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4: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粮食仓库化学药剂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熏蒸是粮食保管工作中的一项杀虫工作,在粮食的害虫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密封条件下,在粮堆中投埋一定量的磷化物,使其与粮食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释放磷化氢剧毒气体,达到杀死粮食堆中各种害虫与虫卵的目的。常规熏蒸作业是指磷化铝常规施药法,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规定,常规施药法包括“粮面施药”和“埋藏施药”。作业过程大体可分为熏蒸准备、制定熏蒸方案、检查气密性、熏蒸施药、浓度检测、药气和残渣处理等五个步骤。

第一条

(一)化学药剂及熏蒸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安全。为了粮食在化学药剂熏蒸作业中做到规范操作,达到安全、经济、有效,避免发生违规操作造成事故的防治目的,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熏蒸前准备

(二)思想准备:熏蒸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坚持科学态度,增强工作责任感。

(三)组织准备:单位领导要亲临现扬,组织作业队伍。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选择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政治可靠,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指挥。施药工作,必须由经过训练,了解药剂性能,掌握熏蒸技术和防毒面具使用方法的人员

参加。并适当安排后备及警戒人员,共同协作搞好熏蒸工作。

(四)现场调查,摸清情况,制订方案:首先要深入现场了解粮食的品种、数量、用途、储藏时间、水分、杂质含量、粮温、粮仓湿度、堆放形式、粮堆高度以及天气形势等情况。认真检查害虫的种类、虫期、密度和活动部位,摸清仓房建筑结构、密闭条件、机械设备和与周围群众住房的距离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共同讨论、研究熏蒸方案,确定药剂种类和用药剂量、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并把情况填入粮油仓库熏蒸记录表,或测检记录簿。

(五)测量体积、计算用药量:测量体积应根据不同仓型(包括粮堆和空间)分别计算。然后按空、实仓体积分别计算用药量,设计施药点及每点施药量。常用熏蒸剂:磷化铝(片)含量58(%),熏蒸用药量:空间3-6(克/立方米)粮堆6-9(克/立方米)。

(六)控制适当粮温:粮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杀虫效果,23-28℃是最佳熏蒸杀虫温区。粮温过高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方式将粮温降到该温度区;粮温过低时(15℃以下),一般虫粮不熏蒸杀虫,严重虫粮必须采取熏蒸杀虫措施。

(七)整理粮堆、准备用具和器材:熏蒸整仓散装粮食时,应扒平粮面;熏蒸包装粮时,粮包要求基本平整、堆包要求牢固,堆与堆之间走道粮包更应牢固,防止滑塌,出入口处要确保人员进出顺畅。施药前根据使用的药剂和施药方法,切实准备好包布、

探管、薄膜、盛药皿器等各种用具和器械。以便熏蒸工作顺利进行。

(八)窗门密闭:根据门窗结构,既要做到严格密闭,又要便于散气。除进出门最后密闭外,仓库其余窗门必须在施药熏蒸前做到严格密闭。应先进行彻底打扫,然后关紧门窗,将薄膜四边嵌紧在槽管中,做到平整、牢固。如果槽管松弛,在嵌好薄膜后用胶带封紧。

第三条

熏蒸施药

(九)统一指挥,紧密合作:参加熏蒸人员,要求组成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熏蒸施药队伍。施药前,指挥员应在现场讲明药剂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人员分工、对施药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施药人员带好面具各就各位,到各自负责的岗位待命。当指挥员发出施药命令时,施药人员应自内向外按计划的施药路线,循序进行。装药药瓶倒空后,应放置在施药附近,不得带出仓。后备人员要密切注意施药人员的动态,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好随时替换准备。当施药人员退出熏蒸现场后,要协助指挥员检查施药情况,粮面薄膜密闭情况,有无燃爆隐患及其它情况,如一切正常,和指挥员一同退出现场。

(十)清点人数,封门测漏:单位负责人必须准确清点参加作业人数,分别记载每人接触毒气的时间(从施药开始到离开现场),并在每人使用防毒面具卡上加以记录。参加熏蒸作业人

员全部退出现场后,指挥员再通知封门迅速密封仓门。然后检查门、窗等处有无漏气情况,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熏蒸效果。

第四条 浓度检测

(十一)熏蒸前在仓房四个角和中心布置5个气体取样点,将内径3-5mm的气体取样管布置到取样点处,引出仓外,密封取样管口。

(十二)校正磷化氢检测仪,第二天开始测定,每天定时检测1次并做好记录。在环流熏蒸情况下,各气体取样点最低与最高浓度比在0.6以上,非环流熏蒸情况下,最低和最高点浓度比在0.25以上时视为基本均匀。

第五条

熏蒸善后处理

(十三)密闭时间:施药后密闭时间不少于14天。应按规定达到密闭时间后再开仓放气。

(十四)通风散气:放气时仍须戴好防毒面具,高大平房仓先开下风方向的门窗,后再开启上风方向的门窗,借空气对流作用排除毒气。一般平房仓先开仓库大门,一至二天后进仓开启窗户散气,按规定最少散气时间5-10天。气温较低,空气湿度或粮食水分较大时,还要适当延长散气时间。如有条件,通风散气后,应对仓内的残毒进行测定,证明确无毒气以后,粮仓内磷化氢浓度降到0.2ml/m³,方能进仓工作。

