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 在教学中运用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4 07:36:1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平和而坚定的态度。

不试图控制孩子,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

要用正面的方式,告诉她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更多的让她自由安排或是选择。

放弃短效的手段,采用长效,对她有益的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

正面管教的工具(所有工具仅在你对孩子没有任何附加期许(条件),不去试图控制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1拥抱。不仅是在她做对了什么事情时拥抱,更要在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拥抱。“能给妈妈一个拥抱吗?”

2共情(同感)。问她的负面情绪的来源,识别情绪是什么,猜出她的愿望。孩子情绪往往很诚实,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情绪安全,但情绪没有对错,行为却有对错。

3积极暂停。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暂停角,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她可以自己主动或是你建议她一个人或是陪伴下去暂停角冷静反思下。

4启发式提问。发生预期外的事情时不要责备,也不要问“为什么”,而是问具体的“事实”,允许她说“不知道”,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完全的放权,不要期待某种答案。

5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想要孩子做什么最好自己先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要说要求孩子。

6不要贴标签。不要用标签式的语言定义孩子,即使是所谓的好的词汇。比如聪明、好动、懂事、乖、不爱吃饭、爱吃甜食等等。标签式的重复会使孩子走向为附和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行为的路子。

7鼓励和赞扬。鼓励像是主食,赞扬像是糖果。糖果偶尔吃,主食必须经常吃。鼓励无时不刻,及时她做的不够好。不贴标签,不做比较,对孩子行为的结果仅做描述,关注孩子的感觉,而不是自己的感觉,发现孩子细小的进步。

8日常惯例表。给她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由孩子自己设计制作,她更容易遵守,便于她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推荐第2篇: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体会

金杖子中心小学 樊保成

2016年11月26日,我在平泉双桥小学听了曾涛主任讲座——《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知道了正面管教,知道“和善与坚定”。我理解的和善是态度温和,坚定是不娇纵也不惩罚。

在培训之前,我对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的管教缺乏有效方法,因为孩子太任性了。听了曾教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父母其实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既然是正常,就无法避免;既然是过程,就会过去。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找存在感,价值感,认同感,找到了就是个性化的完成,在寻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挣脱父母的束缚,控制,试探自己的能力,甚至与父母夺权,争斗,冲突。

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驾驶员,父母叫做副驾驶,这个说法很形象,孩子终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驶着自己的人生飞机,飞向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给予爱、关注、指导,需要父母聆听、鼓励、赞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办。

曾经听法我认为很准确,中国的许多家庭,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成为妈妈 “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想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这种家庭模式带来的不是孩子身心愉快的健康成长,而是各种问题的接踵而至。而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充分参与,增进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的相当有效的教育策略。而这是一种让家人紧密联结的很好的方式。 利用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我教育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我之所以用“他人”而不是用“家人”是因为我觉得 “和善与坚定”不仅可以用于家庭教育中,还可以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是的,不仅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反思过去,不仅我们教育方式有许多不妥之处,而且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所以,学习正面管教,是学习怎么成长和怎么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我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推荐第3篇:正面管教

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正面管教。

自我介绍下:

顺妈以省级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中级工程师(6年多设计院工作经验);近4岁男孩妈妈(顺产、母乳倡导者,从顺顺出生开始关注亲子、育儿,有500篇左右育儿日记、心得)美国注册CPDPE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受训与蒙特梭利教育法并不断学习者!

关注与生活、学习(阅读)、成长、教育......那现在先请大家先想一想一个你在最近发生的让你觉得最头疼的事情?最后一个环节是PHP,也就是家长帮助家长的环节!

请大家说一下当你听到“正面管教”或“管教”一词之后对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觉得管教应该是什么样的?

管教=惩罚???

等一等

Positive:adj.积极的;[数] 正的,[医][化学] 阳性的;确定的,肯定的;实际的,真实的;绝对的 Discipline: 训练,训导;惩戒

Positive discipline更倾向于正面引导、训导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体验性教学,提出长期、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正面管教结合和善与坚定,采用家庭会议、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我约束”,让孩子学习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通过正面管教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和社会责任感,改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家长自我成长,促进婚姻关系和家庭幸福。

4个人:正面管教是以个体学心理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①的思想为基础的,这里就简称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由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和琳。洛特完善和传播。可以这么理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这两位男士提出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让大家看起来比较晦涩,可能只有部分的心理学人士才回去研究。二后两位女士,也就是简。尼尔森博士和琳。洛特将其晦涩的理论更加生活化,更适合大众。

详细介绍一下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角色这个人很了不起,很厉害,他的孩子一定很优秀,没什么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便出现问题她也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来选取《正面管教》书中的几段话读给大家听:

“只有在我有孩子之前,才觉得自己是专家” 当我冲孩子大吼“我说了一百遍了,收起你的玩具。”时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笨蛋”是谁,我要等到重复一百遍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不管用。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糕!”

“我的孩子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现在真正能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

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家庭几乎都存在一样的问题,例如:孩子的吃饭、睡觉、打人、争抢玩具、不听话.....所以大家都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聚在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区别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对于孩子与问题的看法:

弗洛伊德认为:小车走不了了,是因为小车轮子坏掉了——问题出现了,就是孩子本身出现了问题;就得修理或换掉轮子。

阿德勒:小车走不了了,因为小车遇到障碍了,比如遇到小石头,被卡住了。解决方法就是排除障碍,搬石头。

在正面管教的理论里,不管孩子 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孩子本质是没有问题的。如三字经立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有技巧的清除障碍,搬掉石头或填平道路。

说到技巧我想到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有这麽一段话: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你,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你会怎么做?会接受这位充满爱心却不懂医术的医生的手术吗?

