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解方程(例2、3)》名师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4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第八课时 解方程(例

2、3) 郑上路第二小学 许冰晓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8页解方程(例

2、3)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和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核心能力

能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增强符号意识,在解方程中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新知。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天平,通过观察、思考,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比、观察,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

(四)学习重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五)学习难点

会通过观察简易方程的特点,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方程(例

2、3)》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解下列方程。

x-1.2=4 20-x=9 【设计意图:提前感知二者的区别,感悟20-x=9直接利于等式的性质1来解不行,为课中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一起回忆解方程的依据及有关概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1 / 4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2.问题探究

(1)解形如ax=b和x÷a=b的方程 ①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出示例2示意图。

师:用方程表示出图中的等量关系。 生列方程: 3x=18。

师:x等于多少呢?先独立解答后,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求x值的过程和依据。 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解释,解这个方程为什么要依据等式2。 师:x=6是不是3x=18的解,请大家检验一下。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首先借助天平使学生明确,这个方程是已知3个x等于18,求一个x等于多少。然后提出问题:x等于多少呢?先独立解答,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求x值的过程和依据。接下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求x的过程依据及检验过程。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计算。考查目标1。】

②举一反三,总结提升 解方程 x÷1.5=1.5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仍旧重点引导解释依据等式的性质几来解方程,为什么?

归纳小结:形如ax=b和x÷a=b的方程,我们都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2来解决。 (2)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①交流预习任务,提出问题

课前预习:x-1.2=4 20-x=9 师:在解这个两个方程时,你们认为哪个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为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师:像20-x=9这样形式的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哪一条等式性质来解决?解决的步骤是什么?请小组进行讨论。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预习并讨论解决这样形式方程的方法。 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2 / 4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引导小结:形如a-x=b的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转化b+x=a来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先复习学过的知识,以旧引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激发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考查目标2。】

②举一反三,总结提升 18÷x=12 归纳小结: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转化为b+x=a和bx=a来解决。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方程,你学会了吗?和同桌讨论一下,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形如ax=b和x÷a=b的方程,可以利用等式性质2来解决,形如a-x=b和a÷x=b这样的方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质转化为b+x=a和bx=a的形式,再来解决。并且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课时作业 1.解下列方程。

x+3.2=4.6 x-1.8=4 15-x=2 1.6x=6.4 x÷7=0.3 2.1÷x=3 答案:略。

解析:这六道小题都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做之前要先观察到底利用哪一条等式的性质,再进行计算,特别是 15-x=2和 2.1÷x=3这两道题目,需要先转化,再解决,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考查目标1和目标2】

2.列方程并解答。

答案:(1)x+1.2=4 (2)3x=8.4 解: x+1.2-1.2=4-1.2 解:3x÷3=8.4÷3

x=2.8 x=2.8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并解答。 【考查目标1和目标2】

3 / 4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3.若○+☆+○=○+○+○+○+○,○+○+○=□+□+□+□+□+□,那么1个☆和(

)个□相等。

答案: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的情况。把○作为中间的“桥梁”,巧妙化简等式,找出☆和□的关系。把○+☆+○=○+○+○+○+○的两边同时减去两个○,可得☆=○+○+○;又○+○+○=□+□+□+□+□+□,所以☆=○+○+○=□+□+□+□+□+□,即 1个☆和 6个□相等。【考查目标1和目标2】

4 / 4

《解方程(例4、5)》名师教案

解方程例2、3教学设计

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解方程例2、3教学设计

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案2

《解方程 例1》教案 何

《解方程》参考教案2

解方程(2)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2

《解方程(例2、3)》名师教案
《《解方程(例2、3)》名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