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7: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

篇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院:刑事侦查学院

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年级:2011级

姓名:方宁馨学号:2011052202 摘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毛主席曾经说过:“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马克 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达。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其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无产阶级不可谋取私利,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性哲学理论,指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世界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这种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大学生,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密切,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困惑和思想压力,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知识和有益信息的同时,暴力、金钱、

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他们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蜕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科学地阐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可以在通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哲学思想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培养超脱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关怀人类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所不可缺少的,没有怀疑也就无从思考和创新;而没有批判精神就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打破旧事物的态度和积极创新的行动。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的这一见解对于启发创造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要有否定旧事物的勇气,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它对于创新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矛盾分析法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思路,提高思维独创的水平。矛盾分析法的核心是两分法,即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一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比较注意矛盾的比较明显的、主要的方面,忽视不明显的、次要的方面,而往往就是那不明显的、次要的方面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由此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过弱的文化

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这就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而市场经济的交换方式和利益机制,又容易使人屈从物质、实用、功利的诱惑,重理工技术,冷落人文学科因此大学生高科技水平与低人文素养的反差成为当今全中国的通病。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去解决“为何而生”的意义,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基本观点的阐述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同时能够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追求.陶冶人文精神,反对急功利、重物质轻精神的人生态度,避免沦为“经济动物”或“科技奴隶”。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索质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保证。但是,目前相当部分大学生心理负担沉重.心理素质不佳.稍受挫折.即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其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毕业生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人们对自身未来的不可知性,以及它对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带来的人才的激烈竞争,从各个方面冲击着大学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稳定和健康发展。二是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骄、娇之气。独立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差;情绪易大起大落,心理承受能力弱。在生活、学习、事业某一方面稍有挫折,其心理就产生强烈的震荡,要么悲观失望。要么怨天尤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到人不仅依赖自然、依赖社会,而且人对自然和社会具有能动作用;认识到人不仅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且还能动地认识、改造自我,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此外,它还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当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拥有才智而没有哲学思想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觉得烦恼、困惑,甚至丧失理想、信念,说明不会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身心相互关系的观点。大学生就能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两者平衡。相互促进,维护身心健康。

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篇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

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

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物相分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3.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立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麦必要基础。

③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② 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③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发行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除去上述理论来源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②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

3.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8.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篇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录(2013年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意识)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四)社会革命的本质和根源

(五)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的决定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二)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特点

(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四)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三)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无产级阶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推荐)
《马克思主义(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