所以我们才要一起学习,和大家一样,在有了孩子以后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早教理念,从郑玉巧育儿经开始、到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卡尔维特天才教育...国内的李跃儿、孙瑞雪...国外的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有自己看书查资料,有去参加培训的,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自己学习、看书、查资料,各个门派都了解...这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基础、墙壁、房顶..都有了,而我们参加课程就是另一个阶段了,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知识,但是我们还缺少门窗、家具、家具、床上用品、洁具、厨具、窗帘、装饰品....决定我们生活舒适与否、品质的高低就是这些。那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就是为了第二步:更高品质、更舒适!就拿正面管教来讲,你可能看十遍或二十遍,恩,你打到我们上课的效果了。很好,但是你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次就够了,最后还会结成一张大网。我们一起努力。

顺妈育儿育己就是这么一个组织,我们一起学习,在盖好房子以后,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顺妈育儿育己有:正面管教父母课堂、读书会。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

1行为的目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联结

价值感——贡献、重要

2诠释/感知的力量(感知——诠释——信念——决定)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标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

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惟一群体。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当阿黛尔(2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家里时,阿黛尔发觉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糟糕的是,阿黛尔将此解释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这并非事实;但阿黛尔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她的行为将取决于她所相信的事实,而不在于真正的事实。阿黛尔的目标是想要重新获得她在妈妈心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她错误地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像个小宝宝,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奶瓶、会把臭臭拉到裤子里,并且爱哭。结果,她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感到很沮丧、很厌烦,而不是充满爱意和亲切。)

3行为背后的信念

4社会兴趣、社会共同体的感觉

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下面的故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阿德勒有一个他称之为“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他宣称,只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能够在14天之内治愈任何有心理疾患的人。一天,一个极度抑郁的妇女来找阿德勒。他告诉她:“如果你遵从我的建议,我可以在14天之内治愈你的抑郁症。”

她蔫蔫地问道:“你要我干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 她反对道:“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做事?从没有人替我做任何事。”

阿德勒打趣道:“哎哟,那你可能需要21天了。”他接着补充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愿意为别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有心情去做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吧。”阿德勒知道,哪怕她仅仅是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她就已经走上改善之路了。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当他们寻求报复时,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超过对他人的伤害。

在另一个极端,是一些家长和老师太过忙碌,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恰恰就是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不“守规矩”而感到气恼。我不明白他们认为孩子能从哪里学到恰当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太多的大人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正面管教通过促进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大人和孩子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做出贡献。我们不妨来列个清单。请问老师们,你在班级里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来做的?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5和善而坚定并行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在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背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 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现在就拿吃饭这件事来举例: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三个不同家庭吃早饭的故事。 在一个严厉的家庭里,只有妈妈知道什么最好,xx

6教导的长期效果 7鼓励

8不完美的勇气 9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在顺妈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上你会了解到:

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 情绪觉察:育儿先育己 换位思考: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亲子关系:纠正前先链接 育儿思维:关注与解决问题 全家动员:归属感与价值感 - 体验性教学,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活动中体验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决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 在课堂中演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学以致用,并在实际运用时充份调动家长的集体智慧,客观分析,主动思考。

- 与传统培训相比,不仅是用大脑去学习理解,更用心去领悟和感受,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内在的能力。

Php: 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再这短短一个小时内表达完全,所以很期待周六与大家一起互动分享。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推荐第4篇: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正面管教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1

近段时间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也看了邓老师写的读书心得,当时很是心动,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的理念,认为与我的组织上课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统、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后来由于上班期间太忙,一直没能有时间仔细读这本书。后来,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书,仔细研读了一个多月,一边读,一边勾划,一边回顾和反思,记录自己的感悟。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真是太肤浅了,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整理下来。

《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规则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对比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特别是对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不都能满足这些标准。很多时候我作为一名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喜不喜欢就帮他报了,常常强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尼尔森告诫我们,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是简单到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

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好,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所幸,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2

假期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这本书主要分为了第一部分基础和第二部分的解决方案。靠前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第二部分,是教室里常见的各种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如果在面临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立即解决这些难题。每个行为问题及其解决,基本都包括5个部分:

1、讨论。就一个具体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形及原因进行讨论。

2、建议。依据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着眼于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4、用班会解决问题。用班会解决相应问题的真实故事。

5、激发灵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决相关问题的真实故事。

总结起来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讨论到解决再到总结的一个过程,其实刚开始看到书名里的“管教”两个字,明明是个中性词,但我看着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觉,似乎平时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这个词的原因么,就是平时会说尽量去引导,去沟通,但管教来说被管理者好像从心理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的样子。看了本书后的感觉则是,这也许就是“正面管教”与“不正面管教”地区别吧,就是在行动上语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很大差异的结果。其实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议时,不,抛开学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时候对于他人的一些建议,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当也会本能的拒绝,比如说也就是说有人下棋一时不知道怎么决定,边上有另一个人非要说这么下就输了,有很多人他不会听,然后可能想明白了要输也不会改变主意,事实上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理智,更何况面对一群青春期的学生。所以面对问题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较深的就是鼓励与自尊,看了书我觉得可以更多的关注是在进步这一点上,并在这一点上让学生有归属感,让他们维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种需要他人认可来维系的自尊。这样他们才有动力,也有出于自己做出的选择。

二、沟通与尊重,坚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关注解决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且也要教孩子把错误看成一个学习机会,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够改正,学到了什么,从而铭记。

总之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得浅显,书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3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近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习。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推荐第5篇:正面管教培训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正面管教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1: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学习了《正面管教》,我喜欢里面的这句话: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 蜂酿蜜,鸡司晨,人不学,不如物。怪不得老人常责骂懒惰的后人连鸡狗都不如。生灵万物降临世间,是快乐多一点还是苦难多一点?或许,上天总那么公道,苦与甜相扶相伴,想有点甜,总需要用苦去换。所以有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名句。

人上人的威风我们梦寐求之,有了这个目标,人们都想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向前冲!向前冲!一代人没有完成的梦想转移到了下一代。可怜稚子尚幼,早早的就在竞争中浮躁,也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马儿,你牵她到了清清河边,可他就是不喝水。 作为学生来说,自身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透彻了解隐藏在背后的各种学习动机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动机本身也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学校不仅要激励学生建构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更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着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了解学生的现有需要 。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

