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集锦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6期:高效政府

昨日,大风沙尘天气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区,给民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引发网友对生活环境的关切,“沙尘”话题遂成为今天网络舆论热议的焦点。除了风沙之外,劳教制度改革也备受舆论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劳教在早期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目前出现了弊端,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用不了太长的时间,这项工作一定会有成效展示出来。同时,网友期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天也正式公布,相关内容引发舆论热议,尤其是铁道部的撤并更是让网友感慨万分,唏嘘不已。除上述热点之外,陕西房姐龚爱爱被捕、湖南省军区严禁豪车悬挂军牌、国家测绘局拟钓鱼岛测绘等话题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3月10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国务院机构改革备受舆论关注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方案内容,这次改革将削减4个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图:“国务院机构改革”话题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机构改革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46%)

网友“黄贵芬stcalm”:大部制改革,避免了不必要的职权交叉和责任规避等问题。

网友“平民董”:国务院机构实行大部制,能够使行政职权更清晰,问责更明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网友“璨璨要长胖”:大部制改革扬帆起航,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起到带头作用,从而使市场经济发展的越来越稳,越来越好。

网友“双面龟小姐”:看到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粗略研究,感觉改得颇好!政府更精简,职能更明晰。

网友“微博李十六”:大部制改革方案板上钉钉,让国家减负,促进祖国全面进步!建设美丽中国!

机构改革需要落到实处,精兵简政,提升效率(27%)

网友“爱发帖的和尚”:大部制的实质应该是减少公务员编制,先是合成大部制,接下来应该瘦身变成小部制。

网友“余择水”:大部制改革的关键除了整合职能交叉的部门,明确职权,提高行政效率之外,精兵简政也是不可忽略的本质要求。

网友“农村人在县城”:大部制改革,希望改变的不仅仅是部门名称,最需要改变的是部门职责和人员素质,不要减少了部门名称却增加了人员编制!

网友“憶式形態”:大部制改革,不应该只是撤、并部门,重点应该是落实精兵简政。除了人员和部门外,依据国情,行政手续的精简或许是切入点。

网友“优游容与”:大部制改革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理顺经营权和监管权,优化资源,再造流程,转变职能,裁除冗员,提升效率。否则又是换汤不换药。

机构改革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16%)

网友“Linvins”:这次的大部制改革没有涉及金融领域,令人大为失望。混业经营是不可逆的大趋势,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求。希望以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也能够合并,建立大金融监管部门,统一行使金融监管职责。

网友“lzp英雄无悔”:这一轮大部制改革看来还不彻底,水利部、林业局和农业部没有成立国家农林水利部。

网友“欢乐哑铃”:大部制改的非常合理,但是力度还不够,没有期待到科技和工信部的合并。www.daodoc.com

网友“王小布_sky”:这次改革没有改到重点上,很多需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的部门都没有动,期待下一步大部制的变化。

期盼机构改革能给百姓带来实惠(11%)

网友“微笑tt”:大部制改革取消铁道部,铁路行业向市场化发展更进了一步,是不是以后买火车票也会有春节特卖,周年店庆什么的实惠了?

网友“风雨虫”:刚刚看见大部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新的惠民措施?

网友“东府娃娃”:大部制改革,改机构更要改思想,后者更为重要!希望我们的所有改革都能实实在在的惠及老百姓!

网友“郑韶武”:老百姓的感受最重要。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热点点评【王世明老师提示:以下内容必背】

近日来,在有关于两会的话题中,国务院机构改革毫无疑问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铁道部的撤并问题更是引发网友喋喋不休的争论。透过嘈杂的网络言论,我们不难发现,网友关于机构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出了三种思潮。

一是大多数网友肯定机构改革的方向和成绩。对机构改革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吝赞美。网友认为,机构改革不是缓和舆论压力的应景之举,而是契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有利于整合职权交叉部门,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为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网友对国务院机构改革表示出一些顾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他们认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精兵简政,提升工作效率。将此前彼此独立的部门,从根本上整合成具有一体性的单一机构,逐步改变人浮于事的冗员局面,终结“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

