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于漪文章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教育的姿态”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有感

“教育的姿态”于我来说是一本厚重的书籍,书中囊括了于漪老师从教60年来发表的各类文章和讲稿,是一本揭示教育本源、展示教育奥秘的教育职场秘笈。需要细细品味、慢慢研读。在读到“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时,我觉得与现在提出的大德育观不谋而合。用时髦的的话来说就是,德育融合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新常态。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该是一个仅处于指导性的、意识形态上的空化概念,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物化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的现实任务。”

下面我就来谈谈美术学科中德育资源开发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学科教材蕴涵的德育元素

从学科教材中挖掘其蕴涵的德育元素需要一个教材德育化处理的过程。所谓的教材德育化处理,就是说将教材中本身存在的或可以结合的“德育元素”通过一定的教材处理进行挖掘和融合,实现学习与育人的价值统一,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有两种途经:

1、教材本源中的德育元素——从教材的本源中发现和提炼德育的价值元素,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予以实现。

在我们的学科教材中,如果我们认真负责地去作些深层次的挖掘,我们会发现学科教材的本身蕴涵着许多在我们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以小见大”得以运用的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的德育元素。这体现在教材中的有:如《我的好朋友》等各种绘画人物的课程,可以渗透“友谊、亲情、奉献等的教育”;《游泳真快乐》等的教材中,可以渗透“面对困难勇敢去克服和面对弱势同伴努力去帮助的品质与精神的培育”;《绿色植物》系列教材中可以渗透珍惜绿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的培育。还有如《参观博物馆》,可以渗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以及对自身未来成长的一些思考”等。另一种就是隐性的德育元素。如《国画系列》、《欣赏》等内容都蕴涵着充分的人文精神与“美”的教育的养分。

2、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

我们在关注和发挥教材本身的德育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因为,我们的学科中有许多教材是可以进一步加以“资源的开发,从而让我们的教材体现出更高的育人价值”。如将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典型人物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德育价值。如我们的各类国内外艺术家介绍等,以及身边的一些热点,通过一些小事例,将学生引入更广的视域去认识。如从马蒂斯的野兽派绘画和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中辨析“何为美与丑,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从徐悲鸿的绘画《愚公移山》中去认识“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再从绘画世博会,让学生了解世博口号的内涵,理解人与社会、大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德育元素

1、预设性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的价值体现是依靠执教者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预设的,如在设计《下雨了……》教学时,我预设了几个绘画场景,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办?“放学回家时,看到没带伞的小朋友不能回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爷爷奶奶急匆匆的给你送来了伞”等等,其用意很明确: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又如在设计“警察叔叔”的教学活动中,特意让小朋友讲述“你对警察叔叔的印象”环节,通过各种生动事例,让学生了解警察叔叔职业的辛苦和特殊性。这里正存在着一个设计者的“德育用意——假设社会没有警察叔叔的维护,我们还会这样快乐和安全吗?”

2、生成性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的生成是有着一定偶然性的,需要教师的敏感性和教学机智。如在一次小组合作活动中,某生因为有些特殊,几次分到一些小组时被一口同声的“予以了坚决的拒绝”,这使我措不及防。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而且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集体保护主义”,因为他们都不想被这位外来者拖后腿。我没有强硬命令孩子们“被动接受”,而是又宣布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哪个小组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又能帮助这位同学一块完成绘画的,在评奖时可以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奖。这下马上有几组同学表示可以接纳,这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偶然生成的蕴涵极高德育价值的教育场景。

三、学生榜样的德育元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对象学生,他们本身就是德育价值的蕴涵者和体现者,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光敏锐的、及时的触及到孩子们中间去,注意到他们,那我们就会发现蕴涵在他们身上值得同伴学习的、鲜活的德育元素。我举一些就近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如:蒋伟鸿、龚向旭、刘明硕等等,他们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进步的动力源之一就是我给他们树立了班级中榜样,我平时积极表扬班中优秀学生和进步明显学生,一些学生因此而明确了自己进步的目标。所以利用孩子们中的榜样进行教育其价值是巨大的。

四、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

所谓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是指:蕴涵在执教者学科管理的措施中的德育元素。 我在我的学科中尝试执行一项管理策略——“组长负责制”,根据优、良、一般的分类原则,我把学生拆为若干小组,即4——6人为一组,然后从中选出组长,明确组长的权利:1.主动帮助组内绘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2.负责约束组内同学画画时的纪律问题。3.负责下课时组内卫生保洁。对于组长我采用任免制,一段时间后,组内同学认为做的不好的组长要予以引咎辞职,再让学生自我推荐新的组长。得到同学拥护的、有一定实际效果的,我会适当给予组长和全体组员进行奖励。他们作为我的小助手,发挥了我左膀右臂的作用。应该说,组长负责制实施以来正发挥着它的作用:好多组长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干部身份的责任意识,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组内同学也因为有人监督自觉了许多。而这种组长负责制的背后,从德育价值来说,这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律、自控、自强,为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文中于老所说“德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立竿见影,毕其一役是不可能的;需要的是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相信,只有“大德育观和谐统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命活力,这是于漪老师编这本书的初衷,更是二期课改的精髓所在。

读于漪事迹有感

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于漪

读于漪老师感

于漪热爱学生有感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观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于漪观后感

于漪读后感

读于漪文章有感
《读于漪文章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