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篇2: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篇3: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推荐第6篇:正面管教孩子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孩子》心得体会

湖镇东星学校---黄政书

这个学期,我有幸参与了湖镇2017年教师全员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民盟华南农业大学有关专家教师的讲座,获益匪浅。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苏安梅老师关于《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的讲座。

所谓正面管教是通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结合善与坚定,通过家庭会议、班会、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我约束“帮助父母和老师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核心,它为那些正在寻找长期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家长和教师而设计,它的方法和工具交给家长和老师使用民主的理念以及尊严和尊重,更加有效地培养孩子规则和责任心,让孩子独立思考,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把良好的行为品德、有益的社会技能深深植入孩子 心底。

我觉得,苏安梅老师的讲座,说成是互动更为合适些。

第一个互动环节是“照我说的做”,所有的老师都参与互动,苏老师要求我们伸出食指和大拇指,组成一个圆形,这样就”OK”的手势。同时按苏老师说的,把“圆形”放在额头,我们都照做了,然而,苏老师在台上示范的时候,把“圆形”放在下巴处,于是台下的老师们便纷纷效仿,把原本放在额头的手移到下巴处,即便台下有老师低声说苏老师的手放的地方不是额头,却也跟随着苏老师而改变。这是台上的苏老师笑了,请几位老师分享她们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例子。由此,我想到,不管是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作为家长,如果你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什么,你首先就要做到,要有一个模范的作用,可供孩子模仿、学习。

我们做为小学教师,我们的言行,我们的举止,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标杆,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们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个要求。我们教育孩子要讲卫生,不能乱丢垃圾,看到地上的垃圾要捡起来放进垃圾筒里,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然而我们做到了吗?我联想到学校的小操场,那是一个处于学校大门口,人流量多的地方,孩子入园离园,都要经过的一个地方,常常有很多纸屑垃圾,老师们每天告诉孩子看到垃圾捡起来,而自己经过的时候,有没有弯腰去捡一片纸屑?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三个互动,“启发式提问”。在这个互动环节中,由16位教师扮演父母,1位教师扮演孩子,16位教师分为成两组充当家长,两组父母用截然不同的语气和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决定。由此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父母的命令呵斥下完成事情的。在孩子还小时,虽然他们很抵触,但是仍然会不情愿的去做,但是想一想等他们再长大一点,他们还会听从吗?我们做老师做父母的,要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要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让他去尝试他能做到的或者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孩子要去倒水,多数的妈妈会不同意,妈妈们担心孩子把衣服弄脏了弄湿了,担心把地板弄脏了,担心着凉了......妈妈们担心的事情太多了。作为父母,当孩子提出想要倒水或玩水的要求时,可以去引导他,不要果断的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会觉得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可能会形成逆反的心理,久而久之,以后孩子可能会渐渐的不和父母交流他内心的想法。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要知道赋予孩子权利的作用,手工课的时候,我们常常害怕孩子使用剪刀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权利,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如何使用剪刀,剪刀只能剪老师发的纸或是其他的线头之类的东西,而不同对着小朋友,自己使用剪刀也要注意安全,怎么才不会剪到手等等,老师一定要正确示范,孩子才会印象深刻,并且模仿学习进而有所进步!

发现孩子的行为有过而不及之时,作为老师,就要适当提醒,避免一些危险的产生。适当的干涉,加以引导,孩子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听了苏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一位母亲还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次讲座给我的帮助都是很大的。这仅仅是我对苏安梅老师讲座中一两个环节的深刻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孩子之所想,疑孩子之所疑”,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培训孩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推荐第7篇: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习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习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习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平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习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最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推荐第8篇:伍娟+《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学习《正面管教》分享会后的心得体会

2017年8月16日上午8:00——11:30,我校全体教师前往新英才参加了林菁和詹雯两位专家关于《正面管教》的分享会。这也是新学期正式上班后的第一场培训会,这是一场及时雨,尽快拉回了我暑假游玩的心,开始回归工作。两位专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一次次活动演习,让我完全投入到学生的角色里,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反思多多;特别是分享到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来源于美国,创始人是简·尼尔森!它的宗旨是:和善与坚定,不娇纵,不惩罚培养自主自律的学生!基本理念是(8条):尊重与平等,和善与坚定并行,不娇纵不惩罚地育孩子;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在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接受不完美,错误是极好的学习机会;花时间训练孩子,小步前进;孩子感觉好的时候,表现才会好;专注问题的解决,而非让孩子付出代价;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纠正行为之前先建立连接,架起桥梁。

经过本次分享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有效地运用鼓励,并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正如林老师所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值得自我反思!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一宁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学习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就会继续努力。如果我们再用“抱一抱”“拍一拍”这样的小动作,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的,错误在,挑战就来了,给孩子足够成长的机会!总之这次分享会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学生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为孩子们制造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来学习。

伍 娟

2017.8.18

推荐第9篇:伍娟+《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学习《正面管教》分享会后的心得体会

2017年8月16日上午8:00——11:30,我校全体教师前往新英才参加了林菁和詹雯两位专家关于《正面管教》的分享会。这也是新学期正式上班后的第一场培训会,这是一场及时雨,尽快拉回了我暑假游玩的心,开始回归工作。两位专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一次次活动演习,让我完全投入到学生的角色里,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反思多多;特别是分享到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来源于美国,创始人是简·尼尔森!它的宗旨是:和善与坚定,不娇纵,不惩罚培养自主自律的学生!基本理念是(8条):尊重与平等,和善与坚定并行,不娇纵不惩罚地育孩子;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在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接受不完美,错误是极好的学习机会;花时间训练孩子,小步前进;孩子感觉好的时候,表现才会好;专注问题的解决,而非让孩子付出代价;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纠正行为之前先建立连接,架起桥梁。