最后,期盼机构改革能够给民众带了立竿见影的实惠和便利也在网络舆论中具备很高的呼声。网友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行政原则和宗旨,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如何更好,更科学的管理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尽管在网络上存在一些保守的声音,对机构改革的举措和效果秉承了消极态度。但是,绝大多数网友对机构改革给予肯定和赞赏,并寄托了殷勤的期望。希望通过机构改革,能够建立一个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5期:网络问政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5期:网络问政

3月8日,吴邦国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9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2月CPI上涨3.2%等,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涌动着社会民意。如,2月CPI上涨3.2%,引起网友对物价上涨的担忧;湖南部分镉超标大米被用做饲料,引起舆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寄望;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听取审议反贪污贿赂报告,舆论希望抵制权力寻租。

3月8日—9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准确、及时、全面把脉民意,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将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网络问政也被民众寄予期望。“人大代表潜水刷微博”,被舆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长陈俊卿称,“车子在路上被堵了,就会搜下周边的微博,看看骂声有多大,作为市长必须了解这些声音;有突发事件,马上就会打电话处理。”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官方微博播报两会;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媒体访谈,并与网友在线交流;青海书记强卫、湖南书记周强等通过微信给网友留——对于网络问政,网友普遍持积极看法。

网络问政让干部形象更亲民34.4%

网友“谓贤”:能触网听听骂声,也是亲民的一种表现。

网友“陈里”:党政干部要与民众打成一片,和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他们想些啥。即使解决不了大问题,老百姓觉得他的话你听到了,困难你知道了,心里就会舒服一些。

网友“掉队66”等:心里坦荡者,不怕触网;有勇气看微博者,就是好领导。

领导干部要问政,更需要执行力25.2%

网友“林林嘉健发发呆”等:部分政务部门或领导干部发个微博都是官方腔调,喜欢吹大话。什么事都没做之前,请不要轻易许诺,轻诺者必寡信。

网友“爱如初”:说的好,不如做得好;做的好,不如实现得好。网络问政,执行力最重要。

网友“自由小花狗”:网络大社会,领导有勇气进入这个朝气蓬勃而又正义召彰的民意通道,就必须要自身过硬,经得住泱泱民意的检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身清廉,为民谋利,这是民之希寄。

网络问政让诸多难题有了曙光18.4%

网友“空假不二”等:网络是活生生的现实,是生动形象的教材,领导干部在网络这个大媒体上听听广大群众真实的声音,能够让百姓看到很多民生问题的曙光。

网友“陈火灿”:对于很多的领导干部,本人都不认识,但又非常熟悉——我熟悉他们网络问政的风格,深知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仅仅是在网络里看见他们的名字,我都会觉得有安全感,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网民批评网络问政沟通不畅14.7%

网友“seanTOTO”:不知道这个微博(@平安肇庆)有什么用!哪天我们老百姓求你的时候,就“这不关你事!”,“那不关你事!”向你们网络110反映情况,是希望你们能够将信息转给相关部门。你们若没这能耐,趁早关闭微博,别给众人留下不作为的坏印象。

网友“于江涛”:请看开发区网络问政平台的奇葩回复——涉及利益收费的,所有部门都管;涉及民生服务的,这些部门则是能不管就不管。十八大已开,两会正浓,希望在中央国开新风,以身示范的大环境下,开发区的领导和部门要与时俱进,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网络问政考验为政者的管理能力7.3%

网友“重邮”: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网友“盛廷律师”:网络问政领导干部不能“打酱油”,“自以为是”是领导干部成长的致命伤。

网友“陈火灿”新媒体时代对政府部门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已经开通政务微博并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网络问政的结果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官员的政绩。

热点点评:【王世明老师提示:下面的文字务必熟读】

网络问政是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大势所趋,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网民认为,网络问政让政府形象更为亲民,也给社会问题与民生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希望。

然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显,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个体权利意识的提高,都对政府的网络问政工作提出了挑战。政府要有极高的媒介素养和政治智慧,以成功应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

