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宗教信仰与自身道德素质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4: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宗教信仰者的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数千年来,宗教对人类的生活一直有着牢固的影响。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当中,宗教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过。最早期的有记录的社会我们只能通过考古遗迹证实,但已经显露出宗教符号和宗教意识存在的鲜明痕迹。而在随后的历史中,宗教一直作为人类经验的一个核心部分,影响着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但是,就当今社会的寺庙佛教而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确实很多。

首先我们先看一则网友写的报道:

1、离寺庙一公里处的“收费站”:20元人民币(买路钱,太不合理了)

2、寺庙门口:20人民币

3、请一柱香:10~30人民币

4、山下旅店:30元人民币(原因是寺庙不给提供免费住处)

5、伙食:20元人民币(寺庙同样不给提供免费素食)离寺庙不到200米的地方,一家羊肉面馆…

旅游游得是名山大川,是名山大川就大都有寺庙,有寺庙导游就忽悠咱拜佛,拜佛就要烧香,烧香就要出钱。烧香拜佛简直就是一个旅游陷阱。作为游客大都经历过:旅途中,导游会告诉你哪里有寺庙,那里的××多么灵验,为寺庙里下手“掏包”作铺垫。走进寺庙,导游就会劝人们上高香,三炷为谁,六炷为谁,九炷又为谁地滔滔不绝。尽管游客步步设防,可人家导游步步紧逼——不烧香的话,求财财不到,升官官不成。

这对有些升官发财无望的平民百姓来说也就罢了,问题是导游话里话外的还要涉及到孩子会如何、妻子会怎样、老人会咋的,你绝对架不住导游十分专业的忽悠和诅咒,于是,原本只有几十元的一炷香,我们得拿几百元去“请”。进寺庙容易出寺庙难。接下来,功德箱里得投钱,请护身符得交钱,“开光”得付钱,抽签得花钱,解签得甩钱,如果那签抽得不好,让人化解还得给钱……

钱、钱、钱,本来是自愿烧香,光天化日之下竟被导游哄得、骗得、逼得、吓得掏尽了腰包——游客被导游掏包,这是咱走出寺庙大门后才悟出来的。回头看着导游拿回扣时那满脸的兴奋,更是让咱大彻大悟了。

旅游在享受山川之美、人文之胜的同时,无疑应是一种深度体验和文化享受,它能引发人生感悟,能对咱的身心来一次洗礼。如果真的把旅游变成了拜佛,把游客变成了香客的话,恐怕是旧尘未去,新灰又添了。这是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吗?烧香拜佛,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格格不入。但愿能像将“勿忘国耻”的地方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样,也能把寺庙变成唯物主义的教育基地;但愿游客在游览寺庙时,再听不到迷信色彩的胡言,碰不到鼓动咱烧香拜佛的乱语,而多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介绍。

寺庙作为让参拜佛像菩萨的圣地,却因为社会的改变而充满了铜臭味,本是远离世俗,没有功名利禄,宁静安详的地方,都因为所谓的各种收费而变得势利。寺庙不为信徒提供食宿,让一心向佛的信徒何去何从?

虽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说,但现代社会的寺庙,也不能如此张扬的将酒肉拉的如此之近。一直以为,寺庙是一个让人心灵净化的地方,在钢筋混凝土扎堆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唯一可以让世俗的心找个家安顿的地方;可是,现实还是那么真切,没有钱财,无法维持寺庙的日常开支,无奈的,只能沾染上利益。

2007年,出售参观门票近三十年的九华山寺庙终于决定,自9月1日起停止销售门票了。九华山这个动作其实早就有了,2006年年底,其重点寺庙旃檀林率先停售门票。如今九华山百岁宫、衹园寺等寺庙也将停止销售门票。这对九华山来说是个重大损失,因为每年将减少近千万元的收入。不过,对于善男信女来说却是件好事。