经过本次分享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有效地运用鼓励,并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正如林老师所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值得自我反思!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一宁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学习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就会继续努力。如果我们再用“抱一抱”“拍一拍”这样的小动作,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的,错误在,挑战就来了,给孩子足够成长的机会!总之这次分享会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学生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为孩子们制造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来学习。

伍 娟

2017.8.18

推荐第10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看完了,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但总是觉得实际操作难。而且也有疑虑:每个作者把成功的案例写得那么多,难道他们是神仙,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诚实而可爱的人,到后一章,她提到她不能用家庭会议改变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已经是孩子们都大了,她到处宣传正面管教理论成功的时候,她沮丧、置疑她自己,甚至要把书扔到窗户外面去。

刚刚看的时候,我想试试,想在家里建立一个家庭会议的制度。想地点的时候就有点发憷。客厅应该是首选。但客厅里的人都是脸朝着电视的。不让看电视吧,他们一次听我的,第二次不见得。时间只能每周一次,周六晚上刚吃完饭,正电视节目还没有来。我瞅准时间,准备提出的时候,孩子的朋友电话来了,讲了几句,说“我出去一下”。就整晚不见人影。

后来我改变时间,在孩子刚做完作业,饭还要一阵子的时候15分钟的间隙,地点选择在书房。刚开口说:“我们家每周抽时间一起谈谈好吗?”孩子就说:“我很好,没啥好聊的”。孩子爸也觉得无聊跟着一起出房间了。总之失败了。

“善而坚定的态度”的度的把握也较难,善呢,就容易让孩子看到有机可乘,坚定的态度很容易变成纳粹。另外例子里面的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而且爷爷奶奶都不生活在一起,对中国独生子女、三代同堂的情况的处理可能更难一些。不过她一直强调:所有的态度要秉持一点:我无条件爱你们,我的孩子。父母老师的表情会告诉孩子真相。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狰狞,肌肉痉挛是表达不出爱的。她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小建议—冷静下来再处理非常有效。但对父母来说需要“忍出内伤。虽然孩子爸爸没有看这本书,但他最近的行事风格很像这一点。

上周,他检查孩子寒假作业,发现有错的地方,吃中饭的时候,他就问孩子:“晚上不出去玩吧?”(商量、建议,语气友善)

孩子答:“暂时不出去。”(留条后路)

他说:“如果晚上不出去,我就给你讲讲数学作业错的地方。”(提出方案,但仍然是建议)

孩子答:“嗯—好吧”(有点不情愿,但因为前面铺垫,没话说)

晚上——

关掉电视机,他说:“现在开始讲题好吗?”(和善语气)

孩子闷闷地答,放下手机游戏,跟进书房。因为心中不愿意,孩子根本不正眼看作业,就那么斜着眼听着,看着真让人想发火。我本来也跟着进去,后来就出来看电子书了。但他不管孩子表情,还是跟他讲,边问:“你这步是怎么想的呢……就是这步骤用错了公式。”(善而坚定)

大概20分钟后,他结束了讲解,然后说:“你们现在高中的题目很难呀,我今天为了给你改这几页题,做了一下午。”(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但是,你目前的分数跟你的智力差距太大了,80分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告诉孩子他的感受)

“我觉得你分数低是因为你没有用草稿纸,步骤没有一步步写下来,所以有一点小错误,就导致结果不对。如果写下来,错误就容易发现。”(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但孩子不领情,觉得晚上时间被占用,还是斜着眼。

他说:“我们能不能再做一道题,巩固一下?”他的声音也渐渐有点透出不耐烦。(忍耐)

孩子开始觉得委屈:“刚不是说讲题吗?怎么现在要做题呢?”

我担心他们吵起来,就使眼色让他出来到客厅。(冷静下来再处理)

他想了一下,决定去冲凉。(冷处理)

冲完凉,已经冷静下来。再次进入孩子房间,说:“那道题做出来没有?我们一起看看吧”(善而坚定)

终于孩子没有反抗,一起做完了题。最后孩子心情也好起来。

这一次案例的效果很好,但持续性不好。因为有时候孩子爸还是会忍不住发脾气。孩子也还会赌气。但经过寒假的连续晚上讲作业,孩子似乎放下面具,跟我们亲近很多。昨晚,我看到孩子用QQ给朋友发一条信息:“我爸晚上要我做作业,我不去了。”

我总结一下:父母付出时间(看作业,讲题),孩子还是会觉察到的。我们总是以忙、累为借口,让孩子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第11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早听说《正面管教》这本书如何好,是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带着期盼从学校图书室借阅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读下来,果然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是本好书!

合上书本,“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骄纵的方式却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虽已从教四年,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还没有更多的自我见解。回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做法离正面管教还有些差距。

我们班的三个孩子因为上课表现好,我上课的时候许诺奖励给三个人每人一本作业本,可是,本还没发到这三个孩子手里,我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气,问是谁干的,没人承认,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那个男孩的名字,我问那个男孩他才承认下来,我非常恼怒,要给他的爸爸打电话,那个男孩默默的掉着眼泪,抽噎着,这种无言的“抗议”让我愣在那里,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男孩总是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可是看着孩子因为哭泣良久而涨红了的脸,让我觉的很不忍心,很难过,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这个男孩,发现他有的时候上课表现的特别积极,他对同学也特别的热情,突然觉得以前总是关注他的不好表现,对他一通批评,甚至让全班的学生笑话他,这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许以后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费一些心思,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给他更多的关爱。这样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让他担任一些英语对话活动的主要角色,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努力的把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学会,融入角色表演。或许这样的尊重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努力的做好我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节课的内容总是倒背如流。他的改变让我为之一振,也让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生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至关重要。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候,我们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骄纵他们,不然会积少成多,错上加错。

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先做好自己,并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彼此尊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那么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一定会充满爱和快乐,促使我在教师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的走下去。