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在网络问政工作中,对于貌似“不合理”、“难解决”的民意诉求,采用临时性、救火式和应急式的维稳方式,甚至采取简单压制或粗暴封堵的做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极易引发社会多元利益人群和网民的抵触,让政府部门陷入“治标不治本”、“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近年来多起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升级,其背后所折射的是群众在政府相关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缺席,以及社会底层民意的被忽视。网络时代,政府如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表现出迟钝,甚至蛮横,都可能会被网络舆论所渲染与放大。互联网的匿名性,海量碎片化网络信息的获取,加之个人独立判断能力的差异,网民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少数官员的腐败、无能、低效等,都可能会在网上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网民反映,在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中,仍存在着沟通不畅、责任推脱等问题。舆论认为,通过网络问政,要真正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权为民所赋”,部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还面临考验。中央提出社会管理创新,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网络舆论就是预警和研判这些“突出问题”最新鲜、最丰富的信息源,网络问政就是把脉这些网络舆论的有效方式。借助互联网唤醒和激活我们的体制机制,改进公共治理,撬动民间社会,促进官民沟通,是当前成本最小、风险最低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党和政府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掌握舆论话语权,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4期:高考改革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4期:高考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表示,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了,但还是低水平的,所以2020年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不会延长。至于2020年以后会不会延长,“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在7日的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袁贵仁表示,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据监测显示,环境保护、房地产调控、个税起征点、高考改革等成为7日至8日网友热议的话题。

3月7日—8日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高考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袁贵仁7日表示,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要改革现在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他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最综合的改革,这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怎么选拔人才。

袁贵仁说,要引导每个孩子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和发展道路,“选错了路还可以踏回去,可以修更宽的路,修更多样的路,是一个交叉的路,就像我可以坐一趟汽车,然后可以换乘火车,坐火车之后还可以换乘飞机,坐完飞机还可以换乘轮船。”但袁贵仁也承认,这个事情会比较复杂。

图:高考改革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高考是唯一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31%)

网友“越挫越勇的陈大侠”:高考确实把我们整得很惨,但是取消高考多不靠谱大家都明白,高考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网友“吴易泽marg”:同意这个观点。高考虽然不是绝对的公平,但和取消高考比起来算是相当的公平了。

质疑高考改革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1%)

网友“阮加文”:在此间参加两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说:“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不能取消高考这是目前已经形成的社会共识,袁部长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应该担心的倒是改革——每一任部长都在喊要改革,然多少年过去了,又改了什么?

网友“熊丙奇”:打破集中录取需要放权——政府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招生,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考试改革却不需要放权——还是把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就这样,高考不断在改,但却不触及实质问题。目前高考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掌握着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愿主动放权。

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15%)

网友“杨标湘西土著”:最能体现教育是否公平的应该是高考。高考改革年年在提,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仍然在提。我就奇了怪了,恢复全国统一教材统一考试,高考的公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肯做,可见高官们嘴巴上高唱着的公平其实都是假的。

网友“清芬酝藉”:高考没必要取消,但要全国统一分数。

应让大家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15%)

网友“-老姜头-”:教育袁部长说,“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话很中肯,但为什么不以成绩为事实上的唯一标准对穷人或落后地区就是不利的呢,现在就一定是有利的吗?无论怎么改,加大落后地区和乡村基础教育投入,缩小教育资源差距,都是实实在在要完成的工作。

网友“欧阳三疯”:教育公平不光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随迁子女也应该平等的享受所在城市教育资源。

高考不能取消,要改革考试方式(14%)

网友“天山亚刀客”:高考英语要改革了,一年考多次,以最高成绩计入总成绩。这项措施对个人来说似乎是有意义。但是,如果所有多次考试成绩相关很高,那么多次考试意义不大;如果相关较低,考试就没有信度可言;如果大部分人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了一次考试的高分,那么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试问:多次考试的意义何在?

网友“九天飞龙”:要取消的不是高考,是高考中的英语考试,英语应该作为选修。现在整的比母语都重要了,浪费了学生时代大量的精力。

应该取消高考(4%)

网友“曙光”:人的才能有很多种,都让大家从一个模型里复制出来的一模一样。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天赋,而高考就是最没人性的地方,把大家变成同一个类型,还要分出三六九等,这是何等的悲哀!

网友“SKYPIX_唯彩”:取消高考,真的会让有钱人占便宜吗?即便是能让有钱人占便宜,这也不是我们取消教育体制改革的理由!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教育大流的发展,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事实上,应试教育模式下,有钱人该占的便宜还是占了!

