点,他们认为大脑是一个并行处理器,同时加工部分和整体,在相关、整体的经历中促进学习。对有意义的东西进行搜索时先天的,这种搜索通过组块起作用,并用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去重组概念。所以,项目教学法是符合人脑本身的运作规律的,有利于其潜能发挥。

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职业类学校中基础课同样不能忽视。但语文课如何走出沉闷、低迷的状态,摆脱耗时、低效的局面,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真正发挥其作用,还有待探索。项目教学法只是当中的一种尝试。

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构建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它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

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它强调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师生关系上,把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新型关系。在教学评价上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合作学习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乐观态度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要变过去掌握结论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学语文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

从 2005 年秋季开始,我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语文合作学习尝试,深深感到这一学习方法的活力和生命力。

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基于我所任教班级人员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因素,我采用分小组学习方式,每组由三至四人异质组合(根

据学生性别、个性、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差异进行异质搭配),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学习目标。 策略

一、课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因为是职业学校,也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感到最困难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由于缺乏训练和熏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出击”的思考、质疑、答疑的习惯和胆量,课堂实际上 成了 老师唱独角戏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课堂气氛的改善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上课自由调换或搬动座位,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便于讨论问题。每个小组成员有责任代表本组并促动本组其他成员去积极参与全班性讨论发言,每个成员在课堂上发言次数、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小组形象,而小组形象又直接影响小组期末评价记分、个人量化成绩。对小组的表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随时观察和记录。

这样以来,课堂表现便成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焦点,学生平时成绩的积累平台。由于每个组员力求对本组有所贡献以及鼓励机制的到位,一些胆小和学习兴趣低的同学在班级整体氛围、同伴的鼓励下,也主动起来,课堂气氛有了极大改观。

学生动起来以后,教师就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做的是组织、设计、答疑、补充。 在教学实践中,我探讨出以下几种课堂模式:

(一) .教师介绍一些有关课文的外围知识(如背景资料、作家经历、相关内容等),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较浅显的课文)交给学生,各小组讨论后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 .就课文内容,老师提出若干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作适当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

(三) .老师列出课文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落实,教师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

(四) .小组主持课文教学。各小组可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提出上课申请,老师把有关资料复印给小组,课文教学的全程都由该小组解决,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老师只作适当指导和点评。 策略

二、课外——牵手你我他,小组展风采

引导学生设计和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小组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小组课外学习成果将进入期末评价,这样更能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

(一) .才艺展示

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组语文才艺比赛。小组成员集体展示本组参赛节目。有的小组表演散文和诗歌朗诵,有的合作演示课文内容,有的自编自演生活剧,有的小组设计集体演讲节目,也有小组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显示本组口才。每次活动都有评比和奖励,老师对小组表演认真记录,成绩直接影响期末“小组合作记录”的评价记分。对与其他生合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额外奖励。

(二).感悟山水

我县的风景名胜区很多,也是革命老区,不少革命英雄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让人永怀的伟业,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山水的美丽诗文。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今中外描写山水的诗文名句名篇和有关本地英雄人物事迹的篇章,编成小报,先在全班展览评比,然后把学生带入山水之间,举行“好山好水”、“英雄事迹”朗诵、演讲比赛。物我同境,天人合一,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体验,也陶冶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仰英雄的高尚情操。

(三) .解读民俗

民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在偏远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文化氛围可能不如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但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语文素养培养的丰厚资源。寒暑假,我给学生布置搜集和整理民俗的作业,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把所掌握的关于传统的信仰、习惯、故事、歌

谣、俚语等材料记录下来,开学后分小组交流讨论,探讨其中蕴含的生活和人生道理,然后写成有一定主题的调查报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搜集材料、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了解了社会。

其他课外活动如语文抢答赛、主题阅读周、给校报当记者等,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展示才华,彼此相师,互为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策略

三、作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把作文训练分为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作文完成后,各小组成员之间交换阅读,集体讨论批改,选出最有特色或最有讲评价值(不一定是最好的)的一篇,写上推荐意见,交由老师评阅。老师评改时既要给作文评分,又要给小组推荐意见划分等级 (A、B、C) 。要求各小组推荐作文时既要考虑作文特色,又要保证每个同学每学期被推荐的机会大体均等,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又能真正发挥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课外练笔要求小组成员共用一本作文本,通过组员之间的督促,克服懒惰和拖拉习惯。每次练笔,小组成员写同一文题或话题,后写的同学能够从已完成的作文中受到启发,并力求有新的突破。小组全部完成以后,再交互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老师查阅课外作文时给小组打上 A、B、C 等级,期末汇总计算小组成绩。

策略

四、评价——小组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还必须有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我的思路是,使学生的成绩既体现个人努力因素,又体现集体合作因素。学生学期语文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在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中的得分,占百分之五十;另一半分数来自于小组“语文合作学习成长记录”。(模块考试另有规定,也占相当的比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评价建议:“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份“小组语文合作学习成长记录”,其中包含“课堂答问与讨论”“合作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合作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内外作文评价”“合作状态评价”“写作及参赛成果”等项目,每个项目都给定一个分值。期初,我们把记录表发给每个小组,以便于各组平时积累和记录,到期末,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反思和统计,给出自评分,再由老师根据平时的记录和观察认定,小组的得分就是小组成员个人的得分。

采用评价策略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进行合作学习尝试一年多来,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变化,过去那种“课堂昏昏沉沉,课后冷冷清清,考前随便翻翻,考试六七十分”的语文学习沉闷气氛不见了。一位教研员说:“这样

的语文教学才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我想:教学中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的交互平台。老师作为学习参与者,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保障。 注意问题:

一、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必须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不是以好生做小老师,学困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都贡献出思维成果。

二、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同桌议论,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只要有利于合作学习,应当有多种选择:内容简单的题目,可同桌合作;难度大的问题,可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内容不一样,应当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伙伴合作。

三、合作学习在安排上必须遵循“宁少勿滥、宁短勿长”的方针,做到可有可无的不安排,不适当的不安排,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时间可短些,有半数小组结束讨论时,应当及时打停,转入新的学习。

四、小组学习后,同伴讨论得出的结果,用于集体,每个学生都有所有权,在全班学习汇报时,应当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来补充。在评价时,教师应肯定的是这整个小组的学习成功,而不是哪一个学生。

合作学习是学习中的好方法,使学生有了合作意识,并善于同他人交往,同时又有自己的展示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就业,要掌握职业技能,有与人交际的能力,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他们的这方面潜力,学生受益,教师有了成就感,因此值得继续探讨,深入研究,使其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在数据库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中职语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优秀)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优秀)

任务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合作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