第12篇:正面管教2

《正面管教》读后感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许霞君

当我刚接触《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应付老师布置任务的心态想随便读一下,可当我通读了一遍之后,感触很多,真的受益匪浅,想想自己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我的切身体会,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倒底应该怎么样去教育?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也就是顺势顺时引导教育为主,学生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特别是我们许多学生都是刚从家的温室环境中走出来。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前提与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一些似乎在我们老师眼中是很不可理喻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

第二、自尊是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学生眼中的自尊与我们老师认为的自尊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我们面对很多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他的人生观一价值观还远没有成型,更何况 现在他们的信息量大的惊人,好的坏的,正的反的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 “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

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第三,学生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这也是很多心理学家在倡导的观点,一个人只有学会倾听才有资格发表言论,更何况我们这些为人师表者。

第四,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有时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就给这个学生定性了,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而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五,学会了怎么去处理学生的一些不当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因为按正常程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才会通过不正常的行为来弥补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

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六,对犯错学生的挽救教育有了一定的思想,就是教育学生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任何事务都有他的两面性,不然人们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呢?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这样最起码他不会用另一个错误 来掩盖前面的错误,长期如此,他犯错误的机率就会变得越来越。

最后,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之《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13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其实直到现在我仍旧不能一字不落的记得术中提到的内容及案例。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只是这本书对我更像一本工具用书而不仅仅作为参考。正面管教的方法早先也略知一二,但是否能运用的恰当或有效,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实践的持之以恒和对原则的永不妥协。一边读书一边结合我的切身体会,融合理论知识的沉淀与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及操作变更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得当。

不得不说的是,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些话我读了很多次,开始不能理解,反复思量得到答案,但奇怪的是,两天不再读到便又会忘记。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不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而是教授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并沉淀的方法。走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上,难免有费解,有急躁,有些许疲惫和无奈,我知道孩子不乖不是借口,教师自身缺乏经验和引导方法才是根本,每每这些时刻我都会拿出这本书略读一二,虽说不能照搬,但总会收获策略和思想。在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我总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给我的记忆尤为深刻。读到这段话时,加之想起有老师分享一则案例,孩子会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的方向发展,可见教师对孩子的重要性。而我们正在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不当的行为是禁忌,而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这样很多问题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容易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要始终清楚的是在学校里我们的一言一行,小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在无形中影响身边的每个小生命。想到这里都会让我诚惶诚恐,为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提醒自己如书中所讲积极乐观正视眼前的一切。可以失败但永不言弃。

与此同时,读到这里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到鼓励与赞扬,哪一个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答案是:鼓励而非赞扬。是的,无可厚非,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什么是鼓励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提出的这些疑问是我紧接下来边工作边思考的课题,如何好好地运用鼓励,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并将鼓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最后想和小伙伴们分享一段话,希望对大家有一丝丝的帮助: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就会有多么的美妙。

崔璨APRIL

2013-10-25

第14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使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由很多概念组成的拼图:

1、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

2、和善于坚定并行;

3、相互尊重;

4、错误时学习的好机会;

5、社会责任感

6、家庭会议和班会;

7、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8、给与鼓励。

通过解读这本书,我认为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善、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在现实的执教生涯中,我们都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自己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首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其次,全面分析该怎样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书中归纳了四个产生不良行为的观念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出现这些行为的解决办法是想办法鼓励孩子,采取有效的鼓励方式,特别是对待十几岁的孩子要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你必须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当成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任何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为不当的背后,隐藏着他的真实的目的。孩子的感受力强,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弱,很多时候他的错误行为是一个“密码”,需要家长和老师来认真的解密,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打骂只能招致怨恨、或者胆怯,短期效果看似压制了孩子的错误行为,但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

由此例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诸多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针对困扰大家的众多问题,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既浅显易懂而又非常透彻、深刻,可谓触及灵魂,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平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当然,不管什么样方法最最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的世界看做独立的世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试着努力改变我们旧的习惯,耐心下来,随着对于原理的理解的加深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改变的。

第15篇: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教育践行之旅

李乐

什么叫正面管教,我所理解的就是面对孩子,或者说面对你需要培养的对象,用正确的,合适的方法进行交流,进行沟通,从而达到管教的目的。这里尤其需要注意正面这两个字,意味着不论出现任何问题,需要勇敢的去面对,如果不去面对,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去面对,所达到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正面管教开课以来,收获颇丰,我一直在思考,假如给我一个教育对象,让我去培养,那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仔细想想,其实就自己而言,从小到大,我认为学到的知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接受这么多年的教育后,一直在学习的就是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合理的解决问题。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处理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即使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将之处理好了,那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如果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那么小则犯错,大则犯罪。如此可见,对于问题的处理,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人类是群居动物,那在这个人类构成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是那些呢?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亲人的沟通?对于朋友的交流……这些几乎都是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问题,那当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时,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这里不得不说到正面管教给予我们的智慧。

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分歧,争执的对方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辩解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冲突。正面管教的课程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危险的莫过于把自己的大脑盖子掀开,用动物脑去思考,去处理问题,那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打出手。这个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冷静,告诉自己,我的大脑盖子已经打开,我需要暂停,我需要重新连接我的思维,当情绪化的盖子合上后再去处理,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较为妥善的。

在教育孩子上,或者和家人沟通上,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影响就是直接了然的告诉别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正面管教让我学会了用商榷的语气和别人交流,促进对方的思考。就短时效果而言,告诉别人该不该做很简洁,很省事。但长远来看,当遇到新的问题出现时,到底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 没有思考,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给别人一个思考的空间,或者引导别人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用到启发式提问。

以前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我直接就会指出来,上课不能说话,上课不能吃东西,当我下次看到的时候,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甚至有些学生会反问我:“老师,上课为什么不能吃东西?”令我哑然。自从上了正面管教的启发式提问之后,我对于学生更多的是告诉他们一个事实,然后问他们该如何解决,这样收获的效果就是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且会自己思考这样的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当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他们就能自己判断该不该做。