热点点评:

高考作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指出,高考制度不能完全取消,但要改革,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热议。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显示,该话题被网络媒体转载700余篇次,超过10万网友参与了讨论。

就高考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而言,虽然当前高考制度,尤其是部分一线城市大学高考录取人数、分数的户籍歧视受到舆论的诟病。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网民同样承认,相比其他制度,到目前没有一种考核能够比现有高考制度更公平。部分网友认为,一旦取消高考制度,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可能更加无法保证,只能是有更多的公共资源被有权有势的权贵群体所侵占。

从网民反应来看,改革“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不少网友支持把一些科目“一考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认为这样将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但也有网友质疑称,如果大部分人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了一次考试的高分,那么录取分数线也水涨船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考试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从近几年的报道可以看出,大量随迁子女面临着在哪里高考、在哪里上高中的两难问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面前,异地高考放开是否占用了过多的本地教育资源,影响本地孩子的升学,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一直是舆论关注的重点。有15%的网友希望应该全国统一考试,统一高考录取分数,消除户籍歧视。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布局,导致各地高等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当下只有更科学的分配现有的教育资源,快速有效的推进高考改革,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舆论的认同。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3期:医疗改革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继续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并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监测显示,温家宝作总理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外界瞩目。多位有关部委和中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前和分组讨论会场被记者追访,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媒体称,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务实求真,传递勇气和信心,虽然精简,但提出更多崭新的民生构想。

5日至6日,网友热议的话题包括医疗改革、“自由迁徙”、养老问题、GDP增长目标、房价等。

2013医疗卫生支出增幅最大 医疗改革备受关注

医保、医疗改革是国民长期关心的热点话题,且每年占据重要位置。在人民网开展的“2013两会调查”热点话题中,“医疗改革”获104782票排名第五。

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602.53亿元,增长27.1%。在所有民生领域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大。报告提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扩大部分服务项目覆盖面。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对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等。

卫生部长陈竺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

图:“医疗改革”话题网友言论倾向性分析

期待继续推进医改(24%)

网友“haibpp”: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医疗改革虽然慢点,但也是在改,期待继续推行医改,早日看到新成果!

网友“永文”:期待这次健康共赢的医改能全面推进成功,并不断优化,促进医疗效能和医疗系统组成部分不断健康进步。

加大监督力量 打击医疗乱象(18%)

网友“Mi5c”:医改提了这么多年,政策也出了不少,可问题在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疗腐败还是绵绵不绝。应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全民反腐,扯出看病贵看病难背后的黑链子。

网友“66彷徨”:医疗费用高,医院乱收费,我们看不起病,也生不起病。做好医改,关键还是监督与处罚!

实际行动最重要(17%)

网友“LIUTAO”:医院就是天,没钱一切都是瞎扯。放空炮不如做实事,希望政府少说大话多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网友“安徽胡金华”:官腔官话听多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支持“先看病后付费”(14%)

网友“郭松民”:先看病后付费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健康高于医院利润,这一制度将有利于遏制大处方、过度治疗现象,先看病后付费也是医疗资源从绝对紧缺向相对充裕方向转变的结果,先看病后付费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网友“赶紧胡弄”:在紧急情况下,先看病,后付费,这是必须的,也是人的基本权利被尊重的体现。

呼吁推行异地医保(13%)

网友“健康饮料贝奇”:医疗保险何时能实现一卡通?

网友“幸福芋头的美丽人生”:我的中囯梦:希望医保尽快实现一卡通。使我们这些当年支援三线建设,如今老了回原籍或跟随子女在异地生活的老同志看病一样方便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8%)

网友“三细细”:基层医疗人才紧缺,医疗水平较低,希望国家加大政策力度,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网友“楚楚巴884”: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让大医院的人才向中小城市分布,让中小城市得到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医生同样需要关怀(6%)

网友“毛毛猫和毛毛猪有毛桃”:并非只有患者是弱势群体,有良知有道德有仁心的一线、基层医生有时也仍然面临着来自患者、社会的质疑。浪费资源、谋取个人私利的医生一定有,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了所有医者的职业操守。医改在保护患者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医生的安全、稳定?

