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7: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

——学写对话

教学目标:

1.借助对平常语境出示语段,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2.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学写对话。 教学重点:

1.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2.把提示语写具体,根据情景能恰当表达。

教学过程:

一、观看“九品芝麻官”片段,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嘴一张就会说话。在你的周边谁最能说会道? 生:预设(校长

老师

同学

妈妈

自己等)简要点评

师:看来,你很了解他,同学们肯定猜不到最厉害的是这张嘴,请看——(播放《九品芝麻官》片段)

师:这是电影《九品芝麻官》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他的嘴怎么厉害? 生:预设(她一说话能将死人说活 师:是啊,把死人都说活了。 生:他一说话能把一排蜡烛灭掉。 ……..师:对啊,他一说话就能掀起千层巨浪。这张嘴巴本事大吧?

师:可遗憾的是,在同学的作文中,总会看到不少哑巴。不信,你来看——

出示: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200米赛跑时被旁边的选手撞到再低,没有拿到名次,伤心的哭了起来。同学们上前纷纷安慰,她终于破涕为笑。

师:谁来读一读

师:文中谁成了哑巴?(同学们)

师:是啊,一群人都成了哑巴。那你想同学们会怎么安慰小明呢? 生:(预设)没关系的,我们知道你已经努力了,下次还可以继续努力。 师: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生(预设)没关系的……

师:听了这话,小明心里一定舒服不少。 生:……

师:嗯,你很会安慰人。 生:……..师:这话算的上经典。瞧,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内容就具体了。所以,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

(板书:人物

开口说话。学生齐读板书) 师:再来看一段

出示:妈妈忙着炒菜,看我在看电视,就叫我去买瓶醋。我正看到兴头上,不肯去。妈妈冲我说了句话,我立刻下楼买醋去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谁能给句子添一添,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马上让人物

鲜活起来?(生自读) 生:妈妈说————

师:瞧,这位妈妈蛮厉害的。 生:妈妈说———

师:看来奖励还是挺有用的。 生:妈妈说————

师:那就吃不到美味的菜了。 生:妈妈说————

师:妈妈诱惑你下楼去买醋,是不是?瞧,人物这么一开口,文中的妈妈“活”了,事件也清楚了,人物就更形象了。

二、发现与欣赏对话中“提示语”的变化

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行了呢?请看这一组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出示:

晚饭后,爸爸悠闲的点了一根烟。 妈妈说:“喂!怎么又抽上了?” 爸爸说:“就一根,就一根!” 妈妈说:“在家里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仍在垃圾桶里。 爸爸说:“你想干嘛?想干嘛?” 我说:“爸,你想让我和妈吸二手烟吗?” 爸爸说:“好好好,我出去抽!” 妈妈说:“抽抽抽,抽死你!”

师:人物说了很多话,你感觉有什么不妥吗? 生:可以把这些说改成别的词。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提示语反复就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那么,同样表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不用“说”换一个字。 生:问 生:答 生:骂

教师出示“说”的一字词,学生齐读:喊、叫、呼、吼、吟、读、问、答。) 师:不用“说”字,换成两个字。

生: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嘱咐。)

教师出示:表示说的二字词,学生齐读:恳求、责备、质问、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叨、商量、狡猾、嘲笑、讽刺、怒吼。 师:不用说字,换成多个字来表示,谁会?

生:…..议论纷纷、胡言乱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

教师出示表示说的词语,学生齐读:打圆场、耍贫嘴、窃窃私语、胡言乱语、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再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师: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平时虽然都积累过,但是还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走回到文章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

出示课文片段:

“你怎么啦?”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的回答。 “嘻嘻。装的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呲牙咧嘴的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奔奔跳跳的走开了。

“小木头人,你病了吗?”老婆婆满脸心疼。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的走开了。

师:请你读读这组对话,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读句子) 生:这里省略了提示语。

师:当知道是谁说的话的时候,可以省略提示语。 生:提示语变换了位置。

师:你关注到了提示语位置有变化,提示语可以放在前面、放在后面、也可以放在句语句的中间。

生:这组对话都没有用“说”

师:用什么代替了“说”字?而是描写了什么?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 师:神态 师:表情

师:提示语不用说字,而是以表示神态、表情的词语代替说,这样一说话,当时情景就栩栩如生了。

板书:提示语

不用“说”字。生齐读)

师:同学们,瞧,写一组对话,我们有时可以省略提示语,也可以变化提示语不同的位置,还可以不用“说”字,则是以描写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等作为提示语。这样对话就不再单一,更具有表现力。刚才这段话中出现的这么多“说”,我们来修改一下,不用“说”字或者用表情、神态、动作等作为提示语,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比如最后一句怎么改?