(十五)处理残渣:熏蒸的仓库,通风散气后,应及时处理残渣。由于残渣尚有余毒(含有将近5%的磷化铝),应很好

收集,以免污染粮食。收集后的残渣应在处理池处理,没有处理池的必须远离居民区和水源50米以外僻静处挖坑深埋。用过的器具要洗涤后妥善保管。

(十六)检查熏蒸效果:熏蒸后应检查害虫的死亡率,同时检查粮食水分、粮温变化情况,种子粮熏蒸后还须检查发芽率,凡有条件的应测定粮食的残毒量。

(十七)预防害虫再度感染的措施:在熏蒸的仓房四周喷布防虫线,并要经常保持仓内外的清洁卫生,未经消毒的包装器材和用具不要携入仓内使用。

第六条 安全防护措施

(十八)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时,都必须严格执行化学药剂使用申报制度。必须填报施药杀虫药剂申报表,或书面文字申报材料,说明施药仓号、库存、品种、入库年份、粮温、储粮水分、存放形式、害虫密度、主要虫种、施药方法、施药时间、领用药剂名称和用药数量等有关内容。经粮库主任批准后方可领取药剂使用。

(十九)领用的化学药剂必须在计划的施药时间内一次性用完,保持库区零库存。严格按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进行用药。坚决杜绝药剂由储粮单位流入社会。

(二十)经常参加熏蒸的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是心脏病、肝炎、肺病、贫血、精神不正常、神经过敏症、高血压、皮肤病、皮肤破伤患者、慢性病、妇女怀孕期、哺乳期、

月经期;以及带上防毒面具不适应者或未满十八岁的少年,都不宜参加熏蒸或与毒气接触的工作。

(二十一)熏蒸人员在开药、分药、施药、散气和处理残渣等过程中,都必须佩戴质量好、型号合格的防毒面具,穿工具服,要穿配制硫酸人员的胶靴和戴橡胶手套。

(二十二)熏蒸施药人员每人每天不超过两次;每次接触毒气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每次工作完了要适当休息。施药人员在工作中如有头昏、刺眼、流泪、咳嗽、嗅到药味和其它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指挥人员后退出现场,到上风方向取下面具,适当休息。不要在毒气中勉强支持。

(二十三)参加药剂熏蒸和处理残渣等毒气接触的人员,要适当吃些糖、茶、水果等。熏蒸前后,禁止饮酒。磷化氢熏蒸后,禁止吃牛奶、鸡蛋及其它油脂食品。

(二十四)接触毒气人员在工作完毕后,应洗澡更换衣裤鞋袜,换下的污染衣物应送到空旷无人的地方散发毒气后,方可携入室内。

(二十五)分药、施药、检查、散气和处理残渣等工作,均严禁一人单独操作。

(二十六)禁止在夜间或大风大雨的天气进行熏蒸和散毒工作。用磷化铝、磷化钙进行粮面熏蒸时,要防止仓房漏雨或帐幕内结露使水滴进入药内。

(二十七)在熏蒸期间要在仓房醒目处立明显标志,并在

投药后24小时内设专人值班放哨,注意观察,有无漏气和起火现象(指有燃烧性的熏蒸剂)。禁止人畜进入库区施药范围。

(二十八)凡熏蒸的仓房必须与居民的建筑物有一定距离(磷化氢20米),不够条件的,门窗屋顶更要严格密闭,以确保安全。不具备熏蒸条件的仓房一律不准熏蒸,改用其它防治方法。

(二十九)应用磷化氢熏蒸时,在施药前要切断仓内电源,消灭一切火源。进仓工作人员,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必须使用的金属用具,要严防撞击,避免发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三十)装卸、运输、储存药剂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滚动;药箱、药桶、药瓶不要倒放,发现装具破漏,要及时妥善处理;运输途中要防止水湿、雨淋和阳光直射。

(三十一)熏蒸剂储存要有专用库房,做到双门、双锁、双人保管;药库应建立在离居民区和其它厩舍较远的地方,要求坚固、干燥、凉爽、不漏雨,并备有防火器材。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禁止在药库内吸烟、饮食等。

第七条

防毒面具

(三十二)面罩:主要作用是隔离毒气,保护呼吸和视觉器官。有头盔式和绷带式两种。头盔式面罩用软质橡胶组成,面罩上嵌镶两块玻璃目镜和呼吸活塞,呼吸活塞一般装在面罩下鄂部位的前面,并有金属壳保护。吸气活门装在边疆环纹管的螺帽里面。整个面罩可以罩住头顶、耳朵及整个面部,此种面罩型号