网友“邓0707”:医生也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关怀。

舆情点评:

2013年医疗卫生预算支出2602.53亿元,增长27.1%。在所有民生领域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大。专业人士指出,医疗卫生支出27.1%的增长幅度,不仅高于去年医疗卫生预算16%的增速,也大幅高于其它民生领域预算的增长,体现了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媒体评论称,一个个增长数字,传递给百姓的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预期。这些民生“硬指标”都是政府向老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

2月份,有媒体报道说,我国今年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制度。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网友的热议。据调查有90.9%的网友认为“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巨大的利好消息,非常期待。但是卫生部随后对媒体的报道做出了一些补充和更正,说今年只是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的条件。尽管网友得知这是一场“误会”,仍然坚持认为这是蛇年的“最美误读”,热议一直延续到两会期间。

的确,两会最热民生话题,“医疗改革”必须跑不了。目前来看,居民的这种幸福感也实实在在与医疗改革相关联。网友留言“我们期待更合理的医院分布、更完善的大病保障、更安全的药品管理、更低廉的医疗费用。啥时不再全国人民跑协和?啥时家门口看病也放心?”引发巨大共鸣,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医疗改革也是对症之药。人人看得起病,人人医疗有保障,必能有效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

当前,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彻底地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这还须各方持续加力,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只有这样,这项制度才能既叫好又叫座,博得满堂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朱毅) 链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划线版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2期:反腐倡廉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4日上午11点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作为大会发言人,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傅莹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已是各界共识,引起社会共鸣。舆论还高度赞扬了本次两会的“新风”,如“两会驻地餐厅里好多光盘族”、“警车不开道、迎接没横幅,会场没鲜花”、“政协报告比去年缩短14分钟”等,相关报道积极正面。

据监测,日前网上有关两会较热门的话题依然集中在民生领域,并涉及国内政策议题。“国五条”细则出台后继续引发热议,媒体报道的北京等地现抢房、房租价格上涨等现象引起对本项政策更广泛更为深入地讨论。涉及社会民生领域的代表、委员提案,如“放开生二胎政策”、“四大节假日全国免费坐火车”、“上调个税起征点至6千7千”等获得了较多的舆论支持,占据话题热度前列。

此外,随着全国“两会”的进行,政府官员不断受到媒体的追问。在过去24小时,政府部长言语相关话题热度上升,如监察部部长马馼对网络反腐的表态“非常重视民众通过网络提供线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对雾霾天气、油价的回应等,皆引发舆论较多的议论。

3月4日 全国两会国内热点舆情事件/话题热度

备注:监测时段为2013年3月3日15时—4日15时,本表热度为网页新闻(篇)。

反腐倡廉引热议

反腐倡廉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在人民网开展的“2013两会调查”中,“反腐倡廉”以18万票位居第三。全国“两会”以来,有关反腐工作的媒体追问与政府官员表态也频现于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反腐败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傅莹就反腐败工作等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在健全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要做到有法可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日前透露,201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4326件47338人,同比分别上升5.4%和6.4%,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87.9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源自于网络曝光。2012年,通过网络曝光,“表哥”“房叔”相继落马,掀起一股网络反腐浪潮。对此,监察部部长马馼接受采访时表示 “非常重视民众通过网络提供线索”。 对于应该如何预防腐败,网友各抒己见。

有29%的网友表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是关键。

@还好的一岁:注重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中学生:政府权力运作规范好了,公权力被约束了,个别官员才能无处可贪。用制度的笼子“关住”腐败。

有28%的网友认为,新媒体时代,应强化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反腐作用。

@明月:2012年是网络反腐标志性的一年,表哥、房叔等问题官员被曝光。“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核查处理”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新路径。政府要给予网络反腐更大的作用空间。

@东湖评论:【段智慧:网络防腐亟待穿上制度“保护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的背景下,更要重视网络这个庞大“发酵池”的发酵作用,给网络反腐穿上制度的“保护衣”,以免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反腐,误伤无辜之人。

有26%的网友表示,拓展社会监督渠道,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共治”官员腐败。

@ 赵云不是好好先生:想要彻底肃清利欲熏心、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的最佳方法,只有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实现全民反腐 。

@全国党建网: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丰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实现形式,把“一把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注重听取群众意见,重视社会监督,探索、引导和培育民间反腐组织,重视民间反腐力量,推动以重要岗位“一把手”为重点对象的监督和反腐治贪的社会化。

还有11%的网友认为,需要加强官员廉政文化、思想的培养。 @老师是:要积极探索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警自律、廉洁从政,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让反腐倡廉教育落到了实处,同时完善风险防控、责任追究等制度。