正面管教还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即不骄不纵。回想我自己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那种严厉却不是很坚定的,属于一种自己很反感的惩罚式教育。所以我想着将来不可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是我忽略了一点,这也是正面管教教会我的,就是和善但是一定要坚定,孩子往往最容易做的就是在你上一次要求了但是这一次没有要求的时候就会钻空子,即在孩子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我们放弃了自己对孩子的坚持。

行为背后的信念告诉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信念。在工作中,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再是关注他们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我更多的开始思考学生犯错之前的动机,利用错误目的表,我渐渐发现,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犯错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关注,为了得到认同,那对于孩子错误的处理,我便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认同和关注,这样他们的学习有了积极性,课堂的纪律也明显得到了好转。

对我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冰山理论,或者说,我很多困惑在学习了冰山理论之后得到了答案。

总而言之,正面管教的课堂给我的启示就是在遇见问题之后,不是马上去简单粗暴的处理,而是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问题的原因着手,选择最稳妥的处理方式,给予别人更多的思考,商量的方式可能更好的解决棘手的问题。

第16篇:正面管教讲师

正面管教讲师 -- emily的第一堂课 课后自我总结

emily几个月前完成了一阶段、二阶段的家长课程,一个月前又完成了为期5周的dvd学习小组课程。

上上周,emily在深圳开始了她的第一期“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实习班。她写了非常详尽的课后总结,并且提出了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团队,就是这样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9月4日晚7:30,开始了第一堂实习课。本次课程计划三个小时,实际时间三个半小时。基本按照“汇智有方”团队课堂流程来安排。 每个流程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热身活动:增进了解(或扔毛线团)

本次实习是在小区里组织的,学员基本上都认识。因此我没有采用扔毛线团的游戏,而是让学员直接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做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理论介绍学习

受elly上课的启发,在上课前我询问了妈妈们对正面管教了解的基本情况,对理论知识采取简单阅读的方式。虽然简单阅读的方式让大家能安静、认真听,但因为我在课前没有先把一些预习资料给大家(这个理论预前学习,在虫虫第一阶段课程,我有深刻感受到。)因此,在以后的课程中,理论知识方面,我会在课前预习里加强。 two lists 因为木木精彩的two lists流程整理,让我对这个流程了解更为清晰,实施起来也更为顺利。个人认为这个活动基本上达到教学的目的。只需要“流畅”和“空白”加点功夫,多练习就可以了。 手掌大脑

手掌大脑我分别跟招财爷爷奶奶、招财爸、实习学员练习过三次。第一次,爷爷奶奶指出我在做动作的时候,也需要配合语言名词,而不是光是动作,因为有的人是不能记住或者明白手掌的动作的。这让我考虑到,正面管教的学员层次应该也是多种的,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接受水平的人,对应理论知识表达进行调整。第二次,招财爸对我举的例子提出疑问。当我提问“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他说孩子出生的时候手是握紧的。显然,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手的动作是模拟的大脑。第三次,实习课时,学员宽容度更大,反应基本正常。 我在手掌大脑中出现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和肢体表达是否清楚,贴切。有时候我们自己会觉得说的很清楚,但对方未必能完全了解,所以语言沟通能力是需要加强的重点。 行大于言

基本达到课堂设计目的,但结尾显得有点草率,不够有力。 厉害的巨人——引出“抱抱”的工具

全程最失败的活动演示。第一,活动开展不顺利,导致我要求重复做了第二次。原因在于我对活动解释不清楚,学员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第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妈妈在活动的时候,就开始对具体的事情进行分析,试图解决问题。从一个练习到各自经验分享,虽然时间持续不太长,但却影响了学员对活动的感受。 到第二步“抱抱“的时候,开始渐渐的进入角色。 角色扮演——引出“积极暂停角”的工具

全程最做的最好的一个活动和工具讲解。在轻松幽默的角色扮演中让学员们进行思考,特别是在每个妈妈谈到自己将要设计的“积极暂停角“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的心非常平静和快乐。 特殊时光

从冷静的空间到冷静的时间,学员们开始认真思考,并且积极考虑特殊时光的(时间、时长、频率),并纷纷表示会回家尝试。 php 很关键的php又是最难的php。这个php让我欢喜让我愁。欢喜的是,我一直担心学员们不愿意进行角色扮演,但情绪安全的环境和鼓励下,学员们参与了php。虽然中间有很多不尽满意的地方,但至少是做完一次php。

但其中有两个重大失误!第一,我不该让儿童之家的老师在这个时候跟主角妈妈讨论孩子的表现问题。就像当初我让dimi也加入美红的问题解决一样。我一答应就后悔的要死,中间非常想打断儿童之家老师的话。我已经感觉到其他学员妈妈有些疲倦,困顿了。第二,在角色妈妈选择新的方法演示的时候,表演不到位,让妈妈没有自信可以真的会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个是我非常苦恼的,也希望大家能给我提供更多的建议。 第一次实习课,主要的问题来自个人的问题。

对整个流程的熟悉度不够。因为不熟悉,会紧张会遗漏。而这种状态给到表现是,在活动串联的时候,不自然,非常急促,没有给到学员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语言表达虽然没问题,但在清晰度还是有待加强。课堂中表现不满意的活动,大部分都源自我对活动解释不够清晰明白。 总是忍不住要讲,甚至讲到无关的案例和话题。elly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纠正我这个“爱说“的毛病,虽然我有进步,但还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回家以后就极度懊恼,尤其是老公也谈到我滔滔不绝谈招财“打人”问题,而跟正面管教工具联系不大时。真心想这个时候给自己嘴巴安一个拉链啊。

课堂的逻辑。有关课堂活动的逻辑问题,我课前也曾思考过。本次课堂工具讲解是“冷静的空间和时间”我觉得汇智有方的每个课堂标题非常贴切。但如果说我们一开始就把标题提出来,会让学员们有个思路,大概了解我们这堂课的内容方向,会更方便大家理解课堂。我基本上是在讲工具的时候,才开始提出这个主题。招财爸的感受是,直到我讲了这个主题,他才多多少少进入角色,感受到这些工具的意义。 第一次实习课,个人觉得可圈可点的地方。

顺利完成整个课堂。其间没有中断,即使是厉害的巨人活动做的不够好,要求大家重做时,也是自然的。让大家也感觉到课堂的流畅。

态度大方,自然。这部分得益于学员们招财妈基本认识,也在于对正面管教体系的信任。坚信正面管教的工具可以给到大家帮助,也就不会害怕课堂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课程各种材料到面包和水,从细节做起。准备越充分,心理越踏实。

思考:第一堂课的“高潮”能否早点一点?