有0、

1、

2、

3、4五种;0号最小,4号最大。因此,使用时可根据头型大小选择适当型的面罩。

(三十三)滤毒罐:滤毒罐是用薄金属片压制的,其形状有圆柱形、扁桶形等。罐的上端有螺旋口的气洞,罐的下端有一个圆孔,空气与毒气均由此进入,经滤毒罐过滤后的净化空气通过环纹管送到面罩,供呼吸之用。

滤毒罐内部是由金属网作间隔分离的,其中储有活性碳层、化学药品层、棉花层等构成。

活性碳层能吸附某种类的毒气,一些活性碳所不易吸附的有毒物质,可在化学层被分解;两者均不能吸附的固体微粒,则能由棉花层过滤截留。这样,通过以上三种层次的过滤,把纯净空气通过滤毒罐送入面罩,供人呼吸。但由于各种滤毒罐的化学吸收层采用的原料不同,或滤烟层的有无,因此各种滤毒罐防毒范围也就各异。通过在罐壳上以颜色或拉丁字母作标记,或两者同时兼有,以示区别。滤毒罐的有效防护时间,是随毒气浓度与接触时间而改变的,即接触的浓度大,使用时间长,有效时间就短;反之,有效时间就长。

(三十四)环纹管:环纹管是由软橡胶制成的,具有弯曲扩张性和弹性。它是连接滤毒罐与防毒面罩输送空气的管道。两端都有螺旋接头,接头内软橡皮垫圈,以利连接严密。

第八条

使用方法

(三十五)取出面罩用细软干布轻轻地把面罩里面擦净,

继用75%酒精擦抹消毒。

(三十六)把环纹管的一端与面罩严密结合,另一端与滤毒罐的出气口紧密旋紧,以防漏气。然后打开滤毒罐的进气口胶塞,将滤毒罐装入面具袋内,把面具悬挂在腰前,扎好腰带;两手握住面边缘,以大拇指在内,其余手指在外,将面罩下部紧贴下颚,手指沿着面罩边缘向上移动,撑开面罩并向后拉,戴在头上,使面罩舒展而无皱摺。护目镜对准眼睛,边缘与头部密合,戴好面罩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就说明戴得合适。

(三十七)戴好后,试验面罩是否漏气。方法是取出滤毒罐,将进气口用橡皮塞塞紧,如呼吸时感到窒息而呼吸困难;或吸气时,面罩全部向面部紧贴,就表示不漏气。否则,就有漏气现象,应仔细检查修理。

(三十八)脱卸面罩时,应离操作现场较远的上风方向,用一手抓住活塞门,将面罩稍向下拉,先脱下颚后再向上一推即可。卸下面具以后,将滤毒罐进气口用橡胶皮塞塞紧,罐盖盖严。并把使用日期、药剂种类,使用时间填入登记卡上。

第九条

防毒面具的维护和保管

(三十九)防毒面具每次使用之后,应用柔软的干布擦净,面罩外可用肥皂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涂上少量滑石粉,以免橡胶粘合,装入面具袋以备再次使用。

(四十)防毒面具应保藏在干燥、清洁与凉爽的地方。

(四十一)面罩如因天气严寒而变硬时,不要用火烘烤,以免橡胶变脆,影响使用。

(四十二)各型滤毒罐,只能防止与其相适应的有害气体,对烟毒、烟雾、毒尘的防护效能不够理想。

(四十三)擦拭面罩时不要损伤呼吸活门与护目镜。

第十条 熏蒸期间的注意事项

(四十四)施药后的第四至第六天是仓内磷化氢浓度最高时期,随后才逐渐降低,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要进入仓内。

(四十五)如有极特殊情况,密闭期间要进仓检测粮情或其他简单作业,必须由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工作娴熟的人员进行。进仓人员最少要两人以上,警戒人员一人以上,都必须佩戴有效防毒面具进行。

(四十六)进仓人员必须根据进仓目的有条不紊快速进行,尽量减少在仓时间。警戒人员应密切关注作业人员动态,如有紧急情况,立即帮助作业人员撤出仓外。出仓后按第六条有关事项进行。

(四十七)仓库还未完全散尽毒气前,严禁进仓打扫卫生、处理残渣等作业。严禁不戴防毒面具或用口罩代替面具的危险操作。严禁赤膊上阵、不戴手套直接接触药剂熏蒸作业。严禁在混合熏蒸时,液体药液直接与磷化鋁接触引发起火燃烧。

第十一条

附则

(四十八)粮食化学药剂熏蒸的主要原则是:领导组织、方

案规范、任务明确、有条不紊、熟练快捷、有效防护。

(四十九)单位应将各仓的空间体积、粮堆体积记录备案。在堆粮高度相对不变时,省去重复丈量测算。

(五十)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应用以下规程:

1、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17913-2008;

2、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1206-2005;

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4、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

5、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1201-2002;

6、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1212-2008。

(五十一)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操作规程。

二0一六年八月三十日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粮食熏蒸安全作业制度

13、粮食熏蒸安全作业制度

粮食熏蒸实施方案(推荐)

粮食仓库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粮食保管员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朝阳粮库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7.23粮食熏蒸药管理规定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
《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