热点点评:

过去一段时间,围绕“反腐倡廉”为中心话题的有关我国反腐工作的谈论纷扬直上。人民网“2013两会调查”显示,72%的网民最乐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多数的网民认为网络反腐能够在最短时间引起社会关注,对贪官造成较大舆论压力,形成高效的反腐形势。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反腐的进步,网络反腐作为新兴的反腐败手段,比其它反腐方式都快捷高效,有助于推动反腐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多数网友都期盼国家加大对网络反腐的支持力度,营造网络反腐宽松环境。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近日,也有部分代表委员建言,网络监督是一种重要形式,但制度力量更系统、稳定;网络反腐应尽快与制度性反腐有机融合,“网络反腐:不止于晒艳照、亮房产”。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方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借民意高涨之机,顺民心、重民意、凝民智,全力推动反腐工作向前发展。由此,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配合就会越密切,反腐倡廉工作就越顺利。惟有如此,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才能得以改善,中国的官民距离才能越来越近,政府公信力方能得以张扬,实现反腐倡廉效果的最大化。

2013年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分析第1期:香港奶粉限购令

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问题涵盖了时下大部分的热点,比如钓鱼岛问题、雾霾天气、新一届领导人新政新风、香港奶粉限购令、相信中央会同意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中国经济走势和两岸经贸关系等,3日持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据监测,网上较热门的大多是民生和国内时政议题,除了“香港奶粉限购令引发内地食品安全争议”外,还包括多地购房者因新政策出台连夜签约避税,有媒体质疑10年9次调控楼市房价不降反升。有媒体爆出大部制改革、“中国城镇化投资40万亿”等,均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同时,涉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提案的热点开始大量增加。不少代表委员成为舆论焦点,如申纪兰连任、宗庆后称每户城市居民都有享受经适房权利、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应将贪污10万判10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等,都成为热门话题。

食品安全成为最热议题

从3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颁布的“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正式实施,离境人士仅能携带两罐奶粉,且16岁以下人士禁止携带奶粉离港。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港元)及监禁2年。截至2日8时,已拘捕25人,包括17名香港居民及8名内地人,检获115罐奶粉。

截至3日15时,据舆情监测,香港限奶令实施第一天,就在内地媒体和网络社区引发强烈的争议。在3月1日达到顶峰,一天内接近6450篇平媒和网媒报道。在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深圳商报记者提问时,引用国家质检总局一个数字说,“我们内地的奶粉99%是符合质量标准的。现在的问题是,群众对奶粉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信心不足,所以才造成香港奶粉很多都被内地的水货客买走了等等这样的情况。我相信特区政府、广东政府、海关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得到逐步解决的。”

此后,全国性重要论坛主贴超过2630篇;截至3月3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已经超过3200万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国内奶粉和食品安全问题空前激烈的讨论。

2013年3月2日,面对网民质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谭耀宗表示:香港限奶不是香港人到底有没有“中国心”的问题。谭耀宗认为,解决奶粉问题最关键的是保障内地食品安全。不然的话,中国人多,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任何国家都应付不了。奶粉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中央要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3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政协经济界驻地引来了大批媒体的“围攻”。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周伯华几欲落泪。周伯华坦言,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大奶粉进口量。他表示:“造成老百姓对一些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周伯华说,在依法监管问题上,从来没有大小之分。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机构改革有助于解决“多头管理”。周伯华还提到,“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历来是推动政府监督和提高监督效率不可或缺的力量。”

反思国内政府企业责任问题38%

@人民日报:【限制购买奶粉,首先该脸红的是中国奶业】一个可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妈妈们放心,确实令人深思。国内食品安全的被牺牲,监管机构脱不了干系。监管机制不完善,更影响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加速把他们推向海外。

@央视新闻:#央视微评#【“限奶令”让谁蒙羞】……能否重建消费信心,还须知耻后勇,见行动!

@新华视点:……为什么连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来?乳制品行业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并改进了吗?质监部门履行其义务了吗?吃别人家奶长大,中国孩子的悲哀!

人民网:#每日一问# 【给孩子选好奶粉了吗?】……“安全奶”唯一出路是买进口奶粉吗?面对“限购令”你将如何选择?