在elly的第一阶段课程中,我感觉到前期大概一个半小时,大家属于比较平静的状态。破冰活动也许是个高潮,但只是活跃气氛。而后,不管是理论介绍,还是two lists,还是手掌大脑,行大于言。这些活动稍显平静,兴奋点不足。直到后面厉害的巨人以后,才渐入佳境。 在我的第一堂课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学员们下班回家非常辛苦和疲累,在前一个半小时,没找到兴奋点。有点会让人打退堂鼓。所以,我的思考是,我们是否在第一堂课的开始,安排一个比较能震撼人的活动,直接把学员的心吸引住。

第17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值得中**亲学习的教育经典

(在君子部落读书会上的发言提纲)

今天,《正面管教》一书已成为全球教育的经典。之所以在这个讨论女性问题的场合提到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一位母亲写给母亲的书,更是值得中**亲们细读的一本实用教子课程。我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觉得有义务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让书友们从更深刻和实在的角度理解女性的精彩——女性可以改变人心,改变世界,改变历史。

作者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从这个主题上来看,本书很适合中国的教师和家长们参考,因为我们传统的方法提倡惩罚和羞辱,而当今的家长们又大多不自觉地选择了娇纵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自我价值感,更剥夺了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而这些正是中国孩子们所面临的大麻烦:大批的孩子缺少道义担当和创新能力(被教坏或教笨了)。而教育工作者,则面临各种纷繁的理论,在一味严厉和一味放任之间摇摆不定。

《正面管教》这本书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一个有7个孩子的母亲,并且当了一辈子的教师。这本书首先是她的经验之谈,内容十分感性、具体和生动,读它你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二、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又有着厚实的理论基础。当作者简为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而抓狂时,她机缘巧合地学习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社会心理学。当她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促使她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老师和家长们。后来这成了她的职业。在心理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简承担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并且使千千万万人受益。纵观我国教子书籍市场,虽然林林总总名目繁多,但多是一家之言或一己心得,像这样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成功实践验证的佳作不可多得。(如:孩子行为背后的第一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

三、本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书中称为“正管教工具”)。这些方法是由作者和她众多的合作者(包括应用她的方法的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创造的,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读者可以随时受用。(如:从错误从学习的方法)

四、当我刚刚读到这本书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通过读书会的方式分享这本书,让更多家长受益?而当我继续往下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已设计好了读书小组的互动交流方式,并把活动内容也设计得很具体了。可以说,作者的良苦用心是使读者受益最大化,客观上也促进了本书的传播。关于这本书的读书会现在正在酝酿之中,可能不久就会与大家见面。有兴趣参与的朋友不妨也表达一下你的看法。

最后,为了使我的发言更切近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也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以便选择选择合适的教育读物,我想比较一下几本出自女性之手的教育经典,包括这本《正面管教》,还有蒙台梭利的《发现童年》及其中国追随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以及近年来广泛流行的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孙振华,2014.6

第18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2017年,我在一位教师朋友的推荐下,在网上购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回家看,一看就爱上了这本书,书本的封面就写着“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看到这些我欣喜异常,因为这些内容不仅适合我当教师这个职业,同样也适用我当妈妈这个角色。

后面我在网上搜索了有关正面管教的课堂,第一次接触这些正面管教课堂,体验式的课堂深深触动我的心灵,课程让我脑洞大开,我的脑袋里频频出现“哦哇,与孩子相处可以这样的,下次孩子有这问题我就可以这么用工具。”“嗯,是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鼓励树,太好了,回家我要施行起来”,正面管教确实有很大的能量,不管接触过或没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正能量,能让我带着满满的能量看待自己的孩子真好。是的,我有足够的能量去续满孩子的爱之杯。

“开始正面管教永远不会太早或太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况” 。

我发现我慢慢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当我越享受我就越能发现孩子的可爱面、孩子的优点越多,我就越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以及孩子情绪的来源地,我的纪录不是为了炫耀我的能力、纪录能够让我坚持下去,同时写纪录的我过程就是一个反省的过程,哪些做得好、哪些没做好,哪些孩子受用、哪些孩子不受用,我与孩子经常过的是什么状态的日子,正是因为受不了了才寻求改变。

“改变自己影响孩子”。这些话适用任何家长和老师。

记录下这些,我自己内心是满满的正能量。这股正能量更多来自于【正面管教】后的我,所以期待大家一起和你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因为我知道我身边越多正面管教的家长及孩子那么正能量就能持续不断。我也就能坚持下去。

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宝贝、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它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其次正面管教让我更进一步看清自己,通过检测自己的上方卡,知道自己是“乌龟”,嗯,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决定,对于正面管教我需要是不断的去练习。去刻意练习。

同时我发现记录有助于让自己去思考。希望我继续坚持看更多的好书,记录更多好的文字。

第19篇:《正面管教》读后感

尊重自己尊重孩子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武汉市育才小学李莉

记得几年前当我看到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有道》这本书中“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标题时,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因为在当今中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旋律,而与此同时,惩罚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惟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再加上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罚。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此时,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在学校教育中,它需要制定出孩子接受教育时的一整套规则,强制性地让他们执行,若有违背,必当受到惩罚。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惩罚应该具有教育意义。当然,惩罚也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支撑,惩罚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不是让人无地自容,摧垮自信心。有人说,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动作。因此,惩罚需要尊重和信任,要让学生知道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是对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