寺庙收门票,大概也是中国特色。寺庙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本是宗教之地,是给人精神寄托的地方。中国人历来都将寺庙称为“佛门净土”,这块净土做的是“普渡众生”的善事。善男信女到寺庙为的是寻求精神寄托,他们也会对寺庙有所“供奉”,这些供奉就是寺庙的经济来源。自古以来,尚没有寺庙收门票的规矩。

那为何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寺庙却堂而皇之的收起了门票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寺庙变成了旅游景点,旅游局等机构在神圣的佛教寺院门口站岗收费,这个门票钱不仅是旅游局与寺庙的经济来源,也是当地财政的一部分。

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寺庙是不是旅游景点。不论是从实质还是从功能上来说,寺庙都只是佛门圣地。每个寺庙在创建之初,社会都会为其圈一份寺产,这份寺产就是寺庙安身立命之所。此外,民众还会为寺庙供奉香火,这些香火钱就是寺庙的经济来源。这些,都是民众为了追求精神信仰的付出,寺庙的回报就是和尚念好经、打好坐。这是一个基本的平衡。

但是,在民众增加了一项“巨额”的门票费之后,寺庙的僧人在干什么呢?有多少僧人八小时之内着袈裟,八小时之外酒肉穿肠过?连娶妻生子的都大有人在,出家人的行为规范早就被破坏无遗。这一佛门,还是净土吗?如果不是,那就拆了庙,驱了和尚,干干净净立个牌子做旅游景点。干嘛还要挂着羊头卖狗肉,让善男信女去掏了门票钱去拜那假和尚,这和欺诈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挂寺庙之名,大肆收钱,美其名曰:经济创收,这创收是只见庙里收钱,却连税都不用交。世上哪有这样合算的无本买卖?

中国的各大名胜是景点,民众去观观景,交点门票钱理所应当。但寺庙不是景点,而是宗教活动场所,就应该让它恢复宗教本质,好好去受人香火、普渡众生。

记得不久前去某寺参加启天仪式,半夜发车,将近凌晨2点到达寺庙,一行人在寺中僧人的带领下前往临时住处。4点寺院敲钟,大家匆忙打点下,就纷纷拿着朝贡的物品赶往大殿。5点仪式正式开始,在僧人的诵经下,信徒和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都虔诚的下跪叩首。整个一是持续了将近三小时,作为参与者本人,我足足跪拜了两个多小时。

听着僧人们嘴里喃喃有词,却发现现代汉语的运用多过佛语,所谓于天上菩萨交谈,祈求庇护,竟是人人听得懂的普通话。料想是现代化进入了佛教,改变了天地间的交流模式?

最混乱的是启天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的取回自己的贡品,但事实是,有人拿了别人的贡品。原本不应该有喧哗的大雄宝殿,瞬间变得和菜市场一样喧闹,那些信徒,本该心境平和的信徒,却会因为贡品而争抢。如此一幕,出现在殿堂之中,实属扎眼。

现在佛教界强调提高僧尼素质的较多,僧尼的培训工作也开展了不少,而强调在家教徒素质的却较少,而对在家教徒的宣传培训工作就更少。提高僧尼素质,这是明智的做法,而且还要大力提倡,但我认为佛教界在提高僧尼素质的同时,还要狠抓提高占教徒总人数中大多数的在家教徒素质的工作。(所谓在家教徒,就是那些男男女女,相信佛教却不出家剃度,在家诵经念佛,每月去寺庙小住的。)

