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它放在首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在新世纪,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在发展,改革的深化,学校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面临新的使命;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和重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性和必要性,更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谈几点建议。

一、从加强读书指导入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的传家宝。然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许多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精神越来越淡薄,缺乏内省之心,自我约束力差,心理承受力差,更缺乏的是爱心。所以,当前批判地吸收发扬传统文化,对加强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在校里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师生亲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对话,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习惯,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对青少年的阅读放任自由与粗暴干涉都是错误。

1、发动青年教师读书,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榜样是身体力行,在读书活动中作出榜样。教师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校领导要对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建立阅读书卡制度,进行督察、跟踪管理。对教师的读书活动采取分散读书、集中研讨、定时比赛、适当奖励的措施。通过研讨、评比、奖励制度不断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进而实现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并在学生中提高自己的威信,树立读书的楷模。

2、编制阅读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设置阅读课。

阅读课要有诗文诵读(或吟诵)、经典赏析、自由选读等,并列入课程目标进行考核。在学生中评选“阅读之星”,并进行表彰。在新课改条件下,比如把部分语文课到校图书馆上,把中华诗词编进课程,开设诗词吟诵课,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3、增大经费投入,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品位

县图书馆(站)、学校图书馆要加大图书购置力度,保证师生阅读的需要。将变封闭的阅览室为开放的阅览室,延长开放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外都能走进书中。在班级中设图书角、图书柜,为成年人提供更为自然与亲切的阅览空间。此外,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加强管理,要求他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在其中,给未成年人提供有益的阅读空间,宣传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在读书中激励未成年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从中吸取力量。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书刊作品,提高阅读品位。要努力改革青少年学生上个体书店多,上图书馆少的现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二、充分利用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

对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台等文化设施,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保证这些教育基地的正常运行。这些文化设施要积极向青少年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影片、戏剧、歌曲和图书民演、展播、展销,并组织他们剧评、影评、书评,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这些文化设施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未成年人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自己的精神园地,而不是成为无人问津的“清水衙门”。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流行文化

当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一些青少年的思想正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青少年的思想基础,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少年;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完善自我。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发挥组织优势,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青少年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这就要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引导,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构成网络教育网络。加强网络法制、网络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配合和引导。首先,家长要加强网络知识并教育子女要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完工,随着农村信息的开通,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子女,要求更多的家庭上宽带网,使广大未成年人在家上网,为家长监管未成年人在家上网行为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学校要开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课,加强网络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自控,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有害使用。学校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下载把关工作,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给网络提供安全保证。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要开放电脑教室,在家庭宽带网未普及时,鼓励学生多在校园上网。第三,社会上有关单位及学校要建立“家长课堂”向家长培训网络知识、青少年心理知识及家教成功经验,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积极有效。

总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把家庭、学校与社会(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网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关心未成年人,体现人文精神,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未成年人,用先进文化塑造四有新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