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对待“潜质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对待“潜质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船山实验小学 王老师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不是真诚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序言中写下的我最为喜欢的一段话。

动笔写文章时,我们常常是打开百度,搜索、复制、粘贴,然后再稍作修改,短短的几个小时,一篇文章就这样炮制出来了。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惭愧不已,这种做事的态度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将销声匿迹,不管我的文章多么的不尽人意,我都将认真动笔,发自肺腑,绝不照搬!

曾经有学生问我:“王老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每当此时,我都会停顿片刻,绞尽脑汁回顾所读过的书,却谈不上特别的喜欢,为了实现学生小小的愿望,我只能报上其中的一个书名。现在如果还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将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给教师的建议》是我最喜欢的书,此书对我帮助最大。书中生动的实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实例,仔细品味,我常常陶醉其中,感触良多。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对潜质生的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对潜质生的新感悟

初为人师时,班上出现了特别落后的学生,我曾彻夜难眠过,在遗憾潜质生拖了班级的后腿的同时,埋怨这类孩子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时眼睛游望四周,不认真看试卷审题,似乎独自享受试卷留下的空白美,那时的我常常感叹:这种孩子真不懂事!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儿童学习有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好。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我没有仔细思考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结果孩子依然对学习产生深深的困难感,从而在根本上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读过该书后的我,心绪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二、潜质生的工作如何开展 1.走进学生的心灵

“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理解学生,要换位思考学生中的问题,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教书将近10年,我对尖子生在这方面的投入了很多精力,对潜质生个别辅导的时间也不少,自认为对学生有爱心,能一视同仁,不排挤潜质生,算是一个好老师了。然而按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日后的教育工作该多多努力了。

2.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想想,自己特别对不起那些潜质生了,因为我给学生几乎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卷子。今后的教学工作看来是任重而道远啊!

3.培养阅读习惯

“绝不放弃一个孩子”深深地植根于我的脑海,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仅仅希望“潜质生”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记住书中的公式和背熟概念的同时,把一些计算过程搞清楚,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他们(潜质生)的课堂作业、《基础训练》进行一一更正,不懂的地方,通过出类似的题,让学生重新做,再面批面改,书上的内容几乎是多次重复,结果是我和孩子都很累,可学习效果却仍然不尽人意,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出现的情形就是这些“潜质生”对于一些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在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潜质生”的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一般学生差。我以往总认为对这些“潜质生”不能要求太高,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再去读其他的书籍,是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也会浪费时间。我以前做的方法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总结确实值得认真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借鉴经验来看我的数学教学同样需要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技巧和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回首往日对潜质生的肤浅认识及“谈心”、“关心”、“理解”等做法的种种不足,虽然通过浏览网上、书上关于该话题铺天盖地的文章,然而读后却收获甚少,读过这本书后,我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首先是走进这类孩子的心灵,了解产生这种状况的真实原因,其次是对学生实行切实有效的分层教学,最后是彻底改变他们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阅读、阅读、再阅读”等方式帮助他们,同时加强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素养,正如人们常说的,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只有我们不断地丰富自己这一桶水,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一杯水。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给教师的建议》,能使你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能不读吗?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潜质生个案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如何对待“潜质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如何对待“潜质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