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其农村基础实力薄弱,发展水平不高,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黑龙江省农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诸如居民点分散、居住地占地多,以及对取暖供暖的特殊性等。黑龙江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正文:

1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 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村镇“脏、乱、差”问题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畜禽养殖污染 加剧,农村面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些乡镇企业违法排污,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 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危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村居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环境状况。

2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过程中,黑龙江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2.l缺乏基于长远考虑的农村环境与设施建设规划

总体来看,农村地区规划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目前尚没有制定全国农村环境保护长远 规划,农村环保工作缺乏全盘性、战略性、长期性的考虑,各地方在发展经济时对环境的考 虑仍不够,而且越向村镇一级行政单元延伸,这种问题越为突出。近期,通过进行实地调查 表明,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99%,即使个别村庄已制定规划,通常也没有涉及到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等环境问题。

2.2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城乡复合污染加剧

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 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的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黑龙江省是农业大 省,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以及废弃农膜残留是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城市工业企业“三废”超标排放,直接威胁到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特别是污水灌溉使农田环境污染加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一些农村地区己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据调查,黑龙江省大面积农田被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同时,乡村工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三废”偷排、漏排等现象十分普遍。

2.3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在扩大

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 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 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也正如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全省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和趋势分析从污染成因上看,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超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等。从全省农村环境质量上看,黑龙江省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从污染对象和污染类型上看,主要有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残留三大类型。从全省农业污染区域分布特征上看,城市周边近郊和蔬菜区重于农区;水田区重于旱田区;经济作物区重于粮食产区;种养业生产结构单一区重于非单一区;河

流卜游区重于上游区。农业面源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有些地方的地表水环境容量已经饱和,并且超出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2.4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业和农村的环境保 护与污染防治重视不够,在环境管理体制上出现了“真空”现象。这一点在全省农业环境保 护方面也明显地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康乏,环境保护职 责权限分割,缺少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多头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立法滞后,指标不一,管理不善,监督不力。还未形成统一的管理 体系。同时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问题表现为: 宣传形式呆板单一,群众学习、了解知识的渠道不畅。一方面,宣传方式陈旧,缺乏生机与 活力;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看报、看电视、看电影难的情况仍然存在。

从总体情况看,由于对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重视、不普遍、不深入,加之农民整体 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地方的农民仍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 生产方式,对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 生态文明村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势必制约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3.l财政倾斜,市场化运作,为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政策,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省和市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尽快制定出更多的适合于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基础条件。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近期内,要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水、农药化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二是要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三是要加人县级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的力度,乡镇和农村可有条件的推广湿地处理模式。四是要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鼓励集中养殖,集中建立畜禽粪便无害化综合利用处理设施,减少分散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要尽快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项目投入为补助、社会投入为补充、农民投入为主体的资金机制,形成政府引导投入一市场效益回报一农民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

3.2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保障作用,扭转人治化,加强法治化,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地 区人居环境建设市场化进程。由此,转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出现的以人治为核心,忽视环 境效益,社会效益而片面发展经济效益的思想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显得尤 为重要。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体系,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 的领导,重视基层环保机构建设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极其重要的内容,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真正把农村环境污染防 治工作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树立农村环境管理新理念,开创管理新模式,逐步 建立起层次清晰、结构严紧、责任分明、目标明确的组织体系。同时要加强农村环保队伍建 设,各乡、镇要尽快组建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并且要 聘请村级环保协管员,延伸环保管理链,实施县、乡、村三级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健全农村 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明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村民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和义务, 规定不同层次的农村公共物品由哪级政府负责以及相应的考核评定办法和对称的财权,有效 克服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上存在的“不作为、难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规范管理体制,促使此体系高效实施。为了在黑龙江农村地区有效实施人居环境建设相 关法律,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污许 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 业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兽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健 全执法机构,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提高我区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 觉悟,使其能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严格依法办事,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全省 范围内,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布局、工程立项,土地征用流转、生态移民、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 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必须清晰地界定农地的产权,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的各项权益。突出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占用耕地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保护耕地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完善耕地保护的目标责任制。新村镇的规划,尽量安排在荒山荒坡,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确要占用耕地的,要采取“占一补一”的办法垦复耕地,对拆除的土坯房、破旧厕所和猪牛栏圈等地方,能复耕的尽量复耕; 不能复耕的,集体统一收回,并按规划标准流转给需建房的农户。

3.3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建立和完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 责任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要把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统一。

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区直各有关部门应各 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应做好综合协调 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应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 与管理,做好农村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3.4加强舆论引导,重视科技创新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舆论阵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舆论推动, 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强大的 舆论氛围。要重视基础教育和科普教育,开展农业及农村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为黑龙江农 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保护农村环境意 识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的价值理念、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态文明,要通过报 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保护农村环境,建设资源 节约刑和环境友好型农村的良好氛围,特别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使各级领导干 部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安全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身体健康 的大问题。同时也要让农民感受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危害程度,增强危机感、紧迫感 和责任心,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 动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尽职尽力,并在参与中受益。

总之,通过研究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则可以进一步保障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农村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更顺利地推进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并没有终止,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下一步如何成熟并推广,实现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需要做更多的

研究,笔者将继续关注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张凤荣.2004.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资源科学[J]

2、陈秉钊,李京生,吴志强等.2006.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环境I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陈才.200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J1.东北亚论坛.

4、陈秀山,张可云.2003.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122一128.

5、陈友华,赵民.2000城市规划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冯之浚2004.循环经济导论IM】.人民出报社,145一182.

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班级:20080951

学号:2008095108

姓名:张秋月

完成日期:2010.12.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求职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内容

0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概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