生:妈妈骂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还可以怎么改?

生:妈妈双手叉腰,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喊道——“抽抽抽,抽死你!”

师:这个提示语写的很丰富,“双手叉腰,一拍桌子”写出了妈妈的动作,“怒气冲冲”写出了妈妈的神态,还用了表示“说”的词“喊”。看来,妈妈真的是很生气了。

生:妈妈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爸爸的鼻子,破口大骂——“抽抽抽,抽死你!”

师:哎哟,妈妈真的是愤怒到极点了。你还想改哪一句话?

生:我想改第四句。爸爸也不甘示弱,手指着妈妈——“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生:爸爸质问——“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看来爸爸也生气了。

生:爸爸急的直跺脚——“你想干嘛?想干嘛?”

师:爸爸也气得暴跳如雷了。还有哪句话你也想修改的?

生:妈妈暴跳如雷——“在家里一根都不行!”她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嗯,妈妈态度很坚决,说不行就不行。

生:我想改第二句。爸爸对着妈妈哀求:“就一根,就一根!”

师:爸爸为了抽根烟,不得低身下气啊!

生:爸爸微笑着缠着妈妈——“就一根,就一根!”

师:我用了一个“缠”,爸爸也会发嗲!

生:我想改第一句。妈妈喊:“喂!你怎么又抽上了?”

师:看来妈妈对爸爸抽烟很有意见。

生:我想改第三句。妈妈暴跳如雷,头上冒着“火”:“在家一根都不行!一把夺过烟头,扔在垃圾桶里。

师:很形象。妈妈头上都冒着“火”了,够气愤的。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说”,还刻画了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表情、语气、语调。这样语言就变得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了。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把提示语表现出来。

(三位学生分角色读说话内容)

师:同学们一读,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其实妈妈不让爸爸抽烟,这也是一种严格的爱。你看,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

三、在改写场景中学写对话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物说话要注意的两点(手指板书)——一是要开口说话;二是尽量不要用“说”字,即使用到“说”,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这是班上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谁来读一读。

出示: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批评小明不讲卫生,要扣分。小明很生气,两个人就争了起来。班长小兰走过去捡起纸团,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教室里顿时一片静默。

(指名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哪些地方,人物应该开口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有些什么变化?想一想,改一改,砍谁能把这段话修改得生动活泼。

(学生写话)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的?其余学生认真听,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好习惯。

生:午餐后,值日组长小红看到小明的脚边有一团餐巾纸,就用手指着小明的鼻子怒吼道——“你,为什么乱扔垃圾?”

(师请学生再读一遍提示语,点评:提示语有动作、表情。)

小明听到这雷鸣般的怒吼声,吃了一惊,气得脸都扭曲了,他大声反驳:“这又不是我扔的?你怎么不去批评别人?怎么就一定说是我扔的垃圾呢?

(师穿插点评:从小明的表情来看,真的是挺生气的,很不服气,“反驳”一词用的很巧妙)

小红见小明还在耍贫嘴就大声嚷起来:“你扔了垃圾还不承认!我治不了你就扣你分” (师点评:刚才积累的耍贫嘴也用上了。)

话音刚落,小红就拿起红笔。这时,班长小红走过来默默地捡起纸团,扔进垃圾桶里,还劝告他们:“不要光说不做,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证明事实。”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

师: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内写了这么精彩的一段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时我们要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写出说话的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写人物的语言要写好提示语,提示语可以不用“说”字,这样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心情、态度及人物个性。这样,我们写的文字才会有感染力,文中的人物才会鲜活起来。

让文言灵动起来

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推荐]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让人物鲜活起来

让人物 “活”起来

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怎样让人物“活”起来

让人物鲜活起来 说课稿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
《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