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5: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第Ⅰ卷 阅读题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一、现代文论说类文本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4~6题(16分)

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少有大志 少:年轻时。 B或夜昏怠 或:有时。 C啖粥而读 啖:吃,喝。 D食不重肉 重:重的,多的。 ㈡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5、画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B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C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6、翻译短文中画线句(10分)

①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

②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10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从颔联(第二联)中选两个字进行鉴赏。(4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结合全曲,分析这首散曲在抒情上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②杜甫《蜀相》中赞美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③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关交往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20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

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10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11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2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13、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对于听不懂的同学,李老师非常耐心细致,总是不胜其烦地帮助同学分析原因,一步步讲解,直到学生听懂为止。

B为了推销房子,房地产开放商打起了“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都市圈”的主意。专家提醒,房地产开放商提供的楼盘鱼龙混杂,消费者投资需小心。

C这个市级窗口单位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工作中崇尚诚信,有求必应,在行业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其他下属单位纷纷借鉴经验,一时间,上行下效,形成了良好的行业风气。 D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段大好日子,免得蹉跎岁月,到将来一事无成。

1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很多人违反了交通法,不但不以为耻,还振振有词地向交警叫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弱势心理在作怪。

B毋庸置疑,对古代汉语、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春江花月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细节描写,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高俅之流阴险、狠毒和残忍,在促使林冲性格和情节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D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玉树藏族自治州 , , , , , ,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⑤③①④②⑥ D.④⑥⑤①③②

七、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夜》的艺术世界。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选择题(24分)

请同学们把选择题(

1、

2、

3、

4、

5、

13、

14、15题)的答案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②杜甫《蜀相》中赞美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两句诗是“________,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4分)

非选择题(96分)

6、翻译文中画线句(10分)

①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

②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7、从颔联(第二联)中选两个字进行鉴赏。(4分)

8、结合全曲,分析这首散曲在抒情上应用了什么手法。(6分)

____________”。

③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关交往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分)

11(6分)

12(8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石家庄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传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传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