在家教徒是佛教的基础。综观古今,在佛教徒中,在家信徒总是占大多数的,大大超过出家信徒的数量,因此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占大多数的在家信徒的素质问题。同时,佛教僧尼来源多数来自在家信徒,在家信徒素质的提高,也会给出家僧尼的培训工作带来方便。另外,出家僧尼需要在家教徒的护持,而且佛教徒在社会中牵涉面广,影响力较大,如果注重在家信徒的素质提高,必将对佛教的发展和佛教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在家教徒的佛学水平很差,有的连基本常识都不懂,有的缺乏正信,有的因缺乏佛教理论的指导而瞎修持,走了很多的弯路,有的信仰虔诚者,往往又是迷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难怪使一些教外人士把佛教与迷信划上等号。总之,整个在家教徒的素质是很低的。这种情况主要的责任在于佛教并没有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即使说有些居士皈依一位法师,但好多法师也没有对皈依者做系统的培训工作,有的虽然是加入了佛教的队伍,但连佛教的常识都不懂;有的在家信徒也去听讲经说法(其实除个别大寺院一年办几次讲经法会外,其余中、小寺院讲经说法基本绝迹),但对一个连基本常识都不懂的教徒来说,讲经说法往往是曲高和寡了。另一方面,在家教徒的组织是涣散的,也没一个固定经常性听讲经说法的时间。没有一个固定的、经常性的听讲教义的时间,在家教徒素质当然是可想而知了。千百年来,佛教在家信徒一直处在这种状况之中,有的以至造成恶性循环。可以说,在家教徒素质的低下,是中国佛教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佛教宣传工作做得很差,而基督教宣传工作做得较好。基督教的每座教堂至少每周举行一次讲道活动,规定所有信徒皆得参加,有的教堂还举办读经活动,提高教徒的理论水平,所以基督教发展较快,也是与他们重视对一般信徒的宣传培训的努力分不开的,所以佛教应效法基督教注重一般信徒的宣传工作,在积极培养僧尼的同时,提高在家教徒的佛学水平。

综上所述,佛教在家信徒素质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积极参与这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提高在家信徒素质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 1。开办星期佛学讲座、念佛会。 各寺院、居士林组织应积极开办星期佛学讲座和念佛会活动。在国外,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为了复兴佛教,都积极开办星期日佛教学校。城镇的寺院和居士林以及城镇附近的寺院都要充分利用每星期休息时间,积极开展提高信徒素质的工作;农村中的寺院,对在家信众也可安排农历的初

一、十五举办佛学讲座和念佛会活动。

根据中国佛教的历史和现状,宜开办佛学讲座、念佛会,内容既有佛学讲座,又有信徒乐于修持的念佛会。星期日上午可安排初级佛学讲座、念佛会,下午安排中级佛学讲座、念佛会,星期六下午或晚上安排高级佛学讲座、念佛会,让信徒根据自己的水平有所选择。佛学讲座应安排在中间,约一个半小时,讲座中应安排一定时间供信徒提疑难问题。讲座前后可各安排三十分钟的念佛活动,这样可以使一些家务忙的人迟些参加念佛活动和提早些回家,自己安排空余时间进行念佛。念佛活动时可利用录音机的念佛声来统一大家念佛的速度和节奏。佛学讲座除了系统讲授佛学知识外,还可讲一些佛教故事、修持体会、往生事迹、佛菩萨感应和因果报应故事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

2。开办佛学研究班。寺院和居士林应积极组织佛学研究班,培养包括在家教徒在内的比较高水平的佛学人才,人数可多可少。佛学研究班可利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来学习,学习形式也可采用面授与自学结合的形式,这样既可减轻寺院的负担,又可照顾到在家教徒的工作时间。

3。开办佛学图书馆(图书室)和阅览室。寺院、居士林和佛教团体应积极开办佛学图书馆(图书室)和阅览室,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图书馆或图书室可参照社会图书馆的外借方式(押金方式),为教徒学习研究佛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4。经常举办夏令营、佛学座谈讨论会、禅

七、讲经等活动,提高四众弟子的学修水平。

随着现代性的深化,理性主义的视角折服了我们的存在的许多方面;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的影响力似乎也不太可能被削弱。不过,对于科学和理性主义的思维,史中还会出现一些反抗,因为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样的根本问题上,它们未置一词。而这些问题一直是宗教关注的核心,它们激发人产生信仰的观念,即一次升华到坚定信念的情感跃迁。改进佛教的工作刻不容缓,不仅是净化,更是还原圣地的本来面貌。

参考:《法音》《社会学概论》,百度,西园论坛。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与自身发展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

当代宗教信仰与自身道德素质
《当代宗教信仰与自身道德素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