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立多层次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立多层次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平安生活”、“和谐社会”,决不是无矛盾的生活、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和冲突的社会生活。在建设市容环境、做好旧区改造(特别是动拆迁)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其立足点是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找寻缓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关键是要调节好个人的自我心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协调好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在调节纠纷、化解矛盾方面,中西方有着各自的思维、方法和途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崇尚礼治的社会,礼治以性善论为根基,以仁爱为核心,注重的是“教化”的作用。而西方社会是一个偏重法治的社会,法治以性恶论为基础,以控制为手段,注重的是“法律”的作用。其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社会矛盾的防治理念上,古代中国强调的是道德约束力,反映了以“礼”和“德”的精神处理民间纠纷的理想,把精神道德作为解决现实民间财产利益纷争和社会群体利益纷争的良药,德治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而西方强调的是制度约束力,认为法律制度是维护人的自然权利和民间利益纠纷的保障,并把法治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二是在人的心理矛盾调节方法上,古代中国讲究精神上的清心寡欲、淡泊明志,行为上的去欲、寡欲、禁欲,强调修身养性、自省自重,注重人的自我调节。而西方倡导的是平等、自由、生存、健康,追求幸福的权利,保护个人财产权,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对人的心理调适,主要依靠外在的干预和疏导。三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处理机制上,古代中国倡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价值观,强调妻对夫、子对父、臣对君的人身依附和从属关系,注重家庭内部、族群内部、单位内部的矛盾协商和调节,主张“家丑不外扬”。而西方的法律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认为人的权利与生俱来、不能被任何他人剥夺,在激烈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民事纠纷中,主张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四是在人与社会的矛盾处理观念上,古代中国崇尚社会群体的价值,倡导集体观念、家族观念,当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强调的是个人从属家族、国家利益,有时为了维护国家、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体利益。而西方则强调个人的权利,突出的是个体意志,承认个人的价值,当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往往倾向个人权利的维护。从中西文化价值观念、处理社会矛盾方法的差异的比较中,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重礼治、重教化、重德治;而西方社会重规范、重制度、重法治。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竞争压力的加大,容易导致个人心理的失衡,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会矛盾加剧,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安定和社会和谐。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与纠纷,我们要打造平安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既应传承中国古代社会的崇礼、尚德,注重“德治”的良好传统,也应汲取西方社会重理、尚法,注重“法治”秩序的做法,通过社会治理模式、治理方式、调节机制的创新,理顺个人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一、建立以自我修养为内核的人的心理调节机制

注重自我修养,善于心理自我调节,保持人的平和的心态和情绪,是打造平安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情绪的波动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源。对此,一要强调社会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要加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育,不断提高人对善与恶、益与害、正义与非正义的把握能力,从而寻找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理顺心态,平和情绪。二要善于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控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往往容易引发心理矛盾,进而导致家庭和社会矛盾。要通过心理辅导,理智控制自已,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使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用理智打消非理智、非道德的念头,以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三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通过心理咨询活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绪,培养社会成员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都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或向心理咨询机构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心平气和。四要培育社会成员的康复能力。每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精神打击或精神刺激,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要培育心理师和精神科专业医生队伍,当人受到精神打击和心理创伤后,能求助于心理师和精神科专业医生,帮助心理受伤者增强精神康复能力,保持一个平稳心态。

二、建立以宽容精神为核心的人际纠纷调节机制 宽容精神的核心,是对他人和外在世界的异己意见和不同声音,保持一种大度谅解的态度,坦然面对和宽厚容忍他人由于知识能力不足和正义感的偏离所可能造成的损害和危险,给他人留下思考、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一要倡导社会个体 “尊重人”的精神。倡导相互尊重精神与胸怀,营造相互沟通、相互谅解的氛围,社会个体就能够摆脱各种无聊的纷争和烦恼,排遣内心的浮躁和焦虑,达到身心和谐,更加乐观洒脱地面对人生,从而获得更多的宁静和自由。二要培育人际之间的“宽容人”环境。营造一种宽松的人际环境,引导处于矛盾和冲突的主体之间,能以宽容精神为怀,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念,通过彼此之间的利益选择与取舍,减少摩擦和对抗,化消极为积极,来求得共识,达成互让互谅,从而解决问题。三要建立民间纠纷调解机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相同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利益存在,人际之间产生隔阂与矛盾是正常的,关键是在矛盾纠纷产生后的处理途径与方法。应建立社区为单位的纠纷调解组织,设立社区道德法庭等有效载体,通过第三方调节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相互沟通、相互谦让,形成共识,达成妥协,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

三、建立以法律制度为规范的理性强制机制 国家法律是调控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有力武器,是解决对抗性和协调非对抗性社会矛盾的最强有力武器,是打造平安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的最后防线。一要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不但应将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经过一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强化有关调节民事矛盾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民事法律制度体系,使法律制度成为有效维护公众权利的“保护伞”、处理民事纠纷的“调节器”,使人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独立人格、自由、尊严和切身利益。二要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矛盾纠纷。要确立法律制度在协调经济和社会矛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引导用法律制度来协调现实各个社会阶层的具体利

益,使各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矛盾,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在法律框架内得公平、公正的解决,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和正义。三要用法律强制手段解决社会矛盾。不但要以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刚性的尺度来衡量大众的行为,更要对严重的群体性矛盾、社会性冲突,能依靠法律强制性手段加以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平安与稳定。目前,由于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分配而导致的冲突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多样,要打造平安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注重社会矛盾冲突的事后处理,健全强制性的现代法律制度,又要注重社会矛盾形成过程中的前置调解,充分依靠传统的矛盾纠纷协商调解机制,更要注重社会矛盾萌芽状态的疏导化解,建立人的心理自我调节机制,形成多层次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平安生活、建设和谐社会。

广州城中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如何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协同化解机制

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法律问题的研究

为确保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矛盾化解先进事迹材料

化解社会矛盾 助推经济发展

社会矛盾化解年实施方案

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建立多层次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建立多层次社会矛盾化解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