一个人知道自己所犯错误,内心就要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逃避。这种情形下,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戒学生的任务,使他们明白犯了错误是必须改的,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认定他是“坏孩子”、是“不可救药”的,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要使他们相信改正错误后会更加优秀。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此时,惩罚是必要的。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惩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某种程度的体罚,惩罚的方式是多样的,什么样的方式是最有效的,这也是目前应该讨论的。下面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里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自然要他做出赔偿,价格是12.5美元。这是1920年,12.5美元在当时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去赔,没钱,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回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

这是里根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正是这件事,才使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如何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自然使我想到在国内,许多父母在处理类似事情上的做法,恐怕与之大相径庭,无非是父母掏钱帮孩子赔上。实质上在处理这件事时,家长就把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给剥夺了。所以,惩罚要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要让孩子在体验中长大,而不是在说教中成长。

看了这部分内容,我想每一位教育者都会深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谈到“惩罚”都会敬而远之,关键是我们没有正确地理解什么是惩罚,也没有正确地把握好行使教师职业权利的尺度。今年暑假,我有幸读到朋友大力推荐的一本好书,更是让我之前的思考变得更为明晰。

一、尊重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过去受教育的烙印。不幸的是,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是不大尊重孩子的。结果就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成年人,在内心深处,其实是不尊重、也不接受自己的。

不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很难真正喜欢孩子。不真正喜欢自己的人,总觉得自己有“缺失”,所以潜意识里容易有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的“补偿心理”。常见的比如自己读书不好,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就希望在孩子身上“补偿”,但自己意识不到这点,总觉着抓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那是自己的潜意识作祟,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这个“学习不好”的方面,从而特别在乎孩子的这方面。从行为层面说,在不尊重的氛围下长大的成人,内心深处也没学会用“尊重”来对待自己,从而也无法真正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包括孩子)。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从小就被教会礼貌、谦让,这都是尊重的表现。礼貌和谦让,可以出于尊重,也可以不是。它们并不必然代表着真正的尊重。要想尊重孩子、尊重他人,请先尊重自己。一个不尊重自己、不悦纳自己的人,也很难真正尊重、悦纳他人(包括孩子)。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容忍自己,那我们能容忍孩子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那我们能原谅孩子吗?如果我们自己连自己都不喜欢,我们能真正喜欢孩子吗?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不知道。但“人性本自我”,这恐怕是个真理。所以,尊重孩子之前,请先善待自己。

二、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我们经常听见、挂在嘴边的,我们似乎都觉得很容易。但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尊重呢?前几天我也在和一个亲戚讨论这个问题。比如过去,我儿子一哭,我和我先生就开始教育他:“宝贝,不要哭啊,哭没有用的。。。”,或者“男孩子不要总是哭啊。。。”,或者直接叫他(用温柔的语气)“停,妈妈说‘停’,你听见了吗?”实际上,小孩子难过了,在没有学会其它表达方式的情况下,哭,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我们不让他哭,表面看起来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或者“培养男子汉的应有品格”,实际上内在原因多半是因为:孩子哭,会给父母造成麻烦,我们为了怕麻烦,所以想让他尽快停止哭。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尊重孩子的情绪。再比如书中举的例子,学生写完了字,老师问:你觉得你哪个字写的最好呢?这是鼓励,同时也是尊重,其隐含的是:你可以对你写的字有自己的评价。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候尊重孩子自己的评价呢?我们有多少时候尊重孩子的这个权利呢?有时候,我们会听人说“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权利”,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孩子本来就有这个权利,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他的这个权利,而不是“给予”他这个权利

——仿佛孩子的这种权利是我们恩赐的一般。

所以可见,从一些小的细节、说话的方式上就能看出,我们潜意识里很少把孩子放在和我们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尽管我们嘴上常常这么说。所以,很多父母学了一些“鼓励”啊、“赞扬”啊之类的“技术”,但是往往不管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他们没有真正从内心尊重孩子。所以最终,一切的一切,都流于了技巧,而孩子是很聪明了,他们会想:“哼,别来这套,又是学了什么新方法来管我,我才不上当呢”其实我们是不是真的尊重他们,他们内心是清楚的(至少在潜意识里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在使用所有的技巧之前,我们必须先端正态度——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的。

第20篇: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2013年上半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儿贴子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内容很是能涤荡人的心灵,我就按着网址寻了过去,并在百度上搜索了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爱孩子的妈妈,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平时我也挺喜欢看一些育儿的文章和信息,但都不是系统的学习,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数的理论均是看时知道所阐述的理论和道理,也能认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正面管教”却像一盏明灯一下子让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买了本《正面管教A-Z》,同时关注了正面管教的一些公众微信号。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上家长课,今年终于报了芜湖本地的Lily老师的第四期家长课,我兴奋至极,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们当地的讲师和那些爱孩子的可爱妈妈们,终于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学习这本书,终于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奇特的课堂。

一直很迷茫该以如何的态度养育孩子,看了很多书并,也请教了一些大孩子的父母,得到的也只是各种观点和方法的碰撞,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而且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最终还是没能拿捏住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也成为我们家祖辈与我们这代父辈之间不断冲突焦点。

公公:你怎么老是将孩子骂哭!

我:我也是初为人母,我也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母亲,没人教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我也很无措。

这是孩子很小时,家里经常的对话,现在孩子都11岁了,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正面管教A-Z》的一开头就告诉父母——和善而坚定。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需要父母始终在坚持上面的原则下实施,在实施的开头,会有一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做到一半时,做不下去了,有种卡住了的感觉,这些在家长课上,我们这些爱孩子的妈妈都有切身体会,但在Lily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仍坚持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去做。我好期待每周的与Lily老师和家长共聚课堂,进行学习、感受、分享的这个特殊时光,我相信只要有这群爱孩子的导师、讲师、家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及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开花结果。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版权归原作者。

正面管教 在教学中运用 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 在教学中运用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