崔卫平:首先不要责备香港,而是要反思为什么我们连奶粉都做不好。 @袁裕来律师:一个新闻标题,就充分说明了大陆奶粉质量为什么没有保障。

@刘春:香港限购奶粉,举国哗然,我泱泱大国,竟解决不了区区问题?我不相信……咱们的优越性不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吗?那就先把婴儿奶粉的小事办好。

@慕容雪村:……为什么连一罐放心的奶粉都造不出来?三鹿事件过去了这么久,乳制品行业有了哪些改进?质量安全部门在干什么?政府在干什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有没有关心过?

对内地奶粉没有信心24%

人民网网友(IP:58.68.145..★)说:发言人您好,近一段时期网上曝光好多食品问题,这让我们有些害怕,尤其是婴儿的奶粉,对于这些食品安全上如何能更快更好的解决呢?让人民放心、安心?

凤凰网嘉宾(一位内地妈妈):之所以从香港买,就是因为对内地奶粉没有信心。 港奶粉限购令引发质疑1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香港的奶粉限购政策可能存在合法性问题……这一规定主要还是保护香港当地居民的利益,涉及到贸易权利方面的问题。

秋风(微博)论道:香港限购奶粉是人类立法史上的笑话,而内地生产不出让人信任的奶粉,也反映出中国人的处境。

@潘石屹:建议“立法会”重新考虑,修改此恶法。

@郑渊洁:卖坏奶粉的不坐牢,买好奶粉的坐牢。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熊培云:大陆人不得不排长队到香港买安全奶粉,无疑是大陆的耻辱。但即便如此,我也很难理解大陆人多背几罐奶粉在香港竟会被判刑。 网友调侃奶粉事件9%

李冰冰:#戏说香港奶粉限购# 怀孕后去香港,买三罐奶粉,在入境处主动被抓,罚款50万,身无分文爱罚不罚,判刑两年,狱中管吃管住,没有雾霾毒害。生下孩子,即为香港户口,香港政府负责供应奶粉,两年后回大陆,等孩子长到18岁,父母申请去香港居住,从此全家过上快乐生活。(转)

理解香港限购令并作相应解读 6%

@廖伟棠:关于奶粉事件,写个长微博再次系统地讲讲道理。最后发言,再不奉陪。 @汗青微博:自己造不出合格奶粉,去赖别人不卖给你,逻辑上太说不过去。至于奶缺不缺这事,说来话长,至少,合格的奶是肯定缺的,也无法在短期内增产,谁都没这个能耐…… 食品安全涉及多个产业环节4%

@张泉灵:放心奶的诞生过程:放心的牧场长出放心的牧草,放心的牛吃到放心的饲料,放心的饲养和挤奶方式,放心的农户放心的二道贩子放心的奶站,放心的运输和检验,放心的企业不在奶源问题上搞恶性竞争,放心的生产放心的宣传放心的储运,投入放心的商家,有全程放心相关各部门的监督。然后只差你会放心地喝了。 中国乳制品质量已经有明显改善2%

@王志安:三聚氰氨之后,经过大规模行业整顿,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进口奶粉相比,己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即便婴儿奶粉情况也一样。一窝蜂去境外购买奶粉,主要是独生子女政策和收入增长叠加的效应,换句话说,孩子变金贵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食品行业一旦出事,重建信心比提高质量要难得多。 热点点评:

从舆情反馈来看,全国两会开幕第一天,香港奶粉限购令成为舆情刺激因子,已经引发了内地食品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结合国内近期食品安全问题舆情现状来看,此次相关舆情的爆发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

3月2日,多家主流媒体微博、众多网上知名人士纷纷关注奶粉和食品安全话题,多数观点呼吁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表达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重视、解决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迫切愿望。还有观点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务实解决,政府和企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肩负社会责任。

应对舆情,怕的是“隔靴捎痒”、“治标不治本”。从长远来看,一盒让民众放心的奶粉,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并不仅仅是民生小事。对此,有关部门在及时回应舆情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这次全国两会的良机,各部门有效开展联席研判会议,提高响应层级,坚持科学发展和统筹兼顾,及时化解社会焦虑和舆论质疑,改善国内食品安全的公共印象,并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和步骤。

两会热点申论(推荐)

申论两会关注热点

两会申论热点剖析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集锦
《两会热点与申论热点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